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教师编制《教育学》笔记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笔记整理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狭义教育的含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1、教育学的含义: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中充分体现:(1)“性相近,习相远也”;2、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必须依靠生产,包括社会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再生产。

(2)“有教无类”;3、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4、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在19 世纪下半期已经基本形成。

5、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6、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7、在中国,一般认为正是的学校产生于奴隶制国家建立以后的夏朝。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9、“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成为教育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10、埃及在古王国时期就出现了学校系统,主要包括宫廷学校、职官学校、寺庙学校和文士学校四大类。

11、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诲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指: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12、20 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4)“博学于文,约之有礼”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3、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学记》。

4、苏格拉底倡导问答法,又称苏格拉底法或“产婆术” 。

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教育适应人的天性发展”思想,这种思想在教育史上是第一次提出。

教师编制考教育学笔记

教师编制考教育学笔记

教师编制考教育学笔记第一章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关于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在学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有的认为是“教育事实”;有的认为是“教育规律”等。

还有的认为是上述三者中的两项或三项。

事实上,教育学是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但是又并非所有的教育问题都能构成教育的研究对象,只有那些有价值的,能够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才能构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教育学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但研究教育现象并不是教育学的根本目的,教育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在于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认识教育的本质,揭示教育的规律。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教育学的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逻辑层次,去揭示教育的各种规律(包括宏观的和微观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体系,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

在理论上,教育学要为教育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制定、调整教育方针政策;在方法论方面,教育学要给予实际教育工作者以指导,帮助学校和教师改进工作,提高教育科学质量。

三、教育学的历史和未来(一)“教育学”概念的起源与演化1.西方国家中“教育学”概念的起源与演化教育学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Pedagogue”,是从古希腊伴随儿童学习所用的“教仆”派生出来的。

按其词源来说,教育学就是照顾、照看儿童的学问。

现在,在英语国家中,教育学已由过去使用“Pedagogy”逐渐转向使用“Education”一词,“教育”(Education)和“教育学”(Pedagogy)几乎成了同义词,甚至“Pedagogy”一词已被“Education”一词取代。

不过,在欧洲,“Pedagogy”和“Education”两词仍区别使用,把“教育”(Education)理解为对儿童的培养过程,把“教育学”(Pedagogy)理解为研究教育儿童的学问。

教育学读书笔记大全

教育学读书笔记大全

教育学读书笔记大全篇一:《教育学》读书笔记《教育学》读书笔记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1806年发表的。

该书所论述的教学理论,说明了心理学对于教育学的意义,提出了教学的形式阶段的原理,论证了教育性的教学这一概念,特别是指出了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意义。

所有这些,在教育史上都有一定的价值,这就是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在世界各国得到传播的原因之一,也就是我们今天重新研究与评价该书的意义之所在。

全书共分三编,三编之前加有一个绪论。

绪论里,赫尔巴特着重说明教师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与作用。

还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以及教育目的与作用等问题。

第一编的标题是教育的一般目的 ,共分两章,第一章为儿童的管理 ,第二章为真正的教育,本编主要论述了管理和教育的一般目的问题。

第二编的标题是兴趣的多方面性 ,共分六章,各章依次为: 多方面性的概念 , 兴趣的概念 , 多方面兴趣的对象 , 教学 , 教学的过程 , 教学的效果。

本编主要论述了兴趣的多方面性问题,并以此为根本原理来解释学校的教学方案和学科设置,阐述了教学的过程,环节等一系列教学论问题。

这一部份是《教育学》一书的核心,也是比拟有价值的部份。

管理,教学和训育,构成了赫尔巴特教育体系的骨干。

一、《教育学》中的主要教育思想赫尔巴特认为, 教育的最高目的 , 教育的唯一的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赫尔巴特还把儿童未来的目的分为两局部,即希望到达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

所谓希望到达的目的是一个人有时可以根据自由选择而给自己提出的目的,或者说与职业选择有关的目的。

为到达这一目的,教育就必须开展人的多样的,各方面的感受性,培养人的多方面的兴趣。

所谓必要的目的就是道德的目的,这是一个人在任何活动中都必须到达的目的。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以各种观念来丰富儿童的心灵,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完美的道德品格的人。

