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居民教育消费比率看我国高等教育消费

合集下载

中国教育支出在不同地区和城乡之间的差异与趋势

中国教育支出在不同地区和城乡之间的差异与趋势

中国教育支出在不同地区和城乡之间的差异与趋势中国是一个庞大而多样化的国家,不同地区和城乡之间的差异在许多方面都存在。

在教育支出方面,这种差异也十分明显。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教育支出在不同地区和城乡之间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的趋势。

首先,我们来看中国教育支出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

中国的地区差异主要体现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密度的差异,东部地区的教育支出往往比西部地区更高。

东部地区拥有更多的发达城市和经济中心,教育资源更加丰富。

而西部地区则面临着发展相对滞后和资源匮乏的问题,导致教育支出相对较低。

此外,城乡之间的差异也是中国教育支出的一个重要方面。

大多数情况下,城市地区的教育支出要高于农村地区。

城市地区拥有更多的学校和教师资源,以及更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而农村地区则面临着师资紧缺、学校条件较差等问题,导致教育支出相对较低。

然而,中国政府近年来致力于解决城乡教育差距问题,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不断提升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和条件。

那么,这些差异的趋势如何呢?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中国教育支出不断增加,取得了显著成就。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中国政府意识到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持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尤其是近年来,政府提出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大了对教育的支持力度。

这种趋势在不同地区和城乡之间也是普遍存在的。

虽然地区之间的差异可能仍然存在,但相对来说,教育支出在整个国家范围内都在不断增加。

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与此同时,东部地区的教育支出也在不断增加,以保持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平衡。

另外,随着社会对教育质量的要求提高,教育支出也在向教育质量的提升方向发展。

除了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政府也加强了对教育教学质量的监管和评估。

这进一步推动了教育支出的合理分配和提升。

同时,中国也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教育领域,为教育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和资源。

中国基础教育统计指标解释

中国基础教育统计指标解释

中国基础教育统计指标解释基础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培养未来社会发展栋梁的重要角色。

为了全面了解和评估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质量,我们需要借助一些统计指标来对其进行解释和分析。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基础教育中一些重要的统计指标,并对其涵义进行解释。

一、教育经费占GDP比例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反映了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支持程度以及与其他领域的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越高,说明该国家对教育的投资越充分,教育资源越丰富。

而如果这一比例较低,则可能意味着该国家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匮乏,可能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二、教育经费的分配比例教育经费的分配比例反映了不同层级、不同领域教育资源的配置情况。

这些比例可以分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教育经费分配比例、各级教育经费分配比例以及各领域教育经费分配比例等。

通过对这些统计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教育经费在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分配情况,评估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公正,并为教育改革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三、师生比师生比是指学校教职工和学生数量的比例。

它是衡量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师生比越低,说明学校拥有较多的教育资源,教师更有精力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而如果师生比较高,则可能意味着学校资源不足,教师难以充分关注到每位学生的需求。

四、义务教育入学率义务教育入学率是指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

这一指标反映了国家对于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的衡量,也体现了国家教育机会公平性的一面。

较高的义务教育入学率意味着更多的儿童能够接受基础教育,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发展。

五、初中阶段转学率初中阶段转学率是指学生在初中阶段转换不同学校的比例。

这一指标可以反映学生就学过程中的流动情况以及教育资源的均等分配程度。

较低的转学率通常意味着学生更加稳定地接受教育,可能与良好的学校资源配置和就近入学政策有关;而较高的转学率则可能意味着教育资源不均衡、学校选择权利受限等问题。

中国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及排名情况

中国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及排名情况

中国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及排名情况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教育体系。

随着国家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中国对教育的投资也逐年增加。

本文将对中国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及排名情况进行探讨。

教育支出是一个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反映了国家政府和个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根据公开数据,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中国在教育支出方面表现出了持续增长的趋势。

首先,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的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逐年提高。

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的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已经超过4%。

这一数据显示出中国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

其次,根据《世界发展指标》的数据,中国的教育支出在全球范围内也位居较高水平。

根据最新的排名数据,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教育支出排名第二。

仅次于美国,超过了其他人口众多的国家,如印度和巴西。

此外,根据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UNESCO)的数据,中国在教育投资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根据最新数据,中国的教育支出总额在全球范围内稳居前列。

这表明中国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尽管中国在教育支出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人口众多,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教育的发展还需进一步解决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其次,高等教育领域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尽管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庞大,但质量和国际影响力仍有待提高。

在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国的高校往往排名较低。

这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

此外,教育公平也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

尽管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和机会,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公平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总的来说,中国在教育支出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并在国际上排名较高。

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教育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加强教育质量、提高教育公平以及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都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

