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哀江南(1)
哀江南(人教版高二必修)
哀江南(人教版高二必修)哀江南(教案)【教学目标】(一)能够有表情地诵读全篇曲词,能说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鉴赏课文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指出课文中体现先铺写景物后直抒胸臆写法的语句并能评价其表达效果。
(三)能鉴赏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简析自己喜欢的句子及其重点词语的妙处;能找出尾声一曲所用的对偶、排比句并能简析其表达效果。
(四)能够以“谒陵”为题,改写[驻马听]一曲。
【任务分析】1、起点能力①对课文内容比较熟悉;对古典戏曲中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有所了解。
②熟悉对偶、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③有鉴赏诗歌语言的一般常识。
2、目标分析①目标1是在学生原有“朗读技巧”和“揣摩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知识”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
属于动作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学习。
②目标2和目标3是学生对原有的鉴赏训练要求“鉴赏诗词的艺术手法”和“鉴赏诗词语言”的进一步应用。
属于高级技能的学习。
③目标4是学生对知识的迁移。
其迁移的条件是: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有写作散文的能力。
属于高级技能的运用。
3、课型与课时课型——以鉴赏技能训练为主的课。
课时——1课时。
4、教学方法:以讨论法为主。
5、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细读课文注释,了解课文曲词大意。
2.找出曲词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并加以分析。
一、播放图片,引起兴趣1、播放图片——《哀江南》的有关图片。
2、问:同学们,看着这一幅幅图片,你们能想起我们曾学过的一首词吗?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扬州慢》。
以此引起对《哀江南》的学习兴趣。
二、告知目标,引起注意用多媒体呈现教学目标。
1、能指出课文中先铺写景物后直抒胸臆写法的句子,评价其表达效果。
2、能简析自己喜欢的句子及其重点词语的妙处;能找出尾声一曲所用的对偶、排比句并能简析其表达效果。
3、以“谒陵”为题,改写[驻马听]一曲。
(以上约用3分钟)三、研读课文(一)检查预习情况。
1、作者简介(请一位学生回答)多媒体显示: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又号岸堂,尝自称云亭山人。
高中语文《哀江南》教案
高中语文《哀江南》教案教案标题:《哀江南》高中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文学作品《哀江南》的作者和背景;2. 理解《哀江南》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3. 分析并解读《哀江南》中的重要意象和修辞手法;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哀江南》的基本情节和意义;2. 分析《哀江南》中的重要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哀江南》的文本。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引入:通过展示江南风光的图片和音乐,引起学生对江南地区的兴趣,并与他们分享一些江南的文化特点。
2. 学习背景:简要介绍《哀江南》的作者刘过和作品的背景。
3. 阅读与讨论:让学生阅读《哀江南》的文本,并进行讨论,探究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第二课时:1. 情节分析:请学生梳理《哀江南》中的情节,并进行分析,了解每个情节的意义和作品整体的结构。
2.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哀江南》中使用的意象,并与他们一起探究这些意象的具体含义和作用。
3. 修辞手法分析:请学生分析《哀江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与他们一起讨论这些修辞手法的效果和作用。
第三课时:1. 课文赏析:通过播放录音或学生朗读,再次体验《哀江南》的美感和情感,并共同赏析作品的语言和结构之美。
2. 学生演讲:请学生选取《哀江南》中的某一段落或意象进行演讲,并分享他们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 思考题:提出几个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哀江南》中的主题和意义。
教学延伸:1. 邀请学生分组进行创作,写一篇关于自己对江南地区的感受和体验的文章。
2.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中国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深入了解中国文学的丰富多彩。
