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跨行政区划法院改革发展

合集下载

把握五大发展新理念 实现司法行政新跨跃

把握五大发展新理念 实现司法行政新跨跃

把握五大发展新理念实现司法行政新跨跃2016年6月24日上午,乐至县司法局机关党总支集中组织全系统党员、在职职工共计70余人在司法局五楼会议室开展了‚两学一做‛青年职工导学交流课堂第四期专题导学交流会,会议由局党组成员、政办室主任杨武华同志主持。

此次导学交流由青年职工党员王远洋同志负责导学主讲。

王远洋同志运用‚小视频+PPT‛的授课方式,从宽阔的角度、全新的视野,充分结合课题实际引用经典案例为大家详细系统地诠释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的概念、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紧密逻辑关系。

导学重点突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在立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基础之上,对传统发展进行的革新升级和对现代发展内涵进行的全面提升,增强了发展整体性、协调性、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思路新理念新战略。

全系统党员干部职工要深刻认识到其重要意义、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努力为乐至‚三基地一强县‛建设目标增添更多智慧和力量。

导学交流结束后,参会人员纷纷提问,积极交流学习心得,并对此次导学授课做了精彩点评。

其中,党员杨武华说到:‚要学深悟透‘五大发展理念’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结合自身实际,联系本职工作,把新思路新理念新战略运用到加快建设资阳内陆开放前沿区的具体实践当中。

‛党员彭俊说到:‚王远洋同志自我学习深入,个人感悟新颖,特别是他结合‘五大发展理念’提出实现个人突破进步、全面进步、稳当进步、主动进步、分享进步‘5个进步’心得给我们很大启发。

‛入党积极分子谢林道、普通职工江高原分别结合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畅谈了自己的体会。

参会职工客观点评一致认为,王远洋同志的此次导学交流一方面授课感情丰富、举例贴切、语言流畅,同时课件制作版面简洁、内容主题紧扣实际,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另一方面还存在内容阐释深度不一、PPT图片较少、授课过程有多余动作等不足,需进一步改进完善。

新时期人大工作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

新时期人大工作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

新时期人大工作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作者:唐山市人大常委会来源:《公民与法治》 2016年第17期唐山市人大常委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是我国“十三五”时期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

唐山市人大常委会在思想观念和履职实践中认真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努力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在精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

一、贯彻创新理念,推动工作与时俱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应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推动人大各项工作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新发展、民主法治新进程、人民群众新期待。

贯彻创新理念,推动立法工作创新发展。

唐山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全市发展大局,主动适应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和“一府两院”的重要作用,着力构建市委领导、市人大主导、“一府两院”协同配合的立法工作格局;围绕提高立法质量,进一步完善立法建议征集、项目确定、调研论证、起草修改、审议表决、报批实施等工作机制,不断推进立法精细化;充分发挥立法咨询委员作用,探索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坚持法规草案广泛征求意见和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深化立法协商工作;制定出台《唐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规定》,加强备案审查工作机构建设,完善沟通、审查、处理和反馈等工作机制。

贯彻创新理念,推动监督工作创新发展。

唐山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关口前移、主动作为,把市委重大决策和市政府着力推进、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事项作为监督重点,不断创新监督方式、拓宽监督渠道、增强监督实效;切实提高常委会会议审议意见质量,对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的重要审议意见及时向市委报告,强化检查督促,推动“一府两院”不断规范完善审议意见办理落实的内部工作机制;在审议“一府两院”整改情况报告的基础上,适时采取实地查看、听取办理情况报告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对审议意见落实的跟踪监督和持续监督力度,确保问题有效解决;制定出台《唐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对垂直管理部门监督的暂行办法>,加强对垂直管理部门监督。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内蒙古“十三五”发展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内蒙古“十三五”发展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内蒙古“十三五”发展作者:杨臣华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5年第12期文/ 杨臣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

这既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迈向更高水平的关键所在。

一、“十三五”时期内蒙古发展新优势(一)我国推动创新发展战略以及我区集聚、集约、多元发展优势的增强,为我区发展带来新的空间。

从全国看,“十三五”期间,创新驱动、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将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

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提升劳动、信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效率和效益,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框架。

