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产概论》课程辅导4种植制度.

合集下载

第四章作物种植制度

第四章作物种植制度

二、复种的条件
1.热量条件
是能否复种的首要条件。 在安排复种时,根据多年的热量条件,计算各季 作物从种(栽)到收的积温值,并统计其保证率,参照 上下茬作物组合对积温的要求,再加上下茬作物收种 期间的农耗积温100~150℃,便可判断当地是否具备 复种的热量条件。
热量指标
一般情况下≥10℃积温小于3000℃为一年一熟, 如山西北部;≥10℃积温3000~3600℃时,为一年 一熟或二年三熟,部分平川地区可麦后复种短日期 的小杂粮、小杂豆,如山西省中部;≥10℃积温为 3600~5000℃可实行两熟,如我省的晋南盆地等地 区。
第四章 作物种植制度
第一节 种植制度与作物布局
一、作物种植制度 1、概念
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 熟制和种植方式的总称。它包括作物布局, 复种休闲,间混套作,轮作连作等。
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种植制度的制定, 必须符合该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特征和 优势。从单个作物的栽培到一个地区种植制 度的制定,再到一个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的整 体优化,是一个从微观到宏观的发展和知识 集成过程。
也可根据年均气温来判断某地的熟制:8℃以下 为一年一熟区,8~12℃为两年三熟或套作二熟区, 12~16℃可以一年两熟,16~18℃以上可一年三熟。
2 水分条件
小于600mm为一熟区,600~800mm为一熟或 兼两熟区,800~1000mm为两熟区,大于1000mm 可以实现多种作物的一年两熟或三熟。
降雨的季节性分布也有影响,降雨过分集中,旱 季时间过长,不利于复种。
在热量资源丰富的地区,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发 展水利灌溉,是扩大复种的重要保证。
集约化:使成为集约经营。
集约经营:泛指依靠科技进步和现代化管理,提

《植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植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植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植物保护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生物学》《种植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农作物、园艺植物、园林植物生产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08学时,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植物生产技术的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植物保护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农作物、园艺植物及园林植物生产等专业素养及创新务实的职业精神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植物保护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农业技术员等岗位需求,围绕农业生产上常见的植物生产与管理等具体工作实际,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农业生产上常见植物种类识别、用地的选择、繁殖方式、栽培管理等的综合运用为主线,将植物生产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确定学习内容的顺序。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主要农作物、园艺和园林植物生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与植物生产相关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具备植物生产的操作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观念。

1.掌握常见植物的种类,能识别常用的植物品种。

2.熟练掌握植物播种、育苗与定植及栽培管理等技术。

3.掌握主要植物各生育时期的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4.具备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形成稳定的专业思想和创新意识,有安全、环保、生态观念,有市场分析、风险防控和成本控制意识。

种植规章管理制度

种植规章管理制度

种植规章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管理种植活动,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农业发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所有种植活动,包括农作物、果树、蔬菜等各类农作物的种植管理。

第三条种植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不得非法种植转基因作物。

第四条种植者应当具备相应的种植技术和资格,确保按照规章管理种植活动。

第二章种植前准备第五条种植者应当选择适宜的土地进行种植活动,确保土地质量符合种植要求。

第六条种植者应当进行土壤检测和分析,了解土地的养分状况,科学施肥。

第七条种植者应当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进行种植,考虑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

第八条种植者应当做好农业生产计划,确定种植面积、播种时间、作物种植密度等。

第三章种植管理第九条种植者应当按照种植技术要求,科学施肥、浇水、除草、防病、防虫。

第十条种植者应当定期对作物进行生长状态和病虫害情况的检查,及时采取措施。

第十一条种植者应当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在种植过程中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第十二条种植者应当做好作物收获、储藏和销售工作,确保作物品质和产量。

第四章相关责任第十三条种植者应当依法纳税,合理操作土地资源,保护耕地和农业生态环境。

第十四条种植者应当保护农作物品种权益和获得合法营利,不得侵犯他人权益。

第十五条种植者应当做好食品安全控制,保障生产的农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第五章处罚措施第十六条对于违反本规章的种植者,相关部门应当依法进行处理,包括警告、罚款、停产等。

