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1、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波及其他国家。
古典主义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
尊重王权,崇尚理性。
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
明确主张语言准确、精炼、华丽、典雅,表现出较多的宫廷趣味。
人物塑造类型化。
以法国的拉辛、高乃依、莫里哀为代表。
2、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一种文艺思潮。
浪漫主义在政治上抨击封建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
在艺术上强调个人情感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
重视丑的美学价值,惯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
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喜好。
以法国的雨果、乔治·桑,德国的歌德、席勒和英国的拜伦、雪莱为代表。
3、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
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把广阔真实的反映时代的风俗史作为文学创作的最高理想,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
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应生活。
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与外倾性两种倾向。
以法国的巴尔扎克、司汤达,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果戈里、托尔斯泰为代表。
4、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现代主义文学产生时间最早、影响最大、波及面最广的一个文学流派。
在西欧文学史上,19世纪后期的象征主义称为前期象征主义,以与20世纪的象征主义相区别。
诗人让·莫雷亚斯在《费加罗报》上发表的一篇《象征主义宣言》标志象征主义流派的诞生。
象征主义注重挖掘人的内心世界,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是虚幻而痛苦的,只有隐匿在背后的内在的世界才是真实的,运用暗示、通感和象征的手法来隐喻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前期象征主义以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和美国诗人爱伦·坡为代表。
后期象征主义以英国的艾略特为代表。
西方文艺思潮
现实主义就西欧说,现实主义是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也是西欧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及确立政治统治时期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
作为文学的一个专门术语,现实主义最早出现在十八世纪德国的剧作家席勒的理论著作中。
但是,"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文学流泥和创作方法的名称广则首先出现于法国文坛.法语中的Realisme 一词,来源于拉丁文Realistas(现实,实际)。
现实主义名称的出现和这种文艺思潮的存在完全是两码事。
在法国,现实主义之称始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
最初,由法国小说家商弗洛利(1821--1599)用现实主义当作表现艺术新样式的名词,他于1850年在《艺术中的现实主义》一文中,初次用这个术语作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的标志。
其后,法国画家库尔贝(1819--1877)在绘画上提倡现实主义。
一八五五年,库尔贝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引起一场大辩论,文艺史上称为"现实主义大论战"。
就在这次沦战中,库尔贝创办了一种定期性的刊物,命名为《现实主义》。
一八五七年,库尔贝的热心支持者商弗洛利又把他的文集定名为《现实主义者》,从此在欧洲文坛上正式树立起一面现实主义的旗帜,这一术语也就在法国流行起来了。
众所周知,巴尔扎克 (1799--1850)是现实主义这个名词最深刻含义上的作家,他的《人间喜剧》乃是深刻的规范化的现实主义文学。
但是,巴尔扎克正如这一流派的伙伴们司汤达,狄更斯、萨克雷以及果戈理一样,都不曾用"现实主义"这一名词来标明他们的新型的文学流派。
在俄国,首先使用这个术语的是文艺理论家皮萨列夫(见他的(现实主义者》),不过,那已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事了。
一般说,凡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典型特征的,都叫做现实主义作品。
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解释说:"现实主义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
《睡谷传奇》中的浪漫主义色彩
《睡谷传奇》中的浪漫主义色彩《睡谷传奇》是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创作的著名短篇小说,包含在他的著名散文集《见闻札记》中。
它与华盛顿·欧文的另外两篇短篇小说《瑞普·凡·温克尔》、《鬼新郎》被称为“最早的现代短篇小说”。
华盛顿·欧文的《见闻札记》开创了现代短片小说的先河,也是第一部美国青少年文学作品。
它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经风靡大西洋两岸。
19世纪30年代,欧文和詹姆斯芬尼莫、库珀以及威廉卡伦布莱恩特一起,被誉为是美国最伟大的作家。
欧文是一位极具天赋的作家。
他也是第一位美国浪漫主义散文家。
他用活跃而优雅的写作风格极其对欧洲现代浪漫主义的热情来响应那个时代,这使他能够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美国情节与那个时代有机地结合起来。
他用其怪诞的措辞,恢复了没落的哥特式浪漫主义,并且巧妙地把心理学知识融进了这种体裁,使之更加完善。
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
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
“浪漫主义”这一术语,是由romantic这个形容词演化而成的。
据现有资料证明,一六五四年英国人才第一次使用“浪漫的”这一词语,大致是“传奇般的”、“幻想的”、“不真实的”,因此,在文学传统上,中世纪的骑士传奇与浪漫主义不无关系,浪漫主义一词即来源于“传奇”一词。
