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艺与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对接的实证研究
非遗赋能高职教育教学的创新实践研究——以建筑设计类专业为例
总第391期THE SILK ROAD非遗赋能高职教育教学的创新实践研究———以建筑设计类专业为例王向华(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50)[摘要]非遗作为“活态”文化,生动地诠释着传统文化的魅力,坚定地根植着传统文化的自信自强。
在建筑设计类高职院校,以特色鲜明的地域非遗促进专业建设,实现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与非遗技艺融合发展,有利于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文章从“建筑+非遗”的双创人才培养入手,结合非遗传承创新的从业经验,探索了非遗进校园的体制机制保障方法,融专业进课堂的人才培养梯度模式,校企共建工作室共创文化品牌策略,教育价值链提升的产教融合学研共创路径。
[关键词]非遗;建筑设计;人才培养;创新实践[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23)02-0185-08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成就,是民族精神的血脉,是家国情怀的记忆,是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截至2022年底,我国共有4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居世界第一,属于世界非遗大国,彰显着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辉煌灿烂。
党的二十大提出,我们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的软实力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非遗作为“活态”文化,生动地诠释着传统文化的魅力,坚定地根植着传统文化的自信自强。
202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将非遗融入国民教育体系,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在职业教育学校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师资队伍培养力度,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参与学校授课和教学科研,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培训,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研学活动[1]。
非遗赋能高职教育教学,进校园融专业,促进产教融合,培养能工巧匠,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
一、非遗融入高职教育的研究现状与问题(一)非遗融入高职教育的研究现状[作者简介]王向华(1978-),女,汉族,甘肃庆阳人,硕士,讲师。
传统手工艺在高校的教学实践研究
传统手工艺在高校的教学实践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传统手工艺在高校教学的实践研究。
在引言部分中,分析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在首先分析了传统手工艺在高校教学的现状,接着讨论了其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随后探讨了传统手工艺在高校教学的可行性,以及实践模式的探索。
最后根据实践效果进行了评估。
在总结了研究的成果,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对整个研究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传统手工艺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为高校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学、传统手工艺、实践研究、现状分析、困境与挑战、可行性探讨、实践模式探索、效果评估、结论总结、研究展望、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传统手工艺在高校的教学实践研究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手工艺逐渐被淡忘,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逐渐被人们忽视。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作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应当积极开展传统手工艺的教学工作,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目前高校传统手工艺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资源匮乏、学生参与度不高等。
有必要对传统手工艺在高校教学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之道。
通过研究和实践,探讨传统手工艺在高校教学中的可行性,探索新的实践模式,评估教学效果,从而为高校传统手工艺教学的改进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这也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意义所在。
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体现了民族的传统美学观念和工艺技艺,更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底蕴。
希望通过这次研究,能够促进传统手工艺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繁荣做出贡献。
1.2 研究意义传统手工艺在高校的教学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传统手工艺是一种承载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代表,通过对其进行教学研究可以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
传统手工艺具有丰富的实践性和创造性,可以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传统手工艺在高职艺术院校的传承路径研究--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
摘
要: 传 统 手 工 艺正 面 临 艺绝人 亡的 艰 难 处境 。 高职 艺 术 院校 有 条 件 也 有 必要 与 传 统 手 工 艺对 接 ,
传 承 民 间技 艺 、 弘扬 传 统 文 化 。 本 文 以 湘绣 为 例 , 以其在 高职 院校 的传 承 实践 ,探 析 了传 统 手 工 艺在 高
等诸多发展瓶颈 ,严重制约了传统手 传统 手工艺 的传承模 式 ,是 当前传 衔 、 “ 企业 专家 + 骨 干教 师” 为 中 统手 工艺传 承的热点 问题。湘绣是 坚 的专业教学 团队
7 6 l 十 田 科 技蔗 掌2 0 1 4 . 0 4
r 研究与探讨 A c a d e m i c R e s e a r c h I
有 的 精 神 价 值 和 文 化 内涵 ,具 有 艺 计 教 学 实 践 中 ,一 个 突 出现 象 就 是 学 生 过 度 依 赖 计 算 机 ,手 绘 技 能 、
术 职 业 学 院在 全 国首 开 湘 绣 设 计 与 在 “ 文化强 国” 、“ 文化 强省 ”战略 模 型制 作等 都 不 同程 度欠 缺 火候 。
职 艺 术 院校 的 传 承路 径 。
关键词 : 手工艺 ; 高职 ; 艺术 院校 ; 传 承 路 径 传 统 手 工 艺 在 当代 正 面 临 艺 绝 展 处境 ,产 业 的 转 型 升 级 迫 在 眉 睫 。 人 亡 的 艰 难 处 境 。高 职 艺 术 院 校 有 面 向产业 、服 务产 业 、提 升产 业是 高 职学 院 的办学 理 念 ,因此 ,高 职艺 术 设 计 专 业 在 传 统 手 工 艺 产 业 转 型 升 我 国传 统 手 _ 丁艺 的 代 表 。2 0 0 6年 ,
