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波地震在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的应用_王云波
柴达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柴达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杨超;陈清华;任来义;张鸿超;史海军【摘要】Studies on fectonic units are of It is great significance in clearing the character of tectonic, deepening of the geological understanding, and guiding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Based on the study on the principle of division about tectonic features, transportation of the depocenter, distribution of the oil and gas, lithology character and fluctuation of the bedrock and the character of the abnormality in gravitation and magnetic field. We find out tha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Qaidam Basin had obvious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east and west units along the Gansen-Xiaochaidan which are distinctly different in sedimentation and fectonic deformation. The tectonic deformation is more intense in the west unit than in the east. And the Qaidam Basin can be divided into six units: the obduction zone in south of Qiliang mountains, the obduction zone in north of Kunlun mountains, Oulongbuluke uplift zone, the Yiliping, Sanhu and Delingha Depression.%盆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对明确盆地内部基本构造特征,深化对盆地的地质认识、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盆地沉积中心的迁移规律、油气分布特点、基底岩性、起伏特征、重磁电资料以及构造变形特征等构造单元划分依据的分析,表明柴达木盆地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甘森-小柴旦一线在沉积构造特征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东西分区性.西区构造变形强烈,可划分为祁南逆冲带、一里坪拗陷和昆北逆冲带3个构造单元;东区构造变形相对较弱,可划分为德令哈拗陷、欧龙布鲁克隆起和三湖拗陷3个构造单元.【期刊名称】《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34)001【总页数】9页(P25-33)【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构造单元;基底岩性;构造变形;重磁特征【作者】杨超;陈清华;任来义;张鸿超;史海军【作者单位】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75;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55;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5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7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然气勘探部,陕西延安716000;4.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甘肃敦煌816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引言受恶劣的地理、气候环境和交通条件的限制,至今柴达木地区仍然是中国西部油气勘探研究程度较低的含油气盆地之一。
浅海区多波地震勘探资料采集处理系统试验_王玉贵
第24卷第2期西安工程学院学报Vol.24No.2 2002年6月JOU RNA L OF XI p AN EN GIN EERI NG U N IV ERSIT Y Jun.2002浅海区多波地震勘探资料采集处理系统试验王玉贵,李庆春,朱光明(长安大学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54)[摘要]介绍了在大港油田浅海区进行多波地震勘探技术试验的情况。
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认为,由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OBC采集设备和OBC资料处理系统(OBCDPS1.0)具备了在浅海区进行二维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能力,经过转换波的激发与接收、高精度静校正等针对性资料采集、处理方法研究,这套系统也能在作为水陆过渡带的滩浅海地区的多波地震勘探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多波地震勘探;海底电缆;多分量;资料处理系统;转换波[中图分类号]P6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955(2002)02-0051-04[作者简介]王玉贵(1962-),男,工程师,现从事物探资料处理方法和软件等方面的研究。
多波地震勘探的概念早已有之,由于采集设备等因素的制约,研究靶区长期局限在陆上油气田。
随着OBC采集系统的出现,该项技术在海上见到效果,并在海上油气田勘探、开发中投入商业应用。
有关专家预言,下一个时代物探技术的发展将从三维到四维、从单分量到四分量、从各向同性到各向异性,适应这样的趋势,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我国在国家863计划推动下,研制开发出了国产的OBC采集设备和OBC资料处理系统(OBCDPS1.0),2001年863计划/海上多波地震勘探技术0课题组会同大港油田物探公司,利用这套技术在大港油田浅海区进行了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试验。
多波地震勘探技术起步于陆地,而见效于海上,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是采集设备、采集技术、成本、靶区地震地质条件和环境等众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滩浅海地区是海上和陆地的过渡带,由于受海潮等因素影响,其浅层地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
地震地质2020年第42卷总目次
第42卷第6期地震地质Vol.42,No.6 2°20年12月SEISMOLOGY AND GEOLOGY Dec-2020地震地质2020年第42卷总目次第1期研究论文新疆巴里坤1842年和1914年2次M7%历史地震地表破裂的几何展布及特征...............................................................................徐良鑫冉勇康梁明剑等(1)青海都兰热水-桃斯托河断裂的新发现及构造意义...........................李智敏任治坤刘金瑞等(4)喜马拉雅东构造结主要断裂的地震矩亏损与危险性评估.....................田镇杨志强王师迪(33)合肥盆地中郯庐断裂带西支乌云山-合肥断裂最新活动特征...............郑颖平杨晓平疏鹏等(50)宜昌砾石层石英Ti-Li心ESR年龄及其对三峡贯通时限的指示............魏传义刘春茹李长安等(65)基于ALOS PALSAR影像的莫勒切河洪积扇地貌面定量分期...............苏强任俊杰梁欧博等(79)基于GPS观测的张家口-渤海断裂带活动性......................................陈阜超郭良迁郑智江(95)地表破裂的几何结构与同震位移的相关性......................................郝海健何宏林魏占玉(149)2008年汶川地震诱发滑坡灾害在映秀地区的演化特征...........................兰剑陈晓利(125)重庆地区地壳各向异性及其构造启示........................................高见杨宜海黄世源等(147)利用地貌形态估算西秦岭-松潘构造结及邻区的下地壳黏滞系数.............魏聪敏葛伟鹏张波(43)东昆仑断裂带东端和2012年九寨沟7O级地震区深部电性结构探测……孙翔宇詹艳赵凌强等(122)花岗质岩石在脆塑性转化域的变形机制...................................................党嘉祥周永胜(48)含石量和坡度变化对土石混合堆积体的动力响应及失稳的影响..........韩培锋樊晓一田述军等(212)基于海域地震资料的多次波及其鬼波的时距解释...........................支明郝重涛姚陈等(226)第2期序言...........................................................................................................张培震(I)活动地块假说理论框架的提出、发展及未来需关注的科学问题.............郑文俊王庆良袁道阳等(245)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的地震活动特征研究综述........................邵志刚冯蔚王秡等(271)GNSS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在中国大陆活动地块划分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郝明王庆良(283)青藏地块区大地震迁移规律与未来主体活动区探讨........................袁道阳冯建刚郑文俊等(297)基于GPS观测的鄂尔多斯地块及其周缘现今的运动学特征...............李长军柴旭超甘卫军等(316)利用Envisat ASAR数据探讨渭河盆地断层现今的滑动速率..................陈健龙张冬丽周宇(333)基于地震活动特征的鄂尔多斯西缘现今构造变形模式的限定.............詹慧丽张冬丽何骁慧等(346)基于高精度LiDAR数据的断裂活动习性精细定量——以香山-天景山断裂景泰小红山段为例.............................唐清郑文俊石霖等(366)华山山前正断层的分段活动特征一一来自河流地貌参数的约束..........王一舟郑德文张会平等(382)阳高-天镇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及滑动速率................................罗全星李传友任光雪等(399)京津地区顺义一塘沽高分辨地震折射剖面的走时成像结果及其揭示的上地壳断裂构造特征...............................................田晓峰熊伟王夫运等(414)阿尔金断裂中段南月牙山古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构造意义...............邵延秀袁道阳刘静等(435)甘肃北山南缘俄博庙断裂的新活动特征及活动速率........................张波何文贵刘炳旭等(455)青藏高原东北部龙首山晚新生代剥露历史:来自磷灰石(U-Th)/He的证据...............................................................................李佳昱郑文俊王伟涛等(472)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M7.0地震及其余震序列的震源参数..........吴微微魏娅玲龙锋等(492)1526地震地质42卷鲜水河断裂带雅拉河段晚第四纪活动性......................................梁明剑陈立春冉勇康等(513)川滇地区主要断裂带上的库仑应力变化及其对地震危险性的指示.......