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学生为本 统筹城乡发展 又好又快推进学校布局调整

合集下载

县委书记在庆祝教师节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DOC范文整理】

县委书记在庆祝教师节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DOC范文整理】

县委书记在庆祝教师节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同志们:九月的静宁,瓜果飘香,硕果累累,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在这个收获的季节,今天,县委、县政府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一是今年我县的高考再结硕果、再创佳绩,共有7026名考生被录取,高考升学率达到了86%,为了总结成绩、再接再励,通过表彰奖励一批教育系统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干劲和动力;二是第28个教师节即将来临,在这里提前向大家致以节日的祝福;三是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前提、大背景下,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全面安排部署。

在这里,首先我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和全县48万人民,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县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离退休老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静宁教育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个问题:关于全县当前教育工作形势的基本判断近年来,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着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各级各类教育的办学规模、办学水平、教育质量和社会效益显著提升,全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牢固确立。

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教育事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工程,突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制定出台了推进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文件,从政策、资金、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全力支持和保障教育事业发展。

不断优化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大力弘扬领导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供、社会苦帮的“五苦精神”,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浓厚氛围。

西宁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西宁市教育布局调整规划方案》的通知

西宁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西宁市教育布局调整规划方案》的通知

西宁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西宁市教育布局调整规划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宁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6.24•【字号】•【施行日期】2010.06.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西宁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西宁市教育布局调整规划方案》的通知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局、委、办:《西宁市教育布局调整规划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西宁市人民政府二○一○年六月二十四日西宁市教育布局调整规划方案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优化资源配置,扩大资源总量,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全市教育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均衡发展,根据国家和省政府有关教育布局调整要求,特制定本布局调整规划方案。

一、西宁教育发展基本情况西宁市现有在校学生30.6万人,共有各类普通中小学校及职业学校609所、教学点48个,6319个教学班。

其中,小学458所,48个教学点,3978个教学班,在校生163562人,寄宿生98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54所,初级中学34所,完全中学44所,高级中学8所,初中在校生73695人,1475个教学班,寄宿生11000人,普通高中在校生45670,888个教学班,寄宿生13690人;职业学校8所,在校生23001人,467个教学班,寄宿生8923人。

特校3所。

全市有教职工17549人,其中专任教师16717人,代课教师732人。

近年来,我市教育布局调整工作共实施了280个基建项目,投入资金9.6亿元,总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各级各类学校已由原来的933所缩减至609所,办学条件大为改善、管理水平和教师素质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高。

二、西宁市教育布局问题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外来人口不断剧增,西宁市教育资源总体上呈短缺态势,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越来越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加之学校原有布局不够合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不均衡等原因造成办学效益低下、质量提升难以突破,实现教育均衡、公平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调查汇报3篇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调查汇报3篇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调查汇报3篇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调查汇报第1篇一、现状区10个镇、办,现有各类小学127所,其中完小79所(内含18所中心小学),初小(1-3年级)和教学点(1-2年级)48个。

另外还有8所撤并后闲置的村小,其中有1所村小有1个占编制的管理人员。

20xx年小学生在校总人数16577人,小学在岗教职工1051人,师生比1:15.8。

127所小学校园总面积1019710平米,生均校园面积61.5平米;校舍总面积124221平米,生均校舍面积7.5平米。

在127所小学中,其中有57所属学生数少的村小,学生数最多的只有46人,而57所村小在校生总人数只有870人,教师数136人,师生比1:6.35。

这类村小中,只有1个班级的学校16所,只有2个班级的26所,只有3个班级的10所,有4个班级的3所,有5个班级和6个班级的各1所;这些学校中的在校生人数,5人以下的19所(其中1所只有1人),6人至10人的6所,11人至20人的18所,21人以上的14所;学校只有一名教师的17所,只有2名教师的18所,3名教师的8所,4名以上教师的14所。

在调研组实地前往的7所村小中,有3所这样的学校。

其中孤山村小有2个班、2名教师、20名学生;新河村小2个班、2名教师、11名学生;而龙亭村小1个班、1名教师、2名学生。

上述57所村小校园占地面积339127平米,校舍面积29509平米。

生均校园面积近390平米,校舍面积近34平米。

龙亭村小,校园面积1500平米,校舍面积278平米,该校连续几年都是2名学生,生均校园面积750平米,校舍面积139平米。

二、问题与分析按照省编制部门制定的编制规范,小学教育的师生比为1:23至1:25,区农村小学的总体师生比为1:15.8,教师数和学生数相比,超编人数达330人,从理论上看,人力资源浪费严重;若是以57所学生数少的村小中师生比1:6.35而论,人力资源浪费可谓惊人了。

