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湖南师大附中高考语文模拟卷(2)(有答案)
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李娟初夏的乌镇,烟雨迷离,还有阵阵凉意。
我踏上湿漉漉的青石板路,走进小巷深处,去看望木心先生。
十三岁时的木心,在枕水而建的院落里,听着乌篷船吱呀吱呀的摇橹声,几乎读完了手头所有的书。
白发如霜的时候,他回来了,叶落归根,像少年时一样,住在古朴的小院里,品一杯龙井茶,尝一块定胜糕,和学生们谈文学,看水边的桃花开,听三月间的春雨声和杜鹃鸣。
他二十二岁时,拒绝了杭州一家学校任教的聘书,雇人挑了一担书和绘画用的工具,上莫干山读书、画画去了。
他不要常人安逸、温暖的生活,青春年少的他,早已决定要和艺术相伴生,甘愿为艺术忍受冷清和寂寞了。
如今,他的著作静静地站在书柜里,我用目光一次次地抚摸它们,拂过他的《文学回忆录》,这本书在岁月深处,坚如磐石。
如果说,文化是有脉络的,那么他仿佛是一位习武之人,三言两语就打通了中西文化的脉络。
他学贯中西,中外文化信手拈来。
木心从不仰望大师,也不是学院派,从不说教,也从不迟疑,斩钉截铁,内心如万马奔腾。
他的语言如一幅素描,简洁明了,从容舒展,字字如金,耐人寻味,又如铮铮铁骨,掷地有声,充满了智慧和力量。
他平视那些文学巨匠,平视现在和未来的读者,平视一切大家,解读他们不寻常的人生。
乌镇西栅木心美术馆前的墙上有他在纽约时的一张照片,中年的木心先生穿着一袭黑色的毛呢大衣,手拿一根手杖,头上戴着一顶礼帽,目光如炬,清俊潇洒,儒雅坚毅,险上棱角分明,宛如一幅版画。
他仿佛一位民国时期的文人,穿越半个世纪的光阴站在我的面前。
我站在他的画前,一弯晓月挂在天空,群山默默,寂静无言,连月亮的光芒都是清冷的。
他的画如此空灵、缥缈,有云烟苍茫之感。
这是画吗?还是历史的云烟一不小心流淌在画布上?他的画仿佛他自己的内心,充满灵性,洁净而纯真,却又无比的悲伤和苍凉。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卷(二)语文试题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卷〔二〕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l道小题(2道选做题任选1小题),共8页,时量150分钟,总分值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题3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采撷甄别笑眯眯醍醐灌顶吉人天象B.糟蹋惊惶洽谈会拾人牙惠独当一面C.既使雕像骈俪文连篇累牍斐然成章D.掂量凛冽水蒸气英雄辈出毁家纾难3.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根本医疗卫生效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B.距例行的“春季大祭〞尚有一个多星期,日本内阁总务大臣新藤义孝便迫不及待地“赶早集〞,前往参拜了靖国神社,中方对此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
C.中华书局在经过论证与调研后,认为原教材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内容乃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内容,具有广泛的共同性和普适性。
D.当前我国的开展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势头,并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但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将会遇到不少需要解决的风险和难题。
A.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问,樯橹灰飞烟灭。
B.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C.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其中,选择题12分,每题3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诫子书戒于吊[清]张之洞(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有删改) 5.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6.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无所.不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B.汝之.前途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以.从事于所学作师说以.贻之D.汝其.慎之其.孰能讥乏乎7.以下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身为父亲,张之洞思子心切,很希望儿子不放恣、多努力,今后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摸底考试语文
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摸底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黄宗羲,关注教育,尤其重视学校建设,认为“学校之盛衰,关系天下之盛衰”。
他对以科举为轴心的学校教育非常不满,痛斥之为名利争夺场。
黄宗羲所理想的学校,是超越功名利禄的文化传承与光大之地,是养士之所,又是涵育与推动思想解放与创新的精神家园。
