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怎么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怎么写
一、语文
1、增强学习知识的趣味和自信心。
2、领略自然界的和谐和奇妙,养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3、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4、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5、有将自码埋森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液袜流的愿望,敢于提出
与他人不同的见解。
7、文字间中感受XXX事物的美丽;
8、认识祖国语言的魅力,爱上语文;
二、数学
1、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2、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4、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5、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6、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7、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8、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迟亩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扩展资料
而且,从的精神来看,强调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强调学生的参与和评价,强调学生的探究和思考等,都从多个方面说明了,新课改强调学习过程和的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是一个人对待事物或情境的情绪和情感倾向,是个体在情感体验中对于事物的态度和评价。
价值观是人们对于生活和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意义的一种内在信念和基本准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相互关联且相互影响的,它们在个体的行为和决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情感态度首先是对于事物的情绪和情感倾向的反应。
当我们面对事物时,会有一种直觉上的情感反应,这种情感反应会影响我们对于事物的评价和态度。
例如,当我们遇到一个陌生人时,如果我们感到他友善和温和,我们会对他产生好感和愿意接近的态度。
而如果我们感到他傲慢和冷漠,我们会对他产生厌恶和避开的态度。
这种情感态度会影响我们对待他人的行为和决策。
价值观是人们对于生活和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意义的一种内在信念和基本准则。
它反映了个体对于什么是好的,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他们追求的目标的信念和看法。
价值观通常是基于个体的文化、教育、家庭和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形成的,它会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决策。
价值观是指导个体行为的准则和标准,它反映了个体对于社会和自己的期望和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个体的情感态度会受到其价值观的影响,同时个体的价值观也会通过影响情感态度来指导行为和决策。
例如,一个个体拥有友善和亲和的价值观,他对待他人的情感态度会更加积极和友好。
另外,价值观也可以通过对待事物的情感态度来进行调整和修正。
当一个人发现自己对于某个事物的负面情感态度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时,他可能会调整自己的情感态度来适应自己的价值观。
在个体的行为和决策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起着重要的作用。
情感态度对于个体的行为和决策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当我们对于某个事物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时,我们会倾向于接近和追求它,反之亦然。
而价值观则对个体的行为和决策起着间接的指导作用。
它可以帮助个体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追求,从而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决策。
总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个体的行为和决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解读新课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解读新课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新课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解读之情绪关于情感的正确解读:对待事物应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例如考试失利,没能如愿以偿的考取好成绩,但还是不要悲观,人生处处都会有挫折,关键在于如何去面对和解决。
二、新课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解读之理性三、新课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解读之坚韧何谓坚强?就是面对困难挫折,无所畏惧,从不言弃;为了达到目的,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也从不放弃。
对于学习和做事情而言,唯有如此,方可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坚强”。
相比之下,许多孩子缺乏的恰恰是这种“坚强”的品质,他们在遇到挫折后只知道退缩、哭泣,甚至有的直接选择放弃。
四、新课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解读之乐观四、新课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解读之勇气,何谓勇气?心中有所畏惧,依然敢于迎难而上,以及内心有着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可以战胜所有的困难。
有时候,我们常常因为害怕挫折而裹足不前,犹豫不决,但是其实挫折和困难往往像弹簧,你弱它就强,让你强大。
倘若拥有一颗乐观的心,那么当一切不幸降临的时候,你便可以用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它,将不幸转变成人生的动力,为自己创造出不同凡响的美好人生。
五、新课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解读之智慧,何谓智慧?“智”指的是聪明,包括分析和判断能力;“慧”则表示拥有善良、真诚的本性。
而智慧,即要用头脑思考,用大脑说话。
要做一个有智慧的人,就需要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五、新课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解读之智慧,何谓智慧?就是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懂得怎样更好地把握对方的想法,懂得察言观色,又善于发现别人不易发现的东西,并且认真地加以研究。
一个人,想要有充足的智慧,必须多读书,因为读书可以使人增长见识,陶冶性情。
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而最有效的方法便是读书,让自己在阅读中去汲取经验和智慧,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完善自己的人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人类心理世界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们共同影响着一个人的思维、行为和决策。
情感是指个体对某种刺激或事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和感觉,态度是人们对特定对象或问题的倾向性评价,价值观则是一种固定的信念体系,指导着人们对于善恶、美丑和正确与错误的判断。
本文将探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情感情感是个体对外界刺激产生的主观感受和体验。
人的情感可以包括愉快、愤怒、悲伤、恐惧等多种情绪。
情感的产生可以是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也可以是由个体内部的思维和感觉产生。
