马克思“人的本质与异化”理论视阙下的资本主义刍议

合集下载

浅析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理解

浅析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理解

浅析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理解孔徐(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09366001)摘要: 异化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组成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藉此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揭露和批判。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归根到底就在于它所造成的异化现象,在于人的本质和人性、人的自主性和人的能动性的丧失。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批判涉及各个领域,形成不同理论,如“生产劳动异化”、“产品异化”、“人的异化”、等等。

探讨清楚其含义、思想渊源以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异化;西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资本论>一、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思想渊源关于“异化”一词的来源,有人认为“异化”一词的字源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在《圣经》中即已出现。

但大多数人则指出此词的应用主要是近代欧洲哲学史上的事。

在马克思之前的有霍布斯、卢梭、费希特、黑格尔、费尔巴哈、赤索斯等人,但大部分学者认为此词在黑格尔那里才是第一次被提到重要的地位,获得了丰富、深刻的内容。

对于谁是马克思异化思想的主要的影响者,则意见不一致,可大致分为三种:(1)马克思早期的异化思想主要受黑格尔影响的,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异化理论的唯心主义实质,但是他并没有抛弃黑格尔的异化范畴,而是继续使用这一范畴,对其进行改造,赋予它以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

(2)马克思异化思想主要来自费尔巴哈;何新认为:“在黑格尔哲学中,“异化”乃是一个本体论和辩证法的概念。

而在马克思的《手稿》中,“异化”则是一个伦理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概念。

因此,要真正理解马克思的异化观点,就不应当到黑格尔的哲学,而应当到费尔巴哈与赫斯的理论中去寻找源头。

(3)马克思早期异化思想主要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二人直接影响的;从马克思的思想发展来说,“一方面接受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由人的异化研究带动异化;另一方面是沿着研究人的主体性的方面,继续研究黑格尔的自我意识,从而达到对人的能动性的科学理解。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及其时代价值探析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及其时代价值探析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及其时代价值探析马克思是19世纪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他对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本质是由他们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所决定的。

他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的产物,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结果。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和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通过相互合作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

他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人,即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特定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所决定的思想、行为和意识。

马克思将人的本质看作是人类群体共同的本质,与其个别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无关。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19世纪是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的兴起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这个时期也伴随着剥削和压迫,社会不平等和阶级对立日益尖锐。

马克思目睹了工人阶级的苦难和被剥削的现实,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对马克思来说,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是剥削和阶级对立。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少数人占有和控制生产资料,而大多数人则被迫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维持生计。

这种剥削关系使得社会出现了阶级对立和不平等。

马克思认为,在这种社会中,人们的本质被扭曲和压抑,他们失去了对自己的控制和决定权,成为社会经济结构的附庸和受害者。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

他的观点为我们理解和分析当代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

我们可以借鉴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来分析和解决社会不平等和阶级对立的问题。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也提醒我们反思并改变当代社会中存在的剥削和压迫的现象。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也为我们思考和推动社会进步提供了借鉴。

他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固定不变的个体特性。

这意味着人的本质是可以改变的,通过社会的变革和制度的改革,我们可以塑造更合理和公正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鼓励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变革,并为实现社会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异化理论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异化理论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异化理论作者:徐一平徐铁光来源:《学理论·上》2015年第06期摘要:人的异化即人的本质和各种特性发生的异化,其根源在于人的实践的双重效应所造成的消极后果。

人的异化理论引起了国内外哲学社会科学和人学研究的普遍关注,为此,对其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异化;人的本质;人学中图分类号:A81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6-0029-02人的异化理论引起了国内外哲学社会科学和人学研究的普遍关注,对其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人的本质的异化理论1.关于异化溯源。

异化现象虽然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出现,但是直到近代该现象才被提升到理论高度,德国古典哲学时期异化作为哲学范畴出现[1]。

早期“异化”限于宗教神学领域,强调的是人在默祷中使精神脱离肉体或由于顾全人性而使神性丧失以及罪人与上帝疏远。

到了近代,异化的外延和内涵得以进一步的深化、丰富和扩展,异化的使用范围也进一步扩展到经济、政治和法律领域。

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异化理论过渡的重要桥梁,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将异化的含义延伸为一种损害个人权力的否定活动,之后,异化变成具有哲学内涵的范畴分析主体所创造的产物与主体自身相对立[2]。

尤其是席勒已经开始从异化的产生原因角度批判劳动分工所带来的危害[3];黑格尔也明确使用异化概念,将异化确立为主体自身活动的产物反过来制约、压迫自己的一种力量;费尔巴哈开始把异化运用到对人的本质的分析,以及对宗教和思辨唯物主义的批判,从一个全新的主体本质角度揭示宗教的实质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客体化,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由于不同时期人们对异化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异,国内外有学者从整体上界定:异化是指人的物质和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变成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转过来支配和统治人本身[4]。

一个反映人的活动及其产物转化为统治人本身,与人相敌对的独立力量,从而由社会历史过程的积极能动的主体变为消极被动的客体的范畴。

论马克思的人性异化观_兼论马克思的人本主义

论马克思的人性异化观_兼论马克思的人本主义

[收稿日期]2006-06-20[作者简介]吴胜锋(1977~)男,洛阳师范学院管理科学系,讲师。

论马克思的人性异化观兼论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吴胜锋(洛阳师范学院管理科学系,河南洛阳471022)[摘 要]马克思的人性异化理论是马克思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它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思想是相互贯通的,我们不仅要把异化作为的马克思主要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还应该注意到该理论对后来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马克思 异化 人本主义[中图分类号]B 0-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473(2007)04-0002-02人性异化理论究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居于什么样的地位,这是一个曾经引起广泛争议的问题。

许多人认为:异化理论是早期马克思不成熟的思想,它更不是马克思的一贯的重要思想。

还有学者认为马克思重视的是异化劳动,对异化的论述仅局限于经济学的概念,不能妄谈人的异化,更不能把异化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概念范畴。

究竟情况是不是这样呢?笔者有些不同于上述观点的看法。

一首先,我们来看马克思关于异化的理论是否像有的人所说:是马克思早期的思想,它代表了不成熟的马克思,一旦马克思创立了唯物主义,就已经抛弃了异化理论。

马克思关于异化的理论论述主要体现在其早期著作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人本主义思想引起世人广泛兴趣,轰动整个思想界却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马克思的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直到1932年才被公开发表,而在1922年,匈牙利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被誉为东欧异端马克思主义始祖的卢卡奇,在其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圣经#的 历史和阶级意识!中独立阐述了人道主义的思想,以及由此展开的异化理论。