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部分问答题参考答案doc-科学发展观知

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部分问答题参考答案doc-科学发展观知

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部分问答题参考答案1、这次学习实践活动胡锦涛总书记对各级领导提出了哪“五带头”要求?答:要带头学习,深入学习(2)带头调查研(3)带头领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4)带头分析检查(5)带头整改落实2、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牢牢把握基本原则是什么?答:(1)坚持解放思想(2)突出实践特色(3)贯彻群众路线(4)正面教育为主3、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坚持实践的特色,区委沈雷书记在动员报告中结合我区的实际提出了哪“六个结合“?答:(1)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结合起来;(2)与实现“保增长、建新城、促和谐”结合起来;(3)与落实“五大工程”40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4)与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影响结合起来;(5)与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起来;(6)与推动本部门本单位工作结合起来。

4、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局实施的“三项改革措施”是什么?答:一是启动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二是进一步推动中小学课程改革;三是切实搞好教师的绩效工资改革5、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局要求切实做到“四个确保”分别是什么?答:确保做好生均公用经费基本定额标准的落实;确保继续实施免收学生学杂费,课本费的政策;确保我区不发生一件教育乱收费的有效举报;确保我区5000 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享受同城待遇。

6、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局全力推进哪“五项工程”?答:一是加快推进唐闸河西“三校合一”;二是加快建设新永新小学;三是实施秦灶中学迁建;四是实践越江中学、唐闸中学的扩建工程;五是建设区少年宫工程。

7、我局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结合学习和调研成果,将围绕什么问题来展开解放思想大讨论?答:围绕“践行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教育我们做了什么?还缺什么?应该怎样做?”等问题展开大讨论。

8、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我局对推进义务教育提出的目标要求是什么?答:均衡、规范、精致、优质9、我局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在分析检查阶段对查找问题要做到哪“三个找准”?答:找准影响和制约港闸教育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找准影响教育系统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找准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解决问题的紧迫感和针对性。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搞好我省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作的意见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搞好我省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作的意见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搞好我省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06.11.01•【字号】•【施行日期】2006.1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搞好我省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作的意见各省辖市教育局、财政局,各有关县教育局、财政局: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努力,我省农村义务教育近年来有了长足发展。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豫政〔2006〕22号)精神,为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加快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搞好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提出以下意见:一、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我省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要坚持有利于巩固提高“普九”成果,有利于少年儿童就近入学,有利于优化现有的教育资源,有利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实施,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规模效益的指导思想,遵循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加强中心学校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为重点,科学论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到位。

在制定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规划中,要做到五结合、五坚持。

五个结合即:与巩固提高“普九”成果相结合;与逐步建立完善乡(镇)中心学校和寄宿制学校体系相结合,使中心学校成为辐射附近学校的区域性师资培训中心、教学研究中心、教学管理中心、教学实验中心、电教信息中心;与发展幼儿教育、农民职业教育相结合;与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新机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相结合;与农村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五个坚持即:坚持依据生源定留舍的原则;坚持依照地理位置合理设点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集中建校的原则;坚持政府依法确定和公布校点的原则,县级教育、财政行政管理部门共同制定规划,报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保留学校;坚持科学规划、逐步实施的原则,根据各地生源、经济、地理等因素,分五年或更长一点时间完成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任务。

2022年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方案

2022年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方案

2022年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方案根据《关于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和基本建设发展规划工作的通知》和《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2021-2030)》《关于印发2022年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为了做好相关撤并学校的人、财、物移交接收等工作,确保相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特制订《2022年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方案》,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用公平的视角、改革的思维、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不断优化、整合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完善与常住人口相匹配的城乡中小学校规划建设机制,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

二、实施布局调整工作原则(一)均衡性原则。

立足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以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为各阶段适龄学生服务,为各阶段的适龄人口提供均等的用地空间,确保其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二)规范性原则。

认真执行国家和自治区、贵港市有关教育工作和规划工作的规范、标准,根据人口密度及人口分布的实际状况确定学校的班级规模,使规划建设的每一处中小学和幼儿园都要分别达到建设标准,推进学校建设上规模,有办学优势,成为品牌学校。