情感是人类独有的心理体验,它与理性思维密切相关。
例如,当人们看到一个悲伤的场面时,会感到悲伤和同情。
情感在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传递信息和表达意愿,从而对人际关系的形成和维系起到促进作用。
第二部分:态度态度是个体对于特定对象或问题的倾向性评价。
它由个体对对象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组成。
态度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人们对不同对象和问题的态度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取决于个体的经验、知识和价值观。
态度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到社会文化、家庭教育和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态度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对于个体的行为和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
第三部分:价值观价值观是一个人关于善恶、美丑和正确与错误的判断和评价。
它是个体心理世界中的信念体系,指导着个体的行为和决策。
价值观是一种固定的信念和准则,它们随着个体的成长和发展逐渐形成,并在个体的一生中得到巩固和改变。
价值观的形成受到文化、宗教、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着他们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道德判断和社会参与等方面。
第四部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个体的情感和态度往往受到其价值观的引导和决定。
个体对于某个对象或问题的态度往往取决于其对该对象或问题的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
1.情感与态度
情感影响态度,态度引发相对应情感。
通常情况下,假如将某特定对象与某种感觉形成稳定联结后,就会形成对该事物相对稳定的态度。
态度是对某特定对象所持有的评价总和与内在稳定的反应倾向
2.情感与价值观
情感表达一定的价值观,价值倾向也一定包含相对应情感。
人们对某事物的情感反应,不管是肯定或否认、积极或消极,都包含有内在价值观的潜在作用。
没有个体价值观对事物是否有意义、重要与否的评判,相对应的情感就难以产生。
而处于个体人格核心地位的价值观虽然以理解为基础,但并不来源于理解,假如没有相对应的情感投入,形成的也只能是一些漠然或中立的事实观点,对个体不会存有任何实质性意义。
3.态度与价值观
态度源于价值观,又表达价值观,价值观是态度的核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说明,态度能表达人们深层的价值观点,而所谓的价值就是态度对象对人的意义。
价值观是衡量某种事物对个体活动的意义标准,没有对事物价值的权衡,根本无所谓会产生何种情感、形成何种态度。
在社会化过程中逐
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评价事物的标准和态度,即是人的价值观,态度的核心意义就是表达对某事物一定价值认识的个体反应。
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1 情感:情感是指人的感性体验,包括愉悦、悲伤、愤怒、害怕、
憎恶等。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到舒适和安全,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2 态度:态度是指人的心理倾向,包括积极的态度和消极的态度。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树立积极的态度,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激励学生取得进步,避免消极的态度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人对于世界和人生的看法和价值观念。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传播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为他们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哎,你知道吗,咱们活在这世上,不光是吃饱穿暖那么简单,心里头那点事儿,那才是真章呢。
说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嘿,这仨词儿听着挺高大上的,其实说白了,就是咱怎么看待这个世界,怎么跟人打交道,还有心里头那杆秤,是怎么个分量。
先说情感态度吧,这就像咱们天天吃的家常菜,得有点味儿,得对胃口。
你瞧,早上起来,迎着朝阳,心里头美滋滋的,那就是积极的态度嘛。
遇到点不顺心的事儿,也别急着上火,咱得学会“退一步海阔天空”,用平常心去对待。
毕竟,人生嘛,哪能没点磕磕绊绊呢?关键是你怎么看待这些个沟沟坎坎,是笑着翻过去,还是哭着绕开走?再聊聊价值观,这玩意儿就像是咱人生的指南针,指哪儿打哪儿,可不能含糊。
有的人觉得钱是万能的,啥事儿都得用钱来衡量;有的人呢,觉得情义比天大,朋友多了路好走。
其实啊,这两种想法都没错,关键是看你怎么去平衡。
我个人是觉得,钱嘛,够用就好,多了也是累赘;情义呢,那是无价的,得好好珍惜。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说到这儿,我就想起了我小时候,那会儿家里条件不好,但爸妈总是笑眯眯的,从没听他们抱怨过啥。
他们告诉我,人穷志不能短,只要咱们努力,啥日子都能过出个样儿来。
那时候我不懂,现在长大了,才明白这话里的分量。
你看,这就是价值观的力量,它能让你在困境中看到希望,在迷茫中找到方向。
还有啊,我觉得咱们这代人,得有点担当,得有点儿社会责任感。
别老是想着自己那点小日子,得想想咱们能为这个社会做点儿啥。
比如说,看到路上有垃圾,咱顺手捡起来;看到有人需要帮助,咱搭把手。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儿,其实都是在传递正能量,都是在为这个社会添砖加瓦。
最后啊,我想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东西,它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它是咱们在生活中慢慢积累、慢慢感悟出来的。
所以啊,咱们得用心去生活,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与不易。
只有这样,咱们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和机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什么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几方面的关系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技能学习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一个人对待科学事物的最基本看法与倾向性,对他的科学学习与探究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与制约作用;在科学发展史上,许多科学家正是因为有了科学的献身精神,不怕艰险,孜孜不倦地在攀登科学高峰的崎岖小路上不畏劳苦,勇敢前进,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热爱科学,积极参与科学事业,具有正确科学价值观的人,即使知识、技能稍欠缺些,也会激励他奋斗,钻研知识,学习技能,创造出有价值的成果;陕西省有位农村妇女牛玉琴,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连续7年在荒地上种了万亩树,为治理荒漠化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得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拉奥博士奖”;她靠的就是对科学事业的热爱与坚忍不拔的献身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反之物质也可以变精神;人的精神从来就是一定物质与环境的反映,科学知识、技能的积累也会使人逐步建立起对世界及周边事物的科学认识,培养对科学的情感,形成科学价值观,孕育科学精神;我国着名的数学家陈景润说过:“知识与能力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在对行星运动的规律有了充分了解,又发展了微积分的方法之后,才得以完成的,绝不是单凭苹果落地就想像出来的;所以治学应该有恒心,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我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之前,曾经历了10年的准备时间;所以,青年同志们应当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精神,从小就严格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