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卷积码编码方案的研究
fec方案
FEC方案简介FEC即前向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tion),是一种通过添加冗余数据以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的技术。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由于信道噪声、干扰等原因,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或错误。
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FEC方案能够在发送端添加冗余数据,使接收端能够通过这些冗余数据来检测并纠正错误。
FEC的原理FEC方案基于纠错编码的原理,采用数学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编码,并添加冗余数据。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接收端通过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码,利用冗余数据进行错误的检测和修复。
FEC方案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块编码和卷积码。
块编码块编码是一种将数据分成固定大小的块,进行独立的编码和解码的方法。
在发送端,对每个数据块进行冗余数的计算和添加;在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数据块进行解码,利用冗余数据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
块编码的特点是编解码复杂度低,但对于数据丢失和错误集中的情况下,纠错能力较弱。
卷积码卷积码是将数据压缩成一个流,并对其进行编码和解码的方法。
在发送端,将数据流通过卷积码编码器进行编码后发送;在接收端,通过卷积码解码器对接收到的数据流进行解码。
卷积码的特点是纠错能力较强,可以处理较长距离的数据丢失和错误。
FEC方案的应用FEC方案在数据传输中有广泛的应用。
无线通信在无线通信中,由于信道质量不稳定,数据往往容易在传输过程中出现丢失和错误。
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FEC方案被广泛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
以视频传输为例,当视频数据经过信道传输时,可能会因为信号衰减、噪声等原因导致数据丢失和错误。
通过在视频数据中添加冗余数据,接收端能够通过这些冗余数据来恢复丢失和错误的视频数据。
存储系统在存储系统中,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FEC方案被广泛应用于磁盘阵列、磁带存储等领域。
当数据写入磁盘时,FEC方案可以对数据进行编码和添加冗余数据。
这样,在数据读取时,即使某些磁盘上的数据损坏或丢失,也能够通过冗余数据来进行错误修复,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卷积码的一种译码方法的研究
卷积码的一种译码方法的研究摘要:卷积码是一种在深空通信和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较多的信道编码方案。
cdma is-95标准和wcdma 3gpp标准将卷积码作为实时要求较高业务的信道纠错编码。
本文是在现有卷积码译码方法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对卷积码的译码方法进行了分析,对于五位以内突发错误的译码进行纠错的方法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关键词:卷积码译码纠错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b)-0002-011 卷积码基础1948年香农提出了噪声信道编码理论,其核心是通过适当的编码后,当信息传输率小于信道容量时,能够高效无误地传输。
卷积码是一个有限记忆系统,它是将信息序列分割成长度为k的一个个分组,然后将k个信息比特编成n个比特,但k和n通常很小,特别适合以串行形式进行传输,时延小。
与分组码不同的是,在某一分组编码时,不仅参看本时刻的分组而且参看本时刻以前的m+1个分组,编码过程中互相关联的码元个数为n(m+1)。
n=m+1称为约束长度。
n-1是卷积码的重要参数为了突出特征参数常把卷积码写成(n,k,m)卷积码[1]。
1.1 卷积码的原理卷积码的编码器的一般结构如图1所示。
它包括:一个由n段组成的输入移位寄存器,每段k个,共kn个寄存器;一组n个模2和相加器,一个由n级组成的输出移位寄存器。
对应于每段k个比特的输入序列,输出n个比特。
整个编码过程可以看成是输入信息序列与由移位寄存器和模2加法器之间连接所决定的另一个序列的卷积码,卷积码即由此得名。
在(n,k,m)卷积码中,n为码长,k为码组中信息码元的个数,它的编码效率为r=k/n[2]。
