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村官考试热点时评—户籍管理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申论
户籍制度改革申论摘要:户籍制度是我国特有的管理人口的制度,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封建社会,经过多次改革和演变,至今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针对当前户籍制度存在的问题,有必要进行全面的改革,以实现公平、公正、合理的管理目标。
本文将探讨户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方案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第一部分:户籍制度的现状和问题我国户籍制度是根据居住地和出生地两个因素划分人口的所在地,并将人口分为城市户籍和农村户籍。
虽然户籍制度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户籍制度造成了社会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城市户籍和农村户籍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待遇差异。
城市户籍享有优质的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资源,而农村户籍则面临着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不公平。
其次,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的流动和城市发展。
现行户籍制度对于外来人口在城市落户有着严格的限制,给他们的工作、生活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也妨碍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
第二部分:户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改革户籍制度是推动社会公平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首先,改革户籍制度有助于减少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通过打破城乡二元的划分,将城乡居民都纳入同一管理体系,可以消除现有的社会资源不平等,使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
其次,改革户籍制度有利于调整人口结构和优化城市发展。
户籍制度的改革可以吸引更多人口流向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促进城市和乡村的均衡发展,减缓大城市的人口压力。
同时,户籍制度改革也可以促进人才流动和城市经济的创新发展。
第三部分:户籍制度改革的方案针对户籍制度存在的问题,可以考虑以下改革方案。
首先,建立统一的人口登记制度,取消城市和农村的划分。
通过取消户籍制度的二元划分,实现全民平等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消除城乡差别。
其次,放宽城市落户条件,让更多外来人口在城市落户和享受相应的社会福利。
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
第三,建立健全的人口流动管理机制,鼓励人口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流动,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申论热点 必考
申论热点:户籍制度改革三、申论要求1.要剥除附着在户口本上的利益有哪些?用不超过250字进行说明。
(满分20分) 2.阅读材料,对下面给出的各项观点进行分析。
(满分20分)A.应该由中央政府,而不是地方政府,来直接推行户籍制度改革。
B.暂住制度是一种歧视性管理手段。
C.一些地方给少数人以特别政策落户口是违背户籍改革宗旨的。
3.在现有的利益格局中,欲消除户籍改革的阻力弱必须做好哪些工作?(满分20分)4 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1200字的文章。
要求: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满分40分)申论标准预测试卷(二)1.【答案提示】 (1)自由流出流入、滞留、居住的权利。
比如,至少要让农民可以根据自己意愿选择去务工经商的地方,而不能动辄清理遣返。
(2)进入城市务工经商的外来人口的劳动及其相关权益。
比如,不受歧视就业的权利,同工同酬的权利,得到同样劳动保护的权利,再就业的权利等。
(3)与就业高度相关的教育权利。
要求各个城市给农民工子女公平入学的权利。
(4)相关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权利。
比如,司法方面的赔偿、补偿,城市人口工伤或者殉职可能得到的补偿、赔偿比农村人口要多得多。
2.【答案提示】A.应该由中央政府,而不是地方政府,来直接推行户籍制度改革。
对一个城市的政府而言,户籍制度依然是力保地方经济繁荣的尚方宝剑。
改革户籍制度意味着,各地市政府要多投人人力、物力、财力,来满足因城市人口增多而带来的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需求。
可见,要求地方政府改革户籍制度,还存在很多困难。
B.暂住制度是一种歧视性管理手段。
因户口导致人的待遇不同,并非户口管理本身造成的。
登记暂住没有错,不能因为这两个字就废除它。
各种歧视、区别都存在的情况下,把暂住证取消了,反倒对流动人口不利。
发个暂住或者居住证,主要目的是证实你在此居住,方便生活和联系,没有别的功能。
C.一些地方给少数人以特别政策落实户口是违背户籍改革的宗旨的。
北京大学生村官:2014年大学生村官面试热点之户籍改革提速
北京大学生村官:2014年大学生村官面试热点之户籍改革提速北京大学生村官2014年大学生村官考试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其中最近的社会热点焦点往往是大学生村官考试的热点,大学生村官网为了方便考生更好地备考更新了最新时政热点,希望能给广大大学生村官考生带来帮助。
热点概述上周末的一则消息引发公众高度关注——23日,广东省公安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广东将全面调整城市户口迁移政策,一是进一步放宽直系亲属投靠条件;二是全面放宽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入户;三是全面放宽中小城市(城镇)落户政策。
一系列改革步子令人振奋,对于以千万计的“新广东人”可谓重大利好。
当然,对中国的户籍改革持续关注的人也不难发现,这一系列具体举措,更多意义上仍属国家层面有关政策在广东的“落地”。
