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报告(转基因)
转基因研究报告
转基因研究报告转基因研究报告引言:转基因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它通过生物工程手段将外源基因转入目标生物体中,使其获得新的性状或增强原有性状,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好处。
本文将通过对转基因研究的发展历程、优势和潜在风险的阐述,探讨其在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一、转基因研究的发展历程:转基因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科学家们首次成功将外源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中。
80年代末,转基因技术逐渐广泛应用于植物和动物,实现了农作物的抗病虫性、耐逆性等特性的改良,并在医学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转基因研究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二、转基因研究的优势:转基因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其能够通过外源基因的引入,改良生物体的性状。
在农业领域,转基因作物可以提供更多的产量、耐逆性和抗性,有效帮助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
例如,转基因玉米抗性虫害,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环境污染。
在医学领域,转基因技术已经被应用于疾病的基因治疗、疫苗开发等方面,为人类健康的提升提供了新的途径。
三、转基因研究的潜在风险:尽管转基因技术带来了诸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
首先,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影响仍然存在争议。
例如,转基因植物可能对传粉昆虫、土壤微生物等非目标生物带来不良影响,破坏生态平衡。
其次,食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也备受争议。
虽然目前世界各国监管机构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一定的认证和标准,但一些人仍然担心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
四、转基因研究的应用情况:转基因研究在农业、医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农业领域,转基因作物如转基因大豆、玉米、棉花等已经被广泛种植,有效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医学领域,转基因技术已经应用于基因治疗、疫苗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
五、转基因研究的展望:目前,转基因研究仍然是一个热门的领域,未来仍然有很多工作需要进行。
首先,我们需要加大对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评估和监管力度,确保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得到最小化。
小鼠转基因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转基因技术在医学、农业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小鼠作为生物医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动物,其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为疾病模型构建、药物筛选和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
本实验旨在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构建转基因小鼠模型,研究特定基因在小鼠体内的表达和功能。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C57BL/6小鼠,雄性,8周龄。
2. 基因构建材料:目的基因(GFP基因)、启动子(CMV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Luc基因)、pEGFP-C1质粒载体、pGL3-Basic质粒载体。
3. 实验试剂: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T4 DNA连接酶、DNA聚合酶、PCR引物、Trizol试剂、RNA提取试剂盒、反转录试剂盒、荧光定量PCR试剂盒、细胞培养试剂等。
4. 仪器设备:PCR仪、凝胶成像系统、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细胞培养箱、显微镜等。
三、实验方法1. 目的基因构建:将GFP基因和Luc基因分别插入到pEGFP-C1和pGL3-Basic质粒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
2. 重组质粒转染: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法转染C57BL/6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
3. 转基因小鼠胚胎细胞筛选:通过GFP荧光筛选,得到阳性细胞克隆。
4. 胚胎细胞传代培养:将阳性细胞克隆进行传代培养,筛选出稳定表达的细胞系。
5. 胚胎细胞冻存:将稳定表达的细胞系进行冻存,以备后续实验使用。
6. 胚胎移植:将冻存后的胚胎细胞进行移植,获得转基因小鼠。
7. 转基因小鼠表型鉴定:通过GFP荧光显微镜观察转基因小鼠体内GFP表达情况,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FP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体内的表达水平。
四、实验结果1. 重组质粒构建:成功构建了含有GFP基因和Luc基因的重组质粒。
2. 转基因小鼠胚胎细胞筛选:通过GFP荧光筛选,得到阳性细胞克隆。
3. 胚胎细胞传代培养:成功传代培养出稳定表达的细胞系。
4. 胚胎移植:成功获得转基因小鼠。
转基因筛选实验报告
转基因筛选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转基因技术筛选出具有目标基因的转基因植物,并验证其功能表达。
同时,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进行探究与分析。
2. 实验方法2.1. 材料准备- 野生型植物种子- 目标基因载体- 转化载体(包含选择标记基因)- 催化剂(如乙酰丙酮)- 局部细菌感染试剂2.2. 实验步骤1. 制备植物组织培养基,包括必需的无机盐、营养物质以及植物激素。
2. 将野生型植物种子在无菌条件下在培养基上培养,保持温湿度合适。
3. 将目标基因载体和转化载体分别在乙酰丙酮的催化作用下加入植物组织培养基中。
4. 收取转基因植株,将其转移到相应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
5. 利用PCR等方法对转基因植株进行基因分析,验证是否成功转化目标基因。
6. 进行型和酶解析实验,验证目标基因的功能表达情况。
3.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筛选,我们成功获得了若干转基因植株。
通过PCR实验验证,其中的部分植株确实成功转化了目标基因。
进一步的酶解析实验结果显示,这些转基因植株中的目标基因被成功表达,产生了相应的功能酶。
4. 实验分析通过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我们成功地筛选出了具有目标基因的转基因植物。
这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用于改良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和产量,还可以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产生用于疾病治疗的蛋白质等。
然而,转基因技术也面临一些争议和风险。
一方面,转基因植物可能对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对生态系统造成潜在风险。
另一方面,转基因植物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因此,在推广应用转基因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更加严格的监管和安全评估。
