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流域遭破坏的生态环境描述及修复措施

合集下载

黄河流域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黄河流域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黄河流域存在的问题及措施黄河作为中国第二长河流,不仅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工业和能源基地,更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环境问题的逐渐凸现,黄河流域的环境状况及问题日益严重,给当地居民生产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水资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土地沙漠化等方面探讨黄河流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水资源问题1.黄河年平均径流量急剧下降,引发水资源短缺及造成灌溉用水难题。

2.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土地退化导致水土流失。

3.非法水取用及水源污染问题严峻。

对策:建立准确科学的水资源评价系统,实施水资源高效利用,加强水资源开发与保护,预防非法水取用行为;实施生态修复,重点保护水源地,修复湿地与草地,降低水土流失。

二、环境污染问题1.黄河流域的污染问题严重,地下水、地表水、土壤等受到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2.大面积的化工厂、工业等产业的排放和工业废弃物的处理存在严重问题,环境影响较大。

3.畜禽养殖业排放剧增,破坏了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

对策:重点打击非法排污、违规排放及环境违法行为,并加强行政监督执法,督促企业规范生产,精细化治污;引导企业加强自查自纠,并加强环保技术研发与推广,提高企业污染治理能力;加强农业环保工作,推进畜禽污染治理,提高畜禽养殖环境安全标准。

三、生态破坏问题1.黄河沿岸大量河滩、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导致物种多样性减少和水土流失加剧。

2.浅滩、岛屿和堤坝等特殊生态环境恢复不彻底,生态系统复原慢。

对策:积极开展流域生态修复工作,强化生态维护,重点保护河岸湿地与草地,实施黄河流域生态恢复和生态重建工程,加强河道环境监测能力,完善生态保护机制与法律制度。

四、土地沙漠化问题1.黄河上游草地退化严重,土地沙漠化已成为了重要的生态问题。

2.固定沙丘和黄河滩区土地沙漠化问题突出,生态环境严重受损。

对策:重点推进草地保护与恢复,开展生态扶贫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加强土地沙漠化治理与防治,推进石漠化治理与对策,收敛固定沙丘的面积,倡导低碳、环保、可持续地生产和生活方式。

黄河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黄河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黄河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黄河,被誉为中国母亲河,是中国最长的一条河流。

然而,多年来,黄河不仅为人们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和繁荣的文明,也同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到水量减少、水质恶化、流域生态退化等方面。

为了保护和改善黄河的环境,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水量减少的问题1.土地开发和气候变化引发干旱: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农村用水需求增加,在许多地区大量用于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的黄河水量大幅减少。

此外,全球气候变暖也导致了黄河上游冰川融化速度加快,进一步影响到了河流径流。

2.非法取水:部分地区出现了非法取水现象,包括非法建设、乱占乱用黄河岸线等行为严重破坏了正常的水资源使用秩序。

应对措施:1.加强监管:政府需要加强对土地开发、水资源利用和监测的管理,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遏制非法取水行为。

2.推动节水措施: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水利设施效率等,以减少对黄河水资源的需求。

3.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加强流域内的生态保护,通过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来恢复植被,降低土壤侵蚀速度,提升河流自净能力。

二、水质恶化的问题1.工业和农业污染: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活动的增加,大量废水和农药残留物被排放到黄河中。

这些污染物严重损害了生物多样性,并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2.生活污水处理不彻底:部分地区存在污水处理设施不足或者运营不规范的情况,导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或者处理不彻底直接排放到黄河中。

应对措施:1.严格环保法律法规:政府应立法完善,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和处罚力度,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同时,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并提供相应的激励政策。

2.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药使用管理,提倡绿色有机农业,减少农药残留对黄河水质的影响。

3.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效率。

同时,鼓励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和废水处理等环保行动。

三、流域生态退化的问题1.植被破坏导致土壤侵蚀:过度开发和乱占乱用河岸地带导致植被破坏,使得土壤容易流失,并严重影响到河道内部沉积物的平衡。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措施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措施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水质恶化、河道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改善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保障居民健康,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措施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恢复河道的自然生态系统,提高河道水质,促进生物多样性,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在进行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时,需采取一系列的环境修复措施,包括水污染治理、生态景观规划、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生态修复与保护等多项措施。

针对城市河道的水污染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水污染监测网络,并严格控制排放标准,加强对河道周边工业和生活污染源的治理。

实行河道污水污染治理,采用生物滤池、人工湿地等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提高河道水质。

生态景观规划是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重要一环。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合理规划河道景观空间,提高河道周边的绿化率,增加湿地、水生植被等生态景观元素,打造宜人的生态环境。

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方面,应加大投入,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厂和排水管网,提高城市河道周边的污水处理能力,减少对河道的污染。

为了实现城市河道的生态修复与保护,可采取生态工程措施,包括支流生态恢复、湿地保护、水生植被种植、鱼类资源保护等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恢复河道的自然生态系统,提高河道的生态功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与发展。

在实施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措施时,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政府应加大对河道生态治理的投入,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提升治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企业应积极配合政府进行污染治理,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实现绿色发展。

社会各界应加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城市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共同守护美丽家园。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之以恒地不断努力,融合先进的技术手段与科学的管理理念,积极探索适合城市实际的治理模式。

