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新课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
2、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
3、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
4、热爱劳动,注重实践,热爱科学,勇于创新。
5、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
6、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
7、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平,具有世界眼光。
这些目标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1、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践。
课程目标中无论是热爱生命、孝顺父母、保护环境,还是尊重法律、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等,都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实践,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生只有主动地对教材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内容进行探究,才能与老师上课所提到的问题产生共鸣,并在经过自觉的加工组织后,最终升华至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层面。
三、如何在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学生的品德心理的发展是以认知、情感、行为三者为主体的综合发展。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更多的是看重学生的认知发展,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对某项技能是否掌握,运用得是否得心应手,而忽略了对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和正确得价值观的形成。
造成学生的学习情绪低下,知行不能统一。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和促进学生在知情行方面的和谐发展,充分发挥情感和态度价值观的主导作用,备课中首先考虑如何以认知的手段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做到以情导行。
具体来说,就是处理好新教材中的探究园、实践与评价和心灵导航的关系,带领学生通过活动的探究来领会导航上的知识点。
2、按情意发展的规律设计教学根据克拉斯沃尔的情意发展的划分,学生的情意发展是从单纯的接受和反应开始,产生情感的倾向;经过内心体验而发生态度的变化;在经过自觉的加工组织,最终升华至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层面的一个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按这一过程去设计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是一个人对待事物或情境的情绪和情感倾向,是个体在情感体验中对于事物的态度和评价。
价值观是人们对于生活和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意义的一种内在信念和基本准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相互关联且相互影响的,它们在个体的行为和决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情感态度首先是对于事物的情绪和情感倾向的反应。
当我们面对事物时,会有一种直觉上的情感反应,这种情感反应会影响我们对于事物的评价和态度。
例如,当我们遇到一个陌生人时,如果我们感到他友善和温和,我们会对他产生好感和愿意接近的态度。
而如果我们感到他傲慢和冷漠,我们会对他产生厌恶和避开的态度。
这种情感态度会影响我们对待他人的行为和决策。
价值观是人们对于生活和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意义的一种内在信念和基本准则。
它反映了个体对于什么是好的,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他们追求的目标的信念和看法。
价值观通常是基于个体的文化、教育、家庭和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形成的,它会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决策。
价值观是指导个体行为的准则和标准,它反映了个体对于社会和自己的期望和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个体的情感态度会受到其价值观的影响,同时个体的价值观也会通过影响情感态度来指导行为和决策。
例如,一个个体拥有友善和亲和的价值观,他对待他人的情感态度会更加积极和友好。
另外,价值观也可以通过对待事物的情感态度来进行调整和修正。
当一个人发现自己对于某个事物的负面情感态度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时,他可能会调整自己的情感态度来适应自己的价值观。
在个体的行为和决策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起着重要的作用。
情感态度对于个体的行为和决策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当我们对于某个事物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时,我们会倾向于接近和追求它,反之亦然。
而价值观则对个体的行为和决策起着间接的指导作用。
它可以帮助个体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追求,从而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决策。
总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个体的行为和决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措施
语文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措施一、提倡多元观念,培养学生宽容包容的情感态度1. 启发学生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比如讨论文学作品中的道德问题、伦理问题等,以激发学生对不同观点的思考和理解。
2. 引导讨论: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增强他们对多元观念的认识和接受。
3. 鼓励表达与分享: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朗诵等活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并与他人分享。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宽容包容的情感态度。
4. 班级文化建设: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注重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尊重和包容,通过班级活动、集体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欣赏不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的视频、音频等素材,让学生从直观、感性的角度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价值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 培养学生情感共鸣: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倾听学生的情感表达,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通过相关的活动和讨论加深与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提供实践机会,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实践行动1. 参与社区服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关心他人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 参加主题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关人文情感、社会公益等主题的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3. 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感与价值观的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扮演特定角色的过程中体验到不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差异,并从中获得学习和反思的机会。
4. 设计情感体验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感体验活动,比如写信表达谢意、写日记记录心情等,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到情感的真实价值,进一步培养出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真挚的情感、端正的态度、科学的价值观是主要教学目标。