正因为卷积码在编码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各组之间的相关性,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际上均已证明其性能要优于分组码,因此在通信领域应用得越来越多。
但目前尚未找到较为严密的数学手段,将码的构成与其纠/检错能力有规律的联系起来,另外,卷积码的译码算法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完善。
卷积自编码器 公式推导
卷积自编码器公式推导卷积自编码器是一种用于学习数据表示的神经网络模型。
它通常用于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任务中。
要理解卷积自编码器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从公式推导开始。
首先,让我们考虑一个简单的卷积自编码器模型,它由编码器和解码器两部分组成。
编码器部分包括卷积层和池化层,用于提取输入数据的特征。
解码器部分包括卷积层和上采样层,用于从提取的特征重建输入数据。
假设我们有一个输入数据集X,我们可以表示为X = {x1,x2, ..., xn},其中xi是输入数据的一个样本。
我们的目标是学习一个编码函数f和解码函数g,使得重建数据与原始数据尽可能接近。
首先,编码器部分可以表示为:h = f(X)。
其中h是编码后的特征表示。
我们可以使用卷积操作和池化操作来实现编码器部分,可以表示为:h = σ(W X + b)。
其中表示卷积操作,W是卷积核,b是偏置项,σ是激活函数,可以是sigmoid函数、tanh函数或ReLU函数等。
接下来,解码器部分可以表示为:X' = g(h)。
其中X'是重建的数据。
我们可以使用卷积操作和上采样操作来实现解码器部分,可以表示为:X' = σ(W' h + b')。
在这里,W'是解码器的卷积核,b'是解码器的偏置项,σ是激活函数。
为了最小化重建数据与原始数据的差异,我们可以定义损失函数,通常使用均方误差(MSE)或者交叉熵损失函数。
我们的目标是最小化损失函数,可以使用梯度下降等优化算法来实现。
总之,卷积自编码器通过编码器部分提取输入数据的特征表示,然后通过解码器部分将特征表示重建为原始数据。
通过最小化重建数据与原始数据的差异来学习数据的表示。
这就是卷积自编码器的基本原理和公式推导。
卷积码编码及译码实验 浅谈卷积编码下的FPGA实现
卷积码编码及译码实验浅谈卷积编码下的FPGA实现
卷积编码是现代数字通信系统中常见的一种前向纠错码,区别于常规的线性分组码,卷积编码的码字输出不仅与当前时刻的信息符号输入有关,还与之前输入的信息符号有关。
本文主要是关于卷积码编码及译码实验的相关介绍,并着重分析阐述了基于卷积编码下的FPGA实现。
卷积编码卷积码的编码分为两类:前馈和反馈,在每类中又可分为系统和非系统形式。
我们这里只考虑非系统形式的前馈编码器。
‘
上图是WLAN 802.11a协议中采用的卷积编码器结构,输入比特k=1,输出n=2,存储器长度m=6,编码输出不仅与当前输入有关,还与存储器存储的之前的输入数据有关,具体由之前的哪些数据得到编码输出呢,由生成多项式确定其连接关系。
这里,生成多项式为g0=133(八进制)和g1=171(八进制)(右边是最高位),输出数据A的生成多项式为:
输出数据B的生成多项式为:
生成多项式确定了卷积编码器输出的连接关系。
根据多项式的系数,在相应项进行连接。
生成多项式写成二进制序列的形式分别为:g0 = [1 0 1 1 0 1 1]和g1 = [1 1 1 1 0 0 1](右边是最高位)。
我们假设信息序列u,两个编码器输出序列分别为v(0)和v(1),编码器可以看成一个线性系统,系统的信道响应脉冲最多持续m+1个时间单元,编码输出可以写成编码输入与信道脉冲响应的卷积(即生成多项式),即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加法都是模2加运算。
卷积码编码及译码实验基本原理
1、卷积码编码
卷积码是一种纠错编码,它将输入的k个信息比特编成n个比特输出,特别适合以串行形。
卷积码实验报告
卷积码实验报告篇一:卷积码实验报告实验五信道编解码()本章目标掌握数字频带传输系统调制解调的仿真过程掌握数字频带传输系统误码率仿真分析方法 5.1实验目的1. 使用MATLAB进行卷积码编/译码器的仿真。
2. 熟练掌握MATLAB软件、语句。
3. 了解卷积码编/译码器的原理、知识。
5.2实验要求1. 编写源程序、准备测试数据。
2. 在 MATLAB环境下完成程序的编辑、编译、运行,获得程序结果。
如果结果有误,应找出原因,并设法更正之。
5.3 实验原理(一)卷积码编码器 1. 连接表示卷积码由3个整数n,k,N描述。
k/n也表示编码效率(每编码比特所含的信N称为约束长度,息量);但n与线性分组码中的含义不同,不再表示分组或码子长度;表示在编码移位寄存器中k元组的级数。
卷积码不同于分组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编码器的记忆性,即卷积码编码过程中产生的n元组,不仅是当前输入k元组的函数,而且还是前面N?1个输入k元组的函数。
实际情况下,n和k经常取较小的值,而通过N的变化来控制编码的能力和复杂性。
下面以图1中的卷积码编码器为例介绍卷积码编码器。
该图表示一个约束长度K?3的(2,1)卷积译码器,模2加法器的数目为n?2,因此,编码效率k/n?1/2。
