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历史 曹操教子真的是为治国平天下吗?
曹操是这样教肓“官二代”的
曹操是这样教肓“官二代”的作者:张小平来源:《中华家教》2011年第11期张小平曹操这个人,历史上争议较大,褒贬不一,“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但总的来说,褒大于贬。
《三国志》中称颂他“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后汉书》中评价他“乱世之英雄”,力主变法的政治家王安石更是他的粉丝,盛赞他“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鲁迅先生也肯定他“至少是一个英雄”。
曹操的几个儿子也很是了得,可谓虎父无犬子。
其子曹丕“博闻强识,才艺兼备”,曹植才高八斗,曹彰武艺超群,早夭的曹冲据说五六岁的时候就达到成人的智力……由于文学上成绩斐然,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在文学史上并称“三曹”。
这些都跟曹操重视家庭教育分不开。
曹操教育孩子目标明确,他要培养的是治国平天下的万乘之才。
在他的心目中,孙权是孩子们的榜样,是赶超的目标,史有“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一说。
因为孙权属于“官二代”中的佼佼者,雄才大略,独霸一方,不臣曹魏,他老人家还一点办法也没有,惺惺相惜,是个让他又恨又敬的豪杰。
而刘景升的儿子刘琮这个“官二代”就差远了。
想当年,他曹某人挥戈南下,还没打到荆州呢,那小子就率众投降,把老子辛辛苦苦创下的家业拱手相送。
这样不忠不孝没骨气的人,在他曹某人的眼中与猪狗无异。
为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曹操当然也玩特权,整合最优的教育资源,为儿子选择最好的老师,良师才能出高徒嘛。
选择什么样的老师呢?曹操的标准是德行堂堂、“深明法度,就像邢顒他们那样”的人。
邢顒,先被曹操点名去辅佐他相当看好的曹植,但是曹植才高气傲,“任性而行”,“饮酒不节”,不爱听邢顒唠叨,两人比较疏远。
曹丕做了太子后,邢顒又被曹操选派当了曹丕的老师。
除了邢顒,曹操还派了“秉德纯懿,志行忠方”、“国之重宝”的邴原和他本人很敬重的张范去辅佐曹丕,曹操很客气地对他们说,我的儿子不成材,怕他难走正路,想请你们去匡正劝勉他。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曹操深谙其道。
曹操的智勇权谋与军事才能的典范
曹操的智勇权谋与军事才能的典范曹操,三国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他以其智勇、权谋与军事才能成为历史上的典范。
曹操在政治、军事方面展现出了出色的才能,并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值得学习的经验与教训。
一、智勇双全的军事统帅曹操在军事上展现出了强大的能力和出色的指挥才干。
他善于分析敌情,制定合理的战略,并能够在战场上迅速应变。
在处理军务时,曹操总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使得自己的军队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取得胜利。
他深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通过详尽的情报搜集和军事情报分析,使得自己对敌人的了解更加深入,从而在战斗中占据优势。
曹操在军事指挥上具备出色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干。
他建立了严密的军事制度,加强了士兵的纪律,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同时,曹操注重军队的培训和训练,使得士兵们提高了战斗技能和战斗素质。
他善于组织各种军事行动,协调各部队之间的配合,充分发挥了整体优势,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胜利。
二、权谋智慧的政治家曹操在政治上也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权谋。
他善于运筹帷幄,善于利用人才,使得自己的势力逐渐壮大。
他重用人才,任用魏武重臣,如贤才荀彧、郭嘉、荀攸等,使得政府机构更加完善,政策决策更加精准。
曹操对待人才以能力为先,不计身份背景,使得许多有才华的人士积极向他效力。
曹操创新了一系列政治制度和政策,如推广屯田制度,加强经济发展;创办帝国学校,培养人才;实行收复被边民以及汉民回归政策,增强国力。
他还提出了“明主之所虑,臣专之所为”的治国理念,强调君主与臣子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使得国家的各项事务能够顺利进行。
三、曹操的战略思想与军事才能曹操在军事上有着独特的战略思想和军事才能。
他善于运用兵力,灵活运动,在敌弱我强的时机,迅速发起攻击,取得了多次重要的胜利。
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军事原则,如“百步穿杨”的箭术训练,提高了士兵的战斗能力;实行“以守为攻”的战略思想,善于运用防御战转入进攻战,令敌人疲于应对。
曹操的军事才能还表现在善于发动突袭和诱敌深入。
读了曹操真天下之归心的感悟
读了曹操真天下之归心的感悟曹操,一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东汉末年混乱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
曹操的事迹被广泛传颂,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就是他的“天下归心”。
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一生都在为实现统一天下而奋斗。
他早年被朝廷任命为中央官员,后来在战乱中崭露头角,成为一方霸主。
他以强悍的军事实力和高超的战略眼光,逐渐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最终成为了一个有着强大影响力的军事领袖。
曹操的统一天下之归心,体现在他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深深关怀上。
