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上海著名导演蔡楚生电影作品表

合集下载

蔡楚生电影

蔡楚生电影

《1934 渔光曲》重压之下,一部批判现实的左翼影片《渔光曲》横空出世(1934年6月18日在上海首映)。

影片从20年前渔民徐福家生下一对孪生兄妹写起,直写到这一对兄妹长大成人,他们经历的种种遭际,以及渔船主何仁斋家的盛衰变化过程。

在新旧思想相互激荡的30年代,蔡楚生用哀惋而悲愤的曲调,向社会制度提出了质疑:为什么“捕鱼的人儿世世穷”?影片描述一个贫苦渔民家庭的悲惨故事。

渔民徐福和妻子有一对孪生子女小猴、小猫。

一场暴风雨夺去了徐福的生命,徐妻只得撇下刚生下的儿女,只身到了船王何家做了奶妈。

十年后,何家少爷子英和小猫、小猴都长大,由于三人从小在一起长大的,所以相互非常要好。

又过了八年,小猫、小猴继承父业,租了何家的渔船,以捕鱼为生。

何家少爷子英出国留学,主攻渔业,临行时三人聚在一起,子英表示将来回国后要出力改良中国的渔业。

在此之后,渔民的生活很不平静,盗匪横行,徐家生活依旧十分贫困,而且家里遭劫,徐妈双目失明。

小猫、小猴捕鱼更加困难,他们只得带着母亲到上海去找舅舅。

但舅舅也只以在街头卖唱为生,小猫、小猴只好和舅舅一起卖唱。

巧的是,在上海他们遇到了回国的子英,如今子英进了父亲的公司。

好心的子英给了小猫、小猴一百块钱,没想到这些钱反倒让他们被诬陷是抢劫而得的,因而被捕入狱。

他们出狱后,家里发生了火灾,徐妈和舅舅葬身火海。

小猫、小猴无家可归。

何子英希望小猫、小猴到何家去,但父亲也因渔业公司的破产自杀了。

目睹这一切的子英放弃了他那改良的计划,跟着小猫、小猴一起到海上捕鱼。

不幸的是,小猴因捕鱼受重伤,生命垂危。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小猴要求姐姐再为他唱一曲“渔光曲”,在小猫凄婉的歌声中……《渔光曲》影片故事情节动人,画面编排精练,格调凄婉压抑,节奏缓慢抒情,通观全片完全脱离了中国传统戏曲的影响,整体风格迥异于以往的中国电影,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先河,在这部电影之后陆续诞生了一系列关注社会生活的现实主义电影。

民国时期经典电影

民国时期经典电影
********************************
民国时期经典电影
********************************
1、压岁钱(Ya sui qian)
上映:1937年
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国语
类型:剧情片
画面:黑白
导演:张石川
编剧:夏衍,洪深
主演:龚稼农,黎明晖Minghui Li,龚秋霞Qiuxia Gong (龚莎莎、龚秋香(原名)),胡蓉蓉Rongrong Hu,李丽莲Lilian Li
黄耐霜Naishuang Huang,顾梅君Meijun Gu,
朱秋痕Qiuhen Zhu
出品:俏佳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故事梗概:
一幢两层小楼里住着身份各异的六户人家,大家都在生活的重压下挣扎。为了给儿子凑赌金,二房东不得不逼着大家交房租。袁瑞三被丝厂停了职,为证明自己还在上班天天坐茶馆。因为借债,瑞三逼太太当掉了心爱的首饰,却又好心借钱给邻居看病。好事积德,袁太太中了航空大奖,丝厂重新开业,袁家夫妇陡然成为富人,却再也洒脱不起来,对邻居们的困难视而不见,钱也存进了钱庄。不想钱庄经理卷款而逃,夫妇俩又成穷光蛋……
一句话点评:
《联华交响曲》:由三部短片共同组成,贴近现实的写实作品。
7、春蚕(Chun Can)
上映:1933年
地区:中国大陆
类型:剧情片
画面:黑白
导演:程步高Bugao Cheng
编剧:夏衍Yan Xia,蔡叔声
主演:龚稼农,郑小秋Xiaoqiu Zhen
严月娴Yuexian Yan,肖英,高倩苹Qianping Gao
影片从一对知识青年幻想的破灭和家破人亡的悲剧,揭露了社会黑暗,再现了正直的知识分子的悲痛、反抗和挣扎,对社会提出控诉。影片从对现实生活的深刻细致的观察出发来再现生活,人物性格的发展和生活环境的再现得到统一;结构严谨、剪裁简洁;按照生活真实所选取的细节、场景和画面,具有感人的力量。《桃李劫》也是中国第一部以完整的有声电影手法创作的影片,它成功地运用有合,发挥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片中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毕业歌》,是一支充满鼓舞力量的歌曲,随着影片的上映,成为当时广泛流行的歌曲之一。

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拍摄前后

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拍摄前后

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拍摄前后作者:袁成亮来源:《百年潮》2008年第08期在旧中国电影史上,没有哪一部影片像《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在拍摄过程中经历了那么多磨难。

它一经放映便成为当时最叫好、最卖座的影片,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后,观众对这部影片的热情也不减当年。

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如何拍摄的?它的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创作剧本与筹划拍摄《一江春水向東流》电影剧本是由昆仑影业公司著名导演蔡楚生于1946年夏创作完成的。

蔡楚生创作这部影片源于他本人在抗战时期的一段亲身经历。

蔡楚生1906年1月生于上海,1929年进入上海明星电影公司,成为影坛大导演郑正秋的副手,1931年加入联华影片公司,在中国共产党和左翼文艺运动的影响下,相继执导了曾荣获1935年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会“荣誉奖”的《渔光曲》、《新女性》、《迷途的羔羊》等一系列优秀影片。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积极投身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拍摄了反映上海租界爱国青年和汉奸特务殊死斗争的电影《孤岛天堂》,并因此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迫害。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香港沦陷,日军到处搜捕蔡楚生。

蔡楚生不得不夹杂在难民队伍中,开始颠沛流离的生活。

此后,蔡楚生辗转桂林、柳州等地,并于1944年到达陪都重庆。

在逃难途中,耳闻挣扎在死亡线上婴儿撕心裂肺的啼哭,目睹倒毙在路上的一批又一批难民,蔡楚生心中充满了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和对广大难民的深切同情。

他本人也一度因患肺结核病,在贫病交加中差点命丧桂林环湖一间潮湿的破屋里。

到重庆后,严酷的现实使蔡楚生更感到悲愤与窒息。

在军阀显贵的官邸、酒楼、舞厅,达官贵人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用大肆搜括的民脂民膏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真是商女不知亡国恨啊!”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在蔡楚生心头油然而生,他决心用电影作品来揭露旧中国上层社会的黑暗,唤起民众抗日救国的激情。

