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_第3课_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精品课件 第一单元 第3课
思考探究
观察分析左图并结合史实说 明,唐代中书长官和宋代的
参知政事其职责分别是什么?
这反映了中央官制变化的什么特点? 提示:(1)唐中书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掌决策. 宋参知政事是副丞相,分割行政权。 (2)政府通过多设机构多设官员来削弱相权,
加强皇权。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 .汉代:推行察举制,令天下郡国每年举 孝廉 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 荐人才,__________
2.唐朝
节度使 (1)唐中期,在地方设置____________ ,在政
治上享有较大自主权。 藩镇割据 局面,严重 (2)安史之乱后形成____________
削弱了中央集权。
3.北宋 (1)措施
兵权 收归中央,并抽 ①军事:把主要将领______ 调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兵权 收归中央,并 ①军事:把主要将领________
考试做官,从而可以培养“全国人民对政治 之兴味”。同时,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为儒
家经典,这有利于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也
就有利于封建政府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 治上的统一,
即加强中央集权。据此分析,钱穆所说的制
度应为科举制。郡县制和行省制不符合题干
“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故可
排除A、D两项。察举制虽是选官制度,但 不符合材料所表达的主要意图。 【答案】 C
2.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3.隋唐时期 三省六部 的管理体 (1)措施:确立并完善了__________ 制,相权进一步削弱。 (2)意义: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 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4.宋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
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又增设参知政事、 三司使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枢密使和__________ 军权和财权。 中书省 为最高行政机关,其 5.元朝:设_________ 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元朝后期威胁着皇权。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1 专题1 第3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3)作用: ①三省六部的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三省相互牵 制和监督,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而严密的体系, 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②三省的分工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4.宋初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1)原因: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
(2)措施:
①形成“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 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②分割相权: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 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
2.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 体制逐步形成。
3.隋唐时期三省制走向成熟:
(1)内容:唐朝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 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 令;尚书省下设吏、户(民)、礼、兵、刑、工六部, 负责执行政令。
(2)运作程式: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核政 令)—尚书省(执行政令,下设六部)。
4.元朝的行省制度: (1)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省的最高长官 为平章政事,一般由蒙古贵族担任,掌管地方大权。 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 宣慰司进行管理。
(2)影响: ①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台湾、西 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③把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便 于民族间的友好相处和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
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两汉:
(1)郡县制和封国制并行:
①目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②影响:后来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构成威胁, 出现了“王国问题”。
③解决:景帝“削藩”,武帝颁布“推恩令”,解 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2)刺史制度: ①实行:汉武帝时,将全国分为13州,州作为监察 区,置刺史一名。 ②职权:代表中央监察诸侯王和地方官吏。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必修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 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012年江苏高考考点要求】1、郡国并行制;2.选官制度;3、三省六部制;4.行省制度。
考点分析一:郡国并行制(1) 汉初,地方上继承秦朝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实行。
(2)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也会与朝廷对抗,郡国并行制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统治。
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考点分析二:选官制度西周:世袭制(“世卿世禄”);战国:奖励军功1、汉——(选官标准:品行)2、魏晋南北朝——(选官标准:门第)3、隋至清——(选官标准:考试成绩)(1)建立: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形成。
(2)发展: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3)作用:①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扩大,提高官员。
②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大大加强了。
③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16、17世纪在“中学西传”的过程中传到西方并对近代西方的文官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考点分析三:三省六部制1、构成:(1)(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诏令,决策机构);(2)(负责审核政令);(3)(负责执行命令)。
在尚书省下设六部。
2、评价:(1)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三省相互控制和监督,保证了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2)六部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考点分析四:行省制度1.实施原因:(1)元地域辽阔;(2)吸取宋代教训,要改变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
2.内容:除、、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行省长官由任命。
