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诊疗进展与社区管理

合集下载

慢性心力衰竭规范化诊疗新进展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临床内科学心血管病学

慢性心力衰竭规范化诊疗新进展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临床内科学心血管病学

慢性心力衰竭规范化诊疗新进展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临床内科学心血管病学目录一、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概述 (1)二、心力衰竭管理指南解读——国家心力衰竭指南2023 (3)三、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进展 (5)四、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进展 (7)五、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 (9)六、心力衰竭合并非心脑血管疾病的管理 (11)七、心力衰竭常见合并症的临床管理 (14)八、慢性心力衰竭人群运动处方的制定及实施 (16)九、晚期心力衰竭的机械循环支持治疗 (17)十、心衰患者容量管理策略 (19)十一、冠心病伴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21)十二、正性肌力药物在晚期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23)十三、心力衰竭的实验室诊断 (25)十四、心脏超声基础 (27)十五、急性右心衰竭的规范化治疗 (29)一、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概述1.在心衰的分期中,哪一期患者表现为有心衰风险因素但无症状和体征?()A.A期B.B期C.C期D.D期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A2.基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将心衰分为哪几个类型?()A.急性心衰、慢性心衰B.左心衰、右心衰、全心衰C.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射血分数改善的心力衰竭、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力衰竭、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D.收缩性心衰、舒张性心衰E.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射血分数中度降低的心力衰竭、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参考答案:C3.以下属于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II级的是()A.休息时也有症状B.活动明显受限C.活动轻度受限D.活动不受限E.不能下床并需静脉给药支持参考答案:C4.我国心衰的主要病因是()A.高血压和冠心病B.瓣膜病C.扩张性心肌病D.内分泌代谢性疾病E.肺部疾病参考答案:A5.慢性心衰的治疗目标是()A.预防住院B.改善临床状态C.降低死亡率D.提高生活质量和功能能力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二、心力衰竭管理指南解读——国家心力衰竭指南20231.对心衰“易损期”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指心衰住院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内B.发生心血管死亡或心衰再住院的风险较低C.推荐住院期间临床稳定后或出院前尽早启动GDMTD.出院前应该仔细评估容量负荷状态,优化减容治疗方案E.推荐在患者出院后 1-2 周内进行早期随访参考答案:B2.以下哪项措施不是心力衰竭A期患者一级预防的推荐?()A.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B.高血压患者,推荐积极降压治疗C.定期使用利尿剂D.2型糖尿病,推荐SGLT2iE.高心衰风险T2D患者使用沙格列汀参考答案:C3.以下哪个药物在HFrEF、HFmrEF、HFpEF治疗中均得到I类推荐A.SGLT2iB.β受体阻滞剂C.MRAD.ACEi/ARB/ARNIE.维立西呱参考答案:A4.对于HFrEF药物管理建议,不是I类推荐的是()A.维立西呱B.ACEI/ARB/ARNIC.MRAD.β受体阻滞E.SGLT2i参考答案:A5.以下对射血分数改善的心力衰竭管理错误的是()A.维持药物治疗B.可以停用改善疾病预后“新四联”药物C.定期随访D.继续生活方式管理E.避免大量饮水,过度输液、酗酒参考答案:B三、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进展1.关于SGLT2i在HFrEF人群中开展的大型3期临床研究,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研究目的均为探索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SGLT2i对射血分数降低性HF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B.EMPEROR-Reduced研究及DAPA-HF研究的主要终点均达成C.EMPEROR-Reduced研究及DAPA-HF研究均纳入了LVEF小于40%的心衰人群D.EMPEROR-Reduced研究及DAPA-HF研究的研究对象均合并糖尿病E.EMPEROR-Reduced研究及DAPA-HF研究的研究对象包括不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参考答案:D2.以下对VICTORIA研究和对维立西呱相关推荐错误的是()A.研究纳入近期发生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射血分数低于45%的患者B.研究证明维立西呱可降低高风险心衰患者心血管死亡和首次因心衰住院发生风险C.推荐近期发生过心衰加重事件、NYHA II - IV级,LVEF<45% 的心衰患者,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尽早加用维立西呱(IIa)D.低血压不是维立西呱的禁忌症E.妊娠期妇女是禁忌参考答案:D3.关于ARNi在HFrEF中的应用,描述错误的是()A.对于症状性 NYHA Il-Ill 级的 HFrEF 患者,建议使用 ARNi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1A类推荐B.ARNi有ARB和脑啡肽酶抑制剂的作用,后者可升高利钠肽、缓激肽和肾上腺髓质素及其他内源性血管活性肽的水平。

最新:心力衰竭临床进展(全文)

最新:心力衰竭临床进展(全文)

最新:心力衰竭临床进展(全文)2021年,心力衰竭(心衰)领域的新研究迭出,有的对未来临床实践影响较大或潜在应用价值较高。

同时,3部有影响的国际心衰指南/专家共识颁布,提出的理念、建议和推荐,具有新意和一定借鉴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临床和实用的角度,搜集这些亮点,加以分析和解读。

一、中国心衰工作水平的提升1. 中国心衰医疗质量控制报告首次发布:《2020年中国心力衰竭医疗质量控制报告》(报告)是我国首次发布的心衰医疗质量控制报告,既是对我国近几年心衰临床工作的总结,又为未来提高我国的心衰防治水平指明方向,值得重视和认真学习。

