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的动力机制与实践内容——郑州作为核心增长极的发展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中原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研究

中原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研究

中原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研究
中原城市群是我国中部地区国家重点发展建设的城市群,由郑州市、洛阳市、安阳市等17个城市组成。

这一城市群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其中的城市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差距依然存在,因此需要采取协调发展的措施。

首先,需要在大中小城市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大城市是中原城市群的中心,拥有较强的经济发展能力和资源优势,但大城市的发展也会对周边小城市造成一定的压力。

因此,需要在区域发展战略中注重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合作和分工,在资源互补的基础上提高城市群整体的竞争力。

其次,需要加强中小城镇的发展,提高其对城市群发展的贡献。

中小城镇是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发展存在一定的阻碍,如人才流失和融资难等问题。

因此,需要采取差别化的措施,如建立合规的财政支持体系、吸引人才进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从而提高其发展能力。

最后,需要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缩小城乡差距。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当前的发展战略,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困难。

例如,由于城乡体制不同,导致城乡投资不平衡;另外,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对土地的过度利用会破坏生态平衡,加剧环境问题。

因此,需要在城市群建设中注重环保和生态建设,完善城乡协调发展机制,缩小城乡差距。

总之,中原城市群要实现协调发展,需要加强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合作、创新中小城镇发展模式,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加强环保和生态建设。

只有这样,中原城市群才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中发挥更大作用。

运用精明增长理论 促进郑州市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

运用精明增长理论 促进郑州市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
城 市 。 些 城 市 组 成 了城 市 群 落 , 而 区域 这 因
平 的 人 提 供 符 合 质 量 标 准 的 住 宅 是 任 何 域 内开 发能够提高基础 设施 的利 用效率 ,
的住宅不仅是一个社 区基 本的组成部分 , 更 为 重 要 的是 , 这 也 是 影 响 交 通 方 式 、 公
建筑 应该体现地 方特点而且能够 经历 混 合 式 多功 能 的土 地 利 用 : 地 的混 志 , 土 合利用是取 得更好居住环境 的关键 因素 ,
通 过 土 地 混 合 利 用 可 以 为 公 共 交 通 提 供 稳 定 的客 源 , 够 减 少 人 们 不 必 要 的 出行 能 需 求 ,创 造 适 合 多 种 活 动 的 道 路 空 间 , 可 以 提 供 更 多 的税 收 和 经 济 收 益 , 时 可 以 同 吸 引 不 同种 族和 收入 层 次 的 人 来 此居 住 。 设计 紧凑 的住 宅 占用更 少 的土地 ,
进在建成 区或已有的社区之中进行新 的开 和 主 导产 业 , 现产 业 集 聚 、 才集 聚 、 实 人 资 发, 为其 他 生 物 ( 植 物 ) 生 存 创 造 与 人 本集聚、 息技术集聚的城市化 发展战略 , 动 的 信
类平 等 的机 会 。
为保护开 敞空间提供更大 的余地 , 宅 占 住 用更小 的基地将促 使住宅增 加层数 , 建在
区, 必须 同 时平 等 地 考 虑 各 个 团体 的要 求 , 也会 为精 明增 长 带来 更 多 的关 注 和 支 持 。
丰 富社 区自身特色 , 提高吸引力 : 利用 自然和人工 的边界或地标来创造社 区的标
时 间考 验 , 创造 城 市 风 貌 作 出 贡 献 。 为
二 、中 心城 市是 区域 经 济发 展 的重要 增长 极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专题研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专题研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专题研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1.08•【字号】郑政文[2010]4号•【施行日期】2010.01.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专题研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郑政文〔2010〕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为谋划好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工作,做好制订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有关文件起草和前期调研准备工作,推进郑州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指示精神,市政府研究拟订了近期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专题,并制定了《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专题研究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

请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开展重大专题研究工作,尽快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报告。

附件: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专题研究工作实施方案二○一○年一月八日附件: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专题研究工作实施方案当前我们正处在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态势和格局正面临着深刻转变和重大调整,各地都在积极制订和抢占经济可持续复苏的战略和制高点,我们正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和机遇。

2009年以来,尽管我市经济出现了企稳向好的趋势,但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着外需萎缩的局面及影响还在持续、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和难度加大等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牢固、不平衡,一些深层次矛盾特别是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切实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中原城市群核心增长极、加快推进郑州新区规划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强化郑州枢纽地位、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进程及动力机制分析

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进程及动力机制分析

摘要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城市聚集区的工业化、现代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长期以来倍受学术界、政府与广大民众关注。

