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治理角度的产业扶贫的发展途径探究
社会治理视角下产业扶贫发展路径研究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Luoyang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
Vol33 No3 Jun20究
刘 平
(华中师范大学 社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二、我国产业扶贫的发展现状
(一) 从 局 部 来 看 ,一 些 地 区 的 产 业 扶 贫 效果凸显
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 “五个一批” 中的第一 批被实践以来,我国一些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取得 了显著成就,收到了产业扶贫的益贫效果。一些地 区结合当地的地理位置优势或自然资源优势或民族 风情特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了一些具有当 地特色的产业项目,因产业项目的推行而取得了好 的收益,真正带领了一批贫困群体脱贫致富,并逐 渐改变了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如,陕西省丹凤县 利用地理 位 置 优 势 发 展 乡 村 旅 游 扶 贫,2017年 该 县乡村旅游扶贫项目为农户提供了 2000多个就业 岗位,带动了近 500户贫困群体脱贫;安徽省高寨 村利用依傍蟠龙湖水域优势,结合当地盛产水果产 品等资源,打造出了 “电商果旅一体、村民社园统 筹” 的农旅商一体化村庄,经过两年的发展,该村 已完成脱贫任务。
一、社会治理:内涵及分析框架
(一) 社会治理的内涵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 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指出,推进国家
收稿日期:2018-03-06 作者简介:刘 平(1991-),女,河南商丘人,在读硕士,主要
从事社会学研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 总目标,并强调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社会治理一 词开始逐渐取代以往的 “社会管理”。虽然社会治 理与社 会 管 理 只 一 字 之 差, 但 两 个 概 念 在 治 理 主 体、治理目标及治理方法上有着很大的区别。社会 治理是指在科学规范制度的指引下,以主体间的多 元合作和共同参与为基础,在以人为本的共识下合 理配置社会资源,满足民众合理需求[1]。社会治理 注重 “以人为本” 的理念,强调治理的过程性与 动态性,倡导参与主体的多元性,通过沟通、协调 等实现利益的统筹兼顾[2],通过构建国家、社会、 市场等协同治理的多元主体,改变以往 “大政府、 小社会” 的局面。社会治理理念更加符合当代社会 所追求的治理方式与价值目标。
社会工作介入农业产业扶贫研究
2021年8月Aug.2021第45卷第4期Vol.45,No.4热带农业工程TROPICAL AGRICULTURAL ENCINEERING社会工作介入农业产业扶贫研究①郭静②(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在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背景下,农业产业扶贫对助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农村特困人口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贫困地区依旧存在农业特色产业优势不明显,发展质量不高;部分贫困群体参与意愿不高、能力不足;缺乏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产业发展;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农业产业扶贫缺乏劳动力等问题。
通过分析社会工作介入农业产业扶贫的优势,试图将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运用到农业产业扶贫中,推动干部群众应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知识和方法开展农业产业扶贫工作。
关键词产业扶贫;社会工作;农业中图分类号F327Research on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in Poverty Alleviatio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GUO Jing(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25)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poverty alle ‐viation in agricultural indust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help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rural poverty-stricken population.Although the government has invested much funds in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poverty-stricken areas,such as the advantages of agricultural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are not obvious,the development quality is not high,some poor groups are not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and lack of ability,the lack of new business enti ‐ties to drive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the rural young people go out to work,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pov ‐erty alleviation lacks labor force and so on.This paper attempts to apply the professional methods of social work to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promote the cadres and masses to apply the profes ‐sional ideas,knowledge and methods of social work to carry out the work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agricul ‐tural industry and analyzed the advantages of social work involved in agricultural industry poverty allevia ‐tion.Keywords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social work ;agriculture1农业产业扶贫现状201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认为产业兴旺是首要目标,壮大龙头企业是增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活力、促进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一体化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出路[1]。
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与措施
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与措施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农村社会治理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创新变得迫在眉睫。
本文将从小农户问题、社会组织建设、法制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农村文化传承等方面探讨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与措施。
一、解决小农户问题在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创新中,解决小农户问题是首要任务。
应该通过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农民走上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道路。
此外,可以加强对小农户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其经营能力和收入水平。
