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转向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语文教师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没有爱字当头,就难以把这项工作坚持下去,而且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有魔力的教育力量。
做好学生德育工作的前提是爱学生,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一、爱字当头,以人格魅力感化学生当学生生病时,送学生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学生有困难,要想办法帮助解决。
遇到学生有心理压力,语文教师还要及时了解情况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愉快地学习和生活。
我也做过学生,我上学的时候,有的教师学生不喜欢,有的教师,学生却很服,而且心悦诚服,为什么呢?原来是教师的真爱,打动了学生,是教师的真才实学,驯服了学生,或者是教师的一技所长,镇住了学生,即教师的人格魅力感化了学生。
教师“以德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核心。
学生没有第二次青春。
我们的事业任重而道远,有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你就会敬业,就会用心地去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
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要以真诚的爱心感化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被关注的感觉,从而主动地去学习语文。
有人经常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足以看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密切程度。
我们作为语文教师,更要充分地利用好这层关系,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学生,引导好学生的发展。
有一位班主任兼语文教师,把全部精力都用到了学生身上,深受学生的爱戴。
有一次,他穿着单薄的衣服去上课,讲着讲着咳嗽起来,但他还是坚持把课上得很生动。
第二天他一进办公室,发现桌上放着一件新毛衣,下面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师,您穿上这件毛衣吧,这是我们全班同学的心意,祝您早日康复!”谁知别的教师看到后,竟然说:“这帮小子我教了他们这么久,连根头发丝都没给过我。
”说这话的教师没有从自身去想一想,你为学生付出了多少?也许你也为学生付出了很多,但是否让学生感受到了呢?三、用师爱点亮人生,用智慧经营班级1.要以真诚的爱心感化学生新时期的教师必须坚持“育人为本”的思想,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教书育人,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
语文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措施
语文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措施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下面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一些措施。
一、教学目标1. 强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观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和社会,增强学生自我价值感和社会责任感。
2. 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要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互动式的课堂教学、自我评价和异质性评价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同时强调团队合作、互相尊重和鼓励等,营造正面的学习环境。
3. 重视学生个性化成长教学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通过不同的手段和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宜的教育,从而实现学生成才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注重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情感表达的过程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和思考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所传达的情感,积极参与其中,使学生体验到作品中的情感世界,增强情感体验能力。
2. 引导学生发现美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美,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察觉力,帮助学生感受到语言带来的欣慰和幸福,从而增强爱和感恩之情。
3. 传递文化、价值和道德语文教学应该传递文化、价值和道德。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古代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了解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美好的道德情操。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运用情境来展现、形成、影响学生心理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营造逼真的情境,构建全面的学习场景,然后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体验、参与,从中获取真实感受和启示,提高学习兴趣和价值意识。
2. 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发展自主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规律,总结经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新课程标准下的目标导向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下的目标导向教学一、关于语文新课程标准(一)总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学段划分及知识点1、学段划分:按照语文知识的学习阶段,一共划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
2、语文知识点,一共包含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
(三)教学策略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小学 高年 级数学解 决 问题 如何在语 文教学 中落实 策 略的几个 注意点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的渗透
阿芒古力 ・ 尼牙孜
( 新疆 库车 县第 五 小学 ,新疆 库车 8 4 2 0 0 0 ) 中 图分 类号 :G 6 2 3 . 5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码 : 1 0 0 3 — 2 7 3 8( 2 0 1 3 )0 2 -
摘 要 :本 文探 讨 了 如何 在 语文 教 学 中有 效 的渗 透情 感 态度 与 价值 观 , 怎 样 确 定 与课 本 内容 有 关 的、 能 起 到 向 导 作用 的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的 渗 透 ?每 节课 的情感 目标 渗透 是 否起 到 了预 想 的效 果 ?在 教 学时 怎 么实 现 学 生 情 感态度 与 价值 观 的这一 教学 目标 ? 关键 词 :情感 ;态 度 ;价 值 观 ;语文 教学
摘 要 :数 学是 充满 模式 的 ,现代 认 知学 习理 论 的研 究成 果清 楚地 表 明 : 专 家之 所 以 能很 快地 通 过 知觉 找 出在 某 一情 境 下解 决 问题 的 策略 ,是 因为 他具 备 迅 速地 把 记忆 中原 有 的知 识 ,经验 检 索 出来 的 能 力 。本 文 即 介绍 一 下 ,学生 如何 正确 地识 别 问题 的模 式 ,并 快 速解 决问 题 。 关键 词 :高年 级数 学 ;解决 问题 ;策 略 ;
0 0 8 9 O 1
李丹
( 新疆 库车 县 -) k 台学校 ,新 疆 库 车 8 4 2 0 1 6 ) 中 图分类 号 :G 6 2 3 . 2 文献 标 识码 :A 文 章编 码 :1 0 0 3 — 2 7 3 8( 2 0 1 3 )0 2 —