教学评估:1. 参与讨论和演讲的活跃程度;2. 完成课堂练习和作业的质量;3. 对于《哀江南》的理解和解读的准确性。
拓展阅读:1. 刘过《哀江南》原文;2. 关于江南文化的详细了解。
高中语文《哀江南》说课稿(通用3篇)
高中语文《哀江南》说课稿(通用3篇)高中语文《哀江南》篇1一、教学理念首先是教学重心要转移。
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美国着名教育家杜威说:“现在我们的教育中将引起的转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一种革命,是哥白尼在天文学中从地球中心转移到太阳中心一类的革命。
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措施要围绕他们组织起来”。
实现教学重心的转移,就要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言“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具体的人,是一个个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蕴涵着生命潜能的人。
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尽可能把学生和自己的距离拉近,使之感到亲近;和教材拉近距离,使之感到亲和;跟教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拉近距离,使之共振共鸣。
语文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教师的讲,主要是引导,引导的方法主要是点拨。
在课文的关键之处、联结之处、过渡衔接之处,以及表达的精彩之处,教师要善于“画龙点睛”“指点迷津”,使学生举一反三。
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指变过去掌握结论式的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研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就是个性化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
个性化阅读又是一种体验性阅读。
总之,所有的课都应强调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
让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点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特定的意义。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二、教材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新教材中阅读部分的能力要求是呈阶梯状逐次递增的:第一阶段(高一)重在理解;第二阶段(高二)重在鉴赏;第三阶段(高三)重在研讨和评价。
这一篇《哀江南》处于第二阶段的末尾和第三阶段的开始,是由鉴赏到评价,由课内到课外的迁移的桥梁。
高二语文哀江南PPT课件
《桃花扇》共40出(其中有4出各加 1出,实际共44出),写明末复 社名士侯方域,寄居南京莫愁湖畔,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相爱。成亲之 日,侯方域赠宫扇给香君作为定情之物。奸党余孽阮大铖为了拉拢侯 方域,出重金置办妆奁,香君义形于色,立即下妆却奁以还。阮大铖 恼羞成怒,对侯、李施加种种迫害。乘左良玉移兵南京之时,谣言方 域为良玉内应。侯方域只身遣往扬州,投奔爱国将领史可法。阮大铖 仰仗权奸马士英的势力,逼迫李香君嫁给新任巡抚田仰,香君誓死不 从,将头撞破,血溅宫扇。侯方域之友点血在宫扇上画成一枝桃花, 所以称为桃花扇。香君被软禁,方域回到南京,与复社文人一起被阮 大铖捕获,也锒铛入狱。不久清兵南下,弘光、马、阮出逃。方域出 狱,随张瑶星往栖霞山。香君趁乱出宫,也随人入山。侯李二人在祭 坛相遇,张道士以国恨、家恨之言点醒他们,这时,复社文人死的死, 散的散,爱国将领史可法也壮烈牺牲了,他们相对嗟叹,百感交集, 怀着亡国之恨,割断情根,双双入道。全剧在一片悲歌声中结束。
C. 文中曲辞是按照作者行经的路线来写的。 D. 最后赞的掩泪介对应曲前柳的搥胸介,将人物
的情感直接抒发出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6. 关于课文的内容主题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曲前宾白描述了苏昆生、柳敬亭相逢于南京龙 潭湖畔,并互相诉说各自感怀情愫。
B. 【沉醉东风】一曲写的是前朝宫殿被遗弃毁坏 的景象,由此来描述故国已去的哀伤。
哀江南
桃花扇底系兴亡
导语
请大家一起朗读诗歌:
石头城
(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导语
再请大家一起朗读词: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王安石)
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高二语文下学期哀江南
高二语文下学期哀江南高二语文下学期哀江南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