(三)就近方便入学原则。

在综合考虑人口密度、学生来源、地形地貌、能源、交通、环境等因素后,原则上农村小学、初中分别按服务半径2.5公里和3公里设置。

农村学校超过服务半径的,小学1至3年级可通过就近设置学校或教学点来解决,防止因过度撤并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和上学难问题的出现。

(四)稳步推进原则。

在学校布局调整具体实施过程中,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综合考虑,充分论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严格按照制定、论证、公示、报批等程序进行,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意见,明确各个工作环节的操作办法,先建后撤,确保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

三、2022年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目标为了使中小学、幼儿园布局结构更趋合理,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教育规模、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促进教育事业持续优质均衡发展,2022年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计划实施以下目标:(一)XX街道。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地市级)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地市级)

5.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二、给定资料
1.在城里公立小学开学的9月1日,张老师的打工子弟学校也开学了,在垃圾场边的平房里,18名学生走进了简陋的教室。同是小学教师出身的李某夫妇创办的"行知打工子弟学校",则在一片荒芜的菜地里迎来了求学的孩子们。最早的一批打工子弟学校就这样在有志之士的努力下艰难地生存了下来。这样的学校数量有限,仍有众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知道哪里有学上。
2011年国考申论地市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4.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L县的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先易后难、逐步实施、规模办学,提高了效益,盘活了教育资源。在着力于调整中小学布局、撤并教学点工作进程中,根据当前政府财力和群众承受能力,重点建设一些试点学校,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实践模式。其一,联村办寄宿制学校。随着人口出生率越来越低,学校生源减少,村村办学校的现象将成为历史,联村办学势在必行。如响水镇棉江、四清、高峰、红阳等村由于靠近设施完善、教学质量好的鸣凤中心小学,L县便利用"义教工程"43万元资金,在鸣凤中心小学建起了学生宿舍楼、教学综合楼和学生饭堂,扩大学校规模,将其建成寄宿制学校。其二,创办民族寄宿制学校。L县武德、金龙、水口等3个乡镇同属边境乡镇,部分村屯由于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不便,许多适龄儿童不能按时入学读书。为了解决他们的入学难问题,L县在武德乡中心小学创建了寄宿制学校,招收武德、金龙、水口等3个乡镇部分村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国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学生统一到校寄宿就读,实行封闭式管理。目前,该校有在校生752人,寄宿生532人,近十年来共培养了1000多名少数民族学生。其三,创建边境形象学校。L县抓住边境大会战教育项目建设工程实施的机会,积极筹措经费,重点建设一批国门学校,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现在水口镇罗回中心小学、彬桥中心小学在校生均在500人以上,寄宿生达150多人;水口中学、彬桥中学的寄宿生均超过400人。

[学校布局调整的行与思]学校布局调整的建议

[学校布局调整的行与思]学校布局调整的建议

[学校布局调整的行与思]学校布局调整的建议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人口自然出生率的下降,农村人口逐年减少,大量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一些农村中小学出现了生源不足现象。

2001年,国家启动实施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对于改善农村办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帮助贫困农村地区学龄儿童较好地完成义务教育,产生了积极作用。

然而在一些地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却在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老百姓之间引发了诸多观念、认识、感情和利益等方面的矛盾。

当前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究竟遇到哪些难题?存在哪些误区?今后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到底何去何从?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势在必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人口自然出生率下降,农村中小学普遍出现了生源不足现象,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势在必行。

“我国正处在建设小康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城乡结构深刻调整,农村乡镇大幅度合并,全国乡镇总量由1984年的*****个减少到了2009年底的*****个。

这样的变化,对学校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

农村中小学的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推进的大背景紧密联系,布局调整适应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要求。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润勇分析,城镇化也带来人口的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变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的大规模转移,大量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随父母由农村迁移到城市,对学校布局调整提出迫切要求。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目前全国流动人口达到了2.2亿,2010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数量已经达到1167万。

“农村常住人口和学龄人口减少,农村学校生源减少,规模效益下降,‘村村办小学、乡乡办初中’的格局开始被‘小学向乡镇靠拢’、‘初中基本在镇和县城’的调整策略代替。

”杨润勇说。

为了适应农村学生数量的变化,解决农村学校布局分散、规模小”的问题,教育布局调整势在必行。

2001年,为了优化中国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国务院出台一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文件。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意见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意见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2.12.17•【字号】黔府办发[2002]109号•【施行日期】2002.12.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意见的通知(黔府办发[2002]109号)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了确保扩大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2002年全省扩大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黔党发[2002]7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2002年扩大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02]43号)精神,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二年十二月十七日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意见我省农业人口众多,全省80%以上的人口、82.7%的中小学校、75.5%的中小学生、66.4%的中小学教职工在农村。