第十七条对于严重违法的种植者,相关部门有权收回种植资格并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对于造成环境污染或食品安全问题的种植者,相关部门有权责令停产整改,并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九条对于不履行种植规章管理制度的单位或个人,相关部门有权采取限产、关停、拒绝购买等措施。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条本规章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如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第二十一条本规章由相关部门负责解释和修改,如有规章修改应当经过合法程序。

种植制度名词解释

种植制度名词解释

种植制度名词解释
种植制度(TenantFarming)是指农场租借给租借人,租借人于租金的约定用途,在农场种植农作物,并以其所产生的结果以租金或其他形式,把结果返还给农场主的制度。

它是指农事活动自由而非管制的制度,民主化和自由化的实践方式。

种植制度最早出现在中世纪时期的欧洲,当时封建社会下农民都是农场主分派作业,而封建贵族或贵族家庭主要拥有大片土地,他们将自己的土地租给普通农民,普通农民可以自由种植,收获,并按照约定支付定期的租金,这就是种植制度。

种植制度对农业经济有重要作用,它从一定程度上保证普通农民有一个安稳的住所,农民们可以自由种植有利可图的农作物,改善土地利用,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生产力,增加农产品的产量,这些都有利于增加农业收入。

此外,种植制度的另一好处是保护农民的优质权利。

在这种制度下,农民可以享受封建时代的土地所有权,他们可以使用和占有土地,可以自由种植农作物,他们在农业生产中不受外力干扰,施行任何措施以保护他们的利益,这一切都有助于他们确保自身权利,而无需受他人控制。

然而,种植制度也有缺点,第一,农民对土地没有完全所有权,由于他们不能购买土地,所以他们只能租赁,这意味着他们要给出一定的租金,而种植制度可能存在某些限制或投资责任,也有可能笨重的可租金负担,从而削弱农民的财力。

第二,种植制度对一些特定的
种植作物并不完整,因此,在种植不利的情况下,农民可能会遭受严重的损失,从而降低农民的收入水平。

总之,种植制度既有利又有弊,高效的农业经济部门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和监管,以确保种植制度的有效落实。

只有在妥善管理的情况下,种植制度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为农民提供更多机会,增加农业收入,改善农业经济状况。

种植制度的主要内容与基础

种植制度的主要内容与基础

种植制度的主要内容与基础
种植制度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建立的一种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土地利用、农作物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收割和销售等方面的规定。

其基础是对土地资源和农作物生长规律的深入研究,以及对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和生产效益的不断追求。

种植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 土地利用规划。

根据土地质量和农作物生长需要,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明确耕作方式、农作物种植和轮作模式等。

2. 农作物种植。

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和生态环境,制定种植方案,并配合施肥、灌溉、田间管理等措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 施肥。

根据不同作物的营养需求和土地肥力状况,合理选择施肥方式和肥料种类,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有效利用土地资源。

4. 病虫害防治。

根据不同作物的病虫害发生规律和特点,制定相应防治措施,并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警,以减少病虫害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5. 收割和销售。

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规律和市场需求,制定收割时间和销售计划,确保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并提高农民的收入。

种植制度的基础是对土地资源和农作物生长规律的深入研究。

通过对土地质量、水分、温度、光照等因素的分析和把握,制定合理的种植方案和管理措施,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因此,科学管理和生产效益的不断追求也是种植制度
的基础之一。

只有不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管理机制改革,才能打造出高效、可持续的种植制度,为国家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种植制度

