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故事教学与新课程标准
故事课教学计划
故事课教学计划一、引言故事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讲述故事,孩子们可以体验到情感、学习道德、扩展认知等。
因此,合理设计故事课教学计划对于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本故事课教学计划的目标在于通过讲述经典的中外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社交能力、道德情操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选材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从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出发,选择适合的故事,并注重中外经典故事的融合。
例如:《小王子》、《白雪公主》、《老人与海》等。
四、教学方法为了增加教学的多样性,故事课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述、角色扮演、绘本阅读等。
此外,通过扩展教学环节,如分组讨论、写作连环画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准备教师在进行故事课教学之前,需要对所要讲述的故事进行深入研究,准备好教具和教辅材料,以及学生家长的配合,如鼓励他们共同阅读故事书、提供相关材料等。
六、课程安排每次故事课的时间安排在30分钟到60分钟之间,根据学生年龄段的不同适当调整时间长度。
教学应灵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不拘泥于固定框架。
七、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根据课程安排,每个学期共开设10次故事课。
首先,确定每节课的主题故事,如亲情、友情、勇气等。
然后,通过故事内容,梳理出2-3个重要的情节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八、教学评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并进行适时的评估。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问答等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九、家庭作业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每次教学结束后,布置一定量的家庭作业。
这可以是简单的阅读理解题、书写心得,或者创作与故事相关的连环画、小说等。
十、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每次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应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在下一次故事课之前根据反思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十一、教育意义故事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A Study of the Application on Story-telling method in primaryschool English Teaching摘要素质教育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英语在我国教育中备受关注,但学生学习兴趣却并不太高,因为现有的英语课堂教学所涉及英语各个方面,但教材内容却并不够新颖有趣。
新型的教育形式是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和灌输方式,提倡在听故事的同时也能够吸收到知识,故事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起到了一个桥梁的衔接作用。
那么怎样将故事教学法融入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达到最好的课堂效应是我研究的对象。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故事教学法课堂效应2001年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笔者认为,小学英语教育的现状与新《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还存在差距。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要位置,强调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英语。
他们倡导自然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故事教学法等。
教育部颁发的《小学英语教学与教材编写纲要》中指出,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据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加入故事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符合“在做中学”原则。
英语故事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设计出一些极活泼有趣又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故事,这些故事主要贴近教材学习内容,或者贴近日常生活内容的真实情景或具体交际场合的场景和景象,为语言教学内容提供充足的吸引力。
学习《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5篇
学习《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5篇新课标心得体会孟萍学习《语文新课标》,从中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在教学实践中,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写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以上。
”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
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
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
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教学心得:《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心得:《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第一篇:教学心得:《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心得:《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培养孩子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语文教学应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方式。
语文教材将努力贯彻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方面会做出许多有益的探索,学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用心去记住,并能以语言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语文教学中不只是单纯的就课本而讲课本,而应引导孩子们自主学习。
指导他们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
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
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还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其它学习资源来完成学习任务,利用图书、网络等搜集资料,拓展课外知识,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同时扩大自己的视野。
回想自己过去一年的语文教学,对于书本上的知识可以说对孩子们要求的比较严格,然而现在明显的感觉到自己所忽视的是什么,孩子们的拓展能力,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应该在课堂中逐渐渗透积累的,一定要让孩子们对文章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这点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紧记。
现今的语文提倡教学的大课堂。
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
学习内容也要具有开放性。
不要拘泥于课本的教学,学科的教学,而应该有学科之间的渗透会更好,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有历史、社会的渗透,学生会更加喜欢内容丰富的课堂,更加喜欢课本以外的知识,对老师会更有钦佩感。
语文教学也提倡合作性。
小组合作交流来完成老师布置得教学任务。
它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
