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生效时间:2011年10月修订时间:2019年12月一目的手术前在上级医师主持下,对患者术前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手术风险、术前准备、临床诊断、拟实施手术方式和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所作的讨论。
给手术患者制定最佳手术方案,尽量取得最佳疗效,最大程度确保手术安全。
二讨论对象和时限除以紧急抢救生命为目的急诊手术外,所有住院患者手术必须实施术前讨论,术者必须参加。
术前讨论的范围包括手术组讨论、医师团队讨论、病区内讨论和全科讨论。
临床科室应当明确本科室开展的各级手术术前讨论的范围并经医疗管理部门审定。
全科讨论应当由科主任或其授权的副主任主持,必要时邀请医疗管理部门和相关科室参加。
患者手术涉及多学科或存在可能影响手术的合并症的,应当邀请相关科室讨论,或事先完成相关学科的会诊。
术前讨论应在术前医患谈话及开手术通知前完成。
三讨论的内容患者术前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术前诊断、手术风险、术前准备、临床诊断、拟实施手术方式和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通过对病例的诊断分析、手术适应症、禁忌症、手术方案选择、替代方案、术中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和应对措施、麻醉方式、手术并发症等。
四讨论基本规范4.1根据手术组、医师团队、病区内和全科不同的术前讨论方式由相应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最高的医师主持,科室医护人员及有关人员参加,手术医师、护士长或责任护土必须参加。
必要时可邀请麻醉科手术室、影像科、重症医学科、病理科等其它科室的有关人员参加。
4.2 经管医师应在讨论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在讨论时介绍病情、提供有关病史、辅助检查资料,术前准备情况、手术指征、手术方案、预计围术期可能出现的意外及并发症和相应的预防措施,做好讨论记录。
4.3 参加讨论人员应对患者术前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术前诊断、手术风险、术前准备、临床诊断、拟实施手术方式和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通过对病例的诊断分析、手术适应症、禁忌症、手术方案选择、替代方案、术中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和应对措施、麻醉方式、术后观察事项、护理要求、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预后等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进行充分发表意见,全面分析,任何意见均应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最后尽可能达到意见统一,由主持人总结后并提出最佳手术方案和可选方案;注意事项及防范应急预案。
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1、凡重大、疑难、新开展、诊断未确定的探查手术及二级以上择期手术,均需进行术前讨论。
二级以上急诊手术无条件进行常规术前讨论时,应由主管医师召集至少一名三年以上的主治医师参加讨论,由职称最高者担任主持人,讨论结果向科主任汇报。
2、二级手术的术前讨论在医疗组内进行,由医疗组长主持,参加人员为医疗组成员,必要时通知护士长、责任护士参加。
3、三级以上手术、新开展手术、重大手术、疑难手术、外请专家进行的手术、诊断未确定的探查手术的术前讨论由科主任主持,全科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参加。
主持人根据需要确定其他应参加讨论的人员如麻醉医师、相关专业人员、管理人员等。
4、讨论前,主管医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病历、影像学资料、各种辅助检查报告及查房用具等,同时将病情提前通知参加讨论的人员,疑难病例应提前一天请相关专业会诊。
5、术前讨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术前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手术风险评估、术前准备情况、术前诊断、手术指征、拟施手术及拟施麻醉方案、手术风险与利弊、手术中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对策、是否需分次完成手术、手术后观察注意事项及护理要求、手术后治疗措施、手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参加手术和麻醉的人员等。
6、主管医师在术前讨论会上,应首先就上述内容筒明扼要地提出初步意见,然后逐一讨论研究。
参加讨论人员应认真检查患者,详细分析病情及辅诊资料,提出各自意见。
7、主持人应在最后就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决定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者和参加手术人员以及其他事项,指定相关人员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如为重大手术,应安排专人提前填写《特殊手术报告审批表》报医务科审查批准。
8、术前讨论结束后,主管医师应根据《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认真填写“手术风险评估表”。
9、非急诊手术的术前讨论应在手术前三天内完成。
术前讨论结束后天内实施手术的,手术医师应在手术前一日对患者病情进行重新评估,将评估结果报科主任,由科主任确定是否重新进行术前讨论。
