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把握整体比对细节 综合训练2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板块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板块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

论述类文本阅读(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

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

“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

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

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

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

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提分二 掌握解决客观选择题的三种方法巩固提升训练(含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提分二 掌握解决客观选择题的三种方法巩固提升训练(含解析)

掌握解决客观选择题的三种方法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的体验的作用在于认识美、发现美和创造美。

审美主体通过审美感知因素、情感因素、理解因素和行为因素的介入,以及审美的深度性、共鸣性和创造性,达到对美的体验。

人类最初对美的体验是跟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的,但绝不能把人的美感与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的实用感混为一体,后者只是美感的起源;这样,美的体验固然包括日常生活的一般性体验,但它具有更为深刻和独特的内涵。

美是客观的,它不以欣赏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对美的感受正是来自客观存在的美的事物。

这种对美的感受的全部活动的综合体就是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对认识美、创造美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这种体验与别的一般性的体验是有很大区别的,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要求。

作为人的本质力量感性显现的美,总是不能离开一定的物质形式,但如果把美仅仅归结为单纯的物质形式,看成一种可以离开社会而存在的自然现象,那是不正确的。

它应是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有机统一。

如果我们对美的认识停留在对美的事物的感知阶段,就只能处于远距离的旁观者位置,很难把握对象的内容,只能获得一些美的形式上的感性认识。

那么,我们要想获得深刻的美感,就需要进入对象或其所处的环境中去体验、领悟对象美的蕴含。

因此说美的体验对认识美具有重要作用。

美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只有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以及人的本质力量的丰富性,在对象世界中的不断展开,美才能不断地丰富发展起来。

拿自然界来说,在人类的蛮荒时代,它是与人们完全对立的,是完全异己的,无所谓美丑。

而只有当社会实践进一步发展,自然界成为人类生活的组成部分时,人们才获得自然的美。

而且随着人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入,也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美被发现。

我们对美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经验的感性的认识上,而应当经过实践,切身体验,才能真正获得美的享受。

同时由于实践活动本身具有多种可能性和发展性,这样就使得在对美的以往经验、理论认同的同时,使美的新的认识成为可能,这对美的创造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课标版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习题含解析

课标版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习题含解析

课标版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习题含解析标题: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引言: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应当意识到自身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的重要性,保护自然资源,捍卫生态平衡。

本文将深入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第一段:自然是赋予我们生命的源泉,我们的生存离不开自然。

自然给予我们空气、水源、食物等生存所需,同时也孕育了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和美丽的自然景观。

然而,随着人类的快速发展,我们的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许多灾难性的问题,比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

我们应当明白,人与自然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保护好自然,才能保障我们的生存和发展。

第二段: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二是污染物的排放。

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导致了自然资源的丧失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例如,森林被砍伐、水源被污染,这些都给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损害。

同时,工业和交通等活动释放出的大量污染物,如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严重污染了土壤、空气和水域,不仅损害了生物的健康,还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第三段:如何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首先,我们应当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资源。

政府应加大对环保的投入,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制定并执行更为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其次,我们应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倡导低碳、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人们应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采取科学种植和养殖方式,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大力推动环保教育,增强人们的环境意识,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和价值观。

第四段:同时,我们也应加强生态建设,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

这包括植树造林、保护野生动植物、修复生态破坏等活动。

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制定长期的生态保护规划和措施,加强对自然资源的监测和保护,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保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汽车工业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动力系统里传统发动机和变速箱处于主导地位,多年来发展一直比较稳定,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近两年行业里很明显的发展趋势就是新四化,包括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

新四化给传统汽车行业带来很大的影响,首当其冲就是动力系统,因为新四化首先是电动化,关系到所谓能源革命的问题。

新四化的出现对整个动力系统的影响非常巨大。

传统动力面临了很大挑战,但是从行业发展历史来看,传统动力系统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现在汽车行业的基本共识是,在较长时间段里,多元化的动力系统会共存,发动机和变速箱等传统动力系统还是会被认为是汽车领域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动力系统。

新能源的动力系统里面也分两部分,从国家定义的角度来讲,一部分是纯电动,另一部分是插电强混,插电强混中也有内燃机,也有电动机。

就纯电动而言,这块在我国发展非常快速。

因为当前我国汽车行业在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在全球的增长速度非常快,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压力。

一方面能源被大量消耗,石油需要大量进口;另一方面就是对环境有很大影响。

所以我们国家有很大的决心来发展新能源的动力系统。

从更长期来看,现在很多主机厂都在投资研发燃料电池,也就是氢能源,因为氢能源目前也被认为是终极能源,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在新四化这样一个大变革环境下,动力系统将会多元化发展。

因此也需要我们提早布局:一要持续提升传统动力系统的效率,来支撑我们目前作为汽车行业基础的传统动力系统;二要不断发展电动化,包括混动和纯电动:三要提早布局燃料电池氢能源动力系统。