西江中下游水生态环境现状与对策研究

西江中下游水生态环境现状与对策研究

西江中下游水生态环境现状与对策研究西江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河流之一,流经广西、广东和湖南三省,以及广州市、梅州市、清远市等地。

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近年来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水质恶化、水体污染、水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西江中下游水生态环境,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明确水生态环境现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措施。

一、水生态环境现状西江中下游流域水生态环境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质恶化:受到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田面源污染等影响,西江中下游水质恶化严重。

水中溶解氧含量低,COD和氨氮超标严重,严重影响了水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2. 水体污染:大量的废弃物和工业污水直排河道,导致水体污染严重。

部分区域水面漂浮物过多,极大影响了水域景观和生态平衡。

3. 湿地退化:受到开发建设和非法捕捞的影响,大量湿地面积减少,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从而影响了水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4. 河道生态平衡遭破坏:过度开发和使用水资源,导致河道生态平衡被破坏,水生物种群减少,生态系统恢复能力下降。

二、对策研究针对西江中下游水生态环境现状,我们应该提出以下对策和措施:1. 加强水质治理: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设施,保证排放标准符合要求。

推行农田面源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减少农田面源污染对水质的影响。

2. 推动水体整治:加大对水体污染治理力度,开展水域清淤和水体修复工作,恢复水体自净能力。

加强对排放污水的企业、单位的监管,切实减少直排河道的污染源。

3. 加强湿地保护:建立湿地保护区,严格控制湿地开发行为,修复退化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的多样性和完整性。

4. 建立河道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建立河道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对于过度开发和使用水资源的单位进行生态补偿,促进河道生态平衡的恢复。

5. 强化水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加强水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了解水生态环境变化情况,为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河流问题整改情况汇报

河流问题整改情况汇报

河流问题整改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河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水质污染、河道变窄、水量减少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下面我将就河流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针对水质污染问题,我们加强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工作,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和处理水平。

通过加大投入,优化设施,加强监管,我国许多地方的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一些严重污染的河流得到了有效治理。

其次,针对河道变窄和水量减少的问题,我们加强了河道整治和水资源保护工作。

通过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水资源合理配置等措施,一些受损的河道得到了修复,水量得到了有效保护和补充,保障了河流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河流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加大了对违法排污行为的打击力度,推动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落实。

通过加强监管和执法,一些违法排污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为河流环境的整体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

总的来说,我国河流环境问题整改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河流环境问题整改任重道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困难。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整改力度,切实加强河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努力实现河流环境的持续改善,为人民群众提供更美好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河流问题整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我们将继续坚持科学规划、依法治理,加大投入,加强监管,推动河流环境整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河道治理中常见水生态修复技术及应用措施

河道治理中常见水生态修复技术及应用措施

河道治理中常见水生态修复技术及应用措施摘要:水生态修复技术是改善水资源质量及对水体进行修复的一项重要技术。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对该项技术进行合理应用,一方面可以为水生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还能促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建立,促进水环境的持续发展。

本文叙述了河道整治工程中水生态修复的重要性,针对河道治理中常见水生态修复技术进行分析,重点论述相关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运用方法,为后续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1水生态修复的重要性在我国有2/3的城市面临着缺水问题,大部分城市河道都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

所以,解决河道污染,塑造一个良好的水生态系统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

而人工治理污染不仅需要消耗大量资金,也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因此,修复河道水生态系统,增强河道自身净化能力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在城市河道整治的工程中,要根据当地原有的人文历史资源,将水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的结合起来,倡导人们保护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从某种方面来讲,城市河道对推进城市化建设的进程有着不小的作用。

注重保护城市河道的水生态系统,将生物学原理充分的应用到城市河道规划建设中,既满足了河道的功能和景观的要求,又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有效的提高了人们生存环境的质量。

2河道治理中常见水生态修复技术2.1河岸生态修复河岸生态修复是目前最常见的水生态修复技术,强调通过对河岸环境进行处理,避免水土流失、优化环境,维持水生态的多样性,改善区域小循环。

如在河道周围种植各类植物,以高大木本植物、草本植物以及低矮灌木形成多元绿化系统,直接提升河道观感,也能利用植物的固水、固土能力,维持河道生态环境的稳定。

同时,植物活化了周边土体,使微生物活动更加频繁。

树木的落叶以及其他植物均可形成腐殖质,改善土质环境,为水生动物、植物提供更多营养来源,最终借助河岸生态修复实现水生态的综合修复。

2.2生物修复水生态修复的关键环节是恢复生物多样性,使水体周边环境重新恢复自然状态下的活力,生物修复也因此广受重视,较为多见的如水生动物修复。

河道整治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修复措施

河道整治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修复措施

河道整治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修复措施摘要:河流生态系统软件要想正常运行,必须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多样化的生态系统。

虽然传统的流域管理项目可以有效地管理路线,但由于之前流域生态系统软件之间缺乏协调,受项目原材料和技术的限制,对河流的生态和自然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以生态和谐理念为指导的河流整治,需要把握河流的生态自然环境和流域的生态特征,对流域进行相应的整治,在河流生态敏感区给予河流一定的尺度空间,尽可能利用生态工程数据进行整治。

