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PPT-第十一节 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科护理学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ppt课件
2.体征:病人呈急性病容,呼吸困难、面 色紫绀、鼻翼扇动,口周可有单纯疱疹。 实变时视诊呼吸运动减弱,触诊语颤增强, 叩诊呈浊音,听诊有支气管呼吸音。
三、检查及诊断
(一)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增多数,中性粒细胞多 在80%以上,并有核左移或中毒颗粒出现。
2.痰液检查:痰涂片检查有大量中性粒细 胞和革兰阳性、带夹膜的双球菌或链球菌。
2、护理分析
病例分析
高热——给予休息、饮食护理。寒战时保暖。
高热时退热护理。保持口腔、皮肤清洁。
气促、咳嗽、咳痰——吸氧、化痰,保持气道
通畅。
胸痛——患侧卧位。
缺乏本病的知识——健康指导。
肺炎球菌肺炎是由课肺堂炎小球菌结所引起的肺实
质的炎症,常见于院外感染,常表现为大 叶性肺炎。
以突然起病,寒颤、高热(达39~40℃), 稽留热,咳铁锈色痰、胸痛为典型特征。 病程中期可有肺实变的体征。
五、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升高 与感染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部感染引起呼吸面积
减少有关。 3.疼痛 与胸膜反应有关。
六、护理措施 ★
1、缓解不适 (1)休息、饮食:卧床休息,给予高蛋白、高
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 鼓励多饮水。 (2)保暖:寒颤时注意保暖。 (3)降温:高热时可物理降温,保持病人皮肤 清洁干燥,退热时需及时补充液体,以防 虚脱,注意口腔护理。 (4)胸痛护理:嘱病人患侧卧位或用胶布固定 胸壁。
实施护理
五、护理措施
▲加强营养,补充水分,重视病室空气和医 疗器械消毒,促进排痰。
▲休克型肺炎的抢救与护理 (1)给予休克卧位、吸氧、注意保暖。 (2)建立静脉通道,配合抢救用药。 (3)严密观察病情,做好相关记录。
三、检查及诊断
(一)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增多数,中性粒细胞多 在80%以上,并有核左移或中毒颗粒出现。
2.痰液检查:痰涂片检查有大量中性粒细 胞和革兰阳性、带夹膜的双球菌或链球菌。
2、护理分析
病例分析
高热——给予休息、饮食护理。寒战时保暖。
高热时退热护理。保持口腔、皮肤清洁。
气促、咳嗽、咳痰——吸氧、化痰,保持气道
通畅。
胸痛——患侧卧位。
缺乏本病的知识——健康指导。
肺炎球菌肺炎是由课肺堂炎小球菌结所引起的肺实
质的炎症,常见于院外感染,常表现为大 叶性肺炎。
以突然起病,寒颤、高热(达39~40℃), 稽留热,咳铁锈色痰、胸痛为典型特征。 病程中期可有肺实变的体征。
五、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升高 与感染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部感染引起呼吸面积
减少有关。 3.疼痛 与胸膜反应有关。
六、护理措施 ★
1、缓解不适 (1)休息、饮食:卧床休息,给予高蛋白、高
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 鼓励多饮水。 (2)保暖:寒颤时注意保暖。 (3)降温:高热时可物理降温,保持病人皮肤 清洁干燥,退热时需及时补充液体,以防 虚脱,注意口腔护理。 (4)胸痛护理:嘱病人患侧卧位或用胶布固定 胸壁。
实施护理
五、护理措施
▲加强营养,补充水分,重视病室空气和医 疗器械消毒,促进排痰。
▲休克型肺炎的抢救与护理 (1)给予休克卧位、吸氧、注意保暖。 (2)建立静脉通道,配合抢救用药。 (3)严密观察病情,做好相关记录。
最新内科护理学-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幻灯片课件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组织结构和功能
➢粘膜层:为假复层纤毛状上皮,细胞主要
有纤毛细胞和杯状细胞,纤毛主要存在于传导性 气道,有时包括呼吸细支气管,具有清除呼吸道 内分泌物和异物的功能,是气道的重要防御机制 之一。杯状细胞分布于传导性气道的各种细胞间, 分泌粘液。慢性支气管炎等病理状态下, 杯状细胞增多,分泌亢进,纤毛不能有效 摆动和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3、肺的血液循环
肺循环:由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组成,
称为功能血管,进行气体交换。肺泡毛细血管网 非常丰富,总面积达60-100m,有利于气体交换。
支气管循环:由支气管动脉和静脉组成,称
为营养血管。主要供应支气管壁、肺泡和胸膜的 营养。
