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如何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

中学化学新课标改革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化学离不开化学实验室,这已成为广大化学教师的共识。但是,许多化学教师还没有全面认识到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大都停留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景、突破教学难点等层次上。因此,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应是值得全体化学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的教育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获得并检验化学知识,形成比较熟练的技能,掌握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和人们对化学实验教育功能的深入研究,实验在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推动情感和意志的升华以及科学方法教育等方面都有其特有的功能。全面地认识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对于化学学科加强素质教育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我们还应当注意到,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中,共提出了37个实验,其中80%以上的实验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完成,50%以上的实验是以科学探究的方式呈现的。这些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即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再认识,从本质上说,其过程与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中的化学实验是一致的。由此,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不仅要求加强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还要从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推动情感和意志的升华以及科学方法教育等各个方面进行指导训练,力求培养学生在实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完成对学科知识的意义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同时,化学知识趣味之中充满哲理,平淡之中蕴含神奇,在化学实验中学生可以充分领略化学学科这种特殊魅力。化学实验过程往往会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情感效应,促使学生有暂时的好奇心转化为稳定的探索意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验过程往往会伴随挫折和困惑,这恰好使学生初步体会科学探究的曲折性,感受探索过程中的困难,体会探索成功的喜悦。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须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刚刚升入九年级的学生大多数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材中的实验多数是以

验证性、启发性的,探索性不强,教师如果按“老一套”办法去讲实验,画实验,为了完成实验而实验,就满足不了新形势下提高学生素养的要求。教师应当注重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选好实验,做好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的科学素养。

例如:某教师在讲解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以教师做演示实验及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形式进行教学;而另一位教师则改为让学生自己探究的实验。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不仅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关系,而且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实验,把生活、社会实际问题与已有的知识、技能结合起来,使他们学以致用,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变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为主动积极地构建知识,在讨论中提高素质。

二、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

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记忆了大量的学科知识,如元素符号、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现象、化学概念和定律等。到考试结束或中学毕业几年后,留在学生头脑中的仅仅是一些事实性的知识,甚至连一些事实性的知识都没有,至于化学学科的基本观念更无从谈起。这种普遍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如何防止和避免类似现象的发生?

对于一些常见的化学现象,不能仅限于从理论的角度进行解释,要从形成化学基本观念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如燃烧现象,应从“人类通过燃料燃烧获取生活、生产所需的能量”这一基本观念出发来进行教学设计。以“认识燃烧,科学地利用和控制燃烧,使燃烧为人民服务”这种立意来学习“燃烧的条件”、“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爆炸”、“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等,由此再延伸到“化石燃料的利用”等课题的学习。这样安排处理教材内容,就将具体化学知识和概念的学习与基本观念的形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在教学设计和课题教学时教师必须思考通过什么样的活动,如何组织这些活动才能促进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总的来说有以下三点:

1、教师要建立用化学基本观念组织教学的意识,处理好基本观念和具体知识之间的关系。要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出发,用基本观念统一具体知识的教学,不

能把眼光只是盯在一个一个具体的知识点上。一般来说教材中的基本观念不如具体知识表达得清晰明了,但是可以通过具体知识的选择和组织加以体现。所以,教师在教师设计时首先要领悟隐藏在具体知识内容中的化学基本观念,如元素观、微粒观、化学反应与能量、物质分类、化学的社会观、化学的价值观等。

2、组织和开展的活动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在社会背景下学习知识,领悟观念。

3、及时提供给学生运用基本观念解决问题的机会,并检验其是否达到可迁移应用的水平。

总之,观念的形成需要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是通过一节课或一段有限的时间就能形成的。教师要具备从具体知识中抽象基本观念的能力,要在教学设计中不断地识别观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有关化学学科的基本观念。这需要教师对化学学科本身有整体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从而是学生观念的形成呈螺旋上升,最终达到迁移应用的目的。

三、怎样渗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在学校读书是曾被认为是智力出众的学生,但毕业后没有什么作为。事实证明,智力高的未必一定能成才,隐藏在事实背后面的一条真理:人的成才除了一定的智力因素和社会条件外,还取决于一些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指人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的总称,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诸多因素。非智力因素对人的认识过程有直接的制约作用,它是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成长的一种内驱力,对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起着动力和定向的作用。心理研究表明,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作出较大的贡献。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思维特征和教学内容等去把握最优的培养策略。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从动机、兴趣、情感三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