5. 结论通过转基因筛选实验,我们成功获得了具有目标基因的转基因植物,并验证了目标基因的功能表达。
这为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转基因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也需要高度重视风险评估和监管措施,确保其安全使用。
基因连接转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基因连接与转化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学习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的实验操作步骤。
3. 熟悉转化实验的基本流程,包括感受态细胞的制备、转化、涂布培养和筛选等。
4. 了解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基因连接转化实验是基因工程中重要的基本操作之一,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因克隆:通过酶切、连接等操作,将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起来,构建成重组质粒。
2. 转化:将重组质粒导入宿主细胞,使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表达。
3. 筛选: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化子。
4. 鉴定:对筛选出的转化子进行鉴定,确认其是否含有目的基因。
三、实验材料1. 试剂:限制性内切酶、T4连接酶、DNA连接缓冲液、DNA分子量标准、DNA聚合酶、PCR引物等。
2. 仪器:PCR仪、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离心机、移液器、培养箱、超净工作台等。
3. 细胞:感受态细胞(如大肠杆菌DH5α)。
4. 基因组DNA:目的基因片段和载体DNA。
四、实验步骤1. 目的基因片段的制备:采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片段。
2. 载体DNA的制备:提取载体DNA,进行酶切处理。
3. 基因连接:将酶切后的目的基因片段与载体连接。
4. 转化:将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细胞。
5. 涂布培养:将转化后的细胞涂布在选择性培养基上,培养过夜。
6. 筛选:挑选生长良好的单克隆菌落进行PCR检测。
7. 鉴定:对PCR检测阳性的菌落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PCR检测结果:根据PCR检测结果,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化子。
2. 酶切鉴定:对PCR检测阳性的菌落进行酶切,观察酶切图谱,确认重组质粒是否构建成功。
3. 序列鉴定:对酶切鉴定阳性的菌落进行测序,与目的基因序列进行比对,验证其是否正确。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基因连接与转化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成功构建了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并对其进行了鉴定。
转基因的实验报告
转基因的实验报告转基因的实验报告引言:转基因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成,以获得特定性状的方法。
这项技术在农业、医学和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实验旨在探究转基因技术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及其对环境的潜在风险。
实验设计:本实验选取了普通小麦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转基因为抗虫害的品种。
我们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种植了转基因小麦和普通小麦,对两组进行了相同的生长条件和管理措施。
实验过程:1. 种植:将小麦种子分别种植在相同大小的花盆中,每组各10盆。
2. 环境控制:为了保证实验的可靠性,我们将两组小麦放置在相同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
3. 生长观察:定期记录小麦的生长情况,包括植株高度、叶片数量、根系生长等指标。
4. 虫害处理:在转基因小麦组中,我们人为添加了一定数量的害虫,以模拟自然环境下的虫害情况。
5. 产量测定:收获小麦后,对两组小麦的产量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1. 生长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转基因小麦的生长速度更快,植株高度更高,叶片数量更多。
这表明转基因技术可以显著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状况。
2. 虫害抗性:在虫害处理后,转基因小麦组的受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这说明转基因小麦具有更强的抗虫害能力,有助于减少农作物的损失。
3. 产量比较:经过收获后,转基因小麦的产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这意味着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有助于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
讨论: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在农业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
根据本实验的结果,转基因小麦不仅能够提高生长速度和产量,还具有抗虫害的优势。
这些优点有助于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作物受害率。
然而,转基因技术也存在一定的争议和风险。
一些人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或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因此,对转基因技术的监管和评估至关重要。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技术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转基因技术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和争议。
转基因人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转基因技术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探究特定基因在人体中的作用,本研究选取了某基因作为目标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其导入人体细胞,观察其在人体内的表达情况及其生物学效应。
二、实验目的1. 成功构建含有目标基因的重组质粒。
2. 将重组质粒导入人体细胞,观察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
3. 分析基因表达产物在人体细胞内的生物学效应。
三、实验材料1. 目标基因:某基因的DNA序列。
2. 载体:pUC19载体。
3. 限制性内切酶:EcoRI、BamHI。
4. 连接酶:T4 DNA连接酶。
5. DNA聚合酶:Klenow片段。
6. 载体质粒:pUC19质粒。
7. 转化试剂:CaCl2、DNA转化试剂盒。
8. 细胞培养试剂: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青霉素、链霉素。
9. 实验仪器:PCR仪、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细胞培养箱等。
四、实验方法1. 目标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以目的基因的DNA为模板,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
- 将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扩增结果。
- 将目的基因片段与pUC19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
- 通过PCR、酶切鉴定重组质粒。
