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名校提分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5讲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

合集下载

最新-最新2021高三地理一轮 第四章 第一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 湘教版必修1 精品

最新-最新2021高三地理一轮 第四章 第一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 湘教版必修1  精品

2.地形因素在聚落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1)在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地表形态影响着 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如我国北方平 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大,多呈_团__聚___型、 _棋__盘____式的格局,聚居的人口较多。南方丘陵 和山区: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小,空间分布相对 __分__散___,聚居的人口较少;南方河网密集的平 原地区,聚落沿河呈_带___状分布。
并且由山区到平原,随着海拔的逐渐降低, 地势越来越平坦,土壤越来越肥沃,交通越 来越便利,越有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第 (2)题,根据地形与土地利用方式的关系,一 般丘陵山地陡坡可以作为林业用地,缓坡可 作为果园用地。
地势开阔平坦的地区,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可以作为农业用地,发展耕作业。平原地区的 湖泊可以发展水产养殖业。综上所述该地区农 业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荒山、林地、果园(园 地)、农田(耕地)、湖泊(鱼塘)等。
飞机场应建在地势 较高、平坦开阔、 地质条件好的地方
港口宜建在地势平 坦且近岸海水或河 水较深的地方
利于飞机的升降 且便于排水,地 基较稳定
便于筑港、建仓 库、连接交通线 ;便于船舶的进 出、停靠
二、探究热点考向
以全新视角考查地形对聚 落分布的影响
(2011·试题调研)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多种自 然因素的影响,其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 突出。回答(1)~(2)题。
(1)下列图示的地表形态中,容易形成聚落的 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2)如果某聚落所在的区域,广泛分布着上述
四种地表形态,则制约该聚落发展的主要因
素是( )
A.光照
B.地形
C.热量
D.水资源
解析: 第(1)题,在聚落形成过程中,地表 形态影响着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 如干旱地区的山前洪积扇有利于聚落的发育。 选B。第(2)题,上述四种地表形态广泛分布 的地区,类似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水资源比较缺乏。选D。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湘教版)讲义:必修1第4章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讲含答案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湘教版)讲义:必修1第4章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讲含答案

第1讲 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基础全面梳理一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的分类:按照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01乡村和□02城市。

2.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01地形、气候、□02水文等。

(2)社会经济因素:□03人口、资源、□04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05科学技术等。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交通线路选线原则考虑因素:沿线的□11自然、经济、□12社会、交通、□13技术、生态等。

选择原则:选择有利□14地形,避开不利□15地段。

建设要求: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16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全球气候变化1.气候变化的含义:一个特定地区、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

2.度量指标:□01温度、□02降水量、风等要素的变化。

3.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四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

如温度和降水的增减,意味着热量资源和水资源的变化,并改变了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在许多地区增加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难度。

2.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01自然灾害。

如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暴雨发生频率增加了2%~4%,而在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地区,近数十年干旱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

3.全球气候变化还将导致原有□02生态系统的改变。

4.全球气候变化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部门的影响更为显著。

5.气候变化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1.平原都是聚落密集区吗?不是。

一般来讲,平原地区是聚落的理想环境,但并非所有平原地区聚落都密集分布,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由于地处热带,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不利,则人烟稀少、聚落很少;再如西西伯利亚平原因地处高纬,气候寒冷,沼泽、冻土广布,聚落也很少。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解析)中图版 (2)(1)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解析)中图版 (2)(1)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建议用时实际用时分值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图中甲、乙是某河流上、中、下游的分界点,读图回答1~3题。

1.b、c两地是城市选址的良好场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这里土壤肥沃,农业发达B.这里生活和生产用水方便C.有大量人流和物流在此集聚、中转D.这里风景优美,环境清洁2.在a、b、c、d四地中,最有利于发展成大城市的是()。

A.a地B.b地C.c地D.d地3.下列城市区位与b地相似的是()。

A.赣州B.武汉C.广州D.大庆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第1题,b、c两地均位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有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是城市选址的良好区位。

选项C正确。

第2题,在a、b、c、d四地中,d地位于河口处,便于河海联运,最有利于发展成大城市。

选项D正确。

第3题,赣州位于赣江通航河段的上游起点,武汉位于汉水与长江干流的汇合处,广州位于珠江入海口处,大庆是在石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城市区位与b地(b地位于干、支流汇合处)相似的是武汉。