中原城市群处于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中轴地区,其经济的发展状况对带动河南乃至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对其研究也同益受到重视,但目前已有的系统研究还不多见,有关其城市化的研究更是少见。

基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现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成功实施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战略,促进中原城市群的崛起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首先,从时间序列、空间差异及其变动的角度对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现状进行分析,并与目前国内其它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进行对比,得出自80年代以来,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总体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及发育较完善的其它城市群相比仍较低。

在空间格局上,城市化水平及发展速度均呈现较明显的地区差异,但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群内地区之间的差异呈逐步缩小,并且向着区域化的趋势发展。

其次,分析了目前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仍存在的一些问题。

城市化与工业化事实上是一对孪生兄弟,从一开始就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者的协调共进,对一国(地区)经济发展的成败与快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中原城市群目前的城市化水平还远远滞后于工业化,并且在空间上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区域差异:第三产业作为吸纳劳动力最多的产业,与城市化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第三产业的比重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化进程;城市体系的不合理也造成了城市化水平一定程度上的缓慢发展:另外,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意味着质与量的协调发展,目前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在数量上实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在质量方面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存在城市化的低质化现象。

再次,在城市化一般动机机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捉色关联理论的基本原理,通过关联度的计算,找出影响中原城市群城市化进程的主导因素: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在时间上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第三产业。

中原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

中原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

中原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原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动力1.产业差异与互补动力城市群的一体化源于经济的一体化,而经济的一体化源于各城市的产业差异与互补。

中原城市群构建产业差异与互补总的指导原则是,参照城市群区域城市产业的等级层次框架,从城市群总体发展格局出发,协调好城市间产业联系,因地制宜,突出城市的优势产业,强调城市产业的趋异和互补;高等级城市向综合性产业结构发展,积极培育职能性大城市,促进城市群地区首位城市产业的升级;加快城市产业职能的综合与专业化,完善城市整体功能,发挥各个城市的优势和特色,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低效益的结构趋同。

中原城市群产业差异与互补调整和优化思路是,根据每一个城市的自然、资源、区位、人口等条件和现有社会经济基础,确定其主体经济发展优势和优势产业部门,进而从城市群内、省内、省际以至全国经济协作和市场竞争的角度出发,协调城市群内各个城市的优势产业和突出产业,使之各具特色,又搭配合理,既突出城市自身和所在区域的优势,又避免低水平的结构趋同,构成结构合理的、高效益的城市产业体系。

中原城市群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产业集中。

以矿产资源为基础,区域内集中了全省大多数的优势工业资源,有煤碳、有色金属等,中原城市群已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基地。

郑州作为城市群的核心,其优势是商贸、金融、物流、信息和人才;洛阳是先进制造业、火电生产、铝工业、石化工业四大生产基地;许昌发展的重点产业则是电力设备、烟草、金刚石、发制品等;焦作的支柱产业是化学工业、能源工业和汽车零部件;开封占据着农产品和旅游业的优势;新乡的支柱产业是纺织、电子、电器、机械、化工、医药,建材;平顶山的支柱产业是煤炭、机械、电力、化工、烟草、纺织;漯河的支柱产业是食品、纺织、造纸、皮革、化工、机械;济源的支柱是电力和铝工业。

各地的支柱产业总体上看差异较大,产业结构也有一定的互补性,建立了比较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形成了较强的互补关系,有利于在发展中形成群的合力。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之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之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之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摘要】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承担着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使命。

通过对郑州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在不断增长的同时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速度不均衡等。

影响郑州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口规模、区位优势、政策支持等。

为了推动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需要制定相应的经济发展战略,包括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城市发展布局等内容。

最终目标是实现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路径,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前景仍然充满希望,但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建议,努力实现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长足进步。

【关键词】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经济发展、问题、因素、战略、路径、展望、对策、前景、结语、研究、意义、引言、正文、结论1. 引言1.1 背景介绍郑州作为河南省省会和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国家提出建设郑州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郑州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郑州作为黄河中游城市,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交通优势明显。

随着郑州航空港区、郑州国际陆港的建设,郑州正在不断提升自身的物流优势,成为中部地区的物流中心。

郑州的经济实力在逐步增强,城市的国际化水平也在逐渐提升。

郑州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经济结构不够合理,产业布局不够均衡,城市规划不够科学,环境质量不够高。

这些问题制约了郑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步伐,也影响了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进程。

