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情,体现学科特点--基于合作学习的信息技术教学探究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一、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关于信息技术和学科融合,这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融合,就像粉笔、黑板一样是一种常规,这是10多年时间取得的学习革命的成功。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目标针对学生而言: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指导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利用数字化资源和学习工具,进行探究学习;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与学习;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和创造性学习。

针对教师而言:革新课程内容,扩充课程资源,在教材和参考资料等纸质资源的基础上,引入网络以及音像制品等信息技术手段;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通讯功能与专家、学者等交流,扩大课程资源的范围。

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创造新型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研究性学习等方式。

2.教学设计的内容和阐述教学设计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资源、教学活动、教学支架、组织形式、教学环境、教学评价。

设置教学目标是要把握好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注重按照不同的教学目标水平进行恰当的表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教学内容应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注意信息技术的引入对于学习内容的影响,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点,合理分析学习任务,寻找完成学生学习任务的知识起点和逻辑顺序。

选择合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活动进程和结构形式。

教学模式的选用决定教学内容的顺序和教学活动的类型、顺序和结构。

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应结合学科特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定。

学生常见的组织形式有接受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个体学习。

要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强调进行实质的非人为的接受学习,信息技术融合于探究学习,学生既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大量数据,还可以十分方便地处理数据、制作图表,撰写文章,通过电子邮件、网上论坛、博客来交流自己探究的成果。

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合作学习研究

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合作学习研究

浅谈信 息技术 环境下合作学 习研 究
滨湖 中学 )
【 摘 要】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 网络 以及 多媒体 等相关技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多 个学习者组成协作小组,共同完成某一任务 ,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的理解与掌握 的过程。 【 关键词 】 合作学习;信息技 术环境下的合作 学习;教 学
认 识 到 ,火柴 盒 里面 有很 多 的学 问 。这样 使得 学 生不 仅再 次 加深 了对 侧面 积 、表 面 积 、体 积和 容积 的 理解 ,并 联系 火柴 盒还 知 道 了在 实际 生活 中运 用 数 学要 考虑 很 多因素 。同时 ,也使 学生 的创 新 能力和 创新 意识 有 了提 高 。 3 联 系实际 、创设 生 活化 的数 学情 境 在 数 学教 学 中 ,如让 学 生置 身于 逼真 的 问题情 境 中 ,体验 数 学学 习与 实际 生活 的联 系 , 品尝到 用所 学 知识 解释 生活 现象 以及解 决 实际 问题 的乐 趣 ,感受 到借 助 数学 的思 想方 法 ,学 生会 对 生活 中常 见 的各种 优 惠措 施理 解 得 更深 刻 ,真 正体 会到 学 习数 学 的乐趣 。 因此在 数 学教 学 中 ,我 努 力 尝 试 在数 学 教学 过 程 中加强 实 践活动 ,使学 生有 更 多 的机会 接触 生 活和 生产 实践 中 的数学 问题 ,认识 现 实中 的 问题和 数学 问题 之 间 的联 系与 区别 。例 如, 在教 学 了“ 用 字 母表 示数” 后, 我 设计 了这 样一 题“ 开放 性” 的实 践题 : “ 学 校 在暑 期 组织 教师 前往 北京 进行 七 日游活 动 , 无 锡到 北京 的火 车票 为 x元 , 教 师在 火 车上 和在 北京 每天 的伙 食 费为 B元 ,要 在北 京住 宿 5夜 ,每 夜 的 住 宿 费为 A 元 ,在北 京 的旅游 点 的 门票价 和交 通 费共计 为 Y元 ,问每 个教