这将为我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发展新的增长动力和新兴产业,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支撑的发展模式带来新的动力和空间。

从我区看,传统优势正加快向新优势转换。

一是受能源原材料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影响,我区部分传统产业靠能源、原材料工业支撑增长的自然优势在减弱。

但随着这些年来全区交通、物流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和转型求创新求升级意识的增强,全区以工业开发区(园区)为支撑的集聚发展优势、以产业链延伸为核心的集约发展优势、以非资源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依托的多元发展优势正崭露头角且初具规模,集聚、集约、多元发展优势正在逐步增强。

(二)随着政策环境和生产要素供需形势的变化,虽然我区能源、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低成本竞争优势在减弱,但生产要素的保障优势并没有丧失。

特别是近两年,自治区及时将重心从降低要素成本向提高要素保障转移,紧盯企业生产要素需求,着力解决土地、水、资金、技术等瓶颈制约,全区要素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目标;下面是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观点,欢迎参阅。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性阶段。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市教育局将深入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牢固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激发教育活力;坚持协调发展的理念,优化教育结构;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尊重教育规律;坚持开放发展的理念,拓展教育资源;坚持共享发展的理念,促进教育公平,科学谋划、精准发力、务实创新、真抓实干,以五大理念引领济源教育未来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一、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激发教育活力。

以创新发展激发教育活力。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十二五”以来,我市坚持教育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动力之源,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等方面深入实施教育综合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积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信息化,完善教育督导,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以制度创新和特色发展作为品牌建设的主要途经,完善学校特色建设激励机制,强化教育科学研究,健全校本教研体系,推进教育观念、学校制度、教育模式、教育手段和方式方法的创新,鼓励支持学校以及校长、教师、学生的个性发展。

2016年,教育系统将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教育发展活力,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深化义务教育招生制度改革。

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适度调整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范围和招生规模,严格落实“免试、划片、相对就近”的入学政策,合理控制班额,落实均衡编班。

关于“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解读

关于“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解读

关于“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十三五”谋篇布局,其中,“创新”被提及71次,且写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11月3日,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两万余字,八章,除第一章介绍总体形势、指导思想,第八章强调党的领导外,其余各章围绕5个关键理念展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中共中央总书记在对“十三五”规划建议作说明时强调,“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

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

”在解释“规划建议”与“规划纲要”之间的关系时,说,“建议在内容上重点是确立发展理念,明确发展的方向、思路、重点任务、重大举措,而一些具体的工作部署则留给纲要去规定,以更好体现和发挥建议的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

”在国新办就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和编制“十三五”规划等举行发布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称,“五大理念决定了我们后面要走五大路径。

”在此五大路径下,《建议》“提出了50项左右战略、工程、计划、制度、行动,300项左右重要举措”。

理念一:创新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创新确实是中央作出的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部署。

是基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且我们国家的经济进入了新常态。

新常态最核心的就是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

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五大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理念,其中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这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的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和政策方向。

在五大发展理念的视域下,我们可以探讨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上应该如何发展。

下面就通过对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创新创新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在创新的推动下,区域经济可以实现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在创新的视域下,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在政府的引导下,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培育和支持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产业化和商业化方向转化。

2.建设创新型区域,打造创新生态圈。

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建设创新型区域,打造创新生态圈,吸引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和创新生态。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励创新活力。

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励创新活力,保障创新成果的合法权益,推动创新转化和产业发展。

1.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加强城市规划,拓展城市公共服务范围,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

2.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强化区域规划和布局,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实现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构建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3.加强产业协调发展,促进产业链条协同发展。

鼓励各类企业共同发展,推动产业链条的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升产业附加值。

1.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新变革概述

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新变革概述

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新变革概述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新变革的概述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发展理念也在不断演进。

五大发展理念被提出,以引领新时代的社会发展。

这五大发展理念分别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五大发展理念的含义和作用进行概述。

首先,创新是中国新时代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创新包括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理念创新。

科技创新是指通过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来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制度创新是指通过改革和完善制度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和效果。

文化创新是指通过创造和传承优秀的文化,提高国家软实力。

理念创新是指通过更新观念和认识,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自主选择。

创新能够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带动发展。

其次,协调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协调发展是指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实现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