本文旨在通过对郑州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郑州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深入剖析影响郑州经济发展的因素,提出制定郑州经济发展战略的建议,探讨推动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路径,从而为郑州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分析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问题,探讨当前郑州经济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剖析影响郑州经济发展的因素,提出有效的发展战略,倡导推动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路径。

中原经济区城市一体化发展研究

中原经济区城市一体化发展研究
的代表 人西 托夫 斯 基 认 为 共 同 市 场 的净 收 益 可 促
1 . 2 中原经 济 区城 市发展 现 状 2 0 1 2年 1 1月 1 7 日, 国务 院 正式 批 复 《 中原 经
济区规划 ( 2 0 1 2 -2 0 2 0 ) 》 , 规划提出了“ 两不三新”
的三化 协 调科学 发 展 的路 子 , 同时 明确 了 中原 经 济
1 . 2 . 1 农业 发展 状况
了影 响一 体 化 形 成 区域 差 异 的 主要 因 素 ¨ J . 国 内
方面 , 张道刚、 石忆邵都认 为行政 区域 的规划是区 域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壁垒, 不利于一体化的发
展; 宁越 敏认 为 一体 化发 展应 当加 强 区域协 调机 制
的建 立.
中原 经 济 区 以 郑 州 为 核 心 , 形 成 现 阶 段 我 国 最 重 要 的农 业 生 产 区及 国家 粮 食 安 全 重 点 区 , 农
业 成 为 中原 经 济 区各 城 市 着 力 发 展 的 统 一 产 业 . 2 0 1 2年 , 中原 经 济 区 国 民 生 产 总 值 为 4 1 1 0 . 4 2 亿元 , 其 中第 一产 业 的总 产值 为 6 3 2 . 2 4 9 8亿 元 ,
晋城 、 运 城 6个 城 市 低 于 全 国平 均 水 平 , 其 他 城
市 均 高 于全 国平均 水 平 且 有 1 9个 城 市 高 于6 0 0 0
2 0 1 1 年9 月2 8日, 国务 院颁布 《 关 于支持河 南省加快建设 中原经济 区的指导 意见 》 , 《 指导 意
见》 将 中原经 济 区 的范 围具 体 界 定 为河 南 省 全 省 , 山东 省 的聊城 及 菏 泽 , 安 徽 省 的 毫州 、 淮北 、 阜 阳、

试论中原城市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本身结构优化

试论中原城市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本身结构优化

不足 ,在更大 的区域范 围内调整资源 建设 ,特别是实施 以郑 州为核心 的城
配置 , 实现共同增长。事实证 明 , 中原 市经济 圈发展 战略 ,将成 为缓解 区域 城 市群 中的人流 、 物流、 资金流和信息 国民经济 中投 资与消费 失调 矛盾 的重 流的运行 , 通过 “ 发展 极 ” 的特 殊功能 要 途 径 。 可向周 围地 区扩散 ,而在这种传播与 个增值 的循环之 中。
化 内尊显 的 部 差 异

城市在 区域 经济发展 中起主导作
著 与 9 年 J[良 。 9 相 !I j 霹
2o o 1

—=●
=兰 1;
的根 本意义 是打破 行政 界 限的束缚 , 用 ,城市对 区域经 济的促进 作用 与空  ̄ 而按照经济与环境功能的整体需求及 间距离成反 比 ,区域经济 的发展 应以


发展趋势 ,构筑相对完善 的城镇群体 城市为 中心 ,以圈层状 的空间分布 为 空 间单元 ,并 以此作为更为广 阔空 间 特点逐步 向外 发展 。中原城 市群 可以
组 织 的基 础 。

城 各 一 暮荤 市 市 二: 群 第 : =
茬 箧
南 础
南 笛


分为三个层级 , 各圈层有各 自的特征 :



突 出,城镇化进程较快 ,资源条件 良 拉动 国民经济增 长,因பைடு நூலகம்产生 了消费 好, 文化底 蕴厚 重 , 具有一定优势的产 率 明显偏低 的现象 ,导致投资与 消费
业 基 础 的优 势 。
失调 ,不利于 国民经济 良陛循环和居 效率集体 消费 的空间组 织。城市 消费
1 中原城市群可 以使资源在更大 民生活水平 的提高 。中原城市群 是高 .