《睡谷传奇》讲述的是流传于哈得逊河畔的一个名叫“睡谷”的地方的无头骑士的故事。
传说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一次战役中,一个赫塞骑兵的头被炮弹打飞了。
死后,他的阴魂常在夜里骑马飞奔,到战场上去寻找自己的头颅。
当地一位教师名叫伊卡包德·克兰,他对这些传奇故事深信不疑。
村里荷兰农夫的独生女儿卡特琳娜·凡·塔塞尔是伊卡包德的心上人。
一个名为布鲁姆·凡·布兰特的乡村小伙子是他的情敌。
西洋服装史-新古典与浪漫主义时期
• 5.康兹-外套斯潘塞的变形, 衣长较斯潘塞长,是披肩式 无袖茄克,有的有圆形翻折 领,装饰着细褶或蕾丝装饰。
• 6.普里斯-外套罗布,来自 中世纪以来男女都穿的装有 棉絮或毛皮里子的防寒服, 随着裙摆增大变成前开门, 从上到下有一排扣子。
• 7.浴衣、内衣,主要内衣有 修米兹、派蒂科特、多罗瓦 兹、庞塔龙、科尔赛特等。 19世纪末女性作为外衣穿长 裤。
• 4.卡里克-即长大衣鲁丹郭 特,肩上有几层披肩,长及 踝,戴高筒帽子。
• 拿破仑对古罗马的崇拜 主要反映在此时的女装 上,时前一时期新古典 主义样式的延续和发展。 1.造型特点:强调胸高 的高腰身,细长裙子, 短帕夫袖(帝政帕夫), 方形领口开得很大、很 低。
• 后来裙子变短下摆变宽, 有褶、飞边、蕾丝的缘 饰,领口方形为主,胸 口袒露,肩部露的不多, 沿领窝装饰叫“苛尔莱 特”的领饰(两层或三 层细褶),还有高领、 拉夫领。
• 基莱,色彩华美,前中央排着金色 扣子。
• 鲁丹郭特,细腰身,下摆量加大, 旅行用大衣装饰着披肩式短斗篷。
• 拉翁基•茄克1848年二月革命后出 现的今天西服上衣的前身。有燕尾 的夫拉克成为了礼服。
• 衬衣1840年左右流行无装饰的实用 的简练造型,高高竖起的领子翻折 下来,形成了现在衬衫领的造型特。
• 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 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资产阶 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它在 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 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 意识形态。
• 浪漫主义风格是感性 的,无所约束,出乎 意料的,想象力丰富 的,甚至是异想天开 的。浪漫主义主义服 装强调女性化风格。 繁花似锦的装饰图案, 缤纷跳跃的色彩,柔 美轻柔的面料,异彩 纷呈,金碧辉煌
外国文学第六章题库
外国文学第六章题库第六章19世纪初期欧美文学试题库一、填空题1、浪漫主义文学是在对文学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2、拜伦声援英国工人运动的出色诗篇有《》和《》。
3、雨果1827年发表的《》被公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宣言。
4、《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有两个主要人物,即哈罗尔德和。
前者代表诗人思想的消极方面,后者反映了诗人资产阶级民主倾向和革命热情。
5、法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夏多布里昂和,后者的著作奠定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理论基础。
6、海涅《》一文的发表,结束了浪漫主义在德国文学中的统治地位。
7、英国早期浪漫主义诗人是被称为“湖畔派”的、和骚塞等。
8、别林斯基认为《》可以称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有人民性的作品。
9、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明确提出了对照的原则,以及反对古典主义割裂二者的主张。
他写于1831年的小说《》是实践这一原则的典范之作。
10、雨果在《悲惨世界》序言中,提出三个需要迫切解决的社会问题:“ 使男子潦倒,使妇女堕落,使儿童羸弱”,这是理解小说主题的钥匙。
11、俄国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是。
既是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12、雨果的剧作《》的上演,引起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决战,标志着古典主义的彻底失败和浪漫主义的最终胜利。
13、19世纪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是和。
14、拜伦的第一本诗集《》出版后,《爱丁堡评论》曾发表匿名文章对其进行讽刺挖苦,拜伦作长诗《》进行回击,显示了诗人的讽刺才华并确立了他在英国文坛上的地位。
15、雨果的全部创作贯穿着这条思想宏线。
这一思想在《巴黎圣母院》中表现为,在《悲惨世界》中,则发展为。
在《九三年》中这种思想集中为“ ”的观点。
16、长诗《》是普希金的创作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的最后一部作品,历史剧《》是他的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17、普希金的短篇小说《》开了俄国文学描写“小人物”的先河。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奥林匹斯神系”古希腊神话中以宙斯为中心的神的家族,因居住于奥林匹斯山上而得名。
该神系的组织形式是一个大家庭,以家长为中心,大家同吃同住同议事,共同决定人类的命运和世界的进程。
主要有主神宙斯、神后赫拉、太阳神阿波罗等。
这些神的特点是与人同形同性,奥林匹斯神系反映的则是父系氏族社会到奴隶社会的情况。
2、 城市文学又叫市民文学,是欧洲中世纪的一种文学形式。
是在民间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现市民思想愿望的世俗文学。
内容上往往通过现实题材表现反封建、反教会主题,抨击封建阶级和僧侣阶层的贪婪、暴虐和愚蠢,表现市民的智慧和勇气。
艺术上采用讽刺手法;代表作有《列那狐传奇》等。
3、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
其思想核心是:以人性反对神性。
以此为核心,其基本内容是:一.以人性反对神性;二.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认为人有追求财富、荣誉和爱情、充分发挥个人才智的权利;三.以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四.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人文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体现了一个新时代的时代精神。
4、大学才子派大学才子派是文艺复兴时期在莎士比亚之前活跃在英国剧坛的一批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文主义剧作家。