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进行管理。
3.作用:(1)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巩固了。
(2)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的开端。
【学以致用】1.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镈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镈的建议作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共20张PPT)
• 3.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中央权力不断加 强,地方权力不断消弱。
• 4.本质是加强皇权,维护专制统治。
史学观点评述
一直以来,对中国古代所推行的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褒贬不一,国学大 师钱穆先生认为“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 皆专制黑暗之历史也”;而北京大学历史 系教授张传玺却认为,在中国所实行的中 央集权制度,此制度的创行和存在、发展、 完善,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标志;也应 当说,是世界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 一。
•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 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A
• 宋代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 收了,财也收了”。其“财也收了”是指
• A.设置通判 • B.设枢密院 • C.制钱谷 • D.设三司
C
• “王沔(miǎn),字楚望,齐州人。…… 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 郎,参知政事。”此段文字中的王沔应该 是
知识归纳
汉朝
中 央 唐朝
集
权
的 发
宋朝
展
郡国并行 “推恩令”
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
“稍夺其权”---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制其钱谷”---地方赋税由中央掌控 “收其精兵”---兵权收归中央
元朝 行省制度
地方制度演变特点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 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
君主专制的演进
演进1:“汉承秦制”
(1)承袭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削弱相权) (2)承袭秦朝的郡县制。 (3)体现在政治制度上最大的不同是——分封同姓 王和异姓王。实行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
[教案]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历史人教版(必修)第1模块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变革【从容说课】本课的内容结构,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了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一是中央政治制度,二是地方政治制度。
在每一方面问题的论述中,又以时间纵线为线索,分别论述了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朝等在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采取的措施。
引言是由宋太祖图像与文字两部分组成,讲的是宋太祖时宰相大臣座位被撤的故事。
可向同学提出问题:这件事说明了什么?宋时坐着议事不行了,再以后就跪受君恩了。
要紧紧抓住皇权的加强这一中心,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政治制度中皇权至高无上的这一特点。
第一目“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在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在中央政权中,皇帝制度不断加强,在君权与相权这对矛盾中,君权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相权却处在不断被削弱的过程中。
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的分析:①“汉承秦制”。
②三省六部制。
③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
④元朝在中央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采取的措施。
第二目“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在中央与地方政权的关系中,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的分析:①郡国并行制与州郡县三级制。
②州县两级制。
③作为监察区设立的州、道及向行政实体的转变。
④行省制度的创立及意义。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识点:皇帝制度;中朝与外朝;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元朝中书省和枢密院、宣政院。
郡、国并行制;州县两级制;观察使;节度使;行省;宣慰司。
2、理解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发展变化与当时中央政权的强弱盛衰密不可分。
理解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3、通过对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汉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原创5: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 武 帝 刘 彻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 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 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
4
2.唐中期节度史与藩镇割据
唐中期,节度史享有政治、经济、军事大权,安史 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唐朝藩镇割据导致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 唐朝设藩镇(节度使)
10
元朝行省制度的意义: (1)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统 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 制的开端。
11
宣政院直辖地
河北、中书省 山东、直辖地 山西
元代的行省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秦 (三公九卿)
汉 (中、外朝制)
魏晋南北朝 (三省体制)
19
3.隋唐时期为什么实行科举制?科举制是怎样演变发展? 有何影响? 原因: 隋朝统一后,由于世家大族没落,依靠门第选官
的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继续下去 演变: 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隋炀帝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宋(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度)
20
影响 ①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 化素质 ②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 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皇帝
中书省
尚书省
(草拟、颁发诏令) (执行命令)
门下省 (审核政令)
吏、户、礼、兵、刑、工 2.评价: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 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15
宋朝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 皇帝
财政
行政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3课
五代建立者简历
共性何在?
阅读教材13页思考:与前朝 相比宋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有 哪些创新?
