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制造业空间集聚与扩散的实证研究——兼论城市产业转型及发展方向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势头强劲2024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
引才政策优惠
提升创新能力
人才培训机制
政府出台多项引才政策, 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 打造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
促进人才流动
长三角地区加大科研投入, 提升创新水平 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涌现,
推动产业升级
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人 才培训体系 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
端人才
产业发展趋势
01 战略新兴产业
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 医药
合作机制建 立
各级政府共同制 定产业发展规划, 推动一体化进程
合作峰会
每年召开长三角 地区合作峰会, 加强各方合作意
识
金融支持措施
长三角地区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为企业提供融资便利。设立长三角地区发展基金, 支持重点产业发展和创新创业项目。
跨境合作
01 密切合作
加强跨境贸易、旅游、文化等领域合作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势头强劲 2024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
引擎
汇报人:XX
2024年X月
第1章 背景介绍 第2章 经济发展现状 第3章 政策支持和合作机制 第4章 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 第5章 国际合作与开放 第6章 发展展望与总结
目录
● 01
第1章 背景介绍
长三角地区概况
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 江苏、浙江三省一市, 人口众多,经济发展 水平较高。长三角地 区是我国发展最活跃 的区域之一,拥有丰 富的人才和资源。
● 02
第2章 经济发展现状
长三角地区经济 增长势头强劲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总 量不断增长,已成为 全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之一。制造业、服务 业、高新技术产业等 领域持续发展,经济 结构逐步优化,为长 三角地区未来的可持 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 础。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升级路径研究—基于产品空间理论
实现升级往往取决于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出现与传
统高耗能低附加值产业的淘汰。由此,本文将着重
考察状态(2)和状态(3)下的产品生产能力对地区
生产结构的影响。
表1产品i在产品空间中动态演变状态
状态类型 状态1 状态2 状态3 状态4
时期⑸) RCA<1 RCA<1 RCA Ml RCA Ml
时期(2) RCA<1 RCAM1 RCA<1 RCAM1
含义 未升级 升级成功 产品失势 优势保持
考察地区生产能力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可以通
过分析产品密度与产品所处状态演变的关系。对
此,构建模型如下:
如,,=a 1 +y 1 xM_1 +0g,,-1
+s 1 0 (4)
其中:i表示产品i在t时期是否具有显示性比较 优势产品,是为1,否则为0;,,一1是产品i在t - 1时 期是否具有比较优势的逻辑值。©,一1为产品在t-1 时期的密度值。X为控制时变的地区产品特征的虚 拟变量,为随机扰动变量0
二 mic j P( RCAi > 1 I RCAj > 1),
P(RCA >1IRCAi>1)U
(2)
第3期
郭将等: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升级路径研究一基于产品空间理论
3
产品邻近度揭示了产品转型升级实现的可行 性。产品邻近度高,意味着产品的生产能力禀赋接 近,生产关联性强,在产品空间中体现为空间距离较 近,因而产品间相互转型的成本和难度低,产品升级 更容易升级。
Neffke等°〕研究瑞典制造业产业结构发现国家 倾向于生产与当前产业结构关联性较高的新产品, 那些关联性较低或者没有关联性的产品退出生产领 域的风险性较高。Boschma等° ]认为产品关联性对 产业升级存在正向影响,且新产品的生产受区域产 业结构的影响程度比国家层面的影响更高。Viceete 等°〕以美国49个州为研究对象再次验证了国家和 区域在实现产业结构多样化中均存在路径依赖,且 路径依赖的程度受到特定经济因素的影响。基于产 品空间理论对国内产业的研究最早由张其仔[10〕提 出,为国内学者对产业及经济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张其仔等°0〕观察中国产品空间演化轨迹,提出实行 产业多样化的发展建议。李伟等°0〕发现中国的产 业演变以路径依赖为主,但发达省份存在较强的路 径创造。邓向荣等⑴〕可视化中国55余年间产品升 级路径演化发现中国的升级路径并非只有路径依 赖,而是实行适度偏离。
浅谈长三角产业转移态势
-
总结: -
-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仍将保持强势增长。服务业占跨国直接投资的比重已超过 制造业而高达50%以上,其中金融、保险、咨询、管理和法律等专业服务更是 成为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发达国家将物流、营销以及部分研发活动等也通 过项目外包和业务离岸化等方式向外转移。长三角一直都是我国先进制造业 的中心,世博会也会带动长三角地区金融、商业、旅游、建筑、管理以及咨 询等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因此,未来一段时间,长三角地区仍是我国承 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
-
态势二:企业不仅瞄准了“泛长三角”,也瞄准了发展中的中西部。 -
-
除此之外,与长三角毗邻的泛长三角安徽因为交通便利优势,也成为产业转 移的热门地区。据合肥市政府网站的信息,在最近两年不到的时间内,共引 进项目50多个,总投资30多亿元,实际到位资金近5亿余元。从长三角向合肥 转移的产业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包括机械装备、汽车配套,因为安徽有江淮 汽车,在这方面企业比较有实力承接,还有一些电子产品类大趋势,其迫切性已经得到政府和企业普遍 认同,随着长三角地区及珠三角地区产业的急速升级,产业转移趋势越发急 剧。而准确的把握我国产业发展特点和演变规律,促进产业升级和转移,是 提升中国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和推动各地经济实力的最新引擎。实施产业 升级和战略转移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推动中国经济又 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
近年来,苏州市化工行业经历了一次大洗牌——全市2322家化工生产企业,实 施了全面整治。据统计,截至2008年12月30日,全市已关闭化工生产企业831家。 于去年底转移到江苏盐城的苏州企业也多达30余家。 -
长三角:产业转移新蓝图
北 本 地 染 色 因技 术 和 设 备 等 原 因 ,成
本 高 是 一 方 面 , 关 键 是 染 的色 不 一 定
单 子 , 当 地 的 产 业 链 不 完 整 , 也 得 回
盛 泽 来 做 。 而 且 , 技 术 方 面 , 从 工 人 到 技 术 人 员 的 培 训 不 是 一 天 两 天 就 能 完 成 的 , 这 需 要 多 年 的积 累 。 盛 泽 的 东方丝 绸市场就 有配套 的专业 培训 , 专 门为企业培训工 人。” “ 以 ,不 是搬 个 工 厂 过 去 就 能 所 解 决 问题 。 ”张 老 板 最 后 对 记 者 说 。 记 者 在 采 访 中 获 悉 , 在 今 年 以来 的 停
造 厂 生 产 的 半 成 品得 先 到 苏 南 染 色 、
深 加 工 ,然 后 再 往 外 走 。不 光 是 这 个 原 因 , 就 是 染 色 本 身 也 是 问题 , 在 苏
过 , 但 是 教 训 惨 重 呀 ! ”宁 波 长城 精
工 实 业 有 限 公 司 副 总 经 理 孙 朝 辉 见 记 者 的 第 一 句 话 就 直 奔 主 题 。在 离 开 盛 泽 后 , 记 者 随 即 来 到 制 造 业 密 集 度 较 高 的浙 江 宁波 。 近 年 来 不 断 上 涨 的 土 地 税 和 一 调 再 调 的 电价 , 让 这 里 的 制 造 业 企 业 感 受 到 了 前 所 未 有 的 压 力 , 而 今 年 尤 其 明 显 。 孙 朝 辉 表 示 ,如 果 下 半 年 再
个 环 节 需 要 若 干 个 环 节 的 无 数 个 厂
产 倒 闭 风 潮 中 ,盛 泽 当 地 的 纺 织 企 业
转 行 到 中 西 部 进 入 矿 产 领 域 的 倒 是 有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集聚与转移分析
式 ( ) , , 产业 i 1 中 表示 在 地 区 的静态集 聚
绝 数, 表 业i 对指 。 示产 在地区J 产出 ∑口 . . 的 额,
=1
...— —
∑ d f 示产 i -表 业 在时间 0 内 全国 ) 段(一) 的 平
动 了经 济快 速增 长 , 目前 长 三 角 已经 成 为 我 国重
表示 全 国共 分 为 n个 经济 区域 。
( )产 业静 态集 聚相对 指数 二
J =6 ∑ o( ∑ ( X (/ b c c 2 . ) ) ) / /
式() , 2中 表示产业 i 在 地 区的静 态集
( )产 业静 态 集聚绝对 指数 一
J n
D邶I=d f ∑d 1 Z _ _ ) ) _ / )
() 3
式 ( ) ,Z 。f 示 在 时 间段 ( 3 中 D 州 _表 ] 0一t 内产 )
=
0
/ 1% ∑0×0 0
( 1 )
业i 在区域 的动态集聚指数 ,州 _表示在时间 d 。f 】
20 0 9年 5月
第 3期
南京师 大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un f aj gN r l n e i ( oi cec ) ora o ni oma U i r t Sc l i e l N n v sy aS n
Ma 2 9 y, 00 No 3 .