前进;”陈景润等一批科学家正是通过一点一滴的知识学习与积累,培养了坚忍不拔的科学探索与献身精神;科学知识与技能是中性的,既可以对人类产生积极作用,也可以产生消极作用,关键是看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的人具有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使科学活动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与价值,首先要求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的人具有积极的有利于社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整个科学活动中的导向性因素,起着决定方向的作用;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方法、能力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方法、能力的关系首先表现为科学方法是形成科学态度价值观的操作规范基础;科学方法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与实施步骤,来不得半点的马虎与随意性;实证的方法奉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而实事求是正是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核心命题,大量的实证研究可以促进科学家实事求是观念的形成;科学方法中严密的逻辑推理需要科学家具有严谨、一丝不苟的研究作风,提出问题需要科学家的丰富想像、大胆探索,解决问题更需要科学家锲而不舍、孜孜不倦,这些都包含了大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因素,是养成一个人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感性基础;反之,一个有着良好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人,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也一定会创造出许多新的研究方法,表现出很强的研究能力;着名美籍华人女科学家吴健雄博士说过:“从事科学工作,首先要有浓厚的兴趣,很大的毅力,就像着了迷似的钻进去;第二要十分机警,仔细地观察、分析,否则稍一马虎,机会就放过了;第三要坚持不懈,一而再、再而三地试验,不达结果不罢休;”这里既包含了科学家应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是科学方法与能力的体现;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科学素养,立志于献身科学事业的接班人,首先要培养他们的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追求,但这只是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还不是获得成功的充分条件;“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是赞扬那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但绝不是说凡事只要苦干就能成功,苦干与成功之间既不能画等号,也不是完全的正比例关系,要想获得成功还必须要有正确的方法;科学方法的重要性正像法国科学家贝尔纳所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因此,科学教育在强调科学精神的同时,必须重视科学方法的教育,关注科学能力的培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行为习惯的关系行为习惯作为人的行动表现,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支配与影响;科学教育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向他们传授科学知识、技能,训练科学方法与能力,目的是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而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与否,最终是通过他们行为方式的改变和科学习惯的养成表现出来的;因此,学生的科学行为、习惯既是科学教育的结果,又是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反映,也是评价科学教育成果的敏感指标之一;人的行为习惯受环境与积习的影响,经常表现出保守性、排他性与顽固性,而科学的最新发展往往又以各种新思想、新观念的形态出现;这些新思想、新观念一旦产生,就要对传统的行为习惯产生冲击,要求人们改变原有的行为方式,科学发展史上的许多例子都可以说明先进的科学思想观念与落后的行为习惯之间的争斗;1876年,当贝尔首先发明电话时,人们只不过把它当做新奇、有趣的玩具,不认为它会成为有价值的通讯工具,电报公司也拒绝生产;贝尔只能顶着风险,迎着人们的排斥心理和旧习惯的干扰,用募捐的资金进行长途电话的通讯实验;直到实验完全成功,才逐渐改变人们的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三、怎样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怎么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出来的吗虽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各学科标准中都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列入课程改革目标,都要求教师关注它,但是,这决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通过讲解的办法,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给学生;一般说来,态度与价值观,可能是没法"教"的;本质上,态度与价值观,都是一种主观选择,是行为主体对人生、对他人或社会的一种主观认识和主动反应:看到一位身患绝症的病人,你可能落下同情之泪,也可能想方设法帮助他,还可能视若无睹;购物时售货员少收了货款,你可能暗自庆幸匆匆离去,也可能赶快纠正予以补足,或者以为这是对商业欺诈的合理报复而兴奋不已……凡此种种反应,都是植根于行为主体深层认识的主动选择,都是建立在主体此前所真正持有的、对世界和对自己行为自以为正确的观念基础上的,都是建立在主体性认识与情感基础上的;在主体性认识没有形成或改变以前,可以告诉他可能有几种价值选择,正确的选择是什么;还可以告诉他错误的选择有什么不利影响,甚至可以强迫他按照正确的选择去行动;但是,只要这种情感、态度与价值选择不是建立在自主性认识的基础上,这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就只是一种知识教育或技能教育,而不会成为有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因为它们不会影响学习主体此后的选择;每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选择,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通过模仿、尝试和实践体验而逐渐习得的;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在体验中认识社会生活,是每个学主体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最重要的是教育者用自己健康的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选择去影响学习主体,是教育者通过身体力行的示范活动来言传身教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并积极创造有利于学习主体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这种尝试的实践行动中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形成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说,回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怎么教"的问题也不难,要点有两个:一是教师真心实意的身教,二是创造机会让学习者尝试从教师身教中体会到的认识;其实,教育最核心的要求,不外乎是让学习主体有可能实现主动的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如此,知识、能力教育亦如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什么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几方面的关系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技能学习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一个人对待科学事物的最基本看法与倾向性,对他的科学学习与探究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与制约作用。
