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语文高考模拟卷(二)含答案及解析
湖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和答案
湖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2017年11月23日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商”一词始于何时何地已难于确证。
最早把儒和商这两个概念结合起来大体源于明清之际。
其时,“儒商”一词除了指称那些或因世俗经商之风的诱惑,或因仕途无望以求出路而“下海”经商的人以外,主要是指那些以儒家思想作为自己的经营理念和行为风范的商人。
这些商人在自己长期的商业实践中,把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同商品经济法则互补整合,形成了一种具有东方特色的商业文化精神——儒商精神。
“儒商精神”的核心是义利统一,它集中地体现了儒和商相结合的本质和特征,也是贯穿于其商业价值观、工作伦理、商业道德、经营理念、管理思想和经商风格等诸多方面的精神中的灵魂。
儒商精神的存在和发展有力地驳斥了一些西方学者宣扬的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不可能发展现代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走向现代化的观点,它启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对传统儒商精神进行“创造性的传承.创新性的发展”。
重构儒商精神,首先必须对传统儒商精神进行一番现代透视,即用现代的眼光对其进行一番辨析、清理和评价。
儒商精神无疑是一种具有一定优越性的商人精神,这不仅在于它是属于作为高层次的商人——儒商的精神,更在于它的精神内蕴着某种优越的特质,这主要表现在它的自觉性和辩证性上。
所谓自觉性,就是说它并不是在自发地反映商品经济要求的基础上产生的,而是儒商在商品经济过程中自觉地确立起来的,因而它不仅仅是对商品经济的适应,而且包含着对自发的商品经济的超越和规范。
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8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題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花鸟画,是中国画中最富于民族文化特性的表现门类之一,千百年来,一直在民族文化所赋予它的原动力的推动下发展着,不断深化其精神内蕴。
它一方面不断充实自身以适应新时代的审美要求,另一方面又在潜移默化地塑造和陶冶人们的审美情趣。
花鸟画的民族文化原动力,是以花鸟拟人、表情的寓意性。
《芥子园画谱》有载:“古诗人比兴,多取鸟兽草木。
而草虫之微细,亦加窝意焉。
”花鸟画在演变和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中华文明的进程,通过主观的诗性和文学性审美方式抒情达意、托物言志,形象性地展现着中国人的宇宙观和自然观。
我们的先民曾将自然中的花鸟变幻为图腾,表达对大自然的原始崇拜。
原始社会,人们常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视为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
图腾实际是一种被人格化的崇拜对象。
人们相信它们有一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并且还可以获得它们的力量和技能,让族群不断繁衍壮大。
虽然图腾信仰在历史发展中逐渐模糊,但并未完全销声匿迹,它逐渐演化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让生活充满文化窝意。
这种文化寓意也影响着花鸟画的发展,甚至呈现为某种圭臬,不断被程式化和重复表现。
如花鸟画中常见的石榴、蝙蝠、葫芦等,是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具有“多子多福”“福禄”等吉祥寓意。
作为一种寄情于天地万物的艺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中国花鸟文化的精髓。
画家通过隐喻、象征、谐音等艺术手法寄托生活中聚积的情感和美好感望,并假以笔墨的独特性,达到自然栽体、个性笔墨、意境意趣的统一。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考二模试卷文数试卷
b
a14 5+ b
=
11
22ab88=
15( 2 15( 2
a1+ b1+
a15) b15)
=
S15 T 15
=
9 19,
故选
C.
(5)若函数 g(x) = xf(x) 是定义在 R 上的奇函数 ,在 (-∞ ,0)上是减函数 ,且 g(2)= 0,则 使得 f(x)<0 的 x 的取值范围是 (C)
i) )
=
110-170
i
,所以复数
z 的共轭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
17 10, 10 , 位于第一象限 , 故选 A.
(2)若集合 A= {x| - a<x<a, x∈ N } 有且只有一个元素 , 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 (A)
(A) (0,1](B) [ 1, 2](C)[1 , 2) (D)(1 , 2]
湖南师大附中 2018 届高考模拟卷 (二)
注意事项:
数 学(文科 )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3. .考试结束后保留试卷方便讲解,只交答卷 第Ⅰ卷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 个小题 ,每小题 5 分 ,共 6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则取到至少两面涂红色的小正方体的概率为:
P=3624=
1 2.
(8)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 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D)
(A)2 + 4 3 (B)4 + 4 3
(C)8 + 2 3 (D)6 + 2 3
【解析】 由已知中的三视图可得:该几何体是以正视图为底面的四棱柱
,
故底面面积为: 1× 3= 3, 底面周长 C= 2(1+ 12+( 3) 2)= 6, 棱柱的高 h= 1, 故棱柱的表面积 S= 6+ 2 3, 故选 D.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8届高考模拟卷(二)语文试卷【附答案】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8届高考模拟卷(二)语文试卷【附答案】湖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考模拟卷(二)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书法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历代书法家对《兰亭集序》不断阐释的历史。
《兰亭集序》被认为是中国书法界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尽管与之相随的是,《兰亭集序》的真伪之辨从来没有消停过。
最早提出质疑的是宋代学者,而较有说服力的是清末曾经当过慈禧大后秘书的李文田。
他工书善画,学问渊博,是岭南“碑派书法”创始人。
他爱好金石收藏,精于鉴别。
他通过多年考辨,认为《兰亭集序》不是王羲之的作品。
1965年夏,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在《文物》杂志上,发表了《从王谢墓志出土论《兰亭集序》的真伪》一文。
他基本上重复了李文田的两个论点,认为从年前南京出土的王谢墓志(晋代)来看,《兰亭集序》失去了晋人惯用的带有隶书笔意的笔法,因此断定它不是晋代遗留下来的作品。
其次,从文章的内容来看,作者是在王羲之所作《临河序》的基础上加工而写成的。
因为,文章前半部描写欢快之情,写得很流畅,后半部突然悲痛起来,这与晋人达观以及王羲之本人性格大相径庭,故值得怀疑。
据此,郭沫若推断《兰亭集序》乃是一赝品,并非王羲之的作品。
郭文发表后,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
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了《〈兰亭集序〉的真伪驳议》一文,提出了与郭文针锋相对的观点。
该文认为,唐初各大书法家如欧阳询、虞世南等都在学王帖,而唐太宗也酷爱王之书法,我们没有理由否定唐初书法家的鉴别能力,其次,若以东晋书法当接近于隶书,而《兰亭集序》却是行书,因此就怀疑《兰亭集序》非晋人之作,这是方法论的错误。
王字本身有发展过程,它脱胎于旧时代而又高于旧时代,向行书方面发展,故王羲之被称之为“书圣”,其理由即在此也。
再者,从美学的观点上看,《兰亭集序》书法、文思之潇洒、飘逸,与东晋士族的风貌也相吻合。
因此,《兰亭集序》为晋代王羲之手笔。
湖南省2018届高考语文模拟卷含答案
2018届高考模拟卷(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忘言得意”是玄学在认识方法上提出的一个主要观点,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
玄学大家王弼在《老子指略》里说;“夫欲定物之本者,则虽近必自远以证其始。
夫欲明物之所由者,则虽显而必自幽以叙其本。
”这里的“本”“始”即他所谓无形无象、无称无名的“道”。
郭象也同样强调,欲求圣人之道,不应停留在有形之“迹”上,而应当进而把握其“无迹”之“所以迹”。
因此,“忘言得意”的实质,就是认识事物不要停留在迹象上,而要深入内部去把握其根本。
就这方面而言,“忘言得意”反映了人们深化对宇宙、社会认识的要求。
对于“得意”,王弼认为要通过言象获得,而郭象不仅仅讲“寄言以出意”,还更多地强调通过“超言绝象”的“冥合”去获得。
