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能源与电动汽车充电一体化可行性研究
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电能质量影响研究
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电能质量影响研究1. 电网负荷增加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增加,对电网的负荷也会随之增加。
特别是在高峰期,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电网的负荷。
如果电网的承受能力有限,就会导致电网负荷过大,影响电能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电能质量下降在电动汽车大量充电的情况下,电网的电能质量也会下降。
由于电动汽车充电需要大量的电能,会导致电网电压波动和频率波动加大,造成电网电能质量下降。
这对电网运行和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3. 充电设备需求增加随着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增加,充电设备的需求也会逐渐增加。
在一些地区,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可能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和升级,这将带来一定的投资成本和运营压力。
1. 提高电网承载能力为了满足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电网需要提高自身的承载能力。
可以通过升级变电站、改造配电线路、改进电能调度等方式来提高电网的承载能力,以应对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影响。
2. 优化充电策略在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高峰期,可以通过优化充电策略来降低对电网的影响。
引导电动汽车用户在低峰期充电、采用分时计费等方式来平衡充电需求,减少对电网的影响。
3. 发展智能充电技术智能充电技术可以根据电网负荷状况和用户需求进行动态调控,最大程度地降低充电过程对电网的影响。
通过智能充电技术,可以实现对充电功率、充电时间等进行精准控制,提高电网的运行稳定性。
4. 推广分布式能源分布式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可以为电动汽车充电提供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电网的依赖,降低对电网的影响。
通过推广分布式能源,可以有效减轻电网负荷压力,提高电能质量。
5.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电动汽车充电的管理和监督,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充电设施的建设标准和规范,规范充电策略,维护电网电能质量和稳定运行。
在未来的发展中,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将愈发凸显。
为了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加强对电动汽车充电的管理和监督,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实现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并最大限度地减轻充电对电网的影响。
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甲级设计院)(可编辑)
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甲级设计院)(可编辑)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甲级设计院)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1 概述 11.1 项目概况及编制依据 1 1.2 研究范围 31.3 城市概况 31.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6 1.5 主要技术设计原则和指导思想 8 1.6 简要工作过程 92 热负荷 102.1 供热现状 102.2 供热规划 102.3 热负荷需求及其特点 11 2.4 热负荷调查与核实 14 2.5 设计热负荷 153 电力系统 163.1 广州电力系统现状 16 3.2 能源站近区电网现状 16 3.3 电力需求预测及特性分析 16 3.4 电力供需平衡分析 18 3.5 接入系统方案 193.6 对能源站电气主接线及机组要求 21 4 燃料供应 214.1 广东LNG项目简介 22 4.2 天然气燃料供应的可靠性 23 4.3 LNG品质 244.4 电厂容量及LNG耗用量 25 5 机组选型及供热方案 265.1 机组选型思路265.2 大学城负荷特点及对主机选型要求 275.3 机组选型分析 275.4 联合循环机组配置和供热方案 32 6 建厂条件 386.1 厂址概述 386.2 交通运输 496.3 循环水水源 506.4 淡水水源 507 工程设想 517.1 全厂总体规划及厂区总平面规划布置 517.2 燃料运输 547.3 燃烧系统 547.4 热力系统 557.5 主厂房布置 557.6 循环水供、排水系统 57 7.7 化学水处理系统 61 7.8 电气部分 717.9 热力控制 737.10 土建部分 767.11 淡水供应系统 77 7.12 消防系统 788 环境保护 798.1 设计采用的环保标准 79 8.2 能源站及周围环境概况 79 8.3 烟气污染防治措施 79 8.4 废污水处理措施 80 8.5 噪声防治 818.6 水土保持 828.7 绿化 838.8 当地环保部门对能源站建设的意见 838.9 结论 839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83 9.1 噪声防治 839.2 防雷及接地 849.3 消防措施 849.4 防毒、防爆 849.5 降温和防热 859.6 其他安全卫生措施 85 10 节约和合理利用能源 85 10.1 节能措施 8510.2 节水措施 8611 热力网 8612 劳动组织与定员 86 13 工程项目实施的条件与轮廓进度 8713.1 工程项目实施的条件 87 13.2 工程实施的轮廓进度 89 14 投资估算与财务评价 90 14.1 投资估算 9014.2 财务评价 9815 结论 10315.1 主要结论 10315.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0415.3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0516 项目建设模式及招标方式和范围 10616.1 项目特点及项目公司组建情况 10616.2 控制项目投资的要求 10716.3 建设模式的选择 10716.4 招标机构和招标方式 10817 附件 108附件1:广州大学城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会议纪要穗学指办纪〔2005〕101号文《广州大学城能源项目专题工作会议纪要》(2005.04.13)附件2:广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穗计社[2003]60号文《关于广州地区高校新区区域能源站项目的复函》(2003.8.18)附件3:广州市煤气公司煤函[2004]11号文《关于向大学城能源站供应天然气的复函》(2004.4.7)附件4:广州市煤气公司《关于天然气压力和温度规格说明的复》(2005.5.9) 附件5:广州大学城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会议纪要穗学指办纪〔2005〕109号《广州大学城能站建设专题工作会议纪要》附件6:广州大学城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穗学指办函〔2005〕249号《关于能源站深化可研相关问题说明的函》附件7:省政府工作会议纪要〔2005〕3号《关于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建设问题会议纪要》附件8:广东省环境保护局粤环函〔2004〕925号《关于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意见的函》附件9:广东省水利厅粤水农〔2004〕103号《关于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复》附件10:广东电网公司广电规[2005]195号文《关于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接入系统设计(电力系统一次部分)》审查意见的复函附件11:广州大学城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会议纪要穗学指办函〔2005〕359号《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C)评审会议纪要》(2005.12.09) 附件12:广州大学城建设指挥办传真《关于广州大学城能源站可研报告(修改D)天然气价格取值的通知》(2006.2.25)概述项目概况及编制依据项目概况广州大学城座落于广州市番禹区新造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远期规划面积为43平方公里,届时区域内总人口将达30余万,分两期建成。
