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协调机制论文

合集下载

长江三角洲地区金融创新、金融集聚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长江三角洲地区金融创新、金融集聚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2020年第12期总第263期征信CREDIT REFERENCENo.122020Serial No.263收稿日期:2020-08-24作者简介:耿德林(1987—),男,安徽天长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货币信贷管理与金融稳定。

摘要:梳理金融创新、金融集聚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传导机制,借助空间面板模型对传导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性较强,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长三角地区金融创新指数具有明显的正向溢出效应,推动区域金融创新指数,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和协调发展;金融集聚程度具有正向的涓流效应,能够通过规模递增效应促进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长三角;金融创新;金融集聚;经济发展;空间溢出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47X (2020)12-0083-06长江三角洲地区金融创新、金融集聚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耿德林(中国人民银行南通市中心支行,江苏南通)一、引言及文献综述(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面积35.8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73%,区域内人口总数达到全国总人口的16.15%,而地区经济总量(GDP )约占我国经济总量的1/4,全员劳动生产率位居全国前列。

当前,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对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意义重大。

而金融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和血脉,是实体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协调发展。

因此,研究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对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1.金融创新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王爱俭等人(2008)借助系统理论研究了金融创新对经济的扩散效应,并利用长三角地区的数据对扩散效应进行了验证,研究认为金融创新能够强有力地支持经济发展[1]。

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政策衔接与协同机制研究

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政策衔接与协同机制研究

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政策衔接与协同机制研究长三角地区由上海、江苏、浙江三个核心经济发达省市组成,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成为各级政府的重点关注。

然而,在实施一体化发展政策过程中,政策的衔接与协同机制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体化发展意味着长三角地区要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共同推进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协调发展。

为了实现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各级政府需要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进行衔接与协同,以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和区域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首先,政策衔接是实现一体化发展的关键。

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存在着不同城市之间的发展差异和政策差异。

例如,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重点发展金融业和服务业;而江苏作为制造业大省,注重推进制造业的创新发展。

这些差异性给政策衔接带来了挑战。

要解决这一问题,各级政府需要加强协商和沟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就重点政策进行合作研究和协商,确保政策的衔接性和可实施性。

其次,协同机制是实现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保障。

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需要各级政府之间的密切合作和资源共享。

然而,在现实情况下,各级政府之间存在自我保护、信息不畅通等问题,影响了协同机制的建立和运行。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大力推进政务合作平台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政务合作平台,可以实现政府信息的及时共享和互联互通,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激励各级政府共同参与一体化发展,共享发展成果,并且加强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协同机制的正常运行和效果。

此外,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还应充分考虑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长三角地区是人口密集区,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环境和资源压力加大。

因此,在制定一体化发展政策时,应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的考虑,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建设。

同时,还应注重社会公平和民生改善,加强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长三角金融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

长三角金融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 : 三角; 融合作; 作模式; 长 金 合 区域 经 济
中 图分 类 号 : 1 1 F 2
◆ -‘ ‘ - ◆ - -● ・◆ _. _◆ -◆ -. _◆ _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 一 + ・◆ -+ -. -◆ -. -+
文章 编号 :6 3 6 0 (00 0 — 0 5 0 17 — 8 X 2 1 ) 04 — 8 5
。◆ -. - ◆ -◆ -. - ◆ -◆ - + -◆ _. -◆ - . _+ -. .+ -◆ -. -◆ -. _ ◆ - . -◆ _ . -◆
经 济全 球化 已成 为 世界 经 济 的发展 趋势 , 促 区域 经济 的协 调发 展也 已成为 各 国政府 和市 场主 体 力
追 求 的 目标 之一 。而 区域 经 济 的协 调发 展很 大程 度上要 借 助于 区域 金融合 作 得 以实 现 。 目前 中 国已形 成 三大影 响 的经济 区域 , 即长 江 三角洲 、 江三 角洲 和环 渤海经 济 区 。尤 其 长三 角地 区协 同发展 的后 发 珠 优 势 十分 明显 , 已经 成 为全 球第 六 大 经济 城 市群 和 中 国经 济 的 中心 . 全球 最 具 竞争 力 和 发展 潜 力 的 是
-◆
-.
-◆

摘 要 : 融 合 作 与 区域 经济 发 展 密切 相 关 。长 三角 金 融合 作 已取 得 初 步 成果 , 是 在 资 金 跨 区域 流 动 、 融机 构 互 金 但 金 设 、 融 市场 融 合 以及 金 融 与经 济 协 调 发 展 等 方 面仍 存 在 若 干 问题 。 重 新 审 视 长 三 角金 融合 作 模 式 , 立 市 场 主 体 合作 金 应 建 的成 本— — 收 益 安 排 机 制 , 分 发 挥 中心 城 市 的龙 头作 用 , 强金 融机 构 之 间的 合 作 , 一 步推 动 货 币资 金 的 跨 地 区流 充 加 进 动 , 立 区域 性 金 融 市场 和 长 三角 地 区的 金 融信 息共 享机 制 , 建 实现 金 融 合 作 与 区域 经 济 的协 调 发 展 。