(摘编自《未来汽车动力系统:多元化技术和动力系统并存是大趋势——对上汽集团乘用车技术中心总监、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徐政专访》)材料二:(摘自《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水平分析及展望》)材料三: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的投诉也是络绎不绝。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课件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课件

勾画出的这些关键词句,既能帮助我们迅速把握文意, 甚至会出现某个选项的内容刚好与我们勾画的词句相对应的 情况,加快我们判断选项正误的速度。
转换意识主要解决读懂、读得下去的问题。一般论述类 文章写作时是从特殊性到一般性,用术语概括纷杂的自然和 社会现象,读起来就很吃力。在阅读时换一种办法进行“转 换”,也就是从一般性到特殊性,把抽象的理论化成具体可 感的对象,读起来文本就没有那么“玄深”了。如:把下面 文本中的“通俗历史热”换成“百家讲坛”,全文就很好理 解了。
明确六大命题点和九大命题陷阱
考生因不了解命题者设置选项所运用的命题手段及不能 准确锁定选项陷阱,往往导致答案“不准确”,下面我们就 从设置选项所运用的6大手段及错误选项的9大陷阱来复习, 以便考生在答案的“准确”上有所突破。
一、6大命题手段
删减
删减句子中的定语或状语等修饰成分可能使语义发生改变, 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误划类别 复习中,有必要对这两种设误方式重点突破。
命题陷阱
规律解码
辨别技巧
①倒置失当:将原文中的句子的陈述对 注意比较选项中陈述对象和被陈述
象和被陈述对象倒置,造成不合逻辑。 对象的位置。
倒置失当 与倒推失
如:人是两足动物。正确。若改为:两 足动物就是人。错误。
①注意倒置或倒推后有时成立,有 时不成立,要仔细辨别。
二、9大命题陷阱
偷换概念
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 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无中生有
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根据,或原文中并无此 意。
张冠李戴
把甲的观点、发现、发明等说成乙的观点、发现、发明 等。
以偏概全
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 代普遍(或相反)等。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章论述类文本阅读-把握整体比对细节学案1找对比对点,轻松选答案-选择题之要诀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章论述类文本阅读-把握整体比对细节学案1找对比对点,轻松选答案-选择题之要诀

学案1 找对比对点,轻松选答案——选择题之要诀学案引语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高考采用选择题形式。

面对颇有点像文字游戏的选择题,不少考生心存畏惧,答题正确率不高,即便答得全对,也耗时太长。

如何快速、准确地拿下三道选择题,是二轮复习的重要内容。

要解决这一难题,既需要考生有良好的心态和思维品质,又需要考生整体把握全文,梳理出主干信息。

在知晓三题的命题特点的前提下,迅速锁定信息区间,用比对法选定答案。

自学在前自我诊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可见“诗”这种文化产品在中国艺术中占有的特殊地位。

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圣经》却有《诗经》,这种以诗为“经”,是华夏独有的文化现象。

从春秋的《诗经》开始,诗这种形式虽然千变万化,却始终占据中国艺术的主导地位,并渗透到其他艺术形式之中。

汉语词汇具有多义性、模糊性特点,语法上具有灵活性、随意性特点,在语音上还具有音乐性特点。

作为一种语言艺术,诗是远离逻辑思考和理性判断的艺术形式,其赋、比、兴的“兴”字,学者们至今也说不透。

究其原因,这种诗性的智慧,既不是简单的感官享受,也不是纯粹的理性思维,而是介于二者之间,只可意会而难于言传。

这一特点恰恰有利于形象性表达和艺术性思维,说明汉民族的语言与艺术有着天然亲和的关系。

这一独特的表达和思维方式的存在,说明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一种诗性的感受和态度对待世界,以诗性的语言表达情感。

从这一意义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传统的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中国画具有诗的特点,诗的意境,诗的追求,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

国画与中国诗历来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徐复观在分析诗画合璧的历程时指出:首先,题画诗的出现,开创了诗画在构成形式上的结合。

其次,以诗意作画开创了诗和画在意和景层次上的结合。

第三,以诗的意境作画,以画的意境作诗,诗画在精神上相融合、相启发,实现了在意境层次上的融合。

苏东坡在总结前人艺术实践的基础上,从理论角度考察诗与画的关系。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单元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单元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第一单元测试卷测试范围: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时间:60分钟分数:36分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手工艺既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众的重要物质与精神诉求,在社会历史长河中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在当代的日常生活中,大机器的广泛应用压缩了传统手工艺的生存空间,民众生活方式的快速变革也使传统手工艺难以满意民众的生活好用性需求,传统手工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由于传统手工艺根植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与其他文化要素唇齿相依,在此背景下,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生态爱护应运而生。

传统手工艺文化生态爱护以传统手工艺为爱护对象,以文化整体观为视野,寻求爱护方式的革新,实现对传统手工艺的整体性爱护。

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生态爱护理念源于文化生态学的探讨,这一探讨领域注意文化的整体性、系统性。