长三 角地区制造业集聚 与转移分析
个行 业 ( 含 “ 它 制 造 业 ” , 是 , 制 造 业 总 未 其 )但 “
若 ∑d f>0 表明时间段( 一 ) _ ) , 0 内产业 《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 中两位数代码的 2 8
奋力推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关于“高质量建设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集聚区”的调研报告(市政协)
奋力推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关于“高质量建设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集聚区”的调研报告(市政协)尊敬的领导: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经济飞速发展,尤其是在产业方面,不少地区的制造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规模和成果。
为了进一步改善区域的经济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落户,我们深入调研,就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中的高质量建设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集聚区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
一、产业转移的现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各地着力打造的新型产业和新兴产业也不断涌现。
然而,在发展速度方面,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还十分明显。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各类产业和企业较为集中。
而当我们向其他地区看去,这个现象也很普遍。
许多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基础相对较弱,许多企业也难以快速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加之环保政策的压力、劳动力成本增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产业发展面临很大的困难。
这种巨大的差异,促使产业转移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资源,鼓励企业进行产业转移,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长三角地区的优势长三角地区拥有较为发达的现代产业体系、成熟的生产能力、完善的物流体系、高效的市场体系和稳定的政治环境。
同时,该地区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作为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区域,长三角紧邻港口,并且在物流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
基于这些优势,各个地区在长三角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动力非常强大。
而长三角地区本身也正在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
三、如何高质量建设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集聚区1、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区域,所有地方和产业部门都应增加投资,并以高质量和高效率相关产业作为投资的重点。
2、健全产业政策体系。
大力实施政策创新,出台鼓励发展具有区域自身特色的战略产业政策,并适时调整和完善,让政策的支持力度更加精准、高效。
3、围绕产业集群发展,完善配套服务设施。
除企业的发展外,相应的市场服务,政策支持,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也应同时跟进,构建智慧型、绿色型、现代化的全要素支撑服务平台。
长三角地区服务业集聚特征及空间格局
第40卷第2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2月Vol.40No.2JournalofSouthwestChina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Feb.2015DOI:10.13718/j.cnki.xsxb.2015.02.009长三角地区服务业集聚特征及空间格局①康概,申玉铭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100048摘要:经济活动最重要的地理特征之一是产业集聚,而服务业比制造业更具空间集聚效应.运用Theil系数、空间基尼系数、赫芬达尔系数以及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及其典型行业集聚特征和空间格局.结果表明:2003-2010年长三角服务业空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在逐步缩小,不同类型地区对差异有不同的贡献率;区域集聚程度由大到小为房地产业,流通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呈现倒“U”型变化;行业集中度由大到小为房地产业,流通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表现为波动性上升趋势;服务业表现出空间正相关性,高值集聚显著主要集中在上海地区,集聚水平低的地区主要在南部区.并基于测度结果提出了一些优化调控建议.关键词:服务业;集聚;空间格局;长三角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5471(2015)2004509伴随产业结构不断软化和优化,世界经济呈现“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趋势,服务业从制造业中逐渐分离,成为策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战略性地位[1-2].服务业集聚现象已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并比工业更依赖于本地市场容量,也呈现更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在全球经济服务化趋势增强的背景下,中国城市正向服务经济迈进,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逐渐成为影响城市空间重构和功能提升的重要力量[3].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增长最迅速、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区域之一,在枟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枠的区域战略目标定位下,其正向着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迈进.以服务业集聚为主导推进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是优化其经济结构和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国内外对服务业集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①研究服务业集聚的空间格局.Gillespie等和Cof‐fey等对英国和加拿大进行的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高度集中在大都市区[4-5].之后伴随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生产性服务业又呈现从中心区向外扩展的趋势,使大都市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出现多中心的空间结构[6-7].在国内,林彰平等发现转型期广州市金融服务业在向中心区集聚时也向城市新区扩散,由单中心集聚转变为“中心区多点集聚”的空间格局[8];邱灵等的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分布空间呈显著的关联性,流通、信息、商务和科技服务相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一致性较高,流通、商务和科技服务之间以及信息与科技服务之间的空间集聚一致性较高[9].②对服务业空间集聚成因的讨论.Illeris的解释是“面对面接触”,生产性服务要求企业、客户间有直接接触和联系,而人的运输成本是最贵的,因而接近客①收稿日期:2014052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107).作者简介:康概(1986),男,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发展与调控的研究.通信作者:申玉铭,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64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ttp://xbbjb.swu.cn第40卷户的需求使生产性服务业高度集中在大都市区以节约交易成本[10].但信息技术进步带来的现代通信手段导致很多情况下生产性服务业和客户之间的距离并不是很重要.后来的研究更愿意将其解释为信息交流的便捷以及创新的可能[11].大城市拥有各种大量的资源、机构、科研院所、大众媒体,生产性服务业可以及时了解、获取市场信息;及时把握周围环境的变化,创新也就更容易产生.国内的蒋三庚等结合产业集群相关理论提出外部经济性、范围经济和创新效应是现代服务业在大都市集群的原因[12];钟韵等从根植性、网络性和创新性3个经济特性对中央商务区(CBD)、高新科技园、文化创意产业园3类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培育管理机制进行了分析[13].③服务业集聚特征的研究.Hutton,Coffey等对温哥华、蒙特利尔的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主要集中在CBD,总体上呈现中心性、专业化的空间集聚特征[14-15].但Airoldi,Agu‐ilera等对首尔、里昂的研究发现,不同类型或不同功能的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态势存在明显差异[16-17].此外,胡霞等研究了我国城市服务业集聚水平,显示我国城市服务业的产业集聚特征强度高于工业,并且这种集聚强度与行业的社会性质相关[18];金荣学等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现代服务业集聚的资本存量与GDP的长期协整关系进行了研究,现代服务业集聚度对经济发展有呈阶梯状分布的正向促进作用[19].总体来看,服务业在空间上尤其是在大都市中表现为明显集聚特征;影响其集聚的因素也呈现多样化;此外,不同服务业行业的集聚水平也有所差异.局限于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国内对服务业空间集聚研究相对不足.选择研究区域的尺度大都为全国、大都市,而以区域为对象的服务业空间集聚系统研究相对缺乏;研究对象也以生产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或某一服务业部门居多.这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相继出台服务业发展规划及政策的需求不相适应.鉴于此,本文选取长三角地区,借鉴一般产业集聚较为成熟的测度方法,对不同服务业空间集聚进行定量测度,试图系统地分析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整体状况及典型行业特征,旨在为服务业集聚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参考.1数据与研究方法1.1研究地域界定长三角是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以不到全国3%的国土面积实现了25%以上的经济产出.