(一)性恶论与管理论赫尔巴特禀承了历史上沿袭的,曾为中世纪神学所竭力鼓吹的性恶论 ,认为在儿童天性中处处都会表现出不服从的烈性。

教育学学习笔记

教育学学习笔记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词源:孟子《孟子尽心上》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概念:广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狭义:学校教育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属性:本质: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永阶长城利民生,相对独立很关键功能:作用对象:个体功能(本体)、社会功能(派生)作用方向:正向功能、负向功能呈现形式:显性功能、隐性功能起源:神话最古老,本能生利息,心理仿梦露,米凯爱劳动历史形态:原始社会:三没两生1、没有独立的形态2、没有学校3、没有阶级性4、与生产劳动结合5、为了生产和生活古代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奴隶社会初期出现学校教育)古代中国:夏:庠、序我国最早的学校商:周:学在官府,学术官守,政教合一(体现阶级性)国学(大学,小学)和乡学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分学科教学雏形其中礼乐为核心,书术(小艺)在小学中教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察举制洪都门学: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隋唐:隋:科举制唐:全面推行科举制度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体现等级性)宋朝:《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科举考试主要依据《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书院盛行明:八股取士清:1905废科举开学堂古代西方:奴隶时期印度:婆罗门教和佛教教师:僧侣学习内容《吠陀》教师: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希腊:雅典:教育目的:培养政治家和商人评价:内容丰富、方法灵活,是西方最早形成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斯巴达:教育目的:培养军人评价:内容单一、方法严厉,注重女子教育欧洲封建:教会教育:教育目的:培养僧侣和统治人才教育内容: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数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教育目的: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古代东西方特征:阶道板砖象等离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出现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标志:学校的产生文艺复兴欧洲:反对神性,反对蒙蔽主义,个性解放,平等友爱近代教育:资本主义:公义世法现代教育:20世纪后期(个国全民多现身)终身化:(法)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影响最大,传播最广,最具生命力全民化:民主化:【教育机会均等】【追求教育自由化】多元化:现代化:(信息化)(教师素质现代化是核心)(最高目的:实现人的现代化)教育学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任务)现象:教育社会现象、教育认识现象问题:推动教育学发展内在动力,是教育学萌芽的标志规律:外部关系规律:与社会发展内部关系规律:与人发展教育学产生:萌芽阶段,创立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发展多样化阶段,分化拓展阶段我国近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研究: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创新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伦理原则:自愿、匿名、保密、无害研究方法:观察法(直接观察)“科学研究的前门”调查研究法(间接了解)“问卷,访谈,观察,测量”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行动研究法(先实践)“解决怎么办问题”经验调查法(再反思)个案研究法(别人的例子)教育叙事研究(自己的例子)观察法:是否直接参与:非参与式观察、参与式观察是否有设计结构:非结构式观察、结构式观察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陈鹤琴:活教育:中国的福禄贝尔:幼儿教育先驱(目的论、课程论、教学论):南京鼓楼幼稚园陶行知:生活教育论:“生活既教育、社会既学校、教学做合一”毛泽东:“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万世师表”;周恩来:“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布尔什维克”晏阳初:国际平民教育之父黄炎培:职业教育的先驱——“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蔡元培:“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五育并举: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独立教育:教育经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活的教育学,学校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赞可夫:《教学与发展》提出了发展教学论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主导,理解学习过程,一般发展所有学生包括差生瓦根舍因:《理解学习》范例教学布鲁纳:《教育过程》“结构教学论”提倡发现教学法布鲁姆: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掌握学习斯宾塞:(英)《教学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实证主义教育学,最早提出“课程”一词凯洛夫、杨贤江、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专著)《教育学》(公认世界上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