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案教学设计20-古代诗歌五首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20 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20 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20 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优质课教学设计《己亥杂诗》其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⒈知识与能力(1)朗读背诵并默写《己亥杂诗》。

(2)联系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初步感知本诗的表达特点。

⒉过程与方法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ppt课件【设计理念】充分地研读教材、把握教材,抓准教学的重难点,并在教学设计时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踏实训练,与小学高年段的阅读要求贯彻到教学中,在学生自学自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我适当的点化引导学生学习、学会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

在此过程中,情感的体验是必然的催化剂和目的。

【教学过程】一、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1、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

2、板书:已亥杂诗(把“己”写成“已”)3、指名读课题,学生发现错误书写并指正(请学生讲解并总结“己”和“已”的区别和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

)4、全班齐读课题,解释诗题①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课前学生已经通过查字典和翻阅工具书,明白“己和亥”两字的意思,学生自己汇报:己是天干的第六位,亥是地支的第十二位,所以诗题就是1839年。

然后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和查阅资料了解到这首诗是龚自珍在辞官南下,把一路上的所见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

)②在1840年,你们知道中国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吗?(学生根据课前的搜集汇报:鸦片战争。

)③小结: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

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

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5首。

(ppt一出示)5、简介龚自珍学生把自己课前查阅并收集到的龚自珍资料在班上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展示。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5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5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5篇(一)教案:古代诗歌五首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学习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3. 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1. 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2. 掌握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1. 教材《古代诗歌五首》2.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导入课堂气氛,介绍古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价值。

2. 引导学生讨论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正文(40分钟):1.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取一首诗歌进行朗读。

2. 讨论分析:让学生根据所选诗歌,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指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声调、节奏等方面进行分析。

3. 背景介绍: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4. 整体理解:让学生阅读整篇诗歌,理解其中的意境和主旨,分析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5. 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展开诗歌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强化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歌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和意义?课后作业:1.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2. 思考并书写对古代诗歌的认识和感悟。

板书设计:古代诗歌五首作者背景内容(根据具体五首诗歌进行板书)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5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胡适的生平及其写作风格。

2.理解短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分析短文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综合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短文中的主题和情节。

2.学习理解短文中的隐含意义。

3.分析短文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分析短文中的主题和情节。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教案(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教案(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教案(下)一. 教材分析《古代诗歌五首》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五首经典的中国古代诗歌,分别是《春晓》、《登鹳雀楼》、《乌衣巷》、《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南逢李龟年》。

这些诗歌涵盖了唐代和宋代的不同风格和主题,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色、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古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通过之前的学习,他们能够理解和欣赏一些简单的古代诗歌。

然而,对于这些诗歌的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激发他们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和背诵五首古代诗歌,掌握诗歌的基本朗读节奏和韵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欣赏五首古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和文化背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诗歌相关的图片和音乐,营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诗歌创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具体诗歌的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诗歌相关的图片、音乐和视频,用于课堂展示和情境营造。

2.诗歌文本:准备五首诗歌的文本,标注好朗读节奏和韵律。

3.参考资料:收集相关的诗歌解析和文化背景资料,用于课堂分析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春天的诗歌?”学生回答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古代诗歌五首》。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教案
2.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了解陆游及其创作背景;
3.生字词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新词、难词,如“箫鼓”、“追随”等;
4.句子解析: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意象等,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诗歌主题与意境领悟: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6.文学常识: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格律及表现手法。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诗句。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表达情感”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意象和修辞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衣冠简朴古风存”所蕴含的文化背景,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游山西村》相关的诗句,分析其意象和表达技巧。
2.诗歌创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尝试仿写诗句,运用所学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培养文学素养,使学生能够领悟诗歌的意境与情感,激发对文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分析、解读《游山西村》,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化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善于运用诗歌中的词汇、句式进行表达;
4.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游山西村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教学重点: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

教学难点: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常规教具、相关图片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入新课师:我们有的同学曾游览过祖国的山川河流、名胜古迹。