为创作这部作品,蔡楚生不顾生活的贫困和身体的虚弱,四处寻访逃难的人们,了解他们的疾苦,积累了大量素材,为电影剧本的创作打下厚重的基础。

影视观摩--人物传记

影视观摩--人物传记
《阮玲玉》与人物传记电影
与影片相关的电影史
中国电影的诞生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谭鑫 培祝寿,拍摄京剧《定军山》的部份场面 郑正秋于1913年拍摄的家庭短剧《难夫难 妻》,被认为是最早的中国故事片。 黎民伟拍摄了香港的第一部电影《庄子试 妻》最早在国外放映的中国电影。
30年代: 左翼电影 默片高峰 明星制 公司制
2
在结构形态上大都采用戏剧高潮、结局的 程序来安排故事情节,事纯强烈,主观褒贬一目了然。
3
在具体表现形式上有意识选择褒贬分明、 简明清晰的视听语言,始终围绕着戏剧化 的叙事结构,藉单一的叙事视点、传统蒙 太奇的表现手段和平面化的视听造型来完 成对革命英雄人物的塑造,以求与作品所 要传达的主流文化形态相适应、相匹配
电影潮流
代表导演
第二代导演: 孙瑜:《大路》(1934) 吴永刚:《神女》(1934) 蔡楚生:《渔光曲》(1934)《一江春
水向东流》(1947) 费穆:《小城之春》(1948) 沈浮:《万家灯火》(1948)
代表公司
天一影片公司 明星影片公司 联华影业公司 昆仑影业公司 上海文华影业公司
与影片相关的电影人
阮玲玉生平
中文名: 阮玲玉 外文名: 无 别名: 阮玉英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上海 出生日期: 1910 逝世日期: 1935 职业: 演员 毕业院校: 上海崇德女子中学 信仰: 无 主要成就: 中国早期影星 代表作品: 《野草闲花》、 《三个摩登女性》、《小玩 意》、《城市之夜》
主演:梅艳芳、刘德华、 陈玉莲、谢贤、尔东升、 吴启华、卢惠光 发行时间:1990年 地区:香港
世界传记片
人物传记片:是类型片的一种,以故事片的 形式和艺术化的手段浓缩了政治家、科学 家、艺术家等各个行业著名人物的人生精 华,将他们对社会、历史的贡献展现于大 银幕,让我们去评判、体会,从中得到有 益的启迪。

民国时期经典电影

民国时期经典电影
一句话点评:
《春蚕》:大文豪茅盾早期的小说搬上同样是早期的中国银幕。
8、
导演:罗明佑朱石麟
编剧:罗明佑
主演:阮玲玉郑君里林楚楚罗朋黎莉莉
上映:1935年
地区:中国大陆
颜色:黑白
类型:剧情片
故事梗概:
朴县女子中学举行毕业典礼,女校长张洁在会上勉励学生勿忘女人对于家庭、社会、国家所负的责任。张洁之女张兰、张桃就毕业后的前途问题意见分歧。妹妹张桃羡慕奢华生活,主张去上海升学。晚上,姐姐张兰欲将接受表兄陈佐求婚的喜讯告知张桃,不意张桃也爱陈佐,表示不达目的宁可自杀。张兰不忍使妹妹伤心,遂与陈佐决绝,并举妹以代之。不久,张兰由县校公费送上海升学。张桃与陈佐婚后,也由陈佐资助到上海就读,并与女中校董许荣之子伯扬同校。张桃在校生活奢靡,因陈佐经济条件不能满足,遂渐与伯扬亲近。张兰劝妹收敛,张桃认为姐姐意在夺其所爱,并向众人宣扬,致使张兰受刺激成病。张桃不顾姐姐住院,竟与伯扬擅自离校回乡。张洁闻悉张兰住院,决定赴沪探望,将校务交张桃、伯扬主持。短短数月,全校出现浮华风气。陈佐规劝无效,接受张桃离婚要求,张桃乃与伯扬结婚。张洁回校,痛感校风败坏,召开全校大会,欲撤张桃、伯扬之职,遭校董许荣反对,反被辞退。张洁不忍天真学子无辜受害,联合陈佐等人向社会发表演说,呼吁整顿国风,终于感动全县群众和张桃、伯扬。张洁复职后,张兰、陈佐也恢复旧日友谊,辅佐张洁共整校风。
一句话点评:
《太太万岁》:张爱玲的“小资情调”代表作,卖点不是女主角的“太太”,而是喧宾夺主的大有“观众缘”的上官云珠。
5、
导演:费穆
编剧:费穆
主演:陈燕燕裴冲黎灼灼张翼洪警铃
上映:1937年
地区:中国大陆
类型:剧情片
故事梗概:
两个女人做了三个恶梦:第一个,一个士兵在战场上吹军号,另一个士兵则从大衣中拿出秋海棠的叶子。第二个:一个恶魔将叶子抢走投入了烈火中;第三个:两个女人先是不敢反抗,后来终于战胜了恶魔。军号声又一次传来。

4-左翼电影运动(1932-1937)

4-左翼电影运动(1932-1937)

时代背景: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败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国民党对电影的控制:1:抛弃20年代电影管理的部门性和地方性,而使之成为国民党中央政府的管理职能。

2:自《检查电影片规则》开始,从1928年到1935年层出不穷的电影法规不断出台,尽可能禁掉对当局不利的剧本和电影。

3:提倡“教育电影”,为响应联合国的“国际教育电影协会”而成立了“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实则论文国民党政府推行其电影政策的机构,几种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4:建立自己的电影机构,如“中央电影摄影场”、“东方影片公司”等;并大力推行符合其意识形态的电影创作,为此不惜用各式各样明暗硬软手段来达到目的,比如1933年“艺华”公司被毁事件。

第一部分:“中国电影文化运动“或“新兴电影运动”或“左翼电影运动”1:前声1931年,上海成立“左翼戏剧家联盟”并借文表达了左翼文化人士对电影的关注;1932年,左翼电影理论刊物《电影艺术》提出电影要为被压迫的民众呼喊;1932年,“明星”公司首开风气,邀请左翼人士夏衍、郑伯奇等人加入公司,同时成立了由夏衍任组长的“党的电影小组”,而在这之前田汉和阳翰笙也曾先后为“联华”和“艺华”公司提供电影剧本。

2:正式开展1933年2月,“中国电影文化协会”在上海成立,并发表《宣言》,标志着左翼电影运动的正式开始。

1932年到1933年之间,各电影公司纷纷转变作风,积极拍摄具有社会现实内容和爱国进步意义的影片,并很快形成了一个创作的高潮;除了介绍一批文艺工作者进入电影业,丰富了电影界的进步力量,从而实现了进步电影创作之外,运动的另外一个功绩则是进步电影理论批评的开展:王尘无、唐纳、凌鹤等影评人以报刊宣进批动,宣传苏联的电影、列宁的电影思想以及普多夫金的电影著作等等。

中国电影文化协会提出了中国电影应确立“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和大众化方针。

3:左翼电影运动的六年发展(1932—1937)——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32-1933年艺华被毁事件。

第七节 中国著名影视剧导演简介

第七节 中国著名影视剧导演简介
张艺谋作品及获奖: 1995 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全世界十大杰出导演之一
1995 年美国克罗拉多国际电影节:杰出成就奖 1995 年美国夏威夷国际电影节:终生成就奖 1996 年美国《娱乐周刊》选为当代世界二十位大导演之一
拍摄故事片: 1983:《一个和八个》(与萧风合作) 1984:《黄土地》

