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发展动力资料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5.1)--第三章第5课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5.1)--第三章第5课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湖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2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动力。

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等,在社会发展中各具不同的重要作用。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1.社会基本矛盾是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其基本性质、趋势,并对社会发展起根本作用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是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规定并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的性质和基本面貌,涉及社会的基本领域,囊括社会结构的主要方面。

社会基本结构主要包括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进而决定其他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决定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

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对这一原理的理解要注意以下三点:注意的第一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更根本,规定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两对基本矛盾不是互相孤立、互相平行的,而是相互制约、有主次之分的。

注意的第二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也会影响和制约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3章 (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3章  (下)

四、改革与科学技术是 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改革及其作用 1 、改革的含义:一定社会 改革的含义: 形态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形态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 改革与革命: 、 改革与革命:
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 过程中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两个环节。 过程中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两个环节。
㈡ 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运行机制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 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相互联系、 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 相互制约的。
决定 决定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反作用
生产力
反作用
社会基本 矛盾的运行机制: 矛盾的运行机制:
基本适合——基本 基本 基本适合 不适合——基本适合, 基本适合, 不适合 基本适合 循环往复……………
第2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节
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 、 根本动力 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 直接动力 3、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4、改革与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 、 的重要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 的根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的含义:生产力与生 ㈠ 社会基本矛盾的含义 生产力与生 产关系、 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这两个矛盾决定社会的性质、 1、这两个矛盾决定社会的性质、面貌 和一般进程 这两个矛盾构成了社会的经济结构、 2、这两个矛盾构成了社会的经济结构、 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 这两个矛盾贯穿社会发展始终, 3、这两个矛盾贯穿社会发展始终,决 定社会发展方向
㈢、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 具体过程中认识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1、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 历史创造者的问题 2、从历史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 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3、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 人们历史活动的作用及其性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发展的动力与矛盾运动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发展的动力与矛盾运动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发展的动力与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日益复杂和多元化的过程,而社会发展的动力和矛盾运动的规律则成为了驱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研究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它深入剖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和矛盾运动的规律。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一、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指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源于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是指人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劳动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生产能力。

社会发展的动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进步与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通过科技的进步和新技术的应用,生产力得以提高,进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关系不断变化,从而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3.人的创造和实践:人的创造和实践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人类通过自身的智慧和努力,创造了社会历史的辉煌成就,推动了社会的不断进步。

二、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普遍存在,而矛盾运动的规律是指社会矛盾在发展中呈现的一种规律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矛盾运动的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矛盾的普遍性:社会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无论在任何社会形态下,矛盾都是不可避免的。

社会矛盾的普遍性推动了社会的持续发展。

2.矛盾的特殊性:社会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因此需要根据特定的社会情境来认识和解决矛盾。

3.矛盾的斗争性:矛盾是社会变革的源泉,具有斗争性。

不同阶级、阶层、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4.矛盾的发展性:社会矛盾具有发展性。

矛盾在发展过程中,由量变逐渐转变为质变,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三、社会发展的主要阶段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经历了许多不同的阶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认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认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认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主义科学原理的理论体系,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

它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深入研究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本文将简要回顾和复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一、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认为物质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驱动力。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形态的变革是由经济基础的变革推动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根基。

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1.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一种客观规律,不是由个别人的意志所决定的。

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变。

终极目标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是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创造可供满足需求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能力。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

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发展。

3.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无产阶级的胜利将导致阶级消亡,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4.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的发展迫使人们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当现有的生产关系无法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社会革命将不可避免。

5.社会形态的交替律自然决定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认为,社会形态的交替是由一定的历史阶段内发展的矛盾和冲突所引起的。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并在中国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进行了以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为主题的革命斗争,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使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

中国通过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得出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经验,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社会发展动力原理

社会发展动力原理

社会发展动力原理社会发展动力原理是指促使社会发展前进的各种力量和因素。

社会发展动力原理的核心理念是通过不同层面的力量和相互作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并驱使社会在不同领域实现进步和变革。

1. 经济发展: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动力之一。

经济的繁荣和增长为社会提供了资源和财富,推动技术创新和生产力发展。

经济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的增加,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改善社会福利。

2. 科技创新:科技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科技创新能够改善生产力和效率,推动社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

通过科技创新,社会可以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和竞争优势,推动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3. 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是社会的灵魂和精神动力。