杜威(现代教育的代言人)、克伯屈:《民主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改组或改造”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教育无目的论新三中心论(儿童、活动、经验)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梅伊曼、拉伊:(德)《实验教育学纲要》《实验教育学》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教育学建立(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教育性原则(道德)两理论:伦理学、心理学三中心:(教师、课堂、教材)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统觉:意识阀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之父、规范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康德:《康德论教育》大学课程教育学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得》第一个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论”西方第一个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卢梭:《爱弥儿》提倡自然主义,表达了资产阶级坚持性善论开启现代化教育理论先河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最早的一部著作,近代独立教育学形态开端(近代教育学之父)班级授课制,学年制,学日制提出泛智教育自然适应性原则(自然界普遍规律)直观性原则(教师的金科玉律)《母育学校》《世界图解》(西方第一本插画图书)普及教育“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提出(1623英)实行归纳法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西方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世界上第一本关于教学法的书班级授课制萌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论灵魂》首次系统阐述德智体美和谐发展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灵魂论、灵魂白板说、教育阶段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首次提出教育立法思想柏拉图:《理想国》教育应为国家培养哲学家和军人【最高目标:哲学王】重视女子教育,提倡男女平等构建系统学制,为近代资本主义教育提供雏形学习即回忆:理念回忆说(寓学习于游戏)三等论:哲学家、军人、劳动者苏格拉底:产婆术(讥讽、助产、归纳、定义)(讥讽、定义、助产)美德即知识西方启发式教学第一人、问答法朱熹:朱子读书法,小学教以事,大学教以理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法家:加强法制教育道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逍遥绝学愚民、弃圣绝智、弃仁绝义、绝学无忧墨子:兼爱非攻教育目的:培养一个兼爱非攻的社会素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三表法:衡量人的言行是否符合标准亲知(亲身实践)闻知(听到的)说知(推理出来的)荀子:性恶论(化性起伪)教育目的:培养大儒学习过程:闻见知行(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孟子:性善论(良能、良知)深造自得教育目的:明人伦教亦多术(因材施教)大丈夫理想人格专心致志循序渐进“盈科而后进”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内人结手水规速教育的经济功能:劳动力:使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科学知识:少数人掌握的知识被更多人掌握创造发展科技:重要基础特点:周期长,发效型迟缓,长期性教育与经济关系:教育先行论《学会生存》教育同步论教育滞后论(庶富教)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通过教育资本贮藏量——美国教育对国民收入贡献33%政治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领导权、受教育权、机会和程度教育目的、政策、制度、内容体系决定教育性质:直接因素(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根本因素(社会生产力)教育的政治功能:人才、传播舆论、促进民主科技对教育:动力作用、改变观念、影响数量质量影响内容手段教育的科技功能:科技知识再生产推进体制化科学研究推进科技研究传统学校教育与网络教育:金字塔形等级制平等的开放式筛选制度兴趣选择年龄段教育无年龄段教育时空限制跨时空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内容、水平环境、模式传统、变革教育的文化功能:传递保存(传承)筛选整理(选择)交流融合(融合)更新创作(创新)学校文化: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校园组织和制度文化(规章制度)校风校园精神文化(核心)学校文化功能:李宁向归激励功能、凝聚功能、导向功能、规范功能学生文化特征:过肥多不生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生成性人口对教育的制约: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流动教育的人口功能:数量、质量、结构、流动教育相对独立性:教育对社会有能动性教育有自身质的规定性历史继承性(不会凭空产生)与社会发展有不平衡性并非绝对独立,而是相对独立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根本目的:育人直接目的: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生理发展:(身体健全、体制增强)心理发展:(认知意向)个体身心发展动因:内发论、外铄论、二因素论(辐合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内发论:内弗威力大格外爱做梦弗洛伊德:性本能威尔逊:基因复制;龙生龙凤生凤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成熟机制孟子: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仁义礼智外铄论:墨子外出寻找落花生墨子:素丝说荀子:性恶论【单说性恶论属于内发。