运用到各种人物的对话之中,引发了中国电影里的话语革命。通过主人公的对话对习惯和传 统势力进行了无情的嘲弄。 许鞍华 许鞍华(1947— ),香港电影女导演。 主要作品,《疯劫》(1979),《投奔怒海》(1982,刘德华出演的第一部电影)、《倾城之恋》、 《女人四十》(1995 主演罗家英、萧芳芳)、《半生缘》(1997 主演黎明、吴倩连)、《姨妈的后 现代生活》(2007 主演周润发、斯琴高娃、赵薇)等。 其中,《投奔怒海》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最佳美术、最佳导演和最有前 途新人奖;《女人四十》获得 32 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 佳摄像奖。第 15 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女主角奖; 王家卫 王家卫(1958— ),上海人,香港电影编剧、导演.富有创新精神,以其风格化的影像、独特 的叙事方式,传达出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和交流的寂寞失意及生存境遇的荒凉感。 1988 年,执导影片《旺角卡门》,获选 1989 年坎城影展影评周参展作品系列中展出。其个人 独特的风格,敏锐的触角,在当时被誉为具有非凡才华的新锐导演。1990 年,他集合了六位 香港最受欢迎的演员,执导了影片《阿飞正传》。该片囊括了当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 最佳导演及最佳男主角等奖项。1992 年,他以其惊人魄力,用两年的时间摄制了一部大型古 装武侠片《东邪西毒》,以其澎湃激涌的气势,似魔似幻的灿烂史诗,获选在 1994 年威尼斯 影展作首次公映。同年,在《东邪西毒》后期制作期间,仅以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另一部 脍炙人口的影片《重庆森林》,令他在国际电影界深得认同。1995 年,他完成《堕落天使》, 并于多伦多国际电影展中首映,其另类的脱俗风格,成为影展时的焦点话题。1997 年的《春 光乍泄》,入选坎城国际电影展竞赛部份,获一致好评。王家卫成为了首位在该电影展中获得 最佳导演奖的华人导演。一部以六十年代的香港为背景,由张曼玉与梁朝伟再次合作的影片 《花样年华》,呈现于国际及香港的影坛,获得本年度坎城电影节的最佳特别技术大奖及最佳 男主角大奖。《2046》,是王家卫第一部科幻电影。

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江春水向东流背景资料:联华影艺社与昆仑公司1947年联合摄制编剧:蔡楚生、郑君里导演:蔡楚生、郑君里摄影:朱今明主要演员:白杨(饰素芬)、陶金(饰张忠良)、舒绣文(饰王丽珍)、周伯勋(饰庞浩公)、吴茵(饰张母)、上官云珠(饰何文艳)、高正(饰张忠民)剧情简介:影片分上下两集,上集《八年离乱》,下集《天亮前后》。

影片通过一个家庭在“九•一八”事变到抗战胜利前后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内的悲欢离合,概括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生活真实。

女主人公素芬,善良、聪慧,白天在上海某纱厂工作,晚上参加夜校的学习。

在夜校里结识了教师张忠良,两人情投意合。

当时正值“九•一八”事变前后,忠良为东北义勇军募捐、积极宣传抗日的行为引起厂里温经理的不满。

不久,忠良与素芬结婚。

“七•七”、“八•一三”抗战爆发,忠良参加了救护队,并随队撤离上海。

素芬与婆婆带着儿子回到乡下居住。

家乡沦陷,忠良父因要求减征粮食,而被敌人活活吊死。

忠良的弟弟忠民与乡村小学的同事婉华,一同参加了抗日游击队。

素芬和婆婆在乡下目睹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暴行,悲痛万分,逃回上海,素芬进了难民服务所工作,生活艰辛。

与素芬早已失去联系的忠良在抗战最初三年同样遭遇艰苦,被俘后倍受敌人欺凌。

好不容易逃到重庆,举目无亲、流落街头,不得已去求助当时重庆有名的交际花王丽珍。

王丽珍是温经理的小姨子。

战争时便已结识张忠良。

张忠良在王丽珍干爸庞浩公的公司里干起一份差事。

在时间的消磨和王丽珍的有意拉拢下,忠良终于向腐化的生活投降了。

此时的素芬正在上海一个残破的晒台楼上遭受狂风暴雨的煎熬,等待天亮,上集到此结束。

下集接着描写素芬婆媳依旧艰辛度日,忠良即已和王丽珍结婚,成了投机老手、商场上的红人。

抗战胜利后他回到上海,心中早已忘掉素芬她们。

在纸醉金迷的生活中忠良又同王丽珍的表姐何文艳勾搭上了。

素芬久盼丈夫不归不得已到何文艳家当了女佣以维持生活。

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素芬万没想到在那群达官显贵中竟有她日思夜想的丈夫,并且和王丽珍在一处。

蔡楚生和他的《一江春水向东流》

蔡楚生和他的《一江春水向东流》

蔡楚生和他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江春水向东流》剧照翻开上海电影百年发展史,悲喜交集,感慨不已。

当沉潜在历史巨影下的一部部电影一一浮现出来时,我们的目光始终为蔡楚生和他的《一江春水向东流》所吸引。

毫无疑问,这是一位划时代的电影大师,这是一部堪称经典的杰出之作。

抗战胜利后,上海再度成为中国电影的中心。

这时上海影坛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一批文化精英陆续进入电影界。

其中既有从大后方“复员”的文化干将,也有留守“孤岛”的文化精英,还有一群对电影文化和商业属性有独特认识的文化商人,他们汇集在一起,开始创立中国现代电影模式的同时,也构成了此时海派电影的特色。

首先善于讲故事;其次,关注社会;还有,就是除了充分了解旧上海市民的大众趣味外,对新生市民的壮大和娱乐的趋向把握得得心应手,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种对商业与艺术,感性与理性的兼顾,掀起了上世纪40年代中国电影的又一波高潮。

《一江春水向东流》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孕育而生。

影片1947年10月摄制完成并上映。

由蔡楚生、郑君里联合编导,陶金、白杨主演。

片长210分钟,分《八年离乱》和《天亮前后》上下两集。

影片上映观众观看的盛况《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一部具有强大轰动效应的银幕史诗,它以一种“编年史”的方式,全方位呈现了抗战前后的历史阶段中发生于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社会生活。

它也是一部描写人的性格、人的命运、人性的变化的电影,它最初考虑的片名就叫“抗战三夫人”。

它通过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围绕张忠良和李素芬、王丽珍、何文艳的关系,使观众始终被这个家庭和人物的命运所深深吸引。

同时在历史的进程中,深刻剖析了造成这个家庭破碎的社会原因。

此外,透过张忠良的堕落过程,揭示和探讨了人性和人生观。

影片极具历史感和现实感,故事错综复杂而不紊乱,内涵极其丰富而深刻,叙事流畅而一气呵成,使这样一个在烽火连天、家国残破背景下的伦理故事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影片上映后,连映3个多月,观众70余万人次,创造了当时多月连映的最高记录,出现了“成千万人引颈翘望,成千万人踩进戏院的大门”的壮观景象。