无论哪一种,都强调要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而“得意”之深浅,又与认识主体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就此而言,这种认识方法包含了由外而内、由内而外、得之于外、证之于内、内外合一、主客通明的过程。
这也正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法中的一些最重要的特点。
“忘言得意”论不仅在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创作论,尤其是欣赏论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中国人最注重得意于言外,喜欢那些“意犹未尽”“韵昧无穷”的文学艺术作品。
对于只能就眼前呈现的形象来评论文学艺术的人,则认为他根本不够一个真正欣赏者的资格。
苏轼就在一首论画诗中写道:“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中国这种传统的欣赏论,给文学艺术欣赏者带来了极大的自由。
同一对象,不同的欣赏者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心情去欣赏,往往各有所得。
即使是同一欣赏者,在不同的环境和心情下,对同一欣赏对象也往往有不同的体会。
欣赏者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至可以完全离开创作者的原意,体会出另一种新意来。
玄学的“忘言得意”论,无论在思维方式上,还是在文学艺术的欣赏上,都表现出一定的主观随意性。
湖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高考模拟卷(二)(教师版)+理科综合+Word版
2018届高考模拟卷(二)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Si~28 S~32Cl~35.5Ca~40Ti~48Sn~1197.下列对与KNO3相关的古代文献的说明不合理的是( )选项目的古代文献说明A 提纯“……(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开宝本草》溶解、蒸发结晶B 鉴别区分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本草经集注》利用焰色反应C 性质“(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本草纲目》利用KNO3的氧化性D 使用“……凡研硝(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天工开物》KNO3能自燃8.下列选项中的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完全一致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 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通入Cl2溶液褪色HClO有漂白性B 无水乙醇与浓硫酸共热至170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溴水褪色乙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C向浓度、体积都相同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各滴加1滴酚酞溶液变红,前者红色深结合H+能力:CO2-3>HCO-3D用发光小灯泡分别做HCl和CH3COOH溶液导电性实验发光强度:HCl溶液强于CH3COOH溶液CH3COOH是弱电解质9.中科院研究所首次实现了CO2催化加氢制取汽油。
CO2转化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的名称是2-甲基丁烷B.a的一氯代物有3种C.汽油主要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D.图中a和b互为同系物10.前20号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X的简单离子半径在同周期中最小。
W、Z的质子数之和等于X、Y的质子数之和,X、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W与X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B.1 mol Y的最高价氧化物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4N AC.X、Z分别与W形成的化合物都具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D.X、Y的单质均可以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反应11.已知pC=-lgc,K sp[Cu(OH)2]=2.2×10-20和K sp[Mg(OH)2]=1.8×10-11。
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月考试卷语文试题【原卷打印版】#
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月考试卷语文2017年11月7日本试卷共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所在县(市、区)、姓名、试室号、座位号和考生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区域。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先用橡皮擦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主观题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答题卷一并收回。
5.保持答题卷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丝绸之路与中西方文明交流刘敏在文明初起的时代,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星光熠熠,照亮了各处的夜空。
一边天生仲尼,万古长夜将尽;一边柏拉图走出洞穴,迎接明媚的阳光。
虽然两个大陆中间的广漠横无际涯,峻岭层峦叠嶂,但声声驼铃却串起了东西文明汇聚、世界民族交融的动人故事,一卷卷绮丽的丝绸渲染了沿途壮美的风景。
这条沟通中西、美丽而又沧桑的文明纽带就是丝绸之路。
作为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条实际通道,丝绸之路有着多条路线和悠久的历史。
春秋战国之际,随着古代游牧民族的脚步,东西方之间贸易往来已经开始,其路线被称为“草原之路”。
这就是丝路的前身。
草原之路,从黄河中游,北上经蒙古草原,越阿尔泰山脉进入哈萨克草原;再经里海北岸、黑海北岸直达多瑙河流域。
正是通过这条道路,当时为中国所独有的丝绸进入西方世界。
到两汉时期,张骞受命西进通使西域,正式宣告了陆上丝路主干道的形成。
及至唐代社会的繁荣,先进的文明,开放的文化,吸引了世界各国来华贸易,陆上丝路弦歌不绝,海上丝路也逐渐建立起来。
丝绸之路是一条鲜活的道路,它不仅加强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还加强了彼此间的思想文化交流。
湖南省四校2018届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湖南省长郡中学、师大附中、长沙市一中、雅礼中学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
他把前者称为显性知识,而将后者称为隐性知识,也称为未明言知识。
所谓显性知识,即能够用各种明言符号加以表述的知识。
隐性知识是指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言传的知识。
波兰尼认为,我们知道的要比我们所能言传的多,表明了隐性知识的存在。
波兰尼提醒我们不要把隐性知识理解为神秘经验,隐性知识只是难以用语言来充分地表述,而不是说对这类知识绝对地不能言说。
波兰尼绝不只限于承认隐性知识的存在,他更主张隐性知识相对于显性知识具有理论上的优先性。
在波兰尼看来,隐性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即领会经验、重组经验的能力。
波兰尼的隐性知识是存在于个体中的、私人的、有特殊背景的知识,隐性知识以个体内在携带的“意会模型”为中心,这些意会模型是概念、形象、信仰、观点、价值体系以及帮助人们定义自己的世界的指导原則。
隐性知识也包含一些技术因素,包括具体的技能和专门技术以及来源于实践的经验。
野中郁次郎也认为有两种不同的知识,即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有其自身的特殊含义,因此很难规范化,也不易传递给他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隐性知识是一种主观的、基于长期经验积累的知识,不能用几个词、几句话、几组数据或公式来表达,内容有十分特殊的含义。
隐性知识包括信仰、隐喻、直觉、思维模式和所谓的“诀窍”(如手工匠掌握的特殊技艺)。
隐性知识的概念最早是由波兰尼提出的,野中郁次郎借用了这一概念,但与波兰尼有所不同。
野中郁次郎使用隐性知识一词代表的是难于表达的特殊知识,而波兰尼所指的隐性知识是指以理解一切行动为背景的知识,也即一切知识根植于隐性知识。
湖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随文命题:
• (一)熟悉现实主义外国文学的象征手法; • (二)根据剧情梗概,谈谈文章塑造“知事 先生”这个形象,对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 义?试做探究。 • (三)这篇文章从花鸟的视角来写知事先生, 有什么好处?