种植制度

类型
世界上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差异性决定了种植制度类型的多样性。除反映土地利用率不同的各种耕作 制度如撂荒制、休闲制、连年耕种制、集约耕作制等外,还可按不同标准划分为多种类型。
按种植作物的种类划分的类型,有以一类作物为主的种植制度,如以谷物或经济作物或饲料作物或多年生 物为主的类型;也有混合型的种植制度,如粮食作物与饲料作物并重的、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兼有的、牧草与大田 作物混合的、一年生与多年生作物间套作的类型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多以粮食作物为主;北美、欧洲多为 粮食作物与饲料作物并重;新西兰、丹麦等则以种植饲料作物为主;侧重于发展某种经济作物的国家有以甘蔗为 主的古巴和以橡胶为主的马来西亚等。
种植制度
农业学术语
01 定义
03 标准
目录
02 类型 04 地理分布
种植制度,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间套作、轮连作等种植方式的总称。它必须与 当地农业资源、生产条件以及养殖业和整个农村经济相适应。如南方水田油菜一稻一稻的种植制度,它既反映了 水稻、油菜为主的作物组成和一年三熟制,又体现了油菜与双季稻轮换和单作的种植方式。种植制度是耕作制度 的中心环节。习惯上也往往以种植制度的名称来命名耕作制度。
按土壤、水分条件及其相应的栽培措施划分的种植制度有:①半干旱地区的旱作种植制度。主要分布于非洲 半干旱的热带地区、美国大平原北部、中国西北部、苏联的草原地带、印度的德干高原和中东等地。以种植耐旱 的小麦、高粱、黍稷、粟等为主,一年一熟,甚至二年一熟。②半湿润或湿润地区的旱作种植制度。分布于欧、 美、亚、非各洲的部分地区,不靠人工灌溉而靠天然降水供应作物生长。除种植耐旱作物外,还包括喜湿润作物, 甚至水稻,以一年一熟为主,部分实行一年二熟以至三熟。③灌溉旱地种植制度。主要分布于中国东部和南部、印 度恒河流域、埃及尼罗河流域等地。作物种类以小麦、玉米、棉花、水稻等为主,除一年一熟外,常实行集约的 多熟制。④水田种植制度。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南亚、中国、日本等地。以种植水稻为主,一年种一季稻或双季 稻,冬季常增加一季旱作物或绿肥作物。

中国种植制度

中国种植制度

中国种植制度
中国的种植制度是指中国农业领域中用于管理和规范农作物种植的制度。

中国的种植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农民土地承包制度:中国农村实行的土地承包制度,即将土地由国家划归农民集体所有并由农民承包经营。

农民在土地承包期内享有使用权,可以种植农作物并享有相应的经济利益。

2. 农作物种植计划制度:中国农业生产实行的一种计划经济管理制度,即通过制定农作物种植计划,指导农民合理种植,调整农作物的产量和结构,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应。

3. 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中国农业部门对农作物品种进行审定,确定适宜在不同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

这一制度主要通过选育,试验和审批等方式,保证农作物品种的可靠性和适应性。

4. 农作物种子生产管理制度:中国对农作物种子生产实行严格管理,包括种子的选育、繁育、生产、检验、审批和销售等环节。

这一制度旨在保障农作物种子的质量和安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5. 农作物种植技术指导制度:中国农业部门通过技术专家和农技人员等形式,向农民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和培训,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和农作物产量。

总的来说,中国的种植制度是为了保障农业生产的安全和效益,
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作物质量的一系列规章和政策。

种植制度

种植制度

作物栽培第四章种植制度第一节作物布局一、耕作制度、种植制度的概念二、作物布局的概念、作用三、作物布局的原则四、作物布局步骤和内容一、耕作制度、种植制度的概念1、耕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技术体系。

2 、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组成及其在时间、空间上配置的技术体系。

它是作物布局、轮作与连作、种植方式的总称。

二、作物布局的概念、作用作物布局是指一个生产单位农作物种类、品种、面积比例和田间配置的总称。

作物布局是种植制度的主要内容与基础,其作用表现在:1 、作物布局是农作物生产较佳方案的体现者。

2 、作物布局是农业生产布局的中心环节。

3 、作物布局是农业区划的依据和组成。

三、作物布局的原则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本地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面向全国,考虑国际需求。

2 、坚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挥资源、经济、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区域优势。

3 、用地、养地相结合,保证作物的持续增产。

4 、统筹兼顾、适当集中,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四、作物布局步骤和内容(一)明确产品的需求。