二、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2)唐朝中期的节度使和藩镇削弱中央集权 (3)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
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
①原因:吸取前代教训;巩固统治 “ 杯酒释兵权” 收精兵 兵:______ 抽调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提高创造了条件;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的风尚。
•消极:科举考试的内容多不出儒学经典范围,特别是
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和创造精神的人。
科举制
(1)背景: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重门第, 影响皇权);庶族地主要求参政。 (2)过程: 隋朝形成;唐宋发展完善;明清僵化 (3)影响:打破垄断,扩大来源;提高素质, 加强集权;公平公正,重学风尚;八股僵 化,缺乏创新。
合作学习: 隋唐时期中央行政制度有何创新?它的 确立对古代政治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隋唐时期 三省六部制
皇帝 政事堂
中 尚 门 草 书 执 书 审 下 议 拟 行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2)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①形成历程:魏晋南北朝开始逐渐形成,唐朝确立并 完善。 ②名称及其职能: “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 中书省(掌决策,颁拟皇旨) 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 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六部) ③关系: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牵制和监督。 ④影响: 分工明确,提高了中央政府工作效率;减少决策失误, 维护封建统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历朝基本 沿袭,影响深远;重大创造,标志中国古代中央官制 的成熟; 。
朝代 秦朝
中央(君主专制) 地方(中央集权) 阶段 皇帝制度、三公九 郡县制 卿 重用亲信,削弱相 郡国并行; 权 “推恩令” 三省六部制 唐中期后藩镇割 据 中书门下;三分相 加强对军事、行 权 政、财政控制 中书省 行省制度 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
诸侯国 候国1 候国2 候国3
候—郡—中央
推恩令的影响:
①王国越分越小,基本上结束了汉初以来诸侯 王割据的局面; ② 中央集权加强
3、设置州刺史
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郡,各置刺史一人,刺史位 卑权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小
结
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1)中央对地方的集权不断加强,行省 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2)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 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
——晁错《削藩策》
——晁错《削藩策》
汉景帝
2、
背景:西汉初,郡国并行制
造成王国问题;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 弟,以地候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 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汉武帝
—司马迁《史记· 平津候主父列传》
推恩令含义:
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 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候国,列 候归郡管辖。
保证君权的独尊(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B三省相互配合,提高行政效率;
C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为历朝沿袭
(三)宋朝:(二府三司)
皇 帝 中书门下
(总揽大权)
(最高行政机构,
行使宰相权)
参知政事 枢密使 三司使 (相权一分为三)
(行政权) (军权)(财权)
度支、盐铁、户部
(四)元朝:中书省
措施:设中书省替代三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位高权重。
两汉 从魏晋 南北朝 到隋唐
北宋 元朝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堂思考
读出图中所反映的信息
说明地方权重超过中央
西汉前期形势图 天下之势方病大瘇,一胫之大几如要, “天下之势方病大瘇,一胫之大几如要, 一指之大几如股。 ——贾谊 一指之大几如股。” ——贾谊
这张图反映了什么现象? 这张图反映了什么现象? 既有土地,又有人民, “既有土地,又有人民,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 又有其甲兵,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 又有其甲兵,又有其 财赋。 财赋。”
宰 相 赵 普
课堂思考
宋太祖从“ ”“钱”“兵 宋太祖从“权”“钱”“兵”三方面着手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利与弊?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利与弊? 利: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弊: 权力过分集中,机构臃肿,形成“冗官” ①权力过分集中,机构臃肿,形成“冗官” 效率低下; 效率低下; ②军制紊乱,形成“冗兵”,战斗力衰退; 军制紊乱,形成“冗兵” 战斗力衰退; 财政危机严重,形成“冗费” 造成积贫 ③财政危机严重,形成“冗费”,造成积贫 积弱。 积弱。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皇帝
政事堂 中 书 吏 户
(决 策 )
尚 行 书 ) 礼 兵
(执
门 议 下 ) 刑 工
(审
学过本课, 学过本课,你认为从汉至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有哪些特点? 有哪些特点?