答案 1.C 2.D 3.B读全球温室效应影响图,回答4~5题。

4.结合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受温室效应影响,粮食产量有所增大的国家是()。

A.巴西B.埃及C.南非D.俄罗斯5.下列有关温室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原理是二氧化碳增多,可以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B.全球各地均升温,但升温幅度不同C.温室效应主要与矿物燃料燃烧和植被破坏有关D.海平面上升对我国的影响比对小岛国家的影响大解析第4题,俄罗斯纬度位置较高,气候寒冷,温室效应有利于改善其热量条件,从而增大粮食产量。

第5题,温室效应的原理是二氧化碳增多,可以吸收更多的地面辐射;全球变暖是整体趋势,但不是所有地区的气温都升高;小岛国家面积小,地面的海拔低,受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更大。

答案 4.D 5.C(2011·江苏地理,1~2)下图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章末整合课件 湘教版必修1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章末整合课件 湘教版必修1

寒潮
除青藏 高原以 外的广 大地区
冬半 年, 以春 秋两 季最 严重
强冷空气 迅速入侵
2.地质灾害
地震 原因 内力作用 岩石圈突 然破裂, 内能强烈 释放,引 起地面震 动(构造地 震) 火山喷发 内力作用 滑坡 泥石流 重力作用、人类活动破坏 斜坡上 的岩体 、土体 沿一定 滑动面 整体下 滑
表现
【典例示范】
下面是“我国四个地区河流流量过程线图”,其中正 确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四幅图中纵坐标的刻度一样,西北地区河流流量 应较小,故④错误;江南地区的河流不可能出现冬季 断流现象,故①错误;东北地区的河流一年有春汛、 夏汛两次汛期,故③正确;华北地区降水集中在 7、 8 月,7、8月河流流量大,故②正确。 答案 B
中的盐度曲线就表示了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
律;柱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绝对数量,如“某地
年降水量的变化图”中的降水柱就表示了各月降水 量的数值大小。 (2)解读坐标图时,与相关地理图像对照,可以更 深刻地揭示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更容易挖掘图像
所蕴含的地理规律。如解读“洋流分布图”可与
“气压带和风带图”对照,解读“理想大陆自然带 模式图”可与“气压带和风带图”“世界洋流模式
图”对照。
(3)要重视对地理图像内容的综合分析。如钢铁工 业的布局不但与原料、燃料紧密相关,也与交通、 科学技术、劳动力等因素相关。综合分析,可以全 面地认识地理事物,深刻理解地理内涵。
解读坐标图,不能忽视图上的定量信息,要看清、横
纵坐标单位数值;不仅要注意图像中地理事物多少、
强弱、增减的变化,还要进一步区分出发展阶段、增 减趋势和程度的不同。

2021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集训 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课时)

2021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集训 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课时)

2021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集训第4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课时)[课后作业提升]一、选择题(xx·江苏百校联考)读我国南方某山区的聚落分布图,完成1~2题。

1.山区聚落的选址应趋利避害,图示地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多发区B.靠山建住房,能避免大风、暴雨的侵袭C.便于在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逃生D.分布在高于洪水位的地方,以防御洪水2.下列措施中,既能提高农民收入,又能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是()A.在陡坡上修梯田种粮B.不断扩大内河水产养殖规模C.大力发展山区旅游业D.在山坡上有计划地栽培果树解析第1题,聚落位置较高从而避免了洪水灾害。

第2题,注意题干要求是既增加收入又改善当地环境,栽培果树可以达到此效果。

答案 1.D 2.D(xx·广东龙川一中检测)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

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示的地表形态中,容易形成聚落的是()A.①B.②C.③D.④4.某聚落所在区域广泛分布着上述四种地表形态,则制约该聚落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B.地形C.热量D.水资源解析第3题,在聚落形成过程中,地表形态影响着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

图中①为高山地区、②为山前冲积扇、③为沙丘、④为风蚀蘑菇,①③④三地自然条件恶劣,不容易形成聚落;②为山前冲积扇,地形平坦,土层深厚,临近水源,有利于聚落的形成。

第4题,广泛分布着上述四种地表形态的地区,类似于我国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是制约聚落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 3.B 4.D(xx·天津文综,11)读部分地理事物数量的纬度差异示意图,完成第5题。

5.结合图中的信息判断,世界特大城市数量纬度差异的形成,主要由于()A.气候、土地资源的差异B.生物、土地资源的差异C.矿产、生物资源的差异D.气候、矿产资源的差异解析在北半球的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大城市最多,原因是该地区有肥沃的土壤、适宜的气候(水热配合较好)等优越的自然条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自然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 中图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自然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 中图版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感性认知——试一试][理性归纳——记一记](1)甲区域主要为渭河平原,聚落主要沿河谷、交通线分布,平原(1)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世界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近年来有加快的趋势。

