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光合作用(教案)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中生物5.4能量之源_光与光合作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必修1 分子与细胞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教学目标1.说出绿叶中的色素的品种和作用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3.阐明光合作用和对它的认识过程4.尝摸索求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要素并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运用5.简述化能合成作用二、重难点绿叶中的色素的品种和作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及彼此关系探求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要素三、教学过程(完成导学考虑→明确、细化知识点→成绩交流→巩固训练)1.完成目标一、二的导学考虑目标一:说出绿叶中的色素的品种和作用⑴结合教材回答以下与绿叶中的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有关的成绩:①简述该实验的两点原理。
提取原理:色素能够溶解在无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分离原理: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使其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运用其他无机溶剂也能够提取色素,如旧教材的丙酮;将此处乙醇浓度与之前的做比较。
)②简述材料器具中无水乙醇、层析液、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四种试剂的作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③方法步骤a.研磨时需求加入的试剂包括,研磨要求迅速、充分的目的是甚么?无水乙醇、二氧化硅、碳酸钙迅速:防止乙醇挥发充分:使色素充分释放b.过滤时为甚么运用单层尼龙布而不是滤纸?结合试剂特点分析,提取色素时,步骤⑶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和分离色素时,“用棉塞塞紧试管口”或“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的作用分别是甚么?为了减少色素的损失(滤纸对色素有较强的吸附作用)防止乙醇挥发、防止层析液挥发c.制备滤纸条时,要求定性滤纸必须是的。
将滤纸条的一端减去两角的目的是甚么?干燥使层析液在滤纸上均匀扩散(由于层析液在滤纸两角扩散速度快)d.画滤液细线时,为甚么要细且直?待第一次画的滤液干后,再画一两次的目的是甚么?避免出现色素带堆叠添加色素的量e.结合实验原理和层析液的成分分析,分离色素时,为甚么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防止色素溶于层析液(而不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④简述滤纸条上从上到下,出现的色素带数目、颜色及宽窄?4条;(从上到下)橙黄、黄、蓝绿、黄绿;(从上到下)最窄、较窄、最宽、较宽(宽窄表现色素量的多少)⑵说出绿叶中的色素的品种和作用。
第五章第4节 能量之源一光与光合作用(课时一)
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一光与光合作用(课时一)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编案者:姚云英审案者:周群燕教学目的1、画出叶绿体的结构2、说出色素的种类、颜色和吸收光谱,区别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图。
3、能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一)导案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1.实验原理:绿叶中的色素不止一种,不溶于水,但可以溶于,所以可以用来溶解提取色素。
它们在层析液中不同,在滤纸上的扩散也就不同,这样,在滤纸上可将各种色素分离开。
这种分离色素的方法叫法。
2.目的要求(1)。
(2)。
3.材料用具新鲜的绿色叶片(如菠菜叶片)。
干燥的定性滤纸,棉塞、试管架,小试管,小烧杯,研钵,玻璃漏斗,尼龙布,毛细吸管,剪刀,培养皿盖,药勺,量筒(10mL)。
无水乙醇,,二氧化硅,碳酸钙。
4.实验步骤:(1)提取色素称取绿叶→剪碎→→,得到滤液。
研磨时要在研钵中放入少许和。
(2)制备滤纸条如何制备。
(3)画滤液细线画线的要求是。
(4)分离色素将适量的层析液倒入试管中,将轻轻插入层析夜中,随后用塞紧试管口。
注意,不能。
也可用小烧杯代替试管,用盖住小烧杯。
5.观察和记录:二.叶绿体的结构.1.结构叶绿体具有膜,内部有许多基粒,它们之间充满了,每个基粒由一个个圆饼状的堆叠而成,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
进行光合作用的酶分布在和。
2、功能:。
(二)讲案1.加入SiO2、CaCO3的作用是什么?研磨时为什么要迅速而充分?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后,为什么要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试用图示法画出提取过程)2.滤纸条一端为什么要剪去两角?画滤液细线时应注意什么?3.为什么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4.绿叶中色素含有几种?分为几类?分别对光的吸收有什么差别呢?5.恩格尔曼实验的结论是什么?6.恩格尔曼的实验方法有什么巧妙之处?(三)练案1.提取和分离绿叶中色素的正确顺序是 ( ) A.进行纸层析→制取滤液→在滤纸上划线→将实验材料剪碎后研磨B.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在滤纸上划线→将实验材料剪碎后研磨C.将实验材料剪碎后研磨→在滤纸上划线→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D.将实验材料剪碎后研磨→制取滤液→在滤纸上划线→进行纸层析2.在圆形滤纸的中央,滴上叶绿体的色素滤液进行色素分离,会看到近似同心的四圈色素环,排在最外圈的色素是 ( )A.橙黄色的胡萝卜素 B.黄色的叶黄素C.蓝绿素的叶绿素a D.黄绿色的叶绿素b3.刚光通过三棱镜能显示出七种颜色的连续光谱。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一)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一)【开设课题】《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开课班级】高一(3)班【开课地点】生物探究室【授课者】陈京疆【教学内容分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一个验证性和探究性实验,通过本实验,可以让学生知道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颜色对植物叶片颜色的影响,是学习光合作用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要组织好各种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结合物理和化学知识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习得相关的操作技能【学情分析】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场所和前沿阵地,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基础、前提和保证。
离开了实验教学,生物教学就谈不上实质性、根本性改革,也谈不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其吸收的光谱;初步学习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
2、能力目标:通过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初步训练学生的实验室操作技能及相关仪器、药品的使用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学生对“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设计和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2)通过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各种颜色的光来提高作物产量”这一问题,加强对科学、技术、社会的关注。
【教学重点】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其吸收的光谱;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
【教学难点】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课前准备】(1)熟悉课本,掌握课本知识的结构;(2)查阅课外资料,掌握相关的知识背景,制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案等;(3)实验课前准备好所需的药品和仪器,一些不能存放较久的药品实验课前半小时配制好;实验材料,新鲜菠菜叶、新鲜的青菜叶。
试剂仪器,烧杯(100ml)、研磨过滤器、毛细吸管、剪刀、铅笔、尺、培养皿、角匙、无水乙醇、层析液、二氧化硅、碳酸钙。
初中科学光合作用实验教案