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基础,以服务业为主导促进经济增长是其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竞争力提出的重要途径[20].根据国务院枟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枠中对长三角地区范围的界定,本文研究所涉及的地域囊括上海、江苏、浙江2省1市的25个城市.并参照枟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枠将其划分为一核两翼区、中心区、核心区、外围区4类区域(表1).表1长三角地区类型划分区域类型所属城市一核两翼区上海、南京、杭州中心区苏州、无锡、宁波核心区泰州、扬州、镇江、南通、常州、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外围区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衢州、金华、丽水、温州1.2数据处理本文数据主要来自枟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枠(2004-2012年)、枟第三产业统计年鉴枠及长三角地区江苏省、浙江省、25个城市相关年份统计年鉴和经济年鉴.采集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增加值以及服务业内部典型行业就业人数等指标作为本文分析对象.并抽取流通业(即交运仓储邮政)、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作为典型服务业进行讨论.1.3 研究方法不同的服务业空间集聚测度方法有适合各自的尺度和内涵.首先使用Theil系数分解讨论区域、类型区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差异.由于服务业空间集聚应分别考虑区域集聚和产业集中,故分别选取空间基尼系数、赫芬达尔系数测度地域不均衡性和产业集中度.此外,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在区县尺度进行服务业空间集聚结构辨识.1.3.1 Theil系数Theil系数是测度区域差异的重要指标,常用作分析区域之间和内部的差异.其公式为T=Tb+∑ni=1SiS×TwiTb=∑ni=1SiS×lgSi/SPi/PTwi=∑ni=1SjSi×lgSj/SiPj/Pi 其中,i表示长三角地区中的某类型区;j表示i类型区中某城市;T为区域总体差异程度;Tb为4个类型区之间差异程度;Twi为i类型区内部差异程度;S表示服务业增加值;P表示人口总量.该数值越大表明区域间不均衡程度越大,反之则越小.1.3.2 空间基尼系数空间基尼系数(G)是参考洛伦茨曲线建立的判断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常用来度量行业区域集聚程度,其计算公式为G=∑ni=1(Si-Xi)2 其中,Si是i城市某类服务业就业人数占背景区域该类服务业就业人数的比重,Xi是该城市服务业总就业人数占背景区域服务业总就业人数的比重.空间基尼系数的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其数值越大表明行业区域集聚程度越高.1.3.3 赫芬达尔系数赫芬达尔系数(H)是产业经济学中测量产业集中度的综合系数.其表达式为H=∑ni=1XiT2 其中,Xi为第i城市某类服务业的就业人数,T为各城市该类服务业就业人数总和,n为城市数量.一般认为,H系数越大则产业集中度越高;反之,H系数越小则产业集中度越低.1.3.4 空间自相关全局空间自相关用来描述区域单元某种现象的整体分布状况,以判断其在空间上是否具有集聚性,常用的检验统计量有Geary摧s和Moran摧sI.本文采用Moran系数,并通过属性值的相对大小判断聚集程度高低.其公式为GlobalMoran摧sI=∑ni=1∑nj=1Wij(Xi-珡X)(Xj-珡X)S2∑ni=1∑nj=1Wij S2=1n∑ni=1(Xi-珡X);珡X=1n∑ji=1Xi;Xi,Xj分别表示某属性特征X在空间单元i和j上的观测值(本文为各县域单元的服务业增加值);Wij为采用邻近标准构建的空间权重矩阵.GlobalMoran摧sI的取值范74第2期 康 概,等:长三角地区服务业集聚特征及空间格局围介于-1到1之间,因而通过I值可以直接判断区域产业的集聚水平.局部空间自相关是度量局部空间单元相对于整体研究范围空间自相关的影响程度,其公式为localmoran摧sI=n(Xi-珡X)∑nj=1Wij(Xj-珡X)∑i-1(Xi-珡X)2 n为空间单元数量;Xi,Xj分别表示某属性特征X在空间单元i和j上的观测值;Wij为空间权重矩阵.2 综合测度分析2.1 服务业发展空间差异显著,呈下降趋势采用Theil系数测算2003-2011年间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计算结果表明(图1),在2003年之后的近10年间,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发展总体差异、4大类型区间的差异均呈下降趋势,分别从2003年的0.0974,0.0833下降为2011年的0.0689,0.0603,说明区域内总体差异和类型区间的差异在逐步缩小,并且差异缩小的幅度还比较大.此外,各类型区内部除了中心区内部服务业发展差异水平总体增大以外,其余3个类型区内部差异在逐步缩小.其中,中心区Theil系数由2003年的0.0027上升为2009年的0.0101;一核两翼区、核心区、外围区差异从0.0047,0.0227和0.0423降到2011年的0.0001,0.0161和0.0161,以一核两翼区差异缩小程度最大.T,Tb,Tb1,Tb2,Tb3和Tb4分别代表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发展的总体差异、类型区间差异、一核两翼区内差异、中心区内差异、核心区内差异、外围区差异.图1 2003-2011年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发展Theil系数进一步分析类型区之间差异、各类型区内部差异对区域服务业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图2).结果表明:类型区之间的服务业差异对区域总体差异的贡献程度要远高于各类型区内部差异的贡献,每年的贡献率均超过85%.在各类型区内部差异中,外围区城市间服务业差异对区域总体差异的变化影响最大,其次是核心区,历年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8%,4.5%.这是由于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区域内部经济一体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并且各地政府高度重视当地服务业发展,因而服务业在区域内总体差异呈减小趋势.但类型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明显差距,城市规模等级结构显著,尤其是一核两翼的上海、南京、杭州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都要远强于其他城市,导致了类型区间的服务业差异贡献是区域差异最主要的来源.84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ttp://xbbjb.swu.cn 第40卷图2 2003-2011年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发展总体差异的贡献率2.2 集聚程度分析2.2.1 服务业整体集聚水平不断增强通过空间基尼系数对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及内部典型行业的区域集聚程度进行测度(图3).结果表明,服务业整体区域集聚水平在动态上集聚处于不断增强态势,空间基尼系数最低的2003年为0.0009,最高的2006年为0.0060.进一步分行业讨论,在历年平均值上区域集聚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房地产业,流通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空间基尼系数平均值最高的房地产业平均值为0.0226,最低的金融业为0.0034.从动态上来看,房地产业、住宿餐饮业区域集聚程度在波动中有所降低,从2003年的0.0262,0.0123变为2011年的0.0222,0.0116.流通业、金融业在波动起伏中的区域集聚程度有所提升,分别由2003年的0.0162,0.0011上升至2011年的0.0224,0.0044.而批发零售业则呈大致倒“U”型变化,空间基尼系数从2003年的0.0026升至2005年的0.05942后变为2011年的0.0133.图3 2003-2011年长三角地区典型服务业空间基尼系数2.2.2 服务业行业集中度在逐步上升基于赫芬达尔系数对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及其典型行业的产业集中程度进行测度(图4).从服务业整体上看,行业集中度在波动的基础上呈增强趋势,赫芬达尔系数从2003年的0.1014增加到2005年的0.1349之后开始逐渐下滑至2011年的0.1088.2003-2011年间其行业集中程度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房地产业,流通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其中赫芬达尔系数最高的房地产业平均值为0.19674,最低的金融业为0.11449.从动态上看,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集中度是在较强波动中呈上升趋势,从2003年的0.15237,0.12361涨到了2011年的0.20326,0.19978.流通业、金融业、住宿餐饮业的集中度则是在平缓的波动中表现为增长趋势,分别从2003年的0.17659,0.10126和0.15237上升到2011年的0.19679,0.12646和0.19235.94第2期 康 概,等:长三角地区服务业集聚特征及空间格局图4 2003-2011年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典型行业赫芬达尔系数以上测度表明长三角地区服务业的区域集聚度和行业集中度在不断上升,并且其内部行业存在明显差异.这是因为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带动了土地高度集约利用,从而使房地产业在区域中成为了集聚程度最高的服务业.其地处我国沿海经济带和沿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区位优势及基础设施优势显著,拥有上海港、嘉兴港、舟山港等大批港口和发达的铁路、陆路、航空相互配套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因而流通业在区域中集聚态势明显.此外,相对发达的经济水平和高的人口密度带动了住宿餐饮、批发零售这些满足居民物质消费的传统服务业呈现一定集聚态势.值得注意的是,金融业相比其他典型服务业集聚水平最低,这可能是由于本文基础数据为从业人员数,而金融网点基于各地相对分散的布局及网点从业人数大体相当导致测算出的集聚程度不高.2.3 空间关联性显著,冷热点区分异基于县域尺度对长三角地区2003-2011年服务业增加值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表4).计算表明,其Moran’sI指数结果均为正值,并且全部通过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由此可以认为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呈现显著的空间关联性,即服务业增加值表现出显著的低密度区与低密度区邻近、高密度区与高密度区邻近的集聚态势.从时间序列上看,长三角服务业增加值空间关联性在总体呈上升趋势的基础上存在较为明显波动.Moran’sI由2003年的0.3229在波动中增长至2011年的0.3403,最低和最高值分别为2005年、2008年的0.2871和0.4138.