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

合集下载

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原文译文赏析

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原文译文赏析

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原文译文赏析《七律·长征》【原文】红军不怕远征难,金沙⑶水拍云崖⑷暖⑸。

万水千山⑹只等闲⑺,大渡⑻桥横铁索⑼寒。

五岭⑽逶迤⑾滕细浪⑿,⒀更喜岷山⒁千里雪。

乌蒙⒂磅礴⒃走泥丸⒄,⒅三军⒆过后尽开颜⒇。

【题解】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行渡江。

二十三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毛泽东挥笔写成此篇。

【注释】⑴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

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含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⑵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⑶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⑷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⑸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得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⑹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⑺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⑻大渡:指大渡河。

⑼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⑽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庚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⑾逶迤:绵延曲折的样子。

⑿腾细浪:是指翻滚起来的小浪花。

⒀五岭逶迤腾细浪: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

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福建、江西出发,沿这四省边境的五岭山道,越过敌人封锁线,向西进军。

“腾细浪”是说险峻的五岭绵延起伏,在红军眼中只像水面吹起的细小波浪。

《七律·长征》鉴赏毛泽东《七律·长征》译文及赏析

《七律·长征》鉴赏毛泽东《七律·长征》译文及赏析

《七律·长征》鉴赏毛泽东《七律·长征》译文及赏析《七律·长征》是由毛泽东所创作的,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

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七律·长征》近现代: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那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七律·长征》注释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难:艰难险阻。

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全诗及解释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全诗及解释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全诗及解释
1、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溅起阵阵雾水,像是冒出蒸汽一样。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2、出自近现代毛主席的《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第 1 页共1 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导语】《七律●长征》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述,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以下是wo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________本诗作者毛泽东。

【篇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知识点一、我会写崖yá(悬崖、山崖、断崖)渡dù(渡口、渡江、渡船)索suǒ(索取、搜索、铁索)二、多音字难nán(困难)nàn(灾难)磅bàng(磅秤)páng(磅礴)蒙méng(蒙蒙细雨)mēng(蒙骗)měng(蒙古包)三、近义词等闲——平常磅礴——雄伟逶迤——蜿蜒四、反义词逶迤——笔直开颜——愁眉五、理解词义三军:这里指的是红一方面军,“三”在此处是虚指,泛指红一方面军的多个军团。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面。

乌蒙:乌蒙山,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

五岭: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六、朗读节奏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出自现代·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原句的意思是: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

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

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

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妙。

全诗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人不置一字,视之若无。

这种傲视山川的夺人之气,非百战百胜、总揽全局的三军统帅、一代伟人而不能拥有此胸怀,无此胸怀亦不能出此语。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六年级# 导语】《七律●长征》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述,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________本诗作者毛泽东。

【篇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知识点一、我会写崖yá(悬崖、山崖、断崖)渡dù(渡口、渡江、渡船)索suǒ(索取、搜索、铁索)二、多音字难nán(困难)nàn(灾难)磅bàng(磅秤)páng(磅礴)蒙méng(蒙蒙细雨)mēng(蒙骗)měng(蒙古包)三、近义词等闲——平常磅礴——雄伟逶迤——蜿蜒四、反义词逶迤——笔直开颜——愁眉五、理解词义三军:这里指的是红一方面军,“三”在此处是虚指,泛指红一方面军的多个军团。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面。

乌蒙:乌蒙山,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

五岭: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六、朗读节奏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1、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的诗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是“万水”。

的代表。

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

《七律-长征》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

《七律-长征》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

《七律-长征》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原文:七律·长征毛泽东〔近现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溅起阵阵雾水,像是冒出蒸汽一样。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注释: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6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难:艰难险阻。

等闲:寻常;平常。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

”乌蒙:山名。

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

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金沙:金沙江,指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

1935年5月,红军曾强渡云南省禄劝县皎平渡渡口。

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七律·长征》难句讲解

《七律·长征》难句讲解

《七律·长征》难句讲解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中国工农红军不怕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的难难险阻;许多的山、许多的水、许多的艰巨困苦,在红军眼中只只是是平平常常的事罢了。

这两句诗是全诗的总括,也是文明遐迩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概叙。

长征之“难”,一是“远”,纵横十一个省,行程两万五千余里;二是“万水千山”,许多的险山恶水造成了征途的艰险;三是前有敌人的堵截,后有敌人的追击。

但这些艰巨被红军视作平常,这是多么豪迈的气概呀!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乌蒙”差不多上红军长征走过的地点,是“千山”的代表。

这两句诗是说,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的眼里只是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壮、气概磅礴,在红军看来,只是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

