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及其补偿方法的研究
色散补偿光纤及模块的研究(光学工程专业优秀论文)
摘要色散补偿模块是密集波分复用DWDM(Dense 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ing )全光通信网络中的关键光电子器件,基于色散补偿光纤的色散补偿工作机制最具有实用化的前景,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本文围绕基于色散补偿光纤和模块开展了深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具体内容如下:(1) 研究了色散限制通信容量以及色散补偿的理论基础,建立了光纤折射率结构的通用模型,模拟了色散补偿光纤的色散特性,分析了折射率结构参数对色散的影响。
为实现高性能色散补偿模块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2) 利用我们研制的色散补偿模块,成功地进行了32*10Gb/s传输3040公里的系统实验。
传输实验的成功证实了色散补偿模块能够满足密集波分系统高速通信的需要。
我们研制的色散补偿光纤及模块也通过了科技部863专家组组织的验收。
(3) 深入地研究色散补偿光纤的折射率结构参数和光纤制造技术,研制成功实用化的高品质因数的色散补偿光纤,性能指标参数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品质因数等部分性能指标超过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
(4) 提出了同时采用过渡光纤和利用材料扩散的方案,使两个不同的模场相互匹配,降低色散补偿光纤和常规单模光纤的熔接损耗,使熔接损耗降低到0.50dB。
改善了色散补偿模块的插损指标。
(5) 建立了光纤弯曲损耗的理论模型,计算了弯曲性能指标与光纤折射率结构的关系,以寻找优化弯曲性能的途径,为色散补偿光纤弯曲性能的改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使色散补偿光纤在不同波段的弯曲损耗均达到了平均值为0.03dB/km的水平。
(6) 分析了高阶模色散补偿光纤的理论基础,讨论了高阶模色散补偿光纤的折射率结构,进行了光纤和基于高阶模色散补偿光纤的色散管理模块的实验研究,采用色散管理模块成功地进行色散补偿的系统传输实验。
关键词:光纤色散补偿色散补偿模块色散斜率高阶模色散偏振模色散ABSTRACTDispersion Compensation Module(DCM) will become essential device in Dense 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ing (DWDM) all-optical transmission networks. Among all the operating mechanisms, those based on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fiber are promising and have been receiv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dissertation, we focus on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fiber and module. Several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as the followings:(1) Theoretical basis for transmission capacity limited by dispersion and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are investigated. Refractive index configuration model of fiber is established for theoretical simulations. Based on the model, the effect on fiber dispersion caused by refractive index copnfiguration and dispersion properties of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fiber are analyzed theoretically. These theoretical simulations are beneficial to optimize the performance of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module.(2) With the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modules fabricated by our laboratory, 32*10Gbit/s DWDM with 3040km transmission length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e success of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experiment approves that our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module meets the requirement of DWDM. It has passed the identification presided by the Chines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3) The fiber refractive index parameters and fiber fabrication process are researched deeply.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fiber with high Figure of Merit(FOM) are developed. Fiber characters and parameters have reached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of the same product, some are even better than that level.