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1. 引言术前讨论是医疗团队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旨在确保患者在手术前得到全方位的评估和讨论,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手术风险,并为手术团队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指导。
旨在规范和指导术前讨论的过程,为医务人员提供一个全面、准确的参考。
2. 术前讨论的目的- 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手术,并评估手术的风险和预期效果。
- 确保所有相关医务人员对手术细节和操作流程有清晰的理解。
- 确保患者和其家属对手术的风险、效果、可能的并发症和后续护理有充分的了解。
- 确保适当的手术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包括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麻醉评估等。
- 确定手术所需的特殊设备和器械,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3. 术前讨论的内容- 患者信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等基本信息。
- 病情评估:对患者当前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 手术指征和目的:明确手术的指征和目的,以及手术的优势和局限性。
- 手术方案:详细描述手术操作的步骤和流程。
- 麻醉评估和准备:确定适合患者的麻醉方法,并做好麻醉准备工作。
- 预期效果和并发症:详细说明手术的预期效果和可能的并发症,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和解释。
- 术前准备:包括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等,确保患者准备充分。
- 特殊设备和器械:确定手术所需的特殊设备和器械,并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 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职责:明确手术团队中各成员的角色和职责,确保协同合作。
- 术后护理:确定术后的护理方案和随访计划,确保患者的顺利康复。
4. 附件所涉及的附件如下:- 患者病历资料- 手术指南和操作步骤- 麻醉评估和记录- 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查报告- 手术准备清单5. 法律名词及注释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 术前讨论:指医学团队在手术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讨论的过程。
- 手术风险:指手术操作可能引发的潜在风险和并发症。
- 手术细节:指手术操作的具体步骤和技术要点。
(完整版)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1、凡重大、疑难、新开展、诊断未确定的探查手术及二级以上择期手术,均需进行术前讨论。
二级以上急诊手术无条件进行常规术前讨论时,应由主管医师召集至少一名三年以上的主治医师参加讨论,由职称最高者担任主持人,讨论结果向科主任汇报。
2、二级手术的术前讨论在医疗组内进行,由医疗组长主持,参加人员为医疗组成员,必要时通知护士长、责任护士参加。
3、三级以上手术、新开展手术、重大手术、疑难手术、外请专家进行的手术、诊断未确定的探查手术的术前讨论由科主任主持,全科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参加。
主持人根据需要确定其他应参加讨论的人员,如麻醉医师、医技专业、其它临床人员、管理人员等。
4、讨论前,主管医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病历、影像学资料、各种辅助检查报告及查房用具等,同时将病情提前通知参加讨论的人员,疑难病例应提前一天请相关专业会诊。
5、术前讨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术前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手术风险评估、术前准备情况、术前诊断、手术指征、拟施手术及拟施麻醉方案、手术风险与利弊、手术中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对策、是否需分次完成手术、手术后观察注意事项及护理要求、手术后治疗措施、手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参加手术和麻醉的人员等。
6、主管医师在术前讨论会上,应首先就上述内容筒明扼要地提出初步意见,然后逐一讨论研究。
参加讨论人员应认真检查患者,详细分析病情及辅诊资料,提出各自意见。
7、主持人应在最后就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决定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者和参加手术人员以及其他事项,指定相关人员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如为重大手术,应安排专人提前填写《手术报告审批单》。
《手术报告审批单》一式两份,一份保存于病历中,一份上报医务部备案。
8、术前讨论结束后,主管医师应根据《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认真填写“手术风险评估表”。
9、非急诊手术的术前讨论应在手术前1—3天内完成。
术前讨论结束后五天内实施手术的,手术医师应在手术前一日对患者病情进行重新评估,将评估结果报科主任,由科主任确定是否重新进行术前讨论。
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是指因患者病情较重或手术难度较大,手术前在上级医师主持下对拟实施手术方式和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所做的讨论。