(1)中国心衰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报告中介绍的“中国心力衰竭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表1)是心衰管理的“地板”(基本要求),基层医院要遵循,三级医院也要遵循;全科医师应执行,心衰专家也应执行。

实施过程中可以酌情“提高”水平,但不能降低标准。

这些指标应该在心衰指南中列为Ⅰ类推荐。

(2)我国心衰工作的现状、进步和差距:报告数据来源于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全国27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34 938例心衰住院患者。

据报告分析,我国心衰病因主要为高血压(56.3%)和冠心病(52.8%),其次为瓣膜性心脏病(18.7%)和扩张型心肌病(16.3%)。

合并症主要为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和心房颤动(房颤)或心房扑动(房扑)。

与美国心脏学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的“跟着指南走——心力衰竭”(Get With The Guideline-Heart Failure,GWTG-HF)项目的同期数据比较发现,我国住院心衰患者年龄较小、女性比例较低,收缩压水平较低;心衰病因中高血压的比例明显较低,冠心病和瓣膜性心脏病的比例也较低;合并症中糖尿病、房颤或房扑的比例也较低。

与既往的“中国心力衰竭注册登记研究(China-HF)”(2012~2015年)[2, 3]结果比较,我国心衰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功能评估)率和利钠肽的检测率,心衰适用人群出院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阻滞剂,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ngiotensin receptor neprilysin inhibitor,ARNI,沙库巴曲缬沙坦),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的使用率均有明显提高;但RAS阻滞剂应用的种类有所不同,其中,ACEI或ARB 使用率明显下降,而ARNI使用率显著升高,提示我国心衰患者规范化诊疗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摘要]中医药具有悠久的历史,治疗慢性心衰,整体审查、辨证施治,拥有多途径,多靶点的优势,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心功能、逆转心衰进程、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延长寿命以及减少西药的副作用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西医治疗现状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由各种病因导致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使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以呼吸困难、水肿、乏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危重和终末阶段[1]。

全世界有心力衰竭患者约2600万[2],我国约450万,心衰患病率与年龄相关,超过65岁的老年群体是主要的发病人群[3],<60岁人群患病率<2%,≥70岁以上将高达10%[4]。

有研究表明,未来20年内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将增加25%[5],死亡率占心血管疾病总死亡率的40%-50%,已成为慢性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内容。

各种心脏病、遗传性缺陷和全身性疾病都可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

因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差异,引起心衰的主要病因也不尽相同,但主要有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6]。

一项多中心、前瞻性心力衰竭调查研究结果[7]显示,心力衰竭患者中高血压占54.6%、冠心病占49.4%,位于发病因素的前2位,并认为感染(45.9%)、劳累或应激反应(26.0%)和心肌缺血(23.1%)是引起心力衰竭加重的主要诱因。

在CHF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对其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也不断发生着改变,但心肌重塑是最基本机制。

导致心衰进展的两个关键过程,一是心肌死亡(坏死、凋亡、自噬等)的发生,二是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失衡,其中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RAAS)系统激活,加强血管收缩,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加重心功能恶化,最终导致心衰[8],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全身外周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多,导致心肌肥厚,使心衰加重[9]。

心衰分级诊疗服务目标、路径与双向转诊标准

心衰分级诊疗服务目标、路径与双向转诊标准

心衰分级诊疗服务目标、路径与双向转诊标准5月13日,医政医改局发布关于印发心力衰竭分级诊疗技术方案的通知,小编摘取“心衰分级诊疗服务目标、路径与双向转诊标准”与大家分享。

(一)目标。

引导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团队服务作用,规范心衰患者临床诊疗行为,为患者提供连续性诊疗服务,改善心衰患者预后,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二)医疗机构功能定位。

1.三级医院。

主要提供新发心衰、急性心衰、疑难危重心衰的诊疗服务。

收治下级医疗机构转诊患者,对下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通过医联体、远程医疗等形式,共同管理心衰患者,为疑难病例提供会诊并协助制订治疗方案,开展心衰诊治的质控管理。

2. 二级医院。

负责病情相对稳定的心衰患者的诊疗服务,为心衰患者提供规范的病情评估与监测、药物治疗、心脏康复。

对超出自身诊疗能力的患者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急性心衰恢复期患者、重症心衰病情稳定期患者、诊断和治疗方案已明确的新发心衰患者;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同管理慢性心衰患者。

鼓励有条件的二级以上医院开展心衰中心建设,形成心衰疾病诊治网络体系,为心衰患者提供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连续性诊疗服务。

3.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负责心衰防治宣教,高危及疑似患者识别、稳定期治疗、康复和长期随访。

应当将疑似患者及时转诊到二级以上医院,同时启动随访管理和双向转诊机制。

慢性病医疗机构可根据自身的功能定位,为终末期心衰患者等提供护理、安宁疗护等服务。

(三)分级诊疗路径(图1)。

图1.心衰分级诊疗路径(四)双向转诊标准。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转至二级以上医院的标准。

