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弊端检讨及完善路径

合集下载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1、引言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利益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权力过于集中、决策缺乏透明度、激励机制不完善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和治理水平,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2、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问题2.1 权力过于集中在许多国有企业中,公司决策权往往集中在高层领导手中,缺乏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

这导致了决策过于主观和个人化,容易产生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

2.2 决策缺乏透明度部分国有企业的决策过程缺乏透明度,相关信息不对外公开,缺乏有效监督。

这给了一些内部人员和外部利益相关方机会,可能导致不正当行为的发生,并损害国有企业的利益。

2.3 激励机制不完善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相对而言较为僵化,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容易导致员工积极性不高,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3、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措施3.1 强化权力制衡机制通过建立健全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制度,推动企业决策过程的民主化和规范化。

加强决策程序的透明度,明确决策的公开和公正原则,有效防范权力寻租和腐败问题。

3.2 加强信息披露和监督要求国有企业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信息披露,并建立完善的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

加强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等关键信息的监督,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3 完善激励机制国有企业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薪酬激励、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激励。

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企业绩效。

4、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国有企业治理相关的法律文件、公司章程等。

5、法律名词及注释5.1 董事会:指国有企业中负责决策的集体机构,由公司股东选举产生,并负责指导和监督企业的经营管理。

5.2 监事会:指对公司经营情况进行监督的机构,由股东选举产生,独立于董事会。

公司治理的现状与改进路径

公司治理的现状与改进路径

公司治理的现状与改进路径随着市场的发展和企业的壮大,公司治理已经成为各个企业关注的焦点。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企业发展的保证,会对企业的经营和长期价值带来积极的影响。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够完善,存在着各种问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公司治理的现状,并探讨改进的路径。

一、公司治理的现状1.1 股权结构集中化在很多企业中,股权集中化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少数股东或董事会成员掌握了大量的股权,对公司的决策权和股权控制产生了较大影响。

导致公司治理失衡,无法有效减少利益冲突,降低管理层的独裁性和不负责任性。

1.2 董事会管理缺陷董事会作为企业最高决策机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一些企业中,董事会存在缺陷。

例如,缺乏真正的独立董事,导致决策的不公正性;缺乏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和约束等等。

1.3 财务透明度不足财务报告作为企业信息披露的重要手段,对企业治理和投资者决策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一些企业中,财务报告存在不透明的情况,难以为股东和投资者提供准确和全面的信息。

1.4 激励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是企业人才管理和绩效管理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一些企业中,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受到限制。

此外,激励机制也可能存在问题,例如,激励方案设计不合理或不透明等等。

二、改进路径2.1 股权结构分散化为了减少股权集中化对企业治理的影响,可以通过增加股东的数量来分散股权。

可以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发行新股等方式来实现股权分散化。

同时,公司可以加强与中小股东之间的沟通,增加他们的参与度,使少数股东无法掌握过大的股权。

2.2 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制度是保证董事会独立、客观、公正的重要措施。

企业可以引入独立董事,加强对董事会的监督和约束。

独立董事应该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知识背景,并且不受其他股东或管理层的控制。

2.3 提高财务报告透明度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对于公司治理来说至关重要。

企业应该加强内部会计、审计、报告编制等环节的管理,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与完善——以公司社会责任为视角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与完善——以公司社会责任为视角

鹿 奶 粉 添 加 三 聚 氰 胺 导 致 婴 儿 死 亡 这 些 恶性 事 件 的 爆 发 . 激
的 首 要 职 责 是 提 高 效 率 、 取 利 润 。 司 以 最 低 廉 的价 格 提 赚 公 供 最 大 量 的 商 品 . 是 在 履 行 社 会 职 责 . 钱 与 社 会 责 任 之 就 赚 间 没 有 任 何 冲 突 。在 股 东 利 益 最 大 化 理 念 的 影 响 下 , 国 公 各 司 法 一 直坚 持 公 司经 营 与 社 会 责任 截然 分 离 的立 法 模式 二 是 公 司社 会 责 任 道 德 化 阶 段 。2 O世 纪二 三 十 年代 . 着 经 济 随 大 萧 条 的 到 来 .许 多 大 公 司 倒 闭 所 引 发 的 社 会 问 题 空 前 恶
理 水 平 的 关键
关 键 词 : 益相 关者 ; 司社 会 责任 ; 司治 理 结 构 利 公 公 中 图分 类 号 : 9 22 D2. 9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1 0 — 5 7 2 1 ) 3 0 1 — 5 0 8 3 3 (0 0 0 — 0 7 0

化 . 些 学 者 开 始 对 公 司是 否 应 当承 担 社 会 责 任 进 行 论 证 与 一
起 了社 会 各 界 对 公 司 及 其 高 级 管 理 人 员 极 端 不 负 责 任 行 为 的严厉声讨 , 民众 对 企业 出 现 了 前 所 未 有 的信 任 危 机 。 据 南
方 周 末 报 道 .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经 济 学 部 去 年 发 布 了 《 国 企 中 中
业 社 会 责任 蓝 皮 书 2 0 , 0 9 .该 书表 明 中 国企 业 社 会 责任 的 整  ̄ 体水平处于较低阶段。基于此 , 我们 不得 不 拷 问 公 司社 会 责 任 低 下 的 原 因 . 得 不 反 思 现 有 公 司 治理 结 构 的 积 弊 公 司 不