产 项 目湘 绣 代 表 性 传 承 人 刘 爱 云 , 成 立 刘 爱 云 大 师 T 作 室 ,引 入 企 业 项 目 ,细 化 分 配 到 大 师 工 作 室 和 各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与传统手工艺协同发展研究
, 1 2 3 , 李 洁 曹 海 琴
传 统 手 工 艺 是 中 华 民 族 文 化 艺 术 的 瑰 宝 以 其 , 、 、 精 湛 的 技 艺 丰 富 的 门 类 和 传 世 的 佳 作 悠 久 的 历 史 , 蜚 声 海 内 外 在 世 纪 全 球 化 的 新 型 经 济 和 文 化 格 2 1 。 传 统 手 工 艺 中 蕴 含 局 中 依 然 不 失 借 鉴 和 启 迪 意 义 , 。 着 丰 富 的 美 学 知 识 正 是 高 校 艺 术 设 计 教 育 的 源 泉 , 但 是 目 前 传 统 手 工 艺 和 高 校 艺 术 设 计 专 业 都 面 临 。 , ; 传 统 手 工 艺 缺 乏 创 新 后 继 无 人 高 校 艺 发 展 困 境 往 往 重 视 对 西 方 , 术 设 计 专 业 在 教 学 内 容 的 选 择 上 , , 现 代 艺 术 的 鉴 赏 而 忽 视 对 本 民 族 艺 术 的 传 承 缺 乏 。 , 民 族 文 化 根 基 两 者 之 间 相 互 排 斥 也 让 彼 此 的 处 。 , , 因 此 想 要 走 出 这 个 困 境 就 需 要 探 索 境 更 加 艰 难 , 如 何 借 助 高 校 艺 术 设 计 教 育 的 优 势 培 育 立 足 本 土 文 化 的 现 代 设 计 创 新 人 才 和 符 合 现 代 审 美 设 计 的 手 让 中 国 悠 久 的 手 工 艺 文 化 自 然 地 融 入 , 工 优 质 品 牌 到 现 代 生 活 中 成 为 文 明 生 活 的 有 机 组 成 部 分 实 , 。 现 这 一 目 标 需 要 高 校 艺 术 设 计 专 业 与 传 统 手 工 艺 , 实 现 两 者 的 协 同 发 展 彼 此 契 合 并 形 成 合 力 , 。
区域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开设非遗手工艺课程的研究
区域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开设非遗手工艺课程的研究作者:云宁来源:《大东方》2019年第02期摘要:“非遗”传统手工艺在当前面临着极大困境,要想弘扬、传承,解决这一问题就是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开辟传统手工艺教学,借助这一平台得以实现。
这既是对“非遗”传统手工艺的挖掘、传承与保护,又对推进文化、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性地位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民间手工艺;高校;艺术教育我国的文化遗产极其丰富,随着经济全球现代化,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手工艺面临着人亡艺绝、后继乏人的困境,要想弘扬、传承这些宝贵的艺术遗产,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艺术人才为目标的区域高等艺术院校、系,不仅应该而且要发挥其在人才、科研、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并有所作为。
解决这一问题就是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开辟传统手工艺教学,借助这一平台得以实现。
实施这一举措,对挖掘、传承与保护有着推进文化、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性地位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高校艺術设计教育开设传统手工艺课程的重要性、战略性意义及其价值研究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开设传统手工艺课程在传承与保护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挖掘、挽救、传承的战略性地位及作用。
一是传统手工艺教育在技能及生产工艺训练、材料的研究、设计方法掌握、设计能力培养以及手工艺文化历史传承等方面有一定基础及过人之处使其成为现代艺术设计人才知识要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通过学习者的传播和创新,使手工艺得到良性的发展。
二是研究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开设传统手工艺课程更具有重要性和战略性意义。
第一,当前面临着人亡艺绝、后继乏人的历史困境。
我国开设有艺术类专业的高校,特别是专业型艺术院校,应主动承担起“非遗”保护、继承和传播的责任。
第二,艺术设计课程,在传统手工艺的产业中能够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探究起到发挥的作用。
找到适合艺术类院校教育和“非遗”相融合发展的关键点,建立起两者结合的课程学科体系。
三是提高艺术生的多面技能和就业谋生渠道。
四是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类的人才断层及培养具有理论基础又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综合人才,对于推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民间艺术下高职艺术类的资源对接研究-民间艺术论文-艺术论文
民间艺术下高职艺术类的资源对接研究-民间艺术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苏州有很多传统的民间艺术逐渐消亡,保留这些民间艺术迫在眉睫。
苏州折扇传统制作工艺与高职艺术类专业实现资源对接,在高职院校的课程里引进苏州传统民间艺术,既可以丰富课程资源,也可以使传统工艺得到保存。
关键词:民间艺术;苏扇;艺术类专业;资源对接苏州是古老的吴文化发祥地,在悠久的历史沉淀中形成了丰富且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艺术资源,苏州折扇技艺就是其中的一种(以下简称苏扇)。
苏扇以其外形,可区分为折扇、绢宫扇两大类,如果再加上材质,又可以加上檀香扇。
苏扇在明始迅速发展,这与当时苏州聚集了大批文人雅士分不开。
在扇面题字作画成为文人显示自己身份与才艺的一种手段,所以受到当时广大文人的追捧与喜爱[1]。
把民间传统工艺技术引进高职教育,实现民间艺术与高职艺术类专业教育的资源对接,是振兴传统工艺的一条创新之路:一方面,可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辟了新路径;另一方面,可以也极大地拓展高职艺术类专业的发展道路和文化品位。
一、探索民间艺术与高职课程的对接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的积淀,在现代社会面临消失的危险。
高职院校里的艺术类专业对本土民间艺术了解都很少,更谈不上传承和发扬。
民间艺术与高职艺术类专业的资源对接,可以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保护、传承和发扬本土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功能。
所谓资源对接,即两种不同资源为达到同一目的或各自目的进行共享和结合。
资源对接关键是课程的对接,对此,健雄学院艺术设计系所作的实践探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探究其在高职艺术教育中的对接点从苏州民间艺术文化传承、创新角度为切入点,从理论层面明确高职教育对民间文化及艺术资源保护、利用和传承意义,明确高职艺术类专业传承民族文化艺术的责任与使命,高职教育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与使命,了解民族文化资源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对苏州主要民间艺术类型、形态特征进行研究,了解其特色和发展状况,探究其在高职艺术教育中的对接点[2]。
传统手工艺与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对接的实证研究