关键词:河道整治;生态环境;影响;保护修复;措施1工程概况1.1防洪工程现状上寮河全长6.98km,大多数河流每10至50年处理一次。

港头污水池至五孔管涵出入口段为纯天然河道,河道宽度约30~60m。

该路段已纳入桥梁底部规划区域的防涝工程进行处理。

本工程整治范围包括五孔管涵进出口至巫山水利枢纽主坝中下游河段。

其中,创新路以下流域地势低洼,地面高程在3米至4米之间,部分底点高程不足3米。

同时,由于港头污水池水位的支撑和中央路宝安大道管涵的降低,该地区城市内涝较为严重。

1.2水生态修复工程现状河道的上下游约0.75公里为丘陵地形。

河道毗邻深圳市福永供水公司、巫山水利枢纽和凤凰山。

目前,通道两侧都有菜园和工业生产工厂。

河流的左岸是一个直立的挡土墙,工厂墙靠近河流而建,创造了一个没有扩张的室内空间。

左岸有一个菜园,可以利用大的室内空间。

沿途没有搬迁,道路完全连通。

但边坡落差较大,路堤高8~9米,被人和水阻挡。

目前的景观主要是地面覆盖物和果树。

由于项目建设、野生物种入侵等自然原因,部分边坡遭到破坏,杂草丛生,不仅影响滨江休闲旅游的安全,也缺乏良好的景观效果。

中上游约2km为小型复合断面。

台湾海峡两岸都是工业用地。

工业工厂聚集在一起,有些建筑杂乱无章。

沿河修建了几座工程建筑,导致沿河的畅通道路受阻。

不过,在拆除少量旧工程建筑后,海峡两岸的交通可以完全连通。

目前,绿色数量不够,缺乏颜色变化,物种单一,缺乏层次,因此无法建立良好的绿色植物生态生物群落。

浅析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方法

浅析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方法

浅析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方法摘要: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河道治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高水平的河道治理不但可以起到保护民众人身安全的作用,并且可以充分发挥河道自身防洪排涝、净化水质、灌溉农田、提升河道通航能力和美化环境的功能。

但是我们国家的水资源却相对匮乏,有的地方严重缺水,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水环境污染问题也在慢慢的变得严重,这就使得当前的情况变得更加的糟糕。

本文从河道治理现状分析,提出了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方法,以期对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有所参考。

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修复;方法引言传统的河流治理主要以防洪为主,对河道生态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因而,在对河道的治理中,我们不能盲从,必须建立在对河道治理现状的科学分析之上,遵循科学和生态的原则,对河道进行有效治理。

1河道流域水污染对生态的影响河道水生态系统主要是由水环境和其中的生物群落组成,水环境是河道生态的核心因子,当水环境被污染时,河道流域的整个生态环境都会受到致命的影响,其中的生态群落所具备的生态功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丧失。

在自然状态下的河道生态环境是一个稳定的物质循环状态,具备自我更新、自我修复和平衡演替的功能,其能量的流动和生物之间的制约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趋向于十分稳定的状态,但是水体的污染将这些平衡状态打破,使河流的自净能力丧失,自我更新功能停止。

对于国内农村地区的大部分水体来说,长期的污染让其处于一个缺氧的状态,引起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使整个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2河道治理的现状及问题2.1河流断流河流断流引发河流不连续现象,产生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自然的原因,比如冬季上游小溪干涸无水,或洪水季节造成河流改道。

人为的原因,如建立水闸,人为分流。

不管怎样的情况,结果就是下游无水。

下游由于长时间缺少水,导致水流不连续,就会破坏下游的水生态环境。

另外,河坝的建设也阻断了河流与陆域间的联系,导致生态系统产生退化。

2.2河流污染严重在经济社会中,为了经济利益,有些生产厂商会将污水直接排入河流,不仅破坏了生态,还带来了灾害,而且会形成恶性循环。

河道环保整改行动方案(三篇)

河道环保整改行动方案(三篇)

河道环保整改行动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我国河道环境遭受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各种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物直接或间接地排放到河道中,严重影响了水体的水质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为了保护和修复河道环境,提高水质,确保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和生活质量,制定并实施河道环保整改行动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整改目标1. 提高水质:通过治理和控制水污染源,实现河道水质达标。

2. 保护生态系统:恢复和维护河道的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3. 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尽量使用清洁生产和生活方式。

4. 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公众对河道环境保护的重视和意识,推动环保行动的开展。

三、整改措施1. 加强污染源的管控(1) 工业污染源:对工业企业进行排污许可证审查和管理,建立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监测制度,落实企业环评制度,确保工业废水的规范排放。

(2) 生活污水源:加大城市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维力度,推动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

鼓励居民采用节水措施,减少生活污水的产生。

(3) 农业面源污染源:推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和养殖废弃物,防止河道污染。

2. 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1) 河道修复:开展生态恢复行动,通过植被恢复、河岸整治、洪泛区保护等措施,修复河道的生态系统。

(2) 水体保护:加强水质监测,建立水质评估和监测网络,加大对河道水质的监督力度。

对于发现问题的河段,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保护。

(3) 生态建设:鼓励河岸带的绿化建设,增加湿地和沼泽地的建设和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3. 促进清洁生产和生活方式(1) 工业生产: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降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排放量。

(2) 生活方式:宣传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鼓励居民使用环保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量,提倡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

黄河治理保证措施

黄河治理保证措施

黄河治理保证措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压力。

作为我国第二长河流,黄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洪水灾害频发,黄河治理成为了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黄河治理的保证措施。