不动笔墨不读书 学而
文学类文本阅读
• 6.有人说:本文标题虽是“知事下乡”,但实则是 一篇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主题的小说。请结 合作品进行分析。(5分) • 此题从自然角度来回答,是对小说主题的另一维度 探索。 • 6.①自然对人类是善意包容的。面对气闷的知事, 小槠树林笑嘻嘻地欢迎他;对初入树林的知事,林 间生物虽有些恐慌,但一经老黄莺解释,立马将之 视若朋友,甚至跟他开起善意的玩笑。 • ②自然对人具有浸化、熏陶作用。知事由气闷心躁 到最后舒舒服服偃仰在草地上,可见自然能使人卸 下包袱、滤去尘俗、受到启迪,让身心获得彻底的 解放。
• C.儒商精神注重从事物的对立中去认识和处理商业 经营中的问题,比较适应现代化生产相互联系依存 的客观要求,与现代经营的系统策略一致。【儒商 精神应是“注重从事物的对立统一和整体联系中去 认识和处理商业经营中的问题”,选项少了“统一 和整体联系”。】
• D.传统儒商精神毕竟是在过去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有优越 之处,也有历史局限性。因此,对传统儒商精神应该“创造性 地传承,创新性地发展”。
不动笔墨不读书 学而时习之
文学类文本阅读
• ③人类应该主动亲近自然,让精神和 灵魂在自然中接受洗礼。知事逐渐将 自己融入自然之中,感受美好点滴, 最终获得了愉悦和灵感。 • ④人要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高 级物种,人类更应热爱、保护、敬畏 自然,才能实现天人合一。老黄莺在 知事的衙门花园里唱了一个春天的歌, 知事毫无恶意,所以林中的生物才敢 亲近他,才会有和谐共融的局面。 (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意,可酌 情给分)
湖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高考模拟卷语文试题Word版附详细答案
炎德·英才大联考雅礼中学2018届高三月考试卷(八)语文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2道小题,共10。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是一个大国经济体,面着产业、消费升级的双重压力,而共享经济以低成本的优势,打破原有的商业模式以及产业生态,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共享经济”将给人们的生产、消费模式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共享经济对企业职能产生颠覆性影响,促进企业职能转换。
传统经济模式表现为“劳动者-企业-消费者”的相互关系,传统企业完全被共享平台公司取代,由企业承担的投资功能转移至供给者个人。
平台公司的资产主要表现为无形资产。
共享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企业只能主要在于共享平台的建设与维护、提供支付方式等。
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平台公司演化成数据公司,提供各类数据及数据深度分析。
平台公司成为拥有交易双方大量信息的大数据公司,也为其他生产型企业提供精准的关于消费者偏好等资料的大数据。
共享经济对行业生态产生颠覆性影响,促进行业竞争。
共享经济在实现了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综合运用的条件下,显著提高了供求的匹配效率,实现了点对点的个性化、定制化服务。
共享经济模式下,供给者只是将闲置物品的使用权在有闲的时间提供给市场,因此个人可以低边际成本的方式进入共享经济行业,这降低了行业的进入门槛,服务产品价格显著下降,服务质量也因差异化的竞争而得到提升,技术创新降低了行业进入门槛,原有再位企业面临着从未有的竞争压力,行业竞争加剧,骑场骑场的而消费者无疑是乐见其成的。
共享经济对就业方式产生颠覆性影响,促进灵活就业。
共享经济模式下,由平台公司主导的“供给者—共享平台—消费者”三者关系中,我们可以发现供给者与消费者可能是同一个人的不同身份,供给者与经营共享平台的公司之间只是一种松散的战略合作关系,并非传统企业那种由劳动合同所固定下来的雇佣关系。
2018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无破损。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散文作为自由的话语,最初就是历史学和哲学叙述的文体承载方式,与历史学和哲学有着亲缘性关系,但是,人们常常关心其诗学和美学意义,而很少关心散文和哲学之间的关联。
散文中可以有哲学的思致、认识和发现,但是,散文文体毕竟不能真正代替哲学文体,散文中有哲理,或哲学中有散文,应该是二者关系的基本表达。
在话语表达中,散文必须以情感表达为主调,而哲学必须以理性解释为主调。
这就是说,散文是情感与思想的自由谐和,仅有思想而没有情感,不是散文的本质性要求。
哲学与散文之间的关联是内在的,表现为思想与情感间显示着最本原的生命亲近,《庄子》与《孟子》就标志着中国哲学与散文之间最古老的联系。
庄子不是借助纯粹概念的分析来表达思想,而是善于借助形象和寓意之间的关联,揭示深刻的人生奥秘,虽然他的散文中也有一些概念。
孟子的说理,带着人生的全部激情,并正视人性的善良和伟大说理,因而,情感因素的参与,使《孟子》本身具有抒情的力量。
中国古代思想的诗歌源头和散文源头,使古老的思想始终保持激情创造与诗意抒情的力量,当然,思想发展到后来,逐渐与诗性分离。
走上了专门化道路。
而在中国文化史上,导致这一转变的文化英雄,则不太容易确定。
但是可以肯定,是哲学家导致了这种根本性转变。
在西方,哲学与散文之间关联,可以通过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著作获得深刻说明。
师范大学附属高中2018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卷(2)
新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高考模拟试卷语文试卷(二)考试范围:全部;考试时间:180分钟;命题人:。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现代文文本阅读(本题共3道小题,第1题0分,第2题0分,第3题0分,共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谓源远流长。
家训最早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来体现的。
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西周政权建立以后,遍封功臣,建立诸侯国。
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
周公旦由于要留在京城辅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就封,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于鲁。
伯禽临行之前,“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周公训子,是一段关于中国家训文化最可信的记载。