2.理解曲词中所表达的深挚、强烈的亡国之痛.3.体会典雅的语言.教学重、难点通过多种方式,熟悉课文内容——语言典雅,情文并茂的表达技巧。
教学导入:由姜夔的《扬州慢》引入新课。
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二。
介绍作者与作品:孔尚任〔1648-1718〕,《哀江南》是传奇《桃花扇》中的一套北曲。
这套曲子,通过教曲师傅苏昆生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痛,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这套曲子,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
这套曲子,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多用对偶和排比,既句式整齐又骈散结合,错落有致,读起来一气贯通,急促有力,令人慷慨击节。
三。
预习诊断: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秣陵〔mo〕窗棂〔ning〕刍牧〔chu〕B。
长楸〔qiu〕蒿菜〔hao〕瓦砾〔li〕C.饿莩〔fu〕窗寮〔liao〕弋阳〔yi〕 D。
丹墀〔ci〕樵夫〔qiao〕水榭〔xie)2.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A。
我三年没到南京,忽然高兴,进城卖柴;路过孝陵,见那宝城享殿,成了刍牧之场。
B。
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
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
C。
当年粉黛,何处笙萧。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D。
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3.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守陵阿监几时逃〔皇帝的坟〕B。
收酒旗重九无聊〔端阳节〕C。
新人教高二语文下哀江南
关于《桃花扇》
《桃花扇》共40出(其中有4出各加 1出,实际共44出),写明 末夏社名士侯方域,寄居南京莫愁湖畔,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相爱。 成亲之日,侯方域赠宫扇给香君作为定情之物。奸党余孽阮大铖为 了拉拢侯方域,出重金置办妆奁,被李香君坚决拒绝。阮大铖恼羞 成怒,对侯、李施加种种迫害。侯方域只身遣往扬州,投奔爱国将 领史可法。阮大钦仰仗权好马士英的势力,逼迫李季君嫁给新任浩 抚田仰,香君誓死不从,将头撞破,血溅宫扇。侯方域之友点血在 宫扇上画成一枝桃花,所以称为桃花扇。南明王朝覆灭后,侯方域 在栖霞山同李香君相会。这时,复征文人死的死,散的散,爱国将 领史可法也壮烈牺牲了,他们相对嗟叹,百感交集,怀着亡国之恨, 割断情根,双双出家。 剧本“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侯、李爱情故事为线索, 利用真人真事和大量文献资料,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明未腐朽、动 乱的社会现实,谴责了南明王朝昏王当朝,权奸掌柄,争权夺利,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 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的腐朽政治。 教育网 -
(4)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角色增多, 分工更细。杂剧的主角是未、旦,传奇的角色是生、 旦。传奇也有末,但不是主角。 总之,传奇与杂剧相比,规模宏大,曲调更丰 富,角色分工更细致,形式更自由灵活,因此更便 于表现生活。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
正音正义:
秣mò陵 长楸qiū 阿监jiàn 饿殍piǎo
蒿hāo莱lái :泛指野草。 疾忙:急忙。 萧条:寂寞冷落,毫无生气。 坏槛当潮:已损坏的栏杆被水泡坏了。槛:栏杆。 枭xiāo鸟:凶猛的鸟。 诌一套:胡乱编造一套曲子。诌:编造。 祭扫:扫墓,在墓地祭奠、培土和打扫。 翡翠:形容绿色。 丹墀chí :宫殿阶上之地叫做“墀”,涂以红漆,故称 “丹墀”,是臣子朝拜皇帝的地方。 粉黛:妇女化妆用的白粉和青黑色的颜料,后借指妇女。 本文指歌妓。 笙萧:代音乐。 水榭:临水的供人游玩、休息、眺望的亭阁。这里指秦淮 河一带临水的房屋。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
高二语文《哀江南》课件
[ 驻马听 ] 野火频烧,护墓长楸多半焦。山羊群跑,守陵阿监 几时逃?鸽翎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谁祭扫?牧儿打碎 龙碑帽。 [沉醉东风]横白玉八根柱倒,堕红泥半堵墙高。碎琉璃瓦片多, 烂翡翠窗棂少,舞丹墀 [chí ] 燕雀常朝。直入宫门一路蒿,住 几个乞儿饿莩。
这两首曲子写明孝陵(明太祖朱元璋 陵)和明故宫的残破:“山羊群 跑”“鸽翎蝠粪满堂抛”,“牧儿打碎 龙碑帽”;皇宫柱倒墙塌,满路蒿草, 展示了政治斗争所在地的遗迹。
主题 借离合之情, 写兴亡之感。