在每个输入比特时间上,1位信息比特移入寄存器最左端的一级,同时将寄存器中原有比特均右移一级,接着便交替采样两个模2加法器,得到的码元就是与该输入比特相对应的分支字。
对每一个输入信号比特都重复上述采样过程。
图1卷积码编码器(编码效率1/2,K?3)用于描述反馈移位寄存器实现循环码时所使用的生成多项式也可用户描述卷积码编码器的连接。
应用n个生成多项式描述编码的移位寄存器与模2加法器的连接方式,n个生成多项式分别对应n个模2加法器,每个生成多项式不超过K?1阶。
仍以图1中的编码器为例,用生成多项式g1(X)代表上方连接,g2(X)代表下方连接,则有:g1(X)?1?X?X2g2(X)?1?X2多项式中的最低阶项对应于寄存器的输入级。
卷积码
引言卷积码是深度空间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中常用的一种差错控制编码。
在编码过程中,卷积码充分利用了各码字间的相关性。
在与分组码同样的码率和设备复杂性的条件下,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证明,卷积码的性能都比分组码具有优势。
而且卷积码在实现最佳译码方面也较分组码容易。
因此卷积码广泛应用于卫星通信,CDMA数字移动通信等通信系统,是很有前途的一种编码方式。
对其进行研究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 、(2.1.2)卷积码的基本概念1.1(2.1.2)卷积码的结构图(2.1.2)卷积码的编码器由两级移位寄存器组成,它的存数(Q0,Q1)有四种可能:00,10,01和11,相应于编码器的四个状态S0, S1, S2和S3。
(2.1.2)卷积码编码器如图1:由图可知,该卷积码的生成多项式为于是,得到的码多项式是1.2(2.1.2)卷积码的网格图表示为了表示卷积码编码器在不同输入的信息序列下,编码器各状态之间的转移关系,以及状态转移与时间的关系,须画出编码器的网格图。
网格图是一种能清楚显示状态转移的时间依赖性状态图,因而用网格图来表示编码器的操作是很有用的。
图2表示了(2.1.2)卷积码的网格图。
图中四行小圆圈表示移位寄存器的四种状态,虚线表示输入是0时的状态转移,实线表示输入是1时的状态转移,支路上标注的码元为输出比特。
2 、(2.1.2)卷积码编码器的编程实现与仿真波形由以上分析可以发现,(2.1.2)编码器由两个模二加法器组成,分别生成、。
而此时输出的是并行数据,须经过并串转换才能输出,在用VHDL编程时,用LOAD和CLK来控制信息的输入与卷积码的产生,当LOAD为底电平时,在每个CLK的上升沿输入一位信息,并进行异或运算;当LOAD为高电平时,在CLK 的上升沿时刻,把生成的卷积码经过并串转换之后输出。
经过编译调试之后,仿真波形如图3:图中,D-IN为输入的信息位,D-OUT为输出的串行卷积码,Q为移位寄存器的内容。
卷积码编码技术仿真与性能分析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卷积码编码技术仿真与性能分析学生姓名:付应文指导老师:胡双红摘要本课程设计主要解决通信系统中基带传输信道纠错编码技术中的卷积码编码技术。
产生一段随机的二进制非归零码的基带信号,对其进行卷积编码,而后采用维特比(Viterbi)译码输出,并通过Matlab软件进行设计与仿真,并进行差错率-误码率曲线绘制和性能分析。
关键词课程设计;卷积码编码器;维特比译码器,Matlab;Simulink;设计与仿真,性能分析。
1引言本课程设计主要解决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卷积编码和卷积解码的问题。
对一个串非归零二进制信号卷积码序列进行维特比(Viterbi)译码输出,并通过Matlab软件进行设计与仿真。
1.1课程设计目的卷积码是一种向前纠错控制编码。
它将连续的信息比特序列映射为连续的编码器输出符号。
这种映射是高度结构化的,使得卷积码的译码方法与分组码译码所采用的方法完全不同。
可以验证的是在同样复杂度情况下,卷积码的编码增益要大于分组码的编码增益。
对于某个特定的应用,采用分组编码还是采用卷积编码哪一种更好则取决于这一应用的具体情况和进行比较时可用的技术。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仿真通信系统中基带传输信道纠错编码技术中的卷积码编码技术。
产生一段随机的二进制非归零码的基带信号,对其进行卷积码编码后再送入二进制对称信道传输,在接收端对其进行卷积解码以恢复原信号,观察还原是否成功,改变二进制对称信道的差错率,计算传输前后的误码率,绘制信道差错率-误码率曲线,并与理论曲线比较进行说明。
1.2课程设计的原理1.2.1 卷积编码原理卷积码,又称连环码,是由伊莱亚斯(P.elias)于1955年提出来的一种非分组码。
卷积编码的最佳译码准则为:在给定已知编码结构、信道特性和接收序列的情况下,译码器将把与已经发送的序列最相似的序列作为传送的码字序列的估值。
对于二进制对称信道,最相似传送序列就是在汉明距离上与接收序列最近的序列。
卷积码编译码matlab仿真
一、概述卷积码是一种常用的编码技术,用于提高数字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而编码的解码过程则需要运用编译码技术,以恢复原始数据。