中原城市群在中部崛起中的作用与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原城市群在中部崛起中的作用与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原城市群在中部崛起中的作用与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并带来了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

其中,以东部沿海城市群为主要代表的城市群,已经形成了经济高度集聚和较高的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中部地区各省市逐渐加强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了规模庞大、潜力充足的中原城市群。

该城市群包括河南、湖南、安徽、江西、山东等省份,地理位置优越,天然资源丰富,人口规模较大,已成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战略支点。

中原城市群崛起对于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该地区的经济潜力和价值,提高中部地区城市的国际竞争力,成为中部地区各省市政府和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中原城市群崛起的背景和现状,分析中原城市群在中部崛起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包括其地理位置、天然资源、人口规模等情况的概述。

2. 中原城市群在中部崛起中的作用和作用机制,探讨其发挥经济增长、创新驱动、人才引进、区域合作等方面的作用。

3. 中原城市群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包括政策缺失、产业结构单一、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4. 对中原城市群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包括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的创新和发展策略。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等多种方法,集中搜集中原城市群的相关数据和资料,分析中原城市群在中部崛起中的现状和作用,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产业发展、创新驱动、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五、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能够深入探讨中原城市群在中部地区崛起中的作用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同时,本研究也有助于加深学术界对中部地区崛起的认识和理解,推动中部地区城市群的跨越式发展。

中原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研究

中原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研究

中原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研究中原城市群是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城市群,由中部和陕西省份的一部分地区所组成。

中原城市群包含了郑州、洛阳、焦作、许昌、新乡等大中小城市以及众多小城镇,呈现出一种多中心、多层次的城市格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均衡和不协调的问题,尤其是在大中城市与小城镇的发展之间的差距较大,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并采取措施加以促进协调发展。

1. 大中小城市发展状况中原城市群中,郑州作为省会城市,一直以来都是该城市群的中心和核心城市。

郑州在城市规模、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资金资源。

其次是洛阳、焦作等中等规模的城市,其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产业结构多元化,城市功能较为完善。

而一些小城市,如许昌、新乡等则相对滞后一些,城市规模小、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动力不足,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中原城市群的小城镇相对较多,大多处于县级城市下,其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一些小城镇由于地处交通要道或拥有特色资源,发展相对较好,但也有很多小城镇因为地理位置偏僻、资源贫乏,发展非常困难,存在着人口外流、经济不发达等问题。

1. 人口流动问题由于郑州等大中城市的吸引力较大,人口向大城市集聚,导致大城市人口拥挤、交通拥堵等问题,同时小城镇的人口外流加剧了小城镇的人口空心化和经济发展的滞后。

人口流动问题使得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出现了较大的差距,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2. 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原城市群中,大中城市拥有较多的产业资源和资金资源,城市功能齐全,而小城镇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农业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大中小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了以大城市为中心的经济格局。

3. 城市功能不完善中原城市群中,大中城市的城市功能相对完善,拥有较多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文化设施,而小城镇的公共服务设施较为欠缺,文化设施相对单一,城市功能不够完善,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城乡居民的需求。

党政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基本知识

党政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基本知识

以下答案仅供参考,个人认为这些都是开放式题目,没有固定的、统一的标准答案,不要因为这些束缚了各位同学,请大家尽情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一、你认为公务人员应知应会哪些公共知识和新知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思想观念的变化,广大公务人员也要不断提升学习力,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就应知应会的公共知识和新知识而言,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治理论。

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会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和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党性教育。

党性教育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员的必修课,也是新时期党务工作全过程的关键环节。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加强党内监督,牢固思想防线,使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履行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

第三,公务人员要有效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理论和公共管理知识,对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国际经济以及循环经济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第四,法律法规。

有效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新知识,如《宪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等一些基本的法律规章,以及《物权法》、《企业所得税法》、《突发事件应对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新近出台的法规,对于公务人员提高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第五,领导科学。

领导工作是人类一种特殊的重要的实践活动,实践需要科学指导,这种实践本身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科学内容,是产生领导科学的土壤和源泉。

公务人员如要有效推进工作,顺利实现目标,就必须实施科学的领导,强化自身领导素质和能力。

第六,行政道德。

社会主义行政道德要求国家公务人员要做到光明磊落、忠诚积极、钻研业务,使自己的工作有益于社会主义建设,反对和抵制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官僚主义、玩忽职守、损人利己、损公肥私、以权谋私、金钱至上、欺诈勒索等思想和行为。

中原城市群融合发展的机制与对策

中原城市群融合发展的机制与对策

中原城市群融合发展的机制与对策作者:吴国玺刘培王丽娜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8年第2期2016 年12 月26 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将中原城市群定位为立足区位交通等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打造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极具发展活力的核心地带。