卢卡奇写作的 历史和阶级意识!是在他未能够读到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前写的,是对马克思关于异化思想和物化问题的精心思考和重新编撰。

卢卡奇通过对马克思 资本论!的分析,独立地得出和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相接近的观点,这既引起了西方哲学家对马克思关于人道主义、异化思想的重视,使马克思主义思想再一次震撼西方思想界,同时也说明:我们依据1932年公开发表的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著作,从而武断地认为里面提出的异化思想是不成熟的理论和思想是错误的,不可取的。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和异化概念及其演变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和异化概念及其演变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和异化概念及其演变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和异化概念及其演变马克思是西方思想史上的权威人物之一,他的理论从19世纪至今影响深远。

这篇文章将从人的本质和异化概念两个方面,分别介绍马克思的思想。

一、人的本质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劳动和创造,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的改造和创造力。

人是有意识、有创造潜力的生物,人的本质在于创造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赞扬人类在发展历程中所赢得的宝贵经验和取得的科技成果,认为人类的本质是为了不断进步的新知识和经历。

二、异化概念马克思在分析今天的社会条件时,注意到工人在生产中失去他们的人性。

其原因在于生产过程被割裂成许多部分,工人只是某种环节的机器,没有机会全面参与整个生产过程。

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受到了异化:工人和生产产品之间的关系被打破,人类失去了自己的本质。

马克思将这种情况称为“异化”。

马克思把异化分四个阶段:一是对自然异化,二是对自己异化,三是对社会异化,四是对人类的异化。

这四个异化的阶段是不可避免的,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下,生产的异化现象,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形态的异化是异化的总和,主要体现为人和产品的异化。

马克思提出发展人类能力和自然科学技术的能力是重要的,而劳动的异化则是工业生产发展中遇到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马克思认为,解除异化必须从工业生产方式中逐步消灭分工和科学化生产中会出现的机器人化趋势。

三、演变马克思的思想经历了演变过程。

在青年时期,他主要关注人道主义。

成熟时期,他的思想影响包括自然科学、哲学、经济学和历史学等多个领域。

在半年多的时间里,逝世前的马克思重视自然科学,并倾向于科技的发展。

马克思的一些思想在当时被视为冒犯并引起争议。

然而,现在人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在现代文明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马克思的理论成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生产过程变得越来越高度分工和机械化,因此,马克思的异化概念具有参考价值,以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解读及其启示共5页word资料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解读及其启示共5页word资料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解读及其启示一、马克思人的本质及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对异化劳动理论的阐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揭示了人的本质。

马克思从经济学入手,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这一现象。

批判了国民经济学,并以此分析了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私有制。

从而指出,只有扬弃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才可以实现“人的真正的复归”。

与马克思思想比较,其前的哲学家们也提出过关于人的异化的各种观点,从黑格尔的“精神异化论”,再到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的本质的异化。

但是他们都没有看到,甚至联想到具体的人的劳动与异化会有怎样的关系。

马克思也正是从这一基本角度出发,分析了资本主义异化的劳动。

在《手稿》中,马克思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异化劳动理论。

首先,马克思指出了劳动者同劳动产品的异化。

他首先批判了国民经济学,“国民经济学由于不考察工人(劳动)同产品的直接关系而掩盖劳动本质的异化”, “他把应当加以说明的东西假定为一种具有历史形式的事实” [1],并指出当时的事实就是“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数量就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

”[2]马克思用这样的逻辑得出的一个结论:“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者相对立。

” [3] 然而,产品是劳动的结果,是异化的一个方面,那作为生产产品的劳动(生产行为)本身必然也是异化了的。

其次,马克思阐述了劳动者同他的劳动活动的异化。

劳动活动应该是劳动者的本质,是其内在的东西,但是被异化后,“劳动对工人来讲是外在的东西,不属于他的本质;他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 [4],由于这样的劳动不是自愿的,为此劳动者受尽摧残,“人们就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

马克思将以上两个方面归结为“物的异化”。

在此之上,马克思指出了“人的自我异化”,即人的类本质的异化。

西方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西方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关键词 :异化 ;物化 ;技 术理性 马克思逝世后,( ( 1 8 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公开发表 。这 部手稿 的问世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手稿 中,马克思从 资本主义经济角度出发,阐述了异化 劳动理论 。 对异 化劳动做 出了明确的定义:“ 劳动所产生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 为一种异 己存在物 ,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 ,是同劳动对立 的。 ”①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一种以人的生产方式为 出发点,关注 人 的解放 ,带有很强的批判性、革命性和实践的哲学。他的异化理 论有着深刻的哲学立场 , 具有很强的批判精神 , 成为许多哲学家对 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主要依据 , 其 中以卢卡奇、列菲弗尔、马尔库 塞 、弗洛姆最为著名。这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以马克思的异化理 论为基础, 把异化作为核心研究来构建 自己的哲学思想, 对 资本主 认为 “ 物化 ”并不单纯是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带来的,更是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带来的 。 物 化社会普遍化之后,不只是作为一种统治人、支配人 的外在理论 和结构存在 , 而是 内化到人生存结构和活动方式之中,变成一种 物化意识 。 卢卡奇对资本主义异化现象 的批判不仅仅是停 留在制 度和生产方式中 ,而进一步深 入到文化层次 。 二 、马尔库塞技术理性批判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中, 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性格结构和心 理机制的异化现象的批判最为深刻和全面。 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 派 的重要成员,被称为 “ 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 人物。在研究人本质的异化中,马尔库塞不仅吸收 了马克思的异化 理论和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一些基本思想 , 而且还引入弗洛伊德主义 关于 陛格结构的理论, 对 于发达工业社会 中性格结构和心理机制异 化 问题做 了深入的分析 。 在发达的工业社会中, 统治和扼杀人性为 特征 的异化机制由传统政治统治和经济压迫转化为技术、理性 、 意 识形态等文化力量 。 这种新的统治形势在技术主义和消费主义的掩 盖下 ,不知不觉的操控着人,深入到个人 日常生活和社会领域中。 在被无形文化统治的社会 中, 异化机制已经逐步深入到人 的生存结 构中, 现代人 的性格结构和心理机制发 生普遍异化 。 个人 已经被社 会 的物质所蒙蔽, 合理批判意识已经消失殆尽 , 在科学技术的压迫 下, 越来越多的人只追求物质的享受而忽略了精神上的满足。 人 的 切行为都以技术 的合理性为依据, 失去了对社会的否定和批判精 神,成为 了 “ 单向度的人 ” 。马尔库塞在 《 单面人》中写道 :“ 异化 的主体被它的异化的存在所吞没 ; 只存在一个向度 , 它以各种形式 无所不在 。 ” 由此可见虽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程度较 高,但 人被 自己的造物所致 的异化现象并没有消除 ,反而呈深化趋势 。 马尔库 塞认识到发达 资本主义社 会中异化 问题的根本 性变