在黄宗羲看来,学校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场所,更是体现思想解放的创新家园。
黄宗羲断然否认皇权与真理的等价性,强调是非不是任何专断的意志所能独截,必经理性辨析而后定。
共间隐含了黄宗羲对学校的不迷信、不盲从而唯在求真求是的创新寄意。
黄宗羲曾痛斥科举祸国殃民,而其最大的危害则是“取士锢士”,扼杀教育的启蒙与创新追求,使“经、训”俨然雷池,士人不敢越之半步。
黄宗羲痛斥科举强化了这种盲从迷信的学术风气,使“数百年亿万人之心思耳目,俱用于揣摩抄袭之中”,士林失去了思想的活力和探索的勇气,从而形成严重的“封已守残”。
有鉴于此,黄宗羲大声疾呼要冲破迷信,要学贵独创,学贵自得:“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为真。
……学者于其不同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而万珠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
”黄宗羲反对“以水济水”正是期待学校教育彻底摈弃科举的“锢士”之弊和“空华臭府”的精神沉沦,而涵育独抒己见的勇气与冲破成见的创新活力。
黄宗羲曾开宗明义地说过:“学校,所以养士也。
”不过,这里的“养士”,绝非仅仅是培养、造就一般的人オ,或者是科场得意,进而能博取功名利禄的人,其寄意所在是为国家培养和准备安邦与治天下的精英与栋梁。
具体说来是像东汉大学生那样,“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是如宋代的太学生那样,“使当日之在朝廷者,以其所非是为非是,将见盗賊奸邪心于正气霜雪之下!君安而国可保也”。
可能正是在此安君保国的意义上,黄宗羲又强调学校有着使天下达于大治的重要功能:“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2020届湖南师大附中高考语文模拟卷(2)(有答案)(精品)
湖南师大附中高考模拟卷(二)语文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司法权可否分割?翻阅有关宋代的史书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一七《慎刑》,就记载着宋朝统治者注重司法权分割一事,其将由法官一人享有的审判权分割为审理权与判决权,在中央分别由断司与议司执掌,在地方分别由鞫司与谳司执掌。
换言之,断司或鞫司负责审讯与调查事实,议司或谳司负责检索和适用法律。
不仅如此,最终如何判决还得由儒生出身的行政长官来决定。
更有甚者,宋代统治者还强调断司(鞫司)与议司(谳司)之间应当各自独立行动,不得互通声气甚或协调处理。
从表面上看,宋代这种有关司法权分割的设计非常缜密,但是宋代统治者恰恰忘了,让行政长官来最终决定判决结果的后果之一是,前面的事实审法官和法律审法官都无法做到真正独立,因为他们在审与判时都在揣摸着那个拥有最后决断权的行政长官的心思。
而且,让行政长官来最终决定判决结果还违反了司法审判的亲历性要求,让没有参与审理的人来决定审理的结果,其后果可想而知。
事实上,从审判监督的基本原理看,审、判本身是一个连续性的任务,并不适合于分割或分立。
将审判权人为分割会导致审者不判、判者不断的“审判碎片化”和随之而来的“监督碎片化”,最终决断者和监督者都缺失一种全面而系统的个案知识,其作出的决断或监督自然也是残缺的、失真的和武断的。
更为致命的是,虽然宋代统治者重视行政长官的法律素养,但是大多数官员仍不是学法律出身的专业人士,而是一群从四书五经中找出一书(经)加以钻研的文科偏材,对于法律专业只能说是粗知一二。
他们只知以儒家那套“存天理灭人欲”的学说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对于前述鞫司或谳司基于专业技能采取的法律行为自然难以理解,对于鞫司、谳司基于专业技能的玩法弄权行为也难以觉察。
在“外行指导内行”的局面下,不仅司法无法独立,而且司法腐败也难以防止,司法权的分割及监督也就自然失灵。
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艾青诗选》是一部集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诗集。
这本书真实反映历史,高度浓缩作者思想,蕴含着强烈深沉的情感。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他在1933年写下了著名的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署名时,当他将蒋字的“艹”写下后就停了笔,他突然想起蒋介石背叛革命,迫害共产党和正义的人们,感到与蒋介石同姓是件耻辱的事,为了报复蒋介石,便信手在“艹”下面打了个叉,这恰好是一个“艾”字,于是便以“艾”为姓。
又因为“海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于是“艾青”就成了他的笔名。
艾青早期的诗歌,注重通过描写具体可感的事物来引起感觉、发挥联想,捕捉和选择意象以凝结成形象,这形成了他早期诗歌艺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他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深沉忧郁地唱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同时他的诗篇又激励着千千万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神圣的国土而英勇斗争,如《吹号者》《我爱这土地》等。
建国后,艾青的诗歌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
每一个具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意象,这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独特的感受、观察和认识,以及诗人独特的思想和情感。