肺脏血管的吻合支:支气管静脉和肺动脉.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② 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VA)
指在吸气时进入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又称 为 有 效 通 气 量 。 若 代 谢 情 况 不 变 , VA 下 降 时 , PaCO2升高;VA上升时,PaCO2下降。
③ 最大通气量(maximal breathing capacity,
调节和净化吸入的空气:通过上呼吸道的 加温、温化和过滤作用实现;
清除气道异物:呼吸粘膜和粘液纤毛运载 系统参与净化空气和清除异物;
反射性防御功能:咳嗽反射、喷嚏和支气 管收缩等可避免吸入异物等;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清除侵入肺泡的有害物质:以肺泡巨噬 细胞为主的防御力量,对各种吸入尘粒、微 生物等有吞噬或中和解毒作用;
MBC或MMV)要求受试者以最快的速度和尽可 能深的幅度进行呼吸时所测得的每分钟通气量。 一 般 测 试 1 5 S, 将 所 测 值 乘 以 4 即 可 。 正 常 值 ≥93%。当MMV显著减少时,病人不能胜任剧烈 的活动或重体力劳动。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 ppt课件
74
(一)护理诊断/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 与支气管痉挛有关 2.体温过高 与气管-支气管感染有关 (二)护理措施 基本同上呼吸道感染
ppt课件
75
效果评价
ppt课件
76
评价实施护理后病人对疾病、治疗、护理 的身心反应。
ppt课件
77
课堂小结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咽喉部痒痛症状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主要是咳嗽、咳痰 3.由病毒引起时,血象不高;由细菌引起时,
(4)及时观察氧疗疗效:及时调整吸氧浓度和 流量
(5)注意湿化氧气:定时更换消毒吸氧装置, 防治交叉感染
ppt课件
29
(四) 胸 痛
ppt课件
30
1.护理评估
(1)了解病史 (2)了解胸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等 (3)观察伴随症状和体征:是否伴有发热、咳
嗽、咯血、呼吸困难、发绀、休克等不适。
ppt课件
18
(6)窒息抢救护理★
1)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积血
▲立即取头低足高俯卧位
▲轻拍背部促进病人将积血
咯出
▲迅速鼻导管吸痰,或气管
插管或气管镜直视下吸痰
ppt课件
19
(6)窒息抢救护理★
2)高流量吸氧 3)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用药
(止血、镇静、止咳)
4)稳定病人情绪
注意:大咯血使用垂体后叶素时, 要控制滴速;高血压,冠心病, 心衰和孕妇禁用
ppt课件
91
(二)发病机制
各种病因
气道粘膜损伤,纤毛运动受抑制 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粘液分 泌增加
粘膜、软骨萎缩,细支气管 和肺泡壁结构破坏
ppt课件
92
ppt课件
93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3)弥散障碍
返回
退出
⒉发病机制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发生的主要机制为肺泡通气 量不足,通气与血流比例(V/Q)失调以及弥散障碍。
(1)肺泡通气不足 (2)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3)弥散障碍
是低氧血症最常见的原因。
通气与血流比例(V/Q)正常应 保持在0.8,才能保证有效的 气体交换。若V/Q<0.8,则 产生右至左肺动静脉祥分流; V/Q>0.8,生理死腔增多。 V/Q比例失调最终引起缺O2 而无CO2潴留。
返回
退出
(2)对心脏、循环的影响
当缺O2和CO2潴留时,使心率加快,心搏量增加、血压上 升,引起肺动脉收缩,肺循环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右 心负荷加重。PaCO2轻、中度升高,使浅表毛细血管和静脉扩 张,使部分肌肉和脾血管收缩,因此病人四肢温暖。急性严重 缺O2或酸中毒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
继续
返回
退出
第十一节 呼 吸 衰 竭
呼吸衰竭按病理生理和动脉血气的改变通常分为I型呼吸衰 竭和Ⅱ型呼吸衰竭。I型呼吸衰竭仅有缺氧,不伴有二氧化碳潴 留或伴二氧化碳降低;Ⅱ型呼吸衰竭既有缺氧,又有二氧化碳 潴留。按疾病发生的缓急分为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指既往呼吸功能正常,由于突发因素,如溺水、 电击、药物中毒、神经肌肉疾病等,导致肺功能突然衰竭。慢 性呼吸衰竭是在原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基础上,呼吸功能损害 逐渐加重,若机体通过代偿适应,仍能从事个人日常生活活动, 称为代偿性慢性呼吸衰竭;若合并呼吸道感染等,呼吸功能负 担进一步加重,出现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酸中毒等临床 表现时,称为失代偿性慢性呼吸衰竭。