最新 上市公司治理中法律制度的不足及对策-精品

最新 上市公司治理中法律制度的不足及对策-精品

上市公司治理中法律制度的不足及对策一、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间的竞争力也越来越激烈。

改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并在这个基础上努力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不断拓展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空间,不仅关系着企业自身的成败,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而法律机制作为治理机制的一个外部机制,更是关系到上市公司的发展的外部竞争环境的安全保障性。

二、上市公司治理法律保障的必要性虽然法律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确实不如我们通常想的那样重要。

但是法律作为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中的外部机制中的一个内容,仍然起着它应有的作用。

首先,法律作为一种外部机制,是在内部机制的基础上对上市公司的治理发挥效用的。

公司治理机制发挥有效的作用,就必须将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结合起来,在内部机制的基础上发挥外部机制的保障功能。

其次,法律是对上市公司内部机制失灵时的有效补救方式。

但法律并不是随时对上市公司的治理发挥主要作用,只是在内部机制出现漏洞时才会发挥辅助效用。

最后,法律是一种权益救济保障机制。

近些年,上市公司侵害股东权益的情形有所增加,股东维护自己的权益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运用法律手段。

三、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法律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一)立法原则不足只有有效地保护上市公司各种利益关系人的利益,保持公上市司各利益间的协调,才能使上市公司健康发展并取得共赢。

由此可见,利益均衡原则是我国立法应当遵循的基本的原则。

但是,通过我国现行法规定可以看出,我国立法实践中并没有将此原则采纳。

而在立法中我国现行法将诚实信用原则和信义义务都已经列入法律当中。

而这两个原则中,诚实信用原则本身就是对股东的最底线的规定,而信义义务却是更高的一种义务要求,要求股东是在诚实信用原则的基础上,保障其他股东得到更多的利益。

但对此二原则的规定适用尚不规范,实践适用存在一定难度。

(二)具体规定尚缺通过我国现行法律规范的具体规定不难看出,我国对上市公司进行管制的法律规范很少,在公司法中规定的内容也是相对很少,这就很难使法律对上市公司进行更体系化地规范。

论我国一人公司法律制度存在问题及完善措施

论我国一人公司法律制度存在问题及完善措施

论我国一人公司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摘要:2006年1月1日施行的《公司法》,确立了一人有限公司制度,是我国公司立法的一大进步。

它明确了一人公司的设立条件,大胆引进了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等,都是我国公司立法的大胆尝试。

同样,我国新《公司法》也存在很多不足,本文通过比较的方式指出新《公司法》中的不足点并对如何完善这些不足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一人公司;法律规制;完善措施。

一、一人公司的概念与法律特征(一)一人公司的概念所谓一人公司,系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简称,是指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

一人公司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一人公司,是指只有一个股东的公司,股东本人拥有公司的全部资本,即形式上的一人公司。

广义的一人公司不仅包括形式上的一人公司,也包括实质上的一人公司,即公司的真正股东只有一人,其余股东仅持有比较少的股份,在公司决策和运营中不发挥实际作用,多表现为家庭式公司。

世界各国早期的公司立法大都禁止形式上的一人公司,要求公司在设立时发起人必须为两人以上,还明确规定,在公司成立后,运营的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股东仅剩一人时,应立即解散公司,恪守着严格的公司设立条件。

随着公司组织形式的变化、发展,特别是有关法人理论和制度的不断完善,一人公司已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公司法上的认可。

值得高兴的是,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也明确规定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

(二)一人公司的法律特征1、一个公司只有一个股东。

与传统社团性有限公司相比,一人公司的股东具有唯一性。

不论是一人发起设立的一人公司,还是通过其他形式(如:一个股东购买了其他股东的所有股份),最终股份全部归一人持有;或者虽然形式上或名义上为两人以上,但实质上公司的真实股东仅为-人。

2、股东仅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一人公司有其独立的法人人格,与股东的人格相分离,他们是两个不同的主体。

一人公司的股东以其出资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为限对公司债务独立承担责任。

公司治理机制缺失的检讨书

公司治理机制缺失的检讨书

公司治理机制缺失的检讨书尊敬的公司董事会:我是您公司的一名股东,写此篇检讨书,对公司治理机制的缺失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检讨。

我们作为公司的股东,应该对公司治理机制的健全度负有重要责任。

然而,我认识到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着一些缺陷和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司的运营和发展。

在此,我郑重向董事会提出以下检讨:一、董事会权力集中我们公司的董事会权力分配存在着过度集中的情况。

过去几年来,大股东在决策制定和公司运营方面占据着过大的话语权,而小股东的利益被忽视。

这导致了公司决策不够民主、公正和透明,企业各方面利益得不到平衡。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们应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确保董事会成员的权力分配更加合理,提高公司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二、董事会独立性不强我认为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存在不足。

在过去的经营中,董事会成员与公司高层之间的利益关系较为紧密,导致了董事会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受到了质疑。

为了确保公司治理机制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我们应该增加独立董事的比例,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担负起监督和决策的责任,减少利益冲突,保护股东的权益。

三、信息披露不及时、不透明在公司治理方面,我们的信息披露不够及时和透明,导致了股东对公司运营情况的了解不足。

信息披露的不完善不仅使得股东难以评估公司的价值,还使得市场对公司的认可度不高,股价受到了不正当的波动。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确保及时、准确、公平、透明的披露机制,提高公司形象和透明度。

