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思考
罩 罩在 细 管 上 端 ( 空 罩 须 插 进 水 槽 中 , 真 下边 缘 被 水 淹 没 ) 抽 进 行 科 学 探 究 的 时 间 、 间和 机 会 。教 师 决 不 能 太 心 急 , 多 , 空 过
出罩 内空 气 , 同学 们 观 察 到水 从 细 管 顶 端 冒 出 , 出现 喷 泉 现 地 提 示 学 生 甚 至 越 俎 代 庖 , 致 形 式 主 义 的探 究 , 不 到真 正 导 达 象 。学 生 表 现 惊 讶 状 态 , 此 现 象 产 生 浓 厚 兴 趣 , 习积 极 性 的 作 用 。因此 , 在 各 个 学 习阶 段 结 合 相 关 内 容 , 计 划 、 步 对 学 要 有 有 被 调 动 起 来 , 维 处 于最 佳 状 态 , 时我 及 时 引 导 学 生 追 根 寻 骤 地 安 排 相 应 的 探 究 活 动 , 学 生 逐 步 体 验 , 中领 会 科 学 探 思 这 让 从 源 , 识 到 大 气 压 把. 由低 处 压 到 高 处 , 认 水 引导 学 生 寻 找 出 测 大 究 的 思想 , 握 科 学 探 究 的 基 本 方 法 。 在 探 究 学 习过 程 中 , 把 教 气压强的方法。
如, “ 在 大气 压 强 ” 节 教 学 中 , 先 做 一 个 演 示 实 验 : 一 个 探 究 的意 识 和 能 力 不 是 生 来 就 有 的 ,是 在 科 学探 究 的 学 习 活 ~ 我 把 两 端 开 I 的 细玻 璃 管 插 进 装 有 水 的 水 槽 中 , 用一 个 透 明真 空 动 中逐 渐 发 展 起 来 的 ,这 就 要 求 教 师 在 教 学 中给 学 生 留 足 够 Z !
师 应 尊 重 学 生 , 许 学 生 犯 错 误 , 许 学 生 插 嘴 , 视 学 生 的 允 允 珍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科学探究能力是现代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面对未知的情况下能够灵活应对。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是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例如,在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用镜子和光线进行实验,观察光线的反射方向,并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
通过这样的实验探究,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还能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引导性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力和功的关系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的力作用下,不同物体的功不同?”通过这个问题,学生需要运用他们的物理知识和思维能力,分析力和功的关系,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问题导向教学,学生能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和学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并进行实验和讨论。
例如,在学习电路中的电阻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让他们自主选择实验材料和方法,并通过实验和讨论来总结电阻的概念和特性。
通过这样的探究性学习,学生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科学项目的开展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项目是一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自主设计和实施项目来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第一篇范文: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在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迅速,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初中物理作为基础学科之一,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物理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使他们在面对未知问题时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索和解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探究欲望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内在动力。
教师要善于利用物理学科的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教授光的传播时,可以引入“小孔成像”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物理现象的神奇。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例如,在教授力的作用效果时,可以让学生观察不同力作用下的物体运动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观察和思考,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三、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例如,在教授欧姆定律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结果,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科学探究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共同完成。
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例如,在教授太阳能的利用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设计太阳能装置,并实际操作进行实验。
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使他们在团队中能有效地传递信息和观点。
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的思考
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的思考 江苏省无锡市清名桥中学 黄波/文何为科学探究?我们现在说的科学探究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为前提,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述、质疑、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与学的组织形式。
本文笔者就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科学探究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提出问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问题是探究之本、思维之源,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或提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汽化和液化”这一节时,笔者是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先在讲台旁烧开水,然后问学生:“你是怎样判断水是否烧开的?”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给出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学生认为水烧开时温度会很高,有的学生根据“冒白气”来判断,也有的学生认为水烧开时水是上下翻腾的……然后笔者进一步提问:“什么是‘白气’?沸腾时水的温度如何变化?”很自然地引出了课题。
尽管“烧开水”这一情景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但把它拿到教室里来研究,学生会充满一种期望和满足感—原来日常生活中还蕴含了这么多物理知识啊!这一普通情境设置使学生大脑里马上产生了“兴奋剂”,他们的思维被迅速激活起来,都希望揭开其中的奥秘。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其实质就在于通过揭示物理现象的矛盾,引发学生内心的冲突,打破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高质量的问题。
二、猜想与假设牛顿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纵观整个物理学的发展史,假设始终贯穿于整个物理发展过程中,猜想和假设是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的基础,是探究活动的前提,在整个探究活动中起到引导作用。
因此,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而且要适时为学生的猜想铺路、搭桥、引渡。