他们富有才华,并锐意创新,代表剧作家有约翰·李利、基德、罗伯特•格林和马洛等。
其中以马洛的成就最高,对莎士比亚的影响最大,代表作《浮士德博士的悲剧》等。
大学才子派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派别,但为英国戏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为莎士比亚的创作铺平了道路。
5、流浪汉小说是16世纪中叶西班牙流行的一种独特小说形式。
它以描写中下层人民生活为中心,主人公多是无业游民,并往往采用第一人称,以自传的形式描写主人公的所见所闻,以人物流浪史的方式结构小说, 广泛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流浪汉小说已初具近代小说的规模,对近代欧洲小说的发展特别是对长篇小说的人物描写和结构模式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一种文艺思潮
举例说明浪漫乐派音乐风格特征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一种文艺思潮。
浪漫主义音乐强调个人的自我表现,是一种个性化德、理想化的、富于诗意的感情重于理智的音乐。
欧洲的浪漫主义乐派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1820-1850)、中期(1850-1890)、和后期(1890-1910)。
早期的代表人物是:韦伯、舒伯特、柏辽兹、门德尔松、舒曼和肖邦。
卡尔•玛里亚•恩斯特•冯•韦伯(1786-1826)是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创始人。
他出生于音乐家庭,堂妹康施坦莎是莫扎特的妻子。
他的歌剧体现了格鲁克改革歌剧的原则,著有歌剧《自由射手》(对瓦格纳有深远影响),音乐小品邀舞(《华丽回旋曲》,是在正式作品中采用圆舞曲的第一例。
)《音乐会曲》。
韦伯发展德国歌剧的目标,就是把诗歌,戏剧和音乐合为一体,也就是后来瓦格纳在《未来的艺术作品》(1849)一书中所说的“艺术作品的统一体”。
弗朗茨•舒伯特(1797-1828)被称作“歌剧之王”,作有600多首艺术歌曲,是一位旋律大师。
从14岁开始作曲,极具将曲子与歌词相结合的天赋。
他是西欧浪漫主义的开拓者与奠基人。
代表作有弦乐重奏《死神与少女四重奏》,钢琴重奏《鳟鱼五重奏》,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菩提树),艺术歌曲《魔王》、《野玫瑰》,钢琴曲《f小调音乐瞬间》、《军队进行曲》和《小夜曲》。
《圣母颂》和《b小调第八交响曲“未完成”》。
富于诗情画意和生活情趣的钢琴小品,通常称为特性曲,是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体裁,舒伯特是开拓这个领域的作曲家之一他的OP90和OP142锝首即兴曲,以及OP94的6首瞬想曲,都有即兴创作的意味,是钢琴音乐的珍品。
埃克托尔•柏辽兹(1803-1869)是法国激进的浪漫主义之父。
他摆脱了古典主义交响乐的束缚,开标题交响乐之先河,是音乐成为标题的附属。
主要作品有交响曲《幻想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
音乐会序曲《罗马狂欢节》、《海盗》、《秘密法庭的法官》。
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
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
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浪漫主义”这一术语,是由“浪漫的”(Romantic,罗曼蒂克)这个形容词演化而成的。
而“浪漫的”这个形容词又是从法国的“罗曼司”(Romance,即“传奇”或“小说”)转化过来的。
据现有资料证明,一六五四年英国人才第一次使用“浪漫的”这一词语,大直是“传奇般的”、“幻想的”、“不真实的”,其中明显地包含着贬意的否定性的内涵。
到了十八世纪,这个词语才逐渐转变为肯定性的褒义词,它被用来评价作品,并获得“宜人的忧郁”这样一种附加的含义。
十八世纪末年,随着浪漫主义思潮在欧洲文坛的勃兴,浪漫主义这一术语就用得非常流行了,并且在一七九八年法兰西学别的创作方法的名称。
虽然浪漫主义精神有着悠久的的历史,但浪漫主义的兴起,却发生在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
它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个性解放的要求,是政治上对封建领主和基督教会联合统治的反抗,也是文艺上对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反抗。
启蒙运动在政治上为法国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在文艺上也为欧洲各国浪漫主义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但是,法国革命胜利后所确立的资产阶级专政和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却宣告了启蒙运动理想的破灭。
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当时的现实,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当时的作家都对现实不满,企图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
但由于作家所持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不同,因而浪漫主义思潮中就形成两种对立的流派,即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
前者是进步的潮流,它引导人们向前看,后者属反动的逆流,它引导人们往后看。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 思潮•普希金图册•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
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
•据现有资料证明,一六五四年英国人才第一次使用“浪漫的”这一词语,大直是“传奇般的”、“幻想的”、“不真实的”,其中明显地包含着贬意的否定性的内涵。
到了十八世纪,这个词语才逐渐转变为肯定性的褒义词,它被用来评价作品,并获得"宜人的忧郁"这样一种附加的含义。
•十八世纪末年,随着浪漫主义思潮在欧洲文坛的勃兴,浪漫主义这一术语就用得非常流行了,并且在一七九八年法兰酉学别的创作方法的名称。
•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当时的现实,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当时的作家都对现实不满,企图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