一、术前讨论应在术前72小时内完成。
对重大、疑难、致残、重要器官摘除及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
急症手术如时间不允许进行术前讨论,二级手术应由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确定手术方案,三级及四级手术由副主任医师以上(含副主任医师)确定手术方案。
二、二级手术术前讨论由主治医师主持,本科医务人员参加;三级、四级以及新开展手术的术前讨论应由科主任或由科主任委托副主任医师以上(含副主任医师)的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本科室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及有关人员参加,并根据病情邀请相关专家参加。
特殊病例需有医院职能部门人员或院领导参加讨论。
三、讨论内容包括:术前讨论应全面、具体、围绕术前准备情况、手术指征、手术方案、可能出现的意外及防范措施进行讨论;必要时邀请护士长参加,提出术后护理应注意的事项及护理要求。
要体现出对病情的整体分析,对疾病的认识及讨论后所决定的手术方法。
术前准备情况包括患者术前的身体状况、思想情况与要求,术前必要的各项检查结果,以及各种影响手术的不利因素的控制情况(如感染、高血糖等),是否履行了手术知情同意书签字手续(需本院手术主管医师负责谈话签字);麻醉方式的选择,手术室的配合要求;术后注意事项等。
四、讨论情况应记入病历,即书写术前讨论记录。
术前讨论记录应记录每位参加人员的具体发言内容,参加手术的医师(手术者、助手)必须参加术前讨论,主持人应对术前讨论记录审阅修改并签名。
五、对于疑难、复杂、重大及新开展手术,病情复杂需相关科室配合者,应提前2-3天邀请麻醉科及有关科室人员会诊(或组织多学科诊疗会诊)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术前讨论制度培训主讲人:李伟培训对象:手术科室医生培训地点:会议室一.讨论范围:疑难病例讨论可在全院、科间、科内进行。
二.参加人员:包括科主任或副主任、责任医生、经治医生、相关科室人员。
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
1、对二级以上手术、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
急诊手术如时间不允许进行术前讨论,二级手术应由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确定手术方案,三级以上由副主任医师以上(含副主任医师)确定手术方案。
2、术前讨论应在术前72小时内完成。
3、重大、疑难、致残、重要器官摘除及新开展的手术,应报医务科备案批准或通知医务科派人参加术前讨论。
必要时由医务科组织多学科专家参与讨论。
4、讨论前应按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完成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检查资料等综合评估。
评估的重点范围包括:入院评估、手术风险评估、麻醉前评估、危重病人评估。
5、术前讨论会一般由科主任主持,科内全体在岗医师参加,手术医师、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必须参加。
6、讨论内容包括:患者术前病情评估,重点是手术风险评估、麻醉前评估、危重病人评估;患者诊断及其依据; 术前各项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患者思想情况与要求;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案包括手术方式、要点及注意事项,手术可能发生的危险、意外、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麻醉方式的选择,手术室的配合要求;明确是否需要分次完成手术及术后注意事项等。
7、对于疑难、复杂、重大手术,病情复杂需相关科室配合者,应提前邀请麻醉科及有关科室人员会诊或参加讨论,并做好充分的术
前准备。
8、主管医生要将术前讨论情况记录于术前讨论记录本中,并在病程记录中书写术前讨论记录。
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一、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医疗机构术前讨论的行为,明确医务人员职责,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学风险。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进行的术前讨论。
三、定义1. 术前讨论:医疗机构内医务人员对患者术前情况进行交流、研究和讨论的过程。
2. 术前讨论组:由医疗机构内不同科室的医务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负责术前讨论。
3. 术前讨论记录:对术前讨论过程中出现的疑点、问题、建议等进行记录的文件。
四、流程及要求1. 术前讨论组组建(1)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术前讨论组,定期召开术前讨论。
(2)术前讨论组由不同科室的医务人员组成,包括主刀医生、麻醉医生、护理人员等。
(3)术前讨论组应当有主席和记录员,主席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相关科室负责人担任,记录员由医院信息科室人员担任。
2. 术前讨论流程(1)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广泛交流,充分了解患者身体状况,术前准备情况以及手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2)主刀医生向术前讨论组汇报手术计划,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风险等。
(3)麻醉医生向术前讨论组介绍麻醉方式与风险。