长三角区域金融一体化的现状及障碍分析

长三角区域金融一体化的现状及障碍分析

机构存贷款余额金额最高,2018 年的存贷款余额 分别为 144227.38 亿元、117807.90 亿元,而安徽省 仅为 50677.30 亿元、38815.25 亿元,江 苏 几 乎 是 安 徽 的 三 倍 ,反 映 出 长 三 角 区 域 内 部 省 市 之 间 金 融
2007 年
建立了区域金融协
研究创设长三角普 惠金融指标体系
波中支
2019 年
人民银行上海 总部、G60 科创 走廊九城市与 有关金融机构
发布《金融支持长三 角 G60 科创走廊先进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 合服务方案》
对 长 三 角 G60 科 创 走廊建设提供深度 金融支持
表 2 长三角三省一市金融各项存贷款余额(本外币) (单位:亿元)
当代经济·月刊 2021 年第 7 期
长三角区域金融一体化的现状及障碍分析
吴凤菊
(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6)
摘 要 :当 前 ,长 三 角 区 域 一 体 化 已 上 升 为 国 家 战 略 ,而 长 三 角 区 域 金 融 一 体 化 是 长 三 角 经 济 一 体化的核心和强力助推。本文梳理了近几年长三角区域各政府与金融机构推动金融一体化的相 关 政 策 ,通 过 分 析 长 三 角 三 省 一 市《统 计 年 鉴》及《金 融 运 行 报 告》中 相 关 数 据 ,研 究 发 现 ,长 三 角 区 域 金 融 水 平 存 在 较 大 差 异 ,内 部 金 融 资 金 价 格 趋 同 度 不 高 ,金 融 一 体 化 的 进 度 滞 后 于 经 济 一 体 化 。 总 结 出 长 三 角 金 融 一 体 化 发 展 中 的 主 要 障 碍 是 行 政 区 划 分 割 ,银 行 内 部 条 状 垂 直 管 理 体 制 及 跨 区 域 经 营 的 监 管 限 制 ,不 同 省 市 之 间 金 融 水 平 的 差 异 ,金 融 信 息 共 享 服 务 平 台 的 缺 失 等 。

浅谈区域内商业银行协调发展的机制构建

浅谈区域内商业银行协调发展的机制构建

区域 内商业银行 展的协调性 , 是指某一经济区内 润 , 给 银行 的稳 定 性 造 成 负 面 影 响 。 也
的大 型 银 行 和一 定 数 量 的 中小银 行 绝 大 多 数 具 备 稳定 的 偿 付 和 盈 利 能力 ,相 互 之 间交 流机 制 畅 通 ,持 续 稳 定 协 作 , 场竞 争 趋 于 理 性 『 以浙 江 省 杭 州 市 为例 , 州 作 市 1 1 。 杭 为 长 三 角 南翼 的 中心 城 市 和经 济 中心 。吸 引 了众 多外 地 城 市 商业 银行 人 驻 。截 至 2 1 0 0年 , 有各 类 银 行 省 级 分 已 行3 0多家 , 融 总 量 和规 模 列 浙 江 省 首 位 。 金 目前 , 在杭 州 市 开 设 分 支 机 构 的各 类 银 行 与 当 地 大 小 银 行 同 台竞 争 , 发 展 良好 , 受 信 息 不 对称 、 场 定 位 、 但 市 竞争 实力 、 策 倾 政 向等 因 素 的影 响 , 协 调 现象 也 时 有 出现 , 不 如竞 争 行 为 片
采 取 紧跟 型 的 市 场 定 位 策 略 『 盲 目地 与 大 银 行 进 行 恶 圳 ,
从 必 要 性来 看 , 区域 内建 立 信用 系统 , 盖 该 范 围 在 涵 内各 商 业 银 行 可 能贷 款 对 象 的基 本 信 息 ,不 涉 及 单个 商 业 银 行 的机 密 内容 ,不 仅 能 满 足 商业 银 行 的大 多数 贷 款 业 务 , 可 以 降低 贷 款 违 约 率 及违 约损 失 率 ; 实用 性 来 还 从 看, 区域 内的 信息 系统 虽 然 覆 盖 面 积小 , 信 息 相 对全 国 但
( ) 一 成本 因素 通 常 区域 内新 成 立 的银 行 往 往 很 难 将 与 在位 银 行 建

深化合作 共谋发展 积极推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

深化合作 共谋发展 积极推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
长 三 角 地 区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协 调 性 。 配
主要 领导座 谈会 精神 ,加大统 筹力度 , 携 手应对各 种挑 战 ,加强合作 ,共 同推
合 国家 发改 委进一 步修改 完善 了 《 江 长
积极 探索泛 长三 角区域合 作 的机制 和 内
容 ,从 今 年 开 始 安 徽 省 参 加 长 三 角 区 域
步认清 当前形 势 ,坚定信 心 ,把 思想 和行动统 一到 中央决 策部署 上来 ,坚定
重 大政 策 ,有 效 促 进 区域 联 动 协 调 发
展 。 抓 住 长 三 角 地 区 上 升 为 国 家 战 略 的
不 移 地 贯 彻 保 增 长 促 发 展 各 项 政 策 措
施 , 全 力 以 赴 巩 固 经 济 向 好 局 面 。 同 时 ,要 进 一 步 认 真 落 实 宁 波 长 三 角 地 区
明确 了新一轮合作方 向和重点 。 ( )拓 展 合 作 范 围 ,探 讨 合 作 二 形式 ,初 步构建 泛长三 角合作 框架 。根 据 国务院 长三角 《 指导 意见 》的精 神 ,
按 照 “ 易 后 难 、逐 步 介 入 ” 的 原 则 , 先
机遇 ,进 一 步加大 区域统 筹力 度 ,增 强
展 、异地 就 医 管 理 服务 协 作 、电 子 口岸 实
体平 台建设 、公平交易执法等一批重点事 项,积极开展合作 ,取得显著成效。
( )加 强 统 筹 协 调 , 协 同 出 台 五
机 ,加大 区域统 筹力度 ,加快 经济 转型 升级 ,共 同推动 长三 角地 区在新 的起点
上 实现新 发展等 议题进 行 了充分讨 论 ,
题 和新任务 ,作为轮值主席方 ,江苏省切