但由于作家所持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不同,因而浪漫主义思潮中就形成两种对立的流派,即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
前者是进步的潮流,它引导人们向前看,后者属反动的逆流,它引导人们往后看。
这种区别,实质上是对当时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
•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敢于正视现实,批判社会的黑暗,矛头针对封建贵族,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因素,同时对资产阶级本身所造成的种种罪恶现象也有所揭露,因而充满反抗、战斗的激情,寄理想于未来,向往新的美好生活,有的赞成空想社会主义。
代麦作家有英国的拜伦,雪莱,法国的雨果、乔治·桑,德国的海涅,俄国的普希金(早期),波兰的密茨凯维支以及匈牙利的裴多菲等等。
他们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都是同当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与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联系在一起的,大多数作家是这些民族解放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浪漫主义批评初探
性解放与情感至上 , 它以充满激情的夸张方式来表 达理想与愿望 。通过对浪漫主义批 评理论发展 的回顾 , 分析
了浪 漫 主 义 批 评 理论 的 贡 献与 缺 陷 , 而尽 可 能 地使 浪 漫 主 义批 评 理 论 得 以充 分展 现 。 从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Sc u n U v riy o t n ce c o r a ih a ie st fArs a d S in eJ u n l
2 1 年 7月 01
J 12 1 u. 0 1
浪漫主义批评初探
韩 笑
( 西南大学 文学院, 重庆 北碚 40 1) 075
经出现了。但是作为一种文学思潮 , 一种文学表现类型 , 以及一个明确的文学理论概念, 却是后来逐渐形成 的; 浪 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浪漫主义 文学源 远 流 长 , 远古 时 代 的希腊 神 话 、 从 荷
马史诗到基督教圣经 , 从但 丁诗篇 到中世纪传奇谣曲, 弥 尔顿激越的诗篇 , 斯宾塞美丽的《 仙后》 尤其是充满无穷 , 想像力和创造力的莎士 比亚戏剧以及其后歌德的《 少年维
特之烦恼》 都成为浪漫主义作家的先导。他们作品中提 , 倡个性解放, 渴望爱情 自由, 有对理想的崇 尚, 也有对 自然
的陶醉, 这些都在浪漫主义作家心灵中点燃新的火花。
何为浪 漫主义 ?其实 多数时候 , 浪漫主义 是与 古典 主 义一道 出现 的。海涅 说过 :古 典艺术 只描述有 限 的事物 , “ 浪漫 主义艺术 还 暗示 无 限 的事物 。 谢 林认 为 :古典 的倾 ” “ 向 向过 去学 习 , 漫 的倾 向轻视 过去 。而 圣茨伯里则 是这 浪 ”
西方文化选择题
Multiple Choices(使用说明:有红色的是答案,黄色都也是答案,同时有两个代表答案不确定,但建议以红色为第一参考,因为黄色为网上答案)1. What is a painting of a bowl of fruit usually called?A. PortraitB. LandscapeC. Still lifeD.Yummy2. Monet painted in what style?A. post-impressionismB. realismC. impressionismD. primitivism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n ancient Greek building?A. The ParthenonB. Colosseums(罗马斗兽场)C. The Aqueducts (罗马高架渠)D. Pantheon(罗马万神殿)4. Byzantine art is the term commonly used to describe the artistic products of the ________ from about the 4th century until the Fall of Constantinople in 1453.A. Western Roman EmpireB. Roman EmpireC. Byzantine Empire(即东罗马帝国)D. Byzantine Iconoclasm5.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enres of Byzantine art was the ________, an image of Christ, the Virgin, or a saint, used as an object of veneration in Orthodox churches and private homes alike.A. Icon (圣像)B. Byzantine IconoclasmC. Hagia SophiaD. Byzantine Empire6.有问题??When was the Gothic art period? (十二至十六世纪初期欧洲)A. 12th CenturyB. 1200'sC. 1100'sD. 11th Century7. What does secular(世俗的)mean?A. Separate from religionB. Another name for Gothic Art.C. Bad spelling for circularD. Separate from Gothic Art.8. Why was the Gothic period named Gothic period? 哥特式(Gothic)一词是后来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认为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才是正统艺术,这种新建筑形式是“野蛮民族”式的,故贬称为“哥特式”。
美术的辉煌
浪漫主义宗旨与“理”相对立,主要特征是注 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 浪漫主义手法则通过幻想或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 法语的浪漫一词意味着感情丰富、多情善感。 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产 生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 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 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 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 西班牙画家--戈雅是一颗耀眼的星辰。
高二(2)班 邓瑞文、郭羿霖、刘畅