二、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社会组织在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应该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加强对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的培育,激发农村居民的自治意识和参与热情。
此外,可以鼓励农村社会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提高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三、完善法制建设法制建设是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基石。
应该加强农村法律援助工作,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解决农民在土地流转、合同订立等方面的法律问题。
同时,要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农村人民调解机构,加强基层纠纷解决机制的建设,化解社会矛盾。
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手段。
应该积极推广信息技术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应用,建设农村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
可以通过建立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
此外,可以通过建设农村电子政务平台,提供便捷的行政服务和公共服务。
五、加强农村文化传承农村文化传承是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
应该加强对传统农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开展农民文化活动,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并与现代文化相结合。
可以通过建设农村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等设施,为农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六、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是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基础。
农村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路径探讨
农村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路径探讨本文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农村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的优势,提出了农村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具体路径:以“第三方”为契机,精准识别扶贫对象;以“需求”为导向,实现个别化帮扶;以“赋权”为目标,重视扶贫对象能力建设;以“社区”为依托,链接社区资源。
标签:农村社会工作;精准扶贫;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情况。
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为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本文主要从社会工作优势入手,对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路径进行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很多有关扶贫的政策,解决了部分人口的贫困问题。
从这一时期开始,我国扶贫开发基本以区域为瞄准单位,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人口呈现出碎片化趋势,区域瞄准很难做到针对贫困农户的精准扶持。
[1]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准识别,精确帮扶、精准管理的治贫方式。
[2]相对于粗放扶贫,精准扶贫更注重精确性,更加关注扶贫对象,促进社会公平。
在2015年中共中央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攻坚战的决定》中指出要实施志愿者行动计划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计划,这表明政府要从制度上推进社会工作参与脱贫攻坚行动,[3]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也可以发挥作用。
目前,关于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研究有很多。
李迎生从宏观方面对可行性进行了说明,他指出应着重从政策创新、模式创新、方法创新、理论创新四个维度出发,探索适应社会需要、体现自身特色的社会工作扶贫路径。
[4]袁君刚侧重于对扶贫对象个人能力的提升,并提出三种途径:精准把握贫困人口所在村庄的民情;重建贫困人口的社会支持网络;提升对贫困群体的可持续生计能力。
[5]本文主要以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的联系为切入点,力图从精准识别到个别化帮扶,从个人层面到宏观社区层面系统地提出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地区精准扶贫的具体路径。
推动乡村社会治理工作推进乡村振兴
推动乡村社会治理工作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乡村社会治理工作具有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回答,分析推动乡村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在推进乡村振兴中落实乡村社会治理。
一、构建有效的社会组织乡村社会治理的核心是社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
要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建立起一支强有力的社会组织网,包括农民合作社、村民理事会等。
农民合作社可以帮助农民规模化经营,提高乡村经济效益,促进农村产业升级。
村民理事会则可以让村民充分参与决策,推动乡村发展。
同时,还应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训与引导,提高其组织运作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优化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完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
在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中,要注重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同时,要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完善村级干部运转机制,提高干部的能力素质和服务意识。
此外,还应加强乡村社区建设,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三、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基层治理能力是推动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提升基层治理的科学化水平。
此外,还应加强基层综合治理能力建设,提升基层治理的整体水平。
四、加强法治与乡村社会治理法治是推动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保障,乡村振兴需要建立起健全的法治机制。
要加强对乡村社会治理的法治化建设,推动乡村社会治理与法治相结合。
同时,要加强对乡村社会治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五、促进农民自治农民自治是乡村社会治理的重点内容。
要积极推动农民自治,为农民提供自主决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平台。
要鼓励农民参与村务事务的决策与管理,推动农民自治的深入发展。
同时,要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农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六、推进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是推动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
我国14片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社会扶贫与乡村振新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14片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社会扶贫与乡村振新发展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特困地区是指经济相对落后、基础设施滞后、人口素质低下、发展资源匮乏的地区。