蔡楚生电影创作中的中国古典美学探索——以《渔光曲》为例

蔡楚生电影创作中的中国古典美学探索——以《渔光曲》为例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㊀第18卷第3期JOURNALOFZHEJIANGVOCATIONALACADEMYOFART文章编号:1672⁃2795(2020)03⁃0058⁃06收稿日期:2020-05-08作者简介:钱爽(1995 ㊀),女,山东菏泽人,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电影学研究㊂(临汾041000)蔡楚生电影创作中的中国古典美学探索以‘渔光曲“为例钱㊀爽摘要:蔡楚生作为 第二代导演 的杰出代表人物,由他编导的影片大都深刻揭示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艺术特色鲜明,在中国电影史,乃至在世界电影史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㊂从中国古典美学探索的角度可见蔡楚生别具一格㊁具有独立个性的艺术实践对艺术领域的影响㊂‘渔光曲“是蔡楚生导演创作生涯中举足轻重的一部作品,影片运用家庭作为创作入口,凝练表达中集中体现出儒家美学的传统艺术思维,将普通的家庭伦理批判融入更加深刻的社会现实批判,辗转中不乏温情,诘问中不乏理解;将情节伦理巧妙地融入民族文化的个性表达,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㊂关键词:蔡楚生;古典美学;辩证之美;里仁为美中图分类号:J905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近年来对于蔡楚生的艺术创作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对于现实主义的表达与探索方面㊂在何春耕‘写实性和戏剧性的审美融合与超越“中,着重论述了蔡楚生的社会情节剧电影中表现出来的写实性㊁情节性和对于电影创作领域带来的影响㊂在同时代知名导演对比中,易文翔‘电影宗师与电影诗人:蔡楚生与费穆“一文以第二代导演艺术创作的时代为切入点,来研究对比蔡楚生和费穆艺术创作中的共性与个性㊂此外,张莹的‘从 一江春水向东流⓪到 南海潮⓪:蔡楚生电影美学嬗变研究“,以及张松滨的‘论蔡楚生艺术思维的 中和之美 “,也试图从解构与重构的层面,探寻蔡楚生作品中艺术语言与艺术精神的内在流变㊂本文试以蔡楚生编导的‘渔光曲“这一文本为载体,结合当下的时代语境来分析其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中国古典美学探索㊂一㊁早期影像及其中国古典美学意识中国电影自诞生之日起,就拥有着两大鲜明特征,其一是具有深刻的政治烙印,其二则是富有浓重的商业气息㊂20世纪20年代末期的中国电影创作,大都带有较强烈的商业投机性,在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强烈影响之下,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题材多以武侠神怪片为主㊂但是随着社会时局的动荡,市民大都厌恶了商业片脱离实际的哗众取宠之势,同时,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创作者也开始觉醒,并试图寻找新的艺术创作道路,蔡楚生导演就是为数不多的觉醒者之一㊂蔡楚生,1906年出生于上海,中国著名导演㊁编剧㊁制作人㊂1932年,蔡楚生独立执导了个人的首部电影‘南国之春“㊂1934年,蔡楚生自编自导了剧情电影‘渔光曲“,该片于1935年送往苏联参加在莫斯科举办的国际电影节,并一举获得了❘钱㊀爽:蔡楚生电影创作中的中国古典美学探索❘VOL 18㊀NO 3㊀2020 8荣誉奖 ,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㊂由他编导的影片艺术特色鲜明,故事曲折动人,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刻画细致入微,内涵丰富,从多侧面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㊂另外,其代表作还有:‘南国之春“‘粉红色的梦“‘都会的早晨“等㊂事实上,作为这一时期典范文本的‘渔光曲“,它所呈现出来的价值趋向,与儒家传统美学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㊂在他接连创作的‘南国之春“以及‘都会的早晨“等影片收效皆不尽人意之后,蔡楚生导演开始反思并尝试艺术创作的转向㊂在接下来的创作中,他首先着眼于社会现实,并试图把电影从天马行空的虚构中拉出来,致力于把目光投向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结合传统美学思想理念,作出更为细致的艺术表达㊂笔者试以古典美学派别中的传统儒家美学理念为切入点,来进一步探讨蔡楚生作品中丰富的艺术内涵㊂众所周知,儒家美学作为中国传统古典美学的基本派别之一,主要指由孔子开创的,以 仁学 为哲学基础的强调个体的情感心理要求和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相统一的美学思想㊂孔子认为,真正的美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爱 仁 这一最高原则在个体和群体生活中的完满实现㊂他说: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㊂ [1](‘论语㊃学而“)又说: 里仁为美㊂ [2]‘论语㊃里仁“肯定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等级秩序和谐之美㊂另外,儒家美学观念同样强调艺术诉诸个体感情并与 仁 的伦理精神相统一的审美原则㊂从宏观角度来看,蔡楚生导演的影片,无论从情节架构㊁人物设置,再到视听意境,都无一例外地表现出传统儒家美学的审美观念㊂尤其他的著名代表作品‘渔光曲“,在当时社会引起强烈反响的同时,也为接下来的电影艺术创作提供了高水平范本,且时至今日仍然具有难以忽视的典型性意义㊂著名哲学家冯友兰说: 在礼节㊁礼仪的意义上,礼有另一种功能,就是使人文雅,使人情感雅化㊁净化㊂ [3]作为自古以来就有着礼仪之邦之美称的东方大国,即使是在旧社会的艺术表达也向来十分注重道德与礼仪的规整㊂‘渔光曲“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影片在传统伦理故事的内核之外,格外突出故事发生背景在主导人物性格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功能,通过正面的道德伦理情感表达来引发社会共鸣㊂这样,蔡楚生就合乎情理地将伦理批判和社会批判完美地融合在一起㊂社会批判成为伦理批判的源头活水,伦理批判自然更加令人信服㊂蔡楚生导演沉稳而明智地首先选择了一个相对简单的故事来展开叙述,采用单线叙事的手法,脉络清晰,故事发展也有着清楚明了的时间线㊂这样有条不紊地通过影像传达出来的伦理价值,也在剧情的循序渐进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沉淀与升华㊂另外,导演本身所具有的人格魅力,在塑造角色时也比较自然完美地流露出来㊂影片一经上映,便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和反响㊂观众被影片中表达出来的 义以为上 的价值理念所感染,而众多艺术创作者,都被作品中传统的古典艺术表达所吸引和影响,开始了在艺术创作中的新颖表达和转向㊂从艺术创作者拓展到观众集体,这种 