在科学发展史上,许多科学家正是因为有了科学的献身精神,不怕艰险,孜孜不倦地在攀登科学高峰的崎岖小路上不畏劳苦,勇敢前进,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
热爱科学,积极参与科学事业,具有正确科学价值观的人,即使知识、技能稍欠缺些,也会激励他奋斗,钻研知识,学习技能,创造出有价值的成果。
陕西省有位农村妇女牛玉琴,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连续7年在荒地上种了1.7万亩树,为治理荒漠化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得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拉奥博士奖”。
她靠的就是对科学事业的热爱与坚忍不拔的献身精神。
精神可以变物质,反之物质也可以变精神。
人的精神从来就是一定物质与环境的反映,科学知识、技能的积累也会使人逐步建立起对世界及周边事物的科学认识,培养对科学的情感,形成科学价值观,孕育科学精神。
我国着名的数学家陈景润说过:“知识与能力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在对行星运动的规律有了充分了解,又发展了微积分的方法之后,才得以完成的,绝不是单凭苹果落地就想像出来的。
所以治学应该有恒心,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我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之前,曾经历了10年的准备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目标是人们行为和决策的重要因素,它们在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我看来,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目标共同构建了一个人的内在世界,决定了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如何行动和反应。
首先,情感态度是人们对自身、他人和事物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
情感态度决定了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和态度,包括积极的情感(如乐观、善良、友好)和消极的情感(如悲伤、愤怒、焦虑)。
一个积极的情感态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并与他人建立更好的关系。
其次,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和道德准则的认同和坚持。
价值观决定了人们的行为和决策,包括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态度和行为。
良好的价值观可以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并促使人们追求有意义和有价值的生活。
最后,目标是人们为实现理想状态而努力的对象。
目标可以是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可以是个人目标和社会目标。
目标给予人们方向和动力,鼓励他们奋发向前、不断进取。
没有明确的目标,人们很容易迷失方向,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目标相互影响和互为支撑。
一个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可以促使人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并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
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可以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行动,建立良好的道德准则。
同时,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人们有所追求和进步,并形成积极的行为习惯。
在社会层面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目标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情感氛围有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发展。
共同的价值观可以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人们和谐相处和互助合作。
共同的目标可以引领社会的前进方向,并鼓舞人们为之奋斗。
总而言之,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目标是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建了一个人的内在世界和社会的价值体系。
只有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明确的目标,人们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近年来,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而在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
首先,情感态度在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是中学生对事物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
良好的情感态度不仅能够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能够为他们未来社会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一个积极乐观的中学生往往能够面对挫折,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反,一个消极沮丧的中学生在困难来临时可能会选择逃避。
因此,培养中学生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对于他们的综合素质评价具有积极的影响。
其次,价值观在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所持的看法和评判标准。
中学生的价值观培养不仅关乎他们个人的行为表现,还涉及到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一个具有正确的价值观的中学生往往能够以积极正面的方式思考问题,并且在社会生活中能够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因此,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他们的综合素质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呢?首先,中学教育的质量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关键。
学校应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以引导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其次,家庭是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影响因素。
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与孩子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此外,家长还应该合理规划孩子的课余生活,让他们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事物,从而开拓他们的视野,并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另外,社会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社会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呼吁人们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同时,社会应该为中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
教学教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教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导工具,它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教学计划,更是教师对待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性,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积极成长。
