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6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2014秋)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人教新课标2014秋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人教新课标2014秋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人教新课标2014秋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计划的重要性。

在此,我将按照您的要求,详细阐述我在教学三年级上数学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时的教学内容、目标、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多位数乘一位数》,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2014秋版。

我们将学习第三章第三节,主要内容包括: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概念,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在本节课中,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难点是理解进位的概念并进行正确的进位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比如“小明有325个糖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多少个糖果?”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2.例题讲解:我通过PPT展示例题,如“235乘以7”,引导学生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概念,并讲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3.随堂练习:我在课堂上提出一些类似的问题,如“123乘以4”、“456乘以4”,让学生们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作业布置:我布置一些多位数乘一位数的题目,如“321乘以5”、“789乘以2”,让学生们课后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包括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公式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321乘以5等于多少?2. 789乘以2等于多少?答案:1. 321乘以5等于1605。

2. 789乘以2等于1578。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他们对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比如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问题,或者寻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计划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7、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7、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7、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选自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

主要围绕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2. 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2. 新课导入: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解决问题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按照教学过程逐步展开,重点突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数学,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让他们理解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包括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验证答案。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和勇于尝试的精神。

教学内容:1. 问题的类型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2. 解决问题所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方法。

3. 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找出问题的核心。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课堂练习题。

3. 学生分组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2. 提问:你们在解决问题时,遇到过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二、新课讲解1. 讲解问题的类型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2. 讲解解决问题所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方法。

3. 讲解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

三、课堂练习1.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道题目进行解答。

2. 每组派代表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3. 教师点评和总结。

四、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所学的数学知识。

2.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优点和不足。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

2. 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或数学俱乐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所学的数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找出问题的核心,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和勇于尝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延伸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并尝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6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数学教材;2.教具:数字卡片、实物物件、练习册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老师向学生展示几个实物物件,让学生猜一猜这些物品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引出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步:讲解1.通过示例讲解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2.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如何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步: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个问题并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解答,鼓励学生讨论分享解题思路。

第四步: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强调理解概念的重要性,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布置练习册上相关习题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按时交作业,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课题:解决问题•方法:加法和减法•要求:灵活运用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展开,通过实例的讲解和练习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理解问题和运用方法上存在一些困难,下节课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训练,巩固所学内容。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愿学生在我们的指导下茁壮成长,培养出更多数学思维能力强、问题解决能力强的优秀学生。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包括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问题的提出和解决。

2. 分析问题,找出数量关系。

3. 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4. 解决问题,验证答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找出数量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2. 新课: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让学生跟随讲解,逐步掌握。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尝试找出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尝试解决。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解决问题2. 板书内容: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 教学重点与难点七、作业设计1. 基本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拓展练习: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等。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是否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2.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涵盖了各种类型的问题。

3.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4.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重要步骤。

在本节课的导入中,可以通过PPT展示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分配物品等,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问题的存在,从而引起他们对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新课在新课环节,教师应详细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包括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人教新课标(2014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人教新课标(2014秋)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案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2页例3。

在这节课之前,学生通过例1、例2的学习,认识了“倍”,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本节课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加深对乘、除法含义的理解,了解所学习的知识有什么用处、如何用,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悟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的方法,积累用图示学习数学的经验,体会几何直观的价值,建立“倍”的模型。

(三)学习目标1.在用语言描述问题、画图表征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初步掌握用“线段图”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的方法。

2.借助线段图,经历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四)学习重点会用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五)学习难点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学会看线段图。

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先摆一摆,再填空。

(1)第一行摆4根小棒,第二行摆2个4根。

第二行的小棒根数是第一行的()倍。

(2)第一行摆2根小棒,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3倍。

第二行摆了()个2根,是()根。

(3)第一行摆3根小棒,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第二行摆了()个3根,是()根。

你有什么发现?(二)课堂设计1.复习旧知(1)看图列算式①②(2)说一说填一填① 6个5是(),2个7是()。

② 40÷5=(),因为40里面包含有()个5,所以40是5的是()倍。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为新课的学习找到着眼点,对乘法意义和倍的关系进行回顾,唤起学生的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找准探究的“起始点”。

】2.问题探究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类有关“倍”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1)例题探究。

①阅读理解课件出示主题图,自己读题,你知道了什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②尝试解答。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1)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1)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1)教案:解决问题(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五章“解决问题(1)”这一节。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理解问题的基本要素,学会用图形和文字表示问题,学会通过画图或其他方法分析问题,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问题的基本要素,包括问题是什么,问题中的关键信息是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的目标是什么。