2016 年12 月28 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将中原城市群由原河南的9 座地级市扩充为河南、山西、河北、山东、安徽5省的30 座地级市。

针对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如何推进中原城市群建设,促进城市的进一步融合,是需要我们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中原城市群的发展现状中原城市群是指以河南省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平顶山市、新乡市、焦作市、许昌市、漯河市、济源市、鹤壁市、商丘市、周口市,山西省晋城市、安徽省亳州市为核心发展区;河南省安阳市、濮阳市、三门峡市、南阳市、信阳市、驻马店市为联动辐射区;以河北省邯郸市、邢台市,山西省长治市、运城市,安徽省宿州市、阜阳市、淮北市、蚌埠市,山东省聊城市、菏泽市为外围扩展区的30 座地级市。

总面积28.7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58 亿,年生产总值5.56 万亿元,生产总值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是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二、中原城市群融合发展的机制(一)区域位置十分优越中原城市群地区具有东引西进、南联北通的地理优势。

以郑州为中心,洛阳、开封、许昌为副中心,城市群中部地区承接发达国家及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同时也是西部地区资源输出的枢纽和核心区域,将参与国内外竞争、促进中部崛起、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

区域内城市数量多、规模大、一体化程度高、人口密集、经济实力较强、工业化进程较快、城镇化水平较高、交通区位优势突出。

(二)产业发展优势明显中原城市群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发展成为相关的产业体系,形成了多条特色产业带。

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先进的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物流中心、全国重要的商贸中心和旅游目的地。

以核心板块为引领擎起中部高质量发展的郑州担当

以核心板块为引领擎起中部高质量发展的郑州担当

以核心板块为引领擎起中部高质量发展的郑州担当作者:***来源:《农村农业农民·A版》2021年第06期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发展格局中,“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资源丰富,交通发达,产业基础较好,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潜力很大,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全局性意义。

”郑州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及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引领城市,乘势而上开新局,全力打造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在中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郑州担当”。

一、郑州之谋“君子行,谋定而后动。

”郑州发展之谋,可从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目标、产业发展策略、城市发展32个核心板块空间布局中窥见一斑。

(一)郑州“十四五”规划《中共郑州市委关于制定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对郑州市未来的发展有明确要求,“十四五”时期郑州发展的目标路径: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在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的基础上,永葆“领”的担当、“创”的精神、“闯”的劲头;抓实“一二三四五”目标路径,在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新征程上奋勇争先、更加出彩。

1.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未来5年,郑州的经济总量迈上大台阶,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产业体系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经济首位度、发展协调性、城市承载力持续增强。

2.中心城市功能实现新提升。

郑州未来5年要强化科技创新、枢纽开放、金融服务、公共服务等方面功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能级显著提升,对中原城市群发展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创新重大平台打造、创新主体培育等取得重大突破,成为全省科技创新策源地、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3.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水平。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郑州更加深入人心,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现代化统筹推进,人民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4.市域治理能力得到新增强。

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更加健全,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公众、条与块等方面关系更加协调顺畅。

中原城市群经济整合模式探讨

中原城市群经济整合模式探讨

中原城市群经济整合模式探讨提要本文基于经济全球化对中原城市群经济整合机制展开系统性的分析,从产业体系的升级和重组、产业空间转移和集群化发展对城市群经济整合发展深层作用等多维视角出发,提出中原城市群经济整合模式。

关键词:中原城市群;经济整合;整合机制;整合模式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一、中原城市群经济整合的提出城市群经济竞争力的强弱常常取决于城市群的经济资源聚集与整合能力大小。

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群间的竞争也正是城市群经济整合能力的竞争,这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外城市群经济竞争的新特点。

(一)城市群经济整合内涵。

整合一词出自地质学,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文化学、经济学的研究。

城市群经济整合理解为在城市群内部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力量的共同作用,形成区域内部合理的互补与协调,实现区域内部生产要素、商品等的合理、有序流动和各种要素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实现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及其空间结构的优化、经济组织结构合理化,从而实现城市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群经济竞争力的大幅度提升。

尽管“协调”和“一体化”在很多情况下可以替代“整合”,但是“整合”比这两个词更具有包容力、灵活性和力度。

它不仅是被整合者的相互协调,它还包括磨合、调控、约束、甚至限制。

实际上城市群经济整合有着丰富的内涵。

(表1)(二)中原城市群经济整合的提出。

城市群是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高级城镇空间组织形式,现已逐渐成为我国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内容。

