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生态系统定位站建设规范主题内容与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荒漠生态
荒漠化土地分级和评价规范-最新国标
荒漠化土地分级和评价规范1 范围本标准主要规定了荒漠化土地的分类,以及各种荒漠化类型的分级指标和方法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需要开展荒漠化土地分级的相关研究与业务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9377-2003天然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的分级指标GB/T 20483-2006 土地荒漠化监测方法GB/T 21141-2007防沙治沙技术规范GB/T 24255-2009沙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GB/T 28419-2012风沙源区草原沙化遥感监测技术导则GB/T 15163-2018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LY/T 2092-2013 干旱、半干旱区荒漠(沙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LY-T 2997-2018 高寒区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技术标准NY/T 1233-2006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规程NY/T 2768-2015草原退化监测技术导则SL 190-200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技术规定(2023年修订)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荒漠化desertification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land degradation单位面积土地生物生产力(或经济生产力)和多样性降低或丧失。
其中包括:风蚀和水蚀致使土壤物质流失,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或经济特性退化,自然植被长期丧失等。
荒漠化土地分级gradation of desertified land反映荒漠化的严重程度及土地生产力和生态系统功能恢复的难易状况,一般分为四级,即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
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arid, semiarid and dry sub-humid area根据湿润指数,即年降水量与潜在蒸散发之比,湿润指数为0.05~0.20的区域为干旱区,0.20~0.50的区域为半干旱区,0.50~0.65的区域为亚湿润干旱区。
973(中国主要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安全)
项目名称:中国主要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安全首席科学家:傅伯杰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起止年限:2009.1至2013.8依托部门:中国科学院一、研究内容围绕关键科学问题,选择对我国生态安全有重要意义的森林、湿地、草地和荒漠生态系统的重要生态服务功能,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研究。
(1)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形成机理基于生态系统的长期监测和实验,研究森林、湿地、草地和荒漠生态系统水源涵养与水文调节、水土保持与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育与碳固定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形成和调控机制,分析生态系统支持功能与调节功能之间的依存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稳定性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理,揭示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服务功能的相互关系。
研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人类活动和环境扰动的响应与适应机制,揭示生态系统退化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的驱动因子,为准确认识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特征提供理论基础。
(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区域集成和尺度转换基于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研究所代表区域同一生态系统类型服务功能的尺度特征与尺度转换方法;选择典型区域,研究不同类型生态系统及其重要服务功能的区域集成方法,揭示景观和区域尺度生态系统服务的表征、相互作用和时空变异规律,分析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传输过程的景观连通性和景观动态过程,建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尺度转换构架和区域集成模型。
(3)中国主要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综合生态系统定位观测和遥感监测数据,建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数据库,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基于遥感反演与地面观测数据相结合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评估模型,分析近30年来中国主要陆地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变化和服务功能动态趋势,评估全国生态系统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确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自然和人为活动的响应特征与空间格局,绘制中国主要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布图。
基于生态经济学理论,建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化评价方法。
(4)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对生态安全和人类福祉的影响研究人类福祉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依存关系,建立生态安全的指标体系和评价准则,分析区域发展政策、土地利用变化和自然资源利用行为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对生态安全的影响。
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促进现代林业发展的意见
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促进现代林业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林业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2.09.21•【文号】林科发[2012]231号•【施行日期】2012.09.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促进现代林业发展的意见(林科发〔2012〕2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加快林业科技创新,促进现代林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生态建设和民生改善,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总体要求1.充分认识林业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
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根本出路在科技。
加快林业科技创新,是建设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重要支撑,是加快森林资源培育、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实现林业“双增”目标、增强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迫切要求,是加快林业建设、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关键因素,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林业产业升级、实现绿色增长的强大动力,是深化林业改革、实现兴林富民的有效途径。
要进一步提高对林业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林战略。
2.把握林业科技创新总体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林业科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强化创新,重点突破,优化配置,支撑发展”的方针,遵循林业科技规律,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紧密结合,以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强化技术集成配套、改善林业科技创新条件为重点,提升林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为现代林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监测指标体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石漠化治理监测与评价规范编制说明石漠化治理监测与评价规范课题组2017年3月31日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标准主要起草人及承担的工作)编制《石漠化治理监测与评价规范》标准的任务来源于国家林业局科学技术司。
起草单位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
项目下达后,起草工作组成员认真查阅了国内外有关岩溶石漠化治理及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等相关技术文件,结合我国国情和站情进行分析,构建编制我国西南岩溶石漠化治理监测与评价规范的总体框架,并进行任务分工,签订相关执行协议,明确起草工作组成员的责任和完成任务的时间。
《石漠化治理监测与评价规范》的初稿完成后,按照标准制定的要求,向我国长期从事石漠化治理的地方相关部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水土保持效益监测与评价研究的专家以及从事标准研制的专家发放了征求意见稿。
针对专家意见,起草工作组一一进行认真讨论,在此基础上,对初稿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形成送审稿。