协调发展可以避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推动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协调发展还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和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绿色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绿色发展是指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绿色发展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生态环境、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通过绿色发展,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系统,增加生态产品的供给和需求,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四,开放是中国对外合作的基本政策。

开放发展是指推动外部开放与内部改革相结合,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实现互利共赢。

开放发展可以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和经验,拓展市场,提高竞争力。

通过开放发展,可以推动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和区域一体化,促进国际合作和交流。

最后,共享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求。

共享发展是指实现发展成果的公平分享和公平分配,增进社会公平正义。

共享发展可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缩小收入和贫富差距,提高社会和谐稳定度。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 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城市工作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 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城市工作

市是人类的智慧创造,是人类文明的鲜明标志,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

城市作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做好城市工作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具有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进一步增强。

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城市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如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够强,投资增长乏力,创新能力不足;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发展不够快,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不少制约因素,基层公共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有的城市雾霾多发、交通拥堵等尚未得到根本缓解;部分基层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欠缺、履职能力不强,不作为、乱作为和消极腐败现象依然存在。

对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研究解决。

城市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综合性系统工程。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时期。

要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切实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充分认识城市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正确把握城市发展趋势和规律特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增强城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城市综合竞争力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努力建设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一、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加快动力转换产业更新紧密结合城市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进一步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不断强化产业协作协同,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

坚持创新发展,培育发展新动力,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拓展发展新空间,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

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五大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一系列理忨,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在这些理念的指引下,中国的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积极探讨和制定合适的实现路径。

一、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是核心,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源泉。

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创新是驱动力。

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需要加大对创新型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支持,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化、产业向现代化、现代化向国际化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二、协调发展,构建区域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格局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协调发展要求各方面发展要协调统一、相互促进。

为了实现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引导各地区均衡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促进区域间关系协调发展,构建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协调发展的格局。

三、绿色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绿色转型在五大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是贯穿全局的发展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

为了实现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绿色产业,推动低碳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开放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对外开放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开放发展是重要原则,要求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和交流,促进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对外开放,主动对接国际市场,吸引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五、共享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共建共享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共享发展是核心价值,要求推动共建共享、公平正义,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五大发展理念内容

五大发展理念内容

五大发展理念内容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具体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

以下是这五大理念的具体内容。

一、创新发展创新发展是为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而提出的首要发展理念。

它要求要在科技、制度、文化和管理等各方面进行创新,促使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升级。

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策略的同时,还需要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促进转化应用,增强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二、协调发展协调发展要求促进中国地区、城乡、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协调发展,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它要求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改革。

同时,要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领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发展方针,推动各地协调发展。

三、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优化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和充分发展绿色产业,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双赢。

中国在切实推动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加强环境保护,采用清洁能源,推广可持续城市发展,建设清洁、美丽的中国。

四、开放发展开放发展要求借鉴国际前沿技术和制度,促进外贸、外资、国际投资的自由流动,提高中国的开放水平。

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强研究和制定国际合作政策,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重建。

五、共享发展共享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根本宗旨。

它要求推动形成更为公平、合理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机制,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机会,推动实现民生福利和社会公平,让全体人民共同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综上所述,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强调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突出了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五个方面,为我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方向。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解读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解读

亮点一: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
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 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 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 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亮点二:培育发展新动力 要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 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 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 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 新业态蓬勃发展。
亮点一:全面实施二孩政策
在“共享”发展理念部分,最受市场关注的 莫过于“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 策”。继此前放开独生子女二孩政策后,市场一 直对全面放开“二孩”高度预期,而此次全会落 实该项政策,也给市场吃了一粒“定心丸”。
亮点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与“二孩政策”同样备受外界关注的还有“健康中 国”等。“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 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作为 长期关注医疗行业的基金经理,泰达宏利投资副总监兼 研究部总监邓艺颖称,公报中这段表述可谓字字珠玑。
亮点三:构建发展新体制
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 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 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 社会创造力,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财政 制度、税收制度,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 管框架。
4.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
(1)深学笃用,通过示范引领让干部群众感受到新发展理 念的真理力量。 (2)用好辩证法,对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进行科学设计和 施工。 (3)创新手段,善于通过改革和法治推动贯彻落实新发展 理念。 (4)守住底线,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中及时化解矛盾风 险。 (5)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

