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运动和力》期末复习提纲
初三物理复习提纲2篇
初三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篇:初三物理复习提纲(上)一、运动的描述与分析1. 运动的概念和分类2.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3. 匀速和变速运动4. 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计算5. 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计算6. 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和计算二、力的作用和性质1. 力的概念和特点2. 力的表示和计量3. 力的平衡和合成4. 弹力的特点和计算5. 摩擦力的特点和计算6. 浮力的特点和计算三、压强与浮力1.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2. 杠杆原理和杠杆的条件3. 浮力的原理和浮力的计算4. 飞翔原理和飞机的升力5. 流体静力学和大气压强四、功与机械能1. 工作和功的概念和计算2. 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3. 重力势能和重力势能变化的计算4. 弹簧势能和弹簧势能变化的计算5. 动能和动能定理五、热与温度1. 热和温度的概念与关系2. 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3.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4. 物质的热膨胀和热收缩5. 热量的计量和计算六、热力学定律与机械性质1. 热力学定律的三定律2. 完全升压循环和制冷用途3. 气体分子的运动和压力的解释4. 热运动与气体的温度和压强的关系5.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推导和应用第二篇:初三物理复习提纲(下)七、静电与电路1. 静电的概念和性质2. 赋电体和静电感应3. 静电场的概念和表示4. 静电力的计算和性质5. 电路中的基本概念和符号6.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八、电流与电阻1. 电流的概念和计算2. 电流表和电流计的使用3. 电阻的概念和计量4. 电阻与电流的关系和计算5.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关系和计算6. 导线的材料和截面对电阻的影响九、电能与电热效应1. 电能和电功的概念和计算2. 定电流和恒压电路的功率计算3. 电热效应和焦耳定律4. 电热器和电炉的功率计算5. 电源的选择和使用要注意的问题十、磁场与电磁感应1. 磁场的产生和性质2. 磁极和磁力线的性质和表示3.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和右手定则4. 洛伦兹力和电磁感应的规律5. 电磁感应中的法拉第定律和楞次定律十一、光学与光的反射1. 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现象2.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速度3. 光的波长和频率的关系4. 反射定律和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关系5. 镜面和球面镜的特点和成像规律十二、光的折射和光的色散1. 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2. 折射角与入射角、折射率的关系3. 平面镜和球面镜的折射成像规律4. 光的色散和折射率的变化5. 光的反射和折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上是初三物理复习的提纲,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九年级物理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运动和力
九年级物理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运动和力
学习是一个墨守成规的进程,也是一个不时积聚不时创新的进程。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九年级物理期末考试温习知识点:运动和力,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作形变、改植物体的运动形状
3、知道1N的大约概念,能够会出如今选择题的一个选项
4、力的三要素,能够会出如今填空或选择
5、力的表示图考作图
6、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会用来解释某些现象
7、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实验
留意运动不需求力来维持,能够考选择的一个选项
留意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加以概括、推理得出的8、知道惯性现象
知道是应用惯性还是防止惯性危害
能应用惯性知识解释某些现象(能够简答题)
9、知道并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能判别两个力能否为一对平衡力(选择题,普通考能否同体这一条件)
能了解力和运动形状之间的关系:
牢记:当物体运动时,它能够不受力,也能够受平衡力; 当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它能够不受力,也能够受平衡力
当物体不受力时,它能够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
当物体受平衡力时,它能够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
只需物体是匀速直线运动或运动,合力一定为0
10、会停止同不时线的二力分解及求合力
以上就是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物理期末考试温习知识点:运动和力,怎样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协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提高,考试顺利!。
九年级物理上册运动和力期末复习提纲
九年级物理上册《运动和力》期末复习提纲九年级物理上册《运动和力》期末复习提纲第十二章《运动和力》一、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快慢1、速度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计算公式:v=s/t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
v=s/t,变形可得:s=vt,t=s/v。
2、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朴的机械运动。
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国际单位制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测量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 000m 1dm=0.1m 1cm=0.01m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2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一节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判断是否属机械运动的关键在于说明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二、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的选定可以是任意的,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4.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5.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不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所以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两个运动物体的运动快慢相同,运动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就是相对静止。
