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报告

合集下载

实验报告总结范文(共5篇)

实验报告总结范文(共5篇)

篇一:实验报告范文心理学实验报告2009-09-14 11:09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2006年12月28日星期四 10:34摘要本次实验通过测定男女两名被试对不同长度识记数字的检查项目的再认,重复sternberg著名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了解短时记忆信息的提取方式。

结果发现,两名被试的反应时并没有随着记忆项目长度的增加而随着增加,也就是说,本次实验没有验证实验假设,本次实验是不成功的。

关键词:系列扫描短时记忆加因素法1 前言1900年ge.muller和a.pilzecker提出两类记忆,直到半个世纪后才引起人们的注意,现在已经确认存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一般认为,短时记忆是指对信息保持几秒钟直至一分钟左右的记忆。

在20 世纪,sternberg发展了唐德斯的减数法反应时间,提出了加法法则,称之为加因素法。

这种实验并不是对减数法反应时间的否定,而是减数法的发展和延伸。

加因素法反应时间实验认为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一些因素,那么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加因素法反应时间实验的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互相制约的,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这样,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的实验,从完成作业的时间变化来确定这一信息加工过程的各个阶段。

因此,重要的不是区分出每个阶段的加工时间,而是辨别认知加工的顺序,并证实不同加工阶段的存在。

加因素法假定,当两个实验因素影响两个不同的阶段时,它们将对总反应时间产生独立的效应,即不管一个因素的水平变化如何,另一个因素对反应时间的影响是恒定的。

这样称两个因素的影响效应是相加的。

加因素法的基本手段是探索有相加效应的因素,以区分不同的加工阶段。

使用加因素法分析心理过程的一个典型实验是sternberg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任务”。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报告
实验背景
短时记忆的提取实验是在研究认知心理学领域中的一项关键的实验,该实验旨在了解
特定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是如何影响认知加工以及记忆准确性方面的。

本实验将视觉图像
和语言图像作为信息提取研究的两种表征,并以一种明确的实验示范评估两者的提取差异。

实验方法
本实验包含24名大学生参与者,其中12人为男性,12人为女性。

受试者们被邀请在实验室完成短时记忆存储提取测试,耗时约一小时。

本实验的实验示范分为300问答体现,每次问答分别以视觉图像与语言图像作为记忆信息储存的两个条件。

受试者每次测试根据
提示做出了相应回答,而信息提取时间则被记录下来,完成后用拟合模型对受试者每次记
忆反应时间进行分析,绘制出当受试被要求回忆时间时,两个条件下回忆反应时间的拟合
曲线,以研究中记忆信息提取条件的差异性。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当受试者回忆短时记忆信息时,视觉图像的回忆反应时间显著低于语
言图像的回忆反应时间(叶圣博. 睡前脑力游戏:视觉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报告)。


表明视觉图像的信息提取明显比文字交互的要快,这可能与受试者在实验示范中利用视觉
参数以及视觉联系有关,因此可以认为在视觉图像中提取短时记忆信息比在文字中提取信
息效率更高。

斯滕伯格短时记忆提取实验结果

斯滕伯格短时记忆提取实验结果

斯滕伯格短时记忆提取实验结果斯滕伯格短时记忆提取实验结果: 深入剖析人类记忆机制导语:人类的记忆机制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于短时记忆的研究对于理解认知过程、学习和注意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围绕斯滕伯格短时记忆提取实验的结果展开全面评估,从不同角度解析人类记忆的特点和限制,以及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启示。

一、斯滕伯格短时记忆提取实验简介斯滕伯格是研究记忆与注意力领域的重要学者,他在20世纪60年代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以探究人类短时记忆的容量和持续时间等特点。

其中,他最著名的实验是通过使用数字串作为实验刺激,要求被试在记住数字串后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提取与记录。

该实验成果成为了理解人类工作记忆机制的重要基石之一。

二、斯滕伯格短时记忆容量有限的发现斯滕伯格实验结果表明,人类短时记忆是有限的,一般情况下能够同时存储和处理的信息数量在7个左右。

这一结果被称为“魔法数字7±2”的规律。

这意味着,如果被试试图记住或处理超过7个信息,就会发生记忆的遗忘或混淆。

这一发现揭示了人类短时记忆的容量限制,对于理解我们为什么很容易忘记事物或者感到记忆负荷超出承载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需要记住很多信息的情况时,可以采取分块、编码和使用外部辅助工具等方式来提高记忆容量的利用效率。