这些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扶贫攻坚的重点对象,但由于种种原因,仍然存在贫困人口众多、脱贫难度大的问题。
特困地区的贫困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生态问题和文化问题。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时刻,如何解决特困地区的贫困问题,实现社会扶贫和乡村振兴的良性发展,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特困地区的贫困根源复杂,需要综合施策。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和乡村振兴政策,力图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角度来帮助特困地区脱贫致富。
如何将这些政策有效衔接、相互促进,实现社会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仍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国14片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社会扶贫与乡村振新发展对策的研究,为这一重大课题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我国14片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社会扶贫与乡村振兴现状,探讨如何有效整合社会扶贫政策和乡村振兴政策,以促进特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研究特困地区社会扶贫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为改进政策提供理论支持;二是解读乡村振兴政策的内容和实施路径,为特困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借鉴和指导;三是探讨社会扶贫与乡村振兴政策的衔接点与挑战,为促进两者的协同发展提供思路与建议;四是提出特困地区社会扶贫的具体对策,包括政策创新、资源整合、机制建设等方面的措施;五是探讨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包括农业发展、产业振兴、人才引进等方面的策略。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解决特困地区社会扶贫和乡村振兴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我国14片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社会扶贫与乡村振新发展对策研究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特困地区的贫困状况持续存在,如何有效推动社会扶贫和乡村振兴至关重要。
参与式治理视角下的产业扶贫模式创新
参与式治理视角下的产业扶贫模式创新作者:纪丽娟裴蓓来源:《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03期摘要:产业扶贫是我国目前开展最为广泛的扶贫模式。
然而在扶贫实践中面临着扶贫主体参与动力不足、扶贫目标偏离以及参与主体地位失衡所导致的扶贫长效机制缺失等现实困境。
通过分析陕西LT县扶贫开发实践,发现其创新扶贫治理模式的关键在于构建了多元参与主体间良性互动关系模型,从而客观上激发了扶贫主体“内生”参与动力,提高了参与能力,突破了参与障碍。
关键词:产业扶贫;参与式治理;参与能力;良性互动关系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ki.sxsx.2015.03.028A Model Innovation about PovertyAllevi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rticipatory Governance——On the basis of Poverty Research about LT County in ShaanxiJI Li-Juan , PEI Bei(Xi’an Municipal Party School of CPC,Xi’an 710054, China)Abstract: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is currently the most widely used poverty mode in China. However, there ar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in practice. It is a lack of motivation of participation, the misalignment of poverty-alleviation target and the missing long-term mechanism because of the unbalanced position. From the concept of participatory governance, it found that it is the key innovation about the benign interaction in Shaanxi LT. And it is important to stimulate the endogenous participation, improve the ability to participate, and break the barriers of participation.Key words: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 participatory governance; participation ability;benign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一、研究综述国家集中连片扶贫战略的实施,为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精)心得体会:乡村治理中的产业扶贫模式及其绩效评估(最新)
(精)心得体会:乡村治理中的产业扶贫模式及其绩效评估(最新)贫困治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基层工作的核心, 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是贫困治理的重要手段。
全国乡村出现了形式多样的产业扶贫模式。
依据产业经营主体的所有制性质和土地利用方式两项标准, 可以划分出“村营市场主体”“、企业承包制”和“企业示范经营制”三类产业扶贫模式。
考察扶贫模式绩效, 应考虑三个评价标准, 即收入增加、对政府扶贫资金依赖性和贫困户参与生产程度。
案例研究显示, “村营市场主体模式”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公益性, 但对村干部素质和能力要求较高。
“企业承包制”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 “企业示范经营模式”形式灵活, 有利于激发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 但二者都面临企业、村集体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
基于案例分析提炼出产业模式和扶贫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 为定量绩效评估提供了理论准备。
一、引言“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 体现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
要因地制宜, 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在未来一段时期, 贫困治理是中国基层工作的核心, 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又是贫困治理的重中之重。
与社会保障兜底和易地搬迁等“输血式”扶贫相比, 产业扶贫能够增强贫困户的自我造血能力, 对于改变欠发达地区“久扶不脱贫”的困境有着显著效果。
此外, 产业健康发展, 农村才真正能够“留住人”, 更好地应对农村“空心化”现象、“老龄化”问题, 激活农村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研究产业扶贫模式, 有利于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乡村治理中的政治、文化、社会等诸方面问题提供新思路。
全国乡村治理中出现了形式多样的产业扶贫模式, 它们在资金来源、经营主体、土地利用方式、扶贫成效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
根据“扶贫产业发起和经营主体的所有制性质”与“土地利用方式”两项因素, 需要对产业扶贫模式进行分类。
同时, 评价扶贫模式有效性的标准, 不能只关注短期内的收入提升, 而要看产业发展能否长期地、可持续地改变贫困户的生存状态。
农村贫困治理的范式转型与未来路径——兼议产业精准扶贫的推进路径
中 图 分 类 号 :F320;D632.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9-9107(2019)04-0044-08