教育学笔记教学篇

教育学笔记教学篇

1、什么是教学?教学、教育与智育、教学与自学有何区别与联系?教学: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

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教育。

教学与智育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智育,即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

但不能把两者等同。

一方面,教学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另一方面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流动等才能全面实现,把教学等同于智育将阻碍全面发挥教学的作用。

教学还与学生在教学中的自学相紧密联系。

教学由教与两方面组成,其中,学既包括学生在教师的直接教授下的学习,也包括学生为配合教师上课而进行的预习、独立作业等自学活动,而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能独立自主地自学。

但是教学与学生在教学之外独立进行的自学有严格的区别,后者是学生独立自主进行的学习,根本不同于教学中的预习、复习和作业。

教学不包括这种学生自主进行的自学。

2、教学的意义:①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②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3、教学的任务:①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②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③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基础知识:是指构成各门科学的基本事实及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等及其系统。

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理论和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教学过程理论。

德国教育学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理论(五段论教学法)---“传统教育”:注意运用心理学于教学,重视系统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领导作用,加强了课堂了教学并使上课规范化,这都使教学得到改进、质量得到提高。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点知识复习笔记(精心整理)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点知识复习笔记(精心整理)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点知识复习笔记(精心整理)1、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2、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3、1632-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育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普及初等教育+班级授课.4、1806-赫尔巴特-继承了康德的教育学讲座-<<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5、1861-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家-斯宾塞-<<教育论>>-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6.19世纪末-20初-美国-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说<<民本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社会-从做中学-有有经验主义色彩.7.西方教育学-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杜威(现代教育学)8.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卢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9.1963-美-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教育过程>>-结构主义教育思想.10.教育起源-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11.教育的社会职能-降人从一个生物实体的人的转化为一个社会实体的人12教育的深化-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它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生长.13.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其它动物界是没有的.14教育本质:把教育看作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15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三者是相互联系的,教育者是主导性因素.16奴隶社会的教育特征-学在宫府-主要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17唐学制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等级性特征-六学二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崇文馆,弘文馆.18欧洲中世纪教会教育的内容-七艺(文学,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19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20影响人发展的四个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2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遗传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B遗传因素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C遗传因素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D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22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23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大会对青年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24原因:A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们的发展方向B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C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25 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来讲,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6如何使教育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A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发展B――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C――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27 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A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C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七天背完《教育学》知识点--教师考编

七天背完《教育学》知识点--教师考编

七天背完教育学最新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和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

4、教育起源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二、教育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

东西方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1)古代中国:……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

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和太学、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宋元明清:八股文。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文士(书吏)学校。

★(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书笔记以及重点(精华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书笔记以及重点(精华版)

第一部分教育学教育与教育学1:中外教育名言①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②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解字》③教育是发展健全的个性——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4.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裴斯泰洛齐5.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德国思想家康德2:教育的概念①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与其他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②广义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③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实施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3.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③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4.教育起源的学说观点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观点:教育起源归于本能.不足: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里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不足:否认了人是有意识的。

劳动起源论: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5.学校教育的产生1.原始社会有学校教育的萌芽,作为独立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2.我国经考证的最早学校在殷朝。

未经考证夏朝就有学校成为“痒序”。

周朝的乡学分为:塾痒序校3.教育系统的产生,是制度化教育形成的前提4.最早设立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职业是——商代5.欧洲封建社会教育内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术)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6.学校产生需要具备的条件①社会劳动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②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③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7奴隶社会教育的出现的条件表现:①经济上,由于铁质工具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②政治上,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③文化上,人们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8.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①教育的非独立性②教育的原始性③教育的平等性和普及型9古代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的特点①教育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学校轻视体力劳动轻视生产经验的传授②学校教育为奴隶主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阶级性等级性。

教育学原理笔记-自己整理

教育学原理笔记-自己整理

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简答)15曲阜简(一)教育与教育学的概念教育: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是有区别于教育学的,是一种自古就存在的现象,教育学是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才有了相关的理论学说和研究。

教育学: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学科。

(总括)(名词解释)10江苏,10中山,10西南,11扬州(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和教育对象。

整个教育过程中,凡是已经看到的,察觉到的,客观存在的就是一种现象,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从而衍生成一种问题,但又并非所有的教育问题都能构成教育的研究对象,只有那些有价值的,能够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才能构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三)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名词解释)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规律: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必然的趋势。

教育价值观念:是主观的,不与规律的客观性矛盾,我们追寻的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引领和规范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

联系:规律展示发展可能性,价值观念引领方向。

教育学研究的重点在于讨论教育活动系统的多种第一章教育学概念 研究对象: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研究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与教育艺术 教育学的生产与发展 萌芽时期 独立形态时期 多样化时期理论深化时期 代表人物及著作、主张、评价可能性与价值选择,实然与应然,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教育艺术:教师将自己的课堂通过创造性的组织方式,且充满灵感,富有感情,且与众不同,易于被人接受,这个活动过程就会演变为艺术性的教育活动。