新课程达标中学各学科评分标准

新课程达标中学各学科评分标准
教师彰显人格魅力,教学有创新,形成个人风格。
说明
以下等级总分
初中生物
评价项目
及权重
评价要素
赋分
目标设计分
基于生物课程标准设置目标,根植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聚焦生物学科重要概念,充分挖掘生命课程中的德育资源
基于学情、学生认知规律及学习的起点设计目标,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目标表述明确、具体、有层次性、可操作、可测量
评价任务分
课堂评价任务设计依据目标进行,具有较强的检测、反馈和诊断功能,以发展性评价为主
课堂评价任务形式灵话、多样,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
学习过程分
学习内容与目标设计一致
问题情境的创设真实、新颖,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习环节围绕目标科学合理地展开,清晰、简洁;学习活动真实,有效
课堂评价任务适时展开,学生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得到解决,目标达成度好
课堂评价任务形式灵活、多样,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
学习过程分
创造性地使用好教科书,讲好中国故事,充分体现品德课应有的教育价值及时代特点
情境设计
以富有时代特色的地理事实和地理现象作为情境材料,案例分析,拓展学生视野
问题设计
基于教材和情境,问题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启迪思维
活动设计
读图、绘图、演示、实验、比较、观察、分析等活动形式灵活多样
板书设计
倡导思维导图式的板书,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板图、板画运用合理
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设计科学,尝试实践性作业,鼓励分层布置作业

基于音乐课程标准设置目标,根植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明确恰当,符合新课标精神和教材及学生特点。
明确最终目的是培养有审美修养的人。突出音乐特点,重视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和实践,主动参与问题解决过程,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以下将介绍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步骤。

一、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原则1.以问题为导向: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首先提出一个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问题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引导,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研等方式主动获取信息,并深入思考和研究问题。

3.引导合作学习: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学生可以在小组或者全班一起进行探究活动,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观点,从而促进思想的碰撞和知识的共享。

4.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是主角,教师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

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提高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步骤1.导入探究活动:教师首先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引发学生兴趣和思考。

可以通过故事、图像、实物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构建学习任务:根据问题和学科特点,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教师设计学习任务和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实践。

3.组织合作学习: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小组成员可以相互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同时,教师也要提供适当的引导和问题,促进小组内外的互动和合作。

4.实践探究过程:学生根据问题和任务,进行实践探究。

可以通过实验、调研、观察等方式获取信息和数据,进一步思考和探讨问题。

5.总结和反思:学生在探究过程结束后,要对自己的探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反思。

可以通过小结、展示、讨论等方式共享和交流自己的发现。

6.评价和反馈: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鼓励并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果,更要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和发展情况。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

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兴趣特长应用技能信息素养技术创新小学激发兴趣保持学习动机掌握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技能体验信息活动形成信息意识勇于质疑的问题意识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初中巩固兴趣发现特长拓展+提升初步具备一技之长自主选择综合运用创新能力培养,改进方案,动手创新↓↓↓↓↓高中专业学习和发展兴趣自选门类专业发展信息→知识→智慧某一技术门类的设计、制作、创造二、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的设置内容。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坐下小组交流,精力集中
专注深度交流
小组自由交流
站起交流
(3)交流的程序(六步法): 第一步:组长主持提问组员; 第二步:组员提出自学中疑难问题; 第三步:组长主持组内答疑; 第四步:组长确定答案并总结思路、方法、技巧、规律; 第五步:小组内相互提问,复习巩固提高; 第六步:组内检查。 (4)交流结果的呈现: a.导学案上 。 b.记录本上。c.小白板上。 d.展区上。e.其他。 本环节的核心目的: 通过小组交流,互探不会的问题,取长补短,生生互 强, 培养学生善于交流沟通的习惯 ,着力倾听的习惯, 合作 赏识习惯。
展示
①成果分享;②问题暴露;③思维过程;
④规律方法;⑤失误疏漏;⑥疑难困惑;
⑦规范要求;⑧补充完善;⑨校正补救;
⑩经验教训;⑾感悟发现……
点拨
①错误——更正;②缺失——完善; ③疏漏——补救;④规律——揭示; ⑤方法——指导;⑥散乱——梳理; ⑦局限——拓展;⑧浅表——深化; ⑨低层——升华;⑩冲淡——点晴……
展示即暴露 展示即互学 展示即检测
师生互动 训练
定时定量练习
反馈
教师检测
3、历数近10年来的模式,比较知名的有
“成功教育”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模式 主体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模式
“导学型”教学模式
“尝试教学模式”
“双主”教学模
“自学辅导教学模式”
“八字教学模式”
等等......
“情境教学模式,
特别是近年来,一些新教学模式的创立, 对于课改新手来说,更具有实操性,可学性。
自学指导 激趣授法 目标展示
明确目标 培 养 习惯 方法指导
独立学习 自探新知 暴露问题
认真阅读习惯 独立思考习惯 提出问题习惯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15篇)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15篇)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计划(15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计划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计划1一、指导思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了学科特点,采取任务驱动方式,以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多尝试,多思考,多运用,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形成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总目标(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期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进一步落实具体措施,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面向全体学生,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抓好中上生,促进学困生提高,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逐步提高。