河南从促进“中部崛起”的高度出发,2003年7月,在河南省委、省政府制定的《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正式提出了中原城市群的概念,明确界定了中原城市群的范围,提出“建设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快速实现中原崛起”的发展目标。

这是紧密结合时代主题,根据发展实际和未来需要做出的战略决策,是一条充满希望的发展道路。

但是,当前中原城市群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城市群仍处于离散的“规划群”状态,还没有形成以城市集群为支撑的有整体竞争实力的地域实体。

郑州大都市区构筑中原崛起核心增长极

郑州大都市区构筑中原崛起核心增长极

区域102019年7月16日星期二智能机器人舞动“双手”,对着钢板一阵操作,不到5分钟,就完成了一块5毫米厚的钢构件。

走进力博重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综合管理部部长曹西岳告诉记者,以前完成这项工作,需要2个人一上午的时间,有时还会因为焊接面不够平整被迫返工,现在车间很多精细的焊接任务都被智能机器人“承包”了。

近年来,山东宁阳县推动传统产业与智能制造、云计算、大数据等对接,鼓励企业创建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化工厂,推动企业从传统制造向“现代智造”“智造+服务”转型,着力突破传统产业“天花板”。

联动服务引项目走进总投资2.6亿元的山东能源重装塔高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50台从国外进口的高智能焊接机器人一字排开,上下飞舞。

公司总经理袁晓波告诉记者,这一全国煤机系统首套智能焊接研发项目效率提高了60%,焊接生产能力提高了2倍,相当于200名熟练电焊工同时作业,获得了国家尖端设备配套扶持资金8000万元。

“得益于宁阳经济开发区周到的服务,智能焊接研发项目得以快速落地投产。

”袁晓波说,该项目每年可为公司增加焊接产能5000吨,新增产值3.5亿元,新增税收1000万元。

据了解,宁阳县建立了部门联动服务机制,在政策争取、资金扶持、项目落地、人才培育等方面全面跟踪服务,合力攻坚“痛点”“难点”“堵点”。

超威电源1.2亿元全自动智能制造生产线、天源服装1.05亿元自主品牌研发中心、嘉意机械3亿元自动化折弯项目、振挺精工智能机器人车间、宝胜高端电缆无人值守生产线等“智能模式”加速涌现,晋煤明升达化工成功申报2018年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传统产业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改造升级势头强劲。

今年,宁阳县计划投资21.5亿元,将重点实施43个提产扩能、综合效能提升等项目。

探索“云上”新空间一名工人,一台平板电脑,一组数据,就能管理1万多锭纱线。

“作为国内首条‘云指挥’智能纺纱生产线,废棉量减少90%,用工减少80%,年销售额增加近2000万元。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之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之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之经济发展问题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郑州作为河南省省会城市,承载着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的重要职责。

近年来,郑州市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在全国中心城市竞争激烈的背景下,郑州市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首先,郑州市经济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产业结构相对单一,过分依赖传统产业。

其次,郑州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影响了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再者,城市人口规模庞大,城市规划和交通拥堵等问题亟待解决。

最后,郑州市面临全球化和国际化挑战,需要更加开放和协调的发展策略。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郑州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但在实践中,仍需要深入研究郑州市经济发展现状、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为郑州市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郑州作为河南省省会城市,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是河南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近年来,随着国家中心城市战略的提出和实施,郑州市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

因此,对郑州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之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研究郑州市经济发展问题有助于深入了解郑州市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分析郑州市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可以为该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提供指导,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升级。

此外,探讨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政策支持、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方向,有助于推动郑州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郑州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之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为推动郑州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促进郑州市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 正文2.1 郑州市经济发展现状分析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也是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郑州市经济发展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中原城市群协同创新发展问题研究

中原城市群协同创新发展问题研究

中原城市群协同创新发展问题研究【摘要】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和“新型城镇化”等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原城市群作为引领中部崛起的核心增长极,需以中心城市为龙头,以协同创新促进中原城市群整体发展,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论文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环境三个角度,对中原城市群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深入探讨,找出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本研究将为中原地区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区域内创新要素流动,深化跨区域创新协作,推动区域间创新合作,推动区域创新发展,提升区域间创新协作水平,为中原地区的创新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中原城市群;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1.引言在新时代背景下,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形态,逐渐变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空间载体。

近年来,随着我国实施“推动中部崛起”战略,以及共建“一带一路”等政策措施的提出,给中原城市群带来了机遇和保障。

中原城市群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要推动中原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将中原城市群内的各种优势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营造一个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进步的良好生态环境,这对建设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中原城市群空间布局中原城市群地处中国中东部,国土面积28.7万平方公里,是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地区。