四、董事会责任意识淡薄在过去的经营中,我观察到董事会成员对公司的责任意识并不充分,导致对公司事务的决策和监督不够细致,对公司治理的关注度不高。

为了加强董事会成员的责任感,我们应该加强董事会成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确保他们更好地履行职责和义务。

五、激励机制不健全公司的激励机制对于吸引和留住高层核心人员至关重要,但是我们的激励机制存在着一些缺陷。

员工的激励方式过于单一,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员工的需求,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缺乏长期性,导致了公司的人事流动问题和团队的不稳定。

(完整版)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完整版)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一、公司治理的意义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已受到了中国企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些这种全球知名、规模庞大的公司,一夜之间就土崩瓦解,中国公司应该从中吸取教训。

不过,还有许多人存在着这样的认识误区:只有大公司、国有大型企业才需要去考虑公司治理的问题,而中小企业对此是无关紧要的。

这种认识存在诸多法律危险的。

实际上,对中小企业、新进企业和成长型企业来讲,公司治理的问题同样重要。

创业公司尤其要注意整个公司的治理结构,应该从一开始,就要把公司治理结构问题解决好。

具体来看,首先,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的核心问题。

公司治理结构相当于一座楼宇的地基,考虑地基问题的最有效的时期是在楼宇建设之初。

第二,中国人情社会的许多传统习惯使创业者漠视公司治理,留下创业的隐患。

在中国,人们通常看重的是面子、人情,很多时候没有“亲兄弟明算账”的习惯。

创业的时候,不愿意谈钱,但是,成功之后,恰恰是这些“其他事情”构成反目、内乱的导火索。

公司治理结构在创业初期没有得到重视所造成的恶果此时呈现出来。

第三,目前中国尚未形成一整套详尽完善的公司治理法规体系。

这就导致在遇到矛盾时,所有人都莫衷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有限的精力被掷在无限的内耗中。

对于创业者而言,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在此情况下,更应该注重公司自身制度的建设,规范管理,减少隐患。

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伴随着改革的进程,中国企业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去衡量,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首先,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

这主要体现在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一股独大现象严重,代表国有股的董事在董事会中占有绝对优势。

其次,公司治理缺乏透明度,没有参加经营管理的投资者,特别是小股东对公司经营状况难以获得有效信息,知情权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第三,公司的执行机构往往缺乏股东价值观念,不重视对投资者关系的管理工作,在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缺乏利益沟通机制。

第四,监事会缺乏有效的监督功能。

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研究与改进建议

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研究与改进建议

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研究与改进建议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全球化,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研究和改进成为了现代商业环境中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对公司治理法律制度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公司治理的健康发展。

一、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重要性公司治理是一种组织结构和流程的设定,以确保公司董事、管理层和股东的利益得到保护和平衡。

法律制度在公司治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规范了公司内部运作和对外交往的行为准则,保护了股东权益,维护了市场公平竞争的秩序。

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方面,完善的法律制度能够规范公司内部组织结构,加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增强监督机制,减少内部腐败和权力寻租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健全的法律制度能够保护股东权益,提高公司透明度和信息披露水平,增加投资者信心,促进投资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的公司治理法律制度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和框架,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法规体系相对分散,法律文本之间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导致执行和监管不够有效。

其次,公司治理法律制度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职责、义务和权力未做明确的规定,容易导致权责不清,损害了公司利益和股东权益。

再次,公司治理法律制度在监管层面存在一定的盲区,监管机构的执法力度不够强劲,监督和处罚机制不够完善。

三、公司治理法律制度改进建议为了进一步强化公司治理法律制度,促进公司治理环境的改善,以下是几点具体建议:1. 健全公司治理法律体系。

建议在立法层面加强对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整合与协调,形成一系列有机衔接的法律法规。

同时,要加强对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宣传和解读,提高各方对法律的认知和遵守。

2. 加强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规范。

建议通过立法明确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职责、义务和权力,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问责制度。

同时,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加强对高级管理层的选拔和培养,确保公司治理的科学决策和有效执行。

中国公司治理问题和建议

中国公司治理问题和建议

中国公司治理问题和建议
中国公司治理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一些主要问题包括:
1. 股权结构不稳定:一些公司存在着股权高度分散、股东权益保护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公司的长期发展和治理效果。

2. 信息不对称和透明度不足:公司信息披露不够透明、财务信息真实性受质疑等问题,导致投资者难以获取准确信息,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3. 董事会独立性和责任不明确:一些公司董事会成员之间关系复杂、独立性不足,董事会的监管和决策效率有待提高。

4. 治理机制不健全: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监督和约束机制薄弱,导致管理层行为不受有效监督。

5. 股东权利保护不足:股东权益受损、小股东权利得不到保障等问题普遍存在,影响了公司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改进公司治理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措施:
1. 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公司财务信息透明度,确保投资者和社会公众能够获得准确的信息。

2. 加强董事会独立性和专业性:提高董事会成员的独立性和专业素养,加强对董事会成员的选拔和培训,确保董事会能够更好地履行监管职责。

3.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确保公司管理层行为的透明和规范。

4. 加强法治意识: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法治意识,加强对公司治理的监管力度,保护投资者权益。

5. 注重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公司应注重社会责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