中国高等教育消费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消费研究

社会认知
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会影响家庭的高等教育消费。如果社会普遍认为高等教育对于个人和家庭的发展非常重要,那么家庭就会更加愿意投资于高等教育。
社会因素对高等教育消费的影响
社会分层
社会分层会影响家庭的高等教育消费。不同社会阶层的家庭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和支付能力存在差异,从而影响高等教育消费。
选取典型高校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其高等教育消费现状、问题和对策。
04
中国高等教育消费现状分析
高等教育消费的概念及特点
中国高等教育消费现状概述
中国高等教育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增速放缓。
家庭和个人对高等教育投入不断增加,但投入结构有待优化。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高校之间的教育消费差距较大。
01
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经济状况是决定高等教育消费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家庭经济状况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家庭能够承担子女高等教育费用的能力。
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因素对高等教育消费的影响
06
中国高等教育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
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多元化办学模式
信息化趋势明显
中国高等教育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提高,消费者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同时,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高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高等教育消费市场的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研究思路
03
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梳理和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高等教育消费研究现状和不足,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综述
问卷调查
深度访谈
案例分析
设计问卷,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收集样本数据,了解高等教育消费者和提供者的态度、行为和需求。

《计量经济学》中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的差异一

《计量经济学》中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的差异一

中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的差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1年)》明确提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贵”,“强国必先强教。

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決定性意义”。

教育投入是支持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保障的重点。

所以,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充分认识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各级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切实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1年)》明确提出,到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的目标。

经过十年的努力,2021年教育投入基数的基本格局是:总投入超过5万亿元,接近6万亿元;财政性超过4万亿元,接近5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超过3万亿元,接近4万亿元;非财政性超过1万亿元。

郭鹏表示,基数大了,意味着保障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厚实了。

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中,80%来自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政府投入是教育经费的第一大来源渠道。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中,80%来自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

教育成为一般公共预算的第一大支出。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中,80%来自地方。

地方政府是教育支出的第一大主体。

十年来,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完善。

引言从学前教育到职业教育,从城市到农村,从学生补助到教师培养,都包括在内在教育财政经费连年增长的情况下,生均经费水平同样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以2021年为例,全国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在幼儿园,每个小朋友的身后,国家财政平均投入9506元。

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身后,国家投入的资金从1万多块钱到2万多不等,比2011年明显增长依托预算支出织牢织密最大民生保障网此外,在国家账本中,还包括社保、养老等方面的支出,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我国已经搭建了最大的民生保障网。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现状分析我国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特别是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解决民生问题,加大各项事业发展的速度,这样一个情势下,公共财政承担的任务非常繁重。

据财政部最新公布的2022年全国决算,去年全国财政用于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体育方面的支出近3万亿元,同比增长21.1%,用于民生的支出合计占全国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二。

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也是公共財政保障的重点。

其中,我国教育支出12550.02亿元,同比增长20.2%,占全国财政支出的14.0%,成为公共财政的第一大支出。

遗憾的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达到4%的目标至今未能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每年都存在较大的缺口,由此产生的教育经费短缺问题,直接地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笔者认为,高等教育陷入财政危机的最大原因当属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不足。

笔者拟对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现状进行分析。

对于其中的高等教育领域,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探讨:第一,通过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国民生产总值、教育经费总支出、财政支出等数字分析比较我国财政对高等教育支出总量不足的问题及其制约因素;第二,分析财政对高等教育支出体制的不足之处,包括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体制的问题。

最后,笔者将对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现状进行评析。

一、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现状而这其中,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支出更是各类教育财政支出中的核心问题,高等教育作为为祖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力军,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

要达到这一要求,就需要强大的财力物力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保障。

因此,分析我国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支出存在什么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具有积极的意义与价值。

本文主要是围绕高等教育存在的不和谐社会现象,从财政支出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育水平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

教育水平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

教育水平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在当今社会,居民消费行为不仅受到收入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教育水平也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教育水平的提升,对于居民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以及消费能力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为了更深入地探究这一现象,我们进行了一项实证研究。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教育水平的内涵。

教育水平不仅仅是指个人所获得的学历层次,还包括在受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价值观以及各种技能。

一般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个人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往往也越强。

教育水平对居民消费观念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接受过较高教育的居民,通常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个人发展。

他们更愿意为了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技能和素养而进行消费,例如参加培训课程、购买书籍等。

同时,他们也更加关注健康、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在消费时会倾向于选择绿色、环保、健康的产品和服务。

相比之下,教育水平较低的居民,可能更注重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消费观念相对较为保守。

从消费结构的角度来看,教育水平的差异也表现得十分明显。

高教育水平的居民在文化、娱乐、旅游等精神层面的消费支出比例相对较高。

他们愿意花费更多的钱去欣赏艺术展览、观看演出、外出旅游,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而低教育水平的居民,消费主要集中在食品、服装、日用品等基本生活必需品上。

教育水平还显著影响着居民的消费能力。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个人获得更高收入的机会也相应增加。

这是因为高教育水平往往意味着具备更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更复杂、更高薪的工作。

从而使得他们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

此外,教育水平较高的居民通常具有更好的理财能力和风险意识,能够更合理地规划个人财务,进行有效的消费和投资。

为了验证教育水平对居民消费的实际影响,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居民进行抽样调查,获取了他们的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消费支出等相关数据。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教育水平与居民消费支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中国教育支出的历年增长情况及原因分析