◎新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 ◎印象派
◎… …
18世纪50年代至19世纪初风靡西欧的美术样 式。力求恢复古典美术(希腊和罗马美术)的传统, 强烈追求古典式的宁静凝重和考古式的精确,受理 性主义美学的支持,大量采用古代题材。与衰落的 巴洛克美术﹑罗可可相对,它代表着一股借复古以 开今的潮流,并标志着一种新的美学观念。从某种 意义上说,它是与启蒙运动和理性时代相适应的美 术样式。 )
莫奈(1840-1926)印象主义绘 画运动的发起人和领导者。1874 年莫奈展出《印象:日出》之后, 批评家以“印象主义者的展览会” 为题在 报上评论这一运动。1888 年批评家费-费涅翁写道:“印象 主义这个词是为他创造的,这个 术语对他来说比对任何人都更合 适。” 1890年莫奈把吉维尼改造成睡 莲花园,他在这里画了20年《睡 莲》连作,后来发展为1925年的 圆形大壁画 ,安置在巴黎士伊勒 里奥兰治宫的两个80英尺长的椭 圆形 大厅中,1971年向公众展出。 晚年不顾眼疾继续探索大自然, 直到1926年逝世。
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 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 播到世界各地,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 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 代表作品中不乏许多鼎鼎大名的巨制,如:莫奈的《日出· 印 象》、凡高的《向日葵》。印象派使自己的创作进一步摆脱 了对历史、神话、宗教等题材的依赖,摆脱了讲述故事的传统 绘画程式约束,艺术家们走出画室,深入原野和乡村、街头,把 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 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 下瞬间的永恒图像。 代表人物:莫奈、马奈、毕沙罗、雷诺阿、 塞尚
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艺思潮比较
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是西方文艺发展的高峰时期。
这一时期相继出现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艺思潮,是西方文艺史上的两座雄伟的纪念碑。
浪漫主义是作为古典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它的理论基石是德图古典哲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而现实主义则是作为对浪漫主义的一种反抗走上历史舞台的。
它的哲学支柱是孔德的实证主义和泰纳艺术哲学。
浪漫主义是资本主义上升、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时期的产物。
现实主义是资本主义制度基本在欧洲得到巩固,并日见矛盾时期的结果,它们是不同历史条件下诞生出笼的文艺思潮。
作为一个文艺流派,浪漫主义强调主观性,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
黑格尔说过:“浪漫型艺术的真正内容是绝对的内心生活,相应的形式是精神的主体性,亦即主体对自已的独立自由的认识。
哈兹里符说:“诗歌是想象和数情的语言"。
现实主义则反对突出作者的“自我”。
主张侧重描绘客客观现实生活的精确图画,像镜子一样如实地反映现实,通过对生活具体的、历史的真实描绘而自然地流露出社会理想和道德激情,强调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要求文学具有“科学真理的精确性”。
福楼拜更主张“伟大的艺术应该是科学的、客观的”。
认为,艺术家不该在他的作品里露面。
就象上帝不.该在自然里露面一样。
”现实主义注重在深入细致地观察,体验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对客现书物加以典型化、强调从人物与环境的联系中塑造典型性格。
别林斯基肯定典型是“普遍和特殊的有机融合”,认为典型人物应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历史环境的本质特征,现实主义者不满于浪漫主义派把人物性格过分理想化面忽视客现环境影响的主观主义创作方法。
强调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
主张从人物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和斗争情势中刻画人物性格,真实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在题材方面,浪漫主义由于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和城市工业化的厌恶,把注意力转向大自然,歌颂自然,赞美自然。
卢梭提倡“回到自然”中去,浪漫派强调大自然是-种无处不在的神。
论钢琴独奏体裁——夜曲的起源
论钢琴独奏体裁——夜曲的起源余志超(阜阳师范学院音乐系,安徽阜阳236000)摘要:夜曲是浪漫主义时期器乐作品的一种体裁形式。
由爱尔兰作曲家约翰-菲尔德首创、波兰作曲家弗雷德里克肖邦将其发展到鼎盛时期。
作为浪漫主义时期抒情小品之一的夜曲,不仅具有自身的特性。
而且代表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发展的一般特征。
因此,研究夜曲的起源及其时代背景对于研究整个夜曲的发展吏。
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钢琴独奏体裁夜曲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是一个思潮、流派及艺术风格风起云涌不断演变的时代。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开展等等一系列的政治斗争.使得欧洲人们对自由平等生活的追求化为空谈。
面对频繁的战乱。
人们对社会不满和绝望的情绻与日俱增。
在这种背景之下,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孕育而生。
在政治上,它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
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
浪漫主义音乐就是伴随着浪漫主义而产生的新的音乐流派。
它的出现让已经建立起来的音乐形式和风格渐渐衰落。
新的形式和风格开始萌芽。
它以自身独有的特性顺应了当时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其本质就是在于充分表露主观的情感色彩。
因此浪漫派的音乐也就顺其自然地取代了古典主义音乐的地位.成为了当时欧洲艺术界思潮的主流。
乐。
知乐,则几于礼矣。
”一方面强调审美层次的高下的同时.一方面也没有忽略“声”、“音”、“乐”三者之间的关系。
声是音和乐的基础,乐又是声、音二者的统一。