改进公司治理需要政府、企业和投资者等多方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体系,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与完善对策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与完善对策
善 , 成 监 事 会 形 同虚 设 , 以和 董 事 会 、 造 难 经理 人 制
衡, 在客 观上 必然 无 法做 到 代 表 全体 股东 。 其 中小 尤 股东、 工人 的利 益 , 履行监 督 职 能 。 来 () 3 监事 人 员或 因监督 成 本 大于监 督 收 益或 因能 力 有 限 , 督效 率有 限 。监 事 会是 代表 股 东 行使监 督 监 权的 , 它应该 站在 股 东 的立场 促使 经 营者 实现 资 本 的 保 值增值 股 权 特点 是 国有股 处于控 股地 位 . 存在 国 有股 股东 缺 且 位、 中小 股东 免费搭 车 的 问题 ) 监 督 的动 力较 弱 。实 , 践 中 , 国公 司 多是 工会 主 席 出任 监 事 会主 席 。 由 我 再 职 工代表 选 举职 工代 表 出任 监 事 , 由于 时 间 、 力 、 精 知
立 的监事 会机 构 存在 制度设 计 上 的缺 陷。 ( ) 国监 事 会 的地位 不 够 高 , 立 性 不强 , 1我 独 被监 督 的董事 会和监 事会平起平坐 , 监督效 率有 限 而在德
国、 日本 , 存在监事会地位 高于 董事会 的法律硬约束 。 ( ) 国监 事 会 的监 督权 力有 限 。 2我 不具 有 德 国 公 司监 事会 的某 些功 能 。在德 国 , 司监事 会 有权 任命 公 理 事会成 员 , 权 监 督理 事 会业 务 经 营 , 权 审 查理 有 有 事 会制作 的会计 报表 , 即实 际上监 事 会行 使 了传统 股 东 大会的职 能 。我 国《 司法 》 公 规定 的监 事 会职 能 : 一 是 监 事会 对董 事 、 理执 行 公司 职务 时 , 反法律 、 经 违 法 规 或者公 司章程 的行 为进行监 督 ; 二是 当董 事或 经理

国有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缺陷与对策

国有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缺陷与对策

国有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缺陷与对策国有公司是指由国家持有或控股的企业,其治理结构的缺陷主要集中在权力过于集中、决策效率低下、资金运作不透明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国有公司的权力过于集中是其治理结构的一个突出缺陷。

在现行制度下,国有公司的决策常常由少数高层领导人决定,这种集权模式容易导致决策的片面性和滥用权力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加强民主决策,建立起更加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

可以通过选举或者聘任产权代表,让员工和社会各界参与决策过程,形成多元的利益表达和协商机制,避免权力过于集中。

二是完善内外部监督机制,建立相应的制度来约束和制约高层领导人的权力。

完善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角色和权力,加强对高层领导人的监督,使他们的权力不能滥用。

其次,国有公司治理结构的另一个缺陷是决策效率低下。

由于权力集中和决策流程复杂,国有公司的决策常常需要经过多个层级的审批和批准,从而造成决策效率低下,难以及时适应市场的变化。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推行市场化,引入更多的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

减少决策的层级,加快决策的速度,提高决策的灵活性和响应能力,使公司能够更快地适应市场变化。

二是优化决策流程,简化审批程序。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决策流程,避免冗余和重复的审批环节,提高决策的效率和灵活性。

第三,国有公司治理结构的第三个缺陷是资金运作不透明。

由于权力集中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国有公司的资金运作常常缺乏透明度,难以实现有效监督和约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加强财务监督,建立透明的财务制度和监督机制。

规范国有公司的财务管理,并通过独立审计和定期公开财务报告等手段,提高资金运作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二是加强信息披露,增加对外界的沟通和交流。

通过建立良好的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公开公司的运作情况和经营业绩,增加对外界的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综上所述,国有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缺陷主要体现在权力过于集中、决策效率低下、资金运作不透明等方面。

公司治理结构中法律治理的缺陷及改进

公司治理结构中法律治理的缺陷及改进

公司治理结构,在公司内部是通过健全的组织机构及其有效的工作实现的,而每个机构在公司中的地位和作用又是通过其组织结构职能体现出来的。

目前,我国公司内部机构的组成、职权及其之间相互制衡的关系,主要是由公司法规范的。

立法者试图通过公司法的规定,达到使公司内部各机构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与职工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机制,既保障资产所有者的利益,又赋予经营者充分的自主权,其实并未达到预期。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法律治理的缺陷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律规制是以保护股东、公司债权人和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把股东对公司的控制和董事、经理人员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权用法律明确化、法定化,做到既不使股东失去对公司的控制,又使董事、经理享有充分的经营管理权,确保公司正常地运营。

虽然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律规制基本上反映了公司内部机构之间相互制衡的关系,使公司的外部环境对公司及其机构的制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国家股股权代表不确定,权利与义务不对应。

在一些公司中,国家股占控股或相对控股的地位,而谁有资格作为国家股股权的代表,法律却没有明确的规定。

《股份制试点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暂行规定》把谁当国家股股权代表的权力赋予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该部门既可委托控股公司、投资公司、企业集团母公司、经济实体性总公司和某些特定部门委派股权代表,还可直接委派股权代表。

此外还规定,具体委派办法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人事部门另行制定。

这种规定的结果,不仅造成国家股股权代表的随意性,而且使政府部门控制公司的行为合法化。

现行有关规章过多地、不具体地规定了国家股股权代表的义务,如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承担明确责任,却未规定国家股股权代表应有的利益,导致国家股股权代表缺乏作为所有者利益的驱动力,更多地是向委派他的政府部门负责,不能很好地行使作为股东对公司控制的权利。