《综合能源服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
《综合能源服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综合能源服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x设计院一、概念:按照专业关联的紧密程度和业务发展模式的相似程度,将能源服务归纳为三类。
第一类是能源销售服务,包括售电、售气、售热冷、售油等基础服务,以及用户侧管网运维、绿色能源采购、利用低谷能源价格的智慧用能管理(例如在低谷时段蓄热、给电动汽车充电)、信贷金融服务等深度服务。
第二类是分布式能源服务,包括设计和建设运行分布式光伏、天然气三联供、生物质锅炉、储能、热泵等基础服务,以及运维、运营多能互补区域热站、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等深度服务。
第三类是节能减排服务及需求响应服务,包括改造用能设备、建设余热回收、建设监控平台、代理签订需求响应协议等基础服务,和运维、设备租赁、调控空调、电动汽车、蓄热电锅炉等柔性负荷参与容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可中断负荷项目等深度服务。
综合能源服务是指将不同种类的能源服务组合在一起,即将能源销售服务、分布式能源服务、节能减排及需求响应服务等三大类组合在一起的能源服务模式。
综合能源服务是在国内刚开始发展、有广阔前景的新业态,它意味着能源行业从产业链纵向延伸走向横向互联,从以产品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成为实现国家能源革命的新兴市场力量。
二、相关名词:1.分布式能源:国际分布式能源联盟wade对分布式能源定义为:安装在用户端的高效冷/热电联供系统,系统能够在消费地点(或附近)发电,高效利用发电产生的废能--生产热和电;现场端可再生能源系统包括利用现场废气、废热以及多余压差来发电的能源循环利用系统。
国内由于分布式能源正处于发展过程,对分布式能源认识存在不同的表述。
分布式能源是一种建在用户端的能源供应方式,可独立运行,也可并网运行,是以资源、环境效益最大化确定方式和容量的系统,将用户多种能源需求,以及资源配置状况进行系统整合优化,采用需求应对式设计和模块化配置的新型能源系统,是相对于集中供能的分散式供能方式。
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关键技术发展研究
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关键技术发展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的关键技术发展研究。
在我们对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进行了概述。
接着,正文部分分别从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的定义、发展现状、优势、挑战以及关键技术展开讨论。
在我们展望了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关键技术的未来发展。
本文旨在为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促进该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关键词】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关键技术、发展现状、优势、挑战、展望、研究1. 引言1.1 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关键技术发展研究概述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是指通过不同能源形式的组合利用,实现能效互补和协同优化的能源系统。
其核心理念在于充分利用各种可再生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在当前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前景。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展开研究,包括定义、发展现状、优势、挑战和关键技术等内容。
通过深入探讨这些方面,可以更好地了解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2. 正文2.1 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的定义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是指利用多种不同能源相互协调和互补的方式,通过分布式能源系统进行能源转换和利用的一种新型能源模式。
其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的整合利用,以及与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相结合的方式。
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的定义体现了能源综合利用和多元化发展的理念,将不同类型的能源无缝衔接,实现能源互补和协同发展。
通过分布式能源系统,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意味着我国能源战略的转变和升级,将推动能源生产方式、能源消费方式和能源管理方式的创新和转型。
同时也将为未来能源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我国实现能源革命和建设美丽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2023)分布式能源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
(2023)分布式能源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2023分布式能源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引言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环境危机,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转向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建设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本文针对2023年分布式能源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其技术、经济、政策、社会等各方面因素。
技术可行性分析分布式能源建设主要涉及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多种能源利用方式。
当前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建设分布式能源的成本逐渐降低,光伏和风力发电设备价格已经下降至历史最低点,这使得分布式能源建设更具可行性。
经济可行性分析分布式能源建设具有较高的经济可行性。
一方面,分布式能源建设可以提供多种收益来源,包括售电、热销和余电回购等。