传承和创新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能够凝聚社会共识和认同感。

同时,文化创新也能够带来社会的艺术、科学、教育、娱乐等领域的发展,丰富社会的文化内涵和多样性。

4. 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是社会组织和运行的基本规则和机制。

良好的社会制度能够保障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

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社会制度,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5. 教育与人才培养: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优质教育能够培养创新思维和专业能力,为社会提供人才支持。

人才的培养和利用能够推动社会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

6. 社会参与和公民意识:社会参与和公民意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积极的社会参与能够促进社会的民主、公平和公正,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公民意识的培养能够提高社会成员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革。

综上所述,社会发展动力原理是社会持续前进的基本原则和动力因素。

各种力量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社会朝着更加繁荣、进步和和谐的方向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发展概论第七章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发展概论第七章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
第七章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
• 第一节 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 第二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第三节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返回
第一节 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 基本动力
•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 (一) 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 1.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 • 2. 生产力的发展和变革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 3.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具有复杂性 •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根本原理, 这个原理深
第一节 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 基本动力
• (3) 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 间, 力量发展不平衡会造成矛盾。
• 总之, 由于种种原因, 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 筑和经济基础之间,在基本相互适合中又存在着矛盾。
• 但是, 这种矛盾的性质和解决方法又和旧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解 决方法有着根本的不同。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 基本动力
• (1) 经济上, 剥削制度的消灭和生产资料的公有, 按劳分配, 国 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
• (2) 政治上, 无产阶级政权、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民主生活。 • (3) 思想文化上, 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4) 生产上,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社会主义
• ( 二) 社会主义的特点 • (1) 从矛盾的性质来看,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总的来说表现
为人民内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的矛盾。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 基本动力
• (2) 从矛盾的解决方法来看,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是通过社会主义制 度内部自觉的、有计划的调整和改革得到解决的, 制度本身的力量 以及它强大的自我调节、自我更新的能力, 使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 地加强和完善, 这也是同以阶级对抗为基础的社会相区别的一个根 本特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1)
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社会发展的合力作用
推动社会发展诸动力因素的层次性:
根源性动力与派生性动力 根本性动力与非根本性动力
推动社会发展的合力模型:
处于社会动力系统中的各种社会矛盾、 动力因素相互交错,形成许多力的平行 四边形,并由此产生总的历史结果
思考题:
1.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可 历史事件又是人们意志的“合力”造成的, 两者不矛盾吗?这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是怎样的关系?
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 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动力 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阶级斗争、社会革命、
社会改革等,在社会发展中各具不同的重要作 用。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
第三章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教学要点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五、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无产阶级革命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 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创造条件。
注意:马克思主义不拒绝改良,但反对改良主义。
革命是历史的火 车头。
——列宁
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改革的含义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规律作用的结果,不仅表现为通过革命实 现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而且表现为通过改 革实现社会的自我调整和局部改善,即实现在社会基本制度 不变的前提下对旧的社会体制的变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八讲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八讲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广义的概念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
经济 系(生产关系)
社 会
结构
狭义的概念是指经济关系与经 济结构
结 政治 构 结构
政治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设施 及政治组织
观念 结构
观念上层建筑及意识形态
(二)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 的作用
1.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中的动力因素,是人类 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的发展 实质上可以被概括为先进生产力淘汰落后生产力 的过程)
3.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1)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手段
和决定性因素。
(2)社会革命能够令民众展现出积极性和 创造性。
(3)无产阶级革命为消除阶级对抗,利用 全人类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创造了 条件。
4.补充:不拒绝改良但拒绝改良主义
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改革 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中的量变和部分质变,有
例证:工业革命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恩格斯:
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 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的每一个人的 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 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封闭自守的状态。
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 会进步着社会其 它矛盾的存在与发展。
例证:五大发展理念之创新发展
案例分析:
该案例代表了两种对科 学技术的看法和认知: 道家排斥科学技术的革 新;儒家则看到了科学 技术的革新对农业生产 发展的积极作用。
科学是由概念、判断、推理、假说等构成 的理性认识的逻辑体系,是理论化、系统 化的关于事物规律的认识。
技术是科学的转化形态,是用来为社会服 务的各种物质手段、方式、方法、工艺技 巧、程序规划与劳动经验。
3.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既是无产阶级正确 判断形势和确立工作重心的依据,又对中 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有着指导意义。

唯物史观中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唯物史观中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唯物史观中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它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主要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

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分配方式。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原有的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就会发生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2.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社会的经济结构,包括生产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是社会的政治、法律、思想、文化等意识形态方面的现象,它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并为经济基础服务。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当经济基础发生变化时,上层建筑也会相应地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经济基础。