义以为上 的美学价值逐步地由导演个人的自我价值过渡升华到群体价值,传达出更为深远的精神价值㊂二㊁‘渔光曲“中文本创作的辩证之美㊀㊀‘渔光曲“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经典之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影片文本创作中蕴含着独特的辩证美学风格,从影片主题㊁剧情设置到角色塑造等各个方面,都较为完整地反映出创作者深厚的创作基础和博大的思想根源㊂(一)内涵主旨中传统伦理与现实的辩证之美在传统的儒家美学理念中,和谐辩证之美的艺术观是儒家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它首先把由文艺作品所引发出来的观者的情绪反应是否符合礼教要求作为权衡的尺度㊂这与孔子提出的 克己复礼 的观点可谓是一脉相承的㊂事实上,无论身处哪一个时代,文化与艺术首先要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㊂这与中国早期电影的政治色彩浓厚也是同一个道理,而这一时期蔡楚生导演的作品‘渔光曲“,亦是如此㊂影片从社会现实出发,选择了一个既传统又典型的剧作文本展开叙述,由于剧作的现实性,固然会引起市民关注和社会共鸣㊂与此同时,影片通过徐福家庭的悲欢聚散及其过程中衍生出来的社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㊀第18卷第3期JOURNALOFZHEJIANGVOCATIONALACADEMYOFART会伦理陈述,都符合正统儒家美学思想所倡导的辩证之美㊂孔子对‘诗经㊃关雎“的评价是: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就是建立在 ‘关雎“之声和而平,乐者闻之而乐其乐,不至于淫;哀者闻之而哀其哀,不至于伤 此‘关雎“所以为美也 ㊂[4]在古代社会,这类艺术评判标准其实可以看作是伦理批判的一种㊂它的首要原则是在当时的宗法社会中,血缘关系是形成社会布局的根本纽带,伦理道德成为长幼尊卑有序协调的行为准则㊂这一思想体现在‘渔光曲“上亦是如此,蔡楚生将镜头聚焦在旧中国东海的一个小渔村,以贫困没落却又敦厚善良的渔民家庭为载体㊂通过电影‘渔光曲“所表现出来的小猫小猴的家庭悲剧,某种程度上看来,可以说是民族悲剧的一个缩影㊂蔡楚生导演着眼于当时的社会现实,从一个较小的家庭视点作为突破口,进而折射出宏大时代下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存困境,在现实社会中引发一系列关注与反思㊂蔡楚生导演从当时的社会现实出发,将现实社会中普通民众生活劳苦,颇受失业所困的窘境通过影片较为真实客观地表现出来㊂两位主要人物徐小猫和徐小猴满怀憧憬地辗转去到上海之后,深受现实的惨重打击:贫富差距格外明显,上流社会阶层终日流连娱乐场所歌舞升平,而下层劳苦大众则身居穷街陋巷无人问津㊂社会动荡,民生凋敝,穷困待业的可怜人们随处可见,小猫和小猴二人多方求业无门,只得和舅舅一起靠街头卖艺为生㊂而身处同一城市的上层人物,不仅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生活也是富足安逸㊂影片由此描摹出一副现实社会差距悬殊㊁善良与欺诈共生的道德图景,深刻揭示出了社会底层人物在那个动荡时代中飘零无依的现实窘境,具有颇为鲜明的时代感和浓郁的伦理批判色彩㊂‘渔光曲“影片中所体现出来的辩证和谐之美的思想,除了其源自现实主义的伦理批判之外,蔡楚生导演所采用的民族风格表达方式,也为影片增添了不少韵味㊂‘渔光曲“是导演蔡楚生的杰出作品,也是中国电影艺术迈入新阶段的一个里程碑㊂为了更加真实地表现出影片的现实生活,蔡楚生导演采取实地考察取景的方式,亲自率领摄制组去渔村真正地体验渔民生活㊂‘渔光曲“影片中所呈现出来的场景视野开阔,画面客观真实,蔡楚生导演主要采用实景拍摄的方式,无论是东海的千里渔场还是上海的十里洋场,都洋溢着一气呵成的大家风范,处处给人以生活中清新脱俗的天然质感,很少有人工雕琢的浑浊匠气㊂(二)文本铺陈中善与恶的辩证之美‘渔光曲“之所以能够出类拔萃地斩获国际荣誉大奖,除了得益于它完全取材于当时的社会现实之外,与影片善恶表达中凸显出来的戏剧张力也是分不开的㊂蔡楚生导演立足于社会现实,并在此基础上紧密围绕着传统伦理来展开层层叙述,在传统儒家美学理念的指引下,文本铺陈中尽显善恶辩证之美的话语表达㊂1.戏剧冲突下的善与恶‘渔光曲“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经典之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影片中蕴含着独特的辩证美学风格,不仅内涵主旨中蕴含着传统伦理与社会现实的辩证之美,影片在强烈的戏剧冲突上也努力寻求传统伦理意义上善与恶的辩证价值㊂儒家美学的一大特点强调对艺术的美善统一的追求,传统的儒家美学思想中,素来注重美善和谐,辩证统一㊂强调以氏族血缘传统为根基,追求美善统一的美学境界,体现伦理学与美学的融合一体化㊂儒家美学理论的这一基本特征在中国美学史上是非常显著的,它不像道家美学乐在无为逍遥,也不同于楚骚美学追求人间情趣与浪漫理想的统一,更不同于禅宗美学强调直觉㊁顿悟, 非悟无以入其妙 ㊂[5]儒家美学善于在美与善的辩证统一关系中寻找美的本质㊂蔡楚生导演立足于社会现实,并在此基础上紧密围绕着传统伦理来展开层层叙述,在传统儒家美学理念的指引下,文本铺陈中尽显善恶辩证之美的话语表达㊂首先,在剧情设置方面,‘渔光曲“一片正是以家庭伦理变迁为基石,采用传统的戏剧式叙事结构,在中国早期电影观众多元化的大背景下,蔡楚生导演选择从民族欣赏趣味结构叙事,没有冗长的剧情,也不用复杂的技术手段,无声黑白的银幕之间呈现出无限张力㊂影片通过丝丝入扣的剧情设置㊁细节铺陈,一步步缓缓接近美善统一的思想表达㊂徐小猫一家虽然历经坎坷与磨难:父亲的意外离世,母亲的突然失明,家庭的变故,莫名的祸端❘钱㊀爽:蔡楚生电影创作中的中国古典美学探索❘VOL 18㊀NO 3㊀2020 8等一系列事故都让小猫小猴的成长过程显得身心俱疲,好在整部影片的情感基调以及价值表达都富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也最终得到了社会大众的肯定和理解㊂除此之外,影片在强烈的戏剧冲突上也在努力寻求传统伦理意义上的价值表达㊂尽管在影片的最后小猴还是不幸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小猴及其家庭的悲惨命运无疑会引发观众的系列深思,同时引起社会人士的热切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尽量避免同样的悲剧在现实中重新上演,也会使观众从观影中获得启发并重拾信心将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当下的生活㊂由此可见,‘渔光曲“之所以能够出类拔萃地斩获国际荣誉大奖,除了得益于它完全取材于当时的社会现实之外,与影片善恶表达中显露出来的戏剧张力也是密切相关的㊂2.