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而主题则是爱国主义。
土地的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
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不息的追求。
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诗人通过意象表达了一种至死不渝、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
这种情感在现代国人当中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艾青诗歌的艺术特征还有一个要素就是“忧郁”。
艾青的忧郁一方面源于个人的经历和性格,源于留学法国时期所感受到的“漂泊的情愫”和西方象征派、印象派文学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源于特殊的时代。
2019-2020学年湖南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湖南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
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
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教育惩戒权的存在具有心理学依据。
现代西方学习心理学联络派的代表斯金纳认为:行为随着其后的及时的结果变化,愉快的结果强化行为,不愉快的结果抑制行为。
赏识和惩戒都是利用这一原理针对不同的教育情境采取的不同教育方式。
惩戒就是要对学生的不当行为施以不愉快的结果,以抑制其不当行为。
教育惩戒权的存在具有教育学依据。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社会生活充满着各种规则和惩戒,教育要为学生的社会生活做准备,就不能一厢情愿地否定教育惩戒,否则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不能炼出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
教育惩戒权的存在具有法理依据。
职责与权力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对学生具有教育、管理、保护的职责,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制管理学生的职业权利。
权力意味着不可放弃,否则就是不作为,就是失职。
同时,教育惩戒权还是教师的一种专业权力,教师必须具有保证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专业自主权。
教育惩戒权是其专业自主权的必然组成部分。
(摘编自“360百科”《教育惩戒权》)材料二:从9月24日《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草案)》,规定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罚站罚跑”,到11月15日《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除“罚站罚跑”,前后不到两个月,教师惩戒权因缺乏具体操作细则又回到了讨论的原点。
教师惩戒权无法兑现,还与大多数家长不支持教师惩戒有关。
对于教师惩戒,大部分家长只能接受口头训斥。
此次征求意见稿,明确将教育惩戒权的具体规定下放学校主管部门。
可是,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谁会去出台容易刺激家长的具体惩戒规定呢?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从现阶段来看,教师的教育惩戒权并没有受到上位法的保护,教师惩戒权从纸上落到地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摘编自维扬书生く别让教师惩戒权成为纸上权利),“红网”2019年1月18日)材料三:事实上,对于“罚站罚跑”条款被删除,不必过度解读和担心。
2020届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届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医药为中华民族健康繁衍生息和文化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
在与疫病斗争的实践中,中医药防疫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逐步形成和完善。
早在秦汉时期,《黄帝内经》就系统论述了疾病预防理论,在战国时期就已设有与清洁卫生有关的官职和除害防疫的专职人员,在汉代已经出现了通过消毒来防治疫病传播的方法。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在治疗乙脑、麻风、甲型H1N1流感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时,中医药疗法在减轻发热症状、控制病情进展等方面成效明显,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
②中医药在历史发展中取得重大成就,不仅守护了中华民族的健康,也对全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明、清时期发明的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是医学接种免疫预防的先驱,曾传播到西方并产生很大影响,为全球最终消灭天花作出了贡献。