三、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信息与计算机,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信息与计算机的基本知识,第二单元键盘输入法,主要是让学生学习熟悉键盘的操作与使用方法。

第三单元管理好自己的文件,主是是让学生掌握文件的管理。

教学重点、难点:①、基础知识的掌握。

合作共营共生共长——浅议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合作共营共生共长——浅议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性、 主动 性 。 更 不 可能 最 大 限度 地 发挥 “ 评 价 促进 发 展 ” 的功 能 。 2 . 合 理 利 用评 价 量 表 。 培 养 学 生的 合 作 意识 。 表1 教 师评 价 小 组 合 作 用 表
信 息技术 学科教 学小组 合作评 价用表
被 评价 小组组 名 . 评价 时I '  ̄ - 1 .
实践 .谈 谈 如 何 合 理 利 用 信 息 技 术 学 科 特 点 开 展 在 教 师 指 导 下 的 有 效 合 作 学 习 问 题 的研 究 。
精 选 合 作 内容 。 提 升 合 作 品 质 1 . 设 计 合作 学 习的 主 题 和 流程 , 给 学 生 自主 探 索的 空 间 。 在课 堂 教 学 中 ,教 师 要 特 别 注 重 将 探 索 性 和 开 放 性 有机 结合 , 放手让学 生探索 , 把 发 现 问 题 的机 会 留 给 学 生 , 让 学 生 在观察 、 猜测 、 操作 、 讨论 中交流思想 , 增 长知识 , 提 升 信 息 素 养。 如 教 四年 级 上 册 《 设置版面》 一课时 , 笔 者 通 过 让 学 生 欣 赏 精美 的版面作 品, 激起他 们学习 的欲望 , 并 以感 恩 为 主题 , 适 当利用导学案 , 引 导 学 生 在 实 践 中 集 中群 体 智 慧 , 共 同解 决 设 置美化版面时应注意的问题。 2 . 合 作 的 问 题设 计要 有 思 考 价值 。 教学重点 、 难点 问题或发 展性 、 开放 性 、 研 究 性 的 问 题 对 般 学 生 来 说 有 一 定 的思 考 价 值 .在 解 决 这 些 问题 的教 学 环 节 中 可 以安 排 合 作 学 习 。 这 样 训 练 点 比较 多 , 富 有 挑 战性 . 易激 发 学 生 的求 知 欲 望 。合 作 的 问题 不 能 都 停 留在 表 面 , 如: “ 喜欢 不 喜欢 ? …‘ 想不想学? ” … …对 教学 内容 的定 位 不 准确 . 而 真 正 合作 的 问题 应 该 是 有 深 度 , 有思考价值的。 如 教 学 四年 级 的《 设 置 动 画效 果》 时, 笔 者 首 先 提 出小 组 合 作 的 两个 任 务 : 如何 “ 自 定义动画” 和“ 幻灯片切换” . 而 这 两 个 任务 的 先 后 学 习顺 序 由 学生 自己决 定 , 这 样 就 把 课 堂 的 自主 权 交 给 学 生 , 学 生 通 过 合 作 学 习 的方 式 很 快 掌 握 自定 义 动 画 和 幻 灯 片 切 换 的 方 法 . 并 且 在 交 流讨 论 中发 现 二 者之 间 的 区别 与特 点 。 二、 评价合作过程 。 培 养 合作 意识 1 . 教 师 对 学 生合 作 学 习 的评 价 要 准确 。 开展 合 作 学 习 后 常 要 以 小 组 为 单 位 进 行 全 班 性 的汇 报 交 流, 但 教 师 的 评 价 存 在 以下 问题 : 一 是 偏 重 于 对 学 生 个 体 的评 价, 忽 略 了对 学 生 所 在 小 组 集 体 的评 价 ; 二 是 偏 重 于 对 合 作 学 习 结 果 的评 价 , 忽 略 了对 学 习过 程 与 方 法 的 评 价 。教 师 很 少 对 学 生 的 学 习 态度 、 学 习 习惯 、 参 与 程 度 和创 新 意 识 、 实 践 能 力 进 行评价 , 特 别 是 很 少关 注那 些 平 时 性 格 内 向 、 少 言 寡 语 的学 生 。 这 种 不 公正 、 不 全 面 的评 价 极 易 挫 伤 学 生 参 与合 作 学 习 的积 极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0篇】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0篇】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0篇】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篇1一、教学过程: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一)任务驱动,激趣导入(二)初步尝试,探究新知(三)教师引导,巩固新知(四)强化练习,形成技能(五)课外实践,拓展延伸二、具体阐述如下:(一)激趣导入讲授新知首先,教师开门见山直接问学生你喜欢电脑吗?会用电脑干什么?同学们会这么多呀!现在我可要考考你们了:看,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出示埃尼阿克)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加以简单的总结:它是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名为埃尼阿克,它于1946年生于美国,它的主要元件是电子管。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的爱心,乐于助人的精神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全课奠定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教师引导,探究新知:同学们,随着第一台计算机的产生,计算机就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你们能通过自已的能力找到答案吗?任务一:电脑发展史如: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时期组成器件时间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1945年~1955年)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1955年~1965年)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65年~1980年)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 (1980年~至今)这一环节我把学生分成4人1小组,分工协作1位组长,2位搜索资料(不仅仅只有网上收搜索),1位加工整理,1位负责汇报。