马克思与席勒的异化的思想探讨论文

马克思与席勒的异化的思想探讨论文

马克思与席勒的异化的思想探讨论文摘要:克服人的异化,返回自由的人的本质,是席勒《美育书简》和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同关注的问题。

席勒认为通过审美游戏,建立审美王国才能走出人的异化的现实。

而马克思则认为,通过对私有制和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扬弃,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最终实现人的解放。

关键词:异化审美游戏私有制共产主义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进行分析,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思想。

马克思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与发展,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他认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希望正是寄托在无产阶级身上。

为争取人类的自由与解放,最主要的是争取无产阶级的解放。

“因为劳动者的解放包含着全人类的解放;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整个的人类的奴役制就包含在劳动者同生产的关系中,而一切奴役性的关系不过是这种关系的各种变形和结果罢了。

”①在马克思看来,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的事实就表现在劳动者的异化劳动中。

劳动的异化首先表现在劳动者与他的劳动产品的关系上。

正是劳动实践人才把自己看作是类存在物。

通过劳动,人将感性的自然加以改造,使之成为属于自己的作品和现实存在,从而在其创造中能直观到其自身的本质力量。

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的主体即劳动者却成为了商品劳动力,这种劳动力为资本家所占有和使用,而劳动者生产的产品也最终归资本家所有,在其随后的经济活动中被消费、增强并且重新转化为资本而与劳动者对立。

这样,“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异己的东西,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是同劳动对立的。

”②劳动者同自己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同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因而“劳动者耗费在劳动中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便越强大,他本身、他的内部世界便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便越少。

”③马克思将这称之为物的异化。

异化不仅表现在生产的结果上,而且也表现在生产活动的过程中。

马克思主体异化思想差异论文

马克思主体异化思想差异论文

马克思主体异化思想差异论文人类社会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了主体的缺失,本应身为自身主人的人反而成为自己的奴仆,也就是说主体对自身的异化。

卢卡奇对异化问题的研究大多是从马克思本人那里吸取理论和方法上的启蒙,但二人的思想发展逻辑不同,卢卡奇早期以《历史和阶级意识》为代表的异化思想,很大程度上继承马克思晚期异化理论的内容,并且受黑格尔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人本主义倾向;以《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为代表作,则充分体现了卢卡奇更为成熟的异化思想,将马克思的早期与晚期思想结合起来,更侧重马克思早年的思想。

这样,卢卡奇关于异化问题的思想就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有许多异同点,下面就其异同点进行具体分析。

一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四个结论,是立足于人类解放的思想来阐述的,它的特点是视野开阔,代表了他这个时期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这个成果是过渡性的。

马克思此时还未把个性的自由、人类的最终解放纳入到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加以科学的考察和分析。

因此马克思早期的异化观还不很成熟,异化是抽象的人的本质的异化,是一个较为抽象的哲学范畴,在现实中是很难操作和实现。

二这样就形成商品形式的普遍化,从主客观上是制约着人类劳动的抽象。

劳动成为一种按必要劳动时间来计算的可以测量的劳动,可计算性破坏了客体的统一性,也破坏了主体的自主性。

无产阶级这一资本主义社会特定历史阶段的历史主体,就已经不是作为主体自主地进行创造历史的活动,而是沦为商品,降低为物的世界的一个因素。

卢卡奇认为,要克服资本主义社会全面异化就首先必须从观念上瓦解“商品拜物教”。

当下的关键是抢救已沉沦的无产阶级主体意识。

只要无产阶级恢复了主体意识,无产阶级就摆脱了物对人的统治,从而成为历史的真正主体。

这样无产阶级的解放,不是获得物质利益的解放,而是享受自我意识的精神胜利。

卢卡奇晚年的《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一书中,关于异化问题的认识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