呼 吸 衰 竭病人的护理
呼吸衰竭(respirayory failure )简称呼衰,是指由于各种 原因引起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 换,导致机体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产生一系列 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即静息状态时,呼吸室内空气, 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60mmHg(8kPa)伴(或不伴)二氧化碳 分压(PaCO2)高于50mmHg(6.67kPa),为呼吸衰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
1.根据动脉血气分析 分为Ⅰ型呼衰; Ⅱ型呼衰。 2.根据起病的缓急 分为急性呼衰;慢性呼衰 3.根据发病机制 分为 中枢性(泵衰竭);周围性(肺衰竭)。
【病因和发பைடு நூலகம்机理】 一、病因
1.呼吸系统疾病 (1)气道阻塞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支气管 哮喘等。 (2)肺组织病变,如肺部感染、重症肺结核、弥漫性肺 纤维化、肺水肿、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矽肺等。 (3)胸廓病变,如胸廓畸形、外伤、手术创伤、气胸和 大量胸腔积液等。 (4)肺血管疾病,如肺血管栓塞,肺毛细血管瘤等。 2.神经系统及呼吸肌肉疾病 脑血管病变、脑外伤、脑炎、脊髓灰质炎、多发性神经炎、 重症肌无力、药物中毒、电击等抑制呼吸中枢。
【实验室及其检查】
1.血气分析 动脉血气分析为最主要的诊断指标 2.电解质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时,常伴有 高钾血症。 3.肺功能检查 FEV1,FVC低于正常值。
【治疗要点】 一、保持气道的通畅 呼吸道通畅是纠正缺 02和CO2潴留的重要保证。 1.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可通过口服或雾 化吸入溴己新等祛痰剂稀释痰液。 2,缓解支气管痉挛 用支气管解痉剂,必 要时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3.必要时建立简易的人工气道、气管插 管或气管切开等。 二、氧疗 氧疗是改善低氧血症的重要手段。 其目的是通过提高肺泡氧分压(PaO2),增加 氧弥散能力,提高PaO2和SaO2,改善低氧血 症导致的组织缺氧。
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护理目标
气体交换受损 与通换气功能障碍有关 气体交换面积减少有关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症状 得到改善通气改善,维持 理想的气体交换 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痰液粘稠、呼吸肌 痰液能咳出或吸出,呼吸 疲劳、咳痰无力有关 道顺畅 意识障碍 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致 意识障碍逐渐改善并无受 伤中枢抑制有关 和意外发生 自理缺陷 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致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 多脏器功能紊乱,意识障碍有 生活质量。 关。
二、护理措施
1.健康指导 (1)疾病知识介绍: 1)向病人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发展和转归。 2)促进病人康复,教会病人缩唇、腹式呼吸、体位引流、的 技术。 3)增强体质,教会病人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方法 4)告知病人感染是呼吸衰竭发生的主要诱因 (2)休息指导: 保持室内清洁无尘、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等。协助病人取 适当的体位。 (3)饮食指导: 昏迷或吞咽障碍的病人,首选鼻饲。必要时给予静脉高营养治 疗。病情稳定后,鼓励清醒病人自行进食,应少量多餐,给予 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少刺激性饮食,
切观察其不良反应
4.机械通气护理
思考题
1. 何谓呼吸衰竭,简述发生机理的? 2. 列出呼吸衰竭的主要护理诊断? 3. 简述氧疗护理要点?