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适应我省农村税费改革后的形势,现对我省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提出如下意见:一、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一)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大力推进义务教育的进程中,以“普九”、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为契机,在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校舍的同时,积极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我省中小学传统办学模式形成的“多(校、点数多)、小(学校规模小)、缺(学校功能缺)、散(教育投资分散)、低(教育质量低)”的情况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方案

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方案

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按照省委关于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部署要求,为进一步优化基础教育学校布局,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结合城镇化进程和人口流动变化趋势,区分平原地区、丘陵地区、盆周山区、高原地区等不同地域空间,省级指导、市(州)统筹、县级主责,按照“幼儿园就近就便、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中心城镇或片区集中、高中向县城集中、资源向寄宿制学校集中”的思路,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统筹推进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学校布局由“行政区”向“经济区”转变、教师配置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政策资金由“扶农村”向“强城镇”转变、管理体制由“管学校”向“管学区”转变,切实提高集约化水平和办学效益。

经过五年努力,基本实现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化发展,基础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优质高效,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明显提高。

到2025年,全省拟调整中小学(幼儿园)共3200余所、教学点2380多个,拟新(扩)建中小学(幼儿园)共1170余所。

其中,拟撤销中小学(幼儿园)3000余所、教学点2340多个;拟合并中小学(幼儿园)200余所、教学点40余个。

2021年,聚焦涉改乡镇和村人民群众接受公平有质量教育急需,重点推进“空心学校”、生源严重萎缩的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的撤并整合,拟调整中小学(幼儿园)共430余所、教学点470多个。

其中,拟撤销中小学(幼儿园)260余所、教学点470余个;拟合并中小学(幼儿园)50余所;拟转变学校类别120余所。

二、重点任务(一)优化学校布局调整。

普通高中进城进市。

逐步撤并学生人数少、生源萎缩、办学质量差的乡镇普通高中;各市(州)可根据实际,按照“一地一策”原则合理确定确需保留的乡镇普通高中。

坚持特色多样化发展,多渠道扩大高中教育资源,新建高中一般布点在市(州)或县(市、区)人民政府所在地,规模不超过3000人;逐步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和5000人以上“大校额”。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意见-黑政办发[2013]47号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意见-黑政办发[2013]47号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意见正文:----------------------------------------------------------------------------------------------------------------------------------------------------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意见(黑政办发〔2013〕47号)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国办发〔2012〕48号),进一步做好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提升教育质量为目标,按照统筹规划、以县为主、科学合理、方便就学的总要求,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不断适应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新形势,着力解决因学校撤并带来的择校、“大班额”、师生安全、生活费用超出当地群众承受能力、教育资源流失等问题,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努力满足农村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的需求。

二、工作目标、原则和任务(一)工作目标。

到2015年年底,全省农村初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科学规范、健康有序推进,初步完成布局调整任务,学校布局进一步合理,择校、“大班额”、师生安全和学生上学费用超出家长承受能力等问题有效缓解,农村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推进。

到2020年年底,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工作基本完成,布局更加合理,学校保障水平、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基本解决择校、“大班额”、师生安全和学生上学费用超出家长承受能力问题,所有县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

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

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

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第一章总则(一)为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川委发〔2010〕18号),推进义务教育学校(以下简称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家、省相关法规,结合我省实际,编制本标准。

(二)本《标准》规定的各项办学条件是我省举办义务教育学校应当执行的基本标准,是我省各级政府规划、批准设置、新建、改造、管理义务教育学校的基本依据,是我省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参照依据。

(三)本《标准》的实施,遵循分级负责、分步达标的原则。

省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监督本《标准》的实施;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根据本《标准》制定本地学校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

(四)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加强本区域内教育资源的统筹规划,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推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注重资源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益。

第二章学校设置与规划(一)学校设置1.学校布局要坚持就近入学的原则,立足本地实际,根据城市、乡(镇)总体规划要求,适应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发展需要,统筹考虑城乡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以及当地地理环境及交通状况、教育条件保障能力、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等因素,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学生就近上学的关系,努力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就近接受良好义务教育需求。