关于贫困治理,学 术 界 已 经 开 始 交 替 使 用 贫 困 治 理、扶 贫、扶 贫 治 理 这 些 概 念。从 宏 观 层 面 上 看, 这些概念涉及到不同的范式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 从 微 观 层 面 上 看 ,这 些 概 念 涉 及 到 对 扶 贫 、治 理 的 不 同阐述。要形成规 范 的 用 法,需 要 较 长 的 学 术 发 展 和 学 术 共 同 体 的 形 成 ,因 而 是 一 个 宏 大 的 学 术 课 题 。 为了方便起见,本 文 在 使 用 中 不 做 区 分。 农 村 贫 困 治理内嵌于国家治 理 现 代 化 进 程 中,受 制 于 特 定 的 国家治理范式。改 革 开 放 以 来,我 国 农 村 贫 困 治 理 经历了不同的范式变迁。张玉从主体结构视角认为 我国扶贫发展经历了救济式扶贫治理→开发式扶贫 治理→参与式扶贫治理的历史演进[1]。王春光 从 横 向政策体系视角认 为 国 家 已 形 成 了 生 存 型、支 持 型 和开发型扶贫政策体系 。 [2] 汪三贵等学者从瞄 准 对 象视角认为农村扶贫政策经历了区域瞄准→村级瞄
乡村治理。
第 4 期 翟 军 亮 等 :农 村 贫 困 治 理 的 范 式 转 型 与 未 来 路 径
45
辑的多元价值 整 合 问 题。 基 于 此,本 文 尝 试 将 扶 贫 置于治理场域,从 多 元 行 为 逻 辑 和 多 元 价 值 整 合 视 角 ,分 析 我 国 农 村 贫 困 治 理 的 转 型 趋 势 、转 型 之 困 与 未来路径。
实现,有效整合多元逻辑和多元价值是关键。具体路径应以公共价值为目标,实 现 对 多 元 价 值 的 整 合;以 平 台 构 建
乡村治理与精准扶贫实施路径
一、乡村治理概述近几年来,在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大背景下,乡村治理与发展显得格外重要。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党的十九大也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将乡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到全新的战略高度。
从定义上来看,乡村治理是通过对村镇布局、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生产,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环境状况的改善。
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水平,改变“脏乱差”的农村现状,不断加强基层治理。
中共中央2020年下发的一号文件中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治理,组织群众发展乡村产业,增强集体经济实力,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文件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对“三农”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但是,在乡村的实际经济发展过程中,每个村的发展程度都不尽相同。
例如,天下第一村———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该村在2005年,全村就实现了销售额超300亿元的目标,每户村民的存款最低100万元。
然而,江苏省淮安市戴孟村,长期以来由于地理位置偏僻,无传统工业项目,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在2016年被列为省定经济薄弱村。
同样是江苏省的两个村落,一个早在2005年就达到小康水平,而另一个仍走在脱贫的道路上。
在乡村治理实践中,我们最需要搞清楚的是“治理什么”。
其实,乡村发展落后的原因更多的是乡村的“空心化”。
“空心化”是指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农村人口下降。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的爆发,让属于家乡小镇的热闹都消失了。
家家户户闭门不出,这对乡村的实体经济造成严重的打击。
对于那些囤着一大堆礼盒的商家,走亲访友的计划取消了,大家不互相串门,礼盒卖给谁?当乡村的店铺开始有序复工后,虽然已过年节,但因为绝大部分在外务工的人员还未离开,各个店铺每天还是有较高的营业额,同比之前的每一年的年节后的营业额都有一定的增长。
因此,各个老板都不由地感叹到:如果乡村里有人的话,在家里做点生意也是可以挣点钱的。
加强扶贫开发的综合治理路径
加强扶贫开发的综合治理路径扶贫开发一直是国家的重要战略,旨在解决贫困问题,改善贫困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居民生活水平。
然而,过去的扶贫开发方法往往只能针对贫困地区的某个方面进行干预,难以达到根本改变的目标。
为了实现综合扶贫开发,我们需要探索一条综合治理的路径,从经济、教育、健康等多个方面减少贫困地区的贫困现象。
本文将从政策制定、经济发展、教育改善以及社会保障四个方面论述改善综合治理的路径。
一、政策制定政策制定是扶贫工作的基础。
为了加强综合扶贫开发,需要建立完善的政策网络。
首先,政府需要将扶贫开发纳入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制定具体的政策文件,明确目标和任务。
其次,政府需要通过完善的政策措施,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支持,鼓励各级政府创新扶贫模式,提高扶贫资金的利用效率和精准性。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扶贫项目的跟踪和评估,确保政策的实施效果和贫困地区的综合发展。
二、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改善贫困地区的根本出路。
为了加强综合扶贫开发,需要引导农村贫困地区发展产业,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首先,政府应该鼓励贫困地区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其次,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的交通、电力和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优化贫困地区的投资环境。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贫困地区的产业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意识。
三、教育改善教育改善是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素质的关键。
为了加强综合扶贫开发,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支持,改善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培训水平。
其次,政府应加强对贫困家庭的资助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孩子的入学率和留学率。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农村教育的管理与监督,提高教育质量,减少教育资源的不平衡现象。
四、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
为了加强综合扶贫开发,需要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乡村社会治理视角下的精准扶贫问题研究
乡村社会治理视角下的精准扶贫问题研究当前,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是稳定农村社会,加强农村社会治理的关键。
针对当前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问题,从乡村社会治理的视角展开讨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是从乡村社会治理的角度出发,对精准扶贫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一、贫困地区特点当前贫困地区存在多重问题,主要表现为低收入、生活条件恶劣、社会流动性小或几乎没有、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使贫困地区的居民既缺乏经济能力,同时也忽视了一些必需的社会服务。
贫困地区人民缺乏学历和先进的科学知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其发展。
二、精准扶贫的实施精准扶贫意味着精确的认定贫困人口、精确的识别贫困原因、精确的制定扶贫方案、精确的执行扶贫政策、精确的实施扶贫措施、精确的监督扶贫工作等。
精准扶贫不能一味地解决农民的经济困难,还需要关注农民的精神生活和公开信息的透明度,这在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1、信息不对称。
由于缺乏在信息方面的支持,贫困地区的人民难以了解如何更好地利用公共服务,这导致在贫困地区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这也意味着在进行乡村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应该更关注公共信息的透明度,同时还应该设立具体的支持渠道,以满足公众的需求。
2、社会治理体制的不完善。
当前乡村社会治理的体制尚待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社会事物的正常规范化和建设。
此外,在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必须确保此工作可以得到合适的支持和保障,包括技术、职业教育、投资和资金、公共设施等等。