另一方面,分布式能源建设成本逐渐下降,可以降低能源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因此,分布式能源建设是经济可行的。
政策可行性分析政府积极推进分布式能源建设,为分布式能源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
例如,政府鼓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电力市场改革等。
这些扶持政策将为分布式能源建设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机会,增强分布式能源建设的政策可行性。
社会可行性分析分布式能源建设对于改善绿色能源供应和减少能源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布式能源建设,不仅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还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
这将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支持,提高分布式能源建设的社会可行性。
结论在技术、经济、政策、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支持下,2023年分布式能源建设项目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分布式能源建设将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有望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建议为了更好地推进2023年分布式能源建设项目,我们建议如下:1.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提高分布式能源建设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机会;2.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提高分布式能源利用效率;3.注重社会宣传和推广,提高分布式能源建设的社会认可度;4.加强业务执行能力,加快项目进展,确保项目按时按量完成。
2024年分布式能源项目投资分析及可行性报告
分布式能源项目投资分析及可行性报告目录序言 (4)一、土建工程方案 (4)(一)、建筑工程设计原则 (4)(二)、分布式能源项目总平面设计要求 (5)(三)、土建工程设计年限及安全等级 (6)(四)、建筑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7)(五)、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9)二、分布式能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0)(一)、产品规划 (10)(二)、建设规模 (12)三、分布式能源项目选址说明 (14)(一)、分布式能源项目选址原则 (14)(二)、分布式能源项目选址 (15)(三)、建设条件分析 (16)(四)、用地控制指标 (18)(五)、地总体要求 (19)(六)、节约用地措施 (20)(七)、总图布置方案 (21)(八)、选址综合评价 (23)四、原辅材料供应 (25)(一)、分布式能源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 (25)(二)、分布式能源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 (26)五、分布式能源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27)(一)、行业背景分析 (27)(二)、产业发展分析 (28)六、环境影响评估 (29)(一)、环境影响评估目的 (29)(二)、环境影响评估法律法规依据 (29)(三)、分布式能源项目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30)(四)、环境保护措施 (30)(五)、环境监测与管理计划 (30)(六)、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编制要求 (31)七、劳动安全生产分析 (31)(一)、设计依据 (31)(二)、主要防范措施 (32)(三)、劳动安全预期效果评价 (34)八、组织架构分析 (35)(一)、人力资源配置 (35)(二)、员工技能培训 (36)九、进度计划 (38)(一)、分布式能源项目进度安排 (38)(二)、分布式能源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39)十、分布式能源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 (40)(一)、分布式能源项目管理方法论 (40)(二)、分布式能源项目计划与进度管理 (41)(三)、团队组建与角色分工 (42)(四)、沟通与协作机制 (42)(五)、分布式能源项目风险管理与应对 (43)十一、制度建设与员工手册 (43)(一)、公司制度建设 (43)(二)、员工手册编制 (45)(三)、制度宣导与培训 (47)(四)、制度执行与监督 (48)(五)、制度优化与更新 (50)十二、人力资源管理 (51)(一)、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51)(二)、人员招聘与选拔 (53)(三)、员工培训与发展 (54)(四)、绩效管理与激励 (55)(五)、职业规划与晋升 (55)(六)、员工关系与团队建设 (56)十三、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59)(一)、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59)(二)、生产过程控制 (60)(三)、产品质量检验与测试 (61)(四)、用户反馈与质量改进 (62)(五)、质量认证与标准化 (63)十四、公司治理与法律合规 (64)(一)、公司治理结构 (64)(二)、董事会运作与决策 (66)(三)、内部控制与审计 (67)(四)、法律法规合规体系 (68)(五)、企业社会责任与道德经营 (70)序言本项目投资分析及可行性报告旨在全面介绍和规划一个创新性的分布式能源项目,以满足需求。
微电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微电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一、项目背景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传统电网系统面临着分布式能源接入困难、能源供应不稳定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微电网技术逐渐兴起,并成为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报告旨在对微电网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其技术和经济可行性,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
二、项目概述微电网是由分布式能源源和负荷组成的小型电网系统,具有自主运行能力和对外互联能力。
本项目拟在地区建设一个微电网系统,利用当地太阳能和风能资源,通过光伏和风力发电设备发电,并与原有的电网系统互相连接。
该微电网系统将供给当地用户用电,并可将多余的电能向电网系统输送,以达到提高电网供电效率和可靠性的目的。
三、技术可行性分析1.能源资源条件:根据对当地光伏和风力资源的考察,光伏和风力发电设备在该区域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能满足微电网系统的运行需求。
2.设备技术:目前,光伏和风力发电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并且在成本和效率方面都有不断的改善。
已有的发电设备可满足微电网系统的要求,并具备可靠性和稳定性。
3.储能技术:微电网系统需要储能设备来存储过剩的电能以备不时之需。
目前已有的储能技术包括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它们具有高效、环保和长寿命的特点,可保证微电网系统的可靠性和连续供电能力。
四、经济可行性分析1.项目投资:微电网项目的投资包括发电设备、储能设备、电网接入设备等。
根据市场调研和设备报价,初步估计项目的总投资为XXXX万元。
2.运行成本:微电网系统的运行成本主要包括设备的运维费用、能源的采购费用、维护费用等。