这个环节我放手让学生看教材、或上网找资料自己完成任务。

孩子们都有很强探索欲和表现欲,教师正是抓住了孩子们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亲自体验,在探究中学习到蕴含在其中的技能。

在这种情境中,就有可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

可能有人会担心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去做,有的孩子完不成任务会挫伤他的积极性,我认为孩子都有很强的好胜心,这一环节他没有完成任务反而会促使他带着问题更好的学习。

初中信息科技项目化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初中信息科技项目化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初中信息科技项目化学习的探索与思考摘要:项目化教学特征明显,一般具有特定项目主题、强调活动实践性、学习方式开放、学习过程富有探究性。

本文以项目化学习内涵及应用价值为立足点,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为例,为初中信息科技项目化学习进行实践探索和思考,为课程改革提供动力。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项目化学习2022年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指出,课程教学应当围绕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充分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具备问题初步解决能力和一定熟悉合作探究能力,还能积极践行信息社会责任。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兼顾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创建多样化项目情境,构建融合学科基础知识、技能、计算思维等实践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项目化学习中,激发学习兴趣,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1 项目化学习内涵及应用现状所谓项目化学习,是基于明确目标和教材内容,以学生兴趣为抓手,设计组织的一项富有吸引力、真实、复杂的问题、任务或活动[1]。

通过学生实际参与,使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问题解决和合作探究能力、自我管理能力。