下面将从教师的情感态度和教师的价值观两个方面来探讨教学教案的相关话题。
一、教师的情感态度在教学教案中,教师的情感态度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的热情与责任感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需要具备以下几种情感态度:1.积极向上的态度:教师在编写教学教案时应当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教案中的目标设定和鼓励学生的语言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尊重学生的态度:教师在编写教学教案时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3.关注学生情感的态度:教师在编写教学教案时应当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帮助学生解决情感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情感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
二、教师的价值观教师的价值观是教学教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包括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的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教案的编写和实施。
以下是教师应当具备的几种价值观:1.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教案中设置多样性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体验式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价值引领的教育观: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教案中融入思想道德、法律法规等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过程与方法
1:体验。
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
2:探究。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重视自主学习的探究过程,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探究与创作活动。
3:合作。
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中,能够与他人充分交流、密切合作,不断增强集体意识和协调能力。
知识与技能
1:音乐基础知识
2:音乐基本技能
3: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
课堂标准:
1、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欣赏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2、能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积极参与创造活动,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
3、丰富和提高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4、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强集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人文关怀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
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情感态度的重要性情感态度是指个体对于世界和社会所持有的感受、情感和态度。
在语文学科中,情感态度的培养对于学生的阅读理解、文学欣赏以及写作表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情感态度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所在。
通过在语文教育中注重情感体验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
只有拥有积极的情感态度,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情感叙述和作者的情感倾向,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其次,情感态度对于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情感是文学创作的重要依托,只有学生具备良好的情感态度,才能更好地欣赏和领略文学作品的内涵和魅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细腻性和情感共鸣能力,他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品味和欣赏能力。
最后,情感态度对于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情感是写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能够赋予作文以情感色彩和个人风格。
在语文学科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有助于他们写出更加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作文,提高写作的艺术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二、价值观的重要性价值观是个体对于道德、伦理以及社会规范的概括性评价和判断,它是构建个体人格的重要基石。
在语文学科中,价值观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思维品质和道德认知具有深远影响。
首先,价值观的培养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关键所在。
通过在语文学科中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价值观进行思考和评价,可以帮助他们形成独立的价值观念和判断标准。
这有助于他们从自身的角度去审视社会、审视人生,形成独立的思维方式和判断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怎么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怎么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内在动力,也是个体所追求的目标。
情感态度是指对待事物所形成的感情和情绪,而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和看法。
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影响着个体的思想、决策和行为。
首先,情感态度是人们对事物所形成的感情和情绪。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态度,它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积极的情感态度能够带给人快乐、幸福和满足感,使人们向往美好的事物并享受生活。
相反,消极的情感态度会给人带来负面情绪,使人们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和兴趣。
因此,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对于个人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其次,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和看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它是对善恶、美丑以及正确与错误等的判断。
个体的价值观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它能够指导个体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
例如,有些人重视友情和家庭,他们会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与亲情的保持为重要目标;而有些人则更注重事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就感,他们会以事业成功和个人成长为主要追求。
不同的价值观会导致个体在生活中追求不同的目标和追求不同的幸福。
最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能够帮助个体实现自己的目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并根据这些价值观来确定自己的目标。