传统手工艺与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对接的实证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传统手工艺品被设计师加以改良和利用,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生活需求。
但是,传统手工艺是一种与时间和空间相关的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这就需要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与传统手工艺的有机对接,打破传统艺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界限,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对该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一、传统手工艺的现状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法将民间传统手工艺定义为“以手工技艺为主体,借助器械或工具作业,具有地域性、民间性、传承性和创造性的作品和技艺”。
传统手工艺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但是,近年来,由于现代化生产方式的普及和现代消费文化的影响等因素,许多传统手工艺正在逐渐消失。
因此,对于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是为社会需要培养适应职业市场的实用型设计师而设置的学科。
这种模式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将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机的结合。
此外,目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开设了更多的数字艺术与设计专业,吸引了更多有艺术才华的年轻人,该学科已成为培养现代创意设计人才的重要平台。
1. 设计师进村将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与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相结合,采取设计师进村的形式,以实地调研的方式,与手工艺人员直接交流,了解他们的手工艺技术,探索与之结合的创新方式。
同时,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了解传统手工艺的文化背景和特点,进而为手工艺品的设计和创新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
2. 跨界合作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可以通过与传统手工艺文化机构、博物馆等进行合作,组织开展以传统手工艺为主题的展览、论坛等活动,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学习传统手工艺,推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与此同时,也可以利用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优势,将传统手工艺品进行包装和设计改良,使之更符合现代审美。
3. 产业化推动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可以与手工艺合作,将手工艺品产业化。
将手作引入高职艺术设计课程的探究
将手作引入高职艺术设计课程的探究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偏向于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使用电脑等电子设备,使人们的触觉、味觉、嗅觉等质感的体验大大降低,与此同时,这一情况也影响了高职艺术设计课程中手工制作的应用。
然而,手工制作依然十分重要,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
因此,将手工制作引入高职艺术设计课程中会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感受到艺术,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诠释和传递文化精华。
一、手工制作的重要性1.开发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而艺术设计是兼具创意和技能的行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更强调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手工制作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空间感知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2.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
手工制作涉及到工艺品、陶器、织品、刺绣等领域,这些领域往往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背景和价值。
学生通过手工制作工艺品、织品等,能够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文化遗产,掌握多种创作技巧和经验,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
3.培养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手工制作过程中需要学生多次反复地打磨、绘制、拼接等,这需要学生精益求精、耐心细致地完成每一步操作。
而这一过程中,学生还需要克服因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而产生的挫败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意志力和自信心。
二、手工制作如何引入高职艺术设计课程中1.设计手工制作课程。
开设手工制作选修课或实验课,通过制作模型、雕塑、工艺品、陶瓷等实物来演示和展示他们的艺术设计作品。
课程的开展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加强艺术设计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艺术设计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2.搭建工坊体验区。
在校内搭建一个工坊体验区,让学生可以在其中采用传统的手工制作方法制作自己的作品。
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工艺品和文化元素,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艺术设计基础,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审美水平。
传统手工艺在高校的教学实践研究
传统手工艺在高校的教学实践研究1. 引言传统手工艺是我国独特的文化遗产,包括了很多精美的工艺,如金银锻造、雕刻、刺绣、陶瓷、书法等。
这些手工艺具有独特的价值,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艺术欣赏能力等,因此在高校教学中应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应用。
本文探讨了传统手工艺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实践经验、问题与对策,旨在为高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
2. 传统手工艺在高校的教学实践现状2.1 传统手工艺的应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注重传统手工艺的应用。
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学习传统手工艺已成为必修课程之一。
同时,各高校也纷纷成立了手工艺协会、工作室,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此外,还有一些高校开设了针对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手工艺课程,如手工缝纫、手工制作饰品等。