换言之,项目化学习是一种突破了传统课程教学限制,强调学习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以“做中学”为理论基础,升级优化具有前瞻性的新型教学模式。

在实践教学中,受各种因素影响,常见项目化学习流程过于繁琐,耗时长,程序多。

初中生所要学习的学科较多,在一门学科中花费的时间有限,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正向反馈,长时间的项目运行,也会使学生产生目标分离感,不利于学生学习,继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丧失。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仔细研究项目化教学内涵及特征,积极发挥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优势,将两者有机融合,结合学情,设定适宜时间范围和任务难度,科学计划、组织和控制项目进程,合理利用既定资源,充分发挥项目化学习优势。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探究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探究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探究一、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在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究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通过分析其内涵、特点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是一种基于学生认知特点和学科特点,通过创设真实、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也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即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前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情境创设过于简单、缺乏针对性,或者情境创设与教学目标脱节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进行探究,以期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背景与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逐渐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日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

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在于,它有助于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生动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情境创设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共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通过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践“三阶段”实验探究,依托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三阶段”实验探究,依托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
新课程明确提出,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 验探究过程 , 在 知 识 的形 成 、 联系、 应 用 过 程 中养 成 科学 的态度 , 获得科学 的方法 , 在“ 做科学” 的探究实 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 习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 , 在亲自 参与探究 的过程 中也能培养学生学习化学 的兴趣 。
教海探 索
躅 翰段 蹙强贸 俄强 譬捌糟煎 搿 学堂髻
■ 林李 云
摘 要 :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相对 缺 乏, 本文 主要是在开展“ 中学化学三阶段 探究式教与 学实验研 究”的大背景下 ,从如何依据化学学科 特 点 ,利用有 限的实验仪器和教学资源培养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提升学生的综 合能力 出发 , 搞好农村 中学化 学教学工作 , 谈谈个人 的看法 。 关键词 : 实验探究 ; 兴趣培养 ; 农村 中学生 托尔斯泰 曾说过 : “ 成功的教学 ,所 需要 的不是 强制 , 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特别对 于农村 中 学生而言 , 由于受社会 经济大潮 的冲击 , 加上家长对 教育 的重视程 度不够 , 因此 , 在化学教学 中, 更需创 造一个能使学生产 生浓厚兴趣的教学环境 ,激发和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根据 自身的教学体会谈 几 点看法 。

传递给学生 , 而是 由学生 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 学 习 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 息 ,而是 主动地建构知识 的 意义 。 ” 在教学 中, 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 的主体地位 , 充 当学生学习的参 与者 、 促进者和指导 者。
2 . 学生 由被 动 地接 受 知 识 转 为 自主探 究 学 习

发 挥 实 验魅 力 。 培 养 学 生 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 的自然学科 , 教材 中的 实验我都会依 据教学所处 的阶段即“ 三阶段” 的要 求 设计不同的实验教学模式 , 尽力做好 , 以激起 学生 的 学习兴趣。同时 , 只要条件允许 , 我会尽可能地将实验 设计为学生的随堂实验 , 让学生 自己动手 , 在培养 兴 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水平考评评价量表

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水平考评评价量表
10
教学过程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差异,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培养学生积极合作、主动交流的意识。教学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循序渐进。精讲多练,注重学法指导和习惯养成。教师启发、点拨和组织教学的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0分钟,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进行自主、合作、高效的学习。实施多元化评价,适时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自主与合作评价活动。
5
学习
辅助
有效
1.课堂上学习任务提示和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评价反馈具体、针对性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或学习能力的提升有明确的指引作用。问题有价值。
2.关注学情、尊重差异、注重生成。活动要求明确具体。
3.有指向学习目标的真实学习反馈,能体现“一课一得”。能指导学生在认知、体验、探究等不同层次的阅读活动中积累阅读经验,建构阅读策略。
10
内容
选择
合理
1.符合学科特征。
2.准确把握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关注单元重点与文本特点,体现整体教学思想。
3.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
5
活动
设计
合理
1.学习活动方式符合学习内容特征。在阅读实践中学得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2.活动板块结构清晰、层次清楚,教学重点突出。
3.切合学情。体现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积极探究、交流与合作,善于观察、倾听、思考与表达。
10
思维
发展
1.沟通数学与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形成良好数学认知和高阶思维,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及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勇于探索的数学精神。
2.对现实世界基本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有初步认识与抽象概括。
15
参与
状态
1.准备充分,精神饱满,对数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兴趣浓厚,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及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填空题(附答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填空题(附答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填空题(附答案)1.数学是研究()和()的科学。