如何推进长三角金融一体化的探讨

如何推进长三角金融一体化的探讨
融一 体 化 合 作 得 到 不 断推 进 ,金 融 协 调 发 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受到影响 。
展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 。 如异地贷款 、 跨区
同时 .行 政 区划 也 带 来 了金 融 监 管机
域外 汇资金清算 、 货币市场来往 、 证券市场 构 和商 业 银 行 的地 域分 割 。主 要 金 融 机构
省一市各项存款余额 19 9 3 7 4亿元 , 同比增 构通常高度依赖 于本地金融机 构的资金 ,
长 2 .% : 款 余 额 15 5 81 贷 0 7 4亿 元 , 比 增 以 满 足 于 本 地 区 重 大 生 产 项 目 的 顺 利 开 同
长 3.%: 良贷款余 额 13 0 7 不 5 5亿元 , 比年 展 ,这导致各级政 府对 于资金渴求愿望强 初下降 4 亿 元。 3 烈 。更不愿意本地资金流向其他地 区。因 在各方积极推动下 ,长 三角地 区的金 此 , 对资金跨地流动设立 了重重 障碍 。 使金

苏 、 两 省 为腹 地 的 区域 经 济 体 , 力 地 带 浙 有
价 格 指 数 — — 长 三 角 票 据 贴 现 价 格 指 数 , 构本 身管理体制的限制 .在不 同省市不同 积 极 引 导 长 三 角 地 区 企 业 发 行 短 期 融 资 金 融 机 构 之 间调 拨 资 金 的 操 作 难 度 大 、 运 券 .09年 长 三 角 地 区 共 有 3 20 7家 企 业 发 作周期长。 目前金融机构的行政区划所形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长三角金融一体化的发展及成效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合作必 金 融 一体 化 过 程 中的 不确 定 性 将有力促进其它各生产要素在区域 间的 自 在长三角都市圈中 ,上海作为金融 中

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经济活力最为强劲的地区之一。

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三个省份,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经济发达。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各省市不断加强合作,共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本文将就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分析长三角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参考。

一、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情况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中居前列。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就。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总量巨大,工业和服务业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人口密集,交通便利,产业结构先进。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1.政策支持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协调创新发展受到政府政策支持的影响较大。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动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

政府的政策支持对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协调创新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产业升级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对于经济协调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升级,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涌现,推动了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

产业升级对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3.科技创新4.市场需求长三角地区的市场需求对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长三角地区拥有庞大的市场,消费需求强劲,市场潜力巨大,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5.人才支持6.外部环境长三角地区的外部环境对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外部环境的变化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其经济协调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人文地理学论文-长三角

人文地理学论文-长三角

人文地理学论文长江三角洲区域关系一、长江三角洲区域关系的特征1. 长江三角洲区域关系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包括江苏、浙江和上海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三省市在地理位置上相互依靠、经济资源上自然调节,并在人文精神上感受着相同语言、文化土壤的深厚滋养,因此,长江三角洲作为一个经济区而不是行政区的定义。

长江三角洲各区域间虽然不乏合作,但是更多存在的竞争与冲突同时也制约了彼此经济的提升。

随着制度变迁、经济发展阶段和国内国际经济运行环境的不同,长江三角洲合作与冲突关系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

改革开放以后,中央将更多的权力下放给地方,推行地方财政包干,地方政府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和积极性逐渐增强,区域利益主体的地位日趋显现。

长江三角洲各区域利益主体从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出发,开始了博弈过程。

参照郑连虎对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关系变化的阶段划分,可以总结出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区域关系的三个阶段。

①区域竞争阶段,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权使地方利益主体地位确立,各区域各自为政进行自主工业化,产生产业结构趋同、市场分割、生产要素流动不畅等局面,而重复建设、开发区热和招商引资则构成了新一轮的竞争。

②区域竞合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多年来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市场信息的逐步完善,长江三角洲各区域之间开始寻求理性博弈和良性竞争。

同时,由于国内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等增长极的发展以及中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国际竞争,江、浙、沪三省市趋于形成互利合作的关系,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成为发展的主题。

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渐推进,作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前沿哨地的长江三角洲各区域最终将进入区域关系的第三个阶段,即长江三角洲经济实现一体化,形成统一大市场,合理分工合作,协调配置大型基础设施,作为一个整体融入到国内国际经济体系当中。