(4) Method of fiber splicing with transition fiber and material diffusion are presented. Based on this method, modes with different diameters are matched and therefore the splice loss between DCF and regular fiber is reduced. The splice loss is as small as 0.5dB and the insersion loss of the dispersion module is optimized.(5) Therical model of fiber bending loss is establish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ber bending performance and fiber refractive index is calculated to find the best path ofoptimizing bending performance. Benefitted from the simulation, average bending loss of 0.30dB/km in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fiber at different wavelength band is reached.(6) Basic theory of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fiber working at high-order-mode is studyed. The fiber refractive index of high-order-mode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fiber is analyzed. Based on the analyzing,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fiber and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modules are fabricated. With the modules, transmission experiment is implemented successfully.Key words: Optical fiber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Slope compensationDispersion compensation module High-order-mode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偏振模色散原理
偏振模色散(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PMD)是光纤通信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它描述了光纤中不同偏振态的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相位和幅度变化。
PMD现象主要是由于光纤的双折射特性引起的,即光纤对垂直于纤芯平面的偏振态(TE模)和平行于纤芯平面的偏振态(TM模)的光信号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导致两者在传输过程中相位和幅度的变化不同。
PMD的主要影响是导致光信号的失真和脉冲展宽。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由于PMD的存在,不同偏振态的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相位和幅度的变化,导致光信号的波形失真和脉冲展宽。
这将限制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距离和数据速率。
为了减小PMD的影响,可以采用偏振保持光纤(Polarization-Maintaining Fiber)或者偏振去相关光纤(Polarization-Insensitive Fiber)等特殊光纤。
此外,还可以在光纤通信系统中采用预补偿技术(Pre-Equalization)或者后补偿技术(Post-Equalization)来减小PMD的影响,提高系统的传输性能。
WDM光纤通信系统中PMD自动补偿的研究
(. 沙 学 院 电子 与 通信 工程 系, 南 长 沙 1长 湖
Hale Waihona Puke 林 408) 10 2
4 0 0 ;. 南 大 学 计 算 机 与 通 信 学 院 ,湖 南 长 沙 1022湖
摘 要 : 章提 出采 用 粒 子群 优 化 算 法 , 取 信 号 的 偏 振 度 ( O ) 为反 馈 信 号 来 补 偿 多信 道 光 纤 通 信 系统 中 的 偏 振 模 色散 文 提 D P作 ( MD 。 作 为例 子 , 两信 道 的 波 分 复 用 ( P ) 对 WDM) 系统 中 的 P MD 进 行 了 自动补 偿 , 并进 行 了数 值 模 拟 , 到 了两 个 信 道 补 偿 得 前后的 D OP以及 眼 图 变化 情 况 。模 拟 结 果 表 明 这 种 算 法 对补 偿 多 个信 道 的 P MD是 有 效 的 。
l rz ton ( a ia i D0 P)
随着光 纤放 大器技 术 和群 速度 色散 补偿技 术 的
发 展 , 振模 色散 ( MD 已成 为下 一 代通 信 系 统发 偏 P )
展 的主 要 障 碍 。 当单 通 道信 号 速 率 达 到 4 i s 0Gbt / 时, 由于带 宽 的 增 加使 得 P MD 效 应 非 常 明显 。 因 此 在 目前 的实 用化 系 统 向高 速 和 长距 离 ( 如无 电 中 继 距离大 于 20 0k ) 展 的过 程 中 , MD 的宽带 0 i 发 n P 自适 应 补 偿 是 波 分 复 用 ( WDM) 密 集 波 分 复 用 及 ( wDM) D 系统急 需解决 的关 键技 术之 一L 。 】 叫]
维普资讯
20 0 7年
第1 期
偏振模色散原理和测试方法分析
偏振模色散的原理和测试方法分析摘要:偏振模色散将引起高速光脉冲畸变,制约传输距离,是40Gb/s高速光纤通信的主要技术难点之一。
本文研究了偏振模色散的产生原理、对传输光脉冲的影响等问题;分析了偏振模色散的三种主要测试方法的测量配置和各自优缺点;讨论了每种方法的最佳应用场合。
一、 引言光纤的色散引起传输信号的畸变,使通信质量下降,从而限制了通信容量和通信距离。
在光纤的损耗已大为降低的今天,色散对高速光纤通信的影响就显得更为突出。
40Gb/s系统和10Gb/s系统相比,在光纤传输上的色散效应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有新的差异。