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教学的合作性主要表现在: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一般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自己擅长的形式(如读、画、唱、演等)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
新课标案例小学语文
新课标案例小学语文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探究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展示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和创新。
# 案例一:《古诗文诵读》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文。
2. 理解古诗文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3.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代诗人的画像和背景介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新课呈现: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注意古诗文的韵律和节奏。
3. 学生诵读: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
4. 理解感悟:讨论古诗文的意境和情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
5.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文创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 案例二:《寓言故事教学》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
2.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1. 故事讲述:教师讲述寓言故事,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3. 寓意探讨:引导学生讨论故事的寓意,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4. 情感体验: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5. 思维训练:设计相关问题,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 案例三:《现代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现代文的主旨和结构。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字组织能力。
教学过程:1. 文本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现代文,教师提供阅读指导。
2. 主旨提炼:学生尝试概括文本的主旨,教师点评指导。
3. 写作训练:根据阅读材料,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如写读后感或续写故事。
4. 作品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进行互评和讨论。
5. 写作技巧:教师总结写作技巧,指导学生如何提高写作水平。
2023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3000字
2023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3000字和很多老师一样,拿到新课标后,我最先关注的就是新课标的主要变化,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可能没有那么强的研究能力和分析能力,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新课标的变化,科学有效地应对这些变化,并且能够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主动地、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也许是给予学生最好的礼物。
先来说说新课标的明显变化:一、价值引领,以文化人。
二、素养为纲,任务导向。
三、立足生活,实践主线。
四、强调情境、主题统整。
我们来看第一方面“价值引领,以文化人”。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无论是在我们的课程目标,还是在我们的课程内容中,都得到了一种彰显,实际上这里非常重要强调的是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也是核心素养的一种体现。
第二方面“素养为纲,任务导向”,新课标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素养型的课程目标和结构化的课程内容。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第三方面“立足生活,实践主线”,2023版新课标,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强调了实践主线。
在一定程度上把课程做了整合,整合成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新增项目“梳理与探究”正是语文学习立足于生活的一种表现。
第四方面“主题统整,强调情境”,新课标中强调了用“真实的语文情境”“统整的学习主题”“典型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把原来的“综合性学习”“项目式学习”统整为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
在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构建当中,从静态的知识点转化为学生动态的实践。
因此,学习任务群,有非常重要的三个关键要素,那就是“真实的语文情境”“统整的学习主题”“典型的实践活动”。
这六个学习任务群分为基础型、发展型、拓展型三个层次非常清晰,也很容易理解。
部编教材讲故事教学设计
部编教材讲故事教学设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教师们在教学中加入了更多的故事元素。
部编教材讲故事教学设计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教学模式,它以故事为媒介,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形象鲜明的角色形象以及精彩的结局,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达到知识的传授和情感的培养的双重目的。
部编教材讲故事教学设计的特点之一是故事的选择和编排。
在教材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学习需求,挑选适合的故事。
故事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并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
同时,在编排故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故事的情节设置,使之达到紧张、吸引人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在部编教材讲故事教学设计中,教师还需要注重故事的讲述方式。
故事的讲述方式应该生动活泼,并充满感情。
教师可以运用声音、肢体语言等手段,模拟故事中的不同角色,使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的情感变化。
同时,教师还可以加入适当的幽默元素,增加故事的趣味性,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加强学生对故事的关注和记忆。
在部编教材讲故事教学设计中,教师还需要借助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工具。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故事内容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营造出更加真实、生动的教学环境。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到故事中来,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部编教材讲故事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讲述和讨论故事,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
学生在参与故事的过程中,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情感认知能力和道德价值观。
通过故事的讲解,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和技能,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个人修养。
总之,部编教材讲故事教学设计是一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它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和培养情感。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汇编15篇)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汇编15篇)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新课标是教师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是值得每一位教师去学习、研究、应用。