(4)术前讨论组成员就手术方案进行交流讨论,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与问题。
(5)主席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记录于术前讨论记录中,并设立后续处理期限,对于未能在处理期限内解决的问题,将进行再次讨论。
3. 术前讨论记录要求(1)术前讨论记录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并在术中和术后进行更新。
(2)记录中应当包括患者身体状况、手术计划、手术风险分析、个别风险因素、处理意见等内容。
(3)记录应当用统一的模板,签字确认后存档,留存在医疗机构备查。
五、相关法律条文1.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2. 《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六、简要注释如下:1. 术前讨论:指医生在手术前对患者身体状况、手术计划等进行讨论。
2. 术前讨论组:由不同科室的医务人员组成,共同制定手术方案。
3. 术前讨论记录:对术前讨论过程中出现的疑点、问题、建议等进行记录的文件。
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术前讨论是外科系统对即将接受手术治疗病例的一种会诊形式,执行术前讨论(会诊)制度的目的是保证医疗质量,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患者手术安全。
通过对某个病例的诊断分析、手术适应症、禁忌症、术式、术中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或术式的改变、手术并发症等进行讨论,实现个性化治疗。
同时,通过讨论可以完善病历内容,积累疑难复杂病例的治疗经验,提高诊疗水平。
一、术前讨论的形式所有在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都要经过术前讨论会诊。
术前讨论分医疗组内讨论、全科术前会诊、院内术前会诊。
(一)医疗组内术前讨论是指患者病情稳定、手术难度不大的一、二级手术,由医疗组长主持,医疗组内所有医师参加的术前讨论,并将术前讨论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载。
(二)全科术前讨论(会诊)是指由医疗组长提出,由科主任、或副主任、或主任委派的主任医师主持。
病例选择:1.三级以上手术必须经全科讨论;2.一、二级手术,但病情较复杂,预计术后出现并发症风险较高的手术;3.属于本科室开展的新型手术项目,或开展较少,预后难以确定的手术;4.为确定病变性质的探查手术或术中可能改变术式的手术;5.患者一般状态差,或涉及多个脏器疾病的手术;6.确定需要外请专家的手术;7.属于本科室少见病种或罕见病种的手术;8.有教学、科研意义的手术;9.部分特殊患者,因社会需要提请术前讨论的手术。
(三)院内术前讨论是指需2个或2个以上学科共同参与完成手术治疗的病例,由医务部主持,召集相关学科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进行术前会诊,确定手术方案。
二、术前讨论完成的时限(一)组内和全科的术前讨论至少应于患者手术前1天完成,具体时间由医疗组、科室自定,一般多在晨会后进行。
(二)多科室术前讨论一般应于术前2天进行。
三、术前讨论程序(一)组内术前讨论1.经治医师准备术前讨论资料,包括完善病历,将病程记录完成到会诊当日、各种辅助检查报告单已置于病历中。
2.经治医师汇报病例,简略报告主诉、病史、主要体征、辅助检查、组内诊断、拟采用麻醉方法和术式名称。
术前讨论、手术通知单审阅、大手术和高危手术请示报告制度
术前讨论、手术通知单审阅、大手术和高危手术请示报告制度一、术前讨论制度1.1 术前讨论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手术安全,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所有大手术、新高开展手术和疑难手术都必须进行术前讨论。
1.2 术前讨论应在手术前一周内进行,由科主任或主(副主)任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长及有关人员参加。
必要时,邀请医务科负责人、相关科室医师参加。
1.3 术前讨论的内容包括:手术指征、术前准备、手术方案、麻醉方式、术后观察重点、护理要点等。
1.4 术前讨论结果应记入病历,并由经治医师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说明。
二、手术通知单审阅制度2.1 手术通知单是术前讨论的书面记录,应由科主任或主(副主)任医师签发。
2.2 手术通知单应包括手术名称、手术日期、手术时间、手术地点、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长、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等。
2.3 手术通知单应在手术前一日由经治医师填写完毕,经科主任或主(副主)任医师审阅签字后,送交手术室。
2.4 手术室应根据手术通知单安排手术,并核对患者信息。
三、大手术和高危手术请示报告制度3.1 大手术和高危手术是指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并发症多、术后恢复困难的手术。
具体标准由医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3.2 大手术和高危手术应在术前向医务科报告,由医务科组织相关科室进行会诊,并根据会诊结果制定手术方案。
3.3 高危手术应在手术前一日向医务科报告,由医务科安排相关人员进行术前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应急预案。
3.4 手术过程中如发生意外情况,手术医师应立即向科主任和医务科报告,并按应急预案处理。
3.5 术后患者如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意外情况,应及时向科主任和医务科报告,并按应急预案处理。