通过“审”详知、考查再到“知”即知道、了解的连接,使审声——审音——审乐,知音——知乐——知政成为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考察了声进而才懂得音,只有考察了音进而才懂得乐。
只有考察了乐进而才能懂得政治的好坏。
不懂得声的人不能谈音,不懂得音的人不能谈乐。
而懂得乐的人就几乎接近于礼了。
此过程不仅有了形式美的规范。
而且有了社会伦理的规范,而整个的过程使最后的“乐”与“礼”达到统一。
就是因为以德为内容特征的乐除了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人情感的一定形式的表现。
《外国文学》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一、名词解释1、湖畔派:这一派诗人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登上英国诗坛,他们是英国诗坛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主要代表人物是湖畔派三诗人,即华兹华斯、柯律勒治、罗伯特·骚赛。
他们憎恶英国的资本主义城市现代工业文明,歌颂宗法制农村和田园风光,长期隐居在英格兰西北部昆布兰湖区,而得名“湖畔派”;他们思想保守,但艺术成就高,对浪漫主义产生极大影响。
2、拜伦式英雄:是指拜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类人物艺术典型,拜伦在他的长诗《恰尔德。
哈洛尔德游记》中首先塑造了一个孤独、忧郁、悲观的所谓“拜伦式英雄”,高傲而倔强,忧郁而孤独,与社会格格不入,从而对之进行彻底反抗的叛逆者英雄性格。
这个形象最早萌芽于《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最早出现于《东方叙事诗》中,他们体现了深刻的社会历史内涵,概括了拿破仑战争时期及“神圣同盟”初期西方许多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特征,主要有①反叛性,他们与社会对立,坚决与命运相抗衡。
但基本上没有明确的斗争目的。
②孤独性,他们都是高傲不羁、惟我独尊、鄙视一切。
③浪漫性,大都有热烈奔放的爱情,充满情感,为爱复仇。
主要的叛逆者形象有《异教徒》中的异教徒、《海盗》中康拉德、《莱拉》中的莱拉、《柯林斯之围》中的阿尔普、《曼弗雷德》中的曼弗雷德等。
3、东方故事诗(叙事诗):拜伦在1813年至1816年,创作出一组称为“东方故事诗”的传奇作品,包括《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之围》、《巴里西纳》等。
作品以东方为题材,充满浪漫情调,塑造了一批叛逆者形象、烫烙着拜伦思想个性气质的深刻印记。
作品中的中心人物不是流放者就是流浪汉,他们无不具有愤世嫉俗的思想,叱咤风云的勇气和各种狂热而又浪漫的冒险经历。
这是些单枪匹马的复仇者,有崇高的道德观和侠义心肠,爱好自由,矢忠爱情,最后却成为社会的牺牲品。
这些形象发展了哈洛尔德所体现的拜伦主义——失望忧郁的情绪和纯粹式反抗、而成为典型的“拜伦式英雄”。
世纪欧洲文学的最高成就是古典主义文学如莫里哀《-精选文档
2、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 法国大革命后的欧洲局势混乱,并且 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并不美好 ◆ 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探究2:结合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和教材内 容,归纳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 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一)、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
1、概念:
浪漫主义,romanticism,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 之一,作为一种主要的文艺思潮,盛行于欧洲18世纪 末至19世纪30年代。 浪漫主义文学是一种强调主观情感和想像,用热 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像和夸张的手法表现理想世 界的文学风格和表现形式。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浪漫 主义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意识形态。
3、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 真实反映现实,批判黑暗;
◆ 塑造英雄人物; ◆ 长篇小说为主。
4、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
◆ 现实主义文学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 质,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启迪人们为 改变社会现实而奋斗。
二、20世纪的世界文学 (一)、20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
◆ 英国萧伯纳《苹果车》
——雪莱《西风颂》
3、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 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 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 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 在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 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浪漫主义
作者?
《 梅 杜 萨 之 筏 》
《 梅 杜 莎 之 筏 》
油彩 巴黎 卢浮官藏 《梅杜莎之筏》是籍里柯艺术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杰作。画中表 现的是1816年7月发生的法国“梅杜莎号”巡洋舰的海难事件。“梅杜莎号” 在舰长的错误指挥下,搁浅在毛里塔尼亚海滩,舰长和一群高级官员乘救生船 逃命,丢下的150余名乘客,只好搭制简陋木筏飘泊大海。数天之后,惨剧发 生:人们饥饿难耐,互相残杀,啃吃死者的肉,最后,木筏被救,15条生命奄 奄一息。席里柯以金字塔形构图,把焦点集中在筏上的幸存者发现天边船影时 的刹那景象。"金字塔形"的塔尖上摇动红巾的人,喻示着法国人民在苦难斗争 中的希望。
浪漫主义(romanticism) 是盛行于欧洲18世纪末至 19世纪30年代文艺的一种 基本创作方法和文艺思潮 。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 19世纪初欧洲普遍流行的 一种文艺思潮。它强调理 想,追求自由,反映了资产 阶级上升时期的意识形态。