有了目标,个体才能有所追求,有所向往,这样才有动力和方向来努力奋斗。
同时,情感态度对于实现目标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积极的情感态度能够支持和鼓励个体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保持动力和乐观的态度,而消极的情感态度则会削弱个体的决心和坚持力。
总结而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内在动力,它们能够影响个体的思想和行为,指导个体的决策和选择,并帮助个体实现自己的目标。
因此,我们应当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思维和行为,实现我们的人生追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大班幼儿教案编写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大班幼儿教案编写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理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概念。
3. 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关爱他人、尊重师长。
二、教学内容:1. 情感:认识基本情感(喜、怒、哀、乐),学会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2. 态度: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会合作、分享、感恩。
3. 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关爱、尊重、公平、正义。
三、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幼儿认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 情景模拟:设置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幼儿体验并学会表达和调节情绪。
3.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4.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学会关爱他人、尊重师长。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准备生动有趣的故事课件,以便进行故事导入。
2. 情景道具:准备一些生活道具,如玩具、图片等,用于情景模拟。
3. 讨论卡片:准备一些关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问题卡片,用于小组讨论。
4. 角色道具:准备一些角色道具,如头饰、衣物等,用于角色扮演。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评价其情感表达和调节能力。
2. 听取小组讨论的声音,评价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3. 观察角色扮演过程,评价幼儿关爱他人、尊重师长的表现。
4. 通过课后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
六、教学活动安排:1. 教学活动一:故事《情绪的小精灵》(认识基本情感)时间:10分钟内容:通过故事让幼儿认识情感,了解喜、怒、哀、乐四种基本情感。
2. 教学活动二:情绪表达游戏(学会表达和调节情绪)时间:15分钟内容:通过游戏让幼儿学会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3. 教学活动三:故事《合作的力量》(培养积极态度)时间:10分钟内容: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培养积极的合作态度。
4. 教学活动四:分享美食活动(学会分享)时间:15分钟内容: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美食,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尊重他人、友善对待他人、具有同理心并对他
人友好。
我相信所有的人都应该平等地相处,而不应该因为种族、宗教信
仰或任何其他原因而产生分歧。
我还认为人们应该遵守社会道德和遵守法律,不要滥用职权或者利用任何形式的暴力。
我主张每个人都应该多给予,多了解他人,尊重别人的看法和做法,
并对他人多一些宽容,不要轻易指责、嘲笑、攻击、否定他人。
我认为我
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感情,努力超越自己的戒心和恐惧,关心他人的幸福,因为我们有共同感受,有共同的价值观。
我坚信,我们应该友好对待我们周围的每个人,给予他们无私的帮助,不仅仅是对待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还有那些可能不熟悉的人,及我们深处
心灵中最需要爱的人。
教学计划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教学计划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在教育领域,传授知识仅仅是教学工作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也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探讨教学计划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一、背景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培养具有积极情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公民。
情感态度是指个体对自我、他人和环境以及与之相关的事物的情感评价。
价值观则是对于权衡行为、选择目标、判断行为正确与否的一种准则。
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习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在情感和价值观方面有所培养。
通过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挫折、与他人和谐相处,同时也能够从容面对人生中的各种选择和决策。
二、情感态度培养1.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与自尊心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的言行和无私的关怀来塑造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自尊心。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关注。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社团活动和实践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与情绪管理能力通过开展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等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教授情绪管理技巧和开展情绪管理训练,帮助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提高情商。
三、价值观培养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讲授道德教育课程和提供生活实例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通过让学生自主思考、分析和判断的方式,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了解社会问题,并引导他们以积极的行动来应对这些问题。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教育学生的公民意识,让他们明白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参与。
四、教学计划中的落实策略1. 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教师在准备教学计划时,应该明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
情感态度与核心价值观培育
情感态度与核心价值观培育情感态度和核心价值观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和决策,还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个体的思维方式和社会互动。
情感态度是指一个人对待自己、他人和世界的感受和情绪反应,而核心价值观则是个体形成的一种价值导向,用以指导个体的行为和判断。