五大发展理念开拓中国发展新境界

五大发展理念开拓中国发展新境界

五大发展理念开拓中国发展新境界作者:侯欣彤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6年第4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的最大亮点,是贯穿《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篇的思想红线,也是《建议》布局的逻辑线索,为我国未来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科学的指南。

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五大发展理念,必将成为引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全局,更加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开拓我国发展新境界的根本思想保证。

一、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对头不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论述的五大发展理念,强调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攸关“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和发展着力点,是我们党认识把握发展规律的再深化和新飞跃,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思想指引。

理念不能空对空,发展理念是为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大发展理念针对的正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致力于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

理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不会一劳永逸,从2000 年到今天,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向更高发展水平跃升的阶段,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冲刺的阶段,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布阵筑基的阶段,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需要提出新的发展理念以适应这种变化。

五大发展理念依据的是中国现今的实际和实践,解决的是中国到2020 年以及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问题,既不是中国20 世纪的发展理念,更不是西方的发展理念;展示的是一个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全面小康社会新格局,一个全国人民可感知、可享受的全面小康社会新面貌。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十三五”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十三五”
经 济 社 会 协调发 展,促 进 新 型 工 业化、信 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 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 力。”这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对 协调发展提 出的具体要求。
根 据《建 议》,协调 是 持 续 健 康 发 展 的内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 大关系,重点促 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 进 经济社会 协调发 展,促 进 新型 工 业化、 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 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 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建设“美丽中国”,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是 重中之 重。《建议》确 定 到2 0 2 0 年 实现 生 态 环 境 质 量 总体 改善,这与多 年来“ 环 境 质 量 恶 化 趋 势 得 到 初 步 控 制 ”、“生 态 环境 质量 局部 有所 改善”等表 述有 本质 差别,表明污染防治阶段和要求的转变。 要 实现 这一目标,必须以 提 高 环 境 质 量 为 核心,形成政府、企业、公共共治的严格、 严密的环境治理体系,才能给子孙留下天 蓝、地绿、水净的家园。
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十三 五”谋 篇布局,其中,“创新”被提及71次,且写明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 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下称《公告》)指出, “坚 持 创 新发 展,必须 把创 新摆 在国家发 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制 度 创 新、科 技创 新、文化创 新 等 各方面 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 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稳 增 长 靠什么?“ 首先 还 是 要发 挥 好 投 资的关 键作用。现 在 的 投 资 是补 短板、 调结构。”徐绍史表示,“经济发展的目标 是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 险,稳增长排第一位。”

扎实稳进推动跨行政区划法院改革——专访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

扎实稳进推动跨行政区划法院改革——专访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

扎实稳进推动跨行政区划法院改革——专访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吴在存文/王迎龙2014年12月30日,我国第二家跨行政区划法院——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成立,至今已履职满一年。

在这一年中,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认真落实中共中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跨行政区划法院的各项改革部署,扎实推进试点工作,在试点改革、司法审判、机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

就试点改革一年来的感受以及对未来我国跨行政区划法院改革的建议,本刊执行主编陈惊天对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吴在存进行了专访。

专题访谈陈惊天:跨区划法院改革是本轮中央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从您的理解看,中央推进跨区划法院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吴在存:中央开展跨区法院改革的试点工作,我认为主要是要实现以下一些目的:第一点就是要确保司法权得到独立公正行使。

目前我国整个法院系统的设置,除了专门法院之外,基本上跟行政区划是高度重合的,即与县(区)对应的基层法院、与市(地)对应的中级法院、与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应的高级法院以及最高人民法院。

这种设置本身在便利人民群众诉讼等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但是它又带来一个问题,行政区划和司法管辖区域高度重合,容易在一些地方带来行政干预司法的问题,甚至司法地方化、行政化的倾向,破坏了司法权独立公正行使的基本原则。