一、自然保护措施1. 河道整治:对于黄河来说,河道整治是保证黄河治理成功的关键环节。

在河道整治工程中,需要充分考虑黄河水量的波动,既需要扩大河道的输沙能力,又要维护河道的生态环境,避免出现退水、内淤等问题。

2. 滩涂保护:黄河流域的滩涂是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对生态环境和水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因此,要加强滩涂保护,限制过度开发和破坏,保护滩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3. 生态修复: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已经遭受了严重的破坏,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工程。

通过植被恢复、湿地保护等手段,提高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保护。

二、水利工程措施1. 水库调节:在黄河的上游地区,建设一系列水库是保证黄河治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调节蓄水和泄洪,可以减小洪峰流量,降低洪水灾害的风险,同时也提供了重要的水源供给。

2. 提高堤防安全性:黄河的堤防是抵御洪水侵袭的最后防线,因此要加大对堤防的巡查和维修力度,提高堤防的抗洪能力。

此外,还可以采用新型的防洪堤防材料,增强堤防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三、水资源管理措施1. 水资源合理分配: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分配,优化黄河流域各地的水资源利用结构,避免水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

2. 加强污染治理:黄河流域的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需要加强污染治理工作。

加大对污水处理厂和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惩违法排污行为,提高水质治理效果。

3. 水资源保护意识的培养:提高公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推动居民和企业节水意识的培养,降低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

四、综合治理和跨区域合作1. 跨区域合作:黄河流域涉及多个省份和自治区,要加强各地之间的协调合作,建立跨区域的黄河治理机构,共同推进治理工作,实现资源共享和效益互补。

关于河道整治情况的报告 范文模板

关于河道整治情况的报告 范文模板

关于河道整治情况的报告范文模板1. 引言1.1 概述河道整治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措施,在我国得到广泛的重视和推动。

本报告旨在全面陈述河道整治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未来的河道整治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本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包括引言、河道整治情况概述、河道整治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解决河道整治问题的对策和建议、结论。

每一部分内容都将详细介绍相关信息,旨在深入探讨河道整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其解决之道。

1.3 目的通过本报告的撰写,旨在全面了解当前我国河道整治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挑战所需采取的措施。

同时,希望能够提出具体合理的方案和构想来改进现状,推动河道整治工作朝着更加可持续和发展路径前进。

以上是关于文章“1. 引言”部分内容的详细说明,请参考撰写您具体报告时所需的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

2. 河道整治情况概述:2.1 河道整治的背景和意义:河道整治作为一项重要的生态环保工作,旨在改善河流水质,恢复生态平衡,并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河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环境和生活问题。

因此,进行河道整治具有深远的背景意义。

2.2 河道整治的目标和重点:河道整治的目标是恢复、保护和优化河流生态系统;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其中,重点包括水质净化、溶解氧含量提升、水体富营养化控制、底泥污染处理、沿岸带复垦等方面。

通过这些目标和重点的实施,可以使得河道获得良好的健康状态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3 河道整治取得的成效:近年来,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公众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我国河道整治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首先,在水质净化方面,通过加强排污口管理、加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等措施,许多河流的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其次,在生态系统恢复方面,相关部门加大了湿地保护和滩涂修复工作,为鱼类和其他生物提供了更好的栖息环境。

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方法研究

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方法研究

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方法研究摘要:自古人们沿河而居,河道治理是保证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借助现代科技、理念,对河道进行有效治理,能够进一步保证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目标的尽快实现。

当前,通过针对河道治理情况进行认真研究,发现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问题进行治理,才是水美和生态修复建设的有效保证。

而且河道治理与防洪、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河道治理必须坚持生态原则、远近结合原则和规划一致的原则,忌随心所欲,不求实际。

本文从河道治理现状分析,指出河道治理的具体方法和途径:修复河道的形态;治理修复河床;有效防治污染;紧跟技术发展,实现数字化管理,以期对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有所参考。

关键词:生态保护;生态修复;河流治理引言传统河流治理主要以防洪为主,对河道生态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因而,在对河道的治理中,我们不能盲从,必须建立在对河道治理现状的科学分析之上,遵循科学和生态的原则,对河道进行有效治理。

河道和水系连通、环境修复、水美乡村建设目标的实现,能够进一步保证经济发展目标的达成。

其主要体现在,水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乡村地区农业种植与生产、居民生活用水以及生产企业建设、发展等,均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持,对其进行有效治理,使其摆脱污染困境,摆脱短缺困境,能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提供可靠的助力。

项目相关负责人,应该在充分认识到水资源有效治理重要性的基础上,能够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有效办法,对水资源进行有效治理,以此保证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合理,保障其能够切实为乡村振兴提供可靠支持。

1 河道治理的重要性河流的治理不仅要了解河流的结构,还需要对重要河段提出治理方案;应了解河流污水形成的原因,防止污水对水生生物造成影响。

因此,要综合考虑涵养水源,强化节水优先、环保治污等方面,结合实际,对污水进行处理,提升科学治理的能力,提高处理水的效率与质量,达到人们对生态美好环境的要求。

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河流治理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虽然采取了措施,但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措施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措施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逐渐受到了严重破坏。

城市化进程中,河道面临着各种问题,如水质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堆积淤积、乱倒垃圾、乱搭建房屋等,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河道的生态环境质量,也直接威胁到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对城市河道的生态治理和环境修复至关重要。