通过综合分析,初步估计项目的年运行成本为XXXX万元。
3.收益分析:微电网项目的主要收益来自于发电和售电收入。
根据当地的上网电价和发电设备的发电量,初步估算项目的年收益为XXXX万元。
4.投资回报周期:通过对项目的投资和收益进行综合分析,初步计算出微电网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为XX年。
这表明项目在经济上具有可行性和较高的投资回报率。
新能源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能源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传统能源带来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日益严峻,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了当今世界能源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本报告旨在对新能源的可行性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新能源的分类与特点(一)太阳能太阳能是最为常见和广泛利用的新能源之一。
其特点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不会产生温室气体排放。
然而,太阳能的能量密度较低,受天气和地理条件的影响较大,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来收集能量。
(二)风能风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其优点是风力资源丰富,成本相对较低。
但风能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需要与其他能源形式相结合或配备储能设备来保证稳定供电。
(三)水能包括水力发电和海洋能等。
水力发电是一种成熟的能源利用方式,效率较高且稳定。
但建设水电站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海洋能的开发则还处于初级阶段。
(四)生物能生物能来源广泛,如生物质发电、生物燃料等。
其优点是可实现废弃物的再利用,但在大规模应用时可能面临原料供应和转化效率等问题。
(五)地热能地热能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但分布不均,开发难度较大,且可能对地质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三、新能源的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一)市场规模近年来,新能源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太阳能和风能的装机容量不断增加,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在迅速崛起。
(二)政策支持各国政府纷纷出台鼓励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如补贴、税收优惠、强制配额等,以推动新能源的广泛应用。
(三)技术进步新能源技术不断创新,如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提高、风力发电成本的降低、储能技术的突破等,为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可能。
(四)发展趋势预计未来新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继续上升,能源存储和智能电网技术将成为关键,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融合发展将更加紧密。
四、新能源开发的技术可行性(一)能源转换效率目前,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转换效率不断提高,但仍有提升空间。
例如,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材料和新型风力发电机设计正在研发中。
分布式能源可行性研究报告(二)2024
分布式能源可行性研究报告(二)引言概述分布式能源可行性研究报告(二)旨在探讨分布式能源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分布式能源是一种基于地理位置分散的能源生产模式,可以实现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和灵活性。
本报告将从经济性、环境影响、技术可行性、政策支持和社会接受度等角度进行分析,以评估分布式能源的可行性。
正文一、经济性1. 分布式能源的成本分析2. 分布式能源与传统能源的经济对比3. 分布式能源的投资回报率分析4. 分布式能源对能源市场的影响5. 分布式能源的商业模式分析二、环境影响1. 分布式能源对碳排放的减少效果2. 分布式能源对空气质量的影响3. 分布式能源对土地利用的影响4. 分布式能源与生态保护的关系5. 分布式能源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三、技术可行性1. 分布式能源的技术架构和组成部分2. 分布式能源中的新能源技术3. 分布式能源中的能源储存技术4. 分布式能源的智能监控与管理系统5. 分布式能源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分析四、政策支持1. 分布式能源相关政策法规与标准2. 分布式能源在政策体系中的定位3. 政策对分布式能源发展的影响4. 分布式能源的政策风险分析5. 政府支持对分布式能源的作用和影响五、社会接受度1. 分布式能源发展对社区的影响2. 分布式能源对社会就业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3. 分布式能源的公众认知与接受度4. 社会组织对分布式能源的态度和参与程度5. 分布式能源与能源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与合作总结本报告从经济性、环境影响、技术可行性、政策支持和社会接受度等多个角度对分布式能源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分布式能源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技术上也具备实施的可行性。
政策支持和社会接受度是推动分布式能源发展的关键因素。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分布式能源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并对可持续能源供应产生积极影响。
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施与分布式能源的整合
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施与分布式能源的整合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和能源消耗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然而,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驱动力之一的电力能源,其充电设施和供电方式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解决充电设施和分布式能源的整合问题势在必行。
一、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在过去的几年里,国内外对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投入不断增加,充电桩的数量得到了快速的增长。
然而,充电设施的建设仍然面临诸多问题。
首先,充电设施的覆盖范围不够广泛,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和城市外围地区。
其次,不同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充电标准存在差异,导致充电桩的兼容性问题。
此外,充电时间过长、充电桩数量的不足等问题也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发展。