李玉江石富强张辉等(526)第3期2019年四川长宁6.0级地震主震及中强余震(M戸4.0)的震源机制及其应力场...............................................................................梁姗姗徐志国盛书中等(547)利用小震分布和区域应力场确定龙滩库区地震断层面参数..................阎春恒周斌李莎等(562)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华北地块南缘地壳的精细结构........................酆少英刘保金李倩等(551)新疆天山中段的震源机制解与构造应力场特征分析.............................张志斌赵晓成任林(595)由km尺度的跨断层基线测量断层近场运动与变形——川滇块体东边界2个场地的初步实验................................曹建玲张晶闻学泽等(612)利用刃VSR方法研究广州地区的场地效应及估算地震灾害特征...............宗健业孙新蕾张鹏(628)琼东北马鞍岭-雷虎岭火山区深部岩浆系统大地电磁三维探测.............孙翔宇詹艳赵国泽等(640)高阶交错网格和PML吸收边界在横向各向同性介质地震波场模拟中的应用..........陈洁朱守彪(654)活动褶皱地区横向河演化与风口形成的研究进展和案例分析...............曹喜林耿豪鹏潘保田等(670)夏垫断裂荣家堡探槽揭示的断裂活动特征及未来地震危险性概率评价……余中元潘华沈军等(68)青海达日断裂中段晚第四纪活动性与947年M7%地震地表破裂带再研究...............................................................................梁明剑杨耀杜方等(703)岩石加载变形过程中超声尾波与声发射变化的实验...........................杨海明陈顺云刘培洵等(015)2种基于Matlab平台的断层位移测量软件对比分析—以阿尔金断裂东段为例.................................................康文君徐锡伟于贵华等(732)—基于模板匹配的地震应急制图方法..............................................徐敬海周海军聂高众等(748)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现状与需求全国公众调查结果分析.....................董丽娜连尉平陈为涛等(762)第4期研究论文北天山博罗可努-阿齐克库都克断裂精河段的古地震事件..................胡宗凯杨晓平杨海波等(773)北天山前陆盆地前缘西湖背斜带第四纪褶皱作用...........................王浩然陈杰李涛等(791)河套盆地第四纪晚期不整合面的时代厘定及其构造意义讨论.............白鸾羲徐锡伟罗浩等()6)郯庐断裂带新沂段地壳浅部结构和断裂活动性探测........................顾勤平许汉刚晏云翔等(825)利用面波频散和接收函数联合反演中国境内天山及邻区的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孔祥艳吴建平房立华等(844)用浅层人工地震方法探测唐山一河间一磁县地震构造带内的活动断裂……王继高战武刘芳晓等(26)云南通海2018年8月地震序列重定位及震源机制.............................李通郭志高星(41)利用浅层地震反射剖面探测研究大兴断裂北段新近纪一第四纪的构造特征...............................................................................何付兵徐锡伟何振军等(893)郯庐断裂带南段对近地表大地电流的分异性..............................................章鑫杜学彬(909)呼图壁M4.2地震前后重力变化特征分析--------------------------------------隗寿春祝意青赵云峰等(923)重庆小南海滑坡原始地形恢复及滑坡体体积计算---------------------------周鑫周庆高帅坡等(936)p m级形貌测量系统--------种新型的断层面微观形貌测量技术.............郝海健魏占玉何宏林等(955)利用居民地建筑物数据和高分遥感影像评估地震烈度的方法初探.......郭建兴张宇翔姬建中等(968)阿尔金断裂带中段现代沉积物样品钾长石红外激发后红外释光的残留信号——对年轻古地震事件测年的指示意义...................................覃金堂陈杰李涛(981)中国海域及邻区统一地震目录及其完整性分析.............................谢卓娟李山有吕悦军等(993)6期地震地质2020年第42卷总目次1527第5期研究论文鲜水河断裂带折多塘断裂西北段全新世活动的地质地貌依据.............马骏周本刚王明明等(1025)秋里塔格褶皱带东段探槽的古地震事件......................................张玲杨晓平李胜强等(1039)东天山唐巴勒-塔斯墩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特征...........................黄帅堂胡伟华杨攀新等(1058)金沙江中游永胜昔格达层软沉积变形构造...................................王莅斌尹功明袁仁茂等(1072)2015年5月5日西藏米林M6.9地震对后续地震的静态库伦应力的影响……李振月万永革靳志同等(1091)长江断裂带安徽段上地壳速度结构及基底特征.............................邓晓果田晓峰杨卓欣等(109)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及邻区Rayleigh波相速度与方位各向异性.............顾勤平康清清张鹏等(129)广东阳江地区的地壳速度结构与地震活动性................................王小娜邓志辉叶秀薇等(153)横向不均匀性对视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的影响和地震前电阻率的变化深度..........解滔卢军(1H2)山东庙岛群岛地区P波三维速度结构反演与2017年震群的发震构造分析...............................................................................李霞陈时军张正帅等(1H8)岷县漳县强震前的跨断层短临异常及亚失稳状态特征.....................张希贾鹏刘峡等(1205)地震动的空间相关性一一以纳帕地震为例...................................陈鲲俞言祥高孟潭等(1218)蒙脱石的弹性性质实验.......................................................................张明洋杨晓松(1229)新技术应用近景摄影测量在探槽地质信息获取中的应用——以泾阳南塬庙店4#滑坡为例........................................魏勇许强董秀军等(1240)利用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器监测大容量气枪震源信号.....................李孝宾宋政宏杨军等(255)第6期研究论文普通角闪石的速率依赖性及其对俯冲带慢滑移机制的启示基于三维大地电磁AR-QN反演的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电性结构2013年芦山地震同震地磁变化分析刘洋何昌荣(1267)阮帅汤吉董泽义等(1282)宋成科张海洋(101)利用孔壁竖向裂缝方位数据分析沂沭断裂带的地应力场特征.............王璞王成虎用微动台阵记录联合反演场地浅层速度结构一一以唐山响卩堂台3#场地为例...............................................................................王继鑫荣棉水青藏高原东北缘老虎山断裂的断层面参数拟合及其几何意义.............刘白云尹志文珠江三角洲西缘西江断裂鹤山一磨刀门段的活动性........................卢帮华王萍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锡铁山段)的构造地貌特征与晚第四纪活动速率…姚生海盖海龙基于Sentinel-1A的新疆阿克陶MQ.7地震同震形变与滑动分布特征……温少妍单新建2019年1月1日印尼马鲁古海7O级地震的震源机制及海啸数值模拟......徐志国王君成长岛地区小地震断层面参数拟合及应力场特征.............................崔华伟郑建常王洪等(11)符力耘等(135)袁道阳等(154)王慧颖等(170)殷翔等(185)张迎峰等(101)王宗辰等(11)张正帅等(132)参与式渭南地震情景构建:中国地震风险对策的行动研究示范苏桂武Janise Rodgers田青等(146)新技术应用四川长宁Ms6.0地震震源干涉成像定位赵博高原刘杰等(174)地貌参数方法在小尺度地貌研究中的应用一-一以北天山独山子背斜为例…周朝何宏林魏占玉等(192)基于偏度的地震热红外异常提取刘文宝孟庆岩张继超等(109)地震地质2020年第42卷总目次(125)1528地震地质42卷SEISMOLOGY AND GEOLOGY,VOL.40,2220CONTENTSResearch paper No.1Geemetric distri-utioo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rface rupture of two historicat eerthquakes i-the Barkol Basis, Xinjiann..............................................................XU Liann-xic,RAN Yonn-kann,LISNG Ming-jian,et al.(1) New discoverf of ResUui-Taostuo Rivet Fnuli in Dulan,Qinghai Province and itr iDplicetioos..............................................................................................................LS Zhi-min,REN Zhi-Tuu,LIS JinTui,et al.(18) Moment deficits cm the major faultr and earthquane hazark assessment in the eesteru Himalnyan syntnxis ...............................................................................................................TIAN Zhee,YANG Zhi-xiang,WANG ShiTi(33) Study oo the latest activith of Wuyunshan-Hefei Fault in Hefei Basin,the westeru branch of the Tantu fault zooe ...........................................................................................ZHENG YD ct D c,YANG Xiao-pinn,SHU Peeg ,et al.(50) Chronolovn of Yichann gravel layer basee oo quartz Ti-LiESR dating and its impUcaWons for the incision timing of the Three Gorges vallen..........................WES Chuan-pi,LIS Chuu-ru,LS Chann-An,et al.(65/ Quuntitative mappinn of the MoUqie River alluviat fan morpholooie uuitr in China based oo ALOS PALSAR data ..............................................................................................................SU Qiang,REN Juu-jic,LISNG OuTo,et al.(79) Reseerch oo activith of ZhangjianouTohai fault zone baser oo GPS onservations................................................................................................CHEN FuThav,GUO Liang-pian,ZHENG Zhi-Dng(95) The cerrelatiou between geometric feature of ce-reismie rupture and ce-seismie displacement.......................................................................................................................HAO Hai-jian,HE HongTin,WES ZhtTuClOg) Evelutiou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linee triggeren by2008M s8.