2.()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

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

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具有()、()和()。

4.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愿;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5. 数学源于对()的抽象,通过对数量和数量关系、图形和图形关系的抽象,得到数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关系;基于抽象结构,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符号运算、形式推理、模型构建等,形成数学的结论和方法,帮助人们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本质、关系和规律。

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使得(),(),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7.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五大核心理念包括()、()、()、()、()。

8. 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使学生获得数学“四基”即基础知识、()、()和()发展,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四能”即()、(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形成正确的()。

9. 新课程倡导改变单一讲授式教学方式,注重()、()、()、()等,探索()教学,积极开展()和()等综合性教学活动。

10.课程内容组织的重点应是对内容进行(),探索发展学生()的路径。

11.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组织应重视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处理好()与()的关系;重视数学内容的直观表述,处理好()与()的关系;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处理好()与()的关系。

12.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呈现应注重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层次性和多样性,适当考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适当采取()的方式。

13.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和()的统一,()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与()。

14. 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024年信息技术说课稿四篇_2

2024年信息技术说课稿四篇_2

2024年信息技术说课稿四篇信息技术说课稿篇1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__,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第九课——为“世界地球日”宣传。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及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一单元《编辑高手---word》第三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页面设置、边框和底纹,表格的插入及修改,艺术字,这些都是word的基础功能,所以这节课是基础性章节,学生对它的效果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

同时,这节课与生活紧密相连,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经过之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Word的界面有所认识,能够使用Word 中完成一定的任务。

大部分同学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感性思维丰富。

根据本课的内容和学生知识基础及思维特征,创设良好情景,采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习目标及重难点(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设置页面和边框的方法。

(2)掌握表格的插入、合并、设置。

(3)掌握填充表格的方法,设置艺术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观察、思考、讨论、操作,采用范例教学法及任务驱动法,学会制作课程表,培养学习兴趣和操作能力,及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验WORD的神奇作用,在实践操作中体会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和美学情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重难点1.重点:掌握表格的插入及修改和艺术字的设置。

2.难点:正确合并单元格。

四、教法及学法(一)教法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学中主要采用范例教学法,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二)学法学生学习中,重视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首先,展示三个优秀的课程表,引起学生注意。

课题名称《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课题名称《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课题名称:《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课题类别:专项课题课题批准号:063220923学科分类:信息技术课题承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实验小学课题负责人:姓名:冯瑜。

专业技术职务:中学一级教师。

工作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实验小学主要研究人员:梁婕副校长济宁市实验小学徐军主任济宁实验小学徐宁主任济宁市实验小学杨新忠主任济宁市实验小学曹华主任济宁市实验小学李霞主任济宁市实验小学盛梅教师济宁市实验小学戈延华教师济宁市实验小学宋学峰教师济宁市实验小学杜敬教师济宁市实验小学课题研究内容: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在基础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已迫在眉睫。

而现代信息技术以其信息量大,反馈快,交互性强等优势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更有利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课题《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直观、形象、化静为动、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优点,学生能主动的建构知识,并给学生提供想象力的介质,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架起了创新思维与学习问题之间的桥梁,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品质,探索素质教育的新路,进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验。

二、课题的目标1、探索总结出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各科教学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进行教学的氛围,以实现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使全体实验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培养教师的现代教育意识,提高教师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2、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资源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极大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等,促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信息技术与学科 教学深度融合 研究思路