人物塑造中的善与恶在‘渔光曲“一片中的人物塑造上,蔡楚生导演也毫不吝惜笔墨,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一些个性鲜明,在动荡时代仍不失善良,历经百般磨难却依旧保持着仁善本性的人物㊂作为儒家美学的创始人 孔子,素来信奉和倡导 性善论 ,提出了著名的 人之初,性本善 之说㊂[6]即人类具有生来善良的本性,之所以有一部分人会演化为 恶 ,也是由于社会环境㊁生活经历等后天影响而形成的㊂因此片中虽有反面人物表示 恶 的一方,但并不是彻头彻尾的坏到十恶不赦,甚至他们表现出来的 恶 的一面也是由于生活所迫,不得已而为之㊂蔡楚生导演的‘渔光曲“一片中,主人公徐小猫和徐小猴的人物塑造都富有着满满的正能量,他们至诚至善,历尽艰辛却始终对生活满怀热忱㊂在片中,渔家姑娘徐小猫的饰演者王人美,在影片中表现得格外清新脱俗,与当时多数电影中千篇一律的圆滑世故之风截然不同,她落落大方㊁清丽自然的表演给观众带来焕然一新的视觉感受㊂由当时的头号喜剧明星韩兰根饰演的徐小猴虽然在扮相上面略显孱弱,但他在集市上所呈现出来的笑中带泪的表演,把穷人所具有的那股尽管受人欺压却始终不服输,同时又乐观坚韧㊁淳朴善良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㊂包括富家少爷何子英的形象,其实也是美与善完美结合的银幕呈现㊂何子英虽出身富贵,但他身上并无上层社会的骄奢淫逸之气,他热情大方,坦诚开朗,虽出身富贵却始终葆有悲天悯人的情怀㊂无论是在幼时还是在成年之后,他都全心全意地将徐母一家人视为自己真正的亲人,热爱并竭尽全力去保护他们㊂无论是徐小猫还是何子英,蔡楚生导演在塑造‘渔光曲“中这些主要人物的时候,始终秉持着美善统一的理念,仁爱相生,人物共融,感化观众的同时引发群体共鸣㊂另外,在何父这一人物的塑造上,作者力求 中正不倚 ,体现了蔡楚生艺术创作中的辩证思维㊂何父这一人物可以说是‘渔光曲“一片塑造得比较出彩的角色,蔡楚生对其角色情感表达的复杂性以及性格演变的真实性进行了比较细致的描写㊂何父最初身居高位,家财万贯,作为一个上层社会的佼佼者,他有着得天独厚的社会资源和资本,但却并没有长远的眼光和能力去真正地做出一番事业㊂他虽已有家室,却整日拈花惹草,贪恋美色㊂何父的堕落与沦陷,很大一个原因在于他本人无法认清当时的社会现实,他自始至终都活在盛世华年的迷梦里,不肯醒来㊂某种程度上也就造成了他后来到公司破产甚至妻离子散㊂他身上有恶的方面,但是同时又惹人怜悯,或许塑造这样一种恶人的形象并非创作者本意,更大程度上可能是处于剧情和情感表达的需要㊂也正是有了这种设定,才能更好地与 善 仁 于一身的角色相辅相成,来更好地呈现出作者想要传达出来的正能量和价值观㊂三㊁‘渔光曲“中电影手法的意境表达㊀㊀‘渔光曲“之所以被誉为典范性作品,除了在影片主题㊁剧情设置㊁人物塑造等方面颇下功夫之外,在影像风格方面,蔡楚生也匠心独运,致力于营造出里仁为美的意境来㊂影片整体镜头语言干净细致,不拖沓,使观众在观看这部影片的同时,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那个时代跳动的脉搏㊂(一)电影意象的美学呈现‘论语㊃里仁“有言,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7]意思是说:达到仁的境界是美好的,做出的选择没有处在仁的境界,怎么算智慧呢?笔者认为, 里仁为美 是孔子思想中 仁 的重要体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㊀第18卷第3期JOURNALOFZHEJIANGVOCATIONALACADEMYOFART现㊂孔子的艺术观侧重实用性,在他看来,艺术是倡导百姓向善的方式㊂由此可知,其倡导的 里仁为美 的思想亦可推及于艺术创作,它要求艺术家能够自觉选择 仁 ,贯穿 仁 的精神,以一颗充满 仁 的内心去观照世间万物,从而更好地实现以仁义礼乐倡导百姓向善的目的㊂孔子强调,君子要想达到 仁 的境界,在不断重视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还应学会 择仁而处 ,选择与良友为伴㊂‘渔光曲“一片中,小猫小猴兄妹二人自幼与何家的少爷子英为伴,因二人出身贫苦,没有机会去学校接受正规系统的教育㊂但是身为良友的何子英每天放学后都会主动地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兄妹二人㊂这与孔子所倡导的 里仁为美 的传统美学理念,有着不谋而合的默契㊂意境的表达离不开意象的美学呈现㊂首先,影片中多次出现的渔船㊁烛火以及海面等意象,细细思忖下来,都富有深刻的寓意㊂烛火这一意象在影片中的使用给人带来温暖与感动:徐母与小猫小猴三人依偎在柔弱却明亮的烛火下编织渔网,母亲因心疼两个孩子,假装熄灭了烛火,待孩子们熟睡之后,徐母一人彻夜不停地工作,直到烛火燃尽,徐母也因劳累过度而双目失明㊂即使家庭贫困,但他们每个人心中都充满着仁爱之情,母亲疼爱孩子,孩子心疼母亲,这便是仁㊂另外,影片中回国之后的何子英在得知小猫一家生活艰难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向他们伸出了援手㊂先是给了他们若干现金以作救济,而后在他们因另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无家可归之时将他们接到自己的家中,也可谓仁㊂而片中多次出现的渔船,零星地飘荡在海面上的时候,营造出一种失意感,让人不由得慨叹人生艰难,飘零无边㊂而那辽阔的大海,又何尝不是在说漫无边际的人生呢?在那一刻,似乎每一个人都化身为一艘艘小小的渔船,挣扎着游荡着想要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码头靠岸㊂(二)电影意境的美学营造蔡楚生在‘渔光曲“的艺术创作中秉持以仁为本的理念,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劳苦,在深刻描绘小猫一家惨痛生活经历的同时,将诸多主要人物仁爱善良的本性刻画得细致而鲜明,同时在语言表达上注重运用民族风格对影像进行处理,画面造型上借鉴中国的诗画传统,构图简洁,节奏舒缓,通过一系列平实意象的巧妙使用,独具匠心地营造出里仁为美的意境㊂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一些空镜头㊁长镜头以及全景镜头的使用,为影片平添了不少诗意美㊂尤其是长镜头的表达手段,在增强影片真实性的同时,让影片中的时光都显得悠长和曼妙起来㊂在影片结尾处,何子英与小猫小猴三人相依为命,重操旧业靠打鱼为生㊂这时打鱼的场景就使用了长镜头拍摄,广阔海面上密密麻麻地来往穿梭着点点渔船,大海波光粼粼,显得温软恬静㊂让破败不堪的现实生活也有了短暂的静谧和安逸㊂此外,蔡楚生导演在创作过程中擅长运用中国传统古典诗歌㊁小说中的对比㊁呼应等多种艺术手段,在作品中营造出一种深沉悠远的意境,既加强了影片的思想意义,又带给观众以 回味无穷 的艺术享受㊂‘渔光曲“中有多处场景都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收效甚佳㊂从上层阶级富裕奢侈的生活与下层人物潦倒窘迫的挣扎形成的鲜明对比,到虽同身处上流社会但却始终仁爱善良的何子英与其父的傲慢刻薄对比,人格较量下的差异,也有着天壤之别㊂在对待小猫和小猴的态度上,可以明显地看出,何父总是满眼嫌弃与不屑,而子英则是满怀怜悯与同情㊂尤其在影片的最后,小猴无力地躺倒在渔船上,奄奄一息时,船舱里其他的渔夫却正忙着收网,捕捞上来的鱼儿们生龙活虎,活蹦乱跳着㊂同一艘渔船,一边是鲜活的生命群体,一边却是沉重的病躯,在奄奄一息㊂每一个存活着的个体,都要经历未知,走向重生或者就此消逝㊂对比之下,深沉悠远的意境跃然纸上,尽管镜头至此戛然而止,营造出来的意境与情意却绵延不断,久久地荡漾在观者心间㊂四、结㊀语通过以上对‘渔光曲“展开而来的美学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蔡楚生导演的艺术创作,沿着重点表现传统家庭的伦理道德冲突的方向,同时朝着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尖锐矛盾的目标一步步推进,通过表现家庭和社会伦理的利害之情,把家庭关系与社会现实性紧密联系在一起㊂在主题内涵上表现出极强的社会伦理色彩,在艺术上也延续了中国传统戏。