在唯物史观中,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

这一理论为我们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与趋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与趋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与趋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共产党人的思想武器。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为什么要不断地强调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因为这涉及到我们党的根本任务和职责,也涉及到我们党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境界。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详细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趋势。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历史唯物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理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哲学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社会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性的。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根本理论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要观点,它是对现实世界的根本方法论,包括对物质世界、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和社会现象都是矛盾运动的,而矛盾又是推动事物前进发展的根本力量。

3.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构建公平和谐社会的根本道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学观点,它主张劳动者共同拥有生产资料,并以共同协作和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的方式,来实现社会的公平和谐。

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

从最初的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人类经历了繁荣、衰退、革新和变革不断的过程。

1.原始社会——提供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发展的起点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最早时期。

这个时期的人类聚居原始部落,以狩猎、捕鱼和采集为生。

在这个时期,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得到了创建。

2.奴隶社会——奴隶制形成的标志奴隶社会是古代社会的一种形式。

在奴隶社会中,社会政治力量被地主阶级所垄断。

这个时期的主要生产方式是农业,主要生产对象是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即地主阶级。

奴隶制度是奴隶社会的最大特点。

3.封建社会——封建制度的发展和商业城市经济的兴起封建社会是从中世纪到近代的中世纪欧洲社会。

这个时期的经济和政治地位由领主控制。

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发展动力分析

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发展动力分析

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发展动力分析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论文成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2013-2014学年)论文题目: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发展动力分析姓名:所在院系:年级专业:学号:完成日期:指导教师: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发展动力分析摘要: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的内容和规律,其中,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改革和科学技术也在其中扮演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发展动力基本矛盾阶级在马原课上,我们从书本上初步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感触颇深,下面就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动力进行了更深刻的分析。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必定在人类社会的内部,这是马克思主义一贯强调的观点,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只有在人类社会的内部才能找到社会发展动力的正确答案。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每一次都不免要爆发为革命”。

1859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对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作了简洁而又经典的概括,他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第十讲 社会发展动力——社会基本矛盾与发展动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第十讲 社会发展动力——社会基本矛盾与发展动力

第十讲 社会发展动力——社会基本矛盾与发展动力
(二)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它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生产力
决定 反作用
生产关系 决定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反作用
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
第十讲 社会发展动力——社会基本矛盾与发展动力
(三)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社会革命的实质 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形态的质变。 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
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 井冈山会师 推动社会发展。 (2)社会革命的根源
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第十讲 社会发展动力——社会基本矛盾与发展动力
(四)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
何谓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 的作用
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 的作用
第十讲 社会发展动力——社会基本矛盾与发展动力
(一)何谓社会基本矛盾
1、是什么
观念
上层建筑
社会形态
政治 社会
社会基
经济基础
结构
本矛盾
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
经济
生产力
第十讲 社会发展动力——社会基本矛盾与发展动力
(一)何谓社会基本矛盾
(1)它包含着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社会
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①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能任意选择的 物质力量和历史活动的前提; ②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 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其他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 ③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④在构成社会基本矛盾的三个因素中,生产力最为根本;它 决定生产关系,并进而决定上层建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发展动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发展动力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 社会变革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 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 发展状况的规律不可能自发地起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 众这一社会变革的主体才能实现其作用。
• 二、赏析毛泽东诗词:贺新郎 读史
• 贺新郎· 读史 1964年春
• 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
• 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些经济集团, 因此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经济标准。 • 阶级还是一个更广泛的社会范畴。
•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 首先,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最明显地表现在 社会形态质变的过程中。在阶级社会里,任何一次社会 形态的更替都是通过阶级斗争才能完成的。 • 其次,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 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
• 资料:劳动资料。它是人们作用于劳动对象的媒介体, 同时又是人的自然机体的延伸。其中,生产工具具有决 定的意义。生产工具决定和制约着人们改造自然的尺度。 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如何,主要取决于 生产工具的质量和数量;
• 第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 政治上层建筑Βιβλιοθήκη 观念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首先,任何政治上层建筑都是在一定的思想 理论指导下 建立起来的,是统治阶级的意识的产物;
• 其次,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又会成为一种强大的、既 定的现实力量,反过来影响观念上层建筑,保障观念上层 建筑的存在与作用的实现。
• 基本原理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注释】 三皇五帝:中国古书上,把伏羲、女娲、神农称为 “三皇”,把太皞(hao4 明亮)、炎帝、黄帝、少 皞、颛顼(zhuanxu)称为“五帝”,其实“三皇五帝” 都是象征性的人物,是想象中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 的领袖。 • 陈王: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容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期产生的一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由德国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理论。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关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着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无产阶级必须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