()Wenchuan earthquaUe in Yingxin area N Jian,CHEN XiaoTi(145) Crustat80501x(^and its WcWuie iDpUcaWous in the Chougqing reaiou.....................................................................................................GAO Jiao,YANG Yi-Pai,HUANG Shi-pnan,et a.(147) Eshmatinn the lowec crustat viscosity of the westeru Qinling-Pougpan tectonic nohe and its anjacent are o s by u-sinn landform morpholovn.........................................................WES Coug-min,GE Wei-peen,ZHANG Bo(163) Electricat structure of the2017M$7.0JiuzOai-ou earthquaUe reoiou and the eesteru terminus of the east Kuulun Fnua…………………………………………SUN Xnnngpnu ZHAN Ynn ZHAO Lnngpqnnng e a.((182 Deforma0ou mechanism of grauUie rochs in brittle-plastie Wausi0ou zouo..................................................................................................................................DANG Jia-xiaug,ZHOU Youg-shenn(118) Study oo dynamih respouse and instaUilitu of soil-roch mixture deposit with differet stouo couWeW and slope graUientr........................................................................HAN Pei-fenn,FAN Xiao-ni,TIAN Shu-jue,et al.(212) Research ou tiDo-Xistance inWrpreta0ou of multiples and ghostr basea ou marine seismit data..........................................................................................................ZHS Minn,HAO Choun-tav,YAO Chea,et al.(226)No.2The coucepZ,review at new insightr of the active-toctouie bloch hypothesis............................................................................ZHENG Weapuu,WANG Qing-liann,YUAN Dao-ppun,et a.(245) A studp review oo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it activitu of active-toctouie bloch boundaries in mainland China.....................................................................................................SHAO Zhi-pann,FENG Wei,WANG Pean,et a.(271)6期地震地质2022年第42卷总目次1529Progress in application of GNSS to division of active tectonic blocks in continental China............................................................................................................................................HAO Ming,WANG Qina-liaaa(283) Mioration of lares earthquakes in TiOetaa block ares ant dissccssion on major active recion in the future .................................................................................YUAN Dao-yapa,FENG Jiaa-gaa-,ZHENG Wen-jua,et al.(227) Present-day Sinematicc of the O t O os bock and its scrroundin-areas from GPS onservetions................................................................................................LI Zhaasdun,CHAI Xs-ckao,GAN Wei-jun,et al.(316) Estimatinn preseni slip rate of the faults in the Weihe sraaen using Envisat ASAR data..............................................................................................................CHEN Jiaa-lonn,ZHANG Don-di,ZHOU Yu(333) Limitation of current tectonic deformation moUes in the westera margin of OrOos based on seismic activity characi teristicc.......................................................................ZHAN Huidi,ZHANG Donndi,HE Xiao-hui,et al.(346) Qusatitative study of fault acUvPh baseS on hish-precision airOoroe LiSAR data:A case of Xiaohonashap Fault in Xiapesaap-Tiapjinesaap faiUt zons............................TANG Qinn,ZHENG Wen-jun,SHI Lin,et a.(366) Activ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uashaa pienmont normat fault:Insishts from Uuviat seomorphia parametere .................................................................................WANG Yi-zOou,ZHENG De-pen,ZHANG Hui-pinn,et a.(342) The Late Quuteroaro activita features aad slip rate of the Yauesao-Tiauzhen F cu U...........................................................................................LUO Quuu-xins,LI Chuaupou,REN Guaunpue,et a.(399) Uppev crustat velocith structure and ccnstrainine fault interpretation from Shunoi-Tauesu refraction experimen-data.................................................................................TIAN XiaoPene,XIONG Wei,WANG Fupon,et a/.(414) The paleoseismic suPace rupture at south of centrat Altyo Tagh Fault aud its tectonic impUcation ......................................................................................SHAO Yau-pin,YUAN Dao-poue,LIO-dENG Jinn,et a.(435) New activita characteristics aud slip rate of the Ebomiao Fault in the southera margin of Beishau,Gause卩^-...........................................................................................ZHANG Bo,HE Wen-pu-,LIO Binn-du,et a.(455) The northwarp growth of the northeastero TiSetau Plateau in Late Cenozoic:ImpUcaPons from apatite(U-Th)/He res of Loneshou Shau...............................................LI Jis-yo,ZHENG Wen-jun,WANG Wei-tao,et al.(472) Study on source parametere of the8August2017M40Jiuzhaisou earthquaUe aud its aftershocks,northere SS ckuvu......................................................................................WU Wei-pe-,WEI Ya-lino,LONG Fen-,et a.(492) Late-Quateroarp activita of the Yalahe Fault of the Xiaushuihe fault zone,easteru margin of the TiSet Plateau ......................................................................................LIANG Mina-jiau,CHEN Li-ckua,RAN Yonh-Paua,et a.(513) Coulomb stress chauae on active faults in Sickuau-Yunaau region aud its impUcations for seismit hazarp ..........................................................................................................LI Yu-jiaua,SHI Fu-piauh,ZHANG Hui,et al.(526)No.3Focat mechauism solutions aud stress fielO of the2019Chauanma,Sichuau maiashock and its monerate-strona afteohocSs(MS工厶.。
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在煤田勘查中的应用_赵镨
要: %" 年代以来,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在海上石油勘探中获得成功。其中的三维三分量转换波地震技术因能解决
水文和煤层裂隙等问题,而被应用于煤田普查。本文简要介绍了模波和转换波地震勘探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近年来 三维三分量转换波地震技术在煤田勘查中的应用现状。 关键词:横波;纵波;转换波;多波多分量;煤田;勘查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图!