父母对子女面对面的训诫,用文雅的词来说,就是“庭训”。
“庭训”典出《论语•季氏》,讲的是孔子当面训诫儿子孔鲤的故事。
由此,“趋庭”、“鲤对”、“庭对”也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
后来,中国的家训通过书信、训词和遗嘱等形式传递;再后来,家训又通过制定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来体现,形成了家庭内部所有成员的行为准则。
家训的形式日益丰富。
中国的家训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伦理道德的要求、文化知识的教育、谋生技能的传授、为人处世的告诫等,几乎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国的家训文化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指向。
一是训导教育子女成人成才。
这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
前文说到周公诫子、孔子庭训,都体现了这一点。
二是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
任何一个家庭都不是孤立的。
它作为社会细胞、社会的基本单位,必须接受来自外在的社会控制。
湖南师大附中高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含答案
高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郦道元《三峡》中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
杜甫《登高》中从空间和时间上表现自己客居他乡、多病孤独的诗句是:______ ,______ 。
苏轼《赤壁赋》中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李嘉祐细草绿汀洲,王孙耐薄游。
年华初冠带,文体旧弓裘。
①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使君怜小阮②,应念倚门愁。
【注】①弓裘:语出《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后以弓裘比喻子承父业。
②小阮:阮籍的侄子阮咸,叔侄二人都在“竹林七贤”之列。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首联写细草绿满汀州,把春草和离情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既点明了春日送别友人出游的背景,又呼应了标题的内容。
B.颔联写王牧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又借用典故表明王牧承继家学,擅长诗赋,才华横溢,从而表达对朋友的赞许之意。
C.尾联以阮籍和阮咸喻王牧叔侄,设想叔父见到王牧之后对侄子怜爱有加,不舍他离开,于是作者嘱咐王牧念及母亲早日归来。
D.这首诗虽为友人出门游历开阔眼界而高兴,但也流露出作者难舍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因而诗歌呈现出哀伤惆怅的情感基调。
这首诗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语和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它们的继承代表了中华文化的;它们的发展代表了中华文化的,阿拉伯数字融入中文书写系统的过程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这一特点。
阿拉伯数字在中文书写系统中的扩展一方面是由于文字自身的发展规律,它书写简便,与汉字的区别性好,(),因而在获得中文书写系统的接受后迅速在各个领域扩展使用。
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月考试卷语文试题【解析版】
语用题
语用题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 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城市绿化是栽种植物以改善城市环境的活动。城市生态系 统具有还原功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城市中绿化生态环境的 作用。城市绿化好,它的生态系统就一定很好,居民各方 面的生活环境也就一定很好。好的生活环境一定能提升一 个城市的品质,也就意味着这个城市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①不是城市绿化好就能说明城市的生态系统好。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用题
语用题
⑤如果总想左右逢源、四平八稳、皆大欢喜,把 具体的改革方案磨成一个个圆蛋蛋,带来的只能 是变味、走样的改革。【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 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比喻办事圆滑。 (可褒可贬)】 ⑥大学生暑假扶贫一线真给力,他们坚持“在岗 一分钟,大干六十秒”,为助力精准脱贫,个个 忙得不可开交。【不可开交:形容没法解开或无 法摆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语用题
语用题
语用题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敬请广大读者赐稿,来稿请寄:长沙市玉兰花路88号 《读书》编辑部郭亮敬启。【敬启:敬辞,用在编辑自身 不妥当。】 B.您的文章我已经拜读了,另外这文章里有几处错误,我 已经给您斧正了。【斧正:请对方修改文章,敬辞。】 C.在信的最后,该公司的人事主管恭敬地写到:“经理一 职,尚祈俯就。”【俯就:请对方同意担任某种职务,敬 辞。】 D.苏先生说:“今日有缘相聚,实在不易。您是马齿徒增, 我是碌碌半生,怎不让人感慨!”【马齿徒增:称自己白 白增长年岁。】
湖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高考模拟卷(二)(学生版)+语文答案