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碍,必须被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关系所代替。

再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关于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活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社会制度又反作用于生产方式。

历史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是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共产主义是最终实现的社会理想,是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实现人类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关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

这些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指南。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于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阶级斗争与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阶级斗争与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阶级斗争与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的社会学说,它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奠基人,以阶级斗争理论为核心,深刻剖析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下,阶级斗争被视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方面。

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的矛盾性和对事物发展的全面观察,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推动的。

这一观点对于理解社会的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基础。

它关注社会的历史发展,认为社会变革的动力是阶级之间的斗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推动的。

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宗教等社会意识形态。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阶级斗争与社会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它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社会的阶级矛盾社会存在各种类型的阶级矛盾,如经济基础中存在着资本家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政治领域中存在着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这些矛盾通过阶级斗争的形式得到激化和解决。

阶级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冲突,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2. 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变革阶级斗争起到推动社会变革的作用。

如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取得政权,推翻了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阶级斗争的结果,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方向。

通过斗争解决矛盾,社会逐渐向着更高级的形态发展。

3. 阶级斗争促进社会进步阶级斗争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阶级斗争中,劳动人民争取自身权益,推动社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促进社会的进步。

通过阶级斗争,社会逐渐向着更加平等、公正和人类解放的方向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阶级斗争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阶级斗争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阶级斗争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阶级斗争在解释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引发社会变革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阶级斗争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一、阶级斗争的本质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社会是由两个基本对立的阶级所构成的。

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是阶级斗争的基础。

阶级斗争的本质在于追求利益的对立和冲突,不同阶级的利益是不可调和的。

通过阶级斗争,较为落后的阶级会受到推动,社会结构和生产力也得以发展。

二、阶级斗争的历史演变历史上,随着社会条件的变迁,阶级斗争的形式和内容也在发展和演变。

社会主要是由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这三个基本历史阶段构成的。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矛盾,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剥削与被剥削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这些历史阶段中的阶级斗争,推动了社会的演进和变革。

三、阶级斗争与社会变革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原动力。

只有通过阶级斗争,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之间的对立才能得到解决。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同阶级相互斗争,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举例来说,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通过阶级斗争争取自身权益,最终为了实现社会主义而进行了革命。

这表明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

四、阶级斗争与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主张,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阶级斗争的形式和内容不同。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阶级斗争仍然存在,但由压迫与被压迫的矛盾转变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

这种形式的阶级斗争,有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和巩固。

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为,阶级斗争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它的本质在于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通过斗争,社会结构和生产力可以逐渐发展。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阶级斗争的形式和内容有所不同,但其作为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的作用始终存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进步动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进步动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进步动力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基本原理对于理解社会进步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探讨其对社会进步动力的贡献。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

这一原理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2.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即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大于他们所得到的工资。

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激发了劳动者争取权益的斗争意识。

3. 社会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发展具有历史必然性。

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这一原理提出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进步动力的贡献1. 揭示社会矛盾与冲突马克思主义发现和揭示了社会矛盾和冲突,指出社会进步的动力来自于阶级斗争。

这一观点激发了人们对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的关注,并推动了社会改革和变革。

2. 强调劳动者的权益马克思主义通过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劳动者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剥削状况。

这一观点激发了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益和福利的斗争,推动了劳工运动的发展。

3. 提出社会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唯物主义为实现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公平、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公有制,激发了人们对于社会改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向往。

4. 为革命提供指导马克思主义将阶级斗争作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为革命提供了指导。

通过对社会矛盾分析和阶级斗争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为革命运动提供了战略和策略的基础。

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1. 促进社会进步和变革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社会进步动力的分析,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实现,推动着社会的积极变革。

2. 引导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与趋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与趋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与趋势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注社会发展和历史演变规律的理论体系,其中包括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理论观点,并分析其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

一、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是指社会历史中普遍存在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普遍性的基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规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发展水平的总和,包括生产力的力量和生产关系的组织形式。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将引发生产关系的矛盾,并最终导致社会制度的变革。

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制度的基础,而上层建筑则包括政治、法律、教育、文化等方面。