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游览过村庄呢?有的话你又看到了什么呢?没有也没关系,今天我们一起跟着陆游去看看!学生回答,看到的一些景物,没有去的同学不要急,我们马上就可以去游玩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堂。

)二、读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

2.个别读。

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

4.重点明确:(1)“豚”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

学生查字典,豚:小猪,也泛指猪。

学生到黑板前写生字,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忆。

(2)莫:不要。

(3)浑:①水不清,污浊;②骂人糊涂,不明事理;③全,满:~身是汗;④天然的。

本文指酒不清澈。

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咨询老师,同学讨论。

三、再读诗,感语交流1.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2.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3.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

4.有感情地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

四、合作、探究学习,再次感悟诗的意境小组内讨论:《游山西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诗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农家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表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己亥杂诗》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有过感叹时光荏苒、友情珍贵的时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代诗歌中的情感与哲理。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意境的理解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己亥杂诗》相关的诗句,分析其意境和修辞手法。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作活动。学生尝试仿写一句诗,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己亥杂诗》的基本背景和意境。这首诗是龚自珍在己亥年所作,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国家的忧虑。它是古代诗歌中的佳作,体现了诗人的情感态度和时代背景。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诗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展示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刻理解,以及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从诗歌中体会到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是教学的难点之一。教师应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如情境创设、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教案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

人教版七年级下教案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

20古代诗歌五首【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登幽州台歌》(1)背景宏大,与人物形成鲜明对照。

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写登楼之感,指出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勾画了孤独寂寞、悲哀苦闷的诗人形象,两相映照,分外动人。

读者读这首诗,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仿佛能看到一位胸怀大志却因壮志难酬而感到孤独悲苦的诗人赫然立于幽州台上,远眺着苍茫的原野,进而深受感动,产生共鸣。

(2)遣词造句方面深受《楚辞》影响。

《楚辞》中《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本诗语句即化用此语,然而意境更苍茫遒劲。

2.《望岳》观察角度适当,写景层次分明。

全诗紧扣一个“望”字,从诗人的角度远望、近望泰山的雄浑景象,既有宏观概括,又有细节描绘,最后落笔于诗人的主观心理活动。

前两句诗人自问自答,从远望角度描绘泰山景象;中间四句从不同角度反复描绘泰山雄伟、壮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最后两句将群山与泰山对照,进一步刻画泰山的高大雄伟,并表达了诗人登临绝顶的决心和壮志,体现出诗人的进取精神。

3.《登飞来峰》诗化的哲理。

这是一首哲理诗,哲理是从具体的情境中提炼出来的,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加以表达的。

诗歌的前两句极写飞来峰上的塔之高,虚实结合,描绘出一幅壮美的景象;末尾两句自然地即景说理。

4.《游山西村》全诗结构严谨,主线突出。

全诗无一“游”字,但处处切“游”字,诗人游兴十足,游意不尽。

在描写客观景物的同时,突出主观感受,使叙述曲折,诗的意境不断变换。

5.《己亥杂诗》(其五)比喻形象贴切,寓意深刻。

本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

诗人将自己不甘寂寞消沉的坚定意志移于落花,借落花化泥护花来表明愿为国为民奉献自己所有的力量。

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受到启发,创造出富有哲理的名句。

诗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

20古代诗歌五首教课目标课题古代诗歌五首课型新讲课课时安排 2 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照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响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详尽感知的交流展现及当堂检测。

可合适调理。

知识与技术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价值观1.品尝名句,增添语言累积,丰富文化积淀。

2.认识五首诗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尝诗句,感觉诗歌的境界美。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味,以及不惧困难、胸怀天下的优良质量,建立热爱祖国、兴我中华的远大理想。