①从基本内容看:始终围绕两对基本矛盾,即皇权与相权、中央与 从基本内容看:始终围绕两对基本矛盾,即皇权与相权、 地方 ②从演变趋势看:㈠中央政治制度表现为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 从演变趋势看:㈠中央政治制度表现为相权不断削弱, :㈠中央政治制度表现为相权不断削弱 加强;㈡地方政治制度表现为地方被分权制约,集权于中央; ;㈡地方政治制度表现为地方被分权制约 加强;㈡地方政治制度表现为地方被分权制约,集权于中央;中央 对地方控制越来越严密, 对地方控制越来越严密,地方没有独立性 ③从发展过程看:中央集权制度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不断调整 从发展过程看:中央集权制度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补充、完善,越来越成熟。 补充、完善,越来越成熟。 ④从核心内容看:地方服从中央、中央服从皇帝,皇权至高无上 从核心内容看:地方服从中央、中央服从皇帝, ⑤从反映的实质看:维护封建统治(即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专制 从反映的实质看:维护封建统治( 统治)。 统治)。 ⑥从造成的影响看:对社会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主要在封建社会前 从造成的影响看:对社会发展既有积极作用( 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家统一)也有消极作用( 期: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家统一)也有消极作用(封建 社会后期逐渐增大,比如人浮于事、地方缺乏自主权等)。 社会后期逐渐增大,比如人浮于事、地方缺乏自主权等)。
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776人教PPT课件
5、海外贸易发达,宁波、广 州、泉州等地设有市舶司,管
理对外贸易。 (商路)
例题交:子《是宋货史币·经食济货落志后》的记产载物: “(宋宋)代真产宗生时了,世张界咏上镇最蜀早,的患纸蜀 人币铁—钱—重交,子不,便这贸既易是,商设品质经剂济之发法展, 一的交结一果缗,,也以是三货年币为经一济界落而后换的产物。 之子《蜀…的文人…产献以谓生通铁之考钱交·重子钱,。币私”二为由》券此:,可“谓知[之宋,交]交初子,, A以.便便利贸了易国,家富征人收十商六业户税主之。”当
• (1)突破性创新: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使用的 纸币——交子;商人在政治上受歧视的地位开始 改变(得2分)
• 渐进式创新: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的 限制,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商业活动不再受官 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 务设施;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 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水转翻车。(6分)
兴儒学,使儒家思想理论化和 C为.此具,有中“国格科物技致史知家”们的认理为性,精宋神明
思辩化;强化封建的伦理道德。 D儒.学提“出追了求探理索性自的然精“神天和理创”新的的主精张
神,无疑有推动科学发展的作用。
4、宋明理学的评价
宋明科学高峰期的出现,这是一个
因素”。
第二讲 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和繁荣2-宋元
理对外贸易。 (商路)
例题:(2015·江苏模拟)《中 国经济史纲》指出:“中国在宋代 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 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 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 代商业革命……”下列说法符合第 一“商业革命”的是
A.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B.商业活动的群体商帮形成 C.远洋贸易开始使用指南针 D.烟草等经济作物开始传入
新人教历史必修一第3课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天下之势,方病大 肿。一胫之大几如要 (腰),一指之大几 如股,平居不可屈信 (伸),一二指搐, 身虑亡聊。失今不治, 必为锢疾,后虽有扁 鹊,不能为已。
——贾谊《治安策》
祸祸亦
“
大 。 ”
小 ; 不 削 , 反 迟 ,
反 。 削 之 , 其 反 亟 ,
今 削 之 亦 反 , 不 削
汉武帝颁布 推恩令
皇帝
中尚门 书书下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皇帝
中尚门 书书下
吏户礼兵刑工
相权与君权的矛盾, 哪朝解决的最好?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朝的做法后来被宋沿袭
皇帝
中尚门 书书下
吏户礼兵刑工
宋朝
皇帝
财政 行政 军事
三司使 中 书
度盐户 门 支铁部 下
政参 事知
枢 (三衙)
密
院
侍 卫
殿 前
侍 卫
马司步
军
军
司
司
元:中书省制
宋 太 祖 赵 匡 胤
宋太祖
黄袍加
身处,
及系马
的老槐
树。
孝悌 廉正
门第
才学 知识
你如何评价科举制?