清代戏曲“双璧”: 孔子64代孙孔尚任创作的《桃花扇》 是一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 历史剧,是清代戏剧中影响最大的作品, 与洪昇著的《长生殿》并称清代戏曲 “双璧”。
“南洪北孔”
关于“秦淮八艳”
Hale Waihona Puke 说到秦淮商女,使人不能不想到明末清初那一 批江南佳丽。她们不仅颜色如花,身姿绝世,而 且不少人具有高度文化修养,多才多艺, 琴棋书 画、吹弹歌舞、诗词曲赋,无所不通。顾媚、马 湘兰、卞玉京、李香君、柳如是、董小宛、寇白 门、陈圆圆,号称“ 秦淮八艳”。若论胸中志气, 政见节操,有的真能令须眉俯首,男儿气短。政 治上,她们仰慕和支持当时的进步势力东林、复 社,参预集会,兄弟相称,甚至有“家家夫婿是 东林”之说。成为清流士子的红颜知己,风尘挚 友。像柳如是,清兵攻破南京,柳如是劝钱谦益 死节, 后来又参与了反清复明的
《桃花扇》是写南明亡国惨痛的历史剧,共44出。
以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反映 了明末腐朽、动荡的社会现实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 盾和斗争。魏忠贤的干儿子阮大铖想笼络复社首领 侯方域,暗中出钱资助侯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结婚。 李、侯知道后,退掉了所有妆奁。阮便诬指侯与左 良玉勾结有谋反野心,要逮捕侯。侯逃到扬州史可 法处。马士英、阮大铖等在南京建立南明小朝廷, 只知腐化享乐、迫害政敌。抚臣田仰要强娶香君。 香君撞破头表示拒绝,接着又选入宫中唱戏。香君 借机痛骂了马、阮等误国奸臣。不久清兵南下,史 可法孤军奋战,壮烈殉国。侯回到南京寻香君不遇, 被阮逮捕。南京城破,南明朝廷溃散。侯逃出,在 白云庵会见了香君,一齐出家,隐居山林。
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哀江南》教案
《哀江南》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深入理解孔尚任及其作品《桃花扇》的文学地位与历史背景。
o细致分析《哀江南》中主要人物的情感表达与戏剧冲突。
o鉴赏剧本中的语言艺术、情感氛围与戏剧结构。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o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剧本中的情节发展、人物关系与情感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古代戏剧的兴趣与热爱。
o培养学生理解历史变迁中的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的紧密联系。
o引导学生反思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责任与担当。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哀江南》中主要人物的情感表达与戏剧冲突,理解剧本所反映的历史背景与情感主题。
•难点:鉴赏剧本中的语言艺术与情感氛围,理解孔尚任的创作意图与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哀江南》剧本、孔尚任生平及作品介绍资料、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哀江南》剧本,了解孔尚任及其作品背景,搜集相关历史资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走进孔尚任的戏剧世界1.导入新课o提问:你们对中国古代戏剧了解多少?有没有看过或听说过哪些经典的戏剧作品?o播放一段古代戏剧片段,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戏剧的魅力。
o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孔尚任的经典作品《桃花扇》中的选段《哀江南》。
2.作者及作品介绍o简要介绍孔尚任的生平、创作风格及《桃花扇》的创作背景。
o引导学生思考:孔尚任为何能创作出如此感人至深的戏剧作品?3.初读剧本o学生分组朗读《哀江南》剧本,注意语音语调、情感表达。
o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对话、情节发展与情感氛围。
4.历史背景与人物关系梳理o教师出示历史背景资料,学生结合剧本内容理解明清交替时期的历史背景。
o学生分组梳理剧本中的人物关系,概括每个角色的主要特点与情感倾向。
第二课时:深入解读《哀江南》1.情感表达与戏剧冲突分析o学生分析苏昆生、柳敬亭等主要人物的情感表达与行为动机。
o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这些人物在剧本中的情感变化如何?他们面临的戏剧冲突有哪些?o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高二语文哀江南(1)
(四)借景抒情。
《哀江南》这套曲子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 臆,慷慨悲歌。 这是我国古典戏曲常用的艺术手法,它与诗歌的借景抒 情有着明显的不同。以刘禹锡的《乌衣巷》为例。
乌衣巷 同为描写南京现在的凄凉景象,
朱雀桥边野草花, 借以抒发兴亡之感,但《哀) 乌衣巷口夕阳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乌》写景抒情有所不同.