表2 2003-2011年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县域尺度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年 份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Z检验6.5782倡倡倡7.3450倡倡倡7.0288倡倡倡7.8196倡倡倡7.6737倡倡倡 年 份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Moran’sI0.41380.39390.31320.3403Z检验7.6436倡倡倡7.2459倡倡倡5.7408倡倡倡6.3683倡倡倡 注:倡倡倡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1.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抽取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2011年,2003-2011年服务业平均增加值计算Getis‐OrdGi倡统计量,并由高到低分为4类:热点区、次热点区、次冷点区和冷点区,得到其空间集聚热点区图(图5).结果表明,2003-2011年间长三角地区服务业集聚空间格局在动态上变化不大,主要的热点区是上海和苏州的部分区县,在个别年份杭州也有区县位列服务业集聚热点区,并在此基础上以上海、苏州地区向周围辐射分布.这说明在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发展中,上海、苏州是其核心地区.次热点区大都围绕在主要热点区周围,主要是苏州、南通、宁波、绍兴、南京,北部和南部零星分布的有徐州、连云港、台州、温州的部分区县.可见热点区和次热点区大致对应了一核两翼、中05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ttp://xbbjb.swu.cn 第40卷心区,这是因为它们在长三角中经济处于明显优势,因而服务业在其区间集聚明显,也符合了规划中对其的定位.次冷点区和冷点区则分别主要连片分布于区域的北部和南部,部分地区零星交织.较为稳定的次冷点区有盐城、宿迁、舟山、绍兴等城市的区县;冷点区则常有丽水、衢州、淮安、嘉兴的区县.由此来看,在次冷点区和冷点区中,核心区和外围区的城市区分不是特别明显,相互交织程度较高,这是由于核心区、外围区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不高,服务业集聚程度较弱,因而在今后还有很大上升空间.图5 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多年份及2003-2011年平均值集聚热点图3 优化服务业空间集聚建议以枟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枠的实施为契机,通过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各城市应因地制宜地统筹服务业集聚与扩散,力争区位模式逐渐转型为“一核九带”的空间发展,实现城市间扁平化的产业链协作分工.各城市应规划协调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类型,避免产业雷同和重复建设,以错位发展实现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促进产业集群形成.基于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特征,应当规划建设区域层面的服务业集聚功能区并关注其内部行业发展的异质性.一核两翼区的上海、南京、杭州应成为具有全国乃至亚太地区有影响力的技术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城市,上海应重点发展金融、航运(流通)业等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亚太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南京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文化旅游等,定位于长三角北部服务业中心;杭州着重发展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定位于长三角南部的服务业中心.中心区的苏州、无锡、宁波具有一定程度的经济发展水平,苏州重点发展流通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以及休闲旅游等服务业;无锡着重发展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服务业;宁波着重发展流通服务、商务服务等服务业.处于苏北和浙西南等地的核心区和外围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则主要立足于改造提升现有的传统服务业,并加快建设具有其15第2期 康 概,等:长三角地区服务业集聚特征及空间格局25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ttp://xbbjb.swu.cn第40卷各自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4结论与讨论通过上文对长三角地区2003-2011年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差异分解、集聚测度和空间结构辨识,主要得到以下结论:①长三角地区服务业总体上和各类型区之间存在显著空间差异,但差异呈现出减小趋势.此外,类型区之间的服务业差异对区域总体差异的贡献程度要远远强于各类型区内部差异,在各类型区内部差异中,外围区城市间服务业差异对区域总体差异的变化影响最大,其次是核心区,一核两翼区和中心区的影响较弱.②从服务业集聚度上来看,区域集聚度和产业集中度都在不断提高.区域集聚度内部行业由大到小依次为房地产业,流通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并呈现波动和倒“U”型变化.产业集中度内部行业由大到小依次为房地产业,流通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呈波动和上升趋势.③长三角地区服务业表现出空间正相关性,服务业发展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聚分布,冷热点区整体空间格局相对稳定,个别地区变动较大,服务业集聚空间格局以上海地区为主要集聚地,南部丽水、衢州、嘉兴的部分区县集聚水平最弱.核心区、外围区城市服务业尚待继续提升.④各城市应根据已有的集聚特点和空间关联,结合各自资源禀赋、区位以及市场状况等内外部条件,引导其在城市群范围内优化配置、合理布局,实现各市业态的分工协作和错位集聚.参考文献:[1]管驰明,高雅娜.我国城市服务业集聚程度及其区域差异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18(2):108-113.[2]申玉铭,邱灵,任旺兵,等.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与空间差异研究[J].人文地理,2007,22(6):1-5.[3]阎小培,许学强.广州城市基本—非基本经济活动的变化分析———兼释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理论[J].地理学报,1999,54(4):299-308.[4]GILLESPIEAE,GREENAE.TheChangingGeographyofProducerServicesEmploymentinBritain1RegionalStudies[J].1987,21(5):397-411.[5]COFFEYWJ,MCRAEJJ.ServiceIndustriesinRegionalDevelopment[M].MontReal:InstituteforResearchonPub‐licPolicy,1990.[6]LONGCORETR,RASESPW.InformationTechnologyandDowntownRe‐Structuring:theCaseofNewYorkCity’sFinancialDistrict[J].UrbanGeography,1996,17(4):354-372.[7]FORSTALLRL,GREENERP.DefiningJobConcentrations:theLosAngelesCase[J].UrbanGeography,1997,18(8):705-739.[8]林彰平,闫小培.转型期广州市金融服务业的空间格局变动[J].地理学报,2006,61(8):818-828.[9]邱灵,方创琳.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综合测度[J].地理研究,2013,32(1):99-110.[10]ILLERISS.TheServiceEconomy:AGeographyApproach[M].Chichester:JohnWiley&Sons,1996:122-115.[11]PORTERM.TheCompetitiveAdvantageofNations[M].London:Macmillan,1990:54-56.[12]蒋三庚.现代服务业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13]钟韵,刘微.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经济特性及其启示[J].热带地理,2012,32(5):515-520,574.[14]HUTTONTA,LEYDLOCATION,linkages,andlabor:TheDowntownComplexofCorporateActivitiesinaMediumSizecity,Vancouver,BritishColumbia[J].EconomicGeography,1987,63(2):126-141.[15]COFFEYWJ,DROLETR,POLESEM.TheIntrametropolitanLocationofHighOrderServices:Patterns,FactorsandMobilityinMontreal[J].PapersinRegionalScience,1996,75(3):293-323.[16]AIROLDIA,JANETTIGB,GAMBARDELLAA,etal.TheImpactofUrbanStructureontheLocationofProducerServices[J].TheServiceIndustriesJournal,1997,17(1):91-114.[17]AGUILERAA.ServicesRelationship,MarketAreaandtheIntrametropolitanLocationofBusinessServices[J].TheServiceIndustriesJournal,2003,23(1):43-58.[18]胡 霞.产业特性与中国城市服务业集聚程度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09,20(2):56-58.[19]金荣学,许广月.现代服务业集聚效应与经济发展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政研究,2009,30(11):14-15.[20]魏守华,韩晨霞.