2. 培养学生用图形和文字表示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画图或其他方法分析问题,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理解问题的基本要素,学会用图形和文字表示问题,学会通过画图或其他方法分析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老师拿出一个水果篮子,里面有苹果、橙子、香蕉等水果,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下这个水果篮子里的水果。

2. 讲解问题的基本要素:问题是什么,问题中的关键信息是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的目标是什么。

3. 例题讲解:老师出示一道例题,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问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几个苹果?”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这个问题,找出问题的基本要素,并用图形和文字表示出来。

4. 随堂练习:老师出示几道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

5. 教学画图分析问题的方法:老师讲解如何通过画图分析问题,例如,可以用条形图、折线图等来表示数量关系。

6. 学生自主练习:学生自己尝试解决一些问题,并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问题解决的基本要素:1. 问题是什么2. 问题中的关键信息3. 问题需要解决的目标画图分析问题的方法:1. 条形图2. 折线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小明有2个苹果,小红有4个苹果,问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图形和文字表示出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7、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7、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7、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阅读题目、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验证结果。

2. 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会使用画图、列表、假设等策略来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和思考过程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态度。

2.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不退缩,勇于尝试的精神。

3.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1. 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2. 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

3. 提出解决方案,列出解题步骤。

4. 验证结果,检查答案的正确性。

5.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列表、假设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2. 学会使用画图、列表、假设等策略来解决问题。

难点1. 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找出关键信息。

2. 列出解题步骤,特别是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3. 验证结果的正确性,特别是检查过程中的细心和耐心。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黑板、粉笔、教学案例。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际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

2. 新课: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通过例子让学生理解每个步骤的含义和重要性。

3.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学案例,提出解决方案。

4. 解题策略:介绍并演示画图、列表、假设等策略,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策略解决问题。

5.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讲评: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评,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板书设计1. 解决问题2. 副基本步骤与策略3.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提出解决方案,列出解题步骤验证结果,检查答案的正确性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列表、假设等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5、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5、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5、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包括:理解问题的意义,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进行计算,检验答案是否合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让学生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1. 解决问题2. 副三年级上册数学3. 内容:问题意义理解、数量关系找出、运算方法选择、计算、答案检验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找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尝试解决。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PPT展示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在课后,布置了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对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教学过程1. 导入情境创设:利用PPT展示学生熟悉的场景,如超市购物、公园游玩等,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如“如果你有10元,买了一个5元的小玩具,你还剩多少钱?”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6《用列表法解决问题》教案(表格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6《用列表法解决问题》教案(表格版)

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

1
是不是恰好可以
小结:寻找合理的派车方案,可以先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方案,再找出符合3.回顾、反思。

(1)讨论后明确:列举的
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不
重复、不遗漏。

(2)思考后汇报:不适合,
在能列举出所有方案的情
况下,才能选择用列表法列
举。

(3)动手检验,发现方案1
和方案4正好可以运完8吨
煤。

4.认真倾听,再次明确用列
表法解决问题的步骤。

3. 用载质量为3吨
和5吨的车去运21
吨沙子,怎样安排能
恰好运完? (P48)
方案一:载质量为3
吨的车7辆,正好运
完21吨。

方案二:载质量为3
吨的车2辆,载质量
为5吨的车3辆正
好运完21吨。

4.小明带了12元钱。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三单元《 第06课时 解决问题(合理分配)》(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三单元《 第06课时 解决问题(合理分配)》(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三单元《第06课时解决问题(合理分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合理分配的概念;–能够通过具体问题进行实际操作,进行合理分配;–掌握简单的分配方法和策略。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共同解决问题;–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分配意识,懂得公平与合理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分享和奉献精神;–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毅力和耐心。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合理分配的概念;•运用简单的分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合理分配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分配过程中,平等、公平地进行合作;•激发学生的思维,克服分配问题带来的挑战。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及教材:–课本《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钟表、纸牌、糖果等分配所需材料;–小组合作练习的工具。

2.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整洁、温馨;–学生桌椅整齐排列,便于小组合作;–教室黑板整洁清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引入材料或图片引出合理分配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探究(15分钟)•教师提出一个简单且具体的分配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解决方案;•学生展示自己的分配方案,引导同学进行讨论和评价。

