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博海学校八年级物理上册 5.3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导学案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导学案授课人:上课班级八(7)班课题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2)知道物距和像距的概念。
(3)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4)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实践中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初步提出问题、进行合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2)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观察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勇于实验探究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规律。
(2)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有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
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教法运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学法指导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基本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新课(检查预习)师:复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引导学生思考成像特点与距离有什么关系?同样都是凸透镜,为什么能够成各种不同的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学生积极回答通过复习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师:凸透镜不仅能成像,还能成各种不同情况的像。
有正立的,倒立的;还有放大的和缩小的像。
那么关于凸透镜成像大家想知道什么呢?说明:师应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小组讨论思考介绍物距和像距的概念。
学生讨论并可能提出各种问题:1.什么情况成缩小的像?什么情况成放大的像?(或者: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什么情况成倒立的像?什么情况成正立的像?(或者:像的倒正与哪些因素有关?)3.成不同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和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4.物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侧还是异侧?等等。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观察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勇于实验探究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规律。
八年级上册5.3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第1课时导学案)
5.3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第1课时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二、学习内容(一)对比猜想根据上节所学知识,你对问题:像的大小、正倒、虚实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你的猜想是什么?(二)设计实验1、你认为实验需要的器材有哪些?2、由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程度跟透镜的焦距f有关,你认为实验时是否需要知道焦距f?3、研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u)变化时,你选的参照距离是什么?(三)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让学生看课本97-98页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思考下列问题1、记录凸透镜的焦距f= 。
2、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你认为可行吗?(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u和像距v。
(2)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等于2f ),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u和像距v。
(3)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f<u<2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和测量。
(4)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u=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和测量。
(5)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 ),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和测量。
【注意:在屏上还能得到蜡烛的像吗?怎样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物距,估测出像距。
】3、下面是这位同学按上述步骤操作,设计的数据和观察结记录表格。
你认为可行吗?由此表格可以看出,这位同学需要进行几次测量。
(透镜焦距f =_____cm)4、将实验数据填入上面表格。
三、作业:课本99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2 练习与拓展 一、填空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时候,应先将凸透镜的光心、烛焰的中心、光屏的中心调整到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使烛焰的像成在_________.实验中,我们所说像的倒立或正立,是相对于__________________的.2.将点燃的蜡烛沿凸透镜的主轴,从大于二倍焦距处逐渐向透镜移动时,在光屏上可先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当蜡烛移到距凸透镜二倍焦距时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接着移动蜡烛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最后在光屏上观察不到像了,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虚像.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屏上出现的像是_________像(填“虚”或“实”)4、.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凸透镜的焦距时能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二、选择题5、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 cm 的纸上接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50 cm 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实像物距与像距的关系 物距u/cm像的性质像距v/cm正倒大小 实虚u>2fu=2ff<u<2f u=f u<f6、关于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成虚像时,因用光屏接收不到,所以人眼也看不到B.虚像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C.虚像总是放大的,实像有时是放大的有时是缩小的D.虚像用眼可以看到,用光屏接收不到。
八年级物理上册5.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1
方法手段说明及达成目标
激趣引入新课
1、出示(“神六”两位宇航员)小照片,问学生是否能看清他们是谁?
2、用制作成的投影片将照片放大,问学生能看清他们是谁?
3、照片是什么仪器照的,成什么性质的像?投影仪成什么性质的像?是否能用其他方法看放大的照片?