中国教育支出的历年增长情况及原因分析

中国教育支出的历年增长情况及原因分析近年来,中国教育支出持续增长,这一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对中国教育支出的历年增长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中的原因。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教育支出的增长情况。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支出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根据统计数据,从1978年到2019年,中国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2.5%增长到了4%,教育总投入增长了近30倍。

同时,教育经费从国家财政预算中的比例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一增长趋势在地方也得到了延续,各省市对教育事业的支持也在不断加大。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中国教育支出持续增长呢?首先,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培养,将教育列为了国家发展的首要事业。

教育被视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这种意识在政府的各个层面得到了体现。

在国家层面,政府提出了“素质教育”、“创新驱动”、“人才强国”等战略,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

在地方层面,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中央部署,加大对教育的支持力度。

其次,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也日益提高。

中国传统的大量人口和庞大的劳动力资源需要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此外,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布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也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

因此,为了提高教育水平和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中国政府不得不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

第三,中国教育支出的增长还受到一些内外因素的影响。

国内因素包括教育体制改革、课程改革、学校建设等。

这些改革和投入的推动,也增加了中国教育支出的规模。

国际因素包括参与国际比赛、提升国际竞争力等,这也促使中国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此外,与教育支出增长密切相关的是财政收入的增长。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政府有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教育事业。

同时,中国还通过提高税收的方式来增加财政收入,从而增加对教育的投入。

然而,尽管中国教育支出持续增长,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2023年家庭教育支出数据

2023年家庭教育支出数据

2023年家庭教育支出数据摘要:一、家庭教育支出概述二、2023 年家庭教育支出数据概况三、2023 年家庭教育支出结构分析四、2023 年家庭教育支出影响因素五、结论正文:一、家庭教育支出概述家庭教育支出是指家庭在子女教育过程中,为提供教育服务和支持而产生的费用。

这些费用包括学费、教材费、课外辅导费、兴趣班费用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家庭教育支出逐渐成为家庭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2023 年家庭教育支出数据概况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23 年我国家庭教育支出总额达到约2 万亿元,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例为25%。

其中,城镇家庭教育支出约为1.5 万亿元,农村家庭教育支出约为5000 亿元。

从学段来看,学前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支出占比较大,达到35%,小学和初中阶段分别为25% 和20%,高中和大学阶段分别为15% 和10%。

三、2023 年家庭教育支出结构分析2023 年家庭教育支出结构中,课外辅导费用占比最高,达到45%,其次是学费和教材费,分别占25% 和15%。

此外,兴趣班和在线教育支出占比较低,分别为10% 和5%。

从地区差异来看,一线城市家庭教育支出中,课外辅导费用占比高达55%,明显高于其他城市。

四、2023 年家庭教育支出影响因素2023 年家庭教育支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家庭经济实力、父母教育程度、教育资源分布和政策因素等。

随着家庭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父母学历的提高,家庭教育支出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此外,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和政策因素也加剧了家庭教育支出的不平等现象。

五、结论综合以上分析,2023 年我国家庭教育支出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其中课外辅导费用占据主导地位。

关于中国高等教育问题的思考

关于中国高等教育问题的思考

关于中国高等教育问题的思考摘要:市场经济就是自由竞争的经济,谁拥有较多的资本,谁就处于优势地位,相对贫穷的人们,只要通过受教育才有向上发展的希望,只有以自己的勤勉进取去赢得自尊和成功。

也就是说,教育机会的公平,对广大老百姓来说是最大的公平。

新华网报道,按照国际通行的高校学费标准,学费一般占人均GDP20%的比例。

中国一名大学生的费用相当于中国人均GDP的80%左右,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

尽管从绝对值(如换算成美元的数额)来看,中国似乎不比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多,但中国高等教育平均收费与中国国民平均收入之比例是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的6倍以上!有分析表明,我国老百姓教育开支占收入的比例,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较高的。

一名大学生的花费等于一个一般中国农民13年以上的纯收入,对于相对贫困线下的农民则需要40多年的积累。

据高校自己统计的数字,贫困生占学生总数的20﹪。

也就是说,现有的高校收费标准,让20﹪的家庭难以承受。

教育部前副部长张保庆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高校学费收费过高,超过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

他说,他和他夫人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也只能供一个孩子上大学。

中国的教育经费本来就捉襟见肘,政府又将数百亿教育经费投放到少数名牌大学,而更需要投入的基础教育却资金严重匮乏。

政府搞了危害国计民生的教育产业化以后,普通民众在教育支出的重压下苦不堪言,尤其是广大贫困农民和中下层人民的孩子就被卡在高校门槛之外了,因为他们根本交不起学费!教育的高收费已经严重阻止了底层人民通过“教育”改变其子女命运的希望,堵塞了社会正常的人才流动渠道,这样就造成了社会阶层的严重分化,穷人的孩子很难有出头之日了。

教育的产业化,以及商业化的脱变,必然会出现教育的不公平。

由于受到经济的影响和制约,一些富家子弟将会受到高等教育,而穷人子弟只能接受一般的教育,现在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录取就是一个例子,它已经引起了社会大众的普遍质疑。