中原都市圈以郑州为核心,横跨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安徽五省,辐射洛阳、新乡、邢台等30个地级市。

2.1郑州大都市区支持郑州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加速郑州航空航天综合实验区、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自贸区的建设,加强中西部区域的现代服务业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等功能,提升区域间的资源整合能力。

推进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等地的深度一体化,加快构建现代大都市圈,并与洛阳、平顶山、漯河等地进行更深层次的联动发展。

2.2主要发展轴带以郑州为“米”字型交通网的核心,对周边城市进行辐射和引导,推动大、中、小城市进行合理分工、联动发展,形成布局合理的现代化城市与产业集群。

应用文-提高郑州市在中原城市群融合中地位的对策研究

应用文-提高郑州市在中原城市群融合中地位的对策研究

提高郑州市在中原城市群融合中地位的对策研究'\r\n 摘要:中原城市群作为中部地区的隆起带,肩负着拉动中部崛起的历史使命。

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是实现中原崛起的“领头羊”和“火车头”,是区域经济的增长极。

开展提高郑州市在中原城市群融合中地位的对策研究,对于确定郑州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增强郑州吸引力,促进中原城市群快速融合,实现中原崛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郑州;中原城市群;产业一、郑州是中原城市群实现快速融合的“领头羊”按照世界各国或地区发展的,城市群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增长极,中原城市群的增长极就是郑州市。

郑州市之所以能发挥增长极的作用,根源于郑州市经济、、和科技本身。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是河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全国的交通和通讯枢纽中心。

陇海、京广铁路交汇于此,拥有三个铁路特等站、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及全国最大的零担货物中转站。

107、310国道,京珠、连霍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以及境内18条公路干线,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使未来的对外通达度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被命名为全国文明机场的新郑国际机场已与境内外30多个大中城市通航。

从群内来说,初步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东连开封、西接洛阳、北通新乡、南达许昌的大“十”字形核心区,奠定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

同时郑州也是北京、武汉、济南、西安之间半径500公里区域内规模较大、人口最密集、经济实力较强、工业化进程较快、交通区位优势突出的城市,具有吸纳各种要素、聚集产业、人口,吞吐输出、四面辐射,形成大市场,拓展为大城市的优越条件。

郑州的区位优势、市场、产业、资源等经济要素,在此加以整合、优化配置,决定了它可以自如地承东启西,连贯南北,成为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参与国内外竞争的重要区域和促进实现中原崛起的经济增长极。

郑州较好的市场发育度、至东西部和周边市场距离最近等因素,使得投资更具特殊竞争力;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的特点使得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也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以粮食为主的食品加工业发展迅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
区域经济一体化。 随着郑州新区的建设成功 , 郑
州 的这种 影 响 与 整 合 作 用 日益 明显 , 由此 , 们 我
在 对郑 州 经 济 聚 集 作 用 进 行 经 验 研 究 与 理 论 分
收 稿 日期 :00— 6—1 21 0 8
因此 , 中原 城 市 群 内 各 城 市 要 改 变 传 统 观