初中科学光合作用实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3. 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原理。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2. 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原理。
2. 实验设计。
教学准备:1. 相关光合作用的课件和资料。
2. 实验材料:绿色植物、酒精、碘液、烧杯、锅、阳光、黑房间、不透光的纸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绿色植物,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植物是如何生存的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来生存,那么什么是光合作用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 讲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和叶绿体。
三、实验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套实验材料。
2.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a. 将绿色植物放在黑暗房间内进行暗处理一昼夜,消耗掉植物原有的有机物。
b. 将植物移到阳光明媚的阳台几个小时,用不透光的黑色纸片遮住一个叶片的一部分。
c. 将遮光的叶片取下,放入酒精隔水加热,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
d. 将脱色后的叶片放入碘液中浸泡,观察颜色变化。
四、结果分析(10分钟)1. 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发现遮光部分没有变蓝色,说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2. 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存在。
五、拓展思考(5分钟)1. 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在晚上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呢?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因为晚上没有光,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存在。
六、总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原料、产物和条件。
2. 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思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高中生物】5.4优秀教案(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1课时)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从容说课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光合作用也真实地显示出生命系统的自主性和高度有序性。
初中阶段,学生通过一系列探索性实验,初步形成光合作用的概念。
高中生物学课本将为学生提供光合作用的研究史料,期望学生不仅能从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深化对概念的理解,而且能受到科学家崇高的精神境界的熏陶,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因此,教学中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和讨论这一部分史料。
光合作用内容的学习始于绿叶中色素吸收和转化光能,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做好《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探究性实验,并借助投影机、三棱镜和新鲜菠菜叶片滤液和新鲜胡萝卜滤液等材料做好绿叶中色素吸收光谱的演示实验,通过叶绿体结构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相统一。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是本小节的重点和难点,要让学生重点掌握这两个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以及发生的部位和条件,并从物质和能量转变的高度去认识光合作用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认识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通过自主与合作学习的方式,尝试让学生利用各种媒体去调查和收集农业生产上有哪些提高光合作用强度的措施,并组织好学生完成教材中的探究活动——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5)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6)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2.过程与方法(1)自主与合作学习:利用各种媒体调查和收集资料,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
(2)训练表达能力:尝试将你所获得的信息表达出来。
(3)活动与探究:通过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光合作用发现史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科学家们崇高的精神境界的熏陶,并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生物教案-光合作用]生物学光合作用教案
[生物教案-光合作用]生物学光合作用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使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使学生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其吸收的光谱;初步学习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
4、应用所学的光合作用的知识,了解植物栽培与合理利用光能的关系。
二、能力方面1、通过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初步训练学生的实验室操作技能及相关仪器、药品的使用能力。
3、通过分析、讨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具体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学生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意义的理解,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通过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提高作物产量”这一问题,加强对科学、技术、社会(STS)的关注。
④很多植物的叶片到秋天会变红,很多植物的花在一天的不同时间中也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学生知道这是什么的原因吗?本题涉及了植物细胞中色素及其比例变化的问题。
一般来说,正常叶片的叶绿体中有两大类光合色素,其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的分子比例为三比一,叶绿素a和叶绿素b也约三比一,叶黄素和胡萝卜的比为二比一。
由于绿色的叶绿素比黄色的类胡萝卜素多,占优势,所以正常叶子总是呈现绿色。
秋天、条件不正常或叶衰老时,由于叶绿素较易被破坏或先降解,数量减少,而类胡萝卜素比较稳定,所以叶片呈现黄色。
至于红叶,不是叶片中叶绿体的色素造成的,而是由细胞液泡中的花色素引起的。
因秋天温度降低,植物体内积累较多糖分以适应寒冷,体内的可溶性糖多了,就形成较多的花色素储存于液泡中。
而花色素类似于酸碱指示剂,从碱性到酸性会呈现从蓝色到红色颜色渐变,具体而言是,pH=7,8时呈淡紫色;pH<3时,呈红色;pH>11则呈蓝色。
由于秋天时液泡中花色素增多,且细胞液pH值又偏酸性,因此叶子就变红了。
不仅如此,花色素的颜色也会随环境中存在的不同的金属离子而改变,所以同一种花色素在不同的花中,或是同一种花由于种植的土壤不同,都能显出不同的颜色。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教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4节的内容。
在此前章节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细胞中的有机物、细胞的结构和细胞器等知识。
这为本节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为地球上多姿多彩的生命提供了氧气和养料。