4、以上三种光学仪器其实利用凸透镜成不同性质的像,那么凸透镜成像性质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1、会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2、理解并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知道探究的重要性;
2、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3、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参与课堂意识;
2、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知欲;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意识和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
1、多媒体给出探究过程;
2、请学生谈学习收获;(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积极上讲台表达);
奖励学生自制照相机并语言激励
学生积极大胆发言,谈知识收获,方法收获等;
尝试教育培养表达能力;
培养集体荣誉感;
课堂练习
多媒体出示抢答题,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抢答;
学生积极思考并抢答;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说明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科探究,提高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为了体现这些新的理念,“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节的设计思想是: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扩展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本节以学生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探究成像规律为载体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从中学到探究的一般方法,了解探究过程的几个环节,及处理问题的方法。在探究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引导双向互动为原则,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探究氛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探究热情,通过评估交流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要求严谨的态度和协作精神,本节通过多媒体培养趣味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中小学资料】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八年级物理上册 5.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学生在学习第1节“透镜”,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对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研究本节的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成像规律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新教材以探究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距关系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结论”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激发矛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
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活中的透镜的成像原理。
教材这样处理,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这样加深学生对凸透镜规律,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透镜的成像原理。
教材这样处理,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教法分析】本节课是初中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第一次进行全过程探究,本节课需要两个课时,第1课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猜想能力与设计实验的能力,学生猜想时一般不懂怎样去猜想,有时猜想与提出的问题毫无关联,所以我们关键应该引导学生怎样去猜想,在教学中创设合理猜想情景,并且引导学生知道猜想要有猜想的理由,不能胡乱猜想。
设计实验是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实验,让学生明白实验研究什么和怎样去研究,实验时应该观察什么、测量什么、记录什么?第二课时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论证的能力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表格数据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让学生以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这样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设计:5.3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中学导学案年级八学科物理教研组长主备人课型新授第课时课题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审核人学习目标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能使用科学探究的方法。
3.学会用观察、比较、列表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学习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学习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教法学法分组合作,实验探究教学准备蜡烛,凸透镜,光屏,刻度尺评价样题1、判断像的虚实可用下列方法:能用眼睛看到,不能在屏上成像的是______像;在光屏上接收的是______像。
2、放大镜对物体所成的正立放大的像,只能用______看到,而不能用光屏接收,因为它不是____________会聚而成的。
使用放大镜时,必须使被观察的物体到它的距离_________焦距。
3、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9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_(填“上”、“下”)调节。
达成目标样题1,2达成目标1;样题3达成目标2容和方法指导3.像的正倒:凸透镜所成的像______正立的实像,_____倒立的虚像.(填“有”或“没有”)4.当物体逐渐向凸透镜移近时,物体所成的像逐渐_______,像离凸透镜的距离逐渐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七)归纳记忆简化: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实像异侧倒,虚像同正大;物远像近小,物近像远大反馈训练1、如图3-26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一次实验位置图,光具座上A、B、C三点分别用于放置器材,其中B点应放_________(填“光屏”“蜡烛”或“凸透镜”)。
若刚好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缩小的像,则蜡烛是放在_____点,此时蜡烛离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_焦距。
2、太阳光正对透镜照射时,在离透镜10cm处的一张纸上出现了一个十分亮的小光点,而且不一会就烧焦成一个小洞,那么,当用这个透镜去做成像实验时,将蜡烛置于离透镜35cm处,就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设计意图1,2凸透镜成像规律课堂小结小组内交流收获,提出疑问评价2、判断像的虚实可用下列方法:能用眼睛看到,不能在屏上达成目标学习内容和方法指导检测成像的是______像;在光屏上接收的是______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5.3透凸镜成像规律导学案
明确像和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和焦距有关。
通过科学猜想,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和探究方向。
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1)凸透镜、蜡烛、光屏三者在光具座上应按什么顺序摆放?
2)实验中,必须要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大致同一高度上,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如何得到像?