20世纪50年头以来,文化生态学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起先广泛应用于人类学、生态学的探讨,它着重探讨文化与环境的共生关系。

之后,相关学者渐渐绽开这一领域的探讨活动,如张士闪在对张泥玩具的探讨中指出,民间工艺是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其创建、传承和演化都是在特定语境中发生的,与特定社会语境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组织、宗教信仰等亲密相关。

张建世也在对苗族银饰的调查中指出,由佩饰佩戴习俗及其他相关的社会文化环境要素所构成的文化生态是导致黔东南苗族银饰变迁的动因。

可以说,基于文化生态整体观的视角,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社会的生存逆境得到了新的解读,这对其爱护实践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与文化整体观视角不同,有的学者对文化生态爱护理念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他们认为文化生态最终应当满意于人类的文化实践。

详细到手工艺领域,重视人的主体性,回来人的生产实践对于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生态爱护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艺术探讨院手工艺探讨所所长邱春林曾指出,手工艺的文化变迁是人在变迁,没有人的记忆和心理作用,一切外力作用下的变迁都不行能实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章阅读1 Word版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章阅读1 Word版含答案

论述类文章阅读01一、最新考纲解读1.结合上下文把握重要概念的语境义;根据作者的观点理解重要概念的隐含义2.结合上下文理解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语句3.根据试题要求对原文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4.研究文章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内在联系5.理清顺序,抓住要点,从具体语言材料中抽取文章主要内容,能概括段落中心、归纳内容要点、概括全文中心6.在整体阅读中通过审读标题、寻找文章的中心句、概括文中重点段落的大意等方法,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思维突破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某一事物的所有性质及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是该事物的属性。

其中,为该事物所特有并对该事物有决定意义的属性,是本质属性。

概念和词语有联系也有区别。

概念是词语的思想内容,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思想;词语是概念的存在和表现形式,是表示事物或概念的语言形式。

不同的民族对于同一事物的正确反映是相同的,同一民族的语言中,也常常用不同的词语去表示同一的概念。

概念是思维的起点,一切科学都是由一系列概念组成的理论体系。

所以,对于论述类、说明类文章,《2007年普通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将“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改为“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这样表述更准确。

所谓“重要概念”,就是指含义丰富深刻,能够蕴涵文章主题思想,能够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概念,一般涉及以下三点:①根据上下文推断含义深刻的概念;②根据上下文把握重要概念的语境义;③根据作者的观点理解重要概念的隐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既有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又要根据词语的具体语境来体会。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所谓“文中重要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是指对语段、意义层次、篇章等内容或形式起着决定性影响的句子。

一般来说,这样的句子可以算是重要的句子。

从内容上看,是指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句子,段落中那些有概括段意作用的句子;从表达方式看,是指那些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那些发表议论的句子;从结构上看,是指那些能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句子,表示承前、启后、过渡的句子,有重要指示代词的句子,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结尾处的句子;从修辞上看,是指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反复、象征手法的句子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句子。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章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章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宋代的信用工具不断创新, 出现了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信用工具。 B. 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其发 行目的是为了解决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等多方面的问题。
C. 茶引、盐引等信用工具的使用,可以使一些商人取得茶、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 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 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
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
过困境。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 “ 钱 荒 ” 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 燃眉之急的需要。质、押是借贷担保的形式,由质库、解库 等机构经营。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
款的顺利结算。它们的使用,弥补了货币的不足,节省了货
币流通需求量 ,此后这种交子、关子、会子逐步发展为货币。 可见,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使用,是社会经济发展史中 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 诸多不便与矛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
(摘编自王芳《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
在债务人不偿还债务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D.赊买赊卖的信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宋代通货紧缩带来的资金不足 的问题,缓解了生产、流通、消费领域中的诸多矛盾。 解析 答案 “信用形式有……多种形式”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 ,文中无信息 A 表明“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都是在宋代产生的。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增分突破 三步阅读,题文比对
【考点解读】 高考对论述类文本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实战演练2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实战演练2

第一章论述类文本阅读增分突破三步阅读,题文比对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的私家藏书私家藏书是公家藏书的补给库,政府往往是依靠民间藏书来恢复和重建公藏的。

此外,宋朝以后,很多藏书家都利用自己的藏书来刻书印书,增加了图书的流传,挽救了很多濒临灭绝的孤本和珍稀本。

中国古代私家藏书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可称为成长期,始于春秋末期,到东汉结束。