2. 重组质粒的转化与表达- 将重组质粒转化入人体细胞,采用电穿孔法或脂质体法。
- 将转化后的细胞在含抗生素的培养基中培养,筛选阳性克隆。
- 通过RT-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
3. 基因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效应分析- 通过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凋亡实验等方法,观察基因表达产物对细胞生长、死亡等生物学效应的影响。
- 通过体内实验,观察基因表达产物对动物模型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1. 成功构建了含有目标基因的重组质粒,并通过PCR、酶切鉴定。
2. 重组质粒成功转化入人体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基因在细胞内表达。
3. 基因表达产物对细胞生长、死亡等生物学效应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细胞增殖能力增强、细胞凋亡率降低等。
检测转基因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转基因烟草植株中目标基因的整合和表达情况,验证转基因植株的遗传稳定性,为后续的转基因烟草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转基因烟草植株:含有目标基因的烟草再生植株。
2. 实验试剂:DNA提取试剂盒、PCR试剂盒、DNA分子量标准、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T载体、感受态细胞、质粒提取试剂盒等。
3. 实验仪器:PCR仪、凝胶成像系统、离心机、电泳仪、显微镜等。
三、实验方法1. DNA提取- 将转基因烟草植株的叶片剪成小块,使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总DNA。
2. PCR扩增- 设计特异性引物,针对目标基因进行PCR扩增。
- 将提取的DNA作为模板,进行PCR扩增。
3. 电泳检测- 将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扩增条带。
4. 测序验证- 对扩增的特异性条带进行测序,验证其序列与目标基因的一致性。
5. Southern blot检测- 使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转基因烟草植株DNA和野生型烟草DNA。
- 将酶切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
-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目标基因探针进行杂交。
- 显影后观察杂交信号。
6. Northern blot检测- 提取转基因烟草植株RNA,进行反转录PCR,扩增目标基因mRNA。
- 将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
-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目标基因探针进行杂交。
- 显影后观察杂交信号。
四、实验结果1. PCR扩增- 转基因烟草植株DNA的PCR产物在预期位置出现特异性条带,而野生型烟草DNA没有扩增产物。
2. 测序验证- 测序结果显示,扩增产物序列与目标基因序列一致。
3. Southern blot检测- 转基因烟草植株DNA的酶切产物与探针杂交后,在预期位置出现杂交信号,而野生型烟草DNA没有杂交信号。
4. Northern blot检测- 转基因烟草植株RNA的RT-PCR产物与探针杂交后,在预期位置出现杂交信号,而野生型烟草RNA没有杂交信号。
科学技术与公众知情权——转基因问题调查报告5篇
科学技术与公众知情权——转基因问题调查报告5篇第一篇:科学技术与公众知情权——转基因问题调查报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社会实践报告科学技术与公众知情权--转基因问题调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社会实践报告所在学院/班级:建设工程学部学生姓名:学号:实践日期:2014年5月16日负责人联系电话:科学技术与公众知情权--转基因问题调查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转基因食品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其对人体健康的安全性是未知的,它具有潜在风险,消费者的知情权应该得到尊重和维护。
一、主题简介转基因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实现了物种间的基因转移,获得了新的性状,丰富了遗传资源,为人类在解决粮食、药品开发等问题上开辟出一条新路。
但随着转基因生物的不断出现和大规模应用,一些风险因素也不断被引入。
转基因食品对人们健康的安全性是未知的,目前没有科学界公认的证据表明它会危及人体健康,也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确保它未来不会出现不良后果,如何保障公众对转基因产品的知情权从而使其能够自由选择,关系到每一位公民的选择自由和健康权利。
二、活动日程前期准备:网上查阅资料,组织同学们学习相关知识;小组分工:将班级同学分为五组,分别参与问卷编写、问卷发放、超市考察等工作;时间安排:第10周:组织编写调查问卷;第11周:分别进行问卷发放和超市考察;第12周:问卷数据处理与分析;第13周:研究讨论书写调查报告。
三、调查情况1、调查背景转基因食品自问世以来,一直备受争议。
支持者认为,转基因技术是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基石,它有诸多益处,它能增加食物产量,改善食物品质,还可以根据市场需要控制成熟期,改变食物营养成分,发展功能食品,转基因作物可以抗病虫害等。
反对者则认为,人为地改变生物的基因结构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潜在危险。
因为从根本上来说,转基因技术的研究方法不能保证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安全性。
转基因_检测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习并掌握转基因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验证转基因植物或生物体内是否存在特定目标基因,为转基因生物的安全评估提供技术支持。
二、实验原理转基因检测主要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PCR(聚合酶链反应)、Southern blotting、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检测转基因生物体内是否存在目标基因及其表达产物。
三、实验材料1. 转基因植物或生物样品2. 靶标基因DNA或cDNA3. DNA提取试剂盒4. PCR试剂5. Southern blotting试剂6. Western blotting试剂7. 仪器:PCR仪、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离心机等四、实验方法1. DNA提取(1)取一定量转基因植物或生物样品,按照DNA提取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提取总DNA。
(2)对提取的DNA进行定量,确保其浓度和纯度符合实验要求。
2. PCR检测(1)根据靶标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
(2)将PCR产物进行电泳分析,观察扩增条带。
3. Southern blotting检测(1)将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转移至尼龙膜上。
(2)用靶标基因探针进行杂交,洗涤后进行化学显色。
4. Western blotting检测(1)将转基因植物或生物样品制备成蛋白质提取物。
(2)进行SDS-PAGE电泳,转移至NC膜上。
(3)用靶标蛋白抗体进行免疫检测,洗涤后进行化学显色。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PCR检测通过PCR扩增,成功得到预期大小的靶标基因片段,说明转基因植物或生物体内存在目标基因。
2. Southern blotting检测通过Southern blotting检测,成功将PCR产物与靶标基因探针进行杂交,说明转基因植物或生物体内存在目标基因。
3. Western blotting检测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成功检测到目标蛋白的表达,说明转基因植物或生物体内存在目标基因的表达产物。