2012年初,国务院办公厅便已发布《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其中如“只要在设区的市(不含直辖市、副省级市和其他大城市)有合法稳定职业满三年并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同时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达到一定年限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婚子女、父母,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等规定,早已成为全国性大幅度户籍改革的先兆。
广东作为外来人口大省,在改革的牵涉面上更为复杂,难度也可想而知,而值得欣慰的是,此次透露出的改革计划步子迈得很“给力”。
中国发展到今天,户籍改革早该触及硬骨头了。
首先,这是以人为本发展趋势的声声呼唤。
二元割裂的城乡关系,一个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户籍的僵化与不平等。
其曾经的功过得失,讨论久矣,无需赘述。
但毫无疑问,时至今日这种僵化与割裂,已然与时代发展严重脱节,也对经济发展形成反作用力。
新型城镇化唯有实现人的城镇化,弥合城乡差距、提升人在城中的归属感和幸福度,方能论及其他。
从2002年元旦起新制发的广东省居民户口簿和常住人口登记表中不再加注户口性质,到2013年广东将非户籍人口子女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广东作为外来人口大省、经济强省、改革先行区,一路探索而来,户籍改革破冰频频。
公考热点聚焦第2期:户籍制度改革
公考热点聚焦第2期:户籍制度改革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刚刚落幕,针对广受关注的户籍制度改革问题,公安部副部长黄明17日表示,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以合法稳定住所和合法稳定职业为户口迁移基本条件、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城乡统一、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
【政策】户籍改革意见稿正在完善黄明透露,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公安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等12个部门组成工作班子,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和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关于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稿,并由6个部门负责同志带队组成工作组,分赴东中西部部分省区市听取意见。
目前,正在根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和各地意见对《意见》稿作进一步修改完善。
【重点】解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黄明说,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一项重点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实现亿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梦”的一项重大举措。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重点是要通过调整完善户口迁移政策,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原则】不让农业转移人口“被落户”黄明提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必须把握一些重要原则:一要尊重意愿。
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群众自主定居的意愿,不能把农业转移人口“拉进城”、“被落户”。
二要分类实施。
国家层面作出政策安排、明确总体要求,由各地根据不同地区资源环境综合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办法,并向全社会公布。
三要有序推进。
要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优先解决存量,有序引导增量,不刮风、不冒进、不搞运动。
户籍制度是块名副其实的硬骨头,不啃掉这块硬骨头,新型城镇化就名不副实;不啃掉这块硬骨头,公共服务就无法实现均等;不啃掉这块硬骨头,国民就会被分为两类人,贴上不同的标签,形成事实上的不平等。
2021年公务员申论热点: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义
2021年公务员申论热点: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义户籍制度是一项基本的社会管理制度。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形成了以非农业和农业户口区分城乡居民为主要特征的户籍管理制度,曾在加快工业化、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流动人员增多,迫切要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回应社会期待、顺应发展要求,国务院今年7月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
这意味着对人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制度的全面改革正在加速,必将有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促动社会公平。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很多农业转移人口长期在城镇稳定就业,但难以在城镇落户,不能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改革传统户籍管理制度,统筹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改革和发展,将使更多城乡居民享受日益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更好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拥有更好的社会保障和发展机会,促动社会公平。
促动经济增长。
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将促动劳动力加速从低效率的农业部门向城镇高效率的二、三产业转移。