特别是偏振模色散(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简称PMD)的影响难以克服。
所以,在40Gb/s系统技术中,必须考虑和研究光纤的色散,PMD和非线性的影响等。
同时,由于偏振模色散的测试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如何根据其特点,比较迅速和准确地测出偏振模色散值,从而进行色散补偿,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本文作者主要从事高速光传输收发模块的研究开发,于2002年11月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Tektronix 2002亚太区大型巡回讲座和研讨会,针对偏振模色散的最新测试技术这一问题,作者与Tektronix公司的偏振模色散测试技术人员、工程师作了沟通和交流,并在本文中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二、 色散的原理和分类色散是光纤的一个重要参数。
降低光纤的色散,对增加通信容量,延长通信距离,发展高速40Gb/s光纤通信和其它新型光纤通信技术都是至关重要的。
光纤的色散主要由两方面引起:一是光源发出的并不是单色光;二是调制信号有一定的带宽。
实际光源发出的光不是单色的,而是有一定的波长范围。
这个范围就是光源的线宽。
在对光源进行调制时,可以认为信号是按照同样的方式对光源谱线中的每一分量进行调制的。
一般调制带宽比光源窄得多,因而可以认为光源的线宽就是已调信号带宽,但对高速和线宽极窄的光源,情况不一样。
17-光纤色散及补偿方法简述
目录色散及其补偿介绍 (2)一、色散的基本概念 (2)1.1 基本概念 (2)1.2 光纤中色散的种类 (2)1.3 光纤色散表示法 (2)1.4 单模光纤的色散系数 (3)1.5 光纤色散造成的系统性能损伤 (3)1.6 减小色散的技术 (4)1.7 偏振模色散(PMD) (6)二、非线性问题 (7)色散及其补偿介绍当前,光纤通信正向超高速率、超长距离的方向发展。
EDFA的出现为1.55um波长窗口实现大容量、长距离光通信创造了条件,并使光纤通信中衰耗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
然而光纤的色散影响仍然是制约因素之一,加之引入光放大器使光信号功率提高之后,光纤的非线性影响又突显出来。
一、色散的基本概念1.1 基本概念光纤色散是由于光纤所传送信号的不同频率成分或不同模式成分的群速度不同,而引起传输信号畸变的一种物理现象。
所谓群速度就是光能在光纤中的传输速度。
所谓光信号畸变,一般指脉冲展宽。
1.2 光纤中色散的种类光纤中的色散可分为材料色散、波导色散、模式色散。
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也称为模内色散,模式色散也称为模间色散。
材料色散是由于光纤材料的折射率随光源频率的变化引起的,不同光源频率所所应的群速度不同,引起脉冲展宽。
波导色散是由于模传播常数随波长的变化引起的,与光纤波导结构参数有关,它的大小可以和材料色散相比拟。
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在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中均存在。
模式色散是由于不同传导模在某一相同光源频率下具有不同的群速度,所引起的脉冲展宽。
模式色散主要存在于多模光纤中。
简而言之,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是由于光纤传输的信号不是单一频率所引起的,模式色散是由于光纤传输的信号不是单一模式所引起的。
1.3 光纤色散表示法在光纤中,不同速度的信号传过同样的距离会有不同的时延,从而产生时延差,时延差越大,表示色散越严重。
因而,常用时延差来表示色散程度。
时延并不表示色散值,时延差用于表示色散值。
若各信号成分的时延相同,则不存在色散,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产生畸变。
偏振模色散的原理和测试方法分析
偏振模色散的原理和测试方法分析摘要:偏振模色散将引起高速光脉冲畸变,制约传输距离,是40Gb/s高速光纤通信的主要技术难点之一。
本文研究了偏振模色散的产生原理、对传输光脉冲的影响等问题;分析了偏振模色散的三种主要测试方法的测量配置和各自优缺点;讨论了每种方法的最佳应用场合。
一、引言光纤的色散引起传输信号的畸变,使通信质量下降,从而限制了通信容量和通信距离。
在光纤的损耗已大为降低的今天,色散对高速光纤通信的影响就显得更为突出。
40Gb/s系统和10Gb/s系统相比,在光纤传输上的色散效应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有新的差异。
特别是偏振模色散(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简称PMD)的影响难以克服。
所以,在40Gb/s系统技术中,必须考虑和研究光纤的色散,PMD和非线性的影响等。
同时,由于偏振模色散的测试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如何根据其特点,比较迅速和准确地测出偏振模色散值,从而进行色散补偿,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本文作者主要从事高速光传输收发模块的研究开发,于2002年11月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Tektronix 2002亚太区大型巡回讲座和研讨会,针对偏振模色散的最新测试技术这一问题,作者与Tektronix公司的偏振模色散测试技术人员、工程师作了沟通和交流,并在本文中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二、色散的原理和分类色散是光纤的一个重要参数。
降低光纤的色散,对增加通信容量,延长通信距离,发展高速40Gb/s光纤通信和其它新型光纤通信技术都是至关重要的。
光纤的色散主要由两方面引起:一是光源发出的并不是单色光;二是调制信号有一定的带宽。
实际光源发出的光不是单色的,而是有一定的波长范围。
这个范围就是光源的线宽。
在对光源进行调制时,可以认为信号是按照同样的方式对光源谱线中的每一分量进行调制的。
一般调制带宽比光源窄得多,因而可以认为光源的线宽就是已调信号带宽,但对高速和线宽极窄的光源,情况不一样。
光纤 偏振模色散
光纤偏振模色散光纤偏振模色散光纤偏振模色散是光纤通信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它对光信号的传输和解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光纤偏振模色散的原理、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解决方法。