Matlab作为一种强大的工程仿真软件,可以用来对卷积码编译码进行仿真分析,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理解和优化卷积码系统,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二、卷积码原理1. 卷积码的概念卷积码是一种线性块码,它采用移位寄存器和模2加法器进行编码,通过引入冗余比特来提高信号的可靠性。
卷积码的编码过程可以简单描述为:将输入信息数据与特定的生成多项式进行卷积运算,得到编码后的输出数据。
2. 卷积码的特点卷积码具有较高的编码效率和能够很好地控制码长、纠错能力等特性,因此在实际通信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编译码原理1. Viterbi算法卷积码的译码过程通常采用Viterbi算法,它是一种最大似然译码算法,通过计算最小距离路径的方式来进行译码。
Viterbi算法能够有效地对卷积码进行解码,提高译码的准确性。
2. 编译码的实现在Matlab中,编译码的实现通常是通过编写一定的程序来模拟Viterbi算法的译码过程。
通过仿真分析,可以评估不同的编码方案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
四、Matlab仿真环境1. Matlab的特点Matlab作为一种强大的仿真软件,具有丰富的工具和函数库,能够方便地进行数字通信系统设计与仿真分析。
Matlab提供了直观的图形界面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可用于展示仿真结果和进行数据分析。
2. 使用Matlab进行卷积码编译码仿真在Matlab环境中,可以编写程序来实现卷积码的编码和Viterbi算法的译码过程。
通过调用Matlab中的工具函数和绘图函数,可以直观地展示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并对比不同编码方式的性能差异。
五、仿真实例分析1. 卷积码编码仿真我们可以编写Matlab程序,实现对卷积码的编码过程。
通过模拟不同的编码率和约束长度,可以观察到编码后的效果,并评估编码的性能。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信道编码技巧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信道编码技巧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信道编码是一种重要的技术,用于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它通过在传输过程中引入冗余信息来纠正和检测错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错误传输和丢失。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信道编码技巧,包括卷积码、纠错码和调制编码。
1. 卷积码卷积码是一种流水线编码技术,它将输入信息流分割成一系列短序列,并通过在每个分段中添加冗余信息来增强数据的可靠性。
卷积码通常由一个或多个滑动窗口寄存器和一个组合逻辑门组成。
输入数据位经过滑动窗口寄存器,并与门电路进行逻辑操作,生成输出编码位。
卷积码具有较强的纠错能力和较低的复杂度,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中。
2. 纠错码纠错码是一种通过添加冗余信息来检测和纠正传输错误的编码技术。
它基于错误检测和纠正算法,可以在接收到有误的数据时自动纠正错误。
常见的纠错码包括海明码和Reed-Solomon码。
海明码通过添加校验位来实现错误检测和纠正,而Reed-Solomon码则使用插值和多项式除法来实现更高级别的纠错能力。
3. 调制编码调制编码是一种将数字数据转换为模拟信号的编码技术。
调制技术可以将数字信号转换为适合在无线通信信道上传输的模拟信号。
常见的调制编码技术包括振幅移键调制(ASK)、频率移键调制(FSK)和相移键调制(PSK)。
调制编码可以提高数据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效率,使得无线通信信道更加稳定可靠。
4. 自适应编码自适应编码是一种根据通信信道的特性和环境状态自动调整编码方式和参数的技术。
它可以根据信道的质量和干扰噪声的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传输效果。
自适应编码常用于具有时变信道条件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
通过自适应编码,可以实现更高的编码效率和较低的误码率。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信道编码技巧的应用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卷积码、纠错码和调制编码等技术在无线通信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不断得到改进和优化。
自适应编码的引入使得通信系统可以根据实时信道状况进行动态调整,进一步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和性能。