首先,卢卡奇克服了《历史和阶级意识》中的不足,将物化、异化、对象化加以区分。

人的本质观的深化与异化观的转变——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一种考察

人的本质观的深化与异化观的转变——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一种考察

人的本质观的深化与异化观的转变 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一种考察杨晓然∗ʌ摘要ɔ以 巴黎手稿 为背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考察和对异化的分析展现出思想上的渐进性㊂首先,他从人与自然关系中规定了人的类本质;其次,他深入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规定了人的社会本质;最后,他立足于人类社会认为人的本质内容只有通过人自身的实践活动在历史中的生成才得以理解㊂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对异化的分析发生转变,由批判异化劳动到对市民社会中的交往异化的批判,最后理解到异化形式在人类历史过程中的必然性㊂因此,他开始将理论所完成的人的解放的任务诉诸实践,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奠定了基础㊂ʌ关键词ɔ人的本质;异化劳动;社会本质;交往异化DOI:10.16762/ki.mkszyzxyj.2020.01.007‘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在巴黎研读政治经济学著作期间的成果,同那时期一系列经济学笔记构成了 巴黎手稿 ,展现了当时马克思思想较为完整的内容㊂对于‘手稿“的结构,本文参考了国内外学者对 巴黎手稿 的文献学考证,认为 ‘第一手稿“(‘笔记本Ⅰ“)ң‘穆勒评注“ң‘第二手稿“(‘笔记本Ⅱ“)ң‘第三手稿“(‘笔记本Ⅲ“) 这一顺序的观点更符合内容中的逻辑连贯性㊂以往研究缺乏这种整体视野,常对人的本质和异化问题进行独立分析,并易得出 两个马克思 的误读㊂然而马克思对人的本质和异化的论述始终是紧密相关㊁不可分割的㊂同时,随着巴黎时期马克思潜心阅读的积累,从‘笔记本Ⅰ“到‘笔记本Ⅲ“,他思考这两个问题的逻辑方法和视域都在发生转变,使得他对这两者及两者之间关系的理解呈现渐进性的特点㊂唯有理解于此,我们才能全面把握‘手稿“的理论内容及历史意义㊂一㊀‘笔记本Ⅰ“中人的类本质与异化劳动‘笔记本Ⅰ“中马克思深受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来考察人的类本质,发现了异化劳动的事实㊂(一)人的类本质首先,人是在自然界发展起来的类存在物㊂人依赖于自然界而成为有生命的类存在物㊂感性的人自身固有对象性的能力 有意识,可将自身的类与他类当作自己的对象,使整个自然界成为自己的对象世界,使自己成为普遍性的类存在物㊂同时,整个外部自然成为人的普遍的 现实的类对象性 ,①人便通过在其中进行对象化活动而成为自由的存在物㊂ 普遍性 有意识性(自由) 对象性 三者互为前提㊁相互规定,使人作为类存在物在自然中获得丰富的类生活㊂这种普遍性表现在,人超越动物在自己的肉体生活㊁精神生活㊁生产生活等方面获得更广范围的无机界,并积极地与自然进行 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 ,②使自然成为人的自然㊂人的丰富的类生活之所以能实现,正是因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持续性㊁丰富性和全面性㊂人通过这种对象化劳动在自然界获得自己的类存在㊂其次,人的类本质表现为 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特性㊂人作为类存在其类生活的实现取决于人的生产活动㊂人的生命活动在现实中直接表现为人的劳动 对象化活动㊂通过劳动,人将头脑中的对象世界即自然界变成人的感性的现实作品,从中确证人是 有意识的类存在物 ㊂同时,通过劳动,自然界的普遍性越来越成为人的现实的普遍性,人就越能够在感性世界中进行活动来发展其自由本性㊂这种 自由 有意识 的特性是相互作用㊁彼此增益的㊂劳动成为人与自然即人与自身创造的对象世界的中介㊂这个对象性世界是人自己本质的外化㊁对象化,通过劳动而现实化㊂因此,劳动的特性构成了人的类本质的内容 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㊂③那么,人的类本质的确证就取决于人与自己的劳动是否属于 自由的有意识的 关系,其直接的感性标志为人是否直接占有自己的劳动产品㊂也就是说,与人的本性相符合的图景是这样的:人通过自己的劳动而占有自己的本质及对象性本质;这种劳动是人的自由自觉因而是自主的活动;在劳动中人享受到自己生活的乐趣和力量的活跃;劳动产品即自然界不仅在精神上确证着人的类能力的普遍性,更在现实中成为人的对象性本质,并使人在其中直观到自身㊂(二)异化劳动马克思发现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与生产的关系完全是一种颠倒的关系,国民经济学遮蔽了资本主义雇佣制度下工人劳动的异己性㊂此时马克思对异化采取彻底的否定态度㊂①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163页㊂德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第56页㊂首先,资本主义雇佣制下工人的劳动推动了私有财产运动对工人的剥削,体现其异己性㊂费尔巴哈在批判宗教异化时直观到了市民社会中孤立个人的利己主义状态,却认为利己主义是与人的类本质的实现相适应的美德,只需稍加注意㊂他不仅不对私有财产进行扬弃,甚至呼吁人们依靠教养去平等地拥有私有财产㊂①因此,他没有深入市民社会的私有财产运动,对异化的批判态度是不彻底的㊂而马克思在巴黎时期大量阅读政治经济学著作,深入私有财产的经济事实中㊂他以工人的收入为考察点,从国民经济学所宣扬的规律出发,即 劳动是生产的真正灵魂 ,发现它没有给劳动提供任何东西,而是给私有财产提供了一切 ㊂②工人的劳动促使资本㊁土地与劳动相分离,利润㊁地租与工资相排斥,造成工人在整个社会财富发展的状态中(即使是增长的状态中),都成为最赤贫和最易被抛弃的阶级㊂随着资本积累㊁分工细化㊁竞争加剧㊁大资本吞并小资本㊁垄断㊁生产过剩等资本 自觉 的运动 私有财产运动,一切封建的关系最后都卷入资本的运动从而转变为商品利益关系㊂所有的行业差别在私有财产的普遍运动中被抽象为资本和劳动的对立,一切阶级区别被分化为无产者与有产者的区别,均纳入资本的统摄之中㊂而工人在这一运动中则沦为商品㊂因此,私有财产运动所依赖的工人劳动对工人来说成为抽象的㊁不再含有人格意义的,只是为资本家创造财富的工具㊂其次,异化劳动是对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颠倒,直接表现为工人被自己产品所支配㊂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思考逻辑继承了费尔巴哈的自我异化逻辑㊂劳动者与自己产品的关系如同人与神的关系,本质上是他与自身的关系,异化劳动作为生产这种关系的活动是主体自身对象化㊁外化的异己形式㊂国民经济学之所以看不到劳动本质的异己性,是因为他只将人看作工人,并不考察人作为生产者同自己产品的直接关系㊂马克思以人作为主体的 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为价值预设,发现与人的本真生存状态相比,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工人处于一种非人的状态:第一,工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分离并与自己的劳动对象相对立;第二,工人在劳动中并不是创造自己作为人的价值,而是自己作为物的价值;第三,工人的劳动沦为仅维持肉体生存的工具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㊂最后,马克思根据异化劳动的前三个规定,设定 人对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他对他人的关系,才成为对他来说是对象性的㊁现实的关系 ③的命题,推导出人必然同人相异化㊂但他在‘笔记本Ⅰ“中也明确表明只考察了国民经济学的一个经济事实 