一、光纤偏振模色散的原理光纤偏振模色散是由于光在光纤中的传播速度与偏振态有关而引起的。
光纤中的偏振模色散主要是由于光纤的几何结构不完美以及材料的非线性特性所导致的。
当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时,不同偏振态的光信号会以不同的速度传播,从而导致光信号的扩散和失真。
二、影响因素1. 光纤的几何结构:光纤的直径、圆度以及纤芯和包层的折射率差异都会对光纤偏振模色散产生影响。
几何结构不完美会导致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发生散射,从而引起偏振模色散。
2. 光纤材料的非线性特性:光纤材料的非线性特性会导致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发生相位变化,从而引起偏振模色散。
非线性特性主要包括光纤的色散特性、非线性折射率以及非线性吸收等。
三、解决方法为了减小光纤偏振模色散对光信号传输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优化光纤的几何结构:通过改进光纤的制造工艺,提高光纤的圆度和直径精度,减小纤芯和包层的折射率差异,可以有效降低光纤偏振模色散的程度。
2. 使用光纤色散补偿器:光纤色散补偿器可以根据光信号的频率特性来调整光信号的相位,从而抵消光纤偏振模色散引起的相位变化,达到补偿的效果。
3. 采用光纤光栅:光纤光栅可以通过调制光纤的折射率分布来改变光信号的传播速度,从而减小光纤偏振模色散的影响。
四、总结光纤偏振模色散是光纤通信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它会对光信号的传输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减小光纤偏振模色散的影响,可以通过优化光纤的几何结构、使用光纤色散补偿器以及采用光纤光栅等方法来进行补偿和调节。
只有充分理解和掌握光纤偏振模色散的原理和解决方法,才能更好地应对光纤通信中的挑战,提高光信号的传输质量和可靠性。
色散补偿技术
4、光相位共轭色散补偿
光相位共轭(OPC)色散补偿法又称中间频 谱反转法。光相位共轭器是利用光介质中的非线 性效应——“四波混频”获得输入光脉冲的频谱反转 脉冲,即相位共轭脉冲。光相位共轭色散补偿是 在两根长度和色散特性相同的传输光纤之间插入 光相位共轭器,经第一根光纤传输后发生畸变的 信号脉冲经相位共轭器转换为相位共轭脉冲,再 经第二根光纤的传输而被整形恢复。
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光纤损耗、色散和非线 性效应是限制系统传输性能的主要因素。
光放大器的普遍采用解决了光纤损耗补偿问题。 随着光纤通信单信道传输速率的不断增大,色散 补偿就成为高速光纤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国内、 外已对色散补偿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理论和实验研 究,提出了许多各具特色的色散补偿技术方案。
色散补偿技术
PMD补偿方法
由于已敷设的大量标准单模光纤在短期内还 不可能被完全取代,为了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发 展高速光通信系统一种比较经济的方法就是对 PMD进行补偿。因此,在国际上如何补偿PMD已 成为研究热点。目前,用于PMD补偿的技术有很 多,概括起来主要有电补偿方法、光电结合法和 光补偿方法。
光相位共轭器的色散补偿系统原理
5、色散支持传输
色散支持传输( DST ) 是采用频移键控 (FSK)调制方式在常规单模光纤上传输。
DST的优点是无需外调制,线路上也不用加 色散补偿器。结构相对简单、易于实现。在远距 离点对点通信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缺点是要求 光源有良好的调频特性。在码速率较高时,激光 器瞬态啁啾的存在会使误码率变大。而且,DST 需改造现有系统的光发送和接收部分。它不适用 波分复用系统。
2、预啁啾技术
啁啾(chirp)是指产生光脉冲调制时引入的附加线性 调频,也即光脉冲的载频随时间变化。 预啁啾技术(Pre-chirp)是在发送端引入预啁啾 (和传输光纤色散引起的啁啾相反),使发送的光脉冲 产生预畸变,结果经光纤传输后抵消传输光纤色散引起 的啁啾,延长了传输距离。
光纤通信中的偏振模色散及其补偿的研究
光纡通信中的偏振模色散及其补偿的研究
OTDM涉及到光脉冲压缩和光时钟提取等复杂的技术,尤其是偏振模色散问题 始终困扰着OTDM以及对脉冲宽度有更高要求的光孤子通信这一研究领域及其 商业前景。 为使PMD的功率代价小于ldB,各标准化组织提出光路的PMD弓I起的脉冲展 宽不能超过1/10比特周期。I/IOL:L特周期可转换为最大脉冲展宽为40ps来支持 2.5Gbit/s信道速率或转换成最大脉冲展宽为10ps来支持10Gbit/s信道速率。对 400km长的光纤线路,10ps置换成偏振模色散系数为: 10/4400
then
discussed
the deterioration of receiver’S sensitivity caused by PMD
RF spectrum at the receiver.
and
effect of
PMD on
The
focus topic of this thesis is the PMD
tones
feedbake
as
of the automatism
a
compensation
or
compensating
the PMD such
DOP,the power in
nan'ow・band
of the
radio・矗equency(RF),the
give
a
eye-opening
and BER.Then
光纤中偏振模的研究起源于对相干光通信中信号光的偏振态的研究。根据有 关资料记载,偏振模色散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1978年。1983年,Suzuki等人开始 将PMD作为对长途光纤通信系统带宽的限制的因素进行研究。此时,光纤通信 系统中采用光电中继器对信号进行再生,中继距离短,传输速率低,PMD还没 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掺饵光纤放大器(EDFA)的出现,极大地延伸了光纤通信的 中继距离:同时,色散补偿光纤(DCF)和光纤光栅成功运用,使系统的色散等问 题得到很好的克服。于是系统传输速率迅速提高、传输容量进一步增大u¨。当 系统的传输速率达到10Gbit,s或更高时,PMD成为系统性能和最高比特率的限制 因素,对PMD研究也随之逐渐深入。 早期的研究工作主要针对于PMD的理论及其统计特性方面,其有代表性的 是C.D。Poole等人使用“主态’'(Principal States)的概念描述了一阶PMD这一现象, 为PMD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方便的工具。随后又得出了光纤中偏振态演变 的动态方程,并建立了单模光纤PMD统计特性的理论。同时,PMD测量方法的 研究及其标准化的工作也取得进展n2¨131。国际电信联盟(ⅡU)第十五组(传输系