一、河道生态环境问题及现状分析在城市化进程中,河道面临着诸多问题。

首先是水质污染,城市化进程中排放的大量污水、废水和垃圾,导致了河道水质的恶化,使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大幅增加,严重危害了水生物的生存环境。

其次是水体富营养化,城市化进程中排放的大量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导致了水中富营养物质的大量积累,促进了水生植物过度生长,形成了藻类水华,严重破坏了河道的生态平衡。

再者是堆积淤积,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建筑工地排放的泥沙和垃圾,使河道淤积、变窄、甚至干涸,这不仅影响了河道的自然生态功能,也增加了城市的水患风险。

乱倒垃圾、乱搭建房屋等不文明行为,也直接威胁到了河道的生态环境质量。

城市河道的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首先是保护水资源。

城市河道的水资源是城市的生命之源,而河道的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水质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其次是改善城市生活环境。

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而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吸引力。

再者是提高城市形象。

城市河道是城市的名片,良好的河道生态环境能够提高城市的形象和品位,增强城市的软实力和竞争力。

城市河道的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能够促进河道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城市河道的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关键技术措施。

首先是水质治理技术。

对于城市河道水质的污染问题,需要引入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和人工湿地等生态修复手段,加速降解和清除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其次是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技术。

对于城市河道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需要引入水生植物挡泥滩、人工旋流沉沙池、增氧降藻剂等技术手段,控制水中富营养物质的积累和水华的形成。

保护黄河方案及措施

保护黄河方案及措施

保护黄河方案及措施引言黄河是中国母亲河之一,也是世界上有名的河流之一。

然而,多年来,黄河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导致了频繁的洪水、水土流失等问题。

为了保护黄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案,以重建黄河流域的健康生态系统。

1. 加强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保护黄河的关键措施之一。

我们需要恢复黄河流域的湿地、草原和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以提供足够的生态保护和自然滞洪的功能。

修复湿地可以增加水源涵养,减少洪水的发生和流速,同时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供动植物生存。

恢复草原和森林可以控制土壤侵蚀,减少水土流失,保护黄河上游的水源地和生物多样性。

2. 构建水资源管理系统黄河是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水资源补给源,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严格的水资源管理系统,保障黄河的水资源利用合理高效。

这包括完善水资源分配制度,制定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方案,并设立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管和调配黄河流域的水资源。

同时,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掌握黄河的水情变化,以便做出相应的水资源调控措施。

3. 建设水利工程为了有效控制黄河的洪水,我们需要建设一系列的水利工程。

首先是修建堤坝和拦沙坝,以增加河道容积和提高堤岸的抗洪能力。

其次是修建水库和调节闸门,用于蓄水和调节洪水。

这些水利工程可以有效地控制黄河的水流,保护周边地区的生命财产安全。

4. 实施土地治理土地治理是保护黄河的另一个重要措施。

我们需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黄河流域的土地资源。

同时,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如建设梯田、植树造林、修建沟渠等,防止水土流失。

此外,加强耕地保护和农业生态化建设,推广绿色农业,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保护黄河流域的农田生态系统。

5. 加强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为了更好地保护黄河,我们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

科学研究可以提供丰富的数据和技术支持,为保护黄河提供更科学的方案和措施。

此外,我们还应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合作,共同保护黄河。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和修复研究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和修复研究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和修复研究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其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唐古拉山脉,流经九省区,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流域占据了我国国土面积的十分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然而,近年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峻,治理和修复工作也逐步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和推动。

一、治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必要性黄河流域是我国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拥有着广阔的农田和牲畜饲养地。

然而,由于人类的长期过度开发和利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黄河不仅成为了我国重要的污染河流之一,还面临着生态系统退化、土地沙漠化以及自然生态系统进一步破坏的情况。

治理和修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任务。

治理和修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不仅可以促进水土保持和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保障水资源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还可以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发展壮大绿色产业。

二、治理和修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主要方法1.推进水资源节约和保护黄河流域水质污染是影响流域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保护和治理黄河流域水资源,必须采取多种措施。

其中,推进水资源节约和保护是治理和修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重点之一。

应通过改善农村饮水安全、加强城市污水治理、控制化肥农药使用等方式,为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节约和保护提供强大的支持与保障。

2.促进湿地生态保护黄河流域湿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流域的生态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湿地生态系统也遭受了人类长期的过度开发和利用的压力。

因此,促进湿地生态保护是治理和修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另一项重要工作。

为了实现湿地生态保护,必须加强湿地公园建设、控制湿地复垦和加强湿地的科学管理等,有效地保护黄河流域湿地健康发展。

3.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为了保护和恢复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开始从经济上进行治理,逐渐建立起了生态补偿机制。

通过对生态系统开发利用的补偿、环境损害的修复等方式,实现了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和修复。

黄河上游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黄河上游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黄河上游存在的问题和措施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源于青海高原,流经西北地区、华北平原最终注入渤海。

作为中国第二长的河流,它承载着亿万人民的生活和发展需求。

然而,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的压力不断增加,黄河上游也面临了诸多问题。

本文将探讨黄河上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措施。

一、水资源短缺黄河上游地区以干旱为主,年均降水量少于500毫米。

由于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水资源日益减少,导致当地农业灌溉困难以及生态系统受到威胁。