本文从我校特色文化出发,立足“幸福教育”的核心要素,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标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对数学课程的总目标简单表述为三点:第一,获得“四基”;第二,增强能力;第三,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其中,总目标的第三点“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集中表述了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树立正确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一、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性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与归宿,主导着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过程。
实践证明,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不能脱离“知识与技能”的载体而单独地传授、空洞地讲解。
新课程标准指出:“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希望学生喜欢数学,进而喜欢学习;了解数学的价值,有好奇心、求知欲、意志力和责任感;建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
从一些学者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在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理解、落实课堂的重视程度以及内涵把握方面均有明显差异。
我校校长高峰提出,把教材中的内容通过一个连接点与学校开展的“幸福教育”的20个核心要素中某一个或几个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于学习过程中,然后让学生把看到、领会到、体验到的道德或者情感要素结合生活经验通过讨论、展开、深化、想象来实现。
“幸福教育”的20个核心要素包括:安全与健康、纪律与秩序、守时观念、爱心与孝心、尊重与礼仪、自主性、责任、毅力、信用、情绪的稳定、宽容与分享、公共心与亲社会行为、公正与公平、感恩、交际与合作、劳动观、生命观、挫折力、环保意识、经济观念。
有效把握其中的关键点并制定出相应的策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就有了抓手。
二、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面临的困境(一)教师教学方法更新不及时当下的教学虽不再以传授式为主,但依旧有传统教学的影子。
一般口语交际主题训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一般口语交际主题训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一般口语交际主题训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情感态度目标:
- 培养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增强自信心;
- 培养友善和尊重他人的情感态度;
- 发展有效的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提高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亲密度和情感连接;
- 提升自我控制能力,有效应对各种情绪。
2. 价值观目标:
- 培养人际关系中的合作、团结与友谊的价值观;
- 强调平等、正义和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 鼓励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责任感;
- 提倡包容和接纳多样性的观念。
通过这些目标的训练,学生们将不仅能够在口语交际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更能够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积极的价值观,从而提升人际关系的质量,并在日常生活中展示出成熟、文明和有担当的品质。
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实现探析
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实现探析【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首先介绍了背景和研究意义,接着分析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并提出了实现策略。
同时强调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最后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语文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目标、态度目标、价值观目标、实现策略、重要性、教育目标、学生发展、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实现的探析引言语文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而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也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传统的语文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当下教育环境中,学生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
他们可能缺乏学习动力,对语文课程缺乏兴趣,甚至存在焦虑情绪。
教师们需要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只有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得到实现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素质,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本文旨在探讨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分析其重要性以及实现策略,旨在为语文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构建学生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文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于其成长成才具有积极的影响。
深入研究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策略,对于教育教学工作者具有现实意义。
当前社会教育方向越来越强调综合素质教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品德与社会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社会价值观。
这门课程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道德、伦理、法律、历史、文化等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一、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
这包括了解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以及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学习如何倾听他人的情感。
这不仅有助于改善个人关系,还有助于建立更强大和更有意义的社区。
2. 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同理心品德与社会课程还旨在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同理心。
同理心是指能够理解和体验他人所经历的情感和体验。
通过教育学生如何发展同理心,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其他人,并且更好地与他们沟通。
这有助于建立更加包容和理解的社区。
3. 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品德与社会课程还旨在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这包括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并且了解如何将这些价值观和信仰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通过帮助学生发展自我意识,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并且更好地与他人交往。
二、态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尊重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尊重。
这包括尊重他人的观点、文化和信仰。
通过教育学生如何尊重他人,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更加包容和理解的社区。
2.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品德与社会课程还旨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这包括了解个人行为对其他人和社区所产生的影响,并且了解如何承担责任。
通过教育学生如何成为负责任和有同情心的成年人,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更加强大和稳定的社区。