作用: ①选官任命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 央集权 ②抑制了士族门阀势力,庶族平民得 以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 ③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 ④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局限性:考试单一,忽视了生产实用 性知识
作业:
从汉至元,皇权不断加强,请用 宰相职能变化的史实加以说明。
3、北宋增设参知政事(副宰相)、枢密院(掌军权)、三 司使(掌财权)分割宰相(中书门下长官)权利,使皇帝 得以总揽大权。
4、元朝设中书省总揽政务,其长官中书令实为宰相,例由 太子兼任,实际政务委以左右丞相等。但元朝后期相权大 增,有时甚至威胁皇权。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习目标]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1)背景:汉朝初期,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有时还与朝廷对抗。
(2)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3)作用: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判断正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是吸收秦朝速亡教训基础上的合理选择。
( ×)解析秦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在于它的暴政而非是郡县制,所以,汉初改变郡县制而实行郡国并行制,并不是吸收秦亡教训的合理选择。
误区警示“推恩令”≠废除封国“推恩令”并没有废除封国,只是通过对封国领地的分割来削弱地方势力,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唐朝:唐中期,在地方设置节度使,享有较大自主权,安史之乱之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3.宋朝(1)措施(2)作用: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问题思考史料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熹《朱子语类》思考作者对北宋“尽夺藩镇之权”的措施有什么看法?答案看法: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实力。
4.元朝(1)措施:在地方设行中书省,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
(2)影响: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它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3.唐朝(1)措施:中书、门下和尚书分掌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
(2)特点: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
(3)影响: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图解(思维导图+微试题):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人教新课标)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思维导图】
【微试题】
1.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
”表明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C.钳制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
答案:B
2.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所谓“汉朝的革命”主要是指()
A.“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
B.血缘国家到地域国家的转变
C.世卿世禄到选贤任能的转变
D.分裂割据到中央集权的转变
答案:C。
必修一第3课第4课 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宣慰司
宣政院
管宗教管西藏
宋太祖解除节度使等的实权,加强中央集权。 创立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辖
枢密院
最高军事机关
行省制度是怎样的制度?
行省长官由朝 廷任命,而且行 省自身也无行政 用人权,但拥有 当地的经济、军 事大权,不过在 行使权力时受到 中央的节制。
皇 中 帝 央
中书省
最高行政机关
地 行省 路 府 州 县 方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什么是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讲的是中央与地方的 关系。中央集权主张限制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 1.汉朝
⑴王国问题的形成 汉初郡国并存 汉朝中央集权是如何发展的? 什么是王国问题?它是怎 么形成的?有何影响? 王国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如何解决王国问题?
⑵王国问题的解决
措 施 军 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禁军。 政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知州),设通判监督他。 财 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运送中央。 ①基本解决了藩镇割据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利 ②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①权力过分集中,导致臣下不负责任。 ②机构臃肿,形成冗官,效率低下。 弊 ③军制紊乱,形成冗兵,战斗力衰退,造成积弱。 ④财政危机严重,形成冗费,造成积贫。
汉景帝:
削藩、平定七国之乱
平定七国之乱
汉景帝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什么是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讲的是中央与地方的 关系。中央集权主张限制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 1.汉朝 ⑴王国问题的形成
汉初郡国并存
⑵王国问题的解决 汉景帝:
王国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削藩、平定七国之乱
汉武帝: 颁布推恩令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 2、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 (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3、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解决人事任免的问题)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中央与地方之争)
一、汉朝
材料一 :汉兴之初,海内初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
⑵消极: ①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②忽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③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 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科举制发展过程:
①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②隋炀帝时,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④武则天创设武举和殿试; ⑤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地位; ⑥北宋考试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进士
行省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行 省长官是中央官员,行使权力受 中央节制,是分区统治
古代的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比较
比较点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盛行的时代
不 同 点 和中央政府关系
作用和影响
奴隶社会(西周)
几乎整个封 建时代
元朝
侯国相对独立, 权力地位世袭
中央政府下属
行政机构,郡守 县令皇帝任免
是中央中书省 的派出机构,行 政长官直接对 中书省负责
安禄山本是混血胡人,貌似忠诚,生性狡诈;由于得到玄 宗和杨贵妃的欢心,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安禄 山见唐室政治腐败,武备废弛,便于公元755年,以讨杨国忠 为名,自范阳率兵南下,很快就攻占了洛阳,自称大燕皇帝。第 二年,唐军在潼关溃败,安禄山便长驱直入长安,唐玄宗匆忙 南逃。
想一想: 从汉朝初期分封诸侯王导致王国 问题。唐朝设节度使出现藩镇割 据局面这些史实中,你能得出什 么结论?