青蒿素的发现也是从中医药典籍中获得灵感,已经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的生命。
③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我国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中医药显示了明显疗效。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超过7.4万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
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
这一突出成效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
④积极推动中医药在传承创新中发扬光大。
中医学与西医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论体系差别很大,治疗疾病各具特点、各有优势。
中医学的研究方法蕴含着系统论,主要以整体为着眼点,多以定性观察为手段,一般采用综合的方法进行辨证论治;西医学的研究方法体现着还原论,主要以局部为着眼点,多以定量实验为手段,一般采用分析的方法进行辨病论治。
可以说,中医和西医是人类医学之树上生长出来的两个枝繁叶茂的分枝。
中医药的整体观和系统观极大丰富了现代医学的内涵,二者的结合应用极大提高了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与推广。
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考语文模拟卷试题(二).docx
湖南师大附中2020 届高考模拟(二)语文测试本试卷共7 道大题, 21 道小题( 2 道选做题任选 1 小题)。
时量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组是()A.赝品哽咽笑靥如花恹恹欲睡....B.巷道伉俪引吭高歌沆瀣一气....C.恐吓喝彩褐衣蔬菜曲高和寡....D.绯闻斐然缠绵悱恻蜚短流长....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诀窍晤淡功亏一溃立身处世B.惊蛰涵养胸无城府光风雾月C.挤兑揶揄靡靡之音峨冠博带D.珐琅撕杀崭露头角惠质兰心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西安某一博物馆展出了一件胎体轻薄如纸、釉质莹润如玉的明朝成化时期烧制的鸡缸杯,具有极高的观赏和保存价值。
B.“毒胶囊”事件再次引发世人优虑:食品里究竟有没有违法添加的工业明胶?这一点毋庸置疑 , 权责部门应彻查严打。
C.湖南高校等教育倡导现代技术应用性理念,地方特色鲜明,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升。
D.为了最大限度地压缩电信诈骗的活动空间,某城市公安局公布六条注意事项,提醒群众增强保密意识,以免上当受骗。
4.依次填入下面画横线处的诗句,最恰当的一组是()自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设想,香港、澳门归属问题得以妥善解决,捐弃前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呼声愈来愈高,而张学良将军不会是永无归期。
“”,将军回归,中华一统,山欢水笑庆团聚的日子不会太远了!思想及此,李商隐殷切盼望与亲友重逢的诗句,清淅地在我的脑海中浮现;“。
”A.从来一别又经年,万里长风送客船/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B.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C.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D.从来一别又经年,万里长风送客船/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二、文言文阅读( 22 分。
2020-2021学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端午节的起源,其历史可能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一般称为“五月五日”,专称“端午”,则可能较晚。
有人认为“端五节”之所以叫“端午节”,是因为原来的端五节选择在五月的第一个午日。
也有人认为因周历建寅,即以正月为寅月,五月为午月,所以“端五”又称“端午”。
这两种说法,可能都缺乏说服力。
生活在三国时期至西晋的周处曾著有《风土记》一书,记载各地习俗,其书已轶亡,晚唐人李匡乂《资暇录》,其中载有《风土记》关于“端午”应该为“端五”的说法:“端,始也。
谓五月初五日也。
今人多书‘午’字,其义无取焉。
余家元和中端五诏书并无作‘午’字处。
而近见醴泉县尉厅壁有故光福王相题郑泉记处云:‘端五日。
’岂三十年端五之义别有见耶。
”或许,“端五”变为“端午”,仅仅是传习之讹而已。
(摘编自方铭《楚文化与屈原》,《人民政协报》2020年2月24日)材料二:关于端午的起源,说法不下十种,诸如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勾践、夏至节、祭龙等等。
较为合理而可信的说法,是端午节源自先秦的夏至节。
夏至,是先秦古人最早确定的四大节气之一。
古人以为阳气于此日至极、阴气于此日始兴而“阴阳争,死生分”,乃企望能于此日助阳抗阴、得生避死、除害获福、去凶化吉。
相沿成习,夏至也成了民俗活动日渐丰富的传统夏至节。
夏至节的日期,一般在三代古历中切合农事的夏历五月、即仲夏之月的五日前后。