针对这个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用水效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改进农田排水系统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用水量,并提高用水利用率。

2. 水资源调度: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将丰富的南方江河径流引入黄河上游地区供给农业和城市用水。

3. 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大对湖泊、河流、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力度,控制过度开采并加强环境监测。

二、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黄河上游地区土壤脆弱,易受到风蚀和水蚀的侵袭。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人口密度的提高,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导致了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实施植被恢复项目:通过植树造林、草场改良等方式促进植被恢复,并且提高景观建设的可持续性。

2. 发展生态畜牧业:改变传统放牧模式,推行集约化养殖,避免过牧引发的土壤侵蚀。

3. 加强农牧结构调整:引导农民从粗放型经营向现代农业转变,并促进养殖业与耕作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减少非法扰乱河道引水或破坏堤防等违法行为。

三、洪涝灾害频发由于黄河上游地区地势复杂,加之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该地区经常发生洪涝灾害。

这些灾害不仅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也影响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稳定。

为应对洪涝灾害,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防洪工程建设:修建抗洪堤坝,提高堤防和河道的承载能力,以便更好地分流、蓄水和排水。

2. 完善预警系统:建立健全的洪水预警系统,并加强公众教育和指导以提高社会抗灾能力。

3. 提高农田排涝能力:改进农田排水系统,确保农田遭受洪涝时能够及时排除积水。

河道流域遭破坏的生态环境描述及修复措施

河道流域遭破坏的生态环境描述及修复措施

河道流域遭破坏的⽣态环境描述及修复措施河道流域遭破坏的⽣态环境描述及修复措施⼀、遭破坏⽣态环境描述中国河道分布⼴泛,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地资源的不断开发,导致⾃然及⼈⼯流域河道空间被不断挤占,⽔体污染愈发严重,周围植被破坏严重,⼟壤贫瘠;⼈为开荒种地及流域地质、⼟壤、综合因素,形成了多沙河流,导致河道的⽣态环境破坏⾮常严重,各种动植物⽆法⽣存,造成该⽣态系统处于变动、残缺状态,具体表现如下:1、河流源头植被稀疏,植被覆盖率低,其中耐旱灌⽊和草本⼤⾯积衰败,形势岌岌可危。

⽔⼟流失严重,河道两岸树种单⼀,林层结构简单、绿⾊屏障残缺、⽣态多样性差;2、⼟地⽆序开发,环境承载⼒下降,⼟地贫瘠化和沙化严重,造成当地⽓温上升、旱情加重,严重威胁绿洲的⽣存和发展;3、⽔体污染严重,⾃净能⼒差。

许多河道是城市地表径流的汇集地,⽣活垃圾在地表汇流时进⼊河道,严重污染环境。

另外,⼀些⽣活、⽣产污⽔未经处理或未达到排放标准⽽直接排⼊河道,造成河道⽔流流动性差,⽔体污染严重,⽔体的⾃净能⼒降低;4、⽣态环境退化。

随着河流⽔质恶化和底泥中污染物的⼤量沉积,各种微⽣物(细菌)等⼤量繁殖,⽔体中溶解氧量降低,⽔⽣⽣物种类快速减少。

河道过度的⼈⼯渠化造成湿地⾯积减⼩,隔断了⼟壤和⽔体的物质交换,⽣物栖息地被分割、孤⽴,破坏了两栖动物及部分⽔⽣⽣物的⽣息空间,也使⽣物种群特别是植物群落失去了⽣存空间,使⽣物多样性降低,物种数⽬⼤量缩减,最后造成河道流域地带⽣态环境不断退化。

图1 遭受破坏的河道流域⼆、修复措施由于河道流域环境的破坏,⼀些⾼等动植物势必灭绝,所以根据群落演替规律,为了使该河道⽣态系统能够重新演替到⼀个完整稳定的状态,则应该从最基础的环境因⼦开始控制,但是如果单纯靠⾃然演替则⽆法在短时间内使该⽣态系统恢复到稳定状态,因此必定要加⼊⼀定的⼈⼯⼲预。

1、河道流域基础修复在河道流域内禁⽌挖沙,禁⽌在河滩地内开荒造⽥,保护野⽣草本植被,依靠两岸⽣态环境的修复,⾃然固定流沙;河道外部可设置疏林草地景观和⽣物防洪地带,建设绿化⼯程。

河道环境卫生整治方案

河道环境卫生整治方案

河道环境卫生整治方案黑臭河道的治理方法:城市河流作为城市的命脉,不仅有水体循环、水土保持、贮水调洪、水质涵养等功能,而且还能调节温湿度、改善城市小气候,健康的城市水体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快,我国许多城市河流水质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十分突出,甚至出现了季节性和常年性水体黑臭现象。

因此,解决城市河流的污染、恢复河流的生态和社会功能问题仍然是许多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任务之一。

以下为黑臭水体治理方法:1.物理方法:①引水换水用“以清释污”方法对污染水体进行稀释,可以使水体黑臭关键性水质指标总磷和有机物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浓度等有所下降。

但对于蓄水量较大的水域,补水量太小起不到净化效果,而提高补水量又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费用高昂。