当那些富人们把子弟送到贵族学校,甚至国外读书、留学、深造,作为洗钱的一种方式的时候,而穷人的孩子还在为一日三餐发愁,挣扎在饥害交迫的边缘,他们必然会在教育竞争中越来越处于不利的地位。

我国教育经费支出及占比分析

我国教育经费支出及占比分析

我国教育经费支出及占比分析提示:中国教育资本拥抱全球资产定价趋势已显,教育机构纷纷加入资本市场并得到海内外投资者青睐。

这得益于我国特有的多重优中国教育资本拥抱全球资产定价趋势已显,教育机构纷纷加入资本市场并得到海内外投资者青睐。

这得益于我国特有的多重优势叠加,我们将国家投入、居民投入、社会资本投入等因素归纳为三维投入(3D-investment)优势。

国家投入力度大,教育发展坚定基石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助推教育事业稳健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指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人力资源强国战略,并提出要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从国家层面确立了教育的重要地位。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日益重视,教育经费投入也逐渐加大。

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投入总额为38866亿元(YOY+7.6%),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投入占比最大,其次是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依次为17603亿元、10110亿元和引55亿元;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增幅最大,为15%,金额达到2802亿元。

2016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首超3万亿元为31373亿,GDP占比连续5年超过4%,体现了国家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坚定信念,为教育事业发展铸就稳固的物质基础。

图:各教育阶段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情况图:各国教育经费占GDP比重教育经费占比低于发达国家,仍有上涨空间。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仍处于偏低水平,美国、德国2015年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例达到4.9%,英法等国均高于5.5%,丹麦更是达到了8.6%。

与之相比,我国教育投入仍有一定上升空间。

居民投入占比高,提供旺盛需求基础二胎政策叠加婴儿潮,教育市场需求旺盛。

二胎新政实施效果明显:2016年年末我国全年出生人口1786万人,比上年增加130多万,出生率为12.950,创下近15年最高的人口出生率;总人口13.8亿人,比上年末增加809万人,自然增长为5.860,创近10年新no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数量大,加之二胎政策出台,每年新增人口数将加速增长。

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状况及消费情况调研

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状况及消费情况调研

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状况及消费情况调研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让自己的子女去上大学,希望他们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并提高自己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然而,大学教育的费用也随之增加,对家庭造成了一定的经济压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状况及其消费情况,本文进行了一次调研。

一、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主要针对某市的大学生进行问卷发放和回收,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回收了187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5%。

二、调研结果1.大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家庭的家庭年收入集中在5万元至10万元之间,占 52.4%,其次是10万元至20万元,占31.6%;而低于5万元的家庭占14.8%,高于20万元的家庭占1.2%。

可见,大多数大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还是比较中等的,但也有一定的经济压力。

在大学生家庭经济压力方面,有52.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家庭的经济压力比较大,23.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一般,还有23.6%的大学生认为经济压力较小。

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家庭面临着一定的经济压力。

3.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关于大学生的消费情况,调查显示,大学生的主要消费开销分别为学习用品、生活费和娱乐消费。

其中,学习用品是大学生最主要的消费开销,占比达到了36.4%;其次是生活费,占比27.3%;娱乐消费占比18.6%。

其他方面的消费开销,如交通费、医疗费等,占比较小。

三、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经济压力,以及大学生的主要消费开销。

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面临着一定的经济压力,但是他们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学习用品和生活费上,比较理性。

因此,我们建议大学生在消费时要再三思考,合理规划自己的消费开支,尽量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以免给家庭和自己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同时,我们也建议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的扶持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教育消费投资与家庭支出比重变化

教育消费投资与家庭支出比重变化

教育消费与家庭支出比重变化在当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作为提升个人竞争力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其消费在家庭支出中的比重日益增长,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

本文将从六个维度深入探讨教育消费与家庭支出比重变化的趋势、影响因素及未来展望。

一、教育成本的持续上升近年来,随着教育资源竞争的加剧,优质教育的获取成本显著增加。

学费、课外辅导、教材费、在线课程订阅、海外留学等各项教育开支的攀升,直接推高了家庭在教育上的总支出。

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阶段,随着大学学费的逐年上涨,许多家庭不得不调整预算,将更多资金投入到子女的高等教育中,这导致教育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的占比不断提升。

二、教育观念的转变社会对于教育重视程度的普遍提升是推动教育消费增长的另一重要因素。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家长们越来越意识到教育对孩子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愿意投入更多资源以期孩子能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

这种观念的转变促使家庭教育从基本的义务教育扩展到了特长培养、兴趣拓展乃至国际视野的开阔,进一步增加了教育在家庭财务规划中的权重。

三、家庭结构的变化现代家庭规模缩小,核心家庭增多,意味着家庭可支配收入更加集中于少数几个成员身上,特别是子女的教育上。

独生子女家庭尤为明显,家长往往愿意倾其所有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包括但不限于顶尖学校的就读机会、海外留学经历等,这直接导致了教育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的比重显著上升。

四、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政府对教育的增加和教育政策的调整也影响着家庭的教育支出结构。