虽然古代最早的藏书可以追溯至殷商时期,但它实际上是公家藏书。

因为在那时,学术内容尚处于萌芽阶段,都掌控在官府手里,私人是没有能力藏书的,且那时候的制书工艺很复杂,私人没有生产力来制造图书。

这也是“学术官守、学在官府”的一个现象。

到了春秋后期,周王室势微,诸侯纷起,出现“诸子学说”。

西汉建国以后,文化建设逐渐兴起,中央藏书机构去民间大力搜罗图书,但私人藏书还是比较薄弱。

私人藏书主要集中在两类人手中,一是有权势的诸侯王,一是有学问的士大夫和官员。

到了西汉后期,由于私人藏书的需求,开始出现一些图书的买卖市场,叫作“书肆”。

东汉时期有一批有名的藏书家,是经学家杜林、史学家班固、医学家华佗、文学家蔡邕。

第二个时期是发展期,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

这个时期有一个大事件促进了私家藏书的发展,即纸的普及。

第三个时期是古代私家藏书的兴盛期,从宋朝到清朝末年。

以前图书生产是靠手工抄写,生产速度很慢,到了北宋以后,雕版印刷逐渐普及,流通数量大大增加,给私人藏书提供了很多资源。

我们不仅要研究藏书史,还要研究蕴藏在里面的藏书文化,特别是对藏书楼和藏书章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古些时候藏书比较少,藏书楼就无从谈起,慢慢积攒到一定数量以后,在北齐就出现了藏书楼,到了明清,藏书家数量众多,且藏书规模越来越大,所以在江南一带就曾经出现书楼林立的壮观场面。

藏书家藏书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藏书章,藏书章最早的作用是为了表示对这个图书的所有权,但后来随着藏书文化的发展,藏书章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经常用来表达藏书人的一种心态和志向,甚至宣泄一些情绪,所以藏书章就越来越多,而且内容越来越丰富。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章论述类文本阅读实战演练1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章论述类文本阅读实战演练1

第一章论述类文本阅读增分突破三步阅读,题文比对【考点解读】高考对论述类文本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精确性、整合信息的周密性和把握文意的准确性、时效性,是对考生理性思维素养和分析概括能力的考查。

大部分考生所存在的问题在于阅读粗疏,语感迟钝,思维笼统,认知模糊,每年的高考试题命题人也正是从上述方面设置“陷阱”的。

因此,二轮复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握阅读要领,切实掌握解题技巧,尤其是题文比对法。

一、(2015·新课标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担保的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章论述类文本阅读把握整体比对细节对点专练正确运用比对法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章论述类文本阅读把握整体比对细节对点专练正确运用比对法

对点专练1 正确运用比对法一、比对因果关系重点练比对下面原文与选项,看看因果关系是否成立,如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1.原文:“宋学〞立足于传统儒学,又从佛道两家摄取偏重于义理和心性修养等方面因素,所以也可把它称为“新儒学〞,它与汉唐儒家们时经书注释繁琐章句之学有着本质不同。

选项:“宋学〞被称为“新儒学〞,主要是因为立足于传统儒学,又从佛道两家摄取义理和心性修养等方面因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成立。

2.原文:诚然,法治概念是一个外来词,中国虽然有法制,但并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法治。

自清末变法以来,我们法律制度也主要是借鉴大陆法系国家成文法经历,从而也被纳入大陆法体制之中。

选项:自清末变法以来,我们法律制度主要借鉴了大陆法系国家成文法经历,因为中国没有现代意义上法治,我们法律制度被纳入到了大陆法体制之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成立。

“我们法律制度被纳入到了大陆法体制之中〞并非“自清末变法以来,我们法律制度主要借鉴了大陆法系国家成文法经历〞原因,而是结果。

3.原文:非虚构文学,作为近几年才在国内被频繁提起概念,总是容易被和虚构文学对立起来谈。

作家一方面被吸引,因为它在短时间内引起关注要大于虚构性文学,并且里面似乎包含着某种朴素且深远品质;另一方面又有所疑惑,认为它与文学本质,即虚构性,不相符合。

但我认为,通往文学道路有多条,好文学作品总是能够挑战既有文学概念,从而使我们对文学本质、文学与生活关系进展新思考和辨析。

选项:作者认为非虚构文学与虚构文学是对立,这样就使我们对文学本质、文学与生活关系进展新思考和辨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成立。

通用版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章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精准训练二考场选择题的选择技巧2021011

通用版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章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精准训练二考场选择题的选择技巧2021011

精准训练二考场选择题的选择技巧练前提示考场上,做阐述类文本选择题最根本的方法是在整体把握的根底上进展从内容、构造、语法、逻辑、论证等角度的精准比对。

假如再懂点下面的小技巧,会让你选得既快又准。

1.逆向选择法阐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四个选项或是“一对三错〞或是“一错三对〞。

假如题干明确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是错误选项,考生假设无把握确认哪一个是错误选项时,可以把有把握认定是正确选项的一一挑出来,剩下最后一个没有把握的选项,即是错误选项。