科学探究视域下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方法
科学探究视域下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方法概述科学探究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步骤和逻辑,采用积极主动的探究思想和方法,探究未知的、有待解释的自然现象和规律的过程。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是指针对初中学生进行的,通过体验、观察、实验、探究、思考等活动,让学生主动、自发地探究物理所涉及的各种规律和现象,发展学生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本文将从科学探究视域出发,探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方法。
以科学探究为视角科学探究作为一种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是指采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步骤,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究思想和方法探究未知的、有待解释的自然现象和规律的过程。
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技能、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的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该尝试将科学探究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通过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造和自主评价,让学生探究、发现物理规律和现象。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方法体验教学初中物理的规律和现象可以通过体验的方式来进行呈现,这样能够让学生在“看、听、思、想、动、手”的活动中,建立起物理的基础知识。
在进行体验教学时,学生要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和探究物理现象,采取操作性实验和游戏来展开教学活动。
课堂展示课堂展示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它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看到真实物体、真实现象,从中发现物理规律和形成物理概念。
课堂展示可以采用物理模型、物理装置、物理实验等方式进行呈现,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制作展示器材、构建小型实验装置、展示物理现象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教学初中物理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方式,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开展实验,了解物理的基本规律和现象。
在开始实验之前,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实验要点和实验方法等信息,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标和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实验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操作、观察和分析,从中发现规律和现象,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浅谈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物理教 学 中, 教师应使 学生养成探究 的习惯 , 掌握探 究的方法 , 培养学 生的科学精神 。信 息收集 可以在小组合作 中收集他人 的信息 , 以在 图书馆收集 , 以在社 会生活 中 可 可 收集 , 可以通过互联 网寻找相 关的信息 和资料 。 还 在教学中 , 教师应鼓励学生从多方获取信息 ,进行综合分析和整合 , 为 自己的探究活动服务 ,并在探究 中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 、 解 决 问题 等 方 法 , 而切 实 提 高学 生 的学 习 能力 。 从
五、 引导 学 生在 合 作 中培 养 信 息 交流 的能 力 初 中物理新教材中安排 了 2 0多个 学 生 探 究 实 验 ,大 部
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适应 社会 生活的能力 , 以提 高学 生的整体
素质。
一
、
教 师 要联 系 实 际 , 发 学 生 的 探 究 兴 趣 激
物 理 知 识 与 生 活 实 际 的 联 系 相 当 密 切 。在 物 理 教 学 中 ,
组 合 作 探 究 的模 式 , 学 生 彼 此 之 间 进 行 充 分 的交 流 、 让 切磋 , 相 互 启 发 , 互 讨 论 , 造 良好 的 “ 作 交 流 ” 氛 围 , 学 生 相 创 合 的 使 不 断 改 进 自 己 的学 习 方 法 , 进 对 所 获 得 知 识 的 正 确 、 面 促 全
变 化 ?这 样 使 得 学 生 迫 切 想 知 道 其 中 的原 因 , 发 了学 生 的 ” 激 探究兴趣 。 二 、 立 有 效 的 评 价 机 制 , 学生 体 验 探 究 的 乐趣 建 让
分都不宜个人进 行操作 , 要求学 生分组进行 , 并且 分工要 明
确具体。 教师要抓住这些机会 , 多方位 、 多途径地培养学生 的 合 作意识 ,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在探究活动 中的作用 。采用小
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学方法探讨(5篇)
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学方法探讨(5篇)物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实践科学,在初中阶段,学生渐渐开始了解科学方法和思维的基本框架。
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科学理论,掌握基本的物理实验方法和技能,以及引导学生积累物理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实践中。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师需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针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问题,让学生自行探索解决答案。
对于初中物理教学中难懂、抽象的知识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现实情境研究法,该方法通过探究并分析具体的事例来引导学生获取新的知识。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适量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本质和特点,并从中导出明确的物理知识。
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学生主导、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该方法营造出多角度、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亲身探究问题。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深挖问题,不断寻找答案,以及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差异化教学法初中学生之间身体发育、智力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存在较大差异,差异化教学法是一种致力于让学生得到最大受益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设置复杂的和简单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以便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要,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反课堂教学法反课堂教学法是一种革命性的教学法,该方法鼓励学生在家自学拥有多种资源,而课堂上教师则使用更多的互动讲解方式,以便帮助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反课堂教学法能够提高课堂的实际生动性,使课堂更具活力,并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程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以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深刻理解物理知识。
同时,无论使用哪种教学方法,教师都应该始终保持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跟踪和助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模式