本文将探讨情感态度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并分析它们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情感态度的培育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情感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表达和管理情感。
在培养情感态度的过程中,学校和家庭起着关键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孩子情感态度的最早源头,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引导他们养成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
学校教育则通过情感教育课程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和情感沟通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情感故事、情感交流、情感体验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感,学会情感表达和情感调适。
此外,培育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还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倡导。
社会应该重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为学校和家庭提供相关的支持和资源,共同关注青少年的情感世界。
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内容。
核心价值观是个体内心深处的一种价值判断准则,具有持久稳定的特点。
它可以引导个体的行为和决策,并在个体的社会互动中发挥作用。
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家庭教育应该成为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源泉,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身作则,引导孩子明确和坚守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其次,学校教育应该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各个学科和教育活动中。
通过教育课程、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社团等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品德修养。
此外,社会也应该积极倡导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构建良好的社会氛围和价值体系。
情感态度和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们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有助于个人心理健康的形成,提高个体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如何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
中学化学新课标改革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而化学离不开化学实验室,这已成为广大化学教师的共识。
但是,许多化学教师还没有全面认识到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大都停留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景、突破教学难点等层次上。
因此,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应是值得全体化学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
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的教育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获得并检验化学知识,形成比较熟练的技能,掌握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和人们对化学实验教育功能的深入研究,实验在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推动情感和意志的升华以及科学方法教育等方面都有其特有的功能。
全面地认识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对于化学学科加强素质教育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我们还应当注意到,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中,共提出了37个实验,其中80%以上的实验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完成,50%以上的实验是以科学探究的方式呈现的。
这些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即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再认识,从本质上说,其过程与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中的化学实验是一致的。
由此,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不仅要求加强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还要从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推动情感和意志的升华以及科学方法教育等各个方面进行指导训练,力求培养学生在实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完成对学科知识的意义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同时,化学知识趣味之中充满哲理,平淡之中蕴含神奇,在化学实验中学生可以充分领略化学学科这种特殊魅力。
化学实验过程往往会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情感效应,促使学生有暂时的好奇心转化为稳定的探索意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实验过程往往会伴随挫折和困惑,这恰好使学生初步体会科学探究的曲折性,感受探索过程中的困难,体会探索成功的喜悦。
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须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刚刚升入九年级的学生大多数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材中的实验多数是以
验证性、启发性的,探索性不强,教师如果按“老一套”办法去讲实验,画实验,为了完成实验而实验,就满足不了新形势下提高学生素养的要求。
教师应当注重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选好实验,做好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的科学素养。
例如:某教师在讲解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以教师做演示实验及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形式进行教学;而另一位教师则改为让学生自己探究的实验。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不仅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关系,而且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实验,把生活、社会实际问题与已有的知识、技能结合起来,使他们学以致用,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变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为主动积极地构建知识,在讨论中提高素质。
二、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
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记忆了大量的学科知识,如元素符号、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现象、化学概念和定律等。
到考试结束或中学毕业几年后,留在学生头脑中的仅仅是一些事实性的知识,甚至连一些事实性的知识都没有,至于化学学科的基本观念更无从谈起。
这种普遍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如何防止和避免类似现象的发生?