四、手术安全核查制度4.1 手术安全核查是指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案等进行核对的过程。
4.2 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护士长共同负责。
4.3 手术前安全核查应在手术室进行,包括核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案等。
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
一、患者实施手术前,临床科室应当组织术前讨论。
二、术前讨论由副主任医师或医疗组医师组织实施。
有危重、疑难、新开展手术、致残及血管介入等治疗风险较大的手术,科室必须组织专题讨论,专题讨论由科室主任(副主任)主持,经治医师及其上级医师、麻醉医师、护理人员参加,必要时邀请其他相关科室人员、医务科和(或)院领导参加。
三、术前讨论内容:必须含6个方面:临床诊断及依据;手术方式、适应证、禁忌症及可能的替代方式;手术可能出现的意外和防范措施;术前准备(尤其知情同意情况);术中注意事项;术后病情观察及预期效果、治疗计划等。
四、急诊手术的术前讨论在手术准备时实施,由参加手术的医师组织讨论。
严重创伤等紧急手术时,为尽量缩短院内术前时间,可由手术主持人简要阐述患者伤情评估6个方面情况:诊断及其依据、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手术和麻醉方式、术前准备(尤其是知情同意情况)、术中注意事项及术后处理的意见,其他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简要讨论后实施,相关情况在术后6小时内应详细补记。
五、术中若因情况变化需调整手术方案时,手术医师必须请示上级医师,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实施术中讨论。
六、各类术前讨论,经治医师须将患者的病情及分析、商定的方案记入术前讨论的病程录中。
三级以上手术(含血管介入治疗)的术前讨论,应在病历中单独书写“术前讨论记录”,其他术前讨论情况可在术前小结中体现。
七、上级医师应及时审签术前讨论记录。
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一、制度目的术前讨论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在进行手术前能够全面而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并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权益得到保护。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包括拟进行择期手术和紧急手术的患者。
三、具体内容1. 患者信息记录1.1 医院接诊号码、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1.2 主要病史记录,包括既往病史、家族病史、个人病史等1.3 体格检查结果,包括生命体征、一般状况、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1.4 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凝血功能、尿液分析等1.5 特殊检查结果,包括影像学检查、心电图、超声检查等2. 手术风险评估2.1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类型,评估手术风险等级2.2 详细记录手术风险评估结果,包括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不良反应等2.3 提醒患者和家属手术风险及可能的后果,听取患者和家属的意见并进行充分沟通和解释3. 手术方案制定3.1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风险评估结果,确定最适合的手术方案3.2 讨论手术方案的可行性、效果和风险,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和协商3.3 在不同手术选择之间提供患者选择的权利,解释各种选择的优缺点,并尊重患者的决策4. 手术知情同意4.1 解释手术目的、过程、可能的并发症和风险4.2 向患者提供书面的手术知情同意书,并确保患者及其家属充分理解其内容4.3 与患者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并保留相关记录和文书5. 签署确认5.1 医生签署术前讨论记录,包括患者信息、手术风险评估结果、手术方案等内容5.2 患者及其家属确认并签署术前讨论记录,表明已理解手术风险和手术方案,并同意进行手术四、附件所涉及的附件如下:1. 手术风险评估表2. 手术知情同意书范本3. 术前讨论记录表五、法律名词及注释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1. 手术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类型,评估手术风险等级,包括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不良反应等。
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一、定义指以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手术安全为目的,在患者手术实施前,医师必须对拟实施手术的手术指征、手术方式、预期效果、手术风险和处置预案等进行讨论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 .除以紧急抢救生命为目的的急诊手术外,所有住院患者手术必须实施术前讨论,术者必须参加。
2 .术前讨论的范围包括手术组讨论、医师团队讨论、病区内讨论和全科讨论。
临床科室应当明确本科室开展的各级手术术前讨论的范围并经医疗管理部门审定。
全科讨论应当由科主任或其授权的副主任主持,必要时邀请医疗管理部门和相关科室参加。
患者手术涉及多学科或存在可能影响手术的合并症的,应当邀请相关科室参与讨论,或事先完成相关学科的会诊。