基因转化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基因转化是分子生物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技术,它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中,使宿主细胞表达外源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
基因转化技术在基因工程、生物制药、农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实验旨在探究基因转化技术在微生物中的可行性,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基因转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2. 掌握基因转化实验的操作方法;3. 评价基因转化技术在微生物中的可行性。
三、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PCR仪、凝胶成像系统、离心机、显微镜等;2. 实验试剂:DNA提取试剂盒、PCR试剂、质粒载体、抗生素等;3. 实验菌株: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四、实验方法1. 提取目的基因:采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大肠杆菌基因组DNA,通过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2. 构建重组质粒:将目的基因插入到质粒载体中,通过连接酶将两者连接,得到重组质粒;3. 转化宿主细胞:采用热冲击法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中;4. 挑选转化子: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上培养转化子,观察菌落生长情况;5. 验证转化子:通过PCR技术检测转化子中的目的基因,并通过测序验证其正确性。
五、实验结果1. 提取目的基因:通过PCR技术成功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大小与预期相符;2. 构建重组质粒:通过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质粒载体连接,得到重组质粒;3. 转化宿主细胞:通过热冲击法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中,得到转化子;4. 挑选转化子: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上培养转化子,观察到部分菌落生长;5. 验证转化子:通过PCR技术检测转化子中的目的基因,结果与预期相符;通过测序验证,目的基因正确插入到质粒载体中。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成功实现了基因转化,证明了基因转化技术在微生物中的可行性;2. 实验过程中,热冲击法是一种有效的转化方法,转化效率较高;3.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PCR技术和测序验证,目的基因已成功导入宿主细胞,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
转基因食品种类调查报告(共五则范文)
转基因食品种类调查报告(共五则范文)第一篇:转基因食品种类调查报告转基因食品种类调查报告本次调查隶属于淮海工学院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转接生活小队的转基因食品调查,采用上网查询资料、超市实地调查等方式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
一、调查结果1、资料查询结果在网上查询的资料表明,在我们的生活中,转基因食品的种类还是相当多的。
共有八大类71个品种的商品使用了转基因食品原料。
分别是:食用油和调味品:太太乐、辣得劲、迎春楼、四季宝、金象牌、粤皇、味好美牌、美味鲜牌、贵夫人、家乐、老蔡、阿香婆、元宝牌、百味佳牌、老才臣牌、鹰唛、好乐门、红宝牌、福临门、红灯牌、狮头唛、大满贯、鸿禧牌、金龙鱼、花旗、刀唛饼干:乐之、趣多多、鬼脸嘟嘟、奥利奥、天伦、美嘉思、丹麦蓝罐曲奇。
即溶饮品及冲调食品:雀巢、美禄、雀巢巧伴伴、麦斯威尔、果珍、伊利、南方、金味、南国、百草堂、荔八江。
饮料及奶制饮品:康师傅、伊利、杨协成、非常可乐、京华、娃哈哈、新奇士婴儿食品及奶粉:雀巢、三鹿、伊利、安怡、安满、亨氏膨化食品及零食:可比客、卡乐B、品客、明治、卡露芙、旺旺糖果及果冻:雀巢、雀巢奇巧、瑞士糖、喜之郎。
雪糕:雀巢、五羊、和路雪、伊利2、超市调查结果在超市的实地调查中我们仅找到食用油类的8个品牌明确标注了为转基因原料生产。
这八个品种分别是:元宝牌、福临门、鲁花、友谊、润记、金龙鱼、龙大、五湖。
而其他在资料中为转基因食品的商品在外观上并没有标识表明其为转基因食品或标明为转基因原料生产。
二、调查结果分析不得不说,这次的调查并不顺利,因为极大多数的转基因食品并没有明确的标识,而官方并没有准确的转基因食品的清单,故此次的调查具有一定的不准确性,仅供参考。
在此次的调查结果中,网上搜索到的清单相对我们实地调查的种类要多的多,这就说明有许多品种的转基因食品并没有一个转基因的标识,这就会让消费者产生很大的误解,使消费者不能很好的辨别商品,从而使消费者无法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商品。
白菜转基因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白菜作为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其转基因研究对于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病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抗病毒基因导入白菜,探究转基因白菜在抗病毒性方面的表现。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白菜(Brassica rapa ssp. chinensis):取材于本地种植的结球白菜。
- 农杆菌:选择含有Ti质粒的根癌农杆菌C58。
- 抗病毒基因:TuMV-NIa及LMV-CP。
- 植物激素:6-BA、NAA、AgNO3。
2. 实验方法1. 基因转化1.1 准备农杆菌:将根癌农杆菌C58在含有卡那霉素的YEB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1.2 制备外植体:取白菜叶片,用70%酒精消毒后,用无菌水清洗3次,再将其切成小块。
1.3 共培养:将外植体与农杆菌混合,共培养于含有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共培养时间为2-3天。
1.4 诱导再生:将共培养后的外植体转入含有植物激素的再生培养基中,诱导其再生。
1.5 抗性筛选:将再生植株转入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中,筛选出阳性植株。
2. 分子鉴定2.1 PCR检测:提取转基因植株DNA,进行PCR扩增,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存在。
2.2 Southern blot检测:将转基因植株DNA进行 Southern blot,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
3. 抗病毒性检测3.1 人工接种:将转基因植株和对照植株分别接种TuMV和LMV病毒。
3.2 观察记录:观察记录植株发病情况,比较转基因植株和对照植株的抗病毒性。
三、实验结果1. 基因转化通过共培养和诱导再生,成功获得转基因白菜植株。
2. 分子鉴定PCR和Southern blot检测结果均显示,目的基因已成功导入白菜基因组中。
3. 抗病毒性检测与对照植株相比,转基因植株在接种TuMV和LMV病毒后,发病率明显降低,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毒性。
转基因实验报告
转基因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以及转基因作物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普通玉米种子- 转基因玉米种子2. 实验方法:1) 实验组:选择转基因玉米种子,按照产品说明进行播种和生长管理。
2) 对照组:选择普通玉米种子,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播种和生长管理。
3) 定期观察和记录两组玉米植株的生长情况、抗虫效果、产量等指标。
4) 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差异。
三、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观察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实验结果:1. 转基因玉米的生长情况:转基因玉米表现出与普通玉米接近的生长状态,包括植株高度、茎干粗细、叶片生长等方面,并未出现明显差异。