所以“引水释污”只是起到一个“治标不治本”暂缓效果,对于富营养化严重的湖泊,采用“引水释污”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②底泥疏濬“清淤挖泥”可以增加堆积湖内的大量有机碳、氮、磷等营养物质,减小湖的蓄水量,就是增加内源性污染、减低水体白臭味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但是大规模清淤,可能会毁坏湖泊旧有的生物种群结构和生境,弱化其中氧功能,对生态复原增添负面影响。

2.曝气复氧法:空气冷却复氧对消解水体白臭味的良好效果已被国内一些实验室试验及河流空气冷却中试所证实。

其原理就是步入水体的溶解氧与黑臭物质(h2s,fes等还原成物质)之间出现了水解还原成反应。

对于长期处在缺氧状态的黑臭河流,必须并使水生态系统恢复正常至正常状态通常须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水体空气冷却复氧有利于大力推进这一过程。

由于河道空气冷却复氧具备效果不好、投资与运转费用相对较低的特点,已沦为一些发达国家例如美国、德国、法国及中等发达国家与地区例如韩国、香港等在中小型污染河流污染环境治理经常使用的方法。

对于污染情况严重,污染长期排出的水体须要协调生物方法及生态措施,因此,可以作为辅助生物—生态复原的方法之一。

水生态修复与保护活动方案

水生态修复与保护活动方案

水生态修复与保护活动方案水生态是指水体及其所支持的生物群落和生物多样性的集合体。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水生态环境遭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和污染。

为了保护水生态系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修复和保护活动方案。

一、水生态修复方案1. 湿地修复:湿地是重要的水生态系统,能够净化水质、保护河道、改善生物栖息地等。

通过人工修复方式,恢复受损湿地的生态功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 恢复湿地植被:通过引入适宜的湿地植被,促进湿地植被的生长,增强湿地的保水能力和生态功能。

b. 湿地栖息地恢复:为湿地内的鸟类、昆虫等提供适宜的栖息条件,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2. 河流生态修复:河流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修复受损的河流生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 河床退化修复:通过清理河床淤泥,恢复河床的水流通畅性,改善河水的流动速度和水质。

b. 建设人工鱼礁:在河流的适宜位置建设人工鱼礁,为鱼类提供繁殖和生活的场所,保护河流生物。

3. 水体污染修复:水体污染是水生态环境破坏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修复受污染的水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 植被过滤带建设:在受污染的水体周围建设植被过滤带,利用植物的吸收能力净化水质。

b. 生物调控:引入适宜的水生动植物,通过它们的生物作用对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进行降解和转化。

二、水生态保护方案1. 清理河道垃圾:定期清理河道中的垃圾和固体废物,防止垃圾对水生生物的危害和生态破坏。

2.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采取科学合理的农业耕种方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避免农药和化肥对水体的污染。

3. 促进河流连通性:保护河流的自然弯曲和流域连通性,提供更多的生物迁徙通道,促进河流生态系统的交流和繁衍。

4. 加强水生态教育:通过开展水生态保护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水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

总结:水生态修复和保护活动是保护水生态系统、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湿地修复、河流生态修复和水体污染修复等方式,我们可以恢复和改善水生态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道流域遭破坏的生态环境描述及修复措施
一、遭破坏生态环境描述
中国河道分布广泛,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土地资源的不断开发,导致自然及人工流域河道空间被不断挤占,水体污染愈发严重,周围植被破坏严重,土壤贫瘠;人为开荒种地及流域地质、土壤、综合因素,形成了多沙河流,导致河道的生态环境破坏非常严重,各种动植物无法生存,造成该生态系统处于变动、残缺状态,具体表现如下:
1、河流源头植被稀疏,植被覆盖率低,其中耐旱灌木和草本大面积衰败,形势岌岌可危。

水土流失严重,河道两岸树种单一,林层结构简单、绿色屏障残缺、生态多样性差;
2、土地无序开发,环境承载力下降,土地贫瘠化和沙化严重,造成当地气温上升、旱情加重,严重威胁绿洲的生存和发展;
3、水体污染严重,自净能力差。

许多河道是城市地表径流的汇集地,生活垃圾在地表汇流时进入河道,严重污染环境。

另外,一些生活、生产污水未经处理或未达到排放标准而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河道水流流动性差,水体污染严重,水体的自净能力降低;
4、生态环境退化。

随着河流水质恶化和底泥中污染物的大量沉积,各种微生物(细菌)等大量繁殖,水体中溶解氧量降低,水生生物种类快速减少。

河道过度的人工渠化造成湿地面积减小,隔断了土壤和水体的物质交换,生物栖息地被分割、孤立,破坏了两栖动物及部分水生生物的生息空间,也使生物种群特别是植物群落失去了生存空间,使生物多样性降低,物种数目大量缩减,最后造成河道流域地带生态环境不断退化。

图1 遭受破坏的河道流域
二、修复措施
由于河道流域环境的破坏,一些高等动植物势必灭绝,所以根据群落演替规律,为了使该河道生态系统能够重新演替到一个完整稳定的状态,则应该从最基础的环境因子开始控制,但是如果单纯靠自然演替则无法在短时间内使该生态系统恢复到稳定状态,因此必定要加入一定的人工干预。

1、河道流域基础修复
在河道流域内禁止挖沙,禁止在河滩地内开荒造田,保护野生草本植被,依靠两岸生态环境的修复,自然固定流沙;河道外部可设置疏林草地景观和生物防洪地带,建设绿化工程。