三、斯滕伯格短时记忆持续时间的探究斯滕伯格实验还发现,人类短时记忆的持续时间有限,一般约为20-30秒。

超过这个时间段后,信息会自动消失或被其他信息所替代。

这一发现揭示了人类记忆在时间维度上的限制,对于理解我们为什么很容易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或者犯下时间序列错误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使用记忆替代策略、重复练习和有效的时间管理等方式来延长短时记忆的持续时间,提高记忆的效果。

四、对个人观点和理解斯滕伯格短时记忆提取实验的结果为我们认识和应用记忆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而在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中,我认为短时记忆的容量和持续时间的限制在现代社会特别值得关注。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报告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又称操作记忆、工作记忆或电话号码式记忆,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是指将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回忆出来,或者当该项目再度呈现时能够再认。

Sternberg 最早研究这个问题,即著名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

这个实验解决了两个重要问题,即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是系列扫描的,并且是从头至尾扫描的。

Sternberg使用加因素法分析“短时记忆信息提取任务”的心理过程。

在他的实验里,先给被试看1~6个数字(识记项目),然后看一个数字(测试项目)并同时开始计时,要求被试判定此测试数字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按键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计时也随即停止。

这样就可以确定被试者能否提取以及所需要的时间(反应时间)。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Sternberg从反应时的变化上确定了对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四个因素,即测试项目的质量、识记项目的数量、反应类型(肯定的或否定的)和每个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

因此,他认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包含相应的四个独立的加工阶段,即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二择一的决策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

但Morin等(1976)也发现,当识记项目快速呈现并立即进行测试,会出现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这种效应难于被从头至尾的系列扫描所解释,但自我停止的系列扫描却可以给予说明,出现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可解释为扫描是从项目系列的两端开始进行的,搜索到所需的项目后,即可停止。

并指出,Sternberg的实验之所以未发现系列位臵效应,是由于刺激呈现的速度太慢,有时间进行充分的复述,从而掩盖了这种效应。

本次实验主要是通过测定被试对不同长度识记数字的检查项目的再认,重复Sternberg著名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了解短时记忆信息的提取方式。

同时探讨Morin等提出的呈现时间对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结果的影响。

1.方法1.1被试:74名1.2仪器和材料:计算机实验;1.3实验设计:实验中记忆集大小共六种(1到6),其中1,2,3和6各做12次,4做8次,5做10次,“是”、“否”反应和位臵完全平衡,共做66次,随机呈现,每次先提醒注意,再呈现记忆集,然后测试。

斯滕伯格短时记忆提取实验结果

斯滕伯格短时记忆提取实验结果

斯滕伯格短时记忆提取实验结果
斯滕伯格短时记忆提取实验是一种经典的心理学实验,用于测试人们在短期记忆任务中的表现。

实验的步骤是:实验者向被试呈现一系列的物品或信息,然后要求被试在一定时间内回忆刚才呈现的物品或信息。

被试通常需要以特定的顺序、数量或特征回忆这些物品或信息。

实验结果的主要观察指标是被试在回忆任务中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通过分析被试在不同条件下的回忆表现,可以得出一些结论,例如:
1. 被试在短期记忆任务中的回忆能力是否受到干扰的影响。

2. 不同类型的信息对被试回忆的影响程度。

3. 回忆能力是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

4. 是否存在记忆干扰或混淆效应。

斯滕伯格短时记忆提取实验的具体结果会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设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研究者会根据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不同被试或条件下的平均回忆表现。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得出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以及不同因素对回忆表现的影响程度。

总的来说,斯滕伯格短时记忆提取实验结果可以提供关于人类短期记忆功能的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类记忆的特点和机制。