练习:“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其中“竹排江中游”是以青山或河岸为参照物。
“青山两岸走”所选的参照物是竹排。
☆坐在向东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乙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2、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
初中物理《力和运动》复习提纲
《力和运动》复习提纲一、惯性和惯性定律:1、伽利略斜面实验: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
(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3、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
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中考物理复习提纲
中考物理复习提纲一、运动与力1.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时间与位置的关系2.力的基本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表示方法、力的合成与分解3.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4.牛顿第二定律:作用力与结果的关系、质量与加速度的关系5.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互作用二、功、能与机械能守恒1.功的定义与计算:功的简介、计算公式、功率2.动能与机械能: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机械能定义与计算、机械能守恒定律3.弹性势能:胡克定律、弹性势能与变形的关系4.重力势能:重力势能计算、重力势能转化与变化5.功和能的转化: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滑坡和自由落体的分析三、运动的描述1.速度与加速度:速度的单位、速度的平均与瞬时、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2.加速度与位移:位移和加速度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3.斜抛运动:斜抛运动的特点、斜抛运动的分析4.自由落体:自由落体的特点、自由落体的运动方程、自由落体的分析5.曲线运动:曲线运动基本要素、离心力、向心力四、静电与电流1.静电:静电现象与电荷的产生、同性电荷和异性电荷的相互作用、电场力2.电流和电阻:电流的定义与计算、电阻的定义与计算、串联和并联电阻3.电压和电功:电压的定义与计算、电功的定义与计算、欧姆定律4.环路定理和基尔霍夫定律:电路的基本要素、环路定理和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5.电功率和电能:电功率的定义与计算、电能的定义和计算、电能的转化与传输五、光学与声学1.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色散和漫反射2.光的成像:凸透镜的成像、凹透镜的成像、透镜组的成像3.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征、声速的计算4.声音的反射和吸收:声音的反射、声音的吸收、声音的共振5.声音的利用:声音的保密通信、探测声源、利用声音控制机械以上是中考物理的复习提纲,涵盖了运动与力、功、能与机械能守恒、运动的描述、静电与电流、光学与声学等内容。
希望能帮助你进行高效的物理复习,取得好成绩。
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_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一、力和压力1.力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2.力的合成与分解3.弹力与胡克定律4.压力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5.压强的计算公式二、运动的规律1.牛顿第一定律2.牛顿第二定律及其计算公式3.牛顿第三定律4.重力与万有引力定律5.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因数的计算三、机械能与动能1.动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动能守恒定律3.动能与力的关系4.重力势能及其计算公式5.机械能守恒定律四、简单机械1.杠杆原理及其计算公式2.轮轴原理及其计算公式3.斜面运动的计算4.功率与效率的计算五、热和热传导1.热的传递方式2.热对物体的影响3.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4.热传导的条件5.热传导的计算方法六、光和光的传播1.光的概念及其传播特性2.光的反射定律3.光的折射定律4.镜面反射和球面反射的特点5.光的色散现象七、电学基础1.电荷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2.历史上的电学实验3.电流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4.电阻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5.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与计算方法八、电能转换1.静电场的概念及其特点2.静电场强度与电场线的计算3.荷质比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4.电磁场的概念及其特点5.频率和周期的概念与计算九、电磁感应1.感生电动势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磁生电现象和电磁感应规律3.电磁感应的应用实例4.变压器的原理及其公式5.二线圈线圈的自感和互感现象十、电能的输送与变换1.交流电与直流电的概念与特点2.电能输送中的损耗现象3.发电机的原理及其工作过程4.变压器的使用和工作原理5.车间电路的特点与安全用电原则。
初中物理力学《运动和力》复习指导
初中物理力学《运动和力》复习指导(一)复习要点1.机械行为、参照物、行为和静止的相对性2.速度的界说,公式v=s/t,速度的单元及换算1m/s=3.6km/h变速行为的平均速度,会测量行为物体的平均速度v=s/t。
3.惯性、惯性定律(1)惯性:一切物体都有连结静止状况或匀速直线行为状况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形下都具有惯性。
(2)惯性定律(即牛顿第必然律)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浸染的时辰,总连结静止状况或匀速直线行为状况,这叫做惯性定律。
4.二力的平衡(1)二力(或几个力)的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几个力)浸染时,如不美观连结静止状况或匀速直线行为状况,这两个力(或几个力)彼此平衡.(2)二力平衡的前提①前提:,巨细相等,标的目的相反,统一物体,统一向线。
②应用:物体受平衡力,必然处于平衡状况,按照一个已知力,求另一个力。
5、行为和力物体行为状况的改变:物体速度巨细和行为标的目的的改变,都叫做物体行为状况的改变.(二)复习指导1.有关速度、旅程、时刻的计较2.惯性和惯性现象例1关于惯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a.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浸染时,总连结匀速直线行为状况或静止状况的性质,叫做惯性b.射出的枪弹分开枪口后,仍然继续高速前进,是因为枪弹受到惯性的浸染c.汽车封锁策念头后仍能继续前进是因为汽车的惯性大于它受到的阻力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形下都具有惯性3.关于平衡力、彼此浸染力的问题例2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不动的墨水瓶,受到彼此平衡的两个力是()(a)a.墨水瓶受到的重力和桌面临墨水瓶的撑持力b.墨水瓶受到的重力与墨水瓶对桌面的压力c.桌面临墨水瓶的撑持力和墨水瓶对桌面的压力d.桌子只受到的重力和地面临桌子的撑持力。
九年级物理上册《运动和力》期末复习提纲
九年级物理上册《运动和力》期末复习提纲第十二章《运动和力》一、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快慢1、速度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计算公式:v=s/t其中:s——路程——米()t——时间——秒(s)v——速度——米/秒(/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s或·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h或·h-1,1/s=36/h。