二、分布式能源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整合优势分布式能源是指在电力系统中以分布式发电设备为主要组成部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电等)进行发电,并采用电池储能和智能能源管理系统进行能源调度和管理。
与传统的中央化发电方式相比,分布式能源具有供电可靠性高、对环境的影响小等优势。
因此,将分布式能源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进行整合,能够有效解决充电设施的供电问题。
三、分布式能源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整合应用案例分析1. 城市居民小区充电设施整合方案以某市某小区为例,小区内部配置了一定数量的分布式发电设备,将太阳能光伏板等可再生能源进行收集和利用。
同时,小区内设立了智能能源管理系统,根据充电需求进行能源调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居民通过小区充电设施可方便地为自己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满足日常出行需求。
2. 基于分布式能源的高速公路充电设施整合方案在高速公路沿线设立多个分布式发电设备,利用风能进行发电,并配备电池储能系统进行能量的储存。
结合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对电能进行统一调度和分配。
然后,在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置充电设施,通过分布式能源为行经此处的新能源汽车提供充足、稳定的电力供应,解决出行过程中的充电问题。
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施与分布式能源的协同发展
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施与分布式能源的协同发展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和传统能源资源的枯竭,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低污染、高效能的交通工具成为了人们追逐的热点。
然而,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使用离不开充电设施的支持,而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也为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探讨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施与分布式能源的协同发展,以期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应用。
一、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充电设施的建设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充电设备,其数量的增加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充电桩的智能化、网络化也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充电,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便利性。
然而,目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充电设施的不足。
由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速度较快,充电桩的需求量远远超过了现有的供给,导致充电桩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
其次是充电设施的不兼容。
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充电标准和充电接口,不同型号的新能源汽车需要不同类型的充电桩,给用户带来了诸多不便。
此外,充电设施的建设成本也较高,给充电设施的普及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二、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与优势分布式能源是指地理分散的能源资源通过区域内的小型或嵌入式能源系统进行集成和利用的一种能源形式。
分布式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
与传统的中央化能源系统相比,分布式能源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首先,分布式能源具有高效能的特点。
由于分布式能源利用近源利用,能够避免能源在输送过程中的损耗,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分布式能源减少了能源资源的浪费,有效降低了能源的开采和运输成本。
再次,分布式能源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减轻了能源的依赖性,提高了能源的安全可靠性。
最后,分布式能源有助于减少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对于改善环境质量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与分布式能源的协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施与分布式能源的协同发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互补性。
最新分布式能源可研报告
最新分布式能源可研报告最新分布式能源可研报告第一部分分布式能源项目总论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分布式能源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二)项目承办单位(三)可行性研究工作承担单位(四)项目可行性研究依据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3.《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 ;4.《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版》;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6年审核批准施行;7.《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2年8. 企业投资决议;9. ……;10. 地方出台的相关投资法律法规等。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六)项目建设地点二、分布式能源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十一)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表1 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序号名称单位数值1 项目投入总资金万元 26136.001.1 固定资产建设投资万元 18295.201.2 流动资金万元 7840.802 项目总投资万元 20647.442.1 固定资产建设投资万元 18295.202.2 铺底流动资金万元 2352.243 年营业收入(正常年份) 万元 36590.404 年总成本费用(正常年份) 万元 23783.765 年经营成本(正常年份) 万元 21954.246 年增值税(正常年份) 万元 2783.617 年销售税金及附加(正常年份) 万元 278.368 年利润总额(正常年份) 万元 12806.649 所得税(正常年份) 万元 3201.6610 年税后利润(正常年份) 万元 9604.9811 投资利润率 % 62.0312 投资利税率 % 71.3313 资本金投资利润率 % 80.6314 资本金投资利税率 % 93.0415 销售利润率 % 46.5216 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全部投资) % 29.3217 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全部投资) % 43.9818 税后财务净现值FNPV(i=8%) 万元 9147.6019 税前财务净现值FNPV(i=8%) 万元 11761.2020 税后投资回收期年 4.6621 税前投资回收期年 3.8822 盈亏平衡点(生产能力利用率) % 42.05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智能电网中的分布式能源管理与优化策略