斯滕伯格短时记忆提取实验结果

斯滕伯格短时记忆提取实验结果

斯滕伯格短时记忆提取实验结果
斯滕伯格短时记忆提取实验结果显示,参与者在听到一系列单词后能够准确地回忆出其中的一部分或全部。

实验中,参与者会听到一系列单词,然后被要求回忆并重复他们记得的单词。

经过多次实验,研究者观察到了一些共同的模式。

首先,研究者发现,参与者能够准确地回忆出前面听到的一些单词,而随着听到的单词数量增加,回忆的准确率逐渐降低。

这表明斯滕伯格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并且受到干扰的影响。

其次,实验结果还显示了串联效应和优先效应。

串联效应指的是,参与者更容易回忆起他们在单词列表中最后听到的几个单词。

优先效应指的是,参与者更容易回忆起他们在单词列表中最初听到的几个单词。

这说明,短时记忆对于信息的存储和提取是有偏向性的。

此外,实验还发现,干扰对记忆的影响是巨大的。

当参与者在听到单词之后进行干扰任务,比如做一些数学计算或分心的任务,他们的记忆准确率明显下降。

这表明,短时记忆的提取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的干扰,而且需要一定的专注力。

总体而言,斯滕伯格短时记忆提取实验的结果显示了短时记忆的容量限制、有序性和易受干扰等特点。

这些实验结果对我们理解人类记忆的工作机制和限制有重要的启示。

斯滕伯格短时记忆提取实验结果

斯滕伯格短时记忆提取实验结果

斯滕伯格短时记忆提取实验结果摘要:I.引言- 介绍斯滕伯格短时记忆提取实验II.实验过程- 实验的流程和步骤- 实验中使用的材料和工具III.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实验结果的验证和确认IV.结论- 总结实验的主要发现- 讨论实验的意义和影响正文:I.引言斯滕伯格短时记忆提取实验是心理学中经典的实验之一,旨在探究人类短时记忆的提取过程和机制。

该实验由心理学家斯滕伯格(RodolfoL.Stemberg)于1965 年提出,其结果对于理解短时记忆的运作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II.实验过程斯滕伯格短时记忆提取实验的过程如下:首先,被试需要记忆一组数字,然后进行一系列的测试,每次测试中,被试需要判断一个数字是否曾经在记忆中出现过。

实验中,被试需要对每个测试数字进行反应,即按下“是”或“否”的按钮。

实验中使用的材料和工具包括:数字卡片、按钮、计时器等。

III.实验结果斯滕伯格短时记忆提取实验的结果显示,被试在记忆数字时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提高,但在一段时间后,反应速度和准确性都会下降。

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被试在记忆数字时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数字的难度、测试的顺序等。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表明,短时记忆的提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神经元和神经元网络的相互作用。

实验结果的验证和确认表明,斯滕伯格短时记忆提取实验是一种可靠和有效的实验方法,可以用于研究短时记忆的提取过程和机制。

IV.结论斯滕伯格短时记忆提取实验的结果表明,短时记忆的提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神经元和神经元网络的相互作用。

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被试在记忆数字时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报告.doc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报告.doc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报告.doc
实验介绍:
短时记忆是指人类记忆系统对于仅持续短时间的信息的处理和存储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面临大量信息的输入,但仅能有限地处理和储存这些信息。

短时记忆在强调短时间内,有限信息处理和储存的同时,也强调了某些条件下短时间内信息提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短时记忆中信息提取的效率和准确性,以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方法:
实验采用数字序列的刺激材料,由实验者通过听觉刺激获得信息输入。

实验者在被试组和对照组之间分配,被试组和对照组每组10人。

被试组在听到数字序列后需要尽可能多地记住数字序列,并在听完刺激后尽可能多地报出刺激的数字序列。

对照组不需要记住数字序列,他们只需要在听完刺激后报出刺激的数字序列。

实验结果:
结果显示,被试组在数字序列中取得比对照组高42.5%的记忆和提取效率。

另外,数字序列的长度也影响了被试组和对照组的表现。

被试组和对照组对于短数字序列的记忆和提取表现更出色,而当数字序列长度超过7时,被试组的记忆和提取表现明显下降,在数字序列长度达到10时,被试组的表现几乎等同于对照组。

本实验结果证明了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存在,并且表明信息提取的效率受数字序列长度和个体差异的影响。

结果表明,对于较短的数字序列,被试者可以更准确地提取和记忆序列中的信息,对于长数字序列,由于短时记忆的限制,被试者难以保持在较短时间的内部的大量数字信息。

这些结果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短时记忆的特点和机理,同时也为开发有效的信息处理和记忆训练方案提供了新的依据。

加因素法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报告

加因素法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报告

加因素法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是人类大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记住一些信息,比如电话号码、地址等。

而加因素法则是一种常用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法,本文将对其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准备一些实验材料,比如数字、字母、单词等。

然后,我们将这些材料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比如按照字母表顺序、数字大小等等。

接着,我们将这些材料呈现给实验对象,让他们在一定时间内记住这些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加入一些干扰因素,比如让实验对象同时进行其他任务、播放噪音等等。

这些干扰因素能够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干扰,从而更好地测试实验对象的短时记忆能力。

实验结果显示,加因素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实验对象的短时记忆能力。

在加入干扰因素的情况下,实验对象的记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比如数字的记忆能力提高了20%左右,字母的记忆能力提高了15%左右。

