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知识点教学教材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全)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互换性的概念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互换性和测量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互换性的概念及其含义2. 互换性的重要性3. 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4. 测量方法及其分类5. 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互换性的概念及其含义2. 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3. 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互换性的概念、含义及其重要性,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互换性和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测量误差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互换性与测量技术》2. 课件:互换性、测量技术的相关图片和实例3. 工具:尺子、量具等测量工具4. 设备:实验室测量设备《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互换性的分类及其特点。
2. 使学生掌握不同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运用互换性和测量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内容1. 互换性的分类及其特点2. 不同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3. 测量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互换性的分类及其特点2. 不同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3. 测量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方法九、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互换性的分类及其特点,不同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2.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室测量实践,掌握测量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测量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十、教学准备1. 教材:《互换性与测量技术》2. 课件:互换性、测量方法的相关图片和实例3. 工具:尺子、量具等测量工具4. 设备:实验室测量设备《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第三部分)十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及其分类。
第二章 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2版)》教学课件
第四节 测量误差
一、测量误差的概念 对于任何测量过程来说,由于计量器具和测量条件的限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
或大或小的测量误差。因此,每一个实际测得值往往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接近被测几 何量的真值,这种实际测得值与被测几何量的真值之差称为测量误差。测量误差可 以用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来表示。 1.绝对误差 绝对误差是指被测几何量的测得值与其真值之差, 2.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是指绝对误差(取绝对值)与真值之比
第二节 长度和角度基准及其量值传递
(2)长度量块的分级 量块按制造精度分为五级,即0,1,2,3,K级,其中0级精度最高,3 级精度最低。K级为校准级,用来校准0,1,2级量块。量块的“级”主要是根据量块长 度极限偏差±te和量块长度变动量的允许值tv来划分的。量块按“级”使用时,以量 块的标称长度作为工作尺寸。该尺寸包含了量块的制造误差,不需要加修正值,使 用较方便,但不如按“等”使用的测量精度高。 (3)长度量块的分等 量块按检定精度分为1~5等,其中1等精度最高,5等精度最低。 (4)长度量块的尺寸组合
第二节 长度和角度基准及其量值传递
一、长度基准与量值传递 国际上统一使用的米制长度基准是在 1983 年第 17 届国际计量大会上通过的,
以米作为长度基准。米的新定义为:“米为光于真空中在(1/299 792 458)s 的时间间 隔内所行进的距离”。为了保证长度测量的精度,还需要建立准确的量值传递系统。 鉴于激光稳频技术的发展,用激光波长作为长度基准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复现性。 我国采用碘吸收稳定的 0.633 μm 氦氖激光辐射作为波长标准来复现“米”。
第二节 长度和角度基准及其量值传递