或许随着阴阳五行说盛行,战国时人以阴阳消长来说明时节变化,以五行配四时、五方而尚“五”,既尤为重视阴阳消长最为急剧的夏至,又因为尚“五”而将节日固定在五月五日。
(摘编自蔡靖泉《端午为屈原的节俗演变与文化意义》,《湖北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材料三:关于端午的起源,一是屈原,一是介子推,又一说暗示这节日是起源于伍子胥的,还有说是起于越王勾践的。
2020年湖南师大附中高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郦道元《三峡》中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
杜甫《登高》中从空间和时间上表现自己客居他乡、多病孤独的诗句是:______ ,______ 。
苏轼《赤壁赋》中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
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语和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它们的继承代表了中华文化的;它们的发展代表了中华文化的,阿拉伯数字融入中文书写系统的过程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这一特点。
阿拉伯数字在中文书写系统中的扩展一方面是由于文字自身的发展规律,它书写简便,与汉字的区别性好,(),因而在获得中文书写系统的接受后迅速在各个领域扩展使用。
另一方面,其扩展也得益于社会发展和国家语言文字标准的引导,特别是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及政策法规对其推广起到了的作用。
总体来说,阿拉伯数字在中文书写系统中的应用是一个逐渐扩大范围的过程,发展到今天,已经很好地融入了中文书写系统,跟汉字数字形式大体上形成了分工互补、的格局。
从其扩展继过程的反复和逐步稳定中说明,书写系统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国家的规范引导都起着重要作用。
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
全.都.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一脉相通兼容并包举重若轻按部就班B.一脉相传兼容并包举足轻重各司其职C.一脉相传兼收并蓄举足轻重按部就班D.一脉相通兼收并蓄举重若轻各司其职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在表示计量、编号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便利性B.人们可以用它简便地表示计量、编号等C.阿拉伯数字便于表示计量、编号等D.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计量、编号等特别简便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其扩展过程的反复和逐步稳定中说明,书写系统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国家的规范引导都起着重要作用。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高考模拟卷(二)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1. C2. D3. C4. A5. D6.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面前,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假若你是一位地方主政者,该采取哪些措施消除公众的恐慌心理。
(6分)【参考答案】①信息传播。
提醒媒体及时发布明确信息,确保公众知情。
强化事实,多些科学知识和防控进展、展现国家力量和人性光辉的内容,引导民众建立理性积极的心理状态。
②社会保障。
限制公众出行,减少社交,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给公众相对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缓解恐惧情绪。
③心理干预。
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建立社会心理建设价值引领机制,提供心理支持。
(点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7. D8.请分析本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6分)①英雄形象的对比:开头“他”英武健康的形象和后来普通沉默、卑微谦恭的言行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岁月和苦难生活对英雄人生的消磨。
②人物情感的对比:开篇写“她”对英雄的热爱、崇拜,后来写“她”对英雄的陌生、失望与质疑,结尾写“她”再次被感动与震撼,前后对比,将情感表达得跌宕起伏。
③“他”和“她”生活的对比:“他”的生活贫困拮据,“她”的生活安逸清闲,通过对比更加凸显出英雄的艰难处境。
④细节的对比:同样是看到英雄残缺的手,十岁的“她”充满敬意地模仿,而五岁的女儿则被吓得哇哇大哭,既写出英雄不被人理解的尴尬,又揭示了当下教育的失位, (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给满分9.你认为作者刻画这样一位英雄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①赞扬“见义勇为”的英雄本色。