语文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措施
语文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措施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环节,更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我们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一些理论研究,提出一些关于语文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措施。
创设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语文课堂是学生接受语言文化熏陶的地方,一个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安排语文课堂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上播放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产生美的情感;在课堂上诵读优秀的诗词,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喜爱和向往;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明白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优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注重情感态度的引导和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教师可以适时组织学生参观语文相关的文化古迹、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语文文化的博大精深;鼓励学生多读好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展有关情感与品德教育的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情感和态度。
只有在情感上得到滋养和引导,学生的价值观才能得到升华和升级。
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
语文课程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只有让学生深刻理解和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们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先贤的品德与风采,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在语文课堂上安排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如春节文化知识竞赛、中秋文化体验活动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潜移默化地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融入。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融入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比如在课文分析环节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让学生理解作者的用心与情感;在作文指导环节,不仅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更要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让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在阅读课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去发现和倾听情感,理解作者的用心和情感。
语文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措施
语文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措施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下面将从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和课外拓展等方面探讨语文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措施。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要场所。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选取具有价值观故事、优秀诗文等内容来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在教学中,老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朗诵文章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情感表达能力。
用心把握素材,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他人,培养学生的正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师生互动也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老师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的言传身教,教育学生懂得尊重师长、尊重同学,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老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课堂活动,例如以“我的榜样”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内心的善良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课外拓展也是十分重要的手段。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品德与法治”、“心理健康”等栏目,组织开展一些主题班会、亲子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场馆,举办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感受社会,提高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语文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措施是多方面的。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用心把握教材,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在师生互动中,老师可以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课外拓展中,学校可以开展一些主题班会、参观活动,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希望每位语文教师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用心教育学生,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2000字】。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 师除了应有积极 、 健 康、 教学过程 中渗透积极健康 的情感态度和 材 的文章 . 我们就要培 养学 生爱国主义 感 共鸣 。教学 中, 丰富 的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 而外 , 还要兼顾 情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 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同时将情感态度与价 人 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人 教版八 年级 教学 内容 的情感态度 与价值 观 , 兼顾学生 让 学生感受到课 文所表现 出来的形 形色色 生 的情感契 合点 。 架 设学 生 与作者 、 学生 的“ 爱 从而 陶冶学生美好 的情操 ; 同样 第 与 作 品进行情 感交流 的桥 梁 ; 契合点是指 三单 元是 以。 建筑 ” 为题材 , 教学时可 以使 那些 在传情 达意 上最 具有 表现 力 的语言
资料、 幻灯片 、 音乐等多谋体手段加强教
学过程 中的情 感 性 。把 握 作者 的感情基
寻 求作者 的感 受 , 释放 自己的感情 , 启 多文章是作者在情感冲动下进行创作的。 调.