我国早期影片《渔光曲》获奖前后

我国早期影片《渔光曲》获奖前后

我国早期影片《渔光曲》获奖前后1934年6月14日由蔡楚生编导,王人美与韩兰根主演的电影《渔光曲》在上海金城大戏院(今黄浦剧场)首轮映出时,恰逢沪上60余年来少见的酷热天气,但还是观众如潮连映84天,创当时电影卖座最高纪录。

影片以动人的情节、精湛的技巧,真实感人地反映了穷苦渔民的悲惨命运,并揭示了渔人的苦难根源,赢得了观众和电影界人士的好评。

在《渔光曲》放映期间,有人在报纸上登广告,介绍该片。

后来才得知是一位影迷连看12遍后感动不已,遂自费刊登广告进行宣传。

《渔光曲》的成功离不开导演蔡楚生。

蔡楚生当时年仅28岁,他的电影生涯是从当学徒、做临时演员开始的,之后他给“中国电影之父”郑正秋做导演助理,加上他的刻苦钻研,使他在艺术上不断升华。

30年代拍一部电影只要1~2个月,甚至更短时间,而《渔光曲》拍摄周期长达18个月,为当时所绝无仅有,可见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和精力。

《渔光曲》上映后,据当时上海报刊披露:新建住宅竣工后,被冠名为“渔光村”、上海绸布店几乎同时出现了“渔光绸”的新货……。

至于拍摄中的逸事就更多了,这里仅举几例,蔡楚生为改变饰演小猫的演员王人美平时活泼好动的性格绞尽脑汁,甚至把她关在屋子里,以让她放弃“野性”进入角色。

王人美在《渔光曲》中饰演的小猫这一艺术形象打动了无数观众。

在影片中饰青年渔民小猴的是喜剧演员韩兰根,在片子拍到最后几个镜头时,他的妻子陆氏病危,但韩兰根还是坚持到片子拍完,待他回家时已不能和爱妻见上一面。

在观看影片时,观众看到在片头字幕前有一张字幕,上面写着“纪念殉职工人金传松”。

原来联华影业公司电工金传松在为《渔光曲》配光时,不慎从高空跌下摔死,蔡楚生为了不忘他,特在片前加上这一段文字,让人们永远纪念这位普通工人。

在影片中还有这样一个场面,渔民覆舟归来,其中有一幸存的渔民,扛着船板走在前面,这个渔民角色是人民音乐家聂耳饰演的,让观众感动不已。

1955年2月21日至3月2日,苏联为庆祝国有化电影15周年,在莫斯科举办国际电影展览会(暨电影节),我国影片《渔光曲》赢得了各国电影艺术家的一致好评。

《南海潮》国恨家仇

《南海潮》国恨家仇

翘楚重执“锈笔”《南海潮》的创作历经颇久过程,源头乃是蔡楚生抗战初期在香港创作的电影剧本《南海风云》。

其时,这位凭藉刻苦自学成才得以跻身电影界,积极追随左翼进步电影运动,拍摄了我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影片《渔光曲》,已是享誉世界影坛的首位中国导演,因在抗战爆发后相继成立的四个抗日团体,即“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中国电影工作人协会”“中国电影界救亡协会”和“上海电影编剧导演人协会”,一人身兼四职,奋力投入抗敌影剧编演,在上海被日军占领沦为“孤岛”后,上了敌人追杀的黑名单,不得不撤离到香港。

在筹划并拍摄了《血◆1956年8月,蔡楚生(中)在意大利威尼斯第十七届国际电影节上。

殚思竭虑投入1958年12月,蔡楚生终于请准创作假,亲携《南海风云》剧本来到广州。

他向珠影领导表示,原本子所描写的南海地区渔民和农民群起反抗日军侵略斗争,只是南海上曾有过的一场风云,已不能概括他们在党的领导下所经历的几十年的斗争生活,从8年抗战到3年解放战争,直到近10年新中国的建设,就像不断翻滚的浪潮一样,一个浪潮过去,更大的浪潮又涌上来,没有止息的时候,因此需要补充新的情节,剧名改为《南海潮》为好,提出邀请熟悉南海渔民生活的广东作家、时任广东省作协副主席的陈残云加盟电影剧本修改,并请已是珠影导演的王为一同他合作,担当拍摄现场执导,因其公务缠身难以久留,得到珠影方面的同意与支持。

陈残云和王为一当年曾跟随蔡楚生拍摄《珠江泪》,一直尊其为师,欣然从命全力配合。

为更多了解渔民生活,充实创作素材,蔡楚生首先率领主创人员深入渔乡体验生活,一行12人整整奔波近一个月。

因其资历深厚和成就不凡,加之为人厚道、受人敬重,早在40年代已被朋辈唤作“蔡老”,年富力强就获与实际年龄并不相称的尊称,而长期积劳成疾,此时已药不离身,但他不顾体弱多病,与大家一起不辞辛苦,辗转海丰、汕尾、遮浪渔区以及香洲、石岐、唐家湾等地,进家入户、登船出海,仔细调查访问,搜集各种素材。

蔡楚生与电影《南海潮》

蔡楚生与电影《南海潮》

蔡楚生与电影《南海潮》《中华读书报》征订正在进行,恭请读者朋友到当地邮局订阅。

邮发代号1-20111963年2月,一部爆款电影《南海潮》在广州各大影院热映,热度持续40多天居高不下。

有多热映呢?整个广州城,一半多的人都看了这部电影。

对此感受最强烈、最兴奋的人,莫过于导演之一的蔡楚生(1906-1968)了。

连映一个多月,蔡楚生在日记里,对电影所引发的轰动效应进行“文字直播”:二月十八日星期一晴得李榜金同志函,云《南海潮》在广州七院上映,很受观众欢迎……又云,上座率在七天中已超过过去几年来所有影片的记录,加满了座,观众还要求站着看。

三月三十日晴《南》片广州纪录得广东省发行公司符祖贻同志函,并附来《南》在广州演出总结,从2月8日起至3月21日止(后来知道的),观众超过了一百万人次,广州以二百万人口计,除老弱外,平均两个人中即有一个多一点的人看过《南》片。

据云这是广州市空前未有的新纪录。

(《蔡楚生文集》第四卷,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第269、272页)即使过去了半个多世纪,我们仍能透过日记中的文字,读出一个电影人的骄傲,读出一部关于南国故事与风情的名家名作,在广州这座城市所创造的观影纪录。

电影《南海潮》海报《南海潮》在中国电影史上是一部不容忽视的重要作品。

它是优秀团队拍出的优秀电影,由蔡楚生和王为一联合执导,编剧则是蔡、王及陈残云,都是电影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在1964年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评奖中,《南海潮》一连斩获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七个奖项,可谓众望所归。

但是,第三届“百花奖”因为时局变动与文艺界整风运动的开展而未能举办颁奖礼,《南海潮》由此成了“无冕之王”。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同样让人感喟的是,《南海潮》的整体创作命运多舛。

《南海潮》初步拍摄完成后,王为一将样片送至北京,蔡楚生邀周扬来观看。

周扬认为影片内容丰富,但片子长度有限,导致戏的节奏急促,演员感情发挥不够舒展,建议分成上下两集。

1930年代主要人物:蔡楚生

1930年代主要人物:蔡楚生

1930年代主要人物:蔡楚生《渔光曲》于1934年拍摄完成,影片将广泛的社会内容编织进一个并不复杂,但严谨、生动、曲折、感人的故事当中。

故事脉络清晰,轮廓鲜明,善恶分明,且富有人情味。

蔡楚生将镜头深入一户贫苦渔民家庭,描绘两代人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的不幸遭遇,实践了他本人“最低限度要做到反映下层社会痛苦”的创作主张。

《渔光曲》在导演处理与镜头运用上,明显地突破了早期中国电影的影戏观念,格调凄婉压抑,节奏缓慢抒情。

他运用对比、呼应的艺术手法,把贫与富、美与丑、善与恶等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物和生活场景,组接成有鲜明对照意义的镜头,使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尤其是多次出现的主题歌《渔光曲》,对刻画人物、烘托气氛、揭示主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渔光曲》的场景开阔、真实,无论是东海千里渔场还是上海十里洋场,大量采用实景拍摄,处处给人以生活的质感,少了人工雕琢的匠气。

在片中,王人美饰演的渔家姑娘小猫,清新脱俗,与当时电影中所常见的成熟世故截然不同,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头号喜剧明星韩兰根饰演的小猴扮相孱弱,他在集市上笑中带泪的表演,把穷人那股被人欺、不认输、坚忍乐观、善良纯真的精神表演得很到位。

该片首映后,立即轰动上海。

一夜之间,王人美的清新形象超越了人们传统观念中的上海女人的妖艳高贵,而成为平民化美人的代表。

1934年,当时国内各大媒体纷纷报道该片,将其誉为”冲破中国电影圈向世界迈进、中西人士同声赞美的世界巨片”。

6月14日《渔光曲》上映时,上海正逢60年未遇的酷暑,人们照样端坐在没有空调的金城大戏院观看,该片连映了84天,创下票房奇迹。

《渔光曲》是中国电影三十年代的代表作品之一,以该片为代表的中国早期电影关注社会底层,将他们凄惨的生活艺术化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渔光曲》首次在银幕上展示了那个年代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悲苦人生。