教育艺术是我们整个教育学发展过程中追求的最高目标和灵魂。

(名词解释)教育学的发展不能仅仅是用来指导教育实践的,它只是教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任务。

指导实践是实然的一种状态,教育学是一种应然的理想状态,教育学是游刃于实然和应然之间的。

《教育学》读书笔记

《教育学》读书笔记

《教育学》读书笔记《教育学》读书笔记1一、《当代教育学》简介教育学是师范院校的核心课程,教育学教学是在职教师、教育管理干部和师范院校学生进行现代教育观念、教育学知识和教育研究意识培训的基本途径。

所以,教育学课程对提高教师素质很关键,而教育学教材是教育学课程的主要依托。

本书主要介绍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教育学基本知识和教育的社会功能,以及中外当代教育新理论和新理念,在不脱离传统教育学基本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心理科学、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科研新成果,以及当代教育家的教育实践,力求准确、全面地阐述当代教育学的基本原理。

二、《当代教育学》读书笔记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学校教育则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制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人口发展状况以及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

在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多种特征中,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各国最重要的特征。

(1)规模迅速增长教育增长是指教育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

教育发展是教育从一个较低的水平或地位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或地位,它涵摄数量、质量,效益的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

(2)体制和结构显著变化双轨制即19~20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分别为贵族及资产阶级子女与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筛选严格、差异悬殊、互相分离、互不沟通的两个学校系统。

单轨制即20世纪后期所形成的统一的、具有多样职能的、纵横沟通的单一学校系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单轨制逐渐替代双轨制。

3、内涵逐渐扩大正规教育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全面系统的训练和培养活动。

教育学原理(全章节笔记)

教育学原理(全章节笔记)

教育学原理(全章节笔记)第一章教育学概述1.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它关注教育活动的本质、目的、过程、方法、效果等方面,旨在揭示教育现象背后的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

1.2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

它关注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如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等,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1.3 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个领域。

它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既要研究教育的基本理论,又要关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1.4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如孔子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学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实证主义、解释主义、批判主义等多个阶段。

1.5 教育学的价值与意义教育学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有助于我们理解教育现象、掌握教育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与目的2.1 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提高个体的素质和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参与社会。

2.2 教育的目的教育目的可以分为个体目的和社会目的。

个体目的包括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社会目的包括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2.3 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目的的制定应考虑社会需求、个体发展需求、教育资源的配置等因素。

同时,教育目的应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可评价性等特点。

2.4 教育目的的实现教育目的的实现需要通过合理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手段来实现。

同时,教育目的的实现还需要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第三章教育过程与教育方法3.1 教育过程的本质教育过程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过程,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要素。

教育学第版重点笔记

教育学第版重点笔记

教育学第版重点笔记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

它旨在揭示教育的本质,探索教育的发展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以下是对教育学的重点知识进行的梳理和总结。

一、教育的概念与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一概念包含了以下几个关键要素:首先,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是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标,如促进个体的发展、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等。

其次,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它关注的是人的成长和发展,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品德、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培养。

最后,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它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这意味着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传承文明、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教育通过对个体的培养,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使个体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是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他们承担着设计、组织和实施教育活动的责任。

教育者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能够根据受教育者的特点和需求,提供有效的教育服务。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

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接受教育的影响,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

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授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

教育手段则是教育者用来传递教育内容的方式和方法,如教材、教具、教学方法等。

三、教育的功能教育具有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教育可以促进个体的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性发展。

通过教育,个体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社会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教育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教育可以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促进经济的发展;教育可以传播政治思想和价值观,维护社会政治的稳定;教育可以传承和创新文化,推动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教育学》知识点 笔记汇总---招教考试必备

《教育学》知识点 笔记汇总---招教考试必备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1、广义的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2、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3、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4、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5、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8、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9、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0、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11、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13内发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14、外铄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15、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培训资料《教育学》知识总结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培训资料《教育学》知识总结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培训资料《教育学》知识总结第一章高等教育本质第一节高等教育概念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199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8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我国第一本《高等教育学》由潘懋元主编。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而非义务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欧洲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是欧洲中世纪大学。