3 .术前讨论完成后,方可开具手术医嘱,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4 .术前讨论的结论应当记入病历。
1、为什么要求“除以紧急抢救生命为目的的急诊手术外,所有住院患者的手术必须实施术前讨论〃?答:术前讨论是指手术前在上级医师主持下,对拟实施手术方式和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所做的讨论。
讨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术前准备情况、手术指征、手术方案、可能出现的意外及防范措施。
进行术前讨论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基本义务,体现审慎、严谨、科学的态度,是围手术期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保障手术患者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
需要进行住院手术的患者,病情较为复杂或有一定的风险,术前讨论可集思广益,帮助术者明确手术指征和方案,从而降低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本要点明确不需术前讨论的仅限于紧急抢救生命的急诊手术,其他急诊手术均应完成术前讨论。
住院患者的术前讨论同样应包括日间手术,在医学影像下的介入诊疗、内镜下的手术等有创操作或手术。
2、门诊手术如何进行术前讨论?答:门诊手术患者的术前讨论形式,由参加门诊手术的医师及相关人员在术前共同进行讨论,讨论地点和方式不限。
原则上在门诊病历上清楚记录诊断、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注意事项等内容。
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1. 简介术前讨论制度是指在进行手术前,医生与患者以及相关医护人员进行详细的讨论和沟通,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效果,保障患者的利益。
2. 术前讨论内容术前讨论应包括以下内容:2.1 手术目的和任务:明确手术的目的和任务,确保医生和患者对手术的认识一致,理解手术的意义和预期效果。
2.2 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讨论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确保手术的决策是基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学准则。
2.3 手术方案:讨论手术的具体方案,包括手术的方法、工具和材料的选择,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等,确保手术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4 风险评估和知情同意:对手术的风险进行评估,并与患者进行详细的讨论,确保患者充分理解手术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5 术前准备和团队配合:讨论术前准备的内容和要求,包括患者的术前准备、手术间的准备和团队的配合,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3. 执行流程3.1 预约和提前准备:根据手术的性质和需要,提前约定术前讨论的时间和地点,并准备相关资料和工具。
3.2 参与人员:参与术前讨论的人员应包括主刀医生、麻醉师、护士长和患者本人(家属可以参加)等相关人员。
3.3 议程和记录:术前讨论应按照预定的议程进行,包括逐项讨论上述内容,确保能够全面和详细地讨论问题。
同时,应有专人负责记录讨论内容和决策结果。
3.4 决策和签字:根据讨论的结果,医生应做出具体的决策,并在相关文档上签字确认,以示决策的一致性和明确性。
3.5 沟通和解答:在讨论过程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需求,积极沟通和解答问题,确保患者有充分的理解和满意度。
4. 附件所涉及的附件如下:附件1:知情同意书范本附件2:手术方案表格附件3:风险评估表格5. 法律名词及注释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法律名词1:知情同意注释:知情同意是指患者在充分了解医疗行为的风险和好处后,自愿同意接受医疗行为的过程。
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是指因患者病情较重或手术难度较大,手术前在上级医师主持下对拟实施手术方式和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所做的讨论。
一、Ⅲ级及以上、疑难、复杂、致残、重要器官摘除及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需术前讨论的Ⅱ级及其他手术由科室视患者病情而定。
术前讨论应在术前72小时内完成。
二、术前讨论应由科主任或医疗组长主持,参加手术的医师(术者、助手)必须参加术前讨论;病情复杂需相关科室配合者,应邀请相关科室人员(或麻醉科)参加术前讨论,必要时邀请医院职能部门人员或分管院长参加讨论。
三、讨论内容包括:术前讨论应全面、具体,围绕术前准备情况、手术风险评估情况、手术指证、手术方案、可能出现的意外及防范措施、是否需要分次完成手术等进行讨论;必要时邀请护士长参加,提出术后护理应注意的事项及护理要求。
要体现出对病情的整体分析,对疾病的认识及讨论后所决定的手术方法。
术前准备情况包括患者术前的身体状况、思想情况与要求,术前必要的各项检
查结果,以及各种影响手术的不利因素的控制情况(如感染、高血糖等),不能泛泛注明“术前准备已完成”。
术前准备情况还包括是否履行了手术同意书签字手续(患方签署意见并签名,经治医师和术者双签名);麻醉方式的选择;手术室的配合要求;术后注意事项等。
四、讨论情况应记入病历,即书写术前讨论记录。
术前讨论记录应详细记录每各人的具体发言内容,主持人应对术前讨论记录审阅修改并签名。