(1)社区初诊或怀疑心衰的患者。

(2)社区管理的慢性稳定性心衰患者病情加重,经常规治疗不能缓解,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应当及时转至二级以上医院救治:①出现心衰症状体征加重,如呼吸困难、水肿加重;②利钠肽等心衰生物标志物水平明显升高;③原有心脏疾病加重,如冠心病患者出现心绞痛加重等;④出现新的疾病,如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肾功能恶化、血栓栓塞等。

心力衰竭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

心力衰竭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

承中融西 创新致远
承中融西 创新致远
五、慢性心衰的治疗
(一)治疗目标。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再住院次数,降低疾病死亡率。 (二)一般治疗。 1.去除诱发因素。包括各种感染(尤其上呼吸道和肺部感染)、肺栓塞、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和酸 碱失衡、贫血、肾功能损害、过量摄盐、过度静脉补液以及应用损害心肌或心功能的药物等,应当及 时处理或纠正。 2.生活方式干预。 (1)限钠:心衰急性发作伴有容量负荷过重的患者,要限制钠摄入<2克/天。限钠(<3 g/d)对控制 心功能Ⅲ~Ⅳ级心衰患者的淤血症状和体征有帮助。一般不主张严格限制钠摄入和对轻度或稳定期心 衰患者限钠。 (2)限水:严重心衰患者液体摄入量限制在1.5~2.0升/天,有助于减轻症状。严重低钠血症(血钠 <130 mmol/L)患者液体摄入量应当<2升/天。 (3)营养和饮食:宜低脂饮食。严重心衰伴明显消瘦(心脏恶病质)者,应当给予营养支持。 (4)戒烟、限酒。对怀疑有酒精性心肌病的患者应当戒酒。 (5)休息和适度运动。 3.氧疗。适用于低氧血症患者,指端血氧饱和度(SaO2)<90%的患者应当尽早采用氧疗。 4.心理和精神治疗。关注心衰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指导和干预。 5.运动康复治疗。推荐稳定的慢性心衰患者进行有规律的有氧运动。
三、心衰分级诊疗服务目标、路径与双向转诊标准 承中融西 创新致远
(三)分级诊疗路径(图1)
三、心衰分级诊疗服务目标、路径与双向转诊标准
(四)双向转诊标准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转至二级以上医院的标准。 (1)社区初诊或怀疑心衰的患者。 (2)社区管理的慢性稳定性心衰患者病情加重,经常规治疗不能缓解,出现以下情况之 一,应当及时转至二级以上医院救治:
对心衰患者早期发现、准确诊断、综合干预和长期管理,能够 延缓疾病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本 方案适用于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的心衰患者。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精准医养结合管理模式的探讨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精准医养结合管理模式的探讨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精准医养结合管理模式的探讨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

CHF 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心肌功能下降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水钠代谢紊乱。

CHF 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包括心绞痛、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以及心力衰竭加重等。

目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管理面临着重重困难,其中包括疾病复杂性高、治疗难度大、患者自我控制能力弱等问题。

因此,建立一种精准医养结合的多学科综合管理模式,以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推进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一、多维度评估和个体化治疗针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特点,我们应该采用多学科团队进行系统评估,评估包括心功能、精神状态、营养状况、社会支持等方面。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应包括如下内容:1. 药物治疗。

目前,ACEI、ARB、β阻滞剂等已被证实可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应在符合条件下,尽早选用。

此外 , 利尿剂可有效减轻水钠潴留,降低肺水肿和下肢水肿的发生,必要时可考虑选用强力利尿剂。

2. 饮食治疗。

合理的饮食选择和调节不仅可以达到营养平衡,维持患者体力和心理状态,还可以控制水盐平衡和减轻心肌负荷。

3. 体育锻炼。

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和心肺功能,使心脏负荷减轻,这对于老年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4. 心理支持。

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人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或抑郁,因此需要给予心理支持,促进患者积极面对生活。

二、进行健康宣教针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我们应当开展健康宣教,传授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和生活调节技能。

如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药物合理使用等。

三、密切跟踪复诊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长期管理人群,因此,我们应密切跟踪复诊,监测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病情恶化。

【指南】优化心衰管理,必不可少!

【指南】优化心衰管理,必不可少!

【指南】优化心衰管理,必不可少!心衰患者的管理应遵循心衰指南及相关疾病指南,需要多学科合作,以患者为中心,涉及住院前、住院中、出院后的多个环节,包括急性期的救治、慢性心衰治疗的启动和优化、合并症的诊治、有计划和针对性的长期随访、运动康复、生活方式的干预、健康教育、患者自我管理、精神心理支持、社会支持等,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疾病的恶化、降低再住院率具有重要意义。

做好此项工作是心衰诊治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一、心衰管理团队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给予患者适合的诊治和长期管理需要多学科组成的心衰管理团队来完成。

心衰的多学科合作团队由心脏专科医生、全科医生、护士、药师、康复治疗师、营养师等组成,按照一定的流程及规范相互协作,对提高心衰诊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显示团队协作护理能降低心衰患者死亡率,减少住院次数,改善生活质量。