3. 培养学生的公正感品德与社会课程还旨在培养学生的公正感。
这包括了解和尊重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并且了解如何消除偏见和歧视。
通过教育学生如何成为公正和平等的成年人,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更加公正和平等的社区。
三、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价值观。
品德与社会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引言在当今社会,社会道德和个人品德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品德与社会课程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文旨在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品德与社会课程在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定义和重要性2.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定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指的是通过教育和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情感态度包括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包括对道德、公正、责任等价值的理解和认同。
2.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积极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此外,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3. 品德与社会课程对情感态度的培养3.1 培养对自己的情感态度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情感。
通过开展自我认知、自尊、自信等方面的教育,学生将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并发展出健康的情感态度。
3.2 培养对他人的情感态度品德与社会课程还将注重培养学生对他人的情感态度。
通过学习尊重、关心、理解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将能够理解并尊重他人的差异,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3.3 培养对社会的情感态度除了对个人和他人的情感态度,品德与社会课程还将培养学生对社会的情感态度。
学生将学习社会责任、公益行动等方面的内容,了解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培养出关心他人、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
4. 品德与社会课程对价值观的培养4.1 培养对道德价值观的认同品德与社会课程将重点培养学生对道德价值观的认同。
通过学习诚信、友善、公正等价值观念,学生将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准则。
4.2 培养对公正价值观的理解除了道德价值观,品德与社会课程还将培养学生对公正价值观的理解。
学生将学习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的知识,认识到公正的重要性,并学会维护公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什么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几方面的关系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技能学习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一个人对待科学事物的最基本看法与倾向性,对他的科学学习与探究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与制约作用;在科学发展史上,许多科学家正是因为有了科学的献身精神,不怕艰险,孜孜不倦地在攀登科学高峰的崎岖小路上不畏劳苦,勇敢前进,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热爱科学,积极参与科学事业,具有正确科学价值观的人,即使知识、技能稍欠缺些,也会激励他奋斗,钻研知识,学习技能,创造出有价值的成果;陕西省有位农村妇女牛玉琴,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连续7年在荒地上种了万亩树,为治理荒漠化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得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拉奥博士奖”;她靠的就是对科学事业的热爱与坚忍不拔的献身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反之物质也可以变精神;人的精神从来就是一定物质与环境的反映,科学知识、技能的积累也会使人逐步建立起对世界及周边事物的科学认识,培养对科学的情感,形成科学价值观,孕育科学精神;我国着名的数学家陈景润说过:“知识与能力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在对行星运动的规律有了充分了解,又发展了微积分的方法之后,才得以完成的,绝不是单凭苹果落地就想像出来的;所以治学应该有恒心,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我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之前,曾经历了10年的准备时间;所以,青年同志们应当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精神,从小就严格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前进;”陈景润等一批科学家正是通过一点一滴的知识学习与积累,培养了坚忍不拔的科学探索与献身精神;科学知识与技能是中性的,既可以对人类产生积极作用,也可以产生消极作用,关键是看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的人具有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使科学活动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与价值,首先要求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的人具有积极的有利于社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整个科学活动中的导向性因素,起着决定方向的作用;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方法、能力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方法、能力的关系首先表现为科学方法是形成科学态度价值观的操作规范基础;科学方法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与实施步骤,来不得半点的马虎与随意性;实证的方法奉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而实事求是正是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核心命题,大量的实证研究可以促进科学家实事求是观念的形成;科学方法中严密的逻辑推理需要科学家具有严谨、一丝不苟的研究作风,提出问题需要科学家的丰富想像、大胆探索,解决问题更需要科学家锲而不舍、孜孜不倦,这些都包含了大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因素,是养成一个人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感性基础;反之,一个有着良好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人,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也一定会创造出许多新的研究方法,表现出很强的研究能力;着名美籍华人女科学家吴健雄博士说过:“从事科学工作,首先要有浓厚的兴趣,很大的毅力,就像着了迷似的钻进去;第二要十分机警,仔细地观察、分析,否则稍一马虎,机会就放过了;第三要坚持不懈,一而再、再而三地试验,不达结果不罢休;”这里既包含了科学家应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是科学方法与能力的体现;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科学素养,立志于献身科学事业的接班人,首先要培养他们的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追求,但这只是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还不是获得成功的充分条件;“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是赞扬那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但绝不是说凡事只要苦干就能成功,苦干与成功之间既不能画等号,也不是完全的正比例关系,要想获得成功还必须要有正确的方法;科学方法的重要性正像法国科学家贝尔纳所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因此,科学教育在强调科学精神的同时,必须重视科学方法的教育,关注科学能力的培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行为习惯的关系行为习惯作为人的行动表现,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支配与影响;科学教育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