因此,建立高效的乡村社会治理体制非常有必要。
3、公共服务体系的不足。
贫困地区不存在完整的公共服务体系,农民缺乏教育、医疗等基本服务。
如果贫困地区没有得到所需的公共服务,那么我们很难在该地区实施精准扶贫。
因此,在乡村社会治理视角下,我们需要构建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以便为贫困人口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支持。
四、结论在乡村社会治理视角下,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必须解决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有效的治理体制和公共服务体系将是实现精准扶贫及农村发展的关键。
新型农村产业发展对乡村社会治理的支持
新型农村产业发展对乡村社会治理的支持农村产业是乡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对乡村社会治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型农村产业不断涌现,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支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新型农村产业发展对乡村社会治理的支持。
一、农村产业发展促进乡村经济繁荣乡村经济是农村社会治理的基础,而农村产业作为乡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型农村产业的不断涌现,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促进了乡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比如,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新型产业,不仅创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民收入,还拉动了当地的消费市场,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二、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农村产业发展不仅促进了乡村经济的繁荣,也为农民增收致富创造了条件。
随着新型农村产业的发展,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提高,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改善。
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农民可以增加收入来源,提高就业机会,从而实现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三、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农村产业的发展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农村产业的发展,农民的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随之增强。
这些都为农村社会的稳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农村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治理也在不断向着现代化迈进。
而农村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新型农村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乡村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通过发展信息化、智能化农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农村产业发展促进乡村基层自治乡村基层自治是乡村社会治理的基础,而农村产业的发展为乡村基层自治提供了新的支持。
新型农村产业的兴起,为农村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促进了村民自治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通过发展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加强村民自治意识,提升村民自治的实效性。
乡村振兴社会组织发展与社会服务治理措施
乡村振兴社会组织发展与社会服务治理措施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而社会组织的发展和社会服务治理措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乡村振兴社会组织的发展与社会服务治理措施。
一、背景分析乡村振兴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旨在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乡村社会文明进步。
然而,乡村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等。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乡村振兴需要社会组织的发展与社会服务治理措施的支持。
二、乡村组织的发展乡村组织的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石。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乡村组织的扶持力度,通过制定政策优惠、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乡村组织的发展。
其次,乡村组织应加强自身建设,提升组织能力和服务水平。
通过培养优秀的管理和服务人才,提高组织的专业化水平。
三、社会组织的多样化乡村组织的发展应注重社会组织的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农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外,还应推广农村社区组织、乡村社团组织、农村基金会等新型组织形式。
这些组织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对于乡村振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社会服务的创新乡村振兴需要创新的社会服务。
一方面,乡村组织应积极引入科技与信息化手段,提供更加便利、高效、专业的服务。
另一方面,乡村社会服务应注重社区参与和共治,组织农民进行合理规划、参与农产品销售、提供社区教育等服务。
通过多方合作,实现乡村社会服务的全面创新。
五、统筹资源配置乡村组织的发展需要统筹资源配置。
政府应加强对资源的引导和分配,确保资源的公平合理利用。
乡村组织应主动参与资源整合,通过与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乡村振兴。
六、加强培训与教育为了提高乡村组织的发展与社会服务治理的效果,需要加强培训与教育。
政府可以组织专门的培训班,培养乡村组织干部和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
同时,还可以支持乡村组织与高校、专业机构合作,开展实践与研究,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乡村扶贫政策创新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乡村扶贫政策创新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乡村扶贫政策的创新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扶贫政策的有效执行能够帮助贫困乡村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保护。
本文将探讨乡村扶贫政策创新的具体措施,并分析其对乡村振兴的积极影响。
一、加强资金投入乡村扶贫政策创新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加强资金投入。
财政支持是推动扶贫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
政府应当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援助,通过扶贫资金投入,帮助农民解决温饱问题,并为其提供创业支持和帮扶项目。
此外,政府还应鼓励社会力量和资本市场参与乡村扶贫,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和资金支持,推动扶贫资金的多元化投入。
二、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土地资源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之一。
乡村扶贫政策创新应该注重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
政府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等方式,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土地扶贫项目的支持力度,并提供土地资源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农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业生产收益。