2.2 传统手工艺的实践经验实践证明,传统手工艺的教学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通过手工制作,学生能够锤炼动手能力,提高操作技巧,培养自信心和毅力。
其次,学习传统手工艺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文化体验,并且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最后,手工艺制作是一种非常好的减压方式,在工作和学习之余,也能够为学生带去愉悦和放松。
2.3 传统手工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然而,在应用传统手工艺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手工艺制作需要较高的技术和时间成本,因此需要耐心和毅力,这对一些学生来说可能比较困难,尤其是非艺术专业的学生。
其次,由于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已经遭受了一定的冲击,有些手艺人也可能无法很好地将手艺传授给学生。
最后,一些学校在开设手工艺课程时缺乏足够的设备和场地,也给教学带来了困难。
3. 如何加强传统手工艺在高校的教学实践3.1 加强传承为了更好地应用传统手工艺,需要加强传承工作。
可以通过对手艺人进行挖掘、培养和扶持,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以此保障传统手工艺的传承。
同时,政府和社会也可以通过资助等方式来支持传统手工艺的发展。
3.2 完善手工艺教学体系除了加强传承之外,还需要完善手工艺教学体系。
艺术设计教学与传统手工艺结合的案例
艺术设计教学与传统手工艺结合的案例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传统手工艺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
但是,传统手工艺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依然存在。
如何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且能够将其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是当前艺术教育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案例介绍本案例选取了某高等院校设计专业的课程“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艺术设计”的教学内容为例,通过对该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和启示:1. 课程设置该课程旨在通过对传统手工艺和现代艺术设计理念的介绍和比较分析,引导学生们探索两者之间的联系与融合。
具体而言,该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传统手工艺概述:介绍中国古老而丰富多彩的传统手工艺文化,并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其中的魅力。
- 现代艺术设计理念:介绍现代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其应用和发展趋势。
- 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艺术设计的结合: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作品。
2.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
其中,实践操作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传统手工艺文化,并将其运用到现代设计中。
3. 教材选择在该课程中,老师选用了一些优秀的教材作为辅助教材。
这些教材既包括经典著作,也包括一些新近出版的优秀作品。
通过对这些教材的阅读和分析,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传统手工艺和现代艺术设计之间的联系和融合。
4. 评价方式在该课程中,老师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包括作品展示、课堂演讲、论文写作等。
通过这些评价方式,学生们不仅能够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思考,还能够锻炼自己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效果通过对该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可以看出该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们的兴趣得到了激发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学生们对于传统手工艺文化和现代艺术设计理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中职学校有效传承民族传统手工艺的实践探析
中职学校有效传承民族传统手工艺的实践探析一、了解民族传统手工艺的特点民族传统手工艺是指传承于民间的,代表着民族文化传统的手工制品和技艺,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它在设计、工艺、结构、色彩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和民族风格。
由于它所代表的是一种民族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遗产,因而在传承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和传承其独特的文化属性。
同时,在制作过程中,要注重传承其原始的制作技艺和历史演进过程,让学生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内在精神。
二、创新教学方法,打造互动式学习环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手工艺,除了理论课程的传授,我们还可以采用实践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传统媒介工具、拼音输入法、百度或其他网上资源,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所学传统手工艺品。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和老师进行有效沟通,例如在课堂上整合诸多传统工艺项目,如扎染、土布、蜡染、田字格、刺绣等线下实践教学,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
同时,教师可以设置小组互动环节,让学生之间互相协作、相互探讨,共同完成手工艺品的制作任务。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正的体验和收获。
三、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与传承民族传统手工艺作为中国的文化符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因此,在传承过程中,要注重挖掘和传承其文化属性和内涵,让学生在制作手工艺品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和价值。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我们可以紧密结合传统手工艺和现代时尚元素,让学生学会发掘、利用和创新传统工艺技艺,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例如,在传统绣品上加入现代元素或转化为现代化的装饰品;或将传统的砚台制作技艺融合到现代工艺品设计中去;或将传统的木雕技艺转化为现代摆件制作等等,让学生在创新传统手工艺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体会到它的文化底蕴,也能够将其运用到现代的设计中去。
总之,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是一种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自信的呈现。