向他们传授科学知识、技能,训练科学方法与能力,目的是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而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与否,最终是通过他们行为方式的改变和科学习惯的养成表现出来的;因此,学生的科学行为、习惯既是科学教育的结果,又是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反映,也是评价科学教育成果的敏感指标之一;人的行为习惯受环境与积习的影响,经常表现出保守性、排他性与顽固性,而科学的最新发展往往又以各种新思想、新观念的形态出现;这些新思想、新观念一旦产生,就要对传统的行为习惯产生冲击,要求人们改变原有的行为方式,科学发展史上的许多例子都可以说明先进的科学思想观念与落后的行为习惯之间的争斗;1876年,当贝尔首先发明电话时,人们只不过把它当做新奇、有趣的玩具,不认为它会成为有价值的通讯工具,电报公司也拒绝生产;贝尔只能顶着风险,迎着人们的排斥心理和旧习惯的干扰,用募捐的资金进行长途电话的通讯实验;直到实验完全成功,才逐渐改变人们的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三、怎样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怎么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出来的吗虽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各学科标准中都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列入课程改革目标,都要求教师关注它,但是,这决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通过讲解的办法,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给学生;一般说来,态度与价值观,可能是没法"教"的;本质上,态度与价值观,都是一种主观选择,是行为主体对人生、对他人或社会的一种主观认识和主动反应:看到一位身患绝症的病人,你可能落下同情之泪,也可能想方设法帮助他,还可能视若无睹;购物时售货员少收了货款,你可能暗自庆幸匆匆离去,也可能赶快纠正予以补足,或者以为这是对商业欺诈的合理报复而兴奋不已……凡此种种反应,都是植根于行为主体深层认识的主动选择,都是建立在主体此前所真正持有的、对世界和对自己行为自以为正确的观念基础上的,都是建立在主体性认识与情感基础上的;在主体性认识没有形成或改变以前,可以告诉他可能有几种价值选择,正确的选择是什么;还可以告诉他错误的选择有什么不利影响,甚至可以强迫他按照正确的选择去行动;但是,只要这种情感、态度与价值选择不是建立在自主性认识的基础上,这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就只是一种知识教育或技能教育,而不会成为有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因为它们不会影响学习主体此后的选择;每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选择,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通过模仿、尝试和实践体验而逐渐习得的;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在体验中认识社会生活,是每个学主体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最重要的是教育者用自己健康的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选择去影响学习主体,是教育者通过身体力行的示范活动来言传身教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并积极创造有利于学习主体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这种尝试的实践行动中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形成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说,回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怎么教"的问题也不难,要点有两个:一是教师真心实意的身教,二是创造机会让学习者尝试从教师身教中体会到的认识;其实,教育最核心的要求,不外乎是让学习主体有可能实现主动的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如此,知识、能力教育亦如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什么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几方面的关系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技能学习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一个人对待科学事物的最基本看法与倾向性,对他的科学学习与探究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与制约作用。
在科学发展史上,许多科学家正是因为有了科学的献身精神,不怕艰险,孜孜不倦地在攀登科学高峰的崎岖小路上不畏劳苦,勇敢前进,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
热爱科学,积极参与科学事业,具有正确科学价值观的人,即使知识、技能稍欠缺些,也会激励他奋斗,钻研知识,学习技能,创造出有价值的成果。
陕西省有位农村妇女牛玉琴,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连续7年在荒地上种了1.7万亩树,为治理荒漠化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得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拉奥博士奖”。
她靠的就是对科学事业的热爱与坚忍不拔的献身精神。
精神可以变物质,反之物质也可以变精神。
人的精神从来就是一定物质与环境的反映,科学知识、技能的积累也会使人逐步建立起对世界及周边事物的科学认识,培养对科学的情感,形成科学价值观,孕育科学精神。
我国着名的数学家陈景润说过:“知识与能力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在对行星运动的规律有了充分了解,又发展了微积分的方法之后,才得以完成的,绝不是单凭苹果落地就想像出来的。
所以治学应该有恒心,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我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之前,曾经历了10年的准备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目标是人们行为和决策的重要因素,它们在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我看来,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目标共同构建了一个人的内在世界,决定了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如何行动和反应。
首先,情感态度是人们对自身、他人和事物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
情感态度决定了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和态度,包括积极的情感(如乐观、善良、友好)和消极的情感(如悲伤、愤怒、焦虑)。
一个积极的情感态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并与他人建立更好的关系。
其次,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和道德准则的认同和坚持。
价值观决定了人们的行为和决策,包括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态度和行为。
良好的价值观可以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并促使人们追求有意义和有价值的生活。
最后,目标是人们为实现理想状态而努力的对象。
目标可以是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可以是个人目标和社会目标。
目标给予人们方向和动力,鼓励他们奋发向前、不断进取。
没有明确的目标,人们很容易迷失方向,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目标相互影响和互为支撑。
一个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可以促使人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并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
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可以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行动,建立良好的道德准则。
同时,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人们有所追求和进步,并形成积极的行为习惯。
在社会层面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目标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情感氛围有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发展。
共同的价值观可以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人们和谐相处和互助合作。
共同的目标可以引领社会的前进方向,并鼓舞人们为之奋斗。