推动 中原城 市 群经 济一体 化 的 战略意 义
由于传 统 的 以行政 区经 济 的地 域 发 展模 式 , 导致各 市各 自为政 、 画地 为 牢 的经 济 独 立 现 象非
和高 新技 术 产 业 基 地 、 代 服 务 业 中 心 、 现 现代 农 业 示 范 区及 经 济社会 的核 心 增 长极 ” 。这 个 战 略 的提 出为 进 人 中原 城 市群 的各 个 城 市 都 增 添 了 加 快发 展 的动 力 。 由于 建 设 初 期 经 济 一 体 化 程
度低 , 各市 离散脱 节 , 自身 发 展 多 , 虑 之 间 的 谋 考
常严重 , 然 中原城 市 群 各 城 市 的经 济 特 色 较 为 虽 明显 , 由于 不 能 实 现 经 济 上 的合 作 , 致 资 源 难 导 以有效 利用 , 中原城 市 群 的 经济 在 发 展 整 体 上仍 然较 为 滞后 , 因此 , 何 打 破 这 种 桎 梏 位 , 发 展 轴 以
市 圈纷纷 出现 , 成 涌 现 多 个 区 域 相 互 竞 争 、 形 齐
头并 进局 面 , 区域 的 中心 城 市纷 纷 通 过 联 合 增 各 强经 济集 聚发 展优 势 , 对 于 中原 城 市 群 来 说 既 这 是 挑 战也是 机 遇 。对 于 中原 城 市 群 的发 展 而言 ,
20 0 3年 , 河南 省 委七届 五 次 全会 审 议 通 过 的 《 中共河 南 省 委 、 南 省 人 民政 府 关 于 全 面 建 设 河
析 的基础 上 , 为 随 着郑 州 市 经 济 扩散 力 与带 动 认 力 的增强 , 以充 分 发挥 郑 州 的经 济带 动 与 辐 射 可 能力 , 加快 中原 城 市群 经济 一体 化 的实现 。
聚作 用 , 强 经济辐 射 带动 力 , 出郑 州作 为核 心 区域 的职 能 和地 位 , 成 以郑 州 为 中心 的 经 增 突 形
济发展 “ 市 圈域 ” 最终 实现 国家 区域 性 中心城 市的发展 目标 。 城 , 关 键词 :中原 城 市群 ; 经济 一体 化 ; 市圈域 城 中图分 类号 : 1 7 F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0 7— 7 4 2 1 ) 5— 0 9— 4 10 93 (00 0 0 6 0
Vo _ l28 No. 5 0c. 01 t2 0
中原城 市群 经济一体化 的动 力机制 与实践 内容
— —
郑州作为核心增长极 的发展模式研究
贾玉巧 , 涛 , 刘 赵 君
( 州 市社 会 科 学 院 , 南 郑 河 郑州 40 1 ) 5 05

要: 中原城 市群 的 经济 一体化 需要 充 分发挥 郑 州核 心增 长极 作 用 , 发挥 郑 州的 经济 集

小康社会规划纲要》 作 出了实施 区域性 中心城 ,
市带 动 战略 , 快 中原城 市 群 经 济 隆起 带 发 展 的 加
重大 战 略 。同 年 , 《 南 省 全 面建 设 小 康 社 会 在 河 规划 纲要 》 中提 出“ 努力 建设 大郑 州 ” “ ,使其 成 为
中原 城市 群经 济 隆起 带 的 龙 头 , 省 先 进 制 造 业 全
作者简 介 : 贾玉巧 , , 女 河南南 阳人 , 硕士 , 习研究 员 , 实 主要从事 区域经济 问题研究 。 刘 涛, , 男 山东临沂人 , 硕士 , 主要从事城 乡发展 问题 研究 。 赵 君, , 男 河南郑州人 , 郑州市社会科学院 院长 , 副研 究员 , 主要从事城 市社 会问题研究 。
实 现 中原城 市群 经 济 一体 化 , 进 中原 城 市群 的 促
合 作少 。群 内诸 市各 自为 政 、 相 以低 成本 引诱 竞 外来 投 资 , 项 目、 资 源 、 复 配 置 , 市 群 体 争 争 重 城 的带动 功 能 在 相 互 内耗 中 不 断 抵 消 。为 了解 决
这个 问题 , 历 了 五年 的发 展 ,0 8年 我 们 提 出 经 20
资 源整合 , 发 展 河 南 经 济 、 动 中 部 崛 起 参 与 对 推 区域 经 济竞争 的 意义 重大 。 2 1世 纪 以来 , 出现 了长三 角 、 三 角 、 珠 环渤 海
经济 区三 大 增 长 极 , 时长 株 潭 城 市 群 、 汉 都 同 武
了“ 城市 圈域 ” 济发展 模 式 , 动大 城 市 周边 城 经 推 市群 的整合 发 展 , 化 周 边 地 区 城 市 化 进 程 , 催 即
为方 式 , 首先 构 建 大 郑 州 经 济 发 展 模 式 , 郑 来 在 州城 市发 展到 较 高水 平 后 , 大郑 州 的 圈域 范 围 将
扩大 , 突破 省 级 行 政 区 域 划 分 , 成 中部 城 市 群 形
只有 实现经 济 一体 化 的 战 略 目标 , 能 打 破 中原 才 城 市群 各城 市 经济 发 展 中各 自考 虑 自身 利益 , 甚 至 过渡 竞 争 的 现 象 , 经 济 竞 争 中 占据 一 席 之 在
第2 8卷 第 5期 21 0 0年 l 0月
郑 州 航 空 工 业 管 理 学 院 学 报
J u a fZ e g h u I si t fA r n u ia n u t n g me t o r lo h n z o n t u e o e o a t lI d sr Ma a e n n t c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