实际上的“五岭”、“乌蒙”差不多上“逶迤”、“磅礴”的高山大岭,但在红军眼里却是小小的“细浪”、“泥丸”。

写山势高峻,是红军远征艰巨的实际状况;写山的微不足道,是红军一往无前英雄气概的真实写照。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大渡”差不多上红军跨过过的河流,是“万水”的代表。

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湍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受;大渡河上,铁索高悬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使人感到寒气逼人。

这两句诗记叙了两处斩关夺隘的壮烈经历和红军当时的心情。

巧渡金沙江,不费一枪一弹,令人欣慰,。

心中“暖”;抢渡大渡河,飞夺河上的沪定桥时,斗争惨烈,危险悲壮,因此有寒气逼人之感。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更使整个红军全部喜笑颜开的是,过了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岷山,心情豁然爽朗,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红军跨过了千山万水,冲破了许多艰巨险阻,战胜了前堵后追的敌人,终于一步步接近了最后的胜利,他们怎能不感到由衷的快乐和自豪呢?。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不怕远征难

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室内景
遵义会议(油画)
4、长征后期突围
四渡赤水
巧渡
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打乱敌人 追剿计划
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三、长征后期的军事行动
四渡赤水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突破湘江
巧渡金沙江
强渡乌江
冲破四道 封锁线 1934年10月中央 红军开始长征
一渡赤水摆脱追敌 二渡赤水再占遵义 三渡赤水调敌西进 四渡赤水佯攻贵阳
三、长征胜利的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起因:
红军第五次 反“围剿”失败 爬雪山 过草地
被迫长征 江西瑞金 1934.10 冲破四道 封锁线 突破湘江 强渡乌江
过程: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三大红军主 力会宁会师 1936.10 遵义会议 1935.1
为什么遵义会议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 大革命的失败、第五 次反“围剿”的失利
转 折 点
14年
由胜利走向胜利, 建立新中国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突破湘江
强渡乌江
冲破四道 封锁线 1934年10月中央 红军开始长征
9、连线(红军长征中在下列江河上发生过 什么事情): 湘江 解放遵义,召开会议
乌江 赤水河 金沙江 大渡河 打乱敌人追剿计划 飞夺泸定桥 与敌人恶战,损失惨重 跳出敌人包围圈
10、红军长征途中除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外, 还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动脑筋)

《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作者:⽑泽东 原⽂: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千⼭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泥丸。

⾦沙⽔拍云崖暖,⼤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千⾥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1、七律:七律是律诗的⼀种,每篇⼀般为⼋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字押平声韵,⾸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对仗。

2、长征:⼀九三四年⼗⽉间,中央红军主⼒从中央⾰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转移,经过福建、江西、⼴东、湖南、⼴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肃、陕西等⼗⼀省,击溃了敌⼈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然界的⽆数艰险,⾏军⼆万五千⾥,终于在⼀九三五年⼗⽉到达陕北⾰命根据地。

3、难:艰难险阻。

4、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

5、五岭:⼤庾岭,骑⽥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之间。

6、逶迤:形容道路,⼭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

7、乌蒙:⼭名。

乌蒙⼭,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沙江,⼭势陡峭。

1935年4⽉,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8、泥丸:⼩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在红军战⼠的脚下,就像是⼀个⼩泥球⼀样。

9、⾦沙:⾦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耸⼊云的峭壁悬崖,雾⽓腾腾,使⼈⼼感温暖。

10、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样。

(云崖:⾼耸⼊云的⼭崖。

暖:温暖。

) 11、⼤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渡河上的泸定桥。

泸定桥位于中国四川省西部的⼤渡河上,是⼀座由清朝康熙帝御批建造的悬索桥。

12、铁索:⼤渡河上泸定桥,它是⽤⼗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13、寒:⼼⾥害怕,有⼀丝寒意。

14、岷⼭:中国西部⼤⼭。

位于⽢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

西北-东南⾛向。

西北接西倾⼭,南与邛崃⼭相连。

包括⽢肃南部的迭⼭,⽢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

七律长征理解全诗大意

七律长征理解全诗大意

七律长征理解全诗大意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诗篇。

全诗大意如下: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中遇到的困难和艰险,不畏险阻,勇往直前。

他们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却依然坚定地前行。

他们翻过千山万水,越过雪山草地,经过无数的战斗和牺牲,最终赢得了胜利。

这首诗表达了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以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原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赏析:
这首诗以豪迈的气势和生动的形象,表现了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开门见山地点明了主题,表现出红军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接下来的颔联和颈联,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展现了红军在长征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和英勇奋斗。

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则表达了红军对胜利的喜悦和豪情。

整首诗结构严谨、韵律工整、用词精炼,既表现了红军的英勇形象,又展现了作者的革命情怀。

它不仅是中国现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表达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表达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表达的意思
1、意思: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干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2、出自:《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全文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汀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红军不怕远征难难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难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难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名言出自中国革命时期的红军歌曲《红军不怕远征难》,意思是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面对任何困难都能坚持下去。