考点一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影响[以“联系”为桥梁——追因溯源·逻辑推理][师说考点](一)地形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城市建设最好的地貌条件是大片地形平坦、地势稍高的区域,但在山区、热带地区也分布着一些城市。

(二)风向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在城市规划中,污染大气的企业用地布局与风向有很重要的关系。

如下表所示:水运是早期城市形成的重要因素。

从目前城市的分布看,有许多城市受水运的影响,沿江河湖海等交通要道发育起来。

主要有以下区位:1.地貌对聚落的布局和景观有着直接的影响。

如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图中右下角照片),读图回答(1)~(2)题。

(1)砾石堆积物的成因是( )A.冰川沉积B.流水沉积C.风力沉积D.风化残积(2)图中最可能形成较大聚落的地点是( )A.① B.②C.③ D.④解析:(1)B (2)D 第(1)题,读图可知,甲、乙、丙三地的砾石堆积物均位于河流凸岸,是由河流搬运的砾石在凸岸沉积而形成的,故选B。

第(2)题,①②③④四地中,④地距离河流源头最远,海拔较低,位于干支流交汇处,且周边地区为砂黏土堆积物,利于农业生产,最有可能形成较大聚落,故选D。

2.如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关于图中甲、乙、丙、丁聚落的形成及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聚落有河流经过,取水最方便,发展最快B.乙聚落地势最高,洪涝灾害少,形成最早C.丙聚落在河流凹岸,水深易建码头,形成最早D.丁聚落地势平坦,水陆交通便利,规模最大解析:选D 图中显示丁位于河流下游而航运条件好,且地势较开阔、平坦,利于城市发展,所以规模最大,故D项正确。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一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一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

第二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全球气候变化1.变化特点:一直是冷暖干湿相互交替。

2.阶段时期特点地质时期温暖期和冰期交替出现历史时期有时为温暖时期,有时为寒冷时期近代气温出现明显波动上升现象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古代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1)影响古代文明和经济错误!(2)影响生态系统:气候变迁引起动植物分布带的迁移。

2.对近代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1)工业错误!(2)人类健康:使夏季持续高温,死亡数量相对增加;增加疾病发病率;疾病传播范围扩大。

(3)海平面和海岸带:海平面上升。

(4)生态系统错误!错误!【注】正确理解气候变化(1)气候变化并不一定都是人类活动引起的。

如人类出现前的地质时期,气候也在冷暖干湿相互交替。

(2)气候变化不等于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只是近一二百年的气温升高现象。

(3)气候变化不是百害无一利的.如高纬地区气温上升,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得到改善,产量增加。

【点】节能减排的主要措施(1)优化产业结构:降低高耗能产业的比重,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2)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化石能源的比重,大力开发清洁能源。

(3)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节能减排的意识。

(5)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考点全球气候变暖(对应学生用书P2) 1.升温原理错误!→错误!→错误!2.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3.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2)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4.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集训过关]下图是我国中世纪与现代的亚热带和暖温带北界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我国中世纪的地理环境的特点是( )A.气候比现代寒冷B.水稻普遍种植的范围比现代广C.受人类污染严重D.降水比现代丰富2.从图中信息分析,以下的说法正确的是()A.气候变化在同一纬度上状况是相同的B.中世纪和现代的亚热带范围都在秦岭以南C.中世纪的暖温带和亚热带分布的纬度均比现代的高D.中世纪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约是现代800 mm等降水量线解析:1。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4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测试题 湘教版必修1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4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测试题 湘教版必修1

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测试题湘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西藏主要城镇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城镇主要分布在( )A.宽阔的平原地区B.深切的河谷地带C.平坦的高原面D.凉爽的高山地区2.影响图中城镇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与水源B.植被与土壤C.气温与降水D.日照与海拔答案:1.B 2.A解析:第1题,西藏地处青藏高原,气候严寒。

根据图示可知,其城镇主要沿河流分布,分布在深切的河谷地带。

第2题,地势较低,气候温暖,同时河流提供了水源,适宜聚落发展。

(xx·北京海淀区期中)读“某岛屿简图”,回答3~4题。

3.该岛地势( )A.中部低,四周高B.中部高,四周低C.西北高,东南低 D.西南高,东北低4.该岛的城市和公路分布具有( )A.沿河谷分布的特点B.网格状分布的特点C.环岛屿分布的特点D.与纬线平行的特点答案:3.B 4.C解析:第3题,该岛屿河流为放射状水系,所以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第4题,该岛屿沿海地区地形较为平坦,利于聚落和交通布局。