一方面,国家加大对公共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但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仍促使家庭额外寻求私人教育服务;另一方面,教育市场化进程加速,各类教育机构和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提供了多样化的教育选择,同时也增加了家庭在教育消费上的选项和压力。

五、教育的经济回报考量尽管教育成本高昂,但多数家庭依然视之为长期,期望通过教育提高子女的就业竞争力和未来的收入水平。

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个体通常能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薪资待遇,因此,家长愿意承担高额的教育费用,视为对未来经济收益的一种。

中国不同地区教育支出的差异分析

中国不同地区教育支出的差异分析

中国不同地区教育支出的差异分析教育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原动力,也是培养人才、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经济社会差异较大的国家中,教育支出的差异也是无法避免的。

本文将对中国不同地区教育支出的差异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对中国不同地区教育支出的总体情况有所了解。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各地区的教育支出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的教育支出普遍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支出相对较低。

这种差异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影响:1. 经济发展水平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区域,这些地区的教育支出相对较高。

这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水平和财政收入较高有关。

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相对滞后,教育支出更为困难。

2. 地区差异和人口基数地区差异是中国教育支出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口基数较大的地区由于承载了更多的教育需求,教育支出相应增加。

此外,城市化程度、工业化程度等也会影响教育支出。

3. 政策导向和政府投入不同地区的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政策导向和投入力度也是导致教育支出差异的原因之一。

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财政投入以及财政分配等都会对教育支出产生重要影响。

除了上述因素,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教育质量差异也是导致教育支出差异的原因之一。

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导致了教育环境和条件的差异,而教育质量差异则进一步影响了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投入。

为了解决中国不同地区教育支出的差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平衡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分配,提高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

2.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政府可以通过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中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水平。

例如,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师资培训和引进优秀教育人才。

同时,建设更多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学校,提高中西部地区的教育质量。

3. 加强教育质量监管与评估完善教育质量监管与评估体系,确保教育质量的公平性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教育支出在城乡之间的差异分析

中国教育支出在城乡之间的差异分析

中国教育支出在城乡之间的差异分析中国是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广阔土地面积的发展中国家。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其中教育领域的进步不容忽视。

然而,在中国的城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教育支出差异。

本文将对中国教育支出在城乡之间的差异进行详细分析,并探讨背后的原因。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城乡教育支出的整体情况。

根据数据统计,中国城市地区的教育支出相对较高,而农村地区则明显较低。

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教师待遇、学生福利等方面。

城市地区具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包括优质的学校、图书馆、实验室等,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此外,城市教师的工资待遇一般较高,而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普遍较低。

同时,城市地区的学生福利优于农村地区,比如食宿条件、校园安全等。

那么,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教育支出差异呢?一个主要原因是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

中国的城市经济相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更快、更稳定。

城市地区拥有更多的财政收入,所以能够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教育事业。

而农村地区的财政收入相对较低,所以在教育支出方面相对不足。

此外,城市地区的市场需求对于高素质人才更为迫切,因此政府也更倾向于加大城市教育支出,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另一个导致城乡教育支出差异的原因是人口流动。

由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导致城市人口急剧增加。

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城后,将会对城市的教育资源和服务需求产生较大压力。

为了应对这一压力,政府不得不在城市地区增加教育支出,从而进一步拉大城乡教育支出差距。

此外,文化差异也是导致城乡教育支出差异的原因之一。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城乡之间的文化差异也较为显著。

在农村地区,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投入相对较低,主要因素包括家庭经济状况、文化水平等。

相比之下,城市家庭更加重视教育,愿意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由于农村地区的文化观念相对保守,对教育的需求和期望不如城市地区高,这也导致了城乡教育支出差异的存在。

中国家庭教育消费分析报告

中国家庭教育消费分析报告
其中,40%每年愿意花费10-25万元
10-25万
打算送孩子出国留 学, 70% 25-40万
40-60万 10万以下
家长特征:70后、80后
社会的中流砥柱,收入较高,逐步与孩子平等交流,
K12
7-18岁|快速成长期
教育支出意愿高。
学龄前的孩子, 主要拥有的电子产品是早教机和平板电脑
电脑 8% 电子词典 8% 早教机 21%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点读机 13%
15.00% 10.00% 平板电脑,19% 5.00% 0.00%
手机 13% 智能手表 17%
70%的家长有送孩子出国留学的意愿
5.00%
1000元以下
0.00%
其他
0.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辅助工具
传统纸质资料是辅助工具的首选,教育类APP占21.53%
33.05%
26.06% 21.53% 幼儿启蒙类
•提供幼儿启蒙知识:如识字、三字经、英语 •有利于孩子智力开发的益智类游戏
注重孩子哪方面品质?
0.00%
(外) 祖父母
孩子爸 爸 道德品质 生活习惯的养成 学龄前 学龄前 K12 K12 性格秉性 大学 学习成绩
家长特征:90后
初为人父母,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思维,收入还不 高,热衷尝试新鲜事物,比较依赖互联网。
学龄前
0-6岁|教育启蒙期
用户省市top3
北京18% 河北10% 陕西9%
职业资格考试辅导 线上, 32.43% 线上, 22.70%
K12