标准的转换波示意图
的最广的是提取地层的波速比或泊松比,因为这两个参 数与岩石孔隙度有关。不同储层对纵波和横波的波速影 响不同,可用于评价岩石的储层特性。 利用不同入射角情况下,得到的转换波的振幅不同 及相位反转现象,可以解释薄层各向异性现象。
0
0& ’
三维多分量地震勘探在煤田中的应用
三维九分量地震勘探
范围为济宁煤田—兖州煤田间、 梁宝寺南部及滕北— 滕南间及济宁煤田北部。 特点是直接赋存于第四系之下或 埋藏较浅, 可接受第四系孔隙水的补给, 岩溶裂隙发育, 地 下水动态稳定, 富水性强。 邹西水源地 ! ( ) * +),- . /& 0, 与兖西水源地, 便在此区内, 其开采量分别达 1 万 0% . 2 与 )% * )3 万 0% . 2。 %& % 中等富水区 主要有兖州煤田大部、 济宁煤田南部及北部、 梁宝寺 井田、 滕北煤田浅部等, 特点是奥灰埋藏于石炭、 二迭系之 下, 不具备接受大气降水、 地表水及第四系孔隙水补给的 条件, 地下水呈缓慢交替状态, 其浅部漏水钻孔发育, ,& ) + !+) , 富水性中等, 与煤层开采 ! ) 或垂直测线方 可激发出 #* 波和 #$ 波。 采用水平地震 法 ( " ) 分别激发, 可 检波器分别沿测线方向 ( ! ) 和垂直测线方向 ( " ) 接收, 记录到 #* 波和 #$ 波。 纯横波反射地震勘探其资料处理 和解释方法与纵波相似。 用于纵波的所有对比标准也适用 于横波的追踪解释过程, 只是对于横波来说, 具有重要意
单质点,多质点体系地震作用处理方法的异同
单质点,多质点体系地震作用处理方法的异同刘十一050880,易坤涛050881,王超维050882,刘超050883地壳板块在地幔热对流作用下发生缓慢漂移,由于板块之间的碰撞和积压,地壳内部的应力不断累积。
当应力到达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断裂,形成地震。
我国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地震带的交汇处,为地震多发国家。
建筑抗震研究在我国有重要实际意义。
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
体波在地球内部传播,分为横波(S )和纵波(P )两种。
纵波为压缩波,传播速度与拉伸弹性模量有关,对地表建筑的作用主要是垂直方向。
横波为剪切波,传播与剪切弹性模量有关,对地表建筑作用主要是水平方向。
面波是在体表传播,由体波的折射、反射后形成的,对建筑影响既有水平方向,又有垂直方向。
因此,建筑物受到的地震作用既有水平方向,又有竖直方向的。
由于建筑在竖直方向刚度较大,而水平方向刚度较小,容易在水平方向发生震动的放大,所以主要考虑水平方向的震动响应。
由于线弹性体震动可以叠加,只要考虑了一个方向的水平震动。
求地震作用时,通常将建筑物简化为单质点或多质点体系。
单质点体系,质点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1. 惯性力:()I g f m x x ''''=-+2. 阻尼力:c f cx '=-3. 恢复力:k f kx =-4. 由质点受力平衡得:0I c k f f f ++= => g mx cx kx mx '''''++=-其中m 、c 、k 、x g 、x 分别为质量,阻尼,体系刚度,地面位移和质点相对地面的位移。
令ω=2c mωξ= 则上式子转化为 22g x x x x ωξω'''''++=- 加上初始条件(x(0)=0,x ’(0)=0)可得到()01()()sin[()]t t g D D x t x e t d ξωτττωτω--''=--⎰;ω=D其中ω为无阻尼体系自由振动频率,ξ称为阻尼比,一般工程结构中ξ值较小,在0.101~0.1,ωd 为有阻尼时体系自由振动圆频率,一般ω≈ωd.将位移反应对时间求一阶和二阶导数,并且ξ值很小,可得体系地震速度反应和地震加速度反应:()0()()cos[()]tt g D x t x e t d ξωτττωτ--'''=--⎰ ()0()()()sin[()]t t g D g D x t x t x e t d ξωττωτωτ--''''''+=-⎰单自由度体系再地震作用下的振动是最简单的情况,但是由于实际工程中建筑物质量是非集中的,非集中倒一点,也不会只有一个自由度。
青海西北部ML4地震平静对中强地震的指示意义
第32卷㊀第1期高原地震Vol 32No 12020年3月PLATEAUEARTHQUAKERESEARCHMar 2020收稿日期:2020-04-30基金项目:青海省地震局2020年地震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20B06)㊁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编号:2019-ZJ-A10)联合资助ꎮ作者简介:胡维云(1988 ㊀)ꎬ男ꎬ青海民和人ꎬ硕士研究生ꎬ工程师ꎬ主要从事地震活动性和地震预报工作ꎮE-mail:huweiyun623@163 comꎮ青海西北部ML4地震平静对中强地震的指示意义胡维云ꎬ刘文邦ꎬ李启雷ꎬ孙玺皓ꎬ王培玲(青海省地震局ꎬ青海西宁㊀810001)㊀㊀摘要:本文对1980年以来青海西北部MLȡ4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ꎮ结果显示ꎬ青海西北部共出现5次MLȡ4地震显著平静异常ꎬ其后的8个月内在该地区均发生了中强地震ꎬ且中强地震前异常呈现出 长期平静 平静打破 震前平静 发震 的演化特征ꎮ据此研究结果ꎬ可为未来青海西北部震情趋势提供判定意见ꎬ为中强地震预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ꎮ关键词:青海西北部ꎻMLȡ4地震平静ꎻ中强地震㊀㊀中图分类号:P315.6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5-586X(2020)01-0014-040㊀引㊀言强震前区域地震活动时常会出现一个平静或缺震 过程ꎬ这种现象得到过许多国外地震学者的关注:KiyooMogi首先注意到日本及其临近区域某些中强地震前震源区地震活动速率减小的现象[1]ꎻOhatke利用地震前兆平静成功地预报了1978年1月29日的墨西哥瓦哈卡7.8级大地震[2]ꎻWyss总结了17次主震前出现的前兆性地震平静ꎬ并试图用此方法预报千岛北部岛弧上的8级地震[3]ꎮ我国对地震平静异常的发现和研究始于1966年邢台地震ꎬ林邦慧等发现地震的密集 平静 大震发生的现象[4-5]ꎬ辽宁省地震局将这一经验成功应用于1975年海城地震预报中ꎮ我国学者通过对一些典型震例的研究ꎬ发现大多数震例中的区域地震活动性增强并不会一直持续到中强地震的发震时刻ꎬ而是在其之前往往会有一些明显的地震平静时段ꎬ并对其物理机制做出了初步的解释[6-8]ꎮ近年来ꎬ学者们对这种中强地震前的异常平静有了更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9-15]ꎬ发现不同研究区内大多数中强地震前均可观测到地震平静现象ꎬ并对各研究区中强地震发震模式及其震前平静时长做了系统研究和讨论ꎬ为这些研究区的中强地震预报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ꎮ一次强烈的地震从孕育到发生前ꎬ围绕其孕震区的地震活动基本特征是 平静 ꎬ这已被国内外大量震例证实ꎮ地震平静作为一种重要的中强震前兆现象ꎬ有可能提供关于地震的时间㊁地点和震级等有用信息ꎬ在地震预测中发挥重要作用ꎮ青海西北部(36ʎ~39ʎN㊁90ʎ~94ʎE)ꎬ位于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柴达木盆地西端ꎬ处在阿尔金断裂带㊁东昆仑断裂带和柴达木盆地的复合部位ꎮ其境内断裂带发育㊁规模大㊁活动性强ꎬ具有发生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ꎬ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6级以上地震ꎮ在日常的震情跟踪工作中ꎬ我们发现以往该区域内时有MLȡ4地震发生ꎬ但自2016年12月14日新疆若羌发生MS5.0地震后ꎬ该区域出现了MLȡ4地震显著平静异常ꎬ平静面积为15ˑ104km2ꎬ异常发现时已持续了680天(图1)ꎮ第1期胡维云ꎬ等:青海西北部ML4地震平静对中强地震的指示意义图1㊀2016年12月15日以来青海西北部MLȡ4地震显著平静异常区1㊀资料选取与处理本文根据青海省实际地震监测能力和地震目录的完整性ꎬ选取了监测能力相对较高的青海西北部1980年以来的MLȡ4地震进行分析和研究ꎬ所采用目录为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全国地震月报目录和全国MS5.0以上地震目录ꎮ选取MLȡ4地震活动显著平静异常ꎬ对其异常特征㊁异常可靠性及映震效能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ꎮ2㊀MLȡ4地震平静特征青海西北部是MLȡ4地震多发区域ꎬ平均每年有2次以上MLȡ4地震发生ꎬ且呈现出 平静 活跃 平静 的成组活动特征(图2)ꎬ反映了区域内部应力积累㊁释放和调整的过程ꎮ图2㊀青海西北部1980年以来MLȡ4地震M-T图(a)和时间间隔图(b)㊀㊀1980~2016年青海西北部MLȡ4地震活动共经历了4次平静时间较长的时段(图2㊁表1):第1次平静时间为1983年12月25日~1986年12月21日ꎬ共持续了1092天ꎬ平静被打破后又经历了67天的平静ꎬ后续发生了1987年2月26日茫崖6.1级地震ꎬ发震断裂带为油沙山 茫崖断裂带ꎻ第2次平静时间为1987年2月26日~1989年6月21日ꎬ共持续了846天ꎬ平静被打破后又经历了207天的平静ꎬ后续发生了1990年01月14日茫崖6.6级地震ꎬ发震断裂带为油沙山茫崖断裂带ꎻ第3次平静时间为1990年6月27日~1994年9月7日ꎬ共持续了1533天ꎬ后续直51高㊀㊀原㊀㊀地㊀㊀震第32卷接被1994年9月7日若羌5.4级地震打破ꎬ发震断裂带为阿尔金断裂带ꎻ第4次平静时间为1998年3月22日~2000年3月28日ꎬ共持续了737天ꎬ平静被打破后又经历了243天的平静ꎬ后续发生了2000年11月26日可可西里5.1级地震ꎬ发震断裂带为阿尔喀断裂带ꎮ㊀表1㊀1980年以来青海西北部MLȡ4地震长时平静与中强地震对应情况序号平静起止时间持续时间/d中强震前平静时长/d对应中强地震发震构造11983-12-25~1986-12-211092671987-02-26茫崖M6.1油沙山 