产品需求包括自给性需求和商品性需求。

(二)确定作物生态适宜区。

查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一般以主导因素法确定作物的生态适宜区。

因地制宜,因土种植;趋利避害,发挥优势。

四、作物布局步骤和内容(三)选择确定适宜的农作物种类和面积。

根据产品需求、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和作物特点,选择生态适应性最好的作物,建立生产基地和商品基地。

(四)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

主导品种相对稳定,搭配品种数量和面积尽可能少,保证商品质量的一致性。

(五)可行性鉴定和论证确定作物布局的方案。

第二节轮作、连作一、轮作、连作的概念 1 、轮作是指在一定周期内,在同一田块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轮作的主要形式有粮食作物轮作、粮棉作物轮作、粮油作物轮作、粮苜作物轮作、粮、饲、草、油混合轮作。

2 、连作在同一块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种植制度

种植制度

单作
单作
混作
混作
间作
混作
间作
套种
小麦套甘蓝
小麦套玉米
小麦套大豆
小麦间作油菜
燕麦带状间作马铃薯
(二)间、混、套作增产的原因:
1、提高群体光能利用率 主要体现在:群体大,不同类型搭配有利于立体
受光,生育期延长等方面。 2、充分地利用土壤水分和养分
3、减轻病虫害及其它自然灾害。
三、我国大田作物间、混、套作的主要 类型
在评价一个地区的热量资源时除了考虑农业指标温度的持续日数外还应考虑持续期间的温度高低一般常用高于某个农业指标温度的持续期的逐日平均温度之和即在评价一个地区的热量资源时除了考虑农业指标温度的持续日数外还应考虑持续期间的温度高低一般常用高于某个农业指标温度的持续期的逐日平均温度之和即积温来表示
第八章 种植制度
种植制度: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 作物布局(结构)、熟制与种植方式 的总称。
种植制度是耕作制度的中心,一般包 括:
作物布局 复种和间、混、套作 轮作与连作
§8-1 作物布局
作物布局: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种植的 种类、分布和面积比例。
合理的作物布局既反映作物对自然条件的适 应性,又反映作物生产所依据的社会生产条 件和科学技术水平,作物布局具有全局性的 影响,在组织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
水。 最典型的是水稻。 此外,稗、稷、高粱、苘麻、高
秆玉米等,也有一定耐涝能力。 2. 喜湿润型 :需水较多,喜土壤或空气湿度较高。
如陆稻、蓖麻、黄麻、烟草、大麻、蚕豆、莜麦、 马钤薯、油菜、胡麻及一些蔬菜。
3.中间水分型:它们既不耐旱,也不耐涝,一般前
期较耐旱,中后期需水多。 许多大田作物,如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属

种植规章制度

种植规章制度

种植规章制度1. 引言种植规章制度是指为了规范和管理种植活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制度。

它的目的是保护农作物的品质和数量,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种植规章制度所包含的内容和实施方法。

2. 规章制度的目的和意义种植规章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种植活动遵守科学、正规、可持续的原则,保护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同时,种植规章制度还可以加强农作物的品种改良,推动农业技术的创新和普及,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3. 种植规章制度的内容3.1 耕地管理耕地管理是种植规章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

耕地管理包括土壤保护、施肥、间作休耕、轮作等方面的规定。

其中,土壤保护是重点,要求农民合理利用有机肥料、合理轮作,避免土壤退化和污染。

3.2 种子和种苗管理种植规章制度还包括对种子和种苗的管理要求。

规定农民必须购买经过检验合格的种子和种苗,禁止使用劣质和假冒伪劣种子。

同时,还要求农民储存种子和种苗的环境和方法。

3.3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是种植规章制度中的重要内容。

规定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必须采取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比如使用环境友好的农药和合理的防治方法,避免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3.4 农业机械使用和维护种植规章制度还包括农业机械的使用和维护要求。

规定农民必须使用符合标准的农业机械,并定期对机械进行维护保养,确保机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5 种植操作规程种植操作规程是种植规章制度的基础内容。

规定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各项操作规程,包括播种、灌溉、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规定。