卷积码编码与译码
例: (n, k, N) = (3, 1, 3)卷积码编码器方框图设输入信息比特序列是bi-2 bi-1 bi bi+1,则当输入bi时,此编码器输出3比特ci di ei,输入和输出的关系如下:
实际应用时常用的卷积码是(2,1,7)卷积码例如:IEEE 802.11a、DVB-T的内码;(2,1,7)卷积码的编码器,如图:
(3, 1, 3)卷积码 设现在的发送信息位为1101,为了使图中移存器的信息位全部移出,在信息位后面加入3个“0”,故编码后的发送序列为111 110 010 100 001 011 000。并且假设接收序列为111 010 010 110 001 011 000,其中第4和第11个码元为错码。 由于这是一个(n, k, N) = (3, 1, 3)卷积码,发送序列的约束度N = 3,所以首先需考察nN = 9比特。第1步考察接收序列前9位“111 010 010”。由此码的网格图可见,沿路径每一级有4种状态a, b, c和d。每种状态只有两条路径可以到达。故4种状态共有8条到达路径。 现在比较网格图中的这8条路径和接收序列之间的汉明距离。
4
是
现在将到达每个状态的两条路径的汉明距离作比较,将距离小的一条路径保留,称为幸存路径。若两条路径的汉明距离相同,则可以任意保存一条。这样就剩下4条路径了,即表中第2, 4, 6和8条路径。
第2步继续考察接收序列的后继3个比特“110”。计算4条幸存路径上增加1级后的8条可能路径的汉明距离。结果如下表。 表中最小的总距离等于2,其路径是abdc+b,相应序列为111 110 010 100。它和发送序列相同,故对应发送信息位1101。 按照表中的幸存路径画出的网格图示于下图中。
序号
路径
对应序列
卷积码编码原理
卷积码编码原理
卷积码编码原理是一种常用的前向纠错编码技术,通过卷积运算对输入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在发送端将信息序列转化为码字序列,以增加传输过程中的容错能力。
卷积码编码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择一个合适的生成多项式,该多项式用于定义卷积码的结构和性能。
生成多项式通常用多项式系数表示,如G(D) = 1 + D^2 + D^3表示一个生成多项式,其中D表示延时元素。
2. 将输入比特序列分为若干个组,每个组称为一个窗口。
窗口的大小通常由生成多项式的长度决定。
3. 将每个窗口中的比特与生成多项式进行卷积运算,以获得一个输出比特序列。
卷积运算可以理解为一个滑动窗口的操作,窗口内的每个比特与生成多项式的对应位进行乘法,并将乘积相加。
4. 将输出比特序列添加至码字序列中。
这样,通过多次卷积运算,整个输入序列会被逐渐转化为码字序列。
卷积码编码的一个重要性质是具有循环性,这意味着码字序列中的每个比特都与之前的若干个输入比特相关。
具体来说,一个n级卷积码编码器会将每个输出比特与之前n个输入比特相关联,这种关联关系可以通过卷积码的状态机图进行描述。
卷积码编码的主要目的是在通信传输中提供一定的错误检测和
纠正能力。
通过在发送端进行卷积码编码,在接收端进行解码操作,可以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的比特错误,并降低错误率。
然而,卷积码编码也会引入一定的时延和复杂性,需要在设计时根据应用需求做出平衡。
卷积码编码原理
卷积码编码原理卷积码是一种常用的编码方式,它在通信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卷积码编码原理是指利用卷积码对信息进行编码的基本原理,下面将对卷积码编码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卷积码的结构。
卷积码是由一个或多个时变系统组成的编码器,它将输入的信息序列转换为输出的码字序列。
在卷积码编码原理中,我们需要了解卷积码的生成多项式和约束长度。
生成多项式决定了卷积码的性能,而约束长度则决定了卷积码的记忆能力。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卷积码的编码过程。
卷积码的编码过程是通过对输入的信息序列进行卷积运算,得到输出的码字序列。
在编码过程中,卷积码的每一个输出都是由输入序列的若干个元素经过加权后得到的。
这种加权操作是通过卷积码的状态转移图来实现的,而状态转移图则是由卷积码的生成多项式和约束长度决定的。
另外,我们还需要了解卷积码的性能分析。
卷积码的性能分析是通过计算码字序列的误码率来实现的。
在卷积码编码原理中,我们需要了解卷积码的自由距离和最小距离。
自由距离是指卷积码的最大码长下的最小距离,而最小距离则是指卷积码的所有码字中最小的距离。
这两个性能参数决定了卷积码的纠错能力和译码复杂度。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卷积码的应用。
卷积码在通信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无线通信、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中都可以看到卷积码的身影。