茫崖断裂带21987-02-26~1989-06-218462071990-01-14茫崖M6.5油沙山 茫崖断裂带31990-06-27~1994-09-07153301994-09-07新疆若羌M5.4阿尔金断裂带41998-03-22~2000-03-287372432000-11-26可可西里M5.1阿尔喀断裂带52016-12-14~2019-03-15820132019-03-28茫崖M5.0油沙山 茫崖断裂带㊀㊀该区域1980~2016年出现4次超过700天的MLȡ4地震显著平静异常ꎬ在平静结束的8个月内均发生了中强地震(其中1次显著平静是被中强地震直接打破的)ꎮ这表明青海西北部MLȡ4地震显著平静与中强地震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ꎬ具有中长期预测意义ꎮ异常对应的优势发震时间为平静结束后的8个月内ꎬ优势发震断裂为油沙山 茫崖断裂带ꎮ且该地区MLȡ4地震显著平静结束后ꎬ后续中强地震的发生呈现出 长期平静 平静打破 震前平静 发震 的活动性特征ꎬ即在中强震发生前存在超过700天的MLȡ4地震平静ꎬ平静被打破后ꎬ还会出现67~243天的MLȡ4地震平静ꎬ然后发生中强地震ꎮ3㊀实例分析根据青海西北部MLȡ4地震显著平静异常(超过700天)对应中强震的研究结果ꎬ将2016年12月14日新疆若羌Ms5.0地震以来青海西北部出现了的MLȡ4地震显著平静(异常提出时已平静了680天ꎬ接近700天的异常提取指标)作为年度异常在2019年度趋势会商会(2018年11月)上提出ꎬ并撰写了«青海西北地区显著4级地震平静异常分析报告»[16]ꎮ报告中明确指出:青海西北部1年内发生5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性较大ꎬ不排除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可能ꎮ在跟踪本次平静异常过程中ꎬ2019年3月15日新疆若羌相继发生Ms4.2㊁Ms4.0地震ꎬ打破了该地区持续820天的MLȡ4地震平静ꎮ根据该地区MLȡ4地震与中强震的活动呈现出 长期平静 平静打破 震前平静 发震 的活动性特征ꎬ即在中强震发生前存在超过700天的MLȡ4地震平静ꎬ平静被打破后还会出现67~243天的MLȡ4地震平静ꎬ然后发生中强地震ꎮ分析认为3月15日新疆若羌两次4级地震打破了青海西北部MLȡ4地震显著平静ꎬ平静区内地震危险性非但没有减弱ꎬ且在进一步增强ꎮ因此认为若羌的这两次4级地震可能是中强震发震前的显著地震事件ꎬ可看作是打破平静的信号震ꎬ对未来平静区内发生中强地震具有中短期预测意义ꎮ青海省地震局预报中心召开多次震情会商会ꎬ认为近期该地区发生5级左右地震的概率较高ꎬ应密切关注该地区后续震情发展ꎬ并撰写了«青海西北地区显著4级地震平静异常补充报告»[17]ꎬ明确指出青海西北部在未来的8个月内发生5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性较大ꎬ需重点关注该区域ꎮ随即在经历了13天的短暂MLȡ4地震平静后ꎬ平静区内部发生了3月28日茫崖Ms5.0地震ꎮ由此ꎬ再次证明该区域MLȡ4级地震显著平静对中强震有预测意义ꎮ4㊀结㊀论(1)青海西北部自1980年以来共经历了5次MLȡ4地震显著平静异常ꎬ显示出大范围应力场的强闭锁状态ꎬ具有明显的前兆意义ꎬ对未来该地区发生中强地震具有中长期的预测意义ꎮ异常对应的中强地震优势发震时间为平静结束后的8个月内ꎬ优势发震断裂为油沙山 茫崖断裂带和阿尔金断裂带ꎮ(2)MLȡ4地震显著平静孕育出的中强地震呈现 长期平静 平静打破 震前平静 发震的发震特征ꎬ平静区形成的中后期其内部发生的MLȡ4地震ꎬ可看作是打破平静的信号震ꎬ对未来平静区内发生中强地震具有中短期预测意义ꎮ(3)2019年3月15日新疆若羌相继发生61第1期胡维云ꎬ等:青海西北部ML4地震平静对中强地震的指示意义Ms4.2㊁Ms4.0地震ꎬ打破了青海西北部自2016年12月14日以来持续820天的MLȡ4地震平静ꎬ其发生具有信号震意义ꎬ为13天后在平静区内发生的2019年3月28日茫崖MS5.0地震提供了可靠的中短期判定依据ꎮ参考文献:[1]㊀MogiK.SomefeaturesofresentseimicactivityinandnearJapan(2)ꎬactivitybeforeandaftergreatearth ̄quakes[J].BulletinoftheEarthquakeResearchInsti ̄tuteꎬ1969(47):395-417.[2]㊀OhtakeM.ꎬMatumotoT.ꎬLathamG.SeismicitygapnearOaxacaꎬsouthernMexicoasaprobableprecursortoalargeearthquake[J].PureandAppliedGeophys ̄icsꎬ1977ꎬ115:375-385.[3]㊀WyssM.ꎬHabermannR.E.Precursoryseismicqui ̄escence[J].PureandAppliedGeophysicsꎬ1988ꎬ126(2-4):319-332.[4]㊀林邦慧ꎬ胡小幸ꎬ周冉.1966年邢台地区强震前小震的 密集 平静 特征及其初步解释[J].地震学报ꎬ1990ꎬ12(4):348-356.[5]㊀林邦慧ꎬ胡小幸ꎬ王泽皋.1966年邢台地区大震前小震的 密集 平静 特征及其初步解释[J].华北地震科学ꎬ2006ꎬ24(2):30-38.[6]㊀刘蒲雄.强震前地震活动增强特征[J].地震ꎬ1982ꎬ(2):5-7.[7]㊀宋俊高ꎬ王炜ꎬ潘坚云ꎬ等.地震异常平静用于短期预报的研究[J].地震ꎬ1994ꎬ14(1):48-56.[8]㊀韩渭宾.三种地震 平静 的概念及其预报意义综述[J].国际地震动态ꎬ1998ꎬ(5):9-13.[9]㊀平建军ꎬ张青荣ꎬ曹肃朝ꎬ等.4级地震平静是华北地区强震前的一个重要震兆特征[J].地震学报ꎬ2001ꎬ23(4):441-448.[10]王筱荣.地震平静特征与新疆的中强地震[J].西北地震学报ꎬ2003ꎬ25(3):246-252.[11]陈玉华ꎬ孙洪斌.中国大陆西部中等地震平静作为6.5级以上地震标志的研究[J].高原地震ꎬ2004ꎬ16(4):8-12.[12]陈玉华ꎬ姚家骏ꎬ马玉虎.青藏高原6.0~6.9级地震前MLȡ4级地震平静异常研究[J].地震研究ꎬ2014ꎬ37(Z1):1-7.[13]任雪梅ꎬ延海军.宁夏南部及邻区MLȡ3.0地震平静与中强以上地震的关系[J].地震研究ꎬ2006ꎬ29(2):118-121.[14]李栋梁ꎬ翟正宏ꎬ管延新.华北地区5级地震平静现象研究[J].防灾减灾学报ꎬ2013ꎬ29(3):20-24.[15]王亚茹ꎬ刘晓丹ꎬ王想ꎬ等.华北地区ML4级地震平静的分析[J].华北地震科学ꎬ32(2):55-61.[16]胡维云.青海西北地区显著4级地震平静异常分析报告[R].西宁:青海省地震局预报中心ꎬ2018.[17]胡维云.青海西北地区显著4级地震平静异常补充报告[R].西宁:青海省地震局预报中心ꎬ2019.INDICATIONSIGNIFICANCEOFML4EARTHQUAKESCALMSTOMODERATEANDSTRONGEARTHQUAKESINNORTHWESTQINGHAIHUWeiyunꎬLIUWenbangꎬLIQileiꎬSUNXihaoꎬWANGPeiling(QinghaiEarthquakeAgencyꎬXining810000ꎬChina)Abstract:InthispaperꎬtheseismicactivitycharacteristicsofMLȡ4innorthwestQinghaisince1980wasan ̄alyzedandstudied.Theresultsshowthatthereare5significantquietanomaliesofMLȡ4earthquakesinthenorthwestofQinghaiꎬallofwhichcorrespondtothemediumstrongearthquakesinthefollowing8months.Themediumstrongearthquakesaftertheendofthequietshow long-termcalm-breakthecalm calmbeforetheearthquake seismogenic .AccordingtotheresearchresultsꎬitcanprovidethejudgmentopinionsabouttheearthquakesituationtrendinthenorthwestofQinghaiProvinceinthefutureꎬandprovidethereferencetothemediumandstrongearthquakepredictionwork.Keywords:NorthwestQinghaiꎻMLȡ4earthquakescalmꎻMediumandstrongearthquakes71。
川西深层致密气藏多波地震预测技术及应用
0 引言四川盆地西部(以下简称川西地区)深层致密砂岩广泛分布,以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为主,是深层致密气藏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埋深介于3000~6 000 m [1]。
须家河组油气成藏条件较复杂,非均质性强,储层低孔、低渗透特征明显,与围岩测井及地震响应特征差异小;油气高产强烈依赖于裂缝对储层的改善,小—微尺度裂缝体的预测是油气高产富集带预测的关键;气水关系复杂,气水分异程度低,准确的含气性识别较困难。
为了解决深层致密气藏储层预测、裂缝检测及含气性识别的难题,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在川西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实践与攻关,仅在孝泉—新场—合兴场—丰谷地区,采集的三维三分量资料面积就超过1 600 km 2。
以上述资料为基础,针对深层须家河组四段、二段致密气藏,进行多波地震预测技术研究,以期推动该区的油气勘探工作。