2。

县级人民政府要制定学校布局专项规划。

根据学校覆盖范围,合理确定县域内教学点、村小、中心小学、初中学校布局,以及寄宿制学校和非寄宿制学校的比例,保障学校布局与学龄人口居住分布相适应,明确学校布局调整的保障措施。

要认真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切实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

3。

农村学校布局要保障学生就近上学的需要.农村小学1至3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小学高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确有需要的可以寄宿;初中学生根据实际可以走读或寄宿。

凉山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凉山州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凉山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凉山州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凉山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凉山州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3.11•【字号】凉府函[2008]23号•【施行日期】2008.03.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凉山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凉山州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凉府函〔2008〕23号)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级有关部门:《凉山州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已经州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三月十一日凉山州关于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凉山,推进全州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教基〔2005〕9号)和《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川委办〔2007〕30号)的精神,结合我州教育发展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上重要位置各县市、有关部门要深刻领会和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

要认真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在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的信件上作出的重要批示精神,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始终把教育公平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始终把素质教育作为育人的根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好人民满意的学校,培育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大力实施科教兴凉和人才强州战略,加快富民强州全面小康进程。

关于学校布局及其调整方案的探讨

关于学校布局及其调整方案的探讨

如美国 曾经有成千上万个“ 一师一校 ” 的小学 , 至今仍有 4 3个这样 的学 6 校 。所 以像 中国这样发展 中国家 的农村地区 ( 尤其 是人 口密度 小 的地 从我国实行计划 生育 政策 以来 , 国年 出生人数逐 渐减少 , 全 随之而 , ② 来的是小学学龄人 口减少。 由于在校生的减少 , 国城乡 以撤并学校为 区) 不能把 学校规模作为撤并学校的唯一标 准。 办寄宿制学校 。小学 我 但学 生在 方便就学 的同时, 上学 的成 本也 随之 其 主的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正在进行 。为避免决策失误 ,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 高年级 学生可以住校 , 提高 。学生寄宿还可能增加家庭的机会成本 , 如孩子原来可 以在放学后 学校布局调整显得特别重要 。 回家干些农活, 现在不行 了。国外 的研究表 明, 为调整布局关闭一些 学校 1 中小 学校 布局 调整 要坚持 以人 为本 对社会地位低 的人影 响更大 。因此, 政府对寄宿学生应给予一定的补 贴, 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就是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重新组合 , 目的是要 其 防止 因学校布局调整 导致学生辍学 。 在义 务教育阶段学龄人 口不断减少的情况下 , 度扩大学校规模 , 适 提高 1 因地 制 宜选 择 合 适 的 布 局 调 整 形式 或 多形 式 并 用 . 2 教育投资效益。在老、 边、 少、 穷地 区的农村 , 调整学校布局可能会使一些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可采取多种形式: 学生到 离家 较远的地方上学 , 带来很多不方便 , 这种“ 不方便 ” 至可能 甚 兼并式。这种方式要求将校产集 中, 师资集中, 学校规模扩大 。对于 导致学生的辍学 。以牺牲学生就学 、 降低普及程度为代价调整 中小 学布 村与村 之间相距不远 , 学校 之间办学条件差 别较 大的地方 , 较为适合采 局, 不符合教育事业发展的本质要求 , 也有悖于以人为本 的思想 。 用此方式 。通过调整, 改善办学条件 , 提高投资效益。 在中小学校布局调整 中, 以人为本的思想应在两个方面得到体现: 完全合并式。 另选校址建新校 , 两所或 多所学校合并为一所学校 , 将 1 确定符合地方 实际的学校布局标准 . 1 校产和师资集中。这种方式适合人 口分布 比较集 中, 原学校规模较小、 校 近几年 来, 一些农村地 区学校 布局调整主要 有 3 种标准 : 学校服 ① 舍 陈旧的地方采用。 务范 围标准 。有的地方规 定,小学服务半径为 1 k . m,初 中服务半径 为 5 交叉合并式。 这种方式仍是各 自为阵, 校产不动 , 二、 一、 三年级集中 lk 。② 学校 的服务人群数量标准。如小学服 务人群 数量为 2 0 人 以 Om 00 于甲地 , 五 、 四、 六年级集 中于 乙地 , 一个校长总 负责 , 教师统 一使 用。对 上, 初中服务人群数量为 1万人 以上 。③学校规模标准 。如有 的地方规 于相距 不远 的小学校 , 自校舍都较好 , 各 且校 舍不便改做其 他用途 的地 定, 学校布局调整 的标准 是撤 并学生人 数少 于 10人 的小学校 。这 些标 0 方, 适合采用这种方式。 准多是从办学效益的角度考虑 。从以人为本 的角度考虑 , 我认为以下“ 距 集 中分散式 。在人 口相对集 中, 学条件较好 的村镇 设一所 完全小 办 离” 不能忽视 : 时间距 离, ① 考虑诸如 山地 、 河流等 自然条件 的阻碍而延 学为 中心校 , 就近辐射多个村 , 根据情况可在原村 小设 教学点, 各教学点 长上学途 中的时间 。②文化距离 , 当儿童不得不离开 自己的村落 到另一 由中心校统一管理 。高年级学生可 到中心校上学 , 年级 学生仍 在原村 低 个把他们 当作外人的村落 上学, 从而 导致辍学的距离 。 ③心理距离, 指因 上学。对班额 小的教 学点, 设复式班 。对 于教学点师资无法承担的课 可 位 置偏僻或野兽 出没, 儿童 内心恐惧 而不 敢独 自行走 , 而导致辍 学的 从 程, 诸如美术 、 音乐等, 由中心校 统一协调 , 如安排教师巡回授课等 。这种 距离 。这些 因素尤其在偏僻 山区 ( 特别是对 女孩) 多民族大 杂居、 和 小聚 方式 既方便低年级学生就近 上学 , 又保证 了教学点的教学质量 。 居 的地 区应该予 以考虑。 学校布局调整还可 以有其他形 式, 各地 究竟采用 什么方式则要考虑 我 国幅员辽阔 , 口分布 很不均匀 。一般说 来, 口密 度较大 的地 人 人 本地情 况, 因地制宜 。 区, 学校 的分布 也相 对集中 ; 相反 , 口密度较小 的地 区, 人 学校 的分布 也 统筹 城 乡、 区之 间的教 育发展 地 相对分 散。在人 口分布集中的地方 , 一所小学的服务半径可 能不到 lm; 2 坚持 协调 发展观 , k . 在边 远地区 , 一所 小学的服务半径也许是 十多千米 。因此 , 调整学校布 21 统筹城 乡的教育发展 城 市各 教育阶段学龄人 口 ( 指户籍人 口) 的变化在 时间上超前 于农 局、 撤并学校必 须充 分考虑人 口分布 的特 点, 应根据地方特 点选择不 同 下降程度更甚 于农村 , 加上城 市人 口居住集中, 学校布局调整的难度 的标准 。一般 来说, 综合性 的标准优于单一的标准, 有弹性 的标准优于刚 村, 相对较 小。由于撤 并学校 调整布 局, 在一些大城市中心城区的教育资源 性的标准 。 吸引郊 县农村 学生入 校, 开一此‘ ‘ 农村班 ”也不失 , 为 防止在人 口密度小 的地 区因学校布 局调 整造成 学生辍 学: 保留 ① 出现 闲置现象 的时候 , 必要的小规模学校 或教学点 ,一师 一校” 复式 教学” “ 和“ 不能全部取 消。 为提 高城市教育资源效益的有效方式。