非遗文化融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与探索
非遗文化融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与探索摘要:非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门将来为社会培养优秀创意人才的重要学科,也需要注重传承和发扬非遗文化。
本文从非遗文化的概念入手,介绍了非遗文化的历史与意义,以及其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此外,文中还探讨了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中融入非遗元素的方法,以及学生在实践中的反应和体验等。
经过实践和探索,作者得出了一些结论和经验,该文旨在探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融入非遗文化的实际效果,以期更好地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非遗文化,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传承,发扬,实践前言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一直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宝库。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元素消失或逐渐淡化。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传统文化的恢复和发展,许多人开始尝试将非遗文化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以期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到现代艺术设计中。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作为培养优秀创意人才的重要学科,也应该注重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非遗文化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一、非遗文化的概念及其历史与意义(一)非遗文化的概念非遗文化是指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缩写,是指被记载在口头、行为艺术、物质和媒介等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遗文化形式主要包括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社会实践、风俗习惯以及有关自然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等方面,旨在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非遗文化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焦点之一,被认为是构成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部分之一。
(二)非遗文化的历史非遗文化的历史可追溯至中国自古以来。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最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之一,这些遗产的历史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记录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在古代,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主要依靠口耳相传。
在古代社会中,老祖先们利用语言、歌曲、戏剧等形式将生活智慧、民间技艺和信仰文化传承给后人,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
民族工艺传承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融合
民族工艺传承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民族工艺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融合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种融合既能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又能推动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发展。
本文将从民族工艺传承的重要性、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和融合的实践案例三个方面来探讨民族工艺传承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融合。
首先,民族工艺传承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传统民族工艺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厚重感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然而,由于现代工业化和消费主义的影响,传统民族工艺正面临着退传和失传的危机。
因此,传承民族工艺成为了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其次,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在培养人才和推动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通过培养专业人才和推动创新设计,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着学科单一化和缺乏实践环节的问题,导致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不强。
融合民族工艺和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可以达到传统文化的保护、创新设计的推动和人才培养的目的。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融合。
首先,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应增加对民族工艺的研究和传承的课程设置。
通过开设民族工艺研究与传承的专题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传统工艺技艺,从而保护和传承民族工艺。
其次,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应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
传统民族工艺的传承需要实践验证和实践经验的积累,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应通过实践项目、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民族工艺的传承中去。
再次,鼓励学生进行民族工艺创新设计。
民族工艺的传承并不意味着简单的重复,而是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应鼓励学生以传统民族工艺为基础,进行创新设计,推动传统工艺的发展。
最后,加强高校与社会工艺机构的合作。
高校可以与民间工艺机构进行合作,共同开展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创新。
通过合作交流,高校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民俗工艺的传承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创新空间。