本文认为当前长江三角洲区域关系正处于寻求理性博弈和良性竞争的区域竞合阶段。

2. 当前长江三角洲区域关系特征当前长江三角洲区域关系可以分为合作和冲突两个方面。

长三角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区域合作问题研究

长三角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区域合作问题研究

不相 适应 ,区域 经济 一体 化 的 深入 发 展要 求 必 须加
强 区域 内金融 合作 。叶耀 明和王 胜 ( 0 7 等 研究长 20 ) 三 角 区域金融 合 作 的机 制 。认为 区域 内落 后地 区 的 地方 政府 可能 有 阻碍金 融合 作维 护地 方 局部 利 益 的 动机 ,而产 生这种 动 机 的原 因本 研 究认 为 是 由于合 理 有效 的利 益形 成 与分 配 机 制 的 缺失 ,因而 ,长三 角 区域金 融合 作深 入发 展 的推进 机制 也 必须 以此 为 出发点 。长 三角 区域金 融合 作框 架是 金 融合 作 中利 益机 制 的外在 表现 ,也是 实 现 区域 金融 合 作 的体 制 保证 ,其基 本 内容 应 该 包括 “一 套法 规 、 一组 机 构 、
提供 区位上 的便 利性 ; 3 ( )长 三 角地 区 发达 的交 通
( ) 三角 区域金 融合 作研 究现 状 一 长
针对 长三 角 区域 金融 问题 的研 究 主 要集 中于合 作 的意义 、 合作 的 目标 、 作 的难 点 、 作 的机 制 和 合 合
合作 的途 径等 方面 。褚 伟 ( 0 4 研 究长 三角 区域 金 20 )
项 基金 ”。王 伟藩 ( 0 6 研究 了长 三角地 区金融 20 )
和优 化 配 置 。
关键词 : 三角 ; 村金融机构 ; 长 农 区域 合 作
中 图 分 类 号 :82 3 I3.5 "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 64— 4 X(00)l一 0 1 0 17 7 7 2 1 0 0 8 — 3


长三 角 区域 金 融合 作现 状及 评述

8 ・ 1

心得体会:构建长三角多层次区域分工合作体系(最新)

心得体会:构建长三角多层次区域分工合作体系(最新)

心得体会:构建长三角多层次区域分工合作体系(最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在于经济一体化。

经济一体化的本质是资源要素能充分流动、有效配置,这要求区域分工要有序、合作要紧密。

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涉及到不同的利益主体,在多个层面进行展开,每个层面的分工合作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根据区域空间范围,可以从城市、都市圈、省域交界地带三个主要层面来构建长三角多层次区域分工合作体系。

一、城市层面:产业链式分工与合作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分工与合作,首先都是从具体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开始的。

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雏形——X经济区,就是从凤凰、永久自行车厂的跨省市联合生产开始的,欧盟一体化也脱胎于欧洲煤钢共同体。

而长三角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多年来,在地方政府的税收竞争和标杆竞争下,竞争思维大于合作思维,导致优势产业重合度较高、同质化竞争加剧。

对长三角41个城市的“十三五”规划进行对比研究后发现,有39个城市将现代物流业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进行培育,除了现代物流业,重合度较高的产业还有金融业(36个)、高端装备业(34个)、医药制造业(26个)、汽车制造业(26个)、新材料(26个)、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3个)。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要素的涌现,长三角城市之间原有产业分工模式已不适应新的要求。

从国际上看,分工的趋势正逐渐由产业间分工为主变为产业内分工为主、由产成品分工主变为以零部件中间品分工为主。

世界贸易中中间品贸易已占到70%,30%是产成品,而四十年前,中间品是30%,产成品是70%。

所以,在这样的形势下,长三角城市之间的关系,不应再是简单的中心与外围的等级关系,也不是标杆竞争的关系,而是合作、平等、协同的关系。

而这种合作、平等、协同的关系需要以跨区域的产业链分工与合作来突破,来将行政边界模糊化。

具体来说,可以从长三角目前重合度较高、同时也是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一些产业,比如现代物流业、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集成电路等产业入手。

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研究——基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实证

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研究——基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实证

(0 6 20 )
等 人 的研 究 。在 我 国 , 于 金 融 协 调 发展 的 关
研究起 步 较 晚 , 早涉 足 的学 者 有 白钦 先 教 授 和 孔祥 毅 较 教授 等 。其 中 , 白钦先 教 授 于 2 0 年 提 出 了金 融可 持续 01 发 展理 论 ; 祥 毅 教 授 在 20 孔 0 2年 提 出 了金 融 协 调 理 论 。 之后 , 内关 于金 融 协 调 的 研 究 不 断 兴 起 , 窦 国 如 尔 翔 和何 炼 成 ( 04 、 方 (0 6 、 伟 (0 6 、 优 20 ) 李 20 ) 王 20 ) 尹
融深化》 为代表¨ 0年代 以后 , ~ 。9 随着全球 区域经 济
的一 体化 发 展 , 区域金 融 协 调 发 展 的研 究 逐 渐 融 合 了 内
内涵 、 长三角地区经济一 体化及金融协 调发展现状 、 长
三 角 地 区金 融业 发 展 演进 的 空 间结 构 特 点 , 在 此 基础 并 上 分 析制 约 区域 金 融协 调 发 展 的突 出 问题 , 后 提 出促 最 进 长 三角 地 区金 融 协调 发展 的机 制及 对 策建 议 。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 , 金融体 系发展和运行往往
表 现 出很 明显 的 区域性 特 征 , 区域 金 融 协 调 发 展 则 是 实 现 金融 资源 在 区域 内优化 配 置 的 必要 保 障 , 是 促 进 区 也
国内金融协调发展最初研究 范围视 角和国外有些相似 ,
虽 然 后来 也 出现 了 一 些 关 于 跨 省 区 的 金 融 协 调 发 展 研
信息共享机制、 多层 次金融合作协调机制及金融监管协调 机制等对策建议 。
关 键 词 :长 三 角 ; 区域 经 济 一 体 化 ; 融业 ; 融 协调 ; 制 金 金 机