在中世纪高等教育就等于大学教育。

主要分为文、法、神、医四科。

在四科中,文科是基础科,学习拉丁文和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七艺;法、神、医是高级学科,在具备了文科的基础上学习。

工业革命时期,中等教育开始与高等教育衔接。

美国大学分为研究性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这几个层次。

非正规大学包括开放大学、函授大学、业余大学、成人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空中大学。

国际上目前出现了“中等后教育“和“第三级教育“等新的高等教育理念。

美国把中等后的所有教育都称为高等教育,而欧洲和中国则与此不同。

中国的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即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各种学术性、专业性教育。

第二节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一、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方针、目的。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我国古代的“学而优则仕“传统与官学的设立便是把教育视为一种政治工具的具体表现。

二、高等教育与经济关系。

(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教育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

《教育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

《教育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学》读书笔记1不知不觉工作已将近十年,经历了数不经的考试,每次考试之后,好的成绩给我带来很大的成就感,不自觉的就认为教师的工作就是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今天读了《教育学》,内心竟有深深的不安,多年来在我心中树立的工作目标竟轰然倒下。

原来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出好的成绩,更是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成绩只是学生的一部分,而大多数教师却一叶障目,按照学生的成绩带上了有色眼镜。

一、端正态度如何摆脱这种态度,那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有真挚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不能按照学生的成绩来划分爱的界限,要一视同仁,教师对学生的爱要成为一种义务。

师爱是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的精神雨露,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的能源和灵魂。

这种爱不能是表面的应付工作,它是发自内心的喜爱,教师如果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

这种爱是无私的、高尚的,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

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他们的痛苦,排解他们的忧愁,从而在感情上拉近师生的距离,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学生愿意把教师当作益友,从内心深处把教师当做自己排忧解难的朋友。

教师以身作则,对学生或示范,或帮助,或促进,使每一堂课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

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

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方法。

教师关心学生,把爱分配给每一个学生和学生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不能只爱一部分学生,而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不公平的情感。

教师有“不偏爱学生的义务”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长远的师爱。

教育学学习笔记

教育学学习笔记

《教育学》学习笔记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它大约出现在战国末期,是儒家思孟学家撰写的。

3、1632年,捷克的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

这是近代最早的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制度,论证班级授课制度等。

4、20世纪初,欧美的教育学者利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出现了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这个名称是1901年由德国的梅伊曼首先提出来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实用主义教育学说,杜威是其创始人,代表作为1916年出版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主张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

5、教育学研究的方法有: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

还有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的科学方法。

6、教育的本质、根本特征和质的规定性是: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

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进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包括全日制、半日制、业余的学校、函授教育、刊授教育,广播教育和电视教育。

它是根据一定的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7、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是很多的,概括起来,不外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

8、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9、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教育学笔记(整理版)

教育学笔记(整理版)

教育学笔记(整理版)教育学第一章教育学与教师专业化自学目标:1、记诵教育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2、忘记教育学问世的年代、奠基人和标志性著作。

3、介绍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4、认知和掌控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问题与思考:作为一个即将开始学习教育学的大学生,请勾画出你所期待的教育学的内容。

一、教育学的对象、性质与目标(一)教育学与教育问题1、打破臆见:化解教育经验和教育概念的差异。

“教育就是什么”就是许多人无能为力的概念问题。

2、现代社会与教育问题教育的偏差引致了非常大的社会问题。

例如危害青少年人性的升学竞争、中学生的不当化女性主义(校内暴力和家庭暴力的扩散),智力处在滞后状态的障碍儿童的教育问题等。

(二)社会的变化与教育1、教育的普及与发展;2、人权思想的普及;3、国民国家的创建;4、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的社会变革。

其对教育影响有?家庭和地区社会的教育力低下;?教育的大众化及其对教育制度的影响?应试教育的激化?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革新等。

(三)教育学的对象是教育现象,更准确的说是“教育问题”。

教育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怎样去教育”的教育实践问题;另一类是“什么是教育”的教育哲学理论问题。

(四)教育学的性质:师范类公共教育学是一门实践理论为主的“实践教育学”。

实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提供教育规范,指导教育实践的规范学科。

实践教育学的根本在于指导教育实践,具体可以分为四个方面:1、对教育情境进行价值判断;2、认定教育的目的;3、提供更多教育方法、手段的规范;4、进行教育实践的激励。