探 究 方法 . 验科 学 探究 的乐趣 , 体 领悟 科学 的思 想和 精 神 。 结 我 合 自身 物理 教 学 经 验 . 在 实 施 新 的 “ 学 探 究 ” 学 模 式 巾 把 科 教 的感 想 和 教 学 策 略的 领 悟进 行 小 结 , 求教 于 学 界 同行 。 以
创设 问题 情境 。 激起 探 究欲 望 心理学指出: 所谓 问题 情 境 是 指一 种 具 有 一 定 难 度 , 经 而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科学实践中具备主动思考、自主探究、跨学科综合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对于初中物理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引发学生兴趣、提供问题情境、培养实践能力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一、引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是培养科学探究意识的第一步。
在教学中,教师应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例子阐述物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可以通过展示火花的特效动画,引发学生对电流和电磁感应的兴趣;通过展示高楼坠物的影片,引发学生对重力和力的平衡的兴趣。
此外,物理实验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
教师可以设计简单且趣味性强的实验,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和亲自体验,激发他们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
二、提供问题情境提供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研究欲望。
例如,在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时,可以给学生一张光线照射到镜面上的示意图,并提问:“你能解释为什么我们在镜子里看到的图像是颠倒的吗?”通过这种引导,学生可以开始思考光的传播规律,并采取实际操作和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
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真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拓展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三、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培养科学探究意识的关键。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型实验或观察活动,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和研究欲望。
例如,在学习热传导时,可以设计一道实验题:“用两个相同材质的金属棒 A 和 B,将 A 的一端接触火焰,另一端放在 B 的一端,你认为热能会传递到 B 上吗?”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棒 B 是否变热,从而探究热传导的原理。
除了实验,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科学观察和调研活动,让学生实践科学方法,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形成科学知识。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科学探究
的探 究活 动 , 如 对 电流 、 例 电压 和 电 阻的 关系 的探 究 就 可 以
4 0
我们研究的是电流与电压、 电阻的关系 , 三者存在一个因果
3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 . 学生根据制定的计划和设计 的实验 正确选择实验器材 , 进行实验时, 教师要巡视 , 提醒
学 生注 意观 察 实验 现 象 , 住 主 要矛 盾 , 时地对 各 组 实验 抓 及
具有提高学生的科 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的双重功能。 科学探
究能 力 是 逐 步 培养 起 来 的 , 以探 究活 动 的组 织 和对 学生 所 探 究 能力 的要求 应 该 循序 渐 进 , 由简 单到 复 杂 , 由部 分探 究 到经 历 较 完 整 的探 究过 程 。 某 个 阶段 或 某 个 探 究活 动 中 在
涉及到全部的探究要素。 三、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策略 1 . 设置情境 , 激发疑 问。 出问题是科学探究 的基础 。 提
如 果 学 生提 不 出 问题 , 究 很难 进 行下 去 , 了让 学生 能 提 探 为
识为基本 的探究内容, 以学生 已有的知识为基础 , 解决实际
出问题 , 我们可 以合理地创设物理情境 , 让学生从 日常生 活、 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 中提出有关物理 问题 。如讲完压
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后, 出探究压力 的作用效 果与哪些 因 提 素有关时, 我们是这样设计 的: 同学们对压力的作用点和方
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活动的研究
好奇心是 由于学 生对事 物 不 了解 而产 生 的一 种积 极的情感状 态 , 能 使人 主动 接受 未知 事物 。创设 情境 , 对激发学生 的探究兴趣有着至关 重要 的作用 , 学 生置身
物理学 家劳厄说过 : “ 物理 教育 的 目的, 不 仅是要 使 学生获取 知识 , 更重要的是发展 他们 思维 的能力 。 ” 在物 理课堂教学 中 , 探究式 教学是一种 能够 有效提 高学生 思 维能力 的教学模 式 。通 过科学 探究 , 提 高学生 的科学 素 养是物理新 课程 标 准所 倡导 的。我 们 希望 引导 学生 主 动参 与科 学探 究活 动 , 在 探究 中得 到知识 , 锻炼 科学 探 究 的能力 。在 物 理 课 堂教 学 中, 引 导 学 生进 行 科 学 探
究能 力。 参 考 文 献
案例 1 : 光 的反射教学 。 备课 时 , 教师应考虑 : 根据 光 的反射 现象 , 学生 可能 提 出怎样 的问题 。根据 教学经验 和对学 生 的了解 , 认 为 主要可能 提出这 样几个 问题 :
1 . 光 的反射 中 , 反射光线是沿什么方 向射 出的? 2 . 反射光 、 入射 光会有大小粗细 的区别吗 ? 3 . 两种光之 间的夹 角具有 什么关系? 4 . 两种光在速度方 面具有什么差别? 5 . 反射光 和入射光 的规律是什么? 在具体教学 过程中 , 学生 的提问状 况与教 师预设 的 状况差别不大 。由于教 师根据学 生可能 的提 问情况 , 做
教 学经 纬 Z H 0 N G Ⅺ J E J a - ( U E C A N K A O
初 中 物 理 教 学 中 科 学 探 究 活 动 的研 究
江 苏泰 州 市高港 区中小 学教 科研 室( 2 2 5 3 0 0 ) I - 琴
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浅谈
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浅谈首先,探究式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在物理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数据等。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其次,探究式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课堂上,可以设置一些趣味性的实例、故事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思考,增强学习的乐趣。
再次,探究式教学方法能够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初中物理涉及许多实验操作和现象观察,而探究式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方法。
最后,探究式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组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互相合作、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然而,在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时,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在课堂安排上合理控制时间。
探究式教学需要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探究分析,因此时间控制要合理安排,不能过于拖延。
其次,教师要在课前进行充分准备。
探究式教学需要教师提前准备好相关实验器材和资料,确保教学实施的顺利进行。
同时,教师还要具备较强的领导管理能力,确保学生在实践中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方法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通过实践操作和合作探究,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然而,在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时,教师要注意时间控制和充分准备,确保教学效果的达到。