总的来说,加因素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大脑的记忆机制,同时也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好的记忆训练方法。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于尧(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400715)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模仿Sternberg(1966)的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经典实验,了解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

本实验选取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本科三年级学生89人作为被试,在心理学部机房利用PsyKey心理教学系统3.2中“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程序完成实验。

实验为两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按记忆集大小共六种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在特定时间识记,之后再呈现一个数字,要求被试判断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并按键反应,程序会自动记录被试的在不同水平下再认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

通过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果:记忆集对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没有影响;反应类型对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有显著影响。

进而得出结论: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并不是系列全扫描,也不是Stermberg假设中的任何一种信息提取方式。

关键词短时记忆信息提取1 前言Atkinson和Shiffrin(1968)提出了记忆系统的多存储模型(the multi-store model of memory),将记忆看作一个系统,按照信息在系统内储存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且这三个子系统在信息的储存量、保持时间、储存形式(或通道)、提取方式、遗忘规律以及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所处的位置等许多方面均存在不同。

其中,短时记忆是指在刺激作用终止后,对信息保持到几十秒直至一分钟左右的记忆(郭秀艳,2004),是操作性的、正在工作的、活动着的记忆(王甦、汪圣安,2006)。

不论是何种记忆系统,其信息的提取方式都是一个极受关注的问题,因为记忆的最终目标是信息的提取利用。

在越来越奉行效率至上的近代,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在近几十年更是始终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所谓信息提取,指把储存在假定的记忆系统中的特定信息取出来以便使用(朱智贤,1989),即将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回忆出来,或者当该项目再度呈现时能够再认,都是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王甦、汪圣安,2006)。

短时记忆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实验报告短时记忆实验报告短时记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记住电话号码、购物清单还是学习新知识,短时记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深入了解短时记忆的机制和特点,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

实验一:数字串记忆首先,我们邀请了一些志愿者参与实验。

实验开始时,每位志愿者被要求记住一串随机排列的数字,例如“2 7 4 1 9”。

然后,他们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回忆出这些数字。

我们记录下每位志愿者能够正确回忆出的数字个数。

结果显示,志愿者们在回忆数字串方面的表现存在差异。

有些人能够轻松地回忆出全部数字,而有些人只能回忆出其中几个。

通过与志愿者的交流,我们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首先,大多数志愿者在回忆数字串时采用了分组的策略。

他们将数字串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包含2-3个数字。

这种分组的方式有助于减少记忆负担,提高记忆效果。

此外,志愿者们还会在心里默念数字串,以加深记忆印象。

其次,我们注意到,数字串的长度对回忆效果有一定影响。

当数字串较短时,志愿者们能够更好地回忆出其中的数字。

然而,当数字串长度超过一定限度时,他们的回忆能力显著下降。

这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超过一定范围就会出现遗忘。

实验二:图像记忆为了进一步探究短时记忆的特点,我们进行了另一个实验,这次是关于图像记忆的。

同样,我们邀请了一些志愿者参与实验。

实验开始时,每位志愿者被要求观看一系列不同的图像,例如水果、动物等。

然后,他们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回忆并描述所看到的图像。

我们记录下每位志愿者能够正确回忆出的图像数量。

与数字串记忆实验相似,志愿者们在图像记忆方面的表现也存在差异。

有些人能够准确地回忆出大部分图像,而有些人只能回忆出其中几个。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首先,志愿者们普遍倾向于记住与个人经历相关的图像。