通过这半期的学习和与教师们的交流,下面谈一谈我对语文新课标学习的一点体会与做法。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
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以: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实质要求,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从本班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小组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故事在⼩学语⽂教学中的作⽤⼩学语⽂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具,是⼈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性与⼈⽂性的统⼀”。
新课标要求“语⽂课程应致⼒于学⽣语⽂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为“语⽂素养是学⽣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全⾯发展和终⾝发展的基础”。
但是在⽬前很多的⼩学语⽂教学中,学⽣的兴趣不⾼,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注意⼒很难集中,教学效果很差。
结合⾃⼰近⼏年来的语⽂教学经历,在教学中恰当运⽤故事能更好地激发学⽣的学习兴趣,引导思考、进⾏主动学习,更有利于达到预定⽬标。
⼀、通过故事,实现语⽂与⽣活的联系《语⽂课程标准》根据语⽂教学的实际状况强调语⽂课程⽣活化,要求进⼀步密切语⽂学习与⽣活的联系,要求教师指导学⽣在⽣活中学语⽂、⽤语⽂,把语⽂学习的背景扩⼤到学⽣整个的⽣活世界。
因此我认为,把故事有机融⼊到学科教学中,作为语⽂课程资源的有益充实是⼗分必要的。
只有这样才能使语⽂真正与⽣活交融,让语⽂课堂源源不断地涌进⽣活的清泉,把多彩的⽣活当作语⽂的⼴阔课堂,引领学⽣在与语⽂亲近中体悟⽣活,在对⽣活的体悟中亲近语⽂。
语⽂源于⽣活,⽤于⽣活,发展、完善于⽣活。
教师凭借语⽂与⽣活的密切联系,运⽤故事实施⽣活化教学,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活背景之中,激发学⽣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的要求转化为学⽣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活,发展学⽣的多元智能,培养学⽣的⽣活能⼒,陶冶学⽣的⽣活情操。
这样的教学将学习活动介于学⽣的⽣命活动、⼼灵活动,是真正的内部动⼒驱动下的主动学习。
⼆、通过故事,培养学⽣的语⽂素养《新课程标准》的核⼼理念是语⽂素养。
语⽂素养是指在语⽂课程学习过程中,学⽣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写话)、⼝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内化汉语⾔的优秀⽂化成果,最终在学⽣⾝上养成的⼀种涵养⽔平。
语⽂素养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特点,要求语⽂教学也要加强整体性和综合性。
对于⼩学⽣来说,故事是⽐较喜欢的⼀种形式和载体。
2023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分册》读书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分册》读书心得体会2022年4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它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当前教育教学的呼唤。
(以下简称《新课标》)热心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专家名师掀起解读《新课标》的热潮,一线老师们如饥似渴的进行着《新课标》的学习。
李铁安、杨豫晖老师的这本书不仅有《新课标》理论层面上的解读,更有的是来自一线课堂对新课标精准把握和有效使用的案例,非常实用、接地气。
我们知道《新课标》的落地生根关键在于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我带领工作室成员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认真读完这本书,心情很愉悦,收获满满,不仅对《新课标》有了一些较深入、准确和全面的认识,重要的是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一、再悟“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更新育人观念《新课标》开宗明义阐明课程“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育人功能,特别强调义务教育课程必须立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立场。
这为新时代我国义务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定下了明确基调,指明了方向。
书中李铁安老师说:“课堂育人——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份文化期待!”育人是课堂教学应有之义和根本遵循,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与命脉。
“育人为本”的课堂教学,必然彰显课程的育人价值、强化教师的育人作用、激活学生的主体功能,以整体性、深层次、根本性实现课堂的本体功能,回归课堂的原本意义,真正符合课堂教学的内在逻辑。
我们立足新时代,展望未来,课堂教学改革必须高扬“育人为本”的旗帜、彰显“育人为本”的理念,才能将“育人为本”贯彻并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育人为本”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就是使课程的文化价值、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三位一体协调作用。
课堂教学要真正实现育人目标,就要把把核心素养科学、完整的融入教学过程:课程内容中究竟蕴含哪些核心素养,如何挖掘出核心素养,如何厘清核心素养的属性及其相互的内在关系,学生需要经历怎样的学习过程才能真正提升核心素养等,这些教师要把握好。
请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你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核心素养的认识
新旧课标不一样的六个关键点:一是新增核心素养内涵,增加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二是课程内容全部更新:新增主题与载体形式,将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
三是学段要求中,将每学段的“阅读”改为“阅读与鉴赏”,将“写作”“口语交际”合并为“表达与交流”,将“综合性学习”改为“梳理与探究”。
四是新增学业质量,从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描述两部分编写。
五是新增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相关要求;六是附录:语法修辞要点中增加常用标点符号的说明。
新课标中统领总体目标的是核心素养内涵,包括四点:文化自信、语言应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新课标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提出对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
语文不仅是书面能力,还是这些影响人一生的人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我觉得以后说一个人“语文很好”,不仅是卷面分数高,综合来说都是极高的评价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语文学习的重要观点就是“从阅读到思辨”。
现在的“新课标”中,就把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之一。
无论阅读或者创作,如果太范式化,孩子们很难长远地、自驱地让自己成为终身阅读者或终身表达者。
孩子创造一个平等表达与思考的场域。
引导、引申、激发孩子的表达。
在平等的环境中,孩子们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想法是被认同的,不断地迈向自驱性的思考和表达。
“新课标”中倡导的创作的“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提升“语言逻辑”等目标,正是如此。
在新课标颁布之前,就有专家一直在强调“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而阅读又是语文的基础”。
“2022版课标”相较于“2011版课标”创新地指出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且要系统规整和整体安排,教材选文要体现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要把整本书阅读作为教材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可见,2022版新课标特别重视整本阅读,而且关于整本书阅读也有一定的指导和变化,比如:一二年级的与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没有图画书。
学前教育教学计划中的故事与讲解教学