谈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教学
谈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教学《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首次将科学探究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内容)与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列在内容标准中,“旨在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课标》和新教科书已经将过去教学中的许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明确写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如学生实验“观察水的沸腾”变为“探究水的沸腾”,演示实验“观察平面镜成像”变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演示实验”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变为“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阿基米德原理”的演示实验变为“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等。
通过两年的课改实践,物理教师已经对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认识,多数教师能够较好地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但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科学探究的教学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一、对科学探究的认识问题有较多的教师没有认真学习《课标》,导致不能很好地用物理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对内容标准的学习不落实,因此对科学探究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清,主要表现在:1.对科学探究的内涵认识不足,甚至认为科学探究就是做物理实验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物理实验是人们为了检验理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进行的有目的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它是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显然,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包含了物理实验,但并不等同于实验。
2.对科学探究中的能力培养不明确科学探究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包括:初步的观察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而物理实验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在课程目标的“知识与技能”中明确提出了学生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应达到的目标:“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是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启用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它加
强了学生的活动性,强调学生自行探究的学习方法,注重发现式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
行互动,动手实践,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综合能力与学习能力的统一。
探究式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物理教学模式,由教师控制学习过程转变为学生自我
调节,学生通过探究而获取。
将教学活动与深度探索完美地结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
动思考,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对学科的兴趣,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和提升。
探究式教学以实践为主线,让学生不仅接受知识,也参与学习过程。
它通过实际操作,考虑到不同的情境,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游戏、作业等各
种方式将学科知识让学生有效地反复探究,建立更深刻的理解。
探究式教学也应注重学习教育中的情感教育,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所带来的快乐,
由此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同时,还应注意教师在教学中变通方法和处理问题的时机,使
学生能够受到指导,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探究式教学具有三大特点:一是重视实践,强调学生有效探究;二是重视学生心理,注重发现式学习;三是结合整体,培养综合能力。
这种方式能够有效
帮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从客观认
识物理发展到把物理作为个人可操作的工具,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的亮点:探究性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的亮点:探究性实验教学【摘要】初中物理教学的亮点在于探究性实验教学,该教学方法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究和实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
实验教学不仅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性,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有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深入理解。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引入,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物理规律,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具有实用性和深刻性。
初中物理教学的亮点就在于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深入理解。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教学、初中物理教学、学习兴趣、动手能力、物理概念理解、重要性1. 引言1.1 初中物理教学的亮点: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实验教学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实践操作、观察现象、探究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本文将从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概念、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深入理解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阐明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2. 正文2.1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概念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指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现象和规律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去发现、探索、验证和总结知识,从而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学生不再是passively 接受知识,而是actively 参与到实验中,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讨论来对物理现象进行解释和理解。
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实践能力。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关键是设置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实验任务,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眼见到物理现象的产生过程,感受到科学的神奇和乐趣,提高了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信心。