标准主要起草人及承担的工作:周金星:项目总负责人。
起草石漠化治理监测与评价规范的总体框架,修改完善《石漠化治理监测与评价规范》。
崔明、刘玉国:起草和修改编制说明及具体标准条款,编写气象、水文、土壤和生物等4部分观测指标,征求专家意见,并进行项目组织协调,准备相关报批材料,修改完善《石漠化治理监测与评价规范》。
郭红艳、秦伟、单志杰、殷哲、李柏:协助编写和修改完善具体标准条款。
二、标准的编制原则和标准的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及其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
修订标准时,应增列新旧标准主要技术指标的对比。
1、标准的编制原则(1)系统性和完整性:在指标选定时,应保证指标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将各个指标按系统论的观点进行全面考虑,构成完整综合的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
石漠化治理监测与评价包括工程实施及政策执行情况、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四个方面。
(2)针对性:监测与评价指标要能确实反映我国西南岩溶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前后,生态系统的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特征,可以对所监测区域生态系统的特征以及社会经济进行定点定位长期追踪监测。
国家林业局关于下达2011年林业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林科发[2011]162号
国家林业局关于下达2011年林业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正文:---------------------------------------------------------------------------------------------------------------------------------------------------- 国家林业局关于下达2011年林业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林科发〔2011〕16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各直属单位,各林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经研究,我局确定2011年度林业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共136项(见附件),现下达给你们,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认真开展工作,确保标准质量水平。
各标准项目承担单位要严格按照《林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要求,认真做好标准制修订项目各阶段工作。
在标准制修订过程中,要结合林业生产建设实际,深入开展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善,确保标准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各林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加强技术指导,确保制修订标准的质量。
二、加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各标准项目承担单位要建立健全项目责任制,严格按照项目计划实施并安全完成各项任务。
各标准项目承担单位主管部门、各林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切实加强对标准项目的组织管理和监督检查,确保标准制修订项目各项任务按时完成。
三、严格标准项目财务管理制度。
各标准项目承担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制修订经费管理办法》(财行〔2007〕29号)的规定,规范财政经费使用,加强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运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特此通知。
附件:2011年林业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汇总表国家林业局二〇一一年七月八日附件2011年林业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汇总表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制定修订完成期限项目主管单位(或技术归口单位)主要承担单位代替标准号12011-LY-001森林公园术语制定2012国家林业局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工作总站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22011-LY-002国有林场贫困认定标准制定2012国家林业局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工作总站国家林业局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工作总站32011-LY-003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规范制定2012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42011-LY-004长白山山地森林培育技术规程制定2012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延边州林管局52011-LY-005小兴安岭山地森林培育技术规程制定2012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62011-LY-006低产用材林改造技术规程修订2012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LY/T 1560-199972011-LY-007湿地资源调查规范湿地野生动物制定2012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82011-LY-008湿地资源调查规范湿地野生植物制定2012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92011-LY-009森林采伐更新调查设计规范修订2012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LY/T 1494-1999LY/T 1526-1999LY/T 1174-1995102011-LY-010林业数表编制数据采集技术规程制定2012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112011-LY-011一元材积表编制技术规程制定2012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122011-LY-012林业档案分类与代码修订2012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全国林业信息数据标委会LY/T 1080-1992132011-LY-013中国森林认证非木质林产品认证指南制定2012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浙江省林产品质检站142011-LY-014中国森林认证森林生态环境服务制定2012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北京林业大学152011-LY-015中国森林认证森林生态环境服务认证指南制定2012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北京林业大学162011-LY-016中国森林认证竹林认证指南制定2012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172011-LY-017中国森林认证森林经营单位操作指南制定2012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吉林省白河林业局182011-LY-018中国森林认证加工企业操作指南制定2012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吉林省白河林业局192011-LY-019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油桐属制定2012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202011-LY-020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榆属制定2012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山东省林木种苗站212011-LY-021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含笑属制定2012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22011-LY-022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桑属制定2012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华北林业实验中心232011-LY-023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杉木制定2012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242011-LY-024速生丰产用材林检验方法修订2012国家林业局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管理办公室国家林业局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管理办公室、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LY/T 1078-1992252011-LY-025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速生丰产林修订2012国家林业局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管理办公室国家林业局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管理办公室、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LY/T 1385-1999262011-LY-026红松速生丰产林修订2012国家林业局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管理办公室国家林业局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管理办公室、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LY/T 