同理,假如题干明确四选项中有一个选项正确,考生又无把握确认哪一个正确时,不妨把自己认定错误的选项一一排除,剩下的最后一项即是正确选项。

因此,学会逆向思维,运用逆向选择法解答此类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

简言之,选不出错误选项,你就先选正确选项;选不出正确选项,你就先选错误选项。

2.逻辑推理法阐述类文本具有论证灵敏、行文自由、主观性强的特点,命题人也就常常会设立一些似是而非或者违犯常理的选项,为此,我们可以尝试运用“逻辑推理法〞初步判断选项是否符合情理,符合逻辑。

特别是在遇到判断句、条件关系句、因果关系句、递进关系句、假设关系句、绝对化表述句时,运用“逻辑推理法〞判断正误,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大大进步答题效率。

对有些选项往往可以通过一般的逻辑推理即可确定其正误,而不需要对照原文作细致的比对。

3.切片比对法阐述类文本阅读的不少选项信息跨度大、综合性强,表述语句比拟长,有时含有好几个分号、句号,至少是三个逗号,并且选项信息分散在多个段落或一个段落的不同位置中。

信息点多而且面广,使考生一眼不能穷尽,大有“乱花迷人眼〞之感,对这样的选项,可以运用“切片比对法〞来解答。

即将其拆解,切分成假设干片段,逐一与分散在原文各个段落的对应词语、句子所在的区域比对,看原文有没有相关的片段,看相关片段的信息是否与选项吻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一章论述类文本阅读提分点三把握观点注重逻辑推理再提升训练word版本

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一章论述类文本阅读提分点三把握观点注重逻辑推理再提升训练word版本

,辑推理下边的文字,完成 1。

(9 分 ) 文明是题。

之因此新,是因刚惯以象。

文明的目的是理解。

个体研究诚然有其合理性, 可是忽视整果必定是 盲人摸象研究是整体下个体与个体或个体整体关沉。

从中国的 视角来看世界以及从世度理解中国,出和和陶醉关系展的 关系,是螺旋上涨的关系。

有了中国”中识才会更完好,更凑近真 文明研究理的。

有无益甚或有理。

比显祖” 和“莎”比迹,没什么好似,学形,不仅有利而 且必要。

有,并不前提题而是回答不了“而后文明是有方法的。

文明离不开人,文,也很重要。

实在在 的,罐就是罐盆就是盆。

当年瑞典人安特生在到彩陶就一眼看出它和世界各地彩 陶文系以批评“中国文明” ,把度下的中国了中国 自己的彩陶。

彩陶西来否和中国正当毫没关系。

文面。

制属的文。

因为有文件,制度 很简,但也出缺点,一料有太多不行信的成分。

二是制度大概未必属于文 明的范围, 它更像是文明品其实质是制度的拟受 工具。

此刻民主制度在那边未必多么理想,同理,当年的“君臣父子”也未必全 然”。

的文主两个范围:从详尽的物到生活方式、思想方式;从中心价值 看法到详尽的物。

前它是未然的,找出异同作出解说,的很有限。

有空的启示马人杯两千年后的影 《 相同在表达欲的故事; 静大的希佛造像都大的气质 与精神的外化, 存在于全部不术品之中; 敦煌的鹿王本生与圣艾都是牺 牲⋯ ⋯ 文明,中心在于解说文明,以完成与自信。

有个就叫“文明” 哪个来玩都可果只和操作相关,真实的文明也多元,不能否步与落后,而是相信比之于可以弥合的差距而言,基因更重要需要一个色彩丰富的文明系统。

( 郭青生文明的目理和方法》)1.以下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 )A .无论是从中角来看世从世度理解中国研究都一定具有整体性。

B 文明理,只前提正当,就能得出有 果。

C .批评“中国文明”是把度下的中国了中国自己的彩陶。

D .更好地理解文明,弥合多元文明的差距,完成和自文明的 中。

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一章论述类文本阅读提分点二理清思路注重论证关系再提升训练word版本

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一章论述类文本阅读提分点二理清思路注重论证关系再提升训练word版本

理清思路,侧重论证关系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1~3 题。

(9 分)宋元期间,中国插花艺术进入了普实期间。

宋时,国力已不如唐时富强,但毕竟结束了五代的盘据场面,经济文化更加进步。

花卉如牡丹、菊等品种进一步丰富,而其赏析更具多样性,插花艺术因此得以连续发展。

元朝继承宋朝插花之余绪,也显得灿烂多彩。

宋朝倡议理性,三教合一发展到了宋朝被统称为理学。

理学是以宋儒论学多言天地万物之理而命名的,此中以朱程理学为代表。

重申治高于全部,以为应存公理,灭人欲,极为重视道德思想;更进一步倡议阴阳互变、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观,要求人们静观万物,从中领会到岁月变迁,宇宙神秘。