《三国志孔明传》绝对详细攻略2

《三国志孔明传》绝对详细攻略2

内容摘要:本文从教育消费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出发,研究了居民教育消费中的教育消费比率的问题,解释了居民教育消费比率的含义,介绍了理论及经验模型、国外教育消费比率的状况,并分析了影响居民教育消费比率高低的几个重要因素。

本文旨在更好地引导我国居民教育消费。

关键词:人力资本教育消费比率影响因素教育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居民教育消费是教育消费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虽然国外学者直接提到教育消费这个概念的比较少,但许多国家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居民教育消费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其中对居民教育支出比率的研究即是一例。

研究居民教育消费比率的意义教育与一国经济发展也是紧密相联的,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历史证明,发展教育能大大地促进经济增长。

居民教育消费比率是居民消费结构的重要内容。

教育消费比率的高低反映了居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我们可以从各国居民消费基本情况来了解教育消费比率。

居民教育消费比率(ER)的涵义国外学者对居民教育消费比率的理解也不完全一致,有的国家把它看成是家庭所有支出的百分比。

如东欧一些国家在统计中,计算教育消费的比例时是以占家庭总支出的百分比来计算。

美国学者Sandrd J. Huston 研究了美国家庭教育支出的比率问题,他提出的居民教育消费比率(ER)是指每年家庭非必需品消费中,居民享受教育及其服务所占的比例。

所谓必需品和非必需品,Sandra J. Huston 认为,必需品包括:住所、器具、衣物、食品。

非必需品包括:健康和个人护理、酒和烟、人身保险、交通、娱乐和教育支出。

从两者的统计口径来看,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同一个国家相同的统计数据中,前者的比率要小,而后者的比率要大。

居民教育消费模型为了更好地衡量居民教育消费,国外的学者提出了居民教育消费的理论模型和经验模型,用来对居民教育消费进行定量分析。

这种理论模型对于分析我国的居民教育消费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教育支出的变动因素及其影响分析

中国教育支出的变动因素及其影响分析

中国教育支出的变动因素及其影响分析中国教育支出是指国家、地方政府以及个人家庭等各个方面对教育领域的投入支出。

教育支出的变动与多方面因素相关,例如经济发展、人口变动、社会需求、政策制定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逐一分析教育支出的变动因素,并探讨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首先,经济发展是影响教育支出变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高收入人群更愿意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上,而低收入人群则可能因为经济负担加重而减少教育支出。

同时,经济的增长为政府提供了更多的财政收入来源,使得政府能够增加对教育领域的投入,推动整个教育体系的发展。

因此,经济发展的变动对教育支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人口变动也会对教育支出的变动产生影响。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动,例如人口老龄化、人口减少等,教育支出也会相应发生变动。

老龄化的人口结构意味着更多的教育支出将用于成人教育、职业培训等方面,而人口减少则可能导致政府减少对教育领域的支出。

因此,人口变动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需要在制定教育政策时进行考虑。

社会需求也是影响教育支出变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

例如,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高等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需要增加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投资。

此外,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人们对教育公平的追求,教育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因此,社会需求的变化将推动教育支出的变动。

政策制定也是决定教育支出变动的重要因素。

政府在制定教育政策时需要考虑到整个社会的需求、经济状况以及其他因素。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投入、改善教育资源配置、制定激励政策等手段来引导和促进教育支出的变动。

例如,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增加对员工的培训投入、提供教育补贴等,以增加个人和企业对教育的支出。

教育支出的变动对中国教育体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国教育支出变动对教育质量的影响评估

中国教育支出变动对教育质量的影响评估

中国教育支出变动对教育质量的影响评估中国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教育支出的变动对于教育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教育支出的变动、教育质量的评价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估。

一、教育支出的变动情况教育支出是指政府、家庭和社会各界为教育事业投入的资金。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政府对于教育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教育支出逐年增加。

例如,2019年,我国全社会教育经费支出超过了4.2万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有所提高。

教育支出的变动除了来自政府投入的变化外,还受到经济形势、政策调整、人口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一些经济不景气的年份,教育支出可能会出现下降或增长速度减缓的情况。

因此,了解教育支出的变动情况对于评估其对教育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

二、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教育质量评价是一个多维度的复杂任务,通常包括学生素质评价、教师评价、教学质量评价、教育资源评价等方面。

针对教育质量评价,中国政府制定了相应的评价体系和标准。

学生素质评价是教育质量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学生的学术水平、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考核。

同时,教育资源评价也是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教育设施、教材、师资等。

除了这些评价指标外,教育质量评价还可以从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进行。

三、教育支出对教育质量的影响教育支出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教育支出的增加可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例如,增加教育经费可以改善教育设施、购买先进的教学设备、提高师资待遇等,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其次,增加教育支出可以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例如,通过加大对教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条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提高教育质量。

然而,仅仅增加教育支出并不能保证教育质量的提升。

教育支出必须与教育质量评价相结合,注重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例如,教育经费的浪费、不当使用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均衡,影响教育质量。