1435-1999272011-LY-027森林火灾隐患评价标准制定2012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282011-LY-028林业科普基地制定2012中国林学会中国林学会、国家林业局科技司292011-LY-029灰斑古毒蛾防治技术规程制定2012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302011-LY-030春尺蠖防治技术规程制定2012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312011-LY-031美国白蛾防治技术规程制定2012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北京市林木保护站、天津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辽宁省丹东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322011-LY-032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技术规范制定2012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总站332011-LY-033野生动物疫病危害性等级划分制定2012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总站342011-LY-034青藏高原高寒荒漠(沙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制定20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352011-LY-035沙漠(含戈壁、沙地)编目技术规范制定20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362011-LY-036石漠化治理监测与评价规范制定20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372011-LY-037软木复合板卷材制定20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陕西万林有限公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382011-LY-038不饱和聚酯树脂装饰人造板修订20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LY/T1070.1~.2-2004392011-LY-039包装用木质人造板材修订20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全国人造板标委会LY/T 1170-1995402011-LY-040纺织用木质层压板修订20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全国人造板标委会LY/T 1416-1999412011-LY-041浮雕纤维板修订20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全国人造板标委会LY/T 1204-1997422011-LY-042结构用指接材制定20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木材科学研究所432011-LY-043模压托盘制定20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省林产品质量检测站、南京林业大学、江苏泗阳蓝阳托盘制造厂442011-LY-044木材工业用豆基蛋白胶粘剂制定20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452011-LY-045木质层积塑料修订20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全国人造板标委会LY/T 1401~1415-1999462011-LY-046人造板防霉性能评价制定20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472011-LY-047木蜡油制定20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482011-LY-048处理木材中有效药剂透入度的测定方法制定20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省质量监督林产品检验站、国家林业局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广州)492011-LY-049结构用定向刨花板性能设计值确定制定20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林业大学502011-LY-050结构用规格材动态弹性模量应力波无损测试技术规程制定20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512011-LY-051木材及结构复合木材销钉类连接件连接试验方法制定20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木材科学研究所522011-LY-052木材及制品耐干湿性能测定方法制定20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林业大学532011-LY-053柁材制定20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省白石山林业局、全国木材标委会原木锯材分委会542011-LY-054小原条制定20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木材科学研究所、全国木材标委会原木锯材分委会、东北林业大学552011-LY-055乙酰化木材制定20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562011-LY-056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规范制定20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572011-LY-057α-蒎烯修订20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LY/T 1183-1995582011-LY-058β-蒎烯修订20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LY/T 1182-1995592011-LY-059电缆松香修订20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LY/T 1452-1999602011-LY-060黑荆树栲胶修订20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LY/T 1090-1993612011-LY-061精制浅色松香修订20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LY/T 1065-1992622011-LY-062净水载银活性炭修订20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LY/T 1331-1999632011-LY-063木焦油抗聚剂修订20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LY/T 1394-1999642011-LY-064木麻黄栲胶修订20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LY/T 1087-1993652011-LY-065软木纸试验方法修订20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西安林化厂、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LY/T 1321-1999662011-LY-066软木砖修订20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西安林化厂、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LY/T 1318~1319-1999672011-LY-067松焦油修订20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LY/T 1393-1999682011-LY-068松香改性酚醛树脂修订20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LY/T 1179-1995692011-LY-069紫胶虫种胶制定20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702011-LY-070紫胶原胶制定20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712011-LY-071薄壳山核桃育苗技术规程制定20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722011-LY-072长网成型机修订2012国家林业局北京林业机械研究所国家林业局北京林业机械研究所LY/T 1017~19-1991732011-LY-073成叠单板剪板机修订2012国家林业局北京林业机械研究所国家林业局北京林业机械研究所LY/T 1141-1993742011-LY-074电磁振动器修订2012国家林业局北京林业机械研究所国家林业局北京林业机械研究所LY/T 1377-1999752011-LY-075环式刨片机修订2012国家林业局北京林业机械研究所镇江中福马机械有限公司LY/T 1128-1993762011-LY-076间歇式木材真空干燥机修订2012国家林业局北京林业机械研究所国家林业局北京林业机械研究所LY/T 1101~03-1993772011-LY-077链式横截机修订2012国家林业局北京林业机械研究所国家林业局北京林业机械研究所LY/T 1028~30-1991782011-LY-078热磨机修订2012国家林业局北京林业机械研究所镇江中福马机械有限公司LY/T1107-1993792011-LY-079热压机热压板技术条件修订2012国家林业局北京林业机械研究所国家林业局北京林业机械研究所LY/T 1004-1991802011-LY-080人造板机械精度检验通则修订2012国家林业局北京林业机械研究所国家林业局北京林业机械研究所LY/T 1454-1999812011-LY-081三层振动筛修订2012国家林业局北京林业机械研究所国家林业局北京林业机械研究所LY/T 1108-1993822011-LY-082筛环式打磨机修订2012国家林业局北京林业机械研究所镇江中福马机械有限公司LY/T 1126-1993832011-LY-083纤维板生产用镀锌钢丝垫网修订2012国家林业局北京林业机械研究所LY/T 1020~24-1991842011-LY-084采伐剩余物计量方法制定2012国家林业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黑龙江省林科院852011-LY-085国有重点林区伐区等级划分制定2012国家林业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黑龙江省森林工程与环境研究所862011-LY-086林用架空索道安全规程修订2012国家林业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国家林业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LY 1133-1993872011-LY-087林业架空索道设计规范修订2012福建农业大学、国家林业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福建省林业厅、东北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LY/T 