学前教育教学计划中的故事与讲解教学学前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综合性培养的教育形式,旨在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在学前教育中,故事与讲解教学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从故事的重要性、讲解教学的特点和教学计划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故事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故事是幼儿认知世界、表达情感和培养想象力的有效工具。
通过故事,幼儿可以学习到各种各样的知识,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并从中获得情感满足。
故事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发展也有积极促进作用。
因此,在学前教育中,故事被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中。
二、讲解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特点讲解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清晰简明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表达手段向幼儿介绍各种知识或概念,使幼儿能够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
与其他教学形式相比,讲解教学在学前教育中具有以下特点:1. 简单易懂:讲解教学要求教师言简意赅、表达清晰,以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
2. 生动有趣: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和适当的肢体语言,讲解教学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3. 互动性强:讲解教学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可以通过提问、回答问题等方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与教师进行积极的互动。
4. 扩展思维:通过讲解教学,能够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教学计划中故事与讲解教学的应用在学前教育的教学计划中,故事与讲解教学常常被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实现教育目标。
具体应用如下:1. 提前选定教材: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材和故事,确保故事内容和讲解内容与课程要求相符。
2. 故事引入:故事可以作为引入课程内容的手段,通过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讲解与互动:在故事讲解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幼儿的互动,通过提问激发幼儿思考、讨论,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播放视频和配图:故事和讲解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如播放视频和配图,使教学更加直观和形象,提高幼儿的理解与记忆能力。
幼儿园编故事教学大纲 幼儿园教学
幼儿园编故事教学大纲一、故事教学的意义1. 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故事教学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编故事教学,可以大大丰富幼儿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2. 帮助幼儿理解价值观和道德观故事不仅仅是娱乐的载体,更是传递道德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工具。
通过编故事教学,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善恶、对错,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引导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二、编故事的原则和方法1. 关注幼儿的兴趣和心理特点在编故事时,要根据幼儿的芳龄、兴趣和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题材和内容。
故事主题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引起他们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2. 注重情节的连贯和生动故事的情节要具有连贯性,引人入胜,富有想象力和生动性。
可以通过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创造悬念,增加故事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3. 引导幼儿思考和交流编故事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幼儿听故事,更重要的是引导幼儿思考和交流。
故事的结尾要留有余地,以便让幼儿触发思考和想象,提出问题,展开探索,启发他们的智慧。
三、故事教学的实施步骤1. 确定故事教学的主题和目标在进行故事教学之前,首先要明确故事教学的主题和目标。
故事的主题要符合教学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和成长经验紧密相关,能够引起幼儿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故事教学的目标要明确具体,既包括语言、文学方面的目标,也包括品德、情感方面的目标。
2. 选择合适的故事材料在确定了故事教学的主题和目标之后,需要选择合适的故事材料。
这些故事材料可以是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也可以是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情况编写的故事。
无论选择哪种故事材料,都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引起他们的共鸣。
3. 编写故事教学大纲在选择了合适的故事材料之后,需要编写故事教学大纲。
故事教学大纲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等方面的内容。
幼儿园讲故事课程方案 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讲故事课程方案随着幼儿园教育的发展,讲故事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讲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
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幼儿园讲故事课程方案显得十分重要。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讲故事是一种艺术,通过讲故事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他们在想象的世界中自由探索。
2. 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听故事,并参与讨论,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培养幼儿的情感认知能力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可以让幼儿产生共鸣,从而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能力,让他们学会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情感。
二、课程内容1. 选择优质故事在设计讲故事课程方案时,首先要选择一些适合幼儿的优质故事,这些故事应该既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又能陶冶他们的情操。
2. 制定讲故事计划在课程方案中,要明确每次讲故事的时间、地点、故事内容及讲故事的形式。
同时要根据幼儿的芳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合理安排讲故事的顺序和讲解方式。
3. 引导幼儿参与讨论在讲完故事后,要引导幼儿参与讨论,让他们共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或者展开相关的讨论活动。
三、故事讲解技巧1. 声音和语调讲故事时,应该注意自己的声音和语调,通过声音的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2. 手势和表情讲故事时,可以配合一些生动的手势和表情,让故事更加生动形象,吸引幼儿的眼球,增加他们的参与感。
3. 提问和引导在讲解故事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提问和引导,让幼儿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四、课后活动安排1. 制定课后活动计划在讲故事课程方案中,要制定相应的课后活动计划,让幼儿在课后能够继续与故事内容进行互动。
2. 创设相关活动环境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让幼儿在课后继续沉浸在故事的世界里,巩固并拓展对故事的理解与感悟。
3. 鼓励家长参与课后活动中,可以鼓励家长参与,一方面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学到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家园合作,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相配合。