他们 笔下 的情 、 景、 物、 人 发学生 的形 象思维 。 唤起学 生沿着作者的 展、 知识、 文化 积 累的 必要 条件 。 “ 重视 是情 动而 辞 发 , 人教 版 情感轨 迹运行 .体验作 者的价值观念 . 从 情 感 态度 、 价值 观 的正 确导 向 。 培养 学生 都注入 了作者丰富 的感情 。例 如 : 高 尚 的道 德情操和健 康的 审美情趣 . 形成 七 年级上 册郭沫 若 的< 天上 的街 市》 表 达 而使学 生产生 共鸣。 正 确 的价 值观和积极 的人 生态度 . 是语 文
力特 点 。 充分 利 用现 代化 教学 手段 . 让 学 生聆 听美 的音 乐 . 欣 赏美 的 画面 , 感 受美
的形象, 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 发展学生的
语文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措施
语文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措施语文教学不仅仅是通过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训练,还需要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体现,对于学生的成长、人格塑造和终身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达到这方面的教育目标,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让学生理解和欣赏经典文学作品的美感,在文学作品中体验到作者的情感传递。
此外,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和挫折,通过拓展学生的生活阅历,加深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领悟,从而让他们学会理解、尊重和关爱他人。
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能够发展出正义、勇气、同情心和公共意识等优秀的情感态度。
二、将价值观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还应该将价值观教育融入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使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正确价值观念。
在学习过程中,应该通过经典文学作品的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智慧和文化的价值,加深对人类价值的认识和理解。
并通过种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到祖国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进一步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自信。
此外,在交往和沟通的过程中,学生也应该学会尊重人类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学会遵纪守法和感恩他人,培养出健康、正义、有责任感的价值观。
三、创设多元化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虽然不如生活多样,但是教师可以通过技巧手段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有所体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教育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看电影或观摩文学节目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多样化的情境,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认知和体验价值。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学习内容,设计具有独特性、可行性的活动和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教育内容,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通过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承担责任、自律自我管理的积极心态,使其拥有可持续性的发展。
语文教育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情感态度
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语文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首先,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引导学生接触各种文学作品,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美、感受到情感的共鸣。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情感,使他们在阅读中获得快乐和满足。
其次,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写作、演讲等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让他们学会用文字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写作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体验到写作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激发积极的情感态度。
最后,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的真谛和意义,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还可以通过故事、寓言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善良、正直、勇敢等美德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总之,语文教育是引导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重要途径。
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情感表达能力和正确价值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热爱生活、勇于创新,从而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收获。
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在语文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
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一、本文概述1、简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出背景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三维目标的提出,是基于对当前教育环境的深刻理解和全面审视。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全面发展的需求。
为此,教育界开始寻求一种更加全面、综合的教育目标体系,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维目标的提出,正是对这一需求的回应。
其中,“知识与技能”目标关注的是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这是教育的基础和核心。
“过程与方法”目标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和体验,以及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育实践中,三维目标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明确的三维目标导向,教师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维目标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明确的学习方向和目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维目标的应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指出三维目标在现代教育中的局限性,以及核心素养概念的兴起。
在现代教育中,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曾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教学设计中。
然而,随着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入发展,其局限性逐渐显现。
三维目标过于强调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它过于笼统,缺乏具体性和可操作性,难以有效指导教学实践。
三维目标未能充分反映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全面要求,特别是在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科技进步时,显得力不从心。
与此核心素养概念的兴起,为现代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向。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语文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措施
语文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措施1.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生动有趣的故事、课堂上的互动和游戏等,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让他们明白学习是一种自我发展和提升的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教给学生一套正确的学习方法,如如何阅读、记忆和理解课文,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3. 培养学生对语文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教师应该注重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就,鼓励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展示自己的能力。
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让他们能够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且通过不断努力来提高自己。
4.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包括对文化传统和道德规范的尊重和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教授经典文学作品、名人事迹和道德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文化的魅力,学会尊重他人,积极向上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5.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朗读、演讲等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让他们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且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
