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新时代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历程
06决策探索2019.8下新时代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历程 文/王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这种承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生动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群众观,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我国自1986年扶贫开发以来,通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几千万贫困人口稳步脱贫,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第一次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2014年将每年的10月17日作为“扶贫日”,强化扶贫理念与实践基础。
精准扶贫是新时代我国扶贫战略思想,也是提高扶贫开发效果的必然选择。
精准扶贫政策是党中央为促进共同富裕、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政策创新和政策举措。
通过对我国反贫困的历史的梳理和研究,有助于加强对精准扶贫思想的认识,从而助推我国反贫困事业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一、新时代精准扶贫思想阐释习近平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根据时代要求,提出了精准扶贫伟大战略思想。
精准扶贫是新时代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精准扶贫思想充分体现了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以消灭贫困、改善民生、补齐民生短板为核心,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观,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聚焦民生福祉,解决困难群众生存困难,是共产党人的责任与使命。
坚持党的领导,汇集人民团结力量,实现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人民主体地位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
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思想以来,经过6年不断努力奋战,不仅使中国几千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也在世界反贫困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中国的脱贫攻坚正在为世界反贫困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一伟大理论和实践的胜利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要道路的科学性、正确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精准扶贫是扶贫攻坚的基本方略
精准扶贫是扶贫攻坚的基本方略目录内容摘要: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基本要求与主要途径是“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
一、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
二、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
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
四、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障。
五、当前脱贫攻坚的有关工作安排。
精准扶贫是扶贫攻坚的基本方略汤平建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其中明确提出,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
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基本要求与主要途径是“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
“六个精准”是指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要精准;“五个一批”是指依靠发展生产、易地扶贫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各脱贫一批。
一、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全会决定在“十三五”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近日,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对“十三五”脱贫攻坚作出安排部署。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
这个目标的主要内容是,到2020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是“两个确保”。
“两不愁”就是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就是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两个确保”就是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二、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
到2014年底,全国仍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
实现到2020年全部脱贫的目标,每年要减少1000多万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角下对精准扶贫的若干思考
113经济智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角下对精准扶贫的若干思考目前精准扶贫工作所面临的现实困难扶贫对象的自我认识相对薄弱:在我国大多数贫困群众中,多数扶贫对象意识相对薄弱,对贫困认识不到位,部分贫困对象甚至以贫困为荣以被国家救助为荣,存在思想贫困,使得整体扶贫工作推进相对困难,在具体的扶贫过程中,我国因地制宜推行的精准扶贫政策具有着突出的现实优势,精准扶贫的推行使整体扶贫工作的开展进度得到有效提升。
然而在具体的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帮扶干部虽然能够将相应的扶贫内容于以有效的应用于整体扶贫对象,但部分工作人员自身往往尚缺乏优质的扶贫意识,而使整体扶贫工作存在较为严重的被动推动问题,大部分扶贫对象在接受扶贫工作中往往采取被动接受的工作方式,而不去主动增强自身脱贫意愿和增强脱贫技能,进而使扶贫工作存在无效化的风险,脱贫扶贫工作具有极为突出的施舍性质。
扶贫对象自身的差异性特征相对突出:虽然我国的精准扶贫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已经得到了较为突出的现实进展,但大部分扶贫对象还存在着较为突出的差异性变化,扶贫对象自身的差异性变化使得整体扶贫对象的脱贫意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影响,导致部分扶贫对象不愿对政府所传递的优质扶贫知识进行有效的学习,进而使其所想传授的脱贫技能无法得到有效的构建,是扶贫工作在具体的推进过程中的中梗阻。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域下对精准扶贫予以进一步优化的具体方式以习近平脱贫攻坚思想为引领,对精准扶贫予以细化:在进行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将习近平脱贫攻坚思想作为整体扶贫工作的思想引领。
习近平脱贫攻坚思想在脱贫工作中其主要的内涵便是大力发展乡村教育,由此使教育脱贫能够成为我国精准脱贫的有效推进力,在进行精准扶贫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对扶贫流程进行有效的设计,在具体的流程设计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应用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对整体扶贫工作的流程进行有效的构建,需要进一步对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动态管理以及精准考核四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细化。
2024年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2024年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总结2024年是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之年,也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重要一年。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响应、精心组织,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以下是对2024年精准扶贫工作的总结,分为背景、工作内容、成效和展望四个部分。
背景:2024年,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然而,贫困问题仍然严峻,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和深度贫困地区的群众生活条件依然相对困难。
因此,2024年仍然需要继续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坚实保障。
工作内容:2024年,精准扶贫工作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产业发展、教育支持、健康扶贫和社会保障。
产业发展方面,重点推动适应当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的产业发展,鼓励贫困户发展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等产业,提高贫困户的收入水平。
教育支持方面,加大教育投入,提升贫困地区教育质量,保障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良好教育。
健康扶贫方面,深化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健康扶贫力度,保障贫困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社会保障方面,加强低保和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确保贫困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成效:2024年,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贫困发生率显著下降,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通过产业发展和就业扶贫,大量贫困户实现脱贫。
其次,教育质量明显提升,贫困地区的学校设施、教师队伍和教学质量得到改善,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机会得到保障。
健康扶贫方面,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设施得到改善,贫困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得到满足。
社会保障方面,低保和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完善,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得到加强。
展望:展望未来,我国将继续坚持精准扶贫的原则,努力实现贫困人口脱贫持久稳定。