英雄,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是平凡的、沉默的、甚至是卑微的,他们默默地劳作,但他们富有正义感,总能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见义勇为,这种人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英雄,②反思英雄的现实处境。
像“他”这样的英雄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他”生活困窘,不被人理解,在公交车上勇斗歹徒,一车人只有“他”挺身而出,都说明了英雄的狐立无援。
③呼吁社会给予英雄更多的关怀。
以深切的人文关怀,呼唤社会更多地关注英雄的生存状况,在情感和行动上给予他们适当的关爱与帮助, (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从其他角度来谈,言之有理也可)10.D11.B12.B13.(1)但行台各部门的官员遇到疑难的事情,都是向苏绰求教后才作决定,对各部门发送的公文,苏绰为他们拟定条款格式。
2020届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0届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9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2020-2021学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及答案
2020-2021学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取钱老舍我告诉你,二哥,中国人是伟大的。
就拿银行说吧,二哥,中国最小的银行也比外国的好,不冤你。
那年我上外国,我亲眼见,洋鬼子再学一百年也赶不上中国人。
洋鬼子不够派。
好比这么说吧,二哥,我在外国拿着张十镑钱的支票去兑现钱。
一进银行的门,就是柜台,柜台上没有亮亮的黄铜栏杆,也没有大小的铜牌。
二哥你看,这和油盐店有什么分别?不够派儿。
再说人吧,柜台里站着好几个,都那么光梳头,净洗脸的,脸上还笑着;这多下贱!把支票交给他们谁也行,谁也是先问你早安或午安;太不够派儿了!拿过支票就那么看一眼,紧跟着就问:“怎么拿?先生!”还是笑着。
哪道买卖人呢?!叫“先生”还不够,必得还笑,洋鬼子脾气!我就说了,二哥:“四个一镑的单张,五镑的一张,一镑零的;零的要票子和钱两样。
”要按理说,二哥,十镑钱要这一套罗哩罗嗦,你讨厌不,假若哥你是银行的伙计?你猜怎么样,二哥,洋鬼子笑得更下贱了,好像这样麻烦是应当应分。
喝,登时从柜台下面抽出簿子来,刷刷的就写:写完,又一伸手,钱是钱,票子是票子,没有一眨眼的工夫,都给我数出来了;紧跟着便是:“请点一点,先生!”又是一个“先生”,下贱,不懂得买卖规矩!点完了钱,我反倒愣住了,好像忘了点什么。
对了,我并没忘了什么,是奇怪洋鬼子干事——况且是堂堂的大银行——为什么这样快?赶丧哪?真他妈的!二哥,还是中国的银行,多么有派儿!我不是说昨几个去取钱吗?早八点就去了,因为现在天儿热,银行八点就开门;抓个早儿,省得大晌午的劳动人家,不是吗?到了银行,人家真开了门,我就心里说,二哥:大热的天,说什么时候开门就什么时候开门,真叫不容易。
其实人家要愣不开一天,不是谁也管不了吗?一边赞叹,我一边就往里走。
喝,大电扇忽忽的吹着,人家已经都各按部位坐得稳稳当当,吸着烟卷,按着铃要茶水,太好了,活像一群皇上,太够派儿了。
湖南师范大学附中2020届高三语文摸底答案
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摸底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C(“最基本、最核心”的表述于文无据:“学校的职责就是培养。
”理解片面,“学校还有改善社会风气和推进文明进程的义务”。
)2.B(“假设论证”理解有误,“以水济水”是比喻论证。
)3.C(“本质不同”理解有误。
《论语·为政》:“子日:‘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二者的本质都强调“教化”为本,“严禁"为末。
)4.B(作者之所以穿上雨靴,最初就只是考虑现实环境的需要,至于情感上的转变,是穿上雨靴进城买书一趟之后才发生的。
)5.①“我”是叙述者,小说以“我”的观察为主线,突出了老校长以苦为乐、乐观豁达的形象。
②“我”是参与者,是事件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使老校长的形象更加真实可感。
③“我”是感受者,“我”前后的心理变化,强化了老校长对“我”的感染与影响,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每点2分)6.①语言风趣,看似一本正经的叙述,却给人诙谐、滑稽的感受。
②质朴自然,善于运用口语,富有乡土气息。
③恰当运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活泼,有画面感,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④结尾语言优美含蓄,引人深思,营造出静谧、和谐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人物形象。
(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7. B(范围缩小。
原文中网络转载侵权指包含自媒体的“洗稿”行为,而不是只指主流自媒体的“洗稿”行为。
)8. C(曲解文意。
文中并没有说自媒体是不可监管的,而只是说其缺乏监督管理。
)9.①各地版权执法部门应集中力量、快速查办短视频中的各类侵权盗版案件。
②短视频平台企业自觉规范版权授权和传播规则,构建良性发展的商业模式。
③短视频的创作者要尊重原创者的劳动付出,自觉做到不去侵犯他人的版权。
④利用实名制,实行行业封杀,形成威慑力。