中国高等教育的需求与供给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的需求与供给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的需求与供给研究随着中国国家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逐步崛起,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其高等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支柱,不仅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还对于培养创新和发展人才方面也起到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就中国高等教育的需求与供给进行详细的研究,以期从整体上审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同时分析出重要的问题和新趋势。

一、高等教育需求的变化高等教育的需求是指学生和社会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而需求的变化促使高等教育发展巨大变革。

在传统时代,高等教育被视为少数人的奢望和梦想。

但随着中国国家的经济的逐步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它的需求和覆盖面也逐渐扩大,许多人已经发现,在如今的社会中,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了内在需求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职业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并对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育成本的提高高等教育的教育成本已经开始逐渐上升,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压力。

在如今许多高校中,不同的专业学费差异已经非常明显。

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许多家庭难以承担,在工薪阶层和中低收入家庭中,减轻教育成本已经成为了搭建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

高校们需要通过降低学费和提供其他形式的经济支持,来增加收入偏低的家庭群体的申请入学的机会。

2.不同专业的需求现在,学生在选专业的时候,已经开始更加注重未来的就业前景和个人价值。

由此可见,不同专业的需求也是高等教育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例如,计算机和其他相关专业现在成为了热门的学科,许多职业人士也开始意识到他们在高校完成这些专业的培养对于今后的就业前景的影响非常巨大。

此外,一些涉及到核心产业和技术的专业培训需求也开始得到关注,例如机器人学、物联网等领域。

3.教育质量的要求随着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追求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更趋于严苛。

高等教育在传授知识和知识应用方面需要有更深一层的思考和创新性,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术背景,并为个人创业和创新提供重要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居民教育消费比率看我国高等教育消费
本文基于居民教育消费比率理论,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消费的现状,以此挖掘出我国家庭高等教育消费的规律,并探讨了家庭高等教育消费现状的重要影响因素,以期为制定高等教育发展政策提供借鉴。

关键词:居民教育消费比率高等教育消费规律影响因素
居民教育消费比率理论概述
居民教育消费比率(ER)是居民消费结构的重要内容,教育消费比率的高低反映了居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从国内外的居民教育消费研究成果来看,对居民教育消费比率的理解有以下几种:居民教育消费比率指教育消费占家庭所有支出的百分比;居民教育消费比率指每年家庭非必需品消费中用于享受教育及其服务所占的比例,必需品范围包括住所、器具、衣物、食品等,而非必需品的范围包括健康和个人护理、烟酒、保险、交通、娱乐以及教育支出。

这两种概念存在一定的差异,统计口径不同,对于同一国而言,前者比后者的比值小。

国外学者目前为止已经提出了居民教育消费的理论模型和经验模型,用来对居民教育消费进行定量分析。

这一模型对于分析我国家庭的高等教育消费现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理论模型。

理论模型的方程式是从经济学有关消费者需要理论推导而来的,可以形象地称之为“教育恩格尔系数”,即居民教育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则:
ER=f(I,HC)
其中,ER代表家庭消费中用于教育消费部分占非必需品消费的比例,I表示家庭收入,HC表示反映家庭特性的变量。

从该理论模型可看出,居民教育消费比率的高低,与家庭收入及家庭特征是一种函数关系。

经验模型。

由于因变量是以比例的形式存在,在确定居民教育支出比率时可选择自然对数形式来研究。

因变量表示百分比几率的自然对数,经验模型的方程是根据普通最小二乘法(OLS)的回归,方程式如下:
In[ER/(1-ER)]=β0+β1I+β2HC
(i=1,2,...,n)
因为ER的值位于区间[0,1],故因变量的值也位于区间[0,1]。

上式中I 表示家庭收入,HC表示家庭特征变量。

经验模型提供了一种分析居民教育消费的有效方式,有助于了解影响居民教育消费的因素,以及可掌握居民教育消费规律。

我国家庭高等教育消费情况调研
为全面了解当前我国大学生家庭的高等教育消费状况,笔者特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62份,回收率为87.3%,其中有效问卷221份,有效率为73.7%.
当前高等教育消费来源。

当前大学生的教育消费来源主要是父母提供以及助学贷款,其中72.58%的大学生主要由家庭提供高等教育费用、20.56%的大学生以助学贷款的方式获得高等教育费用,只有占5.34%的少数大学生是通过自己打工、兼职来获取教育消费来源,极少部分(1.61%)大学生是靠亲戚借钱来完成高等教育。

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教育消费对其家庭的依赖性非常强,绝大多数学生的学费和其它各种教育消费支出都依赖于家庭。

家庭背景分析。

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家庭背景相对集中的为农民、工人、职员、知识分子。

农民家庭的子女占到整个样本的44%,工人、职员、知识分子家庭的子女各占整个样本的18%、18%、16%。

这样的家庭背景也反映了大学生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是比较有限的,充分揭示了我国高等教育经济来源紧张的状况。

尽管大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太相同,但是绝大多数的家庭都尽可能地给子女提供足够的教育费用。