他不仅在政治上致力于稳定国家局势,还提倡儒家思想,注重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他注重农业生产,改革税收制度,减轻百姓负担。
他还积极发展商业,提倡市场经济,为社会带来了繁荣。
曹操的统一天下之归心还体现在他对人民生活的关心上。
他注重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人民的权益。
他关心人民的生活,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
他还注重人才培养,提拔了一大批有才华的人,为国家的发展培养了人才。
曹操的统一天下之归心深深地影响了后世。
他的事迹被后人广泛传颂,他的统一天下之归心也成为了后世政治家和军事家学习的榜样。
他的一生虽然充满争议,但他的统一天下之归心却是毋庸置疑的。
曹操的统一天下之归心让我深感敬佩。
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更是一位有着深深爱国情怀的人。
他的统一天下之归心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关怀,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想,曹操的统一天下之归心应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社会发展中,我们都应该以曹操的统一天下之归心为指引,关心他人、关心国家,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只有在每个人都有统一天下之归心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三国志》导读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三国志》导读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章节答案2024年1.战争也是一种民族融合的方式。
()答案:对2.《三国志》没有记载东夷地区相关的事件。
()答案:错3.古代中原地区以()为尊,被认为是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
答案:华夏4.()统治时期,是汉朝武力最强势的时期。
答案:汉武帝5.曹操的爱子曹冲因病去世时,华佗已经不在人世。
()答案:对6.曹操的爱子曹冲因病去世时,华佗已经不在人世。
( )答案:对7.华佗是被何晏杀害的。
()答案:错8.华佗被杀害的真实原因是因为他()。
答案:得罪曹操9.魏、蜀、吴中,曹操最先称帝。
( )答案:错10.《典论》的作者是( )。
答案:曹丕11.《魏书·文帝纪》中记载“黄龙”、“白稚”、“凤凰”等动物,都是预示( )的征兆。
答案:祥瑞12.黄巾军的领军人物分别是张角、张梁、张宝。
( )答案:对13.发生在东汉末年、标志汉帝国崩溃的农民起义是( )。
答案:黄巾起义14.《魏书·董二袁刘传》中,董卓对袁绍说“刘氏种不足复遗”,其中“刘氏种”指的是( )。
答案:汉少帝15.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在辽东半岛以东开辟的郡包括()。
答案:玄菟;乐浪;真番;临屯16.与吴、蜀相比,曹魏政权的继承人之争更为激烈。
()答案:对17.吴国在孙权建国前并没有各方面建设都已成熟的大都市。
()答案:对18.魏武宣皇后卞夫人是曹操的正妻。
()答案:对19.在刘备没有入蜀之前,成都已经是闻名全国的大都市了。
()答案:对20.何晏是被管辂所杀。
()答案:错21.诸葛瑾与孙权的关系因为诸葛亮恶化。
()答案:错22.长期生活在心理阴影之下对曹叡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答案:对23.继乌丸战败后,鲜卑上贡朝廷以示臣服。
()答案:对24.黄巾军的领军人物分别是张角、张梁、张宝。
()答案:对25.诗句“生子当如孙仲谋”是对三国人物孙策的褒奖之词。
()答案:错26.从卞氏的兴盛来看,黄初三年诏令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
论曹操的启蒙教育观
论曹操的启蒙教育观曹操是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形象在历史和文学作品中多种多样,有人将其描绘成忠良之士,有人则认为他是权谋之士。
然而,无论如何评价曹操,他作为一个人,一个家庭的成员,也是一个父亲。
那么,曹操的启蒙教育观是怎样的呢?首先,曹操对于教育的重视是显而易见的。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被描绘为一个注重教育的父亲。
他对自己的儿子曹丕的教育非常重视,曹操不仅亲自教导曹丕文学、军事等方面的知识,还亲自撰写《典论》,为曹丕的政治才能和治国理念进行启蒙。
这表明曹操认为教育对于子女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教育,培养出有才干、有责任心的继承人。
其次,曹操的教育观念体现了他对于子女的全面培养。
除了注重文学、军事等方面的教育外,曹操还重视品德的培养。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对曹丕的教育并不局限于学术知识,还注重培养曹丕的为人处世之道,教导他要有仁爱之心,要以国家民众利益为重。
这表明曹操认为一个合格的继承人不仅需要有学识,更需要有高尚的品德,这也是曹操的教育观的体现。
另外,曹操的教育观念还体现在他对于自身的榜样作用的重视上。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不仅在言传身教上对曹丕进行教育,更在自己的言行举止中成为曹丕的榜样。
曹操的为人处世、对待朋友、对待敌人的态度都成为了曹丕学习的榜样。
这表明曹操认为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子女的成长影响深远,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曹丕的成长。
总的来说,曹操的启蒙教育观是全面的,注重知识、品德的培养,同时重视父母的言传身教。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教育,培养出有才干、有责任心、有高尚品德的继承人。