如何做好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

如何做好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

如何做好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作者:黄朝阳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3年第15期摘要:教育是国家建设发展的根本,中小学生是教育的根本,我国对中小学校的布局做出了重要的调整,用一条适合当地实际的标准及方式进行调整,让学生在中小学期间的入学更为便利,重视协调发展,合理规划城乡的教育发展,将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考虑到规划当中,对学校的布局要进行科学的预测,让未来的教育方针可以在一个详细的规划下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5-274-01自从执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的人口出生率逐年降低,随之衍生的问题就是小学入学率在逐渐降低,因此国家已经一些城乡学校合并,进行中小学校的布局调整,运用科学的发展观进行学校合理布局的调整,以免造成决策上的失误。

一、用以人为本的方针,调整中小学校的布局合理使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是要有合理的学校布局调整才可以进行的,由于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儿童在逐渐降低,应当适当控制学校扩大的规模,以便可以将教育更有效的进行投资。

在边远、条件艰苦的地区,进行学校布局的调整,这样可以使一些因为离校较远的无法上学的学生可以顺利上学。

教育的根本是让更多的学生就近学,让教育更加的普及,合理的调整中小学校的布局,要寻求一条以人为本的符合教育事业发展的道路。

二、更协调的进行发展,将各地区间的教育进行统筹发展1、统筹地区的教育发展由于城市的人口密集的各个教育阶段的学龄儿童在变化上比农村的脚步要快很多,下降的速度也要比农村快很多,所以学校的布局调整相对而言,难度系数会小很多。