v=s/t,变形可得:s=vt,t=s/v。
2、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朴的机械运动。
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国际单位制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测量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d)、厘米()、毫米()、微米(μ)、纳米(n)。
1=10001d=011=0011=00011μ=00000011n=000000000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重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九年级物理第7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第7章《运动和力》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方便而定.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研究同一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如果那样,则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_和_山_.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则乙汽车可能是:①没动②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向西运动.二、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的定义: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比路程。
(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比时间。
(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分类:按路径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运动快慢可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4、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2)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匀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无关.速度的定义运用了比值定义法.(3)速度的物理意义: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4)速度计算公式:,变形公式:,,这三个公式中各量的单位有两种选用方法:①速度用m/s,路程用m 时间用s。
②速度用km/h,路程用km,时间用h。
(5)速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用 m/s,生活中常用单位km/h,两单位中m/s大。
换算:1m/s=3.6km/h。
(6)识别图象:图甲是物体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图乙是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请你分析其中四个图像分别表示物体处于何种运动状态:a:静止;b:匀速直线运动;c:匀速直线运动;d:变速(加速)运动.5、变速运动:(1)变速运动也用v=s/t来求速度,这个速度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时的平均快慢程度,叫做平均速度。
初中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一、运动的描述和研究
1.直线运动: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
2.曲线运动:周期运动和非周期运动的区别,周期、频率和角速度的概念
二、力与机械平衡
1.力的概念:力的性质、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计量
2.牛顿定律: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3.荷兰人天平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
1.力的合成:力的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和计算
2.力的分解:正交分解和平行分解的概念和计算
四、机械能与功率
1.功与功率:功的定义和计算,功率的定义和计算
2.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机械能守恒
五、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1.机械振动:振幅、周期、频率和角速度的概念和计算,简谐振动和非简谐振动的区别
2.机械波:波的概念、波的传播方式和波的特性,波的反射、折射和干涉
六、光的反射和折射
1.光的反射: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的关系,反射规律
2.光的折射:光速、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折射率的关系,折射定律
七、光的成像
1.凸透镜和凹透镜:光的折射原理、焦距的定义和计算
2.成像规律:薄透镜成像的概念和特点,公式法和光线图法的应用
八、简单电路
1.电流和电压:电流的定义和计算,电压的定义和计算
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等效电阻和电流的分配计算,欧姆定律的应用
九、磁场与电磁感应
1.磁场:磁力线、磁场强度和磁场方向的概念和表示
2.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概念
十、能源与环境
1.能源的种类: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区别和常见代表
2.节能与环保:节能的意义和方法,环境污染与保护的相关知识。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将为你总结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的重要知识点,帮助你进行期末复。
以下是各单元的知识点概述。
第一单元:运动的描述
- 运动的几个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
- 运动的描述方法:图示法、表格法、公式法
-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
- 运动的曲线图解
- 速度和位移在图中的表示
第二单元:力和压力
- 力的概念和单位:牛顿(N)
- 力的效果: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
- 力的分类:接触力、非接触力
- 杠杆原理及其应用
-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压力=力/面积
- 浮力和浮力的原理
第三单元:机械能
-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 机械能定理的应用
- 弹簧势能的计算
第四单元:热与能
- 热的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热量和热量的计算
- 物质的三态变化及与能量的关系- 热量传递和能量转化的实例
第五单元:光的传播
- 光的反射和折射
- 镜子的成像规律
- 凸透镜成像规律
- 光的色散现象
-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速度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祝你复习顺利,考试取得好成绩!。
初中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
一、运动的描述
1.距离与位移
2.速度与加速度
3.运动图像的表示
二、力与运动
1.力的作用
2.牛顿三定律
3.力的合成与分解
4.摩擦力和弹力
5.重力和万有引力
三、机械能与动能
1.功与机械能
2.动能定理
3.动能转化与守恒
4.机械工作和功率
四、压强与浮力
1.压力与压强
2.浮力的产生与原理
3.密度和浸没条件
4.浮力定律和阿基米德原理
