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 五四运动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
北京高师学生欢迎“五四”被捕同学出狱
分析五四运动的三个阶段:
从地点看: 北京 从人员看: 学生
上海 工人商人
全国各地 工商学联合
先锋
主力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Hale Waihona Puke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 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性质
2.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 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 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 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地位
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资产阶级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无产阶级领导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瓦解过程
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民族资
建立资产阶级
产阶级 三民主义 共和国,走资
从右图内容中,我们能够感 受到“五四”青年学生的什么 精神?
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 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时间:6月5日
主力:工人群众
地点:北京 上海
形势:学生罢课、 商人罢市、工人罢 工
结果: 1、北洋军阀释放被捕的学生 2、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3、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本主义道路
无产阶 级
马克思 列宁主
义
建立人民民主 专政的国家, 走社会主义道
路
课堂小结
爆发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时间:1919年5月4日
第一阶段:北京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优质课件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
具体内容包括:五四运动背景、过程、结果及其历史意义。
重点掌握五四运动起因、经过和影响,解这场伟大爱国民主运动为中国历史发展带来重要启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五四运动背景、过程和结果。
2. 使学生认识到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重要地位,理解其历史意义。
3.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他们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四运动起因、经过和影响。
难点:理解五四运动历史意义,认识到五四精神在当代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场失败对中国社会影响,从而导入新课。
2. 讲解:(1)背景:讲述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民族危机加重背景。
(2)过程:详细介绍五四运动爆发、发展、高潮和结束。
(3)结果与影响:阐述五四运动取得成绩,以及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思考五四运动中爱国主义精神体现。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五四运动2. 内容:背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过程:爆发、发展、高潮、结束结果:取得一定成果影响:推动中国历史发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五四运动背景。
(2)列举五四运动主要过程。
(3)谈谈你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认识。
2. 答案:(1)背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民族危机加重。
(2)过程:爆发、发展、高潮、结束。
(3)历史意义:推动中国历史发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国民主和科学事业奠定基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五四运动中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他们爱国情怀。
五四运动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四
(1)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
运
的彻底 反帝反封建 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动 性质 (2)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 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 社会革命 运动。
(3)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特 点 : 彻 底 反 帝 反 封 建 的 革命性 、 追 求 救 国 强 国 真 理
的 进步性
、各族各广界泛群性众积极参与
(1)的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 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的传
五
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四意 运义
为中国共产党
.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
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
创造了条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
动
(2)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
的转折
胁迫北洋政府取缔学生的爱国运动。
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斗争方式
1919年6月
前期
概况
5日前
北京
学生
示威游行, 罢课
1919年6月 后期
5日后
上海 .
工人阶级 . 工人罢工,
商人罢市
结果: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
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
五
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四
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
运 口号:“ 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
动
Hale Waihona Puke 建的性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3课 五四运动课件
五四运动的扩大
时间:6月5日 主力:学生
工人
地点:北京
上海
表现:学生罢课、商人 罢市、工人罢工
结果
五四运 动的直 接目标 得到实 现。
1、北洋军阀释放被捕的学生 2、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3、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北京高师学生欢迎“五四”被捕同学出狱
五四运动的两个阶段
从地点看 从人员看
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材料一:“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 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材料二:“为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
——工人罢工 “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
北京 学生
上海 工人商人
全国各地 工商学联合
先锋
主力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 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新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 妥协地反帝爱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 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
认识: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2.爆发
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北京 运动主力:学生 斗争形式:游行示威
五四运动的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最能反映五 四运动性质
从这份传单内容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五四” 青年学生的什么精神?
课堂小结
爆发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时间:1919年5月4日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
阶段
第一阶段 (爆发)
第二阶段 (扩大)
时间
中心(地 点) 北京
上海
主力
形式
结果
五四运动的经过——爆发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示威游行
《五四運動》,周令釗1951年作品。
阶段
时间
第一阶段(爆发) 1919.5.4
中心(地点) 北京
斗争阶层 斗争形式 学生 示威游行罢课
第二阶段(扩大)
学生提出了怎样的口号和要求?