总而言之,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目标是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建了一个人的内在世界和社会的价值体系。
只有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明确的目标,人们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语文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措施
语文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措施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
一、设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需要在教学目标中明确设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以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等为目标。
通过设定这些目标,可以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注重感受,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价值观。
二、设计情感情景化教学活动在语文教学中,设计一些情感情景化的教学活动是很重要的。
比如可以通过朗读课文、诗歌、戏曲等来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诗情画意;组织学生进行语文游戏、语文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语文的乐趣;安排学生参观文化遗址、书法展览等活动,让学生接触传统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通过这些情感情景化的教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价值观。
三、采用情感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采用情感教学法是很有效的。
情感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可以通过情感熏陶法,善于利用语言、音乐、图画等形式引起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通过情感体验法,利用真人故事、真实情境等方式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通过采用情感教学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开展情感教育活动五、注重师生互动在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是很重要的。
教师需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了解学生的情感变化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教师还要做好情感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价值观。
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很重要,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相互学习、交流情感,共同成长。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这也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情感修养,注重情感教育,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育教学中,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设定的学生应该达到的预期结果。
情感态度是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的情感态度和情感体验。
价值观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于事物的认知和评价的观念和态度。
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当是明确的、具体的和可量化的。
它应当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提高学习效果。
情感态度在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都与情感态度密切相关。
教师应当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价值观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于事物的认知和评价的观念和态度。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和培养。
教师应当注重教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总之,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引导和培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措施
语文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措施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指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以下是一些达成这些目标的措施。
1. 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
教师应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营造出积极向上、互动和谐的学习氛围。
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进行语文游戏、进行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感状态,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
可以在问候中了解他们的情感体验,或提供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3. 引导学生正确表达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诗歌、作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其学会正确表达情感,并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师应通过讲解诗词、鉴赏名著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情感,使他们对文学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喜爱。
5.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社会问题,激发他们对社会公平、公正的关注,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6.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互助、共同进步。
7. 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名人故事、人文经典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使他们对优秀人物、传统文化等充满敬意和崇敬。
8. 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关爱他人。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真人真事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真善美,并培养他们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
9. 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实践经验。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培养他们的实践经验和实践价值观。
10. 设计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标准。
教师可以制定评价标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和反馈,及时纠正和引导学生,使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要达成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学生正确表达情感,培养审美情感、责任感、合作意识、人文情怀等方面的能力,并提供实践机会和评价反馈,以达到培养学生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的。
写作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写作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段落一,情感流露。
哎呀,今天心情真不错!就像吃了棉花糖一样甜滋滋的。
看着
窗外的蓝天白云,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
这种开心,不是说说而已,是真的从心底冒出来的那种。
段落二,态度坚决。
说到做事,我可是认真的。
不管遇到啥困难,我都不会轻易放弃。
就像爬山一样,哪怕山路再陡峭,我也得一步步爬上去。
毕竟,只有坚持到底,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嘛!