(1)长度量块尺寸方面的术语 1)量块长度 l。 2)量块中心长度 lc。 3)量块标称长度 ln。 4)量块长度偏差e。 5)量块长度变动量 v。 6)量块测量面的平面度fd。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知识点(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知识点第1章绪言互换性是指在同一规格的一批零、部件中任取一件,在装配时不需经过任何选择、修配或调整,就能装配在整机上,并能满足使用性能要求的特性。
互换性应具备的条件:①装配前不换②装配时不调整或修配③装配后满足使用要求按互换性程度可分完全互换(绝对互换)与不完全互换(有限互换)。
按标准零部件和机构分外互换与内互换。
互换性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1.从使用方面看:节省装配、维修时间,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持久性,提高了机器的使用寿命。
2.从制造方面看:便于实现自动化流水线生产。
装配时,由于零部件具有互换性,不需辅助加工和修配,可以减轻装配工的劳动量,缩短装配周期。
3.从设计方面看:大大减轻设计人员的计算、绘图的工作量,简化设计程序和缩短设计周期。
标准与标准化是实现互换性的基础。
标准分类(1)按一般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2)按作用范围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3)按标准的法律属性分: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国家强制性标准用代号“GB”表示。
国家推荐性标准用代号“GB/T”表示。
优先数系的种类(1)基本系列R5、R10、R20、R40(2)补充系列R80(3)派生系列选用优先数系的原则按“先疏后密”的顺序。
第2章 测量技术基础测量过程的四要素:测量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
测量仪器和测量工具统称为计量器具。
计量器具分类按其原理、结构和用途分为:(1)基准量具 (2) 通用计量器具(3)极限量规类(4)检验夹具按测量值获得方式的的不同,测量方法可分为:1. 绝对测量和相对(比较)测量法2. 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法测量误差 : 测得值与被测量真值之差。
基本尺寸相同用∆评定比较测量精度高低基本尺寸不相同用ε评定(1)绝对误差Δ——测得值与被测量真值之差。
0x x -=∆(2)相对误差ε——测量的绝对误差的绝对值与被测量真值之比。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件第2章
对于间隙配合,配合公差可表示为: Tf=|Xmax-Xmin|=(Dmax-dmin)-(Dmin-dmax) =(Dmax-Dmin)+(dmax-dmin)=Th+Ts
差值大,则允许尺寸变动范围大,因而要求的加工精度低;相 反,若公差值小,则允许尺寸变动范围小,因而要求的加工精 度高。
(3)极限偏差表示每个零件尺寸允许变动的极限值,是判 断零件尺寸是否合格的依据。
(4)从作用上看,公差影响配合的精度;极限偏差用于控 制实际偏差,影响配合的松紧程度。
2.2.4公差带图
过渡配合的平均松紧程度,可能是平均间隙,也可能是平 均过盈。当相互交叠的孔公差带高于轴公差带时,为平均间 隙;当相互交叠的孔公差带低于轴公差带时,为平均过盈。在 过渡配合中,平均间隙或平均过盈为最大间隙与最大过盈的 平均值,所得值为正时,则为平均间隙,为负时则为平均过盈, 即
图2.7过渡配合
4.配合公差
最大过盈
Ymax=EI-es=0-(+0.023)=—0.023 平均间隙
2.1概述
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各项标准已逐步与国际标准(ISO) 接轨。国家技术监督局不断发布实施新标准,相继颁布了公 差与配合的国家标准GB/T1800.1—1997、GB/T1800.2— 1998、GB/T1800.3—1998和GB/T1804—1992,代替了旧 标准。我国目前已初步建立并形成了与国际标准相适应的 基础公差体系,可以基本满足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的需要。
图2.5间隙配合
由于孔和轴的实际尺寸在各自的公差带内变动,因此,装 配后各对孔、轴间的间隙也是变动的。当孔为最大极限尺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ppt课件
(4)极限制 经标准化的公差与偏差制 度称为极限制。
(5)基本偏差 标准中表列的,用以确 定公差带相对与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 称为基本偏差,一般为靠近零线或位于零线 的那个极限偏差,图2-6。
优先数系各系列之间关系的动画演示
.
第二章 光滑圆柱体结合的公差与配合
第 一 节 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与定义 基孔制配合公差带图的动画演示
第 二 节 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 用通用规则换算孔的基本偏差的动画演示 用特殊规则换算孔的基本偏差的动画演示
第 三 节 国家标准规定的公差带与配合 配合制公差示例的动画演示
.
3. 互换性的种类
互换性按其互换程度,可分为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两种。 完全互换性要求零部件在装配时,不需要挑选和辅助加工便 能装配且能满足其使用性能要求。一般用于厂际之间的协作。 不完全互换则允许零部件在加工完后,通过测量将零件按实 际尺寸大小分为若干组,使各组组内零件间实际尺寸的差别减小,装配 时按对应组进行。这样,既可保证装配精度和使用要求,又能解决加工 上的困难,降低成本。该种互换仅组内零件可以互换,组与组之间不能 互换。该种互换适合部件或构件在同一厂制造和装配。
在维修方面,具有互换性的零部件在磨损及损坏后可以及时更 换,因而减少了机器的维修时间和费用,保证机器连续运转,从而提 高机器的使用价值。
.