2. 转基因玉米对虫害的抵抗力:实验组的转基因玉米对螟虫等害虫表现出较高的抗性,叶片损伤程度较对照组普通玉米明显降低。
这表明该转基因玉米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抗虫能力。
3. 转基因玉米的产量: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的转基因玉米产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这说明转基因玉米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水平,增加粮食供应。
四、实验讨论1.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转基因技术通过引入外源基因,可以使农作物具备特定的特性和抗性,提高作物的品质、抗虫能力和产量水平。
这在解决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 转基因作物的环境和社会影响:转基因作物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一方面,转基因作物的抗虫特性有助于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从而降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另一方面,一些人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不可预测的风险。
因此,在推广和应用转基因作物时,需要加强科学的风险评估和监管措施。
五、结论通过以上实验结果和讨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转基因玉米在生长情况、抗虫效果和产量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显示出了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潜力。
然而,转基因作物的环境和社会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评估,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转基因调查分析报告
转基因调查分析报告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环境的恶化,食品安全问题愈加引人关注。
为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一项技术逐渐崭露头角——转基因技术。
然而,这项技术也引起了公众的争议和质疑,许多人认为转基因食品有害健康和环境。
为了深入了解转基因技术及其安全性,以下是转基因调查分析报告。
1. 什么是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一种生物技术,能够将不同物种间的基因进行转移。
通俗来讲,就是将一种植物或动物的基因加入到另一种植物或动物中,以达到特定的效果,如提高耐旱、耐病性等。
2.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转基因技术目前应用广泛,主要应用于生物制药、农业和食品工业等领域。
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培育出更高产、更耐旱、更抗病、更美味的作物品种;在食品工业中,转基因技术可以解决食品营养不足的问题。
3. 转基因技术的风险和安全性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风险和安全性有很多疑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转基因作物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实际上,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来的作物品种,相比传统品种更加耐旱、耐病、耐虫害,可以减少农药或农药的用量,对环境反而更加有益。
(2)转基因食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科学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害。
事实上,转基因食品在产生过程中,进行了严格的审批和监管,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转基因技术缺乏监管和透明度。
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审批和监管,各国有不同的规定和标准,一些国家的标准比较严格,如欧盟、日本等,而一些国家的标准则相对宽松。
对于转基因技术的透明度,各国也有不同的规定和标准,但总体来说,转基因技术的审批和监管是透明的。
4. 转基因技术的未来未来,转基因技术有望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益处。
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开发出具有更多营养成分和更好口感的食品;可以制备出更安全、更有效的药物;可以培育出更加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作物品种等。
未来的转基因技术很有可能成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饥饿、疾病和生态问题的有力工具。
实践报告(转基因)
北京理工大学2015级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题目:转基因食品的行业现状及公众接纳度调查专业:自动化学院:自动化学院成员:班级:联系方式:摘要转基因食品在今天对于大家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了。
转基因技术从它诞生之日起,对它的争议就从未停止过,但转基因技术仍然迅猛地发展起来,并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快的作物新技术。
与此同时,颇有争议的转基因食品也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摆上了老百姓的餐桌,然而转基因技术所创造出巨大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已是不争的事实,对于转基因食品我们应该拒绝它呢还是要接受它?转基因食品,是近期比较火热的一个话题,更是与公众的生活健康密切相关。
在其带来巨大农业受益的同时,也伴随着人们对其安全性的担忧。
本次调查,就是了解公众对转基因的态度,并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和法规的制定及执行情况,为课题进一步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通过此次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态度的问卷调研,可以看出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接受程度不高,但多数人并非出于对相关问题不了解或者出于守旧心态,而是相对理性的表达了对转基因食品潜在安全性及生态风险的质疑。
同时也揭示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督工作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
鉴于转基因作物的长期安全性和带来的环境生态问题存有较大争议,其适用前景尚不明朗,因此不宜大规模推广;但考虑到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通过转基因作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际市场需求,是现实客观要求和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加大对转基因作物的相关科研投入和后续评价性研究成为当务之急和最紧迫工作。
关键词:转基因安全性质疑争议前言此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我们小组围绕“转基因食品公众接纳度”这一问题进行调查,调查主要采取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旨在通过调查,了解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并从中发现一些较为合理的建议,使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同时加深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