构建“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协调机制的思考

构建“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协调机制的思考
“ 三角” 长 区域 金 融合作 协 调 机 制 , 推进 “ 三角 ” 长 区
域 经济 的快 速 发展 。
( ) 一 区域 经 济合作 的政 府 作 用决 定
“ 长三角” 中国经 济发 展水平最 高、பைடு நூலகம்是 综合实力
最强 的地 区之 一 , 是 市 场 化 发 育 程 度 最 高 和 最 具 也 活力 的地 区之 一 。但 是 , 因为 行 政 区经 济 的实 际 存 在及 地 区考 核制 度 的 客 观 限制 , 地 企 业 在 市 场 化 各
关键词 : 长三 角区域 ; 融合作 ; 金 协调 机制 ; 调控体 系; 融监 管 金 中图分类号 :8 2 1 F 3 .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 8— 7 6 2 0 )4— 0 9— 6 10 7 9 ( o 8 0 0 9 0
胡锦 涛总 书记 在党 的十七 大报 告 中指 出 : 遵循 “ 市场 经济 规律 , 突破 行 政 区划界 限 , 成若 干 带 动力 形 强 、 系 紧密 的 经 济 圈 和 经 济 带 。 … … 以增 强 综 合 联 承载 能力 为重 点 , 以特大 城 市为依 托 , 成 辐 射 作用 形 大 的城 市群 , 育 新 的经 济 增 长极 。 ¨ 统 筹 区域 协 培 ” 调 发 展 已成 为 一 项 国 家 战 略 , 区 域 经 济 日趋 融 合 在 和协 调 发展 的大 背景 下 , 江三角 洲 经济 带 ( 长 以下 简 称 “ 三角 ” 作 为 中 国经 济最 为 活 跃 的区域 , 江 、 长 ) 在
“ 两省 一 市 ” 府 和 中 国 人 民银 行 在 南 京 联 合 主 办 政
运作过程 中, 依然会碰到不少地区壁垒 、 体制障碍和

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发展研究

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发展研究

小 ,除 了证 券交 易额 的P ( 值 概率 )稍微 大点 ,其他 变量P 值
都 为0 。表 2 估计结 果显 示证 券市 场对长三 角 区域经 济 的影 响 总体上小于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表 明长三角经济发展过程中, 间接融资方式 占据主要位置 ,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的作用还 未充 分发挥。
1 4 20 2 1 22 2 5 28 28 27 28 29 3O . .4 8 .l .7 . .5 5 .l 6 .3 0 .3
常数项 ( C)
S C H.
J. SC
Z.C I -
. 3 .3 7 7 53 9
1 .6 2 36 6 7

证 券交 易总 额 ( ) 融机 构贷 款 余额 ( ) s 金 L
上 海 00 7 2 . 79 0 04 5 l . 83 9 .3 .3 7 7 53 9

长三角 区域金 融发展 的基本情 况
江 苏 浙 江
00 7 2 .0 7 9 00 7 2 .0 7 9
1 57 . 93 0 06 5 l .2 7
2长三角区域 金融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 毋庸 讳言 ,目前 长三角 区域 的金融 发展 已经 取得 一定成 绩 ,但其距离长三角经济发展水平和 战略要求还 有较大差距。
下面分行业分析。 银 行 业 — — 长 三 角 区域 银 行 间 的 合作 开展 得最 为深 入 ,用
首 先 ,对序 列进 行L C与A 单位 根检 验 ,结 果都 表 明 L DF
是平 稳序列 ,数据序 列问 存在协整 关 系,可 以进一步展 开计
算。 考虑到具体 是三 个省市 的情 况 ,因此设定估 计形 式时 ,
对 各截 面 变量 选择 固定 影 响 ,对 各 时期 影 响设 定 为没 有 差 别 。金融机 构 贷款 L 各地 情 况不 同 ,因 此每 个成 员的 系数 在

“长三角”地区机制体制创新的经验与启示(精选5篇)

“长三角”地区机制体制创新的经验与启示(精选5篇)

“长三角”地区机制体制创新的经验与启示(精选5篇)第一篇:“长三角”地区机制体制创新的经验与启示学习借鉴“长三角”经验推进“十大体系”建设――“长三角”地区机制体制创新的经验与启示=月==日—==日,由市政府办公厅率团,组织县(市、区)十大体系办主任,赴长三角地区进行了学习考察,重点参观考察了宁波、苏州、昆山三市。

考察团全体成员, 边听边思考,边看边讨论,通过看现场、听介绍,大家对长三角地区经济高速发展之谜有所破解,对赣州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战略和市委、更多请登录市政府作出建立完善“十大体系”战略决策有更深刻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做好“十大体系”建设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一、宁波、苏州、昆山三市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宁波是全国==个副省级计划单列市之一,====年实行市管县体制,====年经国务院批准为计划单列市。

宁波在国家经济+图地位举足轻重,以全国=.=%的土地面积和=.=%的人口,贡献了=.==%的生产总值和=%的进出口,比全国提前近==年实现小康。

====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分别居全国第=位、第=位。

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宁波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全国一路超先,====年、====年、====年、====年、====年的=次评比排名分别为第==名、==名、==名、==名、=名。

苏州====年实行市管县体制,====年被国务院批准为较大的市。

苏州是经济发达城市,对全国经济发展影响力较大,它以全国=.==%的国土面积和=.==%的人口,创造了=.=%的GDp、=.==%的财政收入、=.==%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已验资)占全国的=.=%。