答对一项给+分# 两项给-分) ( 颈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尾联意思是既然对千百年来的兴亡 " , & ' *( '& 那就暂时搁置# 且付心事于酒杯# 以免徒然伤感' ) 更替无能为力# 揭示了历朝衰亡的主要原因在于继承者贪图安逸享乐'因骄奢淫逸而覆亡的朝代都是咎由 " & 冷静剖析# 自取# 作者认为不必为之惋惜悲伤'作者站在历史高度# 洞察朝代盛衰的必然性# 客观揭示了诸多政权兴 给当朝者及后人以警示# 引人深思'( 每点#分# 意思答对即可# 有其他言之成理处亦可得分) 亡的规律# (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 & " ( )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 鮸力# 并力+ 合力, 同心# 思想一致# 很齐心'指齐心合力# 团结一致'冒天下之大不韪冒# " / & ) 鮸力同心冒犯, 不韪# 错误'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指不顾舆论的谴责而去干坏事' 屈指可数形容 数目很少# 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这里应该用" 首屈一指 & ' 睚眦必报指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 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其狭窄'无庸赘述用不着多说'落叶归根飘落的枯叶# 掉在树木根部' 比 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 终要回到本乡' ) ( " 据11显示& # 句式杂糅''& 宾语残缺# 应在句末加" 的境界& # " 登峰造极& 含有 " 达到 & 之意# 与" 达到 & " % & ) (& 重复'*& " 词& 是" 现象& # 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 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 敬辞') 率先垂范指带头给下级或晚辈做示范# 敬辞# 用于对方''& 高抬 " 0 & *( (& & 贵手客套话# 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 ) # $ & 作品的完成就是创作的终结 从接受者的立场出发 2 创作的主动者( 每句#分# 共 .分) 创作的主体 ( ) ( 小周) 知识分子# ( 小吴) 工人# ( 小郑) 农民'( # " & " +分) ( ) 根据# 可知农民既不是小周# 也不是小吴# 所以# 小郑是农民' 代入 可知 " 农民的年龄比知识分子 # 大& # 再根据可知# 小吴不是知识分子# 所以# 小吴是工人' 所以# 小周是知识分子'( 推理过程符合 # 分# 逻辑即可) 略 # # & 附 参考译文 吴及 字几道 通州静海人十七岁时 凭进士的身份踏入仕途 担任 福州 候官县尉 闽地民间多有服毒 自杀却诬陷仇人的情况 官府不能明察 吴及全部重新审判 纠正 前后使五十三人活命 提点刑狱官将他的做 法推广到整个两浙西南路 吴及 后来被征召为大理寺检法官 又调任审刑院详议 多次升迁至太常博士 这 时 宋仁宗年纪已经很大了 没有子嗣 吴及趁着论说宦官问题的机会 谈及帝位继承人的事情 奏章呈上 皇 帝认为他的话与众不同 想要任用他做谏官 吴及却因为父亲去世而离职 嘉三年 吴及 起初被提拔为秘 过了一个月 又改任右正言任管勾登闻检院一职 吴及 又上书议论政事 说 国家粮库空虚 内外 阁校理 用度缺乏 造成这种状况的弊病在于官僚机构庞大 军队人数太多请求朝廷裁汰军队中多余的人员 精简无 固定职事的散官 这样才能消除百姓的疾苦 于是分条上书谈到十多件事情 大多被采纳和实施 第二年 正 月初一出现了日食 吴及说 日食天象的出现 是对阴侵犯阳的告诫啊在人事上 指的是臣子欺侮君主 妻子 欺凌丈夫 四方各族侵扰中原现在 大臣没有苟且求安的为政表现 就不是所说的臣子欺侮君主 过失在于陛 下临朝处理政事时总是沉默不言 使阴险邪恶没有完全被摒弃后妃中没有依恃权势专横跋扈的人 不是所说 的妻子欺凌丈夫 过失在于身边亲近宠爱的人 骄傲放纵而没有节制 边境上没有令人忧虑的事情 不是所说 的四方各族侵扰中原 过失在于将帅的人选不当 被敌人轻视 于是又议论孙沔在并州 苛刻残暴不守法度 饮 酒娱乐毫无节制的情况孙沔由此获罪被罢官过了很长时间 吴及 升任右司谏 管勾国子监 在职多年 因刚劲正直而著称 遇到事情无论大小总会直言进谏谏官陈升之建议请求削减朝官补授的人员 下到两制 台谏官员共同评议承办铁冶的人 过去是能够补授朝官的到这时 大臣们商议废止这一规定 在集议定稿 之后 吴及与御史沈起随即又增加了兴国军磁湖铁冶仍按旧制执行的内容承办磁湖铁冶的人 是出身于当地 世家大族的程叔良翰林学士胡宿等立即弹劾吴及与沈起职责在于台谏 却替程氏谋求专享圣上为彰显恩德 而颁行的特权 请求皇帝下诏查明情况 吴及和沈起全都认罪吴及被外放为工部员外郎 庐州知州 后又升任 户部 桂州知州 嘉七年 去世了吴及当官有操守 当初做检法官时 三司请求加重铸铁钱法到死刑的地 步 下达给有关官员商议 吴及争论认为不可以 主事的官员怨愤地说 立天下法 应当任由一个检法虑的 哪有什么职位高下的分别呢 最终没有向主事的官员屈服
2018届湖南师大附中高考模拟(二)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 精品
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考模拟(二)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1至41题是必考题,42至48题为选考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题意的。
读右图,若一艘轮船航行至A处附近时恰好日落,此时国际标准时间3:30,回答1~2题。
()1.A点的昼长为A.9小时B.12小时C.13小时D.15小时2.若经过地心的直线与地球表面相交于A、B两点,则关于B点的正确说法是()A.位于伊朗高原上,此时为当地一年中降水较多季节B.位于阿拉伯半岛上,炎热干燥C.位于南印度洋上,此时为西风带控制,风急浪高D.位于马达加斯加岛西侧,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图1是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与雨带位移示意图,图2是北京多年平均气温、日照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3~4题。
3.据图分析我国华南雨季的时间是()A.4~10月B.3~4月和10月C.3~4月,9~10月D.5~9月4.关于北京照时数最多月份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5月,雨带南移导致华北地区降水少而晴天多B.8月,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第三次北跃受其控制北京晴天少云C.5月,尚未进入雨季降水很少、晴天多D.8月,此时北京白昼时间较长读某产业在不同年代的区域分布图(右图,实线表示产转移方向,虚线表示产品输出方向),完成5~6题。
5.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最有可能是()A.钢铁工业B.制鞋工业C.石化工业D.软件制造业6.从图中可以看出该产业先由a区域转移到b区域再到c区域,而不是直接由a区域转移到c区域,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劳动力价格B.国家政策C.交通运输D.技术下图为30°S附近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海平面以下地层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如图所示时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河流此时正值讯期B.盛行西南风C.丙地水能资源最丰富D.山麓落叶阔叶林叶落满地8.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向斜成山B.①处可找到石油C.②处可能形成变质岩D.该地可能形成喀斯特地貌下图为华北平原2020年2月浅层地下水埋藏深度等值线图(单位1m),读图回答9~10题。