课前准备作者简介课前预习写作背景陈子昂 ( 约 659— 700) ,字伯玉,射洪人,唐朝文学家。

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被株连坐牢,两次从军边塞,后被县令段简伤害,冤死狱中。

陈子昂是唐诗改革的前驱者。

其诗思想充足,语言刚健朴素,对唐朝诗歌影响巨大,有诗集《感遇诗》《陈伯玉集》等传世。

杜甫( 712— 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府巩县人,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

他伤时感事,人品崇敬,约1400 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深,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尊崇,影响深远。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

王安石( 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北宋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谥号“文”,世称王文公。

其诗善于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委宛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独树一帜,世称“王荆公体”。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陆游( 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一世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

其诗语言平和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豪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忱对后辈影响深远。

代表作有《剑南诗稿》《放翁逸稿》等。

龚自珍( 1792— 1841),字璱人,号定庵。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0 古代诗歌五首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0 古代诗歌五首

20 古代诗歌五首1.登幽州台歌教学目标:1.体味诗的阔大苍凉的意境之美2.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3.诗人的形象教学过程:导语:千金市骨。

燕昭王成为明君圣主的代表,黄金台也成了明君圣主礼遇贤才的象征。

此后,有多少怀才不遇的文人,登上幽州台,凭古吊今,感怀时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一首诗《登幽州台歌》。

一、文学常识:1.这是一首古诗,很少格律限制,形式自由灵活。

2.陈子昂:字伯玉,唐代文学家。

二、读:断句,语速,语调,节奏三、释题,背景陈子昂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和军事眼光的人,武则天当政时,契丹南侵,武则天派建安王武攸宜出兵抗敌,任陈子昂为参军。

陈子昂提出的正确主张武攸宜都不予理睬,结果兵败,但武攸宜不思悔改,反而把失败的责任推到陈子昂身上。

陈子昂内心无比痛苦,他独自一人来到附近的幽州台上,吊古伤今,写下了这首传世名作。

四、赏析1.前两句诗是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时时角度(前、后)。

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

“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而自己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

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

2.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空间角度(天、地)。

空间无限辽远。

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

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涕下”?怆然:伤感的样子;涕,眼泪。

3.登临:诗人登到高处叫“登临”,临,面对。

登到高处面对开阔的景物,人的心胸会为之一变,于是便有了许多联想和想象,抒发出来,写下来,就是诗文。

陈子昂登临幽州台,面对无限的时空,不免产生一种孤寂悲凉之感,再联想到自己的境遇,便产生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愁苦心情。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学设计_20古代诗歌五首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学设计_20古代诗歌五首

20古代诗歌五首教课方案【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诗歌。

2.借助说明,初步理解古诗粗心,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歌中蕴涵的哲学道理。

【过程与方法】读好诗句,整体掌握,朗读赏析,意会感情,拓展延长。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露出的激烈感情。

导语设计设计 1:(文本导入)同学们,在我国积厚流光、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襟弘愿,博学多才;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斥,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己。

于是他感慨万千,不由悲从心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

今日老师将和同学们一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会中华古诗的魅力。

大家知道诗人是谁吗?下边我们就一道去诗中探秘设计 2:(视频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黄山上的飞来山吗?(出示图画)你们感觉奇异不奇异?山上为何会有这样的一座山呢?今日我们来看王安石是怎么看的?设计 3:(激发兴趣)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可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述你印象中的泰山1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课方案_20 古代诗歌五首教课方案1 / 12呢?(简单评论后转入杜甫的《望岳》)设计 4:(背景导入)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以前富强的大清帝国行将衰败。

腐败的清政府对外奴颜婢膝,对内大举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生凋零。

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今日我们要学的这首诗—《己亥杂诗》。

第 1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诗歌。

(要点)2.借助说明,初步理解古诗粗心,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朗诵诗歌,初步感知1. 板书课题(提示学生认真看老师书写的课题,注意字的笔顺笔【教课提示】画,“幽”字中间一竖要写长些),齐读课题,谁来谈谈课题的意思。

要修业生在幽州台在哪儿?究竟是如何的感觉呢?读诗的过程中结登上幽州台的感觉,神清气爽、英气、空阔、不如融入自己的想象合课下说明或查再读课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0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0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五首诗。