2.对小股东的权益保护较弱。

股东是通过股东大会来行使对公司控制权的,而法律只规定:“股东出席股东大会,所持每一股份有一表决权。

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透明度和公平性、董事会权力过于集中、股东权益保护不足、监督机制不完善、利益冲突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1.增加透明度和公平性:发布年度报告、财务报表,向股东和
投资者公示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并及时回答股东和投资者的问题和疑虑。

2.优化董事会结构:引入独立董事、增加董事会成员的多样性,防止权力过于集中于少数人手中,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和监督能力。

3.加强股东权益保护:完善股东权益保护制度,如加强股权激
励措施,鼓励股东参与董事会选举和决策,增强股东的投票权和表决权。

4.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监事会的独立性和监督职能,设立
独立的审计委员会,监督公司的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确保监督机制的有效运转。

5.规范利益冲突行为: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明确的
违规行为处理规定,严厉打击利益冲突、内幕交易等不法行为,确保公司治理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国有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缺陷与对策

国有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缺陷与对策

国有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缺陷与对策首先,国有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着权力集中的问题。

在国有公司中,决策权、权力集中在少数高层管理者手中,这导致了决策的不透明和缺乏监督。

对策之一是建立健全公平透明的决策机制,引入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加强对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的监督,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其次,国有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着激励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由于国有公司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存在着冲突。

为了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设立绩效考核机制、制定薪酬激励制度、推行股权激励等,营造公平公正的激励环境,提高国有公司的绩效和竞争力。

第三,国有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着运营效率低下的问题。

由于国有公司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经营活动往往受政府干预,决策过程复杂,执行效率低下。

为了提高运营效率,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例如简化决策程序、简化行政审批事项、推行市场化竞争等,减少政府对国有公司的干预,提高决策的灵活性和执行的效率。

第四,国有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着监管缺失的问题。

在国有公司经营过程中,监督和管理机制不健全,监管职能不完善,监管措施不力,导致腐败、浪费和失职行为的发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对国有公司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内部监控机制和外部监管机构,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和保护,确保国有公司的合法权益和社会责任。

最后,国有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着利益冲突的问题。

由于国有公司的股权归属于不同部门或单位,不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时有发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建立健全的股权管理机制,明确各股东的权益和义务,加强协同合作,形成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机制,提高国有公司的整体效益。

总的来说,国有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着一系列缺陷,如权力集中、激励机制不完善、运营效率低下、监管缺失和利益冲突等问题。

为了改善国有公司的治理效果,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如建立公平透明的决策机制、健全激励机制、提高运营效率、加强监管和解决利益冲突等。

对公司治理不善的检讨书

对公司治理不善的检讨书

对公司治理不善的检讨书尊敬的董事会成员:首先,我想对公司治理不善的情况表示深深的歉意。

作为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我承认我们在管理和监督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失,这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负面影响。

在此,我愿意向董事会和全体员工诚恳地道歉,并承诺将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进公司的治理体系,确保公司的长期发展和可持续经营。

首先,我们必须正视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导致了权力集中、决策不透明和监督不到位等问题。

在未来,我们将加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引入更多的独立董事,确保董事会能够有效地履行监督和决策职责。

同时,我们还将建立一个健全的内部监控机制,加强对公司各级管理人员的监督和评估,确保他们的行为符合公司的利益和道德规范。

其次,我们将加强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及时性。

信息披露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股东和投资者的利益保护。

我们将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确保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重大事项等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向外界披露。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与股东和投资者的沟通,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回应他们的关切和问题。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内部控制是保障公司利益和资产安全的重要手段,它关系到公司的经营效益和风险控制。

我们将加强对公司各项业务和流程的监控和管理,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公司的资源能够有效地配置和使用。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对公司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和合规意识,确保公司的运营活动合法合规。

最后,我们将加强对公司治理的持续改进和监督。

公司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我们将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定期评估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和合规性,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同时,我们还将积极倡导企业文化的建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推动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在此,我再次向董事会和全体员工表示诚恳的歉意,并承诺将全力以赴改进公司的治理体系。

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重塑公司的形象,恢复市场的信心,实现公司的良性发展。

【学术前沿】邹小琴《我国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弊端检讨及完善路径》

【学术前沿】邹小琴《我国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弊端检讨及完善路径》

【学术前沿】邹小琴《我国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弊端检讨及完善路径》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本期概览】公司作为最为关建的市场主体,其法律制度的优劣与完善程度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我国目前的公司治理立法制度表现出强烈的不适应性,为应对日趋繁荣的国内经济发展及日益紧张的国际资本竞争,完善我国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立法是一个现实且紧迫的问题。

本期学术前沿选取了邹小琴教授的《我国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弊端检讨及完善路径》,文章从根源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完善建议,具有较强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我国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弊端检讨及完善路径(缩略版)· 作者简介·邹小琴山东政法学院民商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讲《婚姻家庭法学》《商法学》等民商法学类理论课程,及《家事案件代理业务实训》《律师法学》等法学实践实训类课程。

摘要:我国的公司治理立法呈现出割裂性、矛盾性与过渡性的特征,问题并不在于立法模式的选择,而在于立法体例的设计不当。

目前的最佳解决途径是改变既有的公司立法体例,抛弃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传统分类,将公司分为开放型公司和封闭型公司来有针对性地设计公司治理制度。