湖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7月)语文试卷.pdf
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摸底考试 语 文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0页。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六艺乃春秋时固有之学问先孔子而存在孔子实未制作之。
但孔子虽未曾制作六艺而却曾以六艺教弟子。
故后人以六艺为特别与孔子有密切关系亦非毫无根据。
以六艺教人并不始于孔子据《国语》士教楚太子之功课表中已有“诗”“ 孔子则抱定“有教无类”之宗旨,“自行束以上,吾未尝无悔焉”。
如此大招学生,不问身家,凡缴学费者即收,一律教以各种功课,教读各种名贵典籍,此实一大解放也。
故以六艺教人,或不始于孔子;但以六艺教一般人,使六艺民众化,实始于孔子。
以后各家蜂起,竞聚生徒,然此风气实孔子开之。
孔子之讲学,又与其后别家不同。
别家皆注重其自家之一家言,如《庄子·天下篇》所说,墨家弟子诵《墨经》。
但孔子则是教育家,他讲学之目的,在于养成“人”,养成为国家服务之人,并不在于养成某一家的学者。
所以他教学生读各种书,学各种功课,所以颜渊说:“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庄子·天下篇》讲及儒家,即说:“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此六者正是儒家教人之六种功课。
唯其如此,所以孔子弟子之成就,亦不一律。
《论语》谓:“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可见孔子教弟子,完全欲使之成“人”,不是教他做一家的学者。
孔子又继续不断游说于君,带领学生,周游列国。
此等举动,前亦未闻,而以后则成为风气;此风气亦孔子开之。
再说孔子以前,未闻有不农不工不商不仕,而只以讲学为职业,因以谋生活之人。
古时除贵族世代以做官为生者外,吾人亦尝闻有起于微贱之人物。
届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考模拟卷二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届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考模拟卷(二)语文试题(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书法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历代书法家对《兰亭集序》不断阐释的历史。
《兰亭集序》被认为是中国书法界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尽管与之相随的是,《兰亭集序》的真伪之辨从来没有消停过。
最早提出质疑的是宋代学者,而较有说服力的是清末曾经当过慈禧大后秘书的李文田。
他工书善画,学问渊博,是岭南“碑派书法”创始人。
他爱好金石收藏,精于鉴别。
他通过多年考辨,认为《兰亭集序》不是王羲之的作品。
1965年夏,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在《文物》杂志上,发表了《从王谢墓志出土论《兰亭集序》的真伪》一文。
他基本上重复了李文田的两个论点,认为从年前南京出土的王谢墓志(晋代)来看,《兰亭集序》失去了晋人惯用的带有隶书笔意的笔法,因此断定它不是晋代遗留下来的作品。
其次,从文章的内容来看,作者是在王羲之所作《临河序》的基础上加工而写成的。
因为,文章前半部描写欢快之情,写得很流畅,后半部突然悲痛起来,这与晋人达观以及王羲之本人性格大相径庭,故值得怀疑。
据此,郭沫若推断《兰亭集序》乃是一赝品,并非王羲之的作品。
郭文发表后,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
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了《〈兰亭集序〉的真伪驳议》一文,提出了与郭文针锋相对的观点。
该文认为,唐初各大书法家如欧阳询、虞世南等都在学王帖,而唐太宗也酷爱王之书法,我们没有理由否定唐初书法家的鉴别能力,其次,若以东晋书法当接近于隶书,而《兰亭集序》却是行书,因此就怀疑《兰亭集序》非晋人之作,这是方法论的错误。
王字本身有发展过程,它脱胎于旧时代而又高于旧时代,向行书方面发展,故王羲之被称之为“书圣”,其理由即在此也。
再者,从美学的观点上看,《兰亭集序》书法、文思之潇洒、飘逸,与东晋士族的风貌也相吻合。
因此,《兰亭集序》为晋代王羲之手笔。
值得欣慰的是,“兰亭论辩”沉寂多年之后,新出土的文物为考证传世《兰亭集序》真伪提供了新线索。
湖南省师大附中下学期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湖南师大附中高考模拟(二)语文测试本试卷共7道大题,21道小题(2道选做题任选1小题)。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组是()A.赝.品哽咽.笑靥.如花恹.恹欲睡B.巷.道伉.俪引吭.高歌沆.瀣一气C.恐吓.喝.彩褐.衣蔬菜曲高和.寡D.绯.闻斐.然缠绵悱.恻蜚.短流长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诀窍晤淡功亏一溃立身处世B.惊蛰涵养胸无城府光风雾月C.挤兑揶揄靡靡之音峨冠博带D.珐琅撕杀崭露头角惠质兰心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西安某一博物馆展出了一件胎体轻薄如纸、釉质莹润如玉的明朝成化时期烧制的鸡缸杯,具有极高的观赏和保存价值。
B.“毒胶囊”事件再次引发世人优虑:食品里究竟有没有违法添加的工业明胶?这一点毋庸置疑,权责部门应彻查严打。
C.湖南高校等教育倡导现代技术应用性理念,地方特色鲜明,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升。
D.为了最大限度地压缩电信诈骗的活动空间,某城市公安局公布六条注意事项,提醒群众增强保密意识,以免上当受骗。
4.依次填入下面画横线处的诗句,最恰当的一组是()自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设想,香港、澳门归属问题得以妥善解决,捐弃前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呼声愈来愈高,而张学良将军不会是永无归期。
“__________”,将军回归,中华一统,山欢水笑庆团聚的日子不会太远了!思想及此,李商隐殷切盼望与亲友重逢的诗句,清淅地在我的脑海中浮现;“____________。
”A.从来一别又经年,万里长风送客船/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B.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C.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D.从来一别又经年,万里长风送客船/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二、文言文阅读(22分。