3. 拓展练习(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教师提供不同难度的分配问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生相互讨论,制定合理的分配方案,并进行实施;•教师在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共同探讨。

4.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五、课堂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合理分配的观念;•培养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领导力和沟通能力;•拓展学生对不同问题的分析思路和解决方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估算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2014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估算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2014秋)

用估算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0页教学目标:1. 学习乘法估算方法,会用估算解决问题。

2. 经历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过程。

3.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积累解决问题经验。

教学重难点:体会估算价值,结合具体情境运用估算策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学校要组织250人去苍南影城观看演出。

据了解影城共有三个厅可供我们选择。

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你想到了什么?就这样你能不能知道是否坐得下?你需要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信息?板书三个厅信息和问题。

(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感知理解不等式模型(一)自主尝试提问:哪个厅你一看就知道肯定坐不下?为什么?2号厅能否坐得下?请把你的思考过程写在下来。

(下去收集学生练习)(二)反馈交流11×9=99(个)99<250答:坐不下针对上述列式,提问: 232<250表示什么?估算(板书)讨论:你是怎么想的?算式和他估算的值可以用≈号连接,为什么叫约等号?读一读。

估大了什么意思?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一副图。

(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帮助学生理解用估算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

)动态课件演示。

发生了什么?第一排增加了一个座位。

师讲解估大的过程,再请学生结合图讲一讲。

(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初步感知估大的意思。

出示不等式模型,通过动态模型让学生感受估算过程。

为后面自主尝试建立估小模型铺垫) (三)回顾小结三、拓展延伸,尝试构建不等式模型(一)自主探究2号厅坐不下,3号厅能不能坐下250人呢?请你估一估。

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把想法写下来。

(二)反馈交流29×8≈240个(估大)(30)×8=240个240<250答:坐不下笔算29×8=232(个) 232<250 竖式答:坐不下34×9≈270个(估小)(30)×9=270个1.出示长方形,假如这就是3号厅。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3单元 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3单元 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3单元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单元将围绕“解决问题”这一主题,展开对小学三年级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学生将通过具体情境的学习,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将涉及运用加减乘除基本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运用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如分类、排序等。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与生活联系的认识。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5. 让学生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够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策略。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问题情境,抽象出数学模型。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的能力。

3. 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数学语言表述解题过程和结果。

4. 帮助学生建立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问题和示例。

2. 数学练习本、铅笔等学习用品。

3. 实物模型或图片,用于创设问题情境。

4. 小组讨论时用的便签纸、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2. 新知探究:通过具体问题情境,指导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用数学语言表述问题。

3. 策略学习:介绍并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同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

4. 实践应用: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提升:全班分享解题过程和策略,总结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将问题情境、解题步骤、关键策略等以图表或流程图的形式展现,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设计一些基本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拓展练习:提供一些稍微复杂的问题,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 理解问题的基本概念2. 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3.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4.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理解问题的基本概念一、导入1. 利用图片、故事等引入问题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问题是什么。

2. 通过例子让学生明白,问题是需要解决的疑问或困难。

二、新课导入1. 讲解问题的基本概念,包括问题的定义、问题的要素等。

2. 让学生通过例子,进一步理解问题的概念。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找出一些问题,并说明它们的要素。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四、总结1. 总结问题的基本概念。

2. 强调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第二课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一、复习导入1. 复习问题的基本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二、新课导入1. 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包括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执行方案、检查结果等。

2. 通过例子,让学生理解每个步骤的含义和作用。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问题,尝试运用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

四、总结1. 总结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2. 强调每个步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三课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一、复习导入1. 复习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新课导入1. 讲解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包括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方法等。

2. 通过例子,让学生理解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问题,尝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总结1. 总结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强调数学知识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第四课时: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一、复习导入1. 复习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节课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需要学生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来估测从家到学校的距离。

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回顾、讨论、交流,在必要的时候适当予以指导、提示,而不是过多地干涉学生的活动,让学生自觉地获取知识,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

1.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通过解决“估一估,从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总结估测的方法,在交流中体会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并针对不同情况结合学生的经验加以估测方法上的指导,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2.及时总结,促进知识的生成。

在教学中,当学生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之后,教师作以恰当的总结,帮助学生把没有表达清楚的地方进行完善。

这样,不仅使学生受到了启迪,更提高了表达的技巧和能力,从而得到成功的体验。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学生准备直尺教学过程⊙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表示它们的长度吗?2.估测一下面前的橡皮、铅笔有多长,书桌有多高,再用尺量一下,看谁估得准。