一方面,这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动现代农业发展;另一方面,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之后,消费倾向和消费结构将发生变化,购买力和对工业品的需求将大幅提升,能够形成巨大的消费需求,同时还会产生基础设施和住宅等方面的巨大投资需求,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促使经济增长由过多依靠外需转向内外需协调拉动。
这也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促动城镇化。
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目标,将协助那些已经进入城市多年的农业转移人口过上与城市人一样的生活,更好地融入城市文明。
这次户籍制度改革,按照中央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的全面规划,将在全国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
这对合理引导人口流动、优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布局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促动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
2020申论热点:户籍制度改革
2020申论热点:户籍制度改革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合理控制规模,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增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
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
村庄建设要注意保持乡村风貌,营造宜居环境,使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
【解读】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相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更强调“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并且报告首次提出“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这正是提高城镇化质量,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破题之道。
在我国,就业质量和医疗、教育等福利保障依附于户籍存在,有无户籍差别很大。
其实,新型城镇化重点就是“人的城镇化”,也就是实现让农民工彻底地转移。
和这个问题有关的是户籍,在户籍上有60多种城乡之间不平等的福利。
加快户籍改革,有利于推动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仅提出“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相比,今年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需要注意的是,户籍改革并不是简单改户口,关键是户口背后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公共服务。
这一点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所突破,报告要求,“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这也就意味着实现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事实上,对于已经具备条件的公共服务项目,如义务教育、就业培训、职业教育、计划生育等,应率先实现同等对待,而与城市户籍紧密挂钩的低保、保障性住房等,要通过逐步增加和不断完善农民工的公共服务,逐步覆盖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最终达到消除户口待遇差别的目标。
【综合分析】在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第一,“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问题。
近几年来,一些地方打着“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旗号,盲目拉大城市框架,滥占耕地、乱设开发区,不断扩大城市面积。
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户籍改革何去何从
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户籍改革何去何从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户籍改革何去何从"人的城镇化"滞后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的官方统计数字是51.27%,但这其中,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数的比例却只有35%。
前后相差的16个百分点之中,蕴含的是数以亿计的农民工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
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陶然(微博)看来,中国当前的城市化模式是"在农民工黄金年龄段利用这些劳动力,而一旦他们年老或健康状况恶化时,再将其推回农村"。
2010年,中国举家迁徙的农民工总量已达3071万人。
这些农民工大多是跨区域落户,处于"半市民化状态"。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指出,户籍制度的限制,导致这些已进城和将进城的农民并未享受到和城镇居民平等的公共服务,造成了两极的就业和生存状态,这种分化状态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为不利。
的成果,分享城镇中的现代生活。
"要给予所有进城的农民自由的迁徙权和选择权,这是新型城镇化政策的根本和真正的出发点。
"户改遭遇市长反对 11年难推行国家城镇化专题调研组在全国不同城市调研发现,"户改几乎遭遇所有市长的反对"。
从2001年户改文件下发,到2011年国务院文件《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出台,皆提出地级市以下市区全部放开户籍制度,但是却迟迟落实不下去。