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医院的手术安全管理,提高手术质量和效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合法权益,根据《医疗机构手术安全管理规范》等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
三、定义1. 术前讨论术前讨论是指在手术前,由主刀医师、麻醉医师、护士长、相关专科医师等组成的讨论小组,对患者的手术方案、手术风险、麻醉方式、手术准备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确定最佳的手术方案和措施,并形成书面记录的过程。
2. 主刀医师主刀医师是指在手术中负责指导和执行手术操作的医师,一般为患者所在科室的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
3. 麻醉医师麻醉医师是指在手术中负责给予患者麻醉药物和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医师,一般为麻醉科的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
4. 护士长护士长是指在手术中负责协调和管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护士,一般为手术室的护士长或副护士长。
5. 相关专科医师相关专科医师是指在手术中可能涉及到的其他专业领域的医师,如心脏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会诊或协术。
四、工作流程1. 申请主刀医师在确定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后,应及时向手术室申请预约手术时间,并填写《手术申请单》,注明患者的基本信息、诊断、拟行手术名称、预计手术时间、是否需要特殊器械或材料等,并签署意见。
2. 审核手术室收到《手术申请单》后,应按照《手术安排表》进行审核,并与主刀医师沟通确认。
如有特殊情况或变更,应及时通知主刀医师。
3. 安排根据《手术安排表》,由护士长负责安排各个手术室的使用情况,并通知相关人员。
同时,由护士长根据患者的手术方案和需要,安排相应的麻醉医师、相关专科医师等参与术前讨论。
4. 讨论在手术前一天或当天,由主刀医师召集麻醉医师、护士长、相关专科医师等组成讨论小组,对患者的手术方案、手术风险、麻醉方式、手术准备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确定最佳的手术方案和措施,并形成书面记录。
讨论小组应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选择,保障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医院的术前讨论工作,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所有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
三、术前讨论的定义术前讨论是指在手术治疗前,由主治医师或以上职称的医师组织相关专业的医师、护士、技师等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诊断、手术方案、手术风险、预后等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并达成共识的过程。
四、术前讨论的原则1.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选择,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
2.以证据为基础,遵循医学规律和伦理原则,科学合理地制定手术方案。
3.以团队为单位,充分发挥各专业人员的优势和作用,促进交流和协作。
4.以质量为目标,严格执行手术指征和禁忌,预防和控制手术并发症。
五、术前讨论的内容1.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主要症状和体征等。
2.患者相关检查结果: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检查等。
3.手术方案:包括手术名称、手术方式、手术步骤、手术时间、手术地点等。
4.手术风险:包括手术中可能发生的出血、感染、损伤等并发症及其预防和处理措施。
5. 麻醉方案:包括麻醉方式、麻醉药物、麻醉监测等。
6. 术后管理:包括术后观察、护理、用药、复查等。
7. 预后评估:包括手术效果、生存质量、复发风险等。
六、术前讨论的程序1.主治医师或以上职称的医师在决定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应及时向科室主任或副主任申请组织术前讨论,并填写《术前讨论申请表》。
●主持讨论的医师:一般由科室主任或副主任担任,负责组织和引导讨论,确保讨论的顺利进行。
●主刀医师:一般由主治医师或以上职称的医师担任,负责介绍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方案,回答讨论中的问题,听取讨论的意见和建议。
●相关专业的医师:一般由同科或相关科室的医师担任,负责提出自己的专业观点和建议,参与讨论和决策。
●麻醉医师:一般由麻醉科的医师担任,负责介绍麻醉方案,评估麻醉风险,参与讨论和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前讨论制度
一、所有住院手术病例(急诊入院手术除外)均应进行术前讨论,特殊病例应报医务科备案或医务科派人参加讨论。
二、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组织(主持),手术医师、护士及有关科室医务人员参加。
重大疑难、新开展的手术、特殊情况可邀请家属或单位领导参加。
三、讨论内容:诊断和诊断依据;手术指征和手术禁忌症;术前准备,如特殊检查、血源等;重新开展手术应订出手术方案;术中可能发生的困难与意外,以及防范措施;麻醉选择;术后护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手术人员、麻醉人员及有关人员的组织和安排。
一般手术也要进行相应讨论。
四、术前讨论要做好记录,并随同病历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