这种教育观念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非常先进的,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曹操的教子智慧,值得所有家长好好学习
曹操的教子智慧,值得所有家长好好学习01-08世人对曹操的评价可谓众说纷纭,但是大体上也就是英雄和奸臣两种说法,但是不可否认他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而我觉得曹操更是一位教育学家。
这可从他教育子女上看到他的独到之处。
曹操的几个孩子,曹丕、曹植文武双全,都是著名的诗人;曹彰刚毅威猛,是一员名将;曹冲虽然13岁就夭折了,却是历史上罕见的神童。
这些都跟曹操重视家庭教育分不开。
《新三国》剧照-曹操曹操教育孩子目标明确,他要培养的是治国平天下的万乘之才。
曹操对儿子们的学习抓得很紧,在品德上要求尤其严格。
为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曹操当然也玩特权,为儿子选择最好的老师。
《新三国》剧照-曹丕曹丕首先,曹操重早教,重兴趣。
曹丕五岁学射箭,六岁能开弓,八岁就能骑射了。
后来,曹操命他从少年时代起,就随军东征西讨,练得一身精湛的武艺,而且还长于弹琴,精于诗赋,这说明曹操教育孩子是从童年的启蒙教育就抓得很紧的。
后来,为争夺权位,曹丕害死了曹冲。
曹操知道曹丕害死了自己的亲弟弟,故意威逼曹丕自己承认,以此来考验曹丕能够承受得住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决定是否立曹丕为继位人选。
实时证明,曹操的眼光很独到。
《新三国》剧照-曹彰曹彰其次,在实践中培养品德。
218年,曹操派曹彰带兵讨伐代郡乌桓的叛乱。
临出发前对曹彰说:王法无私,犯了过错是不能指望依靠父子之情得到宽赦的。
曹彰果然兢兢业业,奋力战斗,所向披靡,完全平定了北方。
后来回禀曹操时,却并不居功,而把功劳归于部下将领。
曹操听了十分高兴。
《新三国》剧照-曹植曹植曹植,十岁出头就诵读《诗经》、《论语》以及辞赋几十万字,而且下笔成文,倚马可待。
曹操本来极其宠爱曹植,很想立为世子。
曹操对孩子的教育,严字当头。
213年,曹操率军南征孙权,命令曹植留守邺城。
可是,曹植由于恃宠而骄,放纵不羁。
走了只有皇帝才能走的“驰道”和“司马门”。
曹植这样做,就触犯了国家法律。
曹操知道后,十分生气,下令轨了守门官吏,并决定不立曹植而改立曹丕为世子。
聪明机智的家曹操的智谋与统治能力
聪明机智的家曹操的智谋与统治能力在中国历史上,曹操被公认为一个智勇双全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精明的智谋和卓越的统治能力使得他成为三国时期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
本文将探讨曹操在智谋运用和统治能力方面的表现,展现他作为聪明机智的家曹操的杰出智慧和领导才能。
一、巧妙运筹帷幄,智谋犹胜英雄曹操是一个极具智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善于从复杂的形势中把握关键,制定战略决策。
曹操最为人称道的智谋运用之一就是其出奇制胜的逃脱计,也被称为“走为上”。
在官渡之战中,明知自己的实力不如袁绍,曹操冒险采用了牵制敌军的计策,诱使敌人攻打相对较弱的官渡,并在敌军进攻之际从容撤退,取得了避免与强敌正面交锋的战略主动权。
这一聪明的战术让曹操得以减少自己的损失,同时也降低了对手的士气,最终成功地击败了袁绍。
另外,曹操还善于利用间谍和秘密情报来获取敌军情报。
他严密的掌控情报网络使得他能够在战争中熟知敌人的动态,及时作出应对。
而在政治方面,曹操深谙“知人善任”的道理,他善于选择和用人,洞察人心,能够最大程度发挥每个人的能力,形成高效的团队。
他甚至能够识别和培养出一些后来成为一方英雄的人物,如张辽和夏侯惇等。
通过这些智慧的运用,曹操成功地掌握了政治和军事的主动权。
二、出色的统治能力与治国智慧除了出色的智谋之外,曹操还展现了出色的统治能力和治国智慧。
他明白作为一国之君,需要统一思想、稳定民心,因此他注重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以保障国家的繁荣稳定。
首先,曹操以身作则,倡导廉洁政府。
他深知廉政是治理国家的基础,因此他要求他的官员不可贪污受贿,他自己也身体力行。
他斩草除根,清洗官场,以示榜样,鼓励官员勤政廉政,推动了社会的整体清廉。
其次,曹操注重经济的发展,鼓励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
他推行减税政策,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同时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此外,他重视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了粮食供应的稳定。
曹操还加强对商业贸易的管理和规范,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三国演义曹操传原文与解析
三国演义曹操传原文与解析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三国演义》。
其中,曹操作为三国时期魏国的重要人物之一,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下面将对《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传进行原文与解析。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智勇双全、谋略过人而为人所称道。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被塑造得非常丰满和深刻,展现出他的才华和战略眼光。
曹操曾经说过:“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句话准确地表达了曹操胸怀天下的雄心壮志。
他以江山社稷为己任,野心勃勃,励志统一天下。
曹操以精明的智谋和过人的胆识,巧妙地运用兵法和政治手段,将魏国发展成强大的国家。
在军事方面,曹操凭借深厚的军事才能,率领魏国军队在战场上屡获胜利。
他善于抓住敌人的弱点,并巧妙地利用战术进行进攻。
曹操的战略眼光使得他在战争中常常能够取得胜利,击败敌人。