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2018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高三高考模拟(二模)语文试卷
2018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高三高考模拟(二模)语文试卷一、选择题详细信息1.难度:简单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给力(gěi)憎恨(zèng) 压轴戏(zhòu) 唾手可得(chuí)B.应届(yīng) 绯闻(fěi) 绊脚石(bàn) 奉为圭臬(niè)C.卓越(zhuō) 蜗居(wō) 歼击机(jiān) 抢呼欲绝(qiāng)D.宅男(zhái) 潜伏(qián) 涨停板(zhǎng) 容貌姝丽(shū)详细信息2.难度:简单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荒诞家具仓皇失措销声匿迹B.誊写鬼秘顶礼膜拜应接不暇C.告罄领衔鞭辟入理韬光养晦D.矫情赌博不假思索春意阑姗详细信息3.难度:中等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雾霾、环保成为本次两会代表、委员最关注的焦点话题。
有代表提出,我们要加大科技改造的力度,要使碳排放量至少降低一倍。
B.在湖南卫视举办的“201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每年看上去很枯燥无趣的观众抽奖环节因为有了《爸爸去哪儿》剧组五个萌娃串场而显得看点十足,到场的观众们不但获得了快乐和礼物,而且十份特殊的大奖也通过荧屏送给了全球各地的粉丝们。
C.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D.今年初,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突然爆红,“炸鸡啤酒都教授”成为网络流行语。
有关人士认为,这部剧爆红的原因是“帅哥美女、专业编剧班底、时时可以参与讨论的剧情”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详细信息4.难度:简单下面这首宋词《虞美人》(陈与义)中的横线处应填入的最贴切的句子是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
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
明朝酒醒大江流,。
A.一身将影向潇湘 B.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C.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D.数帆带雨烟中落二、文言文阅读5.难度:中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语文高考模拟卷(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书法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历代书法家对《兰亭集序》不断阐释的历史。
《兰亭集序》被认为是中国书法界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尽管与之相随的是,《兰亭集序》的真伪之辨从来没有消停过。
最早提出质疑的是宋代学者,而较有说服力的是清末曾经当过慈禧太后秘书的李文田。
他工书善画,学问渊博,是岭南“碑派书法”创始人。
他爱好金石收藏,精于鉴别。
他通过多年考辨,认为《兰亭集序》不是王羲之的作品。
1965年夏,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在《文物》杂志上,发表了《从王谢墓志出土论〈兰亭集序〉的真伪》一文。
他基本上重复了李文田的两个论点,认为从年前南京出土的王谢墓志(晋代)来看,《兰亭集序》失去了晋人惯用的带有隶书笔意的笔法,因此断定它不是晋代遗留下来的作品。
其次,从文章的内容来看,作者是在王羲之所作《临河序》的基础上加工而写成的。
因为,文章前半部描写欢快之情,写得很流畅,后半部突然悲痛起来,这与晋人达观以及王羲之本人性格大相径庭,故值得怀疑。
据此,郭沫若推断《兰亭集序》乃是一赝品,并非王羲之的作品。
郭文发表后,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
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了《〈兰亭集序〉的真伪驳议》一文,提出了与郭文针锋相对的观点。
该文认为,唐初各大书法家如欧阳询、虞世南等都在学王帖,而唐太宗也酷爱王之书法,我们没有理由否定唐初书法家的鉴别能力。
其次,若以东晋书法当接近于隶书,而《兰亭集序》却是行书,因此就怀疑《兰亭集序》非晋人之作,这是方法论的错误。
王字本身有发展过程,它脱胎于旧时代而又高于旧时代,向行书方面发展,故王羲之被称之为“书圣”,其理由即在此也。
再者,从美学的观点上看,《兰亭集序》书法、文思之潇洒、飘逸,与东晋士族的风貌也相吻合。
因此,《兰亭集序》为晋代王羲之手笔。
值得欣慰的是,“兰亭论辩”沉寂多年之后,新出土的文物为考证传世《兰亭集序》真伪提供了新线索。
1998年6月,在南京市东郊发现一处罕见的六朝古墓葬群,其中二号墓室前部出土有两方极为珍贵的砖质墓志,在全国引起轰动。
该墓为东晋名臣高崧及其夫人谢氏的合葬墓。
高崧卒于公元366年,夫人谢氏卒于公元355年,而王羲之卒于公元361年。
可以说,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
这两块墓志上写有“晋侍人、建昌伯、广陵人高崧”等字,虽仍有由隶入楷的痕迹,但已与现代意义上的楷书十分相近。
高崧墓志作为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楷书实证资料,在中国书法史上意义重大。
在南京周边,还有三十块左右墓碑,东晋墓碑出土地点也不只是南京,还有在丹阳、马鞍山出土的。
这些考古发现表明:从书体上来看,六朝的书体在转型之中,即由隶到楷的重要演化阶段,多种书体并存是合情合理的。
东晋时期不仅只存在隶书,而且行楷或隶楷兼有。
这就纠正了过去“晋代不可能出现楷书、草书”的说法。
这些考古发现完全推翻了李文田、郭沫若的基本论点,也为《兰亭集序》的真伪之争画上了一个句号。
(摘选自刘孟达《〈兰亭集序〉真伪之谜》,有删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C)A.《兰亭集序》是中国书法界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中国书法的历史就是一部历代书法家对它不断阐释的历史。
B.郭沫若基本重复了李文田的观点,认为《兰亭集序》是赝品,并非王羲之的作品,也没有提供新的考证线索。
C.南京东晋高崧墓志等的出土,为《兰亭集序》的真伪之争提供了重要佐证,证明了郭沫若的基本观点是错误的。
D.《兰亭集序》中王羲之把“览”字写成“揽”,是他为了避讳曾祖父王览而为之,这也佐证了《兰亭集序》是王羲之所作。
1.C[A.原文为“中国书法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历代书法家对《兰亭集序》不断阐释的历史”,选项中少了“几乎”,表达不准确。
B.“也没有提供新的考证线索”不正确。