语文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需要教师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培养学生对语文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并且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正确的价值观。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语文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措施
语文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措施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文能力,还能够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针对语文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措施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积极的价值观。
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选取具有情感渗透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情感的力量,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在学生作文和朗诵中,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他们在表达中学会品味情感,懂得感恩和关爱。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给予学生情感关怀,传递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做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态度养成。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课文解读、阅读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我们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我们还可以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要求他们坚持不懈,勇于尝试,培养学生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师还应该及时发现并引导学生改正不良的学习或者生活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也需要重视学生的价值观建构。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解读,引导学生关注人生的价值追求,培养他们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品格。
我们也可以通过教学案例、生活体验等方式,教育学生正确对待金钱、友情、爱情等价值,并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还可以通过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等途径,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到生活的真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在语文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师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实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同时也需要学校和家长的支持配合。
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他们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措施
语文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措施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指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以下是一些达成这些目标的措施。
1. 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
教师应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营造出积极向上、互动和谐的学习氛围。
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进行语文游戏、进行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感状态,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
可以在问候中了解他们的情感体验,或提供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3. 引导学生正确表达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诗歌、作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其学会正确表达情感,并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师应通过讲解诗词、鉴赏名著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情感,使他们对文学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喜爱。
5.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社会问题,激发他们对社会公平、公正的关注,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6.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互助、共同进步。
7. 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名人故事、人文经典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使他们对优秀人物、传统文化等充满敬意和崇敬。
8. 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关爱他人。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真人真事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真善美,并培养他们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
9. 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实践经验。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培养他们的实践经验和实践价值观。
10. 设计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标准。
教师可以制定评价标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和反馈,及时纠正和引导学生,使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要达成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学生正确表达情感,培养审美情感、责任感、合作意识、人文情怀等方面的能力,并提供实践机会和评价反馈,以达到培养学生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的。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上如何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上如何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情感教育可以通过语文教学中的作品欣赏、情境体验、故事联想、思维拓展等教学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
更重要的是在语文教学中加大人文性的教育,情感生活宣泄,心理上的整合,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情动而辞发”,这是对课堂语文教学的提出的基本要求。
1.人文性的教育是情感教育的首要在以往的语文课教学中,人们过于强调了语文课的工具性,政治性,忽视了语文课的“人文性”,语文课给人们一种只能讲工具感觉,使初中语文教学缺少了人情味,没了情感,知识就没有了生命,学生就没了对语文艺术魅力的认知,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初中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强调初中语文新课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这点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用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鲜活人文生活中感受、体验、理解国家和社会对中学生的要求,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和习惯,使初中语文课更贴近中学生的生活。
2.语文课堂要走向情感生活中去著名的教育家贝克曾指出,尽管各国,各民族乃至个人具有多种价值内容,但是人类“学会过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共同的。
初中语文课教学的真正任务应该是使学生获得幸福的生活。
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切入中学生的生活世界,因为学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丢在校门之外,学生的可接受性,是初中语文课教学取得效果的一条“红线”。
只有从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出发,以课堂为起点实现语文的生活化(例如凭借生活创设问题情景、联系生活进行思想感悟、模拟生活进行语文实践)。
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获得了思想启迪,享受了审美乐趣。
语文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措施
语文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措施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人文素质的一种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道德品质和人生观念。
因此,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语文教育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措施。