同时,曹操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
他制定了一系列明智的政策,加强了国家的统治和管理。
他实行军功爵位制,鼓励士兵们努力讨敌,为国家立下丰功;同时,他还注重发展教育,并培养了众多文化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曹操的领导才能和政治智慧在《三国演义》中得到了完美展现,展示了他作为一个统治者的光辉形象。
尽管他有时被贴上了狡诈的标签,但他依然是历史上一位令人钦佩的人物。
总之,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一位兼具智慧和勇敢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思想、才华和决策的过程,彰显了他作为一个国家领导者的卓越能力。
无论在历史中还是在文学作品中,曹操都是一个令人着迷的角色。
历史趣谈揭秘真相 曹操为何没能一统天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揭秘真相曹操为何没能一统天下
导语:三国时期,曹操是三方中实力最强大的一方,但是他却没有能够一统天下,在笔者看来,有军事、政治多个层面的原因,今天就先说说军事方面。
三国时期,曹操是三方中实力最强大的一方,但是他却没有能够一统天下,在笔者看来,有军事、政治多个层面的原因,今天就先说说军事方面。
统一天下最重要的就是天时,强求不得。
事实上,曹操在击败袁绍后至少有2次完成统一大业的机会:赤壁之战前夕和汉中之战。
先说前者,这一时期北方已经基本平定,又攻占了荆州,狼狈不堪的刘备只得一路逃亡,江东的孙吴政权看上去也是风雨飘摇,从曹操写给孙权的信就可看出他对拿下江东的必胜信心。
然而曹操在获得荆州之后马不停蹄地转战江东,其实已经有些冒进了。
谋士贾诩就不止一次劝过曹操,此时应当对荆州的官员百姓多加安抚,待元气恢复后再图谋江东。
然而曹操对孙权和江东政权分析出现了重大的战略误判。
曹操不仅低估了江东的决心、能力,而孙权此人的野心也绝不比袁绍小多少。
刘琮之所以投降,那是沿袭了刘表的明哲保身,然而从孙坚到孙策、孙权,无论哪一个都是满腔雄心,刘琮与其不可同日而语。
同样,曹操也低估了“刘跑跑”。
刘备和曹操乃是多年的对手,经常是走为上策,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此时的刘备势力已今非昔比。
就算是一路流亡,刘备也能做到联孙抗曹,更关键的是,还能与江东政权订立平等的盟约。
这一点非常重要,刘备已不会再成为任何一方的附庸,而是可以争夺自己的地盘了。
如果曹操听从了贾诩的劝告,徐徐图之,没有压力的孙吴未必会和。
曹操对国家统一的贡献与历史评价
曹操对国家统一的贡献与历史评价曹操(155年-220年),三国时期曹魏的奠基人,三国时期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影响深远,被广泛认为是一个多面性的人物,既是一个伟大的将军和统治者,也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在许多学者的心目中,曹操具有强烈的争议性。
一些人认为他是一个残酷无情的统治者,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天才之一。
曹操的国家贡献曹操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统一者之一。
在曹操统治的时期,他大力推行中央集权,采取严密的行政、财政管理制度,使北方地区实现了长时间的和平、稳定,并为之后的历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曹操实行改革和重用人才的政策,他尊重法律和社会规则,促进了经济繁荣、人民生活稳定,规范政治和治理方式,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也为后来的各朝继承和发展了曹魏的优良传统。
曹操的历史评价曹操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他是历史上一个具有争议性的人物之一。
一些评论家认为,对于曹操来说,他是一个残酷而野心勃勃的君主,统治者的暴行造成了封建专制社会中的巨大灾难。
他颁布的法令多为死刑,经常割下犯罪分子的头颅悬挂在公共场所以示警戒。
他和他的部下曹丕致力于对汉室打压,不顾社会弊病,冷酷无情地打压异端,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矛盾。
然而,也有许多学者认为曹操是个杰出的文化人、政治家和军事家。
在他治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领导治理和开发北方地区方面做了很多贡献。
他耳顺而谦虚,多才多艺,擅长书法、音乐和文学。
他推广《诗经》等传统文化,他的许多书信和命令都能够体现他的智慧和卓越才能。
曹操开创了曹魏文化的极盛时期,他的《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作品和许多历史事件都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论曹操对中国历史上的卓越贡献无法被忽视。
他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人物,对统一中国的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虽然曹操的行为和政策对皇权和社会稳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他弘扬文化、促进经济发展、保持政治稳定的成就和影响不能被否认。
历史中教育子女的经验与教训曹操心得体会
历史中曹操教育子女的经验与教训的心得体会史载,曹操一生至少共有子女32个,其中儿子25个,女儿7个。
25个儿子中有9个早薨(包括神童曹冲也就13岁即英年早逝),长大成人的有16个儿子。
曹操的几个儿子也很了得,嫡出(武宣卞皇后所生,下同)的曹丕“博闻强识,才艺兼备”;嫡出的曹植才高八斗,嫡出的曹彰武艺超群;早夭的曹冲(庶出,环夫人所生)据说五六岁的时候就达到成人的智力。
曹操在家庭教育上的成功为后人带来了很多启发。
首先,教育孩子需要目标明确。
曹操培养孩子的目标是治国平天下的万乘之才。
在他的心目中,孙权是孩子们的榜样,史有“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一说。