原因就在于地方政府强烈的反对。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邱爱军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户籍制度改革之所以敏感,在于其目前直接与教育、社保、医疗等诸多福利挂钩。
在现行财税体制下,地方政府预算收入由上级支付,按其户籍人口核定。
因此,地方政府如果要扩大城镇福利制度覆盖的范围,只会主要考虑本地户籍农业人口。
在李铁看来,地方政府不愿意改革,还有深刻的经济原因。
最显著的就是目前都面临财政压力。
申论高分范文:改革户籍制度
申论高分范文:改革户籍制度城乡户籍改革专题范文内容:户籍制度改革是时代前进的必由之路我国现行户籍制度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1)阻碍了城市的发展,阻碍了农业现代化,不利于农村人口城市化的顺利进行。
(2)原户籍制度不利于形成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抑制各类人才的自由流动,同时也不能对大量的流动人口进行有效的管理。
(3)户籍管理使我国公民具有不同的身份,不同身份又具有不同的待遇。
同时也遏制了消费市场的进一步启动。
所以,无论是为了政府的管理不大范围失灵,还是为了让数以亿计的国民更加有尊严和幸福,现行户籍制度都需要做根本改革。
期待国民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能从户籍制度改革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进行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消除人为的城乡分割的行政藩篱,关键在于取消城市户口背后各种复杂的附加利益,让农民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逐步取消城乡之间利益分配的差距,实现城乡融合。
这里有政策改革和社会改革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认真清理与户籍相连的各种附带功能,清理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歧视性政策。
凡是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又因历史遗留需要补偿而不会产生大的影响的附加条件应立即废除。
另一方面,取消城市户口背后的利益,必须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联系起来,解决农民进入城镇后的基本保险。
农村人口加快向城镇集中,将会使城镇的就业、住房、养老、教育、医疗等社会问题突出出来。
因此,与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相配套,必须建立起相应的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制度。
户籍制度改革的最终完成,有待于覆盖城乡的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建立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即是对过去在工业化进程中长期损害农民利益的正当补偿,也是保护城市自己。
农民得不到社会保障的照应,城市也得不到保障。
通过建立全社会保障机制,实现政策的城乡贯通,有助于促成真正的城乡一体化。
降低了农民进入城市的门槛,同时也疏通了城市人口流出渠道。
申论写作的20个热点分析(2010年公务员_申论命题热点写作)
申论写作的20个热点分析(一)户籍制度改革存在问题:(1)户籍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在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下,对人口的迁徙进行限制,人为的划分城市和农村两个人力资源市场,从而使得价格调整人力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弱化,降低了经济的效率。
人口不能自由流动,实际上是提高了劳动力的使用成本(2)从结构优化的角度看,户籍制度限制人口自由流动也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
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产业结构的优化需要打破现有的户籍制度,实现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
(3)现行的户籍制度不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
我国目前的户籍制度,强化了城里人和乡村人的身份等级色彩。
这种限制不仅不是市场化改革的任何制度创新,而只能是户籍制度和就业体制改革进程的一种倒退。
(4)对城乡区别对待,实行不同的福利待遇。
很多的福利待遇往往是只是针对城里人的,相对贫困的农民却被排除了在了福利保障之外。
原因:我国的户籍制度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登记制度,它承担着一些其他的社会功能:区分了城乡户口的差别、对人口的流动,尤其是农村到城市、小城市到大城市的人口流动进行限制、和不同的户口类别相对应,有不同的福利标准。
正是户籍制度的这些附加功能使得户籍制度现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越不相适应。
对策:当前户籍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来看要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1)户籍和社会待遇脱钩。
户籍彻底和社会待遇脱钩,恢复户籍的本来面目,消除户籍所引起的社会公平问题,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2)集中人口管理权,成立统一的管理部门,减少人口管理的杂乱无章、政出多门的情况。
加强人口统计,统一协调管理人口的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
(3)实行统一的户口,取消城乡的户口差别,取消户籍的区域歧视,解决“人户分离”的问题。
(4)逐步降低人口迁移的门槛,实现人口的自由流动。
(二)公平与效率:出现的问题:由于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中的受益者与落后者之间的鸿沟正逐渐拉大,出现了种种不公平,这种不公平尤其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性别之间及不同人群之间表现得极为突出。
申论热点主题分析——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一、我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所面对的主要问题我国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户口登记制度、户口迁移制度和居民身份证制度。