4)实验中,如何读出物到凸透镜的距离和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介绍实验器材。
介绍物距和像距。
启发引导学生围绕探究目标,启发学生怎样来证实猜想的设计实验。
探究展示
设计方案交流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进行试验
提示学生观察现象,巡回
指导。
观察现象,记录数据。
训练达标1)照相机成像是将物体放在___________处成的像,投影仪是将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___处成的像。
(几倍焦距处)
2)实验中,我们所说像的倒立
或正立,是相对于_____而言
的。
二、选择题
3)如图5-3-1所示,凸透镜的
焦距为8cm,当物体AB放在该
凸透镜主轴上距离凸透镜
12cm的位置处时,调整光屏的
位置
使光
屏上
出现
该物体清晰的像,则在光屏上
得到一个(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
板书
设计。
物理八年级上册5.3.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
5.3.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自主学习导学案一、预习目标及范围1. 预习目标(1)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与物距的关系.(2)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3)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规律,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 预习范围教材第五章第3节内容二、预习要点1.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上.(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的实像,________(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三、预习检测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聪选用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他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 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当光屏移动到如图所示刻度线处时,在光屏上恰好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如果将蜡烛从图中位置移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向左移动2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B.蜡烛向右移动10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C.蜡烛向右移动2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D.蜡烛移到20cm刻度线处,光屏应移动到70cm刻度线处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距凸透镜36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18cm处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当蜡烛距凸透镜18cm时,成像情况是( )A.像距为36cm,且成缩小的实像B.像距为36cm,且成放大的实像C.像距为18cm,且成缩小的实像D.像距为18cm,且成放大的虚像3.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小明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当物体距凸透镜5cm时,成正立的像B.当物体距凸透镜1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向透镜的方向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C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物体经过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会变小,也就是说,像物移动方向一致,故A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当蜡烛向右移动10cm时,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不能成在光屏上,B选项错误;蜡烛移到20cm刻度线处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应该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即光屏应移动到60cm和70cm之间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D选项错误.故选C.2.【答案】B【解析】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后,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8cm的光屏上呈现缩小、倒立的像,说明此时u>2f,2f>v>f把蜡烛移到距透镜18cm处时,2f>u′>f,v′>2f,相当于像与物的位置对调,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B.3.【答案】D【解析】由题可知该透镜焦距为10cm,当物体向透镜方向移动时,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远离透镜.故选D.5.3.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堂探究导学案一、合作探究(一)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①把透镜放在桌子中央,把蜡烛、光屏放在其两侧,刻度尺放在桌子上,如课本图5.3—2所示.②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③移动蜡烛,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蜡烛与凸透镜、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把数据记入表格.④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观察像的变化,是放大、等大还是缩小,是正立还是倒立,将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数据记入表格.⑤当蜡烛移到透镜的焦点时,在光屏上看不到蜡烛的像,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这时在光屏上看不到蜡烛的像,拿去光屏,用眼睛直接对着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把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像是放大还是缩小、正立还是倒立的填入表格。
八年级物理上册《5.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5.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一)【自主学习】12’阅读教材P9720cm。
②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记录表格(每种物距范围选两组)。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u/cm像的性质像距v/cm实、虚大、小正、倒u>2fu>2f2f>u>f2f>u>fu<fu<f (4)进行实验:根据实验要求安装器①在光具座上从左至右,依次安装蜡烛、凸透镜、光屏(凸透镜在中间),使它们中心同高(三心同高)。
②把蜡烛光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轮廓最清),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物距u,像距v,填入表。
③按要求依次做出表格中其它物距范围的成像。
根据表格记录,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像的虚实:________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像的正倒:______________________讨论:u=2f,u=f的成像;物距越远,像距怎样变,像怎样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8’(三)【展示质疑,精讲点拨】15’(四)【课堂小结】3’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五)【达标测评】7’1、画出一个带箭头的线段“个”竖立在凸透镜主轴上,u>2f,f<u<2f,u<f三个不同位置上成像光路。
2、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 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
(1)在a、b、c、d、e这五个点中:新-课- 标-第- 一-网①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②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所成的像最小;③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是属于照相机原理;④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