再入院风险高的心衰患者推荐多学科参与的管理方案或项目(IB)。

管理团队需要长期稳定的配合和良好的沟通,应定期对成员进行培训,以确保管理方案持续改进和实施标准化。

二、优化心衰管理流程心衰管理方案应覆盖诊治全程,通过优化流程实现从医院到社区的无缝衔接,包括:(1)住院期间心衰管理团队即应与患者进行接触和宣教,鼓励患者和家属参与随访;(2)根据病情和危险分层制定出院计划和随访方案;(3)出院后通过随访和患者教育,提高患者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药物调整、心理支持,如果心衰症状加重应及时处理。

建立心衰随访制度,为患者建立医疗健康档案。

随访方式包括门诊随访、社区访视、电话随访、家庭监测、植入式或可穿戴式设备远程监控等,根据具体的医疗条件和患者意愿及自我管理能力采取适合的随访方式。

采用新的信息技术能有效促进心衰多学科管理方案的构建和实施,也有助于患者的参与和自我管理。

三、随访频率和内容根据患者情况制定随访频率和内容,心衰住院患者出院后2~3 个月内死亡率和再住院率高达15%和30%,因此将出院后早期心血管事件高发这一时期称为心衰的易损期。

慢性心衰诊疗流程

慢性心衰诊疗流程

慢性心衰诊疗流程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肌损伤导致心室充盈和/或泵血异常的临床综合征。

它可以逐渐发生,也可以由急性心衰渐变引起。

初诊或急诊的患者通常因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乏力或下肢水肿等症状前来就诊,或者因其他病症就医时发现心脏扩大。

临床评估是确定是否存在心功能受损的关键。

如果确诊,患者应该接受治疗,包括治疗心脏瓣膜病、缩窄性心包炎、肺部和其他非心脏疾病。

射血分数降低是心衰的一个重要指标。

如果射血分数低于45%,则需要进一步评估心衰的分期和病因。

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因和并存疾病的同时,给予患者一般处理措施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降压药、利尿剂、治疗病因和并存疾病的药物,以及其他药物,如硝酸酯类和阻断神经内分泌激活的药物。

随访是治疗心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治疗期间,需要定期评估心功能、体液潴留和血容量状态、异常状态以及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同时,需要进行辅助检查,如常规监测心衰的生化指标、血电解质和肾功能,必要时复查左室射血分数。

预后评估有助于决定是否实施心脏移植术、采用其他治疗方式或决定住院治疗的时间。

对于仍有心衰症状的患者,需要加用附加药物治疗,如地高辛,以改善症状、控制心率等。

在急性心衰时,应在使用其他合适的治疗措施(常为静脉给药)的基础上加用地高辛。

心衰是一种心脏疾病,常见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使用心脏毒性药物、心肌病家族史等人群。

治疗心衰的关键在于控制高血压、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等,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首选可同时控制血压和治疗心衰的药物。

此外,改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合适患者可采用ACEI或ARB等药物。

心衰分为四个阶段,其中阶段A为无症状性心衰阶段,有心脏结构异常但无心衰症状/体征;阶段B为有心脏结构异常但无心衰症状/体征,如患者有心梗病史、左室重构、无症状瓣膜性心脏病等。

所有阶段A措施可采用β-受体阻滞剂,合适病例可采用冠脉血运重建、瓣膜滞缓或修补、植入心率转复式除颤器(ICD)等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要点汇总

《慢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要点汇总

259.《慢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要点一、概述(一)定义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定义为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

(二)流行病学(三)分类及诊断标准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将心衰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和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FmrEF),3种心衰类型的定义见表1。

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严重程度可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在原有慢性心脏疾病基础上逐渐出现心衰症状和体征的为慢性心衰。

慢性心衰症状、体征稳定1个月以上称为稳定性心衰。

慢性稳定性心衰恶化称为失代偿性心衰,如失代偿突然发生则称为急性心衰。

(四)心衰发生、发展的4个阶段根据心衰的发生、发展过程,分为4个阶段(A.前心力衰竭阶段、B.前临床心力衰竭阶段、C.临床心力衰竭阶段、D.难治性终末期心力衰竭阶段),各阶段的定义和患者群见表2。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及诱因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

中国心衰注册登记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心衰患者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占49.6%、高血压占50.9%,风湿性心脏病在住院心衰患者中占的比例为8.5%。

心衰患者心衰加重的主要诱因为感染(45.9%)、劳累或应激反应(26.0%)及心肌缺血(23.1%)。

(二)病理生理心衰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为心肌病理性重构。

导致心衰进展的2个关键过程,一是心肌死亡(坏死、凋亡、自噬等)的发生,二是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失衡,其中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起主要作用,切断这两个关键过程是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衰的基础。

三、诊断、病情评估与转诊(一)诊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大多数心衰患者的首诊机构,更应尽早识别心衰。