例如,如果志愿者曾经去过动物园,他们更容易记住动物类的图像。

这表明个人经验对图像记忆有一定影响。

其次,我们发现图像的特征对记忆也有一定影响。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结果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结果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编号:10120XXXX 性别:男年龄:20姓名:枯藤千(新浪微博)学历:大学出生日期:1991-12-11所属:职业:学生测试日期:2012-11-26 15:30:07━━━━━━━━━━━━━━━━━━━━━━━━━━━━━━━━━━━━━━━━━━━━━━━━结果图片:━━━━━━━━━━━━━━━━━━━━━━━━━━━━━━━━━━━━━━━━━━━━━━━━结果分数:-----------------------------------------------------------------数字个数123456-----------------------------------------------------------------有靶子的反应时 497 420 658 602 582 623无靶子的反应时 583 767 852 656 686 672正确率(%) 91.67 100.00 100.00 100.00 90.00 100.00-----------------------------------------------------------------━━━━━━━━━━━━━━━━━━━━━━━━━━━━━━━━━━━━━━━━━━━━━━━━备注:测验耗时:588秒[参数表]准备时间(毫秒)=1000呈现时间(毫秒)=1200间隔时间(毫秒)=2000数字字体大小=48━━━━━━━━━━━━━━━━━━━━━━━━━━━━━━━━━━━━━━━━━━━━━━━━详细反应:序号长度位置目标数字串判断结果反应时1 3 3 4 794 有正确 13332 1 0 93 有错误 6693 2 0 5 03 无正确 7854 3 25 759 有正确 6375 2 1 7 74 有正确 4386 5 0 5 68021 无正确 6517 5 0 6 90825 有错误 18728 6 4 2 370218 有正确 9869 4 3 1 5912 有正确 67410 5 2 2 72508 有正确 45711 4 0 3 1740 无正确 71112 1 1 8 8 有正确 103113 4 4 5 3165 有正确 47814 2 2 1 51 有正确 53415 5 4 6 19564 有正确 55616 2 0 8 96 无正确 56717 5 5 4 69704 有正确 68718 6 5 2 801527 有正确 46319 2 0 5 16 无正确 56720 1 1 2 2 有正确 66921 1 1 1 1 有正确 34822 6 0 9 308547 无正确 79423 2 2 2 82 有正确 29324 6 2 0 906841 有正确 54125 5 0 5 12463 无正确 72326 4 0 8 7924 无正确 58027 1 1 6 6 有正确 30628 6 0 0 735968 无正确 57329 4 0 1 3605 无正确 75030 5 0 6 27015 无正确 81531 6 0 1 427589 无正确 56432 5 0 5 41327 无正确 55333 4 0 0 8236 无正确 58234 3 1 2 297 有正确 73535 2 1 7 73 有正确 32936 1 0 7 5 无正确 50137 2 0 7 10 无正确 114838 3 1 0 038 有正确 64039 4 1 4 4207 有正确 67340 5 1 0 06943 有正确 58741 2 1 5 50 有正确 43442 6 0 7 049328 无正确 73843 3 0 9 745 无正确 60344 6 0 1 459723 无正确 57045 2 2 4 14 有正确 43446 2 2 0 20 有正确 50547 1 0 1 5 无正确 103048 2 1 1 16 有正确 39249 1 0 4 5 无正确 46850 3 1 0 073 有正确 46851 3 3 5 105 有正确 56552 6 1 7 764958 有正确 59753 3 2 2 924 有正确 50454 3 3 5 635 有正确 44055 3 0 0 682 无正确 70156 3 0 8 296 无正确 125257 1 0 6 3 无正确 46858 6 0 6 794358 无正确 79259 4 2 5 3580 有正确 58460 1 1 6 6 有正确 31261 1 1 2 2 有正确 31862 5 3 0 43052 有正确 62363 6 3 4 184509 有正确 55964 1 0 6 0 无正确 44765 3 2 6 760 有正确 60066 6 6 6 524086 有正确 594━━━━━━━━━━━━━━━━━━━━━━━━━━━━━━━━━━━━━━━━━━━━━━━━。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报告.word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报告.word

师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课程作业、课程论文簿2013 — 2014 学年第 2 学期2.2 工具惠普台式系列微机2.3 实验材料与程序(1)被试登录心理学实验软件,被试输入存放数据的文件名、被试、性别和年龄等信息,输入完毕后,按“确定”按钮,开始实验。

(2)阅读指导语:本实验为短时记忆实验。

屏幕先呈现一个或几个数字(0-9)并记住,然后计算机将呈现一个字符,这时要求你判断这个数字(0-9)之前看过。

看过点击按Q键;没有看过的,就用右手按P键。

注意:在保证判断正确的前提下,再进行按键反应,要求判断即快又准为好。

(3)明白上述指导语后,单击空白键开始实验。

(4)更换被试,继续实验。

3结果与分析3.1计算全班被试在六种字母个数下的平均有靶和无靶的正确反应时表1:全班被试的平均正确反应时描述表(单位:毫秒)记忆集大小 1 2 3 4 5 6有靶平均反应时713 709 708 745 777 764无靶平均反应时1085 1131 763 769 746 8543.2根据表1中的数据,以记忆集大小为横轴,再认的反应平均反应时为纵轴作图根据图表可得知:被试的有靶平均反应时随着记忆集的增加而略微增加;在相对应的记忆集下,被试无靶正确平均反应时基本要长于有靶正确平均反应时3.3 以记忆集大小为X轴,以平均反应时为Y轴作图由图可知,在“否”的反应条件下得反应时长于“是”条件的反应时,在是反应下,反应时随记忆集的增大而增加,但在否反应下,两者之间又没有线性关系。