(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10. D(“陛下发天下兵以属大王”是句意完整的分句,中间不要断开;“法制不立”是主谓结构,不可断开;“如小儿戏”是动宾结构,不可断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师大附中高考模拟卷(二)语文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司法权可否分割?翻阅有关宋代的史书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一七《慎刑》,就记载着宋朝统治者注重司法权分割一事,其将由法官一人享有的审判权分割为审理权与判决权,在中央分别由断司与议司执掌,在地方分别由鞫司与谳司执掌。
换言之,断司或鞫司负责审讯与调查事实,议司或谳司负责检索和适用法律。
不仅如此,最终如何判决还得由儒生出身的行政长官来决定。
更有甚者,宋代统治者还强调断司(鞫司)与议司(谳司)之间应当各自独立行动,不得互通声气甚或协调处理。
从表面上看,宋代这种有关司法权分割的设计非常缜密,但是宋代统治者恰恰忘了,让行政长官来最终决定判决结果的后果之一是,前面的事实审法官和法律审法官都无法做到真正独立,因为他们在审与判时都在揣摸着那个拥有最后决断权的行政长官的心思。
而且,让行政长官来最终决定判决结果还违反了司法审判的亲历性要求,让没有参与审理的人来决定审理的结果,其后果可想而知。
事实上,从审判监督的基本原理看,审、判本身是一个连续性的任务,并不适合于分割或分立。
将审判权人为分割会导致审者不判、判者不断的“审判碎片化”和随之而来的“监督碎片化”,最终决断者和监督者都缺失一种全面而系统的个案知识,其作出的决断或监督自然也是残缺的、失真的和武断的。
更为致命的是,虽然宋代统治者重视行政长官的法律素养,但是大多数官员仍不是学法律出身的专业人士,而是一群从四书五经中找出一书(经)加以钻研的文科偏材,对于法律专业只能说是粗知一二。
他们只知以儒家那套“存天理灭人欲”的学说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对于前述鞫司或谳司基于专业技能采取的法律行为自然难以理解,对于鞫司、谳司基于专业技能的玩法弄权行为也难以觉察。
在“外行指导内行”的局面下,不仅司法无法独立,而且司法腐败也难以防止,司法权的分割及监督也就自然失灵。
从形式上看,宋代统治者人为地将审判这一行为纵向分割、隔离、分立为审与判之后,似乎使审判权更加易于为旁观者所监督。
但是,广大民众并不享有审判监督权,而享有审判监督权的官吏却基于“官官相护”的心理没有足够的监督动机。
而且,即使民众被赋予审判监督权,他们由于法律知识的缺乏往往也难以有效地行使。
由于违反了审判监督的基本智识前提,所以宋代的审判分立制度不但没能带来立法者所预期的司法公正与司法廉洁,反而导致了诸如诉讼迟延、司法腐败等恶果。
在实行审与判等权力分割后,案件审判的链条被人为拉伸得很长,一个案子从受理到判决所要经历的时间也就更长,地方势力和部门长官来干预案件的机会也就更多。
本来审与判、事实审与法律审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后者需要前者获得的亲历感知,在被人为切割、隔离后,反而不利于法官基于专业知识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
实行审、判等分立以后,这些环节之间的信息传递需要较长的时间和更大的协调成本,而且还无法保证在传递过程中信息不会失真。
如此等等,诉讼迟延和司法腐败也就自在情理之中。
(摘编自李可《宋代司法权分割为何失灵》,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代的统治者认为司法权是可以分割的,为此还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这些在《历代名臣奏议》中有所记载。
B.宋代判决案件,由中央机构议司或地方机构谳司为定罪提供适应的法律条款,尽管最终定刑未必完全如此。
C.通俗地理解宋代的司法权分割,就是一个案件由两个法官分别从事实和法律两个方面进行审判,最后由行政长官做出判决。
D.宋代断司(鞫司)与议司(谳司)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判决案件时必须独立行动,不得互通声气甚或协调处理。
1.D(“没有任何联系”文中没有依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按宋朝的制度设计,行政长官拥有最后决断权,法官如果不想让自己审与判的结果被驳回的话,就必须揣摸那个行政长官的心思。
B.宋代的行政长官,读的是四书五经,对法律专业知识一无所知,他们不具备法律专业技能,对案件不能依法判决,对部下也不能论法辨奸。
C.不能带来预期的司法公正与廉洁,反而导致一些诉讼迟延、司法腐败等恶果的原因就是司法权分割违反了审判监督的基本智识前提。
D.依照审判的基本原理,审和判应当连续进行,相互关联,在这个过程中,法官始终都需要具备专业知识,才能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
2.B(原文是说“对于法律专业只能说是粗知一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享有审判监督权的民众,由于法律知识的缺乏难以真正起到监督的作用,所以必须让民众增强法律意识。
B.如果在判决案件时单单用儒家“存天理灭人欲”的那一套来指导的话,与法律产生冲突从很大程度上说是难免的。
C.司法权分割的制度设计不起作用,就是缘于在“外行指导内行”的局面下,不但司法无法独立,还难以防止其腐败。
D.司法审判的亲历性要求,如果由行政长官最后判决,他就应该亲自参与审理,否则,他作出的判决必然残缺、失真和武断。
3.A(民众并不具有审判监督权,原文是一种假设,真正享有审判监督权的是某些官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叶嘉莹,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哈佛大学客座教授、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等。