五、电与磁的基本概念
1.电荷与电场
2.电场强度和电势差
3.电流和电阻
4.电路和欧姆定律
5.磁场的产生与磁力线
六、电磁感应与电磁波
1.电磁感应现象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自感与互感
4.电磁波的概念与性质
5.光的反射与折射
七、声音与光的基本特征
1.声的产生和传播
2.声音的性质和特征
3.光的产生和传播
4.光的折射和反射定律
八、光的成像与光学仪器
1.凸透镜、凹透镜和平凸面镜的成像特点
2.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
3.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和使用
九、核物理和能源
1.核反应和核能
2.原子能的利用与安全
3.能源与环境保护
以上是初中九年级物理总复习的提纲,涵盖了物理基本概念、运动、力、机械能、电与磁、光学、核物理和能源等方面的知识。
每个知识点可以进一步展开,详细讲解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全面复习物理知识。
初三上册物理运动和力期末知识点复习
初三上册物理运动和力期末知识点复习初三上册物理运动和力期末知识点复习第一节运动和能的形式1.运动的多种形式。
物质有许多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机械运动、声运动、光运动、电运动、热运动、生命运动等。
2.能的多种形式。
动能: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称为动能(m和v有关)。
势能:物体被举高(m和h有关)或发生弹性形变时所具有的能称为势能。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化学能:1.食物中贮存的能量2.煤、石油中贮存的能量3.干电池中贮存的能量为化学能。
光能:太阳光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光能,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于体内会判断各种形式的能,如动能、势能、化学能、电能、声能、光能等,并知道它们的应用。
第二节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的特点是物体位置发生变化。
2.参照物。
研究某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
3.机械运动的分类。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4.控制变量法。
在研究某物理量是否与某个因素有关时,控制其他因素,使其保持不变,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这种实验方法就叫控制变量法。
5.速度和平均速度。
(1)速度。
1.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2.速度的计算公式V=S/tt=S/v s=vt3.关于速度的单位,要说明它是依据公式V=S/t 得到的。
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所以速度的单位是路程的单位除以时间的单位。
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时间的单位用秒,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
如果路程的单位用千米,时间的单位用小时,速度的单位就是千米/时。
1米/秒=3.6千米/时(2)平均速度。
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由公式V=(S1+S2++SN)/(t1+t2++tN)算出来的速度。
第三节力的存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接触不一定有力的存在,不接触也可能存在力的作用。
1.力的作用效果。
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2)
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一、力和运动1.力的概念–力是什么?–物体的力学运动和力的作用之间的关系2.力的计量单位–牛顿(N)–描述力和物体的关系3.平衡力和不平衡力–平衡力的性质和特点–不平衡力对物体的影响4.物体的运动状态–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运动5.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力的平衡与物体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力对6.动能和势能–动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势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二、机械能和机械振动1.机械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定律2.机械振动的基本概念–振幅、周期、频率的含义和计算–简谐运动的特点和公式3.波的基本性质–波的定义和分类–波的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的关系4.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速度的影响因素5.光的传播–光的产生和传播–光的速度和光的折射6.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三、电学基础知识1.历史回顾–静电学的发展–电学的发展2.电荷和电场–电荷的性质和作用–电场的概念和性质3.电流和电路–电流的概念和计算–电路的基本元件和连接方式4.电阻和电阻器–电阻的定义和计算–电阻器的作用和种类5.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和意义–欧姆定律在电路中的应用6.电功和电功率–电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电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四、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1.能量的概念和分类–动能和势能的区别–热能、光能、化学能等不同形式的能量2.能量转化的基本原理–能量转化的过程和方式–能量守恒定律3.能量的传递和转移–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的概念和特点–能量的传递和转移规律4.能源与环境保护–不同能源的利用和影响–环境保护与能源的关系5.能量转化的效率–能量转化效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提高能量转化效率的方法6.能量与社会发展–能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上是九年级物理的复习提纲,包括力和运动、机械能和机械振动、电学基础知识以及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等内容。
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一、运动的描述和测量1.运动的概念和基本要素2.测量运动的基本物理量:时间、位移、速度、加速度3.运动的图线表示: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加速度-时间图二、力的作用和受力分析1.力的概念和特征2.力的表示和测量3.力的合成和分解4.受力分析和力的平衡5.弹力、重力、摩擦力和浮力的特点和应用三、牛顿定律与力的作用1.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3.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4.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5.自由落体运动的分析四、能量与能量转化1.能量的概念和守恒定律2.功的计算和功率的定义3.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和计算4.能量转化与能量守恒的实例五、光的传播和成像1.光的传播和光的速度2.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3.镜面反射和光的像的成因4.光的折射和折射定律5.透镜成像和光的成像原理六、电流与电路基础1.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测量2.电阻和电阻定律3.并联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4.伏安定律和欧姆定律5.电功和电能的计算七、磁场与电磁感应1.磁场的概念和磁力线的表示2.磁力和安培力的计算3.电磁感应的原理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4.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八、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和声音的特点2.声音的传播和声速3.声音的反射和回声的产生4.声音的干涉和共振的应用九、力学与能源的应用1.机械工作和机械效率2.斜面和滑道上的力学分析3.转动的概念和力矩的计算4.杠杆的平衡条件和应用以上为大纲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复习时应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进行复习,理解每个概念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同时,要善于运用公式进行问题的计算和分析,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九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实用10篇)