苏州区域经济发展均衡,富民工程成效明显,下辖的=个县(市)中有=个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前==位;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

昆山是某省省辖的县级市,====年撤县设市。

学习长三角城市群的合作与发展的模式和机制探索把南宁打造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之路

学习长三角城市群的合作与发展的模式和机制探索把南宁打造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之路

实现现代化 的要 求 , 区域 以上海为龙头 , 该 以长三角 区域 经济
发展规划作 为实 现 区域合 作发 展 的出发点 和 总纲 , 足 于长 立
远和全局 。 科学合理确定 区域发展 功能定位 、 展 目标和 总体 发
布局框架 , 明确 区域 内部各城市 职能分工 , 统筹 区域 发展 与人 口增长 、 资源利用 、 环境保 护之 间 的关 系, 点 协调 解决 区域 重 内各 地 区共 同关 注、 任何一方都难 以 自行解决 的重大问题 。 长三角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首先明确 了长三角 推动 长江流 域快 速崛起 、 动 中西部加 快发 展 、 进 全 国区域 协 调发 展 、 带 促 引领 我国全面参 加全球 竞 争 , 发挥核 心作 用 的战 略定 位 。明 确提 出要 成为我 国综 合 实力 最强 的经济 中心、 太地 区重 要 亚 的国际门户 、 全球重 要 的先进 制造 业基 地和 我 国率先 跻 身世
新 型产业 。在重大基 础设施 建设 方 面 , 以综 合交 通 和 能源作 为两 大重点 , 加快 沪 宁 、 杭 、 甬、 长 江 、 海 和 宁 湖 ( 沪 杭 沿 沿 湖 州 ) 6大重点交通通道 和综 合枢纽建 设 , 杭 加快 煤炭 、 气 、 油 液 化天 然气 、 电力 和新能 源等基 础 设施 建设 。确定 促 进 区域协 调发展 的政策措施 , 在区域 内推 进投融 资体制 改革 , 索建立 探 生态补偿 机制 , 打破行政壁垒 , 促进生产要素 的 自由流动 。 根据《 规划 》长三角各城市之 间加强 了合作 与 协调 , , 加快
如何抓住 历史机遇 , 南宁 的发 展 , 三角经济 区 的发 促进 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长三角地区协同推进建设开放新高地

在长三角地区协同推进建设开放新高地

在长三角地区协同推进建设开放新高地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瞩目焦点。

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浙江、江苏三省一市,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最前沿阵地。

这一地区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5%,同时实现了全球化水平最高的城市群之一。

长三角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试验田,也成为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重要窗口。

在国家大力推动“长三角协同发展”的政策指导下,各地区正积极努力推进高质量的发展,协同推进建设开放新高地。

本文将分析长三角地区协同推进建设开放新高地的重要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和建议。

一、协同推进建设开放新高地的重要意义1.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协同推进建设开放新高地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开辟更加广阔的对外合作空间,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

长三角地区积极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为中国对外开放发挥更大优势。

2.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长三角地区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协同推进建设开放新高地将有利于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通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降低市场准入壁垒,激发社会活力,打破地区内外市场壁垒,推进经济全球化发展。

3.打造国际化创新高地长三角地区具有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和产业基础,协同推进建设开放新高地将有利于吸引更多国际人才、技术和资本,促进资源要素跨境合作流动,打造国际化创新高地,推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4.提升国际竞争力长三角地区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协同推进建设开放新高地必将提升地区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对外开放合作,促进资源优化配置,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提高地区整体竞争力。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和建议1.地区协同发展政策有待进一步细化当前,长三角地区协同推进建设开放新高地的政策指导已经落地,但仍然存在一些细化不够、配套政策不够完善的问题。

长三角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问题和优化建议

长三角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问题和优化建议

第4期2021年2月No.4February ,2021长三角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问题和优化建议杨璐(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江苏南京210008)摘要:长三角科技金融协同发展对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金融开放、实现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文章首先阐述长三角科技金融协同现状,进而分析长三角科技金融协同产生的重要效应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长三角;科技金融;协同发展;优化建议中图分类号:F832;F124文献标志码:A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基金项目:江苏省政策引导类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江苏省孵化载体内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BR2020034。

作者简介:杨璐(1990—),女,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方向:科技管理与科技金融。

引言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明确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长三角作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经济体之一,其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1长三角区域发展沿革和科技金融协同现状长三角开展科技金融协同创新有着坚实的基础。

早在2003年,上海市科委、江苏省科技厅、浙江省科技厅签署了《共同推进长三角创新体系建设协议书》,提出联合开展长三角科技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研究,实行科技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并建立长三角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长创联)。

2004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以及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发布了《关于联合开展长三角重大科技项目攻关的公告》,宣布启动长三角科技项目联合攻关计划。

2008年,长创联办发布《长三角科技合作三年行动计划(2008—2010年)》。

2009年,安徽省参加了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暨联席会议,开始全面参与长三角科技发展合作与分工。