初中二年级物理实验教学探究
初中二年级物理实验教学探究一、引言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究初中二年级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旨在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和兴趣。
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物理实验之前,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应该提前准备好所有实验器材和材料,确保其完好无损。
同时,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提供详细的实验说明书,包括实验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三、实验过程的设计在设计实验过程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制定实验方案。
例如,在学习压力实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和比较不同材料的弹性变形程度。
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实验,通过观察和实践来探究物理现象。
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思维的关键环节。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声音传播实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声音传播的条件和特点,从而加深对声音传播原理的理解。
五、实验报告的撰写学生通过撰写实验报告可以巩固实验内容,并提高科学写作能力。
在撰写实验报告时,学生应该按照科学报告的格式进行写作,包括标题、引言、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结论等。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讲和修改,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六、实验的延伸和拓展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延伸和拓展。
例如,在学习电流实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电路的拓扑实验,进一步探究电流的分布和路径。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七、总结初中二年级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物理教学中常用的几种科学探究方法
物理教学中常用的几种科学探究方法物理教学中蕴含的大量的科学方法,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适时向学生介绍、点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去体验、体会这些科学方法,逐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掌握一些科学方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在探究科学规律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通过物理学知道的“再发现”过程,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掌握科学学习的策略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质。
要想使物理教学达到新课程标准确定的目标,我们必须重视物理教学中蕴含的大量的科学方法,把它们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适时向学生介绍、点拨,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去体验、体会科学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掌握一些科学方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面就与大家一起来探讨物理教学中常用的一些科学方法。
一、猜想法在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猜想这一步骤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物理智慧中最活跃的成分,对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也是物理探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猜想决定了科学探究的方向,因此,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猜想就显得格外重要。
首先,猜想要有一定经验和知识作为基础。
在进行科学猜想能力方面的教学时,可先针对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鼓励学生把所有可能的情况都大胆地说出来,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逐一进行分析,想想生活中有哪些事实支持它,它和已有知识是否一致,排除那些与经验和知识相矛盾的想法,留下的就可能是科学的猜想了,没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猜想恐怕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所以在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胡猜乱想,让学生说出猜想的理由、事实依据是很有效的避免课堂混乱的手段,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法之一。
另外,教师引导学生猜想要注意把握好方向性。
在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可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和器材以及学生的知识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将学生讲的、说的一一进行探究,必须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让探究过程顺利完成。
物理实验教学对初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研究
物理实验教学对初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研究物理实验教学在初中科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本文将就物理实验教学对初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探讨实验设计、操作技巧和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一、实验设计物理实验教学中,实验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良好的实验设计能强化学生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设计物理实验时,我们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选取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实验任务,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有机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二、操作技巧良好的操作技巧对于物理实验的成功进行非常重要。
学生需要学会正确地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准确的测量和记录。
在物理实验中,一些仪器的精确度和敏感度较高,学生应学会调整和运用好这些仪器,以获得准确的数据。
此外,学生还应掌握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范,保证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三、思考能力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学生的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能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合理的问题,并通过分析和推理进行深入思考。
学生还应学会总结实验结果,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释,以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实验教学对初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首先,物理实验教学能够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物理现象,加深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其次,物理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分析能力。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掌握数据记录和处理的方法,进而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这种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推理能力。