因为孙权属于“官二代”中的佼佼者,雄才大略,独霸一方,不臣曹魏,这是个让他又恨又敬的豪杰。
有了明确的教育目标,才能有后续的战略方针。
其次,良好的教育需要匹配优质的资源。
曹操懂得良师才能出高徒,他为子女整合最优的教育资源,选择最好的老师。
当然选择老师也有他自己的标准。
曹操的标准是德行堂堂正正、“深明法度,就像邢颙他们那样”的人。
品德兼优的老师就像指明灯,为孩子拨开迷雾,指明方向。
最后,教育者要讲究原则,以公正为尺。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曹操深谙其道。
一次,曹操让曹彰领兵出征,临行前,他告诫曹彰:“居家为父子,受事则为君臣,待人处事须遵王法,尔其戒之!”言下之意就是你即使为将在外,一切也要按规矩来,否则,别怪我不讲父子情分。
他还说过:“儿虽小时见爱,而长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
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
”意思是说,儿子们小的时候,我都喜欢,但是长大了,我会量才而用,说到做到。
对部下,我不偏心,对你们,我也公正,唯才是举,最有才能的人,才配当我的接班人。
只有教育者将原则的标尺植根于自己心中,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由曹操教子的成功不由让人想起刘备。
刘备虽是一个堪与曹操齐名的卓越的政治家,可惜不会做父亲,其子阿斗竟成为千古笑柄,“扶不起的阿斗”成为一切“孱头”的别名。
历史趣谈:曹操为何没能统一天下 内部问题让其操心操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曹操为何没能统一天下内部问题让其操心操肺导语:曹操二十余岁时于征讨黄巾军起家,以为国家讨贼立功为本愿,从此纵横马上近四十年,几乎无一岁不出征,可惜终究未能一统江山。
若论原因,曹操二十余岁时于征讨黄巾军起家,以为国家讨贼立功为本愿,从此纵横马上近四十年,几乎无一岁不出征,可惜终究未能一统江山。
若论原因,最直接是看军事,击败袁绍后,曹操至少有两次统一天下的机会──赤壁以及汉中之役。
其中赤壁之战前夕是他最接近统一的时刻。
当时北方初定,荆州投降。
被他视为心腹之患的刘备一路逃亡,只剩下江东政权摇摆不定。
从曹操写给孙权的信来看,他颇有已视江东为囊中之物的自大。
但实际上他在收服荆州之后马上攻打江东,已是因冒进而失策。
贾诩也劝他:“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
而曹操之所以不听而冒进,一是他以孙权为孺子,低估了江东的决心和能力。
未料孙权野心不比袁绍等人小,鲁肃曾当众对孙权说:“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
”孙权大笑,可见他早不讳言自己的称帝野心,又怎会轻易投降。
刘琮之降承自刘表的不思进取明哲保身,而孙家父子兄弟都是极力开拓、野心勃勃之人,曹操未免想得太简单。
二是他低估了刘备。
刘备与他交手多年,向来被动,以走为上。
但建安十三年的刘备已今非昔比,诸葛亮不仅能说服孙权抗曹,还能与之订立平等的外交联盟。
后一点尤为重要,保证了刘备不像过去那样只能成为地方军阀的附庸,而拥有了争夺自己地盘的资格。
刘备本已到穷途末路,却突然反败为胜,占据荆襄,联合孙权,奠定三分天下的基础。
如果没有刘备的参与和定盟,曹操只面对孙权一个强敌,赤生活常识分享。
曹 操如何巧用以德服人的治国之道
曹操如何巧用以德服人的治国之道在三国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曹操无疑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
尽管他常被后世描绘为“乱世之奸雄”,但深入探究,会发现曹操在治国方面有着独特的智慧,尤其是他巧用以德服人的策略,为其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曹操深知,要想实现长治久安,仅仅依靠武力是远远不够的。
他明白人心向背的重要性,因此努力塑造自己仁德的形象。
在面对百姓时,曹操多次下令减免赋税,减轻民众的负担。
他深知百姓的困苦,明白只有让百姓过上相对安稳的日子,才能赢得他们的支持。
这种关心民生的举措,并非只是做做样子,而是实实在在地让百姓得到了实惠。
在选拔人才方面,曹操更是打破了传统的门第观念。
他提倡“唯才是举”,只要有才能,无论出身贵贱,都能在他的麾下得到任用。
这种开放的用人政策,吸引了大批有识之士前来投奔。
曹操对待这些人才,不仅给予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还以礼相待,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他明白,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关键,只有以德服人,才能让这些人才真心为自己效力。
曹操还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
尽管身处乱世,但他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以身作则。
他要求自己的部下要严守军纪,不得骚扰百姓。
对于违反军纪的行为,曹操绝不姑息,严惩不贷。
这种公正严明的作风,让百姓和士兵们对他敬畏有加。
在处理与其他势力的关系时,曹操也展现出了以德服人的智慧。
在与袁绍的官渡之战中,曹操缴获了大量袁绍一方的书信,其中不乏自己部下与袁绍暗中往来的证据。
然而,曹操并没有追究这些人的责任,而是将书信全部烧毁,并说:“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况众人乎!”此举不仅让那些曾经动摇的人心怀愧疚,更加死心塌地地为曹操效力,也让天下人看到了曹操的宽容大度。
曹操在治理地方时,也注重推行德政。
他鼓励农业生产,兴修水利,使得辖区内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同时,他还注重教育,提倡儒家的道德观念,试图通过道德的力量来规范社会秩序。
然而,曹操的以德服人并非一味的仁慈和软弱。
在面对威胁到自己统治的敌人时,他也会毫不犹豫地采取果断的手段。
三字经曹操教子的故事
三字经曹操教子的故事话说三国时期,有个大佬叫曹操,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权倾朝野,智勇双全。