1 储层主要特征川西地区深层须家河组从下至上发育须二段、川西深层致密气藏多波地震预测技术及应用张 虹 李曙光 徐天吉 郑公营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摘 要 四川盆地西部深层致密气藏普遍具有低孔、低渗透、非均质性的特征,气水关系复杂,油气高产对储层裂缝发育的依赖性强,常规地震技术手段难以解决其储层预测、裂缝检测及含气性识别难题。
为此,对川西地区实施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针对川西地区深层致密气藏预测难题,利用P 波叠前同时反演及纵横波叠后联合反演技术进行储层预测,利用纵波各向异性及转换波横波分裂技术进行裂缝预测,利用多波频率衰减属性及流体密度反演技术进行含气性预测。
通过对多波信息的挖掘利用,提高了储层预测反演的精度,增强了小—微尺度裂缝检测的能力,拓展了含气性检测的手段,实现川西深层致密气藏较全面的多波预测及应用,为川西深层致密气藏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也为其他地区的多波地震研究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 多波 致密气藏 裂缝检测 各向异性 转换波 四川盆地西部DOI: 10.3787/j.issn.1000-0976.2019.S1.015作者简介:张虹,女,1966年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震综合研究工作。
地震勘探方法与技术新进展——第四章 多波地震勘探
•
第三节 多波地震资料采集
•
多波地震资料采集比单一纵波采集要复杂的多。震
源设备、检波器、观测系统均要有特殊的要求。下面分
别简要概述。
• 一、采集设备
• ⑴首先要产生纵波、横波的震源设备。纵波震源设备 一般比较容易,横波的震源设备一般要产生剪切力,有 专门的产生横波的震源设备,设备笨重、昂贵、野外施 工困难。
(4-1)
• 式中λ为拉梅常数,μ为切变模量,vp为纵波速度。
地震勘探中多年来是利用纵波进行勘探,由于纵波的特点,只需用一个垂直
分量的检波器记录即可(见图4-1(a));另一种是介质中质点振动的方向
与波传播的方向相互垂直的横波,其传播速度vs= (μ/ρ)1/2
(4-2)
式中,vs横波速度。有两种横波,一种是在射线平面以内传播的SH横波,一
• 二、地震各向异性
•
多年来应用的地震勘探理论都是建立在各
向同性、均匀、完全弹性介质的假设基础上,
各相同性是指假设介质的弹性参数与波的传播
方向无关。实际上,介质的弹性参数与波的传
播方向有关,包括波传播的速度、振幅、偏振
特性等,具有这种性质的介质叫各项异性介质。
实际介质中存在着广泛的各项异性性质,油气
勘探和开发中也是如此。
1.各项异性分类
波的传播速度与与波的传播方向有关,
这叫速度各项异性。在各向异性介质中, 例如波沿着地层水平方向传播速度与沿 着地层垂直方向传播方向传播速度不同。 在地震勘探中,常见的各项异性介质可 简化为两种,一种是横向各相同性(简 称TI介质),它具有一个垂直对称轴, 在垂直于对称轴的平面内,介质是各向 同性的,见图4-3(a),例如周期性的保 护层就属于此类。另一种是方位各向异 性(简称为EDA介质)它是由平行的垂 直裂隙或定向的孔隙所引起的,具有水 平的无限次旋转轴的介质。见图4-3 (b),还有其它的复杂的各项异性介质, 见图4-3(c)、(d)。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地震异常分析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地震异常分析
张绍胜;曾富英;孔骅
【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
【年(卷),期】2007(000)0S1
【摘要】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生物气其地震响应特点是:在地震剖面上出现明显的频率低、有效能量弱、时间下拉,即地震异常。
自台南气田发现至今,按地震异常钻探的井基本都未发现工业气流。
通过多年的实践认识,地表低速也可以造成类似的地震异常,但如何鉴别、消除地表低速造成的地震异常,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研究表明,利用共炮检距剖面显示折射首波、层析成像静校正这两种方法识别和消除表层低速异常是可行的,表层低速异常的新认识对该地区构造圈闭的确认有一定意义。
【总页数】2页(P)
【作者】张绍胜;曾富英;孔骅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天然气地质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4
【相关文献】
1.地震属性在预测生物气中的应用——以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台南构造为例 [J], 史晓辉;倪祥龙;李红哲;许建权;杨露
2.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地震采集方法探讨 [J], 罗岐峰;于宝华;吴明生;翟俊伟;潘建
勇;马立新
3.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电磁异常分析 [J], 王志强;王财富;徐子远;李瑞
4.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表层低速带引起的地震异常判识及消除 [J], 曾富英;张绍胜;孔骅;张秀平;李本亮;郭泽清
5.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磁力异常形成机理研究与异常分析 [J], 王志强;王财富;徐子远;李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波地震资料在三湖地区油气预测中的应用
多波地震资料在三湖地区油气预测中的应用王九拴;王绪本;杨静;张妍【期刊名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年(卷),期】2012(047)004【摘要】地下岩层含气时会引起地震纵波能量吸收与构造畸变问题.且单一利用纵波资料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会表现出明显局限性。
而转换波受地层含流体影响较小,联合应用纵波和转换波资料能有效解决单独利用纵波资料易受多重因素影响而出现的多解性问题。
本文基于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的高品质多波数据,从分析纵波与转换波在走时及振幅等属性上的差异入手,通过转换波合成记录标定及纵波与转换波资料匹配等,联合应用多波地震属性进行储层描述和油气预测。
经实际钻探验证,本文方法在三湖地区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总页数】5页(P605-609)【作者】王九拴;王绪本;杨静;张妍【作者单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81/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河北涿州072751;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81;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河北涿州072751;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河北涿州0727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相关文献】1.反射波地震勘探中折射波资料的应用 [J], 许崇宝;孙立新2.叠前时间偏移在三维转换波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J], 马昭军;唐建明3.复杂地区地震资料低信噪比的原因及对策(一)——表层散射波是导致地震资料低信噪比的根本原因 [J], 吴希光;李亚林;张孟;何建秋;龙资强4.折射波资料在北黄海盆地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 [J], 王衍棠;王后金5.叠前时间偏移在三维转换波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J], 张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江盆地低信噪比资料的多次波处理
三江盆地低信噪比资料的多次波处理张军华;田连玉;王兆湖;高振山;周振晓;钟磊【期刊名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年(卷),期】2006(041)005【摘要】三江盆地多次波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区内存在一套反射很强的平行不整合地层(穆棱组),并且还发育大量高速煤层.本文从时空域、拉冬域、频率域及自相关等多个方面对多次波的地球物理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发现了多次波在本区存在的规律性,并应用拉冬域、频率域正、反变换及自适应多次波切除等方法对多次波进行了分离和研究.表明拉冬域分离效果最好.在此工作的基础上,开发了一套多次波去除技术,由于该技术是在频率域应用拉冬正变换技术,提高了多次波的聚焦性能,并将滤波函数与相干技术相结合,从而实现自适应去除多次波的目的,而且稳定性很好.【总页数】7页(P573-579)【作者】张军华;田连玉;王兆湖;高振山;周振晓;钟磊【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25706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吉林大学地球探测与科学技术学院;大庆石油管理局物探研究所;大庆石油管理局物探研究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相关文献】1.MD复杂山地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J], 李中元;邬达理;蔡俩;任跃华;李燕2.兴安岭山地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分析 [J], 王世青;孟小红;王双喜;王兆湖;李家俊;褚玉环3.山地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研究 [J], 李楠;屠志慧;刘微4.强多次波和低信噪比资料处理 [J], 陈昌武;陈双庆;曹利民5.全方位角深度域成像在松辽盆地低信噪比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J], 朱玉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9年青海大柴旦6.4级地震序列的双差法