解决司法的地方化、行政化问题是中央设立跨区法院的一个基本初衷。

第二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设立跨区划法院要消除诉讼主客场现象。

有些诉讼涉及到一些重大利益,各利益相关方都想把案件交由本地法院或方便的法院审理,导致各方争夺案件管辖权。

这种主客场之争,实际是重大利益之争。

所以这一类案件就有必要脱离开原来的行政区域,不在甲方,也不在乙方,而是拿到第三方去审,甚至可以提一级进行特殊管辖。

第三点,一些重大的涉民生的公益诉讼案件,比如环境资源类、食品药品类、其他一些公益诉讼类等,具有超地域性的公益诉讼性质的案件,也有必要放在跨区法院进行审理。

北京四中院推进落实跨行政区划法院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北京四中院推进落实跨行政区划法院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北京四中院推进落实跨行政区划法院改革的实践与探索文/吴在存北京四中院成立一年以来,牢牢把握跨区法院定位,探索构建扁平化管理模式,优化配置各类审判资源,健全完善责权利一体化机制。

完善三类人员考核评价体系,突出强化法官主体地位,调整转变院庭长行权方式。

四中院不断探索创新,认真落实中共中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跨行政区划法院的各项改革部署,认真开展试点,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初步实现了运行平稳、开局良好的改革初衷。

2014年12月30日,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北京四中院)作为全国首批跨行政区划法院正式挂牌,现已履职满一年。

成立以来,北京四中院在中共中央、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委及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悉心指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锐意进取,改革创新,认真落实中共中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跨行政区划法院的各项改革部署,认真开展试点,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初步实现了运行平稳、开局良好的改革初衷,执法办案、司法改革、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初见成效。

中央批准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的改革初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

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办理跨地区案件”。

根据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部署以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设立跨行政区划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试点方案》,不难看出,跨行政区划法院的设立,是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是旨在强化中央司法权统一行使,排除地方干扰。

我国属于单一制国家,司法权是中央事权,具有国家权力属性。

但从现行司法体制来看,我国地方法院的设置,除专门法院外,绝大多数都对应或依附于相应的行政区划,法院的机构编制、干部人事和经费保障都依赖和受制于地方,不但未能充分体现司法权的中央属性,而且在一些案件的立案审理中,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地方保护、行政干预等影响司法公正的突出问题。

用五大发展理念统揽法院工作 ——解读甘肃省高院《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意见》

用五大发展理念统揽法院工作 ——解读甘肃省高院《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意见》

用五大发展理念统揽法院工作——解读甘肃省高院《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意见》文章属性•【公布机关】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16.12.09•【分类】地方司法文件解读正文用五大发展理念统揽法院工作——解读省高院《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意见》实施创新发展驱动战略、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全省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

为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人民法院职能作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省高级人民法院特制定出台了《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意见》,从18个方面解读了我省法院系统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具体做法。

解读一:服务保障创新发展服务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有针对性地审理好经济结构调整引发的各类民商事案件。

依法审理各类投资纠纷案件,促进社会投资主体多元化。

依法审理涉及非公经济权属纠纷案件,保护非公经济主体财产权益和创新成果;依法纠正对非公经济主体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违法干预自主经营的行为,依法维护非公经济主体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支持非公经济主体多渠道融资,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进一步加强与工商联的互动联系,研究解决非公经济司法保护的相关问题。

审慎适用查封、扣押、冻结等诉讼和强制执行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积极探索新型诉讼担保方式,尝试推行融资性担保公司开展诉讼保全担保业务。

依法处置“僵尸企业”。

制定全省法院依法处置“僵尸企业”意见,依法受理、审理公司强制清算、企业破产案件,对通过破产重整、破产和解等方式不能救治的企业坚决依法破产清算;依法审查申请破产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切实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打通民事执行程序向破产程序转化的渠道;与发改、工信等相关部门建立联动协调机制,保证资产处置工作依法有序,加快推进全国企业破产案件重整信息平台建设。

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加强民事商事审判工作,为实施“十三五”规划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加强民事商事审判工作,为实施“十三五”规划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加强民事商事审判工作,为实施“十三五”规划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16.03.21•【分类】讲话论述正文首席大法官周强发表署名文章: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加强民事商事审判工作为实施“十三五”规划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2016-03-21 中国审判杂志作者|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本文载于《中国审判》杂志2016年第5期。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凝聚着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思考,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从世界发展进程看,民事商事案件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