再见!
第十一节 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
教学目标
1.熟悉呼吸衰竭各种病因 2.掌握呼衰的临床表现 3.掌握呼衰的氧疗护理 4.熟悉药物应用的护理
【概述】
呼吸衰竭 (respiratory faiIure)指各种原因引起 肺通气和 (或)换气功能障碍,不能进行有效的气 体交换,造成机体缺氧伴 (或不伴)二氧化碳游留, 因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即 在正常大气压下,于静息时,呼吸室内空气,动 脉血氧分压 (PaO2)低于6OmmHg(8kPa)伴 (或不 伴)二氧化碳分压 (PaCO2)高于 5OmmHg(6.67kPa),即为呼吸衰竭。
二、发病机理
1.缺氧和二氧化碳游留发生的主要机制 (1)肺泡通气不足 气道的阻塞、生理死腔 增加,均可导致通气不足。 (2)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是低氧血症最常 见的原因。 (3)弥散障碍 氧的弥散能力仅为CO2的 1/20,故弥散障碍时产生单纯性缺氧。
2.缺02和CO2潴留对机体的影响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晌 (2)对循环系统的影晌 (3)对呼吸的影响 (4)对电解质、酸碱平衡的影晌 (5)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临床表现】
呼吸衰竭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以缺02和CO2潴留所 致的多脏器功能紊乱的表现为主。 1.呼吸困难 是呼吸衰竭的重要症状,也是呼吸 衰竭最早、最突出的表现。 2.发绀 以低氧血症为主要表现。 3.精神神经症状 急性缺氧可出现精神错乱、躁狂、 昏迷、抽搐等症状。 4.血液循环系统症状 早期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晚 期严重缺氧,酸中毒引起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心 律失常、心脏停搏。CO2潴留出现皮肤潮红、湿暖 多汗。 5.其他 上消化道出血、黄疸、谷丙转氨酶升高、 蛋白尿、红细胞尿、尿 素氮升高。
(4)用药指导: 遵医嘱正确用药,熟悉药物的剂量、用法和注意事 项等。指导低氧血症病人和家属学会合理的家庭氧疗 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5)心理疏导:病人会感到受到死亡的极大威胁,产 生焦虑、恐惧等心理变化 2.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特别是呼吸的频率、节律 和幅度变化,使用辅助呼吸机的情况。 3.对症护理 掌握呼衰的氧疗护理, 按医嘱正确给药,并密
【治疗要点】
三、增加通气量,减少CO2潴留 1.呼吸兴奋剂 常用的呼吸中枢兴奋剂有尼 可刹米、洛贝林。 2.机械通气 严重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 经现有治疗无效者应及时采用机械通气。 四、控制感染,积极治疗原发病
五、并发症的防治 如休克、上消化道出血、DIC 等并发症需进行相应处理。
【护理】
一、常见护理诊断/护理问题和护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