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及其补偿方法的研究
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及其补偿方法的研究摘要:随着光放大器和色度色散补偿技术的不断提高,光纤的偏振模色散(PMD)己经成为超高速、超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发展的主要障碍。
在40Gbit/s或更高速率的光纤通信系统中,PMD明显损害系统的传输性能、限制系统的传输速率和距离。
因此,PMD成为光纤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首先就PMD对高速光传输系统的限制和影响进行了简单介绍,紧接着分析了PMD产生的原因,最后就PMD的补偿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偏振模色散电域补偿光域补偿光电结合补偿1.引言自从1966年高馄提出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理论以来,光纤通信已成为现代通信网的基本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语音、图像、数据等信息量成爆炸式的增长,尤其是因特网的迅速崛起,人们对通信网带宽的要求迅速增长。
从技术角度看,光纤通信传送的信息容量和传输距离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限制:一是光纤的损耗;二是光纤的色散。
随着掺饵光纤放大器(EDFA: Erbium-doped Fiber AmPlifier)的出现,光纤中的损耗已不是限制光纤传输性能的主要因素。
色度色散补偿技术日趋成熟,光纤的色度色散对光纤通信的影响也被降到最低。
这样,以前不太被重视的偏振模色散(PMD: Polarization Mdoe Dispersion)成为限制高速光纤通信系统发展的主要因素。
随着单信道传输速率的提高、模拟信号传输带宽的增加以及光纤色度色散与非线性效应的补偿和消除,原来在光纤通信系统中不太受关注的PMD问题就变得十分突出。
与光纤的非线性效应和色度色散一样,PMD能损害系统的传输速率和距离,并被认为是限制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传输容量和距离的直接因素。
由于PMD对高速度大容量的光纤通信系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正成为目前国际上光纤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
PMD对传输系统性能的影响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如光脉冲的展宽、接收光功率的恶化、Q值、眼图、误码率,或者从统计角度定义的系统的故障率等。
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PMD补偿方法研究
第 5期
邢 台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u a f n t i o y e h i l g o r l g a l tc n cCo l e n o Xi P e
、 1 NO. b . 28 5 0c . t 201 l
高速光纤通信 系统 中 P MD补偿方法研究
一
图 2 电功率补偿方案原理框图
虚框中是补偿器,其中的偏振控制器(c采用多片电控式,当所加的电压变化时,波片的相位延迟 P) 量变化可 以快速将任意输入偏振态转换为任意输出偏振态 ,更好地满足P 补偿的要求 。补偿光纤为高 MD 双折射率 的保偏光纤,反馈信息是光探测器信号经过放大和滤波后再进行检波后的电压信号。算法则是 根据输入信号的幅度变化产生一组控制 电压信号 ,加到偏振控制器上 ,改变输入光偏振态算法的作用就 是找到一个最佳值,使接收端 的信号展宽最小 ,达到补偿 目的。 电域补偿 比较容易, 但需要两套光电、电光转换设备,并且补偿速率受电子器件的响应速率的限制。 所 以光域补 偿 是更为 常用 的方法 ,也是 目前研 究 的热点 。 2 .光域补 偿
统计特性来表征△ l ,对群时延差 △ . 取期望值 ( 。 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即: D p l △ p) 1
其中D 是 P MD参数 的平均值, 单位是 / , √ 光缆的外部环境决定了偏振模色散参数 D 的
均值变化范围是 0 3 1 s √ 。同时群延时的期望值 ( .不会随时间和光源变化而变化。 .~- / 七 O 3 p △ )
6 2
邢 台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报
2 1 年 第 5期 01
延 差 △ 。 : △r = L 为 。
L
= .
光纤光缆的偏振模色散系数研究
的卷 . 测量时光纤卷被平放;3 裸光纤:10 1 . 0 1光纤松绕 1
成直径 为 2 0 8 mm 卷 浸 八 浓 硫 酸 完 垒 去 除 光 纤 涂 覆 层 ) 下 的 G.5 光纤 和 色散 补 偿 光 纤 的 偏 振 模 色 散 系 数 。 65 表 l 列 了存 三种 状 态 下 测 得 的 两种 光 纤 偏 振 模 光 纤 系数
用 系统具 有 十 分 重 要 的意 义
户对通 信业 务 日益依赖, 运营商不断地 对其 网络进行提 速和扩 容。 提 速”使人与人的通信不 受时 间、地域上 的限制 ;“ 扩容 ”则使通信网络的带宽应满足人们进行 通信所需 要的 巨大业务量。 为此 , 从事信息产业的科研 人 员持续 地进行 着提高系统速 率和扩大 系统容量 的研
散 管 理 技 术 又 解 决 了链路 色散 问题 。 由于偏 振 模 色散 是
通常, 人们对光纤 、 光缆偏振模研 究是指 强偏振模耦合 情况的偏振模色散系数… 。
按 r 一 6 020 ) 定 单模 光纤 偏 振 模 色散 的 r T G.5 ( 0规 0
光纤折射率分布非理想圆称形 引起 的两个相互正交的偏 振 光传输速度的彼此离散 。 它与光纤制造工艺和所受9 1 、 胡先志 :高级工程 师 .长期 从事光纤通信技 术工作 。
基准试验方法是斯托斯参数测定法 替代试验法是干涉
3 — 7
维普资讯
工
法和偏振态法。 有关三种测量方法的原理 , 请读者参阅 参考文献… 本研 究采用干涉法的理 由为其测量速度快 , 。 设备体积小 ,适用于现场使用等 。试验选用的测量系
统 是 S ne 6 0 B。 a tc 0 0
2 0 年世界 光通信 会议 报道的法 国阿尔卡特 公司实现 01 1 .4 bts 02 T i 系统(5 4 G ̄ts和 日本NE 公司实现 / 26× 0 /j C