理学又是北宋此后政治经济发展的表现,宋朝的社会混乱不定,好多文人士流为避现实多退隐于山川之间,寄情于山川花草之间,以表情意。

正如周敦颐的学生程颢诗云:“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对花开花落等情形更加敏感。

因此,宋朝花卉艺术更深入地倾注入作者的思想,表达着作者的尊贵道德。

宋朝插花比之唐朝插花更显愉悦味深长。

理性内涵加清丽外形,拥有纯洁漂亮的形态。

宋朝的社会比不上唐朝的广博魄力,文人不再狂放,而是内敛;不再激情汹涌,而是沉稳地思虑。

宋朝的时代精神就是清雅、隽秀之气质。

这类气质反响到花卉文化中,形成了精巧描绘、以花抒写理性的主流。

因此,在插花构图中,讲究线条美,常以梅花、腊梅等枝条来插制。

这与唐朝喜用牡丹的华美不一样。

宋朝的文人义士常以花材隐射人品,在花材的采纳上喜用松、竹、梅、柏、兰、桂、山茶、水仙等寓意深刻的花材,表达人生志向、理想等。

表此刻插花花型上,就是理性内涵加上清丽的外形,自有纯美的境界,因此,宋朝的插花花型以理念花为主。

理念花以瓶花为多,以理为表,以意为理,或解说教义,或论述教理等。

花材多用松、柏、竹、梅、兰、桂、山茶、水仙等素雅者。

结构以清为精神之所在,以疏为意念之依归,侧重枝叶的线条美。

元朝的统治者为牢固其统治,中后期,极为侧重汲取以儒学为主的思想文化,继承了宋朝的理学思想。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一章论述类文本阅读提分点一筛选信息注重细节比对再提升训练word版本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一章论述类文本阅读提分点一筛选信息注重细节比对再提升训练word版本

挑选信息,着重细节比对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 题。

(9 分)①整体来看,最近几年来我国社会意态正变得愈来愈理智成熟、开放多元、踊跃主动,并且更为拥有世界意识。

但也不能否定,当前仍存在一些不良社会情绪。

比方,自卑自馁情绪有之,“怨言太盛”情绪有之,懒惰涣散情绪亦有之。

这些社会意态虽不是主流,却会对社会发展和改革进度产生悲观影响。

如不实时修复,不单会伤及个人幸福生活,还会影响整个社会意态,甚至会阻滞社会主义现代化脚步。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社会意态一定强起来。

②社会意态是一段时间内社会成员情绪基调、社会共鸣和价值观的总和,属于社会意识范围。

一个国家的社会意态与其发展实质亲密有关,是时代的“晴雨表”“风向标”;它同时会影响每个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甚至影响整个国家发展全局。

踊跃健康的社会意态是个人、社会、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社会意理基础,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新中国自建立以来,用短短几十年时间从“短吃少穿”变成整体小康、从“一穷二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世界边沿走近世界舞台中心,此刻正阔步走在“强起来”的大路上。

在这个“强起来”的新时代,应当有与之般配的社会意态。

④心态强起来应加强自尊自信。

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尊自信的民族,自尊自信是中华民族精气神的集中表现。

新时代,自尊自信源于深入认识“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走向何方” 。

它要求我们既不自轻自贱,看到中国独到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和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定要走中国特点社会主义道路,拒绝照抄照搬别国发展模式;也不唯我独尊,拒绝其余文明优异成就。

只有清醒认识我国历史走向、正确立位我国历史方向,才能更为自尊自信。

只有不停加强自尊自信,才能更为敢于正视自己不足、敢于认可他人优点,从而扬长避短,更好迈向伟大中兴。

⑤心态强起来应更为理性平易。

理性平易就是沉着全面对待事物,不为不良情绪所左右;就是辩证客观剖析问题,不偏执也不片面;就是脚踏实地解决问题,不扣帽子不打棍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训练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每小题3分,共9分)《天问》用提问的方式,描绘了日行于天的弧形轨迹:“出自汤谷,次于蒙汜。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太阳的东升西落在所有运动中最为显眼,初民的目光被其吸引,并由此获得了判断空间方位的两个最初坐标。

辨别了东西二方之后,南北方向与原始历法也就随之产生。

叶舒宪认为:创世主太阳神从黑暗中出生(升),创造了光明与黑暗二分的世界,确立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宇宙时空秩序。

这种“光明与黑暗二分的世界”,就是叙事的初始环境与生成背景。

太极(抽象化了的“太阳”)所生的阴阳两仪作为宇宙间一切范畴之母,表现在“东/西”“明/暗”“暖/冷”“雄/雌”“昼/夜”等以及由此衍化出的生命状态的二元对立(如“醒/睡”“荣/枯”“起/卧”“生/死”等)上。

由于这一切紧密地对应于太阳的东西运行,伴随着太阳的移动而向各自的对立面转化,东西二方又可称为这些二元对立的“元极”,因此与太阳运行有关的最初叙事自然就是“元叙事”。