人教版 必修一 第三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导入新课】好了歌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愁死了:朝中有吏管事好,只怕丞相专权了;地方有人管理好,只怕尾大掉不了;大权在握享乐好,若无智慧命也了。
说一说皇帝愁什么?该诗歌反映了哪些矛盾?【讲述新课】一、中央集权的发展请同学们回忆下什么叫中央集权?中央集权是相对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控于中央。
中央集权的发展就是中央和地方不断地就权利分配来进行斗争的过程。
下面,我们来研究从汉到元这个斗争的基本脉络。
1、汉代的郡国并行制和汉武帝的“推恩令”提问:汉初在地方上施行什么制度?郡国并行制:郡指郡县,王指王国。
问题:秦朝废分封,立郡县,为什么西汉初年出现郡国并行制呢?错误的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
展示材料: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得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米只石万钱,马一匹则白金。
——《史记.平准书》提问:这则材料反映出西汉初年的什么情况?材料释读:这是司马迁笔下的西汉刚刚建立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国内到处是一片荒凉残破的景象。
物资匮乏,连皇帝也弄不到4匹毛色一样的马(钧驷)来拉车子,将相只能坐牛车;粮食、马匹的价格异常昂贵,1石米的价格高达1万钱,一匹马的价格则需要百两黄金。
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汉初老打不过匈奴。
匈奴都是骑兵,而西汉缺马。
一方面社会经济残破,一方面汉初的疆域又非常辽阔,这时,中央却乏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无法对地方进行有效的控制。
西汉王朝的统治怎样才能巩固,维持下去?是西汉统治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所以西汉的统治者除了沿用秦朝的郡县制以外,还分封了很多同姓的子弟到地方上去建立王国,以此来拱卫刘家天下. 诸侯在王国里可以征收赋税、蓄养军队、任免官吏。
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王权利的增大,地方对中央就开始产生威胁了。
看地图《西汉前期形势》:指出西汉国界线,说明诸侯有实力和中央抗衡。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唐朝
实行三省六部制,分散 相权,加强皇权。
宋朝
设立参知政事、枢密院 、三司使等官职,进一
步削弱相权。
元朝
设立中书省,废除三省 制,皇权得到空前加强
。
地方制度的演变
01
02
03
04
汉朝
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 的控制。
唐朝
实行道州县制,加强对地方的 管理。
宋朝
实行路州县制,加强中央对地 方的财政控制。
总结词
科举制是隋唐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打破了世家大族对 权力的垄断。
详细描述
科举制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通过考试者可以获得 官职。科举制为寒门学子提供了上升通道,促进了社会的流动性和活力。
均田制
总结词
均田制是隋唐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旨在平均分配土地,保 障农民的土地权利。
详细描述
均田制规定男子18岁可获得土地90亩,女子减半。这些土地 为国家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均田制的实施提高了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03
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
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4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特点
君主专制的强化
汉朝
汉武帝实行内外朝制度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推恩令的实施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察举制
察举制是汉朝选拔官员的重要 制度,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 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 中央。
察举制注重德才兼备,选拔标 准包括品德、才能、功绩等多 个方面。
察举制的实施拓宽了官员选拔 的渠道,提高了官员队伍的整 体素质。
02
隋唐的政治制度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归纳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汉初沿袭秦的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列侯归郡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
2.唐朝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3.北宋军事: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中央派文臣做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由中央掌控4.元朝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由宣慰司管理,西藏由宣政院管理。
行省长官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在行使时受中央节制。
行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内朝(中朝)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
汉武帝时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尚书省(最先拥有实权)、中书省、门下省3.隋唐——三省六部制(1)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2)六部:吏、户、礼、兵、刑、工(3)影响: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分散皇权独尊;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4.宋朝——分割相权宋初,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
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5.元朝——中书省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元朝后期,宰相权势扩大。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察举制——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3、隋朝科举制——隋文帝时分科选拔,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4、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科举制——增加考试科目,武举,殿试等。
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赵树杰)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
3 4 5
史论结合,基础探究
以古鉴今,激荡思维
沙场点兵,体验高考