1、浪漫主义思潮的含义:18世纪末19世纪30年代, 普遍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基本创作方法和文艺思潮。它 强调理想,以美好的理想和憧憬从侧面检视和抨击当 时的社会 ,追求自由,宣扬人的情感至上,追求个 性的张扬而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 2、出现的背景: ⑴政治:法国大革命震荡了整个欧洲 ⑵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欧洲迅速延伸 ⑶思想:启蒙思想家所宣扬的“理性王国”失去了 实现的可能 面对启蒙思想的幻灭和法国大革命时期欧洲动荡的 社会现实,文学家们力图从自己的想像中寻找解决社 会矛盾的途径,浪漫主义的文学思潮便应运而生。
贝 多 芬
贝多芬(1770—1827),诞生于德意志波恩市一个音乐世家,他 的祖父是当地宫廷合唱团和管弦乐团的团长,父亲则是合唱团的 歌手。而贝多芬则是西方世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他的作 品集古典主义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主义音乐之先声。 1802年以后,他的耳疾日益严重,以致1809年以后最终失聪,他 非常痛苦,一度想自杀,但他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耳聋带来的 巨大困难,创作了大量不朽的音乐作品,以此来同命运抗争。 贝多芬一生最辉煌的作品是9部交响曲。早年的贝多芬受启蒙运动 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向往民主,追求自由、平等,因次作品中 充满时代的精神,蕴涵革命力量。代表作品为《第3(英雄)交响 曲》《第5(命运)交响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
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浪漫主义”这一术语,是由“浪漫的”(Romantic,罗曼蒂克)这个形容词演化而成的。
而“浪漫的”这个形容词又是从法国的“罗曼司”(Romance,即“传奇”或“小说”)转化过来的。
据现有资料证明,一六五四年英国人才第一次使用“浪漫的”这一词语,大直是“传奇般的”、“幻想的”、“不真实的”,其中明显地包含着贬意的否定性的内涵。
到了十八世纪,这个词语才逐渐转变为肯定性的褒义词,它被用来评价作品,并获得“宜人的忧郁”这样一种附加的含义。
十八世纪末年,随着浪漫主义思潮在欧洲文坛的勃兴,浪漫主义这一术语就用得非常流行了,并且在一七九八年法兰西学别的创作方法的名称。
虽然浪漫主义精神有着悠久的的历史,但浪漫主义的兴起,却发生在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
它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个性解放的要求,是政治上对封建领主和基督教会联合统治的反抗,也是文艺上对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反抗。
启蒙运动在政治上为法国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在文艺上也为欧洲各国浪漫主义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但是,法国革命胜利后所确立的资产阶级专政和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却宣告了启蒙运动理想的破灭。
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当时的现实,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当时的作家都对现实不满,企图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
但由于作家所持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不同,因而浪漫主义思潮中就形成两种对立的流派,即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
前者是进步的潮流,它引导人们向前看,后者属反动的逆流,它引导人们往后看。
这种区别,实质上是对当时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
产生原因浪漫主义产生的哲学基础,是这一时期流行的德国古典哲学和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的空想社会主义。
它强调主观、天才和灵感;强调人性的自由和解放。
文学基础,历史悠久。
积极浪漫主义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敢于正视现实,批判社会的黑暗,矛头针对封建贵族,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因素,同时对资产阶级本身所造成的种种罪恶现象也有所揭露,因而充满反抗、战斗的激情,寄理想于未来,向往新的美好生活,有的赞成空想社会主义。
代表作家有英国的拜伦,雪莱,法国的雨果、乔治·桑,德国的海涅,俄国的昔希金(早期),波兰的密茨凯维支以及匈牙利的裴多菲等等。
他们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都是同当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与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联系在一起的,大多数作家是这些民族解放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消极浪漫主义消极浪漫主义者则不然。
他们不能正视社会现实的尖锐矛盾,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他们的思想是同那个被推翻了的封建贵族阶级的思想意识相联系的。
他们从对抗资产阶级单命运动出发,反对现状,留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幻想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去寻找精神上的安慰与寄托。
消极浪漫主义的出现,实际上是被打倒的封建贵族阶级没落的思想情绪在文学上的反映。
代表作家有德国的史雷格尔兄弟,即奥·史雷格尔和弗·史雷格尔,诺瓦里斯,法国的夏多布里昂,拉马丁·维尼,俄国有茹科夫斯基,英国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等等。
浪漫主义思潮——德国浪漫主义思潮的兴盛衰落,是由各国历史条件的特点所决定的。
作为一种成型的文艺思潮它首先产生在德国。
由于当时德国容克贵族势力猖獗,资产阶级软弱无力,因而消极浪漫主义得势,积极浪漫主义发展迟缓。
只有海涅登上文坛之后,积极浪漫主义在德国才有所起色。
浪漫主义思潮——法国法国的浪漫主义思潮,犹如大海的波涛,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来势迅猛,激烈异常。