引导探究 ——五四运动的影响
俄国十月革命 1917年
1840年 1861年 1898年1911年1915年 1919年 1921年
鸦 洋 戊辛新 片 务 戌亥文 战 运 变革化 争 动 法命运
动
五 中国 四 共产 运 党诞 动生
1949年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成立
中国近代史
材(料2一):五中四共运一动大的促1进3位了代马表克中思董必主武义、在张中国国焘的、毛传泽播东,等促参进加或了响马应克了思五主四义同 中运动国,工大人会运选动举的了五结四合运,动为的中主国要领共导产人党陈成独立秀做为书了记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结果 被镇压逮捕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要求:惩办卖国贼曹、陆、章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 法开国民大会……“中国的土地 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 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 亡了!同胞们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中国民族乃酷爱和平之民族。今虽备受内外 不可忍受之压迫,仍本斯旨,对于政府提出最 低之要求,如左:(1)对日外交,不抛弃山东省 经济之权利,并取消民国四年七年两次密约, (2)免徐树铮、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段芝 贵、王怀庆六人官职,并驱逐出京。……倘政 府不愿和平,不完全听从市民之希望,我等学 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 图根本之改造。特此宣告,敬求内外士女谅解 斯旨。”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3课五四运动》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意义,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辛亥革命,对、自由、平等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在时间上相隔不久,学生可能会对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产生困惑。
此外,学生可能对五四运动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教学加以补充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意义,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主义革命的开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意义。
2.难点:五四运动与中国新主义革命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教学课件:包括历史图片、视频、问题引导等3.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4.历史资料:关于五四运动的相关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知识面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巴黎和会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巴黎和会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经过,包括学生示威游行、请愿、罢工等场景。
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统编版】1
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统编版】 1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
本课主要介绍了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具体内容包括:五四运动的起因,即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的过程,包括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抗议活动;以及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促进了中国的民主和进步。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认识到它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其能够从多元的角度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
3. 引导学生学习五四运动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历史地图、图片等。
学具:笔记本、笔、历史课本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巴黎和会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出五四运动的主题。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介绍五四运动的起因,即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 讲述五四运动的过程,包括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抗议活动。
3. 阐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促进了中国的民主和进步。
三、随堂练习(10分钟)(1)五四运动是什么时候发生的?(2)五四运动的原因是什么?(3)五四运动中,哪些群体参与了抗议活动?(4)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什么意义?2. 学生互相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四、课堂小结(5分钟)板书设计:五四运动背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过程: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促进了中国的民主和进步作业设计:1. 根据课堂所学,绘制五四运动的时间轴,并简要描述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13课 五四运动
上海商人罢 市游行
北京高师被捕 学生回校时受
到热烈欢迎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性质:
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历史意义: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 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 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中 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今天的五四青年节来源于五四运动。因为在运
动中青年学生发挥的作用是( C )
A.领导作用 B.主力军作用 C.先锋பைடு நூலகம்用 D.决定作用
3.“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 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 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 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
代是( C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4.“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 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北京学生于1919年的
这一呐喊,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B )
A.自由 B.爱国 C.平等 D.博爱
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 的爱国宣传活动,遭到军警镇压,先后有800多 名学生被捕。消息传出,6月5日,上海工人罢 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2.五四运动中取得的胜利:
在举国上下汹涌澎湃的反帝浪潮之下,北洋政府 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 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 一次重大胜利。
第13课 五四运动 精品课件PPT 部编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巴黎和会 外交失败
五四运动
工人阶级登 上政治舞台
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
开端
随堂练习
1.以下对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同之处的讨论,
正确的是( C )
A.都经过长期的起义准备 B.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状元成主才路 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 学生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状元成才路
C.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 D.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除此以外,将本文件任何内容用于其他用途时,应获 得授权,如发现未经授权用于商业或盈利用途将追加侵权 者的法律责任。
武汉天成贵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湖北山河律师事务所
上海商人罢 市游行
北京高师被捕 学生回校时受
到热烈欢迎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性质: 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历史意义: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 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 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是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 的爱国宣传活动,遭到军警镇压,先后有800多 名学生被捕。消息传出,6月5日,上海工人罢 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2.五四运动中取得的胜利:
在举国上下汹涌澎湃的反帝浪潮之下,北洋政 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 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 一次重大胜利。
相关史事: 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学及北京各校学生
代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由《京报》主 笔邵飘萍报告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情况, 群情激愤。北大一位同学当场咬破中指,撕断衣 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全体学生更加 激愤。第二天,五四运动爆发了。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笔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主要讲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