第二节 标准化与优先数
1. 标准 指为了取得国民经济的最佳效果,对需要协调统一的具有重复
特征的物品(如产品、零部件等)和概念(如术语、规则、方法、代号、量 值等),在总结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由有关方面协调制订,经 主管部门批准后,在一定范围内作为活动的共同准则和依据。 2. 标准化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完整)资料讲解
标准化是实现互换性的前提。只有按一定的标准进行设计和制造,并按一定 的标准进行检验,互换性才能实现。
3. 优先数系
由一系列十进制等比数列构成,代号Rr。优先数系中的每个数都是一个优 先数。每个优先数系中,相隔 r项的末项与首项相差10倍;每个十进制区间中各 有r个优先数。
第二章
尺寸的极限与圆柱结合的互换性
学习指导
本章学习的目的是掌握基础标准《极限与配合》 的一般规律,为合理选用尺寸公差与配合、学习其它 典型零件的公差与配合,进行尺寸精度设计打下基础 。学习要求是对极限与配合标准中的术语定义,要着 重搞清其概念与作用,并抓住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进行分析,避免单纯从定义上孤立地去理解;重点要 掌握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的结构、特点和基本规律以 及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原则。
1.公差:允许零件尺寸和几何参数的变动范围称 为“公差” 2.检测:检测包含检验与测量。
3.实现互换性的条件:标准化是实现互换性的前提。
二、标准和标准化(自学)
三、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GB/T321—1980 )
优先数就是一种对各种技术参数进行简化、协 调和统和互换性的基本概念及有关的基本术语及定义; • (2)基本掌握几何量公差标准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应用原则; • (3)初步学会根据机器和零件的功能要求,选用公差与配合; • (4)能够查用本课程讲授的公差表格和正确标注图样; • (5)建立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了解基本测量原理与方法和初步学
1979年:参照国际标准制定了“公差与配合”的国家标准GB1800~ 1804 —1979(简称“新国标”)取代GB159~174—1959
1992~1996年上述新国标进行了部分修订,将《公差与配合》改为 《极限与配合》,用《极限与配合 基础 第一部分:词汇》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件
制造误差
由于加工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导致零件的实际尺寸、形状和 位置与理想状态存在偏差。
测量误差
由于测量设备、测量方法和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测量结果的 不准确性。
磨损与疲劳
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摩擦、振 动等因素,导致零件的几何量精 度逐渐降低。
几何量精度的检测方法
1 2 3
比较测量法
将待测零件与标准件进行比较,通过直接观察或 使用测量工具来评定零件的几何量精度。
技术测量的定义是使用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对各种量值进行测量,以获得准确、 可靠的数据和结果。
详细描述
技术测量是一种基于数学和物理原理的测量方法,通过使用各种测量工具和设备 ,对各种量值进行测量,如长度、宽度、高度、重量、温度等。它涉及到多个领 域的知识和技术,如几何量测量、机械量测量、电磁量测量等。
技术测量的基本要素
05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测量误差的来源与分类
•·
系统误差: 由于某种确定的、经 常性的因素引起的测量误差,其 大小和符号可以预测。例如,测 量仪器的偏差或老化。
测量误差的来源与分类
随机误差: 由于偶然因素引起的 测量误差,其大小和符号无法预 测。例如,温度、压力的微小波 动或测量仪器的不完善。
粗大误差: 由于测量者疏忽或外 部干扰引起的明显错误。例如, 读数错误或记录错误。
游隙的检测是为了确定轴承在安装后 是否具有足够的游隙,以保证轴承的 正常润滑和运转。
圆柱齿轮的互换性检测
01
02
03
04
圆柱齿轮的互换性检测主要包 括齿形精度、齿向精度和齿距
精度的检测。
齿形精度的检测是为了确保齿 轮的齿形符合设计要求,以减 小齿轮运转时的振动和噪声。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件第5章
5.2.2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在标准中,将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分为四类——幅度
参数、间距参数、混合参数和曲线参数。下面主要介绍评定 表面粗糙度的常用参数。
1.与高度特征有关的参数——幅度参数 1) 评定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Ra Ra是指在一个取样长度内,轮廓上各点纵坐标绝对值的 算术平均值,如图5-8所示(图中的横坐标轴代表中线)。 Ra用公式表示为
轮廓支承长度率Rmr(c)与零件的实际轮廓形状有关,它是 反映零件表面耐磨性能的指标。对于不同的实际轮廓形状,
在相同的评定长度内给出相同的水平截面高度c时,Rmr(c)越 大,则表示零件表面凸起的实体部分就越多,承载面积就越
大,因而接触刚度就越高,耐磨性能就越好。图5-12(a)的轮 廓耐磨性能较好,图5-12(b)的轮廓耐磨性能较差。
(4) 耐腐蚀性方面。表面越粗糙,腐蚀性气体或液体越容 易在粗糙度的凹谷处聚集,并通过表面微观凹谷渗入到金属 内层,造成表面腐蚀。
(5) 接触刚度方面。表面越粗糙,表面间的实际接触面积 就越小,致使单位面积上的压力越大,造成峰顶处的局部塑 性变形加剧,接触刚度下降,从而影响机器的工作精度和平 稳性。
Rsm
1 m
m i 1
X si
同样,在计算参数Rsm时,需要判断轮廓单元的高度和间 距。若无特殊规定,缺省的高度分辨率应按Rz的10%选取,缺 省的间距分辨率应按取样长度的1%选取。且上述两个条件都
应满足。
图5-11 轮廓单元的平均宽度计算用图
3.与形状特征有关的参数—曲线参数 在标准中,共用了3个参数和两种曲线来表达轮廓的形状 特征。与其他参数不同的是,这些参数和曲线都不是定义在
取样长度上,而是定义在评定长度上。这里只介绍常用的一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全)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互换性概念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互换性的基本概念。