三、推进农村产业升级乡村扶贫政策创新的另一有效途径是推进农村产业升级。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对于乡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应鼓励农民参与现代农业生产,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水平和附加值,从而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
此外,政府还应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电商等新兴产业,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带动整体经济发展。
四、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加大力度改善贫困地区的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同时,政府还应注重发展乡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综合素质和生活水平。
五、鼓励创新创业乡村扶贫政策创新的另一个关键是鼓励创新创业。
政府应提供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鼓励农民利用本地资源和特色产业创办农民合作社、农村企业等,培育和壮大乡村经济。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创业者的培训和引导,提供创新创业的技术咨询和财务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创业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创业成功率。
乡村治理中的扶贫政策与农村扶贫开发
乡村治理中的扶贫政策与农村扶贫开发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将扶贫工作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推进。
乡村治理中的扶贫政策和农村扶贫开发成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乡村治理中的扶贫政策与农村扶贫开发,以期探索更有效的扶贫模式。
首先,乡村治理中的扶贫政策应该注重产业发展。
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农业为主。
然而,传统的农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村的发展需求。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农民转变思维,发展多元化的农业产业。
例如,通过推广农业科技,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农产品品牌;引导农民发展农村旅游等。
这些举措将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从而有效减少贫困人口。
其次,乡村治理中的扶贫政策应该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这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例如,修建农村道路,提高农村交通条件;改善农村供水和供电设施,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建设农村医疗卫生设施,保障农民的健康权益。
这些举措将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有助于他们脱贫致富。
此外,乡村治理中的扶贫政策应该注重教育和技能培训。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政府应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还应该加大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通过教育和技能培训,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最后,乡村治理中的扶贫政策应该注重社会保障。
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不完善,这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例如,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为农民提供养老和医疗保障;加强农村低保和扶贫资金的发放,确保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权益。
这些举措将为农民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乡村社会治理视角下的精准扶贫问题研究
乡村社会治理视角下的精准扶贫问题研究
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关怀。
然而,精准扶贫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在乡村社会治理视角下进行深入研究
和探讨。
首先,乡村社会治理是精准扶贫的基础和保障。
乡村社会治理是指政府、社会组织和
公民在乡村社区中共同管理、协作和服务的一种组织形式。
在精准扶贫中,乡村社会治理
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有效地整合资源,协调各方力量,提高扶贫效率和质量。
同时,
乡村社会治理也可以促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精准扶贫需要逐步走向可持续发展。
精准扶贫只有在可持续性的基础上才能真
正取得成功。
在实践中,需要注重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推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
这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对乡村社会治理的支持和保障,同时注重培育
和挖掘贫困人口的潜力和创造力,协助他们逐步脱贫致富。
最后,要注重社会参与,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精准扶贫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在乡村社会治理中,需要注重社区和个人的参与和贡献。
因为他们最了解本地地区和
本地人民的需求和问题。
因此,在实践中,需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贫困
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帮扶和支持。
总之,在乡村社会治理视角下,精准扶贫问题可以得到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不断完善机制,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
口带来更多的福祉和幸福。
农村经济发展的社会治理模式
农村经济发展的社会治理模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经济发展不仅仅涉及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增长,更需要探索适合农村特点的社会治理模式,加强对农民的权益保护,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社会治理模式展开回答。
一、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服务业等产业发展较为滞后。
因此,我们需要在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的同时,注重发展新兴产业,提高农村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二、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长期以来束缚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打破农村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藩篱,确保农民能够充分发挥土地的效益,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农村产业扶贫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民的致富奔小康梦想。
在推动农村产业扶贫中,我们应该加强贫困地区的产业培育,帮助贫困户选择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帮扶,以实现农村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四、完善农村就业机制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充足的劳动力支持。
因此,我们要通过完善农村就业机制,鼓励农民通过务工等方式增加收入,同时提供职业培训、创业扶持等帮助,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增收。