(2)小宇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
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1课时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 (新版)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1课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题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他们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3.注意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的兴趣.教学重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教具准备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刻度尺、多媒体课件.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1.物距是指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用u表示;像距是指像到透镜的距离,用v表示.2.当凸透镜成像时:(1)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v的范围为 f<v<2f ;(2)当 f<u<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v的范围为 v>2f ;(3)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凸透镜成的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而虚像只有放大的.实像与物体在透镜的两侧,虚像与物体在透镜的同侧.新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照相机、投影仪里面都有凸透镜,放大镜本身就是凸透镜,并且照相机能使景物在相片上成倒立的像,所成的像比物体小;投影仪能把小的胶片上的画面放大到屏幕上,供大家观看,这就说明所成的像比物体大,是倒立的;放大镜能把微小的物体放大,使我们看清楚它们,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你们想进一步了解它们吗?想了解什么?生1: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什么情况下成倒立的像?生2:什么情况下成放大的像,什么情况下成缩小的像?生3:什么情况下用光屏能承接到像,什么情况下在光屏上不成像?生4:什么条件下像与物在凸透镜两侧,什么条件下在凸透镜同侧?同学们提出这么多问题,说明同学们认真思考了,这样非常好.现在,我们就根据上节学的知识大胆猜测,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来解决.进行新课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上一节所学知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生1:照相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投影仪上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大,这说明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生2:照相时底片到凸透镜的距离比投影仪的屏幕到凸透镜的距离小,这说明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生3:照相机中镜头的凸透镜比投影仪镜头小,这说明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与凸透镜的大小有关.生4:照相机和投影仪的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放大镜的像与物体在同侧.这说明成倒立还是正立的像和物体在同侧还是两侧有关.生5:放大镜要看清物体,离物体的距离一般要比照相机、投影仪中凸透镜离物体的距离小,这说明物体成正立、倒立的像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同学们猜想得很好.现在逐一讨论看看有没有哪个能排除掉.生:像是放大还是缩小与凸透镜的大小有关,可以排除.因为有的放大镜直径比照相机镜头直径小,也能成放大的像,有的摄影师拿的大焦距的镜头比投影仪的镜头大,成的像还是缩小的,所以可以排除掉.这个同学说得很好,我们鼓掌表示鼓励.现在我们设计实验来验证上面的猜想是否正确.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教师巡回指导.现在我们桌子上有光具座(上面的滑座可以插蜡烛、光屏、透镜,能来回移动,从刻度尺上能观察出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蜡烛(做物体用)、光屏(白色的硬纸板作屏)、凸透镜(焦距在10~20 cm之间),我们先测出凸透镜的焦距.生1:让凸透镜在阳光下来回移动,找到最小、最亮的点,用刻度尺量出亮点与凸透镜光心之间的距离,这就是凸透镜的焦距.生2:也可以让凸透镜离灯光5 m以外,找亮点,测定出凸透镜的焦距.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设计实验方案:①把透镜放在光具座标尺中央,从透镜的位置开始在左右两边的标尺上用粉笔标出等于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特别提醒:在移动光屏寻找最清晰的像时要注意——要将光屏移过那个位置,发现像又逐渐模糊后,再往回移动,可重复两次,直到感觉像最清晰为止.因为如果不移过那个位置,就无法判断下一个位置像是不是会更清晰.知识拓展: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不断燃烧会使烛焰的像越来越靠近光屏的上端,这时的调节方法有三种:(1)将光屏向上移动;(2)将蜡烛向上移动;(3)将凸透镜向下移动.进行新课②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注意:此操作的目的是使烛焰通过凸透镜所得的像呈现在光屏中央,便于观察与比较像与物体的关系)③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上,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蜡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把数据记录成表.④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变化是放大还是缩小,是正立还是倒立,测出蜡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将数据记录成表.⑤当蜡烛移到一定位置上时,光屏上不能成像,用眼睛直接对着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把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大小,像的正倒,填入表格.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个物距范围内要取两组以上的物距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操作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偶然因素,使实验结论更具有一般性.学生们认真做实验,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实验结束,教师组织讨论、提问、进行总结.生1:当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以外的位置,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成倒立、缩小的像.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如图甲)生2:当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的位置,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是倒立的,像与凸透镜的距离也等于2倍焦距.(如图乙)生3:当把蜡烛放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的位置时,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成倒立、放大的像,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如图丙)生4:当把蜡烛放在1倍焦距的位置时,光屏不成像.生5:当把蜡烛放在1倍焦距之内,光屏上不成像,像与蜡烛在凸透镜同侧,成正立、放大的像.(如图丁)生6:当把蜡烛放在大于凸透镜焦距的位置时,物体成倒立的像.当物体从较远处向透镜靠近时像逐渐变大,像到透镜的距离也逐渐变大.生7: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正立、放大的像.这个像光屏上得不到.备课笔记进行新课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用u表示,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用v表示.板书: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当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进行讲解: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多媒体课件)(1)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总结如下表所示:(2)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巧记方法: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实像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虚像同侧正,物远像远像变大.