段落三,价值观朴实。
对于钱和地位,我其实看得很淡。
我觉得啊,人活一辈子,最
重要的是活得开心、活得有意义。
比如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做
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这样,心里才会觉得踏实、满足。
段落四,激情四溢。
说到我喜欢的事情,那可真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比如唱歌、跳舞、打篮球……每次做这些事情,我都感觉全身充满了能量,好像能飞上天似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大班幼儿教案编写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大班幼儿教案编写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理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概念。
3. 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关爱他人、尊重师长。
二、教学内容:1. 情感:认识基本情感(喜、怒、哀、乐),学会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2. 态度: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会合作、分享、感恩。
3. 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关爱、尊重、公平、正义。
三、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幼儿认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 情景模拟:设置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幼儿体验并学会表达和调节情绪。
3.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4.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学会关爱他人、尊重师长。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准备生动有趣的故事课件,以便进行故事导入。
2. 情景道具:准备一些生活道具,如玩具、图片等,用于情景模拟。
3. 讨论卡片:准备一些关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问题卡片,用于小组讨论。
4. 角色道具:准备一些角色道具,如头饰、衣物等,用于角色扮演。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评价其情感表达和调节能力。
2. 听取小组讨论的声音,评价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3. 观察角色扮演过程,评价幼儿关爱他人、尊重师长的表现。
4. 通过课后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
六、教学活动安排:1. 教学活动一:故事《情绪的小精灵》(认识基本情感)时间:10分钟内容:通过故事让幼儿认识情感,了解喜、怒、哀、乐四种基本情感。
2. 教学活动二:情绪表达游戏(学会表达和调节情绪)时间:15分钟内容:通过游戏让幼儿学会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3. 教学活动三:故事《合作的力量》(培养积极态度)时间:10分钟内容: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培养积极的合作态度。
4. 教学活动四:分享美食活动(学会分享)时间:15分钟内容: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美食,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
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实现探析
工业与科技
工业发达,为农业提供机械、电力、化肥、农药
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
注意:美国的谷物商品农业的专业化和区域化(课本图3.15)
春小麦
玉米带
冬小麦
美国中部农业区,北为春小麦,南是冬小麦
春小麦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种的,因为冬季太冷, 不能播种,所以在开春后才种,称为春小麦;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一大两高)
案例3: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课本第50页)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和商品粮出口国。
探究思考1: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探究思考2: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温和、降水较多,夏季潮湿
地形
位于中央大平原,地势平坦广阔
2.分布地区: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等国 我国东北、西北地区
俄罗斯 乌克兰
美国、 加拿大
我国东北和西北也有这 类农业
澳大利亚
阿根廷
3.经营方式 多数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 廷、俄罗斯、乌克兰等 (家庭经营)
我国东北、西北地区 (国家经营)
4.基本特征:
BDADA
5-10 BCCCC
11-15 DDCCA
16-20 CCABB
小结:
二、商品谷物农业
1.概念:面向市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的农业地域类型.
2.特征 3.分布
生产规模大 商品率高 机械化水平高 美国、加拿大 阿根廷 澳大利亚 俄罗斯、乌克兰 我国东北和西北
4.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优越的自然条件 便利的交通运输 地广人稀 市场广阔 机械化水平高 先进的农业科技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自信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2.领会文章所表现的鲁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1.分析这篇杂文所选用的论据和所运用的论证方法、表达方式。
2.认识和揣摩富于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体会鲁迅的语言艺术。
3.掌握鲁迅的驳论方法和讽刺艺术,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三、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掌握“玄虚、诓骗、怀古伤今、为民请命”等词的读音、词义,学会运用。
2.通过对课文中选用论证方法的分析和语言训练,认识鲁迅杂文的特点,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l)学习本文抓住“突破口”进行批驳的方法;学习本文通过驳论证来反驳论点的方法。
(2)学习本文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方法。
;体会本文精辟含蓄的语言特点。
教学资源视频、音频、课件、板书《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活动描述教学活动1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课题),新世纪,加人WTO、国足出线、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等(投影展示与此相关的照片),喜事不断,中国人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自豪;然而,70多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面貌呢?那时的中国人又是怎样的精神状态呢?当时,有一位思想的巨人、顽强的战士,以犀利的目光洞悉着这一切,一次次振臂呐喊、一次次冲锋陷阵——他,就是鲁迅先生。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板书课题),看看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新的启发,学到怎样的做人、作文的方法。