光纤偏振模色散原理,测量与自适应补偿技术
光纤偏振模色散原理,测量与自适应补偿技术
光纤偏振模色散(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PMD)是光纤中的一种色散效应,它由于光纤材料的非均匀性和应力产生的光纤中心相位指向沿纤维轴的变化而引起。
这种偏振模色散会导致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不同频率成分相位速度不同,从而造成信号畸变。
测量和自适应补偿技术是用来应对光纤偏振模色散问题的技术手段。
其基本原理如下:
1.测量:为了评估光纤中的偏振模色散效应,通常会使用特定
的测量系统来测量和监测PMD水平。
这些系统通常使用相干光或窄带光源,并通过测量不同偏振态的传输延迟来估计光纤中的PMD。
2.自适应补偿技术:一旦测量到光纤中的偏振模色散,并确定
其对传输造成的影响,就可以采取一些自适应的技术来进行补偿,以减小或消除其对信号的影响。
●直接补偿方法:通过使用特定的光学器件,如调制器或偏振
控制器,对信号进行调整以消除或减小光纤中的偏振模色散效应。
●算法补偿方法: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通过对传输信号进
行实时性能监测和处理来补偿PMD效应。
这些算法可以预先测量和建模PMD,并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对信号进行调整,以适应光纤中的PMD变化。
自适应补偿技术的实施需要使用高速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和精确的控制算法。
这些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系统中,以降低光纤偏振模色散效应对系统的影响,并提高传输性能和可靠性。
高速光纤通信中的偏振模色散及其补偿技术
高速光纤通信中的偏振模色散及其补偿技术作者:孟令飞刘世龙祖学锋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8年第14期【摘要】在高速光纤通信的传播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干扰因素,其中起到重要约束作用的便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偏振膜色散。
为了进一步发展这种快速的光纤通信系统,本文对偏振膜色散进行了探讨,明确偏振膜色散在通信设备中的地位,探讨了光纤中偏振膜色散的补偿技术,并提出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光纤偏振膜色散前景引言:随着时代的进步,通信技术逐渐的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中,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联系方式。
人们对于通信系统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从原来的2G 网络到现在的4G网络,大大加快了速度。
将来人们对于网络的要求可能会更高,所以广大通信工作者们一直在努力完善,力求满足人们的进一步需求。
研究发现,看似不起眼的偏振膜色散,尽管一直以来都是容易被忽略的,但其实它在通信技术中走着非常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一、光纤中的偏振膜色散分析偏振膜色散显然是通过偏振膜来达到人们想要的效果的。
光纤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我们主要说的是单模光纤。
在单模光纤中,是由两个偏振膜来控制,这两个偏振膜一个横着一个竖着形成直角,当受到一些敏感因素的影响时,通过展宽信号传递通道的方式形成偏振膜色散。
偏振膜色散的出现也有很多方面的干扰因素,从光纤的质地来看,由于人为因素的存在,光纤的形状是不规则的,什么样式的都有,这当然会对偏振膜的色散产生影响。
光纤的使用离不开光缆的存在,工人们在铺设光缆的时候,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会对光缆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偏振膜色散。
如何测量光纤中偏振膜色散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由于测量方法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测量方法中的误差也是多种多样。
不同仪器的影响因素也是不同的,所以在测量中寻找合适的方法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对不同的数据作比较,寻找准确的测量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光纤中偏振膜色散的补偿技术通过近年的不断研究,人们对偏振膜色散已经有了很好的认识。
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及其补偿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及其补偿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通信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多。
在通信技术中,光纤通信系统被广泛应用于长距离通信领域。
然而,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对信号的传输距离和传输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研究偏振模色散及其补偿技术是提高光纤通信系统性能的重要途径。
二、选题意义偏振模色散是制约现代光纤通信系统高速、长距离传输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研究偏振模色散及其补偿技术,对于提高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质量和距离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研究结果也将对光纤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对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的产生机理和对信号传输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偏振模色散的量化表达式和测量方法。