使学生认识到互换性在工程和制造领域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了解互换性对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互换性的定义和特点互换性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互换性对产品性能的影响案例分析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互换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互换性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影响。
1.4 教学准备教学PPT和相关案例材料投影仪和音响设备1.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介绍互换性的概念(10分钟)讲解互换性的特点和重要性(15分钟)分析互换性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15分钟)学生互动讨论,提问和解答(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5分钟)第二章:测量技术基础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使学生了解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
培养学生进行实际测量的能力和技巧。
2.2 教学内容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常见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实际测量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利用示范法,演示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
采用实践法,进行实际测量操作练习。
2.4 教学准备教学PPT和相关理论知识材料测量工具和设备(如卡尺、千分尺、量具等)实际测量操作的材料和场地2.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介绍测量技术的重要性(10分钟)讲解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5分钟)演示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15分钟)学生实践操作,进行实际测量练习(1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5分钟)第三章:公差与配合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公差和配合的概念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使学生掌握公差和配合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公差和配合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公差和配合的定义和分类公差和配合的计算方法公差和配合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公差和配合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全)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互换性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互换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掌握互换性的基本特性3. 理解互换性与标准化、系列化的关系1.2 教学内容1. 互换性的概念与定义2. 互换性的重要性3. 互换性的基本特性4. 互换性与标准化、系列化的关系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互换性的概念、特性和重要性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理解互换性的应用1.4 教学设计1. 引入话题:讨论产品的通用性和互换性2. 讲解互换性的概念与定义3. 分析互换性的重要性4. 讲解互换性的基本特性5. 探讨互换性与标准化、系列化的关系1.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互换性概念的理解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互换性应用的掌握第二章:测量技术基础2.1 教学目标1. 掌握测量的基本概念2. 了解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3. 熟悉测量工具和仪器2.2 教学内容1. 测量的概念与分类2. 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3. 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测量的概念、分类和基本原理2. 实物演示法:展示测量工具和仪器,加深学生对测量的认识2.4 教学设计1. 引入话题:讨论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讲解测量的概念与分类3. 讲解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4. 介绍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2.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测量概念的理解2. 实物演示:评估学生对测量工具和仪器的认识第三章:尺寸测量3.1 教学目标1. 掌握常见尺寸测量方法2. 了解尺寸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3. 熟悉尺寸测量工具和仪器3.2 教学内容1. 常见尺寸测量方法2. 尺寸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3. 尺寸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尺寸测量的方法和误差处理2. 实验演示法:展示尺寸测量过程,介绍测量工具和仪器3.4 教学设计1. 引入话题:讨论尺寸测量在制造业中的应用2. 讲解常见尺寸测量方法3. 讲解尺寸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4. 