长三角服务业的增长差异:基于份额———偏离分析法[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24-30.OnSpatialCharacteristicsofServiceAgglomerationinYangtzeRiverDeltaRegionKANG Gai, SHENYu‐mingCollegeofResourceEnvironmentandTourism,Capital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048,ChinaAbstract:Themostimportantgeographicalfeaturesofeconomicactivityisindustrialconcentration,andserviceindustryhasmoreagglomerationeffectthanmanufacturing.MainlybasedonusingTheil‐coeffi‐cient,SpatialGini‐coefficient,Herfindahlcoefficient,Spatialautocorrelationandothermethodsandindi‐cators,inthisarticlethemodelhasbeenmeasuredoflocalitydistribution,theindustrialcharacteristics,thespecializedrateofserviceindustryineachcityofthisregionfrom2003to2011.Theanalysisresultsindi‐catethattheservicesspaceofYangtzeriverdeltaexistssignificantdifferencebutgraduallynarrowed,anddifferenttypesofregionaldifferenceshavedifferentcontributionrate;inregionalcluster,realestatein‐dustry>circulation>wholesaleandretail>accommodationcatering>finance,presenttheinverted“U”typechange;inindustryconcentration,realestateindustry>circulation>accommodationcatering>wholesaleandretail>finance,characterizedbyvolatilityrisingtrend;servicesspaceshowedpositivecorre‐lation,whilehighvalueagglomerationaremainlyconcentratedinShanghaiarea,lowlevelofagglomera‐tionareasaremainlyinthesouthernarea.Finally,someoptimizationadjustmentsuggestionareputfor‐ward.Keywords:serviceindustry;agglomeration;spatialcharacteristics;YangtzeRiverDelta责任编辑 周仁惠 35第2期 康 概,等:长三角地区服务业集聚特征及空间格局长三角地区服务业集聚特征及空间格局作者:康概, 申玉铭, KANG Gai, SHEN Yu-ming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100048刊名: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015(2)引用本文格式:康概.申玉铭.KANG Gai.SHEN Yu-ming长三角地区服务业集聚特征及空间格局[期刊论文]-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2)。
长三角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District economy | 区域经济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44长三角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李玉梅 纪文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南京 210044摘要: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同时也是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突破口。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带,高端装备制造业在此地区的发展相较于国内其余地区最为成熟。
本文通过分析长三角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特征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成因,最后提出解决长三角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问题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高端装备制造业;长三角地区;回归分析;措施对策目前,我国正处于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过渡的关键阶段,而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业则成为首要任务。
我国在2012年发布《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5年发布《中国制造2025》,将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途径。
由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三地区构成的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经济总量最大的地区,同时,它也是国内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开发和生产基地,在国内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包括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在内比较完整的装备制造产业链。
高端装备制造业可以说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特色概念,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定义为: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这五个重点发展领域。
高端装备制造业中的“高端”两字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第一,高附加值,它处于制造业价值链的顶端;第二,高技术含量,它综合运用了多领域和多学科的尖端科技;第三,高产业关联度,装备制造业为整个经济部门提供了生产所需的机器设备和技术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业则是装备制造业的关键核心部位,综合运用高、精、尖技术生产先进设备,极大提高了各个行业的生产效率,具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情况和产业布局
一、长三角招商地图研究方法:基于产业转移是目前我国产业的主要趋势,我们将研究长三角五大一、二线城市即: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宁波哪些产业面临转移出去,这些产业都分布在该城市哪些区域(园区),作为这个城市产业地产商未来做异地产业地产项目的招商客户地图。
同时我们结合了工信部发布的《2017年长江经济带五大产业集群及产业转移指南》,指南指出长江经济带将重点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家电、纺织服装等世界级制造业集群,构建“一轴一带、五圈五群”产业发展格局。
指南里列出了各地区承接五大产业集群转移的主要载体及优先承接方向。
1.上海产业地产招商地图据上海统计局发布的上海产业转移情况介绍,上海外移产业逐渐呈现分化趋势,并对应两种截然不同的转移方式。
从转移类型上看,上海对外转移项目逐渐分化出两种不同类型,一类是集中在具备空间布局能力、自主创新实力、价值链延伸要求的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行业或企业,以汽车、精品钢材等行业为代表;而另一类则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环境损耗型产业,以电子信息制造业、纺织业、小钢铁、小化工、铅蓄电池等行业为代表。
上海对外产业转移的行业有:电子信息、汽车和钢铁,以及政府推动“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产业项目淘汰或转移:金属加工制品和四大工艺、传统机械、纺织印染和服装、化工和危化。
上海产业地产招商地图▼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搜集整理2.南京的产业地产招商地图近年来,南京陆续出台了“江南绕城公路以内工业生产企业全部退出”“四大片区区域工业项目限批”“化工类项目投资不低于2亿元且全部进入南京化工园”等严格的项目准入政策,并重点推进了高世代液晶面板、中新科技岛等产业转型项目,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南京产业地产招商地图▼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搜集整理杭州的产业主要分布在: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建德经济开发区、临安经济开发区、淳安经济开发区、桐庐经济开发区、富阳经济开发,余杭经济开发区杭州产业地产招商地图▼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搜集整理苏州产业地产招商地图▼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搜集整理5.宁波的产业地产招商地图宁波产业地产招商地图▼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搜集整理二、长三角产业地产商的城市进入选择研究方法:我们将研究长三角的主要产业转移都转移到哪些城市,这些城市即为产业地产商未来项目布局的城市进入选择地。
产业分布、产业集聚和地区经济增长: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
产业分布、产业集聚和地区经济增长: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产业分布、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以中国制造业为例进行深入分析。
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集聚现象日益显著,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从产业分布和产业集聚的角度出发,通过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式,揭示中国制造业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以期为政策制定和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将对产业分布和产业集聚的概念进行界定,并阐述它们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此基础上,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分析产业分布和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为后续的实证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本文将利用中国制造业的相关数据,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检验产业分布和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具体而言,将选取适当的指标,构建计量模型,并运用面板数据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分析,揭示中国制造业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实际作用及其差异。
本文将对实证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通过对产业分布和产业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的深入研究,为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推动地区经济增长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的研究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二、产业分布与地区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产业分布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
产业分布指的是不同产业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和集聚情况,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资源禀赋、政策环境、市场需求等。
而地区经济增长则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通常通过GDP增长率等指标来衡量。