2.学习赏析名句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之美,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方法1.朗读法: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

2.讨论、点拨法:教师艺术性地设问,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诗歌意境的诗句,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料和优质音频资料。

生:课前预习古诗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登幽州台歌导入新课同学们,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

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心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诗人陈子昂的内心世界。

基础梳理1.字词清单(1)生字注音怆.然(chuàng)涕.(tì)(2)理解词义①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②怆然:悲伤的样子。

③涕:眼泪。

2.作者简介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某某)人,唐代文学家。

他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诗发展颇有影响。

反对浮艳颓靡文风,重视散体。

有《陈伯玉集》。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但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

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得他心情非常苦闷。

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陈子昂作为参谋,屡次向武则天进言,屡遭降职,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登幽州台歌》。

整体感知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愁苦情怀。

文本探究本诗是从哪两个角度来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诗的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后两句则从空间的角度来写。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0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0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

20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 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理解诗中蕴含的道理。

3.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理解诗中蕴含的道理。

难点: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理解诗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从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范仲淹、苏轼等导入。

二、出示教学目标1. 学生齐读。

2. 教师解读。

三、预习检查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3. 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

四、学习《登幽州台歌》1. 作者介绍:陈子昂 (661-702),字伯玉,射洪人。

他是唐诗革新的先驱者。

诗的代表作为《感遇》38首,旨在抨击时弊,抒写情怀。

他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解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敢言,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所重视,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2. 写作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

武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3. 诵读,注意节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 注释。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

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

悠悠:渺远的样子。

怆然:悲伤凄凉。

涕:古时指眼泪。

5. 诗歌大意。

前两句:(在幽州台上)我向历史长河的前端和后面望看去,也看不到像燕昭王那样的贤君。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教案
-举例:《宿建德江》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象对比;《题临安邸》中“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讽刺手法。
(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举例:通过比较五首诗歌的异同,引导学生发现古代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2.教学难点
(1)对古代诗歌中意象、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对《己亥杂诗》的作者龚自珍进行简单介绍,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其次,详细解读《己亥杂诗》中的五首诗歌,包括《夜泊牛渚怀古》、《登快阁》、《宿建德江》、《题临安邸》和《夜雨寄北》,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语言技巧;最后,通过比较五首诗歌的异同,引导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审美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应采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手段和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同时,注重课堂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被一首诗所打动,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代诗歌的魅力。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能够较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某些知识点仍存在疑问。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我计划在课后布置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并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解答学生的疑问。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古代诗歌五首》所选的五首诗富有艺术感染力,有的气势充沛,景象宏阔;有的情景交融,形象感人;有的感时伤别,关心国运;有的以理入诗,发人深思。

学习时要注意体会。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过程与方法】讲授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重点:(1)诵读诗歌,领略古诗的韵律美。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2.难点: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孤独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内心酸楚,孤独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怀才不遇,孤独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的百无聊赖……其实孤独既是一种心境,一种感伤,也是一种超然。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诗人陈子昂心中的那份孤独吧!二、学习新课(一)《登幽州台歌》步骤一: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1.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

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武则天赞赏,拜麟台正字。

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

有《陈伯玉集》传世。

2.背景介绍: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人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任右拾遗参谋军事。

武攸宜缺乏将略,导致军事失利,陈子昂屡次进言,不仅不被采纳,还被贬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战国时燕昭王为招贤纳士而建的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西南),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步骤二:诵读诗歌,疏通诗意1.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听读配乐诗朗诵《登幽州台歌》。

(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诵读节奏)怆.然(chuàng) 涕.下(tì)3.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0 古代诗歌五首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0 古代诗歌五首

20古代诗歌五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反复诵读,背诵诗歌。

2.品味经典的诗句,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的主旨,感受作者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展示课件,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