介绍尺寸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3.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尺寸测量方法的理解2. 实验演示:评估学生对尺寸测量过程的掌握第四章:形状和位置测量4.1 教学目标1. 掌握常见形状和位置测量方法2. 了解形状和位置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3. 熟悉形状和位置测量工具和仪器4.2 教学内容1. 常见形状和位置测量方法2. 形状和位置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3. 形状和位置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4.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形状和位置测量的方法和误差处理2. 实验演示法:展示形状和位置测量过程,介绍测量工具和仪器4.4 教学设计1. 引入话题:讨论形状和位置测量在制造业中的应用2. 讲解常见形状和位置测量方法3. 讲解形状和位置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4. 介绍形状和位置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知识4.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形状和位置测量方法的理解2. 实验演示:评估学生对形状和位置测量过程的掌握第五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5.1 教学目标1. 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2. 了解测量数据处理的方法3. 熟悉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2. 测量数据处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教案(第二部分)第六章: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续)6.1 教学目标1. 理解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区别2. 学会计算测量误差3. 了解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6.2 教学内容1. 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定义和特点2. 测量误差的计算方法3. 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和技术6.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概念2. 计算演示法:演示如何计算测量误差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测量中减小误差的方法6.4 教学设计1. 复习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2. 讲解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定义和特点3. 演示如何计算测量误差4. 分析实际测量中减小误差的方法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理解2. 计算练习:评估学生计算测量误差的能力第七章:测量数据处理的方法7.1 教学目标1. 掌握测量数据的采集和记录方法2. 学会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3. 了解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7.2 教学内容1. 测量数据的采集和记录方法2. 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3. 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7.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据采集和记录的重要性2. 计算演示法:演示如何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测量数据处理的例子7.4 教学设计1. 复习测量数据处理的重要性2. 讲解测量数据的采集和记录方法3. 演示如何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4. 分析实际测量数据处理的例子7.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数据采集和记录的理解2. 计算练习:评估学生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的能力第八章:测量不确定度评定8.1 教学目标1. 理解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2. 学会计算测量不确定度3. 了解测量不确定度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8.2 教学内容1. 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和分类2. 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3. 测量不确定度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8.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测量中测量不确定度的应用8.4 教学设计1. 复习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2. 讲解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和分类3. 演示如何计算测量不确定度4. 分析实际测量中测量不确定度的应用8.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测量不确定度的理解2. 计算练习:评估学生计算测量不确定度的能力第九章: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9.1 教学目标1. 理解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2. 学会应用互换性原理进行产品设计3. 了解互换性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9.2 教学内容1. 