从理论上看,产业分布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产业分布的优化可以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当某一地区能够吸引和集聚优势产业时,这些产业会带动当地就业、投资和消费的增加,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也会反过来影响产业分布。
随着经济的增长,地区的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等条件会得到改善,进一步吸引更多产业入驻,形成良性循环。
长三角产业结构的变化
长三角产业结构的变化
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经历了从传统工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
在过去,长三角地区以制造业为主导,特别是以纺织、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
这些产业在当时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为地区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从1990年代开始,长三角地
区逐渐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金融、贸易、物流、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逐渐崛起并迅速发展。
上海的浦东新区更是成为了国际商业和金融中心。
此外,长三角地区还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包括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为地区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长三角地区也注重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
总的来说,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从传统工业向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变。
这种变化有助于推动地区经济的升级和转型,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长三角城市群高技术产业集聚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Vol.38No.06Mar.2021第38卷第6期2021年3月科技进步与对策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长三角城市群高技术产业集聚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徐丹,于渤(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摘 要: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利用2010 — 2018年26个城市面板数据,对城市群内各城市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测度,进一步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探究长三角城市群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创新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并考察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外商直接投资两个环境变量如何通过长三角城市群 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创新产出产生直接影响,以及在空间溢出过程中如何发挥调节效应。
结果发现:各城市创新活动存在明显正向关联;城市高技术产业集聚对本城市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直接促进作用,而对邻 近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外商直接投资在长三角城市群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创新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中均发挥显著调节作用。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集聚;空间溢出;城市创新;长三角城市群DOI : 10. 6049/kjjbydc. 2020090195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F127. 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348(2021)06-0029-09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 of High-tech Industries Agglomeration in City Cluster of the Yangtze DeltaXu Dan, Yu Bo(School of Management ,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China)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take 26 cities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s as research objects. The paneldata of these cities from 2010 to 2018 are used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high-tech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of cities. Moreo ver ,the direct and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 of high-tech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on city innov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Delta are explored based on the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s. In addition,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urban economic develop ment level and FDI could also be investigated. The following three points are shown in this paper : there is significant posi 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novation activities of each city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 urban high-tech industrial ag glomeration promote innovation output of city conspicuously, however, th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of high-tech industrialagglomeration on neighboring cities is evidently negative ; both the level of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play remarkable roles in the direct and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 of high-tech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on urbaninnov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Key Words : High-Tech Industries Agglomeration ; Spatial Spillover ;City Innovation ; Yangtze River Urban Agglomerations0引言在科技创新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的全球背景下,我 国经济转型升级必须更加依靠创新。
长三角地区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研究
长三角地区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研究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也是传统制造业比较发达的区域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制造业的不断变革,传统制造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长三角地区的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找到适合当地的转型升级路径和策略。
本文将围绕长三角地区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长三角地区传统制造业现状分析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苏省,这三个地方都是我国传统制造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尤其以浙江和江苏的制造业发展最为突出。
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加剧,长三角地区的传统制造业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在产业结构上,长三角地区的传统制造业依然以轻工业和重工业为主,虽然在汽车、电子、纺织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整体上还是面临技术更新不足、产品升级缓慢的问题。
在市场竞争上,长三角地区的传统制造业与全球市场已经紧密相连,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需要更加高效的生产模式和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在人才储备上,虽然长三角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但在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人才储备依然不足,这也制约了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二、长三角地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和方向在面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挑战时,长三角地区也有一些动力和方向可以借鉴和发展。
长三角地区在政策支持上具有一定优势,地方政府对于传统产业升级和转型有一些支持政策,例如工业4.0政策和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