一、注重情感体验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感受美好、高尚的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情感修养和情感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营造和谐、温馨、亲密的教学氛围,借助文学作品、诗歌、音乐等艺术形式,引导学生感知美好情感,并尝试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验,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关心、理解和尊重,从而增强他们的情感交流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引导正确的价值观语文教学应该是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教育要从反面教材中开始入手,不仅要教会孩子如何识别错误的事物,而且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课文选材、话题设置和情感渗透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认识人生、价值和社会,教育他们珍视生命、尊重他人和关注社会责任感。
三、储备文化信息语文教学中也需要储备丰富的文化信息,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各类文化信息,了解各种文明的历史和传统。
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各式文化资源,如民间文化、地方文化、古代文化、外国文化等,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通点,启发学生思考现实与历史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文化的重要性,从而形成文化自信。
四、个性化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还应该注重个性化教学,因为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背景、情况、兴趣和理解能力等,要通过不同的授课方法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教师需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特点和价值观等,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满足和发展,最终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综上所述,为了在语文教学中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需要教师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从情感体验、正确的价值观、文化信息和个性化教学等方面入手,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和情感认知,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和修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价值观念,助力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中所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关注的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
这也正是我们教育想培养的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我们结合四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体验,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一、加强朗读教学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因此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只听老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
”如张塞红老师在教学《游子吟》这首古诗时,通过让学生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方式朗读,在一遍遍的朗读中,理解诗意,让学生想象“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画面,体会“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情感,学生明白了,理解了妈妈的辛苦,母爱的无私。
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处处注重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让他们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参与学习,在老师的关心与支持下慢慢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正确的价值观。
二、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
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相同,那么阅读同一文本就应该有丰富多彩的个性情感反应。
因此,教师应鼓励并引导学生全方位地去感受体验文本中的感情,并说出、写出读后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受到文本情感因素的熏陶、感染,而不应以对文本繁琐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丰富的阅读实践。
如赵延丽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这一课,(三)教师的言传身教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种主观选择,是行为主体对人生、对他人或社会的一种主观认识和主动反应。
这些反应都是建立在主体前此所真正持有的,对世界和对自已行为自以为正确的观念基础上的,都是建立在主体性认识与感情基础上的。
语文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措施
语文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措施语文教学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下面是一些可以用于实现语文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措施。
一、创设合适的情境: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播放音乐和视频等方式,创设情感亲和力强的教学环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讲解文本的时候,可以加入一些感人的词句或情节,引发学生的情感反应和思考。
二、提供情感体验的机会:教师可以拓展教学内容,提供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机会。
组织学生们参观纪念馆、博物馆等地,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伟大,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认同。
三、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教师可以设置讨论和写作的任务,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可以个别或小组让学生就自己喜爱的人物、事物或观点进行写作或演讲,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情感和观点。
四、开展情感教育活动:通过开展情感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可以策划一些主题教育活动,比如“感恩父母”、“友谊与友情”、“学习和快乐”等,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感恩、友爱、奉献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五、示范和引导: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言行示范,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在教学中要言传和身教相结合,做学生的榜样,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热爱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可以采用游戏形式的教学,设计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七、展示优秀作品:教师可以不定期地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对他们进行表扬和奖励,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展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八、与家长的沟通合作:教师应与学生的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
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与家长共同关心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学术研究 /- 5 -2012年12月上 第34期(总第292期)“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新课程语文教学目标之一,突出了语文即人文的特点,也焕发了语文教学生命的张力。
这一理论如何在具体教学中体现,如何渗透进学生精神世界中还需要方法。
传统语文教学过分强调“思想性”,将语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简单放入意识形态范畴,把教学与学生生活割裂,使得语文教学教条化、程式化。
随着人本思想的兴起,现代语文教学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有了新的要求。
笔者认为,相较于传统语文教学,新课程下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应实现4个方面的转变。
10.3969/j.issn.1671-489X.2012.34.005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转向余波宿松县花凉中学 安徽宿松 246511摘 要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目标,这一目标如何在具体教学中践行,如何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做好改变,从传统语文教学方式中的教学方式、教学态度、价值取向、评价方式等几方面进行改变,去模式化、程式化,达成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情感态度价值观真正能培养学生情趣,增强他们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教学方式;教学价值取向;教学态度;评价方式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4-0005-021 教学方式由“填鸭式”转向“启发式”“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1]与教授基础知识相比,情感态度价值观更需要教学启发和诱导,让学生利用文本结合自身体验完成自我理解、审视过程。
而传统教学只是注重说教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忽视了对学生独特认识体验的启发。
而启发的本质在于让学生领悟意义。
这里的意义指的是人精神的领悟和发现,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等。
因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很强的隐含性,调出相应微视频即可观看并帮助掌握知识点。