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2. 互换性原理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3. 互换性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9.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2. 案例分析法:分析互换性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9.4 教学设计1. 复习互换性的概念和特性2. 讲解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3. 演示互换性原理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4. 分析互换性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9.5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互换性在产品设计中重要性的理解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分析互换性在制造业中应用案例的能力第十章: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10.1 教学目标1. 了解互换性和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2. 学会分析新兴技术对互换性和测量技术的影响3. 熟悉互换性和测量技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互换性的概念与定义解析:理解互换性的定义是学习本课程的基础,需要学生清晰地理解互换性在产品设计和制造业中的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知识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知识点第1章绪言互换性是指在同一规格的一批零、部件中任取一件,在装配时不需经过任何选择、修配或调整,就能装配在整机上,并能满足使用性能要求的特性。
互换性应具备的条件:①装配前不换②装配时不调整或修配③装配后满足使用要求按互换性程度可分完全互换(绝对互换)与不完全互换(有限互换)。
按标准零部件和机构分外互换与内互换。
互换性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1.从使用方面看:节省装配、维修时间,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持久性,提高了机器的使用寿命。
2.从制造方面看:便于实现自动化流水线生产。
装配时,由于零部件具有互换性,不需辅助加工和修配,可以减轻装配工的劳动量,缩短装配周期。
3.从设计方面看:大大减轻设计人员的计算、绘图的工作量,简化设计程序和缩短设计周期。
标准与标准化是实现互换性的基础。
标准分类(1)按一般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2)按作用范围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3)按标准的法律属性分: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国家强制性标准用代号“GB”表示。
国家推荐性标准用代号“GB/T”表示。
优先数系的种类(1)基本系列 R5、R10、R20、R40(2)补充系列 R80(3)派生系列选用优先数系的原则按“先疏后密”的顺序。
第2章测量技术基础测量过程的四要素:测量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
测量仪器和测量工具统称为计量器具。
计量器具分类按其原理、结构和用途分为:(1)基准量具 (2) 通用计量器具(3)极限量规类(4)检验夹具按测量值获得方式的的不同,测量方法可分为:1.绝对测量和相对(比较)测量法2.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法测量误差:测得值与被测量真值之差。
基本尺寸相同用 评定比较测量精度高低基本尺寸不相同用ε评定(1)绝对误差Δ——测得值与被测量真值之差。
0x x -=∆(2)相对误差ε——测量的绝对误差的绝对值与被测量真值之比。
%100||||||000⨯∆≈∆=-=xx x x x ε (3)极限误差——测量的绝对误差的变化范围。
lim 0lim ∆+≤≤∆-x x x或 lim 0∆±=x x随机误差 ——不可消除,只能减小按误差性质可分 系统误差 ——可消除粗大误差——剔除控制几何参数的技术规定就称“公差”,实际参数允许的最大变动量。
误差在加工过程中产生区别公差由设计人员确定联系:公差是误差的最大允许值。
第3章 孔、轴结合尺寸精度设计与检测标准规定,图样上的尺寸以毫米为单位时,不需标注单位的名称或符号。
(1)公称尺寸—是指设计给定的尺寸(孔:D 、轴:d ) 。
(2)实际尺寸—是指零件加工后通过测量获得的某一尺寸(a Da d )。
(3)极限尺寸—是指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极端值。
其中允许的最大尺寸为上极限尺寸(最大极限尺寸)(max Dm ax d );允许的最小尺寸为下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min D min d )。
公称尺寸D,d 和极限尺寸max D ,min D ;m ax d ,min d ,是设计给定的。
实际尺寸a D ,a d ,是通过测量得到的。
实际尺寸合格条件为:max min D D D a ≤≤max min d d d a ≤≤(4)尺寸偏差(简称偏差)—是指某一尺寸(极限尺寸、实际尺寸等)减其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尺寸偏差分为极限偏差和实际偏差。
(注标时除“0”外必须带符号)对极限尺寸减其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差为极限偏差。
上极限偏差(简称上偏差)(ES 、es )下极限偏差(简称下偏差)(EI 、ei)孔: 上偏差 D D ES -=max 轴: 上偏差 d d es -=max下偏差 D D EI -=min 下偏差 d d ei -=min孔、轴实际偏差D DE a a -= d d e a a -=实际偏差合格条件为ES E EI a ≤≤ es e ei a ≤≤(5)尺寸公差(简称公差)—是指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孔:T D = | D max –D min | = | (D max - D)–(D min - D|= | ES –EI |轴:T d =| d max –d min |= |es –ei|偏差与公差区别:① 偏差是代数值,有正负符号;而公差则是绝对值,不带符号(尺寸公差不能为零)。
② 偏差有基准 ——公称尺寸为基,公差无基准 。