根据上面探究所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由此你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1: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像距比物距大.生2: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比像距大.生3:当物距大于像距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当物距小于像距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同学们分析得很好,我们又从另一个角度: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分析了凸透镜成像的条件.板书:1.当u>v时,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当u<v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课堂延展:分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出现的状况(1)分析光屏上不能得到烛焰像的原因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有时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是什么原因?学生认真思考,并积极发言,提出各种猜想.教师总结:光屏上不能得到烛焰像的原因大致有4种:①若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像会呈现在光屏的上或下方. ②若2f>u>f,但很靠近1倍焦距时,成的像很大,像距也很大,光屏移动的距离不够,可能承接不到像.备课笔记知识拓展:1.“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凸透镜成像规律中,主光轴上有两个分界点,第一个是焦点,第二个是2倍焦距点.以焦点为界,物在焦点外成实像,物在焦点以内成虚像.以2倍焦距点为界,物在2倍焦距以外成缩小的像,在2倍焦距点以内(焦点到2倍焦距点间)成放大的实像.2.“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减小,所成像变大,像距也跟着变大.反之,随着物距增大,所成像变小,像距也跟着变小.3.在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物在2倍焦距外,成像在焦点到2倍焦距之间;当物在焦点至2倍焦距之间,成像在2倍焦距以外.进行新课③若u<f,烛焰成虚像时,只能透过透镜用眼睛直接观察,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④若u=f,烛焰在焦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成平行光,不成像,在光屏上也不可能承接到像.(2)探究不完整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探究名称:探究不完整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提出问题:凸透镜不完整时,成像情况怎么样?猜想与假设:可能只能得到部分像,也可能得到仍完整的像,但亮度减弱.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选一焦距为10~20cm的凸透镜,研究蜡烛成的像,用一块白色的硬纸板作屏,承接烛焰的像,如图所示.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距离适当的位置上,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蜡烛焰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然后用一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一部分(模拟不完整的凸透镜),观察像的情况.进行实验:(1)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二倍焦距的位置上,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二倍焦距,使烛焰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2)用一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观察屏上成像的情况;(3)反复遮住与不遮,对比观察两种情况下的成像情况.分析论证:看到的现象是:凸透镜不完整时,仍得到完整的像,但亮度减弱.本实验中,用纸板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的部分便没有光线通过,相当于将凸透镜打去一半,其效果是一样的.因此得出的结论比较有说服力.得出结论:当凸透镜不完整时,仍能成完整的像,所成的像亮度减弱不如原来的清晰.教学板书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凸透镜在不同条件下成像的规律以及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出现的状况.这节课的知识还需要大家多联系实际理解运用.好,这节课就学到这,谢谢!教材习题解答【教材P98“想想议议”】查看实验数据,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成缩小的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凸透镜所成的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有没有倒立的虚像?解: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物距小于像距;成缩小的像时,物距大于像距.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也越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也越大.凸透镜所成的像中没有正立的实像,也没有倒立的虚像.【教材P99“动手动脑学物理”】1.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都遵循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一说它们分别应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哪个规律.备课笔记。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5.3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
5.3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重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难点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照相机镜头是一个镜,它能成的、的、像。
2.投影仪上也有一个相当于的镜头,它成的是立的、的、像。
3.放大镜就是一个镜,它能成立的、的、像。
4.实像:能在上呈现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而成的。
(也可用眼睛观察到)5.虚像: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只能用眼睛观察到。
6.当u>2f时,能成的、的、像,像距,应用。
7.当f<u<2f时,能成的、的、像,像距,应用。
8.当u<f时,能成的、的、像,应用。
9、从左向右依次放置 ______ 、______ 、________ 。
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________ ,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__________ 。
10.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在哪儿?11.凸透镜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在哪儿?12、当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小,像距是怎样变化的?二、课内探究实验准备:1.测定凸透镜的焦距f并做好记录。
方法:平行光聚焦法2.实验器材摆放。
注意:将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
调整凸透镜、蜡烛、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光屏上的像一定要明亮,清晰;多次进行测量,仔细观察,做好记录进行实验;3.提出问题,进行探讨:如何使物体所成的像呈现于光屏上?(答案:调整物体,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实验过程中应记录哪些现象和数据。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u),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倒立或正立,像的大小,像的虚、实。
)实验步骤: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和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2、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等于2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和测量。