智能电网中的分布式能源管理与优化策略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集中式电网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更好地满足能源供需的平衡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分布式能源管理与优化策略成为了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智能电网中的分布式能源管理与优化策略,并介绍其中的关键技术和应用。
一、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的革命性电力系统,将传统的集中式电网转变为一种更加灵活、可持续和高效的能源网络。
而分布式能源则是指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并与传统能源相结合,通过地理分散的小型发电装置实现能源供应的一种方式。
智能电网中的分布式能源不仅能够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还能够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并减少传输损耗。
然而,分布式能源管理与优化策略是智能电网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
二、分布式能源管理的关键技术1. 智能计量与监控智能计量与监控技术是实现分布式能源管理的基础。
通过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可以准确地获取电网的运行状态和用户的用电需求。
同时,智能计量与监控还可以对分布式能源的发电装置进行实时监测,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能源预测与调度能源预测与调度是分布式能源管理的核心技术之一。
通过对天气和负荷等因素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可以准确地预测未来的能源供需情况。
基于能源预测的结果,可以制定合理的能源调度策略,实现电网的平衡和优化。
3. 分布式能源交易与协作分布式能源交易与协作是智能电网中的另一个重要技术。
通过将分布式能源发电装置连接到特定的能源交易平台,可以实现能源的市场化交易。
同时,分布式能源发电装置之间的协作也可以最大限度地优化整个系统的效益。
三、分布式能源优化策略的应用在智能电网中,分布式能源管理与优化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1. 城市微网城市微网是一种基于分布式能源的智能电网系统,能够为城市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
在城市微网中,分布式能源管理与优化策略可以实现对不同类型能源的合理配置和调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性。
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施与能源供应的协同规划
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施与能源供应的协同规划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高效、低碳的交通方式,正逐渐成为未来出行的主流选择。
然而,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施和能源供应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需要进行协同规划,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和能源供应的协同规划,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现状分析1.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程度目前,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加。
各国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然而,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仍面临着不少挑战,其中充电设施不足和能源供应不稳定是主要问题之一。
2.充电设施的不足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离不开充电设施的支持。
然而,在目前的情况下,充电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
许多地区的充电桩稀缺,导致汽车主人在出行时常常面临充电困难的问题。
3.能源供应的不稳定由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时需大量电力供给,能源供应的不稳定成为阻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特别是在高峰时段,能源供应紧张,导致充电速度减慢,给用户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二、协同规划解决方案1.充电设施建设为了解决充电设施不足的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充电设施建设的投入。
首先,应在城市和主干道等交通繁忙的区域建设更多的充电站和充电桩,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同时,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充电设施建设,提高设施的覆盖率和使用率。
2.能源供应优化为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首先,加强与能源部门的合作,建立稳定的能源配套体系,确保新能源汽车的电力供应。
其次,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在能源供应中引入更多的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此外,应加强能源管理,合理规划充电桩的用电时间,避免能源的浪费。
三、效果评估与未来展望为了评估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和能源供应规划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首先,观察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和市场份额是否有所增加,以及用户对充电设施和能源供应的满意度。
光伏车棚一体化分布式电站示范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
光伏车棚一体化分布式电站示范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和对环境的日益关注,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逐渐成为解决能源供给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光伏车棚一体化充电桩项目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广泛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光伏车棚一体化分布式电站示范项目的初步可行性进行研究。
二、项目目标1.建立一套光伏车棚一体化分布式电站示范项目的技术方案,实现光伏发电与电动车充电设施的有机结合。
2.通过项目示范,推广光伏车棚一体化分布式电站的构建模式,提高新能源利用率,降低碳排放量,推动能源转型和低碳发展。