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但同时也强调上层建筑的反作用。

3. 阶级斗争与社会变革: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在阶级斗争的推动下实现的。

各个阶级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社会变革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4. 资本主义社会的崩溃与社会主义的崛起: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矛盾和危机将导致该制度的崩溃,而社会主义将成为历史的终点。

二、社会发展趋势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下,社会发展的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将推动生产力的提高,为社会的进步打下坚实基础。

2. 社会主义的胜利和共产主义的实现: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社会主义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

3. 生产关系的变革与社会制度的演进:马克思主义认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也将发生变革,社会制度将不断演进。

4. 阶级斗争的消亡和社会和谐的实现: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由于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阶级斗争将减弱甚至消亡,社会将实现和谐稳定。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社会发展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社会发展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社会发展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体系,通过对社会现象和社会运动的深入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基本原理。

这些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等。

这些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国家和地区,为当代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社会发展的关系。

1.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原理之一。

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历史的进步是一种必然性。

在当代社会发展中,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例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加剧,社会结构和经济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

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分析这些变化,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2.阶级斗争理论与当代社会发展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核心原理。

它认为社会存在着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这种冲突将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在当代社会中,虽然阶级的概念和形式有所变化,但阶级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

通过运用阶级斗争理论,我们可以深入分析当代社会中不同阶级的利益冲突,并寻求解决这些矛盾的路径。

3.剩余价值理论与当代社会发展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深入分析的重要内容。

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剥削和社会不平等的本质。

在当代社会中,许多国家都面临着收入分配不均和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

运用剩余价值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这些社会问题的根源,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案。

4.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种科学的社会发展观,强调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在当代社会发展中,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正确的发展方向。

小提升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社会的繁荣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5.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对于当代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为我们探索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提供了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进行深入探索的重要指导。

本文将从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等方面进行论述与探讨。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社会是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社会形态。

它的本质特征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社会主义经济。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人民是社会的主人,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法制是制度保障。

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为我们深入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发展理论等。

这些原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石,是我们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的必要工具。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它强调物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而阶级斗争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规律。

剩余价值理论解释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分配的规律以及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则是指导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础,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则明确了无产阶级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历史使命和作用。

发展理论强调了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主要包括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阶级斗争的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更高阶段发展。