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诗歌中汲取古人的精神营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灿烂悠久的文化的情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反复诵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品味经典的诗句,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的主旨,感受作者的情感。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会进入古代诗歌的学习。

诗歌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中独放异彩。

而在众多诗人当中,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却屡受排挤,报国无门。

他难寻知音,独上高楼,百感交集,悲从中来,于是写下了一首传唱千古的诗——《登幽州台歌》。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这位诗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陈子昂(661—702),唐代诗人、文学家。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

有《陈伯玉集》传世。

2.知识链接(1)背景资料《登幽州台歌》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却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

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教学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教学案

20 古代诗歌五首【导学目标】1.反复诵读并默写这五首诗。

2.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感受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课时计划】2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 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同学们,一个人的性情涵养和想象力的培植主要是凭借什么?是诗歌。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发。

”朗读诗歌,我们可以从心灵里感受诗人的所思、所感,朗读诗歌可以让我们的心灵插上翅膀,朗读诗歌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

读熟一首诗,在休闲时间里吟诵一下,就像唱歌一样,心灵上能受益无穷。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陈子昂、杜甫、王安石、陆游、龚自珍这五位大诗人的心灵吧!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1)字音怆然(chuànɡ) 决眦(zì) 夫(fú) 足鸡豚(tún)岱宗(dài zōnɡ) 不畏(wèi) 叩门(kòu)(2)词义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然:悲伤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教案新人教版何编辑)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教学目标】1o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背诵这五首诗,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o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登幽州台歌》【情境导入】1•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 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觅知音。

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

大家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2o指名回答。

对,就是陈子昂,大家通过预习,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

老师这里也有一份陈子昂的资料,请同学读一读。

3o这样一位才子,这样一位胸怀大志的诗人写下的诗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登幽州台歌》。

【新课解读】一、初步感知1 •板书课题(提醒学生认真看老师书写课题,注意字的笔顺笔画,“幽”字中间一竖要写长些),齐读课题。

2。

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幽州台在哪儿?(登上幽州台的感受)到底是怎样的感受呢?(心旷神怡、豪气、空旷,不妨融入自己的想象再读课题吧).3.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千古流传的诗吧。

4.初读古诗.生自由读诗,提出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岀诗的节奏、韵味。

(2)读完后邻座互读,互相正音.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学生评议读得如何?(读准了字音,诗的节奏把握很准,读出了诗的韵味)赛读(男女小组)、齐读。

二、合作探究1•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岀了作者怎样的境遇?明确:时间角度(前、后)。

“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

“前不见” “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而自己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教案新人教版20180830221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教案新人教版20180830221