郭沫若是从当时南京出土的王谢墓志(晋代)来推断的,这是一条新的考证线索。
D.说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选文中未提及,属“无中生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文章提到质疑《兰亭集序》真实性的有宋代学者和清代的李文田,既为引出郭沫若的观点作铺垫,也印证了关于《兰亭集序》的真伪之辨从来没有消停过的观点。
B.高二适的文章是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的:一是没有理由否定唐初书法家的鉴别能力;二是怀疑《兰亭集序》非晋人之作是方法论的错误;三是从美学的观点分析。
C.文章最后一段以许多考古发现的文物为依据,完全推翻了李文田、郭沫若等人认为《兰亭集序》不是王羲之作品的观点,论据确凿,论证充分,显得真实可信。
D.为了证明《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作品,本文先破后立,先摆出李文田、郭沫若两位重量级人物的观点,从反面来突出默默无闻的高二适的观点,论证雄辩有力。
2.D(本文只是一篇介绍“《兰亭集序》真伪之谜”的文章,目的不是为了证明《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作品。
先摆出李文田、郭沫若两位重量级人物的观点,也不是从反面来突出默默无闻的高二适的观点,只是客观介绍而已,也谈不上具有“论证雄辩有力”的效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B)A.清代的李文田是岭南“碑派书法”创始人。
他工书善画,学问渊博,并且爱好金石收藏,精于鉴别。
因此他认为《兰亭集序》不是王羲之的作品的说法是可信的。
B.郭沫若认为《兰亭集序》失去了晋人惯用的带有隶书笔意的笔法,因此断定它不是晋代遗留的作品,如果南京高崧墓志等没有被发现,他这种说法还是有道理的。
C.南京高崧墓志是我国最早的楷书实证资料,墓志上字体是由隶入楷的转变时期字体,且已与现代意义上的楷书十分相近,对研究我国书法发展史很有价值。
D.高崧墓志的发现在书法史上意义重大,它证明了六朝的书体处在转型之中,六朝多种书体并存是合情合理的,东晋时期不仅只存在隶书,而且行楷或隶楷兼有。
3.B(A.原因不充分,推理不正确。
C.“南京高崧墓志是我国最早的楷书实证资料”表达不准确,应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楷书实证资料”;“墓志上字体是由隶入楷的转变时期字体”也不准确,原文是说“仍有由隶入楷的痕迹”。
D.只有高崧墓志不能证明后面的观点,还应包括“在南京周边发现的三十块左右墓碑,还有在丹阳、马鞍山出土的东晋墓碑”等一些考古发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秋天李广田现在是秋天了,和春天比较起来,春天是走向“生”的路,然而这却使我感到大大的不安。
为什么听了街巷的歌声便停止了工作?为什么听到了雨滴便跑出了门外?一枝幼芽,一朵湿云,为什么就要感到了疯狂?它鼓作得我太不安定了。
我不愿意说秋天是走向“死”的路,我宁可以把“死路”加给夏天。
而秋天,比较起春与夏来,我说它更像是走向“生”路的。
我将说那落叶是为生而落,枝条里面正在酝酿着生命之液。
而它们的沉着的力,它们的为了将来,这使我感到了什么呢?这样的季候,是我所最爱的了。
但是比较起冬天来呢,我却偏爱了秋。
我几乎说不出秋比冬为什么更好,也许因为那枝头的几片黄叶,或是那篱畔的几朵残花,在那些上边,是比较冬天更显示了生命,不然,是在那些上面,更使我忆起了生命吧,一只黄叶,一片残英,那在联系着过去与将来吧。
在我,常如是想:生活大非易事,然而也许正因为艰难才有着意义吧。
而所谓“好生恶死”者,我想并非说是:“我愿生在世上,不愿死在地下。
”如果不甚荒谬,我想该这样说:“我愿走在道上,不愿停在途中。
”死不足怕,更不足恶,可怕而可恶的,而且是最无意味的,还不就是那停在途中吗?这样,所谓人生,是走在道上的了。
前途是有着希望的,而且路是永长的。
希望小的人是有福了,因为他们可以早些休息,然而他们也最不幸,因为他们停在途中了,那干脆不如到地下去。
而希望大的人呢,他们也是有福的吗?他们是更不幸的,然而人间的幸与不幸,却没有什么绝对的意义,谁知道幸的不幸与不幸之幸呢。
路是永长的,希望是远大的,然而路上的荆棘呀,手脚的不利呀,这就是所谓人间的苦难了。
但是这条路是要走的,因为人生就是走在道上啊,真正尝味着人生苦难的人,他才真正能知道人生的快乐。
人生是走在道上,希望是道上的灯塔,但是,在背后推着前进,或者说那常常在背后给人以鞭策的是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这秋天吧!实在的,不知不觉地就来到秋天了,红的花已经变成了紫,紫的又变了灰,而灰的这就要飘零了,一只黄叶在枝头摇摆着,你会觉到它即刻就有堕下来的危机,而当你踽踽地踏着地下的枯叶,听到那簌簌的声息,忽而又有一只落叶轻轻地滑过你的肩背飞了下来时,你将感到了什么呢?也许你只会念道,“落了!”等你漫步到旷野,看见那连天衰草的时候,你也许只会念道,“衰了!”然而,朋友们,你也许不曾想到西风会来得这样早,而且,也不该这样凄冷吧,然而你的单薄的衣衫,已经是很难将息的了。
懑怨时光的无情是无用的,而更可怕的还是人生这件事故吧。
到此,人不能不用力地翘起了脚跟,伸长了颈项,去望一望那“道上的灯塔”。
我真不愿看见那一只叶子落了下来,但又知道这叶落是一回必然的事,于是对于那一只黄叶就要更加珍惜了,对于秋天,也就更感到了亲切。
当人发现了自己的头发是渐渐地脱落时,不也同样地对于头发而感到珍惜吗?同样的,是在这秋天的时候来意味着我们的生活。
春天曾给人以希望,秋天所给的希望是更悠远些,而且秋天所给与的感应是安定而沉着,它又给了人一支恐怖的鞭子,因为人看了这位秋先生的面容时,也不由得不自己照一照镜子了。
给了人更远的希望,向前的鞭策,意识到了生之实在的,而且给人以沉着的力量的,是这正在凋亡着的秋。
我爱秋天,我对于这荒凉的秋天有如一位多年的朋友。
一九三〇年十二月(选自《李广田文集》,有删节)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作者偏爱了秋,从自身的感受出发,将秋描写成一位故友,并借此找到一种不“停在途中”的前行的力量。
B.行文用“一只黄叶”重现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秋天黄叶联系着过去与将来,以及它带给人的紧迫感。
C.文中对比写两种人,希望小的人“有福”,希望大的人无福,明知路永长,还是要走在道上,因而是不幸的。
D.文章将一代青年的苦闷融进有关“黄叶”的描写和思考,进而引发对秋的赞美,文章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4.C(说“希望大的人无福”,无依据。
据原文,作者提出希望大的人“是有福的吗”的设问,通过知晓“路是永长的,希望是远大的”,始终“走在道上,真正尝味着人生苦难,才真正能知道人生的快乐”等的辨析,可知经历了不幸,最终才是“快乐”的,也间接回答了希望大的人其实是真有福的。
)5.文章以“秋天”为题,开篇为什么写到春天、夏天和冬天?(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1分)将秋与春夏冬进行对比,先后写出对春天太过“疯狂”、夏天应是“死路”、冬天较少显示了生命的不同感受;(2分)凸显对秋的偏爱,揭示秋在“酝酿着生命”的同时,更显示着“沉着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