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眉山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18学年中考化学复习提纲知识点全

(人教版)2018学年中考化学复习提纲知识点全

初三化学中考复习提纲第1单元一、物质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对象:物质化学研究的内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否有新的物质产生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关键: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考点一:化学发展史考点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二、走进化学实验室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2、常用的化学仪器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2018中考化学:重要知识点知识归纳(3)

2018中考化学:重要知识点知识归纳(3)

2018中考化学:重要知识点知识归纳(3)一、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二、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一)质量增加的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二)质量减少的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三、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一)、气体的检验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二)、离子的检验.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三)、相关例题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2018年中考化学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2018年中考化学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2018年中考化学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总(完整版)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提纲一、应掌握的知识点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6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1.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12.溶液都是混合物。

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等。

1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18.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

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

属于化合物的是CO。

19.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0.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21.2H2表示两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

22.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23.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溶质的质量。

24.酸的pH<7;如:HCl、H2SO4、CO2通入水中;碱的pH>7;如:NaOH、Ca(OH)2、CaO溶于水、Na2O溶于水、Na2CO3中性溶液pH=7。

如:水、NaCl25.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12 2 8 2 ,该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2,核电荷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12,最外层电子数为2,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成为阳离子。

2018中考化学:重要知识点知识归纳(4)

2018中考化学:重要知识点知识归纳(4)

2018中考化学:重要知识点知识归纳(4)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五、化学之最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H2。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H2。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7、PH=0时,酸性最强,碱性最弱。

PH=14时,碱性最强,酸性最弱。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尿素。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中国。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六、有关不同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4、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5、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七、有毒的物质1、有毒的固体:亚硝酸钠,乙酸铅等;2、有毒的液体:汞,硫酸铜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3、有毒的气体: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编辑推荐:2018中考化学:重要知识点知识归纳汇总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人教版】2018学年中考化学复习提纲知识点全(word版,30页)

【人教版】2018学年中考化学复习提纲知识点全(word版,30页)

初三化学中考复习提纲第1单元一、物质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对象:物质化学研究的内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否有新的物质产生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关键: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考点一:化学发展史考点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二、走进化学实验室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2、常用的化学仪器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2018年中考化学全套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

2018年中考化学全套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

2018年中考化学全套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2018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提纲(超完整)

2018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提纲(超完整)

初三化学总复习中化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金属单质物混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物质种类稀有气体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质纯净物无机物酸其他氧化物碱化合物有机物(缺)盐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外的化合物(除CO、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8.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人教版】2018学年中考化学复习提纲知识点全30页

【人教版】2018学年中考化学复习提纲知识点全30页

初三化学中考复习提纲第1单元一、物质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对象:物质化学研究的内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否有新的物质产生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关键: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考点一:化学发展史考点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二、走进化学实验室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2、常用的化学仪器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2018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2018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绪言)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为基础自然科学。

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空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等代替)燃烧时有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②③2、法国化学家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和组成的。

3、空气的成分按计算,大约是氮气为、氧气为(氮气比氧气约为)、稀有气体(混合物)为、二氧化碳为、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水)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

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的任意排放,③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再排放,③农业上要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负极产生,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质量比为,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

通的是。

(O2、H2、CO2、CO、C)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溶于水,液氧是的。

2018年中考化学备考知识点全归纳

2018年中考化学备考知识点全归纳

2018年化学中考备考第二轮章节复习知识点归纳一、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1、化学发展史: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的科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概念,从而建立原子—分子论;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2、常见的元素名称及其符号:氢元素—H,氦元素—He,碳元素—C,氮元素—N,氧元素—O,氟元素—F,氖元素—Ne,钠元素—Na,镁元素—Mg,铝元素—Al,硅元素—Si,磷元素—P,硫元素—S,氯元素—Cl,氩元素—Ar,钾元素—K,钙元素—Ca5、纳米材料的特点:纳米铜——超塑延展性;彩图中鱼和鸟同时生活中水中,说明制作鸟笼的材料具有隔水透气的性质,通常可制作潜水衣、水下建筑、雨衣等;小猫坐在隔板上,下面用火烧烤,——说明隔板具有隔热的特性。

(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方面。

1、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如汽油挥发、蜡烛熔化、湿衣服晾干、铁铸成锅等。

在物理变化中,物质本身没有改变,只是物质的形状或状态等发生了变化。

2、化学变化是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如木柴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烂等。

在化学变化中,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原有的物质不存在,转化成其他的新的物质。

如木材燃烧,燃烧前是木材,燃烧后木材消失,得到的是灰和其它物质,因为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其它物质生成。

4、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发光、放热、产生气体、生成沉淀以及颜色的改变等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化学变化一般伴随这些现象,但有这些现象伴随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日光灯通电发光,虽然有发光、放热的现象,由于通电前后没有新物质生成,始终是日光灯,所以日光灯通电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即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关键在于看有没有其它物质生成,也就是说只能根据反应后的生成物来判断,而不能根据伴随的现象来判断。