3.揭示课题:大家估测的结果与实际长度十分接近,这节课我们就来挑战一下估测更长的距离,你们有信心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先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并让学生用手势比划一下,加深学生对这些长度单位的理解。

再让学生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为本节课的学习进行预热。

⊙联系实际,学习估测方法1.(课件出示教材27页例6)估一估,从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上学采用的是哪种交通方式。

(步行、骑自行车、坐公共汽车等)(3)每天上学在路上要花多长时间?2.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估测的方法。

(出示课堂活动卡)(1)汇报估测结果。

预设生1:我走200步大约是100米,从家到学校需要走600步,大约是300米。

生2:我从家到学校需要坐3站公共汽车,每站地约500米,大约1500米远。

3.6《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

3.6《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三单元第六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例9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经历用列表法一一列举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2.引导学生体会用列表法有助于不重复、不遗漏地列举各种方案,感受这一策略的特点和价值。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用列表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重点难点】重点:会用列表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体会数学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1.填空。

8吨=()千克3000千克=()吨6吨-1吨=()千克2吨-900千克=()千克2.判断对错。

(1)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2)一个篮球约重340千克。

()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例9】下面两辆车可以用来运煤。

如果每次运煤的车都装满,怎样安排能恰好运完36吨煤?师:问题是什么?都有哪些信息?问题是“怎样安排能恰好运完36吨煤”。

师:“恰好”是什么意思?“恰好”就是正好运完,没有剩余,并且每一辆车都正好装满。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利用哪些信息?预设1:每次运煤的车都装满。

预设2:有两辆运煤的车,一辆载质量8吨,一辆载质量6吨。

师:怎样解答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把不同的方案都列出来。

第一行怎么填合适呢?可以怎样有顺序地表示出派车方案呢?(1)认真思考并尝试用列表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2)小组内交流(3)全班汇报师:从表格中你知道哪种方案可以恰好运完吗?预设:第③种方案和第⑥种方案。

3.回顾与反思。

师:检验一下,看第③、⑥两种方案是不是恰好运完36吨煤。

检验:方案③:3×8+2×6=36(吨),方案③恰好运完36吨煤。

方案⑥:0×8+6×6=36(吨),方案⑥恰好运完36吨煤。

注意:在解决问题时,如果运完几次后,剩余货物的质量少于车的载重质量,也需要再运一次。

牛刀小试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2023秋)
-例题2:小芳妈妈买了3个苹果,又买了5个香蕉,一共有多少个水果?
-教材章节:第三章《两位数加减法》
3.学会使用画图、列表等方法帮助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材章节:第三章《两位数加减法》练习题
4.总结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教材章节:第三章《两位数加减法》课后思考题
二、核心素养目标
《解决问题》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2023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理解问题:通过分析问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数,明确问题求解的目标。
-教材章节:第三章《两位数加减法》
2.应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题1:小华有25个糖果,他给了小明10个,又给了小红5个,问他还剩多少个糖果?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两位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两位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两位数加减法是指对两个两位数进行加或减的运算。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物品数量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用两位数加减法计算小华糖果的数量变化,以及这个方法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5、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5、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5、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我所教授的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的第五课是关于解决问题的。

在这一课中,我希望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第5课,主要讲述了关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如何通过画图、列表等方式来整理信息,如何找出问题的规律,如何运用加减法、乘除法等基本运算来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1. 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如画图、列表等;2. 能够找出问题的规律,并运用基本运算来解决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在这一课中,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规律,并运用基本运算来解决问题。

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问题解决卡片、铅笔和练习本等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2. 讲解问题解决方法:然后我讲解如何通过画图、列表等方式来整理信息,找出问题的规律,并运用基本运算来解决问题。

3. 例题讲解:接着我通过一个例题,详细讲解如何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有10个球,他要把这些球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几个球?”4. 随堂练习:然后我给学生发放问题解决卡片,让他们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解题过程和答案。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一个简洁的板书,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以及重点词汇。

七、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道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解决问题方法和技巧,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作业题目是:“小华有5个橘子,他要把这些橘子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得到几个橘子?”答案是:“每个朋友能得到2个橘子。