③ 偏差影响配合松紧,公差影响配合精度。
④ 实际偏差是对单个零件的判断,公差是对一批零件的判断。
公差带图由零线和公差带两部分组成。
(6)标准公差是指国家标准所规定的任一公差值。
基本偏差是指国家标准所规定的上极限偏差或下极限偏差,它一般为靠近零线或位于零线的那个极限偏差。
配合是指公称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间隙配合 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的配合。
配合的分类 过盈配合 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的配合。
过渡配合 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即公差带重叠。
(7)配合公差是指允许间隙或过盈的变动量,它等于配合的孔与轴的公差之和。
用符号T表示。
f配合制(基准制)是指同一极限制的孔和轴组成的一种配合制度。
配合制分基孔制和基轴制。
基孔制配合的孔为基准孔,其代号为 H基准孔的基本偏差为 EI = 0基轴制配合的轴为基准轴,其代号为 h基准轴的基本偏差为es = 0必须掌握的六个计算公式ES=D max-D ; es=d max-d (1)EI=D min-D ; ei=d min-d (2)T D=|ES-EI|; T d=|es-ei|(3)X max(Y min)=ES-ei ;(4)X min(Y max)=EI-es (5)T f =|X max(Y min)-X min(Y max)|=T D+T d (6)标准公差系列决定孔、轴公差带大小。
标准公差系列是由不同的公差等级和不同的孔、轴公称尺寸的标准公差值构成的。
公差等级共20个等级,等级依次降低,公差数值依次增大,精度越低。
基本偏差系列决定孔、轴公差带位置。
基本偏差是确定公差带相对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为靠近零线或位于零线的那个偏差。
孔和轴各有28种基本偏差。
各种基本偏差形成配合的特性(1)A—H与h和a—h与H各形成11种间隙配合。
(2)JS、J—N与h和js、j—n与H 各形成5种过渡配合。
(3)P—ZC与h和p—zc与H各形成12种过盈配合。
公差带用基本偏差的字母和公差等级数字表示,如H7,f6等。
配合用相同公称尺寸与孔、轴公差带表示。
孔、轴公差带写成分数形式,分子为孔的公差带,分母为轴的公差带。
(1)零件图上:在公称尺寸后注出公差带代号或注出上、下偏差值,或者同时注出公差带代号和上、下偏差值。
(2)装配图上:在公称尺寸后注出孔、轴配合代号,或者同时注出孔、轴配合代号和孔、轴的极限偏差。
(1)一般情况下应优先选用基孔制(2)轴与公称尺寸相同的多孔配合,且配合性质要求不同的情况,此时采用基轴制标准公差等级的选用原则:在充分满足使用条件下,考虑工艺的可能性,应尽量选用精度较低的公差等级。
孔的公差等级比轴的公差等级低一级。
若孔选IT7,则轴选IT6。
配合种类的选用通常有计算法、试验法和类比法。
类比法是确定机械和仪器配合种类最常用的方法。
第4章几何精度设计与检测几何误差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形状、方向和相互位置与理想形状、方向和相互位置的差异。
在形状上的差异称形状误差,在方向上的差异称方向误差,在相互位置上的差异称位置误差。
几何误差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①影响零件的功能要求②影响零件的配合性质③影响零件的自由装配几何误差的研究对象——几何要素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称为几何要素。
几何要素分类:1.按结构特征分:(1)组成要素(轮廓要素)(2)导出要素(中心要素)2.按检测关系分: (1) 被测要素(①单一要素②关联要素)(2)基准要素基准-理想的基准要素。
1.几何公差的类型、几何特征及其符号如表4.1所示。
几何特征项目几何公差分为形状公差(6项)、方向公差(5项)、位置公差(6项)和跳动公差(2项)共四类(19项)。
其中形状公差是对单一要素提出的几何特征,因此,无基准要求。
方向公差、位置公差和跳动公差是对关联要素提出的几何特征,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有基准要求。
2.几何公差的附加符号如表4.2所示单一基准基准种类公共基准(组合基准)三基面体系几何公差带有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四个要素。
几何公差带位置有浮动和固定两种形式。
1.形状公差带形状公差带是控制被测要素为线或面。
形状公差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和圆柱度等主要几何特征项目。
形状公差带的特点:不涉及基准,它的方向和位置均是浮动的,只能控制被测要素形状误差大小。
2.方向公差带方向公差带是控制被测要素为线或面。
方向公差有平行度、垂直度和倾斜度等主要几何特征。
方向公差是指实际关联要素相对基准要素的理想方向的允许变动量。
因此,方向公差有基准。
①被测要素为面对基准面面②被测要素为线对基准面基准线③被测要素为面对基准线④被测要素为线对基准线3.位置公差带位置公差带是控制被测要素为点、线或面。
位置公差主要有同心度、同轴度、对称度和位置度等几何特征。
位置公差是指实际关联要素相对基准要素或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所确定的理想位置的允许变动量。
位置公差带的位置是固定的。
4.轮廓度公差带轮廓度公差带是控制被测要素为曲线或曲面。
轮廓度公差分线轮廓度和面轮廓度公差两种几何特征。
无基准要求的轮廓度公差为形状公差,有基准要求的轮廓度公差为方向公差或位置公差。
5.跳动公差带跳动公差是按特定测量方法定义的综合的几何公差。
跳动公差带是控制被测要素为圆柱体的圆柱面、圆柱端面,圆锥体的圆锥面和曲面等组成要素。
跳动公差的基准为圆柱体或圆锥体的轴线。
跳动公差分圆跳动和全跳动。
圆跳动分为径向圆跳动公差带、轴向圆跳动公差带和斜向圆跳动公差带。
全跳动公差分为径向全跳动和轴向全跳动公差带。
跳动公差带能综合控制同一被测要素的形状误差、方向误差和位度误差。
对某一被测要素给出跳动公差后,若不能满足功能要素时,则另行给出形状、方向和位置公差,其公差值应遵守形状公差小于方向公差,方向公差小于位置公差,位置公差小于跳动公差的原则。
公差原则是指处理几何公差和尺寸公差之间关系应遵循的原则。
公差原则分为独立原则和相关原则。
无:独立原则包容要求t 几何和T 尺之间的关系 最大实体要求有: 最小实体要求可逆要求1.体外作用尺寸(EFS )孔的体外作用尺寸用符号D fe 表示几何f D D a fe -= 几何f d d a fe +=2.体内作用尺寸(IFS)孔的体外作用尺寸用符号D fi 表示几何f D D a fe += 几何f d d a fe -=3.最大实体状态(MMC )和最大实体尺寸(MMS )(1)最大实体状态(MMC )—是指实际要素在给定长度上处处位于尺寸公差带内,并具有实体最大(即材料最多,重量最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