另外,围绕“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这一问题进行调查,调查主要采取阅读资料和交流学习的方式,以科学地评价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调查报告
转基因调查报告转基因调查报告一、引言转基因技术是一项具有争议的科学技术,它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生物体中,以改变其遗传特性。
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和食用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担忧。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转基因技术的调查研究,客观地评估其影响和潜在风险。
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医学和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农业方面,转基因作物被广泛种植,如转基因大豆、玉米和棉花等。
这些作物通常具有抗虫、抗草药和耐旱等特性,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抗性。
在医学领域,转基因技术被用于生产药物和治疗疾病。
例如,转基因细菌用于生产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等重要药物。
此外,转基因技术还被应用于工业生产,如生产生物燃料和生物塑料等。
三、转基因作物的食用安全性转基因作物的食用安全性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许多人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转基因作物在食用安全方面与传统作物没有显著差异。
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国家科学院等权威机构多次发表声明,认为转基因作物是安全的,其食用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对转基因作物的长期监测和评估。
四、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影响除了食用安全性外,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影响也备受关注。
转基因作物通常具有抗虫和耐草药等特性,这使得农民可以减少对农药的使用。
然而,过度依赖转基因作物可能导致虫害和杂草的抗性进化,从而增加农药的使用量。
此外,转基因作物可能对非目标生物产生影响,如对蜜蜂和其他有益昆虫的生存和繁殖产生潜在风险。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及时评估和控制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影响。
五、转基因技术的伦理和道德问题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和道德问题。
一方面,转基因技术可能导致基因污染和基因流动,对生物多样性产生潜在威胁。
另一方面,转基因技术的商业化可能导致农业种子市场的垄断和农民的依赖性增加。
此外,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还涉及到知情同意和食品标签等方面的伦理和道德问题。
转基因技术报告
转基因技术报告概述转基因技术是一项基于生物工程的技术,通过人为干预生物体基因组的方法,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生物体中,从而实现对目标生物体特性的改良或改变。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潜力。
本报告将对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应用、风险与挑战进行介绍和分析。
转基因技术原理转基因技术基于DNA遗传物质的特性,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生物体的染色体中,实现对目标生物体基因组的改造。
该技术的主要步骤包括:1.选择外源基因:根据目标生物体所需的特性,选择与目标特性相关的外源基因。
2.克隆外源基因:通过PCR或其他方法,将外源基因从供体生物体中扩增或克隆。
3.构建转基因载体:将克隆的外源基因插入到转基因载体中,形成转基因质粒。
4.转化目标生物体:采用基因枪、冷冻冲击、细菌介导等方法将转基因质粒导入到目标生物体细胞中。
5.筛选和鉴定转基因生物:经过筛选和鉴定,确定哪些细胞或个体成功地获得了外源基因。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农业领域在农业领域,转基因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作物改良、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等方面。
作物改良转基因技术可用于改良作物抗虫、抗病能力、提高产量以及改善品质。
例如,转基因作物如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等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种植。
通过转基因技术,农作物可以获得抗虫、抗病的能力,从而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农业生产转基因技术还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一些作物可以获得更高的耐盐性、耐干旱性等特性,从而适应多样化的生长环境。
食品安全转基因技术在食品安全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将特定的基因导入食物中,使其具有抗病、抗虫或更好的营养价值。
医学领域在医学领域,转基因技术被应用于药物生产、基因治疗等方面。
药物生产转基因技术可以用于生产重要的生物药物,如重组人胰岛素、重组人生长激素等。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使大量重组蛋白质得以高效生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和经济的药物来源。
转基因调查报告
转基因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转基因技术是一种科学手段,通过介导外源基因或调整目标基因,使得生物体获得新的特性或功能。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医药、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然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风险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为了了解公众的态度和认知水平,本调查报告对转基因食品进行调查。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程度和态度,以及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认知。
通过调查结果,为制定相关政策和宣传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将问卷以线上形式发布,并进行广泛宣传,以吸引更多的参与者。
问卷采用闭合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相结合的方式,涉及到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接受程度、安全性评价等方面。
四、调查结果1. 样本情况共有500名受访者参与本次问卷调查,涵盖不同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的人群。
其中,男性占比40%,女性占比60%。
教育程度方面,大专及以下占比30%,本科占比40%,研究生以上占比30%。
2. 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程度问卷中首先提问了受访者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程度。
结果显示,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对转基因食品了解不多或一无所知。
仅有不到10%的受访者表示了解较为全面。
3. 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调查发现,接受转基因食品的受访者占比略高于不接受的受访者。
其中,接受转基因食品的受访者占比约为55%,不接受转基因食品的受访者占比约为45%。