诊断流程见图1。

2024中国心力衰竭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

2024中国心力衰竭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

心衰的分类
分类 HFrEF HFimpEF
HFmrEF
症状和/或体征
LVEF范围
特征

≤40%

基线≤40%,再次测
量>40%,且较基线
增加≥10%

41%~49%
➢ 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左心室肥厚、
左心 房扩大、左心室舒张功 能异常
➢ 利钠肽水平升高
有 HFpEF
≥50%
➢ 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左心室肥厚、 左心 房扩大、左心室舒张功 能异常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
➢有症状的HFrEF患者应使用SGLT-2i,以降低心衰加重 和心血管死 亡风险(Ⅰ,A)
➢使用期间需定期监测肾功能和血糖水平,注意泌尿生殖 系统感 染、容量状态、酮症酸中毒症状,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HFrEF患者的药物推荐(表二)
药物
推荐意见
推荐类别 证据级别
无心衰症状和体征的患者,但已出现心脏结构性改变
当前或既往有心衰症状和/或体征的器质性心脏 病患者 C阶段 (症状性心衰)
日常生活中存在明显心衰症状、经过优化药物治 疗后病情可能短期稳定但仍 D阶段 (晚期心衰) 需反复住院的心 衰患者
心衰的诊断及病情评估
➢心衰诊断应基于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ⅠC) ➢心衰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疲乏和水肿 ➢ 心衰的常规检查包括心电图(ⅠC)、胸部X线片(ⅠC)、血及
➢可使用ARNI/ACEI/ ARB、β受体阻滞剂、MRA,尤其对于LVEF接 近 40%的患者,以降低死亡和住院风险 (Ⅱb,B)
HFimpEF的治疗
➢HFimpEF患者,无论有无临床症状,均应继续进行GDMT,以减 少心衰复发风险(Ⅰ,B)

慢性心力衰竭的社区管理

慢性心力衰竭的社区管理

0 3一受体 阻滞剂 ,一般 识 ,充分认 识 自己的病情 ,保持 良好 的依从性 ,在 4 %,病情 稳定 者 ,均 应用 1 病情发生变化时 ,不至于情绪波动 ,丧失战胜疾 病的 从 d  ̄ 量用起 ,注 意监测 ,避免低血压 、液体潴溜 、 ,m j 心 功能恶化 、心动过缓和房室传 导阻滞 。⑧还有利尿 信 心 。因为 ,当患者 心情紧 张时 ,可激 活体 内 的神
经 激素 系统 ,引起血 压增 高、心 跳过快 等一 系列反 应 ,使病 情 进 一 步 恶化 。 2 3 在 日常生活中患者要学会 自我监测和护理 , . 以便及早 发现病情变化 。 免过饱饮食 、 避 用力排便 , 适 暑 , 免上呼吸道感染;进行力所能及 的活动 等。 避 2 4 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 , . 充分 了解所服 用药
第1 4卷
第1 9期 ( 月 T ) 半 U
次住院 的糖尿 病病人 实施健康教 育 [ ] 中国实 J.
参考文献
用护理杂志, 0 , 7 :5 — 6 2 42 0 0( ) 5 5
[】 卜 1 秀梅 , 蔡丹 . 护理路径应用 于 门诊 患儿输 液的 健康教育 的研 究 [] 现代护理, O , 8) J. 2 1 O 7 3( :
定 期 复诊 。有 些 活动 受 限 的 患者 ,社 区 医 生还 可 以定
心力衰竭患病率达到 13 。 . % 在过去的2 年 中,由于慢 期上 门做随防 ,大大提 高了患者的复诊率和依从性 , 0 性心力衰竭 导致 的死亡成倍地增长 , 成为我 国2 世纪 提 高患者 的 生活质量 。 1 重要的公共卫生 问题 。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
近年来随着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外的新进展和治疗经验掌握心力衰竭的治疗指南脏病心肌病等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慢性心力衰竭社区医生完全可以承担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社区管理的患病率也越来越高据统计我国的慢性心力衰竭患工作

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进展发布时间:2021-03-29T07:16:43.380Z 来源:《航空军医》2021年1期作者:潘旋羽[导读]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病因复杂。

(联勤保障部队北戴河康复疗养中心河北秦皇岛066001)摘要: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病因复杂。

目前临床上多侧重于院内治疗期间的护理,患者出院后因得不到有效的、规范的照护,在自我照护能力较低的情况下,导致疾病康复难度大,患者的再次住院率和病死率较高。

本文就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进展展开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自我照护;护理进展慢性心力衰竭病因众多,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负荷过重、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等疾病,造成心脏结构、功能异常,使得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综合症,临床上以左心衰竭更为常见,大多患者都是左心衰竭后继发右心衰竭,从而导致全心衰竭[1]。

慢性心力衰竭症状较多,主要围绕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症状,以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食欲不振、恶心、腹胀等症状为主[2]。

护理作为医疗环节中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进行了不断的研究,以下为本文对慢性心力衰竭护理进展的综述。

1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临床护理1.1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健康生活方式是减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损害危险因素的重要举措。

患者的饮食健康、生活行为管理及运动锻炼均为病情管理的重要内容。

应叮嘱患者戒烟戒酒,注重休息,保证睡眠充足,积极治疗其他疾病;饮食上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高蛋白质、维生素丰富的原则,保证膳食营养均衡,每日限制饮水量;运动锻炼方面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态予以针对性指导,若患者体征稳定,可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等;日常注重自身保暖,预防感冒、感染[3]。

1.2规范用药和病情监测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以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为金三角治疗指南,在患者治疗期间,遵医嘱为患者用药,注重患者用药禁忌症、耐受性等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关注患者尿潴留、血压、心率变化,根据指标情况调整患者的用药量。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020-慢性心力衰竭的社区诊治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020-慢性心力衰竭的社区诊治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020-慢性心力衰竭的社区诊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社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疾病,其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复杂多样。