再次,物理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实验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猜想,并展开科学研究,提高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对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的一些认识
对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的一些认识(一)——科学探究的含义、分类刘锋(物理通报杂志社河北保定 071002)注重科学探究,关注过程,是新课标与旧大纲的重要区别.这是科学教育本质的一次飞跃.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科学探究已被列入内容标准,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那么,什么是科学探究?怎样进行科学探究呢?这是进行课程改革必须回答的问题.下面根据本人编写教科版新课标物理教材中的体会,对科学探究谈一些认识.1 科学探究的含义探究(inquiry)一词起源于拉丁文的in和quaerere,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牛津英语词典》)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科学探究是这样表述的:“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可见,科学探究可以有双层含义:一是指科学家的探究活动,一是指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主要指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学生的探究与科学家的探究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本质区别.科学家探究的目的是认识新现象,发现新规律.学生的探究不是对科学家探究活动的简单模仿,学生的探究是在老师指导下、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亲自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从情感和智力上充分投入的一种学习活动.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但是,物理学不仅仅是一些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科学体系,它还体现着思考和探索我们周围世界的方式,记录着人类探索自然的历程,是改变世界的科学.人类有两种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一是通过老师的传授,让学习者系统地“接受”知识,叫做“接受性学习”;二是通过学习者体验、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此即“探究性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发展有不同的价值.“接受性学习”是以演绎法为主的学习方法;“探究性学习”要求学习者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是以归纳法为主的学习方法.演绎法和归纳法是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所以“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都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中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是以形象、具体的感性认识为主,这就意味中学物理的学习应以“探究性学习”为主.但是,过去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采用“接受性学习”,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不相适应,从而造成了难以把结论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难以形成浓厚的兴趣、长久的学习动力和创新意识,这是学生感到物理难学的根源.“探究性学习”展示了学习者由感性到理性,最终归纳出结论的探究过程.在这种体现归纳法的物理学习中,通过科学探究“展开”过程,让学生既能看到结论,也能领略到探究过程的曲折和艰辛;让学生既能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又能体验到物理的魅力,从中汲取精神动力.这是中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方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不断建构和发展的过程.学习过程是通过学习者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实现同化和顺应,来逐步建构有关外部世界知识的过程.学习者若能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新知识,便能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通过“顺应"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学习者正是在同化和顺应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实现认知的发展.可见,物理教学活动应该是让学生主动去体验、经历过程,这是因为通过体验、经历,能最有效地使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经验相互作用,进行“同化”或“顺应”.这是中学物理教学中强调要关注过程,进行科学探究的理论基础.2 科学探究的要素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是以探索未知问题为学习目标,通过一系列自主活动过程,得到结论的学习方式.一般来说,从情景中发现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开始.解决问题常常需要提出猜想和假设.为了验证或证伪,就得搜索证据.通过各种渠道得到证据后,还需经过分析和处理才能得出结论.对得出的结论,还必须进行批判性地思考,对其进行评价.据此,课标中提出了科学探究有七大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科学探究的要素不能等同于探究的环节,这是因为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科学探究的一些要素常常是互相联系的,并不是一个过程的不同环节.例如,在科学探究的一般模式中,讨论交流贯穿了整个探究的始终,制定的计划需要评价来参与,实验中也常常通过评价修改实验方案,在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过程中也离不开评价.图1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模式 科学探究不是学习科学的简单程序,需要将物理知识、科学方法和理性思维融于学生的情境之中,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实验观察相结合,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探究,这才是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探究什么?”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首要问题.就科学探究而言,探究是对未知内容的认知过程.对于已知知识,不能激发探究者的探究激情,这种探究对学生意义不大!例如,如果你问学生:“光是怎样传播的?”学生会告诉你,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如果你继续让学生将激光束射向空气,在水中传播,在玻璃中传播……这一系列实验,很难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物理教材(8年级上册第52页)中,提出的探究问题是:“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然后引导学生将激光束射向光滑桌面,从空气进入水中,从空气进入玻璃中,观察传播方向在界面处有没有变化,在不均匀的糖水是不是还沿直线传播……这些实验的结果,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可见,科学探究是探究学生未知的东西,或认识模糊的东西.学生已经认识很清楚的东西,就没有必要去探究!这可以叫做“探新不探旧”.3 科学探究的分类学生的探究不同于科学家的探究.学生的探究是一种学习活动,从科学探究的内容来看,不 仅规律需要探究,概念的建立过程也应该进行探究,知识的应用也可以探究.例如:“密度”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比较难懂的概念.