1056-1991882011-LY-088木材物流规划设计符号制定2012国家林业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892011-LY-089森林工程装备系统的森林生态系统作用效应审核导则总纲制定2012国家林业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国家林业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902011-LY-090园林机械以汽油机为动力的楔形劈木机制定2012国家林业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国家林业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912011-LY-091林业机械苗床播种机制定2012国家林业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922011-LY-092林业机械以汽油机为动力的便携式树木打孔注药机制定2012国家林业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山东华盛农业药械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林业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932011-LY-093园林机械杆式电动绿篱修剪机制定2012国家林业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浙江三峰工具制造有限公司、国家林业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942011-LY-094园林机械随进式草坪滚压机制定2012国家林业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绿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52011-LY-095园林机械以汽油机为动力手推式草坪梳草机修订2012国家林业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国家林业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LY/T 1608-1999962011-LY-096大兴安岭山地森林培育技术规程制定2012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972011-LY-097蓝莓生产技术规程制定2012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大兴安岭职业学院982011-LY-098舞毒蛾防治技术规程制定2012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林业保护站992011-LY-099经济林木蜡封接穗技术规程制定2012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1002011-LY-100石蒜类植物栽培养护技术规程制定2012上海市林业局上海市绿化管理局1012011-LY-101燕山太行山地森林培育技术规程制定2012河北省林业局河北农业大学、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1022011-LY-102南方红豆杉育苗技术制定2012江西省林业厅江西景德镇市林业科学研究所1032011-LY-103枳壳培育技术规程制定2012江西省林业厅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江西省宜春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汇仁集团有限公司1042011-LY-104三峡库区防护林健康评估规范制定2012湖北省林业厅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1052011-LY-105沉水樟育苗技术规程制定2012湖南省林业厅湖南省森林植物园1062011-LY-106樟树培育技术规程制定2012广东省林业局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1072011-LY-107金银花栽培技术规程制定2012河南省林业厅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1082011-LY-108城市森林廊道规划与设计规范制定2012四川省林业厅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1092011-LY-109鹅掌楸培育技术规程制定2012重庆市林业局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1102011-LY-110陆生野生动物(两栖爬行类)饲养场通用技术条件修订2012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总公司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LY/T 1565-19991112011-LY-111野生动物养殖从业人员技术要求制定2012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总公司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1122011-LY-112野生动物活体运输包装容器设计制作规范制定2012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总公司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1132011-LY-113野生动物饲养技术规程熊类制定2012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总公司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1142011-LY-114森林消防避火罩制定2012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总公司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1152011-LY-115林业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管理规范制定2012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总公司黑龙江省森林工程与环境研究所1162011-LY-116竹材刨花板生产综合能耗修订2012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总公司黑龙江省森林工程与环境研究所、林业能源管理分技术委员会1172011-LY-117自然保护区外来物种管理规范制定2012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江西省庐山自然保护区1182011-LY-118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适应性经营方案编制导则制定2012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保护司1192011-LY-119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最小面积确定技术规程制定2012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林业局保护司1202011-LY-120木材干燥设备节能监测方法修订2012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LY/T 1286-19981212011-LY-121腊梅切花生产技术规程制定2012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重庆市北碚区腊梅博览园1222011-LY-122切花芍药种苗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分级制定2012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国家花卉工程中心1232011-LY-123花果兼用梅栽培技术规程制定2012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1242011-LY-124林用烟雾剂质量检测及施放技术要求修订2012东北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平山林业制药厂LY/T 1437-19991252011-LY-125天竺桂培育技术规程制定2012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262011-LY-126麻栎播种育苗技术规程制定2012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1272011-LY-127苗木质量监督抽查规则制定2012南京林业大学云南省林木种苗工作站1282011-LY-128悬铃木扦插繁殖技术制定2012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1292011-LY-129油茶扦插育苗技术规程制定2012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1302011-LY-130油茶容器育苗技术规程制定2012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1312011-LY-131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选择技术修订2012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全国林木种苗标委会LY/T 1344-19991322011-LY-132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子代遗传测定技术修订2012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全国林木种苗标委会LY/T 1340-19991332011-LY-133杜仲丰产技术规程修订201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LY/T 1561-19991342011-LY-134吴茱萸栽培技术规程制定201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1352011-LY-135喜树栽培技术规程制定201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1362011-LY-136林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标准通用要求制定2012国家林业局信息中心国家林业局信息中心——结束——。
青藏高原两种特殊的植被类型: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
青藏高原两种特殊的植被类型: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邹珊1吕富成2 (1.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重庆北碚400715; 2.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四川成都 610041)【摘要】摘要: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是分布在青藏高原的两种非地带性的植被,对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阐述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的定义与分布,讨论两种植被与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论述青藏高原上的生态工程和科研平台建设,探讨高寒草地的保护对策,最后,强调非地带性植被在地带性分异规律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
【期刊名称】地理教学【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5【关键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地带性分异规律;气候变化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形成最晚的高原,面积约253×104km2,占中国国土面积的26%。