4. 关注的问题和安全性评价调查还询问了受访者对转基因食品最关注的问题。
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受访者最关注的是转基因食品对健康的影响。
同时,还有一部分受访者关注转基因食品的环境影响和道德伦理问题。
在安全性评价方面,约40%的受访者认为转基因食品相对安全,30%的受访者表示不确定,30%的受访者则认为转基因食品不安全或存在风险。
五、调查结论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大部分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程度较低,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2.转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大约一半的受访者接受转基因食品。
动物转基因细胞鉴定实验报告
动物转基因细胞鉴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转基因细胞鉴定实验,判断某个动物体内是否存在外源DNA,并确定外源DNA的存在形式(整段或片段)及数量。
实验材料:1. 转基因动物组织样本(例如转基因小鼠的皮肤组织);2. 免疫材料(例如抗体);3. 实验所需试剂、设备(例如离心机、PCR设备)。
实验步骤:1. 提取转基因动物组织样本的细胞DNA。
可以使用商业化的DNA提取试剂盒进行提取,按照盒内说明书的步骤进行操作。
2. 利用PCR技术对提取到的细胞DNA进行放大。
选择与外源DNA序列互补的引物,设置PCR反应体系,进行PCR扩增。
PCR扩增条件根据引物的具体要求来设置。
3. 将PCR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析。
将PCR产物与DNA分子量标准品一同加载至琼脂糖凝胶中,接通电源进行电泳。
根据PCR产物的大小,判断是否存在特定长度的 DNA片段,进而得出外源DNA的存在与否。
4. 如有必要,对PCR扩增产物进行进一步的鉴定。
可以利用核酸杂交技术或DNA测序技术,确认扩增产物是否与外源DNA完全匹配。
结果与讨论:根据电泳结果,如果样品在特定长度处出现明显的DNA条带,并且与分子量标准品相匹配,可推断该动物体内存在特定长度的外源DNA片段。
如在其他长度处也观察到DNA条带,可能表示存在其他长度的外源DNA片段或非特异扩增产物。
如果在所有长度处都没有明显的DNA条带出现,说明该动物体内不存在外源DNA。
实验中还需要注意避免污染和假阳性结果的产生,可以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如设立阴性对照、正常动物组织样品对照等。
结论:通过转基因细胞鉴定实验,可以初步判断某个动物体内是否存在外源DNA,并确定外源DNA的存在形式及数量。
这种实验方法在转基因动物监测和转基因动物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理工大学2015级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题目:转基因食品的行业现状及公众接纳度调查专业:自动化学院:自动化学院成员:班级:联系方式:摘要转基因食品在今天对于大家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了。
转基因技术从它诞生之日起,对它的争议就从未停止过,但转基因技术仍然迅猛地发展起来,并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快的作物新技术。
与此同时,颇有争议的转基因食品也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摆上了老百姓的餐桌,然而转基因技术所创造出巨大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已是不争的事实,对于转基因食品我们应该拒绝它呢还是要接受它?转基因食品,是近期比较火热的一个话题,更是与公众的生活健康密切相关。
在其带来巨大农业受益的同时,也伴随着人们对其安全性的担忧。
本次调查,就是了解公众对转基因的态度,并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和法规的制定及执行情况,为课题进一步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通过此次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态度的问卷调研,可以看出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接受程度不高,但多数人并非出于对相关问题不了解或者出于守旧心态,而是相对理性的表达了对转基因食品潜在安全性及生态风险的质疑。
同时也揭示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督工作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
鉴于转基因作物的长期安全性和带来的环境生态问题存有较大争议,其适用前景尚不明朗,因此不宜大规模推广;但考虑到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通过转基因作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际市场需求,是现实客观要求和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加大对转基因作物的相关科研投入和后续评价性研究成为当务之急和最紧迫工作。
关键词:转基因安全性质疑争议前言此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我们小组围绕“转基因食品公众接纳度”这一问题进行调查,调查主要采取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旨在通过调查,了解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并从中发现一些较为合理的建议,使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同时加深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
另外,围绕“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这一问题进行调查,调查主要采取阅读资料和交流学习的方式,以科学地评价转基因食品。
为此,我们制做了一份涉及方面相对全面的问卷,望通过本文,能使大家对转基因食品进一步了解。
调查报告概况在正式发布转基因食物有毒后,几乎所有人为之一惊。
因为转基因食品的无处不在,已经让人无法避免了。
但是,还是有一些食物,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参与到转基因的行列中来。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直存在着巨大的争议,目前国际上还没有达成共识。
它的存在也只有短短10多年的时间,许多长期影响目前还不得而知,食用转基因食品就如把自己当作白老鼠,有不可预测的风险。
因此,对转基因食品应采取预防原则,在长期的安全性还没有完全确定之前,不应该在食品生产中使用转基因原料。
目前有大部分人还不愿意吃转基因食品,但转基因食品已无处不在,我们无法预测这项技术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但我们清楚这种毁坏将是不可逆的。
中国农业部已经批准种植转基因农作物有:甜椒、西红柿、土豆;主粮作物有玉米、水稻。
猪、牛、鸡饲料是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
转基因大豆油是用6号轻汽油浸出的。
调查结果一、市场情况此次,调查过程中,通过对超市的调查,发现以下几种转基因大豆制品:1、金龙鱼牌,大豆油、色拉油、调和油等,市场占有率约40%,资方为新加坡丰益国际华裔郭鹤年家族+美国ADM公司; 2、福临门牌,大豆油、色拉油、调和油等,市场占有率约30%,资方为国资中粮集团+新加坡丰益国际+美国ADM公司。
经过查阅资料发现:麦当劳、肯德基的食品基本全部是转基因的。
中国农业部已经批准种植的转基因农作物有:甜椒、西红柿、土豆;主粮作物有玉米、水稻。
今后可能陆续批准的农作物有小麦、甘薯、谷子、花生等。
进口的转基因食品有大豆油、菜子油、大豆等。
目前只有花生油不是转基因的。
麦当劳、肯德基的食品基本全部是转基因的。
猪、牛、鸡饲料是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
二、问卷情况就本次调查来说,中国群众算是比较了解转基因食品的了。
此次调查中,99%的受访群众表示听说过转基因食品。
而且,大部分表示,是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社交媒体了解的,也有一部分表示是从亲友那里打听到的。
60.9%的人知道的转基因食品主要有大豆和玉米,其次是西红柿、马铃薯和大米,而油菜籽较少人知道。
而且相当一部分群众表示并不清楚如何区分GMO食品。