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密度概念,教科版物理教材(8上第117页)设计了对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实验探究:(1)创设情景,让学生观察两个材料不同,大小、形状相同的勺子,或者观察两杯体积相同的不同液体,很多学生会问:怎样来鉴别物质的组成呢?(2)引导学生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小物品,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实验测量、计算1 cm 3各种物体的质量.(3)每个小组的测量结果数据量少,总结不出规律,通过汇总各小组数据,进行比较,可显示出规律性的结论:1 cm 3质量相同的物体都是由相同的材料组成的.(4)根据上面结论,学生悟出“1 cm 3物体的质量”可以区别不同的物质,是一个描述物质特性的物理量,由此给出密度的概念.这样来学习比直接告诉学生密度的定义深刻得多.对知识应用的探究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教科版物理教材中的“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8上第122页)、“电路创新比赛”(9上第61页)、“我的设计:打捞中山舰”(8下第82页)等.既然学生的探究是一种学习活动,就需要学生有探究的基础,需要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学习.这就要求指导者对探究的设计应该循序渐进,探究活动的开展要有基础,要有层次.为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教科版物理在第一章、第二章中,首先给了学生理性思维的工具(能量的观点,分子、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进行了实验探究的准备(测量的初步知识、建立家庭物理实验室),这是开展科学探究的基础.从指导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学生的科学探究,其探究过程可以从只涉及部分要素逐渐过渡到涉及所有的要素.对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可分为以下类型:(1)示范型探究探究需要学习,示范性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范例.例如,“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探究,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在整个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中起示范作用,因此教学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要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教科版物理教材(8上第95页)中是这样陈述的:小聪和小明每天都要照镜子.关于平面镜里的像,他们有不同的看法.小聪觉得,在平面镜中,自己的像比自己要小.小明把手放在镜子上,看到平面镜中手的像和手一样大,二人争论不已.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小聪和小明决定设计实验来探究.小明在桌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了一块平面镜,在镜前放了一支点燃的蜡烛.可是手不能伸到镜中,怎样来测量镜中的像呢?小明把平面镜换成玻璃板.看!玻璃板后面出现了一支点燃的蜡烛.把手伸过去……确定了像的位置后,小聪拿出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果然观察到蜡烛和像完全重合.小明的看法得到了证实.……这个探究中,教材对探究过程的叙述比较完整、详细,目的在于对学生起到较好示范作用.但 是,这并不只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记录,探究中的许多重要环节留有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需要学生经历一定的自主学习.(2)有“路标”引导的开放型探究什么是路标?为了落实探究目标,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既有充足的自主活动空间,又不会迷失方向而盲目探究,在探究过程中给学生设一些提示、对话、实验片断、学生的设计等.例如,在教科版物理教材“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8上第95页)的探究中,通过创设情景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后,教材是这样叙述的:为了研究这个问题,他们从实验室找来了冰、海波、蜂蜡、松香等材料,分成若干组,每组选取一种晶体和非晶体,分别用图2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自主探究,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各组所选研究材料可能不尽相同.实验中怎样加热?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关注什么现象?停止加热后,熔化过程可能怎样变化?如果没有“路标”的引导,实验探究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以教材中以实验片断和对话的形式设置了以下路标:小聪的实验片段小聪把盛有-5 ℃左右冰的试管,放在30 ℃左右的温水中加热.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填入表1.表1 冰的熔化过程很快,冰开始熔化了……“冰里温度计的液柱怎么不动了,是不是坏了?”小聪惊叫.“我的温度计的液柱也不动了!”许多同学感到疑惑.小明的实验片段小明在观察海波的熔化时,将试管从60℃左右的热水中拿出,熔化停止了.图1将试管放入热水中,海波又继续熔化……不同组选用了不同的材料,每组都得到一大堆数据,怎么比较?教材中以学生和老师对话的形式设置了图3所示“路标”.图3“路标”体现了学生的科学探究和科学家探究的根本区别.“路标”是教材和教师对学生科学探究中的关键点、学生易出问题点的指导,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与设计.是开放型探究活动能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符合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缺少“路标”的探究,将极大增加教学的“费用”,导致科学探究难以实施.有“路标”引导的开放型探究是中学科学探究的主要形式.(3)课题研究式的综合探究这类探究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很少出现,一般是在学科内容进行到一定阶段后,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这样一种特殊形态来进行,属于研究性学习活动.以上是从学生学习的自主程度对科学探究进行的分类.我们知道,物理学是由实验和理论组成的科学,所以科学探究可以分为实验探究、理性探究、实验与理性思维相结合的探究.理性探究是通过逻辑推理解决问题,是发展逻辑思维的重要方式.实验探究与理性思维的结合,是一般意义的科学探究.例如,在教科版物理教材“液体的压强”(8下第54页)的探究中,教材利用一个伟大的科学事件——“的里雅斯特(Trieste)号”潜水器探索深海海底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这个课题.提出猜想:液体内部只有向下的压强吗?有没有向侧面的压强甚至向上的压强?不同深度的液体压强相同吗?等等.为了验证猜想,学生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图4),模拟潜水器,研究液体内不同位置的压强情况.对微小压强计,探头上的橡皮膜的凹凸情况只能定性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只有当膜没有凹凸时,膜所表示的压强为零.据此,教科书中将探头演化成一端带橡皮膜的玻璃管,竖直插入水中,在玻璃管中注入水(图5).当橡皮膜没有凹凸时,从二力平衡的关系可定量推到液体压强的大小,这是一个示零实验.教科书如下叙述:图4 图5实验探究:在玻璃管中注入水,观察橡皮膜的变化,当橡皮膜没有凹凸时,观察玻璃管内水的高度,你发现什么?理性探究:设水的密度是ρ,玻璃管的内截面积是S ,橡皮膜距水面的深度是h.橡皮膜没有凹凸时,杯中的水对橡皮膜向上的压力与玻璃管内水柱对橡皮膜向下的压力F 水柱平衡pS = F 水柱由此可得h 深处水产生的压强p =S F 水柱=___________.在这个探究中,既有实验,又有理论分析,两者紧密联系.没有理论分析,就无从知道为什么这样设计实验;没有实验,就没办法使理论分析得以实现.事实上,不论是否贴有探究标签,只要学生经历了探究规律或建立概念的过程,就是探究性学习.例如,教科版物理教材(9上第37页)“磁体周围有什么?”的探究,便是一个没有贴标签的层层深入的系列探究:(1)插图:从磁极相互作用的一个实验情境,引出磁场的概念.(2)动手做:用一个磁针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并通过动手画磁针指向,认识磁场中某点磁场的方向性.(3)演示:利用铁屑观察磁体周围磁场的平面分布,形成磁感线的概念.(4)多媒体展示:应用计算机画出的立体磁感线示意图,感受磁场的三维分布.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可使学生对磁场逐渐形成较全面的认识.总之,科学探究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科学探究的开展要有基础,要有层次.夸美纽斯说过:“一切事情的安排都要适合学生的能力.”科学探究没有固定模式,教师应根据自身、学生、环境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模式,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突出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突出了知识建构的过程,尤其是在教学的方法上,强调了科学探究。