因此,光合作用是细胞能量代谢中的重要学习内容,在高中生物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阐述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不断提升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分析、推理、评价及实验探究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分析,形成把理论付诸实践,用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三、重难点1、重点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2、难点对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分析四、教法学法教师提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后,小组成员讨论完善。
小组代表展学,其他成员补充完善。
注意利用典型例题即时强化巩固。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据估计,地球上的自养植物一年中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约4--5千亿吨有机物。
2、这些有机物中所含能量相当于10,000,000亿千瓦时的电能。
3、三峡电站2012年的发电量为1000亿千瓦时。
(通过数据,吸引学生兴趣,突出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本节知识的重视)(二)光合作用的定义绿色植物通过_____,利用_____,把_________________转化成储存能量的_______,并释放出_______的过程。
播放flash动画,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学生通过动画在头脑中形成整体印象,为分析过程打下基础)(三)光合作用的过程学生完成导学案“探究一光合作用的过程”相应内容1.完善光合作用的图解2.辨析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光反应暗反应图解条件场所物质转化能量转化联系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其他成员进行补充、完善课后作业:结合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分析C3、C5、ATP、[H]在不同条件下的含量变化。
关于光合作用教案(优秀7篇)
关于光合作用教案(优秀7篇)关于光合作用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重点)2、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难点)3、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有物场所。
4、举例说出光合作用需要光。
(二)能力目标:1、练习徒手切片。
2、观察叶片的结构,观察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
(重点)3、情感目标: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2、难点: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离不开光和叶绿体。
你知道光合作用是在植物体的哪个器官中进行的呢?回答:叶提出问题:参天大树拔地而起,枝繁叶茂;纤纤小草茁壮成长,生生不息。
无论是参在大树,还是纤纤小草,一般都具有叶,叶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
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它具有哪些结构及其结构相适应的功能?二、引导学生进行试验探究[讲述]:让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并认识叶片的结构。
[实验]:叶片的结构。
[步骤]:(1)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根据《叶片结构》认识叶片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其功能。
4人一小组进行实验,先制作并观察徒手切片,然后再观察叶片结构的永久切片,对照书P36的“叶片立体结构模式图”认识叶片各部分名称。
[想一想]:(1)叶片的背面与正面的绿色一样深吗?为什么?(2)怎样区分上表皮与下表皮?(3)气孔的开关受什么控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1)叶片正面颜色深,栅栏层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2)上表皮的气孔少,下表皮较多;上表皮靠近栅栏层,下表皮靠近海绵层。
(3)气孔的开关受保卫细胞控制。
[小结]:叶片的结构表皮——保护作用气孔——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栅栏层——细胞排列紧密且整齐,细胞里含有较多的叶绿体海绵层——细胞排列较疏松,细胞内含有较少的叶绿体。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七年级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七年级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条件、原料和产物。
2. 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和能量转换。
3. 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条件、原料和产物。
2.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能量转换。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实质和能量转换。
2. 光合作用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室内的植物。
2. 光合作用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3. 实验材料:绿叶、酒精、碘液、清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提问:植物为什么能生长?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植物能生长是因为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
二、自学(5分钟)1. 学生自学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条件、原料和产物。
2. 学生互相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三、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条件、原料和产物。
2. 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和能量转换。
四、实验(15分钟)1. 教师演示光合作用实验,学生跟随操作。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五、讨论(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条件、原料和产物。
2. 教师强调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教室内的植物和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原因,从而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通过自学、讲解、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过程和能量转换,以及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植物生长的原理,提高他们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初中光和作用教案
初中光和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条件。
3. 能够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2. 光合作用的意义。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条件。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绿色植物叶片样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提问:你们注意到身边的植物有什么特点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植物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2. 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通过光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和ATP;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利用ATP和NADPH将二氧化碳还原为有机物。
三、光合作用的意义(10分钟)1. 提问:光合作用对生物圈有什么重要性?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光合作用为生物圈提供了氧气和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同时也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四、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条件(10分钟)1. 讲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是通过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2. 介绍光合作用的条件: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五、实例分析(10分钟)1. 提问:光合作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也是农业生产和森林火灾防控的重要因素。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意义和条件。