3.6 解决问题-例9(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3.6 解决问题-例9(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教学建议:多关注个体,多指导,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
课堂检测
1.教材P33.“做一做”。
2.教材P34.“练习七”第4题。
3.拓展应用。
4.拓展应用。
在练习阶段,通过有层次的练习,重视思维训练和思考方法的有机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总结评价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2.课堂知识点总结:
3.自我课堂评价。
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本课所学内容,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3.6解决问题
课题
解决问题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例9是解决与吨有关的实际问题,介绍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把符合要求的方案一一列举出来”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策略,使学生感受列表法的有序性和解决问题的完整性。
学情分析
用列表法解决问题,学生在一、二年级就有接触,但学生在列举时可能会有遗漏。应指导学生有序思考,让学生有条理地说说思考过程,体会“不重复、不遗漏”在列举过程中的重要性。
②学生先独立尝试,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汇报展示。
③观察表格,总结通过列表有序呈现派车方案的方法:当只用1辆车运完的次数找到后,以此类推,如果是4次,那接下来可以探究3次、2次……直到0次。
④比较两个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先考虑只用载重3吨的车,方案只需列举4个)
(4)检验反思:
①我们在列举的时பைடு நூலகம்应注意什么?
学生交流列式并汇报。
(2)引导学生探寻不同方案。
同桌讨论:还有其他的方案吗?能否将两辆车同时派出来运呢?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6.6有关0的乘法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6.6有关0的乘法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6.6有关0的乘法∣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第3.6.6节,主题是“有关0的乘法”。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将理解并掌握0与任何数相乘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0的乘法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0乘以任何数的结果都是0,并能够正确运用这一规律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和实际操作,学生将学会如何将0的乘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积极性。

教学难点本节的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并接受“0乘以任何数都等于0”这一数学事实,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这一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用PPT- 计算器- 数学练习本- 白板和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一些与0相关的趣味数学问题,引起学生对0的数学特性的好奇心。

2. 新授:讲解0的乘法原理,通过具体的数学例子让学生理解0乘以任何数的结果都是0。

3. 实例演示:使用教具和PPT,演示0的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找零等。

4.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数学练习,互相检查对方对0的乘法的理解和应用。

5. 总结与讨论:总结0的乘法规则,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在练习中的发现和问题。

板书设计板书将简洁明了地呈现0的乘法规则,并通过图表和例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基本计算题和应用题,旨在巩固学生对0的乘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学生对0的乘法理解的程度,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

---本教案根据《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第3.6.6节内容编写,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0的乘法这一数学知识点。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预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出示探究要求:独立填表,小组交流。
情况1:
派车方案
蓝货车(2吨)
红货车(3吨)
运煤吨数
1
4次
0次
8吨
2
1次
2次
8吨
情况2:
派车方案
蓝货车(2吨)
红货车(3吨)
运煤吨数
1
4次
0次
8吨
2
1次
2次
8吨
3
3次
1次
9吨
4
2次
2次
10吨
5
0次
3次
9吨
情况3:
派车方案
蓝货车(2吨)
红货车(3吨)
运煤吨数
1
4次
对比情况2和情况3:情况3看上去更有规律,列举的方案更清晰,能够保证不重不漏。
3.检验正误:
1.检验情况3中的方案1和4是否正好运完8吨呢?
四.变式训练,反馈调节:
五.分层测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效果回授:
1.完成练习册16页五、六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派车方案
蓝货车(2吨)
红货车(3吨)
运煤吨数
1
4次
0次
8吨
2
3次
1次
1课时




一.基本训练,激趣导入:
1.填空
2000千克=( )吨 5千克-4千克=( )吨
8吨= ( )千克 3吨-300千克=( )千克
二.提出目标,指导自学: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下面这一组题目(出示课题,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并思考从题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2.引导学生思考结题方法。
三.合作学习,引导发现:
课题
解决问题




(一)知识与技能:运用列表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列表例举的方法解决问题,掌握全面仔细思考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教具
课件、练习本等。
课时
9吨
3
2次
2次
10吨
4
1次
2次
8吨
5
0次
3次
9吨




0次
8吨
2
3次
1次
9吨
3
2次
2次
10吨
4
1次
2次
8吨
5
0次
3次
9吨
这2.对比分析,概括方法。
1.你更欣赏哪种方法?对比三种方法,你有什么发现?
2.对比情况1和情况2:情况1 只写出了装满8吨的情况,书写简洁,但不知道是否有遗漏,同时有碰运气的成分。情况2将所有情况都写出来,在其中找到满足的条件,不容易重复和遗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