4. 种植规章制度的实施方法4.1 宣传教育种植规章制度的实施需要通过宣传教育来提高农民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通过各种媒体途径、农业技术培训、农民合作社等形式,向农民传达种植规章制度的内容和目的。

4.2 监督检查种植规章制度的实施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制度。

相关部门应该定期巡查和检查农田的种植情况,对不符合规章制度要求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

园艺植物栽培概论园艺植物种植制度

园艺植物栽培概论园艺植物种植制度

合理配置植物种类与数量
总结词
通过合理配置植物种类与数量,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和资源,提高园艺植物的产量 和品质。
详细描述
在园艺植物种植中,应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和环境的植物种类,并根据市场 需求和园艺植物的生长特性,合理搭配不同种类的植物。同时,要控制好每种植 物的种植密度,以确保植物生长健壮、产量高、品质好。
02
园艺植物种植制度的核心概念
轮作
轮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换种植不同种类园艺植物的制度。
轮作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减轻土壤病虫害的发生,提高 园艺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常见的轮作方式包括蔬菜轮作、果树轮作等,根据不同园艺植物的需肥特点、生长 特性以及对土壤环境的要求进行合理安排。
特点
种植制度是园艺生产全过 程中一系列技术的综合, 是园艺生产技术体系的基 础。
影响因素
气候、土壤、技术水平、 经济条件等。
种植制度的重要性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合理的种植制度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 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增 加经济效益。
促进生态平衡
提高抗灾能力
合理的种植制度能够提高园艺植物的 抗灾能力,减少自然灾害对园艺生产 的影响。
间作与套作
间作
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期内种植两 种或两种以上植物,以充分利用 地力和空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
套作
在同一块土地上,前作收获后, 接着种植另一种植物,以充分利 用前作残留的土壤养分和水分。
复种与连作
复种
在同一块土地上,一年内连续种植两 种或两种以上作物。
连作
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几年种植同一 种作物。
提高种植制度的可持续性与经济效益

种植制度耕作制度课件

种植制度耕作制度课件

0.
多年少免耕后多数土壤有变紧实的趋势。
03.
耕作表层有机质和养分富化而下层贫化。
04.
影响有机肥、化肥与残茬的翻埋,土肥难于融合。
05.
杂草虫害增多。
06.
残茬覆盖导致地温下降。
播种与育苗移栽 灌溉与排水 植物生长发育调控
第三节 农作物种植要点
播种与育苗移栽 生育期 在作物的一生中,其外部形态特征总是呈现若干次显著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可以划分为若干个生育时期。目前,各种作物的生育时期划分方法尚未完全统一。
03.
选择适宜的作物种类和品种,
04.
确定合理的群体与田间结构。
(三) 间、套种技术原则
轮作换茬
相关概念 连作 即连年在同一田地上种植同一种作物或同一复种方式。这是一种落后的种植制度,容易造成地力消减,病虫杂草滋生,产量降低,品质变劣。
轮作 指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种不同类型作物的种植方式。
01
中耕(inter tillage)
02
压紧耕层,压碎土块,平整地面,保持土壤水分,促进种子发芽。 使用机具有V型、环型或网型镇压器,木磙或石磙。 适用于半干旱地区旱地、半湿润地区播前旱情较重或土块较多土壤、轻质土壤、玉米等大种子作物播种后及小麦越冬前。
镇压(packing)
平畦 北方种花生。畦宽2-4m,为播种机宽度的倍数,畦长10-50m不等,四周作宽约20cm、高15cm的畦埂。灌水时由畦的一端开口。 高畦 南方种棉花、油菜、大豆等旱作物。畦宽2-3m,长10-20m,四面开沟排水,防止受涝。 作畦用筑埂机和开沟培土而成。
改善土壤及耕层结构
01
创造深厚的耕层和适宜的播床
02
清除残茬杂草肥料,消灭病菌