故事教学方案
故事教学方案引言:故事是一种人类非常喜欢的交流方式,既能带给人们欢乐和乐趣,又能传递知识和价值观。
因此,故事教学成为了一种受欢迎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介绍故事教学的定义、优势以及设计故事教学方案的步骤。
一、故事教学的定义故事教学是一种以故事为主要媒介的教学方法。
通过讲述和演绎故事,达到知识传递、情感沟通和价值观培养的目的。
二、故事教学的优势1.激发学生的兴趣:故事作为一种生动的讲述形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提高学习效果:故事中蕴含的情节、人物以及一系列事件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和复杂的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
3.培养情感和价值观: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他们的行为,可以引导学生对情感和价值观的思考和认同,从而培养积极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三、设计故事教学方案的步骤1.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所要讲述的故事的目的,比如是传授知识、培养情感或者树立价值观。
2.选择合适的故事: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年龄、兴趣等特点,选择适合的故事,并进行修改和调整。
3.故事分解:将故事按照情节、人物和事件等要素进行分解,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记忆。
4.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故事的分解,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例如角色扮演、问题解答、小组讨论等,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5.评估与反思: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评估方式,例如学生的表演、问答等,来评估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并在教学结束后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故事教学的注意事项1.适应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2.注意故事的选择:选择的故事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发展水平,同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3.注重情感的培养:通过故事,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提高他们的情商。
4.与实际生活联系:将故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结论:故事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
故事课怎么上
故事课怎么上故事课是培养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么,故事课怎么上呢?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来谈一谈。
首先,教学目标是故事课上的重要一环。
教师在设计故事课时,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自己想要通过这堂课教给学生什么。
教学目标可以包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故事课的特点,设计出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
其次,教学内容是故事课上的核心。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教育意义和趣味性的故事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感受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和情感,同时也可以通过故事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道理和价值观。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与故事相关的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故事的内涵。
再者,教学方法是故事课上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采用讲解、讨论、互动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教学评价是故事课上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布置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通过教学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总之,故事课的教学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全面考虑,做到有的放矢,使故事课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故事教学与新课程标准
故事教学是指把英语的字、词、句放在生动的故事中学习,在听故事的同时听英语,在讲故事的同时学说英语,故事中动人的情节吸引了他们,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做到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点结合起来,学生才能因为教学内容的吸引而兴奋起来。
英国教育家Andrew Wright(1995)指出:“Stories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e lives of our children;stories help children to understand their world and to share it with others .”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昕,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故事教学基于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中心,在课程目标上,重兴趣激发,重信心培养,重语感和交流能力,对学生渗透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故事教学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故事能极大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故事教学能使小学生置身于虚拟的世界中,为小学生开展各种角色的扮演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表现欲旺、什么都想体验、实践。
通过这样的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从而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对所学语言的运用。
例如,PEP, Book 3 Unit 6 在学完单词 mouse, zebra, elephant, tall, short 等单词后,我让学生看图听英语故事(有些内容学生能听懂,另一些内容学生还不会运用)。
讲完故事后适当提问: What can you see? 有的学生就试着用 I can see a mouse. 来回答。
用这样的方法诱导学生接受新知识,锻炼他们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听说能力的提高的起点也在于故事性教学,如何巩固、灵活运用课本知识、并以课本内容为主题扩展学习面,扩大词汇量、句型量以提高听说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交际能力和创造能力,扩展故事部分的学习效果是关键。
(二)故事教学能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故事教学能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为他们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为了听懂故事中的内容,孩子们好奇地、有目的地去听,听懂了,会有一种满足感。
特别是听不懂时,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弄懂了故事大意,会产生一种成功感与自豪感。
这样,学生就会有兴趣进一步去理解故事、讲述故事、表演故事或者创编故事。
例如: PEP, Book2, Unit 6 的一节词汇课,共有四个词汇:long, short, big, small根据所学的单词,为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四个单词,创编了学生的小故事,从中又增加了生词 shirt,学生在故事环节中感受并更好地掌握所学语言,树立起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故事人物:Bird Bird Dog Zip Zoom (故事前教师戴几个学生熟悉的小动物的头饰)
Bird:(教师表现出很开心的样子)There is a new shirt. It's nice. Whose shirt is it?(教师作飞行的样子)到 Pig 身边
Bird:(尖尖地、柔柔的声音)Hi! Brother Pig. Is this your shirt?