工人及其产品的异化 ㊂④这是一种 主客二分 自我异化 孤立人 的逻辑,不能推出超单个主体外的 人与人相异化 的规定㊂①②③参见‘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荣震华㊁王太庆㊁刘磊译,生活㊃读书㊃新知三联书店,1962,第810 811页㊂‘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166页㊂‘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165页㊂在‘笔记本Ⅰ“中,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和异化劳动的观点存在方法论上的缺陷 自我异化逻辑,这个逻辑的症结就在于会先验地预设人的本真状态使异化成为自相矛盾的概念㊂二㊀‘穆勒评注“中人的社会本质与交往异化‘穆勒评注“开始,马克思放眼于商品生产㊁分配㊁交换㊁消费等较为完整的经济体系 市民社会,突破了 自我异化逻辑 ,从而理解了人与人的关系何以对立㊂(一)人的社会本质‘穆勒评注“中马克思重点关注交换和消费环节㊂在交换 人与人发生关系的活动中,马克思直接把握到了人的社会联系,将人的真正本质规定为社会本质㊂首先,人作为人的真正本质是其社会本质㊂在交换环节,马克思将人的本质规定为 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 ㊁①社会本质㊂这种社会本质不是通过反思从单个人本质中抽象出来的对立于单个人的存在,也不是单个的 人与人之间的主体际性关系 ㊂②社会本质所关联的是人与自身的关系,即单个人作为特殊存在物的个性本质 他自己的活动,他自己的生活,他自己的享受,他自己的财富 ㊂③同时,社会本质又关联着人与人之间的内在关系,即人不仅是一种特殊存在物,更是作为 总体的存在物 ④ 类存在物㊂这种 总体的存在物 不是与单个人相割裂的,而恰恰是在个人实现自我本质的过程中形成的㊂因为现实的人首先是感性的㊁有生命的㊁特殊的个体,这种单个人的有限性难以满足个人持续性的类生活的需要㊂个人特殊的利己主义需要,促使人同他人发生劳动产品的交换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丰富的交往行为㊂这种交往行为就是一种类活动㊂所以社会本质㊁社会联系正是人在积极实现自己的存在与本质的过程中被生产出来的㊂这就是说,个人为了实现自身的本质所进行的生产,同时也是实现其社会本质的生产(为了他人的生产)㊂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因此成为社会本质的相互补充㊂所以,个人怎样生产,社会本质就表现为怎样㊂其次,以人本身为中介的人与人的交往活动作为人的本质的相互补充,是人的社会本质的实现㊂在‘笔记本Ⅰ“中马克思曾将人对自己劳动产品的直接占有作为人的类活动 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㊂而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人的 类活动和类精神 ⑤ 社会活动和社会享受 的感性存在方式就是人的交往活动㊂这种交往①②③④ 德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第170页㊂唐正东:‘ 穆勒评注⓪中 交往异化 的准确内容及其思想史地位“,‘现代哲学“2008年第4期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第24页㊂德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第173页㊂之所以是人的社会联系,是因为作为交换前提的人的生产是作为社会的生产㊂马克思在消费环节已经明确这一点, 每个人在自己的生产过程中就双重地肯定了自己和另一个人 :我的生产不仅实现着我的个性本质,同时也在满足另一个人的本质需要从而确证着我的社会本质;你通过对我的产品的使用感受到 我是你与类之间的中介 我是你自己本质的补充 ㊂①这种生产只有通过人们的交换才彻底完成㊂尽管交换以人的产品形式为表现,但是作为人的产品代表的是人的 劳动者人格的对象化 ㊂因此,不是物取代人成为交换的中介,而是交换活动承载着人的个性本质实现着自己和他人的本质的补充,从而直接获得社会性质㊂这种交换是充满着人的个性特点的交换,相互补充着人的社会本质㊂需要注意的是,马克思所假定的作为人的生产的实现仍依赖于人的精神的类能力㊂(二)交往异化根据上述规定,交往活动的中介表征着交往活动的性质㊂马克思看到国民经济学将货币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换活动的中介,市民社会中私有者之间的交换和贸易活动,以异化形式表现着人的社会联系㊂第一,以货币为中介的交换活动颠倒了人与物的关系,使人被物所支配㊂马克思将以人本身为中介的交往活动预设为人的社会联系的本真状态,这种交往直接通过人的相互需要而发生㊂作为一种类活动,人的社会交往活动必然会发展到交换㊂而私有制条件下,私有财产只有抽象掉其占有者的特殊个性㊁作为等价物才能进行交换㊂在交换过程中私有财产作为等价物必然发展为抽象的价值 交换价值㊂而货币具有作为抽象价值而流通于所有商品形式中的功能,因而成为私有财产外化的物质形式㊂于是人将交往活动的中介由人本身转移给了物 货币,使人内在的社会属性变成了外在的物的属性㊁货币的属性㊂参与这种中介活动的人成为 丧失了自身的人㊁非人化的人 ㊂最初物只是人作为主体满足自身需求的手段,货币只有代表这种物才有价值㊂而现在关系颠倒为物只有转换成货币才有价值㊂整个交换活动不再是以人为主导的关乎自身的活动㊂货币作为中介成为 真正的权力 ②支配着人的类生产活动,形成对人的全面统治㊂特别是在信用业,这种异化达到极致㊂信贷关系以人与人基于信任的直接交往为假象,掩盖了:人的 生命活动的全部内容 全部社会美德 存在本身 ③成为被货币估价的商品,只是还款能力的保证㊂第二,私有财产与私有财产的关系取代了人与人的关系,使人与人的关系㊁物与物的关系相互颠倒㊂马克思认为 只要人不承认自己是人,因而不按照人的样子①② 德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第183 184页㊂ 德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第165页㊂来组织世界,这种社会联系就以异化的形式出现 ㊂①而市民社会中人是以私有者出场,组织起私有者之间关系的形式只表现为交换和买卖㊂私有财产的占有者之所以能够作为 总体的存在物 ,是因为双方只有同时转让自己的私有财产 私有财产的相互外化才能占有自己的本质 需要㊂而私有财产的相互外化,使私有财产失去占有者的特殊个性意义成为可以进行平等交换的替代物 等价物的存在,作为等价物的私有财产又彻底失去了人的意义成为纯粹的物的价值 交换价值㊂因此,私有财产与私有财产的关系成为一种抽象的价值关系代替了人与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㊂马克思更指出在私有制范围内,交换行为本身就是一种交往的异化形式㊂作为以物物交换为前提的生产并不是作为社会的生产,仍然是出于生产者的利己主义需要㊂这种生产首先已经在观念中完成了交换双方对彼此产品需求的预估㊂所以,物物交换表面上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补充的社会关系,实质上是双方尽可能掠夺他人产品和排斥对方占有自己产品的斗争㊂实现这种交换的中介 双方的产品作为 公认的权力 ②成为衡量人的价值的唯一标准㊂物的语言代替了人的语言,成为决定 人类尊严 ③的真正权力㊂三㊀‘笔记本Ⅲ“中人的生成本质与异化的必然性从‘笔记本Ⅲ“开始,马克思将人放进人的自我产生的历史过程中去考察,将人的本质与人的存在的冲突寓于人的现实生产之中,看到异化存在的历史必然性㊂(一)作为自我产生的人的本质马克思在思考人的本质问题上突破了之前先验预设的逻辑,转而辩证地从人的自我产生的历史中全面把握人的本质㊂首先,人是自然存在物㊁社会存在物㊁个体存在物的统一㊂从劳动和交换出发,但把这种活动局限于人与自然㊁人与人的平面化的关系去推导人的本质,这仍然是抽象的㊂而从‘笔记本Ⅲ“起,马克思是在整个人类社会的高度上及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去考察人,将自然存在㊁类存在㊁个体存在有机统一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㊂从人的自然本质与社会本质的关系来看,自然是人存在的前提㊂人作为能动与受动相统一的自然存在物获得了 