20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五首|诗 .2.学习赏析名句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课后练习 ,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之美 ,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方法1.朗读法: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有感情地朗读 ,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 ,品出诗的情味 .2.讨论、点拨法:教师艺术性地设问 ,让学生找出最|能表达诗歌意境的诗句 ,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料和优质音频资料 .生:课前预习古诗词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登幽州台歌导入新课同学们,有这样一位诗人 ,他胸怀大志 ,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 ,他屡受排挤 ,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 ,他独上高楼 ,难寻知音 .于是他百感交集 ,不禁悲从心中来 ,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诗人陈子昂的内心世|界 .根底梳理1.字词清单(1)生字注音怆.然 (chuàng ) 涕. (tì )(2 )理解词义①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阔 .②怆然:悲伤的样子 .③涕:眼泪 .2.作者简介陈子昂 (661 -702 ) ,字伯玉 ,梓州射洪 (今属四川 )人 ,唐代文学家 .他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 ,对唐诗开展颇有影响 .反对浮艳颓靡文风 ,重视散体 .有?陈伯玉集? .3.背景探寻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直言敢谏 ,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 ,常常提出批评意见 ,但不为武那么天采纳 ,并曾一度因 "逆(dang)〞株连而下狱 .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 ,反而受到打击 ,这使得他心情非常苦闷 .通天元年(696) ,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陈子昂作为参谋 ,屡次向武那么天进言 ,屡遭降职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 ,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 ,因此登上蓟北楼 ,慷慨悲吟 ,写下?登幽州台歌? .整体感知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 ,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愁苦情怀 . 文本探究本诗是从哪两个角度来写的 ?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 ?诗的前两句俯仰古今 ,写出时间的绵长;后两句那么从空间的角度来写 .在无限的时间和空间面前 ,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 .作者生不逢时 ,怀才不遇 ,功业未成 ,空老一生 .面对此景 ,想到自己的遭遇 ,怎能不 "怆然而涕下〞 ?板书设计望岳导入新课同学们 ,我们国|家山河秀丽 ,景色优美 ,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单说山就有很多 ,但在群山之中 ,谁最|有名呢 ?那当然是 "五岳〞 ,因为有语云: "五岳归来不看山 .〞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 ?泰山 -五岳之首|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根底梳理1.字词清单(1 )生字注音岱.宗 (dài ) 眦. (zì )(2 )理解词义①岱宗:指泰山 .②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③眦:眼眶 .④凌:登上 .2.作者简介杜甫 (712 -770 ) ,字子美 ,自称少陵野老 ,世称 "杜工部、杜少陵〞等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诗现存1400多首| ,这些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落这一转折过程的种种社会现象 ,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 ,被称为 "诗史〞 .他的诗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他的?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军官收河南河北?以及 "三吏〞 "三别〞等 ,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3.背景探寻这是杜甫早期的作品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736年 ) ,24岁的杜甫离开长安 ,到兖州(今山东省 )去探望父亲 ,之后由齐入鲁 ,途径泰山 ,便写下了这首|诗 .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整体感知1.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 ?①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 .这是远望 .②望到了泰山既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的景象 .这是近望 .③望到了云涌云翻的壮阔景象和鸟儿归巢的黄昏景象 .这是细望 .2.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望到一个什么样的杜甫 ?不怕困难 ,敢于攀登顶峰 ,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文本探究1.找出诗中起统领作用的词语 .望 .诗中句句都是写 "望〞字 ,只是望的角度不同 ,有远有近 ,有虚有实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首|联的表达效果 .首|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极言诗人初见泰山时兴奋不已 ,竟不知如何描绘 ,造成悬念 .次句作答 ,借齐鲁两地衬托出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总写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3.请赏析颔联中 "钟〞和 "割〞的表达效果 ."钟〞有 "聚集〞之意 ,在这里将大自然人格化 ,化无情为有情; "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 ,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 ,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4.尾联中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启示和哲理 ?它告诉我们:不怕困难 ,勇攀顶峰 ,不但望得远 ,而且可以雄视一切 .它鼓励人们树雄心立壮志 ,不怕困难 ,坚持到底 .板书设计第二课时登飞来峰导入新课同学们 ,自古以来 ,无数文人墨客喜欢登高抒怀 ,刚刚我们欣赏了?望岳? ,了解到杜甫登上巍峨的泰山,表达了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现在 ,我们欣赏一下北宋时期伟大的诗人、(政|治)家|王安石的一首|诗 - -?登飞来峰? ,探究一下他登上高山以后 ,会有怎样的情怀呢 ?根底梳理1.字词清单(1 )生字注音浮.云 (fú )(2 )理解词义①寻:古代长度单位 .八尺 (一说七尺 )为一寻 .②缘:因为 .|王安石 (1021 -1086 ) ,字介甫 ,号半山 ,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 "|王荆公〞 ,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 )人 ,又称 "临川先生〞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他被列宁誉为 "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宋神宗时任宰相 ,主张创新法制 ,改革旧政 ,史称 "|王安石变法〞 .他的散文雄健峭拔 .他位列 "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歌遒劲清新 .今存?|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 .3.背景探寻此诗为北宋诗人|王安石30岁时所作 .宋仁宗皇祐二年 (1050 )夏 ,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临川(今江西抚州)故里时 ,途经越州 (绍兴 ) ,写下此诗 .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 .此时他年少气盛 ,抱负非凡 ,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 ,寄托壮怀 .整体感知1.在这首|诗中 , "浮云〞有什么隐含的深意呢 ?在古代诗歌中 , "浮云〞往往借代奸邪小人 ,联系到诗人后来向宋仁宗上万言书 ,以及实行变法 ,与保守派的坚决斗争等 ,可以看出诗中 "浮云〞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 ,表达了|王安石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2.学了这首|诗 ,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观察事物 ,解决问题 ,要站得高 ,看得远 ,否那么会被眼前的小事物所羁绊 .