李 香 君
《桃花扇》共40出(其中有4出各加 1出,实际共44出),写明末 夏社名士侯方域,寄居南京莫愁湖畔,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相爱。 成亲之日,侯方域赠宫扇给香君作为定情之物。奸党余孽阮大铖 为了拉拢侯方域,出重金置办妆奁,被李香君坚决拒绝。阮大铖 恼羞成怒,对侯、李施加种种迫害。侯方域只身遣往扬州,投奔 爱国将领史可法。阮大钦仰仗权好马士英的势力,逼迫李季君嫁 给新任浩抚田仰,香君誓死不从,将头撞破,血溅宫扇。侯方域 之友点血在宫扇上画成一枝桃花,所以称为桃花扇。南明王朝覆 灭后,侯方域在栖霞山同李香君相会。这时,复征文人死的死, 散的散,爱国将领史可法也壮烈牺牲了,他们相对嗟叹,百感交 集,怀着亡国之恨,割断情根,双双出家。 剧本“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侯、李爱情故事为线索, 利用真人真事和大量文献资料,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明未腐朽、 动乱的社会现实,谴责了南明王朝昏王当朝,权奸掌柄,争权夺 利,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的腐朽政治。
量要确定磨灭到马开/马开绝对瞬间崩裂/要到此遭劫/ 然而/到马开身后の老者此刻伸出壹只手/那双手枯老/就这样轻轻の壹击而出/向着虚空轻轻壹压/那冲杀向马开の力量悉数被挡下/恐怖の光华都被磨灭/ 这双手掌很粗糙/但却有着无穷の威势/宛如壹佫盖天の绝世巨掌/任由 圣器何等强大の力量都无法奈何它分毫/ 无数人凛然/都瞪圆眼睛着这壹幕/壹片哗然/都抪敢置信/居然有人能如此轻易の挡住圣器? 这让很多人抪
哀江南(原创)(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哀江南(原创)(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哀江南(原创)(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哀江南(原创)(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文探讨的《哀江南》是人教版高二必修的一篇文学篇章。
本文以两千多年前楚国离骚为基础,写了春秋时期的楚怀王思念故土江南的心情。
通过对诗文中的真情表达、文化内涵的解读和艺术形式的感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楚怀王离骚的背景和内容,领略其诗词风采。
2.理解“哀江南”的情感表达,感受其内涵。
3.分析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感悟离骚艺术形式与文化内涵的相融相成,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1.课文的情感表达。
通过解读《哀江南》的情感表达,让学生了解楚怀王思乡之情,感悟人生的无奈与沉痛。
2.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对偶、承接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与鉴赏水平。
3.艺术形式与文化内涵。
领会离骚形式与内涵的相融相成,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难点1.情感表达的深入理解。
2.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3.对离骚的艺术形式与文化内涵把握。
五、教学过程设计课堂活动一:导入环节开门红——大声朗读《哀江南》让学生大声地朗读《哀江南》,既可以感受诗歌语言的韵律美,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文学名篇有初步的了解和感受。
课堂活动二:分析诗词1.学生自行阅读《哀江南》,回答一些与诗词相关的问题,例如诗词的情感表达,修辞手法的使用等。
2.老师在板书上列举大量有代表性的诗句,帮助学生领悟楚怀王离骚的文学魅力。
3.老师分段对《哀江南》诗词进行分析,阐释每个段落的含义,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这篇名篇。
课堂活动三:诗句解析为什么说《哀江南》是一篇好的文学作品呢?除了意境深远、情感饱满,还有许多精妙的文学技巧和诗句。
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将具体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对偶、承接等,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更好地鉴赏文学佳作。
【知识学习】高二语文下册《哀江南》知识点复习
高二语文下册《哀江南》知识点复习【原文欣赏】《哀江南》(苏云)……我三年没到南京,忽然高兴,进城卖柴;路过孝陵,见那宝城享殿,成了刍牧之场。
(柳云)呵呀呀,那皇城如何?(苏云)那皇城墙倒宫塌,满地蒿莱了。
(赞掩泪介,云)不料光景至此。
(苏云)俺又一直走到秦淮,立了半晌,竟没一个人影儿。
(柳云)那长桥旧院,是咱们熟游之地,你也该去瞧瞧。
(苏云)怎的没瞧--长桥已无片板,旧院剩了一堆瓦砾。
(柳搥胸介,云)咳,恸死俺也!(苏云)那时疾忙回首,一路伤心,编长一套北曲--名为"哀江南"。
待我唱来。
(敲板唱弋阳腔介)俺樵夫呵!(唱)【北新水令】山松野草带花挑,勐抬头秣陵重到。
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
【驻马听】野火频烧,护墓长楸多半焦。
山羊群跑,守陵阿监几时逃。
鸽翎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谁祭扫,牧儿打碎龙碑帽。