首先,要进一步提升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能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推动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加大教育扶贫力度,确保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良好教育,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健康扶贫方面,要继续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贫困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
实施精准扶贫决胜全面小康
12精准扶贫国内刊号C N61-1499/C汪美(中共石台县委党校 安徽石台 245100)实施精准扶贫 决胜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关乎党和国家政治方向、根本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大事,扶贫开发成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短短4年时间,5564万中国人摆脱贫困。
而在未来3年,还将有4335万人脱贫。
同时我们党也做出了庄严的承诺——承诺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让中国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我们党中央如此重视扶贫工作,那我们回望来路,看看到底取得了怎样的脱贫成绩。
一、回望来路,脱贫成绩举世瞩目我们通过一组数据具体的来看一下扶贫成就。
2013年至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每年都减少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
我们所取得的扶贫成就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可。
对全球消除贫困的进程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也和党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理念是分不开的。
二、精准扶贫扶贫思想的主要内容2011年我国划定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进行重点扶贫。
这种扶贫模式在短期内集中了政策和资源优势,能够切实帮助部分贫困人口脱贫。
但也有贫困地区存在一直未实现脱贫的群体和一度脱贫后又返贫的群体。
于是在2013年,总书记在湖南十八洞村考察时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思想。
那么精准扶贫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主要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区域、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精准扶贫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个目标、两个确保、三个格外、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
一个目标是指要补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识
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第一个百年计划的目标,这也是全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刻认识到了小康社会对于祖国建设的重要性,也非常愿意为之做出自己的贡献。
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国情的要求,也是人民生活幸福的基础。
只有满足了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才能更好地提高消费水平,转变消费结构,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自身的愿望。
在党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指导下,我国推出了精准扶贫、智力扶贫、一对一帮扶等扶贫政策,帮助贫困地区脱贫,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作为一个家乡脱贫的见证者,我深深感受到了扶贫政策的重要性。
特别是研究补助金这种方式,不仅能解决教育问题,还能促进小康社会的建设,推动经济的增长,拉动社会的整个GDP的增长。
小康社会的建设需要全民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全民素质素养的提高。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之努力,为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作者:李洪军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7年第9期习近平同志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现阶段,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要解决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
一、防风险,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累积甚至集中显现的时期。
如果发生重大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而又扛不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也可能成为镜花水月。
所谓风险,就是由于事物未来变化的不确定性导致可能发生的危险。
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风险不少,但重大风险最有可能来自经济社会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金融风险。
近年来,我国宏观债务水平持续上升,产能过剩、行业信贷风险逐渐显现,处置“僵尸企业”的融资风险,高杠杆下的汇市、股市、债市风险在不断上升,跨境资本异常流动风险也在增大。
2015年我国股市出现的异常波动,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教训:从2014年4月29日到2015年6月12日,上证综指由2026点上涨到5178点,上涨幅度达到156%;而在2015年6月15日至7月8日的17个交易日里,上证综指下跌32%,创1992年中国股市成立以来最大跌幅记录。
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
对于股票市场,我们既要防范非理性上涨,也要防止断崖式下跌。
二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财政减少因素在增多,特别是部分地方土地出让收入增幅下降,城市建设规模和速度超出财力承受范围,导致政府债务负担过重,有的地方政府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担保,债务风险超过警戒线。
丰都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案例
丰都县地处重庆市东北部,是一个多山地区,自然环境非常艰苦。
然而,丰都县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实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下面就丰都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的具体案例进行介绍。
一、精准扶贫攻坚,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1. 丰都县坚持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精准制定脱贫计划,因地制宜推进扶贫工作。
通过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教育扶贫等措施,有效帮助贫困裙众增收致富。
2. 丰都县注重激发贫困裙众内生动力,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让贫困裙众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找到了信心和希望。
二、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1. 丰都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通过开发特色景区和乡村民宿,吸引了大量游客,为农村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2. 丰都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道路、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1. 丰都县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改善校舍设施,增加教育资源配置。
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2. 丰都县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解决了农村地区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保障了农村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
四、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健康服务水平1. 丰都县积极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提高了农村裙众的就医便利程度。
2. 丰都县积极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的覆盖范围,解决了贫困裙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升了全民健康水平。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质量1. 丰都县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治理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环境问题,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为人民裙众提供了更好的生态环境。
2. 丰都县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推进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项目的建设,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保护了环境,为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是丰都县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案例,丰都县在党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国家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国家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在我国,精准扶贫是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
国家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本文将就国家精准扶贫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国家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的核心是精准。
精准扶贫是根据贫困人口的不同特点和贫困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确保帮扶对象真正受益。
在实施方案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扶贫政策和措施,确保扶贫工作有针对性、精准有效。
其次,国家精准扶贫实施方案要突出产业扶贫。
产业扶贫是扶贫工作的根本之策,通过发展产业,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因此,实施方案要重点支持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加大对种植业、畜牧业、手工业等产业的扶持力度,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强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