同样,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也是这样,只有在各个方面到达一定的高度,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文本探究1.前两句写景 ,突出了飞来峰的什么 ?山是高耸的 ,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 ,前两句突出了飞来峰高耸云天的气势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极言塔的高峻 , "见日升〞从侧面写出古塔高耸 ,直入云霄 .这两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 ,为下文直抒胸臆蓄势 .3.后两句抒情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诗人远大的抱负和志向 ,以及对自己对未来充满雄心壮志的情怀 .板书设计游山西村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学过两个成语 "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 ,它们是什么意思呢 ?山重水复指山峦重叠 ,水流盘曲 .柳暗花明原指前面花红柳绿 ,树木花草繁茂锦盛的景象 ,之后又比喻绝|处之中找到出路 ,突然出现的好形势 .这两个成语最|早出自同一首|古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陆游的这首|诗 .板书课题?游山西村? .1.字词清单(1 )生字注音豚. (tún ) 箫.鼓 (xiāo ) 叩.门 (kòu )(2 )理解词义①腊酒浑:腊月所酿的酒 .②足鸡豚:指菜肴丰富 .③闲乘月:趁着月明来闲游 .④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 ,即随时 .2.作者简介陆游 (1125 -1210 ) ,字务观 ,号放翁 ,宋代爱国诗人 .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 ,尤以诗的成就为最| ,有 "小李白〞之称 .他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 ,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存诗9 300多首| ,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 .3.背景探寻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 (1167 )初春 ,在此之前 ,陆游因竭力支持张浚北伐 ,被投降派弹劾 ,罢归故里 ,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 .而作者对家乡淳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 .然而他并未心灰意冷 ,深信总有一天会否极泰来 .此诗即诗人在故土山阴(今浙江绍兴 )时所作 .整体感知1.在这首|诗中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山西村之游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从疑心、着急到快乐、惊喜 .2.你能想象出作者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景吗 ?诗人在青翠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 .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 ,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 .文本探究1.写出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所蕴含的哲理 .这两句既是对山水风光的描写 ,又是诗人内心境界的反映 .诗人虽被排挤回乡 ,好似已无出路 ,但他坚信 ,只要爱国信念坚决 ,总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同时启发我们 ,只要正视现实 ,面对艰难险阻 ,不退缩、不畏惧 ,勇于开拓 ,奋进不已 ,那么前方必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2. "从今假设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表现出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诗人已 "游〞了一整天 ,此时明月高悬 ,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 ,给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 ,别有一番情趣 .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以后 ,能不时拄杖乘月 ,轻叩柴扉 ,与老农亲切絮语 ,此情此景 ,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 ,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板书设计第三课时己亥杂诗 (其五 )导入新课同学们 ,诗题中的 "己亥〞是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法中己亥年,即清道光十九年(1839) ,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组诗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第五首| .根底梳理1.字词清单(1 )生字注音吟鞭.(biān)(2 )理解词义①吟鞭:诗人的马鞭 .②落红:落花 .2.作者简介龚自珍 (1792 -1841 ) ,字璱人 ,号定庵 ,浙江仁和 (今杭州 )人 .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他主张革除弊政 ,抵抗外国侵略 ,曾全力支持林那么徐禁除鸦片 .他的诗文提倡 "更法〞 "改图〞 ,揭露清|王朝的腐败 ,洋溢着爱国热情 .他被柳亚子誉为 "三百年来第|一流〞 .厉人辑有?龚自珍文集? .3.背景探寻此诗作于道光十九年 (1839 ) .龚自珍因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 ,毅然决然辞去官职 ,回归故里 .一路上 ,他有所思 ,有所感 ,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 ,投入一个竹筐里 .后来共 "得纸团三百十五枚 ,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 (?与吴虹生书? ) ,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 ,是诗人刚刚离开京城时写的 .整体感知在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作者的哪些感情?第|一、第二句:通过写景表现诗人辞官南归的愁苦心情,通过动作描写表现离去时的决绝| .第三、第四句:抒情 .以 "落红〞自比,说明自己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文本探究1. "浩荡离愁白日斜〞句中的 "离愁〞应怎样理解?这里的 "离愁〞不是离家思念亲人的凄苦之情,而是离别京城,离别自己的事业,离别自己赖以报国的岗位的那种悲苦心绪,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情 .2.为什么不说 "夕阳斜〞而说 "白日斜〞 ?这里不说 "夕阳〞而取 "白日〞 ,正好与作者当时辞官后的心情相吻合 ,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3.如何理解?己亥杂诗?中的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两句诗的表层含义:落红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 ,即使化做春泥 ,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在这里 ,诗人以落花自比 ,辞官回乡就好似花朵掉落 ,虽身处江湖 ,仍忧国忧民 ,不忘报国之志 ,就好似花朵化为春泥养育新花 .即使牺牲自己 ,也要为一代新人的成长出力 .后来常用来比喻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板书设计拓展延伸蕴含哲理的诗句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 - -|王湾?次北固山下?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 - -晏殊?浣溪沙?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 -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 - -朱熹?观书有感?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 - -赵翼?论诗?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 - -汉乐府?长歌行?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 - -苏轼?浣溪沙?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这5首|诗 .2.选择感受最|深的一首| ,发挥想象写成一篇散文 .教学反思朗读教学是诗歌的重要环节 ,在学习五首|诗时 ,我注重了诗歌的朗读 ,无论是理解内容 ,赏析诗句 ,还是把握思想环节 ,都要求学生多角度地朗读诗歌 .多种朗读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更重要的是带着学生探究如何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题 ,并初步学习赏析诗歌的方法 .唤起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这是这堂课最|大的收获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古代诗歌五首
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歌中蕴涵的哲学道理。