民事商事审判公信力如何,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法治和文明程度,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投资和营商环境。

人民法院要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统揽人民法院工作,全面加强民事商事审判,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一、努力做好新形势下民事商事审判工作,依法服务和保障五大发展(一)依法服务和保障创新发展切实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

尊重和保护市场主体意思自治,防止对市场不当干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做好与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衔接,推动形成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市场氛围。

善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原则条款和具体规定,规制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依法制止垄断行为,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拓展空间。

包容和鼓励交易模式和交易结构创新,不轻易以法律未作规定为由否定交易行为的法律效力。

依法制裁违约行为,鼓励诚信交易,降低维权成本,提高违约成本。

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五大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在这些理念的指引下,中国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本文将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展开讨论,以分析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创新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中的重要一环。

在新时代,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这一背景下,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成为必然选择。

在科技创新方面,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增加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推动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完善科技成果激励和分享机制,鼓励各类人才积极参与创新活动。

在制度创新方面,应该深化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

推进市场化改革,赋予市场更大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多的发展空间,鼓励社会资本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投入和支持。

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建设,让创新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回报。

在管理创新方面,应加强优秀企业管理者的培养和选拔,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推进企业内部管理全面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运营效益。

二、协调在新时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突出。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通过加强协调机制、统筹发展规划,强化区域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要加强协调机制建设,健全跨部门、跨地区的协调机制,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

要建立完善的发展规划,制定统一的区域发展战略,实现区域发展的整体规划。

要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形成一体化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要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形成互补的发展产业链,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促进区域经济融合发展。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实现“十三五”时期司法行政工作科学发展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实现“十三五”时期司法行政工作科学发展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实现“十三五”时期司法行政工作
科学发展
周黎明
【期刊名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2016(000)023
【摘要】理念是行动的先导。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是引领我国“十三五”时期发展、更加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的根本保证。

全区司法行政系统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做到“五个深刻领会、五个更加自觉”,不断推动司法行政工作跨越发展、提档升级。

【总页数】2页(P47-48)
【作者】周黎明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6.13
【相关文献】
1.践行核心价值观推动司法行政工作科学发展-内蒙古司法行政系统政法干警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综述 [J], 内蒙古司法厅组宣处
2.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县级党校教育发展——“十三五”时期县级党校发展之思考 [J], 李佩楠;
3.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十三五”时期北京城市发展 [J], 黄江松
4.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医院"十三五"建设 [J], 何军
5.引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全局的五大发展理念 [J], 施芝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跨行政区划法院改革发展文/程琥 王迎龙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党中央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实践的基础上确立的新的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遵循和灵魂所在。

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

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和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作为首批设立的跨行政区划法院,自2014年底成立以来,认真贯彻落实改革部署,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取得初步成效。

跨行政区划法院要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下实现新的发展,必须牢固树立新理念、深入践行新理念,在更高的起点上,以更高的标准谋划和推动跨行政区划法院改革发展。

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的重大意义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司法体制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公正司法直接关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从现行司法体制来看,我国3500多个地方法院中,绝大多数都对应或依附于相应的行政区划,法院的编制、人事和经费保障都依赖和受制于地方,不但未能将司法权的中央事权属性充分体现出来,反而在有的案件处理中,因地方保护和行政干预出现了诉讼“主客场”,导致司法治理出现了问题。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然要求司法治理现代化,司法治理现代化必须切实解决诉讼“主客场”导致的公正司法问题。

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是保障和推动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没有成熟的法治就不可能有完善和有序的市场经济。

而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的关键是建设法治政府,没有成熟定型的法治政府就不可能有成熟定型的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

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重在解决因地方保护和行政干预而出现的诉讼“主客场”,有助于破解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建设中出现的地方保护和行政干预问题,如果没有跨区法院或者如果跨区法院没有形成诉讼格局,从整体看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建设将失去可靠的支撑和保障。

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人民法院的核心价值追求。

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正是凸显司法权中央事权属性的涉及司法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之一,其从司法管辖区调整的视角使司法管辖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以此强专题综述7化中央司法权统一行使,从体制上排除地方因素对公正司法的干扰,确保一部分涉及地方利益的案件得到公正处理,促进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