同时,国家精准扶贫实施方案还要注重教育扶贫。
教育是扶贫工作的长期之策,通过提高贫困地区教育水平,增强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实现脱贫致富。
因此,实施方案要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鼓励和支持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确保他们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此外,国家精准扶贫实施方案还要加强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是扶贫工作的重要保障,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脱贫致富。
因此,实施方案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社会保障工作的支持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水平,确保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有保障。
总之,国家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施方案要坚持精准扶贫的原则,突出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社会保障,确保扶贫工作有针对性、精准有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政策解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政策解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目标,旨在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为了实现小康社会,中国政府积极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社会政策。
本文将对这些社会政策进行解读。
一、脱贫攻坚政策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任务之一。
中国政府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
这些政策包括财政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等,旨在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提升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发展能力。
二、教育优先政策教育优先政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保障之一。
中国政府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
相关政策包括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等,旨在保障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提高全民的素质和能力。
三、就业扶贫政策就业扶贫政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就业创业,鼓励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通过就业来脱贫致富。
政策包括职业培训、创业支持、就业岗位扶持等,旨在提高贫困人口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四、医疗保障政策医疗保障政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政府致力于改善民众的医疗保障水平,保障人民享有基本的医疗服务和保障。
这些政策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旨在解决贫困人口因病致贫的问题,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
五、养老保障政策养老保障政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养老需求。
政策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居家养老服务、养老院建设等,旨在提高老年人的福利待遇和生活质量。
六、社会保障政策社会保障政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手段之一。
中国政府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全面的社会保障服务。
这些政策包括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旨在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和社会公平。
七、环境保护政策环境保护政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要素之一。
中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精准扶贫的实践经验
精准扶贫的实践经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是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摆脱贫困、改善人民生活。
在扶贫工作中,精准扶贫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旨在确保资源精准对接、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精准帮扶脱贫。
本文将探讨一些精准扶贫的实践经验,以期提供有益参考。
一、科学测评贫困状况精准扶贫的第一步是科学准确地了解贫困人口的实际状况。
测评贫困状况通常涉及收入状况、生活条件、教育健康等方面指标的调查和评估。
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贫困户信息数据库,对贫困户进行全面系统的摸底,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辅助进行深入的贫困状况评估。
同时,应充分听取贫困人口的声音,使评估结果更为准确。
二、量身定制扶贫政策精准扶贫的核心是制定相应的扶贫政策,因人施策,精确有效。
贫困人口的情况各不相同,因此扶贫政策也需要因地制宜。
根据贫困户的实际需求,可针对不同情况制定恰当的政策措施。
例如,对于适龄儿童,可以提供教育补助;对于医疗困难的家庭,可以提供医疗保障;对于失业人员,可以提供职业培训等。
政府可以与相关部门合作,根据测评结果为每个贫困户量身定制扶贫政策,确保政策措施精确到位。
三、加强教育培训教育是推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增加收入来源,改善生活状况。
政府可以投入更多资源,建立健全的培训机构和项目,提供免费或补贴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
此外,还可以鼓励企业参与,提供就业机会和实习岗位,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脱贫机会。
四、发展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发展产业,通过产业扶贫提升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可以通过发展农业、养殖业、种植业等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政府可以提供扶持资金和技术支持,引导贫困地区发展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并提供市场销售渠道。
此外,还可以鼓励引进外来投资和开展合作项目,为贫困地区带来更多的经济机遇。
从四个维度理解中国扶贫道路的成功经验
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14我国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扶贫开发工作呈现新局面,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为人类减贫和发展事业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理解中国扶贫道路的成功经验,可以从四个维度把握其方法论要义。
一、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
精准扶贫是经得起实践检验并行之有效的中国方案,完全适合我们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现实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曾就扶贫开发强调要做到“六个精准”。
在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方面做到“精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对贫困户的精准帮扶方面要做好三件工作,第一要锁定致贫原因,第二要分类实施对策,第三要建立帮扶制度。
在我们国家扶贫工作的实际执行中,突出体现了精准扶贫的思想。
通过对每个贫困户建档立卡的办法,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措施,高效地解决贫困人口问题。
针对贫困户家庭,实行“一户一策、一人一策”,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因人施策,重点解决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在“对症下药”,不同贫困地区致贫原因不一致,需分类施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
农村的贫困主要是绝对贫困,城市的贫困主要是相对贫困,农村贫困人口的贫困深度深于城镇贫困居民。
就农村地区而言,贫困人口主要是在偏远落后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等深度贫困地区。
这些地区基础条件差,脱贫难度大,是脱贫攻坚阶段最难啃的硬骨头。
为了解决不同地区的贫困问题,要因地制宜,精准扶贫,切实做到精准施策。
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更是要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攻坚力度,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措施。
脱贫又返贫、救济式扶贫、暂时性脱贫等返贫多发现象,易形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实施中的“夹生饭”。
对于多发返贫问题,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对返贫原因进行了精确识别,加大精确治理力度。
二、以人为本,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就是要突出扶“人”,特别是在脱贫攻坚战中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扶贫理念。
2024年精准扶贫帮扶计划和措施
2024年精准扶贫帮扶计划和措施为了切实解决我国贫困问题, 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024年, 我国将继续推行精准扶贫帮扶计划和措施。
下面是2024年精准扶贫帮扶计划和措施的具体内容:1.建立权威的贫困识别机制: 重点改革完善贫困线标准, 修订和解决不规范地方性的扶贫指标体系, 确保贫困人口的准确识别和统计。
2.强化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贫困地区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投入, 改善交通条件, 解决用水和用电问题, 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和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能力。
3.推进农村产业扶贫: 通过发展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地条件的农业产业, 推广优质农作物种植、养殖等方式,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4.加大就业扶贫力度: 设立贫困人口就业创业专项资金, 鼓励贫困地区的农民工返乡创业, 提供技术培训和创业支持, 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增收。