规则应进一步细化,仅仅对开放型公司强制规定公司内部治理制度,对封闭型公司则赋予更多的自主权,由股东在章程中自由进行公司组织机构的设置。

通过立法体例的改革和规则的细化来满足私法对自由价值的追求和商主体对成本的控制,保障公司营利性目标的实现。

一、我国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弊端与困境公司的内部机构设置与权力分配主要由公司治理制度来完成,公司治理立法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公司的价值选择和目标实现。

我国公司治理制度以日本模式为基础进行设计,后期又借鉴了美国公司法律制度,力求规则的完美与多样,但是兼采众人之长却并未达到预设目标,反而饱受立法混乱的困扰。

由于制度的不体系性,我国公司治理法律制度存在割裂性、矛盾性和过渡性特征。

首先,治理机构职能的交叉重叠给公司运行带来了困扰。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及对策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首先,现有公司治理结构中企业控制权分散,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

许多上市公司由大股东或股权集中的股东控制,这导致了一些大股东滥用控制权,违背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损害中小股东的权益。

其次,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不够,监管手段存在局限。

虽然我国已有一系列法律法规对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进行监管,但监管机构的执法力度不够强硬,很容易导致一些公司故意破坏法律规定,逃避监管,给投资者带来较大风险。

此外,信息披露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

股东和投资者了解公司经营情况、项目进展等信息主要依赖于公司的信息披露,但很多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中存在不透明、不规范的现象,往往掩盖了一些重要信息,导致投资者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来弥补缺陷,促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健康发展。

首先,要加强公司的股东权益保护。

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起健全的公司监管机制,加大对大股东滥用控制权的打击力度,确保股东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同时,要加强对投资者知情权和决策权的保护,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及时性。

其次,要加强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

监管机构要依法行使执法权,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提高市场监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同时,建立健全内外部监管机制,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监管体系。

另外,要加强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

完善信息披露的规范和标准,加强信息预披露和及时披露,提高信息披露的可读性和全面性。

同时,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督和检查,对违规披露的行为进行处罚,增强投资者对信息的信任度。

此外,还可以加强公司治理的国际化合作。

借鉴发达国家的治理经验,吸收国际上的先进理念和实践,促进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体制。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公司治理水平,与国际接轨。

综上所述,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一些缺陷,但通过加强股东权益保护、加强监管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等一系列对策,可以弥补这些缺陷,促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健康发展。

2021法理学视角下公司治理的弊端与优化范文3

2021法理学视角下公司治理的弊端与优化范文3

2021法理学视角下公司治理的弊端与优化范文 摘要: 公司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从法理学角度上看,公司各项活动强调合法性,也重视规范性。

本文以公司治理法理学价值、法理学目标等内容为切入点,予以分析,再以此为基础,研究法理学视角下公司治理的弊端,给出权利与义务的分配、社会责任的履行等内容,最后给出可行的优化策略,仍以法理学为着眼点,论述加强规范化框架建设、重视平衡经济效益等建议,服务后续工作。

关键词: 公司治理;法理学; 内部框架; 社会责任; 经济效益; 法理学以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发展规律、共同性问题为研究对象,其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消亡、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法律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法律的创制和实现、法律的价值等。

就公司治理而言,因其治理过程、管理活动、发展规划等均带有较强的动态性,以现有法律进行约束已经无法满足治理要求,从法理学视角进行公司治理分析,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一、公司治理法理学目标 (一)管理目标 管理目标,是指公司根据法理学原则、方法进行的管理活动,如在劳动法下公司需要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但合同的签订年限并无硬性规定,公司可根据自身目标、员工能力等,灵活进行合同年限的选取,其过程符合法理学要求。

公司管理框架、结构的建设和完善,以遵循类似特点[1]。

(二)盈利目标 盈利目标,是指公司治理活动满足法律要求的同时,强调以经济效益的追逐目标,以法理学原则和方式为依托进行各项具体治理工作。

如上海表厂在改革开放之初,首先以“不会降价”麻痹国内竞争对手,再以突然降价的方式将积压产品大量卖出,其做法虽为业内所不齿,但并不违反法律规定,可视作法理学、市场经济下竞争的客观现象。

二、公司治理法理学价值 (一)形成规范的内部框架 从法理学角度着眼,公司治理应强调以法律规范为基本约束框架,法律文件中未能明确规定的部分,则借助法理进行约束,这是其基本价值所在。

如我国规定公司包括两大类形式,即“责任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二者存在差别,责任有限公司是指是由股东投资组成,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与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法人;股份有限公司,则是指公司资本为股份所组成的公司,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公司治理的制度反思与政策设想

公司治理的制度反思与政策设想

公司治理的制度反思与政策设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公司治理问题愈加突出。

一些企业因为制度不完善、监管缺失和管理腐败等问题而屡屡遭遇危机。

如何加强公司治理的制度建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制度反思公司治理制度的不完善是导致企业危机的重要原因。

在我国,股权结构不合理、独立董事缺乏独立性、信息披露不够透明等问题成为制度建设中需抓紧解决的问题。

1. 股权结构不合理在股东大会上,一些股东以零散的股份,缺乏稳定性和长期性,难以对公司决策起到实际的控制和监督作用。

一些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前期极度不规范,导致股东权益无法得到保障,企业管理出现混乱和腐败现象,最终导致市场信任度降低、股权融资难度加大。

2. 独立董事缺乏独立性在企业治理中,独立董事是起到重要监管作用的群体。

但在一些实践中,独立董事出现漫不经心、缺少独立性的现象。

导致企业管理出现失范,影响企业长期竞争力的发展。

3. 信息披露不够透明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是企业决策的重要前提,也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前提。