1. 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必须不断发展生产力,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扩大物质财富的生产和分配规模,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将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意义
•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 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 • 理论联系实际
• 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以这 一规律为理论依据的。
•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 概念界定 • 经济基础是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马 克思又称之为社会的经济结构。 • 上层建筑是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范畴,是社会意识形态 以及与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 和。 •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部分。政 治上层建筑是指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军队、警察、法院、 监狱、政府机关等设施。观念上层包括政治观点和法律 观点、艺术、道德、宗教、哲学。
• 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
• 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些经济集团, 因此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经济标准。 • 阶级还是一个更广泛的社会范畴。
•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 首先,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最明显地表现在 社会形态质变的过程中。在阶级社会里,任何一次社会 形态的更替都是通过阶级斗争才能完成的。 • 其次,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 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
•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矛盾运动的规律
• 基本适合——基本不适合——基本适合。
• 意义
• 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是 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重要 理论依据。 • 这个规律对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的 改革以及其他方面的改革,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 义。
•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 资料:劳动资料。它是人们作用于劳动对象的媒介体, 同时又是人的自然机体的延伸。其中,生产工具具有决 定的意义。生产工具决定和制约着人们改造自然的尺度。 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如何,主要取决于 生产工具的质量和数量;
• 第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生 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是社会发 展的最终动力); •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科学)
•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 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 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 这两对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每一个社 会形态的始终,决定着其他一切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和客 观趋势。 • 解决这两对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
• “推翻历史三千 载,自铸雄奇瑰 丽词”,柳亚子 昔日赠送毛泽东 的两句诗,恰可 形容这首词的作 风。
• 毛泽东的这首《贺新郎· 读史》,气魄宏大。毛泽东 有着开拓万古之心胸,上承苏轼、辛弃疾豪放一派的 词风(他自称“偏于豪放,不废婉约”),以熔铸古 今的笔墨,气魄之大,前无古人。 • 在这首词中,毛泽东把几十万年的社会发展史,写入 百余字(115)的词作中,追溯了人类发展的历史, 评说了历史上的风流人物,概括了几千年来兴亡成败 的经验教训,抒发了革命的理想,运用词的艺术形式, 凝练地表达了他的历史观。
•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 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 郊原血。
•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 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歌未竟,东方白。
• 【注释】 人世难逢开口笑: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有“尘世难 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语出《庄子· 盗跖》, “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伤忧患, 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 • 盗跖庄蹻:盗跖是春秋战国间的大盗;庄蹻是战国楚人, 《荀子· 议兵》,“庄蹻起,楚分而为三四”。
•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上层建筑的性质。 • 第二,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 上层建筑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 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 上层建筑的性质由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反作用的后果: 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 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成为阻碍社会发展 的消极力量。
• 【注释】 三皇五帝:中国古书上,把伏羲、女娲、神农称为 “三皇”,把太皞(hao4 明亮)、炎帝、黄帝、少 皞、颛顼(zhuanxu)称为“五帝”,其实“三皇五帝” 都是象征性的人物,是想象中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 的领袖。 • 陈王: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
• 黄钺(yue4):象征帝王权力的用黄金装饰的斧子。 《书· 牧誓》,“王左仗黄钺,右秉白旄(mao古代以 牦牛尾装饰的旗帜)以麾(hui古代指挥用的旗帜)”。
• 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 层建筑 • 两对矛盾的关系
•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 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 (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 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 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 •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 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 个集团的劳动。”
•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 造的社会物质财富, 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保障。 人民群众的这一创造作用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 定力量原理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 因为作为人民群众主 体的劳动群众, 乃是生产力的体现者。
•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 首先,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科学、 文化、 艺术 的惟一源泉;其次,劳动群众为人们从事精神文化活动 提供了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再次,劳动知识分子 在精神财富的创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 首先,任何政治上层建筑都是在一定的思想 理论指导下 建立起来的,是统治阶级的意识的产物;
• 其次,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又会成为一种强大的、既 定的现实力量,反过来影响观念上层建筑,保障观念上层 建筑的存在与作用的实现。
• 基本原理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毛泽东这首作于1964年春的词,1978年发表后 曾轰动一时。有人说,此词毛氏晚年词中的 “压卷之作”。不少论者称它为读史词中的 “千古一篇”。 • 据吴旭君(毛泽东的护士长,长期在他身边做 医护工作,也曾帮他保存诗稿)回忆,这首词 作于1964年春,在那段时间里,毛泽东办公之 余,一直在读司马迁《史记》和范文澜的《中 国通史简编》。
• 怎样理解
•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工 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 具有不同的情况。
• 在一种生产关系产生和确立起来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它 与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是基本适合的,对生产力的 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而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原有的生产关系逐渐变得 陈旧,它与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由基本适合变为基本 不适合,从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根本变革旧 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达到新的适合。 • 基本适合——基本不适合——基本适合
• 毛泽东《贺新郎· 读史》中蕴含的哲学原理
• 第一,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劳动
• 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从古猿脑到人脑、从 古猿的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类意识的过程中, 劳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第二,生产工具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 观依据。“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 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 资料生产。”
• 诗词赏析
• 第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部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生产 方式不断更新的历史。 •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 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
• 劳动创造了人,最终使“人猿相揖别”,人类脱 离了动物界,开始创造自己的历史。
• 原始社会,人们 “只几个石头磨过”,用简单的 石器作为劳动工具,谋求生存,那是人类的“小 儿时节”、幼年时代。
• 毛泽东曾在《沁园春· 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 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否定英雄史观。
• “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
起挥黄钺。” • 毛泽东从那一篇“斑斑点点,几行陈迹”的史书 中读出的是,由于不断的奴隶、农民起义,打击 了统治者对劳动群众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解放了 生产力,推动了社会前进的历史。 • “歌未竟,东方白”。在生产实践和阶级斗争的 推动下,人类历史发展具有前进性和曲折性,中 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迎来了新中国这个阳光灿 烂的时代。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赏析毛泽东:贺新郎· 读史)
• 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 二、赏析毛泽东诗词,深刻领会唯物史观
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 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这些动力从不 同方面,以不同方式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起 着各自不同的作用;这些动力在发挥其作用时又 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从而构成了一个内容 复杂的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 马克思致约· 魏德迈 (1852年3月5日于伦 敦) • 至于讲到我,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 级存在或发现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 的功劳。 ……我的新贡献就是证明了下 列几点: • (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 历史阶段相联系; • (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 (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 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 经历了漫长的蒙昧时代以 后,人们学会了制造青铜 器、铁器,“铜铁炉中翻 火焰,”极大地提高了社 会生产力,提高了人类利 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 社会也就从奴隶社会过渡 到封建社会, “不过几千 寒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