对象性 的能力,从而在意识和实践的双重层面将自然作为人的对象世界,并使之成为自己力量的现实化㊂而只有作为社会的人的自然,对人来说才是存在的㊂ 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 ,④只有在社会中人才能实现对象化活动使自然成为人的更普遍的现实性,从而确证人作为①②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第24 25页㊂德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第182页㊂ 德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第183页㊂类的本质力量㊂从人的个体本质和社会本质关系来看,人直接是以特殊的个体而成为现实可感知的社会存在物㊂因为特殊个体是人的社会活动和社会享受的现实主体㊂而单个人特殊个性的内容无不是总体的人的社会活动的产物㊂同时,个体由于其有限的对象性能力,只有通过作为观念总体的社会存在才能展现人类发展的全面性和丰富性㊂总之,只有作为社会存在,人才能现实并全面地占有 人的本质人的生命 对象性的人 人的产品 ㊂①只有社会的人的感觉才能超越仅为占有财富的片面的享受,发展出人全面丰富而又深刻的社会关系㊂因此, 人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自由自觉的劳动的㊁具有各自独特个性的社会存在物 ㊂②这三种性质只有放在人的自我形成的历史中,通过人的实践劳动得以实现㊂其次,人的本质只有在人自身的实践活动所展开的人类历史中得以理解㊂‘笔记本Ⅲ“中马克思批判性地吸收了黑格尔思想中的两个积极因素:劳动创造人的本质及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㊂他始终将人作为历史的主体,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人的实践活动自为展开的过程,在实践活动 对象化劳动中形成人的历史㊂人作为历史的主体是一种自在与自为的统一,历史就是人 有意识地扬弃自身的形成过程 ,③依赖于人的现实的实践活动㊂只有站在人的自我产生的历史视域下,人的本质的全面性和人的存在的多样性才能被现实地把握㊂人的本质不是在人之外的抽象理论,而是在人的自我实践活动中现实地生成㊂人的本质不是既定的先验之物,而是人的自我产生的过程㊂人的本质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而是内含矛盾性的自我运动㊂这种矛盾性就是人的本质与人的存在之间的冲突,表现在人与自然关系中是主客体的对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是交往的异化以及个体与社会的冲突等㊂它们本身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不可避免的㊂同时它们又是被人意识到的,作为人的历史辩证法的否定环节可以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被积极地扬弃㊂(二)作为否定环节的异化马克思批判性地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原则,将 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 ④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作为自己的理论方法,为异化找到其历史必然性㊂第一,异化劳动是人的自我产生和实现的历史辩证法中的必然环节㊂异化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是黑格尔的首创,他将异化作为绝对精神辩证法运动中自我设定的有待扬弃的差别性环节,并用这种自我意识的异化理论去批判宗教㊁国家和市民生活㊂但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的异化辩证法只为 历史的运动找到抽象的㊁逻辑的㊁思辨的表达,这种历史还不是作为既定的主体的人的现实历史,而只是人的产生的活①②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189页㊂聂锦芳:‘关于重新研究 巴黎手稿 的一个路线图“,‘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第3期㊂‘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211页㊂动㊁人的形成的历史 ㊂①因此,马克思将人作为主体取代纯粹精神,并在人的活动所产生的历史中看到异化是私有制发展的必然过程㊂人的本质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的自我展开和自我实现的辩证法运动,异化就是主体辩证法自为生成的必然的否定环节㊂因为在私有制范围内,私有财产运动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对象世界 工业,但是是以异化的形式提供的㊂人在享受自己生产活动创造的财富的同时,是以牺牲了一些人的生命本质为代价的㊂作为感性现实的异化劳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只不过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下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劳动在私有财产运动中所表现的消极方式㊂因此,随着私有财产运动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阶段,异化作为私有财产得以实现的外化形式,只能是人自为运动的历史中必然的否定环节㊂第二,异化问题只有到真正的共产主义阶段才能得到解决㊂随着私有财产关系(异化劳动)的发展,资本获得对人的全面统治,使人成为高度抽象的㊁片面的存在㊂人只有有意识地对私有财产进行积极扬弃,才能全面恢复对人的本质的占有㊂而马克思视真正的共产主义为人的历史辩证法中作为扬弃异化后的肯定阶段,是人的解放和人的本质全面复原的必然环节㊂在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形态中,所有将人的本质分裂的矛盾都会消除㊂而共产主义的实现依赖于 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 和人的意识自觉性㊂尽管私有财产是有待扬弃的否定环节,但同时又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前提㊂ 通过私有财产及其富有和贫困 或物质的和精神的富有和贫困 的运动,正在生成的社会发现这种形成所需的全部材料㊂ ②而社会生成所需的 全部材料 在当下资本主义私有制阶段,依赖于私有财产运动 异化劳动 工业基础㊂正如黑格尔所肯定的那样,辩证法的否定环节依然有着肯定的意义㊂虽然异化劳动造成了人的生存状态的非人化㊁非现实化,作为历史辩证法的否定环节必须被扬弃,但是异化形式的劳动,依然通过改造的感性对象世界 工业,确证着人的本质㊂同时它又提供着推翻这种异己力量的物质资料和现实基础㊂它在否定中也创造着扬弃自身的物质条件: 物质力量 财富㊁ 思想武器 共产主义理论激起的自觉联合的意识㊁ 物质武器 无产阶级㊂人的本质的矛盾性只能通过人有意识地实践才能被现实地消除㊂综上所述,从 巴黎手稿 的背景来看,马克思尽管没有完全摆脱人本主义的影响,但在‘手稿“中已体现其考察视域趋向开阔㊁逻辑方法走向辩证,这决定了他对人的本质和异化的理解呈现渐进性的变化,直接否决了那种 割裂的马克思 的观点㊂他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从一种既定本质向生成性本质变化,对异化的态度由彻底批判转变为理解其历史必然性,将人的解放任务由理论转交给实践㊂由此马克思从‘手稿“开始已经在理论上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奠定了哲学基础㊂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201页㊂。