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是破解当前司法治理难题的有力支撑。

作为“民告官”行政诉讼以及涉及重大利益之争的跨地区民商事案件,长期以来存在“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问题,其中重要原因是容易受到地方保护和行政干预出现的诉讼“主客场”。

因此,解决当前司法领域的突出问题,根本途径在于改革,在于完善符合司法工作特点规律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

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有助于确保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及时破解当前司法治理难题。

跨行政区划法院改革的三个关键词:“跨区”、“特殊”、“格局”(一)“跨区”是跨行政区划法院的本质特征“跨区”是跨行政区划法院与行政区划法院的本质区别。

突出“跨区”是全国首批跨行政区划法院设立的首要要求和基本特征。

“跨区”在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法院的设置体现“跨区”特征。

从全国首批设立的两家跨行政区划法院来看,作为两家在直辖市设立的跨行政区划法院,无论北京四中院还是上海三中院都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

当然,北京四中院和上海三中院“跨区”特征并不典型,还需要跨出北京、上海行政区划。

二是案件的管辖体现“跨区”特征。

根据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的《跨行政区划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试点方案》规定,跨行政区划人民法院所在地高级人民法院以司法文件形式指定管辖下列案件:1.跨地区的行政诉讼案件;2.跨地区的重大民商事案件;3.跨地区的重大环境资源保护案件、重大食品药品安全案件等;4.跨行政区划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和公益诉讼案件;5.高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的其他特殊案件。

为保持管辖范围上的连续性,跨行政区划人民法院仍管辖原铁路法院受理的刑事、民事案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规定,跨行政区划法院受理特殊类型案件,主要审理跨行政区划案件、重大行政案件、环境资源保护、企业破产、食品药品安全等易受地方因素影响的案件、跨行政区划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和原铁路运输法院受理的刑事、民事案件。

根据上述规定,跨行政区划法院的主要职能是审理跨行政区划、重大、易受地方因素影响等特殊类型案件,以及相应的审判监督、司法执行、指导下级跨行政区划法院审判工作、决定国家赔偿等。

三是法院的人财物管理保障体现“跨区”特征。

从北京四中院和上海三中院的人财物保障看体现了明显的“跨区”特征。

两家跨区法院的法官、司法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都是来自包括铁路中级法院在内的全市三级法院,而不是局限于某一级法院、某一家法院。

跨区法院由市财政提供保障,换言之在直辖市设立跨区法院完全可以实现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财物统一管理。

(二)“特殊”是跨行政区划法院的动力所在一是跨区法院是特殊综合性法院。

跨行政区划法院既不同于我国既有的军事法院、海事法院、知识产权法院等专门法院,也不是传统意义上与行政区划相对应的地方普通法院,而是一种特殊综合性法院,其特殊性体现在跨行政区划设置上,跨区法院没有对应的行政区划单位,而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地方高级、中级、基层人民法院则通常与省级、地级、县级行政区划单位一一对应。

二是跨区法院重在管辖特殊案件。

跨区法院重在管辖特殊案件,跨行政区划法院的案件管辖范围具有特殊性:一是易于受到地方干扰或行政干预,如重大行政案件、跨地区民商事案件;二是案件有一定的特殊性,如跨地区因素、重大因素、公共利益因素、适用特殊程序因素、专业性因素等;三是案件管辖范围有一定的机动性,授权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指定管辖其他特殊案件,为根据不同时期特征确定的特殊类型案件留有余地和空间。

三是跨区法院有特殊管理体制。

跨区法院不同于行政区划法院,跨区法院运行机制体现“特殊”要求。

由于跨区法院不受行政区划限制,从方便当事人诉讼角度而言,跨区法院在案件受理和审理上,要更加突出网上立案、远程立案、远程审理等机制。

跨区法院管辖案件特殊,自然对跨区法院案件审判质效需要有一套不同于行政区划法院的考核机制。

同时,行政区划法院审理的重大、复杂案件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上需要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需要一套不同于行政区划法院的保障机制。