长江三角洲金融合作实践探讨

长江三角洲金融合作实践探讨
区域经济 , 体 化是 区域 经济 发 展 到一 定程 度 的 其一 内在要求 。随着长 三角 区域经 济 一体 化 的发 展 , 长 三角 的金融合 作问题提 到了至关重要 的地位 。 本 文所探讨 的长 江三 角洲 是 指镇 江 以东 、 杨 通 运河 以南 、 州湾以北 的区域 , 杭 地跨上 海 、 江苏 、 江 浙 两省一市 , 区域 内共有 一个 直辖 市—— 上 海 , 副 3个 省级城市—— 南京 、 州 、 杭 宁波 ,1 地级 城 市 即江 l个 苏省的苏州 、 无锡 、 常州 、 镇江 、 南通 、 州 、 州和 浙 扬 泰
20 年人行建立了大区分行监管联席会议制 03 度, 在激活市场供求 , 深化金融机构改革 促进长江 三 角洲 经济 联动 发展 等方 面做 了大量基 础性 工作 。 相关机构如长三角金融合作促进委员会 、 长三角中
心城 市金融 信息 交 流 网络 、 融监 管部 门与 金融机 金

长 三角金 融合作 的现状
V 1 6N . o. o6 2 20 .2 0 7 1
长 江 三 角 洲 金 融 合 作 实 践 探 讨
潘勤华 , 薛 云
( 同济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上海 20 9 ) 0 02
摘 要 :目前 , 江三 角洲金 融 业 实现 了一定程 度 的融合 , 长 但是 一 体化 深度 不够 、 围不广 、 范 体 系不强 。具体体 现在 货 币市场一体 化进 程 范 围有 限、 资本 市场运 作层 次不 高 、 管体 监
管辖 。金融监管的垂直 领导直接导致江浙沪二省
银行 建立 了华 东信 息 中心 , 苏浙 沪三 地 的分 行 已经 着手 研究 如何 为 客 户在 长 三 角 经 济 圈 内 的经 济 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协调机制【摘要】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综合实力最强、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而金融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和核心环节。

通过区域金融合作,将促进资本在区域内的有效集聚,实现金融资源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区域内经济与金融联动发展与合轨运行。

本文考察长三角地区经济金融合作情况,分析了制约长三角金融合作进一步开展的因素,最后提出构建长三角金融合作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长三角;金融合作;协调机制长三角地区包括江浙两省及上海市,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经济相融,人缘相亲。

是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作为带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龙头长三角地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见明显。

而区域金融服务的配套和强化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同样面临有效建立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机制的现实问题。

一、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的开展情况2007年11月30日,上海、江苏、浙江三地政府与中国人民银行在沪共同签署了《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金融协调发展支持区域金融一体化框架协议》,这标志着长三角地区金融一体化已经启动。

签署协议的各方将逐步完善长三角地区金融协调发展推进机制,并就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市场融合与创新、资金跨地区流动、金融机构发展合作、外汇管理改革创新、经济金融信息共享平台构建、改善金融发展环境、建立金融风险的共同预警和防范机制、加大金融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具体措施。

在金融一体化的推动下,长三角地区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合作,如异地贷款、跨地区票据交换、跨地区外汇资金结算、证劵市场融资等。

随着产业转移、产业整合的深入,跨区域的资本融合也已经起步。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商业银行业务方面,异地贷款发展十分迅速,但由于资金充裕程度存在差异,一些城市资金外流较多,一些城市则接受资金流入较多。

在商业银行异地贷款管理方面,部分全国性商业银行对区域性信贷实现了统一授信管理。

2.在票据业务方面,上海已经形成了区域性票据市场中心,长三角地区票据贴现、转帖十分活跃。

而在上海金融机构的异地转贴现余额中,江浙两省占据了较大比重。

3.在证劵市场方面。

江浙两地的证劵中介机构、期货中介机构在上海设立营业部等分支机构的情况非常普遍,如,苏州的东吴证劵、宁波的天一证劵将公司总部迁至上海。

总部在上海的证劵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也积极到江浙区发展,区域内互动明显。

4.在中央银行金融服务方面,人民银行的清算等金融服务已经突破行政区范围。

如,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的区域性票据交换已覆盖苏州、嘉兴、湖州;南京分行已覆盖镇江。

5.在金融调控、金融监管方面,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与南京分行都有意建立促进信息沟通和交流的有关制度,以加强在货币政策、金融稳定、金融服务方面合作。

为防范跨区域业务风险,各金融调控、监管部门加强了信息沟通,如异地贷款备案、检测,跨区域银团贷款协调等。

二、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的制约因素长三角金融合作是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金融合作以促进长三角金融地区区域经济、金融的协调联动进而推动长三角地区的共同发展,更有利于促进长三角金融合作在国内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中的核心地位,并为长三角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的实现创造条件。

但目前金融资源在整个区域的流动与配置仍然存在较大障碍,金融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应具有的巨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下面从金融条件和制度条件两方面分析制约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开展的因素。

(一)制约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的金融条件1.长三角地区金融发展程度差异明显长三角地区的金融实力雄厚,地区间金融业发展特色鲜明,但各城市的金融发展程度差距过大。

上海、杭州、南京三城市金融发展程度高,远远高于其他长三角城市和全国平均水平,其他城市除宁波外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反映出经济不相称的金融发展水平,长三角城市间的金融发展程度差异明显。

2.长三角地区金融联系程度不平衡目前,决定城市间金融合作程度的关键因素是地理因素,而非金融资源的供需情况。

长三角城市间金融合作仍然局限于短距离的地域范围内,长距离城市间金融资源的流动存在较大障碍。

上海与苏州的金融联系最强,其次为无锡、南通和嘉兴,而与南京、杭州的金融联系都低于平均水平,尤其是与南京的金融联系极为松散。

(二)制约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的制度条件1.行政区划设置带来资源流动壁垒区域金融合作要求地区间打破资源流动的壁垒,实现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高效流动。