经典叙事学所说的深层结构,实际上就是由诸如此类的二元对立构成的。

深层结构本身不是叙事,却是叙事的信息基础。

静态的二元对立要转换生成为传递故事信息的表层叙述,必须通过一个具有运动能量、能够“生产”事件的主体,这个主体首先就是每天划过长空的太阳。

根据文化人类学的观点,孤立地研究一个民族的神话没有意义,只有把它放到世界范围中去比较观照,才能读懂其中蕴含的意义,获得更为完整准确的理解。

元叙事与一般意义上的太阳神话还不是一回事。

元叙事是最早的关于太阳运行的叙事,与相对后起的太阳神话是源和流的关系。

那么,元叙事是如何滋生出后来的太阳神话的呢?就叙事的演进而言,语言表述的作用不容小觑。

在抽象思维不发达的时代,人们习惯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思想,而这种表达在很多情况下又会采用叙事的方式。

就是这种“似诗而非诗”的表达方式,提供了后人眼中具有诗意的事件骨架,使他们乐意在其上添枝加叶,太阳神话的诗性羽翼应当就是这样开始生长的。

以“太阳爱着黎明,拥抱着黎明”为例,按照恩斯特·卡西尔的描述,这节古老的叙事演化成了菲玻斯追逐达佛涅的希腊神话。

在卡西尔看来,菲玻斯追逐达佛涅的美丽故事,不过是曙日在朝霞中冉冉升起的后世演绎。

而由于将“羿/逢蒙”释读为“太阳/遭遇黑暗”,羿死于逢蒙之手的故事在叶舒宪眼中代表夕阳在西沉过程中逐渐失去光焰。

既然如此,那么是否还有与日上中天相对应的神话?有,其中之一就是泰勒分析过的印度瓦曼故事。

瓦曼“三步走”的过程被泰勒看作对太阳升上天空的模仿。

以上三则神话,加在一起对应了太阳从东升到西沉的整个过程,从中可以看出,对太阳运行的最初叙述构成了后世叙事的一个重要生长点。

然而,元叙事对后起叙事的影响又是非常微妙的,由于被压在故事岩层的最底部,上面覆盖着层层累积的芜杂信息,初民的原始叙述有许多已经在重压之下扭曲变形。

(选自傅修延《元叙事与太阳神话》,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民关注太阳的东升西落,获得了判断空间方位的东西坐标,南北方向和原始历法也随之产生。

B.“东/西”“明/暗”等和“醒/睡”“荣/枯”等都是二元对立,但后者是由前者衍化而来的生命状态。

C.之所以把与太阳运行有关的最初叙事看成“元叙事”,是因为东西二方是所有二元对立的“元极”。

D.元叙事与一般意义上的太阳神话不是一个概念,如果把太阳神话比作“骨架”,那么元叙事就是其上的“枝叶”。

答案 D解析由原文第四段可知,元叙事与太阳神话是源和流的关系,而选项却将其表述为流与源的关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众多二元对立中,东西二方地位特殊,因为二元对立的双方都紧密对应着太阳的东西运行,伴随着太阳的移动而转化。

B.根据文化人类学的观点,要想读懂一个民族的神话的意蕴,获得更为完整准确的理解,就必须把它放到世界范围中去比较观照。

C.叙事的演进发展,全凭语言表述的作用,元叙事“似诗而非诗”的表达方式,提供给后人具有诗意的事件骨架,使其乐意在其上添枝加叶。

D.卡西尔解读菲玻斯追逐达佛涅的美丽故事,叶舒宪解读羿死于逢蒙之手的故事,泰勒解读印度瓦曼的故事,他们的解读最终都指向太阳运行。

答案 C解析“全凭语言表述的作用”说法错,原文是说“语言表述的作用不容小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西”“明/暗”“醒/睡”“荣/枯”等二元对立,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宇宙间的一切范畴都源于太极所生的阴阳两仪。

B.每天划过长空的太阳是具有运动能量、能够“生产”事件的主体之一,是传递故事信息的表层叙述得以生成的必要条件。

C.元叙事存在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提供了初民关于太阳运行的最初事件,而且在于它能吸引后来者不断丰富其形式和意蕴。

D.元叙事对后起叙事的影响非常微妙,随着历史的演进,元叙事被不断丰富的后起叙事层层叠压,以致在重压之下扭曲变形。

答案 B解析由原文可知,“具有运动能量、能够‘生产’事件的主体”是传递故事信息的表层叙述得以生成的必要条件,而“每天划过长空的太阳”只是主体的一种,因此不能说它“是传递故事信息的表层叙述得以生成的必要条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每小题3分,共9分)在创造了辉煌文明的所有古代民族中,四五千年前的古埃及人对来世的执着真可谓无出其右者。

对死后永生的热烈追求使埃及人不仅建金字塔,也修神庙。

而且总趋势是,越往后,神庙便修得越宏伟高大,在豪华奢侈上无所不用其极。

与之相应的是,祭司作为一个特殊阶层,人数众多,能量极大,而且越往后便越膨胀,越强势。

最初僧权还没有从王权中分化出来,国王就是最大的僧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结构越来越复杂,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密,僧权便从王权中分离出来了。