直接引起心脏后负荷增加的病变包括主动脉狭窄,而导致心力衰竭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室重构。

高血压并不是导致心脏前负荷增加的病因之一。

促炎因子水平降低是心力衰竭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一种机制,而贫血和甲亢会使左、右室容量负荷加重。

除抑郁外,以下情况均可以诱发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代偿机制包括V/Q值改变,而不符合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是收缩末期容积减小。

根据AHA/ACC,2001心力衰竭分期,C期的描述正确的是既往或目前有心力衰竭症状,而心力衰竭高危期是A期。

继发性心肌病变,如酒精性心肌病,是导致心力衰竭的原因之一。

在心力衰竭时,除内皮舒张因子外,其他体液因子可见升高。

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是诊断心力衰竭的关键。

超声心动图是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而异常的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室间隔(IVS)厚度为15mm。

右心衰竭的典型体征是水肿,而最早的临床体征是颈静脉充盈。

在急诊排除心力衰竭的诊断时,BNP值<100pg/ml可作为参考值。

左心衰竭的患者咳出的痰液为泡沫痰,而BNP可用于排除心力衰竭的诊断。

左心衰竭可有的症状和体征不包括高血糖。

BNP>400pg/ml时,有助于诊断心力衰竭。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值为≥50%,而右心衰竭的体征中没有舒张早期奔马律。

除皮下紫癜外,以下是左心衰竭的症状。

在诊断和鉴别诊断心力衰竭时,超声心动图显示E/A>1时,左室舒张功能正常且心率小于90次/分。

BNP及NT-proBNP升高是公认的诊断心衰的客观指标。

超声心动图是判断心室舒张功能的检查,而临床心力衰竭临床诊断的内容不包括心率。

29、鉴别肾源性水肿和心衰的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晨起眼睑或颜面水肿。

30、诊断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依据是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如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但左心室舒张功能受损,LVEF>45%。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特征是心脏无法满足身体对血液的需求,导致全身血液循环不畅,引起一系列症状,如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

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中医药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认识中医药将慢性心力衰竭归为“心痹”范畴,认为其病因主要包括情志失常、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因素引起的心脏功能紊乱。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强调“以心为主”、“濡养心肾”、“疏通气血”等治疗原则,通过调整情志、调整饮食、调理体质等方法来改善心脏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二、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1. 补益心脏药物中医药认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肾阳虚,可使用补益心脏的中药方剂。

常用的中药包括当归、黄芪、人参、鹿茸等,这些药物能够温补阳气,增强心脏功能,改善心衰症状,提高心脏收缩功能。

2. 祛痰化饮药物中医药认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机中常伴有痰湿困阻,需祛痰化饮。

常用的中药包括半夏、厚朴、枳壳、桔梗等,这些药物能够化痰、利水、清热,减轻心脏的负担,改善病情。

3. 活血化瘀药物中医药认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肾不足,气血运行不畅,需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来改善微循环,提高心脏供血。

常用的中药包括三七、川芎、红花、桃仁等,这些药物能够活血化瘀、祛瘀通络,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症状,提高心脏功能。

三、中医药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一项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发现,采用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其心功能、生活质量、心肺运动能力等均明显改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另一项系统评价研究显示,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总有效率可达80%以上,且对心功能级别、运动耐量、水肿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

四、中医药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机制1. 调节心脏神经系统中医药成分具有调节心脏神经系统的作用,能够平衡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减轻心脏的肌张力,降低心脏的能耗,改善心脏舒张功能。

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临床治疗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临床治疗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临床治疗进展发表时间:2020-06-04T17:01:43.500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月3期作者:覃国富[导读]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危重表现,临床表现为心输出量减少、静脉系统淤血和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等综合征,心血管疾病随着时间影响,疾病进展成慢性心力衰竭覃国富(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广西来宾545900)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危重表现,临床表现为心输出量减少、静脉系统淤血和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等综合征,心血管疾病随着时间影响,疾病进展成慢性心力衰竭,所以,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实施有效的用药方案,才能有效降低慢性心力衰竭的死亡率,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配合多种治疗方案,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而未来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的主要方向是干细胞移植。

由于慢性心力衰竭病情比较复杂,而且预后较差,患者5年存活率也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临床治疗进展进行研究。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临床治疗;进展;心力衰竭是心脏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出现障碍,静脉回心血量排出障碍,引起静脉系统的血液淤积,影响了动脉系统的血液灌注,导致血液灌注不足,而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也会受到不良影响,针对病程急缓程度可以分成急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1]。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一种进展性临床综合征,多种原因致心脏重构,功能衰竭,减少了心输出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需求,是典型症状或体征临床综合征[2]。

随着临床大量研究的深入开展,对心衰病情进展和治疗较多,对心衰临床治疗不仅要修复心肌,激活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还要改善临床症状,进而改善生活质量[3]。

美国心脏病学会、欧洲心脏病学会与我国心衰诊断指南中也不断更新诊疗标准,使心衰实现规范化与个体化的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综述,阐述如下。

一、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临床诊断时要针对症状、病史和各项检查结果,对疾病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其中检查基础是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收缩期心力衰竭与舒张期心力衰竭的诊断,可以作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分型和预后诊断指标[4]。