5.发展教育扶贫: 加大教育扶贫资金投入, 提高贫困地区教育资源配置水平, 改善教育条件, 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减少贫困人口的教育负担。
6.加大健康扶贫力度: 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和医疗人才培养, 提供贫困地区居民基本医疗服务, 推广健康扶贫政策, 提高贫困人口健康水平。
7.实施生态扶贫: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推动扶贫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发展生态产业, 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生活质量。
8.加强对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 加大低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政策的覆盖面, 确保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医疗费用报销。
9.健全监督评估机制:建立严格的监督评估机制, 对扶贫帮困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 确保扶贫资金的有效使用和扶贫政策的落实。
10.加强国际合作:深化与国际组织、国际机构和各国政府的合作, 借鉴他们的扶贫经验, 共同推动国际减贫事业的发展。
总体而言, 2024年精准扶贫帮扶计划和措施将以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和精准脱贫攻坚行动为主线, 聚焦贫困地区发展的薄弱环节,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教育、健康、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帮扶, 确保贫困地区居民稳定脱贫,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精准扶贫标准
精准扶贫标准精准扶贫是当前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方针,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精准扶贫标准是指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科学准确地确定扶贫对象和扶贫措施的标准和方法。
精准扶贫标准的确定对于确保扶贫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精准扶贫标准应该如何确定呢?首先,精准扶贫标准应该基于客观数据和科学分析。
针对不同地区的贫困状况,应该充分调查和了解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包括收入水平、生活条件、健康状况等方面的数据,通过科学的分析,确定扶贫对象的标准和范围。
只有建立在客观数据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才能确保精准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精准扶贫标准应该注重因地制宜和分类施策。
贫困地区的情况各异,不同地区的扶贫对象和扶贫措施也应该有所差异。
应该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扶贫标准,对于不同类型的贫困人口采取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确保扶贫工作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再次,精准扶贫标准应该充分考虑贫困人口的实际需求。
贫困人口的需求是多样化的,除了经济上的帮助之外,还应该考虑到他们的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需求。
精准扶贫标准应该全面考虑贫困人口的实际需求,不仅要帮助他们摆脱贫困,更要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
最后,精准扶贫标准应该建立在长效机制之上。
扶贫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只有建立起长效机制,才能确保扶贫工作的可持续性。
精准扶贫标准的确定应该考虑到长期扶贫的需求,不仅要解决眼前的贫困问题,更要建立起长效机制,帮助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精准扶贫标准的确定是扶贫工作的关键环节,只有科学准确地确定扶贫对象和扶贫措施的标准和方法,才能确保扶贫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精准扶贫标准的确定需要充分考虑客观数据、因地制宜、实际需求和长效机制,确保扶贫工作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论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及具体举措
266百家论坛论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及具体举措杨广承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要: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百年目标不断临近。
同时,随着国家的扶贫力度的不断加大,大量贫困户不断走出贫穷,但随之也出现了高比率的脱贫户“返贫”现象。
因此,注重基层领导干部的培养,纠正人民思想意识,注重脱贫的方式方法,转变贫困人口传统观念,重视教育投资,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全面小康;精准扶贫;脱贫举措建国初期,我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小康生活是中国人民长久以来的社会理想。
1979年,邓小平第一次使用了“小康”的概念。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往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综合国力取得了巨大进步,国家面貌焕然一新。
但是,目前我国仍然有一定数量的困难群众没有脱贫。
实行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是当下刻不容缓使命。
一、精准扶贫的重要性通过精准扶贫,让困难群众实现彻底脱贫,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一)实现精准扶贫,有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过就走上了脱贫的道路。
改革开放的实施,也赋予我国的脱贫工作中国特色,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脱贫道路。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过去的中国经济发展薄弱,贫困人口众多。
截至2014年底,中国仍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
目前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打好脱贫攻坚战。
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坚定目标,踏实肯干,不怕困难。
确保到2020年,即中国共产党成绩一百周年之际,所有贫困地区以及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达到小康水平,实现小康社会。
(二)实现精准扶贫,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首先,改革开放以来,“先富带动后富”的政策卓有成效,带动了社会经济的总体高速发展;而到了现阶段的精准扶贫工作中,这一政策依旧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与参考意义。
精准扶贫知识点应知应会(1)
党务基本知识1.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2.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4.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5.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6.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7.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8.两学一做: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9.四个合格: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
10.党内政治生活的“四性”: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11.好干部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12. 三严三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13.四讲四有: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
14.六大纪律: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
15.三大攻坚战:今后3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7.党员领导干部“三会”制度:参加所在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所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联系点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18.三会一课: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上党课。
19.基层党组织换届: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3年至5年。
20.党费缴纳标准:农村无职党员0.2元-1元/月。
其他有职党员以月工资标准缴纳,3000元以下缴纳0.5%,3000元至5000元缴纳1%,5000元至10000元缴纳1.5%,10000元以上的缴纳2%。
简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下的精准扶贫战略
简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下的精准扶贫战略**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基本经济制度视域下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研究 (项目批准号:15J D 710027)的阶段性成果㊂乔惠波[内容提要] 精准扶贫作为新时期全面实施的扶贫战略,既是对过去扶贫工作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现实要求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时效性㊁精准性㊁创新性和全面性等方面对精准扶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㊂应该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导向,全面实施以精准扶贫工作机制㊁政策体系㊁扶贫模式为主要内容的精准扶贫战略㊂[关键词] 小康社会;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作者简介] 乔惠波,法学博士,天津理工大学法政学院讲师㊂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在十八大上提出的重要目标㊂[1]这一重要目标的实现是党和政府下一步工作的重点㊂如期实现这一目标,首要的一环就是要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致富㊂小康社会应该是全体人民的小康,没有实现全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就不能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㊂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㊂ [2]为了确保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的目标,必须修正以往的扶贫理念和扶贫政策,改以往的粗放式扶贫为精准扶贫,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战略㊂一、精准扶贫理念的提出及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一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大课题㊂为了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把扶贫工作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㊂改革开放以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治国方略为贫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根本保障㊂从1978年到1985年,由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全国的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25亿,这一阶段主要是国家经济改革的整体推进对贫困问题的直接解决,大规模的扶贫工作还没有展开㊂从1986年到1993年,国家开始展开有针对性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工作,对扶贫工作进行总体规划,扶贫对象㊁性质㊁任务和目标等逐步落实明确,扶贫成效显著,贫困人口逐步下降至8000万人㊂1994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这一731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6年第2期‘计划“是在以往扶贫计划的基础上制订的,是一个要求更加具体㊁目标更加明确的扶贫开发行动纲领㊂‘计划“要求用七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扶贫问题㊂这一‘计划“基本取得了预期的效果㊂从2001年起,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新的时期㊂在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取得了较高的发展水平,带动扶贫开发工作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㊂这一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以区域扶贫为重点,特别是以11个连片特困地区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㊂[3]党和政府逐年加大扶贫开发的力度,扶贫政策不断细化,扶贫规模不断扩大,扶贫工作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㊂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先后有6亿人口已经脱贫,农村地区贫困人口仅剩5575多万㊂①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今后要在不足5年的时间内完成剩余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殊为不易㊂经过长期的扶贫攻坚,剩下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扶贫难度加大,以往扶贫方式的效果越来越不明显㊂在这种情况下,精准扶贫的理念被提了出来,希望通过扶贫理念的转变,改以往 撒胡椒面式 的扶贫为 精耕细作式 的扶贫,尽快完成剩余贫困人口的脱贫㊂2013年11月初,习近平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考察时首次明确提出了精准扶贫,随后精准扶贫工作逐步展开㊂精准扶贫是指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的精准识别㊁精准帮扶㊁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充分利用扶贫资源,提升扶贫效果,最终解决贫困问题㊂学者们也从不同角度对精准扶贫的内涵展开了深入思考㊂例如,左停认为,精准扶贫就是要求实施精细化的扶贫方式, 从扶贫机制上由主要依赖经济增长的 涓滴效应 到更加注重 靶向性 对目标人群直接加以扶贫干预的动态调整 [4]㊂汪三贵认为,精准扶贫就是 扶贫政策和措施要针对真正的贫困家庭和人口,通过对贫困人口有针对性的帮扶,从根本上消除导致贫困的各种因素和障碍,达到可持续脱贫的目标 [5]㊂可以看出,精准扶贫已经上升到扶贫机制和政策层面,是现阶段扶贫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理念㊂精准扶贫是对以往扶贫经验的总结和对扶贫规律的科学运用,是对以往扶贫开发工作的继续推进和深化,也是对以往扶贫工作不足和弊端的纠正,是对扶贫开发工作的创新发展㊂精准扶贫理念的提出,可以完成由区域性瞄准机制向靶向机制的转变㊂以往的区域性开发扶贫,扶贫工作针对的范围比较宽,扶贫对象不够明确,扶贫内容不够具体,扶贫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㊁权利不平等,种种情况难以使扶贫政策真正落实,扶贫资金利用效率较低,扶贫资源浪费较多㊂精准扶贫理念的靶向机制,则强调扶贫工作的精准性,通过建档立卡等精准识别手段,瞄准需要扶助的人口,可以解决扶贫工作中扶贫对象不够明确㊁扶贫内容不够具体㊁扶贫信息不对称㊁权利不平等等问题,容易取得良好的扶贫效果㊂精准扶贫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㊂小康社会的建成不仅需要经济总量和人均经济指标的完成,更主要的是惠及全体人民㊂目前,我国衡量小康社会的经济指标已基本完成,但距离全体人民的小康还有很大的差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国还存在几千万贫困人口,这部分贫困人口能否脱贫致富成为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㊂831①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㊂简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下的精准扶贫战略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能否建成小康社会,贫困地区的脱贫是关键㊂[6]消除贫困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重点和难点所在㊂精准扶贫正是在正确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正确识别和定位贫困人口,针对困难群众精准采取扶贫措施,确保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㊂二、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对精准扶贫战略提出的要求能否最终建成符合全体人民意愿的小康社会,取决于贫困人口能否全部脱贫致富,精准扶贫战略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提出的㊂目前,我国正在加紧小康社会的建设,全国各族人民都热切期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早日实现㊂要完成这一目标,需要对精准扶贫战略提出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㊂第一,时效性㊂按照党在十八大上的总体部署,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㊂完成这一目标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所以精准扶贫要有一定的时效性㊂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有紧迫感,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科学制定时间表,保证目标的实现㊂我国农村地区目前剩余贫困人口5000多万,针对这部分贫困人口的脱贫工作要有步骤㊁有计划地进行㊂贫困人口的减少数量要有年度目标,扶贫工作的进度要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落实责任主体,严格考核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目标㊂第二,精准性㊂精准性的提出是扶贫工作的重要转折,也是扶贫思路的重要调整㊂这是因为,以往以县为单位的瞄准机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一部分非贫困县的贫困村㊁户难以被纳入国家扶贫体系㊂为此,要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要从以前的粗放式扶贫转为精细化扶贫,实现对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并针对不同贫困户的不同特点,精准采取扶贫措施㊂要在扶贫过程中时刻强调精准性,使有限的扶贫资源被投向最需要的贫困户,减少扶贫成本,提升扶贫效率㊂我们已经建立了以 四个精准 为主体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习近平又提出了 六个精准 [7]的扶贫理念,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更深入的安排与考虑,能够确保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到真正的扶贫对象身上㊂第三,创新性㊂要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精准扶贫就一定要贯彻创新性原则㊂精准扶贫的提出,本身就是对扶贫理念的一次创新㊂要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完成全部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精准扶贫工作就一定要有创新㊂不仅要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机制,而且要创新精准扶贫政策体系㊂扶贫工作不能被已有的模式㊁方法限制住手脚,而要在具体的工作中积极探索㊁大胆创新,探索符合地方特色的精准扶贫工作方案㊂第四,全面性㊂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是要求政治㊁经济㊁文化㊁社会和生态等各个领域全面协调发展,如果仅局限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指标的完成,这样的小康社会是不能持久的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进行精准扶贫,必然要求贫困地区不仅要实现生活水平的提高,更要实现各方面㊁各领域全方位的提升,贫困地区政治㊁文化㊁社会㊁生态等领域的全面发展必然给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㊂所以,精准扶贫不仅要提高贫困户的物质生活水平,同时要提升贫困户的政治文化素质,提高贫困地区931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6年第2期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加强贫困地区社会管理体系的建设等㊂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下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精准扶贫是针对现阶段扶贫工作的现实需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的全新的扶贫理念㊂为了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必须以这一目标为导向,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战略㊂精准扶贫战略以精准扶贫工作机制㊁政策体系和扶贫模式为主要内容㊂精准扶贫工作机制能够保证扶贫工作按时㊁按计划完成;精准扶贫政策体系是一系列以精准扶贫理念为核心的扶贫政策,为精准扶贫提供政策保障;精准扶贫模式要求不同贫困地区因地制宜㊁因贫施策,形成具有地方特点的扶贫方式㊂1.