(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无疑,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曾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但是其功能在发展过程中总是不断被强化、放大,这种做法的弊端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年代日益显现:以供应城镇居民定量粮为标准划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并实行二元户口管理的作法,既不科学也不合理;户口迁移过死,难以满足公民正常迁移的需要。
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以户口登记为依据,城乡分割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退伍安置、公务员录用等行政管理工作,给户籍管理附加了过多的不合理社会管理功能,使户籍登记失去了本来面目,也严重制约了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进程。
(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解决依附于户籍制度之上、城乡有别的社会经济政策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户籍改革要澄清各种模糊认识:既要纠正户籍管理“无用论”,还户籍管理本来面目,又要警惕户籍改革“万能论”,消除对改革不切实际的幻想,切实为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流动人口问题的实质是户籍制度,因户籍身份的不同,导致了公民之间享受到的社会资源不同。
但就现实来看,在户籍差别及其所对应的社会资源分配体制尚难彻底改变的情况下,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的要害还不在于户籍本身,而在于把公民的各种权利跟户籍捆绑在一起的机制。
人口流动了但户籍无法流动,相应的公民权利被绑定在户籍上也就无法实现流动,这才是流动人口的各项政治权利、社会权利难以有效实现的根本所在。
(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解决流动人口问题,户籍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但这种改革应当是有序的、渐进的。
中国人口众多,地区差异较大,户籍制度改革进程过快很可能造成城市人口增长过快基础设施不堪重负等重大社会问题,因此户籍制度的改革当是随着社会发展有序地、渐进地进行。
二、目前,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对策:一是按照在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逐步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户口管理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二是以具有合法固定的住所、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为基本落户条件,调整城市户口迁移政策,继续放宽户口迁移的限制;(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三是以换发第二代公民身份证为契机,严格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入、迁出、变更更正等各项户口登记制度,切实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四是进一步加大警务公开的力度,简化手续,严格责任,为公民办理户口、身份证件提供更多方便快捷的服务;(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五是加快公安机关人口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建设的步伐,不断提高人口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
时政热点:户籍制度改革吹响总号角
7月3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就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出3方面11条具体政策措施。
《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户籍改革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意见》提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
”这一举措并不让人感到意外,这一改革实际上一直都在进行之中。
早在2008年,公安部就曾宣布:“全国已有13个省市相继出台了以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措施。
”从实质上看,“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区别”事实上也早就水到渠成。
伴随整个社会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农业与非农业户口的权益待遇区别正在逐渐瓦解、消失。
如“农业与非农业户口”之间曾经最基础的一项待遇区别——所谓的“吃商品粮”待遇,早在20年前就已随着粮食市场开放而消失。
而除了“商品粮”待遇,其他许多基于城乡户口的权益、待遇区别,像就业、社保等差别也一直在不断瓦解和弱化。
如随着“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的养老区别就正在逐渐消失。
在这种背景下,“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区别”,抹平“农村人、城里人”差别是大势所趋。
户籍制度改革的难点,不仅仅在于抹平农业与非农业户口的区别,更重要的是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意见》提出,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到2020年,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这里的“在城镇落户”显然不是户口簿的简单变动,而是要真正实现农业转移人口与当地市民同权同利。
有调查显示,目前与户籍挂钩的个人权利有20多项,涉及政治权利、就业权利、教育权利、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各个方面。