随着气候变化成为不争的事实,青藏高原特殊的的高寒植被类型——高寒草原、高寒草甸成了政府和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之一。
本文主要围绕两种植被类型的定义与分布,高寒草地与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青藏高原的生态工程和科研平台建设,高寒草地的保护措施以及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地理教学有一定的帮助和借鉴意义。
一、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的定义与分布青藏高原是我国天然高寒山地分布面积最大的区域,天然高寒草地面积达1.28×108hm2,其中草地生态系统占总面积约50%,高寒草甸面积达5824.7×104hm2,高寒草原面积达3737.4×104hm2(见图1)。
高寒草原(Alpine Steppe)是在高海拔地区长期受寒冷、干旱气候的影响,由耐寒耐旱的多年生密丛型禾草、根茎型苔草以及垫状的小半灌木植物为建群种构成的植物群落。
我国高寒草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中部和南部、帕米尔高原及天山、昆仑山和祁连山等亚洲中部高山。
高寒草甸(Alpine meadow)是指以寒冷中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种而形成的植物群落,植物种类组成较简单,主要由莎草科的嵩草属和苔草属的植物组成,主要分布在林线以上、高山冰雪带以下的高山带草地,耐寒的多年生植物形成了一类特殊的植被类型。
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即气象指标、土壤指标、水文指标和生物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荒漠生态系统的定位观测。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荒漠生态系统desert ecosystem由超旱生、旱生的小乔木、灌木、半灌木和草本植物占优势的生物群落以及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干旱的非生物环境共同形成的自然生态系统。
2.2天气现象weather phenomenon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发生在大气中、地面上的一些物理现象,包括降水现象(如雨、雪、霰、冰雹等)、地面凝结现象(如露、霜、雾凇等)、视程障碍现象(如雾、雪暴、扬沙、沙尘暴、浮尘等)、雷电现象(如雷暴、闪电、极光等)和其它现象(如大风、飑、龙卷风、尘卷风、冰针、积雪、结冰等)等。
2.3雪深depth of snow从积雪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
2.4雪压snow pressure单位面积上的积雪重量。
2.5大气降尘dust fall从空气中靠重力自然降落在集尘缸中的颗粒物。
2.6水面蒸发量water surface evaporation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一定口径蒸发器中的自由水面因蒸发而失去的水层深度。
2.7冻土frozen soil凡处于零温或负温,并含有冰的各种土(或岩)。
2.8土壤微生物结皮soil microbiotic crust由生长在土壤表面和土壤表面以下的细菌、真菌、苔藓、藻类和地衣等个体微小的生物成分与土壤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复合层次。
2.9土壤孔隙度soil porosity单位容积土壤中孔隙容积所占的比率。
孔径小于0.1 mm的称为毛管孔隙,孔径大于0.1 mm的称为非毛管孔隙。
2.10土壤水分特征曲线soil 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土壤水势与土壤容积含水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2.11渗漏量percolation在有水层条件下土壤内部一定深度处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水平面积的水量。
新疆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的建设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生态环境质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同时保护林地、湿地,遏制土地沙化和荒漠化的任务更重、压力更大。
在生态建设中,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是获得生态系统性质及其对全球变化响应基础数据信息的重要手段。
而森林资源监测、林业生态服务功能评估又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为及时掌握林业生态状况、建设成就、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科学决策、建立国土生态安全体系、提升林业经营管理水平、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因此,有必要全面梳理新疆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网建设情况,确定新疆林草事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为新疆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1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网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网(China Terrestrial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TERN),是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建设和管理的大型生态观测研究网络。
是以森林、湿地、荒漠三类陆地生态系统为主要观测研究对象,由分布在全国典型生态区的若干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构成的生态观测网络体系,是准确掌握国家生态状况、开展生态效益评价和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等需求的重要数据平台,主要承担数据积累、监测评估、科学研究等任务。
同时是国家林业科学试验基地,是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野外科学观测与研究平台的主要组成部分。
目前,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网(以下简称CTERN)在全国典型生态区已初步建设生态站190个,其中,森林生态站105个;竹林生态站8个;湿地生态站39个;荒漠生态站26个;城市生态站12个。
自2003年国家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LY/T1606—2003)正式发布以来,围绕生态站建设、观测指标、观测方法、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等方面先后颁布了37项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相关的林业行业标准和2项国家标准,为实现生态站建设与运行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
据国家与省级保护对象的分布区来评价生境敏感性。具体指标与分级标准参见附件 C5。 (6) 酸雨敏感性:可根据区域的气候、土壤类型与母质、植被及土地利用方式等特
征来综合评价区域的酸雨敏感性。具体指标与分级标准参见附件C6。 7 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7.1 评价要求 (1) 综合特征。 (2) 生态服务功能评价应根据评价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分析生态服务功 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是针对区域典型生态系统,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
5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5.1 评价要求 (1) 现状评价是在区域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本区域的生态环境特点,分析
区域生态环境特征与空间分异规律,评价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与趋势。 (2) 评价生态候、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等方面。 人类活动及其影响:土地利用、城镇分布、污染物排放、环境质量状况等方面。 (3) 现状评价必须明确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要分析该地区生态环境的
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规程规定了生态功能区划的一般原则、方法、程序、内容和要求,目的是指导有 关部门组织制订生态功能区划,明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环境敏感性,确定 区域生态功能分区,为制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 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环境管理和决策部门提供管理信息和管理手段。 1.2 适用范围 本规程主要适用于省域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敏感性评价及生态功能分区,对于非省域地
附件:
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
2002-7-30 2002-9-1实施 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国 发布 家 环 境 保 护 总 局 发 布
前
言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评估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