Pig:(粗粗的声音)Sorry, My shirt is long.
Bird:(表现出很失望) Mr Dog! Is this your shirt?
Dog: (摇摇头)Oh, My shirt is long.
Zoom: (摆摆手)I'm Sorry, My shirt is big.
Zip: (表现出非常高兴,原地跳起舞来)Yes. My shirt is small. It fits me.
三年级学生对身边熟悉的小动物特感兴趣,故事是学生喜爱的形式,教师充分利用丰富的语态,模仿各种动物声音的不同语气和动作为学生创编一个故事,使他们更好掌握故事中情节的语言点,既愉悦学生身心,又学习相关的语言点和增加学生对学习英语的信心。
(三)故事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和交流能力
《新标准》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创造性地使用已学语言。
教师在故事表演后针对程度一般的学生,提供较简单的故事或为他们量身定制的改编故事。
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
则鼓励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改编故事,创编新故事。
通过这样的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从而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对所学语言的运用,如 PEP, Book 3, Unit 4 在学完房间单词后,“study living room bathroom bedroom kitchen”可以引导学生用这些单词串编一个童话故事。
故事情节简单而有趣,运用所学的句型,编一个有趣的故事,老师当然做个示范:“A cat likes fish very much. But, Where is fish? Is it in the study? No. Is it in the living room? No. Is it in the bathroom? No. Is it in the bedroom? No. Is it in the kitchen? Yes. Look, it's in the kitchen. Ha ha I eat you.”笔者在教实践中,惊喜的发现,孩子们能创造出更加动人、有趣的童话故事。
有的孩子能编凶狠的老虎在每个房间找兔子吃的故事。
有的孩子能编出有趣搞笑的漫画式的故事。
两个好朋友在捉迷藏,最后在浴室的浴缸里找到了好朋友,既滑稽又有趣。
可见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需要老师去开发。
运用短短的小故事将单词,句型灵活的运用起来,从而很好的巩固,整合知识,对学生语感能力有进一步提升。
(四)故事教学能很好地渗透文化意识
在文化意识教学任务上,新教材也适用故事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听、讲、编和表演古今中外的故事,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了解历史、了解中外文化差异,从而渗透了文化意识的教育。
如在学习Merry Christmas !这个内容时,我根据外国孩子过圣诞节的情形,给孩子创编了过节的故事:On the Merry Christmas!The children came to Mr Tom’s home .The Father Christmas took many gifts and came out .They got many gifts And they said : Merry Christmas. They were happy .They sang and danced . 在让学生听故事和参与表演的过程中,对学生渗透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故事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听故事、理解故事,使学生的听力、理解力得到提高;通过让学生讲述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让学生创编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综合能力;通过让学生表演故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这些活动既有很强的吸引力,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都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参与,并在尝试过程中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总之,学习英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故事教学是舟、是桨,我们只有抓准了这一点,才能到达小学英语教学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搞)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 2001年
2、《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8期高敏“讲故事学英语”
3、《外语教学心理学》朱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课堂教育心理学》林格伦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
5、《小学英语教师手册》鲁宗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
6、《英语学习策略论》文秋芳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8年版
谈故事教学与新课程标准狮山镇群岗小学曾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