五、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服务的缺失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为此,我们应该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帮助农民解决资金短缺和融资难题,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水平,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推动农村教育健康发展农村教育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农民子女的未来,也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我们应该推动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培养更多的人才,推动农村经济的创新发展。
乡村治理与精准扶贫实施路径
乡村治理与精准扶贫实施路径乡村治理是指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对农村社区、村庄、农村经济、农民等各方面的治理行为。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治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精准扶贫是指通过全面而精准的数据分析,针对贫困人口的贫困原因和症结,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最终实现减贫致富的目标。
乡村治理是精准扶贫的前提和基础。
乡村治理路径:1.政府引导推动:政府作为总负责人在乡村治理中起到重要作用。
政府应该积极促进农村互联网信息化建设,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引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营造更好的创新创业和商业环境。
2.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参与: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具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可帮助农村社区建立社区文化、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和环境卫生标准,改善农村公共环境。
志愿者可以发挥其专业优势,在农村医疗卫生领域、文化传播领域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
3.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农民合作社是农村区域性经济组织,是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式。
发展农民合作社,可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环境,提高农民收入和居民生活水平。
4.流域治理:流域治理是综合自然、经济和社会要素的治理,旨在通过治理流域中的水文、土地、生态、环境等问题,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流域治理可以促进农村内涝、旱灾等自然灾害的缓解和治理,造福农民。
1.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政府应制定科学的贫困线标准,在全面了解农村的经济、劳动力等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出贫困户名单,为他们提供精准扶贫服务。
2.科学合理的扶贫措施:政府应根据农村贫困人口的不同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扶贫政策和措施。
例如,对于重劳动力的贫困户,政府可通过发放劳动力资源、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其脱贫致富。
3.发挥各方力量:精准扶贫要发挥各方力量的作用,政府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资源,对于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的志愿者、社会公益项目、社会组织等予以支持。
4.精准脱贫的监测评估:实施精准扶贫要结合监测评估,及时掌握国家和各地扶贫工作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促进脱贫致富目标的实现。
乡村治理与精准扶贫实施路径
乡村治理与精准扶贫实施路径乡村治理和精准扶贫是当前发展中国家农村发展的重要议题。
乡村治理是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改善农村经济和社会环境,推动农村全面发展的过程。
精准扶贫则是指通过准确定位贫困群体,制定具体有效的扶贫政策和措施,实施系统性的贫困脱贫工作,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乡村治理方面,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发展村民自治组织,增强农民的自治能力和组织力,推动农村民主建设。
完善村务公开制度。
通过建立村务公开平台,实现村务公开的内容、渠道和方式,增强群众对农村治理的监督力度。
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农田水利建设。
加强农村土地管理,推动农村土地利用的集约化和规范化,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
通过传承和发扬传统乡村文化,培养农民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推动乡村文化的多元化和创新化。
在精准扶贫实施方面,需要注重以下几个环节。
加强贫困人口的识别和分类。
通过建立完善的贫困人口识别机制,确保将真正贫困的人口纳入扶贫范围内。
制定具体有效的扶贫政策和措施。
根据不同的贫困原因和贫困程度,制定相应的扶贫政策和措施,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加强扶贫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建立健全扶贫资金的监管和评估机制,确保扶贫资金的有效利用并避免浪费。
强化扶贫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建立健全扶贫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和改进。
乡村治理与精准扶贫的实施路径应该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关系。
通过加强乡村治理,改善农村经济和社会环境,为精准扶贫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和环境。
而通过精准扶贫,可以改善贫困地区的治理水平,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推动乡村治理的全面发展。
在实施乡村治理和精准扶贫时,应该注重两者的结合,相互促进,取得更好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销与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基于社会治理角度的产业扶贫的发展途径探究四川国源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李金峻摘要:现阶段,我国在实施扶贫工作的过程当中有着非常多的问题。
因此,需要增加相关的扶贫产业项目,将过去实施的“教育式扶贫”逐渐转变成为现阶段的“造血式扶贫”,以达到产业扶贫的目的。
而实施产业扶贫通常是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出发,也是一项具有社会性质的工程。
因此在相关工作进行实施的过程当中需要将政府的主导地位予以保证,同时要更加积极的对其他社会主体进行引导和参与,从而能够最大化的通过社会治理的角度实现政府扶贫的主要目的。
而目前产业扶贫是一种全新的扶贫方式,这种扶贫方式也在我国的很多地区开始进行实践实施,发展生产脱贫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工程,因此,开始渐渐从对我国贫困人口日常生存需求转变成为对贫困人口自身的发展需求进行满足,提升贫困人口整体的发展能力。
文章就社会治理的角度出发,对于我国产业扶贫工作的整体发展途径进行探究,对我国产业扶贫工作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治理;产业扶贫;发展途径现阶段,我国农村实施产业扶贫开发工作已经逐渐从过去的解决温饱开始向提升贫困群体、脱贫速度以及增加贫困群体自身的发展能力这个全新的阶段转变。
而我国的产业扶贫工作是我国实施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重要模式。
以群众的需求作为主要导向,以相关的地方资源作为主要基础。
并且通过对我国贫困地区内部产业进行发展,从而对贫困群体实施脱贫引导,同时增加贫困群体自身的发展能力。
目前,尽管我国相关的扶贫工作已经取得了成效,但是整体的扶贫攻坚战的形式还非常的严峻。
我国的扶贫工作是一项相当复杂严肃的社会系统工程。
因此我国的产业扶贫项目不光是技术安排,同时也是社会治理。
我国现阶段的扶贫工作主要是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社会治理的相关思维,对于我国扶贫方略进行选择,将我国的扶贫工作全部归属于社会治理的有关问题进行正确的对待。