读“中纬度某区域图”,图中实线为等高线(单位:m),虚线a、b为等温线(单位:℃),回答5~6题。

5.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示区域为( )A.北半球山脊 B.北半球山谷C.南半球山谷 D.南半球山脊6.若该地位于大陆东岸且在图中M处发现有古人类居住的洞穴遗址,就洞穴选址的优势条件分析不正确...的是( )A.冬季可以减弱寒冷偏北风的影响B.光照条件好C.海拔较高,避免洪水威胁D.降水少,洞内干燥答案:5.A 6.D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凸出,地形上为山脊;a、b两条等温线在山北坡所在的高度低于南坡,这说明山南坡为阳坡,山北坡为阴坡,该区域在北半球。

第6题,该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大陆东岸且有古人类居住的洞穴遗址,则可判定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洞穴选址既要避开冬季寒冷的偏北风,又要采光,同时避免洪水淹没,图中M处是一较为理想的洞穴选址。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17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17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

第17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知考纲明考情理线索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热点事件为载体,利用各种统计图表考查全球变暖的原因、影响、对策。

考查频度较低,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题一、全球气候变化1.气候变化(1)含义: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

(2)衡量指标:温度、降水量、风等。

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时期图示变化特点地质时期(距今1万年以前)①波动变化②冷暖干湿相互交替③变化周期长短不一历史时期(近1万年以来)两次较大波动: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为温暖期;15世纪以来为寒冷期近现代(近一两百年来)①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②降水量变化显著(温带、热带增加,亚热带减少)【深度思考1】有人说,没有人类活动,全球气候就不会发生变化。

判断此观点的科学性并说出理由。

提示不对。

在人类未出现之前的地质时期,全球气候就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主要表现为冷暖干湿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可见,没有人类活动,全球气候也会发生变化。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特别提示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有人认为冰川融化会导致淡水资源更加充沛,而事实上,冰川融化的水基本上都流入海洋或被蒸发,很难转化为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再加上全球变暖使世界各地的蒸发量普遍增加,从而使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更加缺乏。

【深度思考2】判断下列说法的合理性。

(1)气候变化就是气候变暖。

(2)气候变暖有百害而无一利。

提示(1)气候变化不等于气候变暖。

通常所说的全球气候变暖指的是近现代即最近二百年内的气温升高现象。

(2)气候变暖也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气候变暖会使高纬地区气温上升,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得到改善,其产量将会增加。

考点全球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

具体分析如下:2.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造成的影响(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①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②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①对农业的影响②对工业的影响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因此全球变暖对工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显著,如下所示:③对人类健康的影响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2018·郑州外国语学校月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每年的6月5日设定为世界环境日,旨在提高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提高环境保护的行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讲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一、选择题
(2018·九江模拟)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1~3题。

1.图中居民点分布在( )
A.河流三角洲平原B.山地半山腰
C.河谷阶地D.河流冲积平原
2.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聚落布局充分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地形因素B.气候因素
C.水文因素D.生物因素
3.随着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②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 )
A.团聚型B.带状
C.网状D.棋盘状
解析:在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图中居民点位于河谷阶地上。

②位于河流沿岸,沿河发展,一般形成带状聚落。

答案:1.C 2.A 3.B
兰州市区南北侧为山脉,东西向黄河穿城而过。

读兰州市略图,回答4~5题。

4.促使兰州市形成与发展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
A.矿产资源的开采
B.政治、经济的发展
C.交通运输的发展
D.地形和河流的分布
5.兰州市城区( )
A.呈条带状向东西方向延伸分布
B.以同心圆的形状向周围延展
C.以扇形向一侧延展
D.以组团形式呈分散状态向远郊发展
解析:第4题,由材料可知,兰州市区南北侧为山脉,东西向黄河穿城而过,故兰州市形成与发展主要受地形和河流的影响。

第5题,由图可知,兰州市沿着黄河谷地呈条带状向东西方向延伸分布。

答案:4.D 5.A
(2018·合肥模拟)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最大的苗族古村寨,位于黔东南某断层谷地。

层层落落的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呈梯状逐级抬升,与自然和谐共融,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建筑”。

下图示意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分布。

据此完成6~7题。

6.造成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B.光照
C.降水D.地形
7.吊脚楼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体现在( )
①可就地取材建房且室内冬暖夏凉
②能获得较多光照且节约建筑用地
③底层架空以利于防涝且通风透气
④底部支柱长短的选择可适应地形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图中河谷北侧地势相对较低,吊脚楼数量多,而南侧地势高,数量少,故造成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为地形。