九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实用10篇)九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1篇机械能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内能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比热(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比热的单位是: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水的比热是:×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103焦耳。
热量的计算: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②Q放=cm(t0-t)=cm△t降热机和热值热值(q):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
初三上册物理期末知识点复习:运动和力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初三上册物理期末知识点复习:运动和力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期末考试阶段了,各位初三的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为了帮助大家对这一学期的付出有个很好的回报,精品小编整理了这篇初三上册物理期末知识点复习,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节运动和能的形式
1.运动的多种形式。
物质有许多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机械运动、声运动、光运动、电运动、热运动、生命运动等。
2.能的多种形式。
动能: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称为动能(m 和v 有关)。
势能:物体被举高(m 和h 有关)或发生弹性形变时所具有的能称为势能。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化学能:1.食物中贮存的能量
2.煤、石油中贮存的能量
3.干电池中贮存的能量为化学能。
光能:太阳光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光能,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于体内
会判断各种形式的能,如动能、势能、化学能、电能、声能、光能等,并知道它们的应用。
第二节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的特点是今天的努力是为了明天的幸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上册《运动和力》期末复习提纲
九年级物理上册《运动和力》期末复习提纲
第十二《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快慢
1、速度
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
t——时间——秒(s)
v——速度——米/秒(/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s或·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h或·h-1,1/s=36/h。
v=s/t,变形可得:s=vt,t=s/v。
2、匀速直线运动
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朴的机械运动。
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国际单位制
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d)、厘米()、毫米()、微米(μ)、纳米(n)。
1=1 000 1d=01 1=001
1=0001 1μ=0000 001 1n=0000 000 001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重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测量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in)。
1h=60in 1in=60s
4、误差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
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四、力
1、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包括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物体速度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
有时还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
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五、牛顿第一定律:
1、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亚里士多德:假如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假如这个力被撤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
伽利略: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
2、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
3、惯性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
惯性不是力,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物体惯性大小只与质量大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快慢均无关。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六、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概念: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假如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这两个力相互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假如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物体不受力的作用
运动状态不变
理想情况
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
运动状态不变
实际情况
物体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运动状态改变
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