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与封建贵族的复辟和资产阶级的反复辟斗争分不开的。
浪漫主义首先从古典主义设置的种种障碍中冲杀出来,历经短兵相接的搏斗,一举获胜。
继而在漫浪主义内部角返相争,积极浪漫主义者组织了包括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打败了消极浪漫主义。
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前,消极浪漫主义称王称霸,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由于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胜利,积极浪漫主义骤然兴起.并取得了主导的地位。
浪漫主义思潮——俄国在俄国,浪漫主义的发展是较迟的。
它在十九世纪初期才形成为一种流派。
其中积极浪漫主义与俄国十二月党人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贵族革命中起过显著的进步作用。
代表作家有早期的普希金,雷列耶夫等。
浪漫主义思潮——英国浪漫主义思潮发展得最完备,最规范,最有成就的当推英国。
英国的浪漫主义运动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下列一些特色;首先,英国的浪漫主义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文学运动,它是由少数作家自由活动的形式出现的。
其次,英国的浪漫主义源远流长,犹如小河流水,潺潺不断,历时达一百五十年之久。
早在十八世纪末,从威廉·布莱克(1757--1827)和农民诗人罗伯特·朋斯(1759--1796)等人的诗篇中,就吐露出浪漫主义的苗头,以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拜伦、雪莱的诗作为高潮,直到十九世纪末维多利亚女王(在位1837--1901)执政的时代,依然还可以从丁尼生、罗伯特·勃朗宁和他的夫人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等人的诗歌中,看到浪漫主义的余声。
再次,英国的浪漫主义明显地分为对立的两大派别。
消极浪漫主义先于积极浪漫主义登上文艺舞台,主要代麦是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与之相对立的,就是以拜伦,雪莱、济慈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者。
浪漫主义特征1、追求理想的表现2、重视和突出想象和情感在文学活动中的作用。
3、鼓吹天才和个性解放,追求心灵自由和精神创造。
4、崇尚自然,宣扬“回到自然”。
浪漫主义与启蒙主义之别浪漫主义和启蒙主义分别包含着两种相互对立的精神气质,它们对“理性经验”和“感性经验”的不同侧重,分别影响到后来的世俗主义和“反文化论”潮流。
(塔那斯(R. Tarnas)《西方心灵的激情》)第一,前者将世界视为“统一的有机体”,认为世界是无限的、无止境的,支配其间的是一种神秘的灵感;后者则倾向于将世界视为“原子论的机器”,认为世界是可分析、可预测的,支配着世界秩序的是启蒙的理性。
第二,浪漫主义和启蒙主义似乎同样崇尚人的意志能力,同样推崇英雄,但是它们对人的肯定方式却有不同。
一般而言,前者认为人的基本价值在于想象、意志、情感的深度、艺术的创造力和自我表现;而后者强调的是人的理性,以及理解和利用自然规律的能力。
第三,对浪漫主义者来说,自然是“精神的容器”;对启蒙主义者来说,自然却首先是观察、认识甚至控制的对象。
因此,前者注重关于“性质”的认识,追求认识过程的暗示性;后者则倾向于“定量”的分析,追求认识结果的明晰性。
浪漫主义独特的精神气质,也成就了它的“内省”的特征。
所以它对“无限”的探究,实际上首先是探究人类心灵的非理性方面,探究“内心深处的存在的阴影”,比如梦幻、爱欲、恐惧、冲动、无意识、自相矛盾等等。
“科学所构造和设想出来的实在”,也被浪漫主义者认为“归根结底是象征的”。
总之在后世看来,浪漫主义的思维方式标志着心灵与外部世界的分裂;而这恰好是“现代性”的一个源头。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美学原则德国早期浪漫派德国早期浪漫派的最初文献,是瓦肯罗德(W.H. Wachenroder,1773-1798)所写的《一位热爱艺术的修道士的感情的赤诚流露》。
其中主要强调的,是产生于内心深处的艺术与上帝之间的神秘沟通。
神秘主义成为个体理性的先兆,在中世纪后期已有实例。
而那些年轻的浪漫派诗人,同样是要在艺术与“绝对”之间寻找神秘的通道。
因此与“真应当统治一切”的新古典主义信条完全相反,他们相信“诗歌”才是“绝对的真实”,“越是富有诗意的就越是真实的”。
诺瓦利斯诺瓦利斯(Novalis)德国诗人。
早期浪漫派代表人物。
原名弗里德里希·莱奥波尔德·封·哈登贝格。
1772年5月2日生于曼斯菲尔德附近的上维德施泰德一贵族世家,从小受到严格的宗教教育。
1790年在耶拿随费希特学习哲学,并结识席勒。
1791至1793年在莱比锡大学学习。
后在法院、盐务局供职,并与早期浪漫派作家弗·施莱格尔等交往。
1801年3月25日死于魏森菲尔斯。
诺瓦利斯是德国早期浪漫派的重要诗人,其诗句常常会表达出一种宗教式的思索:“我们漫无边际地四处追寻无限的东西,然而我们总是只找到物。
”这一诗句来自诗人的真实经历:1795年,23岁的诺瓦利斯爱上一个13岁的女孩苏菲,他试图“通过接近和探询苏菲的孤独,来超越有限的自身孤独”。
但是两年以后苏菲去世了,诺瓦利斯非常绝望,因为他发现爱情并没有让他追寻到无限,只是使他看到“一个…物‟的毁灭”。
“她的生命曾使我的全部精神存在聚合在一起,但它们却很快破碎了,又回复到原来的样子。
我的内在的生命形态崩溃了,我生活在毁灭之中,……我已经失去了自我。
” 诺瓦利斯像当时的浪漫派青年一样,使死亡的体验大大超越了纯粹的个人意义,因为死亡意味着“有限的存在物”注定要毁灭;如果想超越“总是只找到物”的事实、达到生命的绝对意义,就必须征服“死亡”所代表的“有限性”。
诺瓦利斯由此而寄希望于“超越时间、存在于时间之外的绝对欢乐……这就是无条件(无限)的生命”。
其方式在于:“在与时间相处时,我们必须做的便是对无限的自我意识。
”德国早期浪漫派的总体精神从奥古斯丁开始,基督教神学就认为永恒、绝对只存在于有限的生命之外,存在于时间之外;对有限的人而言,永恒和绝对就是一种“超越性的无限”的意识。
但是诺瓦利斯则认为:“个体(即有限的物)是通向无限的媒介”,所以是要在“只找到物”之中追寻“无限”。
这被解释为“渴望创造一种…存在物‟与…超存在物‟、…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的统一体”。
这正是德国早期浪漫派的总体精神。
诺瓦利斯关于有限的个体如何能成为通向无限的媒介,诺瓦利斯认为“人,只是一个通向…绝对自我‟的…自我意识‟”。
按照他的看法,意识只有作为一个“反映的产物”才是可能的,即:自我需要一个对象物,从而才能使自我意识得以存在。
所以,人本身的有限存在是“经验自我”(empirical ego),而它之所以被视为“有限”,就是因为其“内在核心里有着…绝对自我‟(absolute ego,即上帝)的根源”。
这样,“我们所谓的自我并非真正的自我,而仅仅是自我的映象”。
这种通过“感觉与超感觉的统一”来确认“有限的存在”之方式,就是诺瓦利斯所说的“世界的浪漫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