慢性心力衰竭的诊疗现状

慢性心力衰竭的诊疗现状

慢性心力衰竭的诊疗现状
孙君怡;薛睿聪;梁玮昊;董吁钢;刘晨
【期刊名称】《自然杂志》
【年(卷),期】2022(44)2
【摘要】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其高死亡率和再住院率一直是治疗的难点。

经过多年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心力衰竭的诊疗进展迅速。

现行的国家心力衰竭指南将心力衰竭分为多个类别,对每个类别都有具体的诊疗方法。

文章根据中国、美国和欧洲的心力衰竭指南,从流行病学、病因与诱因以及各类心力衰竭的诊疗、并发症和预后管理等方面对心力衰竭进行全面介绍。

简要分析并整理现有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以期使更多读者了解该疾病。

【总页数】23页(P126-148)
【作者】孙君怡;薛睿聪;梁玮昊;董吁钢;刘晨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中山大学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辅助循环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6
【相关文献】
1.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最新观点--2005年美国ACC/AHA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指南介绍
2.慢性心力衰竭"全科-专科"分级诊疗协作管理模式及开展现状研究
3.从中医“圆运动”谈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指南的药物应用
4.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用于慢性
心力衰竭患者诊疗中的价值研究5.NHR、MHR、LHR在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诊疗过程中的意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钠潴留治 疗模式 血液动力学 异常治疗模 式
神经内分泌异 常激活治疗模 式
与安慰剂相比死亡风险先对降低幅度
16%
(4.5% ARR; mean follow up of 41.4 months) SOLVD-T1,2
17%
(3.0% ARR; median follow-up of 33.7 months)
BNP100 pg/ml NT-proBNP300pg/ml BNP35 pg/ml NT-proBNP125pg/ml
• 诊断和鉴别诊断:
慢性心衰的排除标准:
• 评价严重程度和预后 • 动态监测可作为评估心衰疗效评 估的辅助手段 – BNP/NT-proBNP水平降幅 ≥30%—治疗有效的标准
无症状 活动不受限
Ⅱ级
日常活动 轻微受限
Ⅲ级
轻微日常活动即 出现明显症状
Ⅳ级
休息时即 出现心衰症状
5年内死亡率
3%-25%
10%-45%
40%-50%
6、心力衰竭的患病情况
不同疾病的发病人数(1988-1999)
资料来源:STEWART Simon, et al. Circulation. 2010, 3(6): 573-580
ARNI 依那普利
VS.
依那普利
首次因心衰住院风险
0.4 HR=0.79 (95%CI: 0.71-0.89) P <0.001
ARNI 依那普利
累积f发生率
0. 2 0. 1 0 0 180 360 540 720 900
• • • • • •
感染:呼吸道感染 盈或射血分数受累为主 心律失常:心房颤动 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 血容量增加 出现典型的症状和体征 过度体力劳累或情绪激动 治疗不当 原有心脏病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
5、心衰的分类、分级
根据心衰发生时间、速度、严重程度
1、慢性心衰 稳定一个月以上--稳定性心衰 稳定性心衰恶化--失代偿心衰 2、急性心衰
临床检查筛选
• 常规检查—必做
2、心力衰竭评估
• 心功能不全程度评估
– NYHA心功能分级 – 6min步行试验:
• • • 轻度: 步行距离426-550米 中度: 步行距离150-425米 重度: 步行距离<150米
• 液体潴溜及严重程度评估
– 测体重 – 颈静脉充盈\ 肺部啰音、肝脏肿大\下肢和骶部水肿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4,42(2): 98-122.
ACEI/ARB
一、常用ACEI
药物 起始量 目标剂量
依那普利 福辛普利(蒙诺) 赖诺普利(捷赐瑞) 培哚普利干(雅施达) 雷米普利(瑞泰) 贝那普利(洛丁新)
2.5mg,2次/d 5mg,1次/d 5mg,1次/d 2mg,1次/d 2.5mg,1次/d 2.5mg,1次/d
心室充盈或射血分 数受累为主的一组
复杂临床综合征
2、哪些心脏结构与功能异常引起心衰?
心力衰竭
由于各种心脏结构 或功能原因导致心室充 盈或射血分数受累为主 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 出现典型的症状和体征
3、典型的症状和体征? 左心衰竭
1.症状
1. 肺循环淤血为主的症状 (1) 呼吸困难 劳力性;夜间阵发性;端坐 呼吸;急性肺水肿 (2) 咳嗽、咯痰和咯血 2.心排血量降低为主的症状 主要为疲乏无力、发绀等。
β 受体阻滞剂
常用β 受体阻滞剂
药物 琥珀酸美托洛尔 比索洛尔 卡维地洛 初始剂量 11.875~23.750mg,1次/d 1.25mg,1次/d 3.125~6.250mg,2次/d 目标剂量 142.5~190.0mg,1次/d 10mg,1次/d 25~50mg,2次/d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1、血钾>5.0 mmol/L;肌酐>2.5 mg/dL(或eGFR <30 mL/min/1.73 m2)禁忌
心力衰竭
由于各种心脏结构 或功能原因导致心室充 盈或射血分数受累为主 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 出现典型的症状和体征
2. 体征:
(1) 心脏增大 (2) 奔马律 (3) 肺底湿罗音、哮鸣音和干罗音
(4) 原有心脏病的体征
典型的症状和体征? 右心衰竭
1.症状
食欲不振 恶心 呕吐 腹胀 便秘 少尿 夜尿等
资料来源:2007年中国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陈鲁原.急性心力衰竭治疗的现状和进展.中国处方药.2006.7:16-19.
HF-rEF的药物治疗
一、改善预后药物 (Ⅰ类)
1、ACEI/ARB(I类,A级) 2、β -受体阻滞剂(I类,A/B级) 降低SCD
“金三角”
3、醛固酮受体拮抗剂(I类,A/B级)
心衰患者住院和死亡情况
二、慢性心衰诊断与评估
1、心力衰竭诊断
• 1、临床表现和基础病变:全面采集病史、体格检查 • 2、评价结构和功能异常:
– 完整的病史和体格检查 – 心脏胸片(心胸比) – 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检查 – BNP
LVEF < 40%
LVEF ≥50%
BNP
急性心衰的排除标准:
心力衰竭
由于各种心脏结构
或功能原因导致心室充 盈或射血分数受累为主 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 出现典型的症状和体征
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
– – – LVEF降低心衰(HF-rEF)(<40%) LVEF保留心衰(HF-pEF)(>50%) LVEF中间心衰(HF-mrEF)(40%--49%
Ⅰ级
30% 34%
(5.5% ARR; mean follow up of 1.3 years) CIBIS-II3 (11.0% ARR; mean follow up of 24 months) RALES4
CHARMAlternative5
1、什么是心 衰?
心力衰竭
由于各种心脏结
构或功能原因导致
抑制心室重构
RAAS
Ang II
收缩血管
血压 交感神经系统活性 醛固酮
心肌细胞肥大增生 纤维化
沙库巴曲 (AHU377; 前体药物)
LBQ657 (NEP 抑制剂)
ARNI进一步降低 心血管死亡风险20%、首次因心衰住院风险21%
心血管%CI: 0.71-0.89) P <0.00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4,42(2): 98-122.
2014中国心衰指南推荐, 三类药物均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
药物 剂量滴定
ACEI
• 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直至达到目标剂量,一般每隔1-2周剂 量倍增1次 • 滴定剂量及过程需个体化 • 调整到合适剂量应终生维持使用,避免突然撤药 • 应监测血压、血钾和肾功能。如果肌酐增高>30%,应减量,如仍 继续升高,应停用
2、常用醛固酮受体阻滞剂
依普利酮 12.5-25mg q.d 或螺内酯10-20mg q.d
对于HFrEF患者,β受体阻滞剂与ACEI 应不分先后,启动
ACEI、MRA、β受体阻滞剂推荐用于所有HFrEF患者的治疗 β受体阻滞剂与ACEI不分先后,一经确诊即可同时启动联用 对轻中度水肿,尤其住院患者,可与利尿剂同时使用 避免发生低血压、高血钾症、肾功能损害
Ponikowski P, et al. Eur Heart J. 2016 May 20. pii: ehw128.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
一种新型药物,同时抑制脑啡肽酶和AT1受
体(AT1R)1-3
沙库巴曲和缬沙坦两种成分以1:1摩尔比例
结合而成的盐复合物2,3 - 沙库巴曲 – 一种前体药物,进入体内后 代谢成活性NEP抑制剂LBQ657 - 缬沙坦 – AT1R阻断剂
心力衰竭
由于各种心脏结构 或功能原因导致心室充 盈或射血分数受累为主 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 出现典型的症状和体征
2. 体征:
(1) 颈静脉充盈或怒张,肝颈返流征 (2) 充血性肝肿大和压痛 (3) 下肢水肿 (4) 胸水和腹水
4、哪些因素诱发、加重心衰症状?
心力衰竭
由于各种心脏结构 或功能原因导致心室充
ACEI是心衰的基石和首选药物 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可用ARB
β受体阻滞剂
症状较轻或得到改善后应尽快 使用,能改善患者预后
金三角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抑制醛固酮的有害作用, 对心衰患者有益
ACEI(ARB替代)和β受体阻滞剂黄金搭档基础上加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三药合用可称为“金三角”,应成为慢性HF-REF的基本治疗方案
• 起始剂量宜小,一般为目标剂量的1/8,每隔2-4周剂量递增1次, 滴定的剂量及过程需个体化 • 静息心率是评估心脏β受体有效阻滞指标之一,通常心率降至5560次/min的剂量为β受体阻滞剂应用的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
β受体 阻滞剂
醛固酮 • 从小剂量起始,逐渐加量,尤其螺内酯不推荐用大剂量 受体拮抗剂
药物的3D结构
AT1R=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RNI=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
1.Bloch and Basile. J Clin Hypertens 2010;12:809–12 2.Gu et al. J Clin Pharmacol 2010;50:401–14 3. Langenickel and Dole. Drug Discov Today: Ther Strateg 012;9:e131–9 4. Feng et al. Tetrahedron Lett 2012;53:275–6
中国
我国成年人心衰的总体患病率为0.9% 目前35岁至74岁成年人中约有400万心衰患者

资料来源: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3年, 31(1): 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