附件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评估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站建设技术、监测指标、监测方法、组织运行,并提出了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指标和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合于经国家批准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包括退耕地造林、荒山荒地造林、封山育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 1626-2005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技术要求LY/T 1606-2003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LY/T 1689-2007 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LY/T 1698-2007 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LY/T 1952-2011 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方法LY/T 1721-2008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GB/T 23233-2009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效益监测评价LY/T 1872-2010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数据管理规范3 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监测评估 observation and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effects of conversion of cropland to forest通过定位监测、野外试验等手段,运用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的原理和方法,通过退耕后林地的生态环境与退耕前农耕地、坡耕地的生态环境发生的变化作对比,对退耕还林的净化大气、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积累营养物质、固碳释氧、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效益进行评估。
3.2 退耕还林生态效益专项监测站 special o bservation station of ecological effects of conversion of cropland to forest是指承担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监测任务的各类野外观测台站。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生态保护和修复领域相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生态保护和修复领域相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11.28•【文号】发改农经规〔2021〕1728号•【施行日期】2021.11.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项资金管理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生态保护和修复领域相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农经规〔2021〕17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有序推进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现将《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等2个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2021年11月28日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以下简称“本专项”)管理,管好用好项目建设资金,规范建设程序和行为,确保建设质量,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根据《政府投资条例》(国务院第712号令)、《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45号令)、《中央预算内直接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7号令)、《中央预算内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发改投资〔2015〕525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绩效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19〕220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规范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安排方式及项目管理的通知》(发改投资规〔2020〕518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重点,遵循科学、民主、公开、公正、高效的原则,平等对待各类投资主体。
第三条本专项安排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可以采取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方式安排项目。
《生态恢复与生态工程技术》课程总体设计
《生态恢复与生态工程》课程总体设计1.课程定位《生态恢复与生态工程技术》是林业技术专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专业、经济林培育与利用专业、森林资源保护专业、林业调查与信息处理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相关工作所必需的生态恢复与生态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素质,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该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为以后的专业核心能力课打下基础。
同时,培养同学的环保意识和逐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该课程一共64学时,前导课程有《森林环境》、《森林植物》、等课程。
2.课程设计2.1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1)设计理念:本课程为林业技术专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专业、经济林培育与利用专业、森林资源保护专业、林业调查与信息处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为使生态恢复与生态工程技术课程教学能够更好地体现高职的办学定位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师经过多年探讨,确立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定位高职、服务专业、提高素质、强化技能”,并提出“面向专业需求、确保教学质量”的教学要求。
多次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减少了不适应学生现有基础的过于难繁的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深受学生欢迎。
在课程设计上,把“理论强化技能,方法对接知识,项目引领实践,兴趣激发创新”作为设计理念(图一),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注重对学生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素质提升、激发兴趣。
按照做学结合的基本框架对课程进行设计、开发、改革与实施,充分体现对学生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培养要求。
(图一课程设计理念)(2)设计思路1。
自然保护区建设标准
国家林业局关于颁布《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林计发[2002]24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农林)厅(局l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各有关司局、直属单位:为切实提高我国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我局制定了《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并经有关专家会审,现予以颁布,自2002年12月1日起试行。
试行中有何问题和意见,请及时反馈我局发展计划与资金管理司。
本建设标准由我局负责解释。
国家林业局2002年10月16日编制说明本标准是根据国家林业局林计财建字[2000]008号文《国家林业局发展计划与资金管理司关于下达2000年林业工程建没标准、定额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依据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和基本建设的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编制,并经多次征求有关方面的专家意见、反复修改后而形成的。
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研究自然资源的重要场所。
是人类认识自然、拯救和保存某些濒于灭绝的生物物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科学基地。
自1956年我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经过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的共同努力,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类型齐全、覆盖全国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改善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极大地树立了我国重视生态保护的良好国际形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对生态环境建没的投资力度也日益加大,作为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一的“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自然保护区的投资力度也不断加大。
由于自然保护区类型不同、规模不一、基础设施和管理条件变化大、建设内容复杂,为了因地制宣地确定自然保护区建设规模,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的功能,使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投资合理而有效,在总结以往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荒漠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与保护
荒漠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与保护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荒漠化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
荒漠是指各种原因形成的植物覆盖程度极低或没有的干旱地区。
这种荒凉的地表形态使地表水分蒸发速度加快,导致草原和森林逐渐被毁灭,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因此对荒漠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和修复是当今重要的任务之一。
本文将探讨荒漠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与保护。