作物种植制度

作物种植制度
作物种植制度的制定与实施
3 作物种植制度的制定与实施
制定与实施作物种植制度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3 作物种植制度的制定与实施
1. 因地制宜原则
制定作物种植制度时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自然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等因 素,选择适合当地情况的作物种类和品种,制定合理的种植制度
3 作物种植制度的制定与实施
1 作物种植制度的要素
1 作物种植制度的要素
3. 轮作和连作
轮作和连作是种植制度中常见的 措施。轮作可以避免土壤养分失 衡、病虫害积累和杂草滋生等问 题;连作则有利于提高土壤熟化 程度、增加作物产量和品质。然 而,过度连作可能导致土壤疲劳 、病虫害增多等问题,因此需要 进行合理的安排
1 作物种植制度的要素
2 作物种植制度的类型
2 作物种植制度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 ,可以将作物种植制 度分为不同的类型
2 作物种植制度的类型
1. 根据种植方式划分
根据种植方式的不同 ,可以将作物种植制 度分为直播种植制度 和育苗移栽制度。直 播种植制度是指直接 将作物种子播入土壤 中,让其自然生长; 育苗移栽制度则是指 先在苗床培育秧苗, 再将其移栽到农田中 生长
4. 种植密度和 行株距
合理的种植密度和行 株距可以保证作物的 光照、水分和养分需 求,有利于提高作物 的产量和品质
1 作物种植制度的要素
5. 施肥和灌溉
施肥和灌溉是作物生长的重要保障措施。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状况,合理施肥和灌溉可 以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Part 2
作物种植制度的类型
--
感谢倾听
2. 生态平衡原则
在制定作物种植制度时需要考虑生态平衡因素。合理的作物布局、轮作和连作措施可以促 进土壤保护、减少病虫害和杂草滋生等问题,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

种植制度耕作制度

种植制度耕作制度

种植制度耕作制度种植制度是指根据特定的地理、气候和土地条件,确定农作物的种植品种和种植方式的制度。

耕作制度是指根据种植的需求,确定土地的利用方式和作物的种植技术的制度。

种植制度和耕作制度密切相关,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种植制度首先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种植的作物品种。

不同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适合种植的作物不同,需要选择适应环境的品种。

同时,也需要考虑作物的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

通过科学调查和研究,可以确定具体的种植品种,使得农作物既符合当地生态环境的要求,又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

耕作制度则是指根据作物的生长特点和需求,制定土地的利用方式和作物的种植技术。

首先需要进行土壤分析,确定土壤的肥力和病虫害的情况,从而制定合理的施肥和防治措施。

同时,也需要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生长特点,制定合理的种植时间和种植密度。

通过合理安排种植面积和间距,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产量。

在耕作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合理轮作和改良土壤的技术。

轮作制度可以避免单一作物连续种植引起的土壤疲劳和病虫害的传播,通过合理安排不同作物的轮作,可以充分利用土壤养分,提高土壤质量。

改良土壤的技术可以通过施加有机肥料、灌溉和排水等方式改良土壤结构和肥力,提高土壤的水分和养分保持能力。

此外,还需要合理的灌溉制度和施肥制度。

灌溉制度是指根据作物的水分需求和土壤的水分状况,制定合理的灌溉量和灌溉频率。

通过科学测算和监测,可以确保农作物获得足够的水分,提高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施肥制度则是指根据土壤的养分情况和作物的养分需求,确定合理的施肥量和施肥时间。

通过科学施肥,可以提供足够的养分供给,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种植制度和耕作制度对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科学合理地制定种植和耕作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因此,重视种植制度和耕作制度的研究,制定和实施合理的制度和政策,对于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生产概论总结

植物生产概论总结

植物生产概论第一章绪论1、农业产业结构的三大基本环节: 作物生产,畜牧渔生产,微生物生产. 三大基本环节保持紧密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链2、农业基本环节的本质:①将自然太阳能转化成生物化学能,为生物链的平衡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能量转换)②将无机物质转化成有机物质,将有机物质转化成无机物质,为生物链的平衡生命活动提供原料、食物和资源(物质转换)3、作物学范畴作物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4、植物生产特点与研究方法特点①复杂性:植物和品种的多样性、环境条件复杂多变所决定;②季节性:植物自身生长规律及环境因子周期性变化决定;③区域性: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导致环境因子差异和较强地域性④变动性:科学进步、技术创新研究方法:①生物观察法:侧重植物形态结构,用眼或借助仪器;②生长分析法:侧重植物量变跟踪;③发育研究法:侧重植物质变跟踪;④生长发育研究法:质量变并重及不同器官生长发育相关性。