目前,我国家庭已经将教育支出作为整个家庭的自发性支出费用。

高等教育消费水平及结构。

高等教育消费水平是指大学生用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年均或月均支出的多少。

调查发现,大学生年人均教育消费8228.533元,而且这一消费范围仅包括为接受高等教育而支出的金额,并不包括大学生日常的吃、穿、行等费用。

通过研究高等教育的消费结构可以发现,学费支出占整个高等教育消费支出的绝大部分,平均在6000元以上。

因此,学费压力是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经济压力中最大的一部分。

其次是用于购置电脑软硬件、教材、培训、考证等支出,但这每一部分所占整个高等教育消费总支出的份额较小,除学费以外的零散高等教育消费支出总共占整个高等教育消费支出额的26%。

此外,还可以发现非正规学历考试培训(如计算机、英语等级考试培训)和各种证书考试(如注册会计师等)开始在当今高等教育消费中占据一定的位置,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也反映了大学生所面对的沉重就业压力。

家庭对高等教育消费支出的承受能力。

通过调查发现,半数以上(59%)的
学生认为接受高等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迫切需要减轻压力;28%的大学生认为压力较大,但仍然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内;11%的大学生认为压力适度;只有2%的大学生认为轻松,压力较小。

家庭高等教育消费支出现状分析
(一)自发性的家庭高等教育消费
通过调研发现,教育消费逐渐转化为自发性消费,同时也成为了大学生家庭的一项高消费支出。

教育改革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由公费改为自费,教育支出成为家庭消费支出中一项比例较大的消费。

国家统计局对“居民储蓄动机”的调查表明,“为子女上学做准备”高达44 % ,位居第一位,居民对教育消费的预期较高。

不论家庭收入状况如何,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由其家庭作为教育消费来源。

家庭的承受能力调查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居民的收入与教育投入比例失调,高等教育消费真正成为了高消费。

(二)从收入构成看实际高等教育消费水平
根据弗里德曼的消费理论,居民收入可分为暂时性收入和持久性收入两部分。

由于暂时性收入的不确定性,居民会倾向于将这部分收入用于储蓄,居民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函数。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深入,市场经济成分逐渐扩大,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但是,持久性收入的增长并不快,收入增长中的大部分来自于暂时性收入。

改革开放之初,居民收入的100%为持久性收入,1998年居民收入的65%为持久性收入,35%为暂时性收入。

而大学生所列举的收入则是家庭的持久性收入,由此导致名义消费与实际消费之间的距离,实际消费大于名义消费。

(三)学费是家庭高等教育消费比率提高的重要因素
我国家庭高等教育消费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的比例呈持续递增的趋势,如果从居民教育消费占教育支出的比例来算,农村家庭的教育消费比例比城镇家庭的教育消费比例要大。

由于近些年教育成本上升和普遍实行成本分担原则,我国提高了高等教育学费标准,学费成为了高等教育消费的主要项目,高等教育学费增长是家庭高等教育消费比率提高的重要因素。

(四)家庭高等教育消费比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1.家庭收入。

家庭收入对家庭教育消费支出影响最大。

据有关研究表明,家庭经入与家庭高等教育消费呈正相关关系,即家庭收入越高,用于高等教育消费的支出就越多。

家庭收入增加可能有三种影响教育消费比率的情形:教育消费绝
对支出增加,增长速度超过其它消费项目支出的增长速度;家庭收入水平提高,教育消费支出增加,但在消费支出中的比例保持不变;家庭收入水平提高,但教育消费比率下降,虽然家庭收入水平提高了但是家庭教育消费支出增加较慢或无增长。

2.大学生资助比例。

从调研样本中发现,大学生能够获得奖学生、助学金、贷学金来完成学业的比例相对来说较小,因此绝大部分学生只能依靠家庭收入,这反映了我国目前高等教育资助政策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增加学生的资助,可以部分抵消因学费上涨而受到影响的高等教育消费需求,也使得大学生及其家庭能更有信心继续支付高额的学费。

3.大学生消费偏好、消费习惯、消费理念、消费示范作用等。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得知,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和结构基本一致,消费倾向基本相同。

作为一个消费个体,会由于不同的消费偏好、消费习惯、消费理念而导致消费水平和结构上有差异,但是由于长期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必然会受到环境中消费群体的影响,在其它消费个体的示范作用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身的消费习惯、消费理念和消费偏好。

即使是收入水平较低的家庭的大学生,其消费水平和结构与大多数中等收入家庭学生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相差不大,从而导致大学生教育消费的水平和结构基本一致,消费倾向相对集中。

总之,影响高等教育消费支出比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家庭收入、资助比例、消费偏好、消费习惯、消费理念、消费示范作用等,还有其它因素也影响着高等教育消费支出比率。

可以利用这些因素的改变和调整,制定正确的高等教育发展政策,更好地满足家庭高等教育消费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慧勤.云南高校学生付费能力研究.云南教育,2003.21(30)
2.朱智洺.由高校学生消费者函数引发的教育公平性思考.南京社会科学,2004(6)
3.傅家荣,梁前德.国外居民教育消费比率问题研究.商业时代,2003(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