【过程与方法】
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流露出的强烈情感。

导语设计
设计1:(文本导入)
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

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心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

大家知道诗人是谁吗?下面我们就一道去诗中探秘……
设计2:(视频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黄山上的飞来山吗?(出示图画)……你们觉得奇怪不奇怪?山上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一座山呢?今天我们来看王安石是怎么看的?
设计3:(激发兴趣)
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
设计4:(背景导入)
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

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

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己亥杂诗》。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重点)
2. 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学习过程
板书设计
登幽州台歌
前后
(寂寞苦闷)
悠悠怆然
己亥杂诗
变革
万马齐喑——————九州生气
不拘一格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重点)
2. 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歌重的哲理意蕴。

(重难点)学习过程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叙事盛情待客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 花明/又一村。

写景抒情景色迷人
景美人更美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1.课堂上能够以学生的自主诵读为主,淡化教师的讲解;重视学生对作品的诵读。

2.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使课内诵读与课外诵读相结合,对教材进行适度拓展。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力和语言感觉力,从诗句入手,体验作品的情感意蕴;创设情境,运用感性化的教学手段,如:PPT演示、图片、声音,范读、读一读等方式,进行渲染意境。

4.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设问能扣住文体特点,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不足之处:
1.指导学生对作品进行默读重视不够,这节课上我给学生的默读时间有点少了,因为默读是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是体验作品情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改善,多学、多思、多请教、多观看专家们的讲座,在反思中不断的完善自己,争取在教学上有新的飞跃。

2.学生课外阅读还需要老师引导和加强,否则很难提高他们综合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