下面是《三联生活周刊》对叶嘉莹的访谈节选。
三联生活周刊:你既有中国古典诗词的功底,又吸收了很多西方现代理论来研究诗词,使古典诗词研究拓展了一个层面。
这一点是怎么完成的?叶嘉莹:想起来我很幸运,我是中文系出身,而且我是从小在家里熏习陶冶出来的。
我后来不得已而要留在海外任教,不得不学会用英语讲中国文学。
我每天查生字到半夜两点钟,这是为了生存没有办法,被逼出来的。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其实我更大的“好”是好为人弟子。
我喜欢学习,所以除了教书以外,虽然很忙,我仍然去听外文系的诗歌或诗歌理论的课程。
光听讲不够,还要找人家的书来看。
看的时候,我突然看到,噢,这一点就可以来解释我们中国的诗歌!我们中国古人的诗话、词话甚至文学理论,没有一个很科学的、逻辑的思维理论。
王国维虽然是比较晚近的人物,也接受了一些西方的启蒙,但他的文学批评《人间词话》仍很抽象,比如清空、飘逸、沉着……这些对学生来说都是很空泛的东西,抓不住什么。
如果我跟西方的学生讲诗的气韵、词的境界,他们是听不懂的。
你不能不用一些他们比较有逻辑的理性的思辨来说明这些事情,所以我的解说要结合西方理论,这是现实的需要。
我虽然用西方的理论,但我不被任何一家西方的理论所束缚。
西方的跟中国的不能够完全对接,所以只能是把可用的东西拿来利用。
当然先要有中国的文学根底,才能拿得对。
所以一定要先有古典文学的基础,然后再去学西方的东西。
如果先学了一套西方理论,回来生搬硬套,是表皮的附会、牵强、生硬、浅薄,我也不赞成这种做法。
三联生活周刊:在传统诗词的学习上面,你不仅提倡多读,而且要吟诵。
为什么要强调吟诵?叶嘉莹:我们中国古代的学习,可以说从周朝开始,就是伴随吟诵的。
我们都常常笑当年的私塾,摇头摆脑地这样吟唱。
可是我们前辈的学者、历史上诗词伟大的作者,他们旧学的根底都是从小这样背诵吟唱出来的。
我们现在很多人不会写作旧诗,或者写得不够好,也是因为缺少了这一层的基本训练。
而吟唱是帮助你记诵的,记诵既帮助你写作也帮助你欣赏。
三联生活周刊:现在很多学校也在推行诗歌朗诵活动,这与你倡导的吟诵一致吗?叶嘉莹:朗读跟吟诵有很大的区别。
朗读有一种表演的性质。
但是中国古人的修养并不是向外张扬的。
你看中国古代的音乐,像古琴、瑟,在大庭广众的演奏厅都并不合适。
我们中国“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都是内向的,是向内在的追求。
所以吟诵也应该是在夜深人静、清风明月之夜,你自己拿一本古诗,把你的心灵、感情、意念都跟那首诗打成一片,而且,不仅是从理性的、知识上打成一片,是要从感性上打成一片。
三联生活周刊:古典诗词在塑造现代人心灵上有什么作用?叶嘉莹:真正的精神和文化方面的价值,并不是由眼前物欲的得失所能加以衡量的。
在我看来,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的用处,也就正在其可以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发、富于联想、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
西方也有学术观点认为,读者的阅读,其实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而这种过程往往也就正是读者自身的一个演变和改造的过程。
而如果把中国古典诗歌放在世界文学的大背景中来看,我们就会发现中国古典诗歌的特色实在是以这种兴发感动之作用为其特质的。
三联生活周刊:从你个人的人生体验来说,诗词为你带来了什么?叶嘉莹:我之喜爱和研读古典诗词,本不是出于追求学问知识的用心,而是出于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对我的感动和召唤。
在这一份感发生命中,曾经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
其实我一生经过了很多苦难和不幸,但我一直保持着乐观、平静的态度,这与我热爱古典诗词的确有很大的关系。
现在有一些青年人竟因为被一时短浅的功利和物欲所蒙蔽,而不再能认识诗歌对人的心灵和品质的提升功用,这自然是一件极可遗憾的事情。
如何将这遗憾的事加以弥补,这原是我这些年来的一大愿望,也是我这些年之所以不断回来教书,而且在讲授诗词时特别重视诗歌中感发之作用的一个主要的原因。
虽然我也自知学识能力都有所不足,恐终不免有劳而少功之诮,只不过是情之所在,不克自已而已。
我做这些工作,还是觉得中国古典诗词的内在精神和兴发感动的生命,不应该中断。
认真地学习古典诗词,可以让传统获得一种新的生命力。
我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古典诗词的教研工作者,可是我当年回国的那一片初心和意愿30多年来没有改变,今天我仍然盼望着古典诗词和中华文化的长流能够绵延不绝,生生不已。
4.叶嘉莹吸收了很多西方现代理论来研究中国诗词,下列不属于其看法或做法的一项是(3分)()A.她认为中国古人的诗话、词话甚至文学理论,没有一个很科学的、逻辑的思维理论,而西方诗歌理论有时可用来解释中国诗歌。
B.她认为文学批评《人间词话》还是很抽象,其原因是王国维接受了一些西方的启蒙因而采用了一些如“清空、飘逸”等空泛的词。
C.她认为研究中国古典诗词,一定要先有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和根底,她不赞成那种先学一套西方的理论,回来生搬硬套的做法。
D.有着中国古典诗词功底的她在跟西方学生讲中国诗词时,虽然结合了西方的一些理论,但并不会被任何一家西方理论所束缚。
4.B(强加因果。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朗读跟吟诵区别很大。
朗读有一种表演的性质,是外向张扬的;而吟诵追求内在,要从理性、知识、感性上把心灵、感情、意念都跟诗打成一片。
B.吟诵在我们中国古代的学习中很重要。
只要加强背诵吟唱这一层的基本训练,我们现在很多人就能够像历史上伟大的诗词作者一样写出好的旧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