5、作物的分类由作物的定义可知,作物包括农作物、园艺作物和林木作物6、农作物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分为粮食作物(小麦世界栽培面积最大的谷物,水稻第二,玉米第三)、工业原料作物和饲料及绿肥作物。

7、可持续农业: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并调整技术和机构改革方向,以便确保获得和持续满足目前几代人和今后世世代代人的需要。

农业这种持续发展能保护土地、水资源、植物和动物遗传资源,而且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能够被社会上接受。

其含义包括:①发展生产满足当代人需要;②发展生产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使各种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兼顾眼前和长远利益)可持续生产理论与技:作物生产的产品目标与资源利用,作物生产的产品目标,资源保护,生产环境保护8、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特点:1 大部分地区属于中纬度地带,光热条件较好2东南部地区受季风影响强烈,而西北部地区气候大陆性极强,水条件差异性极大3 我国的山地显著多于平地第二章作物的生长发育1.植物的一生有两种基本生命现象即生长和发育2.生长: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

种植规章制度

种植规章制度

种植规章制度种植规章制度为了保证农作物的良好生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种植规章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我将从种植农作物前的准备工作、播种时的要求、生长期的管理和采收后的处理等方面,为大家介绍一下种植规章制度。

首先,在进行种植之前,必须对土地进行准确的评估。

需要了解土壤的成分、养分含量和土壤酸碱度等指标,根据这些数据选择合适的农作物进行种植。

在评估的同时,还需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施肥、翻耕和松土处理,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其次,在播种时,要注重播种的时间和方法。

不同的农作物对播种时间有着不同的要求,必须根据作物的生长特点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确保种子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发芽生长。

播种时要注意控制播种深度和间距,防止种子过浅或过深造成发芽不良或生长不均匀的问题。

接着,在农作物的生长期间,必须进行科学的管理。

在浇水方面,要注意根据需要进行适量的浇水,避免过度或不足的浇水造成土壤干旱或水浸的问题。

在除草方面,要定期清除杂草,保持作物生长环境的清洁和通风。

在施肥方面,要根据农作物的需求选择适宜的肥料种类和施肥时间,并且避免肥料的过量使用,以免对土壤和环境造成污染。

最后,在农作物采收后,要进行合理的处理。

首先,要及时收割农作物,避免果实过熟或遭受病虫害的侵袭。

其次,要进行初步的分级和分类,将农作物按照品质进行区分,为后续的销售和加工提供便利。

同时,还要处理农作物的剩余部分,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废弃物的处理,以减少环境污染。

总之,种植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科学的种植规划和合理的管理措施,才能确保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优良品质。

农民和相关部门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种植者的科学种植意识和管理水平,为农作物的种植提供更好的保障。

种植生产管理制度

种植生产管理制度

种植生产管理制度1. 引言种植生产管理制度是指为了提高农作物种植的效率和质量,规范种植过程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制度。

这些措施和制度包括种植计划的制定、种子选用和处理、土壤管理、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管理、灌溉管理、采摘和储存等方面。

本文将重点介绍种植生产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2. 种植计划的制定为了科学合理地安排农作物的种植,种植计划是必不可少的。

种植计划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土壤条件:根据土壤的类型、肥力和适宜的作物,确定种植的农作物类型和种植面积。

•气候条件: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确定种植的时间和农事活动的安排。

•市场需求:根据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情况,确定农作物的品种和种植面积。

种植计划的制定需要提前做好市场调研,了解市场的需求情况,确保种植的农作物能够有市场销售。

3. 种子选用和处理种子是农作物种植的基础,选用好的种子对于种植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选用种子时,应考虑以下几个要点:•良种选择:优先选择遗传性状稳定、抗性好、产量高的良种种子。