(三)“格局”是跨行政区划法院的发展所系如何“构建普通案件在行政区划法院审理、特殊案件在跨行政区划法院审理的诉讼格局”,这直接关系到跨区法院的进一步改革发展。

从全国首批跨行政区划法院设立来看,北京四中院和上海三中院这两家跨区法院的设立仅仅实现了跨区法院的零的突破,无论从规模还是数量上均与形成“诉讼格局”还相差甚远。

一是及时总结两家跨区法院的改革经验,为加快形成“诉讼格局”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

北京四中院和上海三中院作为全国首批跨行政区划法院,从2014年12月底挂牌履职一年来,注重发挥改革先行先试作用,积极探索案件管辖、机构设置、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审判权运行机制等改革,为全国法院司法改革积累了有益经验。

二是跨行政区划法院改革依托铁路运输法院进行,在形成“诉讼格局”时,需要继续依托铁路运输法院等现有司法8 人民法治特别策划TEBIE CEHUA资源积极稳妥地推进跨区法院改革。

换言之,在推进跨区法院改革时,对于有铁路运输法院等司法资源的,要依托现有司法资源推进改革,对于没有铁路运输法院等司法资源的地方,有必要运用其他司法资源推进改革。

三是形成“诉讼格局”需要进一步推进跨区法院改革发展。

从跨区法院的改革发展看,特别要形成“构建普通案件在行政区划法院审理、特殊案件在跨行政区划法院审理的诉讼格局”,显然还需要推动在全国设立若干跨行政区划高级、中级、基层三级跨行政区划法院,这样才能形成“诉讼格局”。

跨行政区划法院改革的实践成效和主要困难(一)取得的主要成效一是全面贯彻落实立案登记制,受理案件数量大幅攀升,有效解决了人民群众普遍反映的“立案难”、“告状难”问题。

比如北京四中院审理的以区县政府为被告的一审案件,2014年全年全市法院受理此类案件仅216件,2015年截至12月底受理此类案件已经达到1000余件,案件上升幅度达5倍之多,“有案不立”、“有诉不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是坚持严格司法、公正司法,不断提升审判质效,公正高效审理了一批跨行政区划案件,树立了良好的司法公信力。

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对跨区法院的司法需求大幅提高,一些还没有纳入案件管辖范围的外地当事人积极主动地向跨区法院提出司法保障诉求。

三是深入贯彻落实司法体制改革,注重发挥改革“排头兵”和“试验场”作用,积极探索案件管辖、机构设置、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审判权运行机制等改革,为全国法院司法改革积累了有益经验。

四是依托铁路运输法院开展改革试点,不增加新的机构,精简内设机构,有效整合利用了现有司法资源,节约了改革成本,发挥了良好的改革示范作用。

五是通过探索设立全国首批跨行政区划法院,对于“构建普通案件在行政区划法院审理、特殊案件在跨行政区划法院审理的诉讼格局”已经迈出坚实一步,为构建新的诉讼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二)遇到的主要困难一是强化典型性。

北京四中院和上海三中院均是在直辖市开展的改革试点,“跨区”典型性不够明显。

今后需要在实现跨区法院的“跨区”典型性上有更大推动,可以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让跨区法院管辖真正实现跨出本行政区划。

二是强化特殊性。

按照“构建普通案件在行政区划法院审理、特殊案件在跨行政区划法院审理的诉讼格局”要求,跨区法院审理特殊案件,目前在案件管辖标准方面,哪些案件属于特殊案件、跨地区案件需要进一步明确。

并且,跨区法院需要一套特殊审判机制和考评机制,建立跨区法院与行政区划法院不同的审判考评机制。

三是强化协调性。

跨区法院是新型法院,探索设立跨区法院应当与其他一些制度安排形成协调配套,需要进一步解决好跨区法院与行政区划法院、跨区法院与铁路运输法院、跨区法院与行政案件跨行政区域集中管辖、跨区法院与跨区法院审级设置、跨区法院内部协调等方面配套协调问题。

四是强化保障性。

跨区法院是依托铁路运输法院开展改革试点,虽然有效整合现有司法资源,但是从试点以来情况看,无论从思想观念、司法能力、司法保障等方面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逐步适应、转变提高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