下面,就科学探究在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看法:
一、要创设问题情景,营造探究氛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认知问题,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学生探究的心理动力和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契机。
中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时常表现为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问,正是这些思想和认知问题驱动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真理。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中既定的物理观点转化为问题,以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设计,促使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根据伽利略反驳亚里斯多德的观点,设计成这样的问题:假如越重的物体下落得越快,越轻的物体下落得越慢,那么将这个重物和这个轻物拴在一起,快慢情况又如何呢?有的同学说,两物相加更重了,应该下落得更快;有的同学说,重物的下落由于受到轻物的牵制,下落肯定要比原来慢。
学生经过探究,逐步寻找正确的答案。
这样,通过挖掘教材,设置问题,让问题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产生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切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不断地缩短学生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二、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探究式教学强调了学生的参与和主动学习,但是探究活动的安排应有一定的梯度。
1、探究式教学在具体活动的安排上,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加大探究力度
从探究的环节上来看,可以逐个环节地训练。
如可以先从提出问题开始。
对问题的提出也可以由浅到深,对问题的表达来说可以由粗糙到精确。
对于一个探究活动也可着重于探究某个或某几个方面。
例如,对于《声音的产生》部分的教学中,可以着重于提出问题;探究摩擦力产生原因则着重于猜想与假设……另外,对于不同的学生,探究活动的要求不同,教师参与的程度也不同。
2、探究活动的数量应该由少到多,使教师和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从总体上来说,可以将科学探究的环节渗透到不同的教学内容中。
每一次探究活动,学生重点学习某一个环节涉及的有关方法。
以便在完成一阶段学习之后达到对探究方法的整体了解。
在此基础之上不断运用这些方法提高探究的能力。
3、由于探究式教学法的特点,决定了获得知识的过程加长了
在教学中既要处处渗透探究式教学的思想,同时又不能对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进行完整的探究式教学。
这样,既不能保证教学时间,也不符合教育的经济性原则。
故而,探究式教学法并不否定其他教学方法。
对于一些概念和规律还必需通过讲授、点拨等方法传授给学生(搭建脚手架),模仿与接受本身就是人的一种重要能力。
4、探究活动的设计应该从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出发
第一,探究的课题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通过探究活动应该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理解自然的情感以及对科学的探索兴趣。
如:探究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从蜗牛的爬行到小狗等动物的奔跑、从玩具车的行驶到飞机的飞行、火车的奔驰、从地球的运动到日月星辰的天体变化)。
对学生来说,探究活动各个环节的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适当地选择活动,突出其中的不同环节,对于学生熟悉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作用十分必要。
第二,探究活动应紧密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越是贴近生活的探究活动,越是与学生的经验相矛盾的探究活动,越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探究影响声音的音调高低因素的活动中,学生们通过敲打(弹拨)身边的物体发出声音来研究,通过实际演奏手中的乐器发出声音来研究。
他们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手去触摸……这样的探究活动告诉他们科学探究并不遥远,科学探究活动其乐无穷,只要留心生活,就可以获得知识。
三、合理分工,交流合作
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工作中,各种方式的交流合作十分重要,许多工作不可能由单独的个人完成。
因此,合作意识是现代人的一种必要的品质。
在探究活动中,需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
在课堂教学中的合作交流包括学生群体间的交流、学生个体间的交流、教师间的交流以及这三者间的交流,形成信息交流的网状结构。
信息在网状结构中随着交流而变化、增长,最后随着探究过程的结束而趋于稳定。
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和群体的力量。
同时也体会到自己的努力和贡献是有价值的,从而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群体意识。
物理课的特点决定了大多数的探究活动都需要合作完成。
小组内明确分工,各自完成相关任务,从不同的信息源中寻找相关信息,充分发挥每个组员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
当然,还应进行角色的转换,以便每位同学都能得到机会均等的全面练习。
例如,探究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活动中,要由小组内成员分别完成计时、测距以及运动等工作,任何一方面的失误都会影响到探究活动的完成和结果。
在各种探究活动中完整、科学的探究计划需要由许多同学共同讨论来制定。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因素,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完成。
四、反思提高,锻炼思维
反思的过程是检查和思考探究计划的严密性,证据收集的周密性以及解释的科学性,并对结论的可靠性作出评价的活动,是人们在完成某项工作或在工作到达某一个阶段时,检查思路和具体措施、发现错误和疏漏的反思。
因为反思环节并不影响结论的得出(探究活动的结论有时可能不科学)和探究报告的完成,所以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只有适时的反思、去伪存真,才能保证科学探究的过程的正确性以及结论向真理靠近。
同时,学生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将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互比较,在矛盾的冲突中去拓展思维能力,在矛盾的解决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反思是科学探究的一个环节,而评估意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品质。
因此,在探究活动之外的其他教学活动中,也应该体现反思的意识。
如平时作业、解题之后应回头检查、反思解题的方法,整理解题的思路,总结解题的方法。
从单位、数值、运算过程等来思考结果的正确性。
总之,探究式教学法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它更强调了学习的过程,通过学生的切身体验来掌握概念和规律。
探究不是科学家的专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学习探究的方法,学会学习,通过主动的探究活动来获取知识,符合现代社会对探究型人才的需求。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情绪饱满,求知欲旺盛,课堂气氛活跃,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
另外,探究式教学中,大量的学生实验、课堂讨论、实验探究、理论探究需要很多时间,可能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这就需要教师合理组织引导,把握好最近发展区,选择好的课题和探究的重点,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着重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把物理教学改革推向前进,为社会培养新型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