信息技术与学科 教学深度融合 研究思路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研究思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研究思路在当今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时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成为了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学科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挑战,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地融合起来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旨在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进行评估和探讨,并提供个人观点和理解。

评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时,首先需要明确“深度”和“广度”两个概念的内涵。

深度指的是在特定学科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从简单到复杂、从表面到深入的程度。

广度则指的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覆盖到学科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评估等。

深度和广度是衡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程度的两个重要维度。

在评估深度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角色应该是辅助工具还是主导力量,它能否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交互方式。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再次,信息技术是否能够拓展学科教学的边界,使学生能够跳出传统的框架,进行跨学科的思考和研究。

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否帮助学生培养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评估广度时,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技术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是否能够提高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和支持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信息技术是否能够在教学实施中提供实时的反馈和个性化的辅导,促进学生在学科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评价能力。

再次,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否能够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评估和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和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是否能够促进学科教学与社会、行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责任感。

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需要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进行评估和探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遵循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原则,逐步引入信息技术,并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教师信息技术教学总结(6篇)

教师信息技术教学总结(6篇)

教师信息技术教学总结一、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信息技术》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要以讲为辅,以练为主,以用为目的,使学生在练习中、实践中或“玩”中学会如何使用电脑,改变过去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呆板教学方法,利用《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的特点提高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

开学时,学生大多数刚接触电脑,对电脑有着一种神秘感,对学习电脑也有着一种极大的兴趣感,作为教师要怎样才能将学生的这种兴趣继续保持下去呢我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先问学生什么是电脑,电脑有什么作用,然后根据书本讲了许多有关电脑方面的科学知识,让他们感到电脑原来是这样一回事,使他们对电脑有了一定的认识,打破了不敢碰电脑的神秘感。

接着讲解了电脑的作用,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二、寓教于乐,以游戏为介入点,由实际入手,从游戏中得到锻炼。

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多是从游戏开始的,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

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所以我就从游戏开始,通过游戏的形式,练习鼠标的操作,又通过《金山打字》,比赛谁的成绩好。

学生在“吃苹果”“打地鼠”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

在这种情况下,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

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高涨,而且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三、互相合作,自主探究。

由于学生本身存在的不同的差异,有的同学已经能很熟练的操作计算机了,而有的学生才刚刚开始接触计算机,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顾及到全体学生,即让那些基础好的学生有学习新知的新鲜感,又要让那些没有基础的孩子觉得得心应用。

所在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组成小组,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监督检查。