因为将学校合并后,一些大都市的中心城出现了教育资源被荒废的现象,学校会为了资源问题开设一些有利于吸引城郊、农村地区学生入校就读的条件,也是一项有效提高城市教育资源的表现。

城市学校在布局调整阶段还要为流动人口学龄儿童的教育问题多加考虑,城市的义务教育问题不但只关注与城市户口的就学人群,还应当关注流动人口适龄儿童的就学问题。

高考表彰大会校长发言稿

高考表彰大会校长发言稿

高考表彰大会校长发言稿1各位老师,同学们,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2014年全县高考表彰大会,主要是表彰奖励在今年高考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一步动员全县上下坚定信心,乘势而上,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在这里,我代表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向在高考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校、老师和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奋战在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近年来,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建设教育强县为目标,以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提升办学水平,全县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以高考成绩为标志的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特别是今年,我们实现了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考入清华、北大零的突破,总上线人数首次突破千人大关,重点本科上线人数较去年翻了一番,2名考生进入全省前百名。

这些,在我县教育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不仅证明了近年来我们抓教育工作的思路、目标和措施办法是完全正确的,而且体现了全县上下建设教育强县的信心和决心。

总结--教育事业发展的实践,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领导重视,各级联动。

县委、县政府每年都要召开教育工作专题会议,研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先后出台了《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规定,建立了县级领导、乡镇部门帮扶学校等制度,为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明确目标,优先发展。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牢固确立“弘扬‘四苦’精神,建设教育强县”的目标,在项目、资金、人才、政策等方面大力倾斜,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三是开拓创新,深化改革。

大力推进教育市场化进程,基本实现了高中后勤服务社会化。

实施“两后双百”培训工程,走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子。

实施以教师聘任制为重点的人事制度改革,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多措并举统筹发展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多措并举统筹发展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多措并举统筹发展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作者:来源:《甘肃教育》2012年第20期李忠民近年来,民勤县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规范化、管理精细化、队伍专业化、教学现代化、办学特色化”,多措并举,统筹发展,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加大布局调整力度,科学配置教育资源为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民勤县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早规划、早安排,科学适时地调整学校布局,着力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全县进行了五次较大规模的学校布局调整,对高中、初中和小学的布局结构进行了优化组合。

在城区,先后建立了一所职业学校、一所独立初中和两所完全小学;在农村,撤并规模小、效益低的村级完全小学,创办寄宿制高级小学,基本形成了一乡镇办一所独立初中、一所高级小学或完全小学办学格局。

为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尽快改变薄弱学校的落后面貌,县上对保留下来的农村薄弱学校一贯坚持“三个优先”的原则,即优先安排师资、优先安排项目、优先安排教师培训,加大扶持力度,在政策、项目、师资、设备和教师待遇等方面积极向薄弱学校倾斜,帮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加快信息化学校建设步伐,扩充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广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电子白板等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

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为教师学习交流搭建了平台,促进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也为学生接受良好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创造了条件,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的公平和谐发展。

二、重视专业发展,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民勤县一直把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质作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抓手。

一是不断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近两年,全县有100多名站校管理人员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和中小学校长在职提高远程培训活动。

科学调整办学布局 统筹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推进城乡学校均衡发展

科学调整办学布局 统筹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推进城乡学校均衡发展

科学调整办学布局统筹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推进城乡学校
均衡发展
韩欣呈
【期刊名称】《中国农村教育》
【年(卷),期】2010(000)006
【摘要】富锦市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边陲小城,总面积8,227平方公里,人口46.4万,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0所,学生5.2万人。

几年来,我市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以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为目标
【总页数】3页(P12-14)
【作者】韩欣呈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富锦市教育党委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51.2
【相关文献】
1.科学统筹综合推进加快实现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浙江省奉化市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J], 俞桂程
2.先试先行积极探索藏区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青海省海南州中小学布局调整试验报告 [J], 王振岭;完德扎西
3.调整学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J], 许金贵
4.让城乡学生共享教育资源——郴州市苏仙区调整学校布局助推教育均衡发展侧记[J], 张责付
5.统筹规划调整职校布局深化改革激发办学活力──张家港市推进农村骨干职业学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J], 支坤兴;祁雪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学生为本统筹城乡发展
又好又快推进学校布局调整
--扶沟县学校布局调整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付诸实施的开局年,也是扶沟县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一年。