对于一些常见的化学现象,不能仅限于从理论的角度进行解释,要从形成化学基本观念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如燃烧现象,应从“人类通过燃料燃烧获取生活、生产所需的能量”这一基本观念出发来进行教学设计。
以“认识燃烧,科学地利用和控制燃烧,使燃烧为人民服务”这种立意来学习“燃烧的条件”、“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爆炸”、“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等,由此再延伸到“化石燃料的利用”等课题的学习。
这样安排处理教材内容,就将具体化学知识和概念的学习与基本观念的形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在教学设计和课题教学时教师必须思考通过什么样的活动,如何组织这些活动才能促进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
总的来说有以下三点:
1、教师要建立用化学基本观念组织教学的意识,处理好基本观念和具体知识之间的关系。
要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出发,用基本观念统一具体知识的教学,不
能把眼光只是盯在一个一个具体的知识点上。
一般来说教材中的基本观念不如具体知识表达得清晰明了,但是可以通过具体知识的选择和组织加以体现。
所以,教师在教师设计时首先要领悟隐藏在具体知识内容中的化学基本观念,如元素观、微粒观、化学反应与能量、物质分类、化学的社会观、化学的价值观等。
2、组织和开展的活动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在社会背景下学习知识,领悟观念。
3、及时提供给学生运用基本观念解决问题的机会,并检验其是否达到可迁移应用的水平。
总之,观念的形成需要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是通过一节课或一段有限的时间就能形成的。
教师要具备从具体知识中抽象基本观念的能力,要在教学设计中不断地识别观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有关化学学科的基本观念。
这需要教师对化学学科本身有整体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从而是学生观念的形成呈螺旋上升,最终达到迁移应用的目的。
三、怎样渗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在学校读书是曾被认为是智力出众的学生,但毕业后没有什么作为。
事实证明,智力高的未必一定能成才,隐藏在事实背后面的一条真理:人的成才除了一定的智力因素和社会条件外,还取决于一些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指人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的总称,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诸多因素。
非智力因素对人的认识过程有直接的制约作用,它是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成长的一种内驱力,对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起着动力和定向的作用。
心理研究表明,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
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作出较大的贡献。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思维特征和教学内容等去把握最优的培养策略。
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从动机、兴趣、情感三个方面
探讨化学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的途径。
1、深化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指引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致使该种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一种内在历程。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对知识价值的认识,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对自身能力的认识,对学习成绩的归因这四个方面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
(1)根据学生要求,联系生活实际,转化学习动机
(2)及时进行反馈,激发学习动机
(3)创设各种条件,强化学习动机
2、学习兴趣的优化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知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这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具有内在的倾向性和选择性。
兴趣可以转化为内在动机,成为推动学生积极主动的直接动力。
正如爱因斯坦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化学教学中优化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主要有三种。
(1)重视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化解教学难点,提高学习兴趣
3、情感的培养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情感可加速智力活动的进行。
情感既是学习的重要目标,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情感的途径有三种。
(1)提供教学素材,培养学生积极情感
(2)利用化学学科中的美育因素进行美感教育
(3)运用宜人情境,深化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
总之,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智力发展和化学专业成绩的影响不可低估。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探索优化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途径,处理好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整体关系,使学生既获得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又形成良好学习的动机、兴趣和情感。
四、在课题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施STS教育
《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角度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是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作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这就明确要求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那么实施新课程为什么要强调STS教育,在实际教学中,STS教育的地位为什么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施STS教育?
化学课程的STS思想,就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生活实际,以社会生活为背景来学习化学知识,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生活、生产中去,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主动地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结起来,有以下两条策略显得非常重要:
1、用“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思路指导整体教学设计,突出情景设置和学生参与
2、把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总之,我们额化学教育必须开阔视野,要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使学生能够从社会的角度、生活的角度来认识化学、学习化学,而不能像传统化学课那样仅局限于化学学科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