农民实质意义上的市民化,必须体现为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与市民待遇的并轨,而保障每一个进城农民享受到均等化公共服务,就需要城市承担起其市民待遇的相应成本,这远远不是一套繁琐的入户手续所能概括的复杂内容。
只有全面实现进城农民“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教、老有所养”,农民才能在移居城市之后扎下根。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户籍制度改革
中公教育官方资料,严谨非法盈利行为!一、户籍改革政策:2020年形成新型户籍制度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刚刚落幕,针对广受关注的户籍制度改革问题,公安部副部长黄明17日表示,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以合法稳定住所和合法稳定职业为户口迁移基本条件、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城乡统一、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
【政策】户籍改革意见稿正在完善黄明透露,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公安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等12个部门组成工作班子,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和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关于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稿,并由6个部门负责同志带队组成工作组,分赴东中西部部分省区市听取意见。
目前,正在根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和各地意见对《意见》稿作进一步修改完善。
【重点】解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黄明说,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一项重点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实现亿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梦”的一项重大举措。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重点是要通过调整完善户口迁移政策,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原则】不让农业转移人口“被落户”黄明提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必须把握一些重要原则:一要尊重意愿。
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群众自主定居的意愿,不能把农业转移人口“拉进城”、“被落户”。
二要分类实施。
国家层面作出政策安排、明确总体要求,由各地根据不同地区资源环境综合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办法,并向全社会公布。
三要有序推进。
要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优先解决存量,有序引导增量,不刮风、不冒进、不搞运动。
二、为什么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是块名副其实的硬骨头,不啃掉这块硬骨头,新型城镇化就名不副实;不啃掉这块硬骨头,公共服务就无法实现均等;不啃掉这块硬骨头,国民就会被分为两类人,贴上不同的标签,形成事实上的不平等。
申论高分范文(五)——户籍制度改革是时代前进的必由之路
户籍制度改革是时代前进的必由之路我国自1958年颁布户口登记条例以来,就以法律的形式限制城市间的人口流动,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构筑了一道高墙,使城乡分离,“二元化经济模式”由此产生。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合理流动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对40年不变的户籍制度形成了冲击。
事实表明,原有的户籍制度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了,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它阻碍了城市的发展,也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更不利于农村人口城市化的顺利进行,不利于城乡一体化的推进;第二,不利于形成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抑制了各类人才的自由流动,同时也不能对大量的流动人口进行有效的管理;第三,原有户籍制度使不同公民具有不同的身份,存在差别待遇和歧视,同时也抑制了消费市场的进一步启动。
因此,户籍改革是时代前进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户口登记是户籍管理制度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一个严密完备的户口登记制度,对于全面准确地掌握人口信息,进行科学地开发利用,对于提高社会管理质量和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保障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是使户口管理向人口管理过渡,人口管理向证件化过渡,就是要建立由户口登记、身份证管理等制度构成的,以现代科技装备起来的科学的人口管理系统,实现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
首先,要完善户籍管理制度的法律体系。
原来的户口登记条例显然已不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尽快对原有法律做出妥善修改,对户籍的管理等问题做详尽的规定,使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
同时,要尽快出台配合户籍制度改革的相关法律法规,户籍制度改革使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各个环节的通力配合才能很好的完成。
其次,要加快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为户籍制度改革铺平道路。
可以改变土地使用权,将土地使用权变现。
通过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使土地得到规模化经营的倍增效益,农民就可以通过抵押、交换、出让土地使用权得到资金,进城开店、办厂,开发第三产业。