2. 强调光合作用在全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2. 能够设计并完成光合作用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培养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即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2. 光合作用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显微镜、载玻片、洋葱表皮细胞、碘液等。
2. 教学材料:PPT、实验指导书、实验材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对光合作用的已有知识,教师总结并引导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教师巡回指导。
2. 每组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实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光合作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设计并完成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光合作用实验。
2. 学生操作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并记录实验结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
2. 学生分享总结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应用: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如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等。
2. 学生分享应用实例,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总结和反思,教师点评并鼓励。
教学延伸:1.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它们的光合作用的现象,并和家长分享光合作用的知识。
2.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环境的影响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设计并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教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一、教材分析《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是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
这节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第二部分是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与旧教材相比,本节内容大体上保持了旧教材的难易程度和编排顺序,仅在以下三个方面作了调整:一是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进行了扩充,增加了英格豪斯、梅耶、卡尔文等科学家的实验,将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阐述的更加完整。
二是新增了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探究实验,这个探究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均有一定的难度,教材为此提供了相关的提示和参考案例。
三是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化能合成作用这两部分内容在旧教材中没有被编排在《光合作用》这一节中,现为了内容的完整性和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将这两部分内容移至本节中。
本节内容不仅和初中教材中有关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在高中教材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理解在第三章中为什么把叶绿体比作“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另一方面本节内容也为必修3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选修3中生态工程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定为:1.知识方面(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5)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6)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2.能力方面(1)学会提取、分离绿叶色素的方法(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科学家对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究历程,使学生认同科学原理的创立是科学家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建立起来的;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高三生物核心素养教案)第三单元 第9讲 光与光合作用
第9讲光与光合作用一、考纲要求:1.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Ⅱ)。
2.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Ⅱ)。
3.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二、教学目标:1.学会提取、分离绿叶中的色素,了解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理解解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的具体过程及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
3.比较光反应过程和暗反应过程的区别和联系,概括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实质。
4.掌握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实质,光反应过程和暗反应过程的区别和联系。
光反应和暗反应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
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2.教学难点:光反应和暗反应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
光反应过程和暗反应过程的区别和联系。
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教学过程:考点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及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一)知识梳理:1.捕获光能的色素及色素的吸收光谱由图可以看出:(1)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可见光,而对红外光和紫外光等不吸收。
(2)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2.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1)结构模式图(2)结构⎩⎪⎨⎪⎧外表:①双层膜内部⎩⎪⎨⎪⎧ ②基质:含有与暗反应有关的酶③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分布有 色素和与光反应有关的酶↓决定(3)功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拓展延伸 影响叶绿素合成的三大因素3.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连线)拓展:下面是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恩格尔曼和萨克斯的实验示意图,请分析:(1)恩格尔曼实验在实验材料的选取上有什么巧妙之处?提示 选择水绵和好氧细菌,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观察;用好氧细菌可以确定释放氧气多的部位。