一、荒漠生态系统的特点荒漠生态系统是指生长在干燥和气温较高地区的陆地生态系统。
荒漠化现象会导致植被的退化和土地的失去肥力,进而会影响生态平衡甚至引起生态危机。
荒漠生态系统主要由荒漠、草原和盐碱地组成,其中荒漠生态系统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少雨:荒漠生态系统根据降雨情况可以分为大荒漠、小荒漠和半荒漠,降雨量较低,不足以支持大量植被的生长。
2、温度高:荒漠地区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
白天时温度较高,但晚上却会急剧下降。
由于气温的影响,荒漠生态系统的植被分布多以耐湿气和耐干旱的植物为主。
3、土壤贫瘠:荒漠生态系统的土壤含有它们生长所需的大多数营养成分。
荒漠地区土壤质地较硬,色浅,化学性质差,水分和养分含量都很低,容易受到水能和风蚀的影响,管理和保护难度较大。
二、荒漠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荒漠化是由过度开采、过度放牧、过度耕种、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荒漠化的程度也各有不同。
为了修复受损的荒漠生态系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生态修复工作。
1、生态补偿荒漠地区的水资源严重短缺,种植一些旱地经济、水稻、油菜等作物的耐旱性强,生产效益高,不必耗费大量水资源,保证了区域生态平衡的推进。
2、植被恢复在荒漠地区植被的种植是非常重要的生态修复工作之一。
植被的种植可以减少风蚀现象,增强土地保水能力,改善土壤,增加土壤的肥力,并维护地区生态平衡。
植物选择上主要以适应干旱、盐碱、光强不足等环境的植物为主。
3、水资源保护在荒漠化地区,地下水资源非常重要。
因此,在进行生态修复工作时,水资源的保护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水利设施的建设,减少急流、浸润、消失、蒸发等流失途径,保护、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日期】2021.11.10•【分类】征求意见稿正文《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林办发〔2019〕35号)要求,我司对《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网管理办法》(林科发〔2014〕98号)进行了修订。
现将《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请于2021年11月25日前通过以下方式将意见、建议反馈至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联系人:孙尚伟,联系电话:************,邮箱:**************。
附件: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学技术司2021年11月10日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生态站” )建设与管理,保障生态站科学持续发展和规范高效运行,结合相关发展规划,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生态站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建立,或由其他单位建立并纳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根据主要观测研究对象分为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城市、竹林六大类型。
其主要职责是准确掌握国家生态状况、开展生态效益评价和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需求,主要承担科学研究、监测评估、示范应用、科学普及、发布监测报告等任务。
(一)科学研究。
开展生态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支撑生态建设;分析研究观测数据,形成专项研究报告,为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决策及参与国际谈判与履约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评估。
基于生态站观测数据,依据相关技术标准,开展生态效益评价和生态服务功能量化评估;根据业务需要,监测、评价国家林业和草原重点工程生态效益,科学反映林业和草原生态建设成效。
荒漠生态系统定位站建设规范 主题内容与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荒漠生态
荒漠生态系统定位站建设规范主题内容与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荒漠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程序、试验设施及仪器布设要求,包括站址选择、台站命名、实验室建设、气象观测设施建设、水文观测设施建设、土壤观测设施建设、生物观测设施建设等。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荒漠生态系统生态定位站建设。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植物样地 Sample land具有某种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均匀一致的、用于设置植被观测样方的植物群落区域或者斑块。
植物群落样地一般都包括优势植被种、伴生植物和土壤、气候信息。
样方 Sample plot由于样地的面积较大,全面调查的工作量太大,科学研究工作中一般要设置样方,在样地中比较均匀一致的地方(一般为样地中心附近)划定一个正方形的样方,以样方来代表所在的样地,样方大小一般为100m×100m。
小样方 small plot要对100m×100m的样方进行全面调查实际上也是很困难的,尤其当样方中分布有草本植物和小灌木时,于是,又产生了小样方。
“5点法”就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在样方中设置小样方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即在样方的4个角点和样方的中心点各设置一个小样方。
小样方是实际调查观测的样方。
沙尘暴 sand storm沙尘暴是指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m,风速大于当地起沙风速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的总称,我国发生沙尘暴的地区往往同时伴有尘暴发生,因此统称为沙尘暴。
沙尘暴有强弱之分,我国把风速达4级以上6级以下、能见度在500~1000m的称为弱沙尘暴,把风速达6级以上9级以下、能见度在200~500m之间的称为中沙尘暴,把风速在9级及其以上、能见度小于200m的称为强沙尘暴。
沙尘暴的观测指标主要有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能见度、最小能见度、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和降尘量等。
植物群落plant community在一定地段上,由群居在一起的各种植物种群所构成的一种有规律的组合,如森林、灌丛、草原、荒漠或栽培植物群体等,都可称为植物群落。
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技术规范-国家林业局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LY/T1770-2008 LY/T1771-2008 LY/T1772-2008 LY/T1773-2008 LY/T1774-2008 LY/T1775-2008 LY/T1776-2008 LY/T1777-2008 LY/T1778-2008 LY/T1779-2008 LY/T1780-2008 LY/T1781-2008 LY/T1782-2008 LY/T1783-2008 LY/T1784-2008 LY/T1785-2008 LY/T1786-2008 LY/T1787-2008 LY/T1788-2008 LY/T1789-2008 LY/T1790-2008 LY/T1791-2008 LY/T1792-2008 LY/T1793-2008 LY/T1794-2008
椰壳纤维板 鼓式削片机 安全要求 直线封边机 锯材干燥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沙发松紧带自动张紧机 木工数控加工中心 低压短周期贴面热压机 水泥(石膏)刨花板压机通用技术条 件 横向刨切机刨刀 石膏刨花板生产线验收通则 单面真空覆膜机 木材工业气力除尘(运输)系统设计 规范 分级式铺装机 园林机械 杆式动力修枝锯 林业机械 落物保护结构(FOPS) 实验室试验和性能要求 园林机械 杆式动力绿篱修剪机 定向刨花板生产线验收通则 园林机械 排气污染物测试方法 檩材 椽材 卧式浸渍干燥机通用技术条件 LY/T1051-1991 LY/T1157-1994 LY/T1158-1994 LY/T1192-199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桉树无性系组培快繁技术规程 刺五加培育技术规程 杨树品种分子鉴定实验方法-DNA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法(AFLP) 香榧籽质量要求 香榧栽培技术规程 桉树速生丰产林生产技术规程 八角栽培技术规程 森林食品 质量安全通则 平贝母栽培技术规程 蕨菜采集与加工技术规程 干制红枣质量等级 甜樱桃贮藏保鲜技术规程 无公害干果 黑熊养殖技术规程 猕猴属实验动物人工饲养繁育技术及 管理标准 柠檬酸脱色用颗粒活性碳 活性碳单宁酸吸附值的测定方法 集成材 非结构用 木材性质 术语 居住建筑套内用木质楼梯 盆栽观赏竹质量分级 纸浆用竹林生产技术规程 纺织用竹纤维 木纤维用原木 人造板木片
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荒漠生态系统野外观测(HJ 1170—2021)
HJ1170—2021目次前言 (ii)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5 技术流程 (2)6 荒漠生态系统类型 (2)7 野外观测样地选择与样方设置 (2)8 野外观测指标体系 (3)9 野外观测技术方法 (4)附录A(规范性附录)野外观测表 (7)iHJ1170—2021i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全国生态状况定期遥感调查评估方案》(环办生态〔2019〕45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荒漠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的总则、技术流程、野外观测样地选择与样方设置、野外观测指标体系和野外观测技术方法等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与以下标准同属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系列标准:《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遥感解译与野外核查》(HJ 1166—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森林生态系统野外观测》(HJ 1167—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草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HJ 1168—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HJ 1169—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格局评估》(HJ 1171—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质量评估》(HJ 1172—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HJ 1173—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问题评估》(HJ 1174—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项目尺度生态影响评估》(HJ 1175—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数据质量控制与集成》(HJ 1176—2021)。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荒漠生态系统定位站建设规范主题内容与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荒漠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程序、试验设施及仪器布设要求,包括站址选择、台站命名、实验室建设、气象观测设施建设、水文观测设施建设、土壤观测设施建设、生物观测设施建设等。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荒漠生态系统生态定位站建设。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植物样地Sample land具有某种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均匀一致的、用于设置植被观测样方的植物群落区域或者斑块。