2、出示课件《买汽车》,引出文章论证的方式(驳论)。
孩子:妈妈,你为什么不买汽车呢?妈妈:买不起呀。
孩子:那怎么才能买上小汽车呢?妈妈:你现在好好学习,长大后就可以买小汽车了。
孩子:那你小时候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呢?这个笑话,孩子的反驳很精彩,妈妈听了以后肯定会瞠目结舌,继而哈哈大笑。
驳论是一种与立论相对的论证方式。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就是一篇驳论文。
驳论文文体知识:驳论文:以反驳为主的议论文驳论:正确的观点揭露或驳斥错误的观点,从而进一步阐明和确立正确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增强平等意识。
○在了解货币作用的基础上,增强努力发展生产、增加财富的情感。
○培养作为商品生产者为用户着想的利他意识。
○增强爱护人民币的情感和辨别假钞的意识。
○憎恶制造假币、扰乱金融秩序等违法行为,增强法治意识。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价格的变动,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
○通过学习劳动价值论,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创造价值的观念。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正确看待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对待消费。
○坚持正确的消费原则,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自觉落实环境保护行动。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深刻领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观念,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坚定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的信念。
○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树立多种所有制平等竞争的观念。
○树立诚信经营、合法经营的观念。
○树立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平等的观念以及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依法维护劳动权益的观念。
○树立勤俭节约、科学理财的观念。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增强依法经营、依法维权的法制观念。
○增强诚实守信、科学管理的观念。
○树立正确的就业与择业观念。
○树立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平等的观念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理性投资、理性理财的观念。
○增强投资理财风险防范与控制意识。
○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积极投资,努力为国家经济建设作贡献的观念。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燕》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本文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好似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油画,具备诗的音乐美和绘画美,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在解读这首诗时,要根据散文诗的特点加强朗读,于诵读中展现海燕的活动空间,紧紧围绕三幅画面引导学生欣赏海燕大无畏的精神,体会象征,对比,拟人等手法的运用技巧,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⑴ 初步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⑵ 领会作品深刻的象征内涵,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品的诗情、诗理和诗味,品味本文语言激越奔放强烈的特点;体会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2、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生自由朗读等形式,让学生把生活感受与作品内容结合起来。
2、提问法: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形象,并理解主要形象的精神内涵。
3、练习法:
采用仿说练习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通过各种渠道,查找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复习《雷电颂》中有关象征手法的知识。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问:你为什么喜欢诗歌?或者你喜欢诗歌的什么?
(学生的回答可能涉及: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有强烈的节奏感)但是可能有一些同学对散文是情有独衷,因为散文不仅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如果我们要两者兼得,怎们办呢?一种新的文学样式为我们提供了方便,这就是散文诗。
今天我们就走进《海燕》一文。
(板书,出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形象感知,领略海燕风采:
(教师出示“海燕形象图课件”,让学生认识、感受海燕的形象,让学生对海燕有初步的认识。
)
2、熟悉背景,把握时代脉博:
(让学生知道高尔基为什么要对海燕进行歌颂)
⑴ 让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在全班交流。
⑵ 教师总结(出示幻灯片):
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也是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他出生于木匠家庭,四岁丧父,十岁就为生活所迫,走向社会,到处流浪。
他当
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等,备尝人间苦难。
他亲眼看到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压迫和剥削,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他第一次投稿时具名为马克西姆·高尔基(俄文意为“苦难”)。
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本文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是高尔基早期的代表作品。
它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夕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的革命运动正不断高涨。
高尔基参加了种种反沙皇统治的斗争,发表了尖锐抨击沙皇的演说。
他根据自己的斗争经历,写了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又译为《迎春曲》《幻想曲》),《海燕》就是其中的末尾一章。
它的发表具有极大的宣传性和号召力,受到了列宁的高度重视和称赞。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范读:
要求:学生不要看书,看屏幕,仔细聆听,发挥想象,静心感受。
提问:用一句话概括你听到了哪些内容?
(教师应引导学生理出文章中表现的主要形象)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画出文中描写海燕的句子。
提问:用一个词语概括海燕的精神内涵。
(答案可能有:临危不惧、高傲、勇敢等)
四、品味探究,赏析艺术形象
1、学生默读全文,思考并讨论:
本文是一首感情强烈的抒情散文诗,也好似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画。
请同学们思考海燕在几个不同的场景中活动,在这几个不同的场景中海燕又有什么表现?