3.4 以不同自变量之间的差异性检验结果对反应类型与记忆集两个自变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表2 记忆集与反应类型两个自变量的差异性检验结果主效应反应类型(F=5.241,p=.023<0.05)差异显著,表明在是反应和否反应下反应时不同,说明了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不是平行扫描;记忆集主效应(F=6.285,p=0.000<0.05)显著,表明在不同记忆集水平下反应时不同是系列扫描,反应类型和记忆集交互作用(p=0.001<0.05)显著通过以上分析,说明本实验只体现了系列扫描趋势,但不能证明Sternberg的研究结果——完全系列扫描。

短时记忆的提取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的提取实验报告

心理实验报告1.题目短时记忆的提取2.引言将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回忆出来,或者当项目再次出现时能够再认,都属于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的内容。

Sternberg在研究人在短时记忆的提取时是用何种方式时做了短时记忆提取的实验,实验的得出了经典的结论即:短时记忆在提取时是系列扫描的、并且是无穷尽扫描的。

这对于我们解释…….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但是在….的实验中,似乎得出了不一致的结论,可能的原因是….通过这个实验将验证短时记忆提取的方式,并探索两因素相互制约或独立对加工两因素阶段的影响,探讨其影响机制。

3.方法3.1被试:心理系大三学生3.2仪器材料:6种记忆集,分别包含1、2、3、4、5、6个数字3.3实验程序:3.3.1:实验前被试阅读指导语,明确若最后出现的一个数字是之前数字串中出现过的,就判断“是”,“是”按红键,“否”按绿键。

3.3.2:电脑屏幕上出现数字串,一串数字间每个数字呈现1.2s,此数字串的每个数字呈现完毕后,过2s,随着一声长音,出现一个数字。

此刻开始计时,要求被试判断此数字是否在之前数字串中的出现过,在尽量判断正确的情况下尽可能快的按键。

接着下一数字串出现前会有提醒注意。

其中记忆集大小为1 2 3 6的数字串呈现12次,4的做8次,5的做10次。

共66次,数字串随机呈现。

4.结果表1-1 不同水平结合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反应类型M M是反应否反应正确率记忆集大小1 554.11 713.00 90.572 576.11 643.74 93.473 637.46 700.16 94.304 662.84 705.3714 91.785 772.03 689.55 91.846 728.9 706.82 92.98由表显示,反应时随着记忆集的增大并没有增大。

表1-2 反应时与正确率的相关Correlations反应时正确率反应时 PearsonCorrelation1 .106Sig. (2-tailed) .112N 227 227正确率 PearsonCorrelation.106 1Sig. (2-tailed) .112N 227 227由表显示,反应时与正确率几乎不相关。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报告.word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报告.word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报告.word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课程作业、课程论文簿2013 — 2014 学年第 2 学期班级11级应用心理学学号姓名课程名称认知心理学授课教师题目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的实验报告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的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选取合肥师范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39名,其中男性15名,女性24名,通过测定被试对不同长度识记数字的检查项目的再认,重复斯滕伯格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了解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过程。

实验发现:(1)被试的有靶和无靶平均反应时随着记忆集的增加而有所增加;(2)在相对应的材料长度下,被试无靶正确平均反应时要长于有靶正确平均反应时,但其差异不显著;(3)记忆集的大小对被试的反应时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系列扫描1 引言心理学家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即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被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做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

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感觉记忆的存储时间大约为0.25秒-2秒。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是指将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回忆出来,或者当该项目再度呈现时能够再认[1]。

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不大,初看起来从短时记忆中提取信息应该比较容易和简单。

但是,斯滕伯格的研究表明情况比预料的要复杂得多。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的实验研究最早就是由斯滕伯格开始的,它是加因素法分析心理过程的一个典型实验。

其基本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它们属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则它们属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具体来讲:如果呈现的刺激的长短对再认的反应时没有显著的影响,则说明短时记忆的搜索方式是平行扫描;如果呈现刺激的长短对再认的反应时有显著的影响,且随刺激的长度增加而增加,则说明是系列扫描。

斯顿伯格的实验结果表明这个过程是从头至尾的系列扫描。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时间 2014年4月25日摘要以探究斯滕伯格的经典实验“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实验为实验目标,进一步了解这一经典实验,通过实验数据推断结果是否与经典实验一致。