三、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1)光伏车棚一体化的技术已经成熟,充电桩设施的投入使用不会对光伏发电设备造成不利影响。
(2)目前充电桩技术已经成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适应了电动车市场的需求。
(3)建立分布式电站示范项目,可以采用多台充电桩的并网方式进行光伏发电的利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2.经济可行性:(1)光伏车棚一体化能够有效利用闲置的车棚空间,降低光伏设备的占地面积成本。
(2)光伏发电可以向电网进行发电,通过电力销售获得收益。
充电桩则可以通过用户的充电服务获得利润。
(3)光伏车棚一体化分布式电站项目可以同时节约充电桩和光伏发电设备的运营和维护成本,并且可以降低用户的用电成本。
3.政策可行性:(1)国家对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和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资金支持。
(2)市场对光伏车棚一体化分布式电站的需求不断增加,政府部门对该项目的示范和推广给与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
四、项目实施路径1.技术实施路径:(1)确定光伏车棚一体化分布式电站的设计方案,包括光伏电池板及其支架设计、充电桩设施配置和连接方式等。
(2)与电力公司及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办理相应的发电和设备接入手续。
(3)进行设备采购、施工及调试,确保分布式电站工作正常。
2.经济实施路径:(1)通过与电力公司签订售电合同,将光伏发电的电能卖给电力公司。
分布式能源与充电站一体化解决办法分析以及共直流母线IGBT充电集如何助力
分布式能源与充电站一体化解决办法分析以及共直流母线IGBT充电集如何助力编者按为此,业内纷纷推动“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建设,通过能量存储和优化配置,实现本地能源生产与用能负荷基本平衡。
既能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也能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环保、能源利用、技术经济指标等有机结合。
尽管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但充电难等问题依旧是电动汽车大规模推广和运用的一大瓶颈。
现阶段,我国电动汽车大部分采用公用电网充电,不仅配电设施建设、改造等成本高企,电动汽车无序充电时还对电网电能质量产生了很大影响。
为此,业内纷纷推动“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建设,通过能量存储和优化配置,实现本地能源生产与用能负荷基本平衡。
既能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也能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环保、能源利用、技术经济指标等有机结合。
在上述背景之下,中国加强了能源结构调整,加大了分布式能源的支持力度。
这为分布式能源和汽车充电站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机遇。
但是,分布式能源和汽车充电站一体化发展的传统实现方式还具备单向传递、能源逆变损耗大、效率低等劣势。
为此,深圳市安和威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光储充”一体化充电设施——共直流母线IGBT充电集,可以有效降低能源转换损耗,还具备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等优势。
分布式能源与充电站一体化解决办法分析据了解,分布式能源与电动汽车充电站一体化的传统实现方法,就是将光伏、储能等能源(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之后,再经过电网、配电设施等,传送到充电设施。
如下图所示:“这样的做法,能源是单向传递的,且能源变换的环节较多,变换过程中能量逆变损耗较大,效率也较低。
”安和威常务副总经理黄大强如此表示。
那么,既能实现能源的双向传输,又要降低能量损耗和提要效率的方法有吗?据了解,如果将分布式电能和充电设施直接采用DC端交换能源(即共直流母线),就可以实现双向、高效的传输。
如下图所示:具体来看,采用共直流母线和共交流母线的“光储充”一体化系统在扩展性、成本、能量调度、电网影响、系统效率和可靠性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对比,而这些均是共直流母线“光储充”一体化系统更具优势。
光伏车棚一体化分布式电站示范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
光伏车棚一体化分布式电站示范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和目的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应用,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的代表,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同时,随着汽车普及率的提高,车棚也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本项目旨在将光伏发电与车棚结合,建造光伏车棚一体化分布式电站,为社会提供绿色、可再生的能源,同时提供遮阳、雨棚等基础设施。
本报告旨在对这一项目初步进行可行性研究。
二、项目可行性分析1.市场需求: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推行,人们对绿色、环保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
光伏车棚一体化分布式电站能够满足人们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并提供基础设施,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2.技术可行性:光伏发电技术已经相对成熟,车棚建设也是常见的基础设施。
将光伏发电与车棚结合并不涉及较高的技术难度,所以从技术上是可行的。
3.经济可行性:建设光伏车棚一体化分布式电站的投资成本相对较高,但由于光伏发电的长期回报较高,预计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收回投资,从而实现经济可行性。
4.社会可行性:光伏车棚一体化分布式电站能够提供绿色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对降低碳排放和改善环境具有积极的社会影响。
同时,提供车棚服务也方便了车主的停车需求,便于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具有广泛的社会认可度。
三、项目实施方案1.项目选址:选择光照条件较好、车流量相对较高、车棚建设相对便利的地点进行项目建设。
2.设计方案:制定光伏车棚一体化分布式电站的设计方案,包括光伏板的布局、接入电网的方式、车棚结构的设计等。
3.建设周期:根据项目规模和选址情况,制定合理的建设周期,确保项目能够及时投产,并尽早回收投资。
4.运营管理:建设完成后,建立运营管理团队,负责光伏车棚一体化分布式电站的日常运行和维护工作,保证光伏发电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四、项目风险评估1.政策风险:政府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支持不稳定,可能会影响到项目的投资收益。
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动态,随时调整项目策略。
2.操作风险:由于光伏车棚一体化分布式电站涉及到光伏发电和车棚建设两个领域,运营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含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的电网无功电压协调控制开题报告
含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的电网无功电压协调控制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电网的无功电压协调控制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重要。