【沈醉东风】横白玉八根柱倒,堕红泥半堵墙高。
碎琉璃瓦片多,烂翡翠窗棂少。
舞丹墀燕雀常朝,直入宫门一路蒿,住几个乞儿饿殍。
【折桂令】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沽美酒】你记得跨青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
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太平令】行到那旧院门,何用轻敲,也不怕小犬牢牢。
无非是枯井颓巢,不过些砖苔砌草。
手种的花条柳梢,尽意儿采樵;这黑灰是谁家厨灶?【离亭宴带歇指煞】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
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
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翻译:我从山间的松树和野草间戴着花挑着柴草走来,勐然一抬头才发现我又回到了南京。
残败的军队还在将废的堡垒中驻守,瘦弱的老马肚子躺在空壕沟中。
哀江南(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哀江南(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有感情地诵读并理解文中所抒发的深挚、强烈的情感。
(二)能鉴赏课文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三)能鉴赏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通过鉴赏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深入理解曲词所抒发的深挚、强烈的亡国之痛、兴亡之感。
难点:理解尾曲【教学设想】紧紧抓住“辨析”与“诵读两个环节,以促进师生互动,共同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
梁启超说:“《哀江南》是哭声泪痕之书。
”通过辨“词”析“字”,将隐含在曲词中的“哭声”与“泪痕”揭示出来。
课堂上,示范性地重点分析一曲,余下的曲子交由学生自己钻研,细细品读后全班交流。
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逐字逐句地揣摩感悟它的精髓。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诵读法引导法课型:以鉴赏情感为主的课。
课时:1课时教具:录音机【教学过程】(课前预习: 1.细读课文注释和印发的有关字词、背景、作者及《桃花扇》的资料,有感情熟读课文,了解课文曲词大意。
2.找出曲词中你最喜欢的一曲,加以品味。
)一、导入:1、“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曾留下过无数繁华而又温馨的记忆,承载过一段段辉煌而又悲怆的历史。
在这里,各路英雄“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的更替带给遗民的往往是破坏,是伤痛,是伤痛之后的深沉感悟!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走进三百多年前明亡之初的秦淮河畔,去聆听一曲《哀江南》(板书:哀江南)2、抓文眼解题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在预习印发资料中大家已经了解了有关作家情况和故事梗概(以桃花扇为信物,赠扇画扇撕扇),这节课就着力于通过诵读辨“词”析“字”来感悟曲词中深挚强烈的情感——明确目标 1.检查诵读学生分组各朗读一曲,另抽学生评价。
(解读文学作品,品味语言情感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诵读。
)2、教师明确诵读要领,读《离亭宴带拍煞》。
(如时间允许让学生进一步体味诵读)情感:凄凉悲怆,总的说来,读时宜语速舒缓音调低沉。
朗读中体悟词语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读出凄凉之景、亡国之恨、兴亡之感,为鉴赏打好基础。
高二语文下册 哀江南 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
《哀江南》教案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略)教学思路:《哀江南》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时数仅一课时。
根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应为欣赏七只曲子。
欣赏戏曲语言,尤其是欣赏曲词,一要反复诵读,体会曲词的抒情性和音韵美,二要仔细揣摩,体会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
为此,本节课在教师简单介绍完作者和《桃花扇》的剧情以激发阅读兴趣后,要留下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结合课文注解及补充注释进行自学。
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再组织先进行分角色朗读,接着听范读,最后复述课文内容(根据课文内容填表)。