如口号性的陈述、评价性语言等。

二、教育学学科的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期1、教育经验的总结孔子《论语》、战国后期的《学记》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晓得.就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重.”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古罗马昆体荣的《慷慨激昂之术原理》等。

《学记》就是世界上最早系统阐释教育思想的专著;比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慷慨激昂之术原理》早300多年。

教育学笔记总结

教育学笔记总结

教育学笔记总结综合一、知识点: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孟子是将教与育连起来使用的第一个人。

2、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3、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是《新教育大纲》。

4、瞽(gu)宗是商代的乐师。

5、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教育”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6、古代印度“种性制度”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僧侣);刹帝利(武士);吠舍(农民);首陀罗(奴隶)。

7、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庠(xiang)。

我国有学校教育形态是在:夏代。

我国在夏朝时就出现了以庠、序、校为名称的早期学校形态。

8、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是西周的主要教育内容,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七艺包括:三科和四学。

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都是分科课程。

9、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10、传统教育的“旧三中心论”是指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

11、教育的7个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12、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指: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13、“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14、到2021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与1994年1月1日开始施行。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施行时间:20xx年9月1日。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一次正式颁布的时间是:1986年4月12日。

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颁布于:2021年。

15、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

16、我们平常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同化性迁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教育教师编制《教育学》笔记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概念①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②教育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③教育形态:教育形态是指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换形式,也是“教育”理念的历史实现。

根据不同的标准,人们可以划分出不同的教育形态。

注:形态的分类(1)从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出发:非制度化的教育、制度化的教育。

非制度化的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2)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出发: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3)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以及建立于其上的产业技术和社会形态出发: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信息社会的教育。

2.知识点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10页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11页工业社会的教育呈现出的新的特征:①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②教育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

③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④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信息社会的教育呈现的特征:①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②教育的功能将近一步得到全面理解③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④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和全纳教育的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培根(17页):奠定了方法论基础,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夸美纽斯(17页):《大教学论》中提出“泛智教育”,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开端,赫尔巴特(18页):“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奠基人”。

《普通教育学》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最终使得教育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科学大家族中的一员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学法》基本观点:①教育即生活②教育即经验③教育即社会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特征: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②教育学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呈现多样化③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关系日益密切⑤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第二章教育功能1.概念①教育功能: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所能起到的影响和作用,尤指对人和社会的发展所起到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注:教育功能的类型(1)从教育作用的对象看,通常把教育功能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2)从教育的功能层次来看,教育功能可以分为本体功能(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工具功能)。

(3)从功能的表面属性和外部特征来看,教育可以分为显形功能和隐形功能。

(4)从性质上看,教育功能可以分为保守功能和超越功能。

②个体发展:是指个体生命从开始到结束的一生中身心诸方面及其整体性结构与特征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的过程。

(1)个体发展的影响因素:①个体自身因素包括遗传素质和成熟(选择填空:对个体发展来说,遗传为个体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生理前提)②环境因素③活动因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表现(论述):1.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学校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简要解释)第二,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简要解释)第三,教育促进角色和职业的社会化(简要解释)2.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学校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简要解释) 第二,教育促进个性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简要解释) 第三,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简要解释)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有效发挥的条件(论述):1.教育活动必须遵循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2.教育活动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3.有效地组织教育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4.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动性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传承、选择、融合、创造。