以下是关于第13课的笔记整理:
一、五四运动的背景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英、美、法、日等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巴黎和会。
2. 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代表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
二、五四运动的过程
1.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
2. 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游行,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
3. 上海等地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
4. 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的职务,并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三、五四运动的意义
1.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2. 五四运动使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民族意识。
3. 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领导中国革命。
4.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通过学习第13课,我们应认识到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传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3课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3课五四运动》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的一章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新主义革命的兴起。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主义革命的兴起有一定的了解。
但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复杂,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较多,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分析问题,理解五四运动的深层含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新主义革命的兴起。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爱国、进步、、科学的五四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深层含义。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史料,引导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和过程。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五四运动的深层含义。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史料准备:收集与五四运动相关的史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2.课件准备:制作课件,展示五四运动的相关内容。
3.学生活动准备: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巴黎和会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五四运动的相关史料,包括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五四运动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问题,理解五四运动的深层含义。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五四运动的理解和感悟。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13课五四运动
爆发地点
北京。
参与人群
学生、工人、商人等。
THANKS
感谢观看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送来了 马克思主义,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
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分析
北洋政府腐败无能
01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社会动荡不安。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
02
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发展艰
难。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03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为五
四运动的爆发提供了阶级基础。
新文化运动及其影响
01
02
03
提倡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 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 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 猛烈的抨击。
推动思想解放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的 思想解放,为五四运动的 爆发作了思想准备。,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 供了思想基础。
民族危机和民众觉醒
民族危机加深
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使中国面临 严重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民众的 爱国情感。
民众觉醒与抗争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 、广大群众参与的爱国运动,标 志着中国民众开始觉醒并奋起抗 争。
02
五四运动爆发及过程
导火线
1919年1月,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爆发时间
1919年5月4日。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13课五四运动
• 五四运动背景与原因 • 五四运动爆发及过程
01
五四运动背景与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
欧洲列强实力削弱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欧洲各帝国主义 国家实力大减,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 侵略。
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 了国内民众的强烈不满和愤慨。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五四运动)新课件
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C响差别甚大,
其主要原因在于( )
A.清政府镇压的力度不同
B.农民阶级的麻木不仁
C.人民群众的参与程度不同
D.后者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
12.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下列说法符合
其性质是( )
A.是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B.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
8.“五四精神”是先辈留给我们永远值得弘扬的 精神C财富,其本质是( )
A.自强不息 B.追求真理 C.爱国主义 D.解放思想 9.五四爱国运动之所以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开端,C 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 C.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成为运动的主力 D.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政府取缔学生的爱国运动。
7.概况
(1)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遭到军警镇压,先后有
800多名学生上被海捕。
(2)6月5日,
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罢市风潮随即席卷全
国十几工个人商阶业级中心城市。
上海
(3)
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
。
8.结果
巴黎和约
(1)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反的帝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动
C.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13.在民族兴盛之时,青年学生是中华民族腾飞的希望 ;在国家危亡之际,青年学生担起了救国的重任。让五四 的火炬代代相传。
【弱国丢失外交】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召开的巴 黎和会否定了中国代表提出的取消“二十一条”等要求, 决定由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殖民权益,消息传到国 内,群情激愤。 (1)结合材料一,你认为中国代表最难以接受的是巴黎和 会的什么决定?在巴黎和会上,以战胜国身份与会的中国 ,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知识点归纳:第13课 五四运动
的由来)
4.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5.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名称
相同点
不同点
社会性质 革命任务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发展前途
旧民主主义革命 (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 会
反帝 反封建
(1919—1949)
资产阶级
资 产 阶 级 的 平 建立资产阶级民
第 13 课 五四运动
1.五四运动爆发导火线:1919 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说明:弱国无外交。)
2.过程:
分期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结果
时间
1919.5.4-6 月初
1919.6.3 起
①释放被捕学生;
主力
爱国学生
工人阶级②罢免曹汝霖、章宗来自活动中心 北京上海
祥、陆宗舆三个卖国
经过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 出现“三罢”斗争: 贼职务;③拒绝在“和 二十一条”、“还我山东”、“拒绝和约 工 人 罢 工 、 学 生 罢 约”上签字。