但由于国内法律制度缺陷,一些企业不合规、不公开信息等问题依旧存在。

导致信息不透明,市场信任度下降,影响股价。

二、政策设想针对上述制度存在的问题,政府需要综合考虑并出台相关的政策,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管。

1. 股东权益保护政府应建立健全股东权益保护体系,加强股东之间的沟通,建立完善的股东权益认证机制。

注重对实际控制人进行管理,避免虚拟实体的物理掌控与法律所有权掌控脱节。

2.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政府应制定更加严格的独立董事人选标准,注重独立性和责任感。

同时,加强对独立董事的准入和退出管理、强化其凝聚力和工作能力,使独立监督更加有效,3. 加强信息透明政府应制定更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各类信息公告应当更加规范化,加强信息披露的可追踪性,确保信息留存期限更加长久、信息披露更加公开,有效保障投资者和消费者权益。

综上,公司治理的制度建设事关企业长远发展,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

公司治理中法律作用的局限性及应对策略

公司治理中法律作用的局限性及应对策略

公司治理中法律作用的局限性及应对策略发布时间:2021-10-30T13:45:40.616Z 来源:《论证与研究》2021年9期作者:刘怀成 牛玲玲[导读] 摘要:法律在公司治理活动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但是法律在公司治理中缺少明确的定位,且存在一定的争议。

近些年来,在国内公司治理活动中,时常出现违法乱纪的现象,致使法律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而诱发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很多种。

本文针对公司治理中法律作用的局限性进行简要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公司治理;法律作用;应对措施公司治理中法律作用的局限性及应对策略刘怀成 牛玲玲(河南益仟律师事务所 450000)摘要:法律在公司治理活动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但是法律在公司治理中缺少明确的定位,且存在一定的争议。

近些年来,在国内公司治理活动中,时常出现违法乱纪的现象,致使法律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而诱发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很多种。

本文针对公司治理中法律作用的局限性进行简要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公司治理;法律作用;应对措施引言:尽管法律可以在公司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其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致使法律作用受到限制。

在国内公司治理的过程中,法律作用的有限性主要表现在部分消极因素的不限制使用。

限制了法律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同时对法律作用机制进行异化,继而放大公司治理中法律的局限性。

通过构建相应的解决机制,破解法律在公司治理中作用的局限性。

一、公司治理中法律的局限性在公司运行过程中,各项活动进行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是由于企业在扩大自身规模的同时,没有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开展,发现其自身在商业交易、职业经理人、公司管理、投资者等方面存在的法律局限性问题,使得内部各项活动运行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不能良好的处理此方面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到企业发展,以下将对商业交易、职业经理人、公司管理、投资者四方面存在的法律局限性问题进行细致解读。

(一)商业交易企业在开展商业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强化法律方面的知识结构,保证企业在损害自身权益的同时,避免企业与合作方之间出现法律问题,增加双向合作的意愿,且安排法律顾问解答疑惑,探查双方的商业项目是否存在法律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弊端检讨及完善路径
我国公司治理制度存在机构职能重复以及制度设计单一等弊端,在某种程度上源于立法体例的设计不当。

完善既有的制度抑或推倒重来?如何通过制度设计体现公司法的自由价值理念以满足当前健康营商环境的发展需求?对此,山东政法学院民商法学院邹小琴副教授在《我国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弊端检讨及完善路径》一文中提出,通过立法体例的改革和规则的细化满足私法对自由的追求和对成本的控制,将传统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分类改为开放型公司和封闭型公司,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化,赋予封闭型公司更多自主权,如股东可在章程中自由设计公司组织机构等,以期完善我国公司治理法律制度。

一、我国公司治理制度的弊端与困境
公司内部的权力分配与机构设置主要由公司治理制度来实现,我国公司治理制度的不体系性导致其存在割裂性、矛盾性和过渡性特征。

首先,公司治理机构职能的交叉重叠影响公司运行,优秀制度的移植产生了本土不适应性。

我国公司法在原有的分权模式下又引入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双重监督改变了原有的监督制衡模式,引发实践中监督职能的虚化和推诿。

其次,公司治理法律制度之设计无法满足多样化需求。

我国现有立法对所有公司统一适用分权模式,设置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对公司权责关系进行规制,但不同类型的公司股权结构和经营模式可能存在差异,“一刀切”的规制方式显然不够合理。

二、我国公司治理法律制度产生弊端的原因
(一)对公司治理立法模式的探析
目前世界上主要存在三种公司治理立法模式(如表1)。

我国公司治理采三权分离的立法模式。

一方面尊重了资本意愿,使股东会成为公司最高权力机构。

我国《公司法》第37条规定,股东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拥有对公司诸多事项的决定权;另一方面体现了股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理念,依《公司法》第46条,董事会为公司的执行机构。

此种立法模式基本上体现了现代公司治理理念,亦符合国情,并非是直接导致公司治理弊端的原因。

(二)对公司治理立法体例的探析
股东有限责任制度决定了立法需对公司治理的权力分配和治理规则作较为细致的规定,以弱化市场风险。

我国《公司法》将公司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却统一采取设立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分权模式,没有体现实质差异,此种粗放的立法导致实践中诸多问题产生;同时,不同类型公司面临的治理问题和主要矛盾不同,仅以公司资本的等额性将公司简单区分为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是不合理的。

鉴于对上述立法模式和立法体例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现有的公司治理问题是立法体例设计不当而非立法模式的错误选择所致。