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国务院扶贫办于2014年6月发布了‘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该方案对精准扶贫的目标任务㊁重点工作㊁保障措施等进行了总体布局和全面设计,提出了建立以 四个精准 为主体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㊂精准扶贫作为一项系统庞杂的扶贫工程,需要设计严谨科学的工作机制,需要以精准识别㊁精准帮扶㊁精准管理㊁精准考核为主要工作环节,形成兼顾灵活性和原则性的扶贫机制㊂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是针对扶贫工作的紧迫性和时效性提出来的,也是为了尽快解决农村贫困问题而提出的一项有效的工作机制㊂精准扶贫工作机制要有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总的原则,也要有适应地方特点的机制创新,在扶贫工作中的目标识别㊁具体措施㊁动态管理㊁绩效考核㊁事后反馈等一系列环节中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机制㊂第一,精准识别是指通过对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等方式,实行扶贫工作的精准瞄准㊂以往扶贫瞄准的对象是以县为单位,往往会使真正需要扶贫帮助的对象难以被正确识别㊂为了提升扶贫效果,定位真正的贫困人群,就需要改进扶贫瞄准精度,通过建档立卡等方式,精准识别贫困农户,使贫困村和贫困户被真正纳入扶贫体系㊂2005年,为了识别贫困农户,国家扶贫办出台过相关通知,开展对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但是由于当时精准识别的对象还没有下调到村㊁户,建档立卡的效果并不明显㊂2011年出台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 2020)“进一步明确了建档立卡工作机制㊂随着精准扶贫理念的提出,从2014年起,精准识别通过建档立卡等方式全面展开,成为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重要一环㊂目前,精准识别主要采取 程序识别法 ,通过贫困户的自主申报和扶贫部门的入户调查共同确定贫困户㊂在识别过程中,一些地方采取了逐级指标法,即地方政府部门通过自上而下㊁逐级分配指标的办法,把贫困指标分解到县㊁乡镇和村㊂[8]这样就使贫困户的确定权实际上掌握在村级干部手里,但村级干部并不具备精准识别贫困户的素养,导致贫困户的识别精度下降㊂一些缺乏公正性的村级干部甚至会以亲属关系㊁私人关系等其他因素来确定贫困户㊂对于一些处于贫困临界线附近的人群的判定,一些村级干部采取 轮流坐庄 或者平均分配扶贫资金的做法,使扶贫工作流于形式㊂解决精准识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要严格精准识别流程,完善识别过程中的民主程序,让村民作为主体参与到贫困户的识别工作中去,发挥村民代表大会等村内民主机构的重要作用,落实村民监督,防止村内精英群体对扶贫资源的把控㊂总之,041简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下的精准扶贫战略完善精准识别机制,就要完善贫困户的认定标准和方法,采取多维的贫困标准来识别贫困户,加强村级治理,降低识别成本,为精准扶贫工作打好基础㊂第二,精准帮扶就是要精准确定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按照贫困户本身的脱贫条件,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手段进行帮扶㊂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多种多样,有因病致贫㊁因家庭劳动力不够导致的贫困,还有因受教育水平不高导致的贫困㊂所以,精准帮扶就是要找准致贫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使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㊂精准帮扶工作要多样化,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特点制定帮扶方案,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准帮扶模式㊂精准帮扶需要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平台,运用市场机制和市场手段,引导和支持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扶贫㊂第三,精准评价是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最后一步,通过建立一整套检验评价机制来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成效进行评价和检验㊂杜绝扶贫过程中的弄虚作假等情况,使精准扶贫措施落到实处,就必须建立精准评价机制㊂过去的扶贫工作缺乏严格的考核监督评价机制,使扶贫工作处于一种粗放式的状态,容易导致扶贫资金流失,贫困户难以真正获得扶贫资源;甚至在扶贫过程中出现腐败现象,难以取得良好的扶贫效果㊂第四,精准考核正是针对上述弊端设计出来的一项有效的工作机制㊂通过对扶贫过程的监控和扶贫成效的科学考核,可以杜绝扶贫过程中的造假行为㊂目前,精准扶贫考核评价的依据是贫困人口的收入指标和贫困线标准,存在评价指标单一㊁评价指标与识别指标不统一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引入多维考核指标,改进入户抽样调查方法,持续跟踪和调查贫困户的脱贫情况,防止 返贫 和 假脱贫 情况的发生㊂2.构建以精准扶贫理念为核心的扶贫政策体系精准扶贫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扶贫政策体系的建立㊂精准扶贫不仅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工作机制,更应当是包括理念㊁机制㊁战略在内的完整政策体系㊂精准扶贫不是单一的扶贫机制,而必须借助于一系列的扶贫政策,共同打造以精准扶贫理念为中心的扶贫政策体系㊂精准扶贫是扶贫战略和理念的全新转变,是对以往扶贫工作经验的总结,也是扶贫政策的全面转向,不仅对于扶贫工作部门,而且对于整个公共政策体系,在原则㊁理念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㊂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建立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建立以精准扶贫理念为核心的扶贫政策体系㊂我国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已经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扶贫政策㊂实行精准扶贫,不能抛弃以往有效的扶贫经验,而应在以往正确经验的基础上植入精准扶贫的理念㊂精准扶贫需要统筹谋划㊁综合协调,对导致贫困的短期因素和长期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借助多种扶贫手段,共同完成扶贫任务㊂精准扶贫政策体系应当兼顾统一性和灵活性,统筹利用多种扶贫政策如金融政策㊁产业政策㊁治理政策来开展扶贫工作,要特别重视精准扶贫过程中的制度创新㊂第一,金融政策㊂金融扶贫作为重要的扶贫手段,是扶贫政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㊂国家对贫困地区的金融支持包括中央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金㊁各省(区㊁市)财政扶贫资金投入㊁贫困县新增信贷投放等各种方式,其中扶贫小额信贷是主要的金融支持方式㊂目前,面向贫困户的金融服务较为匮乏,严重影响了贫困村㊁户的脱贫动力㊂缺少金融服务成为贫困人口长期难以脱贫的重要原因㊂金融支持141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6年第2期较为落后的原因在于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金融扶贫风险日渐增加㊂经过多年的扶贫工作,现阶段扶贫的对象或脱贫难度较大,或所处自然条件极为恶劣,或因病返贫㊁因学返贫;贫困地区的信用体系建设较为缓慢,贫困户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严重,导致金融机构参与金融扶贫的意愿较低;扶贫专项资金不足,难以满足贫困地区的需求;扶贫金融项目缺乏,扶贫资金存在 撒胡椒面 式使用的问题,难以符合精准扶贫的要求,导致扶贫资金利用效率低下㊂所以必须破解精准扶贫中金融手段单一㊁金融服务匮乏的难题㊂为了优化精准扶贫的效果,必须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加快建立精准扶贫金融政策,通过实地调研,精准确定贫困村与贫困户,制定个性化的金融帮扶措施,提升贫困村㊁户的自我发展能力㊂一些地方的金融精准帮扶方案值得总结推广㊂比如,有的地方采用 金融+ 思维,注重金融措施与其他扶贫政策的整合,创新扶贫贷款模式,给最需要信贷的贫困户以金融支持㊂又如,有的地方按照本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开发符合贫困村㊁户经济发展要求的金融产品,为贫困村㊁户脱贫致富保驾护航㊂再如, 临夏模式 通过建立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贷款难和产业发展资金不足这一问题㊂[9]总之,金融扶贫政策作为精准扶贫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既要使贫困村㊁户树立自强自立的精神,也要运用金融手段精准帮扶,为贫困村㊁户脱贫致富提供金融支持㊂第二,产业政策㊂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手段,产业扶贫通过促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能够使政府㊁企业和贫困户三者实现共赢㊂扶贫问题首先是经济问题,通过发展贫困地区的经济来达到使贫困人群脱贫的目标,是以往扶贫工作的重要措施㊂在提出精准扶贫理念的条件下,这一措施仍然适用㊂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利用市场手段来调配适合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所需的资源更是理所当然㊂所以,精准扶贫就要加快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把贫困户纳入现代产业发展链条中,运用市场的力量来解决贫困户面临的技术㊁市场等方面困难㊂产业扶贫在一些地方的试点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㊂例如,河北阜平县采用 公司+合作社+贫困户 的模式,通过公司和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引导贫困户将扶贫资金入股来获取分红收益,贫困户也可将土地作为股份来获取土地租金收入,还可以入职公司或合作社来取得工资收入㊂一些地方通过农业大户带动贫困户生产经营,解决了单个贫困户缺乏技术和市场的问题㊂[10]产业扶贫的发展需要地方政府形成产业扶贫的政策体系,通过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创新农户㊁企业㊁合作社合作的方式,最终实现扶贫目标㊂当然,产业扶贫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容易导致贫困户依赖政府㊁扶贫项目的自主性不强㊁企业参与产业扶贫的热情不高㊁产业扶贫项目难以推广等㊂为此,需要加快产业扶贫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按照地方特点制定相应的产业扶贫政策㊂第三,扶贫治理政策㊂社会治理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㊂我国的扶贫工作一直是政府驱动,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一直是扶贫工作的主导力量㊂在扶贫工作进行之初,我国就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共治理政策体系,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扶贫治理机构体系,如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级扶贫领导小组㊁扶贫办,各级发改委㊁财政部门等都在治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㊂随着我国扶贫工作进入精准扶贫阶段,扶贫治241简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下的精准扶贫战略理政策发生了新的变化㊂在这一阶段,贫困村㊁户成为扶贫工作的重点,村级瞄准成为扶贫治理的主要形式,扶贫治理面临着新的问题㊂扶贫治理要避免精英捕获现象的发生㊂精英捕获是指少数精英人士占据有限的资源,导致扶贫治理主体特别是乡村权力阶层对扶贫资源的不合理占有与不正当分配㊂村干部作为基层扶贫治理的主体,如果不受到相关治理政策的制约,会导致扶贫工作的失败㊂为此,可以建立村级分权制度,让基层民众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当中,在精准识别㊁精准帮扶等方面发挥监督作用,避免村级精英捕获现象的发生㊂[11]总之,要改变以往的扶贫治理政策,按照精准扶贫思路,借助政府㊁社会㊁个人等多方面的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扶贫治理政策体系㊂3.