他不仅自己在战场上威风凛凛,教子有方也是出了名的。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曹操怎么教育自家孩子的故事,那可是既接地气又满是智慧,听起来就像是在喝一壶老酒,越品越有味。
曹操有个儿子,名叫曹丕,这小子从小就聪明伶俐,但也有点调皮捣蛋。
曹操可没少在他身上花心思。
有一天,曹操把曹丕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儿啊,你知道咱为啥能在这乱世里头混出个名堂来吗?”曹丕眨巴眨巴眼睛,摇了摇头。
曹操笑了,接着说:“那是因为咱做人做事,讲究的是个‘诚’字,待人接物,讲的是个‘信’字。
这两个字,你可得给我刻到心坎儿里去!”曹丕一听,心里头咯噔一下,觉得老爹这话里有话啊。
果然,曹操接着说:“你看你,平时跟那些个小兄弟们玩耍,总是爱占点小便宜,这可不行!咱家可是门楣高悬,不能让人戳脊梁骨说咱不厚道。
”曹丕一听这话,脸刷地一下就红了,心里头那个羞愧啊,就像被火烤了一样。
曹操见儿子有所触动,便接着说:“儿啊,你记住了,这世上的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
你想要什么样的未来,就得自己去挣。
别总想着靠别人,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曹丕连连点头,心里头暗暗发誓,一定要做个让老爹骄傲的儿子。
从那以后,曹丕就像是变了个人似的。
他不再像以前那样调皮捣蛋了,而是开始勤奋学习,跟着老爹学习治国理政的本领。
曹操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觉得这小子终于开窍了。
有一天,曹操又把曹丕叫到跟前,说:“儿啊,你现在长大了,老爹也不能总护着你。
你得学会自己面对困难,自己解决问题。
”曹丕一听这话,就知道老爹这是要给自己出难题了。
果然,曹操接着说:“我给你个任务,你去帮我办一件事,要是办成了,我就让你独当一面,怎么样?”曹丕一听这话,眼睛一亮,连忙点头答应。
曹操便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曹丕,让他去执行。
曹丕领命而去,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圆满完成了任务。
当他回到老爹面前时,曹操看着他,眼里满是欣慰和骄傲。
历史趣谈:一代枭雄曹操为何未能统一天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一代枭雄曹操为何未能统一天下
导语:曹操的确有平定乱世的才能,起兵于四战之地,无数次凭借机智摧破强敌,可这只是作为将领的能力,不是统御天下和匡扶宇宙的才能。
统治天下又
曹操的确有平定乱世的才能,起兵于四战之地,无数次凭借机智摧破强敌,可这只是作为将领的能力,不是统御天下和匡扶宇宙的才能。
统治天下又不单指靠权术和军事力量,政治强人再厉害也不能够凭自己能力解决所有问题,曹操就是太能干才没得天下。
赤壁之败不是必然之事,曹操选错了战略。
得到荆州的曹操已经控制了长江上游,他的部队就是沿着长江进军,曹操水军第一个抵达的地点是巴丘,就是现在的巴陵山,如果曹操不进军赤壁的话,他就已经控制了洞庭、湘江,这时候的曹操还需要渡江吗?怎么会有人把赤壁之败的原因归咎到长江天堑。
依照贾诩的战略,曹操只需要在荆州好好经营,不需要主动进攻,孙权受到长江上游威胁,加上曹操挟天子传号令的压力,再派人劝说离间孙权内部人员,鹰派和鸽派必然分裂,到时候孙权除了投降真没有什么办法。
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
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着,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太祖不从,军遂无利。
然而,曹操为什么要打东吴?他别的可能还不够一流,自认为在战场上没敌手。
曹操自从灭了袁尚又轻易得到荆州,已经轻飘飘认为自己天下无敌,兵锋所向攻无不克。
周瑜在赤壁之战摧毁了曹操这种自信也令江东、关中、蜀地以及朝中还未臣服曹操之人都了解到原来大魔王曹操能够被打败,可知赤壁之战的关键多么重要,这场战争的成。
曹操简析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对曹操的评价历史上自来是毁誉掺半,他在各个领域都有卓越的贡献。
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曹操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人,一生以汉朝丞相的名义征讨四方,但这就是曹操,他对当时社会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设想一下,如果曹操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南征北战,战吕布胜袁术,并接受了张绣的投降,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挫败河北袁绍10万军队,其后再破袁绍,北伐三郡乌桓,彻底铲除了袁氏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中原地区。
曹操此人生性多疑,残暴,从他的那句名言中就可以看出:“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但是曹操在用人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只要才干杰出,有治国用兵之术,即使出身微贱,不懂儒家经术,不仁不孝,名声卑污,他都考虑予以重用,但是部下对他如不竭诚效忠,一经发觉,立即清除,毫不容情。
这也是他能逐鹿天下并一统中原的一个重要因素。
曹操诗歌造诣极高,所作《薤露行》、《蒿里行》、《步出夏门行》等,皆悲凉雄浑,气势磅礴。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句传诵千古。
在他奖掖、提携下,周围聚集了一批优秀文人,出现了著名的建安文学。
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在那个战乱不断的年代,他制定的那些安国定邦的国策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农业生产的恢复对百姓的生活,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保证,也能满足战争的需求,这就能使他一直雄踞北方。