(2)恩格尔曼实验要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进行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排除氧气和除极细光束外的其他光的干扰。
(3)萨克斯实验中进行“黑暗”处理的目的是什么?提示消耗掉细胞中原有的淀粉,防止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4)萨克斯实验中在染色前通常用酒精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目的是什么?提示防止叶片中色素颜色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光合作用的教案如何写初中
光合作用的教案如何写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3. 能够设计并完成光合作用的实验。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实验设计。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显微镜、植物标本、实验材料等。
2. 教学材料:PPT、教材、导学案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提问: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生存的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二、自主学习(5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学生完成导学案中的相关问题,巩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步骤和机制。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意义,如:提供有机物、释放氧气、维持生态平衡等。
四、实验探究(15分钟)1. 教师布置实验任务,要求学生设计并完成光合作用的实验。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反思光合作用的实际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巩固光合作用的知识。
2. 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光合作用的实验结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实验探究、总结与反思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以及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在实验探究环节,学生通过设计并完成光合作用的实验,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overall,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更加深入。
但在实验设计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困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实验设计的指导。
高一生物教案:《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
下面是为您推荐高一生物教案:《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教材分析光合作用是植物体最基本的新陈代谢之一,是生物界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来源。
同时,光合作用对必修1前面学过的细胞、ATP、酶等知识,对后面必修3中的稳态、生态系统等知识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让学生牢固掌握光合作用这一部分知识非常重要。
而且光合作用的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本节教学设计意图沿着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对光反应和暗反应这两个阶段从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的高度作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引导学生从物质和能量转变的角度去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掌握本节重点。
同时希望通过对教材中科学家关于光合作用探究过程的经典实验的学习和分析,使学生体会经典实验蕴含着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初步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2.1.1阐述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2.1.2辨析光合作用相关的场所、反应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等知识;2.1.3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2.2 过程与方法2.2.1通过重现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几个经典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初步的实验探究能力。
2.2.2通过对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的学习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条件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2.3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2.3.1通过对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探究学习,感悟科学家专注的探索精神,激发学习兴趣,关注身边事物,善于从观察中发现问题。
利用光能是清洁无污染的能源,倡导“绿色环保出行““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2.3.2通过对光合作用结构基础的分析,增强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观念的体会。
2.3.3通过对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暗反应联系的分析、讨论,让学生形成“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学情分析3.1学生已经在小学的《科学》和初中的《生物》中学习了关于光合作用的部分基础知识,特别是初中新课程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和概念等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也做过“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个实验,因此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和实验设计有一定的认识,为这节课打下了知识基础。
光合作用光反应教案
光合作用光反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生物教材《生物必修1》第四章“光合作用”的第二节“光合作用光反应”。
详细内容包括:光反应的过程及其在光合作用中的重要性,光反应中光能的吸收与转化,光系统I和光系统II的功能,ATP和NADPH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基本过程,明确光反应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2. 掌握光系统I和光系统II的功能,了解ATP和NADPH的过程。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光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变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系统I和光系统II的功能,ATP和NADPH的过程。
教学重点:光反应的基本过程及其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模型。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过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光合作用光反应。
2. 知识讲解:(1)光反应的基本过程:讲解光反应的过程,阐述光反应在光合作用中的重要性。
(2)光系统I和光系统II的功能:通过模型展示,讲解光系统I 和光系统II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光能的吸收与转化。
(3)ATP和NADPH的过程:结合PPT,详细讲解ATP和NADPH的过程。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光反应的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关于光反应的练习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光反应基本过程光系统I和光系统II的功能ATP和NADPH的过程2.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反应的基本过程。