•种子质量:检查种子的质量,确保种子无虫害、无病菌、无杂质。

•种子处理:对种子进行适当处理,如浸种、热水处理等,以提高发芽率和抗逆性。

种子处理的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作物和种子特点来确定,可咨询专业人士给予建议。

4. 土壤管理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良好的土壤管理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土壤管理的要点包括:•土壤改良:根据土壤分析结果,对贫瘠的土壤进行改良,添加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来提高土壤肥力。

•土壤保水保肥:采取覆盖、梯田、排水等措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侵蚀,保持土壤湿度和肥力。

土壤管理需要定期进行土壤测试,了解土壤的养分情况和pH值,根据测试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管理。

5. 施肥管理施肥管理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管理环节。

施肥管理的要点包括:•施肥计划:根据作物的需求,制定合理的施肥计划,包括施肥时间、施肥量和施肥方法等。

•肥料选择:选择适合作物需求的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确保农作物能够充分吸收养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辅导4 种植制度
种植制度要以生态学的理论为基础,使得农田中的生物群落是生产中的较优组合,能够产生较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对土地,用地养地相结合,提高土地生产率。

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种植制度的具体安排,及作物组成与配置的总称,包括作物种类、品种、面积比例,作物在区域或田地上的配置和分布。

作物布局的原则是以社会需要为前提,综合考虑当前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来进行,遵循以下原则: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优势;适应农田生态平衡的要求;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因素。

作物布局的内容包括:明确对产品的需要;明确当地的生产环境条件;确定农作物生态适应性;注重作物生态区、种植适宜区的划分与适生地的选择;确定作物生产基地和商品基地;确定作物组成;综合划分作物种植区划或配置;可行性鉴定。

复种是指在同一块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常见的复种方式:平播、套播。

在生产中,复种可以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可以充分提高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

复种是我国精耕细作、集约种植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复种是解决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从复种的效益来看,复种可以延长光合时间,发挥农业资源增产潜力;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田物质循环;复种可以缓和作物争地、争劳、争肥等矛盾,促进农业的全面发展;因此复种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复种需要满足一定的热量条件,根据热量条件的不同,有些地区只能一年一熟,有些可以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复种还需要一定的水分条件,肥力条件等等。

复种需要选用早熟品种,采用育苗移栽技术,运用套作技术,抢时播种,缩短农耕期。

间、混、套作技术是在我国长期农业生产中发展起来的一项增产措施,也是我国农业精耕细作传统的组成部分。

其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增加了叶面积系数;充分利用边行优势;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发挥作物的丰产性能;增强作物的抗逆能力,稳产保收。

具体间、混、套作技术,包括选择适宜的作物及其品种;采用合理的田间配置;采用合理的管理技术。

轮作可以均衡地利用土壤的养分和水分,调节土壤肥力;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减轻农作物病虫草害。

连作是指在同一地块上采用连年种植同一种作物或同一种复种方式。

不同的作物对连作的反应是不同的。

在连作中,要选择适合的作物组成,在主作物连作时,选可以间作及养地的作物;要注意选育适合连作的品种;要加强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要增施肥料。

各种作物的茬口特性不同,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需要确定轮作的种类、数目及轮作区面积,要确定轮作中作物轮换顺序;确定适宜的轮作年限。

生态农业设计是要使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最佳状态,既满足了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又获得了最佳的经济效益,自然资源还得到全面合理的保护和利用,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

生态农业有几种类型,比如多层利用型、综合循环利用型、引入补缺利用型、自净利用型等。

总的思路就是物尽其用,增加利用层次,使可利用的物质得到充分利用。

本章要求掌握的概念:
种植制度、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作物布局、复种、种植指数、单作、间作、混作、套作、轮作、连作、生态农业
复习题:
1.种植制度的确定为什么要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
2.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3.进行复种需要考虑哪些条件?
4.采用间、混、套作技术有些什么好处?
5.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6.简要说明不同作物对连作的反应。

7.请调查当地生态农业的模式,并加以分析。

8.对当地的种植制度进行调查,写10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一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