水平相当的能一起探索、实践,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得到基础好的、学习兴趣深厚学生的帮助,这样发挥了优秀学生“小老师”的作用,激励其更加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是人们在当代社会竞争 中必备的一种素质。最后 , 就当 前的社会 现状来看 ,现阶段的高中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 女, 这种家庭物质优越性使得他们普遍缺乏团队意识与合作 精神 。 因此 , 在高中信息技术这 门课程中开展小组合作教学 , 对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非常重要 。由此可见 , 在高中信息技 7 R 课堂中引入合作学习模式是极其必要的 , 这不仅能够培养 学生 的合作意识 , 而且有利于他们在未来竞争 中更好地融人
【 中图分类号 】 G 6 3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l 6 7 4 —4 8 1 0( 2 0 1 4) 0 1 —0 0 8 9 —0 l
用。 这对于部分信息素质相对较弱的学生而言 , 操作起来难 度较大, 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小组成员搭配, 让不同能 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 , 并在小组中充分地 发挥 自己的个性才能 , 拉近学生问的距离 , 使他们在轻松愉 悦 的气氛中高效地完成学 习任务 。 总之 , 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 个性 以及综合 素质等方面来实现小组成员划分的科学性。只有在科学合理的 团队结构的前提下 ,才能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各展所长 , 共同发展,充分体现小组合作不同于 自主思考的比较性价值。
综上所述 , 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 种变革, 也是一种创新 。 教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积极 深入地运用这种教学模式 ,有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 限 性, 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团队协作意识 , 充分体现信息 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
参 考文献 [ 1 ]田立霞 、张玉翠. 新课标下的高 中信息技术教学 [ J ]. 教 学研 究 ,2 0 0 9( 3 ) [ 2 ]陈丽. 新课标下高 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原则 [ J ] . 新课
上也 促进 了学 生 自主学 习 能力 的培 养 。
流 , 而科学合理的 团队结构是实现有效沟通交流的基础。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 教学 中, 对于小组的分配没有固定的原则 , 而应根据具体的 知识体系和教学 目 标 的定位来决定。 如在学习 “ 多媒体技术应用”这一部分时,其 目的主要 在于要求学生采取多种手段 , 利用多媒体软件将 日常生活和 学习中积累的对多媒体技术应用方面 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 性认识的高度 , 加强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的整体. 陛认识 ,同时 让学生感受 多媒体技术在表达 与交流信息中起 到的重要作
三 任务 驱动 。发 挥 学生主 体地 位 合作学习需要以任务作为驱动, 教师在设置任务时需要 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情紧密结合 , 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体作
合作是新时期人才必备的素质与能力 , 而这种素质与能 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是需要通过后天习得的。 学生在学校 里除了要学会竞争 , 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合作。 新一轮课程改 革更是把合作学习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 以小组合作学习 方式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 已被广泛应用到了课堂教学中。 它 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学 习动机 ,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等方 面具有极其重要 的作 用。 高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具有信息化社会 所必需 的信息素养 的重要使命 ,同时它又是集实践性、技术 性、 应用性、工具性为一体的特殊学科 ,因此在高中信息技 术教学 中开展合作学习有着更重要 的意义 。
程 ( 中学 ) , 2 0 1 0( 9 ) [ 责任编辑:庞远燕 ]
学园 l X U E Y U A N
2 0 1 4年 第 1期
立足学 情 ,体现学 科特 点
基于合作 学习的信息技术教学探 究
马有 才 西藏拉 萨中学
【 摘 要】 合作学习模式是高中信 息技术教学对传 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 , 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
从开展合作 学习的必要性 出发,并结合 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合作学习教学的落实提 出了一些新的思路。 【 关键词 】 信息技术 合作学习 小组划分 任务驱动
团 队环境 中去 。 二 明确教 学 目标 。合理 划分 学 习小 组
进行创作 。 这样不仅可 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而且能够让 学生扮演教师 的角色 , 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甚至有些学生 为了与其他同学交流时能够技高一筹 , 更是利用 自己的课余 时间 自 学 了一些动画制作的技巧。由此可见 , 这在一定程度
用。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 目 标 内容的定位上要以学生 的素质发 展为 目标 , 紧扣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重 、 难 点 ,同时把任务进行集约化 、内涵化处理 ,充分调动起学生 的合作意愿 , 促进学生形成有效的合作 , 进而让学生消除合 作的抵触心理 , 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 新 时期 的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要真正体现交流与合作 , 给学生创 造一个展示 自我的舞台, 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信息教学活动 的主体。 如在进行 F l a s h 制作时 ,教师可以只对动画制作的步骤 及操作技巧进行讲解 , 然后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 自行
开展 合 作 学 习的必 要性 就当前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 ,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

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非常有必要 的。首先 , 就目 前 的教育 资源短缺现象来看 , 每所学校的班级人数都很多, 绝大多数 学校的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 , 因为这种教学形式 对于知识的传播覆盖面是最大的, 也是最节约时间的。 但是 , 这种过分强调教 师主体性的教育模式 ,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 位, 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不利。其次,就 目前的社 会现实来看 ,整个信息化社会都处在一个激烈竞争的态势 , 要想在竞争中获胜 , 还是要依靠 团队的力量 ,因此团队协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