在这些应用中,卷积码通过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纠错能力,提高了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总之,卷积码编码原理是通信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它对于理解和设计通信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卷积码的结构、编码过程、性能分析和应用进行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卷积码技术,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卷积码编译码原理
D1D2D3 V1V2/in
00/0
000
01/0
001
10/1
11/0 010
00/1
10/0
01/1 011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011
011
011
011
011
011
011
011
011
011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1/1 11/0
01/0
100
10/0
00/0
101
11/1
01/0
110 01/1
图3 (2,1,4)码状态转移图
111
11/1
(2)编程实现
维特比译码可分为 网格图建立,寻找最优 路径,译码这三部分。
译码程序流程如图4所 示:
开始 建立网格图 判断最优路径
译码输出 图4译码流程图
①网格图建立
距离,那么该最小汉明距离所对应的路径即为最优路
卷积码编码原理
卷积码编码原理
卷积码编码原理是一种用于数字通信中的错误检测和纠正的编码技术。
它通过将输入数据序列与一组预先设定的卷积核进行卷积运算,得到输出序列。
卷积码编码的基本思想是引入一定的冗余信息,以增加编码后序列中的冗余度,从而实现对传输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检测和纠正。
卷积码编码由三个关键元素组成:输入序列、卷积核和输出序列。
输入序列是待编码的数据序列,通常是一个二进制序列。
卷积核是一组用于卷积运算的滤波器,通常表示为一个矩阵或一个向量。
输出序列是经过卷积运算后得到的编码后的序列。
卷积码编码的原理是将输入序列与卷积核进行卷积运算。
具体来说,对于每一个输入比特,将其与卷积核中的对应位置的比特相乘,然后将所得积累加得到输出序列中的一个比特。
这个过程可以简单理解为将输入比特与卷积核进行加权求和。
通过不同的卷积核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输入比特,可以实现不同的编码效果。
卷积码编码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卷积核。
不同的卷积核组合可以实现不同的编码效果,包括错误检测和纠正能力。
通常使用的卷积核是线性移位寄存器(LSR),其中包含了一系列的加法器和寄存器。
通过改变卷积核的结构和参数,可以实现不同的编码效果。
卷积码编码具有较好的性能,可以有效地提高数字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错性。
但是,它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比如编码
效率较低、编码和解码的复杂度较高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通信需求和系统要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选择合适的卷积码编码方案。
第四章卷积码
第四章 卷积码的编码
编码速率 R=2/3、存储器阶数 m=1 的编码器结构如图 4.2 所示,该编码器由 k=2 个移位 寄存器、m=1 个时延单元、n=3 个模 2 加法器组成。信息序列进入编码器时每次进入 k=2 个 比 特 ,= 可 写 为 u (u = (u0 u0 , u1 u1 , u2 u2 ,) , 或 作 为 两 个 输 入 序 列 0 , u1 ,)
vl(1) = ul + ul −1 + ul − 2 + ul −3
(4.4)
2
Copyright by 周武旸
第四章 卷积码的编码
编码后,两个输出序列复用成一个序列,称为码字(codeword) ,表示为
(0) (1) (0) (1) v = (v0 , v0 , v1(0) , v1(1) , v2 , v2 ,)
所以输出序列为:
v = (110, 000, 001,111)
生成矩阵为:
(4.16)
(0) (1) (2) (0) (1) (2) (0) (1) (2) g1,0 g1,0 g1,0 g1,1 g1,1 g1,1 g1, m g1, m g1, m (0) (1) (2) (0) (1) (2) (0) (1) (2) g 2,0 g 2,0 g 2,0 g 2,1 g 2,1 g 2,1 g 2,m g 2,m g 2,m (0) (1) (2) (0) (1) (2) (0) (1) (2) G= (4.17) g1,0 g1,0 g1,0 g1,m −1 g1,m −1 g1,m −1 g1,m g1,m g1,m (0) (1) (2) (0) (1) (2) (0) (1) (2) g 2,0 g 2,0 g 2,0 g 2, g 2, m −1 g 2, m −1 g 2, m −1 m g 2, m g 2, m 编码方程仍写为 v = uG ,注意:G 中每 k=2 行都与前 2 行相同,只是向右移 n=3 位。