2009年青海大柴旦6.4级地震序列的双差法刘文邦;王培玲;马玉虎;陈玉华【摘要】采用双差地震定位算法对2009年青海大柴旦6.4级地震和3个及以上台站记录到的余震进行了重新定位,获得了873次地震的重新定位结果.主震的震中位置为37.56°N,95.90°E,震源深度6.5 km,发震在大柴旦宗务隆山断裂带.精确定位结果与原始数据进行比较,定位残差明显减小,定位后的地震分布更加集中,主要分布在大柴旦宗务隆山断裂带周围,震源深度优势分布在2~11 km,与主震震中位置和震源深度相符.【期刊名称】《高原地震》【年(卷),期】2011(023)001【总页数】3页(P24-26)【关键词】大柴旦6.4级地震;余震序列;双差定位方法;青海【作者】刘文邦;王培玲;马玉虎;陈玉华【作者单位】青海省地震局,青海,西宁,810001;青海省地震局,青海,西宁,810001;青海省地震局,青海,西宁,810001;青海省地震局,青海,西宁,8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3+22009年8月28日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发生了6.4级地震,青海省地震台网中心给出震中位置为37.6°N,95.8°E。
该地震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未造成人员伤亡。
2008年11月10日在大柴旦(37.6°N,95.9°E)又发生了6.3级地震,2次地震均发生在大柴旦宗务隆山断裂带,震中位置相差约10 km。
2008年的6.3级地震可能对2009年的6.4级地震有一定的影响,发震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通过地震序列探讨震源附近地壳应力变化等有关问题,确定精确的震中位置和震源深度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通过双差定位方法对2009年大柴旦地震序列进行了精确定位。
2009年8月28日大柴旦6.4级地震发生在大柴旦宗务隆山断裂带上,余震也主要分布在该断裂带周围。
本文挑选了青海省地震台网中心定位的地震,数据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
纵横波联合解释技术在气云区的应用
纵横波联合解释技术在气云区的应用陈国文;邓志文;姜太亮;张军勇;于雪娇;祁成业;郗晓萍【摘要】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是青海油田天然气主产区,但由于该区第四系生物气气藏具有地层沉积时代新,成岩作用差,岩石结构疏松等地质特征,导致气云区地震构造成像差、低丰度气藏预测精度低等诸多难题.基于\"低频+横波\"多波二维联合激发的油气勘探攻关试验获得的高品质纵波及纯横波资料,采取了纵横波联合标定、联合解释、联合属性分析等技术攻关,结果表明:三湖地区浅层存在微小断裂,发现了多个低幅度构造圈闭及地震异常圈闭,初步形成了一套适用于三湖地区浅层生物气的纵横波联合解释配套技术,该技术充分展现了纵横波联合地震勘探技术的良好应用前景.【期刊名称】《岩性油气藏》【年(卷),期】2019(031)006【总页数】9页(P79-87)【关键词】气云区;纵横波联合解释技术;低幅度构造;断层识别【作者】陈国文;邓志文;姜太亮;张军勇;于雪娇;祁成业;郗晓萍【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地质研究中心,河北涿州072750;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涿州072750;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事业部,甘肃敦煌736202;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地质研究中心,河北涿州072750;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地质研究中心,河北涿州072750;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地质研究中心,河北涿州072750;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地质研究中心,河北涿州0727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0 引言尽管纵波地震勘探仍将是地震勘探的主流技术,但是国内外勘探学家已普遍认识到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在油气勘探领域的潜力[1]。
自20 世纪60年代以来,多波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也有了全面的发展,获得了一些成功的实例,但由于地面激发震源装备太大,许多复杂地表区,如沙漠、黄土塬、山地等区域很难开展横波勘探,而是利用三分量检波器接收到的反射PP 波、PSV 波和PSH 波来分析地下构造、岩性、裂缝及含油气性[2]。
2014年10月青海乌兰Ms5.1级地震发震构造及其预测意义
2014年10月青海乌兰Ms5.1级地震发震构造及其预测意义马玉虎;姚家骏;王培玲;刘文邦【摘要】在2014年10月2日乌兰5.1级地震震源机制和柴达木盆地的构造动力学特征讨论基础上,认为该地震的发震构造为柴达木盆地南缘断裂带.由于该次地震的破裂面倾角相对较陡,矩心深度也相对较深,可能反映出发震构造在浅部的倾角较缓,到了深部有所变陡.结合历史地震和特殊构造特点,综合分析认为:乌兰5.1级地震后,未来应特别关注南祁连构造带和柴达木盆地南缘断裂带西北段的茫崖油沙山断裂的中强地震活动.【期刊名称】《高原地震》【年(卷),期】2015(027)003【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地震构造;震源机制;地震活动;青海【作者】马玉虎;姚家骏;王培玲;刘文邦【作者单位】青海省地震局,青海西宁810001;青海省地震局,青海西宁810001;青海省地震局,青海西宁810001;青海省地震局,青海西宁8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750 引言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4年10月2日23时56分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36.4°N,97.8°E)发生 5.1 级地震,震源深度16 km。
震中位于乌兰县和都兰县交界的无人区。
根据现场调查,本次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但本次地震发生在柴达木盆地内部,根据青海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特点,5级以上中强地震在盆地内部出现活动的现象相对罕见,历史上震中100 km范围内曾发生过1933年4月1日都兰西北5.2级地震,1938年4月10日都兰东5.7级地震和1952年3月21日都兰5.0级地震。
与此同时,乌兰5.1级地震发生在柴达木南缘断裂带上,震中位置距离柴达木南缘断裂带38 km。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乌兰5.1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条件,更好地分析和研究地震危险性,笔者以乌兰5.1级地震特征及其发震构造为基础,分析柴达木盆地南缘地区构造背景和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及盆地内相对罕见中强震的预测意义,供地震趋势研判和该地震发震成因探讨参考。
海上多波多分量地震采集技术的应用——以莺歌海盆地为例
海上多波多分量地震采集技术的应用——以莺歌海盆地为例张树林;夏斌;何家雄
【期刊名称】《天然气地球科学》
【年(卷),期】2005(16)1
【摘要】近年来,近海多波多分量(一般称为四分量)地震技术发展很快,相继取得了较成功的应用和令人满意的勘探效果。
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采集技术(OBC技术)已经基本成熟,能够在近海得到质量较高的地震数据。
海上多波多分量地震采集就是在海底应用三分量速度检波器测量速度场的X分量、Y分量和Z分量,并用水听器测量应力场。
海上多波多分量地震采集系统主要包括记录子系统、震源子系统、电缆子系统、声学子系统、综合导航子系统和质控子系统。
多波采集作业方式以双船(震源船和记录船)、双边放炮作业为主,双船的控制主要由数据连接系统实现。
【总页数】5页(P103-107)
【关键词】地震勘探;多波多分量;采集技术;莺歌海盆地
【作者】张树林;夏斌;何家雄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46
【相关文献】
1.多分量转换波技术在常规三维地震采集中的应用——以永太三维为例 [J], 梁军辉;刘远志;刘胜;雷扬;梁正洪;张志锋