因地制宜,形成有地方特色的精准扶贫模式习近平曾经指出: 我们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㊂ [7]扶贫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不同地区㊁不同环境的贫困人群所面临的问题也千差万别㊂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只是使精准扶贫工作的完成成为可能,在实际的扶贫工作中还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㊂为了使扶贫目标尽早实现,不论是精准扶贫工作机制还是精准扶贫政策体系,都要适合当地的扶贫工作实践,因地制宜,建立符合当地特色的精准扶贫模式㊂第一,异地搬迁安置扶贫模式是指将一些生活环境恶劣㊁生态环境恶化地区的居民搬迁至环境较好的地方,以实现脱贫㊂我国西部的一些贫困地区,自然资源极度匮乏,在原有地区进行开发扶贫,难以成功㊂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异地搬迁使当地居民摆脱恶劣的生活环境,定居适宜发展的新环境,完成脱贫致富㊂例如,甘肃省在生态环境较好的河西走廊和黄河沿岸地区建设大量的水利工程,开发大范围的宜居的农业地区,将常年干旱地区的特困人口安置到这些地区,取得了良好的脱贫效果㊂[12]第二,对口扶贫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扶贫模式㊂在精准扶贫理念下,对口扶贫模式也是一些地方采取的重要手段㊂近些年来,为了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我国实施了发达省市对口帮扶贫困地区的对口帮扶政策㊂发达地区的省㊁市㊁县和企业相比贫困地区具有资金㊁技术和管理经验等优势,可以有效地带动对口帮扶对象尽快实现脱贫目标㊂对口扶贫模式其实就是精准扶贫理念的具体运用㊂通过有效的瞄准识别,发达地区有针对性地对帮扶地区的贫苦村㊁户进行对口帮扶,避免了大范围扶贫开发的粗放式弊端㊂我国在对口帮扶模式中已经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今后要继续在其他地区推广这种模式,贯彻精准扶贫理念㊂第三,通过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来进行精准扶贫是一种重要的扶贫模式㊂生态保护扶贫模式对于因生态环境恶化而导致的贫困有着积极的意义㊂我国一些地区因各种原因而出现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导致当地贫困越发严重㊂我国已经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扭转因生态环境恶化而导致的贫困状况㊂要加快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通过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经济,走一条生态保护脱贫之路㊂我国一些地区在生态建设扶贫方面已经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㊂例如,贵州毕341。
精准扶贫的标准
精准扶贫的标准精准扶贫是当前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方针,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举措。
精准扶贫的标准是指在扶贫工作中,要根据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扶贫标准,确保扶贫政策精准落实,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那么,精准扶贫的标准应该是怎样制定的呢?首先,精准扶贫的标准应该是基于科学的贫困线制定的。
贫困线是衡量一个地区或个人是否贫困的重要标准,只有科学合理地确定了贫困线,才能更好地把握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扶贫政策。
因此,精准扶贫的标准必须建立在科学的贫困线基础之上,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其次,精准扶贫的标准应该是因地制宜的。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贫困状况各异,因此精准扶贫的标准不应一刀切,而是要因地制宜地确定。
不同地区的扶贫标准应该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禀赋、人口结构等因素进行科学测算,确保扶贫政策更加精准地服务于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
再次,精准扶贫的标准应该是动态调整的。
贫困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个人生活状态的变化,贫困人口的情况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精准扶贫的标准不能一劳永逸,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及时修订扶贫标准,确保扶贫政策始终与贫困群众的实际需求相适应。
最后,精准扶贫的标准应该是多维度的。
贫困不仅仅是指经济上的困难,还包括教育、医疗、住房等多个方面的困难。
因此,精准扶贫的标准不仅要关注收入水平,还要考虑教育程度、健康状况、住房条件等多个指标,全面了解贫困群众的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总之,精准扶贫的标准是扶贫工作的基础,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了扶贫标准,才能更好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希望相关部门和扶贫工作人员能够充分重视精准扶贫标准的制定,确保扶贫政策精准落实,让每一个贫困群众都能真正受益,实现自身发展和社会共同进步。
精准扶贫中的精细化精准治理路径
精准扶贫中的精细化精准治理路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精准扶贫成为了至关重要的战略举措。
要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精细化精准治理路径的探索和实施显得尤为关键。
精准扶贫中的精细化精准治理,首先需要对贫困状况进行精确识别。
这意味着不能仅仅依靠表面的观察或者粗略的估计,而是要通过深入的调查和科学的评估手段,准确把握贫困家庭和人口的真实情况。
这包括他们的收入来源、家庭支出、教育水平、健康状况等多个方面。
只有获取了全面、准确的信息,才能为后续的精准帮扶提供坚实的基础。
在精确识别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精准分类。
贫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因为缺乏劳动技能,有的是因为疾病致贫,有的是因为教育资源匮乏导致发展受限等等。
因此,需要对贫困对象进行细致的分类,明确不同类型贫困的特点和需求。
比如,对于因残致贫的家庭,可能需要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和康复服务;对于缺乏产业支撑的地区,重点在于引入合适的产业项目,提供就业机会。
精准帮扶是精细化精准治理的核心环节。
这要求根据贫困对象的不同类型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方案。
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可以提供就业培训和创业支持,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或者自主创业;对于居住在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群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对于教育程度低的人群,加大教育扶贫力度,提供免费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让他们能够凭借一技之长摆脱贫困。
在精准帮扶的过程中,资源的精准配置至关重要。
扶贫资源包括资金、物资、技术、人才等多个方面。
要确保这些资源能够真正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发挥最大的效益。
这需要建立科学的资源分配机制,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错配。
同时,要加强对扶贫资源使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每一笔资金、每一项物资都能落到实处,用到刀刃上。
精准管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要建立健全精准扶贫的信息管理系统,对贫困对象的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更新,及时掌握他们的脱贫进展和生活变化。
同时,对扶贫项目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全程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深圳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深圳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深圳市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经济特区,一直致力于扶贫工作,不断探索创新扶贫模式,努力实现精准扶贫,确保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深圳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
一、深圳精准扶贫的总体目标。
深圳精准扶贫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地区整体实现跨越式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深圳精准扶贫的重点任务。
1. 精准识别扶贫对象。
深圳将建立健全精准识别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实地调研,准确识别贫困户和贫困原因,确保扶贫对象精准到人、到户。
2. 实施产业扶贫。
深圳将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扶持农民合作社、引进龙头企业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发展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稳定脱贫。
3. 加强教育医疗扶贫。
深圳将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和医疗资源的投入,建设学校和医院,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保障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健康需求。
4. 实施易地搬迁扶贫。
对于那些生活在特别贫困、生态脆弱区域的贫困户,深圳将实施易地搬迁扶贫政策,将他们安置到生活条件更好的地方,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帮助他们实现脱贫致富。
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深圳将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道路、水电、通讯等方面,改善贫困地区的交通条件和生活环境,为脱贫攻坚提供更好的基础条件。
三、深圳精准扶贫的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
深圳将建立健全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督导检查,确保扶贫工作的顺利实施。
2. 加大资金投入。
深圳将增加对扶贫工作的资金投入,保障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确保扶贫资金的有效利用。
3. 加强宣传教育。
深圳将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扶贫政策和成果,引导社会各界关注扶贫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
4. 加强监督评估。
深圳将建立健全扶贫工作的监督评估机制,对扶贫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准扶贫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工作调查稿[摘要]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精准扶贫简单地说就是谁贫困就扶持谁。
贫困是一个相对概念,各国没有固定、统一标准,我国的贫困线标准正在逐年接近世界贫困线标准。
扶贫分好些种,其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产业扶贫是是农村扶贫的主要方式,产业扶贫周期长、见效慢,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但却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关键。