因此,解决我国公司治理的积弊,首先需要完善现有的立法体例。

三、公司治理法律制度完善的理论基础
(一)公司治理领域的本位认识问题——股东本位观念的回归
公司治理规则的设计需要考量制度的目标取向,不同的认识产生不同的公司治理制度。


代公司治理理论经历从“股东至上观”向“兼顾利益相关者”的转变,后者修正了股东利益最大化这一传统公司目标,其引导公司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中分权制衡以实现共同利益的理论设想看似完美,但能否付诸实践值得探究。

利益相关者理论无法抹去利益冲突时客观存在的偏重性保护问题,公司治理立法制度应确定保护的客体范围和保护顺序。

以管理者和雇员为例,通过二者与股东在利益实现机制上以及利益受侵害时退出机制的对比(如表2),可以发现,股东利益与公司利益结合更紧密,且其保护没有替代措施,因而股东本位有更现实的需求。

我国大量存在的民营企业和家族式公司,在发展壮大、面向公众投资者前会经历一个集权发展和亲权主导的阶段,此时公司组织机构和人事安排上具有强烈的人合性,因而更需要股东本位观的支持。

当然,现代公司发展不可忽视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护,因此,在公司治理制度设计中,股东利益保护是本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护重点在“兼顾”。

(二)公司治理领域的代理问题——对代理权的正确认识
公司治理制度的建立离不开对公司经营代理权的正确认识。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和知识的专业化,现代公司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逐渐分离,产生公司代理问题。

资本所有者不直接参与公司经营而将经营权委托给董事会,通过经营者的专业知识实现资本利益最大化,从而形成股东会与董事会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此种代理不同于一般的民事代理,体现出更多的主动性和全面性。

对于大型公众公司而言,这种公司治理结构既能强调决策和执行效率,又能解决分工和监督问题,由此显示出公司组织机构立法的重要性。

当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并非没有例外。

我国存在大量有限责任公司和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这种封闭型公司具有较强的人合性,因而内部无须有严格的组织机构,所有权与经营权并非必须分离,代理权也并非必须和必要。

(三)对公司治理机制研究方向的认识——法学与经济学相结合
公司治理是跨学科课题,最早为经济学界所关注。

而法学研究领域在此问题上存在关注不足且视角狭窄的缺憾,其更多关注市场秩序与安全问题而忽视了立法给公司带来的运营成本压力。

事实上法学研究也要考虑经济成本问题并运用经济分析方法。

如上文所述,在公司治理立法体例上,“一刀切”的粗放立法不符合经济学的效益成本观。

对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小型股份有限公司来说,有些公司实务负责人同时是最大股东,董事会和监事会在某种程度上形同虚设。

强制公司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规则健全组织机构意味着成本的增加和资源浪费,不符合经济学和市场规律的要求。

四、我国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完善路径
(一)“新两分法”的提出
抛弃我国原有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分法,借鉴英美法系国家,根据公司股票能否在证券市场自由流通将公司分为封闭型公司和开放型公司具有现实意义。

封闭型公司股东内部有较强人合性,应加强对股东意志的尊重;而开放型公司股东分散,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应特别保护中小股东。

因此,对封闭型公司,组织机构立法应简化并给予最大自由。

如可规定其组织机构由股东在章程中自由选择而非法律强制性规定。

而对开放型公司(上市公司)而言,则应在现有规则上加以完善。

如继续适用严格的公司治理机构立法,建立完善的制衡式组织机构。

(二)“新两分法”的优越性
1.立足国情,迎合人合性较强公司的需要。

封闭型公司股东间具有较强的人合性,股东间
合作的基础是相互信任。

一方面,其资本运筹和公司运作并不直接面向公众,因而只要不损害社会公益,法律应保障这一私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封闭型公司股东意志可通过章程体现,以资本多数决解决表决权问题。

因此,新的分类立法体现了对私法和商活动本质的尊重,符合国情与商事交易价值观。

2.符合经济学理念,满足成本与效率要求。

灵活的公司治理机构能降低封闭型公司的管理成本,提高效率,而开放型公司需要健全协调的治理机制,充分发挥经营机构与监督机构职能来减少交易成本。

因而立法分别规定不同性质公司的组织机构,符合经济学成本与效益的追求。

3.以最小成本完成弊端革除。

法律的稳定性不意味着放弃其适应性,适度修正使法律规范符合社会生活客观需要亦是法律稳定性的内在要求,关键是以最小的立法成本完善立法规定。

新的分类立法并非对公司治理模式的颠覆,仅是改变了其立法分类的基础,从立法成本上考量是适宜的。

4.尊重了私权和个人意志。

对开放型公司而言,组织机构等设置会影响公司运转和对中小股东及公众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因而需要强制设置;而封闭型公司组织机构的不完善虽会影响公司运行,但若不涉及公众利益,就没有理由进行强制规制,允许其通过章程自由选择符合最低成本要求。

五、结语
我国现有立法不区分公司类型,不考虑个体需求,“一刀切”的立法体例剥夺了公司选择内部治理制度的权利,尤其对封闭型公司,难言其正当性。

制度层面的改革必然面临实践困难和阻力,若不能采“新两分法”,从立法上彻底修正组织机构规则,也可以在坚持现有公司法分类的基础上,对有限责任公司组织机构实行自由立法,而仅对股份有限公司作出严格的强制性规制,实现立法改革的过渡。

文章源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