在技术创新上,长三角地区拥有一些优秀的企业和科研机构,一些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较强的企业也为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市场需求上,长三角地区的消费升级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扩大也为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动力和方向。
基于以上分析,长三角地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和方向主要包括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三个方面。
政策支持是制度保障,技术创新是核心推动,市场需求是引领导向。
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业一直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而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中心区域,长江三角洲地区一直是国内外企业投资的热门区域。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
本文将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发展的现状,探究其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为该地区的制造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现状分析1. 优势明显,但存在问题长江三角洲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核心区,拥有良好的区位、交通、人力资源等发展基础。
该地区的制造业以轻工业为主,尤其是纺织服装、电子电器、机械设备等领域表现突出。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占全国的比重近三成,并且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但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也存在不少问题,如经济结构单一、环保压力大、劳动力成本上升等,这些问题对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2. 发展动力有所降低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增速逐渐放缓。
其中,众所周知,在当前的技术竞争环境下,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问题已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所在。
而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主要发展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也受到了技术创新方面的挑战。
3. 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当前,中国的制造业企业面临来自国际市场的巨大压力,竞争已经变得日益激烈。
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区域经济的差异性,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较为薄弱。
这既是由于传统产业的过度扩张所引起的产能过剩和价格战等问题,也是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以及营销策略等方面的不足所造成的。
二、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发展对策研究在当前的情况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企业需要面对诸多挑战,同时又需要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科学的规划和战略安排。
因此,下面从四个方面提出对策:1. 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必须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基础
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面临的新挑战(一)国家区域政策导向转变的挑战加入WTO后,我国区域政策的“空间干预”倾向日益淡化,代之以“空间中性”为主、“空间干预”为辅的政策导向。
“空间干预”是指针对特定地方的干预政策,在国外通常以扶持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化为主要目的,在我国改革开放后普遍应用于培育空间增长极和激励沿海地区的工业化快速发展方面。
“空间中性”的观点则强调,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的一体化互动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一体化的基石应该是不考虑空间因素的制度。
“空间中性”政策也被视为基于人员的政策,该政策代表了一种最有效地增强效率、保证享有平等发展机会以及改善个人生活水平的最优方法。
尽管关于两类政策的优劣始终存在着争议,但是充分和客观考量地区发展的现实需要,全面审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给区域经济关系带来的影响,是政策取舍的关键所在。
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演进中,“空间中性”的政策转向有迹可循,在局部的、外缘空间的“点”和开放的、全局空间中都有所体现。
在“点”的层面,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安徽在2010年出台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被纳入泛长三角的广域范围,符合长三角区域整体商务成本上升的产业外迁需求,同时安徽省的劳动力要素的比较优势也能够就近得到充分利用。
相较于“空间干预”政策,“空间中性”的区域政策更加尊重市场选择的结果。
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泛长三角区域经历了由空间发展不平衡到趋平衡的态势。
如何顺应这种趋平衡态势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是实施“空间中性”区域政策的初衷。
当然,即便是在“空间中性”的政策导向下,也不排除更小的地理尺度仍然可能追求效率优先,采取“空间干预”的发展策略,在特定的地区集聚有限的资源、承担特定的任务。
例如,在被纳入泛长三角区域范围的第二年(即2011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就印发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开发园区发展规划纲要》。
某种程度上讲,“空间干预”的区域政策所具有的灵活性,恰恰为逐步落实“空间中性”的区域政策,提供了相对优选的策略和方案。
现代服务业的集聚_扩散效应与城市功能转型分析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重心动态演变及区域发展差异分析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重心动态演变及区域发展差异分析白雪【摘要】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continues to accelerate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but there is a big gap in development between cities. This paper,by employ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economic gravity center,calculates the location,direction and distance of the economic gravity center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from 1982 to 2013. Then the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combining with indexes,such as the relative spee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skewness coefficient,etc.,discusses the causes of difference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prospects for the 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发展持续加快,但各城市之间也产生了较大的发展差距。
空间外溢与区域经济增长趋同基于长江三角洲的案例分析
空间外溢与区域经济增长趋同基于长江三角洲的案例分析一、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格局日益受到关注。
空间外溢效应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日益显著。
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其空间外溢效应与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文旨在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案例分析,深入探究空间外溢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以期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本文将简要介绍空间外溢效应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经济学中的理论背景。
接着,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分析该地区空间外溢效应的形成机制和特点。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运用相关数据和统计方法,实证分析空间外溢效应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该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趋势。
本文将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提出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 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空间外溢现象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空间外溢,指的是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扩散和互动,对邻近地区产生非直接的影响。
这种现象在地理位置相邻、经济联系紧密的区域尤为明显,如长江三角洲地区。
长江三角洲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和成熟的区域之一,其内部城市间的经济联系紧密,空间外溢效应显著。