微视频最大的优点就是“短、快、精”,利用这点,学生可以借助于操作演示的微视频快速地学习到相关知识,更好地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
目前,微视频的存储格式常用的有SWF、AVI、MPEG4等,随着智能手机、MP4等电子设备的日益普及,将微视频分发给有需求的学生供课后学习,是很容易实现的。
3 操作演示的微视频教学能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并有利于资源的优化与共享自学能力是一个人独立学习、获得新知识的基本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可持续学习能力的重要要素。
兴趣是推动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能够有效地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基于操作演示的微视频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为一体,动静结合、图文并茂,能够为学生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在短时间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高效活泼。
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了微视频的介入,学生可以轻松地掌握各个知识点,增强学习的信心,同时也有了积极制作并分享不同操作演示步骤的微视频的想法,最终促成微视频学习资源库的建立,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
学习的目的不是把知识贮存于大脑之中,而是最终要化为能力,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除了提供用于学习某一软件的微视频,还要提供一些生活中的实际经验的微视频,比如:家里无线或有线路由器的设置问题、网络不通故障判断问题、系统常见故障的解决方案,等等。
有了这些操作演示的微视频的讲解,学生对生活中的计算机或网络难题再也不畏惧了,部分学生还成了家里的网络检测能手或计算机操作能手。
4 操作演示的微视频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课一般一周只有一课,但是由于授课班级较多,这种重复性教学,教师难免会感觉枯燥乏味。
尽管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加以变化,但这种重复性教学还是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
有了操作演示的微视频,不仅可以让教师做到“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讲解示范,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减轻了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重复劳动量,保持教师身心的愉悦,同时也使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组织和思考多种模式教学,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的一课。
信息化是时代赋予的永恒话题,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是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要把操作演示的微视频制作好、用好,最终形成学习资源库,还需要大家继续不断探索、不断积累并分享资源,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一起创新和创造的能力。
笔者相信通过努力,教育信息化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1]褚晓红.屏幕录像软件教育应用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3):23-24.[2]范福兰,张屹,白清玉,等.基于交互式微视频教学资源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2(6):24-28.\学术研究\-6 6-2012年12月上 第34期(总第292期)所以仅靠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完成此培养。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文本以及生活中情景激发学生去体验作品人物和事件所表达的思想与情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学习不能由外灼,只能靠内发”[2],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正是期望学生通过掌握知识,把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得出自己的体验,把知识回归生活中。
而传统教学是是与非的教学,更是通过灌输式方式来改造学生思想世界,如语文学习通过背诵大量名言格言等来塑造学生人格就是例证。
这样的灌输式教学只能使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化、教条化,无法升华学生的内心行动,造成学生“情知分离”,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3]。
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者中,情感是核心因素,态度是情感和价值观发展的结果,价值观是情感与态度的深化,三者互相依附,做好它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情感,以情感来引导态度与价值观,达到三者的优化。
2 教学价值取向去“政治化”“程式化”传统语文教学总是借助文本中的典型形象来达到感化人、影响人的目的,文章的解读动辄与爱国主义、反抗精神等政治因素联系起来,使许多描写人之常情的文本演变成政治说教的工具,学生理解的价值观也是“英雄”式的爱国热情等,唯独缺少自己的独特感受。
因此,语文教学不能程式化、政治化,教学价值取向应立足于“平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不是培养“应声虫”,要有自己的独特认知。
语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取向首先应从现实要求出发,立足学生本身,情感主要靠学生已有经验去生发。
而在教学时也要发挥好例子的作用,借助作品典型形象来激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
如《荷塘月色》一文,传统语文教学对文中作者写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总认为是作者目睹大革命失败,反动派疯狂屠杀爱国人士与共产党而导致的,这就是对文本的政治化。
虽然不能排除这个因素,但应去考虑更多,包括作者自己的家庭生活等因素。
去还原一个真实的作者,使文章对学生产生心动和行动的意义化,文章的指向更具普遍性和适应性,这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从而提高自身情怀。
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基于学生自身现实状况,要让他们具有健康的身心,才可能为今后实现其社会价值打下基础。
文学作品对学生身心的陶冶远大于对其思想的禁锢,教育培养的也是合格的公民,学生认识清楚了,了解了美和是非,也就符合了这一要求。
3 教学态度由“空洞”转向“鲜活”通常语文文本中所选的人物形象多为历史楷模、典范,而对他们,在教学时又往往被“神化”,对这些人物的赞美,往往让他们变得高不可攀,学生有时会陷入迷惑。
如《木兰辞》,在教学时,几乎都是展现木兰替父从军是爱国体现,但真如此么?仔细阅读全文不难发现文本中有这一句:不闻机杼声,但闻女叹息。
为何?实则是她没有长兄,替父出征实在是情不得已、身不由己,如是立志报国何来叹息?因此,本文教学时立足点应在“孝”“勇”,强调她对父亲的孝以及她的勇敢面对。
所以对历史人物不能做全部程式化的英雄爱国解读,还要深入主人公内心去分析、理解。
人为拔高人物形象,会使教学落入“假大空”的境地,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前提是从真实开始,从真到善,再到美。
“以人文本,要不断提升人的地位,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4]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在未来健康和谐成长,教材的意义也不应是一成不变的,要在学生的参与下,形成动态开放的教学。
教育是对生命尊重的过程,因此要尊重学生的情感真实,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 评价去“单一化”,转向“多元化”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充满创造和探究的欲望,教师在教学时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注重结论的丰富性、过程的开放性和思维的多向性。
不同学生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这些差异是影响语文教学的重要因素,决定了不能采用单一性的标准评价多样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人是一种意义性存在,人所栖居的世界是一个意义世界。
”[5]教学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的语文学习留下弹性的认知空间,如情感体验等。
学生主体性的存在最主要的体现形式就是心里的自由表达。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语文教学尊重学生的独特性是教育规律的必然,教育不是以少数人的认知来限制、规范多数人,而是要让多数人获得精神陶冶和认知提升,让他们的思想自由。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情感态度价值观标准化、格式化已是必然,对文本的解读、赏析变成一个标准答案来概括,学生没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教学成了空洞的说教,教育也陷入了乏味的教条式重复。
因此,语文教学要用多元化来突破单一化,把学生从简单化、程式化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释放自己的精神认知。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新”的主要体现。
现代教育不是“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教育,它应该是一种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而教育的目的也就是人的目的。
学生是未来,也是民族的希望,“程式化”的学生怎能适应社会?“多元化”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教育也不是让学生仅学习知识,还要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导学习的同时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因此,培养和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就成为语文教学在新课程中的必然。
参考文献[1]杜威.民主主义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68.[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4.[3]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4.[4]李子华.和谐发展取向的教学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07(5):21.[5]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三联书店,200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