2018中考化学:必备知识点大全

2018中考化学:必备知识点大全

2018中考化学:必备知识点大全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以物质的特征颜色为突破口:黑色的物质:按思考选择的顺序依次为氧化铜、碳、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铁粉;红色的单质:铜或红磷;绿色的物质:碱式碳酸铜;红棕色的物质铁锈;蓝色的溶液:含有Cu2+的溶液;蓝色的物质:胆矾;黄色的单质:硫磺;黄色的溶液:含有Fe3+的溶液;浅绿色的溶液:含有Fe2+的溶液;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蓝色沉淀:氢氧化铜;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

常见的白色沉淀:碳酸钙、碳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硫酸钡、氯化银。

以物质的用途为突破口:物质的用途是化学学习的重点,因为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新的课程理念尤其重视知识的应用。

在知识的运用中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

所以我们在复习的时更应该重视物质用途的学习与掌握。

一些框图式、叙述式推断题往往涉及到物质的用途等有关信息,故掌握典型物质的用途有利于突破此类推断题的解答。

如:氧气可作助燃剂;二氧化碳可用作灭火剂;一氧化碳、氢气、碳可作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熟石灰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以及配制波尔多液;大理石、石灰石常作建筑材料;稀盐酸助消化、除铁锈;氯化钠可用作调味品、融雪剂;碳酸氢钠可制作发酵粉等等。

以物质的特征组成为突破口:物质的特征组成突出的是元素的特征,如: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不一定含有氧元素;碱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的气体是CO2和CO;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的液体是H2O2和H2O;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的固体是FeO、Fe2O3、Fe3O4等等。

以典型反应条件为突破口:由于初中化学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不多,有些化学反应条件在题中带有明显的指向性,例如:“通电”条件就是指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高温”①指碳酸钙高温分解,②指铁矿石炼铁的反应;“MnO2作催化剂”就是指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的反应。

2018中考化学化学必备基础知识点总结(3)

2018中考化学化学必备基础知识点总结(3)

2018中考化学化学必备基础知识点总结(3)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排在
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温度,是否搅拌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2018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最全的资料

2018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最全的资料

2018 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最全的资料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区别: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区别: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区别:看化学式是不是只有一种元素符号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O2 是单质,CO2 是化合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 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省略不写)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质子(+)17、原子的结构:原子核中子(0)原子核外电子(—)注: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离子的关系:得e阴离子原子得e阳离子失e 失e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三者的关系: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缓慢氧化会引起自燃,两者都是氧化反应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MnO2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此反应MnO 2 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2018年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2018年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2018年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研究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研究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chemistry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经常使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野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程度。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大略的称量,一般能正确到0.1克。

)留意点:(1)先调解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精编】(人教版)2018学年中考化学复习提纲知识点全-预习必备-预习必备

【精编】(人教版)2018学年中考化学复习提纲知识点全-预习必备-预习必备

初三化学中考复习提纲第1单元一、物质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对象:物质化学研究的内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否有新的物质产生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关键: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考点一:化学发展史考点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二、走进化学实验室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2、常用的化学仪器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元素符号二、化合价口诀 三、常见酸碱盐氧化物的溶解性口诀 四、粒子的表示和常见的原子团六、常见物质的颜色七、金属活动性顺序(从强到弱)等质量的四种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由多到少的顺序:Al、Mg、Fe、Zn产生2份氢气消耗的各金属的质量:Al(18份)、Mg(24份)、Fe(56份)、Zn(65份)NaOHO九、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3.化学反应基本类型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巧记:多变一)如:3Fe + 2O2点燃Fe3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巧记:一变多)如:2KMnO4△K2MnO4 + MnO2 + 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Zn + H2SO4=== ZnSO4+ H2↑(巧记:单化变单化)4)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巧记:“双交换,价不变”。

)常见类型有五类(③④⑤⑥⑦):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金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和酸碱盐间的反应关系网络图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________,无酸_________。

”即盐和盐、盐和碱的反应,两种反应物都应溶于水。

4.其他反应: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离子反应,放热反应,可逆反应等5、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放出热量的反应有:①物质的燃烧,②金属与酸的反应;吸收热量反应的有:一般反应条件为加热或高温的反应。

6、化学反应优先顺序:非氧化还原反应优先于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中:先水后气再沉淀,置换反应中遵循最远距离反应原则。

十、常见的不共存离子组(右上角)十一、元素含量顺序和化学之最1、地壳中元素含量居前五位的是:O、Si、Al、Fe、Ca(谐音:养闺女贴盖)2、生物细胞中元素含量居前五位的是:O、C、H、N、Ca(谐音记忆:仰叹氢弹盖)3、目前世界年产量居前三位的金属是:Fe > Al > Cu4、人类利用和生产金属的历史顺序是:Cu(商代) > Fe(春秋战国)> Al(近代)5、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6、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H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H2,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7、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中国8、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氧化物:H2O29CO(NH2)2(尿素)10、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十四、常见盐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十五、物质的分类十六、材料的分类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_________。