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欣赏语言,在欣赏的过程中应以学生分析为主,教师重在引导、点拨,辅以分析一两个典型例子。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A.了解孔尚任及其《桃花扇》B.品味戏曲语言,提高鉴赏戏曲的能力C.学习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2.过程与方法:A.在诵读时体会戏曲语言的抒情性和音韵美B.在比较中进一步认识戏曲文学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喜爱之情B.体会作者的亡国之痛【教学流程】一、助读教师通过简单介绍孔尚任及其《桃花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尽量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1.关于孔尚任孔尚任,曲阜人,孔子64代孙,清代戏曲作家。
他“十年时间,三易其稿”,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写成传奇剧本《桃花扇》。
一时,“王公荐绅,莫不借抄”,歌台演出,“岁无虚日”。
《桃花扇》的成功,使他誉满文坛,时人将他与《长生殿》的作者洪昇并论,称“南洪北孔”。
2.《桃花扇》剧情简介诚如作者所言,《桃花扇》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作者巧妙地将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和南明王朝的政治衰败的现实统一起来。
赠扇——侯方域在南京旧院结识李香君,二人志同道合,情投意合,共订婚约。
定情之夕,侯方域以题诗的宫扇一把赠予李香君。
画扇——阉党余孽阮大铖得知候方域手头拮据,暗送妆奁用以拉拢。
哀江南高二下册语文教案
哀江南高二下册语文教案《哀江南》是传奇《桃花扇》结尾《余韵》中的一套北曲。
曲子通过描写教曲师傅苏昆生在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表达了强烈的悼哀思。
以下是整理的江南高二下册语文教案,亲睐大家借鉴与参考!《哀江南》教案教学目标:(一)通过诵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当堂背会课文。
(二)鉴赏课文借景抒情收藏者的艺术手法,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先铺写景物直抒胸臆的写法及其表达效果。
(三)鉴赏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尾声一曲多用对偶、排比的修辞特点和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重点: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
语言准确、生动、形象。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作者及《桃花扇》。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曲阜(今山东曲阜)人,清代戏曲作家。
诗人。
《桃花扇》共40出(其中有4出各加 1出,实际共44出),写出明末夏社名士侯方域,寄居南京莫愁湖畔,与秦淮赛金花李香君相爱。
成亲之日,侯方域赠宫扇给南贤秀波季尔作为定情之物。
奸党余孽阮大铖为了拉拢侯方域,出重金置办妆奁,被李香君坚决拒绝。
阮大铖恼羞成怒,对侯、李施加种种迫害。
侯方域只身遣往扬州,投奔爱国军事家史可法。
势力阮大钦仰仗权好马士英的政治势力,要挟李季君嫁给新任浩抚田仰,香君誓死不从,将头撞破,血溅宫扇。
侯方域之友点血在宫扇上画成一枝桃花,所以称为桃花扇。
南明王朝覆灭后,侯方域在栖霞山同李香君相会。
这时,复征文人死的死,散的散,反法西斯将领史可法也壮烈牺牲了,他们相对嗟叹,百感交集,怀着亡国之恨,割断情根,双双出家。
剧本'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侯、崔爱情故事为线索,利用真人真事和大量文献资料,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明未腐朽、动乱的社会现实,谴责了南明王朝昏王当朝,权奸掌柄,争权夺利,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的腐朽政治。
(二)情节结构。
《哀江南》是传奇《桃花扇》结尾的一套北曲。
这套曲子,通过教曲师傅苏昆生在南明灭亡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痛,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教案 哀江南 人教版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教案哀江南●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了解《桃花扇》的剧情梗概及其写作主旨。
诵读、赏析曲词,体会其中表达的真挚、强烈的思想感情。
2.鉴赏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鉴赏课文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理解、讨论、鉴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剧中人苏昆生、柳敬亭等反对权奸、关心国事、不做顺民的正义感和民族气节,培养热爱国家、民族的思想感情。
●教学建议这篇课文语言浅易,内容也不难理解,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鉴赏提示和注释自读,教师可对作者、全剧剧情及传奇知识略作介绍。
让学生通过诵读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
鉴赏课文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先铺写景物后直抒胸臆的写法及其表达效果。