贫困原因很多,其中,人口过快增长、人多地少、平均自然资源少,是其原因之一,落实好二孩政策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精准扶贫离不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发展需要拉动性投资来促进,产业扶贫、环境改善将是下一个投资拉动的着力点和出发点,精准扶贫与经济发展二者相互推进、互为一体、相得益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不意味着扶贫工作的结束,相反,帮扶机构有可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主题词:经济精准扶贫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确定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农村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贫困与小康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认定贫困人口?贫困人口是如何变化的。
一、贫困与小康贫困,是指在经济或精神上的贫乏窘困,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贫乏的现象。
贫困首先是一种社会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贫困相对于富足,有一个人为划定的标准,这就是贫困线。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贫困可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生存型贫困、温饱型贫困和发展型贫困,区域型贫困和个体型贫困,城市贫困和农村贫困等等。
贫困是一个相对概念,中国贫困线标准前期远低于国际标准,近年来随着标准的不断提高,已逐渐接近世界贫困线标准。
2016年贫困线农村人均纯收入为3000元,2015年为2800元,2011年2300元, 2009年为1196元,1985年为200元;2008年中国绝对贫困线标准为人均年纯收入785元以下,低收入贫困线标准为人均纯收入786元至1067元。
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扶贫标准计算,2015年农村贫困人口5575万人,比上年减少1442万人①。
由于贫困线标准的不同,导致的贫困人口产生很大差距。
其次,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如何统计,统计的标准也不尽相同,统计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其三,低保与政策脱贫,2015年市农村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790元,远超国际贫困线标准;、、农村低保标准人均年标准均在2300元以上,接近于贫困线标准②。
2015年省农村一类低保标准为3300元/人.年,二类为2808元③,一类低保已经超过了当年我国贫困线,政策性脱贫人口在迅速增加。
以省为例,按照2011年2300元的扶贫标准,全省共有58个国家重点扶贫县,18个省列扶贫县,当年扶贫对象人口692万人; 2014年底共有6220个贫困村、101户贫困户、417万贫困人口;而按照2009年1196元的扶贫标准,2010年底,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仅为310万人④。
可见,由于贫困线标准不同,贫困人口存在很大的差距;低保人群占比率不同,会对贫困人口产生很大影响;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统计方法、标准、口径不同,也会对贫困人口产生较大的影响。
同样,国际贫困线的标准也是在不断变化的,2015年10月世界银行宣布,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将国际贫困线标准从此前的每人每天生活支出1.25美元上调至1.9美元⑤;此次大幅上调意味着全球贫困人口数量大量增加。
尽管贫困的社情不同、标准不同,得出的贫困人口不同,但反贫困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扶贫、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党对世人的庄严承诺。
小康,是指为中国广大群众所享有的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比较殷实的生活状态。
所谓温饱,简单地说就是“两个不愁、三个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富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
十六大报告中,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容。
特别将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
具体就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在“全面”,“短板”仍是贫困人口,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习总书记讲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贫困户脱贫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同时,我们还应看到,贫困的标准是由中央制定的,党和政府在全心全意帮助贫困农民摆脱贫困进入小康社会。
可以说是,“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标准在中央,社保来帮忙;发展有保障,脱贫奔小康。
”二、基础建设与产业扶贫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
”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原因各有不同,有共性也有个性,就共性而言,一是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差,机械化程度低;二是交通不便、通讯不畅,信息闭塞;三是产业结构单一,增收渠道少;四是合作化程度低,缺少高效的生产方式;五是孩子多、人均资源少、受教育程度低;六是土地贫瘠、水资源匮乏;七是致富信息少,缺少致富带头人;八是因病、因婚、因学致贫的现象普遍存在。
当前,影响农民增收除以上贫困原因外,还表现在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开放,进口粮食及农副产品的增加,价格的下降,在不断压缩农民增收的空间,影响经营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外出务工竞争更加激烈,农村合作化、高效率的产业扶贫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目前,很大一部分农村扶贫还停留在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方面,尽管如此,极少数惠民工程质量还是不能让人苟同,特别是群众看的见、摸的着的工程和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工程,如山区饮水工程,工程质量较差,完工后长期供水不足;这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影响到党的惠民政策的宣传与推广。
关于产业扶贫大多数扶贫村还未提到应有的高度,究其原因在于产业扶贫周期长、见效慢,不同于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立杆见影;甚至有的同志会认为,产业扶贫特别经济林扶贫,本人任期见不到经济成效,提高不了农民帐面收入,即使到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很难见到经济收益。
但是,产业扶贫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是农民持续增收的关键,如何做好产业扶贫,将是未来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
扶贫不是简单地加大低保,不是信贷资金直补,也不是简单地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先扶智,贫困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贫困,还包括精神上的贫困,扶贫不仅要让贫困人口立志脱贫,还要智力脱贫、技能脱贫,实干加巧干。
帮扶要大力宣传党的惠农政策,切实提高贫困人口的脱贫意识,立志脱贫、实干脱贫。
帮扶不仅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更要注重产业扶贫。
当前,扶贫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一是缺少宣传,思想僵化。
主要表现在宣传党的政策,特别是党的惠农政策、计划生育政策力度不够,群众思想观念转变慢,主动脱贫意识不够强,等、靠、要思想严重;同时,帮扶人员调查不够深入,帮扶着力点不准、不到位。
二是急功冒进,脱离实际。
主要表现中原地区硬化灌溉水渠一刀切、设计不合理、质量不过关,严冬过后,水泥开化分解,不仅无用,反而影响农田耕作;干旱山区大量灌溉水窖因退耕还林、务农收入相对降低等原因,而大量荒废,降低了扶贫资金的利用率。
三是结构单一,忽视环境。
主要表现在半干旱、半荒漠山区,单个家庭为了提高短期收入,单一种植经济林,形成大面积单一作物,而忽视生态林和养护水土草地、草带建设,不利风沙防护和水土养护,使得小流域环境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善。
四是注重基础建设,忽视产业发展。
关于产业扶贫不仅要提高农民的脱贫致富意识,提高扶贫资金利用率,还要注重引进企业发展惠农、富农产业。
第一,调研宣传,引企发展。
深入调查研究,找准富农产业,切忌瞎指挥,脱离实际发展产业,不仅帮不了忙,反而帮倒忙,使农民收入受损。
如中原地区不切实际的大力发展林果业,相比较而言没有发展优势,不仅投资没有收回,反而误了粮食收成。
找准脱贫致富产业后,单户单村、甚至是单镇单乡有时也很难引入大型企业共同发展,这就需要综合多方实力,制作高质量的产业发展宣传力片,动用多方力量,招商引资,确保产业投资落地实施,逐步建立完善“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力保企业投资营利,互惠双赢;对于出台或即将出台的优惠政策、激励机制、做出的承诺,必须言必行、行必果,不折不扣地执行到位,坚决杜绝信口开河、关门宰客等失信行为发生;坚决杜绝说了不算、推倒重干、干无可干、人心涣散的事情发生。
同时,要大力发展绿色蔬菜、绿色食品开发,提高粮食作物、农副产品品质和附加值。
第二,实物为主,资金为辅。
当前,偏远山区受小农意识的影响,创新发展意识不够,创新发展客观条件不充分,产业发展信贷资金使用不到位,要么,怕风险、怕麻烦不愿意无息或低息贷款,或贷款后吃利息,更有甚者,得到一点好处后,将信贷名额转借他人营利,并未将产业发展信贷资金用于产业开发。
同时,在退耕还林方面,也存在只退耕不还林,任其自然发展;只补助现金,不发放树苗,钱到手后,不愿意栽果种树。
为了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率和利用率,建议将部分的信贷利息补助、基建费用等,用于产业发展实物扶贫,向村民免费发放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树苗、果苗、种子、种苗、地膜等,必要时也可发放必需的耕作农具、化肥等。
第三,科技帮扶,便民服务。
科技扶贫是在发展产业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帮扶对象种植经济作物,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科技帮扶,力争一村有一名科技帮扶员,或者一镇一乡有数名科技帮扶员,确保科技帮扶人员、时间、技术到位,奖惩措施到位,确保施肥有科学配方,耕作有科技指导,确保无大面积的病害、虫害发生,力保林果业、农副产品增产。
在保障农副产品增产的基础上,健全信息保障机制,力争在增产的基础上增加农民收入。
第四,合理组训,提高技能。
在科技人员直接帮扶的基础上,适时、合理组织相关产业技能培训,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农民的生产管理技能,提升农民自身产业耕作、管理水平,由外行变行,由普遍的劳动人员转变劳作技术员。
同时,有针对性地抓好外出务工人员必要技能培训,增加农民务工收入。
切忌脱离产业、脱离实际,毫无目的的组织无关产业的培训现象发生。
总之,产业扶贫任重道远,是关乎农民脱贫致富的根本,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和发展。
三、人口增长与精准扶贫2016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82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09万人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