既然国王必须依靠僧侣才能进行有效的统治,那么国王与祭司之间很自然地存在着一种天然的合作关系,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种宿命般的矛盾和冲突关系。

这里的关键是,两种势力在此消彼长的同时如何维持起码的平衡。

随着祭司阶级权势日增,王权与僧侣势力间的平衡越来越难维持,两者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冲突越来越严重,且越到后来,越显得不可调和。

事实上,从古王国后期起,祭司阶层就变得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强势,与王权的矛盾冲突也越来越激烈。

埃及社会在被迫供养一个强大的世俗统治阶级以外,还得遭受庞大祭司阶层的经济压迫和掠夺。

在太阳神崇拜之新神学的强制下,埃及社会被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把法老当作太阳神来崇拜,为之举行极其繁琐而又费用昂贵的仪式。

同时,埃及人还为形形色色的小神祇修庙塑像,而且还举行复杂的祭拜仪式。

这些都大大加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负担。

不用说,祭司作为一个寄生阶层,具有极强的剥削性、掠夺性和压迫性。

及至十九王朝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期间,僧侣的权势达到一个令人目眩的新高度,阿蒙高僧的职务竟已不再由国王任命,而改为父子世袭!在拉美西斯二世在位第四十六年的一次审判中,十名审判官中竟有九人为僧侣。

僧侣阶级权势之大,无以复加,即便这一时期埃及国势日衰,也未见他们有所收敛。

甚至晚至希腊人统治埃及时,神庙僧侣仍然拥有巨大的社会和政治影响力。

这对托勒密王朝统治者无疑是一种强大的震慑。

为有效统治埃及,托勒密王朝的希腊国王不得不实行宗教“宽容”政策,甚至对祭司们极尽巴结讨好之能事。

凡此种种表明,对死后永生的执着追求,使埃及与其他古代文明相比,只能是一个成绩不菲的先行者,却不可能对西亚地中海世界进行深度的整合,这项工作只能留给后起的文明来做。

这就是为什么较之“发迹”之前的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埃及人虽然所掌握的物质和文化资源多得多,却没能表现出长久维系一个强大国家、使文明不断成长壮大的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埃及文明作为最早的文明之一,虽然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帝国,虽然以种种方式包括军事行动启动了西亚地中海世界的整合进程,却注定只能是开个头而已。

(摘编自阮炜《文明的毒瘤》,有删改)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创造了辉煌文明的古埃及人热衷于追求死后的永生,执着于来世,他们建金字塔,修神庙,在追求豪华奢侈上无所不用其极。

B.最初的僧权与王权是合二为一的,国王既是国家的最高行政领导,又是最大的僧侣,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僧权从王权中分离了出来。

C.古埃及人对死后永生的热烈追求,使得祭司阶层成为古埃及一个特殊的寄生阶层,他们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权势极大。

D.祭司与国王之间既存在着合作关系,又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关系,二者的势力在此消彼长的同时又维持着起码的平衡。

答案 D解析“二者的势力在此消彼长的同时又维持着起码的平衡”说法有误。

原文只是说“这里的关键是,两种势力在此消彼长的同时如何维持起码的平衡”。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埃及人民的社会经济负担十分沉重,他们承受着强大的世俗统治阶级和庞大的祭司阶层的双重经济压迫和剥削。

B.祭司靠新神学强制埃及社会把法老当作太阳神来崇拜,并为各种各样的神举行极其繁琐而又费用昂贵的仪式。

C.祭司利用控制古埃及人民的精神世界来实现对国家的控制和对社会的掠夺,而且随着僧侣势力的增大,这种控制和掠夺越发变本加厉。

D.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时,阿蒙高僧的职务改为世袭制,并出现了一次审判的十名审判员中有九名都是僧侣的情况,可见当时僧侣阶级权势之大。

答案 B解析被强制崇拜的是法老,“极其繁琐而又费用昂贵的仪式”也是为法老举行的,文中说“同时,埃及人还为……祭拜仪式”。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祭司阶层具有极强的剥削性、掠夺性和压迫性,是埃及社会的毒瘤,即使是在埃及国势日衰之际,也未见他们有所收敛。

B.由于僧侣在社会和政治上的巨大影响力,托勒密王朝的希腊国王为有效统治埃及,实行宗教“宽容”政策,甚至极力巴结讨好祭司们。

C.古埃及人把大量人力、物力浪费于虚无缥缈的来世关怀,这种对死后永生的执着追求,使埃及文明只能是一个先行者,而不能对西亚地中海地区进行深度整合。

D.王权与僧权纷争不断,所以埃及虽掌握大量的物质和文化资源,却不能长久维系一个强大的国家、使文明发展壮大。

答案 D解析因果关系不当,原因应是埃及人对死后永生的执着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