要秉持以农户为主体,同时强调主体参与的多元化,增加贫困治理的整体合力,从而保证产业扶贫工作能够顺利实施。
一、实施社会治理的主要概念目前,促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是目前我国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总体目标。
同时强调要对社会的相关治理体系进行创新,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出发,渐渐地将过去的社会管理工作所取代,虽然这两个概念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在治理方法、治理目标以及相关的治理主体等多个方面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而现在所实施的社会治理工作主要指的是从合理科学有关制度规范引导之下,以多种主体之间的共同参与和多元合作作为主要基础。
同时在以群众作为主体的意识之下,对相关的社会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从而能够满足人民自身的合理需求。
而我国的社会治理工作主要以人为本,更多强调的是,实施社会治理过程当中的动态性,要积极提倡主体参与者的多元化,通过协调沟通等能够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统筹化[1]。
并且通过构建市场社会国家等实施协同治理的不同类别的主体,对于过去的“大政府小社会”的格局进行改变,而社会治理的相关理念能够对现代社会实施追求的价值目标和治理方式更加的适合我国的现有状态。
二、实施产业扶贫的主要内容这些年来我国的国源农投在实施产业扶贫工作的过程当中,始终坚持以现阶段市场化的原则作为首要标准开始着力探索。
社会农业当中市场化产业化的扶贫新途径,主动作为、创新进取,从而打造了我国实施产业扶贫的典范示范。
在我国产业扶贫工作方面发挥示范带动和创新引领的作用,国源农投实施积极探索,开始形成由农户入股、村集体、企业实施、政府牵头等“一体发展式”有关扶贫模式。
并且通过农民园区升级、企业资源整合、政府政策配套等方式从而打造农旅结合、新技术示范、新品种实验的实验基地。
开展示范引领式的相关产业扶贫模式,并且能够发挥对于餐厅食材配送、农产入超、农产销售等相关的销售体系以及贸易渠道的优势,开始逐渐进行贸易促进式的产业扶贫政策,按照过去招大引强,以商招商的相关原则,运用股权投资的相关方式对农业优质的企业进行引导,从而进行龙头带动式的有关扶贫政策。
在以后的发展过程当中,国源农投更多的会围绕着“产业扶贫国企进入地区”的相关核心任务,秉持着稳发展、控风险强管理、明主业、优团队相关工作思路,运用农产品贸易以及股权投资或者政府对农产品项目实施投资,从而实现企业资本增值保值探索,可持续、可推广、可复制的相关市场化的产业扶贫模式,出现能够形成效益明显、管理先进、投资稳健的高质量产业扶贫工作的发展路径。
三、产业扶贫的发展途径探究(一)符合贫困群体自身的需求实施产业扶贫的主要途径是加快扶贫产业的发展和进步,主要是通过对于贫困地区自身的特色产业作为主要的方式,从而增加我国贫困地区整体的质量和生活水平等[2]。
在创建相关的扶贫产业的过程当中,要对贫困地区的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结合,制定相关的产业计划,可以对当地的产业实现最大化的发展,当地适合发展工业就大力的发展工业,适合发展农业就大力的发展农业。
因此,从地区贫困群体的角度出发,从而最大程度的对群困人群的整体利益进行维护。
实施产业扶贫是我国一项非常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治理工作,因此,政府在实施相关的产业扶贫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处于一个主导的地位,从而能够最大化的对相关的主导性质的工作实施干预,充分对贫困地区的相关产业的情况进行有效的结合,合理、科学的监督、指导以及规划相关的工作。
(二)对扶贫群体的主要职责进行明确在我国的产业扶贫的相关项目当中,政府不要过分的实施指挥,对项目发展进行强行的干预。
实施产业扶贫是我国整个社会的问题,因此,是需要很多主体进行参与的,在相关的产业扶贫的过程当中,需要贫困群体、农村经济合作、投资企业实现共同参与。
因此,政府需要对这些参与方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从而保证其能够发挥出相关的义务以及权利,进而能够保证整个项目的实施。
进行产业扶贫工作需要符合我国的市场发展和社会逻辑道德,同时要保证这两者之间不要产生矛盾,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
政府作为相关的主导机构,要积极对其进行引导,实现共同发展,并且能够遵从相关的产业扶贫工作的整体原则,进而能够保证地区贫困家庭可以得到利益。
(三)增加风险防控机制在实施产业扶贫工作的过程当中,需要从贫困群体的共同利益的角度出发,促进各个方面的参与者更加积极的参与,从而能够保证发展框架当中能够有多方的参与者,也能够保证不同的参与者之间都能够得到相对稳定的利益之间的需求[3]。
政府通过搭建平台,提升各个方面的参与者实现沟通和协作,对整体的利益实现保障。
为了能够按照产业扶贫的整体目标从而对一些贫困群体实施帮助,政府需要改变贫困群体整体的主要地位,因为一些贫困家庭自身的风险抵抗能力非常小,另外,为了减少返贫的出现,一些负责人员需要创建相关的机制,将利益和主体实现联系,使得参与的主体能够分享风险和利益,从而达到对于贫困家庭由于丧失利益从而再次陷入到贫困当中的目的。
而贫困群体自身本身就十分的脆弱,因此,贫困群体在整体的产业扶贫工作当中实际上是没有任何的发言权利的。
和一些扶贫的企业相比较来说,我国的贫困群体所面临市场风险和困难主要是承受的压力更弱[4]。
因此,政府要积极的实现“一体发展式”产业扶贫助力、“保姆服务式”产品扶贫政策,为贫困群体的困难进行解决、实施“示范引领式”扶贫·96·营销与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LNG项目物资供应过程控制管理分析河南省濮阳县柳屯天然气处理厂北海项目部 李东摘要: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物资供应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LNG项目,是近几年中石化刚刚成立的部门,因此,为了保证这一部门的发展,就应该对物资供应管理进行一定的完善。
除此之外,LNG项目物资供应过程控制将会在项目的建设当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篇文章就从LNG项目建设的实际状况出发,简单分析了LNG项目物资供应过程当中的应对措施,为我国有关项目物资供应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希望有关专业人士可以共同探讨。
关键词:LNG项目;物资供应;控制;分析一、物资供应过程控制的概念对于项目物资供应过程控制来说,主要指的是为了保证项目物资的安全,保证公司可以根据相应的计划及时地进行采购,对采购质量、进度、物流和存储等故意全过程进行有效的协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物资供应过程的风险加以总结和分析,并且提出一系列的预防控制方案,保证可以完成公司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任务。
总而言之,项目物资供应过程控制,指的就是企业根据实际的发展状况,出台一系列的统筹协调活动,以此来全面的保障物资采购的安全性,从而提高项目物资保供的水平,来达到可以满足项目建设的物质需求,同时在此过程当中提出一系列的风险防控案例,增强项目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保证项目的安全。
二、我国相关企业LNG项目物资供应面临的问题(一)物资供应范围广由于LNG项目建设所需要的物资涉及种类较多,并且资金量大,对于专业性的需求来说,要求也比较高,因此,有关企业在进行LNG项目的建设过程当中,需要设立相应的接收站、工程储罐工程以及码头等,还应该对涉及到的工程设备,材料等物资进行采购,不仅仅进口物资的金额较高,采购的难度也很大。
(二)物资管理难度大由于物资的种类比较多,对于后续的物资管理来说难度也是相当大的,由于大部分LNG项目采购形式具有多样化采购的责任也很多,在采购过程当中很容易存在交叉采购等问题和难点,因此,企业如何设立相关的标准制度,最采购物资的质量进行管理,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从更深的角度上来改良公司的管理模式,则成为了企业进行项目物资供应过程控制的重要研究对象。
面对这些新的问题有关企业不仅仅应该从管理理念和形式等方面进行研究,还应该不断从实践当中摸索可行的道路,从而形成一套适合项目建设的管理方法。
(三)物资供应产品质量和安全责任较大由于LNG项目属于高风险,高投入的项目参与到项目当中的单位以及人员较多,涉及到的建造周期较长,会用到各种各样复杂的技术,因此,为了保证项目顺利地完成,企业就要求可以在建设过程当中有着高标准的项目管理工作,尤其是对于LNG装置的工艺特点有着很明确的要求。
比如说低温深冷和温变差度较大时,很容易导致介质爆炸,因此,企业在建造之前会对各种设备和材料的材质以及性能要求十分严格,对于采购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后续采购的质量也有着很高的要求。
除此之外,设备材料的选取、设计、运输以及存储、保管等工作也需要严格的管理和控制,要根据实际的设计要求以及厂商的设计方案,严格的对这些设备的质量进行审查,如果在施工过程当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错误,那就可能会导致整个工程的失败。
三、物资供应过程控制的相关措施(一)建立健全物资供应过程控制体系为了更好地为工作人员今后的工作提供相应的依据,有关部门就应该从制度上不断完善物资供应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