在此背景下,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空间外溢与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从理论层面看,这有助于深化对空间外溢效应的理解,揭示其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丰富和完善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从实践层面看,这有助于指导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其他类似区域的经济发展策略制定,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空间外溢现象,探讨其与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关系,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这不仅有助于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也对其他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制造业集聚:企业规模异质性视野的分析与实证
规模经济优势
大型企业通过制造业集聚更能发 挥其规模经济优势,降低成本,
提高市场占有率。
创新活力
中小型企业在集聚区域中更容易获 取创新资源,展现较高的创新活力 ,实现企业绩效突破。
合作与竞争
不同规模企业在制造业集聚区域中 既有合作又有竞争,这种互动关系 有助于激发企业活力,提升整体行 业绩效。
05
结论与政策建议
强化产业政策支持,培育优质企业
加大对制造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制造业转型 升级,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企业。
对企业规模异质性的管理策略建议
鼓励企业间合作,实现协同发展
不同规模企业应积极寻求合作伙伴,通过资源共享、技术合作等方式实现协同发 展,提升整体竞争力。
中小企业应注重专业化发展,发挥自身优势
研究方法和框架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综述、实证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 ,综合运用经济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理论。
理论构建:梳理相关理论,构建企业规模异质性与制造 业集聚关系的理论框架。
案例研究:选择典型地区和企业,深入剖析企业规模异 质性在制造业集聚中的具体作用。
研究框架
实证分析:运用统计数据和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企业规 模异质性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
测度方法
首先,计算每个地区内不同规模企业的数量与产值占比;其次,利用泰尔指数 公式计算地区内企业规模的异质性;最后,对计算结果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便 于跨地区比较。
集聚程度与企业规模异质性的关系分析
集聚程度的测度
关系分析方法
研究采用空间基尼系数(Spatial Gini Coefficient)来测度制造业的 集聚程度。该系数能够反映企业在地 理空间上的分布集中程度。
企业规模异质性的理论解释
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创意产业发展趋势及效应分析
摘要:创意经济是全球进入新经济时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推崇个人创造力与智慧、推崇创新,强调基于个人创造力的文化艺术与科技创新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作用的新经济。
创意产业发展的质与量已经成为圆员世纪衡量一国或城市综合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志之一。
然而较高新技术、交通网络、信息网络等对城市群影响,创意产业作用于城市群的哪些方面、影响程度如何尚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而这恰是创意时代城市群竞争优势持续提升的重要理论和城市产业政策实践难点。
以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员远城市)为研究对象,从创意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综合测度视角研判长三角城市群创意产业发展趋势:(员)梳理国内外研究阐明了创意产业的空间性,由此糅合城市体系理论与创意阶层理论构建创意城市体系,并从其核心组分“创意环境、创意能力、创意活力”构建测度城市群创意产业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圆)采用长三角员远城市圆园园缘、圆园园怨年度统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判识出影响城市群创意产业发展主要因素:城市便利性、创意阶层的规模与质量、创意产业的经济基础与经济投入强度、城市休闲设施,且前猿者影响程度较大;(猿)采用层次聚类法综合测度创意产业影响因素,发现长三角各城市创意产业发展水平迅速上升、城际差距缩小,且创意产业影响长三角城市群演进趋势虽弱但已初现,即以创意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综合指数观察长三角城市位序原规模,上海仍位于首位,但第圆层级中却多了苏州,第猿层级却呈现无锡、镇江、泰州、常州优于宁波、扬州的格局。
关键词:创意产业长江三角洲城市创意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创意城市体系马仁锋(1979-),男,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经济地理与城市空间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源员猿园员员员园,源员圆猿园远猿圆,苑员圆园猿员园愿);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员猿再允悦苑怨园员园苑,员员再允悦苑怨园圆缘远,员员再允悦苑怨园员愿愿);浙江省哲社基金项目(员圆允阅匀再员园在,员猿允阅匀再园员在,员员允悦郧蕴员猿再月)圆园世纪怨园年代来伴随世界新经济快速发展,全球主要大城市不仅形成了以服务经济主导的产业结构,而且在特定地点兴起了基于人脑创意力的产业,被《悦则藻葬贼蚤增藻晕葬贼蚤燥灶: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创意产业发展趋势及效应分析马仁锋58窑窑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创意产业发展趋势及效应分析悦燥皂皂燥灶憎藻葬造贼澡悦怎造贼怎则葬造孕燥造蚤糟赠》(员怨怨源)和《悦则藻葬贼蚤增藻陨灶凿怎泽贼则蚤藻泽酝葬责责蚤灶早阅燥糟怎皂藻灶贼员怨怨愿》界定为“创意产业(悦则藻葬贼蚤增藻陨灶凿怎泽贼则蚤藻泽)”,它随即成为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和普遍趋势,创意产业、创意城市的理论探索与实践便成为圆员世纪初期国外经济、地理、管理、城市与区域规划等学科关注的焦点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 t a t Us n oc to o i n n e ,t i a e a u e h n us r g l sr c: i g l a i n qu te ti d x h s p p r me s r s t e i d t y a g ome a i n r to d g e f t n y e g tm a u a t r n nd s re m o i t e ii s i he Ya gt e Ri e e r e o we t — i h n f c u i g i u ti s a ng s x e n c t n t n z v r e De t r m 0 o 2 0 ,a d a l e t r n Th n we e pl i h h n la f o 2 00 t 0 8 n nayz s is te d. e x a n t e p e ome o r m h n n fo t e p r pe tv s o iy s c a a t r s i s u h a o u a i n s z ,r s u c s a o u l y a o e s c i e fc t ’ h r c e i tc ,s c s p p l to i e e o r e ,l b r q a i ,l b r t c s , a d c s , o to i ng ta p r a i n c t m a ke c l , nfa t u t e o t l n o t c s fl vi , r ns o t to os, r ts a e i r s r c ur ,mo e u pl , n y s p y g v r m e t o iy n o o . n l ,we p tf wa d i d s ra r n f r i g a d i d s ra e o en n lc a d s n Fi a l p y u or r n u t i l a s e r n n n u t i l — t r o in a i n o h a i ft a ksa i e m o g t ec te . r e t to n t e b ss o her n nd sz sa n h ii s K e r s n u ti l g l me a i n l c to u i n ; n u ty d v l p n ; iy s a e y wo d :i d s ra g o r to ; o a i n q ot t i d s r e e o me t c t c l a e
t e a g z Rie Det : Co m e t o Id s ra T a se r g h Y n te vr l a m n s n n u til rn f ri n ad e n R -o in a in t re t t a Ci L v l o t y e e
其制造业产值 占全 国制造业总产 值的
2% 左 右 ,在 国 民 经 济 中具 有 举 足 轻 5
产业 集 聚 与 扩散 具 有典 型 意 义 。 产 业 集 聚 是 指 许 多 具 有 纵 向 和
长 三 角 制造 业 空 间集 聚 与 扩 散 的 实 证 研 究
— —
兼 论城 市产 业转 型及发展方 向
On t e Ag l m e a in n Dif son o Id s ra S c o s i h go rto a d fu i f n u ti l e t r n
0J 7 0 4 ) 7C 9 07 。
作者简 介: 吕新雷 , 男 山东 莱芜人 . 南京 大学经 济学院硕士 , 研究 方向: 产业经 济; 从海燕 . 安徽 巢湖人 . 女.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硕 士 研 究方向 : 产业经济 ; 魏守华 . . 男 安徽 巢湖人 , 南京大学经济 学院产业 经济系副教授 , 究方向 : 研 产业经济 . 技术 经济与创新。
吕新 雷
从海燕
魏 守 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L V Xi- li CONG n e Ha-y n W E S o -h a i a I h u u
摘要 :
首先运用区位商指标测度长三角1 个城市 2 个制造业行业 2 0 6 8 0 0—2 0 0 8年间的产业集聚度 ,并 分析其变化趋势: 然后从城市规模, 资源状况、 劳动力素质与成本、土地成本 生活成本. 运输成本 市场规模 基础设施.资金供给 政府政策等角度分析产业集聚度变化的原因 : 最后得出关于不 同规模城市产业发展方向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关键 词 : 产业集聚度 ; 区位商 ; 产业发展 ; 城市规模
URB TR AN ANSF M ATI OR ON & DEVE OP E L M NT
文章 编号 : 0 9 6 0 (0 O 1 0 1- 6 10 — 0 021 ) — 07 0 1 中图分类号 : 0 15 F 6 . F 6 .; 0 29 文献标 识码 : A 基金项 目: 江苏省软 科学计 划项 目 {R 0 8 3 ) 教育部 人文社会科 学基金项目 ( 准号 B 20 0 4 : 批
1 问髓 的提 出
重 的地 位 。 长 三 角地 区 经 济 的 迅 速 发 展 与 其 制 造 业 产业 集 聚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密 切 相 关 . 因 此 研 究 长 三 角地 区 的
长 三 角 地 区是 我 国 改 革开 放 以 来 经 济发 展 最 具活 力与竞 争 力的地 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