八年级物理上册 5.3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5.3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5、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课标要求:1、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考纲要求:1、能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过程作出正确的说明,以及得出正确的结论等;2、能定性描述凸透镜成像的基本特点(包括成像大小、正立或倒立、虚实情况等)。
学习目标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认识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3、了解人类利用望远镜探索宇宙的过程及宇宙组成【使用说明】依据学习目标,结合导学案中的问题,认真研读教材,进行归纳总结,解答完成所有问题。
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组长做好监督检查,还要认真参阅学法指导。
导学过程学法指导课堂流程:一、激趣引入约2-3min 请大家利用手上的凸透镜近距离看学案上的字,会看到什么现象?字被放大了,是正立放大的像,所以人们称之为放大镜。
那么凸透镜只能成正立放大的像吗?大家再用同一支凸透镜观看远处大屏幕上的图片和文字,看到什么?将两次看到的现象进行对比,你发现了什么?那么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二、明确目标约2min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约28min 学生阅读教材第97--98页内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情况与什么因素有关呢?2、猜想假设:(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提示:成像情况,焦距f;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为物距,用u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像距,用v表示)3、制定计划(1)你认为需要哪些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2)你认为除了观察像的、、特点外,还需测量什么?(提示:凸透镜焦距已知,不必测量,标签上已注明)(3)参考课本97、98两页,你认为该实验应分几种情况来研究,该怎样设计试验?4、进行实验注意:实验前要调整蜡烛光屏和凸透镜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下物距u和像距v(此步骤做两次)。
【2019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5-3-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新人教版
【2019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5-3-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新人教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与技能】1.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物距引起像距变化的规律。
2.认识凸透镜成实像、虚像的条件。
3.会画各种成像的光路图。
【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与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2.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
【情景导入】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字,让凸透镜逐渐远离课本,发现了什么现象?凸透镜还能成什么样的像?学习内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阅读课本P97至P98内容。
【自学检测】凸透镜成清晰的像时,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物距。
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像距。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提出问题:(根据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任选一种),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呢?2.猜想:(1)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根据猜想设计)(1)选择焦距一定的凸透镜,如何测定凸透镜的焦距?你所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____cm。
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用纸板承接最小最亮点,用刻度尺测亮点到透镜的距离,选择适当大小焦距的凸透镜(方便做实验),最好在10cm-20cm。
(2)把物距相对于焦距分出不同的区域分析成像:①物距较远处u>2f;②物距较近处f<u<2f;③物距很近处u<f。
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记录表格(每种物距范围选两组)。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知识目标)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探究过程。
2、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其物距、像距变化,像距变化的规律。
3、认识凸透镜成实像、虚像的条件。
4、会画各种成像的光路图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评价探究结果的初步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预习巧导航1、叫凸透镜的焦距,用符号表示。
2、叫物距,用符号表示。
3、叫像距,用符号表示。
4、实像由光线会聚而成,能在上呈现的像。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光线的相交而成,(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
5、照相机照相时,物体离照相镜头比较远,成的是、的像。
6、投影仪投影胶片时,物体离投影仪比较近,成的是、的像。
7、放大镜看物体时,物体离放大镜很近,成的是、的像。
8、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共性的是_______________,所不同的是:物距_____,像的大小________。
9、放大镜要求物距________,成像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深探究10、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应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并调节它们的高度,使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光屏中心在_________________。
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提出问题】(1)【学生活动】回顾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利用凸透镜成像。
(2)根据所学知识你们能不能说一说,凸透镜成像有时倒立,有时正立,有时放大、有时缩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呢?)【猜想与假设】【填一填】请把你的猜想记录在下面的空格内。
①照相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而投影仪中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小,由此看来像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 有关。
八年级物理上册 5.3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5.3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通过实验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基本研究方法。
3、体会实验探究活动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建立生活与物理知识的联系。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学习重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2、学生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结论的得出;3、让学生通过探究,初步掌握探究的一般过程。
自习一、阅读教材内容,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1、实像与虚像的区别:能用_________呈接到的像叫实象,实像是_________光线会聚而成的,,当然也能用眼看到,都是_________的(此空填“正立”或者“倒立”)。
不能在光屏上接受到的像叫,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能用眼睛看到,虚像都是的(此空填“正立”或者“倒立”)。
2、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_作用;凸透镜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这点叫做凸透镜的_________。
凸透镜凸透镜有______个焦点,焦点一般用字母表示。