第7题,吊脚楼的修建是就地取材,位于河谷地区,依山而建,室内冬暖夏凉,①对;层层落落的分布,可以获得较多的太阳光照且节约建筑用地,②对;底层架空是为了便于修建,而不是为了防涝,③错;底部支柱长短的选择可适应地形,④对。

答案:6.D 7.B
(2018·唐山模拟)2015年2月4日,四川达州至重庆万州高速公路正式全程通车。

下图为万达高速公路穿过川东山区的景观图,回答8~9题。

8.该路穿越山区时不呈“之”字型,而是逢山开隧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

其原因主要是( )
①节省运营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②减少所经聚落,减少拆迁量
③缩短公路里程,节省建设投资
④减缓道路坡度,提高行车安全
A.①④B.②③
C.③④ D.②④
9.影响万达高速公路施工的最大障碍是( )
A.资金B.地形
C.技术D.移民
解析:第8题,根据“尽量取最短距离”可知,其原因在于节省运营时间,提高运输效率;“逢山开隧道,遇沟建桥”说明工程建设量大。

第9题,平原地形对交通线建设的影响较小,但要注意少占耕地。

山区对交通线建设的制约性较强,一般选择地势较平坦的地区。

答案:8.A 9.B
(2018·衡水大联考)下图是我国太行山脉东侧和西侧的交通和城市分布图。

据此完成10~11题。

10.太行山脉以西城市的分布特点是( )
A.沿黄河分布B.沿铁路和河谷分布
C.沿山麓地带分布D.沿冲积扇边界分布
11.太行山脉以东的两条铁路线中西侧一线的城市规模较大,其主要原因不正确的是( ) A.地势较高,不易受洪灾影响
B.沿大道、公路分布,形成较早
C.河流沿岸,水运便利
D.地形平坦,易于城市建设
解析:第10题,由图可知,太行山脉以西的城市主要沿铁路和汾河河谷分布。

第11题,太行山以东的两条铁路中西侧一线的城市规模较大,是因为这里地势较高,不易受洪水侵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形成城市较早;有大道、公路等其他交通线通过,利于商业网点形成。

答案:10.B 11.C
二、综合题
12.(2018·邯郸模拟)武广高速铁路(图1)为京广客运专线的南段,位于湖北、湖南和广东境内,列车最高时速可达394千米。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图2)全长1 142千米,“以桥代路”的长度达159.88千米。

京沪高速铁路“以桥代路”的长度更高达1 061千米,占全线长度的80%。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比较武汉和广州两城市在河流交通运输中的区位特点。

(2)武广高速铁路比青藏铁路走向更平直,请分析其原因。

(3)青藏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都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任选其一分析这样做的原因。

解析:(1)武汉位于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处,广州位于珠江的河口位置。

(2)主要比较两条铁路沿线的地形条件及高速铁路的建设要求。

(3)青藏铁路架桥可以减轻冻土对铁路的影响,同时为动物迁徙留下通道;京沪高铁架桥可以节约耕地,避开其他交通线。

答案:(1)武汉位于河流(长江与汉江)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广州位于河口(珠江口,是河运的起点或终点)。

(2)武广高速铁路沿线地势比青藏铁路沿线地势平坦;高速铁路要求弯道少,运行平稳,节省运营时间。

(3)青藏铁路“以桥代路”原因:沿线地区冻土多、河谷多;给野生动物迁徙预留通道。

京沪高速铁路“以桥代路”原因:沿线跨大江大河多;沿线原有交通线密集,避免与其交叉;避免多占用耕地。

13.(2018·日照一中月考)“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

结合某同学收
集到的一幅茶马古道路线图,回答问题。

(1)指出图乙中聚落遗址分布与河流的关系并解释原因。

(2)说明图乙中村落分布的特点和意义。

(3)分析图甲所在地区自然条件对古道建设的不利影响。

解析:(1)聚落遗址分布在河流的凸岸;原因可从凸岸和凹岸部位流水的侵蚀或堆积作用分析。

(2)村落沿河分布,原因可从生活取水、农业生产两个角度分析。

(3)可从建设成本、线路选择、自然灾害等角度归纳。

答案:(1)位于河流的凸岸处。

由于水力的惯性作用,河水不断冲击河流的凹岸,使其不断被侵蚀;而凸岸一侧则水流缓慢,泥沙不断淤积成陆,无洪涝之灾,适宜居住。

(2)沿河谷分布。

利于取水灌溉,河流沉积,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

(3)地势起伏大(或山谷相间),地质条件复杂,选线受限制大(或工程量大);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多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增加了施工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