综上所述,民族工艺传承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融合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创新设计的推动和人才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融入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教学的探索
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融入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教学的探索□刘光炜摘要:该文针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审美特点,探究将其融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造型基础课程教学的方法,通过解析当前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教学模式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价值,提出人文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融入造 型基础课程教学,既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发展,又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学生逐渐具备全面创造能力。
关键词: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造型基拙教学教学心得A R T EDUCATION R ESEA R C H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现代知识素养与合作 精神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
艺术设计专业 具有不同于其他高职专业的特性,其知识体系既有技能操作的 特点,也有人文学科的特点。
部分教师往往在艺术设计教学中 强化功能分析与问题解决,忽略心灵沟通、精神建构,忽略学生 自我完善的可能性。
中国著名思想家梁漱溟强调教育的真动机 为“求友”,即获取人生学习的知己,共同完善理想向上的人生目 标,“在自己求友,又与青年为友”,这似乎是中国较早的素质教 育或终身教育言论。
因此,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 程教学不能局限于以绘画技能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筒单的教学 方式会阻碍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现代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目 标是“强基础、崇创意、尚人文”,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与滋 养。
_、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程特点解析高职院校对于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程的改革一直是业 界关注的焦点,各种观点兼而有之,有的主张整合,有的主张拆 散,甚至有的主张废止,但在艺术设计专业的视觉审美训练及人 文素养的完善方面,业界观点相对一致。
因此,造型基础课程需 要改进与完善。
造型基础课程是围绕二维与三维设计的集观 察、思维、审美、表现为一体的视觉语言训练,一般包含素描、色 彩、三大构成、创意图形等相关课程项目。
传统民间艺术在高职艺术类课程中的创新发展策略——以苏绣为例
Yi Shu Ping Jian传统民间艺术在高职艺术类课程中的创新发展策略———以苏绣为例张艳华王宝军张桂平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摘要:民间艺术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不断的发展与传承中,民间艺术中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在当今社会受到了很大的制约,面临着新工艺技术的冲击,在这种困境下如何把传统的民间艺术进行创新与传承,尝试在高职艺术类课程中进行教学实践。
本文以苏州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艺术产品苏绣作为案例,提出问题,通过基础课程融合、专业方向课程、工作坊、订单式培养、建立研发中心等多种教学方式,探索出民间艺术在艺术类课程中的创新发展策略。
关键词:传统民间艺术苏绣艺术类课程创新发展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2-0138-03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苏州民间艺术资源对接本土高职艺术教育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6-ZX0115-00004;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三级联动”科研基金项目《基于“创意集市”背景创建校企联动课程改革新模式———以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7SJLD05。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民间艺术不断的被人们所提及与重视,然而传统的民间艺术,手工技艺在传承与发展上却逐渐没落,随着老一辈传承人的年龄增长与数量的减少,而当下的年轻人又不愿意传承技艺,导致很多传统民间艺术正逐步在社会中遗失。
如何让更多的人去接受传统技艺,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追溯到源头,要从根本入手,从人才的培养上进行思考,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各行各业人才输出的基地,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地方。
传统民间艺术的深入发展,离不开高校人才的培养,如何把传统民间艺术在艺术类课程中体现,以苏州刺绣为例,进行策略的创新与发展,提出适合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之路。
一、传统民间艺术———苏绣概述苏绣是江苏苏州刺绣的简称,它以产生之地命名,历史上苏绣广泛存在于苏州的城乡。
高职艺术教育教学中开发利用传统手工艺资源的实践探索——以无锡工艺学院传统手工艺课程教学为例
高职艺术教育教学中开发利用传统手工艺资源的实践探索——以无锡工艺学院传统手工艺课程教学为例作者:陈珊来源:《辽宁丝绸》 2017年第4期〔摘要〕传统手工艺具有丰富多样的技艺形态,然而在传承中面临创新不足和市场考验。
作为高职传统手工艺教学,应挖掘设计资源,特别是本土的手工艺资源,丰富课程教学的创作素材,让学生既感悟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又体验手工艺带来的创作乐趣。
并积极思考如何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有效载入传统手工艺资源,探索传统手工艺与高职传统手工艺课程有效对接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艺术教育;传统手工艺1 我国传统手工艺文化传承现状我国的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技艺形态丰富多样,包括纺织、刺绣、扎染、蜡染、陶艺等诸多品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折射出人们的造物智慧。
当前,传统手工艺受到空前的重视并逐步走向复兴。
近几年,一大批传统手工艺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使得传统手工艺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振兴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战略。
传统手工艺正走向传承发展的道路。
手工艺人应坚持和坚守工艺之道、秉持工匠精神、传承工艺文脉,保护传承好民间工艺文化的种子,积极传承和保护传统工艺中技艺、材料、工具、样式等的优良基因。