而我国目前的行政区划设置严重阻碍了实现金融合作的资源自由流动要求。

地方政府为发展本地经济,常常干预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对本地资金的流出进行严格的限制,从而阻碍了资本的跨地区流动和有效的配置。

可以说行政区划所带来的资源流动壁垒是长三角实现区域金融合作的最大障碍。

2.地方对金融监管的干预形成银政壁垒长三角地区金融机构业务范围行政化,辖区间资金横向渠道不畅的问题依然存在。

从不同地区来看,长三角经济金融既有互补性,也有替代性,激烈的竞争使得地方政府和金融部门往往站在地方利益,对金融合作心存疑虑,由此也影响了合作的愿望。

三、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机制构建(一)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的利益协调机制开展区域金融合作需要各城市的共同参与,实现金融资源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

在这一过程中,强有力的利益协调机制是实现区域金融合作的重要保障。

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符合长三角地区的整体利益。

然而,并不一定与各地区的局部利益保持一致。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公平、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以解决合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利益冲突和矛盾,是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实现的重要环节。

我们可以在决策层面首先建立“长三角金融合作促进委员会”,由两省一市地方政府的金融服务部门牵头,辖区中央银行、银监会、证管局、保监局共同参加,遵循“利益共享”的原则,制定和实施长三角金融合作中长期计划,建立地方政府以及各金融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

长三角金融合作的利益协调机制应该包括坚持利益共享原则、设立利益协调机构和利益协调方式等方面。

(二)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的信息共享机制区域金融合作的过程必然伴随有金融资源的跨区域的流动,而信息沟通不畅是资源跨区域流动的最大障碍。

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系统能实现区域内金融资源的快速流动和高效配置,促进区域金融合作更深层次的发展。

比如,我们可以建立一个覆盖整个区域、功能完善、高效快捷的金融中介服务系统长三角金融网站,全面提高区域金融信息水平,促使区域内外各类金融信息的高效、有效流动。

我们还要建立以两省一市银行、证劵、保险同业工会牵头,主要中外金融机构参加的“长三角金融合作建设委员会”,遵循“合作共赢”的原则,统一建设长三角社会征信体系,异地贷款检测网络,共享各自对区域产业与行业发展动态的研究成果,探讨彼此合作的空间与措施,完善区域金融合作的基础平台。

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的信息共享系统包括四方面内容:地方政府信息交流系统、金融监管部门信息共享系统、金融机构同业信息交流系统、金融机构内部信息共享系统。

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的信息共享系统的构建有利于破除长三角地区间的屏障,推动资金、技术等资源的流动,加快长三角地区金融合作的步伐。

(三)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的人才流动机制金融合作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人才,其他金融资源跟随着人才流动而流动,从这种意义上讲,谁掌握人才资源谁便掌握了金融发展与金融合作的主动权,因此建立长三角区域金融人才无障碍流动机制至关重要。

统一长三角金融人才政策,落实金融人才市场评价机制,形成以市场配置为主的人才流动机制。

四、实现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的主要措施根据长三角地区的经济金融特点,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模式应该是: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1.明确定位,建设功能互补的区域金融中心上海是我国的经济、贸易、金融、航海中心。

拥有完善的金融业体系,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证劵市场、商品期货市场、黄金交易所等都落户在上海,外资金融机构纷纷抢登陆,在上海设立中国区总部或分行。

这些特点说明上海是我国的国际化的金融中心。

而南京、杭州作为省会城市,在金融资源集聚和辐射上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已经初步具备构建区域金融中心的条件,但在金融资源的吸引力和辐射力的广度和强度无法和上海相比。

南京、杭州主要定位国内地区性金融中心,立足本省,辐射周边地区。

从上海、南京、杭州三城市金融中心功能定位看,只要南京、杭州定位为上海金融中心的副中心,并将其服务范围确定为以长三角两翼为主,两市就完全可以分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优势,形成与上海的功能互补关系。

2.整合区域金融资源,促进金融机构合作实现区域金融合作,需要优良的经济金融发展环境、完善的金融组织体系、充足的金融人才资源等。

通过重新整合长三角中的金融组织体系,积极推动“互补型”的金融集聚,促使金融机构形成符合区域经济与资源配置特色的金融组织网络,使金融资源在相应区域内的使用变得更加富有效率。

区域内各家分行积极开展金融合作,实行客户资源共享、网点共享、信息共享,建立区域性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和审批中心,实行一体化的经营管理战略,为区域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3.打破“银证壁垒”树立融合的理念打破“银证壁垒”,就是对传统的行政划分布局进行战略调整,严格按照区域经济合作的要求而不是行政区划现状来配置银行的服务资源,建立起引导资源流动的区域性的银行经营框架。

金融机构要突破垂直型的业务管理体制,增加横向合作。

突破分业经营体制,促尽长三角金融企业以产权为纽带的综合经营,培养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金融集团,做大金融产业资本。

五、结语实现长三角地区的金融合作是区域经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通过健全一体化金融体系来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促成长三角金融合作在国内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中的核心地位,并为长三角区域性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取向创造条件。

因此对长三角地区的区域金融合作问题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1]周扬波.长三角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价格月刊,2009,02.[2]苏宁.充分发挥金融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核心”作用[n].上海金融报,2008,04.[3]周肇光.如何构建中国金融领域经济安全新模式[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3.作者简介:王子纬(1989—),河南开封人,现就读于武汉大学动机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