植物群落样地一般都包括优势植被种、伴生植物和土壤、气候信息。
样方Sample plot由于样地的面积较大,全面调查的工作量太大,科学研究工作中一般要设置样方,在样地中比较均匀一致的地方(一般为样地中心附近)划定一个正方形的样方,以样方来代表所在的样地,样方大小一般为100mX 100m=小样方small plot要对100mX loom的样方进行全面调查实际上也是很困难的,尤其当样方中分布有草本植物和小灌木时,于是,又产生了小样方。
“5点法”就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在样方中设置小样方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即在样方的4个角点和样方的中心点各设置一个小样方。
小样方是实际调查观测的样方。
沙尘暴sand storm沙尘暴是指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m,风速大于当地起沙风速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的总称,我国发生沙尘暴的地区往往同时伴有尘暴发生,因此统称为沙尘暴。
沙尘暴有强弱之分,我国把风速达4级以上6级以下、能见度在500〜1000m的称为弱沙尘暴,把风速达6级以上9级以下、能见度在200〜500m之间的称为中沙尘暴,把风速在9级及其以上、能见度小于200m的称为强沙尘暴。
沙尘暴的观测指标主要有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能见度、最小能见度、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和降尘量等。
植物群落pla nt commu nity在一定地段上,由群居在一起的各种植物种群所构成的一种有规律的组合,如森林、灌丛、草原、荒漠或栽培植物群体等,都可称为植物群落。
植物群落是自然界植物存在的实体,也是植物种和种群在自然界存在的一种形式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元数据metadata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即关于数据的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有关特征的描述信息。
是对科学数据资源的一种规范化描述。
元数据有两种类型:数据集内容元数据和数据集结构元数据。
生态站站址的选择和实验点位置的确定标准生态站站址的选择荒漠生态系统定位站是全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基层实体机构,生态站是研究人员从事室内研究和生活的场所,是全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系统中的终端,生态站站址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生态站必须要有代表性,我国的八大沙漠主要分布在西北五省区及内蒙古,荒漠生态站应选定在这6个省(区),除这6个省区外,其他荒漠地区一般一个省(区)最多只能有一个生态站。
二是要有前期基础,对20世纪50年代末中科院建立的治沙综合试验站优先考虑,在相关研究试验站的基础上建立生态站,包括国家和省上设在当地的试验研究站。
三是生态站站址必须建立在荒漠区,除非特殊需要,一般不应考虑在人迹罕至、交通不便的沙漠腹地建立生态站。
四是要具备工作、生活和通讯、交通条件,一般应设在县城所在地或乡镇所在地。
实验点位置的确定实验点是为了工作的便利,布设在生态站周围的非实体性的野外观测研究点,是生态站所属的非实体性的野外观测研究点。
当生态站的研究区域跨度较大时可以设置一到多个实验点,当生态站研究区域较为集中时一般不再设置实验点。
实验站位置的选定标准是:一是要能反映生态站所代表区域的气候、植被、地貌类型,并分别能代表重度、中度和轻度沙漠化过程的类型区。
一个生态站代表的区域内有几种气候带就应当有几个实验点。
二是实验点要有相应的植被、土壤观测样地和地下水位观测井、气象观测场。
三是尽可能设在人为活动干预较少的地段。
四是通讯、交通便利。
样地选择及样方设置样地选择植被样地的选择标准⑴样地的代表性样地必须能代表某一荒漠生态系统的植被类型,反映该区荒漠植被群落的基本特征,即植物种的组成、优势种、多样性和丰富度、群落片层结构、分布格局、主要植物的生活型等方面的代表性。
⑵样地的均质性同一样地内必须具有相同的优势种植物,植物组成基本相同,且分布比较均一;样地内地貌和土壤基质要求相对均匀一致,地形起伏不大。
⑶样地面积一个样地必须具有相同的植物群落,样地面积一般为1000mX 1000m,最小不得小于500mX 是500m t⑷避开人为活动干扰样地应设置在远离人为活动干扰的区域,避开公路、铁路和开垦区,避免放牧、挖沙取土等的干扰破坏。
⑸便于管理和观测样地要与实验站保持交通上的便捷,以便管理和观测。
⑹一个生态站的植被(土壤)样地均不得少于5个。
土壤样地的选择标准⑴设置土壤样地主要应考虑地貌和土壤基质要求相对均匀一致,地形起伏不大。
有几种地貌主要地貌类型就应当有几种土壤样地,如沙漠、戈壁、荒漠草地、盐碱滩地、干涸河床等,其中沙漠中应包括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样地。
⑵土壤样地数不得少于基本地貌类型数量。
⑶一般应和植被样地对应,即植被样地一般就是土壤样地。
地下水观测井选择标准⑴在研究区内要分布均匀,总的原则是要能充分反映研究区的地下水位情况及其变动⑵一般应设置专门的观测井,尽可能不采用农用机井进行观测。
⑶观测井与湖泊、河流、水库等的相对距离应大于1000mo⑷ 每个实验站的地下水位观测井不得少于9眼,相互距离图1 9眼井的位置般应大于1000m 在具有明显坡面或地下潜流的地段应按图 1设置观测井位置。
⑸ 地下水位观测井不得少于 9眼。
气象观测场的选择标准⑴ 荒漠生态定位站至少应有 1处标准地面气象观测场(自动气象站),野外有 2台以上的自动气象站。
⑵ 地面气象观测场应设置在生态定位站附近,按中国国家气象局规定的标准站建设、 配置。
按照中国科学院的规定,生态站的地理位置以站区标准气象场的中心为准。
⑶ 野外自动气象站的位置应根据当地情况决定, 分为3种情况:即如果定位站包括有几种具有明显气候差异的区域,则每个区域内设置 1台自动气象站;如果生态站不具备明显气候差异的区域,则按流动沙区、流动沙区到农田过渡区(植被区)和农田边缘3级梯度配置自动气象站;或者按照当地的主风方向分3级梯度配置自动气象站。
⑷ 交通便利,便于自动气象站的管理和维护。
⑸ 自动气象站安置在平坦地块,距离山峰、河流在2km 以外,距离10m 以上高大沙丘在50m 以外,网络传输数据。
观测塔的选址标准⑴ 观测塔应建在最能代表该生态站的地段,且周围开阔的平地上。
⑵交通便利,便于观测、取样和管理、维护。
⑶一个生态站至少应有一座观测塔。
⑷ 位置距离高大沙丘50m 以外,钢架结构,网络传输数据。
⑸观测塔的高度不应低于 50m 必须配置有人工上下 取样、维护的阶梯和防止闲人攀登的围栏等安全设施。
⑹ 在风向比较单一即主风向较为明显的区域,多个观测塔应按主风向一字形排列。
样方及样线设置 植被样方设置⑴ 植物观测样方设置在选定的样方内, 1个样地内至少应当设置1个样方。
样方设置在样地内较 为植被均匀一致的位置。
同一种植被群落设置 3个重复。
⑵ 样方面积100mx 100m 在样方内用5点法(4 角和中心)选取小样方,在小样方内调查,灌木小 样方面积5mX 5m,草本植物小样方面积最小为 1mx 1m (图 2)。
⑶样方一般设置为正方形,四周设置保护围 栏,并设置标牌,标注生态站的名称、样地名称、 地理位置、海拔高度、面积等。
植物样线设置⑴需要调查某地植物的种类、高度、盖度、⑵样线为直线,直线长度以水平距离计,样线长度一般为1000m ,最短不得小于500m=⑶并列样线相对距离不应小于 200m>⑷样线两端要设置标志,并设置临时性标牌,标注生态站的名称、样地名称、地理位 置、海拔高度、样线长度等。
土壤风蚀样方设置⑴ 沙丘风蚀(积沙)观测采用样线法。
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沙丘类型 (包括沙丘高度), 沿主风方向,从迎风底到背风坡底设置样线,每 5m 设置一个标高观测标桩,标桩每 0.5cm 标 注刻度,标桩用重锤砸入或用取土钻打孔埋入沙中 80〜100cmo⑵一个生态定位站至少应有 3处沙丘风蚀(积沙)观测样地,一个观测样地至少需要设 置3条观测样线。
⑶ 平沙地和沙化耕地风蚀(积沙)观测既可以用样线法,也可以设置样方进行观测, 样方大小为100mx 100m 用五点法在其中设置小样方进行观测。
图2植被样方设置示意图密度、优势种时可设置样线进行调查。
⑷ 样地选择在交通便利的地段,并设置保护围栏。
野外综合实验楼建设标准实验楼位置:实验楼建造在生态站,要具备交通、通讯和水、暖、电条件。
建筑面积见表1。
表1 办公楼内设置面积(mf )实验室 87.55间化验室 87.5 5间 网络室 35 2间 图书资料 52.5 3间 展览室 87.5 5间 植物标本室 70 4间 土样标本室70 4间 会议室 87.5 5间 接待室 52.5 3间 办公室 525 30间 宿舍 525 30间 活动室 70 4间 库房 87.5 5间 餐厅 87.5 5间 客房17510间120间数据资源网络建设设立国家荒漠生态系统定位研究中心,负责全国荒漠生态定位站的计划、协调。
在荒漠生态系统定位研究中心建立数据资源共享网络中心,各生态站为该中心数据网络的终端站, 各生态站按统一ULLtLL LLLLL L-LLLLLL」」」」」」」tLCLLL口L-二二^KLLLLLLUUUUUOULLLLLLL LLLELLLLLLLLL QtbLLLLLLLLL」LLLLLL sJ LLttLL三楼接待室、标本室、宿舍(客房)二楼办公室、阅览室、客房一楼实验室、化验室、网络室图3生态站功能分区图面积:生态站占地面积不应小于 45000m2实验楼面积一般不得小于 2500m2功能区:生态站必须设置有:⑴实验室,⑵ 化验室,⑶ 网络室,⑷ 办公室,⑸会 议室,⑹ 宿舍(包括接待室),⑺图书室,⑻展览室,⑼标本室,⑽活动室,(11)活动 场等,(12)餐厅,(13)供暖及车库(图 3,以三层楼为例,楼内设置如图 实验室、办公室2100 锅图4以三层楼为例楼内功能分区示意图格式、统一时间上报一年的观测数据,各生态站通过网络中心共享数据资源,除网络终端单位以外的其他组织、个人按规定缴费使用网络数据。
网络中心及各生态站应建立元数据库,元数据库包括以下:(1)生态站基本情况(包括名称,地理位置,人员结构,工作内容(研究课题)数据库;(2)样地类型、数量和样方数量、位置以及类型等的数据库;(3)生态站植被(植物)样地(样方)数据库;(4)生态站土壤样地(样方)数据库;(5)生态站地下水(水位、水质)数据库;(6)生态站气象数据库;(7)生态站沙尘暴资料数据库;(8)仪器、设备资源数据库;(9)生态站科研成果数据库;(10)生态站科技论文数据库;(11)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信息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