传统手工艺面临市场的考验,传统手艺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生产模式陈旧,缺乏品牌意识,质量良莠不齐,高质量产品少;产品创新不够,缺乏营销理念;手艺后继堪忧,缺乏传承培养等问题。
传统手工艺凝结着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和文化,具有厚重的历史感,这种历史感在现代多样性的文化产品中并不受现代人的喜爱,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传统手工艺自身具有的“沧桑感”和与时代脱节的疏离感以及无力创新和市场需求萎缩的无奈感。
2 高职传统手工艺传承现状由于传统手工艺人的减少,以及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造成许多传统工艺无法得到很好的传承,造成传统手艺的断代,也使民族文化得不到发扬。
如传统的手工印染工艺、刺绣工艺在现代服装和服饰中运用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简约快捷的数码印花、电脑刺绣等现代工艺,中间缺乏民族的传统文化内涵。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传统文化在高职艺术教育中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传统文化在高职艺术教育中的创新与实践研究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传统文化、高职、艺术教育、创新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问题的提出最近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呼声不断,而当今最热门的高职艺术专业也都在着手将传统文化与艺术教学进行融合,然而面对作品缺乏自主性,对西方文化的“拿来主义”、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存在着敷衍与惰性等等这些问题,使得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倡导加强创新或改革,以便传统文化能更好地融入到艺术专业的教育教学中。
而创新也不能忽视根源性的问题,包括积极分析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根据他们自身的规律,设计可行的教学方法,以此培养高职艺术类学生的专业能力。
同时还要关注艺术专业发展和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最新动向,运用最新科技发展成果,促进教学发展的与时俱进,才能完成对传统文化结合高职艺术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
课题界定所谓传统文化在高职艺术专业中的创新和实践,就是在高职艺术教学中,巧妙地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融合其中,作为教学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有专业水准和文化底蕴;同时还要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民族特质和传统优良的文化以及在当今国际上的影响力,对高职艺术专业进行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规划上的创新,如,课程设置中可先进行试点模块,结合校企合作,设置传统文化教学课堂模块和建立传统文化细分专业工作室等等,以此提升高职艺术学生的专业素养,还能起到国内外传播及宣传交流的作用。
本课题所研究的对象为高职艺术专业大一到大三的学生,还要涉及高职艺术专业五名教师。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艺术教育作为现在各大中小学以及大专院校的重点培植对象,在国内高职院校中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得益于高职院校一直不断地在探索和发掘创新点,而将传统文化融入艺术教育中,具备创新式的人才培养特色,也是现今众多国家教育机构正在争相研究和进行试点的重要课题,在高职艺术教育中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能充分表达出我们神秘的东方色彩,也能更好的起到国际传播及交流作用。
高校课题申报:“工匠精神”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学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工匠精神”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学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工匠精神、艺术设计、学科教学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1一、问题的提出工匠一词在我国最早指的是手工业者,即“百工”其工作大多为“创物”,古代工匠敬畏工作,技艺严苛,还对工艺怀有一种绝对的专注和执着,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
《周礼˙考工记》记载“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
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
”足见我国古代对工匠专业性、重要性和创造性的认可。
“百工”具有创造性的一支发展至今就是艺术设计专业,只是外延从单纯的创物扩展至对环境的改造,和虚拟网络空间扩展感受性。
如果说当前中国制造遭遇形象危机,映射在高等教育上就是“工匠精神”的缺乏。
反映在艺术设计专业上的主要症结是:其一、设计作品缺乏对精益求精的追求;其二,缺乏创新精神;其三是缺乏对艺术创作的坚守精神。
这是艺术设计专业当前面临的危机,当前许多高校的应用型转型也正是正视了这些存在的危机。
“匠人”培养大户的艺术设计专业更应该回归行业的“工匠精神”,力图做到中国传统工艺美学的“材美工巧”。
1.2 课题界定由于“工匠精神”是艺术设计专业的职业“传统”,发扬光大这种职业精神,要从专业的特殊性出发,在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不仅仅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也要将职业素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
高等教育的目的不是实现就业而是人的可持续发展,以职业建构丰满的人格,为社会为行业服务。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应重视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同时在加强技能型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我国古代“工匠精神”历经几千年的沉淀,根基深厚,在当代的发展中特色鲜明,在国家的支持下成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硬指标的“软内涵”。
工匠文化为我国古代社会繁荣的重要支撑,正因如此,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代,国家和高校都将“工匠精神”做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要素。
在职业教育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教育的研究
在职业教育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教育的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庆典、知识与实践技艺等多种形式,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宝贵遗产。
在职业教育领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不高。