申论热点:改革户籍制度有利于治安管理优化
根据10月12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第37次主任会议和上海市人大网站公布的消息,上海市政府办公厅9月份回复了上海《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关于加强实有人口管理、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专项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表示市政府会推进“两个实有”(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全覆盖管理、制定《上海市实有人口服务和管理若干规定》、研究建立针对在沪的非户籍人口的资格、福利等“一证挂钩”的居住证制度。
对此消息,虽然有舆论分析认为上海市是要进行剥离户籍与公共福利相挂钩的改革,但对《意见》“复函”分析后,其本意是上海市政府要提高政府的治安和综合管理水平,其中所涉及的户籍和居住证改革层面的内容,并没有超出今年以来上海户籍制度改革方案中已有的开放程度,或者增加新内容。
但是,我们仍然认为是次“复函”传递出的上海市“人口管理改革”值得深思和探讨究竟,原因就在于它所透露出的恰恰是城市治安和社会管理饱受当前“严重落后于社会现实要求的”户籍制度所拖累的困境,要最终优化治安和城市管理,户籍制度改革是无法回避的。
上海正在推进“两个实有”(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全覆盖管理工作,并明确了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召开前,要实现“以房找人”和“查人知房”双向实施途径,给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社会管理提供支撑”、为“控制治安提供抓手”。
根据笔者了解,事实上,当前的户籍制度给公安部门的人口和治安管理带来了负面效应。
各大中城市的公安部门,对辖下居住人口的实际情况,往往有“两眼一抹黑”的痛苦感觉,这多少也解释了上海市为了应对世博会的治安要求,痛改“实有人口”管理的原因。
而要达到“人(口)户(口本)”、“人(口)居(住证)”真实对应的全覆盖,上海政府所希望推动的“一证挂钩”、鼓励非户籍人口办理居住证的政策无疑大有益处,但是户口和居住证所捆绑福利的巨大差别的存在、而居住证转为户口制度中只有极少数人才能企及的门槛,是对非户籍人口办理居住证的热情的最大打压。
就公安部门的人口管理而言,一直有意见希望把户籍登记改为单纯的人口、从而变更为按居住地事后登记的改革思路,但是剥离户籍上面捆绑的种种公共福利和管理依赖,显然需要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以及财政、教育、计生等政府条块的改革。
时事评论:户籍制度改革理应名至而实
时事评论:户籍制度改革理应名至而实归时事评论:有媒体昨日报道,目前全国已有16省正式公布了本地区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多地明确提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的时间表,宣布建立落实居住证制度。
有中国社科院专家分析,居住证制度是户籍制度改革的一个过渡性制度安排。
推动改革是一个好消息,作出一个过渡性安排,本来也是我们社会经常使用的一种变通法。
不过现在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改的又是“若干重大问题”中的一个,各地改革方案何以不是开门见山地改,而要作一种过渡性安排,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说户籍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中的一个,绝非夸大其词。
在世界范围内,城乡分隔的户籍制度如果不是中国所独有,也极其少见。
我国的户籍制度有其历史的轨迹,但现在已不改不行。
如果回顾一下人类社会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我们就会知道,人类个体的自由迁徙其实是工业化的一个前提。
工业化意味着市场经济,其要义是在全国、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这就决定了个体或家庭的流动性。
人力资源流动性高的社会,往往最具活力。
所有国家都在宪法中明言,保障公民的迁徙自由。
如果说户籍制度在中国曾有其历史合理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社会发展,它不仅早就过时,而且愈益成为国家现代化的严重障碍。
它与我国宪法相牴牾。
它妨碍市场合理配置资源,损害市场效率。
全球化时代的一个尴尬现象是,有些人可以移民国外任何城市,外国人在中国自由迁徙,但我们自己的户籍未必能随便迁移。
我们深知户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全国上下早就形成改革共识,改革都启动一二十年了,但难言实质性突破。
户籍制度附着了多种福利,改革意味着利益调整。
户籍制度还意味着一种社会秩序,并成为公共管理的一个路径,政府有着“路径依赖”。
不改,帮政府省钱,帮官员省事。
但该改而不改,就是不作为,就是懒政弊政。
户籍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说是要废除这项制度,把自由迁徙的权利还给人民。
大家可以自由迁徙,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就会趋于更合理。
2011年热点申论:14户籍制度改革
【背景链接】2010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和网友交流时,透露出高层推进户籍改革的决心。
他指出:“新生代农民工的症结所在就是户籍。
政府今后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让那些长期在城市生活和工作,并具备一定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将继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要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变为城镇居民,也要让农民有一个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标准表述】[原因]形成于计划体制时代的户籍制度,导致大量人口处于“人户分离”状态,已成为当前社会健全发育的重大制度障碍。
户籍问题是城乡统筹一体化的核心问题,城乡要素没有实现实质性的互动融通,制约了城乡统筹发展。
[目的]推进户籍改革的目的在于,彻底打破户籍束缚,剥离捆绑于户籍之上的相关户籍特权,实现城乡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维系最大限度的社会公平。