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
全文给我们展示了三幅不同的画面,海燕在这三幅典型环境中活动,其形象逐步完整、鲜明:第一幅,风卷云集,海燕高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第二幅,暴风雨迫近,海燕博
风击浪,迎接暴风雨的到来;第三幅,暴风雨将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呼唤暴风雨。
这三幅场景以时间为序,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逐步展开。
2、学生细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本文中正面描写海燕形象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作用,
具体分析海燕的形象:
示例一:“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
赏析:这一句从两方面来写。
一是从形状、颜色角度写,既表现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又在大海背景上现出一点亮色,使人看到光明和希望;二是从行动角度写,表现出海燕藐
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
示例二:第二、三段:
赏析:先承接前面的“飞翔”而来,以瞬息交替的动作,写海燕的勇敢低飞,又迅疾高翔的矫健雄姿。
而后从声音角度写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
示例三:第九、十段:
赏析:再现前面对海燕的描写,又用比喻补写海燕形象。
在这里,作者绘形绘声地描写了海燕在海浪与云空拚搏的背景里,“叫喊”“大笑”“号叫”,显示其欢快、豪状;海燕
从“飞翔”到“飞舞”,从“直冲”到“穿过”,从“碰着”到“掠起”更显出其敏捷、勇猛。
示例四:文章的最后三段:
赏析:这是写海燕的呼喊,写它的两次大声疾呼,表达了海燕作为报讯者的欢快之情,作为胜利预言家的豪迈情怀。
海燕的形象终于随着暴风雨的渐次迫近而更加鲜明、完整。
4、课文还描写了其他的动物,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其他动物的句子,用曲线划出
表现其精神的关键词语。
提示:海鸥、海鸭、企鹅;恐惧。
5、在开始我们就能感受到本文的主要形象是海燕,为什么还要写到其他三种动物呢?面对什么表现出来的?
提示:对比;暴风雨
五、归纳总结海燕形象
全诗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时勇敢、乐观、大声疾呼的形象描写,再现了一个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先驱者的形象。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上节课,我们感知了海燕形象,知道了作者是如何来描写海燕的,那么作为诗的语言,又是怎样来表达作者的感情的呢?本节课,我们共同探究这一问题。
二、课文研讨
1、指名朗读课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出激情雄浑的气势。
2、理解本文深刻的寓义,即象征手法的运用:
⑴ 学生回忆在《雷电颂》中所讲的象征手法,教师强调:本文的作者也运用了象征手法。
即象征是“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
问:本文的“大海”、“乌云”、“闪电”等事物以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呢?
⑵ 以小组为单位,分类总结自己在文中所勾画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深入探究象征手法
在文中的运用:
讨论明确:
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暴风雨象征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
命形势,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
民群众的力量;“海鸥”、“海鸭”、“企鹅”这一组意象群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它们的
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写海鸥“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海鸭“呻吟”“吓坏”,企鹅“胆怯”“躲藏”的惊恐万状的丑态,正是为了与海燕“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海燕英勇坚强、乐观自信的形象,作者对它们进行了无情的鞭挞;乌云、闪电、雷声、狂风这一组意象群象征反革命的黑暗
势力,写它们的猖狂是为了点明海燕所处的险恶的环境。
此外,本文还两次写到大海与风、云、雷、电展开了殊死搏斗,反映了1905年革命前夕革命与反革命斗争的日益激化;大海最终战胜乌云、闪电,象征了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前途。
3、问题讨论,合作探究:
教师出示下列两组问题,学生合作探究:
⑴ 在文章的结尾,海燕为什么像“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为什么海燕对暴风雨充满了
渴望?海燕的两次大声疾呼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 本文是如何综全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
三、归纳总结本文
作者对海燕搏风击浪,勇敢、乐观、坚强的描写,赞扬了像“海燕”一样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鞭挞了“海鸥”“海鸭”“企鹅”式的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不革命者以及以“乌云、狂风”为代表的反革命势力,表现了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四、拓展训练
请你仿照句子说一段话:
例:假如我是(海燕),我将对(海鸥)说(收起你对暴风雨的恐惧吧),因为(生命本身不同寻常,所以不仅要善于享受生活中的阳光,也要敢于承受生活中的风雨,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整的)。
句式:假如我是( ),我将对( )说( ),因为( )。
五、作业
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温煦的爱的阳光的照耀,也有各种各样的“暴风雨”考验。
面临生活的暴风雨,你该怎样做呢?试就这个话题,写一篇300字的短文。
【板书】
(不革命者)
高傲 (革命先驱) 暴海鸥
勇敢海燕风海鸭恐惧
敏感雨企鹅
(革命风暴)
对比
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