2.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即通常不支持燃烧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_________。

4.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__________.5.能使无色硫酸铜固体变蓝的气体是__________。

6.HCl的鉴别:有刺激性气味,先滴加稀硝酸银溶液,后滴加稀硝酸。

现象: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7.H 2、CO 、CH 4的鉴别:先在空气中点燃,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再将即:只有水雾的是_______;只有变浑浊的是_______;既有水雾又变浑浊的是_______。

H 2COCH 4十九、实验现象和操作步骤1、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燃烧匙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锥形瓶、圆底烧瓶、平底烧瓶2、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气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实验中烧杯里水的作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

白磷或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雾或烟雾)。

铁在空气中发红,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3、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的物质有:酒精、CH4、CO 、H 2(淡蓝色火焰)、硫(在空气中微弱的淡蓝色火焰)4、燃烧时发出白光的物质有:镁(空气中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铝(氧气中耀眼白光)、碳(氧气中发出白光)。

5、实验中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发生的反应可能为:C + 2CuO 2Cu + CO 2↑粉末由红变黑的反应可能是:Cu + O 2 CuO ,CO + Fe 2O 3 Fe + CO 26、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中,进入水的体积偏少的原因可能有:①红磷的量不足;②未等集气瓶冷却,就打开止水夹;③装置气密性不好;④导管中未预先灌满水。

偏大的可能原因是:伸入燃烧匙的速度太慢,导致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7、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①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增加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②在细铁丝末端系一根火柴的目的是:引燃铁丝,以达到铁丝燃烧时的最低温度;③细铁丝由上而下缓慢伸入的原因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使氧气充分反应。

④烧杯底部铺有细沙或留有水的作用:防止生成的熔融物滴落,使瓶底破裂。

8、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塞棉花)并用排水法收集的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即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然后再熄灭酒精灯,目的的是:防止水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破裂。

9、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仪器: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细口瓶11、电解水:“负氢正氧,氢二氧一”:负极放出氢气,正极放出氧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氢气:氧气= 1:8)。

结论: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电解水实验中,刚开始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小于2:1的原因是: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更大。

12、过滤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二低”滤纸低于漏斗,滤液低于滤纸;“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最尖端紧靠烧杯内壁。

13、催化剂:“一变三不变”。

“一变”一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三不变”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14、除杂的四原则:“不增、不减、易分、除尽”。

“不增”不能增加新的杂质;“不减”不能减少原有的物质;“易分”加入的过量的除杂试剂或生成物容易与原有物质分离。

“除尽”将杂质完全除去。

14、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六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六不变”宏观: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元素的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宏观上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微观上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两个可能改变”:分子的总数可能改变,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二十、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粒子构成1、物质由元素组成。

物质由微粒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2、有关物质的描述(以甲醛CH2O为例判断正误)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甲醛含有碳元素();甲醛由碳原子、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甲醛由甲醛分子构成();甲醛中含有氢分子();甲醛分子中含有氢分子();甲醛分子中含有氢原子();甲醛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甲醛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甲醛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甲醛分子中共含有4个原子();1个甲醛分子中共含有4个原子();甲醛是氧化物();甲醛是含氧化合物();甲醛是有机物();甲醛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0g();甲醛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甲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0.3g甲醛中含有_______g碳元素;甲醛与甲烷的混合气体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6: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水由水分子构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铁由铁原子构成、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铁原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保持氯化钠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钠离子和氯离子。

即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5、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普通氢原子没有中子)、电子。

7、原子失去电子,带有正电荷,形成阳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带有负电荷,形成阴离子。

8、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原子序数9、“三决定”:决定元素或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质量的是:原子核(取决于质子数和中子数)10、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11、一般,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但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化学性质不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如He,Ne均为稳定结构)二十一、化学与化学史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发现元素周期律并制定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门捷列夫;原子论:道尔顿;分子学说:阿伏伽德罗;最早定量测定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拉瓦锡;中国近代化学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为测定铟铱锑相对原子质量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张青莲二十二、空气与空气的污染及防治1、空气体积分数:N2:78%,O2:21%,稀有气体:0.94%,CO2:0.03%,其它:0.03%2、空气污染物:有害气体(CO、SO2、NO2)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注意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3、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氟里昂,白色污染指塑料引起的污染,引起酸雨的三种气体:NO2、SO2、HCl三大温室气体:CO2、CH4、O3二十三、水以及水资源1、检验水用无水硫酸铜,若粉末由白色变成蓝色,则证明样品含水2、电解水实验:负氢正氧、氢二氧一(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3、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4、硬水和软水的概念: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5、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取样分别加入肥皂水搅拌,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6、硬水软化的方法:工业上:蒸馏;生活中:煮沸二十四、碳的几种单质和碳的化合物1、碳的三种单质:金刚石、石墨、C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