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接入会对电网的电能品质和电网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开展基于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的电网无功电压协调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接入电网无功电压协调控制的方法和技术,以实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分析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对电网无功电压的影响机理,并建立相应的模型;2.设计适用于含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的电网无功电压协调控制算法;3.基于仿真模拟和实验验证,评估所设计算法的性能和有效性。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为电力系统的无功电压协调控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发展;2.为推动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促进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3.促进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研究内容和任务1.分析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对电网无功电压的影响机理,建立相应的模型;2.从系统、控制、优化等角度出发,设计适用于含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的电网无功电压协调控制算法;3.基于MATLAB/Simulink等软件平台,开展算法仿真实验和性能评估;4.利用真实电网数据进行算法实验验证,确定所设计算法的性能和有效性;5.撰写学位论文,并进行答辩。
四、研究方案和方法1.研究方案:(1)分析含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的电网特点,建立相应的模型;(2)探索电网无功电压协调控制算法,包括传统方法和智能控制方法;(3)采用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验证算法的性能和有效性;(4)撰写学位论文,并进行答辩。
2.研究方法:(1)理论分析法:对含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的电网进行系统建模和特性分析;(2)数学分析法:采用控制论、优化理论等数学方法,设计电网无功电压协调控制算法;(3)仿真实验法:基于MATLAB/Simulink等软件平台,构建电网模型,开展算法仿真实验和性能评估;(4)实验验证法:采用真实电网数据,开展算法实验验证,确定所设计算法的性能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 术路 线
单 机 服 务 电 动 车 数 量
图 3 不 同技 术 路 线 的 全 过 程 C O : 排 放 对 比
煤 炭 和 天 然 气 在 相 同 能 耗 下 灰 粉 的 排 放 比 例 为 1 4 8 :1 , 二氧化硫排放 比为 7 0 0 :1 , 氮 氧 化 合 物 排 放 比为 2 9 :1 , 其 他 用能 方式 分别 如 图 4所 示 。 图 4 所示 为不 同供能 方式 汽 车效率 对 比 , 通 过对 比可见 , 在用 燃气 分 布式 能 源 站 给 电 动 汽车 充 电 时 , 能 源转
图5 分布式能源 与电动汽车产业链
冷、 热、 电负荷 匹 配度 是决 定燃 气分 布 式能 源站 能 效 和 经济 指 标 的基 本 因素 , 储 能 系统 包 括 作 为移
第 5期
冉 志军 , 等: 分布 式能 源与 电动 汽车 充 电一体化 可行 性研 究
・ 5・
动 储 能系统 的 电动汽 车 , 可适度 优 化负荷 匹配度 , 以 提升 能源 站 的技术 经 济 指 标 , 拓 展分 布式 能 源 的发 展空 间 。最 理想 的负荷 匹配 度 是 冷 ( 热) 、 电 负荷 特 性趋 于分 布式 能源 主机 最 佳 工 况下 的输 出特 性 , 如 此将 最利 于充 分利 用 机 组 输 出的二 次 能源 , 也 利 于 简化 能 源转化 辅 助 系统 或 减 小 辅 助设 备 的容 量 , 从
而减少投资和不同程度 的设备功能闲置。 项 目所在地 的燃料 、 冷( 热) 、 电产品价格和建
设运 营成 本 , 城市 、 城镇 等 区 域 建 设 规 划 , 冷( 热) 、 电负 荷 匹配度 3方 面条 件是 构成 项 目建 设 可行性 的 基本 前 提 。 电动 汽车 电池 是 电能 传 递 的 主要 载 体 , 其技 术
分 的沟通 衔接 , 从 源 头做 起是 开发 分 布式 能源 、 汽 车
充 电站这 类基 础设 施 项 目市场 的基础 性工 作 。
根本 目的 :节能减排
▲
l
图 4 不 同供 能 方 式 汽 车 效 率 对 比
可见 , 采用 燃气 分 布式 能 源 与 电动 汽 车 充 换 电
车的供能方式 , 本文提出了“ 优选分布式供 能, 充储 结合 , 充换 电结合” 的观点。 充换电及储能系统的优化管理是提高 电池利用
化和利 用 效 率 最 高 ( 包含冷热利用效率) , 约 为 7 5 %, 其 中 电力 的效率 约为 5 0 %左右 , 比L N G / C N G
一
次能 源使 用效 率 还 要 高 , 排 放 也 较 低 。采 用 电 网
4 规 划 建 设 设 想
城市 、 城 镇 等 区域 建 设 规 划 是分 布式 能 源 与 电 动 汽车 充 电站一 体 化 建设 的 基 本 切人 点 , 分 析 结 果 如 图 5所 示 。应 力争 使有 关设 想 在各 地建 设规 划 或
单位班车等 , 旅游 巴士、 出租汽车也 可作为考虑 对
象, 其他 行走 路 线 随机 性 较 大 的客 车 和 道 路 货 运 车
技 术 路 线
辆 可作 为远 期 市 场拓 展 对 象 。以北 京 市 为例 , 若 有
图 2 不 同 技 术 路 线 的全 过 程 能 源 消 耗 对 比
2 0 % 汽 车为 电动 汽 车 , 粗 略 估 计 其 日用 电量 将 超 过 2 4 G W ・h , 可 配 套 建 设 几 十 个 航 改 机 容 量 等 级 的 ( 区域式 ) 分 布 式 能 源 站 和 几 百 个 内燃 气 轮 机 容 量 等级的( 楼 宇式 ) 分 布式 能 源 站 , 其 节 能减 排 效 果 不 言而喻。 在 此 以常用 于 区域 分布 式能 源站 和楼 宇 式分 布 式 能源 站 的 2种 主 要 机 型 为 例 , 大 致 给 出 其 可 服 务 电动汽 车 的规模 ( 见表 1 ) 。
“ 供 能用 能 全过程 的节 能 、 环保、 经济 、 便利” 是
电动 汽车产 业发 展 的根本 性 问题 。 电动汽 车涉及 行
业、 领 域多 , 在政 府鼓 励 扶持 的 同时 , 有 关供 能 、 用能 部 门和该产 业 其他 参 与 方 均 应 正 视发 展 中 的 问题 , 积极 推动技 术 进步 和 商 业 模 式 的创 新 , 大 力 支持 先 进技 术 、 先 进运 营模 式 的示 范 和应 用 。关 于 电 动汽
・
d・
华 电技 术
第3 6卷
舳 加 ∞ 如 柏
堡 斜棂
为 成熟 、 成本 相 对较 低 的 C N G / L N G汽车 。
3 市 场 开 发 时 序 和 分 布 式 能 源 站 建 设 规 模
电动汽 车 市场启 动 阶段 的 主要用 户首 先 是路 径 相对 固定 的公交 汽 车 、 市政 车辆 , 其 次是 机 场班 车 、
充 电时 , 能源 利用 效率 较低 , 污 染 物排放 较 高 。
其中的能源 、 节能环保 、 交通 等专项规 划 中有所 体
现, 有必 要 以适 当方 式 与 有 关 规 划 制. 一
汽油车 L N G / C N G 柴油车 电网充电 燃气 分布式 供能方式
站一体化建设时 , 其环保 、 能效优势都将十分明显 ,
甚至 比 C N G / L N G汽 车更 具 综 合 优 势 。 因此 , 推 荐 在 具备 燃 气 分 布 式 能 源 站 建 设 条 件 的 大 中城 市 区 域, 优先 选 择发 展 电动 汽车 , 并 使 其充 电站与 分布 式 能 源站 实现 一体 化规 划 建设 ; 在 冷热 负荷 不足 , 不 具 备建 设分 布 式能 源 站 的 城 市 区域 , 推 荐 发 展 技 术 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