回顾总结,梳理知识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告之曰:“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专制黑暗政体之历史也。”或告之曰:“我中 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封建社会之历史耳,虽至今犹然,一切病痛尽在是矣。” ——钱穆《国史大纲》引论 人们都常常说中国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津津乐道的事例极多,但有一项 更伟大的文明,而且已创造出、并行用了两千余年,却为人们所忽视,这就是在中 国所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此制度的创行和存在、发展、完善,是中国古代政治文 明的标志;也应当说,是世界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张传玺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3.北宋的地方分权
中央 皇权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4.元朝的行省制度 形式上,地方权利得到加强, 实质上,反而巩固了中央的统治。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 民族建立的统一的中央王朝。 蒙古民族为中华政治文明的发展 做出的贡献。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核心历史概念:宰相。 宰(主宰)相(辅佐)——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元
宋
唐
一、说教材
3.教学目标
(1)通过图示、引文等材料的研读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从汉至元的主 要政治制度,理解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矛盾的不断变化,认识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演变的主线,并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2)通过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及其对历史的影响的分析,帮助学生理 解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轨迹,培 养学生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3)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引导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 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材12页《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从中我 们能够获得什么历史信息?唐朝节度使享有哪些权力?会产生怎样 的影响?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
3、北宋: 收兵权建禁军;派文官设通判;掌控赋税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兵权收归中央,抽 军事上: 调精兵强将,充实 禁军; 行政上: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 官,设通判负责监 督; 财政上: 地方赋税一小部分 作为地方开支,其 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一定时期产生过 作用和 积极作用;但易 形成割据势力, 影响 威胁中央的统治
不仅在当时有效加强了中央集 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且 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 极作用愈益明显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
2、唐朝: 设置节度使
唐中期广 节度使拥兵自重 安史 中央集权削弱 设节度使 之乱
节度使的权力: 政治上:较大的自主权; 经济上:控制着财权; 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力
藩镇 割据
继续 发展
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
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4、元朝: 中书省 (1)措施:① 中书省:行政机关;② 枢密院:军事机关; ③ 宣政院:管理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 (2)影响:宰相权力越来越大,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的演变
朝代 秦 汉朝 隋唐 北宋 君主专制的措施 皇帝制度、 三公诸卿制 中外朝制度 三省六部制 对君主专制的影响 建立专制主义集权制 度,宰相权力很大 宰相权力一分为二 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
秦 朝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制度的形成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制度的发展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制度的顶峰及衰落
从汉到元
从明到清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标要求:
列举汉元时期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演变的史实,说明中 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
阶段 形成 巩固 完善 朝代 秦 汉初 武帝 唐 中央集权的措施 实行郡县制 郡国并行制 对中央集权的影响 中央集权加强 中央集权削弱 趋势: 整 中央集权加强 中央权 体 力不断 中央集权削弱 发 中央集权加强 加强; 展 但三冗问题严 地方权 趋 重,积贫积弱 力不断 势 中央集权加强 削弱。 是省制的开端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
阶段 形成 巩固 完善 朝代 秦 汉初 武帝 唐 整 体 发 展 趋 势 中央集权的措施 实行郡县制 对中央集权的影响 中央集权加强
加强
北宋
新发展
元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
1、汉朝: 汉初:郡国并行制度
汉初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解决: 刘邦分封给同姓诸侯王的土地面积甚至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超过了中央直辖的土地面积。结果他死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后不过18年,诸侯王就发动了叛乱。 影响:削弱了中央集权
制 度 实行时期 汉 朝 选官标准 品 门 才 行 第 学 选官途径 孝 、 廉 门第选官 分科考试
察 举 制 九品中正制 科 举 制
科举制的作用:
魏晋南北朝 隋唐宋元
① 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 官员文化素质; ② 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 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推恩令
设置节度使 收兵权建禁军; 派文官设通判; 掌控赋税 行省制;宣慰司 宣政院;澎湖巡 检司
加强
北宋
新发展
元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的演变