鉴赏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尾声一曲多用对偶、排比的修辞特点和表达效果,可通过分别鉴赏第一、第四支曲子和第七支曲子〔或从第二、第三支曲子中再选一支曲子〕,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难点赏读曲词,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分析抒情的表现手法是学习的重点,最后一支曲子[离亭宴带歇拍煞]的赏读分析是教学难点。
二、解决办法1.反复诵读。
2.师生合作,揣摩研讨。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组织学生在课内与课外反复诵读课文,并结合重点曲子、重点语句进行课堂讨论。
2.有条件的学生可课外阅读《桃花扇》全剧,或观看影片《桃花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桃花扇》是明清传奇的优秀剧目,被列入“中国十大古典悲剧〞。
《桃花扇》剧情〔见参考资料〕。
《哀江南》的是传奇《桃花扇》结尾的一套北曲。
这套曲子,通过教曲师傅苏昆生在南明灭亡后重游某某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痛,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
〔参看注释①〕二、诵读、感知1.对照注释,查找字典,疏通文字。
2.反复诵读七支曲词,在熟读的基础上概括七支曲词的内容。
七支曲子可依次概括为:战后郊外的凄凉景象、吊明孝陵、吊明故宫、吊秦淮河、吊长桥、吊旧院、总吊某某并点明主旨。
哀江南(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哀江南(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哀江南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鉴赏生动、形象、典雅的语言,体味语言的抒情性和音韵美。
2.情感目标:体会曲词中表达出的强烈的黍离之悲,亡国之痛。
3.能力目标:体会曲词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难点1.这篇《哀江南》在曲词的语言上是“宁不通俗,不肯伤雅”,其语言风格中的典雅美、音韵美是不容忽视的,因此鉴赏语言的美不仅是教学目标,也是这堂课的重点所在。
通过反复的诵读体会,对重点段落进行赏读品析,从而突出这一重点。
2.这堂课上希望在一种人文精神的关怀下让学生情感得到一种熏染。
现代的中学生更多的会关注个人的小感情,而对家国之爱少有感触,正因为少有感受和体验,因而难以引起观念上的认同。
所以这也是本课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所在。
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在设计时,从导入的方式,到对曲词的配音朗读,以及分析课文时所用的教学语言,我都将注意营造一种沉郁悲怆的氛围,让学生沉浸其间,受到感染。
3.曲词以苏昆生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几处不同的景。
我会引导学生透过字里行间完成在各个不同的场景转换,揣摩其中蕴含的感情,但目的绝不是仅仅让学生认同作品中所表现的亡国之悲,更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明确作者是如何将这种情绪充分表达出来的。
就是说,对语句不仅要有感性上的认识,更要从理性的高度进行归纳评价,为阅读欣赏提供一个范例,这同样也是教学中一个难点。
所以在处理上更注重对学生进行鉴赏方法的指导。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情境创设。
教学过程一、导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繁华消逝的倏忽、人生变幻的无常、江山易主的沧桑、千古兴亡的无奈,总留给后人无限的历史哀思。
一套《哀江南》,惹出多少人的眼泪。
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孔尚任《桃花扇》中的曲词选段《哀江南》,看看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又是如何来表达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出示教学目标幻灯片)二、赏析课文:1、鉴赏宾白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翡翠:形容绿色。
4.丹墀:宫殿阶上之地叫做“墀”,涂以红 漆,故称“丹墀”,是臣子朝拜皇帝的地方。 5.粉黛:妇女化妆用的白粉和青黑色的颜料, 后借指妇女。本文指歌妓。 6.笙萧:代音乐。 7.水榭:临水的供人游玩、休息、眺望的亭 阁。这里指秦淮河一带临水的房屋。
;上海自动化仪表三厂官方网址: 简称(上海自仪三厂和上海仪表三厂) 创建于1950年上海自动化仪表三厂是国家二级企业,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并是国内历史悠久, 规模较大的温度仪表制造部厂家之一。
(4)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角色增多, 分工更细。杂剧的主角是未、旦,传奇的角色是生、 旦。传奇也有末,但不是主角。 总之,传奇与杂剧相比,规模宏大,曲调更丰富, 角色分工更细致,形式更自由灵活,因此更便于表 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