2.海上多波地震在莺歌海盆地的应用 [J], 何汉漪;朱宏彰;张树林
3.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在海上石油勘探工作中的应用 [J], 王有为
4.海上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在岩性圈闭勘探中的应用——以珠江口盆地惠州A 工区为例 [J], 刘道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卷第2期
2009年3月
收稿日期:2008-05-10;改回日期:2009-01-03。
作者简介:王云波,男,1974年生,工程师,在读硕士研究生,1999年毕业于长春科技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察专业,从事地震资料解释、地质综合研究工作。
E-mail :gsdhwyb@ 。
文章编号:1005-8907(2009)02-047-02
多波地震在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的应用
王云波1,2
陈海青2陈元忠2祁成业2
(1.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2.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甘肃敦煌736202)
摘
要
多波地震是一项新兴的勘探技术,在构造成像、气层检测方面都有一定的效果。
通过对多波地震在柴达木盆
地三湖地区的应用效果分析认为,多波地震在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的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研究表明:多波地震在恢复含气构造形态方面应用效果较好,在气层检测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
多波地震;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气层检测
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multiwave seismic in Sanhu Area of Qaidam Basin
Wang Yunbo 1,2Chen Haiqing 2Chen Yuanzhong 2Qi Chengye 2
(1.College of Geo-Resources and Information,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Dongying 257061,China;2.Research Institute of
Orient Geophysical Company,Dunhuang 736202,China)
Multiwave seismic is an emerging exploratory technology.The technology has certain effects on tectonic imaging as well as gas reservoir prediction.Multiwave seismic has a certain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Sanhu Area of Qaidam Basi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pplication effect for this technique.The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the multiwave seismic has a good application effect in the restore of gas-bearing structural feature.And the technique has a good effect in the prediction of gas-bearing reservoir.
Key words :multiwave seismic,Sanhu Area of Qaidam Basin,gas reservoir detection.
多波地震勘探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勘探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这项技术是综合利用纵波、横波、转换波等多种地震波对含油气盆地进行精细勘探,多波地震勘探技术在气云下构造成像改造、岩性预测、油气检测、裂缝检测和各向异性分析、油藏监测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效果[1-2]。
1概况
三湖地区平均海拔2800m ,地貌以盐碱地为主,
地形相对平缓。
该地区沉积凹陷是在第四纪发育的,第四系分布范围广且厚度大,地层岩性主要以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地层构造变形弱,褶皱和断裂均发育较少,构造主要发育于喜马拉雅晚期,属于第四系同沉积背斜构造;第四系生物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大。
含气区地震成像效果差,构造严重变形。
地震剖面上反射同相轴下拉明显,圈闭形态发生一定的变化,构造细节落实难度大。
气层检测缺少有效的手段,真假含气异常识别难。
由于气藏气、表层气、浅表低降速带等因素的影响,三湖地区地震资料普遍存在地震异常现象,如何正确识别地震异常与含气的关系则是该区的一大难题。
2
多波技术
2.1
目的
研究多波地震勘探技术在三湖地区第四系疏松地
层中勘探天然气的实用性;在不同含气区域的构造成像效果;多波勘探技术识别气藏的能力。
基于以上目的,三湖地区部署多波二维地震试验测线1条,测线贯穿涩北二号(高丰度含气区)和台吉乃尔(低丰度含气区)及驼西地震异常区(不含气区)。
2.2效果
2.2.1多波在不同含气区域的构造成像效果
从纵波剖面看,台吉乃尔低丰度气藏区及涩北二号气田区与驼西异常区之间地区资料品质较好,成像效果也较好;驼西异常区尽管资料品质有所变差,基本还可以成像;在涩北二号高丰度气藏区,基本得不到有效的反射,形成通常的“气云”,模糊带内频率明显降低,振幅和能量减弱,同相轴严重下拉(见图1)。
断块油气田FAULT-BLOCK OIL &GAS FIELD
47
2009年3月第16卷第2期
断块油气田
图1纵波剖面
从转换波剖面看,在涩北二号气藏区和驼西异常区成像效果改善明显,尤其是涩北二号气藏主要目的层段,可基本得到有效的反射(见图2)。
图2转换波剖面
从横波剖面看,资料品质变差。
涩北二号气藏区由于消除了气的影响,构造形态得到恢复(见图3)。
图3横波剖面
总之,在“气云”干扰区,纵波剖面成像不理想。
而转换波少受干扰,能够得到较好的成像,但无法恢复构造形态,横波剖面不受干扰,使构造形态恢复正常。
2.2.2多波勘探技术识别气藏的能力
目前,多波地震勘探技术识别气藏的方法主要有4种:纵、横波剖面直接对比法,纵、横波速度比值法,直接求取泊松比法和吸收系数法[3]。
研究主要应用了纵、横波剖面直接对比法。
由于纵、横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机制存在差异,这使得多波在气层界面产生的反射特征(振幅、频率、连续性)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可以利用反射特征的变化进行气的直接检测[4]。
振幅信息是最重要的信息,它与界面反射系数密切相关。
在纵波剖面上,振幅异常可以反映地层中是否含有气或含气量的多少,形成亮点或暗点。
同时,某些非气因素有时也会形成亮点(假亮点),如何识别真假亮点,就需要综合利用纵、横波振幅信息进行识别[5-6]。
台吉乃尔气藏为构造气藏,纵波剖面上,气层反射特征为频率低,反射强度中等,气藏在纵波剖面上表现为“亮点”特征,而在转换波剖面上无异常现象,说明这是一个真的亮点,表明多波勘探技术具有识别气藏的能力。
3结论
1)多波地震勘探技术在恢复含气构造形态方面应用效果较好。
转换波和横波地震资料的成像效果要好于纵波,同时横波地震资料可以使构造形态得到恢复。
2)多波地震勘探技术在气层检测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
多波地震勘探技术做为一项新的技术,在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田晓红.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现状与进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24(4):94-96.
[2]姚姚.多波地震勘探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展望[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5,28(3):169-173.
[3]石玉梅,姚逢昌,曹宏.多波多分量天然气勘探技术的进展[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3,26(3):172-177.
[4]李录明,罗省贤.多波资料处理及解释方法的研究进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6,41(6):663-671.
[5]李庆忠,王建花.多波地震勘探的难点与展望[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
[6]张树林,姜立红.近海多波地震技术在YGH盆地浅层气藏勘探中的应用[J].断块油气田,2002,9(1):5-9.
(编辑杨会朋)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