对转基因食品的主要缺点认识还是比较清楚的,但是并不完整,并对转基因食品有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表示担忧。
虽然,肯定了转基因的优点(可增加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可增强作物抗虫害、抗病毒等的能力;提高农产品的耐贮性,延长保鲜期;可以摆脱季节、气候的影响,四季低成本供应;),但是极少人明确支持转基因。
89%的群众持不支持或中立态度。
而支持者的原因也仅仅是转基因食品价格低廉。
对管理方面,受访者表示应该加大管理力度,对转基因进入市场进行严格的监督和审查,避免市场上流入过多不安全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管缺乏力度。
对转基因食品,政府并不完全禁止,而是加大监管力度,实施严格的安全管理和审批制度,严格限制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和进口。
主要是觉得应该多宣传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风险知识,另外还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指导人们购买产品时学会辨别转基因食品。
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前景,大部分群众都认识到转基因食品有利有弊,其有一定的发展前景,但是同时也存在问题。
希望自己健康和幸福的权利得到保障。
三、主要问题(一)转基因标识1.简介一些非转基因食品在超市被贴上了醒目的标签,以方便市民选择。
在此之前,按照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的要求,凡中国生产销售的食用大豆油、花生油,必须标明原料大豆、花生是否是转基因产品。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食品产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的,要在包装上标明‘转基因标识’。
如果没有标注的,将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因“转基因”不是公司在产品宣传中需突出的内容,它在包装设计中自然不会被突显。
尽管有关部门目前对转基因标识的设置大小未作具体规定,但从商业伦理出发,商家应尊重法律赋予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转基因产品标识应让消费者一目了然。
走访情况:在一家超市内,食用油的种类繁多,有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等。
在一些食用油的外包装上,很明显标注了“非转基因”的字样。
如某品牌的非转基因玉米油,包装正面“高调”标注“×××非转基因玉米油”,黄色字体很吸引人注意,成了产品的一个卖点。
在转基因食用油的桶身上,开始记者并没发现有“转基因”字样,最后在超市工作人员的提醒下,才在侧面配料表后面发现一小行字:“加工原料为转基因大豆”。
超市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些用转基因原料制作的食用油不仔细看,一般很难发现,因为关键的字往往藏在配料表上或者边边角角的位置。
“这么做也是为了好卖,现在消费者都不太认可转基因油,所以厂家也不会标注得太明显。
”2.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已于2001年7月11日经农业部第五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2年3月20日起施行。
中《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规定,进口转基因农产品必须进行转基因标识。
目前,列入第一批实施标识管理的转基因生物目录中的有 5类17种产品,其中,列入管理范围的与大豆相关产品有:大豆种子、大豆、大豆粉、大豆油、豆粕。
油脂类产品的转基因检测技术较为复杂,一般认为精炼油中不含有外源DNA及蛋白质,而且其副产品菜籽饼不直接进入人类消化系统,除欧盟和中国外,其它国家或地区均规定油脂类产品不需要进行标识。
中国《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规定,标识不但在进口时需要,而且当进口的转基因产品在国内被批发、零售或加工后再销售时仍然要进行标识,未标识和不按标识的,不得进口和销售。
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目录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由生产、分装单位和个人负责标识;经营单位和个人拆开原包装进行销售的,应当重新标识。
3.世界最严——中国转基因标识目前,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严格的转基因产品标识制度,是全球唯一定性标识的国家,配套管理也早与发达国家接轨。
同时,官方也一直在强调市场上流通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我国在转基因作物方面采用了强制性标识方法,是世界上唯一进行定性标识的国家,即只要产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就必须标识。
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规定,凡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目录并用于销售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必须进行标识;未标识和不按规定标识的,不得进口或销售。
我国虽有着全球最严格的标识制度,然而从消费者知情权的角度,也有专家认为,相比之下,定量标识的管理办法似乎更加“高明”。
4.定量标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认为:比如转基因大豆所生产的油理论上不含转进来的基因,因为油是脂肪,但根据现有的检测手段,只要含一丁点便能检测出来,所以按规定要进行标识。
但如果用转基因玉米做零食,按照农业部采取的名单制,玉米做成玉米片就不需标识。
实际上,目前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定量标识,认为超过一定量才需标识,中国也应往这个方向努力。
(二)健康隐患1.毒性问题。
一些研究学者认为,对于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可能在达到某些人们想达到的效果的同时,也增加和积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
2.过敏反应问题。
对于一种食物过敏的人有时还会对一种以前他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
3.营养问题。
科学家们认为外来基因会以一种人们目前还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4.对抗生素的抵抗作用。
当科学家把一个外来基因加入到植物或细菌中去,这个基因会与别的基因连接在一起。
人们在服用了这种改良食物后,食物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的细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
5.对环境的威胁。
在许多基因改良品种中包含有从杆菌中提取出来的细菌基因,这种基因会产生一种对昆虫和害虫有毒的蛋白质,生态学家们认为那些不在改良范围之内的其它物种有可能成为改良物种的受害者,生物学家们则担心为了培养一些更具优良特性,其特性很可能会通过花粉等媒介传播给野生物种。
6.转基因食品是否对人体有害,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到目前为止也暂没曾出现过因食用转基因食品而导致的不适证。
欧洲国家认为,只要不能否定其危险性,就应该限制;美国则主张,只要在科学上无法证明它有危险性,就不应该限制。
尽管争论还没有结果,但转基因研究却仍然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也许大家还不知道,我国转基因农作物和林木已有22种,转基因棉花已进入大规模商业化生产,已成为世界转基因农作物田间实验和商品化生产面积的第四大国。
(三)生态问题1.基本问题:转基因是人为地让一个基因在其非自然的时间、地点、环境进行非自然的表达。
因此可以说,任何一个转基因生物都有可能对其所在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个影响可能是有害的,但也可能是有益的。
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般经由转基因本身的表达,转基因的意外逃逸,对目标物种施加强大的非正常选择压力,或者是对非目标物种的意外伤害等途径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