本实验以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班56名学生为被试,探究斯滕伯格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记忆集的不同即数字个数差异的主效应显著,被试对有无靶的判断主效应不显著,记忆集水平和有无靶子的交互作用显著。

实验结果证实了斯滕伯格认为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是从头到尾的系统扫描的结论。

关键词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系列扫描1 引言1900年GE. Muller和A. Pilzecker提出两类记忆,直到半个世纪后才引起人们的注意,现在已经确认存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一般认为,短时记忆是指对信息保持几秒钟直至一分钟左右的记忆。

最早研究短时记忆信息提取问题的是Sternberg。

Sternberg想到了用“反应时(RT)”来研究提取问题的可能性,他采用“探查法”(Probe method)为主要手段(1966)对短时记忆条件下信息提取方式进行研究。

其在《反应时间实验揭示的心理过程》一文中,系统地阐述了加因素法反应时间实验和用此方法所作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

在他的实验里,先给被试看1~6个数字(识记项目),然后看一个数字(测试项目)并同时开始计时,要求被试判定此测试数字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按键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计时也随即停止,这样就可以确定被试者能否提取以及所需要的时间(反应时间)。

Sternberg 的研究目的在于检验短时记忆中,信息提取的方式究竟是从头到尾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的检索,还是一检索到检测项就自行终止。

最终,Sternberg提出了从头至尾的系列扫描模型,认为提取的反应时随着记忆集(Memory Set)的增大而增加,且是从头至尾逐一搜索的。

Sternberg还对实验结果作了进一步的分析,他认为每个反应时都是由几个因素组成的,包括○1读探测词并编码的时间,用e(ms)表示;○2将探测词和记忆字表中的项目逐一比较并确定两者是否匹配的时间,如果每比较一项花c(ms),则做N次比较便花cN(ms);○3作出决定并进行反应的时间,用d表示。

记忆完全提取实验报告

记忆完全提取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与目的记忆是人类认知活动的重要部分,它涉及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

短时记忆(STM)作为信息从感觉记忆过渡到长时记忆的中间环节,其信息提取过程的研究对于理解记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探讨短时记忆中信息提取的机制,验证信息提取过程中的不同策略,并分析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

二、实验方法1. 被试实验选取20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的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均无严重记忆障碍。

2.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包括数字序列和探测数字。

数字序列由1-6个不等的数字组成,探测数字为数字序列中的一个数字。

3. 实验流程(1)被试接受训练:向被试展示一系列数字序列,并要求其记住序列中的数字。

(2)信息提取:向被试呈现探测数字,要求其判断探测数字是否出现在之前记忆的数字序列中。

(3)记录反应时间:记录被试从探测数字呈现到作出判断的反应时间。

4. 实验设计采用2(探测数字数量:1-6)× 3(提取策略:平行扫描、自动停止系列扫描、完全系列扫描)的混合实验设计。

三、实验结果1. 反应时间(1)随着探测数字数量的增加,被试的反应时间显著延长。

(2)在三种提取策略中,平行扫描的反应时间显著低于自动停止系列扫描和完全系列扫描。

2. 提取策略(1)平行扫描:被试在判断探测数字是否出现时,同时对所有数字进行提取。

(2)自动停止系列扫描:被试在判断探测数字是否出现时,对数字进行逐个提取,一旦找到即停止。

(3)完全系列扫描:被试在判断探测数字是否出现时,对全部数字进行检索,再作出判断。

四、讨论1. 反应时间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探测数字数量的增加,被试的反应时间显著延长。

这表明,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提取过程受到数字数量的影响。

2. 提取策略实验结果表明,平行扫描的反应时间显著低于自动停止系列扫描和完全系列扫描。

这表明,在短时记忆中,平行扫描是一种有效的提取策略。

五、结论本实验探讨了短时记忆中信息提取的机制,验证了信息提取过程中的不同策略,并分析了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报告
摘要本实验是对记忆信息提取进行研究,报告了本实验与Sternberg(斯滕伯格)的实验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短时记忆Sternberg(斯滕伯格)记忆项目反应方式
1引言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在近几十年内始终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所谓信息提取,指把储存在假定的记忆系统中的特定信息取出来以便使用(朱智贤,1989)。

最早开展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研究的是心理学家Sternberg(斯滕伯格),他的研究被看作是经典性的。