这句话体现了红军的坚定信念和无畏精神。

红军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他们在长征时期经历了艰苦的徒步行军、山川峡谷的跋涉以及敌人的追击和围剿。

然而,红军士兵们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坚信自己的事业是正确的,他们相信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毫不退缩的勇气,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这句话也可以引申为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应该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无论是个人事业还是国家发展,都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

只有拥有坚定的信念和毫不退缩的勇气,才能克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

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红军的士兵们对长征的景观和历程的描述。

他们经历了万水千山的跋涉,但对他们来说,这些艰险的征程只是顺手的事情,也就是说,他们以他们坚定的信念和毫不退缩的勇气,把原本艰难困苦的长征当成了一件轻松的事情。

这种乐观向上的心态和对困难的豁达态度,使红军能够坚持下去,并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话传递了红军的坚定信念和无畏精神,也给人们以勇气和信心,鼓励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坚持
不懈,勇往直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导语】《七律●长征》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述,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以下是xx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送大家阅读。

【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________本诗作者毛泽东。

【篇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知识点一、我会写崖yá〔悬崖、山崖、断崖〕渡dù〔渡口、渡江、渡船〕索suǒ〔索取、搜索、铁索〕二、多音字难nán〔困难〕nàn〔灾难〕磅bàng〔磅秤〕páng〔磅礴〕蒙méng〔蒙蒙细雨〕mēng〔蒙骗〕měng〔蒙古包〕三、近义词等闲——平常磅礴——雄伟逶迤——蜿蜒四、反义词逶迤——笔直开颜——愁眉五、理解词义三军:这里指的是红一方面军,“三〞在此处是虚指,泛指红一方面军的多个军团。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面。

乌蒙:乌蒙山,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

五岭: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六、朗读节奏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赏析

毛泽东《七律长征》赏析

毛泽东《七律·长征》赏析《七律·长征》1935年10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七律•长征》是在毛泽东长征诗词中唯一的一首律诗。

全诗以其极为凝炼的诗行,概括了长征历史的全过程,再现了中国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是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以伦比的英雄史诗。

全诗短短的56个字负载着红军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万种壮志豪情。

它既是中国革命的悲壮史诗,也是中国诗歌的灿烂明珠。

无论对革命史而言,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极具意义的红色丰碑。

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开篇点出了全诗的中心思想,赞美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奋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奠定了全诗轻松豪迈、气度非凡的艺术基调。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所在,表现出我们的红军战士在各种困难中从容不迫,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英雄气概;“只等闲” 是对“不怕” 的重申和强化,从两个不同角度塑造了红军战士那种蔑视敌人、藐视困难、顶天立地的高大英雄形象,具有强烈浓郁的感情色彩;“远征难”三个字包含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无数困难,既有自然上的艰难险阻,也有敌人的围追堵截;既有来自外部的压力,也有来自党内的分裂;“万水千山”则是对“远征难”的进一步阐述,同时对全诗下一步的展开做好铺垫。

在整句的布局上,诗人用“不怕”和“只等闲”将“远征难”和“万水千山”夹到中间,表现出红军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形成前后句的对称,极富美感。

首联是全诗的总纲,后面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写的是红军对山的征服。

作者选取五岭、乌蒙这两座大山,代表红军长征途中所克服的所有山脉,对应的是首联中的“千山”。

五岭、乌蒙在作者的视野中,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的审美对象,“腾”和“走”两个动词,使静止的高山峻岭顿时赋予生命跃然纸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广州起义D.武昌起义
2.中国革命在农村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湘赣革命根据地 D.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3.带领部队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的起义领导人是()
A.朱德B.周恩来C.邓小平D.叶挺
4.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排列下列事件的顺序()
①秋收起义②“八七”会议③三湾改编④南昌起义
A.②④①③B.④②①③C.④①②③D.④①③②
5.中国工农红军正式创建于()
A.南昌起义B.三湾改编C.井冈山根据地建立D.井冈山会师
二、材料解析题:
1、“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请回答:
(1)这段歌谣涉及到哪几个历史事件?
(2)材料中有“讲起‘八一’历史长”,计算一下,“八一”历史至今有多长?
2、阅读歌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

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红军歌谣
请回答:(1)请回答,你从上面的歌谣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2)这首诗反映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
(3)我们应该如何学习这种精神?
参考答案:
1、(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创建工农红军第四军
(2)2009-1927=82年。

2、(1)我能材料中得到以下信息:工农红军在井冈山的生活条件很艰苦;红军在艰苦的条件下,保持着高涨的革命乐观态度;井冈山的物产比较的丰富。

(2)体现了红军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今天这种精神仍值得我们学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期而艰巨,需要我们有艰苦奋斗、以苦为乐的精神。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