在河堤迎水面密植草本、灌木,建设生物软堤防,外围土地营造防护林带。

2、以防风治沙保持水土为目标
通过人工封山,以保护好现有天然植被为目的、同时采取见缝插针实施人工直插、植苗造林,选取樟子松、锦鸡、山里红等防风治沙能力强的树种,形成以天然植被群落为主的生态防护区。

流域生态环境修复,要坚持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中心,多造林并造好林,利用森林来涵养水源和加固土地。

当然,对于冲沟发育、沟壑纵横的剧烈侵蚀地带,应当首先大力加强沟道工程建设,尽可能拦蓄洪水,控制泥沙不下沟、崩岗不下移,然后恢复植被,营造优良产流汇流条件。

3、加强生物生态修复
(1)人工增氧。

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是水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水体中的溶解氧主要来源于大气复氧和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

当河道污染物耗氧量过大时,单靠大气复氧是不够的,必须进行人工增氧,以提高水体的环境修复能力。

比如可以利用河道及两岸堤水修建一些水车、喷泉及小瀑布等,这样既可以增加河道的景观效果,又可以增强河道内水体的流动性与交换能力,增大水中的溶解氧含量;
(2)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能够充分利用砾石、沙石、沙土(土壤)过滤,生物与微生物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降解污染物,具有净化水体的功能。

同时,沙卵石、滩涂湿地、水面可为植物生长和水、陆生物的栖息创造良好条件。

在保证河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可利用自然湿地或人工修建湿地,增加水陆过渡带,尽可能模仿自然模式为湿地生态系统创造基础条件,并修建适宜的湿地景观平台,发挥湿地调蓄洪水、调节局地气候、净化水体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自然、生态和环境功能;
(3)水生生物调控。

利用生物去除污染物的方法可以很好避免二次污染。

鱼、虾、螺、贝等水生生物是河流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可以滤食和摄食河道中浮游生物与有机碎屑,促使水体环境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一些鱼类与贝类对河流水体中的重金属、放射性元素等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具有一定的富集作用,可从一定程度上改善水质。

另外,鱼的游动有助于水体的上下流动,从而促进水体中污染物的沉淀与分解;
(4)补充水量。

适时从其他河流给本河道水域调水和补水,可以增大河流的流速与流量。

水量的增加可以稀释河道水体,降低河流污染物浓度,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流速增大可以增加水体交换频次,促进污染物的扩散、输移,同时还可以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促进水生物数量和种类增加,提高它们环境耐受力,进一步促进生态演替。

4、提高空间生物生境多样性
河道水、陆空间面积与存异性越大,生物多样性越强,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服务价值所具有的促进作用越强,对于一个已经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来说,该地的物种数目一定是急剧减少,因此通过人工干预来增加生物种类,可以更好地使演替朝着稳定状态发展。

(1)首先应努力增加河道水面与两岸的面积,保持左右岸、上下游生物群落栖息地的连续性,使其处于一个较完整的生态系统中,同时增加水面与岸坡的绿化过渡通廊,使岸坡与岸边绿地、树林融合;
(2)河道水面可根据植物适宜生长的水深,通过生态学相关知识,利用植物在水层中的分布及生长情况,依次布置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水面植物布置时要考虑泄洪和航运要求,尽量布置在边坡脚的区域。

水位和边坡脚结合部位可种植茭白荀、香蒲或芦苇等,保土固堤,同时吸收与分解污染物,从坡脚到坡顶依次布置岸边湿地带、暴雨过滤系统带和草皮带。

常规水位以上多植常绿草皮,利用其发达的根系护岸保土。

河坡平布置自然式、混合式以及园林式生物群落,并呈片状或带状自然布设,比如可种植当地产的灌木、景观树木、经济果木或竹林,形成对人和动物具有高度亲近性的陆地生态;
(3)生态河道的物种主要包括水生、湿地物种和陆生物种。

水生、湿地物种的选择一般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①易栽培和繁殖的当地优势种;②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③对水体环境污染物具有一定承受能力;④对水体环境具有较强净化能力。

对于水生、湿地物种的选择,需要结合河流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来确定,通常选择根系发达、生存能力强、生长速度快而且具有较强的水体净化能力的物种,一般可选择凤眼莲、芦苇、香蒲等。

陆生物种的选择常常要结合河道两岸景观空间的要求,可选择观赏价值高、景观效果好、容易栽培的草本植物与乔灌木,草坪应尽量选择多年生品种,做到各物种相互交错,层次分明,既具有一定的季节变化,又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河道两岸有适应不同水情的多种类共存的自然植物群,同时要注重保留原有野生植物,保留或恢复湿地、河湾、急流和浅滩,为本土的水生、陆生植物和动物的栖息繁衍提供条件,当然在不违背生态发展的前提下,还可以适当增加外来物种来协调当地各个生物间的生长平衡。

5、流域分区块功能划分
在一些基础环境因子得到改善后,为了进一步促进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则必定要根据该生态系统的特点进行区域规划,以实现该河道流域的最大化发展。

在河流源头,保护原有的天然植被,并采取措施加大森林覆盖率,改善现有低效林,形成水土保持区和水源涵养区;中段构建水库,建设以沙地、水面、绿色森林为主题的风景林区,为旅游休闲度假功能区;
下段为水库下游,建立复合型农林区,发展花卉、蔬菜、水果,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

图2 修复后的河道流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