同时,本研究将探索偏振模色散的补偿技术,包括电光效应、非线性光学效应、光纤光栅等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和分析,最终提出一种最适合光纤通信系统的偏振模色散补偿技术。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数学分析、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偏振模色散和偏振模色散补偿技术进行研究。
通过对光纤通信系统的信号传输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偏振模色散对信号的影响,同时对比各种补偿技术的效果和实际应用情况。
通过实验验证,在实际光纤通信系统中验证偏振模色散补偿技术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五、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旨在研究出一种适合光纤通信系统的偏振模色散补偿技术,以提高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质量和传输距离。
预计研究结果将能够完善光纤通信技术的理论体系,对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六、研究计划第一年:1.研究偏振模色散的产生机理和对信号传输的影响,量化表达式和测量方法;2.研究电光效应的补偿方法,并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
第二年:1.研究非线性光学效应和光纤光栅的补偿方法,并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2.对各种补偿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和分析,综合提出一种最适合光纤通信系统的偏振模色散补偿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及其补偿方法的研究摘要:随着光放大器和色度色散补偿技术的不断提高,光纤的偏振模色散(PMD)己经成为超高速、超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发展的主要障碍。
在40Gbit/s或更高速率的光纤通信系统中,PMD明显损害系统的传输性能、限制系统的传输速率和距离。
因此,PMD成为光纤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首先就PMD对高速光传输系统的限制和影响进行了简单介绍,紧接着分析了PMD产生的原因,最后就PMD的补偿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偏振模色散电域补偿光域补偿光电结合补偿1.引言自从1966年高馄提出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理论以来,光纤通信已成为现代通信网的基本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语音、图像、数据等信息量成爆炸式的增长,尤其是因特网的迅速崛起,人们对通信网带宽的要求迅速增长。
从技术角度看,光纤通信传送的信息容量和传输距离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限制:一是光纤的损耗;二是光纤的色散。
随着掺饵光纤放大器(EDFA: Erbium-doped Fiber AmPlifier)的出现,光纤中的损耗已不是限制光纤传输性能的主要因素。
色度色散补偿技术日趋成熟,光纤的色度色散对光纤通信的影响也被降到最低。
这样,以前不太被重视的偏振模色散(PMD: Polarization Mdoe Dispersion)成为限制高速光纤通信系统发展的主要因素。
随着单信道传输速率的提高、模拟信号传输带宽的增加以及光纤色度色散与非线性效应的补偿和消除,原来在光纤通信系统中不太受关注的PMD问题就变得十分突出。
与光纤的非线性效应和色度色散一样,PMD能损害系统的传输速率和距离,并被认为是限制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传输容量和距离的直接因素。
由于PMD对高速度大容量的光纤通信系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正成为目前国际上光纤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
PMD对传输系统性能的影响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如光脉冲的展宽、接收光功率的恶化、Q值、眼图、误码率,或者从统计角度定义的系统的故障率等。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PMD会导致脉冲的展宽和崎变,引起码间干扰,导致误码率增,限制了系统的传输速率。
在模拟通信系统中,PMD 会引发高阶畸变效应,导致非线性失真,限制了信道数量和带宽[1]。
在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PMD 的破坏作用是不能忽略的,这己经被实验所证实。
PMD 限制系统的最大传输距离,从理论上可由下面的公式得出[2]:其中:偏振模色散系数D pmd 的单位为 ps /km ;比特率 B 的单位为 Gbit /s 。
下表即为不同传输速率系统中PMD 对最大传输距离的限制:近几年来,在单信道速率不断提升(现正由10 Gb/s 向40 Gb/s 甚至160 Gb/s 发展)的同时,DWDM 技术也已日趋商业化。
对于40 Gb/s 的高速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其在传输40 km 以后,在没有补偿高阶色散的情况下,脉宽由初始的0.98 ps 展宽到2.3 ps ;而在普通的一阶色散和高阶色散均被补偿以后,脉宽仍展宽到1.6 ps ,这说明在皮秒量级的高速系统中另一种由于光纤双折射造成的色散——PMD 已经不可忽视。
由于PMD 随比特率成平方关系增比即40Gb/s 的相应代价是l0Gb/s 的16倍,大大限制了无补偿传输的距离,并且它是一个随机变化过程,因而成为高速率光纤实用化的瓶颈。
2.偏振模色散产生的原因max 2pmd 1000(D B)L =⨯偏振模色散,即PMD(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现象。
它表现为光纤的一种特性,是由于光纤双折射现象引起的,而对于传输的光信号而言,则产生了光脉冲的展宽。
PMD 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3]:(1)理想光纤的模截面是标准圆形,两个正交偏振模是完全二度简并的。