有人说曹操是一个极其自负的人,这与他的骄傲,多疑是分不开的,在那个群雄并起的年代他一手组建自己的军事集团“青州兵”经官渡之战等战役,打败袁绍和其它割据军阀,统一中国北部。
他有骄傲的资本,太相信自己的能力,在选择上肯定会选择相信自己啊,随着他实力的一步步壮大,他就会越骄傲自信慢慢的就是自负了,但是这么一个人你能让他不自负那是不可能的。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浅谈曹操的治国方略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浅谈曹操的治国方略引言说起中国历史上被误解最深的一位人物,大概曹操一定是榜上有名的。
在罗贯中所创作的《三国演义》中,曹操被塑造成为了一个负面的奸雄形象,自此之后,曹操在国人的心目中便成为了一个反派的典型。
鲁迅先生在《而己集》中就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志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鲁迅先生讲的很有道理,历史上的曹操与戏台上的、小说中的曹操是不一样的。
戏台上、小说中的曹操被塑造成为一个奸臣的形象,那不过是因为作者将其写成那样罢了,真实历史中的曹操,远不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奸臣形象便可以概括的。
曹操人物像不能否认的是,曹操的确做过诸如“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的事情,但抛开感情层面不谈,曹操所作的许多此类事情实际上都是历史趋势使然,曹操不“挟天子以令诸侯”,自然会有其他人来做这件事情。
实际上,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来说,曹操是非常成功的,他对于魏国的治理使得魏国迅速的强大起来,并很快统一了北方,成为了三国之中最为强大的一个国家,而后来统一全国的晋,实际上也是在曹操所建立的魏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此,要正确地了解曹操这个人物,要正确地了解三国这段历史,便不能被小说中的情感因素所裹挟,而需要从史料出发对曹操进行分析。
本文便试图通过对曹操在魏国实行的一系列政策入手,还原一个作为政治家的曹操,分析一下为何在曹操的治下,魏国能够迅速强大起来。
《三国演义》封面图厉行法术,曹操的施政治军《魏书》曾经记载了北魏孝文帝对于曹操与袁绍之间的官渡之战的评价,孝文帝说:“曹操胜袁,盖由德义内举……定非弊卒之力强,十万之众寡也”。
孝文帝这句话明确地之处了曹操之所以能够在官渡之战中战胜袁绍,并不是因为他的士兵更加强悍,而是因为他的“德义内举”,所谓的“德义内举”,实际上指的就是曹操的施政措施。
历史上教育子女堪称为典范的十大名人(组图)
历史上教育子女堪称为典范的十大名人(组图)历史上教育子女堪称为典范的十大名人(组图)发表时间:2016-01-17 18:00 作者:乐奀古人云:(子)养不教,父之过!说的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为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其子女的成长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陷舆论非议之漩涡。
那么,在家庭教育方面,我们古人是怎么做的呢?在我国古代,人们的理想人生模式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其中,修身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而齐家则是家庭教育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
社会名流、名门贵族,尤其是帝王将相们,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国家、对社会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教育子女之道便会成为后人家庭教育的重要参考模式。
下面列出十位历史名人教育子女的典型案例,希望给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有所启发。
1、一代枭雄曹操:堪称对官二代教育的历史典范曹操(网络图片)曹操(155-220)一生至少共有子女三十二个,其中儿子二十五个,女儿七个。
二十五个儿子中,有九个早薨(包括神童曹冲也就十三岁即英年早逝),长大成人的有十六个儿子。
曹操的几个儿子也很了得,嫡出(武宣卞皇后所生,下同)的曹丕“博闻强识,才艺兼备”;嫡出的曹植才高八斗,嫡出的曹彰武艺超群;早夭的曹冲(庶出,环夫人所生)据说五六岁的时候就达到成人的智力……这些都跟曹操重视家庭教育分不开。
曹操教育孩子的目标相当明确。
他要培养的是治国平天下的万乘之才。
在他的心目中,孙权是孩子们的榜样,史有“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一说。
孙权属于“官二代”中的佼佼者,雄才大略,独霸一方,不臣曹魏,这是个让他又恨又敬的豪杰。
而刘景升(即刘表)的儿子刘琮这个“官二代”就差远了,不忠不孝没骨气,想当年曹操挥戈南下,还没打到荆州,这小子就把他爹辛辛苦苦创下的家业拱手相送了。
为了激励孩子发愤学习,他曾颁布《诸儿令》:“儿虽小时见爱,而长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
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
曹操-辩论赛
(二辩、三辩)陈词如下:(反方):对方辩友请注意,据历史记载:曹操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论事迹,大汉朝的篡逆者表面上看是曹丕,但实际上幕后黑手正是曹操,他才是真正的篡逆者。
论人品,曹操的奸诈可谓妇孺皆知,京剧里一说大白脸,都知道是曹操。
就连完全不喜欢京剧的小年轻,也知道京剧里有个大白脸曹操。
说起奸雄一词,大部分人脑海中跳出的第一个人物形象是谁? 恐怕十有八九是曹操吧。
可见,他的奸臣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如此品行之人,怎能给他翻案呢?(正方):其实,我方认为,曹操并不能简简单单的用“坏蛋”二字来概括,奸猾也并非他性格的唯一特点。