simulink信道编码中的卷积码
Simulink信道编码是一种用于数字通信系统的重要技术,可用于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其中,卷积码是一种常用的信道编码方案,具有良好的纠错能力和复杂度适中的特点。
本文将重点介绍Simulink信道编码中的卷积码原理、应用和性能分析。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卷积码的原理。
卷积码是一种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Linear Feedback Shift Register,简称LFSR)实现的编码器。
它通过将输入数据序列与生成多项式进行异或运算,生成编码后的输出序列。
卷积码具有很好的纠错能力,可以通过增加编码器的约束长度和选取适当的生成多项式来提高纠错性能。
在Simulink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Convolutional Encoder模块来实现卷积码编码。
该模块可以设置编码器的约束长度、生成多项式以及输入数据的采样率等参数。
通过将输入数据连接到Convolutional Encoder模块的输入端口,我们可以得到编码后的输出数据序列。
此外,Simulink还提供了其他相关模块,如Viterbi Decoder模块用于卷积码解码和Error Rate Calculation模块用于计算解码后的误码率等。
在实际应用中,卷积码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编码环节。
通过引入卷积码编码和解码,可以有效降低信道传输过程中的误码率,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此外,卷积码还被广泛用于数字广播、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领域。
在Simulink中进行卷积码性能分析时,我们可以通过模拟不同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简称SNR)下的误码率来评估卷积码的性能。
通过调整信噪比,我们可以观察到误码率与信噪比之间的关系,并选择适当的编码参数以满足系统性能要求。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约束长度和生成多项式的卷积码来分析它们在不同信道条件下的性能差异。
总之,Simulink信道编码中的卷积码是一种重要的数字通信技术,具有良好的纠错能力和适中的复杂度。
PCCC码(Turbo码)的编码和译码算法
PCCC码(Turbo码)的编码和译码算法目录一、概述 .................................................................... 1 二、PCCC码的编码算法 ........................................................................... ......................................... 3 三、 PCCC码的译码算法 ........................................................................... (13)一、概述虽然软判决译码、级联码和编码调制技术都对信道码的设计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其增益与Shannon 理论极限始终都存在2~3dB 的差距。
因此,在Turbo 码提出以前,信道截止速率R0 一直被认为是差错控制码性能的实际极限,shannon 极限仅仅是理论上的极限,是不可能达到的。
根据shannon 有噪信道编码定理,在信道传输速率R 不超过信道容量C 的前提下,只有在码组长度无限的码集合中随机地选择编码码字并且在接收端采用最大似然译码算法时,才能使误码率接近为零。
但是最大似然译码的复杂性随编码长度的增加而加大,当编码长度趋于无穷大时,最大似然译码是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人们认为随机性编译码仅仅是为证明定理存在性而引入的一种数学方法和手段,在实际的编码构造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1993 年于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国际通信会议(1CC,93)上,两位任教于法国不列颠通信大学的教授C.Berrou、A.Glavieux 和他们的缅甸籍博士生P.thitimajshima 首次提出了一种新型信道编码方案――Turbo 码,由于它很好地应用了shannon 信道编码定理中的随机性编、译码条件,从而获得了几乎接近shannon 理论极限的译码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