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作者:张甜来源:《亚太教育》2016年第17期摘要:马克思认为人归根到底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属性是其类特性。

而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迅速发展使工人阶级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人渐渐丧失其本质进而异化。

马克思认为只有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额的统治才能真正解放自己,才能使自身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本质;发展;关于马克思的贡献,学界一致赞同这样的描述: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当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社会学家,革命家。

而笔者认为马克思一生的贡献都献给了人及人类社会。

马克思的一生都在关注人类该何去何从,勾画出人类幸福生活的画面并为之奋斗终身一、人的本质的描述对于人的本质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之前,大多充满了宗教或神秘的色彩。

《圣经》中认为上帝创造了人,亚当和夏娃是人类的祖先,人生来有罪,因而要对上帝忠诚通过虔诚赎罪的方式洗脱罪名,最终升入乐园。

直至费尔巴哈,人类对于宗教的认识才有了本质的转变。

费尔巴哈揭露了基督教的本质,指出不是神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神,上帝是人们按照自己的本质幻想出来的,人对上帝的崇拜,实际上是对人的本质的崇拜。

并且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也对费尔巴哈的宗教观予以肯定“他指出,基督教的神只是人的虚幻的反映、映像”[1],但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上具有极大局限性,其用生物上的人代替社会人的思维,排除了人的思维的社会性,把人的本质视为生物学上的本质。

最终,马克思突破黑格尔、费尔巴哈的理论,提出“人的本质不单是个人所固定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即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将人放在整个社会环境中去研究,防止单纯片面地去看待分析某一类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吸取了人类思想史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特别是在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合理内核,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

马克思反对抽象地理解人的本质,主张从现实的具体的个人去理解人。

他认为在考察人的本质、理解人时,“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 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这样,就将人不仅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是社会存在物。

“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

,, 宗教把人并不是抽象地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

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

”最后,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得出了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经典表述既是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也为考察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

这段话包含着深刻和含义,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①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关于人性的本质的学说,有一个共同的根本性错误在于离开人所生存的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特定的社会关系谈论人性和人的本质问题。

马克思从分析费尔巴哈入手,批判了历史唯心主义的抽象人性论,彻底否定了抹杀人的社会性、阶级性和历史性,并从这种抽象的、一般的、孤立的单个人出发,将人的本质归结为“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的观点。

马克思并不完全否认人类具有某些共同性,而是反对将这一共同性抽象化,反对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考察人的本质。

正如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时指出的:“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

因此,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及其时代价值探析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及其时代价值探析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及其时代价值探析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哲学和社会理论体系,其核心观点是关于人的本质和社会发展的。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而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他认为,人的本质具有理性、创造力和社会性等特点,但在阶级社会中,这些特点被剥夺和压抑。

马克思还认为,历史的发展是一种辩证的过程,通过人们对现实的认识和反思,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马克思以人的本质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社会理论和政治经济学原理。

他认为,由于阶级的存在,社会产生了不平等和剥削的现象。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资本家剥夺了工人的剩余价值,导致了阶级矛盾和社会不平等的加剧。

马克思主张消除私有制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

在他看来,只有通过革命和无产阶级的斗争,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观对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马克思的本质观提醒我们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尊严。

在当代社会中,由于竞争和利益的驱动,人常常被物质追求和功利主义所束缚,忽视了人的本质和内心需求。

马克思的本质观告诉我们,人不仅是经济的和物质的存在,更是具有理性、创造力和社会性等特点的主体,应该得到全面的发展和尊重。

马克思的本质观提醒我们关注社会的公平正义。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私有制和剥削的存在,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距越来越明显。

马克思主义将人的本质与社会的公平联系起来,主张消除剥削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在当代社会中,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平等的问题。

马克思的本质观提醒我们要关注这些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途径。

马克思的本质观提醒我们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在马克思看来,历史的发展是一种辩证的过程,社会的变革和进步必然会伴随着矛盾和斗争。

在当代社会中,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

马克思的本质观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对现实的认识和反思,才能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及其时代价值探析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及其时代价值探析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及其时代价值探析1. 引言1.1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及其时代价值探析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背景下,人的本质观具有重要意义。

19世纪中叶的欧洲正处于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的时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人类面临着种种社会问题和挑战。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带有批判性,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人类异化和压迫。

他认为,人类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导致了人的异化和剥削。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

在当代,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革。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提醒我们关注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的本质属性和基本需求,反思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社会公正与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对于当代社会发展具有启示意义,应当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和重视。

.2. 正文2.1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观念。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观念主要体现在他的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中。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种历史性的存在,是在社会关系中被塑造和表现出来的。

人的本质并非与生俱来的固定属性,而是通过人类的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马克思强调人的本质是具有创造性和实践性的,是通过劳动和生产活动来实现的。

他认为人类的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通过劳动,人不仅满足了自己的生存需要,还不断地改造和进化自己的社会和自然环境。

劳动让人们成为自由的个体,从而实现了人的自我解放和自我实现。

马克思还强调人的社会性和个性的统一。

他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得以实现和发展。

人的社会性表现为人类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合作,通过社会实践,人们才能共同创造出自己的文化和社会形态。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念强调人的历史性、社会性和实践性。

这些观念为我们认识人类的本质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部分到此结束。

2.2 人的本质与社会关系的探讨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人,人的本质包含着对社会的依赖和归属。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异化的理论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异化的理论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异化的理论
戴景平
【期刊名称】《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5(026)001
【摘要】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异化的理论是异化劳动理论的组成部分,是早期马克思哲学的重要内容。

它不但是马克思当时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论前提之一,也涉及到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

本文从马克思的原著出发,分析了人的本质异化和异化劳动理论的内容,认为它并不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成熟的科学理论,只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形成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总页数】3页(P32-34)
【作者】戴景平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1
【相关文献】
1.马克思和马斯洛关于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实现理论比较 [J], 詹伟鸿
2.马克思"人的本质与异化"理论视阙下的资本主义刍议 [J], 李昱
3.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人的本质思想 [J], 杨治刚;胡思成
4.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看人的本质 [J], 禚丽华;;;
5.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对人的本质的理解 [J], 王竹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文)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文)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吴倬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

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这一点:第一,人的本质理论是马克思形成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重要的理论支撑点。

马克思是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人学理论和费尔巴哈的抽象人本主义思想的过程中,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人的本质理论的。

在这些批判中马克思形成了人的本质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的需要”的思想。

对人的本质的科学理解,使马克思能够正确认识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人的本质理论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和解决关于人的一切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揭示了这样一个分析和解决人的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认识人的问题,要从劳动、实践的发展状况、水平出发去说明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及其状况和特点,再从社会、文化出发去说明生活于社会中的人及其特点;解决人的问题,则只有通过劳动、实践改造社会,使生活于其中的人的社会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人的存在方式和状态。