教育本体功能的形成:教育功能取向的确立,教育功能行动的发生,教育功能直接结果的产生第三章教育目的1.概念①教育目的,狭义:特指一定社会,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的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是整体教育意识意欲达到的根本所在广义:指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其结构层次有上下位次之分,依次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熟悉)价值性教育目的,功用性教育目的,终极性教育目的,发展性教育目的(填空选择68页)教育目的的功能:对教育活动的定向、调控、评价功能教育目的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社会依据、人的依据人本位的价值取向76页:代表人物:基本观点社会价值取向确立中应注意的问题(选择)①以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②适应与超越问题,③功利价值与人文价值问题,④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人的价值取向确立中应注意的问题(多选)①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问题,②人的理性与非理性问题,③科技素质与人文素质问题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重点)①社会主义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②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③注重提高全民族教育③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1.概念①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特点:客观性,规范性、历史性、强制性②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教育类型的统一综合(终身教育的倡导者朗格朗)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③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双轨学制(代表国家:西欧,这两轨既不相同,也不想接)二是单轨学制(代表国家:美国,一个系列,多种分段),三是分支型学制(代表国家:苏联)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努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多选),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法律地位和专业地位教师职业的法律地位:教育的权利,专业发展权,参与管理权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创造型职业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师范教育,新教师的入职教育,教师的在职培训,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同伴互助,教师的自我教育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论述)134页1.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2.合理的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3.复合型的专业能力:(3~4个能力)4.崇高的专业道德5.强健的身体素质,6.健康的心理素质现在教师的职业角色(会判断):140页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会判断):顺序性和阶段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不均衡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第六章课程课程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赛,《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四种有代表性的课程: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学习经验、课程即文化再生产、课程即社会改造过程美国学者古德莱德归纳出五种不同的课程(有顺序):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实行的课程,经验的课程课程理论流派1.经验主义课程论(以杜威为代表):课程英语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课程的组织应心里话,2.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要素主义(巴格莱)和永恒主义(赫钦斯)3.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特点①主张学生尽可能地多参与到社会中去②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4.存在主义课程论:奈勒课程类型: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学科课程优点:它比较强调每一学科的逻辑组织。

缺点:它减少考虑学科之间相互联系,而把每一门学科看成与其他学科互不关联的实体。

2.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多选):环境教育,人口教育都属于综合课程3.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国家课程(也叫国家统一课程)它是自上而下的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其特点:权威性、多样性、强制性。

校本课程:就是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是相对于国家和地方课程的一种课程。

4.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显性课程(了解):是一个教育系统内或教育机构中用正式文件颁布而提供给学生学习,学生通过考核后可以获取特定教育学历或教师资格证书的课程,表现为课程方案中明确列出和有专门要求的课程。

隐性课程:(也叫潜在课程、隐蔽课程)则是以内隐的、间接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是学生在显形课程以外所获的的所有学校教育的经验,不作为获得特定教育学历或教师资格证书的必备条件。

隐性课程主要表现形式:观念性隐性课程、物质性隐性课程、制度性隐性课程、心理性隐性课程、第七章课堂教学1.概念教学:就是着眼于一定目的在特定的环境中,基于议程的课程框架,通过师生主体间的交往和对话,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专门社会实践活动,教学与相关概念的关系1.教学与教育,2.教学与智育:教学不是智育的理由: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却不是唯一途径,至于也需要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教学要完成这一任务,但治愈却不是教学的唯一任务,教学也要完成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任务当代教学的新观念(简答)①从重视教师的,教育向重视学生的学转变,②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③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④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⑤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⑥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流派: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选择):1.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①只是道德本位的目的观(凯洛夫,王策)②知识授学的教学过程③科目本位的教学内容④语言程式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2.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影响最大):①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②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③程序教学的方法3.认知教学理论①理智发展的教学目标②动机—结构—序列—强化原则(四条教学规则)③学科知识结构④发现学习法4.情感教学论(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①教学目标:培养完善的人②非指导性教学过程③意义学习与非指导性学习④师生关系的品质:教师是促进者第十二章教育改革与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的各国教育改革变化:①延长普及教育年限②发展初等教育③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④改革中等教育“二战”后的教育大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70年代):①教育投资大幅度增加,教育规模迅速扩大②教学内容科学化,教育手段现代化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特点:①高度重视教育改革,突出教育的战略地位②教育改革的重点转向提高教育质量③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④加强和改进道德教育⑤重视提高师资水平⑥教育公平渐成教育改革的主题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全民教育(对象)、教育民主化(是否公平)、教育信息化(适应信息技术)教育全球化主要表现(重点看404页多选):①外国资本在本国投资办学,这种方式的优点主要是可以增加国内的教育资源供给、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教育系统的整体素质②到国外接受教育,派出留学生是其主要途径③接受国外教育机构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教育④在全球聘请优秀教师⑤利用国外知识产权⑥争取各种国际捐赠和项目融资教育个性化(填空):根据不同的个体施以不同的教育,才能使他们潜在的能力(智力和体力)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