传统的职业教育更注重传授技能和知识,往往忽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教育融入职业教育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不仅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可以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深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在职业教育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教育的可行性与效果,为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做出积极的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在职业教育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教育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深入分析这种教育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就业前景和文化传承的影响。
通过对现有研究和案例的梳理和总结,旨在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来说,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 在职业教育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教育的实施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和挑战?2. 如何有效地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教育到职业教育中,实现艺术传统与技能培训的有机结合?3. 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就业前景有何影响?4. 面对现实挑战,如何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普及和发展?5.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1.3 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内涵。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融入职业教育中,不仅可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丰富的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文化自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4 年5 月下 第1 0 期 ( 总第3 4 0 期)
中国教 育技术 装 备
于部分 院校艺术 设计教 育的匆忙 上马 ,带来专业 重复设置 、人才培 养定位 不 明确 、师资力 量薄 弱、毕业生 动手实 践能力差 等一系 列 问题 ,高等艺术
麟
1 0 . 3 9 6 9 / j .i S S r 1 . 1 6 7 1 — 4 8 9 X . 2 01 4 . 1 0 . 1 0 2
传统手工艺与高职艺术设计教育 对接 的实证 研究
术
◆ 赵 继 学
摘 要 当 前 ,很 多传 统手 工 艺正 面 临艺 绝人 亡 的艰 难 处境 , 高等 艺 术院 校 以培 养 艺术 后备 人才 为 己任 ,有 义 务传 承保 护传 统手 工 艺 。本课 题通 过 传统 湘 绣在 高 职院 校 的传 承实 践 ,探 究
认识 生活 、生 成价值 、构建 意义并 最终付 诸行动 ,进一 步 巩 固能力 。如 有条件 ,还可通 过社 会服务 项 目的延伸 ,组 织相关活动 ,达到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提升的 目的 。 3 )在 心理健 康课的教学环节 上,要重视能 力训 练和养 成 ,心理 知识 以 “ 适用 ” “ 够 用 ”为原 则。 以能 力为本 位 的心理健康 课在情 境导入 、任务设 计等模 块要基 于学 生 的 知识 能力 基础 、职 场能力 需求 ,体 现 “ 以学生 为本 ”的教 学理 念 。在 合班教 学过程 中要尽 量还 原生活 、激发 兴趣 、 学生 自主,融知 识拓展 、行为 训练 、人 格修炼 、心 智培 育 于一体 ,摆脱大班课堂的沉闷和单调 。训练 内容要重实用 、 强发展 ,训练方法要重体验 、强操 作,评价方式要重绩效 、
2 )在心理健康 课教学方法上 ,要采取课 堂上下、学校 内外 多线并 举的递 进式教 学,即 :由课堂 贯穿情境 引领 学 生掌握解决某一 问题 的步骤及知识 ,达到能力 目标 的实现; 再 由学生学 习团 队 自主进 行课上 、课下 的实践项 目训 练,
参考文献 [ 1 ]权福军 .“ 体验式学 习”在 高校德 育教学中的运用 [ J ] . 中国成人 教育 , 2 0 0 3 ( 7 ) : 6 6 . [ 2 ]郑 春 雨 .高 职 学 生 心 理 素 质 教 育 的 职业 导 向 性探 讨 [ J ] .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 2 0 1 3 ( 1 ) : 4 9 。
两者 对接 的可 行性 与途 径 。
精 神生活 ,拥 有悠 久的历 史和辉煌 的过 去。然而 在现代 文 明的冲击下 ,许多传 统手 工艺赖以生存 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
经济 基础 、文 化土壤 逐渐遭 到破坏 ,一些 珍稀 的传统手 工 技 艺伴随 着老艺人 的逝去 而销 声匿迹 ,传 统 民间手工艺 面
阶 段性 研 究成果 。 作 者 :赵继 学 ,湖南 工艺 美 术职 业学 院副教 授 ,研 究方 向为艺 术设 计教 育 ( 4 1 3 0 0 0 )。
则 是能 力本位 、任务驱 动、行动 导 向。心理健康 课尽 管是
一
引用体 验式 学习元 素,创设 可 以激 活或诱 发学生体 验 的情
有独 特 艺术风格 的工 艺美术 。它 历 史悠久 ,门类齐全 ,品
种 丰富 ,技 艺超群 ,是劳 动人 民智慧与汗 水 的结 晶,是 中 华文 明 的精 髓,几 千年来 不断地满 足着人 民的物 质生活 和
, I c
.
基 金项 目:本 文系湖 南省 教育科 学规划 课题 “ 湖南传 统手 工艺在 高职 艺术 院校有 效传承 途径 研究 ” ( 课题 批准 号:X J K O 1 2 C T M O I O )
境 , 引 导 学 生 进 入 心 理 体 验 场 ,促 进 反 思 性 表 达 , 引导 其
门公共 基础课 ,但它是 培养学 生职业 社会 能力的主 渠道
和 重要 载体 ,本 教学案例 推动 了原有 课程模 式的转 型,提
升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4 )O D P A E五步教学法 与学生 的心理需 求相符 ,使 学生 在 体验 和分享 的互动 过程 中掌握 自我 探索 技能、心理 调适 技能及 心理 发展技 能。近几年 ,学校新 生心理 测试筛 查率 明显低于全国平均常模。 启示 1 )在心理健康 课的教学模式上 ,要实现 从重 内容到重
文章 编号 :1 6 7 1 - 4 8 9 X ( 2 0 1 4 ) 1 0 — 0 1 0 2 — 0 2
1 传统手 工艺的生存现状
传 统手 工艺是劳 动人 民在长期 生活实 践中适应 生活 需 要和 审美要 求 ,就地 取材 ,以手工生 产方 式为主形 成 的具
工艺以其低 碳、环保 、高附加值 、可持续发展等诸多优势 ,
成 为“ 文化强国” “ 文化强省” 战略的首选 目标 。 而面 向产 业、
服 务产 业、提升产业 , 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及功能定位 。
传 统手 工艺与 高职设 计教 育的对接 符合 国家政策 导 向,必
将 得到政府 和社会相关组织的大力支持。 近十 年来 ,艺术类 专业在 全 国遍 地开花 ,其 中艺术 设
强过 程 。
过程、从重认知到重评价 、从教 师中心向学生 中心的转变 , 注重情 感层 面的价 值评价 ,不仅 要让学生 认知有 广度 、理 解有深 度 ,评价 还要 有温度 ,即积极 评价 ,学生 的行动才 可能有 力度 。必须遵 循知一 情一 意一 行 的心理形 成规律 , 做到使学生情动、心动,最终行动 。
关键 词 手工 艺; 高职 ;艺术 设 计教 育 中 图分 类号 :G 7 1 2 文献 标识 码 :B
临着艺绝人亡 的艰难发展处境 。
2传 统手工艺与高职设计教 育对 接的可行性
传统 手工艺蕴 含着 中华 民族 特有 的精神价 值和文 化 内 涵 ,在 “ 文 化强 国 ” “ 文化 强省 ”的战 略背 景下,传 统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