一年来,该县创新思路,集中精力,积极探索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试点工作,大刀阔斧地进行教育布局调整,充分利用了教育资源,促进了学校的均衡发展,推动了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一、政府高度重视,成立高规格领导组
扶沟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为攻克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难题,进一步优化全县中小学教育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中小学布局体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特成立了扶沟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领导组,由县委副书记、县长卢伟担任组长,副县长时乃立担任副组长,涉及的各县直机关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教体局局长田民生兼任办公室主任,副局长毛干国、杨和平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地点设在县教体局,并向各乡、镇人民政府,农牧场,县政府各部门下发了关于成立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领导组的通知。

布局调整工作领导组的成立,形成了县委、县政府指挥,教体局领唱,各机关部门合唱的大格局,为布局调整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大大减轻了工作中遇到的阻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科学制定2011-2015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
遵照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意见的通知,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实施教育三年攻坚方案精神,与县域实际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与改造薄弱学校建设相结合,与学前教育建设相结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方便学生就近入学,提高普及率和学校办学效益,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科学制定了2011-2015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

“十二五”期间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总体思路是:高中布局稳定,初中布局局部调整,小学布局大调整。

农村小学大收拢,城区学校布局大扩张,按地理位置把县域面积分为城区、近城区和偏远区,规划的具体思路是:城区以新建、扩建学校为主,偏远区、近城区以撤、并、改建为主,同步实施学前教育扩张规划,力争通过布局调整农村小学大瘦身,城区学校大扩容。

三、依据规划,快速实施,成效显著
扶沟县教体局依据规划,以高度的使命感和紧迫感,精密组织,精心实施,不到一年时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着力破解城区大班额难题
4月份我县投资1600万元在马家场高标准兴建了实验小学,9月份开始招生,增加学位1600个。

在工业园区投入1700万扩建新村小学,建成后可容纳30多个教学班,1600名学生。

回族小学整体迁入二职专,成为县城唯一一所寄宿制小学,增加学位1500个。

这些举措的实施,彻底摆脱城区大班额问题的困扰。

新建的学校不仅拥有一流的设施,还有一流的师资,超前的办学理念。

通过个人写申请、学校推荐、公开试讲、公开亮分,择优录取的严密程序,选拔了一批优秀的教师,面前全县公开招聘校长、班子成员。

二、有序进行农村中小学布局优化
农村中小学规模小,处数多,布局散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我县根据农村人口实情,提出乡镇大靠拢。

经县发改办、县教体局、县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的论证,可行性分析。

确立了多种形式的布局调整,依据覆盖人口、服务半径,建成13处500人以上双轨制学校,并建成了一批寄宿制小学。

此外,该县积极进行办学体制创新,利用闲置的校舍建成了5处九年一贯制学校。

三、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步伐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教育部中长期规划,我县十二五规划以及教育三年攻坚实施意见,在每乡镇建1-2所,不少于24个教学班、1600名学生的标准化学校。

每一个乡镇必须
有1-2所寄宿制小学,满足广大家长让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四、超前规划打造教育集团
产业集聚区、老城区、行政新区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为教育提出了新课题。

为适应新形势的需求,我县规划在县城建2处初中,6处小学。

根据扶沟教育攻坚实施方案,在行政新区规划1500亩地采取多元投资方式,多种办学体制共存的模式,兴建教育园区,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完全学校,并建有教师住宅小区等配套设施。

“十二五”末,全县小学达到111处、初中达到19处、高中达到5处,比“十一五”小学减少191处(含减少的69处不完全小学),初中减少11处,高中减少1处。

那时扶沟县100%的高中生,60%的初中生,20%的小学生在城区就读。

在教育布局调整的同时,扶沟县教体局积极推进城乡教师长效交换机制,并将特岗以及招聘的优秀教师全部分配到偏远的乡镇学校,提高农村的教学质量,促进了城乡师资水平的平衡。

对寄宿的中小学生落实生活补助政策,关爱留守儿童。

多方筹资资金对撤并后闲置的农村学校进行改造兴办幼儿教育,采取多样灵活的办学形式,有效缓解了农村入园难的问题。

这些措施的实行,有利于农村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有利于城乡均衡发展,是一项为民谋利、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好事、实事,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