因为据后来研究历史的人发现,越研究得深,越发觉曹操是个很了不起的英雄。
所谓的“篡逆”也并非如大家所认为的那样。
原因如下:1、乱世初期,董卓擅行废立,刘焉自造龙袍,淮南弟称号刻玺[xǐ]于北方的乱世中,唯有曹操一直保持了对朝廷的尊敬。
2、曹操虽然大权在握,但一直尊重汉献帝的权威,甚至自己的生死也交在献帝手里。
如此忠心于主子的人,我们有什么理由再说他是奸臣呢?(反方):想必对方辩友也都了解三国吧?那一定知道曹操是怎样一个整日沉迷于女色的人吧?“爱江山更爱美人”的曹操,不正是败于美色之中吗?你们又可曾知道,曹操身边的人,从来没有他的心腹之人,为什么?不正是因为曹操他疑心太重了吗?他从来没有信任过任何人。
他从来都认为自己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对的。
也正是由于他的自高、自大,最后自己落此下场。
(正方):诚如对方辩友所言,曹操是有诸多缺点,可关于曹操的性格方面,我个人觉得易中天先生所讲的《可爱的奸雄》很有意思,值得对方辩友去研读一下。
特别是最后的总结更是妙趣横生: 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 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 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概、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这矛盾对立的性格,都集中到了曹操一个人身上,他为什么能做到这些?不正是因为曹操的大气吗?大气磅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呀!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不也是这样一个大气加霸气的人吗?他晚年做事不也非常武断吗?难道我们也就此来评价他为奸臣么?所以,我方认为,充其量,他只不过是一个性情中人罢了。
历史访谈:曹操专访
历史访谈:曹操专访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小宁。
欢迎来到《历史访谈》。
有人说他雄才大略,有人说他狡诈狠毒。
有人说他功在社稷,有人说他窃国之贼。
他的一生充满了争议与质疑,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曹操。
有请!(掌声雷动......)小宁:曹丞相您好,感谢您的到来,跟我们的朋友们打个招呼吧。
曹操:诸位辛苦,我乃大汉丞相曹操曹孟德。
小宁:曹丞相请坐,大家对于您是非常的熟悉了,听闻你来,都跟我说有许多的问题想请教您呢。
曹操:多谢诸位的盛情,有何问题尽管问来便可。
小宁:那好,我们想请您问您的家世,据说您是大汉开国名臣曹参之后,不过您祖父似乎是...宦官...曹操:不必如此,我曹孟德又岂怕他们非议?我祖父是宦官不假,我父曹嵩乃祖父曹腾收养义子。
但我祖父却是曹参之后不假,只是家道中落,不得已而入宫。
我继承香火,便是曹家子孙,所以说我乃曹参之后无可厚非。
小宁:那是自然,毕竟古代过继义子,承袭香火是合理合法的。
那么能谈一谈您作为官宦子弟,曾经和袁绍是发小,可最后却不得不刀兵相见,您有什么要说的吗?曹操:我与袁本初自幼相识,不过他家四世三公的底蕴却是我不能比的。
袁本初也算少年英才,我与他灭阉党,讨董卓,同甘共苦,一直以兄长待他。
不过他想另立新君与董卓对抗,我不敢苟同。
天无二日,真要如此,天下将永无宁日,故此我俩逐渐疏远。
后来彼此各有势力,矛盾加深,只得刀兵相见。
小宁:可是当时袁绍的势力数倍于您,您就不担心被他打败吗?曹操:当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我俩矛盾已深,各有抱负,势必不能相容,必有一战。
而且我与他相交十余载,知他甚深。
虽然他占据河北之地,兵多将广。
可他志大才疏,色厉内荏,心胸狭窄又刚愎自用。
兵虽然多却不会指挥,他的部下相互攻讦,各怀鬼胎。
如此局面如何是我对手。
小宁:分析的的确透彻,您与袁绍之战中,许攸的投靠帮了您很大的忙,可许攸问存粮多少,您并没有说实话,不少人认为您狡诈多疑,您怎么看?曹操:兵凶战危,许攸突然来投我,在毫无准备之下就和盘托出自己底细乃蠢材也,何来狡诈多疑一说小宁:不错,小心驶得万年船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历史曹操教子真的是为治国平天下吗?
导语:曹操这人,历史上争议较大,“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但总的来说,褒大于贬。
曹操的几个儿子也很了得,其子曹丕“博闻强识,才
曹操这人,历史上争议较大,“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但总的来说,褒大于贬。
曹操的几个儿子也很了得,其子曹丕“博闻强识,才艺兼备”;曹植才高八斗,曹彰武艺超群;早夭的曹冲据说五六岁的时候就达到成人的智力……这些都跟曹操重视家庭教育分不开。
曹操教育孩子目标明确。
他要培养的是治国平天下的万乘之才。
在他的心目中,孙权是孩子们的榜样,史有“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一说。
因为孙权属于“官二代”中的佼佼者,雄才大略,独霸一方,不臣曹魏,这是个让他又恨又敬的豪杰。
而刘景升的儿子刘琮这个“官二代”就差远了。
想当年,他曹某人挥戈南下,还没打到荆州呢,那小子就率众投降,把老子辛辛苦苦创下的家业拱手相送。
这样不忠不孝没骨气的人,在他曹某人的眼中与猪狗无异。
为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曹操当然也玩特权,整合最优的教育资源,为儿子选择最好的老师,良师才能出高徒嘛。
选择什么样的老师呢?曹操的标准是德行堂堂正正、“深明法度,就像邢颙他们那样”的人。
邢颙,先被曹操点名去辅佐他相当看好的曹植,但是曹植才高气傲,“任性而行”,“饮酒不节”,不爱听邢颙唠叨,两人比较疏远。
曹丕做了太子后,邢颙又被曹操选派当了曹丕的老师。
除了邢颙,曹操还派了“秉德纯懿,志行忠方”、“国之重宝”的邴原和他本人很敬重的张范去辅佐曹丕,曹操很客气地对他们说,我的儿子不成材,怕他难走正路,想请你们去匡正劝勉他。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曹操深谙其道。
一次,曹操让曹彰领兵出征,临行前,他告诫曹彰:“居家为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