[困难]户口之所以为人所看重,主要是因其背后附着的户籍福利。
让以长期二元社会结构为基础的户籍制度退出历史舞台,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让渡,关乎各个社会人群的权利、待遇与保障的再分配,现实的困难和既得利益的阻拦比较大。
[措施]一方面需要在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层面,逐步给予城市外来人口公正的待遇和保障,同时推进城市人口向农村地区流动发展,真正让理论上的城乡一体化成为现实。
另一方面需要提升独立于户籍存在的人口福利,即公共福利。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维护社会公平的二次分配。
【背景链接】2010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和网友交流时,透露出高层推进户籍改革的决心。
他指出:“新生代农民工的症结所在就是户籍。
政府今后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让那些长期在城市生活和工作,并具备一定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将继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要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变为城镇居民,也要让农民有一个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公务员考试:公考《申论》热点问题户籍制度改革问题
公务员考试:公考《申论》热点问题户籍制度改革问题欢迎阅读公务员考试申论的《公考《申论》热点问题户籍制度改革问题》考试资料,关键词为申论户籍制度改革,本文发表于2012年08月21日 16时26分21秒。
户籍制度改革成为社会焦点热点问题,专家在搜集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就有关户籍改革节点问题,整理了以下文章。
户籍管理制度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所辖区域居民的基本状况进行登记(包括常住人口登记、暂住人口登记、出生登记、死亡登记、迁移登记、变更更正登记等)并进行管理的一项行政管理制度。
这套在我国古已有之的制度,经历了建国之后的现代化制度化,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遇到了不得不改革,不能不逐步改革的诸多问题。
一时间,户籍制度改革成为社会焦点热点问题。
也正因此, 2006年吉林省申论试题曾以户籍制度的改革为切入点进行命题。
时至今日,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推进还是波澜起伏,而有些专家和媒体或者是不了解户籍管理制度的复杂性系统性,或者是出于纯粹理论思辨的思维定势,存在过于急躁的情绪,这种情绪也可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的部门和地方决策。
因此,联创世华考试研究中心专家在搜集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就有关户籍改革节点问题,整理了以下文章。
相关资料:我国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户口登记制度。
规定城市和农村人口实行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入、迁出、变更等7项内容的户口登记制度。
二是户口迁移制度。
我国户口登记制度实行在常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
公民常住地发生变化后,应将户口迁移到现住地,即进行户口迁移。
三是居民身份证制度。
为16周岁以上的公民颁发身份证,16周岁以下的公民可自愿申领身份证。
这套制度直接肇始于1958年1月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第91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时任公安部长罗瑞卿就这一条例草案所做的说明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条例,特别是理解我国户口制度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必要性。
罗瑞卿部长讲:“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是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务院办公厅2月23日对外公布《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今后县级市市区、县人民政府驻地镇、其他建制镇有稳定职业和住房,即可落户;设区的市有合法稳定职业满三年并有住所、且社保缴纳达到一定年限,也可落户。同时继续控制直辖市、副省级和其他大城市人口规模。
【热点时评】
与之前成都市的“统一城乡户籍”、重庆的“土地换户籍”、河南省的“按居住地登记户籍”、广东的“积分入户”等地方户籍改革相比,这次从中央层面统一户籍改革的共识,首次放开地级市的户籍,当是个不小的破冰之举,可谓迈出了一大步。
对策意见:
一是户籍改革的核心是身份的平等,而目前户籍制度的最大问题就是大量附着其上的福利和权益,户籍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剥离附着在其上的诸多社会福利,把户籍与公共服务、公民福利分开,以市场而不是以身份来配置资源,如此才能淡化户籍观念。
二是户籍制度改革是一个整体工程,还需推进与其挂钩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相关领域的配套改革,特别是要改变目前以户籍人口为基础的财政及公共支出体制。
问题所:
此次户籍改革为何只是有限度地放开中小城市的户籍,直辖市、副省级市和其他大城市却不在此列。从这个角度来说,此次户籍改革虽说是个突破,但也确实存在着不小的局限,留下了不少的空间。比如说,这次改革强调就业、义务教育、技能培训等要与户口“脱钩”,但实际上越是在大城市,外来人员的就业、子女教育问题越突出,因而,排除了大城市的户籍改革,也让这一新政打了不少折扣。
新改之利:
一是新户籍改革政策要求,今后出台有关就业、义务教育、技能培训等政策措施,不要与户口性质挂钩。
二是分类明确户口迁移政策。在县级市市区、县人民政府驻地镇和其他建制镇,只要有稳定职业和稳定住房,就可以申请本地户口。
三是要着力解决农民工实际问题。对农村人口已落户城镇的,要保证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对暂不具备落户条件的农民工,要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制度,下大力气解决他们当前在劳动报酬、子女上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