不仅在上海引起轰动,也受到欧美人士关注。

法国作家联合会副会长德瓦勒氏重金购取了全欧放映权。

1935年2月20日,苏联电影工作者俱乐部在莫斯科举行”国际电影展览会”,21个国家的影片参加电影节。

蔡楚生生命巅峰:《一江春水向东流》,蔡楚生的电影引起的沸腾景象

蔡楚生生命巅峰:《一江春水向东流》,蔡楚生的电影引起的沸腾景象

蔡楚生生命巅峰:《一江春水向东流》,蔡楚生的电影引起的沸腾景象蔡楚生生命巅峰:《一江春水向东流》,蔡楚生的电影引起的沸腾景象1947年10月,蔡楚生完成了和郑君里(祖籍广东中山)联合编导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包括《八年离乱》和《天亮前后》上下两集)。

影片通过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概括地反映了从“九·一八”事变到抗战胜利前后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

影片所叙述的故事,使人们想起了刚刚经历过的十年(抗战八年和“惨胜”后的两年)的痛苦!多少年来人们的抑郁、悲愤,都和影片中的主人公产生强烈的共鸣,有如奔流的“一江春水”那样宣泄出来!人们从影片中看到了真真实实的社会面貌:利用抗战发“国难财”的统治阶层灯红酒绿的糜烂生活;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善良人们的悲惨命运及其幻想的破灭;当然,还有日本侵略者的暴行。

此外,人们也从影片所隐晦透露出来的信息中,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前途和希望……于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在上海一上映,便出现了“成千万的人引颈翘望,成千万的人涌进了戏院的大门”的沸腾景象,从1947年10月到次年1月,连映三个多月,继《渔光曲》之后,再次创造了国产影片的卖座纪录。

《一江春水向东流》的革命现实主义精神和民族风格,对战后中国电影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进步舆论热烈赞扬这部影片“标示了国产电影的前进道路”,“是插在战后中国电影发展途程上的一支指路标”。

《一江春水向东流》完成上映之时,中国的大地上正开始着一场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变革。

1948年年底,蔡楚生和一批进步电影工作者再次离开上海前往香港,以便待机转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

在香港期间,蔡楚生联合其他的进步电影工作者,推动了粤语片的“清洁运动”。

同时,还积极争取倾向进步的“南国影业有限公司”的合作,把“南国”作为当时推进香港进步影片创作的基地。

他亲自组织了南国公司第一部影片《珠江泪》(陈残云编剧,王为一导演)的拍摄。

影片以抗日战争胜利后珠江岸边的农村为背景,描写憨厚的贫雇农牛子和妻子等人的不幸、觉醒和斗争,洋溢着对即将到来的全国解放的热情欢呼。

蔡楚生

蔡楚生

中国电影大师蔡楚生导语他违背用心良苦的父亲,毅然走上革命和艺术道路;他决绝地与原配贤妻离婚,又和阮玲玉有过情缘。

他出身卑微,只上过四年私塾,如何成为上海滩年少成名的大导演?他的电影曾被聂耳批评“下流”,又如何成为旧中国电影票房传奇……开端1934年夏天,电影《渔光曲》在上海上映,这部影片连映84天,创造了当时中国影片的最高票房纪录。

1936年初,《渔光曲》又在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会上一举摘得“荣誉奖”,成为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中国故事片。

这部后来被写入中国电影史的重要电影,正出自时年仅28岁的年轻导演蔡楚生。

旧中国首映票房纪录最高的四部电影,有三部都是由他编导。

作为从商人家的后代,他是怎么成就电影传奇的?脱离了家庭,他又是怎么为自己设计人生的?年少成名,成名后的一切,他又是如何面对的……冲突1:与父为敌爷爷因贫困经商,父亲也一直奔波从商,并希望希望蔡以后从商,为继续改变家族命运出力。

童年乡村生活,只上过四年私塾。

12岁父亲安排蔡当学徒,受欺负,形成了孤僻、倔强的性格,他虽然不说,但不喜欢,而且自顾自地喜欢琢磨母亲的剪纸,听母亲唱戏,独自画画,形成自己最初的精神世界。

16岁父亲安排娶同乡林银菊,蔡心里不愿意,他想追求自己的人生,不想被安排,但无力反抗。

反应行动:19岁,“五卅运动”爆发,他自己决定不当学徒。

组建剧社,参加工会宣传,并参与协助上海华剧影片公司在汕头拍摄外景。

21岁,在周恩来给进军潮汕的“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开的大会上,目睹了周的风采,受到很大感染。

八卦1:离婚,去上海有主意,倔强冲突2:艰难在沪上海并没有将怀抱敞开,给了这个一无所有、只身带着理想和热情的青年。

他根本进不了电影圈。

为了能进剧组,他只能从场工、群演开始做起,场记、美工,什么最累他都做过,据说还给明星刷过痰盂。

这样干了几年,他还是只能怀抱自己的电影梦,站在片场聚光灯的光环之外。

反应行动:内心低落可想而知,但孤单加剧了他的创作欲望。

电影巨匠蔡楚生儿子蔡明:父亲是自强不息的汕头人

电影巨匠蔡楚生儿子蔡明:父亲是自强不息的汕头人

电影巨匠蔡楚生儿子蔡明:父亲是自强不息的汕头人电影巨匠蔡楚生儿子蔡明:父亲是自强不息的汕头人□引子“自强不息是什么?就是要敢于拼搏,勇于奋斗。

要敢于挑战自己,又要乐于团结互助。

”一代电影巨匠蔡楚生的儿子,原北京电影制片厂总工程师蔡明如是说。

蔡楚生,从一个只读过4年私塾的潮阳人,凭靠着一股自强不息的精神,成长为“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者”;他的儿子蔡明,接过父亲的“接力捧”,从一个普通的电影工人,自强不息奋斗成北京电影厂的总工程师;他的嫡孙蔡伯洪,现在已是华夏艺术中心的副总经理……自强不息,奋发拼搏,是一代“电影巨匠”蔡楚生的“家训”,也是支撑着一代又一代汕头人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

它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汕头人身上,陪伴着这座城市不断地发展、前行……“我爸爸的一生,对艺术追求非常执着,是一个专业严谨的艺术家;对家庭子女仁慈关爱,是一位负责可敬的父亲。

可以说,他的一生,就是汕头人自强不息、奋斗不已的缩影和典型。

我们为爸爸而自豪。

”本月18日晚,一代“电影巨匠”蔡楚生的儿子,远在北京的蔡明接受本报采访时自豪地说。

蔡氏家训:“做事就要做到最好,做人一定要自强不息”63岁的蔡明,是蔡楚生唯一的儿子,原先是北京电影制片厂总工程师。

据他介绍,他有4个姐姐,最大的已经76岁。

其中,两个姐姐跟他一样住在北京,一个住在广州。

虽然姐弟4人都年事已高,但一直相处得很融洽。

蔡明说,这跟他们有一个仁慈关爱的好父亲有关。

在蔡明的印象中,爸爸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

蔡明还记得,小时候自己很懒散,最不喜欢理头发,一头长发就像是杂草丛生。

爸爸就开玩笑说,那是茂盛的茶树,他就是采茶的“姑娘”。

令他自己在笑声中都不好意思起来。

据蔡明回忆,爸爸对亲戚朋友同事非常随和宽厚,跟大家总是有说有笑。

但对自己要求却很严格,对工作更是一丝不苟,奋发拼搏。

蔡楚生小时候只上过4年私塾,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

但他勤奋好学,为了赶上人家,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