(2)说明光系统I和光系统II的功能。
(3)阐述ATP和NADPH的过程。
2. 答案:(1)光反应的基本过程:光能被绿色植物吸收,转化为化学能,光系统I和光系统II参与。
(2)光系统I和光系统II的功能:光系统I负责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光系统II负责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3)ATP和NADPH的过程:在光反应中,ADP和无机磷酸根结合ATP,NADP+还原为NADPH。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教学设计选择专题:必修课本1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一,本专题新旧内容变更情况:本章原有内容是新陈代谢与酶、新陈代谢与ATP、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植物的水分和矿质营养、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新陈代谢的类型等八个内容。
新教材内容变更为: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二,《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出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5、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能力目标: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研究科学家对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究过程,认同科学是在不断地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⑴ 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⑵ 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⑶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⑷ 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2、教学难点:⑴ 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⑵ 探究影响光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三)教学课时 3课时(四)教具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导入【教师活动】借助教材光合作用的概念,阐明任何科学结论的得出都需经过漫长的求索过程,借势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展示“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幻灯片【学生活动】观看幻灯片,领会前人的实验设计思路,自主思考得出结论 2,实施过程:⑴ 播放1771年普利斯特利实验。
设疑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⑵ 展示1779年,荷兰的英根豪斯实验。
提醒学生与普利斯特利实验做对比,自主总结实验结论:a,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只有在光下植物才能更新空气 b,植物体的绿叶在光下才能更新空气⑶ 1782年,拉瓦锡实验证明参与光合作用气体是CO2和O2。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条件。
2. 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认识到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过程、意义。
2.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特别是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光合作用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光合作用反应过程的动画演示。
2. 教学素材:有关光合作用的图片、实例。
3. 学生实验材料:绿叶、酒精、碘液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现象,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
2. 探究光合作用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光合作用的定义。
3. 学习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播放多媒体动画,展示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4. 光合作用的意义:讲解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的价值。
5. 生活实例分析:让学生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植物的向光性、光合作用与食物链的关系等。
6. 学生实验:验证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光合作用的认识,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8. 布置作业:设计有关光合作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感受科学家们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
2. 引导学生关注光合作用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光合作用原理在生物燃料、能源领域的应用。
3. 结合环保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对减轻地球温室效应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18.光合作用(教案)五年级上册青岛版(五四制)
18.光合作用(教案)五年级上册青岛版(五四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为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科学第18课《光合作用》。
本课程通过对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意义和条件的介绍,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通过直观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描述,使学生对光合作用有初步的认识,并通过动手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 科学素养:通过学习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意义和条件,使学生能够理解光合作用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其科学素养。
2. 环保意识: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3. 观察与思考能力:通过动手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小组合作实验和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使其能够与他人共同探讨问题,分享经验和成果。
5. 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
6. 综合运用能力: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将科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7. 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使其能够积极探究科学问题,具备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它不仅是植物生长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关键。
通过学习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学生可以理解光合作用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举例: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生长和代谢的重要过程,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制造出自己所需的有机物质,同时也释放出氧气,为其他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氧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教学目标
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5.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6.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4)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2.教学难点