3、焦距:到光心的距离,用表示。
二、自习评估1、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叫,用表示,像到透镜的距离叫,用表示。
2、如图1所示,画出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图1自疑我想问:(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问的问题写下来,等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自探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实验目的:探究像的性质与物距的关系实验过程中应记录哪些现象和数据?1、实验过程中我们要观察像的性质(即像的、、)变化,并记录在相应的表格中,还要注意像的位置。
图22、如图2所示,实验过程中我们还要观察物距(U)的变化,并记录在相应的表格中,实验中物距可以有无数个,为了研究的方便还需要研究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
3、凸透镜的焦距f二、实验器材及组装1、如图3所示,在图中填上相应的名称图32、如何使物体所成的像呈现于光屏上?如图4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上,调整凸透镜、蜡烛、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八年级物理上册 5.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学生在学习第1节“透镜”,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对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研究本节的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成像规律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新教材以探究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距关系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结论”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激发矛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
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活中的透镜的成像原理。
教材这样处理,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这样加深学生对凸透镜规律,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透镜的成像原理。
教材这样处理,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教法分析】本节课是初中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第一次进行全过程探究,本节课需要两个课时,第1课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猜想能力与设计实验的能力,学生猜想时一般不懂怎样去猜想,有时猜想与提出的问题毫无关联,所以我们关键应该引导学生怎样去猜想,在教学中创设合理猜想情景,并且引导学生知道猜想要有猜想的理由,不能胡乱猜想。
设计实验是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实验,让学生明白实验研究什么和怎样去研究,实验时应该观察什么、测量什么、记录什么?第二课时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论证的能力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表格数据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让学生以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这样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学习目标: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合作探究:
实验准备:
1.测定凸透镜的焦距f并做好记录。
方法:平行光聚焦法
2.将实验器材按如图所示摆放。
注意:将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
....上。
调整凸透镜、蜡烛、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
光屏上的像一定要明亮,清晰;多次进行测量,仔细观察,做好记录进行实验;态度认真,一丝不苟。
实验步骤:
1. 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和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2.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2f>u>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和测量。
3.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在屏上还能得到蜡烛的像吗?怎样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物距,估测出像距。
按上述计划操作,把数据和观察结果填入下表中。
透镜焦距f =_____cm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正倒大小实虚
1
2
3
小结:
1、从左向右依次放置、、。
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
2、凸透镜成像规律:
当堂训练: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时候,应先将凸透镜的光心、烛焰的中心、光屏的中心调整到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使烛焰的像成在_________.实验中,我们所说像的倒立或正立,是相对于__________________的.
2.将点燃的蜡烛沿凸透镜的主轴,从大于二倍焦距处逐渐向透镜移动时,在光屏上可先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当蜡烛移到距凸透镜二倍焦距时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接着移动蜡烛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最后在光屏上观察不到像了,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虚像.
3.某同学拿了一个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要想观察细小的物体应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_________的下方;要想用它得到放大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_________,此时像的位置在_________的范围;要想用它得到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_________,此时像的位置在__________的范围.
4.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凸透镜的焦距时能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
5.照相机、投影仪成像时,在像的位置,有光_________在那里,如果将底片或屏幕放在此处,可显示出像,这样的像叫__________像.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在将蜡烛从远处移向凸透镜的过程中,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变_________.
二、选择题
7.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 cm的纸上接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50 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
8.关于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成虚像时,因用光屏接收不到,所以人眼也看不到
B.虚像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虚像总是放大的,实像有时是放大的有时是缩小的
D.虚像用眼可以看到,用光屏接收不到
9.将一个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0 cm处时,用光屏可接收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20 cm
B.10 cm
C.30 cm
D.15 cm
10.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为60 cm,他想在光屏上成一个与蜡烛等大的像(保持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不变),应选择的凸透镜是
A.焦距大于30 cm的
B.焦距小于30 cm的
C.焦距等于30 cm的
D.焦距等于15 cm的
11.某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4 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6 cm
B.7cm
C.10 cm
D.20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