等 、 自 由 思 想 和 主共和国,走资
民主共和观念
本主义道路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实现社会主义
签字”等。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课、商人罢市。
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3..五四运动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中国工人
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主义的知识分子
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青年节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表格式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表格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3课五四运动》是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特别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关系,以及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对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五四运动的详细过程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清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理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培养对国家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难点:五四运动对于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五四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五四运动事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五四运动的过程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如教材、课件、历史资料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本课内容,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从而引出五四运动。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相关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五四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五四运动的过程和意义。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探讨五四运动对于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影响。
2024年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课件
2024年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内容选自2024年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主要讲解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具体包括:第一章“五四运动的背景”,详细阐述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动荡、民族危机加深、新旧文化冲突等问题;第二章“五四运动的过程”,讲述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抗议活动,以及爱国人士的救国行动;第三章“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探讨五四运动对近代中国政治、文化、思想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历史意义,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 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以及其主要领导人物和历史贡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资料、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讲解第一章“五四运动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环境。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五四运动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当时爱国学生的激情。
4. 例题讲解:分析第二章“五四运动的过程”,讲解罢课、罢工、罢市等抗议活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人物及其贡献。
6. 知识拓展:探讨第三章“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理解五四运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五四运动2. 主要内容:(1)背景:政治动荡、民族危机、新旧文化冲突(2)过程: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3)历史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五四运动的背景。
(2)列举五四运动的主要过程。
(3)谈谈你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认识。
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4.13五四运动课件(2024版新教材)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③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④废除二十一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五四运动的意义
2、“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闻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
D 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材料说明五四运动中( )
A.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B.共产党的领导成为获胜的关键 C.北洋军阀政府已经土崩瓦解 D.工人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五四运动的意义
外交:中国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民族危机加深
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材 境阶料内级二近基:代1础8工7:2业年工6—8,人—家1力8,9量41年9壮1中3大年国—境—内1近91代9年工,业中17国5家新,建1厂89矿5年有—60—0家19,13新年增中资国
本达一亿三千多万,超过过去大半个世纪。辛亥革命前期产业工人达50万60万人;1919年产业工人达200万,手工工场工人和店员已增至1200万。
——《北京市民宣言》
日本帝国主义在天津、上海、南京、汉口等地集结军舰,胁迫北洋政府取缔学 生的爱国运动。
第13课 五四运动
二、五四运动的过程
(二)第二阶段
五四运动的背景
五四运动的过程
五四运动的意义
阶段
时间
地点
第一阶段 1919.5.4 北京 -
第二阶段 1919.6.3 上海 -
主力军
学生
工人 阶级
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意义: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同工 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基础。 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统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五四运动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
中国近代史:
1840——1919 ——1949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 资产阶级领领导 导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 治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 无产阶级领导 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彻底的反对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
第9页,共11页。
合作探究
你认为五四精神有哪些?
第1页,共11页。
五四爱国运动
根本原因: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导火线: “巴黎和会” 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第2页,共11页。
五四运动经过
开始: 1919年5月4日
第3页,共11页。
五四运动经过
扩大: 1919年6月3日以后
第4页,共11页。
五四运动经过
扩大: 1919年6月3日以后
中心: 北京
上海
6月3日后
主力: 学生
工人
第5页,共11页。
五四运动
结果: 直接目标实现
性质: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要求严惩卖国贼曹汝霖、 陆宗舆、章宗祥
第6页,共11页。
合作探究
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哪一个?
第7页,共11页。
五四运动
意义: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8页,共11页。
忧国忧民、乐于奉献、敢于 斗争、团结协作的爱国主义 精神。
第10页,共11页。
忧国忧民
乐 于 奉 献
敢 于 斗 争
第11页,共11页。
团结协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导火线:“巴黎和会” 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经过
开始: 1919年5月4日
五四运动经过
扩大: 1919年6月3日以后
五四运动经过
扩大: 1919年6月3日以后
中心: 北京 主力: 学生
6月3日后
上海 工人
五四运动
结果: 直接目标实现 性质: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合作探究
你认为五四精神有哪些?
忧国忧民、乐于奉献、敢 于斗争、团结协作的爱国
主义精神。
乐 于 奉 献 忧国忧民
团结协作
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
是哪一个?
五四运动
意义: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 中国近代史:
1840——1919 ——1949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 领导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 封建统治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 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彻底的反 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