(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2)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讲述法、对比法
四、课时安排
五、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1.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因为叶绿素吸收最多的是光谱中的蓝紫光和红光。
不同颜色的光照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有影响。
2.因为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所以不使用绿色的塑料薄膜或补充绿色光源。
〖板书〗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问题〗以“本节聚焦”发问,引起学生的注意思考。
〖板书〗㈠捕获光能的色素
〖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到实验室做实验)
〖实验讨论〗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1.滤纸条上有4条不同颜色的色带,从上往下依次为:①胡萝卜素(橙黄色)、②叶黄素(黄色)、③叶绿素a(蓝绿色)、④叶绿素b(黄绿色)。
这说明绿叶中的色素有4种,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快慢也不一样。
2.滤纸上的滤液细线如果触到层析液,细线上的色素就会溶解到层析液中,就不会在滤纸上扩散开来,实验就会失败。
〖板书〗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与社会的联系〗人们根据上述科学原理,在需要人工补充光照的温室和塑料大棚中栽培农作物时,就可以根据所需要的光合作用产物的类型,来选择适合的光源以及玻璃或塑料薄膜了。
例如,冷光镝灯的光谱成分接近于太阳光,且辐射出的热能比较少,是一种比较好的人工光源;又如,氙灯的可见光部分也近似于太阳光,但其紫外线和红外线则比太阳光的多,使用时应隔以玻璃或水层以吸收其紫外线或红外线。
相比之下,日光灯的蓝紫光和绿光比太阳光的多而红光比太阳光的少;普通的白炽灯则蓝紫光比太阳光的少而红外光比太阳光多。
科学家通过实验还发现,蓝色塑料薄膜育秧时有壮秧的效果,这一结果现已在不少地区的水稻育秧生产中得到应用。
二、叶绿体的结构
1.恩格尔曼实验的结论是:氧气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提示:实验材料选择水绵和好氧细菌,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观察,用好氧细菌可确定释放氧气多的部位;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排除了氧气和光的干扰;用极细的光束照射,叶绿体上可分为光照多和光照少的部位,相当于一组对比实验;临时装片暴露在光下的实验再一次验证实验结果,等等。
3.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板书〗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它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酶。
〖小结〗略。
〖作业〗练习
基础题
1.(1)×;(2)√。
2.B。
3.结论是:叶绿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光用于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拓展题
1.植物体吸收光能的色素,还存在于植物幼嫩的茎和果实等器官的一些含有光合色素的细胞中。
2.提示:是的。
不同颜色的藻类吸收不同波长的光。
藻类本身的颜色是反射出来的光,即红藻反射出了红光,绿藻反射出绿光,褐藻反射出黄色的光。
水层对光波中的红、橙部分吸收显著多于对蓝、绿部分的吸收,即到达深水层的光线是相对富含短波长的光,所以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较多的绿藻分布于海水的浅层,吸收蓝紫光和绿光较多的红藻分布于海水深的地方。
(第一课时完)
〖板书〗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问题〗以“本节聚焦”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思考。
〖板书〗㈠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讲述〗结合课本的图,一步一步的引导。
〖旁栏思考题〗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持这种观点的人,很可能是在无光条件下做的这个实验。
无光时,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细胞呼吸,所以没有释放氧气,而是释放二氧化碳,也就是使空气变污浊了。
〖思考与讨论1〗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糖类和氧气,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要有光,还需要多种酶等。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
CO2 + H2O (CH2O) + O2
2.提示:从人类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来看,生物学的发展与物理学和化学的研究进展关系很密切。
例如,直到1785年,由于发现了空气的组成,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这个事例说明生物学的发展与化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密切相关。
又如,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而不是来自二氧化碳;卡尔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探明了二氧化碳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都说明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相关学科的互相促进,以及技术手段的进步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板书〗㈡光合作用的过程
CO 2 + H 2O (CH 2O) + O 2
〖讲述〗结合下面题目讲解。
填写图中光合作用过程的名称并回答问题:
(1)写出各标号的名称: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 ⑥________
⑦_______ ⑧_______ ⑨_________
(2)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 ]和[ ](只填序号)。
(3)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O H 2 ②2O ③[H ] ④ATP ⑤ADP +Pi ⑥3C ⑦2CO ⑧
5C ⑨6126O H C (2)
[3][4](3)片层结构的薄膜 基质 〖思考与讨论2〗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板书〗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四、化能合成作用
〖讲述〗起初,人们认为只有绿色植物才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后来发现,即使没有叶绿素的参与,某些微生物也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这类微生物称做化能自养型微生物。
这类微生物通过氧化如氢气、硫化氢、二价铁离子或亚硝酸盐等无机物,夺取无机物中的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合成ATP和NADPH,再利用A TP和NADPH完成二氧化碳的还原和固定。
广泛地分布在土壤和水域环境中的硫化细菌、硝化细菌、氢细菌与铁细菌等都属于这类微生物。
例如,氢细菌通过将氢气氧化为水,硫细菌通过将硫化氢氧化为硫酸盐,硝化细菌通过将氨氧化为亚硝酸盐,或将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来驱动二氧化碳的固定,完成有机物的合成。
(有可能补充方程式)
〖小结〗略。
〖作业〗练习一二。
基础题
1.(1)√;(2)×。
2.B。
3.D。
4.C。
5.D。
6.B。
7.光合作用中光反应阶段的能量来源是光能,暗反应阶段的能量来源是ATP。
8.白天若突然中断二氧化碳的供应,叶绿体内首先积累起来的物质是五碳化合物。
拓展题
1.(1)根据图中的曲线表明,7~10时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强,这是因为在一定温度和二氧化碳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光合作用的强度是随着光照加强而增强的。
(2)在12时左右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是因为此时温度很高,蒸腾作用很强,气孔大量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
(3)14~17时光合作用强度不断下降的原因,是因为此时光照强度不断减弱。
(1)为什么常态的树叶会是绿色的?
绿叶与胡萝卜根块颜色不同,试说原因。
因为在叶肉细胞中的色素占3/4的是叶绿素,比占1/4的类胡萝卜素的量要多很多,使得类胡萝卜素的颜色被叶绿素掩盖了。
因此叶片呈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