第三,人的本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确立其改造社会的价值目标的重要理论依据。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研究和运用这一理论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人类解放和人的个性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确立这样的价值目标,是因为从人的本质角度来看,只有使整个社会的全部成员都从私有制所造成剥削和压迫下彻底解放出来,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公正与和谐,只有这样,人类的彻底解放和所有人的个性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才能变成现实。

第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和批判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以及其它种种以抽象人性论为理论基础的社会政治学说的重要理论根据。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学说的思想内容十分深刻,它对于我们当前的社会实践和理论工作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意义。

一、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基本内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关于劳动是人的本质的思想,形成了人的本质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的”的思想。

马克思阶级理论视角下的工人阶级“异化”批判

马克思阶级理论视角下的工人阶级“异化”批判

马克思阶级理论视角下的工人阶级“异化”批判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强调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表现为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在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中,工人阶级被视为生产力的主体和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

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深入,工人阶级的处境却并非总是得到改善,而是出现了一种被马克思主义称之为“异化”的现象。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工人阶级的“异化”现象,并对其进行批判。

什么是“异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异化”是指人的基本属性和活动被异化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压迫和剥削的产物。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在生产过程中失去了自身的控制性和主体性,被迫成为资本家的雇佣劳动者,从而导致其人格、劳动和产品的本质被异化。

具体来说,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失去了对产品的控制权,他们的劳动成果被剥削,劳动变成了一种摧残人的生活的活动,劳动变得没有乐趣,变得没有价值。

工人阶级的“异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工人被迫长时间进行单一的重复劳动,使得他们的劳动丧失了创造性和个性化,只是机械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这会导致工人在心理和生理上的疲惫和失落。

工人的劳动成果被剥削,他们所得的报酬往往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生活贫困困顿。

在工厂中,工人被机器和生产关系所束缚,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完全被节制和控制,失去了自由和尊严。

工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受到压迫和剥夺,他们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和决策权,被迫接受上层的支配和安排。

接下来,对工人阶级的“异化”现象进行批判。

工人阶级的“异化”不是天然的,而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造成的。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关系使得工人成为资本的工具和对象,他们失去了对生产关系的控制,成为了被支配和剥削的一方,这是“异化”的根本原因。

“异化”现象严重剥夺了工人的人格和尊严,使得他们无法享受到应有的劳动成果和社会权利,这严重违反了人的基本权利和尊严。

对工人阶级的“异化”现象提出改善的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此人的异化的扬弃也只能通过私有制的扬弃来实现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对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扬弃作为对人的生命的占有是对一切异化的积极扬弃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人的异化与对此扬弃了的共产主义时期人的本质马克思生活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实际上他关于资本主义的所有理论是建立在对自由资本主义社会的观察基础之上的
第3 2卷
第 5期
宜春学院学报
Jun lo c u o e e o r a f h n C r g Yi t
Vo 2. No 5 L3 . Ma . 0 0 y2 1
21 00年 5月
马克思 “ 人的本质与异化”理论视阙下的资本主义刍议
李 昱
( 兰州大 学政治 与行政 学院 ,甘 肃 兰州 7 0 0 ) 300
关 键 词 :人 的 本 质 ;人 的 异 化 ; 自由 资本 主 义 ;垄 断资 本 主 义 ;晚 期 资 本 主 义
中图分类号 :B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 8X (0 0 5— 0 3— 2 08 6 1 30 2 1 )0 0 2 0
Dic s i n O l h p t l m r m h s n e a d t e Al n to f Hu s u so i t e Ca i i f o t e Ese c n h i a i n o ma fM a x P r p ci e as e n o r e s e t v

要 :在 自由资本 主义时期 ,由于生产资料 的私人所有制 ,人 的异化表现 为大多数被剥 削的无产阶级和 少
数 资产阶级 ,为此马克思曾呼吁无产阶级革命 ,并构想了人可 以 自由而全面发展 的共 产主 义社会。 自垄断资本 主
义以来,生产 资料所有制的构成发生 了不 同于以往 的新 变化 ,但 由于生产 资料的私有制仍然是晚期资本主义 国家 的主要所有 制形 式,人 的异化并没有被扬 弃。彻底扬弃人的异 化依 然要通过彻底扬弃私有制来 实现。
p oea i n r v l t n,a d h d c n ev d a c mmu it o it n whc e p e c ud d v l p f ey a d a o n . Sn e te mo o oy r ltra e ou i o n a o c ie o ns ce y i ih p o l o l e eo e l n l r u d i c h n p l s r c p tl m,t e c mp s in o h w e s i a s o rd ci n h s c a g d a ltw ih i i ee t 8b f r ,b tp i ae o e - ai i as h o o i o t e o n rh p o me f o u t a h e h c sd f rn o e u rv t wn r t f f n p o n o 8 e s i a s o rd ci n o d a c d c p tl t o t e r t lte ma n fr o w es i h e ain t n o e pe h v o e n h p o me n p o u t fa v e a i i u r sa e si h i m f n r hp,t e a o f o l a e n tb e f f o n a scn i l o o l i p aadnd b n o e .T ic r h l n t n o e p e si e d o s b a et e p v t w e s p o mpe ey o d s a d t e a i ai p o l tln e st u lt h r ae o e o f l i n rh i ltl .
U Yu
( d o otsadA m n t t n L nhuU w mt, azo 300,C i ) S w lfP li n d iir i , azo n e i L nhu7 00 o ic s ao y h a n
Ab t a t n t e p r d o b rlc p tl m ,b c u eo e p v t w e s i a so r d c o sr c :I h e o l e a a i i i f i as e a s t r ae o n rh p o me n fp o u t n,A i n t n o u n rp e e ・ f h i f i l ai h ma e r s n e o f
Ke r s:T e e s n e o u a ;Al n t n o u n ;L b r a i l m;Mo o o y c p tl m;L t a i l m. y wo d h se c h n f m i a o h ma e i f iea cpt i l as n p l a i i as ae c p t i as
马克思从 唯物 史观的 角度 观察人 ,把人看成处 于一定
生产关系 的人 ,从而真 正克服 了对 人形 而上学 的解读 ,完

定的阶级关系 ,即阶级对 阶级 的压迫 。简言之 ,在 阶级
社会 ,人的本质 主要 体现着 阶级 斗争 。这 使得 马克思 关 于 人的本质理论充满 了革命性 。 在马克思看来 ,对 人 的本 质 的概 括 不是 对 人应 有 的 、
t eepoe rl a a w ot koew e igm jryo eppltno oreiw ot ktem nry Maxhdcl dt e t xlidp e r t h o vr hl n a i fh o u i r ugo h o io t. r a al e dh t o ti o m ot t ao b s o h i e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