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几何尺寸不规则和在光纤中残留应力会使折射率分布呈现出各向异性,导致PMD 的产生。
(2)在光纤的生产、成缆、光缆敷设和环境影响等过程中,有很多因素诸如挤压、弯曲、扭转和环境温度等可能使光纤沿不同的方向有不同的折射率分布(即双折射),从而形成PMD 。
(3)光纤是由纤芯、包层、涂敷层等数层结构组成的,各种材料的热涨系数是不一样的,因此很小的热应力分布不对称都可能导致纤芯材料的各向异性,从而通过光弹效应产生应力双折射,导致PMD 的产生。
(4)另外,当光信号通过一些光通信器件诸如隔离器、耦合器和滤波器等器件时,也会由于器件结构和材料本身的不完整性导致双折射,产生PMD 。
因此,可以说PMD 是光纤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的综合结果。
3、偏振模色散的补偿补偿PMD 是研究PMD 的最终目的。
现在比较典型的是在光纤的输出端使用光学器件分偏仪把光纤的输出信号的能量按作两个正交模式TE 和TM 模分隔开来,然后延迟其中那个比较快的模式。
延迟方式可以通过电处理或光处理方式。
在实际的研究中,发现在PMD 值大于光脉冲的宽度的10%后,就有可能使得系统的误码率(BER )达到10-7,导致信号脉冲眼图严重失真,系统的工作情况将变得很不稳定的,那样,系统的各项工作参数都将出现较大的变化。
对于系统的实用化来说,在通常的光纤通信系统中,允许BER 最大为10-9 的情况而且在考虑系统的功率代价时,可以允许的最大DGD 值为光脉冲的宽度的10%,这也是对PMD 补偿的一个基本原理。
也就是说,在补偿PMD 时,要使得系统有比较可靠的工作性能,就必须使得补偿后的残余PMD 满足[1]: DGD -||10%τττ≤补偿脉冲在实际的系统中,由于各种外界条件的波动,通常系统中实际的PMD值的波动可能达到DGD值的3倍。
尽管这种可能性是比较小的,但是在应用系统中,还是要考虑的。
PMD的补偿可分为电域补偿、光域补偿、啁啾光纤光栅补偿、光电结合补偿等多种方式来进行补偿,下面就来讨论这几种补偿方式。
3.1 电域补偿3.1.1 利用电均衡器的色散补偿电域补偿的基本原理为:首先在电域上将两偏振模信号分开,然后用延迟线分别对其进行延时补偿,在反馈回路的控制下,使两偏振模之间的时延差为零,最后将补偿后的两偏振模信号混合输出。
针对目前研究而言,电域补偿方式主要是利用用电子均衡对PMD产生的信号延时进行补偿。
图3-1PMD电域补偿图电均衡器主要有三种结构:前馈均衡器(Feed forward eq- ualizer,FFE)、判决反馈均衡器(Decision feedback equalizer,DFE)和最大似然系列估计器(Maximum likelihood sequence estimation,MLSE)。
其中FFE和DFE属于码元均衡器,即对受到码间干扰的单个码元进行均衡和判决输出,而MLSE是对一个序列的码元作整体的判决输出。
在电子补偿中,最关键的补偿器件是线性均衡器。
其中使用较多的前馈均衡器是多个抽头延迟单元的组合,其抽头间隔为码元的周期ΔT(码元间隔均衡器),接收信号通过抽头间隔为ΔT的抽头延迟系统,将各个抽头的信号加权求和构造均衡器的输出信号。
其结构如图3-2所示,它具有8个分支,每个分支可产生一定的时延和可调的增益。
仔细调节增益即可实现均衡,对l0Gb/s的传输系统补偿时,各分支的带宽介于7.5~9.2GHz之间;均衡器的输出信号送到一个标准的l0Gb/s的时钟数据恢复模块,然后进入BER探测器来进行误码监测。
这种结构容易利用锗化硅集成。
电域补偿方法中,各器件的参数与系统的传输速率等因素紧密相关,必须仔细调节。
它一般只能对一阶PMD进行均衡,且补偿的准确性波动较大,这难以适应更高速的光纤通信系统对PMD的严格要求[1,4]。
图3-2前馈均衡器原理图电域的补偿方式易于实现与光接收机的集成,但对高速电信号进行处理时需要两套光接收设备;补偿只能在接收端进行并且补偿的量有限。
目前基于电反馈补偿控制回路的光补偿方式较多,大多是利用偏振控制器(PC)和双折射光纤的组合来进行补偿,但这种方式的光路结构庞大,不利于集成,因此首先在光域初步补偿,再从电域进行二次补偿的方法更有效。
相对于光域补偿来说,电域补偿技术比较成熟,性能稳定,但其补偿能力受到电子瓶颈的限制,只能适用于速率在40Gbit/s以下的传输系统。
鉴于上述局限性,目前纯电域的补偿方法研究较少。
3.1.2前向纠错技术前向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ion,FEC)是数字通信系统中应用的基本差错控制方式之一,其原理是:发射端在信息比特后附加冗余的校验比特,即进行编码,接收端在译码的同时,在纠错能力范围内,自动纠正传输中的错误,而无需信息的重发。
而在光纤通信系统中,早先一方面由于光纤及与系统相关的光电子器件的发展,系统性能优于一般电缆及无线通信,因而无需采用FEC技术;另一方面由于光传输信息速率相对较高,没有与其匹配的纠错编译码器。
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光传输速率提高到Gbit/s,并且光放大延长了无中继传输距离,一些在短距离、低速系统中表现不出的因素,如色散、偏振模色散、非线性效应,限制了系统性能的进一步改善,于是才开始了将FEC应用于光通信系统的研究。
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商用的与光通信系统传输信息速率匹配的纠错编译码器已出现,从而使得FEC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成为可能,它可以纠正由色度色散、偏振模色散、非线性效应引起的误码,并由此实现了Tbit容量的传输。
光纤通信中常用的FEC编码类型,主要有RS码(Reed-solomon code)、级联码(Concateated code)、分组Turb码(Block turbcode,BTC)、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ow density parity check,LDPC)。
[11,12]3.2 光域补偿光域补偿是指在传输的光路上采用光学元件(如PC、保偏光纤和光延时线等)直接对光信号进行补偿,这是目前研究最多的补偿方法。
因为使用光域补偿方案的原理是很简单的,而且在理论上讨论不用考虑带宽的问题,因此在理论上来说就不存在速率跟不上的问题。
同时在光学上来补偿PMD的器件易于实用化,在系统中比较易于应用。
如T.Takahashi等人[5]报道的在线PMD自动补偿技术,Fred Heismann等人[6]实现的一阶PMD的自动补偿等。
下面讨论几种比较实用的光域补偿方法。
3.2.1 固定延迟量后置向动态补偿现在PMD补偿多在接收端进行,即后补偿。
由于这种方法不可能控制输入偏振方向与主偏振态(PSP)一致,因此它除了需要偏振控制器之外,还需要时间延迟器件,通过补偿系统达到减小甚至消除PMD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