朝代 秦 汉朝 隋唐 北宋 君主专制的措施 皇帝制度、 三公诸卿制 对君主专制的影响 建立专制主义集权制 度,宰相权力很大 整 体 发 展 趋 势
察 举 制 九品中正制 科 举 制
魏晋南北朝 隋唐宋元
科举制的形成: ① 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② 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科举制的完善: ① 唐太宗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② 武则天时创立武举、殿试; ③ 北宋实行糊名法。(密封试卷)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元朝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的演变
1、汉朝: 中外朝制度
(1)原因: 丞相位高权重, 威胁皇权。
(2)过程: 尚书令、侍中、 常侍等参与军国大 事的决策。 (3)结果: 相权一分为二, 皇权得到加强。
皇 帝
中朝
尚 书 令 侍 中 常 侍 有事上报
外朝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诸 卿 太 尉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的演变
2、隋唐: 三省六部制
(1)形成:① 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 ② 隋朝确立,唐朝完善。 (2)影响: ①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 中书省 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 (决策) 皇权的独尊; ② 有利于减少决策失 误,提高办事效率; ③ 它是中国古代政治 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 吏 户 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皇 帝
三 省 尚书省 (执行) 六 部 门下省
(审议)
礼
兵
刑
工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的演变
3、北宋: 中书门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1)措施: 枢密使 中书门下 三司使 (分割军权)
皇 帝
(分割财权)
相权 参知 (行政权) 一分 政事 为三
(2)影响: 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中书门下; 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参知政事、 枢密使、三司使。 设置中书省、 设置枢密院、 设置宣政院 宰相权力反弹
元朝
趋势: 整 相权不 体 断削弱 ;发 展 皇权不 趋 断加强 势 。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制 度 实行时期 汉 朝 选官标准 品 门 才 行 第 学 选官途径 孝 、 廉 门第选官 分科考试
太祖问: “天下自唐季 以来,数十年间, 帝王凡易八姓,战 斗不息,生民涂炭, 其故何也?” 宰相赵普回答: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 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 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 兵,则天下自安矣。”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
3、北宋: 收兵权建禁军;派文官设通判;掌控赋税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兵权收归中央,抽 军事上: 调精兵强将,充实 禁军; 行政上: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 官,设通判负责监 督; 财政上: 地方赋税一小部分 作为地方开支,其 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 积极: 藩镇割据的局面,加 强了中央集权; 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 消极: 的臃肿,形成“三冗” 局面,为北宋埋下了 积贫积弱的祸根。
材料二:《元史· 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 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阅读教材13页《元朝行省图》,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元朝实行 行省制的原因?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
4、元朝: 行省制;宣慰司;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1)实行行省制的原因: ① 历史原因:吸取北宋过分集权导致积贫积弱的教训; ② 现实原因: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行省制的内容: ① 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 ② 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 ③ 设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 (3)行省制的影响: ① 行省制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 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 省制的开端。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古代的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比较
比较点 分封制 郡县制 几乎整个 封建时代 行省制 元朝 是中央中书省 的派出机构, 行政长官直接 对中书省负责 盛行的 奴隶社会(西周) 时代
中央下属的行政 和中央 被分封的诸侯具 机构,官吏都由 有很强的地方独 政府的 皇帝任免,概不 立性,封位世袭 关系 世袭源自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
1、汉朝: 武帝:推恩令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 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 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 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 结果: 王国越分 越小,力量削 弱,中央集权
汉武帝刘彻
得到加强。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
4、元朝: 行省制;宣慰司;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1)实行行省制的原因: ① 历史原因:吸取北宋过分集权导致积贫积弱的教训; ② 现实原因: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材料一: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 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 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 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 “行中书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