Sternberg在试验中给被试呈现1~6个不等的数字系列,之后马上呈现一个探测数字,要求被试判断探测数字刚才是否出现过,并做出是或否的反应。

Sternberg预测,短时记忆中被试对项目的提取有三种可能的方式:
⑴平行扫描指同时对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进行提取。

如是这样,无论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有多少,提取的时间都应该是一样的。

⑵自动停止系列扫描指对项目逐个进行提取,一旦找到目标项目就停止查找。

这样,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越多,反应时间就会越长。

另外,由于是反应不需要再对剩余项目进行检索,因此反应时间要比“否”反应时间短。

⑶完全系列扫描指对全部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然后做出判断。

“是”反映和“否”反应都要对全部项目进行搜索,因此应该具有同样的反应时间。

Sternberg的实验结果证实了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为系列扫描,并且是完全系列扫描。

本实验通过对Sternberg经典实验的模拟,考察记忆项目数量和反应方式是否影响短时记忆提取的时间,根据加因素法的实验逻辑,解释本研究的结果是否符合Sternberg对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流程的假设(即信息比较过程和反应方式是否属于不同的系列加工阶段),以记忆项目数量为自变量(1-6个),所有被试的在每个记忆项目数上的平均反应时间为因变量,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建立短时记忆提取的回归方程,比较Sternberg的方差RT=38N+397,解释我们数据与它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方法
2.1被试
南京XX大学和南京XX大学XX学院66名学生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2.2仪器和材料
计算机编制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实验程序
2.3实验设计
实验为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记忆项目(6个水平,分别为1、2、3、4、5、6)反应方式(两个水平,“是”反映和“否”反应)因变量为被试反应时间
2.4实验程序
启动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程序,要求被试端正坐在计算机前正对屏幕,按照指导语提示开始实验。

实验过程中被试要严格按照指导语操作实验,实验结束保存数据。

3结果
3.1对所有被试的实验数据进行2因素(记忆项目、反应方式)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记忆项目数量和反应方式是否影响短时记忆提取的时间。

主效应反应方式(F=5.062,p=.028﹤0.05)差异不显著,表明“是”反应和“否”反应对短时记忆的提取影响显著,主效应记忆项目(F=43,224,p=.000﹤0.05)显著,表明不同的记忆项目对短时记忆的提取影响显著,记忆项
目和反应方式的交互作用(F=6.397,p=.014﹤0.05)不显著,表明记忆项目和反应方式的交互作用对短时记忆的提取影响显著。

3.2
根据加因素法的实验逻辑,请解释本研究的结果是否符合Sternberg对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流程的假设(即信息比较过程和反应方式是否属于不同的系列加工阶段)。

Sternberg的加因素法实验的基本逻辑假设是:如果两个因素对某一信息加工过程的影响具有交互性(交互效应显著),它们导致的信息加工过程的时间变化不具有可加性,那么这两个因素影响的是信息加工过程中的同一阶段,如果这两个因素对某一信息加工过程的影响是相互独立的(交互效应不显著),它们导致的信息加工过程的时间变化具有
可加性,那么这两个因素影响的是信息加工过程中相互独立的两个不同阶段。

在本实验中,记忆项目和反应方式的交互作用对短时记忆的提取影响显著,即是具有交互性的,它们导致的信息加工过程的时间变化不具有可加性,记忆项目和反应方式影响的是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中的同一阶段。

而斯滕伯格用加因素法进行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实验,他把短时记忆提取的反应过程分为四个独立的加工阶段:测试项目
的质量,识记项目的
数量,反应类型和反
应类型的相对频率。

本实验的回归方程是:RT=42.957N+594.020
区别:本实验的反应时间数据比斯滕伯格(Sternberg)的反应时间要大,斜率差不多,但截距却大很多。

4讨论
a 实验室存在噪音,嘈杂的环境带来干扰作用;
b 在两位同学共用一台电脑时,后一位同学看到前一位同学进行实验而得到了练习;
c 也可能是由于选用心理学专业的被试,其参加过类似的实验,从而获得了练习
5结论
记忆项目和反应方式的交互作用对短时记忆的提取影响显著。

本实验不符合Sternberg对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流程的假设(即信息比较过程和反应方式是否属于不同的系列加工阶段)。

本实验的回归方程是:RT=42.957N+594.020 与Sternberg的方差RT=38N+397的区别是:本实验的反应时间数据比斯滕伯格(Sternberg)的反应时间要大,斜率差不多,但截距却大很多。

参考文献
1《SPSS统计分析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2《应用实验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3《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